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2 01:21:54
导语: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关键词:任务,教学法,教学模式,角色
语言教学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参与和知识发展为中心。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人们开始关注以任务为主的学习模式,任务型教学受到教师们的青睐,通过设置任务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感知,认识教学法,有目的有意义的使用目标语。笔者结合实例,从任务特点,任务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分别承担的角色四方面对任务型语言教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为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语言课堂的推广和实践提供帮助。
1.任务的特点
任务教学以任务为核心,因此任务的选择和设定决定着教学效果,要想使学习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和个人能力,任务应该具备现实意义;难易适中;清晰明确;完整和多样性的特点。
1.1 现实意义
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脱离实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还要与学习者的年龄段和知识面相符,让学生认识到所要执行的任务是有现实意义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激发学习动机。如:笔者在担任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时恰逢学生找工作的前一学期教学法,在讲到求职面试这一部分内容时,就设计了模拟招聘会的环节,学习动机立刻被调动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2 难度适中
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设置的任务不能低于或完全超出学生的应付能力。任务太简单,如两人打电话的对话,学生懒于应付,太难又会使学习者产生焦虑感,任务也不能完成。因此,任务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制定,难度要稍高于学生目前的水准。如《实用听说教程1》中,每个单元的Section D部分都是朗读内容“read the passage aloud”,这里出现的passage都是简短的故事,基本没有生僻的词汇和难以理解的句子,只是让学生朗读的话教学法,无法激起学生兴趣,因为没有任何难度,也没有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其难度,如:朗读后复述。或者是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读后和录音对照,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既增加了现实意义,又有了难度,学生的动机就会提高,效果也更好。
1.3 明确
清楚明确的告诉学生要解决什么问题?做什么任务?怎么做?和谁做?切忌含糊不清,确保学生十分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高效率的完成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在团体任务中还要分工明确。如上文提到的模拟招聘会,任务开始前就要确定谁充当招聘人员,谁充求职人员,这样才可以顺利进行。好的任务一定是清楚具体的,难度上也是循序渐进的。
1.4 完整
笔者认为完整的任务教学由五个要素构成:输入,活动,目标,评价,总结,缺一不可,没有输入,任务就不能顺畅的完成,活动是任务的核心,是学生利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中介;有了目标教学法,活动才具有现实意义,教师评价和总结使活动回归到语言学习的轨道上来,强化学生的语言习得。
1.5 多样化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任务,竞争型和合作型,个人型和团队型交叉出现增加新鲜感,防止学生出现厌倦心理。
2.任务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模式包括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其中任务前阶段为准备阶段,帮助学生为任务的顺利完成储备相应的语言。任务中阶段实施任务,以学生互动为主。任务后阶段学生展示成果,教师对任务完成情况和目的语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以上文提到的模拟招聘会为例:
阶段
关键词:情境认知; 情境教学; 建构本质; 基于任务; 语言教学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Gao Li-li Liu Wen-jun
Abstract: Situated cognition emphasizes the learner himself and the whole learning situation. Situational teaching has been put into many fields of teaching. 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concept of situational lear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cognition, the origin of situated cognition and its differences from the traditional cognition were discussed here, and the essence of constructive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Situated cognition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lication; TBLT
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或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已然成为九十年代认知心理学与教学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之一。由于它所阐释学习观点,不同于以往信息处理模式中所强调的符号表征,而将关注的焦点由学习者本身转至整个学习情境,学习者所处的情境脉络以及其中的学习活动,为协助并支持学习者达成学习目标的重点所在。因此,基于情境学习的情境教学,亦由传统教学的学习内容灌输、教材安排,转而着重于学习情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提供。
情境认知与学习(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是当代西方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
一、情境认知的源起
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或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 所强调的是学习是处于(situated)它所被建构的情境脉络(context)之中。也就是说,学习者并非被排除于学习的情境脉络之外,知识实为蕴含于学习情境脉络以及学习活动之内的重要部份。
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早期研究可追溯到许多领域,象马克思的知识社会学、杜威的实用主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学说、里昂节夫的活动理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人种方法沦、生态心理学等等。
80年代中期以后到90年代初,可以看做是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80年代以来,西方学习理论界逐步认同了这样一种观点:兴起于本世纪60、70年代的认知革命将逐渐被建构主义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情境认知与学习、社会文化认知、生态认知、日常认知、分布式认知等理论所代替,这些理论的诞生,不仅标志着学习理论研究的巨大转型,也必将创造出一个学习理论的新时代。
在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随着理论研究者们著作的出版,教育实践领域开始认识到这一理沦的强大生命力,由此,对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应用也开始发展,教育实践研究者们开始对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进行探讨,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开发尝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情境认知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人类学的有关研究中,情境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人类学家们研究话语系统中的核心词汇。西方研究者们不仅发展和完善了理论研究,而且进行了大量的实践领域的探索。
传统教学中,有关知与行分离的假设导致课堂词语教学的低速、低效和学生的失败。相反,在日常交际语境中,人通常能以惊人的速度和成功学习语词。一个人通过听、说、读,16年中平均每长一岁可学到5000个单词(平均每天13个词)。研究所揭示的事实表明,词语和句子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总是存在于一定的交际场合和说话情境之中。研究人员认为,有关词语教学与学习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因为,所有的知识都和语言一样,都是对世界的索引,都是人的活动和情境互动的产物。因此,情境认知强调将知识视作工具并试图通过真实实践中的活动和社会性互动促进学生的文化适应。
除了经由观察人们日常生活认知活动所得的结果外,事实上,在一些有关思考与问题解决的认知研究之中,情境脉络所扮演的重要性也日渐受到重视。研究者们开始去思索所谓的一般性知识(general knowledge),是否真的能够协助人们达成迁移?不少研究从而指出领域知识(domain knowledge)在知识学习上,实际上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亦即真正的学习是囿于情境的(context-bound)。
