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在线学习计划

时间:2022-03-17 12:58:21

导语:在在线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线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65-02

任何阶段的教育之最终目的都是要服务于社会。所以,教学尤其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教学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渗透时代精神,适应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要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基础。目前,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已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也因此成为教学科研的重点。

一、化学课程教学结合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给学生提供具体感性材料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由于不能给学生形成必要的表象,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现代信息技术相当于人体眼、耳等器官的延伸,可向学生提供当时、当地无法看见和看清的事物、现象,特别是对我们偏远农村中学来讲尤其如此。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具体、生动等特点,可使学生理解深、记得牢。它还可以通过视频、幻灯片、动画放大技术,把一些微观、抽象的内容宏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它既能帮助学生认识微观世界的内部结构和发生变化的实质,又可以把庞大的化工生产全貌、生产流程等详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的播放某些内容。电化教学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拓展了黑板的展示功能,加强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使教和学变得容易。

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具体应用

1.视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视频是集电视、电影、录像于一身的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被广泛的使用,获取视频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课堂教学中为了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可充分利用好的视频。例如在绪言部分,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可播放工农业生产及国防领域与化学相关的内容录像片,介绍化学发展历史的短片,播放一些演示实验操作过程,通过视频播放人们的生活与化学的实际联系,播放一些趣味化学知识等,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动画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化学中有些知识很抽象、空洞,仅凭口头叙述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利用动画技术就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例如在介绍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分子原子观点解释原子的结构、离子的形成的过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可通过动画片演示,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理解这些知识。

3.幻灯片在教学中的应用。幻灯片技术适宜于在练习课及复习课中应用。例如:在进行课堂练习时,将练习题制作成幻灯片,便于学生练习,课堂训练量也会加大;在复习课时,可将知识点绘成图标制成幻灯片,直观明了。又如物质的分类,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相互联系,酸、碱、盐性质的比较,氧气二氧化碳制法比较等都可以通过制作成图表用幻灯片展示出,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

4.投影展示台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演示实验,教师的书面补充材料时,投影展示台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演示实验时,它可放大实验现象,通过放大几倍,使远离演示实验台的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有些实验只有细微的变化或变化现象的可见度不高,如果通过放大可清晰地反映在银幕上。例如中和滴定、金属活泼性的检验等,若教师需补充文学资料也可通过投影展示在屏幕上。

三、案例设计思路

下面以《分子》为例,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分子运动的一些例子如图片、照片、动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产生学习动力。

1.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由什么构成的?

2.不同的物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

(二)对所提问题进行猜想

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的小微粒构成的。

2.不同的微粒构成不同的物质,导致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

(三)搜集网络资料,验证猜想

如:汽油挥发、花香四溢、晾干衣服等。

(四)确定目标与主题

教师根据本节的内容特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主要问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分子的一些基本性质,根据分子的这些基本性质,总结分子的概念及特性。

1.利用信息技术,找出关于分子的一些性质。

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

3.根据分子的性质总结分子的概念。

4.掌握分子的应用及分子的基本性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搜集资料、自主探究

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资料,查阅分子在我们现实生活存在的事实,让学生从中获取成就感,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基于化学课程的特定内容,编纂应用于化学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它对于提高化学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开发价值,着眼于化学课程具体应用的信息技术课件开发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王欢,张辉,邓晶.现代信息技术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

[2]陶伟,朱志国.探索学科教学新理念——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

[3]何静林.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化学课堂效率[J].宁夏教育,2010,(6):49.

[4]陶春敏.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0,(4):27-28.

第2篇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育行业已经几乎普及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并且取得了普遍的认可,在改变了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生活模式。作为高校一名普通的会计专业学生,我认为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引入课堂既是时展的必然,也是我们学生内在的需求,我们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社会的要求。所以,我认为不论是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还是会计专业的教师,都需要认真研究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为学习与教学所用。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征及重要性

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是我认为我们会计专业的一些教师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优势,甚至有些老师不会操作多媒体技术,上课经常需要向我们求助,这样就没有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致使很多同学都在课后自己利用网络补充上课的不足。所以,我们认为首先会计专业的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和认识现代化教学手段,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操作技能。笔者以学生的角度认识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依托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同时给学生呈现声音、视频、图片等,可以丰富教学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所以,受到了学生和教师广泛的认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可以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具体化,所以,我们专业很多同学都希望教师可以多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除此之外,我们会计专业的部分学生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教师上课的内容拷贝在计算机上进行复习和巩固,还可以与教师进行在线的讨论。总而言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也降低了我们的学业负担,同时增加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非常必要的,新形势下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高,作为该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利用课堂上互联网、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增长见识和开拓视野,并且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逐渐养成创新的意识,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力求在未来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能够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比起以前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笔者为例,在初高中的学习中已经习惯了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因此,在当前阶段的会计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1)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会计教学具象化

