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信息化管理论文

时间:2022-02-28 16:14:33

导语:在信息化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信息化管理论文

第1篇

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更好开展,成为了医院人才建设,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的重要基础。如何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各方面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了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这一课题做一浅析。

1学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

医院的科技档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论着及其原始资料的收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及其相关实验原始资料的收集;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从立题至结题期间,所有相关资料的收集;协作项目的协议书,技术转让或申请专利的有关证明等的收集;通过鉴定后的科研成果资料的收集。这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均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1源广泛

医学本身是一个多专业的庞大科学体系,涵盖了医、药、卫生、微生物、职业病、生化等。其分科的细致与多样性决定了医学科技档案的来源相当广泛性和分散性。而这些科技档案均自然形成于每一个科研机构和有科研能力的单位及个人的研究工作中,因此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十分散乱。此外,医学科技档案的载体材料和形式也颇为多样化:载体材料包括纸质载体、磁盘记录载体、光盘记录载体等;档案形式包括文字材料,奖状、奖杯、证书等实物,这样导致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量巨大,加之漫长的科研过程和周期,无疑加大了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难度。

1.2利用价值高

医学科技档案不仅具有凭证作用,同样也具有广泛的参考作用。其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先进的科研思路、方法及大量有价值的国内外科研资料,包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可为今后科研开展提供参考,并对避免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或为科研而科研等,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2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创建和完善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

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两个基本特征,如何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医院建设中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由于医院科技档案来源广泛,而档案管理人员人数、人力有限,医院可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按照科技档案的管理要求,建立高效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促进充分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

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建和完善:

2.1医技人员个人信息管理

以科室为单位,将医院医技人员的个人科技档案信息输入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此系统可提供各类科技档案,如各年度科研项目执行汇报表、各项科研经费报销登记与结果反馈、论文投稿登记情况表、学术会议审批及学术成果统计表,外出培训以及涉及到个人的科研教学信息等。

2.2科研管理

第2篇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种系统化管理模式,强调按系统思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事务,以达到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率的目的。为了适应系统化的管理需要,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了戴明模型,即按照PDCA循环思想,通过识别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管理方案,实施运行控制,并采取必要的监控和测量,发现问题,实施改进,实现管理系统的持续有效运行。

2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步骤

2.1系统策划系统策划的实施步骤,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和编制系统文件6个步骤。第1步:企业战略规划。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是做什么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何将企业的要目标、方针、策略和行动信号构成一个协调的体结构和总体行动方案第2步:企业信息化规划。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现状的优势、弱点、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其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信息化水平所处的层次。开展企业信息化瓶颈分析,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现状,找到阻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增加决策的准确性,决策者根据企业信息化现状和瓶颈分析来确定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第3步: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其内容包括确定信息化管理系统适用范围、确定方针、目标设定与分解、所需资源分析等。根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确定系统适用范围,以指导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确定系统方针,以它作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推进原则;设定系统目标,以明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总的目标,明确各个阶段每个部门的目标,以保证企业总的信息化目标的实现。第4步: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方法,对识别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进行分层归类,建立3层结构,分别为系统层、过程层和活动层。第5步:编制系统文件。根据建立的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文件也分为3层,其内容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记录的编制。系统文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有利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并为员工学习和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教材。第6步:系统文件的评审。由企业系统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文件进行评审,然后正式。

2.2系统运行在系统文件完成评审和后,系统运行的步骤,包括宣传、培训、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4个步骤。宣传、培训和培训主要针对的是部门领导和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骨干人员。其主要内容包括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理念、技术和方法。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是根据企业战略规划中制定的企业业务模型以及信息系统规划中对组织、资源配置的需求,对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以解决企业旧体制对信息化工作的阻碍。

2.3系统评价该阶段主要是对系统运行过程的监控,主要内容包括内部审核、过程测量和监控、信息化效益评价、应急准备和反应。通过对运行过程的评审和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使企业决策层清楚地知道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需要改善之处。

2.4系统改进根据系统评价的输出成果,制定一系列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系统运行过程提出过程改进意见,促使企业信息化水平螺旋上升,业务流程越来越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3结束语

