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5 02:20:06
导语:在中医药调研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移动游戏日均下载量与时间对应关系
从游戏日均下载量和碎片化时间的对应关系来看,工作日时间内约有1/5的用户会选择下载游戏类应用,而在周末的上午和下午时段,这一比例分别扩大到1/4和1/3,用户下载游戏类应用时间比例以及游戏意愿均高于工作日。CNG中新游戏研究(伽马数据)分析,移动用户游戏下载时间相对集中在周末,是因为:
1.从新品手游正式上线时间点来看,新款移动游戏首发档期主要分布在周四、周五阶段,企业相关上线推广活动亦集中于此,鉴于“游戏扩散”到“游戏下载”的过程普遍要在1~2天左右完成,相对轻松的周末因此成为游戏下载的黄金档。
[关键词]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a)-0086-04
[Abstrac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of promoting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grassroots lev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r country,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invested a lot of resources. The author selects the representative state, county, township and village health institutions in Yunnan Province to conduct field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experience of service capacity of some grassroots lev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find some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which includes lack of talents of professional serv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m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of basic-level medical organizations, inadequate propaganda. Then the author proposes several suggestions of the diversified way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ation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dea and prevention and healthcare,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of basic-level medical organizations, and so on, so as to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grassroots lev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frontier minority regions.
[Key words] Grassroots lev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 capacity; Frontier minority regions
《“十二五”期g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服务中的作用。2012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医改相关政策要求,切实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卫生部等5部委联合《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正式实施[1]。
笔者就云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先后赴曲靖市、麒麟区、沿江乡、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市、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南华县等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市、县中医院,乡镇卫生和村卫生室,对各级卫生管理机构者、医疗服务机构负责人和专家、一线医护人员、社区居民患者进行了访谈、座谈调研。经过实地调研,对云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形成了该调研报告。
1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现状
1.1 总体情况
1.1.1 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建立 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中,全省不断健全完善省、市(州)、县、乡、村五级医疗卫生中医药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了向下辐射、逐级帮扶指导的中医药服务体系[2]。2012年以来,国家投入专项资金8713万元,省级投入专项资金5460万元,启动实施了91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3530个村卫生室中医药条件改善项目和1.2万名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项目[3]。据统计,到2015年12月底,全省97.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3.9%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其中73.4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2.55%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83.5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1.3%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近11%[3]。经过3年的建设,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中医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见表1(来源于云南省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3])。
1.1.2 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根据2015年底统计数据,全省73.4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2.55%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了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3],普遍设立了中医科室,配备了中药房和中医诊疗设备,能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4~8种,配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分别不少于200种和80种[3]。83.5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1.3%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近11%[3],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3~6种,配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分别不少于100种和50种,能够运用中药饮片或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形成了以腾冲县、宾川县为代表的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中医药事业能够取得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①国家有关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对中医药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的颁布,同时当地政府在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中也起到关键作用[4]。②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大[3,5]。③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思想逐步深入人们的现代健康理念,民众对于中医药的认识不断加深,需求显现[7]。
1.2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过程中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1.2.1 借力相关政策,探索医保措施 《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要求,所有参合县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并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的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8]。在医保政策方面,全省多地市县医保中心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将市、县中医医院作为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鼓励农民群众选用中医药治疗,并从医保政策角度进行了有效探索。其主要做法,一是将常用的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诊疗技术纳入报销范围,提高纯中药饮片处方值限价标准,参合农民在各级医疗机构选择中医药服务的报销比例提高,各地区采取各种方式将支付比例向中医药倾斜。例如,腾冲将中医医院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在县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的基础上提高5%,达到80%。二是对中医药处方值、中医参与治疗住院次均费用、住院费用起付线等政策作了调整。例如,楚雄南华县将乡镇卫生院中医门诊次均处方限价由40元提高到70元,村卫生室中医门诊次均处方限价由30元提高到70元,从政策层面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曲靖麒麟区针对参合人员在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中医非药物治疗处方,下调中医住院补偿的起付线,乡级中医科住院补偿起付线由200元下调至150元,区级中医科住院补偿起付线由400元下调至350元,有力支持了乡村两级中医药医疗业务发展,减轻了人民群众选择中医药服务的费用负担。
1.2.2 注重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 国家近年来的中医药鼓励政策和群众医疗需要使得基层中医药人才需求旺盛,除了招收中医类专业毕业生以外,基层中医药业务培训成为提高现有医疗队伍服务能力的有力措施[9]。部分地方政府新招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比例达20%以上纳入县级政府责任目标管理。建立州市、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帮扶机制。县级中医医院和城市大中型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以基映<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及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为契机,各县(市、区)建立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为县市、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免费提供中医临床带教进修、实习、培训,结合县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的开展,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开展业务指导和技术帮扶工作。
1.2.3 中医文化传播方式多样化 弘扬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必经之路。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部分优秀的基层单位充分发挥挖掘中医理念、养生文化的内涵,集思广益,摸索出了一系列亲民、生动和注重体验感知的中医文化传播途径。一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增加转播互动性。各市、县卫生计生部门编写了中医药知识宣传材料,重点依托市县级中医药专家资源,节假日举办讲座和咨询等宣传活动,引导“云南中医”等知名中医药微信公众号,感受中医文化,参与中医养生。二是大力推进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建设。保山、楚雄等地市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馆标准建设。保山市中医医院、腾冲市中医医院建设了中医文化长廊,以腾冲固东镇中心卫生院为代表的一批乡镇卫生院建成了富有文化气息的中医馆和中草药植物园,部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充分利用壁画、墙报和在室内外张贴宣传画图等普及中医药知识。腾冲市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王宫已被批准为云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现药王宫已打造成集中医专家坐诊、中医药学术交流研究、药膳餐饮、中药批发零售、中医药文化推介、中医药历史文物展览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点。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服务的灵魂,调研中,凡是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中医药文化氛围都较为浓厚,宣传形式灵活多样,是中医药文化植根于群众的具体表现[2]。
2 基层中医药服务存在的问题
自2012年国家开始实施基层中医药的能力提升工程以来,全国中医药事业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经过调研,笔者主要梳理出以下问题:
2.1 中医药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根据2014年底统计数据,全国每万人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为3.08/万人;云南仅为2.00/万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同时,亦低于广西2.25/万人、贵州2.15/万人、四川5.11/万人、重庆4.06/万人,是西部12省市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每万人覆盖率最低的省份[10]。
[3] 我省圆满完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EB/OL]. http:///wjwWebsite/web/doc/UU2016214 0530005944,2016-02-14/2016-06-29.
