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3 05:45:58
导语: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主要体现在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率,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性,要求教师有时问与效益的观念。
二、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与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看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集中精力,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仅是为了分数,还是为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教师亲近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减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制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教师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要井井有条,既要有民主又要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
3.教师妙用非智,学生活跃课堂
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要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新思想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课堂教学的“低效”导致学生能力没有得到发展、自信心降低、焦虑感增强、学习动机淡化等负面影响。“低效课堂”还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操练情景性差,语言活动脱离了真实的情景,学生被动吸收,缺乏实践机会,知识无法内化、技能无从提高。结合平时教学、教研实际,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突出语言实践,彰显课堂精讲
教师的课堂讲述一定要做到精准,集时间优势重点突破课堂中要求必须突破的疑点、难点、要点和考点。这无疑有赖于教师本人课前的精心准备,包括对需要评讲题目的反复构思和有效筛选。同时,教师在课时内能否实现精讲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课堂回归到以生为本。我们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愿意听教师的。为此,教师首先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功能。
从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做起,构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动为中心(activity―centered)的新课堂。因而我们不能把课堂教学视作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应想方设法让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变得“鲜活”起来。教师要树立英语教学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理念,使教材走近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激发学生乐学兴趣,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教学进度服从教学效果,课堂注重学有所获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抱怨:课文内容太多,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很多老师觉得如果不进行逐词解释,总是不放心,怕考试考到,学生不知道。长期这种教育使学生丧失了思考和交际的能力。实际上老师应该改变观念,相信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和相互讨论等活动中不断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就像教孩子走路一样,让孩子在做中学。
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不完全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要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英语教师还需自觉处理好授课进度和学生实际学习收获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进度服从效果,看重学习所获。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其水平的提高终究离不开学习者本人的反复领悟。教师的教永远是有限的,学生自觉主动的学才是无限的。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应真正在乎的不是你如何教了多少,而是应该密切关注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关注学生是如何进行思考和学习。共同坚持知识过手落实和知识在学生身上的内化,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教学效果才能经得检验。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会用教材来进行教学,做好对教材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因此,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尝试新思想、新方法,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加强教学经验总结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学案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案的设计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由教师根据历史教学任务精心设计。学案既要有知识框架,又要有知识重点,还要有思维导向、自我检测。让学生以学案为线索,明确学习目标要求,课前预习内容让学生自主看书,找出知识要点,针对学案的探究问题,学习小组内相互展示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从而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针对导学案中出现的学生有疑问的问题,教师可创设新情境,补充新材料,加深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探究,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基础,紧贴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层层深入地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基础是激发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在传授知识时应注意“寓教于乐,以趣激学”。
二、紧扣课标,吃透课本,精心处理整合教材,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一堂,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课,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与课标相比,教材有些内容介绍较多,有些知识点又讲解不够详细。如果一堂课,教师只是机械地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地教学,那就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教学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地处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大胆取舍,能不讲、可讲可不讲的尽量少讲,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分析上,对课标涉及教材介绍较少的加以材料补充,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基本内容,而且要让学生能思考更多的相关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完整认识历史,提高思辨能力,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回味无穷。
