时间:2022-06-24 05:03:58
导语:在哀思寄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很难想象,写出如此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道奇森竟然是牛津大学的数学教师。在一般人的眼里,逻辑严密的数学很难和天真浪漫的童话相提并论,但是,两者却在道奇森这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据说,维多利亚女王非常喜欢《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以至于她派人取来这个作家的所有其它著作,结果却发现,这些著述讲的都是关于对数和更深奥的微积分问题。
道奇森非常喜欢小孩儿,常常编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就是在1862年夏日的一个下午道奇森讲给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小女孩的故事,后来,应女孩儿的要求,道奇森将故事整理成文字。《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成书过程和童话故事本身一样趣味盎然,令人着迷。
早在童年时代,道奇森就开始构想他的“奇境”,他常将一般的日常事件幻化成动人心弦的故事。在家里的11个孩子中,他排行老三,是长子,父亲是一个偏远地区的牧师,他们住所的周围是大片的旷野,对于孩子们来说,看见一辆过往的农场拉货车都是一件稀罕的事,在这里,道奇森常常编些故事给兄弟姐妹们取乐,力所能及地帮助操劳过度的母亲。
1851年,道奇森到牛津大学的基督学院读本科,之后,除了外出度假,他都是在牛津度过的,他在那里教授数学,就是在那里,他开始为学院院长的三个小女儿写童话故事。
与孩子们在一起,是道奇森最快乐、最放松的时刻,据说,他的房子就像一个玩具商店,却收拾得异常整洁、有条理,他从不把计算尺和音乐盒混放在一起。一个本科生曾满腹狐疑地问他:“难道孩子们不会让你心烦吗?”“小孩子是我生命的大部分,我为什么要感觉烦呢?”道奇森发自内心地回答。
爱丽丝・里戴尔于1852年出生于威斯敏斯特学校,她的父亲是那里的校长。在爱丽丝四岁的时候,父亲到牛津大学的基督学院做院长,举家迁往那里。不久,道奇森得到许可,可以从院长的花园里拍摄教堂的照片,爱丽丝和她的两个姐妹迅即围到他身边,要他给她们拍照。在日记中,道奇森以“自石头”这样的字来标记这一天。“白石头”是他用于标记生活中重要时刻时使用的,这个特殊的词条将永远改变他的生活。
道奇森与爱丽丝姐妹的友谊发展迅速,保姆常把小姐妹们带到他的屋子,孩子们喜欢坐在沙发上,给“道奇森先生”讲述自己做的事隋,这样,她们的故事就可以被他编成奇境中的历险故事了。
尽管他得把与孩子们的玩耍和数学分开,但是,作为数学老师的道奇森和编写童话故事的道奇森之间并无人格的分裂,喜欢编故事看似与他富有逻辑性的头脑格格不入,但是,道奇森的想象却具有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独特的荒谬和奇异,这种蕴含着严密逻辑性的荒谬立刻对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对爱丽丝这样敏感、好奇的孩子尤其如此。
故事中很多稚气的语言都是爱丽丝本人说过的话,道奇森也记录了在火车上、公园里和海边所听到的其他孩子的各式各样的语言。他知道,要想让孩子全神贯注地听故事,必须使她本人成为故事的中心。《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就是以爱丽丝的名字开始的,在每一页中,爱丽丝都毋庸置疑地是小主人公,形象逼真而又自然。道奇森讲给其他孩子的故事,尽管没有写出来,也都成了每个孩子心中最宝贵的财产,在维多利亚式的大家庭中,当孩子们一切都得与别人共享时,这样的财产显得弥足珍贵。尽管道奇森的故事将孩子们带人幻想的国度,但是,故事却总是从她们周围熟悉的环境和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这样,他能轻松地随着孩子们想象力的展开而使她们沉迷于奇特、刺激的历险故事中。
爱丽丝姐妹对于牛津院内发生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新建成的博物馆及里面摆放的展品对她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已经绝种了的渡渡乌的遗骸令她们着迷,渡渡鸟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重获新生。爱丽丝经常提出关于昆虫的分类这样难以解答的问题,当然,她只是想知道这种昆虫是否蜇人。
爱丽丝的许多朋友都是牛津大学教授们的孩子,所以,她认识这里的大多数教授。她对那些老学究非常熟悉,故事中书呆子气十足的矮胖教授和动辄给人以哲学忠告的叼着水烟袋的毛毛虫就是以他们为原型的。巴塞罗谬・普莱斯教授曾经是道奇森的老师兼好友,他在牛津非常有名,通常被称为牛津的“蝙蝠”,因为他讲课时总是好似在大家的头脑中飞行,道奇森信手拈来地将他对天文学的兴趣运用到爱丽丝的奇境中:
闪闪的小蝙蝠,
我感到你是多么奇怪!
你飞在地面上多高,
就像茶盘在天空上
牛津大学基督学院的嵌板上雕刻着撒克逊公主的生平,其中一块嵌板描绘的是宾塞的一口圣井。据说,基督学院的建造者圣弗莱丝史怀德曾被阿尔加国王追赶到宾塞,阿尔加国王想娶她为妻,却因为冒失而被击瞎,圣弗莱丝史怀德向圣玛格丽特祷告,奇迹发生了,一口井出现了,井水使求婚者的眼睛复明,阿尔加国王满怀感激地离开了,圣弗莱丝史怀德得以回到牛津去建修道院,这个修道院就是现在基督学院的前身。这口圣井成为宾塞的“糖浆井”,“糖浆”一词在中世纪有“治愈疾病的液体”的含义。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发疯的茶会”上,睡鼠讲道:“从前有三个小姐妹,她们的名字是:埃尔西、莱斯、蒂尔莉,她们住在一个井底下……”埃尔西、莱斯、蒂尔莉是爱丽丝和她的姐妹们的小名,爱丽丝理所当然地问道:“她们为什么住在井下?”睡鼠告诉她那是一口糖浆井,一开始,爱丽丝认真地说:“没有这样的井。”后来又说:“也许有那样一个井吧。”她记起了传说中宾塞的那口井。
1851年,业余摄影盛行。道奇森在1856年拥有了自己的相机,他经常给爱丽丝姐妹拍照,这于他是极大的乐趣,因为他认为,孩子们一眨眼就长大了,他的照片却能够将天真、可爱、烂漫的小女孩作为他“梦中的小精灵”永远封存在记忆中。他还在橱柜中为孩子们准备了各式服装,在小姐妹们穿上中国的服装之前,他给她们讲中国的地理和风俗。他在图书馆里借到麦卡尼写的《中国大使》一书,书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觐见皇帝的情形,皇帝坐在被人高高抬起的金轿中,每个人都向他叩头,麦卡尼这样写道:“朝廷里的人立刻匍匐在地。”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专横霸道的红心王后手持皇冠,命令所有的纸牌跪地向她参拜。故事中的爱丽丝说的话肯定是现实生活中的爱丽丝评价皇帝的语言:“要是人们都脸朝地趴着,根本看不到皇上的队伍的话,那游行还有什么意义呢?”