在会计学习的日常学习中,大多数学生都觉得会计学科所涉及的原理、知识体系都比较庞杂,如果教师仅仅使用传统的口述加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也很难有效地将所学到的知识理论应用到会计实践中去。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使得会计教学相关内容以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会计分录的实例展示、记账过程及报表编制的动画演示等等,这样就使得学生听、看、读、写等各方面的感官被调动起来,改善以往只通过听讲进行知识记忆的学习模式,有效地增强了会计教学的有效性。

(2)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经过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已经深入每个学生的思想,大多数的学生也都对自身在学习中所起的主体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在现阶段的会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继续秉承这一理念,利用多媒体教学拥有的互动性强、反馈性好等优势,设计科学、有趣的会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会计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地激发学生对会计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会计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发挥积极的教学引导作用,并且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与反馈,同时利用这些评估的结果不断地修正会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培养学生的会计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的会计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3篇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投影; 摄像放像;多媒体网络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一般包括摄影、实物投影、摄像、放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方面。下面就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 投影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在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然而实验仪器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以至影响教学效果。采用投影技术,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浓H2SO4稀释实验时,对实验中关键性的观察点——温度计读数的变化,通过投影技术进行扩大,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用实物投影仪对氢氧化钠固体表面潮解现象进行放大,激励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上述实验在教师讲课时感到很流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感到很轻松。

投影技术主要是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克服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投影技术使实验的科学性得到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条件。

2 摄像、放像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演示实验的全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伴随着一些无关紧要的现象,干扰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影响实验的效果。由于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给予学生信息要有选择,使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所学得的知识有价值。因此,采用摄像、剪辑技术,对全过程进行加工,既为学生提供实验全过程,又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同时也不失实验的真实性。例如:氯水见光分解实验可采用此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大大增强演示实验的时效性。当学生看到氯水在几小时的光照后才开始慢慢地冒小气泡,24小时才有明显气体产生,不仅对实验结论信服,更体会到有些化学反应很缓慢发生的,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观察的有效性。

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借助于录相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录像技术还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例如:浓H2SO4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正确的操作,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通过录像对浓H2SO4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热量使 H2SO4液飞溅现象进行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则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对实验的成功起到一定的作用。

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学会实验基本技能的最有效途径。对一些操作较复杂的实验,通过录像对学生进行正确、规范的指导,避免了因教师实施演示需较长时间的缺陷。例如:高中化学实验氯气的制取的教学,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于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氯气的毒性。对学生最终撑握氯气的性质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提供保证。

3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也可能引起实验事故,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典型的软件资料,对操作易出错的后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先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的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例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移去酒精灯的操作,一旦失误,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了氯气的实验室制的软件,对这一操作做了一些特别的处理,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反复模拟实验,一旦操作正确,计算机给予奖励提示,鼓励学生,而一旦学生操作错误,计算机则对水倒流试管底部,试管破裂的危险场面进行模拟。再如:对点燃未检验纯度的氢气发生爆炸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引起危害的认识,然后再进行正确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模拟,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一些装置和操作较复杂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模块式实验环境,让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实验技能,然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例如:CH3COOC2H5的制取,在多媒体技术上,可以通过学生模拟实验,既掌握原理又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起到实验设计教学,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多媒体“实验室”中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畅游,发挥自各自的才能,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实验。例如:物质的鉴别,通过多媒体“实验室”提供学生所需试剂,由学生设计各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加以判断。计算机对各种方法所产生的各种现象都会模拟,并正确判断加以正确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现代教学技术与实验相结合必将丰富实验的内涵,增强实验功能。

参考文献

[1] 安宝生《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1

[2] 《中学化学实验也要注意环保 》 新华网 2001 01 21

第4篇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resources is to improve the new concept of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us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 concept challenges the presentation of old education concept, teaching models and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king computer technology,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ternet technology as the core provides a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resources, plays irreplaceable role.

关键词: 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计算机

Key words: teaching resources;information technology;computer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94-02

