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3 23:32:40
导语:在学前教育本科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深圳大学自考本科专业:销售管理、物流管理、学前教育、金融管理。
工商企业管理销售管理自考本科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概论、经济法概论、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世界市场行情、市场营销策划、国际商务谈判、人际关系学、销售团队管理、财务管理学、企业经营战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销售管理毕业论文物流管理自考本科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概论、政治经济学、物流企业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库存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学前教育自考本科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游戏论、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教育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科研能力幼儿教师
从2008年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已经从数量的补充过渡到质量的竞争,“幼教本科”成为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招聘教师的准人条件之一。据市场调研,多数优质幼儿园将自己的招聘条件定位于具备学前教育本科学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全面的专业技能的幼儿教师。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和幼儿优化成长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对于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愈发迫切,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视已由关注高考向前延伸至人生起点的教育,开始关注幼儿的教育,诸如幼儿智力的发展、潜能的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关注幼儿身体的健康,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使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生命能够优化地成长,即人们开始以人生发展的前瞻性高度重新审视幼儿教育。在这一视野下,要求刚走出校门的学前毕业生就具备如此深厚的专业技能、理论、实践的经验是不可能的,但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具备,却使这一切变得可能,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日渐清晰,甚至为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尽相同的最适宜的教育。因此。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是促使幼儿教师具备无可限量后发优势的保障。
(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相对目前幼儿园中的某些教师仍采用大一统的教育方法,捆住孩子的手脚,禁锢其思维,形成机械的思维定式,甚至连孩子们画笔下的太空飞船都是一样的,势必会阻碍儿童各种潜能的发展,错过儿童的敏感期,甚至贻误天才的成长等情况。而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则不但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作为其后发优势的动力,可以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借助这一科研能力不断地学习、探索,诸如研究幼儿各种潜能的发掘、各种意志品质的培养、各种必要生活经验的习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既注重个性的彰显,又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用教育专家的准确判断力、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把握不同幼儿的敏感期等,将在客观上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需求
教师的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历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可见,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就是教师通过学习与探究不断完善自我,进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而科研能力是这种学习与探究必备的一种能力。如果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看,涉及到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等方面,其中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高亦是需要科研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的。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自身发展的层面看,无论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是走上其它工作岗位,只要处于这个学习型社会,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这种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是使其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融入主流社会所必备的一种技能。
从目前的情况看,少数高校在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已走在前列,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从事心理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人才。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研究型大学早已将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诚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所言:“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参与科学研究,获得的正是运用基本原理进行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产生创新的种子。”
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教育的科研现状
从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科研情况看,目前在幼儿教育一线的教师科研能力明显不足,根据对教育科研必要性的调查显示,“在湖南省1O个地(市)30所幼儿园的270位幼儿教师中,有25.7%的幼儿教师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有31.9%的人觉得比较必要,有48.2%的人选择了考核、评职或完成工作。”至于教育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则更是较为缺乏。另外,从不同区域问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来看,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基础条件好的发达城市的幼儿园,大多资金、设备不足的幼儿园甚至认为搞科研是一种奢求。
从学前教育专业的科研现状看,多数高校对于这一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过多地关注于其它学前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有极少数高校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于“科研型”的幼教实践人才,并且在相应的课程设置、技能训练中有所体现。
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更新科研理念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之前,应使其重新审视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新科研理念,即科研能力是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幼儿教育专业化背景下的现代教师必备的技能,是促进幼儿教师具备后发优势的保障,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
1.设置相关的科研课程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了解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针对于本专业的科研课程即学前教育专业科研方法课程等。
2.营造科研氛围,树立科研意识
在掌握基本科研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在实践中营造科研氛围,树立科研意识。日常的教育教学立足于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实际问题,能及时收集材料,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注意幼儿教育研究的题目不一定要突出“大”和“深”,应侧重于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即在实践中生成的、较小的题目,不一定要有很深的理论研究,应着眼于通过实践论证解决实际问题。当然,这种科研意识的树立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反思意识、发现问题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
3.全面、扎实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1)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除日常教学中鼓励、强化学生树立科研意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外,还可以在作业中布置相关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1.学前教一育阶段是人的身体发展、智力与经验发展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假设:若以17岁时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为loo,则4岁就已具备50%,8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是从8一17岁的9年中获得的。从脑科学的层面看,婴儿出生时脑重350}4008,为成人脑重的25%,1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50%,2岁时为75%,6岁时孩子的脑重为12008,已接近成人脑重(1350一14008)的90%o}’}因此,学前教育阶段是人身体、智力与经验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
2.学前教一育阶段是人生变化最大、最快的时期,也是最易发展、最易受挫的时期
这一时段里,孩子从只会啼哭,到会爬、会走路、会奔跑,不但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所有的认知、经验与能力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论文百事通所以,在客观上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生中变化最大、最快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不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不顺应儿童自然的发展,而是采用大一统的教育方法,捆住孩子的手脚,禁锢其思维,形成机械的思维定式,甚至连孩子们画笔下的太空飞船都是一样的,势必会阻碍儿童各种潜能的发展,错过儿童的敏感期,贻误天才的成长。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训练和装备心灵的阶段,它不仅为小学做准备,更为人的一生做重要的奠基,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命大厦的高度、广度和坚实度。因为,它涉及到儿童各种潜能的发掘、各种意志品质的培养、各种必要生活经验的习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既要注重个性的彰显,又要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不仅要有教育家的智慧以引导、帮助幼儿培养各种能力,还要有专家的准确判断力、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各种潜能,把握不同幼儿的敏感期等。所以,在客观上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学前教育所要面对的是人类生命的塑造,是人类第二次生命的给予,任何轻微的、不适宜的闪失都可能会延缓或摧折生命之花的绽放。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弊端已显露出来:幼师生科研能力较差,理论知识不够广博,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贻误教育时机。而传统的高校生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等弊端。只有极少数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走在前列。