必须强调的是,所谓囿于情境脉络,所意指的,并非情境脉络为一影响认知或学习的重要变项而已。它真正的意涵,是指知识的获得应以一种统整、不可分割的社会学习观点来作诠释。在此架构之下,学习含括了几个重要原则(Brown et al., 1989; Lave & Wenger,1991):
学习含括了几个重要原则(Brown et al., 1989; Lave & Wenger,1991):
(1)涵化(enculturation),亦即人们会采行与其相互动的文化或人们之行为与信念系统。
(2)知识为学习情境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部份。
(3)生手、专家、与未受正规教育者在学习以及问题解决的型态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Brown et al. (1989)曾将人们分为三类:未受正规教育者(just plain folks)、学生(students)、学科领域的专家(practitioners),并指出由于这三类人所经历的习历程不同,对知识本质的认识不一,以致其思惟模式有极大的差异。未受正规教育的人充满了实践智慧,学生则具备了学院智能,至于专家对知识的诠释,则是兼具实践智能与学院智能。由此可知,个人所经历的学习活动主导了他(她)对知识的理解与诠释,这也就是所谓的情境认知。
二、一种建构式的学习观
从认知观点来看,情境认知的提出,在学习上的重要涵义至少有二:
1. 学习关注的重心,不再是“单一的学习者”(person-solo),而是“学习加上周遭环境”(person-plus-the-surround)。周遭环境包括了学习环境、学习活动以及学习同侪等在内。
2.学习者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学习者会主动与学习环境进行互动(interaction)与协调(coordination),以建构所需的知识。
因此,由情境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的要件有二:行为者(agent)以及情境(context)。知识和智能为行为者(效能/能力)以及环境(能够指出特定情境支持的讯息)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一种非随意互动的对称关系,学习者在不同的环境中与情境有不同的互动,即使是在同一个环境中,也会由于学习者本身目标以及意向的不断改变,而使得情境有所不同所以,只有互动的本身得以被称为是有智慧的(intelligent)。
学习者是藉由学习活动的本身来认识所吸收的知识,同时在认识的过程中,也间接影响其对知识本身的诠释和应用。因此,在这种由学习者主动自环境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历程中,学习为一种衍生式的学习(generative learning),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端赖于其知识不断地被一再地以连结、解释新讯息的方式加以运用。此即建构式(constructive)的学习历程。经由建构学习历程所发展而来的知识,由于它是以使知识成为有用工具的方式被获得的,因此有别于传统重视的僵化知识(inert knowledge),而为一种强而有力的知识(robust knowledge)。
三、教学上的应用---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TBLT)
认识了情境学习的知识建构本质之后,也进而体会到基于情境学习的教学―任务型教学,在重点与方向上,都将有别于传统教学。传统教学着重于学习者僵化知识的习得,因此重视老师的直接教导、教材的安排等;情境教学则重视学习者经由与学习环境的互动与协调,因此着重的是如何提供或营造一个可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近年来的有关研究,陆续提出了一些建言,Driscoll(1994)归纳之后指出几点教学上的建议:
(1)提供符合纯正活动(authentic activity)的复杂学习环境。
(2)提供社会协商(social negotiation),作为学习的必备部分。
(3)并置教学内容,并触及多元的表征方式。
(4)协助反省思考(reflexivity)。
(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student-centered instruction)。
因此教学者应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供学习者一个适当的学习情境,以协助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
情境教学的设计,大多是运用媒体,特别是计算机的辅助,并依据认知学徒制的教学理念来着手设计。其中所揭示的教学方法,则包括了示范(modeling)、教导(coaching)、支持辅助(scaffolding)、阐明(articulation)、反省思考(reflection)、探索(exploration)等要素。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运用“任务教学法” 开展了英语研究性学习。“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语教学界推出的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交际化、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外语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包含信息处理操纵(Manipulation)和发展的过程。在任务教学中给与学习者一定的任务去处理完成(Tasks to transact),而非语言条条去学习(items to learn)。由此提供一种情境去最大效能的推进语言的自然学习过程。
学会使用一种语言不仅仅包含了语言的传统的结构和功能。如何使用一个特定的结构取决于使用的语境(context)和说话人的的意图(purpose)。有目的的语言使用具有人的相关因素,假如没有这一重要的元素,重要的信息可能就会丧失。经过精挑细选的的学习任务可以提过语境和动机,从而可以满足语言使用的经验之需要。
1.多数学者倡导的任务的定义:任务是教学过程中有非常明确目的的活动。交际型任务是一种涉及到学习者理解、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任务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有相似之处,它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再现。任务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为目的与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活动。任务应是一个完整的交际活动。任务往往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因此,衡量一个任务是否成,要看这个人有没有一个结果。
2.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与特点:
1)意义是最重要的。
2)学习者不是只重复他人的话,而是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
3)任务与真实生活中的活动有相似之处,要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把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
4)学习者不仅注重语言的学习,而且关注学习过程本身。
5)最重要的是任务的完成,所以评价任务是否完成要看有没有一个结果。
3.任务型语言教学课堂活动的模式
任务型语言教学课堂活动的模式主要建立在三个阶段上,第一个是任务前阶段(Pre-task),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介绍本单元的主题,然后学习者进行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回忆在进行主要活动时所需要的单词和短语,也可以学习一些对进行该任务很重要的新单词和短语。这个阶段之后就是Willis所说的“任务循环”(task cycle)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者一对一或分成小组来进行活动(通常是阅读或听力练习或是解决问题的练习)。然后他们要准备向全班回报他们是如何完成任务的,他们的结论是什么,最后他们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把他们的发现介绍给全班同学。最后一个阶段把重点放在语言上。在这个阶段,强调任务中的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并进行练习,并就学习者在上一个阶段的表现给与反馈。
任务语言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语言在真实的交际中得到运用,并且在学习者为向全班汇报做准备时,他们不得不从整体上考虑语言形式,而不仅仅像PPP(介绍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产出Production)模式那样,只是把重点放在某一种形式上。然而,PPP模式的活动过程是从准确到流畅,而TBL模式是把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结合起来,并从流畅到准确加流畅。在这个模式中,可供选择的任务范围(阅读课文、听课文、解决问题、角色表演、问卷等等)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加入很多的激励性活动,习惯于语法学习传统方法的学习者可能会很难适应TBL这种表面上的随意性。但是如果采用任务型教学的老师能够把语法词汇的系统学习与任务活动结合起来的话,它将是一种能够适合所有学习者需求的教学方法。
结束语
人们对情境认知与学习的研究方心未艾,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立足于课堂与学校的功能性情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仍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而任务型语言教学所追求的正是语言习得所需要的理想状态,即大量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语言的真实使用。任务型语言教学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交流中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任务教学法与情景认知相吻合,与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极其吻合,由其来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必将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推进外语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Robert J.Sternberg Wendy M.Willians(2003)教育心理学[M] 张厚粲,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 David H.Jonassen & Suan M.Land(2000).Learning Environment, Laurence Erllbeum Associate.