1862年7月4日,道奇森带着爱丽丝姐妹进行了一次难以忘怀的远足,他们的船从牛津教堂的对岸出发,逆流而上,沿着泰晤士河一直到了歌德斯托,途中经过了宾塞。道奇森又一次讲起了他那永远讲不完的爱丽丝历险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爱丽丝,爱丽丝的姐妹也充当了其中的角色,与他们同游的达克沃斯成为故事中的鸭子,道奇森是渡渡乌。故事从爱丽丝掉进老鼠洞讲起,展现了一个充满新奇、幻想的奇妙的世界。
他们在歌德斯托河段的农场野餐,这里毗邻泰晤士河的回水处,有一些捕捉鳗鱼的装置,这激发了道奇森关于“威廉爸爸”诗歌的灵感,鳗鱼稳稳地立在威廉爸爸的鼻子上,站在他头上翻筋斗。孩子们对翻筋斗的表演印象非常深刻,几天前,她们曾看过法国著名的杂技演员布朗丁在牛津的一条绳子上做他曾在尼亚加拉大瀑布表演过的杂技动作。
划船回去的路上,孩子们期待着更多的故事,但是,道奇森有些累了,告诉她们:“下次再讲吧!”孩子们吵嚷道:“这已经是下次了!”在孩子们的再三要求下,道奇森接着讲起了爱丽丝的故事。通常,道奇森讲的故事都非常短小,但是,这次可不同了。当爱丽丝站在进屋的台阶上与朋友互道晚安的时候,她说:“道奇森先生,我希望你把爱丽丝的故事写出来送给我。”
据达克沃斯回忆,道奇森几乎彻夜奋笔疾书,写下他能记起的故事。道奇森不管什么事情都竭尽全力地做得完美,直到两年后,1864年底,爱丽丝才收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上面有道奇森的题字:“送给亲爱的小朋友的圣诞礼物,作为对那个夏日的回忆。”
让卡拉扬赞不绝口的组合
说起克伦格尔的《赞美诗》,其实与柏林爱乐乐团颇有渊远,因为这是作曲家在时任该团首席指挥的尼基什(Arthur Nikisch)六十五岁生日之际送上的一份贺礼。半个世纪后,奥地利ORF广播公司节目总监哈林(Hans Haring)重新发现了这首乐曲,他当即联系魏因斯海默,希望好友能促成这次复演并录音。魏因斯海默自然乐于接受这番好意,因为多年前他已尝试与乐团另三位大提琴家组成重奏组,反响颇佳。1972年3月25日,柏林爱乐“十二琴”在萨尔兹茨莫扎特音乐学院大厅迎来了首演。面对事后如潮的好评,魏因斯海默回忆道:“我用了八个小时去衡量这个团体的未来。虽然现在适合这样编制的曲目实在太少了,但这的确是一个很棒的团体。我们就是得为它做些什么事情!”
幸运总是如此不期而至。那天,魏因斯海默冒着大雨驱车前往乐团排练,只见雨中站着一位全身淋湿的女孩,于是便将车停在她面前,表示可送她一程。途中,女孩说起自己父亲也是位音乐家,而当他从她口中听到“鲍里斯・布拉赫”(Boris Blacher)的名字时,顿觉喜从天降,那可是二十世纪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隔天,布拉赫果然打来致谢电话,并表示能够为该团创作将是自己的荣幸。他没有食言,很快就将新写的《爱乐的伦巴》交到团员们手中,之后又相继写出《蓝调》和《西班牙》两曲供其演奏。这三首出自名家之手的风格迥异之作,对这支新组建的团体有如“雪中送炭”。加之团员卡普勒(Christoph Kapler)也改编了芬克(David Funck)的《D小调组曲》和维拉-罗伯斯的《巴西的巴赫风格》第一号,这些曲目终于足够他们开一场正式的音乐会了。
音乐会仍被安排在萨尔茨堡举行,现场气氛一如两年前般热烈,只是这次席间还坐着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时任柏林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的卡拉扬。当乐团在演奏布拉赫的《西班牙》时,台下的大师听得投入,频频点着头打拍子。待到演出结束,平日不苟言笑的大师难掩对同事们的赞赏之情,连称“我不敢相信你们在没有指挥的状态下完成这首作品!现在我终于知道这个团有什么能耐了!”
