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普外护士论文

时间:2022-06-26 10:47:24

导语:在普外护士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普外护士论文

第1篇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日益普及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护理人员怎样能够在浩瀚的互联网中寻找到需要的资料则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及其发展历史以及护理网络资源做一简要介绍。

1互联网的概念及功能简介

互联网(Internet)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规模,独立运行和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全球范围的计算机网络,组成Internet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LAN)、城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用户可以利用Internet提供的各种工具去获取Internet提供的信息资源[1~4]。主要的Internet应用系统有:World Wide Web(万维网)超级文本信息访问;Email(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邮件;Mailing List(邮寄列表)多用户邮件分发;Usenet(新闻组)巨大的专题讨论组;BBS(公共布告栏)信息共享电子白版;Anonymous Ftp(匿名FTP)传输公共数据信息;Electronic Magazine(电子杂志)电子出版物。其中,WWW (World Wide Web)为Internet的一个组成部分,提供了一个可以轻松驾驭的图形化用户界面,以查阅Internet上的文档,这些文档与它们之间的链接一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网。

著名的中文网络搜索引擎有:中文雅虎(yahoo.com.cn),新浪网(sina.com.cn),搜狐网(sohu.com),中华网(china.com),网易搜索(yeah.net),3721网(3721.com)。英文搜索引擎有:Yahoo(yahoo.com),About(about.com),Google(google.com),Excite(excite.com),HotBot(HotBot.com),Study Web(studyweb.com)等。登陆上述网站后,在相应的搜索栏目内输入所需查询的主题词,即可得到相关的网站或者网页资料。

2护理网络资源

21医学文献检索

211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nih.gov): 目前藏书最多,资料最齐全的图书馆之一,通过其Internet服务,可以了解其馆藏情况,免费查询Medline(PubMed:igm.nlm.nih.gov/pubmed/),通过检索关键词、作者、文献标题、MESH词条、杂志名称、日期等进行查询。通过传真,EMS或平信方式可以获取所需的资料。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其检索内容包含MedLine、PreMedline(不含Mesh检索主题词)医学文献数据库及其它电子出版文献。PubMed基本检索方式(Basic PubMed Search):进入PubMed基本检索方式主页,在检索框中可以输入任意词,包括文献作者、出版杂志等。键入一个或多个检索词(可以为任意词),输入多个词时,可自动识别成词组,但词数太多时,则以逻辑“与”的方式识别。键入检索词后,选择检索年限(30 d、10年不等)及选择文献的页面显示数目。按Enter回车键或鼠标击活界面中的“Search”按钮可得到查询文献提要 (docu

ment summary page)。PubMed高级检索方式(Advanced Search):与基本检索方式不同的是增加了检索范围(search fields)和检索模式(search mode)的选择框。在检索范围Search Fields选择条框中,包含了All fields(ALL),指PubMed所有检索范围;Affiliation(AD, AFFL)指联系地址,包含第一作者或其他作者的研究所和联系地址;Author Name(AU AUTH)包含文章的所有作者,格式为“姓+名(首字母大写)”;Journal Title(TA, JOUR),指文献出版杂志的名称;Language(LA, LANG)指文献语种等。

212中国专利信息检索系统(jiansuo.com):检索查新感兴趣的中国专利。提供11个检索入口,供您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填写相应的检索式,并允许对各个检索式的检索结果进行复杂的逻辑运算。登陆网站首页以后,出现的检索屏主要由说明列、输入框和状态列等三部分组成。最左侧为说明列,包括检索式的说明及其相应的联机帮助,中间为检索条件输入框,最右侧为状态列,显示检索结果或错误信息。

213中国医学信息检索系统(cbm.imicams.ac.cn)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推出的中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网络,该检索系统涵盖美国MEDL IN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荷兰医学文摘(EM)、国际药学文摘(IPA)等多种数据库。

214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net,chinajournal.net.cn):是我国第一个连续出版的大规模集成化、多功能学术期刊全文文献检索系统,可以免费浏览中国期刊题录数据库及中国重要报纸题录库、中国专利题录库及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题录库及中国会议论文题录库等。

215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com.cn):集纳了1 500多种科技期刊的全文内容。该系统的检索分为简单检索和复杂检索。使用简单查询可以输入要查询的关键词并在选择框内选择在论文、引文还是期刊名称中查询。利用复杂检索能进行快速、有效地组合查询,可以进入查询页面,在对话框中选择时间、分类、地区等检索条件,以缩小查询范围,迅速获得最准确的查询结果。

22中文护理网络资源

221林琳护理网(huli.net):是原中国国家卫生部护理中心主任、副主任护师林琳创意、投资兴办的护理专业网站。网站由卫生部护理中心、现代护理报、各级护理学会、白求恩医科大学各临床医院护理部、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护理部等提供护理专业信息,采用中文简体、中文繁体、日、英四种文字。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网站开设了护理史简介、中国护理教育、国外护理简介、临床护理查询、护理技术查询与求助、新技术交流、知识宝库、护理图书与杂志、中医护理等护理内容。

222医学护理网(http:∥huliw.com):由山东省胜利石油管理局临盘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宗爱芳创办并得到《现代护理报》、《当代护士》杂志的大力支持。目前开设的栏目有护理论坛、美学美容、护理求助、家庭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整体护理、天使风采、会议信息、天使书苑、护理期刊、心理护理、护理论文、学会介绍、护理文苑。同时护理网社区还提供不同主题的相关护理讨论区以及实时聊天室,为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和交流提供了更有效的场所。

23护理杂志

Internet为我们提供的另一重要工具就是网上虚拟图书馆。几乎所有著名的护理杂志都在网上建立了各自的主页,通过这些主页,我们可以免费阅读最新出版杂志的目录以及论文摘要,从而迅速掌握护理学科的新动向。

主要中文护理杂志网址:①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wanfangdata.com.cn)。

②护理研究(SXHZ. chinajournal. net.cn)。

③护理学杂志(www HLXzzperiodicals. net.cn)。

④南方护理学报(nfhl.Chinajournal.net.cn)。

⑤解放军护理杂志(wanfangdata.com.cn)。

⑥上海护理(wanfangdata.com.cn)。

⑦实用护理杂志(yizhe.net)。

⑧天津护理(wanfangdata.com.cn)。

⑨中华护理杂志(tcmtoday.com/cna)。

国外主要护理杂志有:

①美国护理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nursingworld.org/ajn)。

②英国社区护理杂志(Journal of Community Nursing,jcn.co.uk)。

③新护士杂志(Journal of Neonatal Nursing, neonatalnursing.co.uk。

④护理趣闻杂志(Journal of Nursing Jocularity,jocularity.com)。

⑤标准护理电子杂志(Nursing Standard Online, nursingstandard.co.uk)。

24其他护理网

中华护理学会(tcmtoday.com/cna/):设有学会动态、学会简介、组织结构、护理刊物等栏目。

好医生护理中心(haoyisheng.com/hcc/prog/hcc_index.jsp):设有国内护动态、国外护理研究、护理继续教育、考试培训、护理程序、论文写作、护理英语、多彩天使、护士论坛、国内外护理期刊和国内外护理站点等栏目。

金卫护理网( qiuyi.net/jw/huli/index.htm):设有护理常识、护理教育、家庭护理、社区护理等相关栏目。

美国护理学会(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 nursingworld.org/):设有护士伦理准则、执业护士注册认证、美国护士基金会、美国护理学院、在线护理杂志以及护理出版物和护理新闻等。

美国护理学院学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nche.edu)为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网站,为高等护理专业人才(护理学士、护理研究生等)提供护理教育、护理研究、相关政策法规、信息管理、护理出版物以及其他项目,帮助护理学院的管理人员建立高等护理教育的质量管理标准,促进专业护理人员提高专业素质以及社会对护理高等教育、研究以及实践的支持。