第3篇

现阶段的教师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著,高校教师档案的管理在系统上存在一部分的缺陷,这些缺陷是因陈旧的教师档案的管理方式以及分散的管理方法引起的,教师档案管理的整体性也受到了影响,造成教师档案内容的不完整,教师自身存在的价值受到了影响,也严重影响了教学教育和科研质量。由于教师档案存在不完整信息的情况,造成了不能更好地展示教师个性独特的教学和全面的展现教师教学。影响着教师档案在学校的运用管理,而最多也就是简单地借阅和浏览,这期间存在档案损坏和丢失的问题,如若损毁和丢失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也会制约学校领导这学校发展中提出关键性的决策,也不能提供有效参考的信息。在此期间,“无头档案”即教师与档案的分离现象也越来越多。档案管理以档案的整齐工整为标准,造成内容和功能上不完整,而教师本身也没有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教师档案管理的不完整、不规范、损坏、丢失,是存在的严重问题。

二、信息化教师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档案的收集是相当复杂的,分类整编同样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使档案管理由封闭化过渡到开放化,并实现了档案管理自动化、网络化,为学校和社会都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档案信息的准确合理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只需要一次信息输入就可以多次利用。通过数据共享,为管理人员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保证了档案的准确性,使工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避免丢失档案信息。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很多学校存在相同的问题,部分重要的档案由于存放时间和存在方法以及中途借阅,导致档案信息的损坏或者丢失。而实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后,将档案输入到电脑存档,并且电脑信息存放量很大,避免了纸质档案因为存放温度条件或者借阅丢失的现象。

3.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教师档案是很重要的档案资源,档案管理只有全面、井然有序,才可以保证学校更好的发展。教师档案的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资源共享,方便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档案的检索和查询,为学校教学提供大量的历史资料以及科研资料,做到让大家有据可依。正是因为资源的共享为学校以及其他领域带来了很强的利用价值。

4.节约一定的资源。过去的档案都是工作人员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进行收集整理保存的,纸质档案居多,这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纸张,既不经济也不环保,还需要大量的储存空间,占地空间大。纸质的档案在存放过程中也很容易因为存放条件损坏,受潮。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后仅仅依靠电脑存档,既节省了纸张又节省了空间,更不会存在丢失的问题,降低了成本,节省了资源。

第4篇

随着我国行业经济的繁荣发展,旅游企业对中专服务人员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中职旅游专业的发展也跟随其变化走向繁荣;从四省市的调查问卷中了解到,旅游专业最早建设于1982年,最迟是1999年。

2.开设中职旅游专业信息化课程的条件

在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各学校旅游专业都在高一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为学习旅游专业信息化课程储备了知识,并具备了操作能力。旅游信息化教学关键因素是师资,师资是决定旅游信息化课程开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本科和本科以上为100%,其中研究生比例最多为33%,最少为3%。数据显示,各校师资均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只需再进修学习相关旅游专业管理软件就能够胜任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3.从课程设置看旅游专业信息化管理教学现状

2009年,笔者编写了《旅游行业软件实训教程》教材后,开发了该课程。随后湖北省武汉市也开设了相关课程;另外,2010年至今,武汉市教科院连续四年组织了旅游行业软件项目的相关比赛,以赛促教,使武汉市在该领域的教学全面普及,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调查数据显示,武汉、济南两地学校开设了旅游行业软件课程,而昆明、广州没有开设,但四所学校都开设了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前厅服务与管理教材的选用将决定是否教授旅游专业信息化管理内容。2012年,笔者又参与编写出版了《前厅服务与管理》(科学出版社)教材。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和技能学习规律,结合酒店前厅工作岗位设置及服务接调查数据显示,武汉、济南两地学校开设了旅游行业软件课程,而昆明、广州没有开设,但四所学校都开设了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前厅服务与管理教材的选用将决定是否教授旅游专业信息化管理内容。

2012年,笔者又参与编写出版了《前厅服务与管理》(科学出版社)教材。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和技能学习规律,结合酒店前厅工作岗位设置及服务“企业必须使用信息化管理”是国家对酒店开业所要求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所以四省市提供的酒店都是四星级以上,他们全部使用行业软件。学生进入这样的实习单位就必须了解、掌握信息化管理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工作。旅游企业中旅行社管理软件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旅行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旅行社只使用Office办公软件进行业务操作,而没有使用旅行社行业软件,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了相关软件知识走向旅行社企业后,承担着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普及、推广任务,从而更受旅游企业欢迎。

