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

时间:2022-05-20 19:25:44

导语:在建筑工程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工程设计论文

第1篇

1、做好设计方案经济需求分析

确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不但有利于选择较好的施工技术,而且可以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只有保证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才能确定是较好的设计方案。这是由于建筑项目的设计方案经济性可以决定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一定要重视分析和研究经济需求状况。一成本问题:设计方案要体现建筑的外观、实用性与功能效果,不但如此,还需进一步重视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依据目标成本范围规定,要选择与应用科学性最强的设计方案。如,在选择建筑外墙的装饰材料过程中,如果建筑外墙装饰材料的价格不同,如不同的玻璃幕墙具有不同的价格,这些材料的外观和性能也会有较大差别,因此要做到全面研究和分析。二整体效益:也就是要重视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成本问题,但也需注意不能过于强调压缩成本,而不顾整体效益,则不利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这是由于如果只考虑到节约成本,不兼顾材料的质量与施工质量。如建筑楼层间的楼板厚度直接影响到楼层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假如为了节约建设资金而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或者直接应用不合格的施工材料,都会严重影响建筑质量,进一步会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

2、做好施工图的审核

在严格审核施工图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设计方与施工方在明确设计图以后,施工一方依据设计要求,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图纸,而这一做法对后期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一定要进行严格和全面的审核,保证施工图纸具有较高水平的实用性与合理性。在审核施工图纸过程中,要依据设计方要求进行审核,防止与最初的设计出现冲突;再有,对施工图纸中的各项指标也需进一步进行审核,及时明确图纸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制订相应的修正措施。

3、做好图纸会审

在设计建筑工程过程中,图纸会审就是指在实际开工建设之前,而举行的专家会审工作,参与会审的不但应该包括单位的专业人员,而且应该包括施工部门的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会审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发挥不同方面的智慧与才智,从而进一步确定图纸中存在的不科学之处,防止设计图纸出现问题而对建筑工程后期的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在设计消防设施过程中,假如设计的位置与建筑的整体功能不相适应,那么进行会审过程中就要发挥不同人员的优势,从而确定最好的设计方案,对原图纸中的消防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

4、做好设计变更

根据实际情况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修改建设设计方案,一旦出现设计方案与施工实际情况不符时,则需迅速进行设计变更工作。在实际生产建筑过程中,一定程度的存在这种情况,如,当设计出现问题,应用的设计材料与施工不符时,都要迅速进行设计变更。设计变更要通过设计部门的全面研究与分析,对变更后的设计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看其是否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是否具有经济性与实用性特点。进行设计变更首先要取得设计部门与业主的同意。而两者通常情况下都会考虑到自身利益,意见不易达成一致。所以,对设计中存在的数额尽量保持不变,而做到这一点则需在设计前期做到设计管理工作。

二、注意事项

一是设计工作应该具有核心,不管什么设计工作都应该确定一个核心,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这个核心就是指在设计进度、设计质量与项目造价方面都要考虑到业主的利益,而其他的专项设计都要以核心设计管理为主,不得与核心设计管理相抵触,再有,核心设计单位也需兼顾不同设计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协调不同专业设计单位与业主的关系,协调不同施工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协调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筑工程在进行设计前,应该要求不同职能部门各负其责,这样才能在工程设计过程中体现不同部门的要求,保证设计方案与物业、营运、市场销售与工程管理等的要求相一致,最好不要出现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保证设计方案不断提高质量。三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单位不同对于设计方案的要求也会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设计单位与业主之间有时会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出现矛盾,所以,一定要不断强化设计管理力度:设计单位首先要设计高质量的图纸,防止过多出现修改图纸的现象;工程项目的总包方应该负责设计方案的深度加工,要随时依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而选择最为合理的解决措施,保证设计与实际施工相一致。

三、结语

第2篇

1.1课程内容完善了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知识的内容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方案设计课程是在房屋建筑学课程基础上,讲解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不同类型建筑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具体的设计专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维,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法。虽然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包含了关于建筑设计的知识,但内容只有4学时,而毕业设计环节中涉及建筑设计的环节为4-5周。如果没有建筑方案设计课程的内容对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设计知识做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那么学生将严重缺乏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开设建筑方案设计课程,从课程内容上完善了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知识的内容体系。

1.2课程设置保证了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类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延续性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建筑学类的课程有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美术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较为独立,彼此之间缺乏关联性,缺少过渡和呼应。建筑方案设计课程的开设可以将这些建筑类的课程统筹和协调起来,加强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学习建筑制图和房屋建筑学课程,学生掌握了建筑制图的标准和要求、建筑细部的构造要求及浅略的建筑设计知识。在此基础上,开设建筑方案设计课程,通过讲解理论性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具体题目的实践设计,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开拓视野、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能够独立地分析、解决设计问题。在建筑方案设计课程之后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建筑美术课程,可以有助于学生运用建筑美学原理强化建筑平、立面设计,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准确的将设计方案转化为二维或三维图形,形成更直观的建筑表达效果,加强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和组合能力。因此,开设建筑方案设计课程,有助于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类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延续性。

1.3课程开设有助于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工程设计领域,建筑、结构和设备是紧密结合的三个部分,建筑设计控制着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舒适度和建筑外立面的艺术效果,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实现建筑的安全和稳定,设备从水、电、空调三个方面来实现建筑使用的舒适度。这三个部分合作的好坏决定了建筑设计成果的优劣,因此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当掌握建筑设计和设备设计的知识,以实现三方在实施工程项目时能合作共赢。当前,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大趋势下,更加迫切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相关的建筑设计知识,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开设建筑方案设计课程有助于拓宽和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论素养,有助于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建筑方案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的理论课时偏多,造成了学生实践设计课时偏少,从而无法实现老师一对一的辅导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偏少,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同时,在实践课时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较少,很多学生都是闷着头自己做。2)、学生在实践设计中,不善于查阅资料,缺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设计过程中,任务书中只规定了每种房间的面积,房间具体的开间和进深尺寸要由学生确定。很多学生在确定房间开间和进深尺寸时,不考虑房间的使用功能,只凭空想随意确定,最后设计出来的房间完全无法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其实只要学生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房间的使用对尺寸的要求,并查阅相关的设计规范或建筑设计资料集,都能够确定较为合适的尺寸。3)、学生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偏重建筑平面设计,忽略立面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建筑平面的设计,导致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建筑立面的设计。同时,由于缺少一定的建筑美学基础,学生设计出来的建筑立面比较简单、呆板。最终出来的图纸往往是平面设计达到了深度要求,立面只是在平面的基础上生成的,毫无美感可言。