美国临界护理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riticalCare Nurses,aacn.org/):该学会主要介绍护理临床资源、杂志,并为护士和其他健康护理职业人员提供教育机会,为护理危重症病人的护理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专业信息资源,提高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

美国护理法律顾问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Legal Nurses Consultants, aalnc.org):该学会为非赢利性组织,主要致力于增进注册执业护士临床实践的法律空间。

美国护理管理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anaged Care Nurses, aamcn.org):该学会主要致力于建立护理管理标准。

美国神经科学护理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science Nurses, aann.org):利用先进的神经护理学知识和技术,通过对专业护理人员、神经疾病的病人及其家属的继续教育、信息共享、以及相应标准的制定,为神经性疾病病人提供高标准的护理服务。

美国整体护理学会(American Holistic Nurses, Association, AHNA, ahna.org/):该学会为一世界性组织,主要为希望从事整体护理的护士提供支持和教育。

加拿大护士学生学会(Canadian Nursing Students Association, CNSA/AEIC, cnsa.ca):为加拿大护理教育培养提供法律、伦理、专业的以及教育性的网络资源,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培养护士。

耶鲁护士学校(Yale School of Nursing, info.med. yale. edu/nursing/):主要介绍耶鲁护士学校的教育、科研等情况。

尽管目前Internet在我国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无论在技术和应用范围都远不及西方国家,但只要认识到Internet在护理领域中应用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普及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和Internet的应用技术,就能扩大我们护理队伍的知识面,增加信息观念,同时也将促进我国护理界与国际护理界的联系,增加国际交流,使我们的护理教学、管理、科研及临床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Brennan P F, Moore S M, Biornsdottir G, et al. Heart care: an Internetbased information and support system for patient home recovery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 surgery. J Adv Nurs, 2001, 35(5):699

2Yeaworth R C. Use of the Internet in survey research. J Prof Nurs, 2001,17(4):187

第2篇

【论文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医院临床护理服务,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推动护理服务整体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2010年7月我院根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1]《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2]等文件的要求,我科作为医院的首批试点科室,在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护士工作时间及工作模式等进行了优化调整,并综合采取主动护理等多种措施加强整体护理,优化护理工作模式,通过思想动员、人员调配、逐步落实,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取得了患者满意和医护人员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我科现有床位40张,护理人员16人。?

2 方法?

2.1 动员学习

科室在接到护理部下发通知的同时第一时间召开全科护理人员会议,对基础护理如何更好地落实进行研讨,并组织学习全市其他医院为强化基础护理所采取的措施,根据我院及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吸取可借鉴的经验,以加深护士对基础护理内涵的认识。另外,纠正部分人员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使她们充分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既不是严格管理家属,禁止探视并陪伴患者的表面化、肤浅化做法,也不是硬性禁止患者自聘护工的简单化、武断化做法,而是要让护士履行对患者的护理职责,落实好基础护理。通过为患者提供到位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从而扭转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局面,切实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

2.2 人员调配和排班方式的改变

根据科室护士人数和人员结构特点,进行老中青相结合、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相结合的排班模式。在原有责任护士负责制的基础上,根据病房病床数建立两个责任小组和一个行政小组,每个护理责任小组负责20名患者的护理,每个责任小组有4名护士组成,其中以年资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组织能力强的护士为责任小组组长。每位组长负责2名患者,其余每个责任护士负责6名患者,护理组长固定每半年轮换一次,由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士担任,每组护理人员长期为一组患者服务。当责任护士不在岗时,由所在组的责任组长或其他责任护士代管。责任护士在工作中落实整体护理,把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对患者的治疗、康复以及健康指导融为一体,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责任组长除担任一般责任护士工作之外,还负责所在组的护理质量检查和对年轻护士工作的指导。在对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主班护士、办公室护士确定职责后,在兼顾患者的需要和大多数护士意愿的基础上,调整护士排班模式,但总体原则是根据各时段护理工作量的不同合理进行人员配置,使得基础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2.3 责任护士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满意护理

患者入院后,有责任护士作为首次接诊护士迎接患者入住本科室,并向患者介绍自己及其的管床医生、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在5 min之内通知管床医生,待医生作出诊疗计划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执行医嘱。对饮食、用药、检查、术前、术后、出院等,病房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应有责任护士一一完。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出院时责任护士讲解患者回家后注意事项,给每位患者发放一张“爱心卡”,便于患者出院后随时咨询。?

2.4 注重人文关怀,创造温馨病房

试点病区注重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科购置了供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康复器材,并在康复室安装了电视,便于为患者提供生动形象的健康教育。我们病区还为患者配置了电磁炉,方便患者加热饭菜;另外还为术后患者提供一顿免费早餐;为脑瘫患儿送玩具;每月召开一次患者座谈会,及时了解并解决患者的需求。?

3 讨论?

3.1 提高了思想认识,不断推进护理工作

大家普遍加深了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认识,逐步理解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从管理方式到服务模式与内涵的改革,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深化。?

3.2 护士价值得到了体现,提高了护士满意度 过去护士只是打针、输液、发药,机械地执行医嘱,与患者沟通太少,使得护士的专业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护士自身也没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自从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以后,基础护理工作得到了加强,并根据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绩效考核,按劳分配,多劳多酬,同时护士能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劳动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另外护士排班模式满足了护士的意愿,护士心情舒畅,满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3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我们病房自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后,改变了原来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工作模式,实行整体护理责任包干,使临床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全程、全面和规范的护理服务,保证了责任到人、工作到位,达到了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患者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为放心,同时感受到护士就在身边,体会到护士人员的辛苦,肯定了护士的工作。患者及家属纷纷通过各种形式赞美和表扬护士,很多表扬信及锦旗都写有责任护士的名字。?

3.4 实行责任制,落实整体护理,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 医生对护士是否满意主要表现在护士是能否及时的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否及时地执行医嘱;能否与他们紧密合作等。由于实行了责任制护理,责任护士对其所负责的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包括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心中有数。对患者而言:在住院期间有一名责任护士负责,对其的病情变化、合理需求及时的向管床医生告知;当医生开具医嘱、更改医嘱时,护士及时执行,保证了患者治疗的落实。医生的满意不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还表现在以实际行动支持护理工作。如我们科的医生在看到护理人员由于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去吃饭时他们就主动帮护士把饭买回来,为护理人员节省了时间及体力,使得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完成。?

做好基础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优质护理服务是医院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医疗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的主要任务。改变护理模式,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满足患者需求的长效机制。?

参 考 文 献?