5.从学生实习、就业岗位变化看知识需求

第5篇

试制和试验现场核查的基本原则是要保证产品的真实性,通过对现场留存的批生产记录、档案等资料进行核对,达到证实产品真实生产并按要求做试验的目的。目前,审核员在工作中发现存在对留存资料进行擅自改动的现象,无法确定是曾经生产和试验过程中的正常修改还是编造虚假内容,难以如实反映产品的真实情况,产生了造假的漏洞。能够及时收集当时试制和试验现场的信息,也可以为后续审核员的现场核查工作提供有效辅助。

2试制试验现场信息化管理思路

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科学有效提高核查水平和审评质量,开展对试制试验现场实时数据收集分析以供审评决策参考,结合实际要求,笔者认为,要构建一个流程清晰、操作简便、信息共享的电子系统,以下几个事项在建设中需予以重点关注。

2.1做好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工作一方面,申请人需依据时间顺序,及时完整填写保健食品试制、试验信息,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除此之外,还应对信息数据的唯一性做出限制,同一数据不得反复修改;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依据申请人填报的信息辅助完成试制及试验现场的核查工作,对信息负有保密责任。最后,系统中还可增加“填报时间”项,可自动生成信息填报时间,以此监督申请人是否及时填报生产信息。

2.2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根据试制现场实际情况能够确定生产过程的重点,因此,需要填报: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期间许可证许可范围及许可期限、原辅料生产企业、批号及数量、原辅料入库时间、原辅料检验项目及时间、生产起止时间、生产的批次信息、成品检验项目和时间、成品入出库数量及时间、注册检验抽样信息(时间、批次、数量)。根据试验现场实际情况能够确定试验过程的重点,因此,需要填报:检验机构送检信息(产品名称、检验机构名称、送检时间、受理编号、受理日期、批次、试验项目、数量、变更信息)、报告签发时间。

2.3强化便捷有效、准确查询、统计和信息公开功能在保证数据及时收集的同时,还应做到对填报信息进行汇总、分类、筛选及简单的统计工作,有利于对申请人、生产企业、试验机构、产品信息等方面进行分类监管。根据实际需要,还应当增加监管部门与申请人之间的互动,可包含简单的信息及消息反馈收集等工作。

2.4注重与上下游数据信息的准确、顺利交互作为保健食品注册初审的前置数据采集系统,其后台数据管理、交互集成等应用均可与北京市食药监管局的“行政许可事项电子审批系统”共享平台,与保健食品在产品种信息对接,形成“研制注册生产经营”的完整的信息结构。

第6篇

[关键词]食品检验;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可是近年来发生的“地沟油”“瘦肉精”“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已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作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对食品生产经营行业进行严格监管,在强调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保证食品安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要了解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是食品监管工作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辅助工具,对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监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记录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能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有效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1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作用

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是指过去和现在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从事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监测、许可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监督机关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了解食品生产经营状况

完整、规范的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包含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单位名称、地址、负责人、经营项目、联系方式、许可办理情况、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以及抽样检测情况、日常监督情况、投诉举报情况、行政处罚情况等内容。利用这些档案资料有利于监管者了解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状况,以便及时、准确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引导社会公众进行安全、健康的饮食消费。

1.2掌握食品安全监管概况

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详细记载了日常监管工作中的各种信息,是日常监管工作的真实记录。通过研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可以获知区域食品安全监督覆盖率、监督频率、食品相关产品的抽检合格率等指标,有利于掌握区域食品安全监管情况,从而指导食品安全监督机构高效开展食品安全监督。

1.3提供食品安全措施实施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档案已成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监管部门能对一些食品安全风险进行预测,从而有目的地开展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由此制定预警工作计划,采取有效的食品安全防控措施。

2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制度不健全

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不健全,没有针对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的规范制度,使得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工作无法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其工作开展也得不到有力保证。

2.2归档意识不强

一些同志对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的档案重要性认识不深,忽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工作,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归档材料内容不全,归档形式多样,而且档案遗失、损坏等现象时有发生。