[3] 龚亚夫.任务型语言教学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文静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 全球教育展望,2002,(1)
[5] 高文 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 教育发展研究,2001,(8)
然而,日常学习中,学生们却十分依赖于教师手把手的教授,惰性较强。他们早已习惯于单一、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面对这一矛盾,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侧重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实现英语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用英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认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是我们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把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方式。现就此教学作一探讨: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来走路”。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只有任务型练习才会给学生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笔者在《Go for it》(上)7单元 What does he look like? 的任务设计中,紧紧围绕句型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 is short.(He has a medium build.)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语言的交流,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因为真实的场景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而情景教学是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笔者在《Go for it》(上)7单元 What does he look like? 的任务设计中,让学生为自己喜爱的明星,科学家,自己身边的老师,同学画像,编歌谣,帮助别人写寻人启示等,都是很真实的情景,学生们在其中也体会到了所学语言的真实性与实用性。
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任务型语言课堂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task),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按步骤完成课堂的总体目标。学生在具体目标下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任务完成的好坏就直接体现着教学效果。
具有师生角色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扮演助学者,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有时也加入到活动之中担当学生的伙伴,与学生共同完成交际任务。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因为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活动根本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任务越容易,参加任务的人就越多,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越多,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刚开始设计的任务应稍微简单些,让大部分学生都容易参与进来。随着任务的渐渐深入,学生对任务信息的了解不断增加,稍难的任务也会显得容易起来。
笔者在《Go for it》(上)7单元 What does he look like?中注意了这一特点,从让学生简单的动作模仿,语音语调模仿,到他们所熟悉的绘画,猜人物,以及后来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自己发挥编写chant,故事等,任务的难度系数在慢慢递增,但由于注意了任务设计的层次性,学生没有感到困难,完成任务是水到渠成之事。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然也能参与进来了。
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笔者在《Go for it》(上)7单元 What does he look like?中实践该教学法的有了很大的体会:
(1)任务型语言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教学活动以学生用英语完成各项“任务”为主,从而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这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任务设计的真实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有意义的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理解 任务设计 任务实施 任务评价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掌握和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我们现就教学中任务的理解、任务的设计、任务的实施及任务的评价等方面谈几点反思。
一、正确理解任务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目的。活动由任务而产生,任务通过活动来完成。然而,任务不等于活动。任务包括笼统的教学任务,即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活动泛指进行教学的全部活动:从导入到真实交际的各种活动。任务是选取、组合、规范活动的前提;活动是完成、再显教学中的交际化任务。任务是掌握语言功能的落脚点,其方式和渠道就是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指按不同主题的交际化需要去组合成套的、反映完整语境的教学活动。在任务型教学中完成任务的目的是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问题。
二、精心设计任务
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型活动是成功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关键。
Wills(1996)认为,一般来说“任务”可分为六种类型,它为任务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样式。
1.列举式任务(listing)
学生围绕所学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或关系罗列有关事实。
2.整理型任务(ordering;sorting;classifying)
把所了解的语言材料按顺序排列。这需要学生有十分强的分析、归纳和综合等能力。
3.比较型任务(comparing;matching)
学生对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似和不同之处。
4.解决问题型任务(problem solving)
这类任务集中于提供学生一个问题和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它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而是一种开放型和创造型任务。
5.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
学习者就某个话题进行讨论,交换意见,不必达成统一意见。
6.项目型任务(project)
学生体验“条件输入过程体验产出”的经典探究方式,进行任务型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在实际应用的层面上引导学生体验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任务的设计应关注任务的完成,任务应难度适中,有层次,指令简明扼要,便于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好地用英语去完成任务,从而学习语言,积累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语言水平,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任务要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有关,从而让学生愿做、能做、乐做;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设计的任务活动要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教学。任务还可以从课堂上的活动延伸至课堂之外,任务所设计的活动内容,可以冲破教材内容的局限,带给学生拓展、想象和创新的空间。
在设计任务时着重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在把握教学内容的知识性目的的同时,应明确教学内容的运用性目的。教师从教学内容,从教材提供的任务建议中选择适合的任务,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和教学因素调整任务,设计出具体的运用性任务。目前牛津版教材编选的材料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涉及诸多领域,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和可读性,很合学生的胃口,学生总是有话想说,有感可发。牛津版教材每个单元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开展听、说、读、写活动,由不同课型组成的整体。其中,每个单元的Reading部分都可以设计成一系列联系学生实际的任务,以便学生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和内容运用于真实情境,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充分挖掘教材为开展任务型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三.合理施行任务型教学