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2005年本科生的教育基础课13门,专业课21门,为学生奠定了广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则探索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幼儿教师的培养并没有因为学前教育处于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而降低师资培养的要求。例如,法国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3十2的基本学历,即先通过3年大学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后考人教育专业,进行2年的学习与实习,再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资格。美国和日本对于幼儿教师学历的基本要求也均在本科以上,目前硕士、博士担任幼儿教师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而且非常注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的确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随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深人人心,“终身教育”、“全纳教育”等先进教育思潮呼唤“广基础、深专业、高学历、多能力、善研究”的创新型、多元化幼儿教师。在这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广基础”指具有广博的高等教育、教师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深专业”指具备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同时对学前教育专业课这一平台上不同专业核心课、技能课程进行深人研究,以达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化的水平;“高学历”指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应建立在本科层次上;“多能力”指幼儿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诸如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工作的能力等;“善研究”指科学研究能力较强,善于反思,善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行动研究,能撰写出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对此,下面主要从育人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i.育人理念
学前教育阶段除具有与其他教育阶段共同拥有的职业道德精神外,还应具有更为深刻的育人理念。这里的教育理念是指以儿童的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每个生命个体优化地成长为基本要求,抓住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灵,把握儿童的敏感期,发掘天才,通过适宜性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活动等,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观察、想象、思维、言表、创造、记忆等能力及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专长,为他们提供最适宜的可能的空间、环境与条件的支持,使每个儿童获得最大限度的潜能发展,在人生至关重要的时期能够获得既是全面的又是个性的优化成长,为人生的发展做重要的奠基。而且,这种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理性认识和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理想追求是与时俱进的,因时空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当然,幼儿教师这一神圣职责的完成需要耐心、恒心、坚定的信念来成就,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份视学前儿童、学前教育事业为自己存在全部意义的热爱。
2.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本科层次的幼儿教师至少应系统学习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学前教育三个领域的知识。学习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知识阶段应广泛涉猎普通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卫生咨询等学科的知识,深化自身的理论构建,为专业课学习搭建一个知识平台。学习专业知识应广泛学习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游戏、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课程,同时应深人研究某一专业技能的知识,诸如绘画、舞蹈、乐器等方面的知识,使自身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知识。当然,在有限的时间内广泛而深人地学习理论知识,教师还需要对众多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也可采用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方式,选修课又可分为限选与自由选择的课程修习方式。新晨
(2)能力目标。专业技能包括专业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技能,才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兴趣和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应包括:创设教育教学情境的能力,有效地引导、组织儿童的能力,准确地观察、发掘幼儿潜能的能力,行动研究的能力,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流畅的言表力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计算机和外语的应用能力等。
(3)实践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
力,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活动。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鼓励学生跟踪学前儿童进行个案研究;也可以创设教育教学情境,进行模拟演练。当然,最重要的途径还是通过长期的见习、实习,在反思、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经验,提升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男性 变化
偶尔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一句话“今天的男生是明天幼儿教育的雄鹰”。心里感触很大,男生确实在学前教育可谓凤毛麟角。笔者在网上查阅,青岛幼师的学生以女生居多,占全校人数94%,男幼师处于“关键少数”的位置。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我国幼儿园教职工总数100万人左右,但从事教学工作的男性不到1万人。
如今幼师生走俏,学前教育专业成为职业学校的热门专业,不仅吸引了许多女生学习,而且也吸引了一些男生就读。爱好广泛,多才多艺,这是学幼师的男生身上共同的特点。河南日报报道:张懿是平顶山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新生,主攻声乐,舞蹈、绘画等。他说:“我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就是想发挥特长,希望将来能从事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相投的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事业迅速的发展,两会期间,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可想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山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创设于1984年,1993年开设本科,学制四年,2003年被国务院确立为山东省唯一的学前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创办于1998年 ,1999年杨文教授首创全国“幼儿英语师资”方向,学前教育专业走向了“特色化”和“专业化”的路子;德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类)成立于2002年, 这些学校,在山东省其学前教育专业是排名靠前的,但是皆有一个“病例”,招收的男生都不多。原因可想而知,据金陵晚报报道: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是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据统计,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通常全是女生,有些年份,一个班上也能招到一两位男生,但4年后不是考研就是转行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一些大城市的幼儿园逐渐有了男教师的身影,据笔者调查,三年前德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男生,其中有三个是甘肃人,现在一个在甘肃酒泉的一家幼儿园工作,另一个考入广西师范大学成为研究生,还有一个在广东东莞的一家银行工作,可想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还是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就业,一个教育工作者说:教育中需要男老师,就像孩子的生活中需要父亲一样,总和女性在一起,孩子的生活中温文尔雅的东西太多,却少了些热情奔放,得到的呵护、关心太多了,少了些独立性和坚强的意志。因此,在学前教育中,为孩子们提供勇敢、果敢的体验与经验显得更为迫切,这就需要男教师的加入。
在美国,学前教育男生达到10%,在日本学前教育男生也达到7%,目前,在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就业形势依然良好。所以国家需要出台一些政策让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更好的认清自己的价值,高校可以通过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加深学期那教育专业男生对专业的理解。比如,可以聘请一线的幼儿教师、园长、高校学前教育理论研究者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专业介绍,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站在学前教育的前沿领域,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他们的讲座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男生领悟专业精神、稳定专业思想。另外,高校在制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时,要考虑到男性课程问题,实行差别教学,以依照学生的兴趣,给予一定的选择空间,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笔者调查,在德州学院教育系,有些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很难胜任舞蹈、音乐课程,然而舞蹈和音乐作为幼儿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在课程设置中作为必修课程计算学分,这无疑给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在学业上设置了一道障碍,使他们更加排斥学前教育专业,所以,学校应该开设一些“套餐课程”,男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比如有的学前教育男生喜欢武术,可以在学校的武术班学习,有的学前教育男生喜欢书法,可以在美术系书法专业进行学习。社会分析,很多学生都是在茫然中度过大学四年,难免会杂乱无章,甚至很多学生因为没有为自己进行规划,四年学习一无所获。因此,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学前教育专业为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分阶段给自己订立一个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目标,从而完成生涯规划。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所以学前教育男生要有一颗思想的头脑,作为一名准幼儿教师,以一颗宽容的心态面对专业学习,面对社会上的种种歧视,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创造自己的价值,本科毕业生可通过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专科毕业生可以考取本科深造。男生还可以成为学前教育行政及管理人才以及其他各种儿童教育与康复机构、广播、电视、图书出版等部门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就业还是不错的!
最好,今天的男生是明天幼儿教育的雄鹰,男生心中时刻记住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就让所有的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不懈努力,创造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庞丽娟.胡娟.洪秀敏.论学前教育的价值.期刊论文.学前教育研究.2003,01.
[2]雷茹.裴长安.浅论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专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中国知网.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 .2010,07.