卡拉扬的首肯不仅让团员们信心大增,开始规划更长远的发展,也让各地的邀约纷至沓来。然而他们毕竟都是柏林爱乐中的一员,只能在确保不影响乐团常规排练和演出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参与这支组合的活动。就像该团的首演一样,之所以选择周一上午,完全是为了不耽误当晚参加卡拉扬指挥歌剧《女武神》的演出。还有一次,要去斯图加特演出的“十二琴”遇到当地机场罢工,无奈只得转道法兰克福再乘火车前往,到达音乐会现场时已是晚上八点半了,但他们的演奏依旧完美,沉浸于音乐中的团员似乎早已忘了先前的舟车劳顿。次日早晨还不到五点,大家又匆匆乘头班飞机赶回柏林,参加几小时后交响乐团的排练。 柏林爱乐十二把大提琴
成立四十余年来,“十二琴”始终如这般“见缝插针”,忙碌却快乐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而最值得大家骄傲的事情之一,莫过于他们从未因此而耽误乐团的任何行程。这应该也是很多热爱该团的乐迷总感叹他们的演出为何如此“有限”的原因吧。
多元化的演奏曲目
组建之初,“十二琴”的演奏曲目多来自委约创作。能为这样一支同时拥有十二位大提琴高手的团体作曲,如此不同寻常的工作让受邀者们充满热忱,又许是钦佩他们勇于挑战各种“新音乐”的胆识,大家纷纷拿出新作。对于作曲家们的支持,“十二琴”同样倾力回报,在十余年间首演了近四十部新作,其中让・弗朗赛(Jean Francaix)的《晨歌》(Aubade)、阿沃・帕特专为他们改编的《兄弟》等,早已成为该团的保留曲目。当肖斯塔科维奇听了他们录制的克伦格尔的《赞美诗》后,也表示出很大的兴趣,可惜那时大师已身患重病,最终未能为他们留下任何作品。这份遗憾直到该团几年前在琉森音乐节首演索菲亚・古拜杜丽娜题献给他们的《迷宫》才得以些许弥补。 现任首席匡特与最后一位离团的创始成员格兹・托伊许(Gotz Teutsch)
在力推新作的同时,“十二琴”充分发挥其特殊形式之所长,对一些雅俗共赏的名曲进行改编,给听众带去不同于以往的感受。起初他们只是将这类曲目安排在加演环节,随着大众对此呼声渐高,尤其是他们演奏的《昨天》等披头士乐队的名曲成为不少乐迷与之结缘的桥梁后,“十二琴”开始尝试将改编曲放入正式节目,如今这已成为他们音乐会以及唱片中最重要的部分。对此,演奏家们与听众一样乐在其中,因为这些耳熟能详的乐曲不仅能带给大众更多欢乐,也让平日以演奏古典音乐为重的他们找到了自我调剂的方式。正如该团现任首席匡特(Ludwig Quandt)所言:“一旦你听到这些曲子,你就会发现所谓严肃音乐与大众娱乐之间的界线,竟也如此多变。”
由于每年能用于巡演的时间极其有限,更多时候,乐迷们只能在唱片中与这十二个忙碌的柏林人相遇。所幸该团在1978至2010年间录制的八张代表作最近被结集再版。从创建之初的古典作品集、披头士乐队歌曲改编曲,到步入新世纪后接连推出的三张广受好评的专辑――收录维拉-罗伯斯、皮亚佐拉等人作品的《南美大逃亡》、为庆祝建团三十周年而推出的首张爵士专辑《月光夜曲》和以经典电影音乐为主题的《时光流逝》,这一系列精彩的录音将“十二琴”色彩斑斓的演奏艺术尽显无遗。特别是《时光流逝》,得益于近年来与该团合作密切的作曲家凯撒-林德曼(Wilhelm Kaiser-Lindemann)的精心改编,充分发挥出“十二琴”在营造极端对比方面的优势以及细腻、灵动的风格,让听者在音符中经历了一场银幕盛宴。同样深得我心的是收录了巴赫、门德尔松、威尔第、德彪西等名家之作的专辑《天使之舞》,它犹如“十二琴”用纯净琴音建起的一片休憩心灵的园地,让人暂别都市的喧嚣与生活的忙碌。 巴黎
阔别申城多年,在本届上海夏季音乐节中,“十二琴”终将与乐迷们重逢。其实这场音乐会的曲目,同样源自该团最近发行的两张艺术质量甚高的专辑:《花都巴黎》与《子夜琴吟》,以此开启人们对巴黎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双城记忆”。
【关键词】伦理思想;关爱学生;爱而有度;严爱相济;持之以恒
伦理思想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是素质教育的基石。我们培养的人,关键是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我省有关专家提出的关于河南青少年伦理思想教育的调研报告中的几项指标调查,说明我省的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伦理思想的主流还是好的,中学生教育效果测评显示:有百分之八十四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从不去营业性游戏厅玩耍”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较强;初中生的主流是爱国的;多数学生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但初中生伦理思想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有近一半47.7%的学生中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存在问题;城镇学生的劳动意识不强;男生助人为乐意识不强;社会公德意识差等。有关专家的调查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我们应如何针对这种情况对学生进行伦理思想教育呢?
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表明,伦理道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应从这四个方面找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的伦理思想教育。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可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加大自己的感情投入,去了解学生,去适应这些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学生们。初中生正处在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度的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应通过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伦理思想教育。
一、对待学生要有“爱心”。
热爱学生、保护学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热爱学生、保护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就是要有爱心。那么,怎样做才是对学生有爱心呢?一个外国教育家是这样描述其与学生相处的状态:“我的手牵着他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的眼睛,我随着他们的流泪而流泪,随着他们的欢笑而欢笑……”作为教师就应该向这位教育家学习,对学生具有爱心。教师只有对学生具有爱心,才会尊重学生、亲近学生,从而了解学生,达到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工作。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有这样一件事,学生小李曾有打架、玩电脑游戏的不良习惯,经常违反校纪校规,成为教师和学生眼中的“坏男孩”.由于他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缺乏家庭教育,我多次对他谈话,都不见有明显的效果。一次,他患了重感冒,卧床不起,我请了两天假陪他住院治疗,两天之后,他的重感冒好了,我与他也成了“忘年交”。
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而有理。
失去严格要求的爱可能成为溺爱,迁就和放任对于当代中学生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坏处。现在的中学生们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不少人养成了任性、怕吃苦的坏习惯。古语说:严师出高徒,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教育。当前,我们的教育正处在转型时期,虽在大力倡导课堂改革,但还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框框,大多数学生不重视思想品德课,但做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当清楚,思想政治教育在我们的课堂改革中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的同时,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工作:
1、认认真真上好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高尚的伦理道德起着奠基作用。但是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没有多少直观的教具可用,能将某个原理用实验仪器演示给学生看的机会更属罕见,这会使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不够生动、有趣,会出现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因此,课堂改革对思想政治课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每接任一个班的政治课教学时,都要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大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领悟人生的真谛,这样,才会使学生懂得应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
2、作为政治课教师要诚实守信,树立自律意识。
学生不喜欢不守信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在学生中也没有威信可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非常注意不要给学生乱开支票、乱许愿,做到言出必行。如在讲到“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节时,结合课本的内容曾说到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品中的名言“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它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引申讲到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电视剧【保尔柯察金】,就是{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的内容。当时,同学们非常感兴趣,我曾向同学承诺,如果有DVD光碟将来一定找来让大家看,但是由于该剧播出时间较长了,我未及时租到光碟,学生每到上课时就问我“什么时候能看呢?”我后来又跑了几次音像店,终于租到了该光碟并放给他们看。从此以后他们觉得老师很守信用,自己也应该做一个守信的人。这样既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何乐而不为呢?