三、关注师生的交往互动,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中,师生互动也是很重要的。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我们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双方。学习被看作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建构过程,师生交往互动永远是教学的核心。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是单向的,这样必然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同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师生交往互动中,教师应考虑如何选择教学策略、营造民主教学氛围,以使学生学得更好,以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养成呼应教师的习惯、脱离教材回答问题的习惯、有问必答和有疑必究的习惯,要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老师对教材的阐述加以对照比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认识,若有疑问就和同学或老师及时讨论。对学生们讨论出来的结论,老师一定要有相应的评论,观点鲜明、见解独到的要加以表扬,阐述不清或有误的及时加以指正,使教与学同步,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益。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民主意识,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前课后师生间广泛交流,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善待,就会消除学生的恐惧和紧张,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心理上始终处于一种追求知识的积极状态。教师和学生都在一种热烈、饱满、愉快的氛围中教与学,使教学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顺利进行,教的思维才会充分激发学的思维,学的思维紧跟上或超过教的思维,教与学的同步发展,彼此接受,彼此尊重,彼此交流与合作,教学自然事半功倍。
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关注教学的反思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44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看到一些教师满堂灌或一言堂的现象。一节课结束后,很多学生完全不知所云,或者问题一堆,没有解决实际的知识盲点。那么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为什么没有效率呢?这是个值得所有老师,尤其是刚刚执教的年轻老师深思的问题。在一次公开课后,经过参评课的领导和老师的批评和指正,笔者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
二、提高课堂“有效性”策略的探究
(一)认真备课,全方位准备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备课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五点:一、备课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定三维目标。努力做到在课标的指引下实施教学行为。二、备教材。分析教材是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必须了解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系,弄清教材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挖掘出教材之间的种种联系,弄清教学重点和难点,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三、备教法。备教法指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法的选用要注意结合实践,不断总结创新,从而形成个人教学方法的特点和风格。四、备练习。英语课堂中练习是学生知识学习的一种巩固,在备课时教师应精心设计出各种供课堂操练和练习的材料和方法,同时应结合学生实际设计适合各层次学生的习题,进行分层次教学。 五、备课后。课堂结束后,教师应当及时就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决策积累经验。
(二)合理设置课堂设问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有思考。因此,课堂问题的合理设置非常重要。它既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又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问题的设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既要有目的性,也要有层次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自己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来设置问题,力争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有效教学。同时,作为个体,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是有一定差别的。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设置难易度一致的问题,或者设置一些低效的活动。应该以全员参与为出发点,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恰当利用教学辅助手段,为课堂加分
在这个互联网和物联网编织的时代中,信息化手段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教学中。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微课及其他的信息化教学辅助手段,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都起到极好的作用。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了解更为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和延伸。在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时,教师要把握好运用的“度”,毕竟,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所决定的,切不可滥用。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要避免课件过于花哨。教师要根据自己课型的需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实际恰当选择辅助手段。
(四)重视课堂复现,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最快,以后逐渐缓慢。因此,教师有责任在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中不断复现和巩固知识,努力让学生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保持,让学生能够准确再现与运用所学知识。多年来,我坚持短时复现和旧知识的长时复习相结合的练习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变化,不断变换练习的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后,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一节有效的英语课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认真备课的态度,更要有自我学习,不断充电的精神,教师应多参加教学教研活动,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努力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下,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才能创造更高的效率,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参考文献]
[1]王蔷.从课堂教学看新课程理念的落实[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08(3).
一、师生关系的有效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捷径。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课堂教学的一份子,在课堂中也是班级的一成员,应与学生一同探讨、一同实验、一起经历失败和分享成功的喜悦,而不只是指导者、点评者、旁观者甚至于批评者。学生没有学懂,没把问题弄明白,教师肯定有讲解不清晰、指导不利的地方,我们应自我反省,然后再找学生的原因,不要认为自己已经讲过了这些学生咋还不懂,就不愿再去辅导学生,甚至批评学生。如果我们物理教师也能给每一位学生一个温柔的眼神、一次亲热的抚摸、一回耐心的讲解、一次有效的批改等等,像这样关心疼爱、了解学生,那他的学生一定愿意亲近他,也一定十分佩服他、喜欢他,从而喜欢他的物理学科。这样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亲切而融洽的,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老师的教学业绩也一定是最有效的。
二、课堂密度的有效性
一堂物理课有效的节奏、合理的密度是保证质量的关键。一堂有密度的课不是指一堂课完成的目标多、传授的知识点多,摆的是花架子,讲的是“假大空”,也不是指学生频繁的活动,上串下跳,忙得手慌脚乱,而是指在教师的有效安排下,师生在共同探讨知识点时,学生有听的时间,想的时间、回味咀嚼的时间,然后教师由浅入深地出示练习,学生有应用的时间、思想的时间、讨论的时间、动手操作,亲自实验的时间、将知识内化的时间,并不是一个问题没完,又让下一个问题出现。这样没玩没了,学生只是带着两只耳朵盲目地听,或者机械地作着笔记,然后于课余死记硬背,弄得学生痛苦不堪、怨声载道,对我们物理老师越来越逆反,那他怎么能喜欢这样的老师,进而喜欢这样的老师所教的学科呢?