[3]百度.学前教育男生.学前教育教育.幼儿教育.
[4]诸园,刘海.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现状分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关键词 女子高校 本科学前教育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20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of Women's College Undergraduate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LUO Zhihui
(Hu'nan Women's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4)
Abstract All courses are for personnel training services, course structure is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qua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Our undergraduate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goal by training teachers in turn train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preschool classroom teachers, training repositioning objectives inevitably bring adjustments undergraduate pre-professional curriculum. Women because of its unique emotions, caring, good 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traits,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long been the main force. While experts called for preschool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gender, but because of the constraints concept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other factors, this situation a long time it will not be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refore, pre-school education training model of Women talents,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women's undergraduate college curriculum is still very necessary.
Key words women's college; undergraduate pre-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都将教育改革作为国家现代化发展最重要的一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各国在竞争中采取的一项共同的战略措施。2010年底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幼儿教师素质的养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包括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两个大的阶段。在我国,幼师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职前培养来进行的,在这种背景下,推行促进幼师生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改革与优化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尤为必要。
1 女子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优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1 本科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必然带来课程设置的调整
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目标必须以课程的设置来实现,不然就会限于空想;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托,否则就没有意义。当培养目标发生变化时,课程设置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学前师范教育体系主要由两级构成:一是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直接为幼儿园培养一线教师;一是学前本科教育,主要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理论教师和学前教育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因此,学前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则以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课程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
如今,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对学前教育的师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发展对综合素养高、学历高的“双高”学前教育专业人员需求旺盛。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已经从数量的补充过渡到质量的竞争,“学前本科学历”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招聘教师的准入条件之一。然而,目前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和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才却十分缺乏。据2010年湖南省学前师资调查表明:我省一半左右的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为中专、大专学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7%左右,还有约1/3的是初、高中毕业生;高达42.47%的幼儿教师未评定职称,高职称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由原来主要向中等师范学校输送合格师资转变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家庭教育咨询与指导、与儿童生活和成长相关的各种产业的从业人员。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必然带来课程的调整,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重观念轻技巧、重学历轻能力的课程体系。
1.2 单一的课程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多样性学前人才的需要
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为广大群众认知,学前儿童入园难的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陆续推出各项政策和指导性措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机。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学前教育已突破传统的单纯的幼儿园教育范畴,向与婴幼儿相关领域拓展,如胎教培训、亲子园、幼儿个性化培训(智力、情商开发等)。而在目前状态下,国内学前教育人才相对单一的课程体系,不能满足社会对新时代高素质、多技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进入中国市场急速成长并且迅速发展的各类国际幼教品牌工作发展的需要。
1.3 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使本科学前学生入职适应期过长
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重理论轻专业技能。近年来,我国学前师范教育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原来处于三级师范的幼儿师范学校纷纷并入高等师范院校或升级为各类教育学院,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由原来主要向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输送合格资转变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去幼儿园担任一线教师的高校毕业生往往存在工作上手慢、专业知识不够过硬、理论实践脱节,导致了本科学前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的状况,无法良好适应学前一线的工作,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面临着“不如幼师生”的尴尬,高校毕业生并没有受到预期的社会欢迎,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学前本科教育专业大学生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呢?我们认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其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师队伍,而更新课程体系便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方法。
1.4 在一定时期内,女性幼教人才是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在以女性为主的幼教行列中已出现男教师。有资料表明,日本幼儿园男性教师的比例约占7%,美国幼儿园男性教师的比例约占10%。而在我国,近年来不少地区的幼儿园也开始引进男性幼师,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男性幼师已经不是特殊群体,他们正在幼教一线上默默地耕耘着。虽然很多专家呼吁应该关注幼教的性别构成,大力培养男性幼师,但女性由于其特有的感情细腻、富有爱心、善于沟通和表达等心理特质,长期以来都是幼教事业的主力军。由于观念和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较长时间之内,这种状况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据教育部2010年统计,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为1144225人,其中女专任教师为1120836人,占97.96%。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男教师比例仅为1%。因此,研究女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依然非常必要。
2 女子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优化
2.1 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应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即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从学校的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具体来说:第一、从社会需求出发。所有的学校都有服务社会的义务,但不同类型的学校服务社会的方式应该是有差别的。女子高校的定位一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服务社会的方式就是为社会培养一线人才。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面向时代、面向社会,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相连。第二、从学校的特色出发。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的角度来看,女生和男生之间都是有很大区别的,女性性别的特征和优势在于其右脑比较发达,思维上特征表现为比较感性和直观、语言能力和形象思维较强,女学生富于情感,对生活实践活动有兴趣,易投入等特点。因此,女子高校学前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针对女性的特点。第三、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课程设置应当围绕学生适应现实和应对未来设计所需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充分考虑设置的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究竟有多大的作用等状况出发。
通过以上研究,女子高校对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四个模块: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集中实践环节。(以湖南女子学院为例)
