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4 16:34:04
导语:在边坡支护施工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由于深基坑边坡支护工程通常应用于城市的中高层建筑,而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土地利用率也在逐步增加,因此相邻工程的深基坑距离通常较近,所以施工的安全性成为其中尤为重要的问题。其次则是需要依据工程设计的要求,首先保证工程质量,其次保证工程设计的成本优化和施工效率的优化。可以将施工过程分为三个大的步骤来进行。
首先,勘察施工场地的情况,尤其是了解地下管线的分布,对于现场的支护段界限进行了解,并对施工基坑的情况进行调查,收集场地的土质情况,结合勘察报告总结场地的地下水层状况。
其次,确定工程的具体施工步骤,通常按照钢管桩施工和后期的土方开挖、锚杆和混凝土施工。喷锚的施工阶段可以与土方开挖相结合,在将土方开挖深度进行大致的层级划分后,依据实际的开挖情况安排具体的锚杆排距,而喷锚的施工需要在喷锚工作面成形后第一时间进行,避免深基坑的边坡受天气等外界因素的严重影响。一般在施工的过程中,依据土方开挖的层级进行施工,喷混凝土施工的时间应当尽量与水泥浆的强度成形状况相联系。
最后,在施工的后期,要通过适当的监测系统来进行现场的位移和沉降情况的监测,并在土方开挖的层级加深时进行实施的土层状况调查,在监测的过程中要支护桩顶部水平位移、支护桩深层位移、竖向沉降值等等,在出现一些相对较大的数据变动时,要及时寻找并发现影响因素,例如土层状况、水土合力作用等,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施工的效果和安全性。
2.深基坑边坡支护的施工方法
基坑的支护施工主要分为钢管桩施工、土方开挖、预应力锚杆施工和普通锚杆施工四个部分。
钢管桩的施工主要集中在基坑边坡上,尤其是与电缆相交出的支护和加固,通常的施工工序是先进行孔位制定,然后在制定的孔位上实施钻孔,在钻孔机开始施工前要先对垂直度、机位等进行细致的调节,从而保证与孔位的严格吻合,钻孔完成后进行下管、清孔、灌浆、补浆等一系列施工后确定根桩,其他根桩同样按照次步骤来进行。钢管桩通常采用110钢管,在 施工前对钢管底部进行处理,保证出浆孔的正常。管内采用压浆,水灰比例应在0.50左右,灌浆时的浆压应维持在0.7MPa左右,避免气体等的混入,最后可以通过补浆来进行加固。
土方的开挖应当提前确定出大致的开挖层级,通常在开挖前将每2m确定为一个挖深层级,即分段式开挖。挖掘过程与边坡锚喷要求互相配合,保证机械开挖距符合实际的施工要求。并且在每个层级的开挖结束后进行及时的清土作业,保证施工场地的正常运行,及时的采用运输车辆对挖出的土方进行外运,尽量使用自卸车在基地内进行土方的外运。
预应力锚杆的施工是与其结构直接相关的,预应力锚杆本身对于支护的机构起到支挡和土层稳定的作用,通过穿孔的滑动面将钢筋固定在土层中,再借助钢筋的拉伸形成一定的回弹力,从而对土层加固,形成支挡结构。其具体的施工工序应当首先进行平台的架设,在确定打孔位置后调整钻机的位置和角度,之后的施工过程与钢管桩的施工过程较为类似,差别仅在于最后的张拉锁定处理,这是预应力锚杆施工的关键,也是其支挡作用形成的关键,因此在设计之初应当合理的估算预应力的损失,从而调整应力,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偿张拉,因此在封孔时可以考虑采用沥青等防渗材料来进行。
常规锚杆的作用就是对土层进行常规的拉伸加固,其一端连接工程建筑,另一端深入土层,在深基坑的支护中起到侧面的加固和牵拉作用,其基本施工步骤与预应力锚杆的施工过程类似,但在施工的最后也需要通过压浆、补浆等方式保证其应力标准。
3.深基坑边坡支护的施工管理及维护方法
深基坑边坡支护的施工管理及维护主要集中在后期的测试和安全维护两个重要的方面。在监测方面,应当注意将监测过程全面覆盖到工程施工直至工程完工,借助信息化的管理和监测系统,对于土层结构、土层受力情况、土层变形情况,对周围土层形成的结构位移、沉降、受力等情况进行适时的分析,在沉降和位移监测上要借助专用的精密仪器进行测量,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还要加入人工监测,保证对于明显的土层和深基坑周边影响的及时发现。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的对于沉降、位移等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调整施工方法,保证工程的总体效用。
总结学者的研究经验可以发现,深基坑的安全威胁主要存在于土体内的水位变化,可以通过土钉混凝土面层的隔水作用降低对基坑边坡的影响,或者通过打泄水孔来进行泄水处理。另外要注意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避免在雨水较为集中的季节施工。在整体的施工规划中,要严格进行开工前的障碍物清理,树立施工标示,在机械施工的过程中,明确操作规范,并要求现场常驻专业的指挥员,在深基坑施工工地周围设防护栏,并保证防护栏的稳固,避免滑移,还要尤其注意地表水向施工基地的渗漏或者流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工程隐患。
参考文献
[1] 谢朝贵. 深基坑边坡支护设计与施工管理[J]. 硅谷,2009(2).
[2] 王俊毅,刘徇,吴刚. 深基坑支护形式的合理选择[J]. 中国水运(理论版),2008(1).
[3] 石峰. 深基坑边坡支护工程技术[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6).