三、爱而有度,爱得自然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每一个人都有爱的需要,这种爱包括爱别人和得到别人的爱的需要。处于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得到爱的需要更强烈一些,他们渴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关爱和理解。教师只有时刻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为他们的点滴进步欢欣鼓舞,为他们的过失而痛心,支持他们的创造性,爱护他们的积极性,才能赢得他们对老师的依赖和尊敬,密切师生关系,为学生接受教师的严格要求并转变为相应的行为奠定情感基础。
例如:有一次,在初一的思想政治课上,当我和同学们探讨情绪的种类时让同学们举例联想自己时,有一个平时各方面表现都不好的学生被我叫了起来,让他联想自己,他想了一会儿说“当他拿他爸爸的钱时心里很害怕”全班同学都笑他,看着他不知所措的样子,我鼓掌向他表示敬意。这时,全班同学都很惊异-――为何老师会向一个有如此不良习惯的学生表示鼓励?……可我从他感激的目光中,我知道他懂得了以后的岁月中应该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了。同时我也让所有的同学明白了如何去接受别人的进步。
许多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是一个无话不说的朋友,能给予他们自己父母无法给予的东西。因而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能老是用严厉的口吻教训学生,而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才能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和帮助,使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他们的个性。
四、对后进生进行伦理思想道德教育更应用该呵护。
后进生一两次作业能认真完成,考试成绩能有所上升,仅仅是转变的开始。然而,他们往往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在转化的过程中,常常会故态复萌,出现反复。要让他们不断进步,甩掉后进生的帽子,真正喜欢上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必须严爱相济,持之以恒。
1、强化和巩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后进生出现的变化征兆,一旦发现某种问题复发,就应及时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不让其蔓延和发展。要不断为后进生创造进步的机会,让后进生感到既有压力,又要努力。既“跳一 跳可以摘到果子”。对其取得的细微进步都要肯定和鼓励,促其不断进步。
【关键词】《爱丽丝梦游奇境记》 童话性 现实性
一、关于《爱丽丝梦游奇境记》及其作者简介
《爱丽丝梦游奇境记》是世界童话作品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讲述了故事主人公爱丽丝掉进兔子洞进入一个奇幻的地下世界开始了一段刺激的冒险旅程,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智慧的成年少女的故事。其作者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是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童话作家。双重身份让其能够将将理智的逻辑思维与感性的想象思维完美结合、理智世界与荒谬世界奇妙联系,同时运用不合逻辑的跳跃方式去铺排故事,使得自己的故事形成独树一帜的流派,更具奇幻色彩和现实意义。
二、童话作品的童话性与现实性
童话的基本特征就是幻想,童话并不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本身,而是借助幻想塑造具有现实意义却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形象来间接的反映生活,即通过幻想折射式地反映现实。童话作品都是生活本身形式与非生活本身形式的结合,一部成功的童话作品必须将童话性和现实性完美结合才能历久弥新,在带给大家快乐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思考。
三、《爱丽丝梦游奇境记》的童话性
(一)天马行空的浪漫幻想和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构成了这部作品独特的童话性。爱丽丝为了追逐一只会说话的兔子掉进兔子洞,却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是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奇幻的地下世界。在这个世界,爱丽丝一下子变得很小,一下子又变得很大;所有的生物乃至一些现实生活中没有生命的物品都能够讲话;她遇到了一大堆奇怪的“东西”:从背心口袋里掏出一块表来的红眼睛大白兔、抽着水烟筒的青色大毛毛虫、总爱以莎士比亚的姿态思考的渡渡鸟、在空中仅露出个脸来的柴郡猪、为公爵夫人收发信件的蛙脸男仆和鱼脸男仆、作恶多端的红皇后……爱丽丝就是在这样一个奇幻的梦境里通过探险不断变得坚强,学会了明辨是非,还学会了运用智慧与红皇后斗智斗勇,最终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勇士。
(二)让许多读者在故事中实现了孩提时代的英雄梦。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因此,作品的主人公必须承载着亿万读者的梦。而《爱丽丝梦游奇境记》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则在于它帮助我们实现了孩提时的英雄梦,并且帮助我们逐渐成长。在本书中,一开始爱丽丝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简单、懦弱、胆小,但是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爱丽丝开始变得坚强,并且运用智慧去战胜邪恶。这更是一本写给大人的童话。
四、《爱丽丝梦游奇境记》的现实性
(一)《爱丽丝梦游奇境记》融入了现代美国审美观和价值取向。美国是一个直接由殖民国家通过独立战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国家,从最初的《独立宣言》到现在的民主选举,可以说自由、独立、个性、民主、正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这部儿童小说中,好人与坏人泾渭分明,爱丽丝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结识了很多善良正义的朋友,例如:白皇后、疯帽匠等,他们联合在一起为了正义和和平向作恶多端的红皇后发起了挑战,并取得了胜利。而爱丽丝也通过这次奇幻的冒险经历,从一个胆小懦弱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智慧勇敢的女英雄。这些都深刻的体现出了美国价值观中对于智慧勇敢的英雄人物的崇拜,以及自由、平等、和平的价值取向。