3建筑方案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3.1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形式,重新定位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

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方案设计课程应该由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偏重理论教学的思路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以实践设计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教学形式由以老师集中的理论授课为主的转变为以学生进行多个专题的实践设计为主要内容,理论知识的讲授穿插在各个设计专题中。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形式下,老师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体转变为学生设计过程中的协助者、引导者,在学生完成各个设计专题的过程中一对一的辅导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做具体的指导,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学生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学中的主体,能够主动地根据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查阅相关资料、制定设计进度安排,并进行实践设计,最终完成专题设计的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3.2采取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方案设计课程中理论教学部分可采取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把握设计中的主要矛盾,选择可行的解决方法,寻找设计的切入点。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劣,为提高设计能力打下基础。参观加实例分析的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设计专题相关知识的印象。老师通过方案图片介绍多个相关建筑设计实例,研究其功能组织、立面细部做法、建筑形体与色彩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各个方案的设计思路及其优缺点,不仅能够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设计专题,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除了通过图片展示开展案例式的教学,也可以将上课地点移至真实的建筑空间内,更直观地从功能设计、形态设计、空间设计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更直接的接触和感受建筑空间,并进行对比分析。

3.3教学内容应选择适合土木工程专业的设计专题,严格控制设计进度

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方案设计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从深度和广度上无法与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相提并论,因此课程内容应以大量性建筑作为设计专题以培养学生具备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将现行的建筑设计标准和规范最大限度的融入教学和设计中,不仅能够端正学生严谨和规范的设计态度,也能够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查阅规范的良好习惯。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老师对设计构思的过程要进行层层控制,严格检查各阶段设计草图,以实现学生在每个设计阶段都能有所收获。为保证设计质量,老师要严格按照设计控制学生的设计进度,,学生的最终成绩也应涵盖学生平时的表现。

4结语

第3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也日趋普及。计算机辅助高等教育评估是其中一个比较新的分支,它的出现不仅改善了教育评估方式,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教育评估方法向高效率、高质量和更加准确可靠的方向转变,促进了教育评估系统的改革,推动了教育评估方法的更新。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则是本科生培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做好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有助于改进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遗憾的是,多年来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普遍重视不够,或者虽然重视,却仅仅停留在定性评价的阶段,缺乏准确可靠的评价标准,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将计算机引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活动中来,可以大大改善这种状况。计算机具有存储量大、可连续工作等特点,而且利用计算机处理评估材料,获得评估结果,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结果可靠的特点,只要指标体系建立合理,计算机能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提供给教学管理人员实事求是的结果,成为他们工作中得力的助手。为此,我们开发研制了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以下简称评估预测系统)。

二、评估预测系统的开发研制

(一)基本原理与方法

如何实现评估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是开发研制该系统的关键所在。我们依据高等教育评估的原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的量化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教师、学生、选题、客观条件四个方面。各方面再细分则为二级指标,如:教师方面分为准备工作、课堂讲授、出勤率、答疑情况、教学方式、教师职称等六个方面;学生方面分为学习态度、平时成绩、计算书完成情况、图纸完成情况、创新情况、译文完成情况等六个方面;选题方面分为结构类型、课题新颖程度、计算机应用合理程度、题目性质、外文资料、创新性等六个方面;客观条件分为设计教室、绘图仪器及图板、机房及出图设施、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等四个方面。

2. 设立评价等级V,V=1好(VI),较好(V2),—般(V3),较差(V4)|。

3. 构造单因素评判矩阵R,

其中,R中每一个元素rij表示第i个评价因素对第j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4. 设立各评价因素权重集A,例:一级指标权重集八=(0_35,0.35,0.15,0_15),八的取值可根据经验,并依据以往各届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结果经反复试算确定。

5.计算综合评判矩阵

    

6.对各级指标体系重复步骤

     7.计算测评结果

    

求得最终评判矩阵B该量化模型针对毕业生总体进行评估,评价毕业生的综合质量,改变了过去仅片面地对个人进行评估的状况。

(二)评估预测系统的计算机开发语言

系统采用流行的Windows人机交互式界面,力争做到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根据本系统的特点和具体要求,我们选用了Windows环境下的VisualBasic5.0可视化编程语言开发本系统。VisualBasic5.0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功能十分强大而又简单易用的可视化编程环境,编程速度快,界面质量高,是编写Windows应用程序的最佳选择。使用VisualBa¬sic语言开发本系统充分体现了本系统处理数据、信息快捷方便的特点。

(三)评估预测系统的总体结构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安装本系统后,启动系统,进人主菜单,依据界面提示您就可以轻松完成评估工作,系统主框图如下:

三、评估预测系统的优点

1. 量化评估,提前预测,动态管理。该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能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可能取得的效果进行预测。教学管理人员只要依据该系统的提示输人各项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的参数,系统随即能计算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成绩,从而对各项工作方案的结果作出预测。通过反复改变参数——计算成绩,教学管理人员就能够发现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即哪一项安排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有利的,如果实施下去会取得好的工作效果;哪一项安排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不利的,实施下去必将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下滑。这种预测如果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之前,管理者就能有效地对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我们将99届与往届的工作方案作了一下比较,发现由于老教授退休较多,本次毕业设计年轻教师比例上升,但年轻教师职称偏低,讲师居多,教授、副教授比例严重下降,用该系统初步预测发现毕业设计整体质量将要下滑。根据这个信息,系学术委员会马上采取措施,对年轻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指导教师中讲师一级必须具有硕士学历,且应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在课题选择及指导上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最后经系学术委员会严格审查后方可上岗。再用本系统预测后发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最终得分并未降低,反而稍有提高。目前,99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已经结束,最终得分的确较98届有所提高,与系统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2. 有效监督,对症下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时,系里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监督管理,一般要求安排一次中期检查。该检查能发现一些问题,但对这些问题造成的结果却很难预知。这样的话,发现缺点往往不能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导致不良后果。这时,如果用该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进行一下“中期评估”,各种问题可能导致的结果将一览无遗,且该系统会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清楚地发现各种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偏低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对缺点进行纠正,对优点给予肯定,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顺利进行,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例如,99届某老师所带设计组,由于指导教师出勤率过低,中期检查时系统评估预测该设计小组成绩偏低,系领导马上对指导教师进行了批评教育。由于纠正及时,最终这个小组成绩达到了总体平均成绩。