根据Willis的观点,任务型教学一般有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
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主题和要达到的目标,例如可以通过图片或谈论个人经历等引入主题。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解决任务中可能出现的障碍,例如提供某些词语或词组、给学生时间思考、听录音或读课文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词语,给他们时间组织将要表达的内容,有利于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
2.任务环(task cycle)
任务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可以结成对子或分成小组完成任务。教师的角色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但不干预学生的活动或纠正学生的错误;第二阶段是策划阶段,以为第三阶段做准备。学生可以草拟或预演第三阶段要说的话或要提供的书面内容。策划的重点是使第三阶段的汇报内容清楚、恰当、有条不紊。教师可以来回察看活动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老师提问题;第三阶段教师请一至二对或组学生汇报成果,其他学生可以补充遗漏的内容,然后由教师对汇报内容进行评议。
3.后任务(Post-task)
这一步骤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即“分析”和“练习”。“分析”学生通过记录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并记下一些陌生的重要单词、短语或句型。同时,对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估。“练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所谓“分析”,并非我们通常以为的语法分析,而是教师根据课文或听到的内容,设置某些与语言点有关的任务。在“练习”阶段,教师可以根据黑板上分析的内容或课文/听力原文中的例子,组织必要的练习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探索语言奥秘,了解句法、固定搭配和掌握词汇,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不宜生搬硬套这一框架,应当学会灵活应用。一般来说,应及时呈现任务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内驱力,增强小组合作的凝聚力,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也会有一种“有备而战”的自信,完成任务的效率和效果会大大提高。任务一般由易到难,前后关联,层层深入,构成一个“任务链”,使整个教学呈阶梯式推进。这种真实运用任务的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在任务实施时,老师适当地给予学生指导、点拨,甚至个别的帮助,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交际,形成互动性课堂教学。
四、科学地评价任务
评价是英语新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积极地促进教学,提高学生参与任务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精神。
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能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为评价的宗旨,强化评价的激励。
为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形成性评价的权重,将学生在任务性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评价标尺,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舍弃传统的分数评估法,激励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注重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
同时,教师在课堂内外的即时性评价应具有鼓舞性,用欣赏的眼光肯定学生的点滴努力,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失误,对不足不要苛求,对夸奖不要吝啬,从而帮助学生增强用英语交流的信心,有效地掌握并灵活运用学习策略,较好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参考文献:
[1]梁承锋,张丹.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小学英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 定义 类型 基本模式 基本步骤 实施
0 引言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明确提出:“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作为新世纪的英语教师,如何选择一条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之路呢?经过多方验证,我进行了任务型教学的初步探索。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实行’课堂教学任务化,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价方式过程化”的语言教学基本模式,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做事的有效途径之一。
1.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1.1 任务(task)的涵义及类型。
1.1.1 任务的涵义。
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在教学中,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对“任务”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是教学过程中有非常明确目的的一件工作或一项活动。 (Crookes,1986)
(2)任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交际活动。任务往往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因此衡量一个任务是否成功,要看这个任务有没有一个结果。任务重点是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是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Skehan,1996)
1.1.2 任务的类型。
任务分成两种类型:真实性(real-world)交际任务和教学型(pedagogic)的交际任务。
1.2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的特征及意义。
1.2.1 特征。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能更好的发挥显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
1.2.2 意义。
在任务型课堂上,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是一种互动的(Interactional)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任务分析”,以达到解决某种交流问题的目的。
1.3 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依据。
1.3.1 理论依据。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论来源说法不一。何安平(2001),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代表交际教学最新发展形态。丁文(2004)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吸收了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如Ske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设(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Long的互动假设(interaction hypothesis),Ellis的输入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
1.3.2 实践依据。
多少年来,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在英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不少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后,还是不能综合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因而,我们必须承认,要掌握一门外语,不是靠单纯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即能达到目标的,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任务型教学模式体现了语言习得理论,这种模式在我们课堂中的运用是一种儿童学习母语及第二语言的方法的迁移,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同时,也十分关注语言的形式的学习,从而有助于掌握英语。
2.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运用