第3篇

涉外护理专业随着国际对高级护士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这几年已逐步成为我国热门专业之一,英语课也由基础课转变成为专业基础课。虽然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都有所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也有很大的提高,但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提高不很明显,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重要群体的学习策略使用加以研究,认识其学习策略使用的真实状况,为提高语言教与学的效果提供借鉴与帮助。

为此,于2007年9月在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情况的调查。调查的对象为80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高专二年级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和40名高专二年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其中涉及护理专业学生20人(优秀学习者)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0人(困难学习者)未通过高等学校应用能力(B级)考试,另40人(中等水平学习者)已通过高等学校应用能力(B级)考试,但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本次调查旨在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探讨:(1)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2)不同水平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差异;(3)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与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差异。本研究使用oxford(1990)“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Leaming)(SILL),它被Ellis(1994)称为“一个极有价值的诊断性工具”,该量表广泛应用于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包含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等六部分,共50个项目,采用上级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计分方式。

问卷于2007年9月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后作答并于统一时间交回,发放问卷120分,共收回有效问卷116份,问卷回收率为96.67%。所有数据用Foxpro数据库管理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选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

根据问卷的计分标准,每个策略的平均值可表示该策略的使用频率,该值越大,使用频率就越高。平均得分4.5~5表示“总是使用此类策略”,3.5~4.4表示“经常使用”,2.5~3.4为“使用情况一般”,1.5~2.4表示“基本不使用”,1.0~1.4则为“几乎不使用”。

调查后得知涉外护理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六种策略的得分都在2.5~3.4之间,表明调查对象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属于“使用情况一般”范畴,较为频繁使用的是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其次是元认知策略、记忆策略、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普通高校学生的调查结果与oxford的排列顺序完全一致,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使用的策略排序则有所不同。这表明,高专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策略使用上与普通大学生有一定的差异。

这一调查结果基本符合“O’Malley and Chamot”的论断。她们的研究表明,二语习得的初学者和中级水平者更多地使用了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而且水平参差不齐,并没有掌握英语学习真正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而更多地使用的是适用于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一般认知策略。例如:课堂专心听课、认真做笔记,掌握中心思想、中心内容等,对新的或具体的学习策略使用较差,如:记忆、阅读、听力、工具、词汇等。遇到语言输入输出障碍时,更多地使用补偿策略中的猜词、造字,借助母语、手势、避免交际、请求别人帮助等等。过于频繁地使用补偿策略,其直接的负面影响是减少了学生对语言的直接学习和有意识学习,影响学习效果。记忆策略是语言学习有力的贡献者,包括创造心理联想运用形象和声音记忆,有效复习及通过行为记忆等。记忆对学习一门新语言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面临大量陌生语言符号的初学者而言,更是如此,对解决词汇学习这一语言学习中的最大难题,它是“最有效”的策略。特别是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词汇量大,难词、生僻词、专业词汇较多,记忆策略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有效的。但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记忆策略使用却较少,这是学生英语学习中较大的问题之一,这可能与他们一直以来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有关,也与他们善于动手性、实践性学习任务,疏于记忆性、理论性学习任务有关,可见教师有意识加强学生记忆策略的培养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2.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学习策略运用上的差异分析

*经LSD法两两比较,除认知策略中优秀学生与中等水平学生,社交策略中中等水平学生与困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其余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水平学生在英语策略使用频率上均有差别,优秀学习者在元认知策略、记忆策略与困难学生有显著差异,在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方面差异较小。

这一结果也与O’Malley和Chamot的调查相似。善学者与不善学习者在所有策略使用频率上都有差异,善学者比不善学者更频繁地使用了所有策略,而且使用策略的范围更广。尤其是在记忆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方面差异特别明显。善学者比不善学者更善于使用元认知策略来调控和监控自己的英语学习,更懂得制定执行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监督学习进程,及时调整学习方法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的学习意识。有许多研究都表明学生记忆策略的使用与元认识策略的使用和英语成绩显著相关。因此,元认识策略的有效使用也是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要素之一。

3.英语专业学生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在六大策略的运用上除认识策略外均存在显著差异(P

二、结语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水平一般,这可能是学生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原因之一;优秀学生的策略使用水平都高于困难学生、优秀学生更善于使用记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来学习和监控管理自己的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元认知策略与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的使用上明显优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

从本次调查可以给我们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启示:

1.语言学习策略在英语教与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学习策略教学和培训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将学习策略适当地融合在教材与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

2.善于引导学生尤其是困难学生正确运用记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

3.有意识地加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的使用,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积极主动的情感和课内外主动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积极态度以提高他们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4篇

1存在的问题

护理继续教育是围绕着专科和临床进行的在职教育。虽然各医院都有教育组织,但继续教育管理标准低,临床落实不到位,突出问题是注重教学任务完成,不重视教学效果,床旁实际教学明显不足,护士专业素质提高不明显,学习积极性不强。理论培训内容不能很好地和临床病例及实际工作相结合。护理继续教育管理没有和护士评优、评先、晋职挂钩,没有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不能体现护理专业“以人为本”的特点。护理继续教育中培养护士职业责任感、解决临床护理问题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的内容甚少[3]。

2本院护理继续教育的做法

2.1建立院继续教育领导小组

健全规章制度继续教育小组包括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高级护师,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具体培训内容。护理部负责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严格学分管理,对院内科内举办的护理业务学习、自学等进行监督检查并按相关规定授予相应的学分,全年学分不低于25分。建立护士技术档案,对外派学习、进修等,严格把关,严格审核,继续教育工作纳入科室护理管理考核体系中,科室护士长负责安排检查本科室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两级管理,层层负责,层层把关,确保护理继续教育质量。

2.2落实院科两级继续教育计划

护理部每年年初结合工作实际,针对临床需求和护士学习能力,制定院护理继续教育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制定继续教育内容和评价考核方法。科室根据院继续教育计划制定本科继续教育内容,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同时,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新动态,不断更新学习内容,不断进步。

2.3教育形式多样化

护理继续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组织院内、科内的护理业务学习、专业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学习班、学术讲座、远程继续教育,阅读学术期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护理科研等;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护理继续教育以业余、短期、自学为主。

2.4临床继续教育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

2.4.1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临床实践教学和护士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护士实践能力改革中,要注重教育方法不断优化,本院将临床病例式教学引入到教学中,采取播放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在教学中告诉护士看什么、听什么、注意什么,并随机进行提问,了解护士学习效果和掌握知识情况,必要时进行重复教育。通过转变教育方式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护士独立思考、观察、判断及运用护理程序工作的能力,为有效地培养合格护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增进护理带教水平,改变以往带教的随意性,使带教老师掌握护士动态发展;明确自己带教目标和计划,充分了解每一位护士具体情况,帮助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避免走弯路,达到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效果。护士普遍反映教学方法好,大家掌握知识牢固,能和临床实际病例结合,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育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满意度测评由原来的94%提高至98.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率与知晓率、护士主动服务意识等提高得尤为明显。

2.4.2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标准化患者教学、案例式教学、临床实践教学。在临床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请低年资护士扮演某一疾病的模拟患者,配合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表现出某一疾病的心理社会特点。以此案例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进行教学,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护士的理解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组织讨论等方式,训练护士临床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4.3教学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教学不单要注重疾病,更要重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为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开展护士心理护理培训、心理护理经验交流、法律知识培训、沟通能力培训、护理礼仪培训、文明用语培训;注重护士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提升护士沟通能力,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使护理工作更贴近临床,促进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培训提升教学效果,拓宽教育内容,不单单停留在专业知识上。

2.4.4培养全员的角色意识

护士是思维敏捷、情感丰富、可塑性大的群体,在教育中从以“护士长为中心”向以“护士为中心”转变,充分体现护士的教育主体作用,让更多护士走向讲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院开展小教员知识竞赛活动,科室选拔优秀的小教员参与竞赛,对竞赛情况进行评比,调动护士的热情,并与护士年度评优评先结合。教育中增加护士授课的比例,除传统的讲授以外还积极推行情景教育、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床旁授课、口头报告等,提高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水平。

2.5继续教育评价与考核

2.5.1护理部检查考核每月科室护士长联查,总护士长专项查,护理部对科室教学培训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讲评,年底对科室教学完成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科室对讲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落实整改,杜绝科室完成任务的思想,将工作落到实处。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将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绩效,护理部年终进行总评。通过讲评与考核量化技能考评指标,使护理工作处于受控状态,便于全面了解护士,使护理继续教育工作更加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不断完善护理继续教育管理机制。

2.5.2院科两级开展评教评学活动

2.5.2.1院级的督促院里定期组织教学评比及科室间互教互学,对科室的学术活动、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进行打分及评教,提出科室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开展科室间床旁教学及交接班的教学交流活动,结合床旁教学与交接班量化表打分,对于评分高、教学组织好的科室给予表扬,鼓励科室间互学互帮互带。

2.5.2.2科室教学评教护士长要对本科评教评学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教内容体现在教学组织完成情况、参加教学的人数、教学内容准备情况、学员发言情况、参加教学的人员精神面貌、教学达到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措施。

3小结

第5篇

你们好!