三、练习的有效性
合理的、有层次的、具有类型化练习是学生巩固目标、内化知识的必要过程。我们在讲解知识点,完成一个目标后,即要出示相对应的例题与练习,让学生熟习,巩固消化,而不是等所有的知识点讲完后,再一大摊子练习题或是题海战术,这正是我们进行目标教学的宗旨要义。我们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应注意习题的层次性、习题的类型化。讲完一个题型,概括一个规律,总结一个特点,学会一种解法,学完一章合理适当及时检测补救,而不要盲目地将各种资料上的各个练习从头到尾一一做来,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消耗精力,还没有效果。从开设课堂教学至今没有谁能将习题做完过,却有许许多多人能举一反三、从一而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的老师整天守着学生作业呀、练习呀,使他的学生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不停地算题,一到考试却不能得不到高分,结果学生累得要死,教师整天埋怨学生笨、书难教,而我们有的老师教书却教得十分轻松、学生学得特别快活的原因所在。
四、课堂实验的有效性
学好物理学的根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有效实验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应做到:
1、准备充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课前一定要自己先做一做,明白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问题,哪些地方学生最难弄明白,哪些地方误差可能较大,预测学生可能会有哪些疑难等等,都要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2、操作规范。天平如何调,用量筒量取液体如何做到准确无误,如何使用滴管,电流表、电压表等导线如何接,结果如何记录等等一切,都要标准而规范地操作给学生看,并要求他们学会并按着标准来,不要认为学生只要把灯泡弄亮了、密度测出来了、音箱弄响了、结论得出来了就行了,一定要做到一丝不苟。
3、用语准确。物理学科有物理学科的语言,该怎么说就怎么说,不要把电压表说成伏特表,把电荷与电子混为一谈,也不要用文学上华丽的辞藻去过于修饰。物理学重视实验与探究,讲的就是实事求是,所以我们物理教师要用规范准确的物理语言去描述物理现象和结论。
4、参与积极。教师在实验中不只是指导者、旁观者甚至批评者,而应当自己融入到实验中去,与学生一起实验探讨,经历过程,发现并纠正问题,改进提高,这样的实验课才是有效的。
5、可见度高。好的实验应该顾及全班,而不应是部分人看、部分人做、部分人玩,我们要采用多媒体、投影等手段将实验放大,特别是演示实验,不应当是老师说了算,而要让实验说话、事实说话,同学们说了算。
关键词:有效性 模式 优化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怎样来设计课程才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课程知识、达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等几个问题上多下工夫。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一、重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1、明确课堂所要实现的目标。对于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我们要心中要有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要注意目标又不要太多或者难度太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降低教学的重心。
2、心中始终有教学整体框架。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出乎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每个环节的进度并不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便需要我们心中始终有个教学的整体框架,对课堂的教学进程有个清楚的定位,从而为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随时进行调整。
3、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学设计中所创设的环境必须要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兴趣。设计的各个环节的流畅性也很重要,要符合学生的思考、探索、求知过程,逐层诱导深入,理解巩固,深入浅出。同时还应对学生有比较充分和全面的了解,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来。
4、内容选择的有效性。新教材知识面非常广,安排的教学课时却很少,我们必须掌握课程标准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从旧教材中解放出来,对教材大胆取舍,合理组织,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点的教学难度必须有效控制。特别要处理好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的关系。
5、讲授的有效性。符合学科特点、科学严谨的讲述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讲述过程中,做到思路清晰、语言简练、生动形象、充满激情,能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效地记住、理解知识点。
6、重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一定要精,精的内涵就是:量少、典型、针对性要强。
二、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发挥主导作用,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三、有效教学需要构建教学模式,形成特色课堂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而又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重要的原因便是探索出了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充分揭示了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从而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一般程序为:①明确目的;②找到典型案例(课例);③从理论上分析课例;④明确模式中的关键词语,如目标教学模式、“案例”探究教学模式;⑤简要表述,如导学教学模式:导兴趣、导思路、导方法,讲练结合教学模式: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讲模糊点,练思维、练表述、练解题,练计算;⑥具体再实践;⑦模式测评与改进。我希望并倡议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认真研究学科特点,研究我们自身的特长、个性、气质等,以形成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我们自己的教学特色,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师”。有效教学需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有效教学需要重视教学语言的优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性 课堂策略