2.1 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设计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趣味性原则。
(3)阶梯性(有序性)原则。
(4)启发性(问题性)原则。
(5)激励性原则。
2.2 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
(1)任务前的介绍(Pre——task):介绍主题和任务(Introduction to the topic and task)
(2)完成任务的活动(Task cycle):任务、计划和汇报(Task planning and report)
(3)语言讲解(language focus): 分析(analysis) 和练习(practice)
2.3 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步骤。
(1) Leading-in/Warming-up(导入或热身)
(2)Pre-task(呈现任务并明确要求,呈现新知)
(3)While-task(实施任务,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
(4)Post-task(展示任务结果)
(5)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结)
(6)Homework(作业任务)
2.4 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评价。
(1)进行教学评估。
(2)进行数据统计,做定性定量分析。
(3)设立校内英语考级制度。
(4)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3.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成果
(1)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训练和培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4)教师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4.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法要尽量真实。
(3)活动要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
5.结语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主要在于管理模式及对教师的工作评价。每一位教师要明白布卢姆所说的:教师要明白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任务完成后,学生应能做些什么或学生应具备那些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在课堂上积极实践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感可发、学以致用,“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Croodes, G. Task Classification: A cross-disciplinary review. Technical Report No.4 Honolulu: Center for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Research.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Hawaii 1988.
[2] Ellis R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3] 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4] 陈琳、鲁子问《New Standard English Book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5] 丁文,“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9期.
[6]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关键词:语言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呈现 任务准备 任务表现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引言
新课标倡导英语课堂教学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提出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以任务作为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核心单位的语言教学途径(Richards & Rodgers,2001)。笔者所在的宁乡一中也是积极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并提出“观察、接受、模仿、运用”八字语言学习方针。简单来说,教师结合趣味性和教学有效性设计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帮助引导下或者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求掌握语言知识,还要求能够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于自我思想的表达。在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责任是“设计任务,提供必要的材料,提出活动要求,并监控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程晓堂,2004:21)。
任务型教学法所传达的理念就是: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解决问题的工具。(鲁子问,康淑敏,2008:71)。它是“后方法时代”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强调语言、技能与能力的综合运用的大背景下,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诠释,因而也就出现了不同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操作是任务呈现(Task presentation)、任务准备(Task preparation)以及任务表现(Task performance)。本文将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教学实例,探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二、任务呈现
任务呈现(Task presentation)是指教师在新语言学习之前向学习者展示要求学习者运用所学新语言完成的任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任务介绍(鲁子问,康淑敏,2008:77)。任务呈现是教师简单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如电影片段、歌曲、对旧知识的简单复习等等快速引导学生进入任务情景并帮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任务情景。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习者在任务准备阶段可以有矢放的。Nunan(2004)提出,任务设计的出发点是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任务的设计是任务教学法中的核心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目标的明确关系到任务教学模式中的各个环节。
笔者在讲授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Project部分的“Growing pains”时,设计了这样的阅读任务“Share your growing pains”,要求学生能够口头的简短的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烦恼。笔者首先通过自制的视频向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一些成长经历和烦恼,以达到示范的目的。其次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的向学生渗透课本中所提及的不同类型的成长烦恼及其表达。
这样的阅读任务设计在考虑任务目标性的基础下,也考虑到所呈现的任务的可行性。Candlin(1987)J为,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必须关注任务的可行性(implementability)。Harmer(2007)指出,任务应该具有恰当性,应该适合教学的时间、课堂环境以及学生的水平、教育背景和文化敏感性。笔者认为,所面对的学生都是对成长的烦恼有着各种各样深刻体会甚至有过思考的群体,他们或因为身体方面的变化如身高、体重、声音而烦恼,或因为社交方面如对父母的依赖但是又渴望独立、朋友的交往、和异性的相处等等而烦恼,或因为心理方面的变化如男孩子渴望寻求刺激,寻求挑战,女孩子情绪异变而烦恼。总之,笔者选择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教学任务,以确保任务的可行性。
此外,诚如俗话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科在中西部地区的较偏远的县城的受欢迎程度远不及理科学科。所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是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兴趣是学习行为的驱动力,即兴趣可转化为学习动机(鲁子问,康淑敏,2008:72)。因此,笔者在教学任务的呈现时,采用了原生态的素材即教师自己的成长经历即烦恼,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也能够激活学生想要对成长的烦恼这一话题的表达欲望。符合任务应该尽可能满足的兴趣原则。
三、任务准备
任务的准备(task-preparing)阶段就是指学习者学习新语言知识、为运用所学新语言完成任务所做的准备,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作为任务参与主体的学习者所需要获取、处理或表达的内容,第二就是作为任务参与主体的学习者获取、处理或表达这些内容所需要的语言知识、技能或能力(鲁子问,康淑敏,2008:74)。教师一般会在任务准备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任务表现做好铺垫。