[4] 赵臻,杨海丰,李金芳,等.我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6):526-529.
[5] 王高玲,纪娇.构建及提升社区中医药团队健康服务能力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1):34-36.
[6] 赵新平,李文华,黄斌,等.上海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分析[J].上海医药2014,35(2):19-24.
[7] 郎@章,李和伟,张妍.浅析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体系应用现状[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6):869-870.
[8] 胡秀华,王如峰,赵丕文,等.现代生物学发展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2):195-197.
[9] 贾莹,李菁,尹爱宁,等.构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4,34(5):93-95.
[10]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年鉴2014[G].北京:中国卫生和计划年鉴社,2015:49-99.
[11] 付文娇,沈绍武,肖勇,等.我国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统计工作现状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6):110-112.
[12] 周伟,王文英,袁兆康.江西省11地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26-28.
[13] 郭初.我国信息服务业服务能力的计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15):52-54.
[14] 龚鹏,余小萍,王彦华,等.关于提升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调查[J].中医药导报,2015,21(9):41-43.
[15] 吴耀持.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十年回辟[J].上海医药,2015,36(19):3-5.
[16] 彭青和,马芳琪,邓超,等.中医药融入化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巧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69-171.
[17] 马洪瑶,申俊龙,徐浩,等.中医药特色社区健康管理的理论依据与路径创新[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3):1543-1546.
[18] 蒋飞雁,施永兴,肖洁汶,等.能力指数评价上海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9):1389-1393.
[19] 张勇,任维东.云南:“药物宝库”的产业化之困[N].光明日报,2015-12-07(4).
[关键词] 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b)-126-02
教学质量目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质量是生命,是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没有质量,高等教育就失去了根本。开展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对规范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和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其中,理论教学包括了课堂教学(授课教师、备课、课堂讲授、教学总结)、课堂讨论、辅导答疑、考核等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环节。
没有质量标准就无法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是多层面、多样化的,学校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不一样。围绕科学的质量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合理、科学、可行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并确定质量标准的实现需要的措施和监控手段,是构建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
1.1是构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为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教学按照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组织实施的各种保证措施和监控手段组成的有机整体。而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建立和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是构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
教学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包括目标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包括统计和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依据培养目标,在制定出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同时,有效地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各个要素合理的组织起来,使每个部门领导、教师、管理、技术和教学辅助人员任务明确、职责清晰,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控制、监察、监督,以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效益,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环节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1.2是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办学规模、水平和效益协调发展的有力保证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医药逐步走向世界,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加快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步伐。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既要有数量的增长,结构的优化,效益的跃升,也要有质量的提高。建立和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是实现高校扩招后发展规模与教育质量协调发展,建设更加开放化、现代化、高水平的、富于创新的、一个体制结构更加合理、规模效益更好、教育质量更高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的有力保证。通过建立全面系统、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从而创新机制、更新观念,办出特色,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实现高等中医药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2建立和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方法
2.1收集资料、调研规划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学术交流、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等形式,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掌握社会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修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到省内外有关高等院校进行相关调研,了解兄弟院校的相关信息,并撰写部分调研报告;组织专家、教授就“高等中医药教育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进行研讨,开展“国内中医药院校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医药院校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等内容的专题讨论。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行业内外的基本信息,建立和完善我院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为提高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学质量服务。
2.2反复酝酿、修订标准
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结合调研、互访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初步完成了《河南中医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办法》(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内容包括:教学管理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实验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考试环节质量标准及各本科专业毕业生质量标准等六个部分。并将初稿下发到各二级学院,由其组织教职工进行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后确定初稿。
2.3实践探索、不断完善
按照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要素及程序文件为主线,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主要内容,以教务等职能部门为主要组织机构,由院系两级共同实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修订、完善、规范和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且加强与院校间的互访和沟通交流,丰富《标准》的第一手资料,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从而有效地指导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全过程,有力的保障和监控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学质量。
3建立和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体会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科教学是基础,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教学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构建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有力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极大地保障和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质量标准体系的实施,不仅直接深化了我院的教学改革,为教学质量监控的科学化、规范化运行提供了依据,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切实提高了我院教学水平,为我院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课题研究形成的《河南中医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办法》,对高等中医院校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且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邦奇.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M].北京:出版社,2005.132-145.