3.总结校核,公平合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系里要对指导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成绩进行评定。由于诸多非客观因素的影响,结果往往难以做到公平合理。此时借助该系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成绩进行校核评估,可使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1:作更加公平合理。该软件是“诚实的检查官”,只要输入的各项参数正确,系统将实事求是地予以评分,这就摒弃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第4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优化策略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建筑中的主要建筑形式,高层建筑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利生活的同时也为城市给排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低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相对简单,其虽然在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上与高层建筑基本一致,但是也高层建筑层数的增多而有所不同。高层建筑结构相对复杂,层数较高,高度较大,因此,在设计建筑给排水时就要有针对性,符合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相关要求。

1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问题

1.1雨水系统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的雨水排除是给排水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阳台雨水和屋面排水的设计尤其重要。一般在设计屋面雨水排除时,会按照重现期一年进行设计,因此如果遭遇了大于设计强度的暴雨灾害时,屋面雨水在管道内就会形成压力流系统;而阳台雨水不会造成管道内的满流情况,其会形成为重力流系统。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对阳台雨水和屋面雨水进行混合,而同时排出,那么如果遭遇大于设计标准的暴雨时,雨水管道内就会形成满流,从而导致阳台通过地漏的反水情况。可见,进行阳台与屋面的同时混合排水,其最大缺点就是在遭遇大于设计强度的暴雨时,阳台雨水无法及时排除。但在实际设计中,雨水斗能够承担的汇水面积达不到重现期一年时的允许汇水面积,因此,压力流在雨水管内形成的几率很低,但是其也不能够阻止阳台反水现象,因此,设计时可以将拐弯后的雨水管道的型号做出调整,即放大一号。

1.2给水方式的选用问题分析

在选择高层建筑给水方式时,首先要确定高层建筑的竖向分区,之后才能够进行给水方式的选择。给水方式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就是要以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供水安全等为前提。高层建筑给水可以根据市政管网压力的大小和建筑物的所处位置予以确定。在建筑物的下层建筑中,如地下室、裙房以及附属用房等建筑的供水中,就可以选择市政管网直接供水的方式,其可以起到节约能源、节省基建部分的投资以及运行管理方面的费用等作用。另外,在使用市政管网进行建筑给水时,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对需要供水的房间的性质和功能以及管网的供水压力进行考虑,务必符合相关要求。如,建筑物的高度低于100m时,通常可以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而对于建筑的中区和高区则可以采用调速渠进行供水,这也就是高层建筑垂直分区并联供水系统。在各分区内,为减少二次污染的产生以及稳定水压,可以设置减压阀进行局部的压力调整,此方法不需要设置高位水箱,也是目前众多选择中,效果较好的供水方式之一。

1.3污水系统设计中的相关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中给排水设计中的污水设计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其中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就是高层建筑塔楼污水的排除问题。如果二室或二座以上塔楼污水通过雨水立管集中后,汇合入一根总管,然后再由裙房同时排出,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不利之处。因排水系统的可靠度无法保证,如果将雨水过于集中,一旦总管损坏需要检修时,其影响面会很大;其次是不设技术夹层的问题。在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均大于标准层,而转换层梁会影响到卫生洁具的布置以及污水管的布置,如果洁具的布置与标准层相同,那么洁具的排水管就有可能跟转换梁产生冲突,因此,这一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2基于高层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策略

节能降耗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因而在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除了做好给排水设计外,还应对其做好节能设计。以下笔者分别从中水系统的设计、节水龙头的设计以及变频水平设计三方面做出分析。

2.1节水龙头的设计

高层建筑给排水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如今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做好高层建筑的给排水节能设计正当其时。节水与阀门的质量和型号等有密切关系,所以在对高层建筑进行给排水节能设计时,要关注于节水阀门的选择。在水压相同的情况下,节水龙头相对于普通龙头更能够减少水的流失,减少浪费。高层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要从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特点、给水方式、水设计、节能设计等方面认真研究和实践,为人们设计出更新、更好的建筑,从而从根本上确保节水设计取得成效。

2.2中水系统的设计

所谓中水系统,就是将污水、雨水等经过一定的处理,使水质达到一定的指标后,为人们利用的一种水循环过程,例如利用设计的中水系统将污水和雨水处理后,用于浇树、洗车等。由于成本低且环保效果好,因而我们必须做好中水系统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作为设计人员必须对其用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结合以往经验确定中水处理工艺和供水方式,并充分考虑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确保设计的科学性。

2.3变频水泵的设计

变频设计也是实现高层建筑给排水节能的有力方式,变频器上一般都具备闭环控制功能,其可以根据压力信号进行自动控制运行,使其达到供水水压的恒压。利用变频器可以改变水泵的转速,有效调节水泵的流量和压力,实现节水设计。

3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要满足水量、水质和水压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用水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最大程度实现建筑节能和减少运行费用。

作者:梅鹏远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参考文献:

[1]韩晓冬.高层建筑给水排水的优化设计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35):19-20.

