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1 13:27:48
导语: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们认为,没有最好的学校教育,只有最适合的学校教育。能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优势潜能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于2010年提出了“创造适合的教育氛围,为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以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依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师团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校以科研为引领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专门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为核心的课题领导小组,建立了教科研工作室,并先后承担了《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普通中学新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策略研究》、《中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案例的研究》、《高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研究》、《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行动研究》等课题研究。
1.目标引领与师德建设
学校根据2010年提出的办学理念和现状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办学目标,即“环境整洁优美,管理科学民主,师生共同进步,学校和谐发展”。学校还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学习目标,设计并开展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各项学习活动。
学校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霍懋征事迹,利用奥运及六十年国庆的契机开展爱国爱岗的教育,积极号召教师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开展师德演讲,表彰校级“我心中的好老师”和教育教学做出成绩的优秀教师,努力使教师爱生、敬业的行为蔚然成风,营造充满关爱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为了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学校积极开展师徒帮带活动。每年9月学校都要召开拜师会,签定师徒协议。自2008年9月起,我校先后有30多位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为师徒帮带关系,并建立了青年教师业务考核表和师徒帮带月考核制度。学校还通过开展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和外出考察活动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2.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把科教研结合起来,每学期针对不同的专题组织教师进行研讨。2009年,政治组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研讨,历史、物理、艺术组则跨学科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组请来课改专家解读新课标,化学、生物组也联合探讨生活中的生化运用,各组全员参与,互相观摩,在全校掀起了一股研究的学风。2010―2011年学校又针对教学基本功组织教师学习与研讨,并在暑期教育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3.开展课例与反思研究
我校聚焦课堂,开展了学科带头人开放展示周活动,通过骨干教师献课的方式,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实践证明,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其他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09年下半年,我校继续探讨有效性教学,并将重点放在了常态课上,开展了常态课开放周活动,人人参与,人人开放。
我校还以课例研究为主要方式,对典型课例进行“设计―实施―讨论反思―再设计―再实施―再讨论反思”的研究。我们倡导教师课前反思,从设计入手;课中反思,从学生入手;课后反思,从问题入手。通过撰写教学后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论文、教育叙事,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能力、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他们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为更多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
2010年7月,温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涉及所有人,接受教育是每个人获得发展的基本前提。”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是发展和普及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一个主要办学形式,也是对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它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是适合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
我校是西城区最早接受随班就读学生的中学,早在1990年就开始每年接受个别轻残学生,并努力让他们和正常学生一起快乐成长。1997年,学校成立了“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组,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轻残学生随班就读”工作实验。
1.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快乐
随读生由于自身的残疾,往往会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他们的快乐成长更需要关注。因此,我校十分重视随读生的成长,学校在2000年就配有专职的心理教师,并先后投入四十多万元建成了资源教室,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我校的资源教室面积约160平方米,共有4间不同功能的专用教室(办公室、咨询室、综合活动室、阅读室),在各专用教室中又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咨询区、箱庭区、团体活动区、心理测量区、放松区、阅读区、休闲等候区等。同时,学校为资源教室配备了包括心理健康软件、沙盘、音乐治疗椅、生物反馈仪、宣泄人等专业设施和办公桌椅、图书资料、电脑、电视、影碟机、相机等硬件设施,还给资源教室起了个温馨的名字――“心灵家园”,希望温馨、舒适、安全的环境让学生有回家的感觉,很多学生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前来休息、放松、阅读和咨询。这都为我校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随班就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2.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心理咨询室面向全校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指导和服务,同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开展了很多心理教育工作和活动,如建立心理档案,举办个体心理咨询和小团体心理训练,进行各类讲座,创办宣传栏、“心航线”心理专刊,开展心理健康板报评比,建立“阳光心理社团”,开设青春期课堂,组织心理晚会、户外拓展活动,等等。这些都为有效地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了条件。我校努力将心理健康教育辐射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