2.3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监督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人员专业知识老化,对新知识学习能力不强,计算机操作水平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加之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人员轮岗等原因,致使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不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的延续性受到了严重影响。许多评先评优、提档升级、行政处罚等重要档案材料未能及时归档,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信息不能全面、准确地显示出来。

2.4信息化建设不够

当前,人民群众对自我保健高度重视,对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还停滞在保持纸质档案的收集阶段,面对不断增多的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的收集认识不上去,档案的开发利用仅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落后的技术手段,想迅速准确地查找出利用者所需的档案材料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只有逐步改变原来落后单一的手工操作方式,代之以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的管理软件数据库,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的整理、立卷、编号、制作检索工具、存储、查找调阅,才能迅速、准确、全面、系统地管理和提供档案材料,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2.5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加快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建设,需要资金的保证。档案室、档案柜、档案盒,还需要计算机、路由器、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开通内部局域网,连接外部因特网,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等等,这些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当前大部分区级疾控中心没有投入资金和人员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还是停留在原有的手工管理基础上,这样就使得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规范化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3.1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管理制度是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的档案管理与收集、整理、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制度,加强对工作档案转递、归档、存档、保管等各项工作的规范管理,加快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现代化的步伐。

3.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至今仍有不少食品监督员,对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管理意识还较淡薄。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上述情况,我中心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防病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让全体职工都能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从而促进全员档案意识格局的形成。使中心的档案为卫生防病工作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3.3更新知识,加强培训

要加强对食品监督员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是由哪些类型的文件材料组成的,日常监管中哪些资料属于有保存价值的材料,以及如何进行整理、归档等等。同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3.4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档案信息化管理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需要有档案管理软件、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人才。档案信息化工作非一般打字员就能胜任,如果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现代化意识,纵使有一流的管理设施,也不能算档案管理现代化。因此,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既要通晓档案专业知识,又应会计算机操作技能,更要懂得科学的管理方法。所以,要加强培养档案人员驾驭现代化设备的能力,定期组织档案人员去参加培训,学习计算机知识、档案专业知识,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学习探索档案管理新模式;档案工作人员更要增强工作责任感,要深刻认识到加强自身素质修养的必要性,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努力学习掌握和提高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对骨干人才进行重点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推广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管理系统的运用,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综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实现日常监管工作信息的电子检索,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应用管理软件管理好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4结语

总之,我们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人员要肩负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入开发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多途径、多层次培养人才,这是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正常、有效运行的根本对策。

作者:姚春华 单位:长春市南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第7篇

(1)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配备固定的管理人员餐饮部门就必须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员对各校区、各部门、各餐厅所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配置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达到通过网络化信息平台及时查询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高校餐饮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统筹应用,形成多个校区、不同部门、不同餐厅统一协调的目的。

(2)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盘存、转让、报废及残值处理等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其投入的固定资产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第一,制订合理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计划,不断完善固定资产购建的决策程序。餐饮部门领导应组织采购部门和使用部门,结合现有资产使用和存量情况,通过市场考察及调研做出可行性调研论证,使其购入的固定资产不闲置、不浪费,达到最大的使用效率。第二,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制度,所有购进的固定资产都要经过部门负责人、使用部门、使用人的验收,验收合格后,填制固定资产入库单并由相关领导签字后方可报销记账,并同时根据使用部门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卡片,从管理制度上做到每一个固定资产入库单对应一个相应的固定资产卡片。第三,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做到账实相符。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盘盈的固定资产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第四,建立固定资产的维修及保养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第五,制定固定资产报废及残值处理等环节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报废条件、固定资产的处置标准和范围、固定资产的处置程序和审批权限。

2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2.1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

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构建及使用,建立全校以及餐饮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对各校区、各餐厅、各经营小组的固定资产,从购置、验收、使用、调配到报废整个使用周期以及折旧实行实时控制和动态控制,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详细情况,达到高效管理固定资产的目的。

2.2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的优点

(1)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后,严格控制了流程的操作,规范了固定资产明细信息的录入,做到了名称统一、分类科学准确、信息详细,例如:C餐厅保洁部门通过采供部购入洗地机3台,单价为15000元,合计金额为45000元。从购货发票到固定资产卡片详细录入了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性能、供应商、价格、领用部门、餐厅、使用人等资产基本信息,使每件固定资产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明,提高了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固定资产变动及时、快捷。在一校多区的教学模式下,改善了校区之间的相互调拨使用,例如:从A校区A餐厅调不锈钢货架到B校区B餐厅,固定资产调拨单分别由各餐厅负责人、经理及餐厅资产管理员、保管员签字认可后,通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员填制的两校区调拨单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有效地做到了固定资产的实时调配,动态地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来源与去向,大大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并发挥了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

