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晏子使楚教案

时间:2022-07-01 15:54:08

导语:在晏子使楚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晏子使楚教案

第1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学案,也叫导学案,顾名思义,它不等同于教师的教案,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为指导学生学而设计的方案,重视指导的作用,具有“导读、导思、导练”的作用。根据课文特点的不同,教师设计学案的侧重点也不同,可以分为探究性学案、展示性学案和综合性学案。

一、探究性学案,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实现长文短教

对于中心外露的长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以“点”带“面”的探究性学案,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指导学生概括出文章中心,然后引领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是如何表现中心思想。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学案:

1.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①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人物经历。

②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③在文中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并与同学交流。

2.熟读课文,把握中心。

①再次默读课文,思考鲁迅是个怎样的人。画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②明确中心,找出与课文开头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3.研读课文,重点探究,围绕中心句返顾全文:(1)文章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表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高尚品质的?用一句话或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2)选择自己最感动的一件事有感情地朗读。(3)学习了全文后,回答第一部分提到的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二、展示性学案,引领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实现长文短教

对于一些构段手法相同或相似的长文,教师可以设计展示性学案,即在教学中充分展示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展示学生不同的个性,例:《晏子使楚》一文第二大段叙述了晏子巧妙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因而教师可以设计展示性学案,采用“精读感悟――自主探究――表演展示”的教学思路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精读感悟:仔细阅读第二大段,完成下列要求:(1)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想一想重点句表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2)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表现晏子反击楚王时的语气、动作、神态。

2. 自学探究: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都被晏子巧妙地反击了。自读思考:

①楚王几次侮辱了晏子?怎样侮辱?

②晏子是如何反驳的?

③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这些话妙在何处?

④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的语言中,你对他有了哪些认识?

②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楚王的身上,我们该获得哪些警示?

3.表演展示,师生评价

学生上台表演晏子与楚王对话的情景,要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三、综合性学案,引领学生多头并进,各个击破,实现长文短教

教师在设计综合性学案时,要充分利用课文中蕴含的各种有利因素,从浅层次的知识积累到更高层次的自学探究,到深层次的创新思维训练,尽量把学生学习目标定位在离学生学习能力接近的层面。如《最后一头战象》可以设计这样的学案:

1.初读感知: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边读边想,“最后一头战象”指的是谁?为什么说它是“最后一头战象”?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精读感悟:细读课文,思考:嘎羧知道自己将要死去,做了哪些事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件事细细阅读,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

第2篇

若干年后,这扇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扇扇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又旧又破,满是补丁。木匠明白了,是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自家“门”的发展。

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其中呼声最大、反响最强烈的应该是语文教学,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优质课评比更是盛行。教师们一味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完美,走入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极端,这些做法尤如一扇扇阻碍学生语文学习的“门”。教师要有勇气、有决心打破关住自己的这一扇扇“无形门”,及时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手艺”。这样才能看到更多语文教学的美丽风景。

一、打破语文教学“背课”的“门”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愿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可见,课堂的动态生成是多么重要。然而,在我们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把课堂上“师”和“生”的所有(可能的)对话提前设计好,打印出来,然后背诵,反复练习。甚至包括“上课”“同学们好”“请这位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回答得很好,请坐”“下课”“同学们再见”等等都要进行反复的背诵。而且要求“教态自然”“动作规范”“亲近可人”,如何动作优雅地伸出小臂示意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如何层次分明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归纳和表扬等等。

这样,教师上课时死扣教案、背教案,按照自己的预设从头至尾面面俱到,却较少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机械、刻板、无聊,而这种程式化的教学费时较多、收效甚微,更不用说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了。

笔者觉得,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并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更富有成效性。我们要打破语文教学“背课”的这扇“门”,根据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情况,时刻关注学情,关注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在生成中绽放精彩。

二、打破语文教学“放课”的“门”

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教学下的语文教师似乎看到了曙光,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中的应用,效果极佳,无可挑剔。但是,也有很多语文教师走向了极端,似乎离开了多媒体就无法教学,上课就像放电影,学生根本不用动脑。有些教师更是抱着“课不够,课件凑”“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而全然不顾多媒体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所用图片能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多媒体的盲目投入,错误使用。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字的意境,仅采用直观的手段来教学,让多媒体代替了学生的大脑,对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限制。巨大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被缩小了,哈姆雷特就只剩下屏幕上的一个标准形象,生活中不再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缺少了再创造思维,语文的魅力也就不复存在了。

只有打破“放课”这扇无形之“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的感悟,才能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插上联想、想象和再创造思维的翅膀,在语言文字构筑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三、打破语文教学“演课”的“门”

现在一堂好的公开课既要求有热烈气氛,又要求学生和教师互动得好,于是不少教师还要在课前“埋桩”,提前准备好几个问题,指定学生来回答。有教师开玩笑:“我们要集导演、道具、美工等身份于一身,学生们就像小演员。”为了上好公开课,有的教师给学生发“剧本”:教师提问,甭管会不会都得举手,每道题谁来答大家心里都有数,答题时间甚至精确到秒。有的教师把一些疑难问题提前告知一两个学生,等到该“抖包袱”的时候,学生来个画龙点睛,博得满堂喝彩。