第5篇

该工程位于某国道与公路的交口,为公路转盘内的城市景观雕塑。由于其体积较高大,存有遮挡视线的交通隐患,因此该雕塑需向东北方向平移117m至公园内(见图1)。该雕塑为砖与混凝土的混合结构,由锣鼓造型和底座两部分组成,底座外部周圈墙体及上部锣鼓造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座内部竖向支撑锣鼓造型墙体为370mm厚砌体结构。结构底部为500mm厚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见图2)。雕塑自重约3400t,总高18.8m,筏板直径为23.4m。

2平移方案

本工程位于国道中间,车流量较大,因此要求施工工期不宜太长,尽量减少断交施工的时间。目前,建筑物平移较为普遍的为轨道平移,即在新址和原址之间铺设轨道,在建筑物底部制作平移托盘和上轨道梁。按移动方式可分为滚动平移和滑动平移。移动装置包括滚轴和上、下轨道板(或滑道板);推力系统的移动动力设备包括千斤顶和垫块;拉力系统的移动动力设备包括千斤顶和牵引钢索;反力支座包括固定反力支座和可动反力支座。在以往同类工程中,应用千斤顶牵引配合滚轴方式应用较多。对于本工程若采用此方法需对国道进行断交,轨道的建造时间较长且有可能破坏道路;建筑物平移速度缓慢,不满足工程要求。针对建筑结构自身特点,决定采用高压气囊平移技术完成本工程。相对比其他平移方式,采用高压气囊搬运技术,平移速度快,施工过程简单、周期短,工程造价低。该技术对下部轨道的承载力和平整度要求低。气囊为软支撑体系,易变形,对上部结构的整体性要求较高。因此,高压气囊搬运技术适用于上部结构整体性好、平移路径相对较长的工程。雕塑整体性较差,但可通过上部结构加固设计来增强,满足高压气囊搬运技术的要求。

3平移设计

平移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不改变原建筑的使用功能;根据现场情况,建筑物移动过程中临时构件的设计仅考虑恒荷载、活荷载的准永久值,永久构件需满足新建建筑物的要求;托换过程和平移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原结构的扰动;托换构件应有足够的安全储备[3]。

3.1上部结构加固方案结构锣鼓造型由其下部井字形墙体中4道组成正方形的砖墙支撑,经统计雕塑内部井字形砖墙的底部面压约为300~400kPa,周圈混凝土墙的底部面压约为123kPa(见图3)。对原结构进行整体建模验算,基底反力如图4所示。内部砌体墙间距小,刚度大,其基底反力分布均匀,大小为83kPa,说明原结构砌体墙部分构成的井字结构整体性较强;砌体墙至外部混凝土墙之间基底反力逐渐递减,最小值为68kPa,相差较大。因为外部混凝土墙与内部砌体墙之间的连接仅为第1层顶板和底部筏板,此处为结构刚度薄弱区域,若不采取加固措施,平移过程中气囊的作用力将在此处产生较大的剪力,导致结构破坏。针对原结构特点,初步考虑两种加固方案。第1种方案为新增上翻井字梁加固。在原筏板上,混凝土墙内部新增井字形上翻梁,外部新增放射状上翻梁(见图5)。此方案增大了筏板底部面积,相应也增大了气囊的承载面积。另外,圆形底面容易割破、划伤行走中的气囊,增大了平移施工难度,此方案将原筏板底面增补为矩形。经建模分析计算,此方案的基底压力分布均匀,说明起到了增强原结构整体性的作用。但缺点是:雕塑为半封闭结构,新增梁的支模和浇筑施工困难;新增补的筏板与原筏板连接处为薄弱环节,施工质量要求高;新增梁箍筋间距小,植筋工作量大;新增梁需穿透原墙体,对原结构扰动大;原结构井字砌体墙部分整体性较好,位于砌体墙范围内的连续梁起不到应有作用。第2种方案为新增剪力墙加固。在第1层原砌体墙对应位置新增8片混凝土剪力墙(见图6),增强内外墙体之间的抗剪切能力以及结构整体性。新增剪力墙与原砌体的混凝土构造柱采用植筋的方式连接,连接节点做法如图7所示。与第1种方案相比优点是:①节省材料,新增加固构件混凝土用量小。经计算,新增的混凝土墙总重约70t,平移建筑总重为3470t。②加固方案针对性强,受力明确,使剪力墙承受周圈混凝土墙体与内部砖墙的压力差,协调两部分共同受力。③只需在原内外墙体之间新增墙体,对原结构扰动小。④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新增墙体浇注时,可采用在首层顶板对应新增墙置开洞浇注的方法,施工简单、易操作;较第1种方案减少了植筋工作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对新增墙体后的结构进行建模分析,基底反力分布如图8所示,基本在75~79kPa,说明新增的墙体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

3.2新增剪力墙加固设计新增剪力墙的加固设计,考虑了混凝土梁托换、气囊平移过程中的各种受力工况。在采用混凝土梁托换的过程中,上部结构传力明确,剪力墙部分受力简单,本文按最不利工况即气囊平移过程进行剪力墙加固设计。在平移工况中,为准确模拟建筑位于气囊上的结构构件受力情况,本文采用调整建筑地基基床系数和增大结构自重对加固构件进行设计。1)基床系数的取值基床系数定义为地基上任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p与该点的地基沉降量s的比值,用k/K表示,单位为kN/m3。基床系数可理解为基础下部土体的刚度,土体越软,基床系数越小。一般来说,砂土的基床系数取值10000~40000kN/m3,粉土为20000~40000kN/m3,淤泥质土取1000~5000kN/m3。在平移过程中,雕塑筏板基础的下部是气囊,基床系数应根据气囊的刚度取值。确定气囊刚度的方法主要有试验方法和理论方法[4],本工程通过理论方法对其进行设计取值。2)基底压力取值根据气囊生产厂家提供的参数,本次工程采用的气囊工作压强为200kPa。设计时考虑平移轨道不平整及其他因素可能造成的气囊受力不均匀,气囊传给筏板基础的压力应乘以1.5倍的放大系数。为保证平移过程中筏板基础不被气囊反力破坏,剪力墙配筋计算应在300kPa的基底反力下进行。因此采取增大结构自重提高筏板底部压力,将混凝土及砌体的材料容重放大相同的倍数,当基底反力达到300kPa时,对剪力墙进行配筋设计。