(3)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后,可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按照自身所需自由快捷地查询相关固定资产信息。例如:通过固定资产管理平台查询按钮,可以很快捷地查询到A餐厅所有的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有压面机2台,面食组和花样组各使用1台,已使用1年3个月;冰柜5台,炒菜组、饼子组各使用2台,面食组1台,炒菜组、面食组已提固定资产折旧5个月,饼子组已提固定资产折旧13个月等详细信息。

(4)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后,可以通过管理化、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每一个固定资产的详细数据,如每一件固定资产的具体存放地点、使用部门以及使用人,从而增强了固定资产使用人的责任感和使用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感,确保了固定资产的安全使用,防止了资产的流失。例如:B校区A餐厅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有不锈钢双炒一温灶1台、不锈钢货架43个、不锈钢灶台12个、和面机2个、削面机3个,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查询按钮,方便快捷地查询到以上固定资产部门负责人为餐厅经理张某,使用部门为餐厅精美小炒组、花样面食组和大炒组,存放地点为A餐厅精美小炒组、花样面食组和大炒组,使用人分别为精美小炒组刘某、花样面食组王某和大炒组马某。

2.3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的效果

信息化管理规范了固定资产卡片等基础资料,使得固定资产数据查询快捷方便;信息化管理保证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准确性,对于超过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系统会自动排除过滤,不再参与折旧计算;信息化管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得管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其他重要方面,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建更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3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的进一步思考

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可有效做到固定资产实时调配,动态跟踪固定资产的来源与去向,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能最大限度地杜绝管理上的漏洞,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软件仅仅是一个管理手段,更重要的还是管理体制,只有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双方面同时进行才能将固定资产管理好,才能体现固定资产的价值。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管理的方方面面,信息化带来的管理效率与工作质量是无可争议的,只要我们能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软件,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融合于信息化流程中,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第8篇

(1)护理工作站设置。护理工作站与医院数据库系统连接,实现患者信息同步更新,由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完成初步的营养筛查,营养科与医护人员紧密联系,负责营养医嘱,便于及时掌握患者资料及发现临床问题。

(2)营养工作站设置。营养工作站包括营养评估、营养诊疗、营养病历、干预措施制定几个模块。通过该设置使营养科真正走进临床,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支持,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全面实现临床营养数字化、规范化管理。

(3)点餐工作站设置。系统中点餐工作站包括基础信息模块、配餐模块、点餐模块、收费模块、管理模块。基础信息模块包括患者基础信息录入,可实现单个及多个患者、病区同时录入功能;配餐模块可根据饮食医嘱,实现群体配餐与个性配餐相结合,经典食谱与定制食谱相结合的功能;点餐模块具有实时菜单、价格及主要营养成分分析,患者可通过移动PDA或触摸屏一体机点餐;收费模块关联医院HIS系统自动扣费;管理模块具有自动汇总的报表统计、点餐采购、满意度调查等的成本收益等功能。

(4)管理工作站。可以实现对营养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并具有维护数据库、保存历史记录、信息检索及系统设置等功能。

2营养膳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营养膳食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为医院营养膳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五大优势:

(1)高度集成化:与传统工作方式相比,营养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诊疗、服务、报告等信息可同步集成、共享,同时所有的过程信息都可被记录、保存、对比和研究。

(2)优质服务化:主动服务与指令服务结合,改善营养服务质量。

(3)高效便捷化:无纸化、数字化营养信息管理,能够为病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4)模块化设计:可自主选择系统功能模块,同时与医院信息系统(HIS)保持了很好的兼容接口。

(5)质量安全保障:营养管理系统的使用,在加强营养工作环节质量控制、保证营养工作体系的连续性、提高营养工作的安全型和有效性、提高医院的现代化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总结