1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存储、应用等有关的,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信息时代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我们无时无刻不被信息包围着,信息技术重构了我们的世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猛烈冲击着教育界,由现代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模式乃至教育体制的改革正方兴未艾。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引发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反过来也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支撑。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信息技术为新型教育方式的实行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支持;信息技术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能;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2 现代信息技术为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多元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由教学元素整合而成的独立而相对完整的教学多媒体信息材料。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多元化教学资源应该包括多媒体课件、授课视频、题库、电子教案、电子化的教学文件、模拟仿真实验、课堂演示动画、素材库、网络教学资源等。建立规范、丰富、实用、可共享的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库,是教育现代化与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教育改革中的新兴事物,是对旧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一种挑战。这一观念带来了的革命,打破了以往单一手段为知识传播载体的局限性,表现出向现代科技中寻找突破的强烈动机。我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建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多元化教学资源库的实践中已走过了几年的路程,我们深深感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建设多元化教学资源中的重要性。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和电类专业的学生普遍信息素养较高,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敏感、接受和适应力强,上手快,容易进入角色,而电子技术本身又正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基础,它们的这种天然联系使我们建设多元化教学资源库具有明显的优势。下面结合我们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实践来论述现代信息技术在多元化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2.1 制作多媒体CAI课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多媒体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ng)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应用多媒体CAI技术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首选途径。采用CAI课件授课使授课内容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并提高了讲课效率。但简单的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已很难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为了让课件不但是教师“教”的工具,而且成为学生“学”的帮手,选择Authorware作为开发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创作工具是一个好的选择。Authorware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一个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多媒体著作软件。它采用可视化编程的设计图标方式,每一个图标就是一个特定功能的模块,它可以直接对演示对象进行实时编辑,具有广泛的外部接口和强大的多种媒体的集成与处理功能。最令人称道的是Authorware除了具有超强的演示功能外,利用它丰富的交互功能、导航功能,可以做成有利于学生自学的学习型课件。由于Authorware处理单一媒体的功能并不强,它只能是开发课件的主创工具,对文字、静图、动画、视频等媒体的处理还要借助于Word、AutoCAD、Photoshop、Flash、豪杰超级解霸等软件,因此用Authorware开发多媒体课件对开发者的计算机技术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课件的制作不能是教材的搬家,要基于教材主线,又不同与教材,甚至高于教材。以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为例,一个好的课件应包括知识点背景、知识点的阐述、难点重点、课堂演示、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答疑等要素。还要界面友好,声音、图片、动画、视频处理得当。为了方便使用,一定要用导航系统或主界面对各个章节进行超级链接的设置,以实现因人而异的非线性阅读。

一款新颖实用的多媒体CAI课件的应用价值在于提高教学效率,扩展教学容量,生动直观,并方便学生自学。

2.2 建立网上教学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改革需要一定的硬件平台和物质条件,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日渐成熟。从方便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有价值的知识的角度来衡量,网络教学资源是多元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其非线性结构,相对独立的内容,几乎是无限的时效性,及时的数据更新和所具有的高度共享性、开放性、可动态生成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使用者的喜爱,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借助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Eyou系统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模拟电子技》课程建设精品课的东风先后完成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的网上教学平台的建设。建设的网上教学资源有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文件、各种形式的题库、资料库、素材库等。资料库、素材库包括图片库、视频库、知识点的电子文档、课外阅读资料等。这些库的建设工作量极大,我们发动学生参与,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现代信息意识,增强了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每个库的建设都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收集、筛选、整理、录入、排序、调试等工作。以图片库为例,其中包括教材中全部插图(按章、节顺序排列,有超级连接,便于查找);元件、仪器实物图库搜集了电子专业所能涉及到的常用元器件及常用仪器的实物照片;电路图库汇聚了几乎所有电子专业基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电路图、波形图、真值表等;图库中还有做课件非常有用的配图库;素材库还收集了国家关于电子专业方面的一些标准及元器件命名方法、参数等。教学文件库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任务书、电子教材、实验指导书等公布于网络,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上网查阅。

网上教学资源库建立的价值在于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成为传统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应用,为学生提供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可以利用网络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自主学习的新途径。

2.3 建立试题库 作为考核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授课质量的试题及试卷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往试卷内容都有任课教师确定,由于教师工作态度、教学水平的差异,或为自身利益考虑等因素,试卷内容及难易程度的主观随意性很大,很难保证试卷质量。为了使试题和试卷更丰富、客观、正规,也为了减轻教师在考试命题方面的负担,用计算机建立题库势在必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主干课《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课的地位决定了这两门课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教学重点,当然也是考试的主要内容。几年来我们建立了每一章的自测套题库、例题库、试题库,均配有答案。试题库还按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电路分析题、画图题、计算题等类型分类,这样更便于管理、检索和自动生成试卷。建设有题量充沛、题型丰富、便于检索、编辑的题库也是自动组卷、高效便捷地管理试卷的重要保证。自动组卷可使试卷更规范化,版面更标准化,并能实现统一命题、教考分离和教学效果的量化分析。

建设题库是一项长期、细致、艰苦的工作,需要熟悉计算机录入、扫描仪的使用、电子绘图软件、试卷生成软件等。我们会挑选一些对计算机比较熟悉并感兴趣的学生参加题库的建设。首先对学生进行培训,比如教他们如何录入、编辑试题,如何使用Microsoft的Visio画电子线路图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边学、边练、边干,计算机技能提高很快。同样,教师在题库的建设中锻炼了队伍,提高了业务水平,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建立试题库的价值在于免除教师考前出题的辛苦,使出题工作更高效便捷,试卷更客观公正、试卷管理更规范有序。