中图分类号:U213.1+3 文献标识码:A
依托工程简介
该架空平台为钢筋砼梁板结构,建成后为本工程的室外平台,建筑面积约5000㎡,平台全长约258m,宽度从8.2m至28.1m不等,结构为一层框架梁板结构,建筑结构高度为9~22m,柱间最大距离为12m,整个架空平台的梁板结构投影区域为市政边坡,坡度为45~75度不等,坡体表面因长期受雨水侵蚀作用,风化较严重,局部岩体裂缝达30mm。
架空平台上部最大梁截面为600*1600mm(跨度为11.2m),最大梁跨度为18.2m(梁截面为450*1500mm),结构板厚为200mm,结构支撑体系最大高度约22m。
工程重难点分析
该架空平台为钢筋砼结构,在进行结构施工时需要搭设满堂钢管脚手架,由于整个架空平台的投影位于市政边坡上,满堂架立杆没有支撑点,加上搭设满堂脚手架的市政边坡长期受雨水侵蚀,坡体岩层风化严重,没有相应的地质勘查报告资料,无法判断在施加外部施工荷载情况下,坡体是否稳定,因此解决在45~75度坡度的边坡上搭设满堂架的立杆基础及边坡的稳定性成为本架空平台施工的重点,也是架空平台结构施工的难点。
边坡稳定性分析
由于架空平台位于边坡上,边坡坡度较陡,无法架设勘探机械设备,因此只能采用专家评估的方法分析边坡的稳定性。
根据本架空平台的设计图纸及在结构施工时对坡体施加的外部荷载,我们组织了5名岩土专家对边坡岩层进行了现场查看,边坡岩体因长期受日晒雨淋作用,表面风化严重,岩层裂缝宽度最大约30mm,裂缝深度在300-500mm,表层岩石较破碎,经专家现场查看并认真分析后认为,本边坡岩层在没有施加外部荷载的情况下,边坡岩层相对比较稳定,如要施加外部荷载需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
满堂架立杆基础研究分析
架空平台施工前,我们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根据架空平台的结构形式、现场边坡岩层情况及边坡坡度等进行综合考虑,对本架空平台结构施工涉及的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立杆基础进行了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了多个施工方案:
在边坡坡脚增加挡土墙
在边坡坡脚的独立基础部位,沿基础方向施工一道高度为4米的钢筋砼挡土墙,将边坡与挡土墙之间的倒三角空间用土方进行回填,在回填土方上部施工一块钢筋砼板,用于支撑A轴至B轴之间的梁和板的满堂架立杆。
搭设钢平台
该方案为挡土墙施工方案的简化方案,在沿结构独立基础方向施工一排钢柱,在钢柱上搭设工字钢,工字钢的一端支撑在钢柱上,一端支撑在边坡上,在工字钢上按满堂架立杆间距按垂直于原工字钢方向铺设一层工字钢用于支撑满堂架立杆。
对边坡进行支护,利用支护结构作为满堂架立杆的基础
本工程位于长年受雨水侵蚀的市政边坡上,坡体风化严重,随时有风化崩落危险,且架空平台基础位于边坡坡脚,一旦出现岩石崩裂情况将严重影响架空平台的结构安全,因此在架空平台结构施工前需要对边坡进行支护处理。
该架空平台为梁板结构,最大梁截面600*1600mm,板厚200mm,最大截面梁的结构荷载为0.6*1.6*1*27=25.92Kn/㎡,加上结构施工时的施工荷载4 Kn/㎡,因此最大截面梁下的满堂架立杆承受的荷载为31.92 Kn/㎡,而结构板部位的满堂架立杆承受的荷载为0.2*1*1*27+4=9.4 Kn/㎡,因此本架空平台满堂架支撑体系主要解决主梁下立杆支撑基础问题以及基础的抗滑移问题。
结合边坡支护综合考虑,进行边坡支护设计时在主次梁的投影部位布置支护格构梁,利用边坡支护的格构梁作为梁下支撑体系的立杆基础,将支护的锚杆或锚索锚固在格构梁内,在设置格构梁时需注意将结构梁的投影中线需与格够梁的中线重合。
边坡岩石开挖
本架空平台主要由沿横向的两根主梁承担主要荷载,两根主梁分别位于A轴和B轴,梁截面分别为450*1500mm和600*1600mm, A轴主梁投影线位于坡脚,梁下可浇筑砼带作为立杆基础,B轴投影线位于边坡上,梁下立杆没有支撑面,因此考虑沿B轴主梁投影线将边坡岩石开挖至A轴基础面标高,便于搭设两根主梁及主梁之间板的支撑立杆。
基础施工方案研究分析
我们组织了参建的各相关单位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分析,针对4个施工方案的施工难度、施工周期、施工成本、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论证,通过对4个施工方案的利弊分析。
方案一:,该方案的优点是可以减小满堂架的搭设高度,将原倒三角型的满堂架架体变成倒梯形的满堂架架体,以增加满堂架的稳定性,同时解决了边坡坡体的稳定性;该方案的缺点是增加费用较大。
方案二:该方案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缺点是需要大量的型钢钢材,成本较高。
方案三:该方案的优点是创造性地将边坡支护和满堂架基础施工同时考虑,同时解决了边坡支护和满堂架立杆基础两个关键的问题,且增加费用较少,缺点是施工周期比上述两个方案长。
方案四:该方案的优点是可将原倒三角形支撑满堂架改为矩形满堂架和倒三角形支撑满堂架,以增加架体的稳定性,缺点是对边坡岩层的扰动较大,开挖岩层只能采用静爆或凿出,增加费用加大且施工周期较长。
经综合评估,该架空平台采用第三种施工方案,即将边坡支护和满堂架立杆基础施工相结合的施工方案较经济合理。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基础施工
在该类型的大坡度边坡上搭设满堂脚手架,主要需解决满堂架立杆基础以及基础的抗滑移问题,因此我们考虑在上部结构梁的投影位置设置支护格构梁,将常用的矩形支护格构梁中的竖向格构梁施工成阶梯型宽扁格构梁,横向格构梁施工成具有水平支撑面的三角形格构梁,利用阶梯的平面作为梁下满堂架立杆的支撑面,利用支护的锚杆或锚索锚入格构梁内以抵抗荷载作用下格构梁的抗滑移。
格构梁以外的边坡采用挂钢丝网喷射砼的方法进行边坡支护,喷射的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砼面承载力计算:3.14*(242-212)*20N/mm2=8478N/mm2),厚度不低于100mm,在进行喷射砼施工前应清除坡体表面松散的石块,使基层牢固稳定。
在进行阶梯式格构梁砼浇筑时,可将砼分成下部矩形砼和上部三角形砼进行分层浇筑,先浇筑阶梯以下的矩形砼,浇筑高度至阶梯立面模板的下口,待砼初凝前再浇筑上部三角形砼,浇筑的砼选用塌落度为10~12cm的砼,砼振捣优先选用扦插或敲击的方法,不建议采用插入式砼振捣棒振捣。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监测;动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
1 动态设计原理与方法
对于重大的深挖方路堑边坡工程,在勘察和设计阶段对其认识是有限的。而随着施工开挖的逐步进行,真实的工程地质条件逐步摆在面前。在施工完成后,对勘察、设计、施工及监测获得的经验数据进行总结归纳,则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提高施工前的认识水平。因此,在深挖方路堑边坡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将勘察、设计、施工及施工监测、施工后分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动态设计施工。针对近年来公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公路工程特点,对于公路深挖路堑边坡工程,提出如下系统的动态设计方法
1.1 进行详细的施工前地质调查和勘察,力求正确把握边坡工程地质条件。重视岩体结构特性的研究,在勘察中要查明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分析控制边坡稳定的主要结构面。
1.2 运用工程地质类比分析、地质力学综合分析等方法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定性的判断,尤其是要判明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问题。
1.3 运用数值计算分析、极限平衡分析等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定量的判断。
1.4 根据稳定性分析评判的结果,进行开挖和防护工程设计。
1.5 针对边坡地质结构、薄弱环节和防护措施特点,进行施工期间施工监测设计,确定重点监测部位、监测方法、手段等。
1.6 开展边坡工程开挖和防护工程施工,进行施工监测,获取开挖揭示的工程地质信息、变形信息、施工技术信息、防护结构应力信息等,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及时整理分析,据此以修改设计。
1.7 施工完毕后,对监测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对施工后的稳定性作进一步的判定,对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不足,总结经验,为其他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 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设计
2.1 该路堑高边坡地段的最初施工设计方案为15m高挡墙,上接1-3级(15-20m)的高护墙,护墙坡率为1:0.5,1:0.75和1:1。