关键词:中医养生保健;社会力量;卫生监管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是指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和技术开展的保养身心、预防疾病、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活动。目前,医疗机构开展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主要由《医师法》《中医药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等卫生法律法规加以规制,整体服务开展较为规范。现阶段该行业凸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会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的服务,并存在机构准入门槛较低、监管主体缺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低、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中医药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国家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贯彻落实《中医药法》支持举措,推进社会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发展现状
1.1产业群体和市场发展现状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覆盖面广、产业链长。主要包括:①以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科室为主体,开展疾病诊疗为主兼具养生保健的医疗产业;②以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为主体的健康产品产业;③以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咨询指导、健康干预、健康管理等为服务内容,主要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养生保健服务产业;④以养老院、老年居家护理等为主体的老年健康服务产业。目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市场主要由上述第三类提供,服务主体为养生会所、针灸推拿馆、药膳会馆、美容美发馆等。
1.2法律政策和技术标准现状
目前规范该类机构的文件主要包括:①规范性文件,如2005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推拿按摩等活动管理中有关问题的通知》、2012年《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试用稿)》、2016年《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的暂行规定》、2016年《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②批复和复函,如2014年、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有关中医监督问题的批复》《关于非医疗机构开展“火疗”项目的复函》;③技术标准类,如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的膏方、药酒、穴位贴敷、砭术、艾灸、少儿推拿、脊柱推拿、全身推拿等技术操作规范。
1.3试点实践和行业自律现状
目前全国有21个试点地区探索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管理模式。主要包括:①行业管理和星级评定模式,如北京市东城区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自律管理规范,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上海市浦东新区依据养生保健机构服务水平,参考安全、环境、卫生等因素进行综合星级评定。②医疗机构与社会养生保健机构联动模式,如上海长宁区将社会养生保健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动组成战略性联盟体,区政府及中医药主管机构作为主管部门,市场监管等协同管理[1]。③机构分类管理和技术规范审查模式,如海南省海口市实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分级制度,一级、二级、三级机构应分别提供最少不低于2、3、4种服务项目。按摩、熏、洗、艾灸、拔罐、刮痧、中医美容和中医药健康咨询等8类养生服务机构开办前,除取得市场监管部门许可外,还须通过卫生行政部门技术规范性审查[2]。
2存在问题
2.1机构准入门槛较低、监管主体缺位
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并无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类行业,实践中往往只需明确的注册地址和规范的注册名称即可完成登记。此外缺乏实质监管,客观上造成该类机构“民不举、官不究”的社会局面。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医疗机构开展的“预防”“保健”服务的监管,对该类机构主要进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市场监管部门负责非医疗机构前置注册审批、执业规范和场所相关健康产品的监管,以及消费者的投诉举报,难以有效对执业行为进行专业性监管;人社部门负责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管理,并无法定执业规范的日常监管权;中医药主管部门类似于卫生健康部门,也缺乏监管依据[3]。
2.2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低、素质良莠不齐
2020年,人社部下发《关于做好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目录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保健调理师职业资格将由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认定发证转为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此前,保健调理师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唯一的保健类职业,属于水平评价类的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据2017年调查,全国约有150万人取得保健调理师资格,而全国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4]。一项针对重庆市南岸区的调查,1639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仅为10.49%,中医保健机构合规率仅为10.96%[5]。实践中,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注册时对其从业人员也无明确的资质要求,大多数从业人员仅参与内部短期培训。从业人员技师以护理人员培训转行为主,服务内容以拔罐、推拿、艾灸、刮痧等为多[6]。
2.3技术规范缺失,存在人身损害和合同纠纷的司法困境
国家关于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在法律层面较为宏观原则,在规范性文件层面更多体现为机构服务项目、场所与环境、设施设备等硬件要求,在批复和复函层面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有限,在技术规范层面则存在技术规范缺失、行业影响力有限等问题。由于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拿”“拔罐”“刮痧”等具有“医疗”和“保健”的双重属性,导致医疗行为与养生保健行为边界模糊性。该类机构仅根据自身理解,运用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不当,致使消费者受伤、甚至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实践中,司法机关基本按照《民法典》之人身损害责任纠纷和《合同法》之合同纠纷两种途径进行处理。按照人身损害审理案件,现行条例往往针对医疗行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缺少标准可供参考;按照合同纠纷审理案件,多数养生保健机构仅有收费单据,缺少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产品说明等消费凭据,消费者往往由于举证不能而承担败诉风险。
2.4市场宣传欠科学、公民中医健康素养水平不高
目前,相当部分该类机构以“养生”“保健”“经络”“治未病”“健康咨询”“理疗”等为名,通过开办健康讲座、免费体验等形式,进行夸大服务效果、诱导消费者需求等宣传。据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全国中医药科普普及率高达84.02%,但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仅为8.55%[7]。可见,民众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低,对保健服务内容缺乏足够的理性认知,容易受到误导并接受不规范服务。
3对策建议
3.1明确服务内涵、建立负面清单界定该类机构
开展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内涵。应注意:①明确一项服务技术是中医养生保健还是其他行为时,应具体结合技术的适用人群、手法、力度、适用范围以及禁止操作事项等判断。二者在服务手法、力度和穴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推拿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在经络、穴位上进行的理疗行为;按摩则是一般的休闲保健,手法上只能到达皮、肉,目的是简单的放松。②中医养生保健行为存在医疗与养生保健的边界模糊性,应以创伤性、侵入性、危险性等为评价标准,建立其负面清单,凡被纳入的均无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资格。
3.2强化机构审批、明确从业资质要求
目前在无上位法之行政许可依据下,可尝试采取以下措施:①探索在地方性中医药条例中,增加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及其从业人员准入门槛规定,如市场监管部门市场准入和中医药主管部门技术规范性协同审查制。②推行该类机构备案制,即举办该类机构的,将机构名称、地址、服务范围、人员配备等报所在地市场监管等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的配套监管。③积极协调国务院相关部委,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增加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明确机构登记注册标准。④实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从业人员资格统一管理,并根据学历层次、实践年限、职业技能等,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3.3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推进管理创新措施落实
国家应鼓励、支持中医养生保健行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的成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行政委托授权等形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①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规范标准,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和具体流程,建立项目技术公开目录,加强服务质量的行业管理。如要求明示“本机构仅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不涉及任何医疗行为”;建立健康服务档案,履行服务项目、产品说明等事先知情同意。②建立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和诚信分类评价制度,借鉴建筑工程、食品安全等做法,确定社会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的等级评价,并向社会公告。③通过与中医院校开展合作,建立养生人才专业培训中心,加强养生保健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法律法规等教育培训。
3.4加强联动监管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国家应将该类机构纳入中医药服务监督检查体系。主要包括:①考虑可操作性,应对该类机构实行中医药监管部门为主导、多部门联动的监管机制。中医药监管负责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技术规范性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经营许可审查,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卫生监督执法等,必要时应联合公安、医保、广电等多部门开展整顿工作。②通过数字化存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辖区内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情况、监管管理部门的不良信用记录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加强民众的知情权。③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健康文化活动,如由技艺精湛的中医专家提供推拿、拔罐等体验服务,提高民众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获得感和中医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④不断提高民众的中医健康素养水平,发挥民众在监督线索的发现以及相关的调查取证等中的作用[8]。
参考文献
[1]朱吉,贾杨,陆超娣,等.上海市长宁区医疗机构与社会养生保健机构联动下的“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建设[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5):13-15.