2.4 建设仿真实验库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主要指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是电子类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基础课,其实践性、应用性特别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只有这样相辅相成才能相互促进,提高教学质量,顺利跨越这一专业的入门门坎儿。几年来教学内容不断扩充,教学课时压缩,又由于高校连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激增,演示、分组实验条件一时难以满足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可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也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仿真实验库的建设主要包括仿真演示实验、仿真课后分组实验、仿真综合、设计性实验。以课堂仿真演示实验为例,它避免了黑板上讲电路的枯燥,能将电路的原理、工作过程及结果、波形、频谱图准确、形象地表现出来,而且还能形象地展示元件参数的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对于一些较难讲清的内容,充分利用仿真实验的演示功能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采用的是Multisim仿真软件。Multisim软件是Electronic Workbench(EWB)的升级版本,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等特点。Multisim集成了电路图编辑、高性能模拟、数字电路及混合电路的仿真功能,具有丰富的元件库和使用方便的虚拟仪器仪表库。

将仿真实验引入实验教学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有效补充实物实验的不足。将仿真实验引入课程设计能使学生在自行设计、仿真运行、调试改善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仿真软件,完成一次完整的电子技术的仿真实验,为设计方案的硬件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立仿真实验库的价值在于降低教学成本,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邵青.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第5篇

关键词:朗伯——比尔定律;光度计;红外碳硫仪;局限性

一、引言

比尔定律最早由皮埃尔·布格和约翰·海因里希·朗伯在1729年和1760年对物质对光的吸收关系进行了阐明,在1852年由奥古斯特·比尔对该定律进行了完善,两者结合后就得到有关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比尔—朗伯定律”。时至今日,分析设备逐渐集成化、精密化,但一些分析仪器的最终原理仍离不开比尔—朗伯定律。

二、比尔定律的表达式

简单地说,比尔定律就是当一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其浓度成正比。

它可用以下数学公式描述:

A=lg■=K2bC (2-1)

式中,b为光程;C为溶液的浓度;K2为比例常数,一般将K2称为吸光系数,单位为1/(g·cm)。

式(2-1)中,若将浓度C以摩尔(mol)浓度表示,光程b以厘米(cm)表示,则吸光系数K2称为摩尔吸光系数,一般用ε表示,其单位为1/(mol·cm)。此时,式(2-1)可改写为:

A=lg■=εbC (2-2)

其中,ε是有色溶液在浓度C为1mol/L,光程b为1cm时的吸光度,它表征各种有色物质在一定波长下的特征常数,它可以衡量显色反应的灵敏度。ε值越大,表示该有色物质对此波长光的吸收能力越强,显色反应越灵敏。一般ε的变化范围是10~105,其中ε>104为强度大的吸收,ε

综上所述,比尔定律可以描述为: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某一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光程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比尔定律的真正物理意义。它是光度分析中定量分析的最基础、最根本的依据。这也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

三、比尔定律的应用

近代化学分析中,几乎所有的光学分析仪器的原理都离不开比尔定律。

1.分光光度计,它是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的常规仪器,常用于核酸,蛋白定量以及细菌生长浓度的定量;它是化学室里湿法定量分析使用率最高的常用仪器,对测定如P、Si、Mn等单一元素既简单又有效。

光度计是在特定波长测定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度,波长范围分为紫外光区(200~400nm)、可见光区(400~760nm)和红外光区(2.5~25μm),相应的光度计可分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而这些光度计的原理就是比尔定律。

2.红外碳硫仪,它是冶金行业特别是转炉快速分析碳硫的一种常用设备,另外在对铁矿石、焦炭、煤、石灰和各种钢中的碳硫测定中最常用的一种仪器。

红外碳硫仪通过燃烧法分析样品中的碳、硫的百分含量,样品在富氧状态下经过燃烧生成CO2、SO2,进入吸收池,借助CO2和SO2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能量的原理,将CO2、SO2的吸收池浓度变化转换成电压,经计算机分析得出碳和硫的百分含量。这个红外光区的吸收动作的原理就是比尔定律。

虽然比尔定律在特定条件下是可靠的,而这个可靠至少需要三个保证:第一,采用的是单身光;第二,入射光是平行光;第三,被测物质与介质直接相互不干扰。此外,样品的处理、系统的误差及操作误差等,都对比尔定律的可靠性提出了挑战。

四、比尔定律的局限性

任何定律在日常应用中都会有局限性,比尔定律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有局限性的定律。