笔者在执教高一牛津英语模块三的语法名词性从句复习课时,设置了“Describe your favorite singer by using Noun Clauses.”这样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名词性从句去描述自己喜爱的歌手。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我设计了如下以下教学步骤(1)简单复习名词性从句引导词;(2)就四类名词性从句分类通过教师创设的结合大型娱乐节目我是歌手的情境进行连接词的练习,如 It does not matter________ Han Hong has an attractive figure .(3)难度加大,提供中文情境,让学生能够翻译或续写句子。如We are curious about ...(为什么李健随身带本书?)。(4)高考链接。
一线教师有这样的感慨,学习者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上运用英语的能力薄弱。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加强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为学习者创造更好的语言实践氛围(王颖,2012:59)。笔者在设计任务准备过程中的教学活动时,谨记没有输入就不会有输出,所以不断加工鲜活的情境素材,刺激学生进行运用语言的意识。科德(1983:111)说:“语言教师他的任务在于使别人能够表达自己,输出自己的信息。他不是教别人应该说什么,而是教别人怎么说,使别人能够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重视语言、情境的真实。真实的语言和情境不仅能够更好的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还能激发他们使用所学语言的积极性。同时,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强调任务呈由易到难的梯度发展,所以笔者在四大主要教学步骤的设计上,由简单的陈述各个连接词到它们的运用再慢慢过渡到句子的写作上。新课标提倡合作学习方式,鼓励学习者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并让每个学习者都具有均等的机会。所以笔者在教学步骤2的情境练习中,既有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设计,也有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的设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随机点名软件,保证每个学习者都具有均等的机会。此外,课堂中的不同任务应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每一个任务都为下一个任务做准备,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延续和发展(康艳,2011:70)。
四、任务表现
任务的表现也就是任务的开展。任务的表现是指学习者学习新语言知识后,运用所学新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使用阶段,目的是引导学习者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以达到所定义的结果(鲁子问,康淑敏,2008:79)。任务的表现是整堂课的部分,因为教学任务是否设计得合理和可行,以及教学准备阶段是否充分都将在任务表现过程中一览无遗。同时,因为任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选取最能有效地让教师能够掌握学生掌握情况的任务表现形式就尤为重要。
笔者在之上所提供的名词性从句这堂课上,笔者在任务表现上首先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借助多种多媒体方式将学生习作展示出来并邀请学生上来对这些句子做出评价。
教师选取多种任务表现方式相结合不仅仅是响应任务型教学法所提倡的合作学习和师生和谐共创的原则,更是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开创性的高级思维形式(王宝印,2008:18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习语言的过程时发展思维的过程(王宝印,2008:181)。教师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空间允许学习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充分的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看法,进而逐渐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
五、结语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二语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它倡导教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活动和学习材料,既要求任务呈现具有目标性,有可行性,并能激活学习者对完成这一任务的d趣,也要求教师也任务准备阶段紧扣任务有梯度、合作学习、师生和谐共创教学生态环境,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还能创造性的使用语言。任务的呈现再到任务的准备最后过渡到任务的表现,这是包括笔者在内的一线教师觉得切实可行的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2011,《英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左焕琪,2007,《英语教学的新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鲁子问,康淑敏,2008,《 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王宝印.,2008,《循环式素质英语教学法》,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5) 王颖,2012,《 英语教学中反馈研究:理论与实践》,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英语学习不可能完全依赖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因此,必须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学习任务参与学习过程,并通过学习任务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当一个学生完全被任务活动吸引时,会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只对清晰的目标和具体的反馈有反应,甚至浑然忘我而无暇去思索其他问题。学生愉快地学习状态就产生于这种完全沉浸在一项任务时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学生对来源于自己生活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并且有强烈的参与欲望,以学生最为熟悉的事物构成词汇句型,以游戏的形式再现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习生活化、游戏化,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任务型语言教学对于促进学生产生愉快学习状态的因素及实施:
(一)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状态需要有清晰的任务目标。这一目标特征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和课件上的提示实现,教师给予学生明确的任务和要求。由于有了明确、具体的任务目标,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而使用语言,学生不再是被动地随着教师的指挥棒做各种活动。
例如:我在教He/She likes…句型时,就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我先找一位同学以耳语的方式,用学过的I like…句型告诉我,他/她喜欢什么颜色,或什么运动,或什么玩具,然后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她的喜好,学生自然而然地用到了He/She likes…因为学生活动内容是以游戏的形式模拟他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学生感到学习英语不再是负担,兴趣非常浓厚。
(二)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状态需要为完成任务的完全专注。让学生完全投入课堂,教师可以设计有趣味性、挑战性或有悬念性的任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专注于当前从事的活动,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最终甚至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
这就要求设计的任务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相结合。人的交际是在内容与情感的两个层面上进行的,不联系生活实际,照本宣科的英语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寻找语言材料与生活的结合点就是以教材为框架,以学生面临的实际为内容。学生完成某一项具有探索性、开放性或实践性的创造性任务。利用学生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不同经历,在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使语言教学在内容和情感两个层面找到最佳结合点。
例如:在学习了食品的名称和比较级、最高级后,给学生一个任务:假如我们明天要举行一个Party,给你们每组100元钱,小组讨论要买些什么,看哪一小组能把100元钱充分利用,不浪费,而且所需要的东西都买齐。他们,必须先去商场做调查,按实际价格来计算,每个小组列一个list(单子),最后每一小组派一个学生做汇报。这种任务可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真实情况相结合,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其语言运用能力。再例如:在元旦前夕,我给二年级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任务,让学生自己制作新年贺卡,在元旦那天互相赠送。卡片的设计要新颖,独特,可手工制作,也可用电脑制作卡片上面祝愿的话,可自己发挥,也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在送贺卡时,还要求学生说上几句祝愿的话,学生对此任务非常感兴趣。学生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充分准备。有的学生说:Happy new Year,有的学生说:You are my good friend,此任务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及获取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而且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三)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状态需要为完成任务的掌控感觉。教师给予的任务与学生技能之间是平衡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有把握处理好新情况,自然出现掌控的感觉,使学生的技能一直处于能够完成挑战的状态,对自己很自信。