相对于语文等情感蕴含较多的科目来说,数学的学习是较为抽象与枯燥的,尤其是小学生这样一个饱含天性的群体,成长之初的他们缺乏理性、完善的思维方式,数学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更为困难,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则更值得我们深思了。教师唯有在对教材充分了解,对学生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教材,方能教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根据学生情况布置难度适宜的作业,在此基础上行的教学也更具有效性。同时,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必然离不开学生的参与,现今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教育模式,下文将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灵活运用,驾驭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承载着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新知识。教材之于教学是根本,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亦不能完全依附于教材,要掌握教材,研究分析教材,真正理解整个系统的知识,灵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这是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基础,也是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教材的有效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取舍
教师在进行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评估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设置,有所取舍,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对于一些不适宜学生当前所学的内容,要给以除。
(二)有顺序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依照教学内容,逐字逐句照搬全抄,不能机械地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要在理解整个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整合,自身将其进行细化分类成学生更容易接受的部分,利于学生理解,这样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对教材的固有顺序,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紧凑,更适宜学生的学习思路。
(三)有总结
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整个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结合既往数学学习的知识点,将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发掘各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善于对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串讲,便于学生更好理解新知识,还能对旧知识进行温故,使得学生掌握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的知识点。
二、主体地位,自主意识
在既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位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听,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缺乏学习的主动型,没有很好学习的自主意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必然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一)避免教学中的“面面俱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不用将教材知识讲解的面面俱到。小学生年龄较小,经常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较为依赖老师,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教到哪里就学到哪里,推一步走一步,学生不能进行很好的发散思维。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照本宣科,仅仅学习教师课堂上所教的东西。如此即导致学生日常作业中,能顺利完成,但是在考试中就不能进行发散思维,得出的成绩较差。在此种模式中,学生仅仅依照老师的思维方式,依照特定的习题进行学习。如对于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直接讲二者的区别,联系直接讲述学生难以形成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可以让带来萝卜,在课堂上分成小组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再帮助他们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具体指向,这样学生在自主观察分析,继而探究的情况下,对知识的掌握将更为深刻,熟练。
在提倡高效数学课堂的当前,引导学生发挥主动能动性,拥有学习的自主意识,主动思维、主动学习,能有自成一套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并能发现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在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引路人,起着引导作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学习。
(二)“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
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必然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过往教师单向灌输,学生简单复制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应当将课堂交给学生,学会“放手”,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并要尊重学生,在课堂内容和教学任务的设置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先自主地解答问题, 需要时再加以点拨或指正。如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通分是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较为困惑的是分不清分数大小,这就要求教师在通分教学中不能一味地灌输概念知识,要通过形象的教学展示让学生掌握知识。[2]
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还应尤为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让课堂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而非教师的单方面讲述灌输的课堂,这同样也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唯有学生有效的参与进来,方能实现真正的课堂效率提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显然绝非仅仅需要关注这几个方面,学生兴趣的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能力的培养等等方面均需要我们的关注。教育工作者唯有在不断探索中寻求适应全新教育形势,适用于学生的全新教学方式方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发华,罗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102-104.