比尔定律所定义的物质对光的吸收和物质的浓度呈线性关系。这个在低含量时既稀溶液时才可成立。当溶液浓度很高时,各物质间的电荷将会影响特定光波的吸收能力,对吸光度和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发生偏离,浓度越高偏离越大。

另外,溶液的折射率也会影响其线性关系,溶液的折射率是随着溶液的浓度改变而改变的,因此,比尔定律在低浓度时是正确的,只有在高浓度时才受到制约。

五、总结

第6篇

关键词:游戏 游戏化教学 小学语文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缺位的童年必定是有缺憾的”。由于年龄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游戏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当前小学生游戏时间越来越少,游戏需要得不到满足,落后的教学方式加重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象在课堂中依然比较普遍。因此,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有助于推进游戏教学研究与教育研究的进一步结合,促进语文游戏教学理论的深化和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作者以游戏为切入点,通过对当地周边部分小学的语文教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效果,以求获得最直观、最真实的游戏化教学的现状。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当地小学部分3——6年级的小学生,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272份,最后用SPSS13.0对有效问卷进行了多角度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小学生对游戏的态度方面,很喜欢游戏的占59.6%,不喜欢的仅占3.9%,一般喜欢的占36.4%。②小学生游戏时间的充裕程度方面,41.8%的认为游戏时间不够,觉得游戏时间勉强够的占33.4%,认为游戏时间够的仅占24.5%。③在小学生常做游戏的种类方面,有76.9%的小学生常做传统游戏,人数最多;常做体育游戏和常做智力游戏的学生人数相差不大,分别为22.5%和22.8%;常做电脑游戏的小学生人数最少,有16.4%。由此可见,当前小学生常做游戏内容没有太大变化,仍主要是传统游戏。④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游戏的频率方面,经常使用的仅占26.7%,偶尔使用的占51.6%,从来没有使用的占21.6%。⑤在运用游戏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表现方面,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只是简单说明后让学生自己做,占75.7%;仅有16.3%的教师被学生认为很有指导方法;另有7.9%的教师根本不提倡做游戏。⑥在运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的表现方面,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太认真,显得吵闹,占37.3%;甚至有些学生对游戏教学不感兴趣,根本不想参与,占2.3%。⑦在运用游戏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需求方面,小学生最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导,有67.3%;认为游戏化教学要有丰富的、有意思的游戏材料的有38.4%;认为游戏要有意义、能从中学到东西的有34.1%;认为游戏时要轻松快乐、不沉闷的有32.7%。总之,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状况堪忧。

二、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分析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状况,主要有观念层面、实践层面和评价层面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仍然秉持教学就是教书的观点,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是严肃的,“游戏只是用以适当调节学习压力的方式”,对“游戏”的认识片面而保守,一些教师不认可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在实践方面,教师在现行教学中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将游戏融入教学之中,不知道做什么样的游戏以及什么样的游戏既适合学生需要,又能促进教学,完全依赖教材,自主开发游戏的能力十分有限;在评价方面,被局限于“知识”和“分数”,使教学流于形式,沦为“为游戏而游戏”。 转贴于

导致上述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教师对游戏化教学认识理解上有偏颇,认为游戏主要是为了放松而不是学习,认为游戏化教学与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是对立关系,游戏化教学是让所有语文教学都做游戏;②教师游戏化教学能力不足;③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鼓励创新教学的措施不到位;④现行教学评价存在缺陷。

三、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对策建议

1、正确把握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一般性的教学原则外,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还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②人文性与生活性相结合的原则;③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④鼓励个体表现与注重整体公平相结合的原则。

2、提高教师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能力水平。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游戏化教学的能力普遍不足,教师要加强自主学习,并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教学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能力

3、加强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政策引导。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更新教育理念,重视游戏化教学,彻底改变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学评价的功能被局限于“知识”和“分数”的现状。其次,要鼓励组织开展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游戏化教学能力的相关培训的做法,并在人力、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最后,要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方式在实践中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刘众《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2页。

第7篇

论文摘要: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增进智力发展,进而通过各级的思维加工形成新的认知,从整体上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素质教育推向深入的今天,其地位也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人的观念、生活方式。在素质教育推向深入的今天,其地位也变得尤为重要。《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过程”。计算机这个新时代的宠儿,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一大方向,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形、图象、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媒体功能,展示精美的图画,播放悦耳动听的音乐或录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将枯燥的课堂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的全面发展,也可以促进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广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改善呆板的教法和学法,有着其他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收到的效果,这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它可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二面角的教学,利用几何画板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图形的旋转、平移、翻动、移出、折叠、显示等可以方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根据自己的需要观察图形总结图形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找准解题的切入点。