(1)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素质系列课程、身体素质系列课程、文化素质系列课程、女校特色系列课程四个部分。在这类课程中,尤其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与优势,开设了一系列文化素质课程和女校特色系列课程,如投资与理财、就业指导、合唱艺术、创业学等,现代礼仪、女性学、家庭生活科学、女性教育学、女性成才学等。这类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旨在拓宽女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生活的适应性,提高生活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旨在培养女大学生的“四自”精神和性别意识,提高女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2)学科通识教育基础课: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大类通识课程,如教育心理学、生理解剖学、中外教育史等。这类课程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
(3)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在这个模块,我们根据学前教育机构的需要和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做了比较大的调整。第一、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增加了艺术类课程(钢琴、美术、舞蹈)的课时,通过艺术类课程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技巧,重点放在幼儿歌曲弹唱和伴奏、幼儿舞蹈创编以及儿童画创作、手工制作和幼儿园环境布置等方面,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第二、增设专业方向选修课课程和专业拓展课。专业方向分为学前英语类模块、学前教学法类模块、艺术类模块、学前理论类模块,专业拓展课有奥尔夫音乐、民族乐器、0-3岁婴儿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职业规划需要来选择课程,一方面,有利于充分挥学生的个性,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多样化学前人才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集中实践环节。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一大缺陷就是实践性课程薄弱,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和内容显得十分重要。湖南女子学院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除毕业实习外,增加了保育和保健见习、教育见习、教育调查、幼教宣传和咨询、课程实习、教育实习,使实践性环节贯穿教学全过程,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缩短与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距离。
2.2 改善课程实施途径 (下转第48页)(上接第40页)
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因此,教学模式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重要的一环。
(1)改革理论课程的教学。过去学前理论课程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收效甚微。教学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但从本质上说,是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应该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前专业理论课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除必要的课堂讲授外,还应该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专题讨论教学、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实习式教学、情境教学、尝试科研等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幼儿教师作为一项专门的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也日益提高。女子高校本科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确立实践教学目标、建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实践能力考核的教学评价体系。
2.3 优化课程评价方式
既然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改变,那么对检测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是以试卷考试为主,主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却很难看到。所以,在教学评价方面应以试卷考核与实践考核有机结合,试卷考核占60%,实践考核占40%。其中实践考核可包括:社会调查、案例分析、模拟教学、成果展示等,这种考核方式才能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设置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课程结构是否科学、合理与所培养人才的素质高低紧密相关。我国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由培养理论教学教师转向培养学前教育机构一线教师,因此,学前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进行相应调整,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对学前人才的需要。
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1】315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徐强.大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关系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学前教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质量观;实践探究
一、在构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强调适应社会需求
1999年湖南怀化学院建立了教育系,从2002年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2015年教育系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经过14年的探索,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省内外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研究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学前教育最新发展动态,找准切入点,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突出教师基本功和教师特长。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反映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学习、主体地位,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科学研究,多次重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近年来先后多次讨论、修订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改进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现已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能力课程模块体系,由最初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块到“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三大模块改革为“大学公共能力课程、学前专业能力课程、儿童教育发展能力课程”的集知识、素养、能力为一体的课程模块体系,在本课程体系中,力求优化智能结构,做到文、理、艺渗透,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和专业特色。强调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确立了适应社会要求的学前教师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21世纪,能主动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实践动手能力强,有特长而又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专门人才。在方案实践中,我们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突出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摆脱了传统教育的一味的系统化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实施教育素质和文化素质并重;教育教学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重;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并重;在课程结构上文、理、艺、英并重普修;实现个性特长与全面发展相结合。通过加强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育,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军训、社会调查等)、科技素质教育活动(如开设专门的手工艺制作课程)。培养方案中,实践(验)活动课程总学时635课时,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6∶4。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内化为教育教学能力:即具有实现代幼儿教师和素质教育能力,一专多能,一师多用的综合加特长的骨干教师,从而具备竞争取胜的职业特质。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了学前教育教学和学前教育研究两个专业方向,突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学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强调专业特色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涵盖三个阶段的教育实习(共计18周)、军事训练(1周)、社会实践(8周)、劳动实践(2周)、专业实践等五个部分,总学时比例占总课程的11%。同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有计划、有指导地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测评,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和系级的校园文化活动;课程教学中以开展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满足了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1.学前教师职业基本功训练:全面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测评,在大学四年中,通过有层次、逐步实施的教师基本素质和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是我院实训工作的特色。结果显示到2016年4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三笔字、简笔画合格率为100%,考核获得二甲以上等级水平普通话的学生有77%,课件设计合格率达到90%,微课片段教学考核合格率85%以上。
2.校园文化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和系级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并参与了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舞蹈团、合唱团、结谊社、野草文学社、网络协会、航模协会、教心社、口语艺术社、致远书画协会等等;积极开展说课、课件制作、教育小论文、简笔画大赛、讲故事、手工制作、舞蹈创编大赛等各种活动,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充实了学前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让学生们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在学前专业能力课程模块中开设了一定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和研究性学习。我院向各教研室下发了《关于加强专业课程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的通知,各教研室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内容”研讨与教学工作。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前游戏论》的教学走出课堂指导学生综合实践课题“关于儿童游戏类型的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专业课程《幼儿园工作管理》的教学,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关于幼儿园总务工作调研”的研究性学习,专业课程《幼儿园活动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的研究,等等,反映了我系在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注重以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特点。