以上现象是整堂课的表演,我们平时见得较多的是个别环节的表演。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前,特意挑选了几个聪明的孩子并对他们进行了充分的排练,上课时让学生戴上头饰把找妈妈的过程表演一遍。教学《晏子使楚》前,让孩子们排练晏子与楚王斗智斗勇的过程,在匆忙学习课文后,就进行“精彩”的表演。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即兴表演,能促使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然而课堂表演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以上教师的做法仅仅是为了表演而表演,把学生的表演当做是一幕刻意安排的“场景”,把表演当做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实践活动,而不是引导全体学生体会角色、感悟文本的动态生成,学生与文本的接触就像蜻蜓点水,远离了对语言文字的探究和感悟。

第3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微课 教学设计

在信息高度“微缩”的今天,与“微”有关的新词语打破了原有的传统长篇大论的模式,并且受到人们的追捧。“微时代”的到来给教育领域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数字教学模式被打破,“微”教学逐渐兴起。

一、微课的理念

微课程(mciorlectller)是2008年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首创,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的全过程。微课内容“小而精”,兼具独立性、完整性,能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因此,“微课”是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设计,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设计

微课需要在短的时间内教授完某个知识点,这样的教学形式决定了它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微课设计的独特之处,并以实例说明其实践方式。本文中微课的设计内容以苏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敬人者人恒敬之第一课时中的一个知识点——受人尊重的奥秘为例来说明。

1.微课的目的及重点难点的划分

(1)“生本位”目的要求

微课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对要达到的目的和重点难点进行调整。本文微课实例是针对七年级的学生设计的。七年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处于初小的过渡阶段,学习课程、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课程的目标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客观情况,让学生既能轻松学习新知识,又能轻松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也可以结合传统课程中的一些技能来保证课程的连贯性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熟悉的成语故事入手,并且要求学生学习结束后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道受人尊重的奥秘;通过受人尊重奥秘的揭示,使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并能在价值观上认同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2)精简的重点难点

由于微课自身特点的限制,一个微课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很有限,因而在微课中重点和难点不宜设置太多,重点难点解析需要尽可能简洁明了,达到10分钟就能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的目的。课程的重点为:受人尊重的奥秘;课程的难点为:使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

2.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决定该微课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因此微课的表现形式不能以大篇幅的发挥,细细分解,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百花齐放春满园——微课素材的选择

微课中教学素材的选择是最重要的。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体会到受人尊重的奥秘,特别是还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在选材上应选择一些生动典型的事例,以最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留下深刻印象。笔者采用了简短的成语故事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的表格资料,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有趣的历史典故故事表演,让学生融入到学习情境中;生动的诗歌朗诵欣赏,小结巩固所学。

(2)一枝红杏出墙来——微课导入的方式

微课的起始部分应该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提高融入课堂的效率。在本例中,笔者选取了《晏子使楚》这样一个成语故事的动画视频,既简短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提问:“楚王如何做就能避免落得如此尴尬的下场?”如同伸出墙头的那支红杏,学生自然被它吸引,引出“尊重”二字。由此,顺理成章进入主题。

(3)为有源头活水——来微课衔接的方式

微课的衔接方式对于学生接受所学知识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因此衔接要注意“度”,可以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过渡,从而使学生更轻松地接受新的学习内容。笔者在本例中对于,‘受人尊重的奥秘’和‘尊重他人的意义’这两个问题之间的衔接采取了图片故事对比的方式。从《‘乞丐’和‘富翁’》的故事中两者的对话演绎到另一个故事《女王敲门》中女王和丈夫的对话表演,师生共同参与演绎,通过对比,学生能自然联想到尊重他人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反之,则异然。这就是尊重他人的意义。两个知识点间,联系紧密自然,没有脱节的现象,就像源源不断注入的活水,奔流不息。

(4)柳暗花明又一村——重点难点的处理

分析重点,剖析难点,加深印象。在对受人尊重的奥秘这一难点进行处理的时候,先出示表格,让学生在填写表格‘我最尊重的那个他’,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提问和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找出这些人让我们尊重的原因。于此同时,通过《‘乞丐’和‘富翁’的故事,让学生从反面认识到不尊重他人也将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的道理。强化了受人尊重的奥秘在于尊重他人,加深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3.微课的细节设计

微课设计过程的细节会影响到最后完成的微课能否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学手段,以下是一些应注意的要点:

(1)微课的多媒体设计

微课中的PPT必须便于学生自学,不应出现PPT张数太多导致学生厌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清新淡雅的版面。很多的PPT在制作时,采用了很多的设计模板,加入了大量的其他元素,使得课件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这样的会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对内容的学习,因此,PPT制作应以浅色背景为主,避免学生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②简洁明了的文字。学生花在阅读文字上的时间就越长,那么他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听教师的引导和讲解,相反,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注意力只在教师的讲授上,则文字就起不到作用了。因此,微课PPT的文字应言简意赅。

③干练的语言呈现。微课中的教学视频是微课成功的关 键,因此微课中教学视频的设计很关键。教师的语言应简练,有条理,直击重点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语气的提问,使学生跟随教师进入问题的提出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使学生领会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一对一教学时的师生交流。

(2)微课的教案设计

PPT课件加上教学视频是微课的主要教授方式,但教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微课的教案可以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或者可以将微课的教案看成微课的延伸。当学生遇到疑问时,或希望对微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时,教案就可以成为学生的参考书,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盲目查找参考书带来的时间浪费。因此,教师在给出微课的同时,可以同时给出微课的教案。例如:通过在网站上给出微课的电子教案等方式,帮助学生对微课的深入学习,使微课教学的辅助资源更齐全和丰富。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