    心理学家认为:认知领域是智力活动因素,情感领域是非智力活动因素,有不少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经常是成才的关键”。智力因素主要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有着促进和调节作用,是学生的“动力系统”,是学习积极因素的重要源泉。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是先有感性认识后上升为理性认识且感性认识贯穿始终,使用电教媒体利用其突破时空限制、动静结合的优势,可大大增强学生的情感认识,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情感基础,使课堂更生动,学生参与更活跃。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增进智力发展,进而通过各级的思维加工形成新的认知,从整体上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中的素材

    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要准备好各种素材,然后将各种素材通过计算机组装在一起。如将一个多媒体课件比作一个大型建筑物的话,则各种素材就相当于建筑所需要的物料:

    多媒体课件中要用到的素材有声音、图形、图象、视频影像、动画等等,不同的素材要求使用不同的手段加以准备。

    下面以动画为例来加以说明:

    动画适宜表现教学过程中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动画一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设计制作:

    (1)利用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动画。利用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制作动画比较直接,可以让屏幕对象或利用绘图语句绘制的图形产生动画效果,但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效率不高.

    (2)利用专门的动画创作工具设计制作动画。如设计二维动画可用的制作工具有animator、animatorpro、animatorworks、animatorstudio等多种软件,设计三维动画可用的制作工具通常为3d5软件。利用上述工具可以很容易地制作出形象、生动、逼真的二维或三维动画,不仅所制作动画的表现效果好,而且制作文字的动画,可以利用cool3d软件。

   (3)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提供的动画制作功能,设计制作动画。

    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误区

    由于旧的认识观和教育观的影响,有的教师全部用电教手段来替代常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放电影,这种绝对化和简单化的理解和运用,带来了一些负效果。有的教师片面以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刺激一反应’锐为依据,主要表现为片面追求界面华丽、媒体效果,忽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其实质是试图通过外界媒体的刺激,使学生被动模仿和接受数学知识。此时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灌输,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有的教师采用最简单的powerpoint制作课件给人以代替投影仪印象。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有些内容,我们只需要用简单的手段,如幻灯片、投影仪就可以教学,而且操作性很强,因此不必为了赶时髦而去刻意追求。在数学教学中板书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忽视板书的作用也是误区之一。数学的解题能力需要大量的练习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在使用媒体时不能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

    因学生在长时间的观看过程中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心理疲劳,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如果课件制作过于修饰、处理或缺少通用性会造成隐性浪费和负面效应。因此,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课件制作宜小、宜精、宜短、宜简。

    四、结合学生特点辅助教学

    如何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和学生特点,恰当的使用教学媒体,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教学效果,实现现代教育媒体优化教学,应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媒体的性质、形态、功能,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综合考虑,切忌盲目选用媒体。在慎重选择媒体的切入时机和使用方法,根据课型和教材选用,没有固定的模式。实验表明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创设意境,引起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显示情景,突破难点及突出特点画面效果上是最佳的,切忌“花架子”,表面上轰轰烈烈,而实际效果欠佳。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观察斜率和截距的数据连续变化观察总结出直线和圆在不同位置关系时的相关结论。通过动态效果启发、激励学生,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质的目的。在教学中还可通过一些失败的尝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五、优秀教学媒体组合的特点

第8篇

【关键词】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

1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

我国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码头数量在不断增加,港口危险化学品存储罐区及输运管线规模也在日益扩大,港口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储罐和运输管线给港口区域带来的安全风险也与日俱增。2010年,大连市“7?6”中联油石油管道爆炸事故造成逾430 km2海面污染,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3亿元,事故救援费用为万元,事故清污费用为11.68亿元; 2013年,青岛市“11?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造成165人遇难,已核定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可见,港口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危害大、影响面广、应急处理难度大等特点,给港口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工作带来非常严峻的考验,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已明确规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是港口危险化学品储罐和运输管线的安全监管部门。目前已有部分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相关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加强对港口危险化学品信息的动态掌控,提升其对港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能力。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这项工作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1)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仍以人员现场巡查监管为主,缺乏相应的监管设施设备,监管方式和手段落后,监管信息化水平低;管理部门缺乏对建立完备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的思路和能力。[1]

(2)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对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数据资料的有效汇总,静态数据多,动态数据少;缺乏基于电子地图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的数据分析,缺少在通过信息系统开展应急指挥调度辅助决策方面的技术支撑。

(3)目前已建成的应急指挥系统在运行初期尚可使用,但由于缺少与日常安全监管业务工作的结合,“平战脱节”,导致应急指挥系统中数据库信息无法及时更新,当发生突发事故时,难以有效辅助决策。[2]

针对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基于“平战结合”思路,提出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的建设方案,将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应急预案演练等工作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指挥调度等有机串联,通过整合数据资源,使数据资源“常用常新”,实现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

2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建设目标

(1)建立基于“三维可视化”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地理信息系统。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建立港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码头、罐区、管线,以及安全、应急设备设施“三维可视化”电子分布图数据库。