4.多层次的专业见习、实习,有效地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实习是我们教科院教育实践活动的亮点与特色,学前教育实习分为教育见习(1周)、模拟教育实习(4周)、教育实习(12周)3个环节,有计划、有目标,有指导地分阶段地进行,这种教育实习体制既让学生真实而充分地体验了未来职业的甘苦,牢固了专业思想和职业理想,更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前教育素养。5.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实学生的社会实践,其中模拟实习4周、专业实习12周、学年论文1周、课程设计1周、毕业论文8周、军事训练(1周)、劳动实践2周,共18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0.91%。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了三笔字、教师口语、手工艺制作、音乐、美术、舞蹈、学前课程教学与研究等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课程。制订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师素质训练纲要》,督促学生进行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实施了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文化艺术节活动和每年一届的毕业生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等大型实践性活动。以赛促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性地在开展模拟教育实习的教育实践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准备,利用微格教室的先进仪器设备,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课件,在幼儿园探索性地进行1~2个学时的语文或数学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教学各环节。在教育实习的组织管理中,实行全面管理、全程管理,从校内准备—基地见习—全面实习—总结交流等各环节,均安排教师全面指导,保证了实习效果。在广泛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培养。
三、向教学管理要培养质量强化质量意识
1.狠抓教风学风建设、建立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管理规范。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新建、修改和修订涉及教学管理的文件的有23余项,涉及学生管理的文件有十多项;上级管理文献汇编、系部教学管理文件汇编、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进度、教学任务书、考务、学籍管理、教学检查等教学基本文件齐备,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情况良好。
2.构建新型人才质量观。培养未来教师的质量是建立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学前教师的基础上的。我们构建的未来教师质量观可以概括为: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学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综合评价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掌握说、写、择、察、调、问、评、做、弹、唱、跳、画十二项现代教师基本功。
3.将学前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研究与教师素质、技能训练“一体化”。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强化理论教学的实践实训功能;以大学课堂教学为主,同时把课堂放在学前一线,强化课堂教育的适应;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使其延展到每个学年,强化教育见、实习的岗位训练功能;把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师范素质训练、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实践教学的社会适应。从而在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形成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在不断改善省内外已经建立的6个教育实习基地基础上,学前教育专业就近建立专业教学实践点,充分发挥教育实践基地和实践点功能。加深与现有实习基地的联系与协作,在满足数量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估机制。以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实践基地为依托,构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与地方学校的教学教研互动机制,形成优势互补,为引领地方小学教育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4.通过改革与建设,最终使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转化为教师教学特长,具有实施现代基础教育教学和素质教育能力,一专多能、一师多用,从而具备竞争取胜的教师职业特质。
作者:栗涛 单位:湖南怀化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新设专业 评估 “硬伤” “治疗”方案
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英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应的评估和认证制度。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机制的建立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10年《规划纲要》再次强调了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接受多方评估和自我评估,新建本科院校责无旁贷,新建本科院校的新设专业同样肩负着这一“重任”。
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是由专科院校升格或合并而成,基础依旧是专科的底子,师资同样是原有的师资,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与此同时,为了迎合社会需求,体现时代性,新建本科院校每年都会增设专业,这就造成了大批新设专业“未经风雨,却早已伤痕累累”,导致了面临多方评估时,底气不足,“硬伤”一片。
一、专业定位与规划中的“硬伤”
专业定位与规划是专业发展的指南针,影响着后期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实施,以及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等多方面。然而新建本科院校的新设专业,其专业定位往往并不明确,专业设置的原因更多的是社会对某些人才迫切需求的具象体现。例如,目前,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纷纷增设学前教育专业,增设的目的更多在于本专业招生情况良好,存在生源潜力。具体到专业设置的定位则是学生到校之后再仔细考虑的事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亦是参考其他院校匆匆忙忙赶制出来的“速成品”,经不住推敲。面临评估时,重新审视专业定位,加班加点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成了重要任务之一,本末倒置,劳心劳力,最终拿去评估的方案与原有方案大相径庭,评估的效力对此大打折扣。
二、师资队伍中的“硬伤”
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曾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充分说明了教师在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甚至决定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新建专业尤其重要。
新建本科院校形成的过程决定了其师资基础,此类院校中的新建专业师资力量尤其薄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1)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学术带头人,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匮乏,无法有效地开展本专业科研工作;(2)学科梯队出现“断层”,结构不合理;(3)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无法吸引和稳定专业人才;(4)符合岗位资格的专业教师较少;(5)专业科研力量薄弱,等等。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新建本科院校具有此专业高水平专业学术带头人的院校数量极少,更多是借用教育学或心理学等学科学术带头人帮忙带领,高职称人才更是匮乏;此外,部分院校出现借用音乐系、美术系或中文等教师帮忙代课,讲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此类教师大多采用闭门自修、现学现卖的方式,自身压力也较大。专业科研成果较少,无法达到评估标准和要求。
三、教学条件中的“硬伤”
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其效力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不依赖任何教学条件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因此,建立健全相应的专业教学条件是新建本科院校新设专业课程、活动等实施的前提。
新设专业在教学条件方面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室建设环节薄弱,实验课程无法正常开设,实验仪器的缺乏导致实验项目及课程的正常进行;(2)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3)专业图书资料匮乏,等等。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大部分院校的学前实验室停留在琴房、舞蹈房的建设方面,专业的学前教育实训室及其仪器设备缺乏;专业实习基地的真正使用率较低,学生缺乏真正实践的机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以衡水学院为例,学前教育实验室目前仅有琴房和舞蹈房,琴房内只有20架电子琴,学生的琴法课需借用音乐系电钢教室完成;实习基地数量不少,但真正投入使用的次数极少,从2007年至今,仅组织过学生见习一次、参观一次。专业图书仅局限在教育系资料室,图书馆有关藏书较少。
四、“治疗”方案
(一)明确专业定位与规划
调整高校专业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已是大势所趋,增设适应社会需求的特色专业已不再是空谈。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考虑自身实际、盲目跟风上专业。在专业设置之初,院系领导应全面考核本校资源和师资情况,立足全局,借鉴其他院校,并结合自身特点,明确专业定位和规划,进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此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体现本专业的特色,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因人、因时的实施,课程开设合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体现专业特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师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改善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关键,亦是改善新设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新建本科院校要着眼于培养人才,重点抓好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避免评估过程中出现临时找人代替的现象。
首先,专业增设之初应有专业教师的参与,避免外行人制定本专业关键材料;力争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专业学术带头人,避免“群龙无首”,带动本专业迅速步入正轨,快速发展。
其次,注重教师后期专业培训,促使转型教师的彻底专业化;并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
(三)积极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首先,加大教育教学实验设备的购置,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设施。确保实验课程的正常开设,增强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积极建设实习基地,并真正地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避免空有其名无实效的现象。
最后,购买专业图书资料。书籍是学生成长所需养料的来源,加大图书资料的投入和使用,有利于师生专业水平的提高。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新设专业应未雨绸缪,将事情做在各项评估活动之前,避免临时抱佛脚、到处“打补丁”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步社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5,3.
[2]李杰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观念创新探讨――以邵阳学院为个案[J].邵阳学院学报,2010,1.
[3]张彦通.积极实施专业评估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J].高教探索,2005,2.