3.3下轨道的设计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建筑物平移轨道所处位置位于汾河阶地,主要岩性为杂填土、黄土状粉土及中砂。回填土层厚1.90~2.50m,平均厚度2.16m,其下为黄土状粉土,夹粉质黏土、粉细砂,具中等-轻微湿陷性。地下水位主要位于中砂层,最浅处为8.5m。该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I级,黄土状粉土层应考虑震陷影响。为消除地基土湿陷性及震陷性的不利影响,满足气囊行走过程中的承载力要求,考虑采用强夯法处理平移轨道。在强夯法处理地基前,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本工程单击夯击能≥1000kN•m;夯击后在表面铺设≥300mm厚的3∶7灰土垫层。经过现场试验测试,强夯后的地基承载力达到200kPa,大于气囊的工作压强,满足了气囊对行走轨道的要求。

3.4气囊的选择在平移过程中,气囊形状与地面形状、上部平移建筑的底面形状、底面尺寸、气囊自身长度及布置方式等因素有关(见图9)。一般情况下,当构件底面和地面平行时,气囊的横截面呈扁圆形。气囊的承载力与气囊自身的工作高度有关,见式(1)~式(3)[5]。承载面积:S=Bl=π(D-H)l/2(1)单根气囊的承载力:F=SP=π(D-H)lP/2(2)所需气囊的个数:N=k2GπlP(D-H)(3)式中:B为承载面宽度(m);H为气囊工作高度(m);D为气囊公称直径(m);P为气囊公称压力(MPa);l为气囊承载面长度(m);G为大型构件的质量(kN);k为安全系数,k=1.2~1.3。综合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本工程选用8条直径1.5m的高压气囊做平移时的行走机构,气囊长度为18m,中心间距为2.6m。

3.5托换设计托换结构体系包括托架梁及托架梁下的基础,该建筑的托换结构布置如图10所示。图10托换结构布置平面Fig.10Underpinningstructurediagram托架梁主要受上部建筑的自重荷载。托架梁与气囊交替放置,根据气囊的间距要求,托架梁的间距设置为2.6m。考虑到气囊的承载面宽度、工作高度及间距要求,本工程托架梁的截面尺寸为400mm×500mm。为降低工程造价,新址托换时重复利用原址的托架梁及其下部基础,本工程采用预制的混凝土托架梁和条形基础。为方便搬运,托架梁和条形基础均为分段预制。采用托架梁托换时,原结构基础下部土体不满足承载力要求。本工程采用了在托架梁下方增设条形基础的方式。根据托架梁传来的荷载计算,条形基础截面尺寸为300mm×1800mm。条形基础布置的原则:按托架梁的中心线布置,尽量避免产生偏心荷载;保证基础的水平放置,施工时先制作100mm厚的素混凝土垫层,找平后再将条形基础拖入指定位置;基础的边缘应超出其上部的托梁。

3.6牵引系统的设计3.6.1牵引系统牵引系统由地锚、卷扬机、滑轮组、固定架及钢丝绳等组成。本工程采用1台卷扬机及其相应的滑轮组对建筑进行牵引(见图11),为确保移动过程中建筑物的平稳、安全,在移动反方向设置拖拽重物进行移动保护。卷扬机型号的选用主要考虑建筑物的质量和移动的速度。3.6.2牵引力的计算[5]F=kGf+kGVgT(4)式中:F为搬运建筑物的牵引(kN);G为建筑物自重(kN);g为重力加速度,g=10m/s2;f为滚动摩擦系数,在建筑物平移工程中,气囊与地面之间的滚动摩擦系数与地面情况和气囊的工作高度有关。一般取值f=0.03~0.05;V为建筑物移动速度(m/s);T为启动时间,从0至设计移动速度;k为安全系数,取k=1.2。

3.7就位连接原结构的筏板基础已满足了承载力要求。本工程设计的托架梁及其下部条形基础相当于是地基的一部分。为了保证雕塑在新地基上的稳定性,设计中采用了如下的方法: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新址回填土层平均厚度2.1m,采用强夯法处理,夯实后回填≥300mm厚的3∶7灰土;气囊撤出后,采用C15素混凝土将托架梁之间的空隙填补密实。

4施工工序

剪力墙加固上部结构逐条掏土放置托架梁逐条掏空托架梁之间的土体放置气囊气囊充气(充气高度大于托架梁高度)移出托架梁启动卷扬机牵引钢丝绳平移至预定位置放置托架梁气囊放气撤出气囊素混凝土填实托架梁空隙。

5平移过程中的纠偏及处理措施

由于受偏心影响和牵引系统对建筑物的作用力很难控制在始终保持平衡状态,故会造成建筑物在移位时偏位。在前移过程中,每前移1~2m,即测量建筑的偏移量,从而不断采取措施对建筑进行纠偏,防止建筑因偏移量过大而难以纠正。可采取的措施如下。1)调整气囊的倾斜度在建筑物行进过程中,将气囊摆斜一个适当的角度(根据经验约为1/40)。根据滚杠搬移工作原理,建筑物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就会以气囊中心为原点,产生一个小角度的旋转,从而起到一定的纠偏效果。2)调整牵引及溜尾2条钢丝绳的拉力,通过短时的不同受力来进行建筑物的纠偏。指挥人员应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及时判断钢丝绳的松紧程度,保证2条钢丝绳不超负荷使用,确保安全作业。

6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造价控制;变量问题;控制措施

从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造价控制方面来分析,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对整个建筑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结构设计的影响已超出总工程造价的50%以上;而从建筑结构设计周期来分析,其阶段的设计周期仅占总工程建设周期的20%,可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阶段对总工程造价的影响有多大。就现阶段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工程造价来看,值得建筑企业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造价合理。

1建筑结构设计的工程造价

1.1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造价基本概念。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项目,前期工程规划以及结构设计环节非常重要,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围绕核心,从建筑结构设计中能够充分显示出施工技术与工程造价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并予以有效的施工方案实现施工顺利、成本合理的目的,这样对工程造价来说也能够提高控制能力。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满足建筑方案要求,确保建筑项目整体设计合理,以达到建筑工程竣工后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目标,促进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筑项目工程造价是指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决策、设计等各环节投入成本的总额度。1.2建筑结构设计与工程造价之间存在的影响关系。工程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建筑工程中技术与经济两个元素从对立的走向转变成统一走向的过程,目的是以提高建筑工程技术能力的同时,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投入,在以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各个成本投入环节非常多,在经过合理规划后,并取得决策确认,就可以作为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因此,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非常重要。经过多年对工程造价的了解与分析,工程结构设计与工程造价之间的影响关系非常明显,以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影响率。可见建筑结构设计对工程造价好坏的影响非常大。