(2)建立基于“二维与三维联动”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辅助决策系统。为便于直观分析,基于港口电子分布图对危险化学品罐区、管线等建立三维场景,从事故信息报警、事故地点,到周边现场分析、应急救援指挥,形成层级明晰、联动迅速、指挥有效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辅助决策系统。

(3)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管理系统。立足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管理工作,实现港口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备案、港口企业安全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港口安全评价备案、港口日常监督检查等信息的整合。[3]

为保障应用系统使用效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指挥场所,配置相应的远程监控设备、监管检测设备、现场取证设备、监管交通工具、应急通信工具等。

3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设计

3.1 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根据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需求和系统的建设目标,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如下:

(1)网络平台层。此部分是承载数据传输、交换的基础条件,一般依托政务外网等现有的网络实现信息的采集、整合、处理、分析和展现。网络平台层为数据资源层、业务应用层等在网络传输方面提供支撑服务。

(2)应急指挥中心。此部分包括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大厅、应急会商室、会议室、新闻室,以及应急指挥分中心应急会商室的装修设计(机房、机电系统等设计)。移动应急指挥平台是应急指挥调度平台的延伸和扩展。

(3)基础支撑系统层。此部分包括港口安全监管业务数据采集整合、视频数据整合、呼叫中心系统、二维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等。基础支撑系统层为应用系统的运行提供软、硬件支撑。

(4)数据资源层。此部分是在通过交换平台整合现有业务系统数据的基础上产生的。采用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数据交换标准,确保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传输、分析、管理和共享的整个流程在各系统间顺利交换,以实现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的目标。数据资源层为各类应用系统的应用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5)综合应用层。此部分是在基础支撑系统层及数据资源层的基础之上,基于“平战结合”的思路,深入分析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需求,整合、设计和开发“三维可视化”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地理信息系统、“二维与三维联动”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和“移动互联网”的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管理系统。

(6)信息层。此部分包括大屏幕、视频会议系统、显示终端、电话传真、手机、门户网站等,其中除门户网站和视频会议系统外,其余均主要为应急业务管理使用。

(7)应用接口层。此部分通过统一的信息共享接口,为上下级应急信息资源接入和共享提供数据基础和通信机制,也为将来与其他行业的各类外部应用(安监、公安、消防、环保等)进行数据共享打下扎实的基础。

3.2 应用系统功能设计

3.2.1 基于“三维可视化”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地理信息系统

此系统主要实现对包括地面、建筑物(如辅助建筑、锅炉房、污水处理厂、配电所、消防泵站、办公楼、消防车库等)、储罐和管线、细节设施(如消防设施、仪器仪表等)、码头及其设备设施等整个港口危险化学品监管区域和地上地下设备设施建立精细的地理信息模型。此系统不仅可实现包括罐区、化工泊位、管线等重要设备设施的三维可视化,而且还可实现包括放大、缩小、旋转、平移等在内的外部环境交互式浏览功能,同时实现公共设施、消防设施内部精细化建模和交互式浏览功能。

3.2.2 基于“二维与三维联动”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辅助决策系统

此系统用于港口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处置决策,主要功能包括应急值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辅助决策、应急指挥调度、应急信息、应急评估、事故案例管理和综合统计分析等。为体现“平战结合”的思路,用户可开展全程计算机模拟的应急演练演习及基于情景规划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危险化学品应急事故模拟演练,同时实现演练计划制订、演练场景搭建、演练过程控制和回放、演练效果评估和记录等功能。

3.2.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管理系统

此系统主要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港口危险化学品企业基础信息、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审批、人员持证情况、港口重大危险源备案、事故隐患排查、应急预案备案、安全评价机构备案和综合统计分析等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监管业务功能。

3.3 应用系统数据库设计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数据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数据,其主要用于描述港口及与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有关的地理位置和几何形状;第二类是与空间位置无关的数据(见表1)。

4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在 大连港的应用

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针对大连港实际业务情况,设计开发了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平台,平台应用情况及特点如下。

4.1 海量多元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和高效展示

大连港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采用自主研发的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可以高效支持海量三维场景数据加载及模型显示处理,具备分级加载、高效展示能力,同时能够叠加展示高分辨率影像图信息。大连大孤山区域三维模型、高分辨率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等一整套数据量在系统中可以流畅加载、漫游,并且可以与地理信息管理平台数据兼容和共享,实现数据同源化处理。

4.3 以分类图、剖面图等方式展示管线数据动态

大连港范围内管线繁多,传统的地图展示无法直观了解管线的材质、管径、货种等信息。因此,按照原油、成品油等不同货种对管线进行分类,并在管线交汇等重要节点处以剖面图形式展现,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4.4 既定预案与随机触发并存的应急模拟演练