(二)《爱丽丝梦游奇境记》深刻体现了“双性同体观”。在心理学上,“双性同体”指一个人的人格中,既具有男性的智慧、坚强、勇敢、独立等气质,又具有女性的温柔、细腻、感性、善良等气质。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善良的白皇后体内,女性力量明显占主导地位,邪恶的红皇后体内,则是男性力量占主导,她们的“双性同体”特征都不够明显。而女主人公爱丽丝的冒险经历则很明显地展现出了其具有很强烈的“双性同体”特质。当爱丽丝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她喜欢有趣的事物,厌倦枯燥的生活,于是,当她看到一只粉红眼睛的白兔时,毫不犹豫地跟了过去,开始了奇幻世界的旅程。在这个阶段,女性力量在爱丽丝的体内占据优势,因为这时的爱丽丝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地下世界的英雄,完成拯救暗无天日的地下世界的重任,因此,每当爱丽丝在地下世界遇到危险时,她都是以一种逃避的心理来应对,安慰自己这只是一个梦,只要醒了就没有任何危险了,甚至掐自己的胳膊希望帮助自己快点醒过来,远离这个充满奇幻与危险的地下世界。但是随着爱丽丝在地下世界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听到的悲惨故事越来越多,特别是疯帽子向她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之后,爱丽丝为了朋友开始不断变得坚强,想要为自己善良的朋友们讨回公道,这时候,爱丽丝体内的男性力量开始慢慢苏醒。于是在疯帽子为了保护她而被红皇后抓走之后,爱丽丝异常坚定地选择去红皇后的城堡拯救疯帽子,并运用自己的智慧隐姓埋名潜伏在红皇后身边,收服了长毛怪兽作为坐骑,取得了红皇后的信任,获得了宝剑,并且最终救出了疯帽子。随着故事的发展,爱丽丝的男性力量开始战胜女性气质,变得越来越勇敢坚强,开始从容不迫的与红皇后进行周旋,成为了真正的勇士,可以说此时的爱丽丝已经成为了“两性同体”的完美楷模。
五、小结
一部好的童话作品,必须要通过幻想,塑造具有现实意义,却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形象来折射现实,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感和需求,才能够在带给读者放松和欢乐的同时,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就是一部童话性和现实性的集大成者,希望现今的童话作家能够借鉴其中的成功之处,创作出更加符合人们情感的童话作品,而不是哗众取宠的运用成人童话来替代儿童文学。
参考文献:
喉头痛和喉头息肉吸烟者必须注意的一种癌是喉头癌。它的早期症状是声音沙哑。但时下盛兴的卡拉oK,如果演唱过度,也会引发喉头息肉,患者本人是很难区分的。经常会有人因声音沙哑而去就医,但大多数都是喉头息肉、喉头炎等病。
翻开烟草所致恶性肿瘤 “癌谱”,除肺癌外,多数病种都发生在头颈部。因为烟草只有通过这一通路的吸食才能进入肺部,而此通路器官众多,危害巨大。
正常说话时,人的声带每秒振动几百次,而唱某些高音歌曲时则高达1200次。遇到超过自己发音能力,如演唱难度很大的歌曲或大声“吼”,很容易损伤声带和支配声带的运动肌肉,令声带黏膜充血、水肿,以致血管破裂、出血,造成声音嘶哑,或引起急性声带炎,甚至有轻微呼吸困难。
若有一两周时间持续声音沙哑,应到耳鼻喉科去检查,医生通过声音和用喉头内窥镜观察喉咙内部情况后,就可知道是不是喉头癌。声带上有圆的水肿是喉头息肉,而声带边缘呈锯齿状的是癌。有人认为把喉头内窥镜放入喉咙一定很痛苦,实际上这种内窥镜是极细、极软的管子,只需5分钟左右就可以结束检查,几乎没有痛苦。
有一种喉癌,多数患者有声音沙哑等症状,较难发现。它生在食道人口附近,称作下咽头癌。也有人在吃饭、喝水时会有嗓子堵得慌或噎得慌的感觉,其大多数为中年人常有的舌根扁桃体肥大症。
肺癌与肺结核、局灶性肺炎早期肺癌可以通过检查肺部阴影、痰中的癌细胞来发现,但病灶若在一厘米以下,就非常难与肺结核或局灶性肺炎区别。
进行性癌可以根据x线检查或CT扫描的结果来诊断,但小于一厘米的病灶却使医生们感到非常棘手。日本的医院利用一种叫作螺旋CT的检查机器,已经可以查出肺部0.5厘米左右的阴影。目前,我国也已开展了这项技术。
一般来说,得了肺癌,早期只有20%的患者会有症状,比如咳嗽、痰中带血丝。还有80%的病人是不会有症状的,很多人一来检查时就已是晚期了。
食道癌与食道炎一般来说,这两种病都可用胃镜来检查食道的情况。早期食道癌没有症状,很难与食道炎、异形上皮等病区分。如果在作胃镜检查时将漱口用的卢戈耳溶液(浓磺溶液,口含消炎剂)薄薄地喷一层时,正常的食道将被染成黄色,若是癌或异形上皮则不出现黄色,随后取出染色部分的组织,则可很容易地鉴别是不是食道癌。
胃癌与胃溃疡非早期的胃癌与胃溃疡、胃炎、胃糜烂等病难于区分。已确诊为胃溃疡、胃炎以及经治疗仍不见效的病人,应及早作检查。因为发生胃炎的部分可能会癌变;表面看来是胃溃疡,但有可能在胃的凹陷处内藏有癌细胞;如果发现是胃癌时再作钡餐造影,已到晚期。
大肠癌与过敏性大肠炎、溃疡性大肠炎看到有血便,误认为自己得的是痔的人很多。有的人有自觉症状,但作大便潜血检查却没有查出异常,等到再查出来已到了癌症晚期。因为这两种病很难区分,所以有疑问时一定要到医院去诊断。 去医院作直肠镜检查,因痛苦又有羞耻感,有的人不太愿意去。还有一种方法是x线照相检查,叫灌肠检查,从注入钡剂,使肠充盈后再进行x线摄影。
肝癌与肝炎肝癌的患者多数有患过B型、c型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史。所以上述病人要定期作超声波检查、CT检查,以便尽早发现。与此同时,还要验血,看是否能找出只有发生癌变时才会出现的一种叫甲胎蛋白(AFP)的物质。但是单凭血液检查是不能确诊癌的,还必须配合超声波等检查才能确诊。
乳腺癌与乳腺病人们都认为乳腺癌“有了自觉症状时已晚矣”,可是很多人都是在自我检查时发现肿块及时治疗得救的。
乳腺癌的检查,最普遍的就是长时间以来一直使用的触诊法,即触到中的肿块后,再通过作超声波检查及反映乳腺组织的乳腺摄影检查来下结论。另外,即使中没有肿块,但有异常分泌物或出血,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也很大。
子宫颈癌与宫颈糜烂子宫颈癌与出血性宫颈糜烂可以用下述方法区分:用棉棒从宫颈表面取_些细胞进行化验,如果有癌细胞,就可以确诊为子宫颈癌。
当考虑患者为子宫颈癌的可能性较大时,要进一步作显微阴道镜检查,即将阴道镜放入阴道,取出可疑部位组织进行化验来确诊。子宫体癌的生长位置比子宫颈癌更靠里,要区别它与宫颈炎,需用较长的棉棒伸到较深处取细胞化验。腹部脂肪不多的患者,可以在腹部用超声波检查出子宫体癌来。