以I’II draw the pictures,(“我将画画。”外研社《新标准》,一年级起,四年级下册)一课为例,我围绕教学目标,从易到难,从浅入深,分层次的设计教学任务。在热身阶段,我设置的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头脑中与本课任务有关的旧知,并不断渗透为完成本课任务所需的句型。而在练习阶段笔者又设置活动来巩固短语的掌握,以便为下面完成任务学生能输出完整的句子做坚实的储备。这种分层次的设计教学任务方法,使一节看似较难的课程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
通过实践效果得出结论:任务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愉快的学习状态。首先,任务型教学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学习任务参与学习过程,并通过学习任务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其次,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教师实现愉快的教学环境。任务型教学对各种教学法有很大的包容性,适合各种活动类型。不但利于独立操作,也有利于合作学习。最后,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为学生们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以便使学生完全投入课堂,专注于当前从事的活动,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英语;初中;教学应用;教学设计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构建优质学习氛围,其教学理念旨在全面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并在人际交往中进行高效利用。基于此,英语教师需要及时加强自身对其的重视,精心设计教学,以此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不断优化,完善英语教材的利用
当前阶段,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表现即为:理论性知识点减少,对其英语语言应用要求逐渐增加。基于此种教学情况,新课标教学改革对初中教育阶段英语教材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修正,以此有效贴合课堂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的需求。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不需要再谨慎或者拘泥于课本教学内容的编排,可以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或者重组。
如,教师在教学初中七年级英语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部分关于音标学习的内容。充分结合教材与学生的特点,依据英语课程标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生活经验和提高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共同合作与交流,帮助学生在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下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实际修改教材内容时,教师需要充分把握本课程知识的语境,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进行精心设计,在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侧重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确定一个教学话题“Birthday Dinner”,并围绕这一话题分阶段、逐层递进、由易到难地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见的场景,如校园、医院、食堂、公园、旅游指南等,借助此种语言情境,使初中生可以在相对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不断积累英语语言能力。
二、精心设计交际性任务语言学习情境
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应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时,需要充分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并从中获取有效学习信息,进而完成学习任务。交际性任务语言学习情境的核心在于创设真实有效的语言情境,如商场购物、购买汽车或者是火车票、问路、人物介绍等。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教案Unit 1 What’s the matter?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原文中的情景对话,请学生进行情景再现。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言环境中。如:
T:What’s the matter?
then say:I have a headache.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item pricing,promotional merchandise,food store等,要求学习小组自主陈列购物清单,并按照清单进超市选购食材,从而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学习掌握与购物相关的英语句型。
三、表演任务语言教学
表演自身具备较强的直观性、真实性及开放性特点,在创设表演性英语语言学习任务时,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荣誉感,树立学习信心的同时,深入感知英语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排演话剧,在班级或者是校级活动中进行汇报表演,使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延伸到课堂教学以外的现实生活中。
如,英语教师在教学完祈使句用法以后,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动漫《熊出没》,动漫中隐含大量的祈使句。借助真实形象的语言情境,有效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在教学结束后,将学生科学划分表演小组,自主改变《熊出没》动漫,并在校庆活动中进行表演。学生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学习情绪高昂,并自主分工收集表演所需的资料,共同研讨剧本情节,并准备表演服装及道具,最后进行排练。此种学习任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提升学生信息收集、处理与利用能力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在实际利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时,准确掌握新课标英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宗旨,深入解析英语语言教学技巧,进而全方面获悉任务型语言教学用法。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评价教学活动,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 应用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1.指导思想不明,教学计划混乱。
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目前,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经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也逐步趋于规范。但是,英语教学要达到什么程度,课程如何安排,实践中有的照搬大学本科的教学计划,有的沿用中专的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教材使用也五花八门,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教学质量乃至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2.生源复杂,基础较差。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尽管这些学生在中学或中职阶段学过多年英语,但都是英语基础非常差、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我曾就本校高职各班作过调查,他们的高考英语成绩最高分是108分(满分150),最低分为24分,全班平均分只有58分。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若要达到高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要求,B级入学词汇为1000个,A级为1600个,可是,不少学生入学时还远没达到此标准。词汇量的匾乏,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影响了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提高。因此,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心理,这些都对高职学生学好英语造成了障碍。
3.教学模式单一。