除可实现按传统的预案方式开展演习外,此系统还可以模拟各种突发状况。系统有观摩功能可为评估和教学提供场景演示,完善的评估功能对演练全过程进行记录和数据采集,且可以随时回放。整个演练过程完全基于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其中控制转向可对三维空间中的场景、设备、人物、事故表现等元素进行控制,从而使演练参与人员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模拟演练的内容和效果,实现演练过程的所见即所得,大幅度提升演练效果。

4.5 基于“互联网+”的港口安全监管

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和企业整改工作是港口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采用“互联网+”思路,将日常安全检查工作从计算机端移植到手机等移动设备端,开发相应的安全监管软件,使现场检查人员可通过智能终端查询港口企业安全基础信息,下载安全检查记录表,在移动终端上记录检查结果。同时,通过蓝牙连接便携式打印机,可以进一步实现现场检查结果单的即刻打印,整个检查过程的全部信息可以自动同步至服务器端,方便后期统计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曾亚梅,徐连胜.新条例实施后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场所现状[J].港口科技,2013(12):40-45.

第9篇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 学前教育 现状 发展趋势

我国是历史悠久、多民族的国家,具有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国许多传统的民族音乐正在走向解体。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高师学前教育中强化民族音乐文化,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系统地剖析民族音乐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民族音乐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发展趋向,并提出相应的策略,这不仅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深入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更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音乐在学前教育中的现状

目前,随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方式上的改革,造成学前专业的大多数学生没有音乐基础。在学前音乐教学培养方案上,基本上是把音乐专业教学与幼师培养进行综合,课程安排上脱离幼教实际,缺乏学前专业特色;在实际教学中,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的内容主要以流行音乐、西洋乐器等为主,流行音乐、西洋器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固然重要,但这些教育内容和形式主要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等方面的能力。要把我们祖先留下的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充分运用到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去,是我们学前专业教师的目标和首要任务,由于缺乏有利的教育时机,我国传承多年的民族音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受到冷落。

学前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进行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断层的危机,主要来自于学前教育的萎缩。仅以黑龙江省某大学为例,2009级的学前教育专业60名学生,2010级学前教育专业107名学生,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194名学生,做了一次关于“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方面的调查问卷,排在首位的是流行音乐,其次是民歌、西洋乐器,而民族音乐位居最后。这种现象说明什么?教育者对民族意识越来越淡化,对本土音乐文化缺乏了解。这样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民族音乐教育的地位,从基础教育抓起,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途径和渠道。

二、民族音乐文化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影响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智慧的结晶,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音乐文化,无论在我国的音乐史上还是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始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作为学前教育的学生,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海洋中,学习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从音乐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可以提高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因为他们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他们的学习为全社会点亮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希望之光。

在学前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任何一门教育所替代不了的,应该以学习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让学前专业学生树立起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观念,为弘扬和传承本民族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而努力。通过民族音乐达到育人的目的,以促进民族素质,提高民族音乐文化水平,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使学前专业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和不断提高。

三、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与发展思考

柯达伊认为,挖掘民族民间资源,以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母语来实施基础音乐教育可以更有效提高全体国民的音乐文化素养,让音乐真正地属于每一个人。[1]在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时,不但要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民间的传统音乐文化,而且要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掌握当地的民歌演唱方法及简单演奏民族民间器乐的常识,不断吸收民族音乐的精髓对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还有利于学前专业学生继承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通过“倾听”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通过“倾听”感受民族音乐是一门必修的课程。我们作为学前专业教育者,去创造良好的民族鉴赏氛围是责无旁贷的,通过欣赏民族音乐来培养学前专业学生高尚的情操,在音乐思维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了解我国56个少数民族的不同音乐文化体裁,真正达到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要想在欣赏民族音乐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对目前音乐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在音乐欣赏课中加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比重,让学生充分了解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在钢琴教学中,多演奏中国优秀作品;在舞蹈教学中,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音乐语言等,逐渐把民族音乐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去。

(二)编写民族民间音乐与学前教育专业融合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为了强化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工作,编写一部适合学前教育特点的民族音乐欣赏教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教材内容的选材上应注意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以普及民族音乐基本知识为主,兼及部分民族音乐理论。把具有代表性的、有审美价值的民族音乐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教材中,教材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体,合理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大类。对民族民间的各类音乐素材进行合理的编写,在教材结构中突出民族音乐内容的比例,使民族音乐和学前教育有机地融合得到和谐发展,具有继承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精神。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为我国学前教育创新提供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我们大力开展学前教育创新研究和实践的今天,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者,只有不断地探索、思考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规律,学前教育才会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因此,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有利于创新发展,是我国学前教育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注:本文为2012年度黑龙江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高师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研究”,项目编号:JG2012010369;2013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253211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