膀胱癌与膀胱炎患者是否有血尿是一个重要指征。男性患膀胱炎的可能性很小,当男性有尿急、尿频、尿不尽等膀胱炎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去检查。作膀胱镜检查时稍微有些疼,但能很快确认是不是癌。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境界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06-1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当今大学生的一门基础课。这门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出发点,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对青年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这其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既是复兴国家,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源泉,也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塑造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
一、爱国主义在商品经济和市场化浪潮中,正在被冲击和淡化
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社会的副作用有目共睹。爱因斯坦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不独如此,古往今来的思想家们不乏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进行过严肃的批评。然而在当今社会,这种典型的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又在悄然兴起,且在青年中也不乏其人,这种情况值得教育界关注和警觉。
除了人们比较熟悉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还有一种更为隐蔽的心理趋势――消费主义,也在发生蔓延着。“消费主义是二战后产生于发达国家的一种消费思想,它主张人有权无节制的占有和享受物质资料以满足自己的感官需求,认为恣意的进行物质消费是人所应追求的最高的人生追求。”但是,消费主义不仅会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更可怕的是它“使消费和人的真实需求失去了联系,成为满足人们虚假需要和炫耀、占有心理的手段”。很难想象,一个沉迷于消费、享乐和金钱追求的人或群体对国家责任的承担。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阐释应当注重严谨性与开放性
青年的爱国主义信念的形成和建立是一个漫长和不断否定的过程。所以它必须显现出其理论上的力量和严谨性,以及应对现实问题的包容性和解释力。信仰教育显得比较困难。也正因如此。多元化的社会提供了形形纷繁复杂的人生境遇和观点。青年往往好不容易对某种理论建立了认识和信心,但很快就被新的事件改变了方向。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克服当前教育的一些流弊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比如:应该尽量避免灌输式的和教条式的教育模式,应给学生展示以逻辑严密、开放性强的爱国主义教育。
理想信念是拥有自由意志的个人理性思索后郑重的选择,是无法强加的。强行代替学生做出选择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资讯发达,思想多元化的社会。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注意提供给青年学生选项以及各种选择的后果、选择的意义,但无法取代他们选择。越俎代庖,带来的可能是反叛和厌倦,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卓有成效只能凭借自身的正确性去打动青年。
三、给学生以爱国主义境界的示现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因为爱国主义和爱国行为其实是诉诸于人的一种心理体验或者说情感(关乎尊严),所以爱国主义教育除了揭示人们的心理根源,它本身表现出来的感染力就十分重要。
也就是说,应用那些真正爱国者的思想和境界去感染青年们。所谓境界,张世英教授认为:“是浓缩和结合一个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而成的一种思维导向,“也可以说,境界是无穷客观关联的内在化。客观关联说的是形成境界的客观因素,可是客观因素一经内在化了,境界就有了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了,有了自主性、能动性了,这种内在化的东西就能指引一个人各种行为的选择”。爱国主义当然也是人们对自己为什么而奋斗的一种选择,它同样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的示现。不难发现,凡懂得爱国真正含义并且为之而战的人,他们给世人的启迪却不仅仅在爱国的事业上。他们恰恰是心有大爱,有大见识、有血有肉活泼泼的生命。比如屈原、岳飞、、、梁启超、、华盛顿、卡斯特罗、甘地、奥斯特洛夫斯基等等。他们是爱国者,更是思想者。他们因对国家的贡献而名留史册,而他们在面对人类共同的矛盾境遇时的思考成长以及选择也为青年提供了一种人生境界的示现。爱国主义者的境界如同闪电,刹那间向青年们示现出人生可能达到的美好和高尚,从而鼓舞他们追求更加有质量的生命。
四、关怀现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力来源
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现实世界的风云变幻。在这个世界中时时刻刻上演着人间的悲喜剧,而关于爱国题材的不在少数。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是“假爱国之名以行”,这一点,是对涉世未深的青年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内容。
盲目而简单的理解爱国主义远远不能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青年面对重大事件或者身边小事,其实都能体现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水准和成效,比如看一场中外球赛,比如面对外国人的态度和对待进口商品的态度,这些都与爱国主义教育息息相关。可以说这些问题既提出了层出不穷的挑战,也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化提供了无数的素材。面对它们,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回避而应抽丝剥茧,让学生在现实的迷雾中看清本质,坚定爱国主义的崇高信念,也学习到应当如何去爱国的真义。
参考文献:
[1]陈晖涛.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反省和矫正[J].广西社会科学,2007,(4):53.