[关键词] 学前教育信息化; 学前教师; 学前专业学生; 态度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蔡建东(1974—),男,河南汝南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E-mail:。
一、研究背景
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学前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2012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更是将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信息化视为“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1]在学前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双重浪潮推动下,我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已经开始起步。
然而,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早期接触和使用信息技术对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利还是弊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不少学前教师对学前儿童数字化学习抱有顾虑,担心信息技术对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认知发展、社会性、情感发展等具有负面影响。[2][3]学前教师作为学前儿童学习的主导因素,他们的这些担心,或对学前教育信息化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在相当程度上会影响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机构的应用效果,并从根本上影响我国“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指导思想的落实。
所以,在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起步之始,深入研究学前教师以及即将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准教师对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态度问题,并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纠偏”措施,已经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一)样本
本文以河南省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包括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其中专科层次人数336人,本科层次人数265人。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对研究对象施测。共计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13份,有效问卷数601份,问卷有效率为98%。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工作。
(二)量表
本研究使用的问卷来自台湾陈儒晰、邱方晞《幼儿数字学习态度量表》,经过修订,该量表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人背景因素
个人背景因素包括被试的年龄、年级、在读学历、家庭经济状况、生源状况、拥有信息技术设备数量、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状况、参加信息技术讲座或者培训的状况等。
2. 态度类
基于对陈儒晰、邱方晞《幼儿数字学习态度量表》的修订,态度类共有31题,分为六个维度,分别为:信息技术教学价值、个人信息素养、园所行政部门态度、园所行政部门落实态度、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未来就业影响。[4]每个维度3~6题,每题采用李克特五点记分。
先用前三百个样本作探索性因子分析,以主轴法抽取因素,再以最大变异法转轴,结合碎石图和转轴后的因子成分矩阵,萃取为六个成分矩阵,即信息技术教学价值、个人信息素养、园所行政部门态度、园所行政部门落实态度、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未来就业影响等六个维度。删去负荷量小于0.4的题目,量表变为26题,六个维度的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6.117%。
3. 问卷效度、信度分析
取样本编号自301到601的被试用LISREL8.7作验证性因子分析,6因子方程的整体拟合指标见表1。根据温忠麟和马什赫伯特的做法,本研究选取了χ2/df、CFI、NNFI和RMSEA等几个拟合指数。其中χ2/df大于10表示模型很不理想,小于5表示模型可以接受,小于2则表示模型拟合得很好;CFI和NNFI的变化区间在0到1之间,越接近于1,拟合度越好,一般认为其临界值为0.9,大于0.9表示拟合得很好;RMSEA的变化区间也在0到1之间,但越接近于0越好,临界值为0.08,小于0.05表示拟合得非常好。[5]本研究中χ2=596.160,df=284,χ2/df=2.099,CFI=0.96,NNFI=0.96,RMSEA=0.061小于临界值,表示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即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
表1 拟合指数
在SPSS中用内部一致性系数来考察其信度,经分析6个维度的?琢系数分别为:0.673、0.804、0.856、0.735、0.839、0.886,总量表的?琢系数为0.898。由此可见,量表题目的内部一致性较高,在测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上具有良好的信度。
三、研究结果
(一)学前准教师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的整体状况
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的六个维度的基本统计描述值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园所行政部分的态度均值最高,为4.163,而个人信息素养的态度得分最低,仅为3.126。为了进一步确认各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六个维度的均值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均值差异非常显著(F=181.38,p
表2 各维度统计描述量
(二)不同组别学前准教师在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上的差异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来考察个人基本状况对学前准教师的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差异。
1.不同年龄学前准教师的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比较
本研究将年龄分为20岁以下(包含20岁)及20~25岁两组,见表3,为不同年龄区间的t检验结果。不同年龄学前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价值、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未来就业影响等维度差异均达到显著,在其他维度上两者差异不显著。
表3 不同年龄因素t检验
注:*表示P
2.不同年级学前准教师的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比较
本研究将本科、专科层次的学生依照不同年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类型,其中专科和本科层次一年级为低年级组,本科层次二三年级、专科层次二年级为中年级组,本科层次四年级、专科层次三年级为高年级组,以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来考察不同年级组别的学前准教师在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量表的差异显著性,见表4。不同年级组别学前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价值、园所行政部门态度、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未来就业影响等四个维度均差异显著,在其他维度则无显著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高年级组的信息技术教学价值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中、低年级;低年级组的园所行政部门态度得分显著高于中年级组,高年级组的园所行政部门态度得分显著高于中年级;低年级组的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中年级,高年级的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中、低年级;高年级的未来就业影响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中年级。
表5 在读学历t检验
3.不同在读学历学前准教师的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比较
本研究将在读学历分为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不同学历学前准教师对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量表的差异情形,见表5。不同学历层次在个人信息素养、园所行政部门落实态度和未来就业影响上均有显著差异,且大专组得分相对高于本科组,表明大专学历的学前准教师对于园所行政部门实际做法以及对未来薪资的影响持正向的看法,在其他维度则无显著差异。
4.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学前准教师的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比较
本研究将家庭经济状况分为贫困、普通和小康等三组,运用单因子变数分析考察不同家庭状况的学前准教师在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量表的差异显著性,见表6,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在信息技术教学价值和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维度有显著差异,在其他维度则无显著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贫困组和普通组相比小康组更为认同信息技术的价值,在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维度,贫困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小康组。
5.不同生源学前准教师的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比较
按照生源状况,本研究将样本分为普通高中组、初中组和幼师组,因为考虑到初中组来源的学生只有两位,所以在此仅考虑高中组和幼师组两者的比较。其中高中组学前准教师486人,幼师组学前准教师113人。经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不同生源组别对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量表的差异,见表7,六个维度上两组的平均数均无显著差异。
表7 生源状况t检验
6.拥有不同信息技术设备数量的学前准教师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比较
本研究将拥有信息技术设备的数量分为无、一种、两种、三种、三种以上等五组,运用单因子变异分析考察不同组别的学前准教师在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量表的差异显著性,见表8。在个人信息素养和园所行政部门落实态度维度会因拥有信息技术设备的数量不同而差异显著,在其他维度则无显著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在个人信息素养维度,拥有三种信息技术设备组的信息素养高于无信息技术设备组,拥有三种以上信息技术设备组的信息素养高于拥有一种信息技术设备组;在园所行政部门落实态度维度,拥有一种信息技术设备组得分显著高于拥有两种和三种以上信息技术设备组。
7.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状况对学前准教师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的影响
就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状况方面,本研究将样本分为从不、偶尔、经常等三组,运用单因子变异数分析考察不同组别的学前准教师在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量表的差异显著性,见表9。在个人信息素养维度会因信息化教学实践的不同参与程度而有显著差异,在其他维度则无显著差异。经事后比较检验结果可知,经常组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偶尔组,偶尔组和经常组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从不组。这说明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频率会影响学前准教师在个人信息素养上的态度,参与频率越高,对学前准教师个人信息素养的培养越有利。
