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00:01:49
导语:在gui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封面(文本材料);2、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3、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4、目录;5、正文;6、参考文献(或、及注释);7、谢辞;8、封面(过程管理材料);9、任务书;10、开题报告;11、文献综述;12、外文文献翻译(附原文);13、工作记录卡;14、评语表;15、答辩记录及成绩评定表;16、其他(可附)。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要求
1、封面(文本材料和过程管理材料):参考学校样本,各二级学院内部统一。
2、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中文关键词一般为3—6个。
3、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一致;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
说明:外国语学院学生毕业论文的第2、3项顺序对调。
4、目录:在以下三种三级标题序次中酌情选用一种,并与正文内容相对应,准确注明页码。
第一种序次:第一章、第一节、一……
第二种序次:一、(一)、1.……
第三种序次:1、1.1、1.1.1……
下载WORD格式要求文档: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开题报告
外文翻译
文献综述
5、文本主体:
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主要包括:
(1)论文标题:标题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学生所在学院、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文本主体字数在10000字左右,专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文本主体字数在3000字以上。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涉及计算内容的数据要求准确。
(4)参考文献(或、及注释):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同时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专著、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 陈业, 王兴因. 图书馆目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13-17.
b.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
[2] 何保田. 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 1998, (3): 167-169.
[3] 金显一, 王昌伙, 江磊. 一种用于检测的的技术[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33(3): 34-39.
c. 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4] 谢田.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 1998-12-25(10).
为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先行建设电力工业是其必要的保障。一般来说电力工程设计当中电力系统设计是在中期电源建设基本确定以后才能进行详细设计。所以说电力建设工程中规划设计是其很重要的一个前期程序,如果想要做到能源优化配置,以便减少风险损失和降低资源应用的成本,就应该充分的来进行前期考察和综合性系统分析。
2、电力建设项目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研究,对于论证电力建设项目有无建设需求的必要性,也为电力工程师在进行单项电力工程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单项电力工程在进行设计时,其系统规划设计涉及到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下面几点。
2.1预测和分析电网中的电力负荷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对拟建电力工程区域的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和分析,主要针对10年以内的中短期电力项目中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分析。它是围绕着当地居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运行而展开的。对于电力工程用电负荷预测工作除了承建区域,还要在其他方面进行详细考察和分析,例如该电力建设项目区域内后期是否有类似或者重复的电力建设项目规划和施工计划。如果说有相关电力建设项目正在规划或者施工,那此时应该考虑已实施的项目和正在规划项目有没有互相影响和冲突状况出现,各方面的影响都要全面考虑。
2.2电源出力和其规划情况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电源规划是其整个电力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单项电力工程建设是否必要的重要论证依据就是对周边情况进行资料收集整理。为了方面规划设计和分析电量输出情况,需要对规划项目周边的电网情况进行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对于电源来讲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国家统一调度电源和地方调度电源两种。其中归国家电网协调统一调度的各类大型发电厂为统一调度电源;一些地方企业或地方建立起来的发电厂则属于地方调度电源,包括小型水电站,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企业自备的电力发电设备等产生的电源。在水电当中不管是大型水电站也好,还是小型水电站也好。每种电源因为依赖水文等自然状况发电,水文期间发电量等出力情况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电源间如何合理科学的分配出力情况,来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2.3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电量平衡需要注意研究和分析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要想维持好电力系统状态运行良好,首先是发电厂的装机容量需要确定,然后在年度计划安排中规划和调整发电设备的装机容量增减量。(2)充分利用自然水电资源,降低燃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燃料消耗更合理更环保,并计算系统需要的燃料消耗量。(3)为了满足设计年内不同季节不同状态下的的系统调峰需要,还要确定系统的调峰容量。(4)不同系统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的电力电量交换情况也要做好相应分析工作。
2.4接入系统方案
电力建设项目在论述接入方案时,对于发电厂的接入网系统,出线与回路电压等级的选定,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种因素。(1)对系统安全稳定水平的影响。(2)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传输过程中电量损耗,应减少电路回路数量和电压等级。电厂的主接线要进行简化处理,尽量不要电网结构复杂化。(3)出线与回路电压等级的选定还需要根据发电厂规划装机容量大小,输电方向和回路,距离远近等因素相关。