我叫------,护师,1975年1月出生,1993年7月于----卫校中专毕业后,分配至现----学院附属医院西院。先后在呼吸、神经、心血管、血液,普外、泌外、矫外、脑外、胸外和急诊科等临床一线科室从事护理工作,。现在内一科任护士长。多年来我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多次得到护理部通报表扬。我注重继续学习,已获湖南电大高护专业大专文凭,现在就读于中南大学护理学本科函授班。撰写的论文《82例脑出血的护理》在1995年国家卫生部护理中心举办的全国论文交流会上获大会宣读;《老年性心肌梗塞预见性护理》刊登在1997第12期《九江医学》上;《7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健康教育路径探讨》即将发表在《实用护理杂志》上。

护理专业的发展为我们年轻人拓宽了施展才华的天地,呼吸、神经内科的复杂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愿意接受挑战,迎接考验。我竞聘内二科护士长总的思路是:护理管理创新、护理服务创新、护理科研创新、护理带教创新,我将在医院及护理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科主任紧密合作,带领全体护士姐妹把内二科建成全院、乃至全市的模范科室。

一、现代化护理队伍的管理,只有具备超前意识、协调意识、勤奋意识、质量意识的新时期的护士长才能胜任。好的护士长就能带出高素质的护理群体,形成一个“群雁高飞,头雁领”的局面。我决心在工作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学习、锲而不舍地磨练、鞠躬尽瘁地服务,逐步实现护理管理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二、重视质量监控,强化量化管理,保证整体护理处于良性运作状态。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是护理科学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护理质量最有效的保证,也是提高医院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我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际工作质量,使科室的护理工作始终处于良性状态。现代化质量管理要求用数据说话,要求把软指标变为数据化的硬指标。我将把护理程序思维方式贯穿在实施基础护理和护理技术操作中,并严格要求护士将实施情况及时准确地用文字形式记录在护理病历上,使其成为数据化的依据之一。其二,作为护士长,我将每周进行质量监控,结合病人全面检查护士对其实施整体护理的情况,作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把问题和难点作为制定计划的目标,集思广益,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监督方法,并每月召开质量讲评会讲解。也以此作为量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其三,制定具有本科特色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在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前以记名形式填写。住院期间每周一次,评出最佳护士和最佳护理单元,并对护士长的工作进行评价。这三方面的结合实施不仅是使整体护理处于良性状态的有力保证,也为护士绩效工资、奖金的发放提供可靠依据。

三、继续打破绩效工资、奖金发放的大锅饭,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奖优惩劣。

医院目前护士的绩效工资和奖金的发放虽然已经打破了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都一样的大锅饭,但是我个人认为,还可以更好的利用它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我上述的加强质量监控量化管理,就是为绩效工资、奖金的发放用数据说话提供考核依据,再结合护理部制定的各项护理质量标准考核,将本科护士每月奖金发放分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四等,发放系数分别是1.2、1.1、0.9、0。每月通过经济指标细化每1份金额,再乘以考核级别的系数,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以经济为杠杆,提高护理质量,充分挖掘和调动每一位护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加强沟通,增进协调,处理好人际关系,为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提供有力的契机。

护士长在医院处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多类型的人际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我将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做好各方面、各层次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尽力化解科室、医护、护护及护患间的矛盾;以谦虚、谨慎和积极完成工作的态度对待领导;以和睦相处、取长补短的态度处理与兄弟科室间的关系;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对待病人及家属;以博爱之心和心理感悟力来体察、理解科室的每位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我知道,只有关心、体贴、理解护士,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她们的潜能和创造性。也只有做好沟通与协调、团结工作,才能把科室方方面面有限的资源用于最需要的地方,为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契机。

五、创立温馨病房,创造名护效应,营造群众满意医院。

把健康教育路径贯穿于整体护理中,创立温馨病房,打造温馨护理品牌,是产生护理明星,发生名护效应的最佳途径,也将是营造群众满意医院的最有力的保证。

温馨病房的创立不仅要求护士每天都坚持从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做起,而且要做到:1.温馨礼仪服务(给病人以甜蜜的微笑、悦耳的问候和礼貌的自我介绍);2.温馨知识服务(详细的入院宣教单,全面的护理评估单,标准的健康宣教单,完善的护理记录单,及时耐心的指导);3.人性化温馨护理服务(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温馨的起居服务,温馨的心理护理,温馨的睡眠环境,温馨的个性化服务);4.人本护理服务(关心病人到位,了解病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和病情变化到位,护理措施到位,危重和自理困难的病人基础护理到位,与病人沟通、咨询和护理指导到位);5.延伸的护理关怀服务(入院温馨的祝福卡,出院详细的指导,随时的温馨电话关怀,定期的家庭访视和电话随访)------

我相信:温馨病房的创立将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而且最能体现世界上最好的感化剂----温馨真爱,最能产生护理明星,也最能为营造群众满意医院带来名护效应。对于护理明星,患者同样也会慕名而来,求得优质高效的护理,名护的人格力量而染成与患者心理贴切的亲和力,是病人期盼的全方位最佳的就医选择之一。我决心以矢志不渝的自信心使自己成为一名护理明星,成为全科护士克服困难的支柱,团结力量的核心。

六、抓好护士业务学习,增强科研意识,不断探索进龋

我将搞好护理情报工作,及时了解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方向,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每位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参与意识,进而指导开展护理科研,深入分析和揭示护理科学价值,使护理科研工作走出低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适应现展的需要。

七、重视整体护理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我院是----学院的附属医院,为了培养真正实用型人才,我认为应该重视整体护理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老师在带教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学生的观察、评估、分析、解决问题及与病人沟通等评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将选择责任心强、有一定教学能力、热心教学工作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学生出科综合考试我将采取整体护理模式,由我及俩位带教老师监考。从护生所负责的病人中指定一位,让护生介绍病人情况,同时评估该病人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并且根据护理问题做3项护理操作,即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无菌操作。三者不能脱节,要有连贯性,要突出整体护理的特点。

八、厉行节约,勤俭持家,做好科室的经济核算。

护士长是科室的理财人,应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夯实科室的经济基矗没有经济基础,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将带领全科的医护、工勤人员,从节约每度电、每滴水、每张纸等小事做起,坚决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一经发现,即提出严厉批评,甚至与奖金挂钩。因为我深知:严格控制科室支出,加强经济核算,降低医疗护理成本,讲究经济效果与医疗护理效果,都是护士长必须做到的。

九、加强护士的法律知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以法服务病人,以法保护自己。

众所周知,随着普法知识的不断深入,患方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若发生医疗纠纷,不仅不同程度地扰乱了医院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还会在社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给医院增加有形和无形的损失。由此,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将运用自己的法律和护理专业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定期的组织护士学习法律知识,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座,做到警钟长鸣。使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善于洞悉每一环节所可能潜在的法律问题,加强法制观念,以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法服务病人,以法保护自己,防患于未然。

第6篇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应激;综述文献

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是帮助患者维护生命,促进健康的前提和保证。国内外有关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表明,护士正体验较高的职业压力,而且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持续高水平的压力能使机体内用以适应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近年来,国内有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报道越来越多,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综述相关文献,旨在引起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以期更好地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共同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工具

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者多采用临床心理问题诊断技术常用的评定工具,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如常用9O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抑郁症自评量表(CES·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T)、MARKS恐惧/强迫量表、人体评定量表(GAS)、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情感平衡量表等,也有采用自制经过严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相关量表和问卷。