2.2 经现场设计复查,为减少大量的高边坡护墙施工的难度和护墙浆砌片石污工量,将挡墙顶以上的护墙改为挂网喷浆轻型防护。
2.3 该路堑高边坡地段按以上修改的设计开挖。根据实际开挖和岩体变形情况,经过进一步的地质工作,全面查明了岩体风化情况和结构面组合特征,发现岩体很破碎,风化强烈,且存在三组不利结构面,导致由其组合产生的楔体状坍滑。
依据开挖后的实际地质条件,岩体边坡的设计参数相应修改后,对设计和施工方案同时作调整。考虑到边坡高、工期紧、施工难度大,进行了四个设计方案的详细比较。四个设计方案分别为:(1)拉杆锚桩方案,适于在边坡下部支挡,可替代原设计的底部挡墙,但对高度达60m的边坡,仍需放缓边坡刷坡或采用预应力锚索等加固,施工困难;(2)放缓边坡方案,则边坡高度将超过100m,土石方数量增加较大,坡面防护面积也大大增加;(3)预应力锚索支护方案,锚索工程量大,但便于施工;(4)部分边坡放缓与锚索、锚杆支护相结合的方案,基本不增加边坡高度,通过锚固和挡护工程加固边坡,并维持原设计的挡墙和边坡坡率,对有条件刷坡且增加高度不大的地段,采取边坡放缓与锚索、锚杆支护相结合的措施。经综合比较,该方案最优,较为经济,便于实施。因此,采用了部分边坡放缓与锚索、锚杆支护相结合的方案。
按照设计方案施工,中、上部开挖基本到位,中部边坡支护仍在施工,因几次降雨,出现一处岩体楔体开裂,范围约30m,另有一处在挡墙开挖部位产生楔体坍塌。的岩体表面,可见节理很发育。故再次设计调整中部锚索布置,并按岩体破碎程度和风化程度,具体设计规定底部挡墙开挖支护方式和墙身尺寸调整范围。部分坡面加密锚索;部分地段加大墙身截面,规定跳槽开挖的槽口宽不大于6m;另有部分地段增加墙背锚杆挂网和钢轨临时支护,规定跳槽开挖的槽口宽不大于3m。按调整后的设计进行施工,直至竣工,未出现新的边坡变形。
3 滑坡边坡加固设计
3.1 加固设计目标与原则
考虑到研究区边坡高陡,要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治理设计中须遵循以下两点目标:
3.1.1 边坡整体稳定性,即不发生依附于软弱结构面产生的大面积整体型滑坡。
3.1.2 坡体局部稳定性,即不发生多组结构面切割形成的小范围楔形体或某级坡面的局部溜坍。
在设计中,应以上述治理目标为原则,以安全经济宗旨,按“强腰固脚,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思路进行。考虑到地质的隐蔽性、变异性,应加强施工地质工作,即时反馈及调整方案,以满足加固要求,达到信息化施工,即动态设计。
3.2 整治加固设计
3.2.1 清坡刷方
对于已发生滑坡溜坍段:第一阶挡墙不变;其余坡段坡率按原设计原位加固。
3.2.2 截、排水工程
地表水尤其是暴雨对坡体塌滑的触发作用是非常大的,截、排水工程包括坡顶截水天沟、平台集(排)水沟、涵洞、急流槽等的重砌及修复,坡顶的裂缝应用粘土夯填后浇填水泥净浆。
3.2.3 锚杆(索)地梁工程
边坡的主体加固工程为预应力锚杆(索)框架。锚杆(索)地梁为竖直顺坡方向的一根钢筋硷竖梁,在竖梁的节点处打人预应力锚杆(索),锚固段应穿过浅部高岭土夹层并深人到稳定的坡体中一定深度。
3.2.4 坡脚挡墙
边坡局部以强风化岩为主时,在坡脚设置护脚挡墙、半孔式挡墙。
3.2.5 其余防护工程
其余坡面视坡率及地质条件分别采用变截面护面墙、孔窗式护面墙、拱型骨架植草、三维网植草等措施进行防护。
3.3 动态跟踪设计
由于坡体地质条件潜在变化较大,故在边坡修整开挖后应加强施工地质工作,并相应地动态调整其防护加固设计方案,主要有:
3.3.1 因地层差异风化严重,故第一阶挡墙为暂定防护,待开挖至第二阶时,采用探槽法分段开挖(每20m开挖-Sm长的槽),超前查明地质,如为囊状强风化岩时,考虑动态调整为(竖井)抗滑桩加固。
3.3.2 当施工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如原设计为弱风化岩而开挖后有强风化岩脉),应针对现场地质适宜调整锚固防护工程,必要时变更防护方案。
3.3.3 仰斜平孔排水管,一般设计位置和数量均为原则性布设,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揭示地层及含水状态等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孔位、孔数和孔深,以排水孔正常出水率达50%以上为宜,确保平孔排水工程效果,同时尚做好坡脚墙后反滤层的设置。
4 结语
在边坡工程的设计一开挖一施工的动态循环过程中,不断补充最新动态信息是动态设计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现场监测信息更是不可缺少。前面的设计为后续的施工做准备,而在施工的同时又会发现新的信息,及时传给设计,不断修改、完善设计计算模型,为下一级的设计打下基础,如此往复螺旋式循环,直至最终边坡工程完成。在这期间,监测信息是完善模型的重要依据。这种动态设计施工模式是符合事物的认识发展过程的,更适合高边坡工程的特点,有助于安全、高效地完成高边坡工程的设计施工。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problems in slope support construction and corresponding design change, combined with construction case of slop treatment.
关键词: 支护工程;困难;设计变更
Key words: support project;difficulties;design change
中图分类号:TU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106-02
――――――――――――
作者简介:吕国强(1977-),男,广东江门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和道路工程施工管理。
1 介绍
本工程名称是某住宅小区边坡治理工程,该小区坐落在山坡上,上下楼宇之间有边坡,边坡治理采用挡土墙护坡,该加固挡土墙工程主要内容:挡土墙长20m,高5m,挡土墙基础6条钻孔桩,桩径?准1200mm,桩长18m,边坡抗压板45块,5道锚索。(图1)
该段边坡土质较差,而且年久失修,局部已坍塌,而且已有大面积坍塌的迹象,对坡下的楼宇构成十分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工期十分紧迫。为了进行挡土墙施工,初步的施工计划是先对边坡进行临时的支护,每层边坡支护的施工顺序是挖土铺设钢筋网喷涂细石混凝土设置锚杆安装抗压板锁紧锚杆,第1层、第2层、第3层依次向下施工,最后进行挡土墙基础的钻孔桩施工并砌筑挡土墙。工程所在的土质比较差,场地也十分狭窄,不能使用机械开挖土方,为了减少土方塌落保证边坡的稳定,所以采用了人工削坡的施工方法。削到每层施工基面处,马上铺设钢筋网,然后喷涂细石混凝土防止泥土塌落,这样的施工顺序一般不会轻易更改。这样一来工程所需的时间将会大大增加。
2 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初步的设想:
2.1 由于雨季将至,边坡在雨水的冲刷下,会极易坍塌,对坡下的楼宇构成十分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缩短工期是当务之急。因此必须采用更好的施工方法来缩短工期。
2.2 每层削坡的施工人数安排问题,如果为了加快进度而采用全一层同时开挖,所需的人员就会较多,这么多人在坡上工业,对边坡的荷载就会加大,原本边坡就不稳定,这样一来将会加速边坡的坍塌,施工会出安全事故的,因此不可行。如果采用每一层分段进行挖土,所需的人员就会减少,对边坡的荷载就会减少,边坡坍方的可能性就会减少,施工时安全性有保障,但这样施工所耗用的时间就会很长,对于这样紧急的工程来说肯定是不行的。
2.3 既然全一层同时开挖不可行,也可以采用第一层先挖土两段,第二层挖一段,第一层进行喷涂细石混凝土和锚杆施工与第二层的第一段挖土同时进行,这样组织流水作业也可以缩短工期。但边坡的土质这么差上下交叉作业将会十分危险,因此也不可行。
从施工组织上考虑,结果都不行。剩下的只能在设计方面考虑,通过设计变更改变支护方式,随之改变施工方法以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
3 对存在问题进行改良
经过各参建方的共同讨论,在安全性,施工方便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达成了一个基本的草案。在这个草案为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讨论。以下是变更设计的主要过程:
3.1 原方案坡脚与挡土墙的距离太近了,钻孔机施工时会有震动,对边坡的稳定性构成较大的影响,所以坡脚必须先后移。
3.2 支护的坡脚向后移,那么支护的坡顶也必须向后移。究竟移多少?如果按原方案的坡度整个边坡向后移,那么挖土量肯定是十分大,工程成本将会十分高,因此这个方法被否决;剩下的方案只有坡顶与坡脚垂直了,移动的距离为减少坡脚震动所需的距离。
3.3 确定了支护的位置后,接下来就要选用那种支护结构了。首先考虑的是支撑式支挡结构,该结构要坡脚处设置支顶构件,这样对钻孔桩的施工会造成影响,此工程不适用;接着选用悬臂式支挡结构,该结构虽然坡脚处不用设置支顶构件,但支挡结构入土深度大,结构成本也很高,此工程不适用;剩下的只有锚拉式支挡结构,该结构能保证钻孔桩的工作面,构件成本相比也不算高,因此选用此法。