2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的变量问题

2.1工程造价机构配置不合理所引起的变量问题。就当前建筑项目设计中,结构设计环节至关重要,相应的工程造价结构配置也需要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而现阶段,在建筑工程结构造价控制机构配置不合理已成为影响总工程造价的直接因素之一。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处于平等关系,甚至还有很多建筑工程中对工程造价部门的存在不够重视,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与执行部门,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由于权限与独立性问题、部门地位问题、结构配置不合理问题导致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居多,就拿独立性问题来说,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极容易发生后续工程造价的问题与误差,导致资金投入过大,浪费情况居多,不合理利用成本现象普遍,最后导致工程资金投入加大的问题。2.2控制造价环节缺乏执行力所引起的变量问题。执行力是一个任务是否能够有效完成的关键,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其相关部门的执行力也一样重要,而现阶段在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执行力严重缺乏,部分建筑企业对造价控制的重要性不够了解,也没有意识到造价控制的执行力会直接影响到总工程造价的结果。因此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措施上仍是以传统的方法为主,不具备科学性,造价控制管理人员对工作的态度也不够认真,造价控制数据的准确性也有待审核与验证,进而造成资金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发生。2.3缺乏准确的目标所引起的变量问题。在建筑项目结构设计环节中工程造价过程缺少一个明确的控制目标已成为影响工程造价控制重要因素,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意味着工程造价控制处于盲目的状态中,这是一种级不负责任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具体表现是施工企业在确定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目标时,不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制定目标,不能形成一个有机地整体,对工程造价目标的一致性十分不利,降低后期施工工作的完成效率。

3实现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具体措施

3.1制定一个明确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一般是采用制定方案的初步估算来制定所谓工程造价控制阶段的初步目标,对于包含具体技术设计的建筑工程将使用初步设计概算作为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对于没有具体技术应用的建筑则可以不经过修改直接将初步设计概算作为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3.2完善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制度。完善的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制度是有效实现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要建立完善的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制度需要保障已经制定的工程造价控制制度要完的工程造价控制的绩效评价体系,提升整的执行下去,其次要建立一套合理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奖惩分明,最后是要明确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各阶段的目标和具体责任人,明确的目标和职责是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控制的最有力的保障。3.3合理选择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是保障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控制的关键因素,当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是采用价值工程的数据信息来对工程价值的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并使用限额设计的方式实现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规范化。尽管限额设计的方法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该方法在设计阶段的方案的制定和施工管理以及设计概要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一些不合理或者运算错误的地方,要及时的发现并解决,以保证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合理性。3.4实现建筑结构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数字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十分适用于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数字化的发展,当今社会先进的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为工程造价的控制带来了无限的上升空间,要合理使用现在互联网中庞大的信息资源,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的数字化发展是未来工程造价控制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研究专门的工程造价控制的计算机软件仍是提升工程造价控制方式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方法。数字化条件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必然会提高工程施工中的管理质量和控制效率。

尽管各大施工企业都具备比较完善的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会发生一定的问题,要加强行业交流和技术水平的探讨,取长补短,全面提高工程造价控制措施的科学性,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聂鸿魁 单位:秦皇岛维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第7篇

1.1建筑机电工程设备的安装质量观感较差

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有些业主过分追求建筑的外观质量,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使得建筑物的外观质量得以提高。但是由于安装技术的不完善导致一些高档建筑中的机电设备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形象,使得整个建筑物的整体形象受到影响,并且还影响了一些正常设备的使用[1]。

1.2建筑机电工程设备的噪音较大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噪音污染占城市污染的比重增加,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很多地方尤其是学校、医院等对噪音有着更高控制要求的地方都公布了相应的噪音污染管理条例。但是却发现这些建筑中的噪音污染最大的污染源是建筑工程的机电设备,而使这些机电设备产生噪音是由于在安装时,没有将其调节在平衡稳定的状态,导致设备的运行失衡从而产生噪音。所以安装人员在安装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二、安装技术实际应用的改进措施

2.1加强质量意识

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在分工时要明确,使工作人员都知道自己的职责,控制安装时的产品质量,还要在安装的过程中应有一名测量技术人员。测量技术人员专门测量装修提供的机电安装的基准线、和标高线以及吊顶线等的正确与否,并以此作为机电设备产品安装的基准线。

2.2合理地综合布置楼层走廊内的各种管线

施工单位在综合的布置和绘制吊顶走廊内各种管线综合布置图时应根据通风空调管道和电气线槽以及照明等设计图纸[2]。例如为了给灯具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高度,那么电气线槽安装的位置就尽量不要居中。

2.3制定切实可行的成品保护措施

安装人员在安装风口、电灯开关及浴室喷头等机电产品时,要尽量用专业的工具安装,不要把机电产品的表面破坏。在安装完成后,机电产品要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可行的保护方法,保交给业主的机电产品是完好的。

2.4按常规安装方式对设备进行安装

每种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都有其规定的作业方式和安装顺序,不能为了快速的安装而颠倒顺序。

2.5提高机电工人整体素质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良好的人员素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控制人员分为现场安装人员和安装质量控制人员。对于安于现场安装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熟悉安装的知识和安装标准,拥有与此有关的素质。安装作业人员可以分为电气人员和机械人员,电气人员主要负责电气的连接部位,对于设备的供电电路必须按照规定连接好,并且在连接好电路后对设备进行试转运行。机械人员主要负责的是安装机械部分,对于各种的机械都要按照产品的规定进行安装,不可调换或减少。现场安装人员在安装完成后,还需要对设备安装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以及安全性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调试的步骤。

2.6建筑机电设备噪声与震动大的预防措施

在设备机房内吊顶和墙面做吸音的处理,对于安装在整个楼层无论室内还是室外的设备都增加消音器的设备。在设备的布局上,应尽量布置在结构梁刚度大的地方,减少震动以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7优化工艺