高职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的问题,许多教师仍沿袭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一堂课中教师讲课时间占到70%甚至80%,学生很少参与课堂活动,忽视听说教学,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不少学生学了几年英语毕业时,仍不敢开口用英语交谈。这样的学生很难在实际工作中适应用英语交际的需要,严重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4.高职院校的软硬条件有限。
我国的高职院校很大部分是由中专、中技或其他中等院校升级而来的,英语教学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升级后的资金不足和重视不够,硬件设施差,导致教学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新的办学理念的需求,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高职院校的大部分英语教师也从事了多年的中职英语教学,短时间之内还无法完全转换角色,还沿用着过去的教学方法,在教育观念上也存在错位和偏差,对高职英语教学特殊性认识不足,难以适应高职英语教学。另外,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大部分教师的工作量都在每周16课时以上,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二、高职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英语作为高职的重要课程,应该受到重视。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仍然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重知识、轻能力。教学多以教师讲解单词用法和语法知识为主,语言输入量偏小。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老师,缺乏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获得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近年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任务型语言教学,逐渐被我国英语教学工作者认识和接受。2001年7月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目的强调如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标准还在英语教学策略上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2.可行性。
(1)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呼唤任务型语言教学
我国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应用为动力,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重点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强调交际与有意义的活动和任务,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活动既可以是生活中真正的任务或活动,也可以是在课堂内为了教育目标而设计的任务或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最后通过学生在参与活动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有目的的交互活动来掌握语言。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强调教学目的不是学习语言而是学习活动的交际化,同时也不否认知识的价值。因此,任务型语言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想选择。
(2)高职英语的教学要求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环境
2000年11月,教育部制定了新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业务资料,在一般涉外交际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这种客观的教学环境有利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每个教学任务中去,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启发、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活动
1.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任务型语言教学从程式上可分为学习性任务(enabling tasks),是呈现新的语言知识,如功能、语法、句型结构等;控制性练习(controlled practice)或交际性练习(precommnuication practice),这样的练习要尽可能有意义,提高对语言特点和语言用法的关注;交际性任务(communication tasks),这时的任务应尽可能到实际生活中去做。这样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块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语言材料的引入、语言练习和语言输出。
(1)新材料的引入
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新语言之前,呈现给学生的新的语言材料。任务型语言教学注重在输入语言材料的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把该语言的使用环境及与话题相关的思维脉络、思维发散的方向也同时提供给学生。真实的课堂活动可以从单个的语言成分开始,如词汇、句子。
(2)语言的练习
新语言材料的练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机械性练习和有意义的练习。为了达到准确性的目标,这个阶段主要是基本技能的练习。必要的重复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语言技能的训练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学生通过机械性的练习,能够准确地模仿和重复说出新学的语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新语言材料的输出
这个阶段的语言活动通常可以在小组或结对练习中完成任务,且有以下几个特点:1)贴近生活的语言使用环境(life simulation);2)交谈双方之间有信息差异(information gap);3)解决实际问题(problem solving);4)发挥学生的自主性(autonomy)或创造性(creativity)。
2.课堂教学活动范例。
例一:活动名称:The job I’d like to do in the future
本活动的目的是围绕单元主题“New jobs today”,找出当今社会的工作种类,谈谈自己将来想做的工作。这样既了解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使自己有了奋斗的方向。具体步骤:1)想象一下,你能做你想做的任何工作,你愉快地享受着每一天。2)列出当今的工作种类。3)问问你的同学喜欢什么样的工作。4)毕业后你想做什么样的工作。5)对话活动:
(1)What’s your purpose in taking part-time job?
Purpose:make money
get some experience
get to know the society
support your family
(2)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the future?What would your classmate like to be?
To be:a teacher
a doctor
a lawyer
a tour guide
a manager
例二:词汇表演
围绕“Body language”的主题,设计本任务。把学生分成两组(A组和B组),先请A组的学生到前面来表演,给他(们)一张卡片,上面是一两个可以用动作表演出来的词汇。然后,请B组的学生猜出并读出该词(词组),如发音和拼写都正确,就可以得分。随后,换B组来表演,A组猜测和拼读,轮流进行,使单词的学习群体化、合作化,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许多词汇可供选择,如:facial expression,dicussion,cheerful,chin,cash,contact,strike,entertain,boil,pick up,chew,whisper,communicate,design,fear,kick,invite,interview,sign,rude,protect,recognize,stare,swallow,surround,taste,stroke,stocking,upset等,本活动可以贯穿英语学习的全过程,经常把肢体语言与口语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发展了肢体语言,又锻练了口语,还学会了动脑思考。
四、任务型教学的实效
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根据学生需求,设计一系列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以达到学习目标。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目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计划者和组织者,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是言语和与语言相关的行为的示范者,是学生开展活动的协作者,是学生探索知识、开发学习技能和策略、享受成功的指导者和同伴。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共同搜集资料,获取信息,遇到困难,大家一起解决。学生共同讨论任务结果,而这些都少不了开流,动脑筋思考,学生通过对话、小组活动、写作任务,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到了语言之外的东西。学生学到了东西,有了成就感,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亚秋.新世纪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成人教育,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