[2]峗怡.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监管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10(7):49-50.
[3]田侃.《中医药法》立法创新之评价[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1):20-25.
[4]岳冉冉,毛伟豪,王思北.养生保健机构乱象调查[J].小康,2017(17):72-73.
[5]峗怡,鄢庆波,池苇,等.重庆市南岸区社会办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现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7,30(10):29-31.
[6]陈建章,何志强,吴淑娥,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调研报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44-46.
[7]荆伟龙,王朝君.国人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偏低[J].中国卫生,2016(5):97-98.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学术交流是促进学术发展和创新人才成长的手段,也是学会凝聚科技工作者的基础。近年来,市、县两级学会把开展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促进自主创新作为主要任务。积极组织会员参加以渭南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通报表彰的两年一届 “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及学术成果评选”活动,仅去年就获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及学术成果一、二、三等奖45篇,占获奖总数的22.7%以上。市、县一些学会还结合自身特点,开展论文评选,举办学术讲座。如:市数学学会举办的学术报告会、市珠心算协会组织的珠心算竞赛、市气象学会组织的行业优秀论文评选、市医学会邀请专家做的学术报告,临渭区医学会、蒲城县中医药学会每年都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次的学术交流活动等。
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学科人才和智力优势,围绕区域发展,行业科技创新与进步及经济社会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是学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市、县两级学会组织会员积极参加市科协每年围绕一个主题组织的科技调研活动,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积极向市科协创办的《渭南市科技工作者建议》内部刊物投稿,目前已收到各学会及会员报送建议10余篇,刊发4篇,其中市老科协报送的《关于我市农业科技水平状况的调查报告》、市种子管理站高级农艺师史友明报送的《渭南市蔬菜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分别受到市委副书记王晓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勇格的肯定并批示。华县水利学会、老科协分别向县委、县政府报送了《关于对河堤修复方式的建议》、《全县养鸡现状的调查》等调研报告,受到了县委及有关部门的重视。
开展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开展科学普及是学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市、县两级学会积极贯彻《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仅在“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科协会员日等法定或固定的活动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而且结合学会所挂靠单位业务,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向公众展示创新成果,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市水利学会制定了《渭南市节水灌溉“十二五”规划》等,市农机学会积极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硬茬播种等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市营养学会举办了“营养进万家”科普知识进社区活动,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对全市野生动物驯养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市消防协会承接了消防支队消防产品质量鉴定和培训等职能,市焊接学会承担了陕西省国资委系统焊工比赛、陕西青工大赛焊工集训工作;韩城市植物核能8280研究会研制的植物核能8280制剂使小麦、玉米、花椒、苹果等增产15%以上,澄城县林学会在全县推广核桃栽植技术10万亩,华阴市应用法律学会编印了法律知识问答,白水县果业学会编印了近二十万字《渭北旱塬现代苹果生产技术问答》等。
1 受众广泛
2012年5月17日,一家知名保险公司联合零点研究咨询中心在上海《国人健康调研报告》:国人健康赤字为8.2岁,即身体状况比实际年龄老8.2岁,其中83%的人营养不均,66%血压异常,37%运动不足,34%压力过大。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首要问题,被调查的42.6%的人群担心食品安全没保障。医药费过高同样备受关注,超过30%的受访者表示一旦生病将增加家庭经济压力。此外,缺少疾病防控专业知识、生活环境恶化、缺少重大疾病保险保障等成为导致人们健康担忧的前五大因素之一。
国人对健康的关心,使得健康读物颇受读者欢迎,从年轻人到老年人可谓受众广泛。这也带动了健康读物的迅猛发展。可以肯定地说,优秀的健康读物在传播过程中,对于促进人类健康以及维护个人身心平衡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大众传媒工作和国民医疗服务体系中,改善人民生存质量,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有效途径。
2 讲求科学
任何学科,都有着它特殊的发展规律,顺应其间的规律,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则背道而驰。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当然包括健康科普作品。失去了科学性的健康科普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有时候,人们以讹传讹,有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作者,其文章的科学性很难保证,但经媒体的不断转载,广泛传播;产生了很大负面作用。对此,编辑在刊发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手段认真甄别,决不让不科学和伪科学的东西误人害人。要调动医学专业人员成为健康科普宣传的主要力量,努力培育高层次的专家作者队伍,呼吁医疗卫生专业机构多提供科普素材,以此让广大群众受益,是健康科普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二、健康读物目前存在的问题
1 读者无力辨别
面对形形的医疗保健读物,受众没有辨别能力是客观事实。拿美国健康出版业举例:奥巴马上台以后为了推行其许诺的医改方案,决定由政府拨款30亿美元。其中,有11亿美元用于对药物有效性的比较研究,从而为广大医生用药提供指导。可见有些健康、医疗内容包括用药、处方等方面连专业医生都很难把握,需要政府出面组织比较研究,那么对于出现在健康读物中内容的正确性,普通民众没有辨别能力是很正常的。这就更需要出版部门,编辑本身加强自身素质,捍卫科学的尊严。但与之相反的是:一些文化经纪人、出版商却想尽招数给作者、作品乱包装,靠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吸引受众,造成推广伪科学,误导健康知识的不良后果,最终失信于读者。