第9篇

关键词: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

社会发展步伐在加快,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也向着信息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这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是最新型的一个课题,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能有效减少人力劳动的程度,能让档案管理的工作有所提高,地质档案管理系统也逐渐被开发,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和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相比,这种信息化管理更有力管理工作的进行,为档案需求者带来诸多便利,也方便了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这能将资料档案的作用发挥出来。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时代的要求,更是诸多管理者和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所以这也是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

1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概述

1.1档案信息化的内涵。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对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当前不使用的档案信息和相关资料进行管理。并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计算形成一个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服务于所有的档案需求者,这其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领域是比较多也比较杂的,信息化管理介质平台也是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管理业务。在日常的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编号,然后归档管理,如果有需求者想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介质对档案进行查询,根据编号去寻找档案,再借阅给利用者;当利用者归还档案的时候,再依据档案的编号,将其归档到相应的位置,再将档案编号录入到电脑中,标注档案在档,这样能方便下一次的档案借用,还不会出现差错。这就是信息化管理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便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动力是资讯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广泛使用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对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建立基本网络环境的框架,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反思以及记录管理的原则、理论和方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文件的广泛信息化水平,以满足建设社会的需要,更好的社会服务。1.2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必要性。对地质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将是档案管理工作必然的发展趋势,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收集,再对档案资源进行整理,然后开发档案资源所具有的利用价值,最后实现档案的利用。在整个过程中,都是要利用数字信息对档案资源进行整理的,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存储和检索,管理人员再依据档案管理的载体对档案进行整理利用,现在传统档案管理也在时展的要求下进行了创新,向着信息化这一领域迈进。通俗地说,档案管理就是对有用的信息资源和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开发,再到利用的过程,其利用结果是要依据社会信息化发展状况来定。当然,这种现代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更有利于各种信息的存储,也更能发挥其自身利用价值,这是信息时展的产物。

2地质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现状

2.1缺乏通用性的系统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都是有其各自特色的,最基本的要说就是要有记录管理功能,如今的文件信息已经向着更远的方向发展,档案管理平台和电子政务系统,在集成平台中也都是优先考虑文件管理这一功能,而这并不是单一形式的,档案部门不同,那么计算机的模型不同,文件系统平台也就不同,也就导致了规格的不同,各个软件开发系统也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在各个档案部门之间,是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也不能对档案资料进行快速地归档,在信息上也是有一定弊端的,这也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受到了发展的制约。2.2缺乏规范化管理。要想实现档案信息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光搞形式是没有用的,对表面不实用的东西并没有什么要求。现在的档案管理则是没有明确的等级分类,管理服务做的不到位,和档案需求者和提供者也没有过多地交流,这和新型的信息资源管理是相悖的,尤其是文件夹没有得到有效的共享,管理系统不能对所有的文件类型进行兼容,在档案资料进行移植时,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书目,文件自动化管理还是没有完善的标准。多数情况下,档案资料也都是限制于一种类型,只能提供给一小部分的人使用,这样是不利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向更好方向发展的。

3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措施和途径

3.1档案标准规范化建设。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标准使其基本文件到达标准化,这也是规范的重要前提。劳动力的技术部门一直是—个统一的科学标准的部门,是为了确保档案工作与档案管理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3.2档案资源信息化。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的地质档案,它的征收管理以及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实现资源的文件共享。使隐藏文件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凸显。在不久的将来,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继续推进现代管理记录不断向前发展。3.3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传统的地质文件基本上都主要是以纸张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劳动密集型的管理使得其访问也很困难,并且占用了很多的仓库空间以及增加了很多管理成本,保管十分麻烦。如纸张容易发黄,变脆。但数字文件能够克服传统档案馆的缺点,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用者可以在世界各地范围内的所有地方享受其的方便。任何人通过网络的任何一点、任何终端可以访问他们需要的信息的文件。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3.4档案干部队伍通才化。档案干部队伍是档案管理的主体。档案工作人员的质量对档案工作的实际成果以及更好地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起着直接影响。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技术水平是整体性能提高的关键之一。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复杂的文件管理的工作人员是为了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现代化的档案工作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地质单位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地质档案管理必须从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人才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紧跟时代的步伐。这也要求地质档案工作者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以完善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信息处理、计算机操作技能,满足社会进步和地质发展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地质档案事业、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作者:辛 玲 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

参考文献

[1]潘丽莉,孙燕鸣.浅析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