3.4 锚拉式支挡结构的挡板材料的选用,通过对土质的分析和对支挡结构压力计算,选用了松木桩和松木板作为挡墙。因为是临时工程,所以选用了木质材料,这样成本就会降低了。
3.5 通过计算,由于锚拉力不是十分大,所以采用了锚杆。也可以采用锚拉力更大的锚索,但费用高,在满足锚拉力的情况下,当然选用价格较低的锚杆了。
3.6 由于腰梁和冠梁承受锚杆的集中荷载较大,所以使用了槽钢。
3.7 通过对锚杆支点的间隔,腰梁和冠梁上均布荷载与集中荷载,对挡板各构件的弯曲应力,剪应力,稳定性进行核算,确定了槽钢的型号、木桩的大小长度和木板的大小厚度。
3.8 由于构件底层是软弱土,经过抗隆起稳定验算后不能满足要求。如果采用加固底层软弱土,显然费用很高,经过对支挡结构后土的重度计算,通过在坡脚处叠三排五层的砂袋进行反压,就能满足抗隆起稳定要求了。这样处理费用就会很少了。
3.9 制定支护的检测方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后备方案。
4 变更后结果的对比
原设计与变更后设计的比较。图2是原设计的标准断面图,图3是变更设计后的标准断面图。以下是两种设计效果的对比。
原设计(图2):
①钻孔桩与边坡脚的距离太近,施工时容易影响边坡的稳定性,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难以保证。②从上到下开挖的施工方法,挖土时边坡很容易塌方。③每一层都要挖土,施工很不方便。④挖土量多,因为上到下依次开挖,所以工期长。⑤材料耗用量:抗压板45块,铺设钢筋网和喷涂细石混凝土460m2,挖土量1300m3。工程费用较高。
变更后设计(图3):
①钻孔桩与边坡脚的距离增大,钻孔桩施工时对边坡的震动减少,有利于边坡的稳定。②挖土前打入木桩后,再进行挖土,边坡比较稳定。③挖土量和锚杆数量减少,工序减少了,工期也随之缩短了。④材料耗用量:木桩21条,木板100m2,挖土量700m3,槽钢40m,工程费用较低。
变更后施工方法:整段边坡分5段,首先根据边坡土质每隔1m距离打入木桩挖去第一段土安装水平木挡板设置锚杆安装冠梁和腰梁锁紧锚杆。第2、3、4、5段也按同样的顺序进行,直至把全段支护做完。
不用抗压板和挖土量减少了约600m3的费用与木桩21条、木板100m2和槽钢40m的费用相比,显然后者更低,工期也缩短了20天。通过这些数据证明,这个设计变更是可行的。通过这件事还证明了,一个人的力量真的是很小,通过各参建方的全体人员的努力而想出的方法是十分可行的。虽然各人有各自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但目标一样。通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工程最终顺利完成。工程建设是通过团体共同合作产生出来的,团体合作精神正是其魅力所在。
5 总结
在工程建设中每个工程不一样,根据工程具体情况,不断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在安全、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前提下做充分权衡,选择出最好的方法,而且还要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修正。这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锚喷支护 施工工艺方法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绪论
锚喷支护是一项边坡支挡新技术,技术结构简单,承载力高,安全可靠,具有开挖面积小、施工方便、工期短、防护效果好的优点;施工机具简单,施工灵活,污染小,噪音低,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小,不占用绝对工期,本身不需要打桩,支护费用相对较低。
目前,在高海拔地区玉树州结古镇解放片区折龙达通规自建城镇居住组团陡峭边坡加固中采用锚喷支护新技术,对新建援建住房高边坡地段进行锚喷支护结构。通过检测结果,较好地保证了援建工程的使用性能,提高了援建工程的耐久性,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说明该支护方案是可行的。在高原地区陡峭边坡加固锚喷支护技术值得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
2、锚喷支护及其作用机理
锚喷支护是由锚杆和喷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支护。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与围岩共同形成一个承载结构,可有效地限制围岩变形的自由发展,调整围岩的应力分布,防止岩体松散坠落。锚喷支护的作用机理就是锚喷支护和围岩紧密连接,构成支护围岩统一结构体,共同变形,联合受力。在这个统一结构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围岩,在支护的辅助下,利用围岩的承载能力来维持自身的稳定性。利用围岩的关键是尽可能地保持和提高围岩的二次强度,并使围岩的二次应力合理地进行调整。良好的受力状态,使锚喷支护的破坏大多以剪切形式出现,有利于发挥支护材料的潜力。当变形基本稳定以后,再构筑晚期支护,使围岩在形成松脱压力以前保持稳定,并有足够的安全储备。这样,锚喷支护就以少的材料消耗,达到了积极的支护效果。
锚杆的作用是增强节理面和岩层间的摩擦力,增强岩块或岩层的稳定性。喷射混凝土的作用是加固围岩,防止岩块抬动、剥离或坠落。二者结合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它的优点是:①不需要模板;②喷层具有高粘附性,使喷层与岩层共同承受荷载;③胶结松散的岩块,充填裂隙并深入内部,减少岩石的应力集中;④减少岩块位移或坠落;⑤具有高密度和高强度;⑥紧随掘进工作面,防止岩石风化或塌落;⑦支护占衬砌断面小,节约投资和劳力。
3、工程概况
由中建八局实施震灾后重建折龙达城镇通规自建居住组团项目,气候恶劣,周围环境复杂,陡峭边坡的高度6~13米(大多为住户宅基地位于山坡坡角下,为保证其院落面积而形成的山体高边坡)。根据周边环境的情况、开挖的深度及施工工期要求,且边坡土质主要为第四系(Q)坡积堆积物,颗粒成分较为复杂,主要分布于冲沟沟口及山前坡地地段,厚度一般在2-15米不等。如果采用常规的挡土墙,边坡土方开挖量很大,不仅工程费用增加,施工工期较长;为此采用锚喷支护技术,对新建援建住房高边坡地段进行锚喷支护结构。
针对玉树地区年高寒缺氧、紫外线强、平均气温-4℃,极端最低气温-45.2℃,最大日夜温差30~40℃,年负温天数为180 d的恶劣气候条件;这些恶劣环境给工程施工与建筑物的耐久性带来了极大影响;环保要求高。
边坡防护要考虑以下问题:
1)边坡稳定:保护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与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岩土表面的风化、破碎、剥蚀演变过程,从而保护边坡整体稳定性。
2)喷射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期处于7-8月间,从而避开了玉树地区最寒冷季节,重点考虑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及防裂技术。
3)环境保护:使工程对环境的扰乱程度减少到最小,并谋求人工构造物与自然环境的协同。
4、锚喷支护方案
根据地质条件对边壁受力状态尽可能的准确分析,对于不同地质条件和不同坡比作出不同护壁参数的设计方案,本工程采用喷锚支护,坡比1:0.3(即坡面倾角大于73°),共布置13层锚杆,成孔孔径均为55mm,锚杆采用Ⅱ级&20螺纹钢筋,长450cm,横、竖向间距为100cm,呈方型布置,锚杆与挂网钢筋采用绑扎固定。挂网钢筋全坡面采用^6.5呈正方形布置,间距20cm。喷锚喷射混凝土为C20,面板厚度70mm,分两次喷射。图4.1为13米高,坡比1:0.3(即坡面倾角大于73°)边坡锚喷支护示意图。
5、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及技术保障
5.1锚喷支护施工
5.1.1施工工艺 图4.1边坡锚喷意图
施工的工艺流程为:边坡边线定位―― 清理、休整坡面――第一次喷射速凝细石砼――锚杆成孔――锚杆安放、注浆――铺设钢筋网――第二次喷射速凝细石砼面层――砼养护――变形监测――开挖房屋基础土方
5.1.2施工方案
1)边坡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和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边坡的底部边线和地面边线。
2)清理、休整坡面:挖土必须到位,既不欠挖也不超挖,尽可能地为护壁施工创造条件;挖土到位后,应尽快进行人工修理坡面,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砼初喷,以稳定地面,防止松散土塌落。
3)锚杆成孔:采用机械成孔,钻孔直径50mm,钻孔深度按设计孔深+0.2m进行控制,成孔深度由作业手用钻杆标记控制,作出详细记录;钻孔角度严格按设计图施工,造孔水平角成5~10度倾斜,以便压力注浆,一边钻孔一边用高压风吹尽孔内岩粉,并根据钻进情况和吹出的岩粉做好详细的施工记录。完工的钻孔用破棉絮临时堵塞防止落物,并做好显著标记。锚杆钻孔时必须采用干钻,不得采用水钻。
4)锚杆安防、注浆:
按设计要求规定的材质、规格备料,锚杆采用Ⅱ级Φ20螺纹钢筋,长450cm,详见图5.1锚杆大样,并进行调直、除锈、除油,以保证砂浆锚杆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锚杆注浆采用采用425号优质普通硅酸盐水泥,砂采用清洁、坚硬的中细砂,粒径直不宜大于3,使用前应过筛;配合比为水泥:砂为1:1~1:1.5(重量比),外加适量早强剂,水灰比为0.4~0.5; 砂浆应拌合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混入,主要为了保证砂浆本身的质量及砂浆与锚杆杆体、砂浆与孔壁的粘结强度,也就是为了保证锚杆的锚固力和锚固效果。
注浆压力为1.0MPa,保证孔内注浆压力不小于0.2 MPa,水泥标注标号大于C20,采用口部注浆或底部注浆的方式。注浆管一端与注浆机连接,另一端随同锚杆钢筋送入钻孔底部。注浆时用砂浆搅拌机将水泥、拌均匀,通砂、水、外加剂搅过注浆机、注浆管自孔底做一次性压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2Mpa浆液的注入,逐渐将注浆管拔出,孔内空气同时排出。同一根锚杆的注浆必须连续完成,不得中途停顿,缩孔部分须在浆体初凝前进行补浆。图5.1锚杆大样
5)铺设钢筋网:锚杆与挂网钢筋采用绑扎固定。挂网钢筋全坡面Φ6.5@200 钢筋绑扎而成,为了增加面板的整体强度,横向设1Φ16Ⅱ级钢筋加强筋、纵向设1Φ16Ⅱ级钢筋加强筋,纵横向加强筋与锚杆焊接。钢筋网示意大样见图5.2。
加强筋沿锚杆呈双向布设,使锚杆的锚固力均与的传递给整个支护面。钢筋网的铺设应设在第一次喷射砼和锚杆施工后进行。钢筋网表面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钢筋网应随喷射砼面的起伏进行铺设,钢筋必须安装顺直,紧贴初喷砼表面,钢筋网成形后,每根钢筋都应绑扎,在二次喷砼时,钢筋极少颤动。
6)优化喷射混凝土耐久性性能 图5.2钢筋网示意大样
针对喷射混凝土长期暴露于边坡环境中要能保持其原有的形状、质量和功能,必须重点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即抗渗性、抗冻性、抗碳化性)提出改善措施。具体按以下原则进行选择;
a合理选择水泥品种,其细度指标不宜过小,同时也不宜过大。
b适当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及水泥用量,提高密实度,改善混凝土耐久性。
c掺入外加剂和掺合料,改善混凝土的内部孔结构。例如引气剂、高效减水剂、粉煤灰等。
d加强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例如提高混凝土搅拌时间和加强养护等。
为此项目开工伊始,项目部根据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及以上对于混凝土耐久性性能的改善措施,与试验室、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协商,调整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对水泥品种、等级及掺量和引气剂、高效减水剂、速凝剂等外加剂、粉煤灰掺量及水灰比进行合理控制,并提高混凝土搅拌时间以满足高原喷射混凝土耐久性要求,从而保证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本工程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具体配比为水泥:砂:石:水:速凝剂:聚羧酸高效引气减水剂:粉煤灰=1:2.58:2.11:0.49:0.04:0.01:0.09,水泥为P.O42.5 金鼎水泥,水胶比为0.45; 砂子采用坚硬耐久的通天河中砂,细度模数应大于2.6,含泥量要小于2%;石子采用坚硬耐久的通天河碎石,粒径0~10mm,。水采用天然水作为喷射混凝土混合水,不得使用污水和酸性水。为改善混凝土内部孔结构采用掺入速凝剂、聚羧酸高效引气减水剂、粉煤灰外加剂。
7)喷射速凝细石砼面层:
喷射混凝土支护面层厚度为70mm。 喷射砼应保持一个角度,既能使钢筋背后密实充填,又可使回弹减少。喷射速凝混凝土作为用喷射方法制备的混凝土,是砂石料、水泥和速凝剂等材料搅拌而形成,借助混凝土喷射机使混合物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通过软管输送到喷嘴处。在喷嘴处加水混合并形成料束,高速喷敷在围岩表面上,就可形成喷射混凝土层;掺加速凝剂的喷射砼很快产生早强,能在软弱围岩局部破坏前及时提供支护力,限制围岩变形发展,使岩体结构面中的粘结力最大限度地保持不变,以维护围岩的整体稳定。喷射混凝土施工设备的布置,要以施工安全、高效操作为前提.尽量缩短混合料搅拌机与喷射机之间的距离。如搅拌机设在地面,在现场与水泥、速凝剂一起搅拌后喷射,喷射机至作业面的距离要近,以便提高效率,防止堵管。使用压力水箱向喷头供水时,水箱位置设置在喷射机司机、喷射手的可视范围内,调节和控制水箱压力。搅拌机、上料机、喷射机等均应布置在巷道一侧,以便掘进排研和喷射混凝土供料车能随时通过,确保连续施工。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应先埋设好喷厚的标钉,以控制喷层厚度。喷射时,适当缩小喷头与受喷面间的距离,调节喷射角度,确保钢筋和围岩表面混凝土的密实性,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后,再适当加大喷头到喷面的距离,保证平整度,分两次喷射,其余操作与一般喷射混凝土同样施工。
8)混凝土养护: 采用覆盖棉毡湿水保湿养护的方法。
9)高边坡变形观测:高边坡监测内容是坡顶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点在坡顶施工喷射砼层时建立,用钢筋定标,标志高度不超出砼面2cm,每隔15米布置一个,共六个,每2天观测1次,遇暴雨或变形异常时,应每天观测1次。支护完成后,应每二周观测一次。水平位移观测采用经纬仪进行,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基准点由高边坡稳定区环北路北京市政基准点引测。
10)开挖房屋基础土方:高边坡锚喷支护完成后,开始施工援建房屋的基础土方开挖工作。
5.1.3技术保证措施
加强高边坡变形观测的工作落实,特别对位移、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必须符合设计和使用规范的规定,严格按照变形观测方案进行及时观测边坡变形情况,指导支护及下一步施工工作。
施工前及施工中,做好各种材料的送检、化验,保证合格产品,按有关要求做好试压件制作与送检工作。特别对水泥、砂石、锚杆钢筋、外加剂等材料严格把关,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5.1.4质量保证措施
严格按照设计院出具的锚喷支护设计方案施工。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熟悉地质资料、设计图纸,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不得随意改变锚杆长度、型号、位置等内容。
确保水准点及坐标控制点的正确性,由项目总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复核,复核内容为:高边坡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锚杆钻口的位置、间距、直径、角度是否复核设计图纸要求,锚杆长度、钢筋网水平及竖向间距是否复核设计图纸要求,锚喷面厚度及强度等。
对新进材料严格把关,进场水泥、钢筋、碎石、掺加剂等必须按规定报验,并见证取样送检,必须坚持见证取样制度。
在实践中,初喷层厚度掌握不好,有时会出现裂隙现象,这正是初喷层材料强度被充分利用的一种表现,如果及时进行补喷,喷层的应力状态得到调整,不仅可以阻止裂隙的发展,甚至可以使裂隙重新闭合。
做好隐蔽工程验收,施工过程中应对锚杆位置、钻孔直径、深度及角度、锚杆插入长度、注浆配比、压力及注浆量、锚喷面厚度及强度等进行检查,按规定留置试块。
6、结束语
通过对高海拔地区陡峭边坡加固锚喷支护的的施工,在施工中对高边坡位移进行了跟踪观测,各观测点处于稳定状态。本工程的实践表明, 通过对锚喷支护采取技术、质量的控制措施, 喷锚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在开挖深度不超过13米的高边坡支护方法,具有安全稳定高、造价低、工期短等特点,在高海拔地区情况下锚喷支护的施工同样可以达到理想效果,实体效果图见图6.1, 工程质量能够满足相关技术要求,为以后在高海拔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图6.1实体效果图
参考文献:
(1) 侯斌刘永立《锚喷支护的特点及应用》 《煤炭技术》2008年6期
关键词:隧道;软岩;陡坡;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1 工程慨况
新建铁路合肥至福州客运专线安徽段站前八标茶口亭隧道位于休宁县五城镇红坑源村,隧道进口里程为DK340+125,出口里程为DK341+069,隧道全长944m。隧道穿越低山丘陵山间沟谷,地势陡峭,植被茂密,左侧山间沟谷呈狭长型,常年有水,地层为千枚状粉砂岩,全风化呈土夹风化岩块状,强风化呈弱块状,弱风化为变于粉沙质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洞顶有危岩危石分布。