我们本着务实、专业、创新的精神创建着我校的心理教育体系,建立了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多年来已形成了特色。由于我校的软硬件兼具,2008年12月我校被评为西城区第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努力打造多样化的课程
1.开设学生喜欢的课程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校每学期开设多门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修,如语文学科开设的《唐诗宋词与流行歌曲》、英语学科开设的《趣味英语表达》、数学学科开设的《趣味数学》与《生活中的概率》、化学学科开设的《化学与家庭生活》、物理学科开设的《传感器的学习与使用》、地理学科开设的《中国华东旅游地理》、体育学科开设的《瑜伽》与《抖空竹》,等等。此外,学校还开设了18个课外兴趣小组,为学生拓展学习提供了平台。
2.以多样化的活动发展学生特长
学校积极主动地挖掘、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德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学校每年举办的运动会和班级篮球赛是学生展示运动才华的最好舞台。近年来,班级篮球赛为学校的运动队输送了大批运动人才,学校男子篮球队在2010年夺得了北京市高中篮球比赛第六名。学校男子排球队则在2010年3月取得了北京市排球传统校比赛第六名的成绩,并于2011年勇夺西城区“三好杯”排球赛冠军,2012年还闯进了北京市排球传统校比赛前四名。
1.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 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 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不断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
2.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 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 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 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 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 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了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 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惰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 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3. 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素质创造性思维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06-01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光是教授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新,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当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不高,英语水平不是很高,感到学习英语特别困难,厌学,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动力。然而,一些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自制力极强,学习主动、热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开拓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更严峻的课题。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启发学生去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注意文化导入,适当增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内容和知识,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火花。在英语课堂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要灵活多变,有效的实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双向互动,创造最佳的英语学习课堂环境。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课堂设计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注重培养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教学上强调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互动,创造最佳的英语学习课堂环境。
(一)在英语教学中,巧设猜想环节,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过渡为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创造性思维,课堂形式生动活泼,在适当的时候,安排一些游戏或活动,为学生培养创造能力和生存应变能力打好良好的基础。例如:有这样一个故事The Fox and the Grapes《狐狸和葡萄》,讲述的是:炎热的夏日,一个狐狸正口渴时,看到了一个葡萄树,可经过多次努力,狐狸也没能吃上葡萄树上的葡萄,他断定,树上的葡萄还没有熟,肯定是酸的,于是走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这则英语故事,巧设猜想环节,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正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去做这样的一个假设或猜想:假设你就是那只狐狸,可是,你没有因为得不到葡萄而离开,而是利用森林里的资源,想出了办法,最终吃上了葡萄。在教学中,英语老师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创造性思维,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个活动中,不管学生想到什么样的办法,他们的思维,在原来定势上都受到了冲击,学生都学会了从已有的思路的相反方向去思维,学会了换一种角度来分析问题。
(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注重教学设计上的多元化,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加大学习效果。在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中,借助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有效的激活学生的思维,大胆创新,发散思维,充分想象,给予学生创造空间。例如:有这样几个英语单词:street-smart; country- casual。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多媒体课件,把以上几个词,制作成带声音背景音乐的图片,在屏幕上以动画的形式显示这几个词。之后,画面上给出一个汽车驶入的背景画面。教师再给出该节课的任务,要求学生在二十分钟的时间内,利用上面的英语单词,为该汽车设计一句中文广告词,该汽车广告词没有正确答案,但要体现汽车的气派、便捷、无处不在的特点,让学生突破自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中文学习知识,完成课堂任务。视听结合的动感内容,开放式的思维,视听、思考、言语的有机结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视听,让学生整体感知英语词汇,去发现学生瞬间产生的创作火花。
(三)以音乐为载体,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勇于创新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利用音乐为载体,把英、美国家的通俗音乐引入教学,通俗歌曲生活化、口语话,语言丰富,包含着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运用歌曲进行学生听说练习,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去感知歌曲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歌曲Love Story,这是美国影片《Love Story》(1970年)的同名主题歌,由卡尔・西格曼作词,弗朗西斯・莱依作曲。这部电影传入中国后深受欢迎,主题音乐家喻户晓。《Love Story》于1971年获“金球”奖,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真挚感人。