2 行业标准亟待完善
2011年7月5日,新闻出版总署进一步规范养生类图书出版。指导出版业同仁:同医药卫生部门合作、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资质提出管理办法、要求出版社必须有相应的编辑资质及严格的审读程序和制度、书稿经有关专家审读合格后才能出版等一系列行业准入制度,引发积极效应。但与此同时,存在于期刊、互联网、手机报等其他媒介上的健康内容依然以肆意的方式,无条件地蔓延于信息之海。就互联网举例,网络信息的优势是快捷海量,然而,海量信息难以回避的问题就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网络信息的者没有门槛和资格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专家,发表文章,这给了形形的医骗以大好机会;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即便是拥有足够医疗知识的人,因经济利益而不实消息者也不在少数。
3 过分看重经济利益
2011年初,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包括地方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在内的全国所有经营性出版社已全部完成了清产核资、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成为市场主体。虽然市场经济时代,利益的获取也是成功的标志之一,这无可厚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媒体没有自己的责任底线,为追求发行量,把健康科学当成娱乐,可以在花哨的外表下去包装一颗虚假的“心”。2010年的养生热潮中,张悟本推荐的绿豆汤、生吃茄子治病的理论热炒,导致上万人有病不治或延误治疗。“健康教母”马悦凌出书,号称生泥鳅治病,四川一百余人因为听信而感染寄生虫入院。此番事件曝光后,某些出版社在赢利的同时,遭到有关部门的查处,更失去了读者的信任,现如今,这些“养生专家”和“健康读物”也仅仅成为一纸笑谈。
三、健康读物取信读者的四个要素
1 充分借助政府资源
在长期工作中笔者深刻认识到:在目前以人为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公民的健康问题,既是国家高度关注的,也是公民自身迫切需要的。充分借助政府资源是取信读者的首要环节。借助政府资源举办的健康科普活动,至少实现了三赢:一是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做了他们想做的事;二是群众受到科学、实用的健康教育;三是出版单位不用自己掏钱就做了公益性活动,同时宣传了自己,提高了知名度,进一步打造了品牌,为今后的品牌价值链延伸打下基础。此举利国、利民、利己,值得继续开展。2012年3月10日,“北京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授牌仪式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举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笔者的导师梁永宣老师主持并发言:认为推广中医文化需要各界的合作。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屠志涛、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吴建伟、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靳琦、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厉将斌处长与会出席,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也进一步鼓励了我们这些健康领域的媒体从业人员,积极争取政府的指导和学院的支持。
2 依靠有专业背景的作者队伍
在作者的选择上,健康编辑要与包括医疗专家、养生专家、营养专家、体育专家等有专业背景的作者携手合作。如此才能打好“健康内容取信读者”这块基石,将正确有效的健康知识传播出去,做到真正有利于人民群众,真正有利于出版物的信誉。但是由于专业作者对于读者特点的感知度小,了解得不深入,就需要编辑进行必要的指点和帮助。就此,对健康编辑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相关的学习背景,而且要精通编辑出版业务。
依凭专业作者,不是说机械地、简单地将题目告诉作者就万事大吉了。编辑要介入各个环节:这包括列出读者所关心的问题、和作者交流和确定选题、给作者提供详细的写作提纲、指出专业性问题的通俗化、拍摄符合文意的图片等。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编辑指导作者的过程,也是作为一个“健康编辑”学习健康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成功的健康读物往往是编辑与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3 发挥媒体行业优势
作为健康读物的采编人员,编辑在了解健康信息、做到把关正确性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市场意识、做到发挥媒体行业优势,以把“健康的健康知识宣传出去”为己任。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工作的目的之一是将作品进行有效的传播。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呢?从微观上说,新时代的出版业,首先要避免以往健康读物单一的“健康说教”形式,精心编辑和适度包装可以让文稿焕发市场的活力,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健康科普作品。从宏观上说,品牌价值与品牌价值的延伸是出版物事业的生命线。出版物品牌价值的根本在于出版者在读者与出版物之间建立起来的稳定而持续的交互关系,亦即读者对出版物的一种难以割舍的体验。比如,举办健康讲座、进行网络互动、开展科普活动等。
4 社会公益目的先于经济利益指标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穷经皓首,代代相传,使中医药成为中华民族引为自豪的瑰宝。而今,这一“最具知识产权优势和国际竞争潜力”的国宝,却成了外国制药列强的摇钱树,中国中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已被挤落到仅占5%的可怜境地。面对如此境况,业内一些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出自民族责任感而呼吁:
国粹中药面临外强欲吞的潜在危机
随着“人类回归自然”浪潮的兴起,中药市场在全球逐渐变热。目前,国际市场的中药及植物药销售额每年达300亿美元以上。其中,日本汉方药占70%以上,韩国韩药约占10%,而中国所占的5%份额有70%为廉价的中药材。业内人士称,中国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这种惨淡,固然有我们自身的不足,但也不可忽视这是外国制药列强图谋侵吞我国粹进而争霸中药国际市场的具体反映。综合各方面有关资料显示,外强欲吞我国粹已呈咄咄逼人之势:
其一,把中国定格为最大竞争对手和战略赶超目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李泊溪主任在2001年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中成药已成为一些国家发展的重点,它们多从国家角度提出发展战略支持‘中成药’发展。这些国家的判断是,当前中国尚无国家级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对它们而言是好时机”。为了不失时机,外国人已加紧行动。目前,全球有124个国家的170多家公司、40多个团体致力于中草药的研制与开发,世界制药列强直接把触角伸入到中药发祥地,如,美国辉瑞公司拟订了全球中草药开发计划在中国设立了专门机构,瑞士诺华公司在上海开设了中药研发中心,还有些药业外强与中国药厂建立了合资企业。他们在中国这块中药腹地上,一方面加紧搜集优秀的中药处方,一方面廉价利用人才、药材进行研发。可谓一箭双雕。