对于现代施工作业影响较大的是施工工艺,因为施工工艺可以保障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提升,使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朝着智能化发展[3]。所以,企业在管理时就应该优化施工工艺的流程,对于好的施工技术进行完善,而且在施工时,施工的程序要按照先处理难的,再进行容易的;在施工作业时,也要根据施工的要求将各个机电设备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以此来保证安装流程的完成。对于不同的机电设备,需要按照这些程序和要求编制出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要求,制定合理化的处理方案,保证机电设备运行达到理想效果。

2.8验收过程

在工程完成施工并进行验收时,施工承包单位要再次的进行自我的审评和自我的检查,然后在向项目监管部门提交完工报告和完工验收单。经过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的资料和工程实体质量的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后,提出相关意见后,及时进行改正。

三、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常见问题

我国已颁布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来对工程中的消防设计作出相应的规定,但是仍有一些细节并没有作出详细的规定,因此在进行消防设计时,不少设计人员会产生一定的设计偏差,甚至会和审查的人员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因此文章就目前高层民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中几个典型的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1.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数量是否计入同层消火栓的数量

根据相关规定,消防电梯间前室应该设立相应的消火栓,但是规定中并没有明确表示是否应该将这些消火栓计入到同层的消火栓数量中去,业界对此也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可以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消火栓的安置数量,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不将其计入同层消火栓的数量中,多设消火栓的主要目的也只是为了方便消防人员使用尽快扑灭大火。但是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住宅区无法多设消火栓时,要确保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消防栓规格和其他区域的消防栓规格一致,并将其计入同层的消火栓数量中去。

图1-1展示了3种消火栓的布置方式,其中1-1a的布置方式明显不合理,2个消火栓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一个,而1-1b虽然采用了1个双阀双出口的消火栓,但是并没有多大意义,跟相关规定也不符合。1-1c所选择的布置最为合理,也最实用。既节省了空间,也能起到很好地灭火效果。

图1-1

2.室外消火栓的设置数量

室外的消火栓数量应该按照用水量的大小来确定,并考虑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做到一个消火栓对应一个水泵接合器。以某高层建筑为例,消火栓和喷淋器在一个分区之内,根据测量室外的消防用水量为30L/s,室内消防的用水量为40L/s,而喷淋的用水量为30L/s。按照这个数据,在室外设置两个消火栓就可以满足使用需要,而按照实际则需要安置5个室外消火栓,这主要是考虑到有5个水泵接合器的数量,最好取两者的最大值来设置室外消火栓的数量。

3.地下室的消防排水

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应该设计集水坑,主要用于收集平时冲洗车库的废水和消防排水。相关规范中并没有对消防排水量的数值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消防排水量的计算对于集水坑的设计来说非常重要。根据相关的实践经验,消防排水量可以按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流量的70%来计算,再按照具体情况加上两只消防水枪的出水量就足够了。集水坑的尺寸大小可以根据5分钟内的消防排水量来进行设计,从而节省投资。

4.地下室走道的排烟面积

根据规范中的相关规定,除了一些可以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之外,如果单个房间面积超过50O或者房间面积总和超过200O,就应该设立相应的机械排烟设备,反之,则可以不设置。但是如果房间面积之和大于200O,而单个房间的面积都没有超过50O,则要另外进行考虑。如果房间设立了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则公共走道的面积就是走道排烟面积。如果房间的门仅仅是普通门时,则走道排烟面积还要加上各个房间的面积之和。

5.屋顶消防水箱的容积

屋顶消防水箱的容积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有着不同的要求。一类居住建筑的水箱容积不得小于12m?,二类居住建筑的水箱容积不得小于6m?。部分高层民用建筑还安装了相应的喷淋系统,因此最好按照18m?的大小来安排水箱的容积,对于一些没有喷淋系统的民用建筑应该按照规范的要求设计。

6.消防水池的取水口

不少高层民用建筑都设有地下消防水池,可以供给消防泵取水灭火。按照规范的相关规定,应该设立取水口和取水井,但是取水井设立在室外,因此很容易会对消防水池造成污染,有些地区将生活水池和消防水池合建,因此污染是绝对禁止的,所以尽可能的减少取水井的数量,用取水口来代替。

7.柴油发电机房和高低压变配电室的消防问题

规范中规定柴油发电机房、燃油燃气锅炉房应该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条文的说明来看,最好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但是不少设计者存在认识误区,在设计时直接按照字面意思采用普通的水喷淋系统,这是错误的做法。高低压变配电室最好采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一些地区也可以采用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8.水泵接合器是否分区设置

水泵接合器应该在消防给水为竖向分区供水时进行分区设立,在实际的操作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案,如图1-2。1-2a所显示的是每个消防车供水压力范围内水泵接合器的分区设置情况。图1-2b则是只在高区设置了水泵接合器,根据建筑具体情况该种方案同样可行。

图1-2

9.消防车道的设置

在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该设立相应的环形消防车道。如果无法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则应该沿着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来设置消防车道。如果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了150m或者建筑的总长度超过220m,则消防车道应该在合适的地区穿过建筑内部。

10.防火墙和防火卷帘的设置

一般高层建筑都应该设立相应的防火墙,但是有些高层建筑无法按照规定设置满足要求的防火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防火卷帘来代替防火墙的设置。但是防火卷帘的跨度一旦增加,相应的平衡性也会变差,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维护费用。因此一个解决办法是采用特级防火卷帘进行分隔,并在旁边设计平开甲级防火门。

11.普通电梯的候梯厅和防烟楼梯间前室的设置

普通电梯的候梯厅和防烟楼梯间前室按照道理来说是不能合用的,一般只能将防烟楼梯间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进行合用,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普通电梯在火灾发生时无法使用,因此会出现合用的现象。

结束语:

在进行高层民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时要正确把握规范的相关内容,并且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做出灵活的变通,使高层民用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水平和质量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晓燕.高层民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中常见问题及探讨[J].安防科技,2010,06:31-32.

[2]蒋济元.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给水排水,2008,01:125-126.