进口洞口段地形陡峻,属于软岩、陡坡、偏压的隧道,全风化层深厚,节理发育,岩体破碎,浅埋偏压,地质条件较差。
2 安全隐患分析
从地质调绘、勘察及变形数据来看,隧道进口容易产生滑坡或坍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偏压是一个隐患,对隧道会造成不平衡受力,轻则可使隧道拱圈变形,重则可造成结构破坏,地形偏压严重是因隧道开挖形成行隧道方向的最主要、最关键的根本因素。
(2)地质条件差,覆盖层和强风化软岩厚度大,基岩抗风化能力差,易水解,强度下降快。
(3)长时间强降雨是在地形偏压因素上迭加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与松散覆盖层厚度一起控制了张拉裂缝的局部走向及变形量的局部优势增大。
(4)隧道施工时爆发等引起的大震动也是加剧滑坡发展的重要的外部因素。
针对实际地形及地质状况,为了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进洞施工首先需要解决偏压问题。偏压来自高边坡,由于坡度较大,首先加固边坡及抑坡;边坡过高,致使侧压严重,进洞前采用明挖法先做明洞,加强边坡护,保证开挖立面的安全。明洞施工前先施工超前长管棚,以形成加固承载环,加强开挖面围岩稳定,进洞后采用四步CD法暗挖施工
3 应对措施
为了保证整个山体的稳定以及隧道的施工安全,需要先对山体进行承压板锚索和抗滑桩施工,目的是加固山体,保证围岩稳定。总体施工顺序为:进口右侧承压板锚索施工右侧抗滑桩施工左侧边坡刷坡并及时进行锚索施工、防护正面抗滑桩施工隧道洞身施工。
(1)超前支护
进洞之前先采取超前支护措施:临时边仰坡支护以挂网喷射混凝土再打设锚杆组成;然后施做导向墙,保证长管棚施工精度,作为大管棚导向管;超前大管棚采取热扎无缝钢管与钢花管相结合的方式并注浆进行超前支护。
(2)隧道洞口坡面防护加固
隧道洞口边仰坡工程应自上而下逐级开挖支护,及时完成洞口边仰坡加固、防护及防排水工程。为保证隧道洞口施工不受雨季影响,在进行隧道洞口边仰坡开挖之前必须完成洞口截水天沟的施工。最后对边仰坡进行防护,以保证施工和运营后的安全,在清理掉危岩后采用SNS被动防护网进行加固,以防止出现落石。
隧道右侧距线路14m左右自然边坡采用承压板锚索防护,锚索施工时先进行抗拔试验,求出水泥砂浆与孔壁的实际剪切强度,以检验设计选取参数,可作为修改锚索长度的设计依据,锚固段为强风化及弱风化千枚状粉砂岩地层。锚孔注浆和锚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才能进行张拉。
(3)抗滑桩施工
在茶口亭隧道进口明暗分界处横向设置3根抗滑桩防护。其中左侧设置1根抗滑桩防护,桩长为23m,右侧设置2根抗滑桩防护,桩长为28m,抗滑桩尺寸2.75m(横向)×3m(纵向),桩身均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现浇。抗滑桩之间设置端墙,端墙结构厚度2.4m,端墙与衬砌及抗滑桩之间采用锚筋连接,使端墙、抗滑桩和衬砌成为一个整体。
隧道左侧距线路左中线14.93m处设抗滑桩4根,桩间距为5m。其中三根为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桩长为26m和29m,桩身均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现浇,抗滑桩截面尺寸2.75m×3m。另外一根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桩身均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现浇,抗滑桩截面尺寸同上,桩长为32m。桩上设两孔单支点预应力锚索,锚索共计2根。
(4)隧道进洞开挖方案
洞口段Ⅴ级围岩采用四部CD法进行开挖施工,在施工中坚持"管超前、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主要以人工配合机械开挖为主,开挖循环进尺为0.6m。开挖成型后先进行初喷,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喷混凝土采用湿喷机作业,风钻钻锚杆孔,人工安装锚杆、拱架和钢筋网。临时钢架的拆除在洞身主体结构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并稳定后进行。
软弱围岩隧道Ⅴ、Ⅵ级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①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Ⅴ、Ⅵ级围岩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②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③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锁脚锚杆,每循坏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④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在洞身主体结构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并稳定后进行,为确保施工安全,必须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
4 结论
对于软岩、陡坡、偏压隧道的施工,安全进洞是首要注意的问题,施工之前必须对洞顶和坡面进行有效的防护和加固,保持山体稳定以后,才能进行进洞施工,并且以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及时支护和封闭。
摘要: 本文主要对深基坑支护施工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基坑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在现今的实际施工中面临着基坑越来越深的趋势,尤其是在环保要求逐渐提高的今天,我们必须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深基坑支护问题,文章分析了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以期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技术水平,为发展深基坑工程的理论和实践做出贡献。
关键词: 深基坑; 支护施工; 问题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安全等级越来越高,且深基坑的开挖深度也越来越大,合理的基坑支护技术是保障建筑物安全施工的关键,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基础必须要满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规范要求。建筑结构主体越高,其埋置深度也就越深,对基坑工程施工要求也就越高,随之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边坡修理不达标
在深基坑施工中经常存在挖多或挖少的现象,这都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管理的不到位以及机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机械开挖后的边坡表面的平整度和顺直度不规则,而人工修理时又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作深度挖掘,故经常性的会出现挡土支付后出现超挖和欠挖现象。这是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不足之处。
1.2 施工过程与施工设计的差别大
在深基坑中需要支护施工时,会用到深层搅拌桩,但其水泥掺量会不够,这就影响水泥土的支护强度,进而使得水泥土发生裂缝,另外,在实际施工中,偷工减料的现象也时常发生,深基坑挖土设计中常常对挖土程序有所要求来减少支护变形,并进行图纸交底,而实际施工中往往不管这些框框,抢进度,图局部效益,这往往就会造成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在未能进行空间问题处理之前而需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的构造要适当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这点在设计与实际施工相差较大,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1.3 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配套