2国内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2.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身体健康,而有15呈非健康、70呈亚健康状态。医务人员尤其在护士中,其亚健康发生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护士存在超重和慢性疲劳为主要状态的亚健康比重占75以上。很多研究表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刮,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在护士中普遍存在,如运用SCL一90量表评定,护士普遍表现异常的因子多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有的因子得分甚至显著高于常模。但也有研究证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高于般人群,这可能与护士接受的教育背景有关,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学知识,如了解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有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

2.2不同年龄、工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护士的健康水平及其表现方式不同,自我肯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心理健康方面,工作年限长、职称较高的护士自我肯定程度更低,年龄大的护士有更多的工作压力,年轻的护士心理更健康。工龄在10~20年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其他工龄段的护士差,工龄较长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工龄较短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怖。也有研究显示,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其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可能与她们初出校门,工作经验少,专业技术操作欠熟练,理论与实践还不能很好的结合,动手能力不强,又担心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护理文件书写要求严格等因素影响以致心理压力较大。而30~39岁年龄段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可能与年长护士技术娴熟,精力充沛,受重视及处事较安详机警、独立性强,较自信有关。

2.3地方护士与军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护士个性人格有关,有研究发现,军队护士与地方合同护士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军队护士由于长期受军事化管理,其纪律性较强,情绪稳定而成熟,独立性、自律性较高,富有事业心,有进取精神,精力充沛。而地方合同护士在其成长过程中,较少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因此其性格轻松活泼、热情,且做事尽职,有恒负责。由于军队护理人员担负着军人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特点,有双重责任与工作应激,军队特殊的环境和要求、护理人员普遍的压力源等造成了其某些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显示,军队护士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我国常模,且抑郁状态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军队护士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特征是:25~35岁、6~15年护龄、情绪不稳定、A型行为者口。。也有研究表明,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群好,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2.4不同科别及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关于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报道较多,尤其是精神科、急诊科、ICU、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及手术室等特殊部门的护理人员,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及其他综合科护理人员,可能与其特殊职业环境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的偏见有关。也有报道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科室人员,可能与其接受较多的心理知识有关。另外,手术室护士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普通护理人员,且其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外科病房护士;而急诊、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的护士较一般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护士更容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敌对等。ICU护士具有更多的应激源,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低于普通内科护士,分析原因其相关性较大的不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而是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价值体现及工作内容等方面的问题_2。而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评分均值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造成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对艾滋病预后不良和传染性的恐惧,担心职业暴露,护理难度大,家庭和社会支持理解不够。不同性质医院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张丽对乌鲁木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整群抽样的调查显示,综合医院护士较肿瘤医院护士心理问题更为突出,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抑郁、焦虑,肿瘤医院护士表现为强迫和恐怖。其原因可能为综合医院较肿瘤医院患者病情复杂,病程变化快、危重患者相对较多、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心理压力大;而肿瘤医院患者病情相对单一,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死亡有心理准备,相对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5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现代认知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身健康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在严重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发生异常。在突发SARS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护士SCL一90各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及常模,其中躯体化、精神病性、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焦虑、强迫等均有显著差异,可能与SARS疾病的特殊性、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角色冲突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其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使得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魏丽丽等研究发现护患纠纷事件中,护士SCL一90的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其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低;其中护士SCL一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5个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均与社会支持量表(SSRS)的4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除了与心理应激源的大小有关以外,还受个体应对方式的影响],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会加重应激反应,采用此应对方式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成熟型应对方式者低。

2.6不同人格特质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格是一个人持久的、相对稳定的行为特点和行为倾向,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应对时依其性格特征以习惯化的方式来面对出现的问题。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环境应激中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护士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护士对压力的感受,焦虑程度高的护士感受的压力更大,A型人格作为压力作用于人的重要中介变量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A型人格的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低,心理健康水平差。邹志方等研究发现,A型性格护士SCL一90总均分和其余9个因子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和全国常模,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为54.8,主要分布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偏执、焦虑;且A型性格护士的不良心理作用超过了专业训练对心理的调适作用,其可能起到紧张“增敏”作用,故对紧张较敏感,在紧张源作用下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A型人格的人恰好可以成为促进各项事业积极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帮助护士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做到扬长避短非常重要。

2.7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性别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高护生作为未来护理事业的主流力量,其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势必会影响护士角色适应过程,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甚至护理事业发展的稳定。有研究显示,高护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体现出一些消极的人格特质,如合群性差,聪慧性低,情绪不稳定,缺乏恒心,世故,保守,紧张激动,好强固执,多疑,忧虑,自持等,在应激事件面前常倾向于采取不成熟防御方式和过多的进行掩饰,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在1份有关不同学历层次临床护生的调查中显示_l3,大专与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本科护生学制5年,毕业时年龄较大,相对于整体工作年龄较小的护士群体来说其自我调节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反而较大专生差,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心理矛盾。此外,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校男护生和临床男护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护士,这可能与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和社会差异有关。

第7篇

1.1儿科护理的建设与发展

1.1.1儿科护理模式转变与工作内涵延伸

我省儿科护理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建设,经历80、90年代的发展,儿科护理模式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以病人为中心”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以患儿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按系统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进入21世纪,儿科护理有了质的飞跃,在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护士的角色特点从院内疾病照护者向全程健康促进者、专科疾病管理者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护士承担的不仅是对患儿的照顾,还要兼顾对患儿整个家庭的支持。让家庭参与对患儿的照顾,促使患儿获得生理与情感的最大满足,如设立母婴病房、家化病房,成立儿童哮喘病夏令营,早产儿延续护理、新生儿抚触、开展社区护理义诊服务等。

1.1.2儿科护理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医学的发展对护士专业照顾能力有了更高要求。护理工作以安全舒适为目标,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措施、提供专科抢救、正确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并能真实、客观、及时地书写护理记录。与此同时,儿科临床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迅速。早产儿微量持续喂养技术、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桡动脉穿刺、新生儿黄疸换血护理技术、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中的应用、高频机械通气护理技术、小儿肠造瘘全程管理规范、儿童皮肤伤口护理技术等,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技术(PICC)在新生儿、血液病、肿瘤等推广应用大大推动儿科临床专科技能的发展,促进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

1.1.3PICU与NICU的建设与成果辐射

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建立促使重症护理管理架构建立,特别2009年省卫生厅提出《福建省儿童救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省共建立县级以上儿童救治中心定点医院51家,新生儿救治定点医院45家,进一步健全儿科120院前急救,完善急救流程和转送措施,形成重症、疑难危重患儿转诊收治网络,提高抢救水平。全省重症监护培养体系已初具规模,并不断发挥辐射作用。通过开展医疗下乡帮扶、护理技术会诊,每年定期开展全省小儿急危重症护理进展学习班、儿童PICC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班等,充分满足基层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基层儿科护士对儿童救治知识、儿童保健和急救知识的掌握,为培养基层儿科优秀护理人才,促进专科护理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1.1.4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儿童造成的损害

近年多起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充分认识医学救援的重要,而医院是医学救援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医务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队伍中,护理人员占医疗队伍近一半比例,是参与医学救援的主力军之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儿童手足口病暴发、甲型H1N1流感暴发,儿童成为这些突发事件的主要受害者。为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对儿童造成的损害,我省儿科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里积极战斗在一线,应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配合医疗团队,合理安排抢救护理程序,做好预防处置工作。同时接受省卫生厅派遣任务,积极抽调儿科护理人员远赴安徽抚阳参加救援,得到当地政府部门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1.2儿科护理队伍与人才梯队建设