第9篇

关键词: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主要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建筑。为了确保整个工程具有较高的质量与安全性,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的框架设计,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1.1遵循弹性适中

一套完善科学的建筑结构体系要具备适度的弹性,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主要是因为若建筑结构过于刚硬会大大降低变形能力,一旦发生较强的破坏力时,就需要有很大的承受力,往往会对局部造成损坏,最终导致建筑整体损坏。若建筑结构太柔也是不行的,尽管它能够全面降低外力的作用,但是常常会导致建筑由于变形太大而发生整体颠覆现象的发生,因此,建筑的合理程度成为了相关学者们主要讨论的话题。现阶段实行的标准规范虽明确提出了部分相应的指标,但更为详细的标准还有待明确。

1.2遵循打通关节

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肯定是浑然一体的,它能够确保所有外力及时的传递与消减。在该思路基础上,设计人员应将结构中存在的各种“关节”打通,以确保力量在各关节处可以顺畅的流动。只有这样,建筑结构才会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够有效避免外力的干扰。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建筑实际承受的外力加以充分考虑,通过精确地估算,不断提升建筑的受力能力,有效预防因外力因素而对整个建筑造成损坏。

一套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建筑结构系统是层层设防的,一旦出现事故问题,整个抗外力的结构就会通力合作,前仆后继。此刻,若是将“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某个单一的构件上,是极其危险的。譬如,在土建结构中,多肢墙要优于单片墙,框架剪力墙要优于纯框架等,主要表达的是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因此,设计人员在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基于建筑结构设计多道防线,如此一来,才不会受到外力的严重干扰,才会增强建筑的安全性。

1.3遵循抓大放小

建筑框架结构体系中存在着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的说法,这在钢结构设计过程中属于一项核心的概念。简言之,尽管整个结构体系是通过所有构件协调组成一体,但是,所有构件具体承担的角色都不一样,有轻有重。如果实际中发生了难以预料的较强破坏力,那么,所有构件就会协作抵抗,有效防止核心构件遭到损坏或者是到最后阶段出现损坏,此刻做出牺牲是在所难免的,那么,让谁牺牲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一些不重要的构件先抵抗灾难事故。如果钢框架结构中的柱倒了,那么,梁也就会随之而倒;而如果梁倒了,柱依旧可以伫立不倒。所以,柱所担负的责任要远大于梁,柱不可以先倒。为了确保柱在最后环节中失效,应将梁设计成较为薄弱的环节,让其先遭到损坏,以降低实际中会发生的损失率。倘若用同样的眼光对待梁柱,将它们变成同等坚硬,那么,就会发生同时损坏情况,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做到主次之分,抓大放小,严抓核心构件,舍弃次要构件。

2.框架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2.1柱配筋方面的问题

在一些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对结构的倾覆力矩和由此在竖向构件上而出现的轴力与建筑高度的平方间呈正比;顶点位移与建筑高度的4次方呈正比。水平荷载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属于重要的控制因素。框架顶层存在着较大的风荷载,而屋面结构荷载输送给边柱的轴向总力会小于楼层边柱总力,这足以说明柱顶存在着严重的偏心问题,顶层边柱节点产生的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大于0.5倍的柱截面高度,所以,会进一步增大顶层边柱的配筋。

如果地上是圆柱形状,那么,应将地下局部改成方柱形状,这样,对施工操作提供了便利。圆柱纵筋的实际数量应在8根或者以上。箍筋以螺旋箍为主,同时,还要详细的注明端处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应选用井字箍,并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加密。角柱、楼梯间柱要增大纵筋,并实施全柱高加密箍筋。关于柱的纵筋,应以大直径、大间距为主,不过间距要小于等于20mm。在将梁的纵筋锚入柱内时,通常会在柱的四角才有条件进行粗管的埋设。若管截面面积在柱截面中占百分之四以下,可以不进行验算。

2.2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方面的问题

对于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常常会使用柱下独立基础;在颁布实施的《抗震规范》中明确的强调,若地基的核心受力层范围内没有软弱粘性土层时,低于8层且实际高度不超过25米的普通民用框架房屋或者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不用开展地基与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工作。简言之,处于8度地震区域中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不用地基与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工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房屋在基础设计过程中必须对风荷载的影响加以综合考虑。所以,整体计算分析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时,要输入进风荷载,不可由于在地震区域高层建筑以外的普通建筑风荷载不具备任何的控制作用而不输入。除此之外,独立基础设计过程中,作用于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柱脚内力设计值)应取相应的轴力设计值与弯矩设计值、无剪力设计值。上述所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均会造成基础设计尺寸偏小、配筋少,对基础本向以及上部结构的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3梁配筋方面的问题

由于受到了占地面积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要求或者结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在框架的梁端上设计挑梁。但框架梁和外挑梁间存在着不同的断面尺寸,部分工程设计工作者实际绘图过程中仅仅把框架梁中的一些主筋向外挑梁上延伸即完事,他们根本不知道部分主筋是无法真正进入到挑梁中,这些错误通常会在施工期间显现,不过,此时已来不及,因为多数钢筋已经截断成型,不断对施工进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还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发生。应在梁上的次梁处适当的附加箍筋与吊筋,附加箍筋最佳。梁和柱的偏心不得超过四分之一柱宽。

2.4框架结构电梯井方面的问题

常常会因为地震的原因,使得高层框架结构的位移无法有效的控制,而以多层框架结构为主的工程,它的位移控制十分的简单,所以,在多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电梯井中,完全可以通过框架加填充墙形式进行,不过此刻应加密填充墙构造柱。如果电梯井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形式,由于井筒会将巨大的地震力全部吸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框架部分吸收的地震力,最终导致框架部分安全性低,而且,也会加大了井筒基础设计难度,所以,应基于整个系统严格根据无钢筋混凝土井筒分别进行计算,取最不佳的结果来配筋,同时,针对井筒墙壁制定有效的构造配筋、开竖缝等诸多的方法降低电梯井的刚度。墙体通过这样的布置后,电梯井筒不会因为地震的作用发生损坏而造成结构失去了应有的稳定性。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我们要高度重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设计工作,确保其的科学合理性。实际设计时,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具体情况,不断的总结积累经验,根据提供的相关数据,更快更好的设计,推动建筑设计朝着科学化方向迈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红兵,胡爱珍. 论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J]. 山西科技,2010(05).

[2]林岳峰. 对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分析[J]. 广东科技, 2006(10).

[3]彭勇. 建筑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探讨[J]. 科技风,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