8.参加讲座或培训状况对学前准教师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的影响
就参加信息技术讲座或者培训的状况方面,本研究将样本分为从不、偶尔、经常等三组,运用单因子变异数分析考察不同组别的学前准教师在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量表的差异显著性,见表10。对信息技术讲座或者培训参加程度的不同,会在信息技术教学价值、个人信息素养、园所行政部门落实态度、未来就业影响等维度有显著差异,在园所行政部门态度、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维度则无显著差异。经事后比较检验可知,在信息技术教学价值维度,偶尔参加信息技术讲座或培训组得分显著高于从不组;在个人信息素养维度,偶尔组和经常组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从不组,经常组得分显著高于偶尔组;在园所行政部门落实态度维度,偶尔组和经常组的得分显著高于从不组;在未来就业影响维度,经常组的得分显著高于从不组。
(三)不同维度之间的相关
本文选择皮尔逊积距相关来作六个维度之间的关联程度的分析,见表11。可知六个维度两两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信息技术教学价值、园所行政部门态度、园所行政部门落实态度、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未来就业影响与其他维度之间均表现出强的正相关关系,个人信息素养与其他维度之间也呈正相关,但相对微弱。
四、结果讨论
学前教师既可能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设计者,也可能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阻碍者,学前教师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效果。从统计结果看,学前准教师在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的六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较高(均超过3分),这是令人鼓舞的现象。表明学前准教师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态度上总体上持正向与积极态度。然而,研究也表明,学前专业学生的个人背景因素对他们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深入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对于引导学前专业学生的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正向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六个维度的态度中,“园所行政部门与人员态度”平均得分最高(4.163),这与之前众多相关研究结论相同,[6][7][8][9][10][11]说明被试认为园所行政部门与人员的重视与否是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次高(4.017),表明被试认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相关的课程与培训对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具有相对重要的作用。从这两个方面来看,被试将学前教育信息化推动期望重点放在了外在因素:园所行政推动与高校专业培养,而内在因素方面,“个人信息素养”维度在六个维度中平均得分最低,说明被试自我信息技术水平信心不足,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相对缺乏。
依据对“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量表”的t检验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不同个人背景的学前准教师在“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量表”的六个维度基本上都呈现出显著性差异(除生源状况外)。对于学前准教师信息技术教学价值有影响的个人背景因素分别为:年龄、年级、家庭状况、参加信息技术讲座或培训的状况。对于学前准教师个人信息素养有影响的个人背景因素分别为:在读学历、拥有信息技术设备的数量、自我信息素养评价、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状况、参加信息技术讲座或培训的状况。对于园所行政部门态度有影响的个人背景因素为年级。对于学前准教师对园所行政部门落实态度看法有影响的个人背景因素为:在读学历、拥有信息技术设备数量、自我信息素养评价、每周上网时数、参加信息技术讲座或培训的状况。对于学前准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有影响的个人背景因素为:年龄、年级、家庭状况。对于学前准教师未来就业有影响的个人背景因素分别为:年龄、年级、在读学历、参加信息技术讲座或培训的状况。
不同年龄组别的学前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价值、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和未来就业影响等层面差异均达到显著,而且年龄大的学生在这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年龄小的学生。这说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她们对这三个维度的认识逐渐增强。
对于不同年级组别的学前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价值、园所行政部门态度、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未来就业影响等四个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而且在四个维度上几乎高年级组得分均高于中、低年级组,这与年龄变量上的结果总体上一致。即,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长,高年级的学前准教师更认同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和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对未来就业的正向影响, 也更注重园所行政部门态度、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对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的作用。然而,在园所行政部门态度、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上,也表现出低年级得分高于中年级组的现象,可能的解释是低年级组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初学者,对信息技术这种新鲜事物的热情与期望较高,而在经过1~2年的专业学习后,受现实设备落差、信息焦虑、专业倦怠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热情与期望有所下降所致。[12]而在年龄变量上没有体现出这种倒挂现象,与量表年龄划分略粗有关。
在读学历方面,专科生与本科生在个人信息素养、园所行政部门落实态度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专科生的得分均高于本科生。这说明,专科生在个人信息素养方面比本科生更有自信,在园所行政部门具体落实学前教育信息化方面比本科生有着更高的期待。有研究显示,本科学前专业的学生自认为与专科学生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注重理论素养,并倾向于从事学前教育科研。[13]从这个角度看,专科生在这两个维度显著高于本科生,可能是专科生比本科生具有更强的应用与实践取向。
在家庭经济状况方面,被试在信息技术教学价值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小康组、普通组、贫困组的平均得分依次增高,这与研究者之前的假设相反。但也有研究显示,家庭经济背景越好的青少年学生媒介参与行为越频繁。[14]进一步的访谈发现,小康组学生因接触信息技术更为频繁,对信息技术的存在司空见惯,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也就无更多关注,反之,贫困组和普通组的学生,因更为渴望信息技术,所以对于其在教学中的价值更为肯定和希冀。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落实态度方面,贫困组因其自身可利用信息技术设备相对不足,信息技术训练相对匮乏,更为寄希望于学前专业的信息化落实。
不同生源状况的学前准教师在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的六个维度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学前准教师的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并不会因高中或者幼师毕业背景而有所差异。
在拥有信息技术设备数量方面,信息技术设备数量拥有量多的学前准教师的个人信息素养高于拥有量低的,表明对于信息技术设备的接触程度会直接影响学前准教师的个人信息素养,拥有信息技术设备数量与学前准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呈正相关。被试在园所行政部门落实态度方面也差异显著,且拥有信息技术设备数量与园所行政部门落实态度得分呈负相关,说明拥有信息技术设备少的学前准教师,将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更多寄希望于园所行政人员教育信息化落实方面。
学前准教师个人信息素养方面会因参与信息化实践的程度以及参加信息技术讲座或培训的多少而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经常组和偶尔组的得分在此维度都大于从不组。一般而言,学前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最主要渠道是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然而研究表明,除此之外,信息化教学实践与信息技术培训也是学前学生正式和非正式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学前专业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实践环节适当增加学前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机会,并多组织信息技术讲座与培训。另一个方面,这一研究也反映出对学前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不应仅停留在信息技能方面,而应重点考虑如何建立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智能方面。[15]
另外,参加信息技术讲座与培训的多少在学前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价值、园所行政部门落实态度、未来就业影响等维度的态度上也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参加讲座与培训的机会越多,这些维度的平均得分也越高。这说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讲座与培训对于促进被试的众多学前教育信息化态度的正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应当引起园所与学前教育院系的重视,把以在职为主的学前教师教育信息化讲座与培训工作适当提前到学前教育专业学习阶段开展。
从六个维度的相关性来看,个人信息素养和其他五个维度的相关性相对较低,说明学前专业学生个人信息素养的自我陈述态度只在一般程度上影响其他五个方面的态度。学前教育专业落实态度和除个人信息素养外的其他四个维度相关性极高,说明对学前专业学生而言,他们期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他们提供教育信息化必要的设备、课程与培训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期待园所行政部门在学前教育信息化上有所作为。信息技术教学价值和除个人信息素养之外的其他四个维度的态度相关性较高,说明对学前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如何看待信息化教学对学前教育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四个维度的态度。其中信息化教学价值和园所行政部门态度相关性最高,说明学前专业学生越认可信息化教学的价值,他们同时对园所行政部门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与期望就越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2012-03-13)[2013-03-01]. http:///ewebeditor/uploadfile/2012/03/29/20120329140800968.doc.