1.2.1儿科护理队伍结构的优化

护理队伍不断壮大,初步调查统计,目前我省从事儿科护理队伍人数达3034人,特别近几年,从事儿科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由单一的中专教育逐步发展为多学历层次并存,目前拥有研究生学历及本科学历526人,占儿科护理队伍的16%,大专学历占40%,拥有中级以上职称护理人员799人,占26%。

1.2.2儿科护理队伍的培养

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梯队建设与医疗机构的发展紧密相连,国内护理学科发展大环境也影响着儿科护理队伍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上世纪50、60年代,医院对儿科护士的培养以合格的临床儿科护士为目标,80、90年代以提升临床护理人员学历层次为目标;随着护理各专业建设步伐加快,对先进的专业人才趋之若鹜,90年代中后期,儿科护理人员也有机会通过医院及省市护理学会搭建对外交流平台,走出地区、走出国门进行先进护理管理理念的学习、专科进修和专项培训等,特别近年对建立以专科、专项培训为目标的护理人才培养及应用体系更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重点,让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发挥骨干作用,从而有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管理水平的提升。近年累计有数十名儿科护理人员前往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地进行参观与学习,她们为医院护理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1.2.3儿科护理临床教师队伍的壮大

注重对临床教学人才培养,全省23所二级以上医院实现与省市专科院校协作,40多名临床专业人才走上讲台,其中教授1名,硕士生导师1名,承担大中专院校儿科专业授课任务,使得院校学生能更好地将儿科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为儿科护理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临床儿科护士的基础理论水平。

1.3开展儿科优质护理

结合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2010年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要求及国际儿科护理发展趋势,将儿科护理模式由“以病人为中心”向“以家庭为中心”拓展。在全省三级医院儿科试点病房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共赢协作模式。在儿科护士角色行为中,不仅充当直接护理者角色,明确儿童住院只是很短一段时间,儿童护理范畴应由医院延伸至社会家庭,涵盖0~18岁年龄阶段健康与非健康所有人群的护理工作。因此,儿科护士在充当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康复与预防指导者、合作与协调者角色等方面也能实施到位。如:加强住院期间对家长照护能力的提升,是新模式下儿科护士工作的一个新内容,通过责任护士、护士长共同深入住院患儿家庭中,对患儿护理问题及家长护理行为进行诊断、纠正患儿家长的错误理念和方法,通过宣教、儿科入院指导、制作疾病相关健康教育手册,指导家长参与关于患儿安全护理要点、监护、用药、营养、心理护理、卫生活动等合作性照护项目,并及时了解患儿及家属的意见和感受,及时进行评价和再指导,帮助家长掌握必要的照顾知识与技能,有效且持续地参与患儿的护理;让家长有能力在出院后持续性照顾儿童,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较好的健康促进作用。护理人员发挥护士各自的能力与角色作用,使护患双方相互理解,产生良好互动、和谐沟通、角色互补、价值认同,提升家长疾病照护和预防能力,满足父母及社会需求,提高社会满意度,同时也体现护士专业成就感与社会价值。

1.4循证护理在儿科的应用

推广儿科循证护理,伴随着儿童急重症监护体系的不断完善,儿科急重症护理工作中还需要将新的循证护理证据与临床工作相结合,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儿治疗与护理结局。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力性胃黏膜疾病、儿童疼痛与镇静、儿童营养摄取,儿童皮肤护理、非计划性拔管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儿童监护室中关健性的医护实践质量指标,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儿科护士们探索执行以循证为依据的集束护理干预,如定时的儿童口腔护理,抬高床头30度,气道护理无菌操作的规范等,特别强调定时的口腔护理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保护性因素。

1.5儿科护理信息化建设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医院临床科室,儿科护理信息管理已是一种护理管理新方向及保障护理安全的有效手段。已有3家三级医院儿科使用移动护理查房系统、采用电子条码扫描进行患儿身份识别、对手术或医疗处置的患者身份与手术部位在执行处置前的再确认、患儿用药、跌倒的预防等,通过信息化数据管理,保障患儿安全、实现临床护理管理科学化、工作流程人性化,进一步提升儿科护理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

1.6儿科护理临床研究与适宜技术临床应用的拓展

我省儿科护理科研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近5年取得较快发展,在新生儿护理、儿童急重症护理、儿童康复护理、儿童生长发育及预防保健护理领域逐渐形成儿科特色护理研究领域。近5年共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及地市级课题9项,科研获奖3项、获得专利3项、小发明小创造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国家级刊物1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业技能测试标准与训练指导》、《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三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组织拍摄的儿科护理操作视频成为福建医科大学儿科护理实验教学辅助教材,并作为儿科护理专科技术操作教学的培训教材之一。适宜技术临床应用不断拓展。从最初一次性密闭静脉输液技术代替开放式静脉输液;从钢针静脉穿刺到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新生儿大腿外侧肌肉注射;蓝光治疗护理技术规范;简易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CPAP)使用;新生儿黄疸换血护理技术;PICC穿刺及维护;新生儿院前转运;高频机械通气技术;外周动脉穿刺及置管技术等,大大提高危重患儿救治成功率。

1.7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

福建省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举办多场国家级的儿科及新生儿重症提高班,各地报名参加人员近1000人。结合“世界儿童日”和“六一”儿童节,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护理部组织开展深入社区及慈善机构的“世界儿童日”护理义诊与献爱心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都会组织一场医院内护理义诊活动,传授儿童家庭护理知识及儿童家庭护理急救技术等,深受家长的好评;每年定期开展儿科护理管理者联谊活动,有力促进了儿科护理管理者之间经验的交流与借鉴。

2福建省儿科护理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国际、国内先进省市儿科护理发展相比,虽然我省儿科护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与差距。为深入了解我省儿科护理存在的不足,由福建省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向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护理部发放问卷,进行儿科护理工作现状调查。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12份,收回问卷101份,回收率90.1%。三级以上医院占34%(其中三甲医院占18%,三乙医院占12%,专科医院占4%),二级医院占62%(二甲医院占43%,二乙医院占19%);儿科床位设置:30家三级医院拥有儿科床位共2237张,占全省儿科总床位的50%,67家二级及以下医院拥有儿科床位总数占总床位的50%,说明二级以下基层医院儿科建设还未完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儿科护理队伍不稳定,人才梯队不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儿科护士3056人,编外护士1856人,占儿科护士总数的60.7%。编外护士多造成护理队伍不稳定,护士流失率高,增加医院人力成本支出,同时也不利于医院护理队伍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梯队的规划,造成护理人才的断层。职称聘任方面,全省儿科护理高级职称111人,占护士比例3%,护理高级人才比例小,主任护师占0.5%,副主任护师占2.2%,主管护师占15.8%,护师占27.2%,护士占54.3%,与医疗人员相比有较大差距。高级职称配比少,造成护理职业生涯的瓶颈及护理研究人才短缺、护理科研能力薄弱,同时也影响儿科护理学科的发展。单一繁重的护理工作量让新护士甚至不愿意到儿科病房工作,给儿科护理工作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2儿科护理新理论与新技术应用不平衡

相对三级医院,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开展较全面,而对于二级以下医院,由于医院本身规模限制及对儿科投入不足,且儿科产生经济效益少,基本只作为医院的二级分科。专科的不细化造成专科护理的很多新技术不开展或应用少,达不到提升儿科专科护理能力要求。从社会到家庭,普遍认为护理就是给小孩打打针、换换屎尿裤,是保姆式工作,没有发展前途。

2.3家庭社会需求与儿科护理存在差距

儿童作为特殊的人群,其生理、心理各方面发育还未成熟,不同于成人,不是成人的缩影,受疾病影响,小儿对家长、家庭依赖及心理影响更大,而家庭也因儿童住院这负面性生活事件受到影响,家长感到压力与负担。据相关机构调查及文献报道,住院家长的压力主要是对患儿疾病担忧、疾病知识的缺乏、疾病的影响及家庭护理照顾能力的不足等。目前医院儿科护理工作繁重,人力配置不足,护士常无暇兼顾家长及儿童的心理需要及家庭变化,忽略了家长的参与,造成家庭信息沟通的不通畅,难以满足家长的需求。