握新知识。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在年龄比较小的情况下就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有的家长为
了孩子有个较好的将来,还让孩子学习其他特长。现在的孩子书包是越来越重了。那么如何让孩子减负
呢?让孩子减负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让孩子减负必须做到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在课
堂上把该掌握的知识掌握好。所以我们要向课堂要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
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追求。[1]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既真实朴素又亮丽鲜活,同时
能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做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老师要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形成了以知识
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且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
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扼杀了学生头脑中的新想法,更不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要想培养
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
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意识。
2 、设计课堂结构,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突出以几大板块、几大结构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程序的结构设计,突出了
教师的引、教师的导,因而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束缚,不能很好地得到
发挥,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思维比较活跃,仅仅学习书本上的新知识远
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预习,看教学
参考书,初步理解要学的知识,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发现的、疑问等。特别是学
生自己的看法、见解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
第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
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2]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
。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
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
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
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
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
。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
原动力和催化剂。
第三,教学组织要有效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首先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还可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碰碰壁",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
来激发好奇心,为学习新知提供"心理需要"的准备。学生们皱眉凝思,积极思考,于是在急迫想知道"究
竟"的心理下进入探究学习阶段,求知欲望非常强烈。
其次课堂结构的组织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
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允许学生尝试;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
宽松的课堂环境。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始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最后学生
自己发现规律,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表现。这就显示了自主学习的优点,如果教师加以因势利导,
则必然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集中到学习中来。又如:可以提醒
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回答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等。在很多课堂上,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
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说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学生分
小组讨论前,教师应引导每组定好组长及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
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
第四,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
方法要科学,合理.
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开展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计算
4+1= 。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 "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方法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有效性”日渐成为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词。要想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向40分钟要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感悟。总之,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兼顾知识的传授、师生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智慧、注重塑造学生个性的过程。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方法。
一、充分备课
上好语文课,需要语文教师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教案。要写好教案,教师首先要能够找到本课程目前最好的教学资源。其次,教师要不要吝啬时间去写出详细的、完整的教案,包括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堂讲稿、阅读清单、考试试题、教后反思等。教师通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能大致明确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掌握本课题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选择好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呼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人”,不仅钻研教材,还要备学生,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思考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思考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精心设计问题,扩大互动空间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图优美、内含丰富的好文章。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思辩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扩大互动的空间。
(二)尊重每位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角色,尊重每位学生,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与学生一起分享,共同学习。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达到情感的沟通、心灵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委婉的语气、温和的语言,如“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还想说什么呢”“没关系,坐下来再想一想”等,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从而树立对话的信心。
(三)多鼓励,少批评
有些学生平时胆小怯懦,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要表扬那些敢于大胆发言、愿意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促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应及时表扬,如“XX同学,说得真不错”“ XX同学,说得真精彩”“XX同学,今天表现得真棒”等。教师对学习水平中下的学生,要先从比较容易的问题开始,并巧妙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开展互动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课堂上,我们应努力寻求互动支点,积极开展有效互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一)展示搜集信息,丰富互动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上网、到图书馆等方法查找收集各种资料,上课时带到课堂上来进行展示、交流,从而使课堂上的互动内容更加丰富。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交流的话题也增多了,情感体验也丰富起来了。展示交流,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捕捉课堂资源,适时调整互动
课堂上,学生发表的见解、提出的问题,或者错误的回答,或者一个相互矛盾的看法,这些都是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调整互动内容。这些资源有的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使课堂在互动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四、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在山区农村小学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完成了所有课文的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新鲜感,觉得枯燥无味,也就影响了教学效率。教师如果多运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录音机、电子白板等,结合声音、图片、视频,就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展开丰富的想象。如“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棉花吐絮了,露出洁白的笑脸”“石榴笑得咧开了嘴”等,这些句子如果硬生生地从字面去理解,可能对于一些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会较抽象、难以理解;而如果结合声音、图片、视频等,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课文也就在看、说、读中植入了学生的脑海。可见,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为学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激起了其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通过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交流,要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这种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要求学生做到教师讲课时专心听讲,认真倾听教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发言。可通过对学生进行复述或转述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引导学生学会清楚表达,做到说话要明白,声音要响亮,表达要生动。教师可通过口语交际活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从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从言之有序到言之有理,从言之有理到言之有礼。再次,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敢于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