其二,抢注专利,反客为主。长期以来,外国列强钻了我国一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的空子,他们将我国中成药或仿制或改造后抢先申请专利。据有关统计资料,目前在我国申请的中医药专利有90%是来自国外,多达万余件,而我国在外国申请的中医药专利仅千余件。韩国企业在我国传统中成药“牛黄清心丸”的基础上改造为“牛黄清心液”,由于其专利在手,反使我国企业再干类似产品必须征得韩国企业的许可。这一令人痛心的典例表明,外强把中国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其核心目标是抢夺知识产权这张王牌。
其三,凭靠科技先进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日本仅有210个汉方药,其原料的75%从我国低价购进,其产品注入高科技含量,这一低一高使之获得了高额利润和高份额市场,如将我国中成药“六神丸”改造成的“清心丹”,一年销售额高达6-7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外国制药列强凭靠他们的科技优势,不仅占领了国际市场,而且还反攻到中药发祥地,近年来,洋中药占我国中成药市场的份额已达三分之一。
综合上述情况不难看出,外强欲吞我国粹已构成从战略、策略到战术的计谋套路。面对如此咄咄逼人之势,我们必须树立危机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加速推进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
现代中药及其产业兴起使国粹发生质的飞跃
其实,外强欲吞我国粹只是一厢情愿。为了充分发挥我国中药的知识产权优势和国际竞争潜力,自“九五”国家制订并实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以来,在我国中药产业的自主创新奋力下,体现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的现代中药迅速成长,并涌现出象天津天士力、浙江康恩贝、河北神威、贵州信帮等一批现代中药产业化的优秀企业。现代中药及其产业的兴起,表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粹中药在我们这一代正发生巨大的飞跃。
“飞跃”是表述事物质变的一个哲学概念。为了揭示现代中药及其产业的深刻质变,我们试对现代中药的代表作DD复方丹参滴丸作一个由表及里的剖析。
说复方丹参滴丸是现代中药的代表作并非没有根据。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天士力人有感于传统中药相对于现代消费人群而存在的种种缺陷,率先提出了现代中药这一新概念,并在中国药典方复方丹参片的基础上进行剂型创新,开发出复方丹参滴丸,于1993年获得国家的新药证书及授权专利。复方丹参滴丸的诞生在业内引起极大的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等专家作出这样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因配方科学、剂型先进、疗效确切、质量稳定可靠,已成为现代中药的标志性产品”。
把一粒滴丸作为新一代中药的标志是因为,滴丸虽小,但它包容了现代中药从研发、药材种植、中药提取、制剂生产以至营销服务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及其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
天士力打造的国际标准化产业链是从现代中药研发及生产的药材种植源头抓起,从1998年起,他们借鉴欧共体国家开发植物药规范,在陕西洛商等地建设标准化的药材种植基地,当国家于2003年开始实施GAP认证时,天士力首家获得这一认证。为了突破中药在提取环节的技术瓶颈,天士力于2001年在国内外率先倡导并建立“中药及植物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即GEP标准),建成了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数字化中药提取基地。为了推进中药制剂环节的工艺现代化,建立了符合GMP标准的生产基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球最大的滴丸剂生产线,于2001年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和ISO9001认证。为了确保现代中药的生产质量可控,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DD“指纹图谱应用示范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多元指纹图谱分析及质量控制技术应用到现代中药生产中,形成了从药材、中间体到制剂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除生产过程外,还建立了获得国家GSP认证的营销体系,把产业链延伸到消费者终端。
天士力打造的国际标准化产业链,是按集团的统一规划布局,统筹节点匹配,形成了集中度高、集约性强的系统综合能力。多年来,天士力凭靠系统综合能力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所生产的现代中药已由心脑血管用药拓展到抗肿瘤与免疫系统用药、胃肠肝胆系统用药及抗病毒与治感冒用药,形成了功能配套、标本兼治的产品组合,营造出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等50多个滴丸产品群,并向大健康产业发展。据10年累计,复方丹参滴丸已获得70亿元的销售额,近四年,每年销售量超过10亿元,成为国内中成药单品销量最大的第一品牌。在国际市场,复方丹参滴丸在34个国家完成了商标注册,以药品身份进入到16个国家的医药主流市场。
剖析一粒滴丸,揭示一种飞跃,放大一个产业,使人看到了国粹中药的美好未来。
然而,达到美好未来尚须正视现实而拼搏。面对中国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现实境况,天士力总裁闫希军言道:“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不应该落入这种局面。推进中药现代化,现在不做以后也要做,我们不做别人也要做,我们作为这个行业的一员,就不仅仅是做一个产品,做一个企业,而是承担着复兴中医药祖业的神圣职责”。闫希军之言道出了中华药业仁人志士的心声。
推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仍需改善发展环境
首先要肯定,我国中药产业的现行方针、政策、法规及若干举措等已构成中药产业发展框架。自国家制订《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尤其是与中医药产业相关的行业管理部门及团体,做了大量工作,收到显著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相对中药产业面受国际市场严峻挑战的情势看,推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仍需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睡眠状况;影响因素;原因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值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的时期。所以睡眠对大学生群体的意义尤为重要,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因此,我们需要调查一下大学生的睡眠状况,了解大学生的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为日后大学生日常规范提供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全国部分高校的学生,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为主体,以长清大学城高校为辅以及全国部分高校学生为参考。专业主要包括医药类、理工类、文管类、艺体类。
1.2方法