歌曲中的英语单词简单,意境深远,更有诗歌的美感,可以作为听力材料使用,把一些简单,容易听懂的词留出空格,要求学生听音乐的同时,对空格填空。然后,再放一遍歌曲,学生可以跟读或跟唱。为了实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的最后,要求学生结合歌曲所表达的信息,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对歌曲进行翻译,但要求翻译成诗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去翻译,会发现学生所翻译的句子过程中,总有一些句子会翻译的唯美,及富有感染力。新颖性和创见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标志,通过对英语歌曲的翻译,让学生在吸收和接受外国文化的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文化,学会去欣赏和吸收本国文化和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也是师生情感互动,产生共鸣的过程。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英语教学为主,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去培养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让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互动的前提下,创造最佳的英语学习课堂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正是我们高职英语教学者一直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哲.创新思维训练500题[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8).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也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不仅仅是能够揭示客观事物的思维,还是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成果的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过独立的思考,产生新的见解。如不同于教师、教科书的解题方法,解决问题的新颖的方法等都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明确被当作重点任务。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应该重视通过各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通过哪些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由著名心理学家洛巴特的“创造力的多因素理论”,可以得知这样的结论。环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抑制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因此,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良好氛围的创设。一方面,要精心准备好每一个课堂,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教学用语通俗易懂,幽默诙谐。并适当地开展游戏、唱歌等娱乐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与学生真正融为一体,让学生快乐地享受英语学习。另一方面,绞死还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之间要互相有爱,团结合作,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只有平等相处,心情舒畅,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英语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因为没有相应的语境,所以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思考,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上到“A busy day”时,可以通过做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几个学生站到教室前排,根据教师所报的时间,用动作表达自己所做的事情。然后,让在座的学生评出哪位同学的一天最繁忙。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增,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游戏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都在思考自己的一天是如何安排的。这无疑为培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里、心理等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一,儿歌法。把教学内容编成儿歌,提高学生记忆效率。如“白色white 雪花舞,黑色 black 像泥土,红色 red 不能忘,蓝lue 要记住”。这样把表示英语颜色的单词和实物联系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记忆,还有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二,TPR全身反应法。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在小学英语教学英语过程中,可以通过肢体动作,表达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26英文字母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字母像什么,并且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C”像人的耳朵,用大拇指和食指可以表示出来。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中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通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比如在布置“An English friend”的课后作业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向自己的friend 发邮件或者是写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如何完成这项作业。在努力思考与写的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语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老师是不完全的老师。”因此,要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特别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纳入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才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相信,当一个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独树一帜的创造力时,他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宫照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EB/OL].http:///news_view.asp?id=3114,2009-7-11.
[2]王姚兵.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培养[EB/OL].http:///20010830/210119.shtml,2009-7-11.
[3]白继梅.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5).