2.4循证护理在儿科应用还不完善

儿科护理人员队伍年轻化,临床经验不足,护士专业技能不熟练,提供以循证护理为依据应用于临床患者的护理实践不完善、缺乏科研意识。

3今后五年工作规划

3.1儿科护理队伍建设方面

(1)保障编外护士同工同酬,2014年~2015年完成实施以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

(2)按福建省护理“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2015年三级医院儿科护理人力配比病房床护比达1:0.6。

(3)建立和完善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发展专科护士、培养护理骨干人才梯队。2015年完成儿科专科护士人才库建设,为儿科护理队伍建设贮备护理人才。

(4)开展护理帮扶互助。每年不定期组织儿科护理管理专家和专科护士下乡,采用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及接收基层医院进修等方式促进基层儿科护理队伍人才培养。

3.2专科建设方面

3.2.1建立儿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2015年完成申请并组织建立新生儿专科护士、儿童急救专科护士、儿童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3.2.2建立福建省儿科护理质量评价的敏感性指标。

2015年前完成“护理敏感性指标”,如跌倒率、静脉外渗率、压疮发生率、给药正确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护士离职率、护士工作满意度等。通过这些指标把关护理管理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及管理评价目标,从而促进儿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3.2.3建立省级儿科护理网络信息互动平台。

利用网络共享儿科护理新理论、新技术及疑难护理病例探讨。2014年~2015年开展分层次继续医学教育和儿科岗位技能培训,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联谊活动,扩大与兄弟省市的学术交流、借鉴先进的经验,开阔视野及思路,提高儿科临床护理质量及专科护理水平。

3.3护理服务方面

重视家长、家庭对患儿疾病康复的影响,满足家长护理需求。以“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为抓手,推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儿科中的应用,2014年~2015年在三级医院试点推广;2015年~2016年在二级医院推广;至2017年全面推广“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让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庭之间建立起合作、尊重和支持的互利伙伴关系。通过加强儿科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改善,促进家庭维护儿童健康的积极作用,达到全面、全程、连续、专业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目标,让患儿及家庭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3.4社会责任方面

积极拓展护理延伸服务,加强社会责任承担,以专业委员会为主体,借助媒体,联合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预防儿童伤害的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与社区、学校配合,指导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和社区提高儿童自护、自救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灾害和紧急事件中对儿童的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受灾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和心理康复等服务;关注儿童保健服务及慢性病管理。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

4政策支持与建议

首先,重视对儿科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满足儿科发展需求,减少儿科护理人才流失,稳定儿科护理队伍。

第二,加快城镇儿童医保及新农合保险覆盖,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也让基层儿科护理得到发展。

第8篇

1.1护理教育的基本层次和培养模式据2002年4月美国卫生社会福利和健康保健资源部公布的全美注册护士抽样调查数据:全美共有注册护士2696540人,其中:大专护士占34.3%;本科护士占32.7%;硕士学位护士占9.6%,博士学位护士占0.6%。[1]总计受过高等教育的护士占总数的77.2%以上。其护士队伍有如此高的教育准备水平得益于灵活的教育体制、多样的培养模式和已具规模的高等护理教育资源。

美国现有本科护理教育院校661所、硕士研究生教育院校367所、博士研究生教育院校323所。[2]护理教育层次分执照护士教育(LPN)、医院文凭教育(相当于中专教育)、准学士教育(AND,相当于大专教育)、本科教育(BSN)、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这些是为从事护理的学生提供的从低到高的阶梯型教育。近年来还发展了另一类机动灵活的培养模式,如分轨式(SeparateTrackModel)、RN-MSN模式、快速阶梯模式(CareerLadderModel)、校外学历模式ExternalDegreeModel)、链接模式(ArticulationModel)等。[3]以满足市场对护理劳动力发展的需要和为在职护士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而我国,据沈宁报道:2000年护士总数119万,大专学历护士不足5%,本科学历护士不足1%,[4]研究生学历护士更是凤毛麟角。我国目前主要是中专、大专、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四个层次的护理教育。近1~2年中专护理学校锐减,本科教育院校迅速增加,至2002年底,已达102所,硕士研究生教育院校有17所。

1.2护理课程设置

1.2.1课程设置的依据:美护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有较大的自主性,制定课程设置的依据主要有:①教育理念,实际是对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关系性质的认识与定位;②毕业生的特色,各校都力求自己培养的学生与众不同;③理论模式:美中部、南部学校一般都选择一种护理理论模式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而东西部往往是多种模式互补;④学校资源。我国的课程设置的依据基本是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要求和基本一致的护理专业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当前有部分学校尝试用国外护理理论模式构建课程。[4]

1.2.2课程类型分布及比例:大学基础课程须占40%,护理课程占60%。实践课时占护理课时的50%。基本是护理学模式,均由护理师资承担。

1.2.3课程发展趋势:课程发展表现出如下趋势:①从侧重临床转向侧重社区;②从侧重护理管理疾病转向预防疾病;③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④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⑤加强学生对人类整体本质的认识;⑥重视学生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工作能力的培养。而我国除少数护理教育改革前沿的院校外,大部分院校课程设置尚未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基本是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中华护理杂志2003年1月第38卷第1期翻版,目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①减少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增加社会、人文学科;②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课程;③增加实践课时,早期接触临床。

1.3护理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3.1护理教学的目标体系:美护理院校的教学计划都附有本教学计划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和学期分层次、分段目标,以控制教学计划实施的过程质量。目标体系体现出很强的能力培养意识。例如麻省大学护理本科教学计划的目标体系就重点强调了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沟通和合作、信息利用、评判性思维、独立决策、跨文化护理、自主学习等多种能力。每一目标概括了一组相应课程和课程必须获得的教学结果。[5]而我国护理教学目标一般比较笼统,往往强调传统的“双基”,较少意识到当代社会需求的,必须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

1.3.2教材:美护理教育没有硬性规定的全国材。某一本教材如果成为populartextbook,完全是由教育市场的需求决定的。教科书的使用周期很短,许多学校用的都是当年出版的教科书。一门课程用什么教科书是由任课的教师决定的,但必须保证学生能达到规定的教育准备水平。而我国各校为了应付一些统一考试,往往选用主管部门规定的统一或规划教材。这些教材使用周期往往较长。

1.3.3教学的组织形式与特点:美课堂教学形式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生可以随时举手提问,对老师所讲内容提出补充和质疑。而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室设施也充分考虑到师生互动需要,便于课堂上组织活动。护理技术的教与考,强调学生临床决策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看重操作步骤和程序的统一。近年来我国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已注意调动学生参与,但总体上仍是师讲生听的传统形式,学生基本不提问,而老师囿于完成大量的教学内容,所以仍常是一言堂,满堂灌。我国对护理操作技术十分重视,且十分强调操作的步骤、程序的规范化,几近刻板。

1.4护理教育的评估

美护理教育评估是由美国护理联盟教育评估委员会(NLNAC)负责实施。该机构及其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得到政府教育部门承认和财政资助,从而确保该机构评估结果的权威性。NLNAC极其强调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大部分参与评估的人员均为护理专业人员。评估的宗旨、任务、方法等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的特点,从而保证了评估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准确地反映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6]而我国医学教育评估由国家教育部或卫生部统一负责,护理教育并未单列,医学教育和护理教育之间缺乏专业的独特性,由此带来的弊端是:不能充分反映护理专业教育和实践发展的需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专业,造成护理专业教育计划缺乏专业特色,实质是附属于医学教育,沿用医学教育的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最终限制护理教育专业化发展和护理学知识的体系化。