当土方开挖技术含量较低时,组织管理也相对容易。而挡土支护的技术含量较高,施工组织和管理都比土方开挖复杂。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大型的工程一般都是由专业的施工队伍来完成的,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两个平行的合同。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协调管理的难度大,土方施工单位抢进度,拖延工期,开挖顺序较乱,特别是雨天期间施工,甚至不顾挡土支护施工所需要工作面,留给支护施工的操作面几乎是无法操作,时间上也无法去完成支护工作,对属于岩土工程的地下施工项目,资质限制不严格,基坑支护工程转手承包较为普遍,一些施工单位不具备技术条件,为了追求利润而随意修改工程设计,降低安全度。现场管理混乱,以致出现险情,未做到信息化施工和动态化管理。这也是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2 深基坑支护实施策略
2.1 转变传统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理念
现如今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经积累很多实践经验,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对于岩土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设计和施工方法仍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而且,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这些陈旧的计算理论所计算出的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因此,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程设计不应该再采用以往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而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挡土墙支护设计 分析重要环节
[中图分类号] TU4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332-2
1引言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中所述内容,边坡类型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
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型式有:
①重力式挡墙,又分毛石挡墙和混凝土挡墙(适用於H≤8m土质边坡、H≤10m岩质边坡,并且场地有足够的放坡条件);
②扶壁式挡墙(适用於H≤10m土质边坡,施工后需进行大面积填土的填方区);
③悬壁式支护(适用於场地空间限制的H≤8m土质边坡、H≤10m岩质边坡);
④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适用於场地具备减载放坡空间的H≤15m土质边坡、H≤30m岩质边坡);
⑤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适用於场地狭窄需直立支护的H≤15m土质边坡、H≤30m岩质边坡);
⑥岩石喷锚支护(适用於15m〈H≤30m岩质边坡);
⑦坡率法(适用於场地具备放坡条件且地质条件较好的H≤10m土质边坡、H≤25m岩质边坡)。综合该挡墙的场地周边情况及地质条件,本着安全、经济、快捷的设计理念,施工简便、质量可靠的施工工艺。下面结合某挡土墙壁支护设计项目对其岩土工程设计要点进行探析。
2挡土墙支护设计要点
2.1分析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该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1)填土层:素填土层:灰黄、褐黄色,干-稍湿,主要由碎石、砂粒、粘性土、石块组成,近期填筑,层厚为5~13m。
(2)坡积层:粉质粘土:黄色、棕红色,稍湿,可塑,局部硬塑,主要由粘性土及少量砂粒组成,偶含砾石,坡积成因。
(3)残积层:粉质粘土:灰黄、棕红色,稍湿,硬塑,主要由粘性土及少量砂粒组成,残留原岩结构,手可捏碎,岩芯泡水易软,由砂岩风化残积而成。
(4)强风化砂岩:灰黄、褐红色,岩质软,风化裂隙极发育,原岩结构构造大部分已改变,岩芯呈坚硬土状、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局部夹中风化岩碎块,岩芯手可折断,干钻钻进困难。
(5)中风化砂岩:暗红、褐红色,岩质较软,风化裂隙发育,原岩结构构造部分改变,岩芯呈碎块状,敲击可断,局部含薄层状强风化岩,合金可钻进。
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上部为孔隙潜水类型,下部为基岩裂隙水类型。场地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垂向、横向渗透补给为主,以蒸发及向地势较低处排泄。
挡墙场地各岩土层力学参数:
2.2合理选取支护结构
根据现场有利条件,坡顶规划地坪标高48.00m,坡脚规划标高约36.00m,挡墙位置处于坡脚,墙背基本全为填土。为解决挡土墙的抗滑移和抗倾覆问题,上部“1:1放坡+锚杆格构梁+坡面植草绿化”,下部采用“挖孔桩+混凝土挡土墙+锚杆”,的钢筋混凝土挡墙进行支护。上部格构梁放坡段高度为4m,挡土墙高度拟定为8m,通过挡墙下部的人工挖孔桩(桩顶设置一道通长冠梁)来解决挡土结构的底部受弯、受压及抗滑移等问题,在挡墙高度范围设置两道钢筋锚杆,增强挡土墙的抗倾覆能力,同时还可改善挡土墙的受力条件;挡墙坡脚需修建一条排水渠,采用浆砌毛石修筑,内抹1:1水泥砂浆抹面30厚;挡墙顶拟设置安全护栏。
2.3挡土墙支护设计计算要点
(1)挡墙土层物理参数分析取值:
混凝土墙体容重:25.000(kN/m3);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纵筋级别:HRB335;抗剪腹筋等级:HPB235;裂缝计算钢筋直径:20(mm);挡土墙类型:一般挡土墙;墙后填土内摩擦角:30.000(度);墙后填土粘聚力:0.000(kPa);墙后填土容重:18.000(kN/m3);墙背与墙后填土摩擦角:12.000(度);地基土容重:18.000(kN/m3);修正后地基土容许承载力:300.000(kPa);墙底摩擦系数:0.300;
地基土类型:土质地基
地基土内摩擦角:30.000(度)
土压力计算方法:库仑
(2)挡墙材料选择:
挡土墙立壁、底座及下部榫均采用C30级混凝土;受力钢筋采用二级螺纹钢筋,构造钢筋采用一级钢筋。保护层厚度40mm。
(3)超载选取:
取挡墙墙背坡顶部路面超载为25kN/m2。
(4)人工挖孔桩承载验算:由上述计算可知作用于基础底的总竖向力=777.240kN(每延米),此竖向力假定均由人工挖孔桩承担,则每根桩受荷为:777.24×2=1554.48kN。桩长应保证入强风化岩不少于3m,或粉质粘土9m。3.0m桩身均位于强风化岩中,取桩身摩阻力为120kPa,桩底端阻力为500kPa,则人工挖孔桩提供总阻力为:3.14×1.5×120×3.0+0.25×3.14×1.5×500=2284kN>1554.48kN,满足地基承载要求。假定9.0m桩身均位于粉质粘土中,取平均桩身摩阻力为40kPa,桩底端阻力为250kPa,则人工挖孔桩提供总阻力为:3.14×1.5×40×9.0+0.25×3.14×1.5×250=1990kN>1554.48kN,满足地基承载要求。
(5)滑动稳定性计算:
基底摩擦系数=0.300
采用防滑凸榫增强抗滑动稳定性,计算过程如下:
基础底面宽度B=1.720(m)
墙身重力的力臂Zw=0.904(m)
Ey的力臂Zx=1.561(m)
Ex的力臂Zy=2.858(m)
作用于基础底的总竖向力=777.240(kN)
作用于墙趾下点的总弯矩=845.969(kN-m)
基础底面合力作用点距离墙趾点的距离Zn=1.088(m)
基础底压应力:墙趾=91.803
凸榫前沿=217.413墙踵=811.963(kPa)
凸榫前沿被动土压应力=463.824(kPa)
滑移力=150.485(kN)抗滑力=4393.675(kN)
滑移验算满足:Kc=29.197>1.300
(6)倾覆稳定性计算:
相对于墙趾点,墙身重力的力臂Zw=0.904(m)
相对于墙趾点,墙踵上土重的力臂Zw1=1.368(m)
相对于墙趾点,Ey的力臂Zx=1.561(m)
相对于墙趾点,Ex的力臂Zy=2.858(m)
验算挡土墙绕墙趾的倾覆稳定性
倾覆力矩=898.224(kN-m)
抗倾覆力矩=1744.194(kN-m)
倾覆验算满足:K0=1.942>1.500
(7)计算结果:
滑移验算满足:Kc=29.197>1.300;
倾覆验算满足:K0=1.942>1.500;
3总结
首先,岩土工程设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土木工程及岩土工程等相应专业技术知识,同时还应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其次,收集的勘探资料、实地踏勘,详细了解地质条件及周边建筑环境尤其重要;第三,岩土参数是为设计方案提供准确科学依据,合理选用支护结构是为建设工程提供经济、安全的指导作用。岩土工程设计应突出其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并要有创新前瞻性。
参考文献
[1]赵德庆.甘肃冶金.第29卷第6期,2007.