[2]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弗洛姆.爱的艺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关键词:爱弥儿;职业技术教育;启示
狭义的职业教育思想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传授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主要指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在《爱弥儿》中,卢梭所指的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学习一门技术或手艺,使他们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他主张儿童通过劳动,掌握一门手艺技术,学会生存的本领。《爱弥儿》职业教育思想主要是从职业教育的目的和职业选择来阐述的。
一、职业教育的目的
卢梭认为,一个人只有与社会的接触,在社会中才会生存下去。生存是自然的第一个法则,也是卢梭所认为的职业教育的目的。进行职业教育,让孩子们学习一项技能,能使孩子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卢梭要求人们学习手工业技艺,但是他的目的不是为培养工匠,也不是为了能就业以解决费用。而是把它作为一种能给予人们以正确教育的手段,他认为职业教育是为了人的自然成长。所以,卢梭所认为的职业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生存,另一方面是为了学生的自然成长,让孩子们能够打破社会对劳动和劳动者鄙视的偏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而提高和保持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教育是根本保证。其中职业教育为大多数群体提供接受教育保障乃至就业保障,为提高国力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人才,做了应有的贡献。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不仅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关注,而且还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受到尊重,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因为学习上某一方面的挫折或不具备某一方面的才能而被忽视,以至于其他才能也得不到重视和肯定。进行职业教育激发并张扬了个体的特殊潜能。
我国的职业教育不仅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使每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生存。而且还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职业教育一方面使个人学会一项谋生的本领,在社会中立足。另一方面,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在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促进我国的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二、职业的选择
首先,卢梭认为,喜欢一项工作和适合做那项工作是两码事。如果一个孩子所表现出的是他的愿望而不是他的禀赋,为了确定他的才情和真正的爱好,我们就需要细细的观察,以免我们没有好好的研究一下他的禀赋,就按他的愿望做出判断。卢梭所强调的是一个人不能单凭自己的喜好进行职业选择,要根据自己的禀赋进行判断。喜欢的工作并不一定适合自己,自己并不一定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和才情。只有适合自己的工作,自己才能坚持的做下去。
现在的学生对于职业的选择,对于将来的就业方向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们只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期望去选择职业,他们对自己没有进行很好的定位。家长和老师也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没有对孩子进行细细的观察,没有耐心的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禀赋,只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孩子们在这种思想的压制下,只会盲目的进行职业选择,从事自己所不愿或不适合的工作。此外,社会的压力让孩子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往往会考虑这项工作能够给他带来多大的财富。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选择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也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让人的心灵得到满足。
其次,卢梭认为学一门职业,要学就必须学一门有用的职业。强调实用性原则,认为学生必须学有用的知识和手艺。实用性是进行职业选择必需考虑的一个条件。有用的知识才会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更好的立足。学习实用性的东西,让学生即使在很恶劣的社会条件下也能更好地生存下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迎接各种类型的挑战。
最后,卢梭认为所选的职业仅仅有用是不够的,还必须不能使从事它的人养成一种习恶的暴戾人情的心灵。卢梭重视人的德性,他认为一项职业必须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发展。任何养成学生不好习惯,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职业,都不能从事。一项好的职业必须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能力为前提。
卢梭的职业教育思想,尤其是他的职业选择的思想为我们当今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启示。卢梭所提倡的职业选择,要求教师家长在仔细观察孩子之后,对孩子的才情、禀赋进行判断,帮助孩子选择一项适合他的职业。这项职业必须是有用的,符合实用原则。除此之外,这项职业必须不能使孩子养成一种坏习惯,坏品质。我们现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往往是盲目的,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家长和教师没有承担起他们的责任。家长对孩子缺乏耐心与理解,没有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为孩子进行正确合理的职业指导。教师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天赋,对家长和学生提出建议。从而导致孩子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无所适从。其次,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对现在的孩子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孩子们在选择一项职业时,并不能仅仅考虑自己是否适合或喜欢,更重要的是看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公务员、事业编这样比较稳定的工作,是大多数学生所选择的。为了得到这样的工作,大多数的学生根本就不考虑自己适不适合,就直接投入到公务员、事业编的奋斗中去了。另外一些学生只考虑自己是否喜欢这项工作,对自己是否适合从未思考过,从而导致他们做出让自己以后后悔的决定。
为了让学生进行更准确的职业定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进行职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教师、家长及学生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分析,了解自我。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常常受到个人成熟水平,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常因某种因素的干扰而产生曲解。教师应耐心仔细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同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帮助学生熟悉职业。其次,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适当的对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在生活中,多观察孩子,遵循孩子的自然发展天性,根据孩子的天赋,为孩子进行指导。最后,学生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带着功利性的目的进行职业选择,根据自己的优缺点进行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关键词】《爱弥儿》;道德教育;自然教育;卢梭
在《爱弥儿》这部著作里,卢梭通过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提出了“自然教育”思想,卢梭以爱弥儿从小在自然环境中生活,接受自然教育,不断增长知识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一过程阐述了他的道德教育思想。
一、卢梭道德教育思想概述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他所谓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因此,他主张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培养儿童。
(一)道德教育的分阶段理论
卢梭认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根据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征,把儿童受教育的身心成长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出生—2岁),遵循顺应自然的原则,这一阶段应着重进行体育教育,养护身体和锻炼感官,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家庭教育和体育教育。儿童期(2—12岁),这阶段的儿童处于理智睡眠期,,这时候儿童的心智还处在懵懂混沌的状态,没有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这时期应该以感觉教育为主,发展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等。青春期(12—15岁),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通过感官的体验,感觉能力和感觉经验获得了基础,所以主要对其进行智力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青春期(15到成人),卢梭认为这是“激情和热情时期”,应该进行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教他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去爱、如何控制自己的感情。
(二)道德教育的目的
卢梭的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公民和爱国主义教育者[2],他对封建主义的宗教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斥责它不顾儿童的自然本性,通过注入式的方法向儿童灌输知识,摧残儿童的天性。因此,他主张在自然的环境中对儿童进行教育,将儿童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他心目中理想的“新人”就像爱弥儿一样,是个“身心两健、手脚灵巧、自食其力、富有情感和理智、心地善良、个性解放、摆脱传统束缚” [1]的新人。
(三)道德教育的任务
卢梭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有三个方面:激发善良感情、养成善良判断和培养善良意志。[2]他认为,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有两种自然的、本能的秉性,即对自身生存的关切和对他人的怜悯,前者表现为自爱,自爱的最基本表现是关心和保护自己的生命。怜悯,也就是同情,是当其他人遭遇不幸时,个体从内心深处产生的恻隐之心。卢梭主张把自爱和同情二者结合起来,他认为只有自爱的人才能爱别人,才能同情别人。
卢梭认为善良的判断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如果判断正确,他就会选择善;如果判断错误,他就会选择恶。因此,“教师的艺术是:绝不要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无关紧要的琐碎的事情上,而要不断的使他接触他将来必须知道的重大关系,以便使他能够正确地判断人类社会的善恶”[1],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判断人类社会中的善和恶。而这需要通过阅读伟人传记和研究历史,在不断的学习和接触社会的实践中去培养善良判断。