本组本着从资料、数据收集多样化的角度以及对数据实事求是原则开展调查内容。本调研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文献查阅法,辅之以实地观察法(以下简称观察法),后期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综合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包括网上发放问卷星和纸质版调查问卷,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先找部分被调查者对调查问卷进行预填写,通过预填写对问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后再正式发放,使调查问卷更具科学性、真实性以及可操作性,从而更具实际意义。
1.2.2访谈调查法。通过询问本校同学以及长清部分高校同学,从现实了解学生对睡眠的态度、睡眠时间及质量,并针对问卷的结果,分析讨论后,对某些特殊情况或者典型情况的被调查者进行访谈,更深一步的了解情况,以便对调查更深入进行。
1.2.3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包括网上查阅、图书报纸查阅、论文查阅。在进行研究之前,先从一些权威性的网站了解关于睡眠的相关知识,以及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以及今年关于睡眠的一些报道等作为参考,另外查阅相关的论文,问卷结束后,再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完善调研报告。
1.3统计
应用Excel软件对数据库进行整理,发现异常值及时查对更正,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410份电子问卷结果显示,男生有155份(占37.8%),女生有255份(占62.2%),低年级(大一、大二)有115份(占28.05%),高年级(大三、大四、大五)有295份(占71.95%)。
2.2大学生睡眠状况
2.2.1大学生失眠时间。大学生入睡时间普遍较晚,有23.17%在23:00之前睡,76.83%在23:00之后睡;起床时间也较晚,在7:00之前的占31.22%,在7:00之后的占68.78%。
2.2.2大学生睡眠质量。据调研结果显示,代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不容乐观。有32.93%的大学生的睡眠不能保证第二天精力,入睡时间只有11.95%的小于30分钟,而做恶梦、说梦话、磨牙等情况也经常出现,经常做恶梦占4.63%,经常说梦话占6.83%,经常磨牙占4.88%。严重者出现失眠,经常出现失眠经历占4.15%,12.20%出现的较多,71.71%偶尔会出现。
2.2.3影响大学生睡眠状况的原因。调研结果显示,有59.28%的大学生因为学习考试压力而影响睡眠,28.25%因为就业压力,26.32%的大学生则是由于工作(包括兼职)压力,生活压力的占60.11%,身体原因的占42.66%,而39.89%的大学生是由于情感问题。
2.2.4睡眠状况差产生的影响。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不健康作息习惯对身心健康影响较大,有80.24%大学生认为影响学习生活,89.27%的认为影响身体健康,认为不好的睡眠状况造成心理问题的占44.15%,只有极少数大学生5.85%认为不健康的作息习惯影响不大。
2.3大学生睡眠状况综合分析
2.3.1性别与入睡时间。从数据图表1来看,无论男生女生都普遍集中于23:00-00:00,普遍偏晚。但是仔细观察发现女生在22:00-23:00、 22:00之前这两个时间段早睡率都要高于男生。
2.3.2入睡时间和能否保证第二天充沛。据表2数据显示晚上入睡时间在22:00之前有80%的大学生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22:00-23:00的75.29%的大学生,23:00-00:00能够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的占71.37%,00:00-01:00有45.76%的大学生,而在00:00之后的仅有40.91%的大学生可以保证第二天的精力。
3讨论
3.1睡眠的意义
人的一生中,有将近1/3的时间处于睡眠中,通过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恢复精力,增强免疫力、康复机体,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促进长寿[1]。每天的睡眠,是生命不可缺少的补给站。
3.2结果分析
3.2.1睡眠时间。大部分大学生睡眠的时长在6-8小时左右,但睡得晚,起床晚现象普遍,虽然达到了足够的睡眠时长,第二天的精力基本可以保证,但是这种作息时间并不健康,不符合人的正常的生物节律。专家指出人类最佳睡眠时间应是晚上10点至清晨6点,[2]这符合人体生物钟与地球节律,所以说,不仅睡眠时间充足,还必须有养成健康的作息规律。
3.2.2睡眠质量。从调研结果看,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入睡时间长,11.95%的学生大于30分钟入睡。既往研究显示,上床后睡眠时半小时内入睡,基本上整夜不醒,便达到良好睡眠质量的要求[2]。很多大学生都会有做恶梦、磨牙、打鼾等情况,甚至严重的出现失眠的情况,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3.2.3导致睡眠质量差影响因素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学习与生活的压力是影响响大学生睡眠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困难没有根本改善,势必给大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都会干扰睡眠中枢,进而影响睡眠质量,重者发生睡眠障碍[3]。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极大的影响了睡眠质量。
另外,性别也是影响大学生睡眠的重要要因素。调研结果显示,男生普遍睡眠时间比女生晚,睡眠问题较突出,这与一般人群中女性失眠率高于男性[4]有所差别,可能与调查人群年龄阶段不同有关。
3.2.4睡眠差产生的影响
睡眠质量差,无论是睡眠过多还是过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利的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健康以及心理疾患[6]~[7]。睡眠不足降低人体精力,表现为精神萎靡,极易犯困,反应迟钝等,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美国睡眠基金会的一份测试结果表明:年龄18~29q之间的青少年的睡眠问题也令人堪忧,超过50%的青少年在醒来时感到精神委靡,33%的人在白天会出现严重犯困[5]。
更为严重便是造成心理疾患。长期缺乏睡眠,有损人的神经系统,造成意识错乱,甚至出现精神分裂。有关专家面家研究发现,睡眠时间长期不足4小时者,其死亡率比每天睡眠时间7~8小时的人高180%;如果一个人连续72小时被剥夺睡眠,将导致其精神失常[7]。
3.3建议
睡眠问题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对此重视度并不是太高,学校及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寻找应对措施以及解决方案。而最重要的是大学生自己。规范作息时间,养生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合适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的质量。除此,大学生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寻找合适的减压方式,以提高睡眠状况,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张鲁原.睡眠健康指南[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9.
[2]科学管理睡眠[N].北京日报,2009-3-19(015).
[3]王靖.大学生睡眠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23(1):56-58.
[4]白瑞、倪杰等.我国大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研究状况[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6,3(2):109.
[5]周薇,王珍,沈国丰,施静,邹鑫.大学生睡眠问题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73-75.