[2] 方郁琳. 幼儿与电脑:优势?劣势?[J].空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7):93~116.
[3] 方颢璇. 幼儿用电脑好不好?[J].幼儿咨询,2003,154:2~10.
[4] 陈儒晰,邱方晞.幼儿教保人员的幼儿数字学习态度之研究:以幼儿保育系学生为例[C].南台湾幼儿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美和技术学院幼儿保育系,2007.
[5]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J].心理学报,2004,(2):186~194.
[6] Barker,P.. Using Intranets to Support Teaching and Learning [J].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ternational,1999,(1):3~10.
[7] Cassady, J. C.. Student and Instructor Perceptions of the Efficacy of Computer-Aided Lectures in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Courses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998,(2):175~189.
[8] Dewhurst,D. G., Macleod, H. A., Norris, T. A. M.. Independent Student Learning Aided by Computers: An Acceptable Alternative to Lectures? [J]Computers & Education, 2000,(3):223~241.
[9] Novak, J. D.. Meaningful Learning: The Essential Factor for Con Conceptual Change in Limited or Inappropriate Propositional Hierarchies Leading to Empowerment of Learners [J]. Science Education,2002,(4):548~571.
[10] Sloane, A.. Learning with the Web: Experience of Using the World Wide Web in A Learn Environment [J]. Computers & Education, 1997,(4): 207~212.
[11] Ward, M., Newlands, D..Use of the Web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J]. Computers & Education, 1998,(2): 171~184.
[12] 陈儒晰,邱方晞.台湾地区幼儿信息教学应用现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8):13~15.
[13] 陈静静:关于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问题的思考——以学生的视角[DB/OL].(2009-10-26)[2013-03-01].http:///details?uuid=239aeb89-1248-1000-a9b9-9080f0bd7b52.
为客观公正开展评选活动,首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组评选。现将评选结果公告如下(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研究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李 琳(华东师范大学,指导教师:李季湄)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胡丽园(华南师范大学,指导教师:郑福明)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及其与儿童数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
张 燕(西南大学,指导教师:刘云艳)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对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华南师范大学
李 春 父母对3~7岁儿童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高 华 故事讲述与扮演的结合对幼儿叙事能力的影响
廖 莎 父母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研究
西南大学
魏 燕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结构的研究
赵丽君 社会支持对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刘智成 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件的个案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公办幼儿园为例
王志成 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的个案研究――以重庆市三所幼儿园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吕 晓 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A幼儿园为例
本科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左慧慧(中华女子学院)熟手――新手型教师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语言使用的比较研究
张 怡(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行为研究
王微丹(首都师范大学)幼儿园教师对专家型教师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的认知
韩佳伶(首都师范大学)关于家长对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培养情况的调查研究
王剑琳(上海师范大学)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性别差异
何海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流动儿童的文化自尊研究
熙(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基于现场的观察研究
李 莹(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园师幼言语交往的现状及思考――以宁波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博聪幼儿园为例
江(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省幼儿园网站栏目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黄 俊(杭州师范大学)材料对幼儿自主游戏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张菊芳(杭州师范大学)4~6岁学前儿童心理压力源的访谈研究
许大龙(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市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中华女子学院
张 娣 5~6岁幼儿面积守恒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
向亚玲 幼儿园数学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史秀芳 对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设计的研究陕西师范大学
王迎双 国内外幼儿插图比较研究
许倩倩 高教育背景父母指导亲子阅读的现状调查
王 楠 陕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本科生就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
徐仲卿 上海0~3岁社区婴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俞洁静 幼儿园小班支持性游戏环境的初探
仇 芸 基于0~3岁低收入家庭学前儿童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与实践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任 蕾 “抒情型”童话与学前儿童审美教育
朱丹丽 对三套幼儿园教材(中班)艺术活动目标的比较研究
俞 洒 受欢迎幼儿的个案研究
王子 师幼互动中幼儿对教师影响的初步研究杭州师范大学
毛美君 幼儿美术教育中范画价值的初步研究
吴奶儿 学前儿童对死亡认知的调查研究
严倩颖 短期训练对小班幼儿手指精细动作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西南大学
唐 赢 陈鹤琴儿童游戏思想述评西北师范大学
路 娟 关于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教育现存问题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鼓励奖:
王海霞 吴爱梅 刘丽娜(中华女子学院)
沈笑英 杨欣琳(陕西师范大学)
张 俊 姜 飞 白 云 陈 佳(首都师范大学)
张 颖 陈 夏 金爱萍(杭州师范大学)
陈 琳 张洁琼 陶 涛 邱莹莹 胡巧红 吴海燕
郁 蕾 谢巧玲 高乐丹(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王 卓(湖南师范大学) 刘 冉(西南大学)
吴丽玲(华南师范大学) 陈竹君 钱舒琴(上海师范大学)
专科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张婷婷(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关于2~3岁幼儿早期阅读倾向的调查
胡 静(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在数学活动中建构有效互动行为的认识与思考
邹 英(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体态动作在中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覃小秋(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幸福
吴锦婵(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
赖慧珍(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中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与幼儿色彩运用能力的关系研究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
杨 媛 浅谈角色游戏与幼儿生活
许丽连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失败
蒙小华 幼儿散文的教学与研究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谢莉莉 中班幼儿快乐感、同情心的研究
王爱萍 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调查研究
吴霞花 中班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庄碧云 大拇指翘起的度――附属幼儿园家庭赏识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忠明 关于合肥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张 芸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设与利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唐翔燕 关于幼儿园开设兴趣班情况的调查
宣杨杨 幼儿园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之现状调查
卢 静 关于小学生感恩心理的现状调查
鼓励奖:
马丹荔 王 茹 王燕茹 马 静 王亚楠 汪 霞
余琼瑶 杨 蕾(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 群 周 卉 容 秋 李梅花 蓝 艳(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
吴桂婷 主子吟 肖 雅 林 玲 林李为(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为更好地将这项社会公益性学术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切实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全面客观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更有效地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在充分总结首届评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主办单位决定。第二届(2008年)评选活动将提前至2007年12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08年4月30日。从第二届评选活动开始,评选过程将采用严格的“双盲”评审方法。第二届评选结果将及时于2008年5月31目前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