[2]方小丹.华南理工.岩土治理,2009.
[3]郑生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第3.4章,2002.
[4]刘小敏.建筑基坑支技术规范JGJ120-99.第5章,1999.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兴起,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各地在深基坑开挖和支护的新技术和新结构不断涌现,同时对当前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提出来挑战,原来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运算方法、施工技术等,已不符合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情况,经常会导致一些基坑工程出现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关于深基坑支护的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深基坑支护施工常遇到的问题出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一、在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常见的问题
基坑支护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排桩、水泥土墙、土钉墙、逆作拱墙、放坡等方式。建筑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水文地质、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理等多方面,对施工的质量比较高,工人工作量很大,工期较长,需要维护维修人员多,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和一定的风险性,而且基坑挖得越深,就会出现涌水涌沙的现象,增加施工的难度。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一)对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侧壁土体压力计算和土壤采样不准确,
由于深基坑开挖深度很深,在加上降水、地表水排泄和低下水渗流的影响,土壤成分复杂多样,增加了土体最大承载力计算的难度。在深基坑施工开挖后,土的含水率、内摩擦角、粘聚力、重力密度、渗透系数和天然含水量等参数是可变值,很难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如果参数取的数据不准,就无法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使边坡失稳,给安全施工留下隐患。有些施工单位通过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这种测量和计算是静态的,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随着基坑的深挖和施工的进行,侧壁的承受强度会不断增加,导致变形,遇到突况,经常发生破坏或者其他事故。
深基坑开挖前,要对施工地点进行土壤采样,分析干密度和含水量,有些施工单位没有按国家要求和标准进行实地测量,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测量工具设备要求比较低,为了减少测量的工作量和降低成本,对土壤检测点设立的较少,造成对土样采集数据的不完整性和随机性,导致对求的压实系数不准确,在地质结构复杂多样的土层中情况下,从而不能给深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二)喷射的混凝土强度不够
在深基坑支护的施工,通常会采用喷射混凝土进行加工,这种方法省时,节约人力物力,施工作业方便。但也会存在很多问题,从施工设备上讲,施工人员的喷射技术水平较低,对设备检查维护的工作不到位,使有些锚杆的设计不符合要求,输料管路不平直,接头不紧,有漏料漏风的现象;从喷射配料上看,对原材料的质量把控不严,对配料比例不协调,以上原因导致混凝土的厚度不够,强度到不到规定要求,难以保证工程进度。在成孔注浆过程中,由于对土体情况没做认真勘测计算,会对成孔灌浆造成困难,导致注浆管灌插位置不准确,压力较小、充盈度不够,从而影响施工速度,有时候会进行二次施工,增加成本。
(三)边坡设计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
深基坑开始开挖时,由于对施工监管不到位,挖掘人员技术不熟练,分挖的程度高度不一样,使边坡表面凹凸不平,极不平整,存在多挖会少挖的现象,有时候不能按计划进行,落后土方施工,增加施工难度和工程量,会延迟工期,扰乱施工秩序,导致基坑无法完成支护施工,对边坡安全设计缺乏精确的计算,给边坡的施工和维护边坡稳定带来不利因素。
深基坑支护的监测是保证施工安全进行和发现问题的重要方法,然而在实际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由对全程监测不严格,没有完善的监测技术和湿度,使得工程安全生产存在漏洞。如果没有很好的对工程进行全程监测,等到事故发生时,就会造成严重损失。
二、对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建议
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保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针对深基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改变传统深基坑支护的设计理念
我国的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在深基坑支护技术和维护上积累了很多经验,已经对土层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有所掌握。但是,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国内外缺乏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大都处在初级的探索阶段,而且我国也没有统一的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规范。土压力分布和支护桩仍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计算,没有采取高科手段,导致计算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由此可见,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这应该是设计人员需要加强科研攻关的方向。
(二)加强对对深基坑支护监测
深基坑支护施工涉及支护结构位置、周围临近建筑物、地下水位、桩和壁的压力、支撑轴力、锚杆拉力等多个项目工程。因此,对深基坑支护的各个环节和设备以及侧壁安全等级系数,做好监测方案的设计,做好监测和防护工作,做好深基坑支护和排水工作。在挖掘和施工中,要考虑到基坑支护周围的荷载因素,综合各方面因素,严格要求。施工单位还应当加强基坑边坡的整体性的计算,根据基坑变比承载能力和安全系数,合理确定支结构,做到万无一失。在具体管理中,严格管理制度,持证上岗,对施工人员要强化怎人意识,严把工程质量关,对深基坑支护的操作程序要控制好。设置专职安全员,使责任落实到每一各人身上,并加强对深基坑周围的巡查,严禁违规行为,清除周边的超堆荷载;根据深基坑支护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要及时掌控支护工程和土体承受的动态,以便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要做好预防,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三)设立应急预案和加强法律安全知识宣传
施工单位要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内容要全面,包括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潜在的危险;方案海要有很强的具体性和操作性,能够在面对突况或者出现重大事故时能够立即启动,做到万无一失和有效防护,保证基坑施工安全,为以后再基坑设计和施工方面提供借鉴和经验。
另外,施工单位要定期对深基坑支护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技术水平,强调文明施工,加强深基坑施工人员的法律和安全意识,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奖惩措施和行为规范,使深基坑支护工程顺利安全的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支护工程程序复杂多样,工程量较大,涉及方面广,对施工质量要求很高,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在建筑行业推行,对当代深基坑支护设计的综合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施工单位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已有的材料和数据,对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进行不断地研究创新,总结新的计算方法,建立新的计算模型和简图,提高基坑机构设计水平,保证安全施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在建筑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建立高效、安全和高科技的深基坑设计成为施工单位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杨丽君、周卫东,深基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对策,西部探矿工程,2003 年第8期。
2、赵雷、张亚娟,黄土地区基坑支护常见问题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