2对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

2.1完善教育层次,以适应社会和护理实践对不同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

美护理教育层次完备。尽管医疗市场也存在医院要降低成本,不愿雇佣高学历护士的压力,但并未影响对硕士学位以上人才的培养计划和生源。其护理学发展的实践业已证明,美护理教育之所以在二十世纪走在世界前列,正是依赖于专业高学历人才。我国护理教育要想迅速改变学科科学化水平不高,独立性不强的现状,当务之急是扩大高层次的护理教育,特别是在内地创设博士层次的护理教育,以解决学科发展迫切需要理论基础深厚,专业信念坚定,精通学科研究方法,占有丰富信息资料,能站在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动向,具有发展学科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学历人才的问题。

此外,要想迅速改变我国护士队伍低教育水平的总体状况,还应借鉴美国的经验,在保证基本质量前提下,探索发展一些能适应临床在职护士需求的,低成本高效益的培养模式,使广大临床第一线的护士受益。

2.2建立全国护理教育评估机构,研究科学、实用的护理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在迅速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的同时,还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生命在于质量,在于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而非盲目、无节制地提高教育的规格。美国不管如何发展灵活的培养模式,但通过NLNAC这一权威的评估机构和严格的评估过程,使得这些灵活的培养模式也能达到常规培养模式同样的质量标准。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他正规计划培养的人才同等。

我国也可考虑在国家医学教育评估机构下专设护理教育评估组,制定科学、严密、具有专业特征的评估标准体系和相应的评估程序、规章制度,特别是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负责评估全国院校护理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区别实际办学条件、资源,给予相应于其实际办学水平的任务,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护理教育有序发展。在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时,应考虑留给院校发展自己办学特色的空间,可设部分选择性指标,以消除固有的各校培养的人才千人一面的现象,使护理专业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2.3提高学科自主意识,以推进护理学科独立化、专业化发展

美护理教育具有十分明确的学科自主意识,始终立足于护理学是一个不能附属于其他学科,更不能被其他学科所替代的独立的、科学的专业。它的所有的教育计划、课程、教学过程、评估标准等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我国的护理教育要走向独立,也必须形成很强的学科自主意识,要努力挖掘自身的特色。首先是形成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这个课程设置在数量上应保证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有相当大比例;在质量上,所有的护理课程和课程教学目标都应是对护理学四个核心概念及其理论框架的诠释与运用;都是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人的本质及发展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社会环境对人类健康与护理实践的影响与制约作用,以培养学生就业后能为公众提供有效的护理帮助,并力求自己的专业活动与社会环境相协调,专业努力与社会效果相一致,提高护理在人类健康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形成一个护理专家群体治学的格局。各院校都应十分重视培养护理教育的专家。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计、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充分听取专家和教授的意见,发挥护理专家群体对护理教育的设计者、组织者、实践者、评价者的作用,以保证护理教育准确地反映护理实践的特点、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反映教育规律,并能发挥根据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随时加以修正的监控作用。

2.4创建灵活的组织计划模式,以适应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

美护理教育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政府、各州教育部门只对护理教育计划、课程设置等做出原则性规定,具体内容、指标则由各校根据自己的需求特点而制定,并可随时调整修正。这种灵活性为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带来的益处是:①给各校以很大办学的自主性和发展专业特色的创造、想像空间;②便于护理教育对社会重大医学科技进步、经济变革、文化跃迁做出迅速反应,保证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协调性。③有利于拓宽师生学科基础知识,发展学科创新能力。

面对21世纪,占世界1/4人口的中国对健康保健需求的迅速提高,护理教育必须摒弃刻板的组织计划形式,一是鼓励各校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培养不同个性、不同专科特长、不同层次人才,以适应医疗市场必将越来越多样化的健康保健需要。二是改变全国一本教科书的计划经济模式,首先是改变注册考试以规划教材为蓝本命题的做法,确定能客观反映护理专业学生以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专业素质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而不是考学生读一本教科书的质量。各门课程的教科书可由各校自选,规定每门课程必须同时推荐并要求学生阅读若干教学参考书和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保证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多来源的,是经过自己比较、分析、选择和综合的知识,是具有很大迁移性的活的知识。同样,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形成自己对学科教学核心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应对学生问题的评判性教学方法。

2.5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培养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护理实践的需要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疾控中心门诊2015年1月至6月收治患者768例,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设为对照组;7月至12月收治患者784例,优化护理管理,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97例,女371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6.3±8.8)岁。观察组:男405例,女379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46.9±8.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优化护理管理,具体策略和内容如下。1.2.1提升思想素质:①开展思想教育,树立护理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光荣感,利用先进典型事迹落实培训工作,激发护理人员建设疾控的主人翁意识。②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引导其充分理解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③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尽可能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1.2.2提升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①重视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借助专家讲座、进修培训、经验推广、业界交流等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②开展“三基”强化训练,一方面鼓励护理人员自主学习,一方面对重点护理知识进行普及,安排资深医生进行授课,帮助护理人员掌握人体解剖和急救护理知识及救助技能。③利用晨会提问,综合进行晕针、不良反应等问题的处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掌握与业务相关的护理基础;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管理办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法制教育,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行为。1.2.3完善管理制度:①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护理人员编制,采取弹性排班模式,确保护理人员休息充足;工作期间,做到互相监督、提醒和关心,为其营造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断增强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积极性。②建立“工效结合”的绩效考核制度[2],以护理工作数量和质量、患者满意度等为依据,对成绩合格者进行奖励。③完善护理理论体系,增强护理人员撰写护理论文的积极性,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学术活动,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新动态,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及工作热情。1.3观察指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HAMA)进行评价[3],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症状越严重;利用问卷表进行调查,评价患者的满意度,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三项,以“基本满意率+满意率”计算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学软件SPSS16.0处理数据,和t检验,P<0.05说明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HAMA评分的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疗改革不断推进,新形势下,护理管理工作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采取措施优化门诊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创建优质的护理团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疾控服务质量,是疾控中心管理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4]。预防接种门诊作为疾控工作的第一线,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会影响患者对疾控中心工作的第一印象,与此同时,门诊服务质量也是体现疾控水平的重要标准[5]。医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而不断转变的当下,患者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要求,而预防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在疾控整体服务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有良好医德、严谨作风、丰富知识以及娴熟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职业责任,从而确保护理及服务质量。疾控整体工作中,护理工作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且在疾控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护理管理者需要更新传统观念,探索方法和措施完善管理,以科学和人性化管理理念为指导体系,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投入到门诊工作之中,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从而促进疾控整体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6]。此次采取优化策略增强门诊护理管理,从提升护理人员思想素质、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以及完善管理制度三个层面对疾控中心门诊工作进行改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结合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及门诊护理工作特点,通过各种手段加强护理管理,提升疾控服务质量,最终取得满意效果。我们利用HAMA评分和满意度对门诊护理管理的优化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HAMA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4.8%,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改进和优化增强门诊护理管理、提高疾控服务质量,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由此也可以看出,增强门诊护理管理、提高疾控服务质量对疾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管理机制,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增强门诊护理管理,对提高疾控服务质量,促进疾控工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哈丽霞·托克达生 单位:塔城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林淳婷,何玉华,陈育红,等.探讨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227-228.

[2]姚峥,赵国光,刘德海等.加强综合医院专家门诊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实践[J].中国医院,2016,20(6):53-55.

[3]黄红梅,熊彬,张玲,等.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不良因素分析与对策[J].重庆医学,2013,(21):2552-2554.

[4]吴小君,应红华,严跃琴,等.参与性管理模式在民营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6,15(4):37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