1. 满怀激励的土壤才是适合学生成长的土壤
什么样的土壤能造就孩子成功?实际上很多名校给出了答案,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主动探索,愉快成长的环境,一定会造就成功的学生。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勉励着中国多少教育者学而不厌,率先垂范。一所学校的良好校风是孩子成长的肥沃土壤,学校是激励人成长的殿堂。
2. 适合的土壤应落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教育要适度,广度、深度、难度、速度要适合学生,应落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教育要求,科学地预测和估计教育对象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素质发展水平以及智力的潜力范围。
二、创造适合学生个性成长的教育方式
1. 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平台
创设发展个性的舞台,相信“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发展的方向和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例如“表演小明星”“踢毽小能手”“小小魔术师”“朗诵小能手”“小小厨艺家”等等。班级的小舞台会有更多的学生得到真实的自我表现。
2.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天才的想象家
适合学生个性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在课堂上,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的结果。每一名学生都是天才的想象家,就看我们的教师能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启发学生,并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谁做到了这一点,谁的课堂就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
三、创造适合学生最大发展的教育方法
1. 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发展
我校实施了三年的“巧导多练・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正是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学为中心”的教学坚持了四大教学策略:一是要基于学生,教师围绕学生的学情以学定教、巧问巧导;二是要依靠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强调生生互动;三是要助推学生,教师要顺学而导,使学生要学会学;四是要提升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成为阳光自信的孩子。
2. 设计适合学习需求差异的作业,让学生最大发展
我们采用差异化作业分层的方式,设计适合学习需求的差异作业。具体做法上,我们将作业的布置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层”的作业: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围绕知识点、重难点,强调基础、科学,这类作业是“阶梯式”的分层作业,设置低、中、高三档以上难度层次的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供学生分层选择。还有一类则是“兴趣”的个性作业:这一类是主题开放式作业,围绕一个主题,形式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如一些小制作、设计或网络趣味作业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作出选择和设计。
四、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课程
1. 开发培养学生德艺双馨的课程
培养德艺双馨的学生应关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提升学校课程管理的效益。我校从学校发展的实际现状,明确了“一切为了师生最优成长”这一办学理念,将“品学兼优,均衡发展”作为培养目标,依此框架整合了英语口语特色(英语歌曲、电影原声配音项目)、体育特色(无线电测向、定向越野项目)、艺术特色(童声合唱、口风琴演奏项目)三类校本课程,涉及国际视野、体魄健康、艺术熏陶的三类课程,将学校的所有课程作了统一规划,从而大大提高育人目标与学校课程的契合度,适合学生全面发展。
2. 关注学生自主思维的创新
在关注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上,我们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推进,整体提高”为转变课程实施方式的基本思路,关注学生自主思维的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64-0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合适的学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教师的责任诚如陶西平同志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师是“伯乐”,伯尔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马,教师却必须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此,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 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 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 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 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二、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 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 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设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确立与创新教育相应的创新精神
传统美术教育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美术的多种技法单纯靠临摹,出示教师范作,学生按照课本机械地学习。这样做的结果,童真被死板扼杀,想象被临摹褪化。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美术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与创新教育相应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形式上,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改变学生向老师负责为教师为学生服务;在思维方式上变灌注求思维、学生跟着老师转为追求同化思维,也追求异化思维;在学习方法上,抛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法为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目标上,改变过于关注共性、不讲个性、强调划一性、同步化、标准化为既关注共性更要培养个性和创造想象能力。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社会需要又具个性艺术观的人才。
例如《中国龙》一课,为了给学生一种神秘感,在上课之前同学们都不知道上什么课。我画了五张龙的作品,并把每张画裁成拼图。上课第一件事,小组比赛玩拼图,如果拼出来就能知道老师的作品,看那个小组完成的最快。结果学生们兴趣盎然,龙的形象一出现,学生很激动,对龙的形象印象也和很深。进而讨论龙各个部位像哪些动物以及龙的传说、龙的象征等环节进展得很顺利。最后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征,设计了一个添一添画一画的活动。我为每个小组画了一张没有画完的龙,让学生小组合作把龙的形象补充完整,线条的勾勒及色彩的涂画要有创新,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意识。
二、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创新精神也叫创新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成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分成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这三种分分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创新精神。也就是说,构成创新精神的三种心理成分决定着一个人想不想去创新,有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是不是对创新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能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积极地进行创新。这就必须从创新精神的心理成分出发,从审美教育人手。俄国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想念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觉更加敏锐,唤醒创造性的思维”。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就是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使他们积极地去行动,而赋予创新精神的美的形象,就更能感染学生,去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适合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良好教育环境
一、应试教育忽视个性特征的现状亟待改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本质的综合体现,它由体力、精神力量、思想感情、意志性格、情绪等一些因素构成,教育上的个性一般指积极的个性,它和社会环境协调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符合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包括全面发展和充分自由的发展两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才能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是均衡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是指在一切活动中的自由自主地发展。一个人只有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他的才能才会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学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长期以来学校教育虽然始终承认学生应当全面发展,但在具体贯彻方针上,德、智、体三者关系很少处理得当,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校在贯彻教育方针上忽视人的充分发展,即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其原因表现在:
第一,培养目标模式划一化。在对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上不敢承认差异性,不能针对不同情况发展学生的才能,而是“一刀切”,要他们在德、智、体方面“齐步走”都达到理想状态。这必然不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第二,学生在学校中处于被动地位,受人支配的地位,过重的课业负担,无体止的题海大战,频繁的考试排队,压抑束缚着学生的个性发展。课上围绕着老师转、活动也被老师牵着走,很少有自己的思维,有独立的见解与主张,即使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他们充其量也只是当“演员”,缺乏自主性。这种“应试教育”,无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无视学生的个性、天赋,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性及应得到的充分发展的聪明才智,在强调基础的“共性”,强调人发展的“共同特点”向统一目标倾斜中,丧失殆尽。老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把考试标准当成了全部教育活动的目的,它只追求让受教育者达到考试要求,而不考虑这个要求是否合理,更不考虑这个要求是否适合每个学生。没有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良好个性不能形成。因此应试教育忽视个性特征的现状亟待改变。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学校里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毫无个性,没有任何兴趣的人”。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这一重要环节,注意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既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个性教育是代表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个性教育,个性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日益成为世界教育的基本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昨天》一书,概括了当今世界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一再强调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参与”,了解和尊重个性的一切方面等等。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掀起了“个性化教育”运动。美国在八十年代出现了一系列发展学生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新型教育方法,如“发现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方法”等,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竭力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主义,强调“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独立地学习,使之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立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并且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们进入现实社会开辟道路。而我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们进入现实社会开辟道路。而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明确地提出了中小学培养目标“初步养成关心集体、关心他人、认真负责、诚实勤劳、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的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成为新课程培养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一思想的提出是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体现了教育的导向作用,同时将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教育学曾经揭示一条普通规律,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就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型。正因这样,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新世纪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努力培养社会化与个性化高度和谐统一的人。因此我们目前提出的个性教育是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个性教育是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 文化属性 学习能力 内在潜能 自学能力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20世纪之前,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时,大多使用的是“教”与“学”。20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并成为我国教育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教育是什么?皮亚杰认为,教育是认知发展的陶冶过程,就是创造条件,促使儿童与外界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使儿童增长知识,而在于使儿童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把内心潜在的发明和发展的可能性表现出来。按照皮亚杰的话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儿童能做新事,有创造能力和发明兴趣,而不是训练重复既有事情的人;教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培养儿童的批评性,培养其具有求证能力,而不只是接受知识。由此可见皮亚杰认为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在于接受事实,而是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洞察力。
小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等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凸显数学课堂的文化属性
数学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学生的心目中,数学总是和符号、定理、法则、记忆、运算、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成为数学教学的绊脚石。造成这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一味地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和数学技能的培养,却忽视向学生阐释数学本身蕴含的鲜活的文化内涵,忽视数学在人类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实质及数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具有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凸显数学课堂的文化属性,挖掘蕴藏在数学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和本质内涵,实现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研究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学生的实际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要参与其中,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又消除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解决数学问题并不单纯是课堂上才需要的,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还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思考和探索,以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开展数学竞赛,结合数学课本内容开展一些数学游戏和竞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相关故事。比如,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华罗庚的故事、陈景润摘取“数学王冠”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接受知识的能力是很强的,所有能力习惯的培养都应从小做起。教师应以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为目标,引导他们掌握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教育学生在课前预习。将自己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带着自己的疑惑听讲,主动询问老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课后认真复习进行整理归纳,起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要让学生逐步养成不读懂学习内容就不动笔计算的好习惯。认真总结老师及同学的解题思路,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给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每位学生都认真负责,那么每一个学生就都能掌握并提高其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其目的就是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掘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和主编.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3]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的艺术.中山大学出版社.
[4]陈定华主编.小学教学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