关键词:残疾人;发展;调查;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293-02
一、南京市残疾人教育发展概况
近年来,南京市特殊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3所,其中盲人学校1所,聋人学校4所,培智学校(中心)6所,兼收聋哑儿童和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普通学校附设的辅读班3个。
目前,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以上。初步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教格局。保证了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南京市玄武、白下、秦淮、鼓楼、建邺、溧水等区、县被授予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县)的称号、白下区还被确定为全国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支持保障系统实验区。为了更好地了解南京市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多年来,南京市在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发展:
1.投入加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1)近几年,南京市政府市教育局投入400多万新建市聋校学生宿舍和食堂及聋儿语训中心,投入 2 700多万整体新建市盲人学校。又投入300多万解决两校内部现代化教育设施配备问题。(2)设立了特殊教育设施专项资金(每年20多万),帮助各特殊教育学校增添设施、改善条件。(3)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企业、社会对特殊教育的支持也逐年增加。
2.为特教事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政策陆续出台。(1)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津贴,1997年在全省率先把特教津贴从15%提高到教师全额工资的25%。(2)提高班级办公经费的标准,由原来每班每年500元提高到2 000元。(3)提高助学金标准,由原来每生每月10元提高到每生每月20元。(4)从2002年起对考入高等院校、大专院校的残疾人进行资助。考入高中的残疾人可得到市残联2 000元的补助、800元的奖励;通过高考考入大专院校或普通高等院校的残疾人,市残联补助4 000元、奖励1 000元;对考入高等院校研究生的残疾人,补助5 000元,奖励1 000元。
3.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增加,教师素质提高。 建设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办好特教的关键。通过坚持抓“师德”,抓“培训”,抓“练功”,抓“评优”等方式形成一支敬业爱生、乐于奉献、勇于开拓的特教队伍。
4.残疾学生接受高级教育需求初步满足。随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残疾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特殊教育的需求增大。1982年创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2002年升格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高等学府,主要承担为全国培养和培训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师资的任务,经过多年发展,学院被中国残联选定为“全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1992年,南京市盲人学校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创办盲人高等教育,并于1993年9月正式开班。1997年9月,南京市聋人高中与南京金陵职业大学联办了聋人“经济信息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大专班。
二、南京残疾人教育需求调研调查
作为2009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一项课题内容,利用部分在校优秀学生全面参与调研,成立了调研小组,并且明确分工、分配任务,掌握了一手的南京市残疾人教育需求的调研材料。
训练目标:本次调研活动,旨在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了解社会,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锤炼自己的人身修养,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残疾人教育需求和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争取对南京市残疾人发展工作有了一个相对全面和准确的了解,为南京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第一手的完整资料,也可以为我院的人才培养明确目标和规格,以适应南京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工作。
前期准备:在调研活动开始前,让学生准备相关工具,熟悉相关资料,了解残疾人教育需求、事业发展等方面知识。
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及实践环节:对此次南京市残疾人教育需求及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采取分系统、分层次的调研方式进行。部分同学负责对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调研,包括学校状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需求等方面;部分同学负责对南京市各级残联机构的调研,与就职于省残联和区残联的我系毕业生协调、联系,以得到他们的支持;还有同学负责对诸如康复机构、老人院、社区等的调研。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调查的范围及内容,指导学生调查的技巧以及记录事项,协调学生与被调查单位的关系,如联系南京的各特殊学校、残联机构等。帮助学生解决在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成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主要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发放100份问卷,其中残联、政府机构20份、残疾人家庭35份、各类型特殊教育学校20份、南京特教学院残疾学生25份。总体来说,问卷的分布遍及各个层面的残疾人单位,能够反映南京市残疾人教育需求方面的调查,问卷回收96份,回收情况良好。
2009年5月以后,07级学生实习,所以调查工作暂时没有启动,学生实习期间积累相关知识,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准备。2010年开学后,学生返校,开始组织学生实施调查活动。活动计划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指导学生对本校的残疾人进行调查。大致内容包括他们对目前的教育是否满意,是否有其他方面的教育要求。可以间接的调查一下,他们高中或初中毕业时如何看待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他们的同学有多少人得到了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机会,没有考入高校的学生去向如何。调查毕业生对将来的打算,理想的职业,当前的教育能否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调查已经毕业的残疾学生,他们的工作状况,包括工作岗位、待遇、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匹配等,访谈他们接受的教育对他们找工作是否有帮助,生活的是否更好。这一阶段由于在本校调研,相对会容易一点,希望能够得到美术系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阶段,抽样调查南京市的残疾家庭和残疾人,他们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如何,有没有新的教育需求,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等。这一阶段的调查不容易寻找调查对象和得到他们的配合,可以结合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培训和一些实习基地进行,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阶段,调查南京市特殊学校的设置情况,全市共有多少所特殊学校及专业特殊学校,在校生有多少,抽样调查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南京高等特殊教育状况(即本校)。
第四阶段,结合查阅网络和调查南京市残联,找到南京市残疾人数量、年龄构成状况、学历等相关信息。
三、调研分析及应对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南京特殊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相对于国际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对于人民群众对特殊教育的高层次需求,相对于南京市普通教育的发展速度,南京的特殊教育还存在许多发展的难题和瓶颈。
1.“随班就读”的政策尚须完善目前国际上流行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但是由于条件和经费限制,随班就读带来了许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一是普通学校的教学方式、设备设施无法满足特殊教育需求;二是普通学校担任随班就读的教师无法享受特殊教育津贴;三是一些中度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带来普教管理不便和特教学校的资源浪费。
2.特教投入保障机制亟待强化。近几年来,南京市加大了对特教事业的财政投入,不少特殊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特教从业人员的各种津贴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全市尚未建立适应特教事业发展的完善的财政投入机制,许多特殊学校的办学还捉襟见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特教教师的津贴不够稳定,2006年南京市根据国家规定,将特教师资的岗位津贴提高到调查与分析,但是,2007年工资改革以后,又回复到15%。目前,南京市对工改前的在职教师从另外途径再发放25%,但对新教师则没有补发;而且特教教师退休后,25%无法享受,这对特教师资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二是农村特殊学校的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农村特殊学校由于学生全部住宿,学校用于学生生活方面的费用(如水费、电费、锅炉费用等)很大。加之这些学校原有的办公费用远远不足,造成许多农村特殊学校的办学举步维艰。三是贫困家庭残疾学生的生活补贴政策需要加强,对于部分贫困家庭而言,是一笔较重的经济负担。
3.特教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南京市特教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由于特殊学校教师编制一直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特教教师缺编现象较为严重;二是由于特殊教育教师津贴和福利待遇相对普通教育明显偏低,导致特教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三是由于特殊教育缺乏专门的教研、科研机构,缺乏专职的教研科研人员,缺乏足够的继续教育的平台和机会,导致特教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四是由于在评优、评奖、晋级等方面,特教教师的机会和平台相对较少,导致特教教师的成就感严重不足。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南京市特教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淑芬.要切实推进残疾人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3-08-06.
[2]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教育.江苏年鉴[K],2009:5.
[3]残疾人教育指导方针.中国残疾人事业年鉴[K],2008:9.
[4]谢九英.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
Nanjing Disabled Education and Requirements
LI Zhi-jun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 210038,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