在卢梭看来,善良意志只有通过善良的行为才能得以实现。一个人心中能够产生善良、博爱、同情、仁慈,也能够正确对待奢侈、欲望、仇恨。个人品德要外化成社会道德,就必须在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我的行为表达来实现。因而,培养善良意志对于儿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四)道德教育的方法
在道德方面,卢梭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善性、理性和自由,它们使人具备了获得良好道德的基础。首先是人的情感,人具有自爱的本能,为人向善提供情感导向的基础;理性教导我们区别善与恶,获得道德观念;自由是自然人的本质,人的自由天性使人可以独立地进行判断,由此产生的行为才能体现出个人的道德。卢梭认为,根据这些基础和条件进行恰当的道德教育活动,就可以培养学生对个人的道德和对社会的道德。
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方法另一方面是强调行以求知。他反对宗教教育中的灌输法和训诫法,提倡尊重儿童的个性对其进行引导,在实践中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他反对盲目的惩罚,主张使用自然后果法,即让儿童经受由于自己的行为过失而招致的后果。“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 [1]
二、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以儿童为中心
在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上,卢梭从“归于自然”的思想出发,提出重视教育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当前教育的一大弊病就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要求儿童,搞“听话教育”,使儿童变成了大人的附庸,这就违背了道德教育的规律,使儿童身心不能健康、自由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爱护儿童,尊重他们的天性,给儿童应有的地位。教师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把儿童放在教育的中心,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利益,以儿童为本。
(二)把儿童当做儿童来培养
卢梭在《爱弥儿》序言中说“我们对于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做大人看,而不想想他们还没有成人呢,我所钻研的就是这个问题。” [1]卢梭所提到的问题,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教育中,即教育往往是脱离儿童实际,按照教师或社会的期望来进行教育。在卢梭看来,道德教育的本质是“把儿童当儿童看待”,他说“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1]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应该从儿童主体出发,尊重儿童的自由个性,顺应儿童的自然成长。
(三)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根据卢梭的自然主义道德教育理论,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的教育影响应该是连贯的、持续的。父母和教师作为儿童首先模仿的对象,他们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表现都对儿童起着模范作用。因此,卢梭强调成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谨慎,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表率和楷模。卢梭告诫教育者说“你必须牢记,在你训练人以前,你自己必须是人,你自己必须作为儿童效仿的典范” [1]。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睡眠障碍;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95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166-02
睡眠是人体必须的基本生理过程,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患者身心恢复,睡眠障碍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康复质量,甚至导致病情反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50%以上的住院患者有睡眠质量问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则更高[1]。为此,我们将2008年11月~2009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6例AMI伴睡眠障碍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以探讨护理干预在AMI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92例,男6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0.3±4.9(38-69)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存在睡眠障碍。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环境护理:创造安全、舒适、整洁、安静的病房环境:①保持病房通风、采光良好,温湿度适宜;②卧具清洁、干燥;③探视时间要短,动作要轻;④尤其在冠心病监护室内,应将各种仪器的声音调到最小,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视、听、嗅、触觉的不良刺激;⑤合理安排护理时间,护士巡视或治疗时要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⑥必要时给予镇静安眠药物。
1.2.2心理护理:剧烈的心绞痛以及各种治疗措施的实施等使患者焦虑不安、失眠,甚至产生恐惧心理。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详细介绍CCU环境和工作人员,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始终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工作,不要表现得慌张而忙乱,且避免在患者面前谈及不良的预后和手术或检查的危险性,以免增加患者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晚上休息时协助患者处于正确的睡眠姿势,促进患者自然入睡,并做好睡前护理如检查各监护仪器对患者入睡的影响等,使患者消除心理压力,从而有利于睡眠。
1.2.3健康指导:①科学指导,循环式教育。详细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了解睡眠对健康与康复的重要作用,使其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同时教患者一些自我放松或自我催眠的方法,如缓慢深呼吸或在轻音乐的背景下使身体放松,让患者学会用放松或注意力转移的方法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和紧张。教育循环进行直至出院。②干预日间睡眠,维持睡眠节律。对生物钟紊乱者,根据病情安排散步、室内活动等,白天尽量要求不睡觉。对体弱、病情限制不能活动者,要求家属多与其交流、沟通或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使其处于觉醒状态。
1.2.4饮食护理: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注意合理搭配:①急性期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不能过饱。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辛辣、油腻的食物,并强调戒烟,同时给予缓泻剂,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以免过度兴奋致心率加快及腹胀影响睡眠。②亚急性期仍以清淡饮食、低热量、富含维生素和适量纤维素的半流质食品为主,但要注意多样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少食多餐,逐渐正常化。倡议家属配合和监督患者的治疗,最终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2]。
1.3评价指标:出院时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睡眠评价[3],并对比平均住院天数;出院后随访复查,用自行设计并经过信度与效度检验的睡眠情况问卷,于随访结束前评定患者的睡眠质量。
PSQI由19个项目构成,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的应用及日间功能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1、2、3来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以PSQI>7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差,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睡眠情况问卷的内容与评分标准依睡眠的正常标准[4]而定,包括4个方面:①入睡困难(上床30min内不能入睡);②夜间觉醒(多于2次);③清晨早醒(比平时提前2h);④白天常感疲倦。每项按0-3计分,无上述情况发生计0分,每周发生1次计1分,发生2次计2分,≥3次计3分。总分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按得分结果分为优(0-3)、良(4-7)、一般(8-11)、差(12-15)。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一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8个月(6-52个月)。
2.1两组患者出院时PSQ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总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出院时PSQI评分比较(分,X-±s)
2.2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23.67±2.81)d,对照组(28.33±2.77)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4,P
2.3两组患者睡眠总体情况比较:出院后末次随访时干预组睡眠总体情况优良率56.5%,对照组21.7%,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P
表2两组患者睡眠总体情况比较例(%)
3.讨论
睡眠质量对AMI患者来说十分重要。睡眠质量过差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加,最终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导致猝死。而AMI患者由于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又极易陷入失眠、睡眠质量差的境况。导致AMI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心理因素是影响睡眠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心肌缺氧造成的身体痛苦以及患者对疾病的扭曲认识也常常使患者感到无助与惶恐,从而导致失眠;睡眠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也是无法替代的;另外,患者身处陌生的环境,以及一些常规的治疗护理操作的影响,常常使患者容易惊醒或者出现醒后难以入睡[5]。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并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着重于健康教育、心理及行为对症干预等护理手段,去除引起睡眠障碍的因素,调整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通过护理干预前后的结果比较发现:有效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指导对患者的治疗和睡眠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显示,出院时干预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出院后睡眠总体情况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Andemr,Annas,Ulfd,et a1.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their conceptions of their sleepsion[J].J Adv Nuts,2001,34(4):520.
[2]郑小琴,陈玉娟,邸小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调查及护理干预[J].护理杂志,2003,20(3):231.
[3]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