2.5电气计算
第一,在电力系统设计中最基本的计算就是潮流计算,想要采用最直观的方法来比较电力工程各接入系统方案是否优劣,这就需要来进行潮流计算。如果想了解功率和电压在电网中的分布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来进行潮流计算。潮流计算不仅能准确的检查出电网上各设备元器件是否满足电网正常运行的要求,还是确定电力系统网络的运行方式得重要依据。第二,潮流计算为后面的电网中电流稳定计算提供了基础,在单项电力建设工程设计中稳定计算经常用到的计算项包括电压稳定的计算、系统暂态计算、和频率稳定性计算等。这些计算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校验各接入电网的可选系统方案参数能否正常运行,是否满足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要求,在必要的情况下提出安稳策略和保障措施。第三,短路电流计算,其验算的主要是在电网元器件当中由于故障短路所产生的不正常电流数值。电力建设项目工程当中每个系统接入节点处会出现各种情况的短路电流,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准确计算出电流范围数值,这些数据是电气设备选型的重要依据和指标。电力网架结构和电力运行系统方式在能够确定的情况下,还能进行电气设备得校验。这样也可以让我们选择符合要求的继电保护器,以确保在发生电气故障时能迅速切断电流,最大程度上降低短路电流所造成的损失。第四,对电网采取补偿无偿功的措施,采取这种措施的主要原因是可降低电网中各类元器件因电能的输送无用功所造成的电能不必要的损耗。因而我们可以先前向电网中提供与其相应的无功功率,这样降电能损耗降到最低。而在实际电网中是否有需要来进行无偿功的平衡措施,主要是根据电网中负荷的变化来决定的。
3、结语
电力建设项目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带动作用。一个好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对整个项目的优化和提升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对电力系统设计也更加严格。科学分析地区之间的电力负荷与传输,以及不同电力系统间电量融合并网情况,才能够更好的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规划。
作者:涂程长 单位: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影响因素;规划建议
为更好的适应当今日益发展对社会需求的主题公园,不仅是广大民众对于旅游产业的期望,也是游览者自身追求旅游娱乐方式之一。在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融入对社会文化、人文科学的信息,同时还需要规划设计引人注目的游戏、娱乐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使凸显主题公园的自身水平,也能够让大众不断地接受主题公园,成为城市或乡村的旅游活动场所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中更需要注重其品质的提高,使其更好地贴合社会需求、适应市场环境,并且发展成为科学的城市旅游文化建设项目[1]。
1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
公园的主题规划设计一定要有全面的优化意识,有效的发挥地理位置、主题特点和公园性质,让主题公园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更多的市场关注以及游览者喜爱,获得更好地城市规划发展和自身效益[2]。
1.1园址选择
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地理位置选择是很关键的部分,不仅关系到城市的规划发展,也影响着公园的实际效用,选址的前期一定要进行城市整体布局的分析,并对意向位置进行实际的考察调研,了解意向位置的周边情况和市场环境,同时考虑人口分布和需求。一方面,规划的前期要对选址地进行人口分布以及对公园需求度进行调研,比如对比几个意向位置的周边环境和人员分布,调查人流情况以及是否具有旅游市场的前景。另一方面,考量公园选址周边的交通便利性和文化建设,在主题公园选址建设时要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完善,同时建立独特的品牌文化。
1.2准确定位
主题公园的本身特性是作为城市的一项旅游产品,在需求上的定位要具有创意性,表现出主题公园自身内容的独特性,从而可以加强市场的竞争力,由此吸引更多的游览者和消费者,也可以扩大对公园的宣传和提高经济效益。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一方面是开发商要合理选择主题公园位置,优化主题公园内容选择,让主题公园最大效益的发挥其长处,以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另一方面,表现出主题公园的创新意识和文化建设,在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要保持对市场的高度敏感性,建设方灵活运用各种市场机会,建立起成熟的商业模式,并通过专业的人员将商业运行模式与规划设计相结合,让主题公园的适应市场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是一味的进行简单模仿,避免主题公园因雷同而带来消极因素。以往的主题公园建设存在很多的不足,应该加强对其他国家、城市先进经验的学习和总结,让主题公园能够聚集更多的游览者和参与者,更加有效的显示其特性,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价值。目前,主题公园规划设计越来越注重对娱乐活动项目的建设,不仅看重用科学技术方式来提高对公园的娱乐活动的开展,并且注重公园游览者对锻炼、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由此可以对游览者的生理素质和生活品质的重视,将主题公园的锻炼性活动作为公园主要部分,不断发挥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创新性和进步性。
1.3产品创意
主题公园由于受到自身的稳定性带来的影响,对其后期投入使用中可塑性表现能力较差,所以对主题公园的动态性内容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提升对公园内容、产品的主观设计上的要求,保证其创造价值和创新意识可以得到体现。在主题公园中开展全民健身等健康性活动,应本着健身、绿色生活、放松的理念,吸引更多的人群,并且通过对主题公园内容进行布置装饰、表演节目等形式,不断加强主题公园的独特性,让人们加深对主题公园的印象,增强自身体验和再次游玩的概率。
1.4场景更新
主题公园确做好主题规划设计以后,其内容和活动一定要在保持主题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游览者的新鲜度,延长其实际实用周期和效益。为保证主题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者和建设方应该保持对公园内容、旅游产品和景观设计的不断更新,让其不落于市场的末端。公园主题的凸显主要是借助公园内的场景设计、景观摆设等。所以,主题公园的场景规划显得非常重要。以往传统的主题公园较多是静态的景观场景,通过简单的了解或单纯的观光型活动后,游览者不免会产生单调、乏味的感受,让游览者失去下一次观赏消费的欲望,静态景观的强烈直观性让建设方不得不重视主题公园的改进,在静态的景致中添加动态性,让游览者可以更好的参与到其中[3]。如深圳的华侨城对民俗文化村进行优化更新,将民俗文化演艺融入到原先只具有观光性的街区,使游客身临其境,增加体验感。对中心剧场等的节目不断更新,完善游乐广场的设施建设,增添更多活跃的气氛,逐渐提高对民俗文化的关注度。这样为主题公园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影响因素
主题公园规划设计不仅与城市规划有关,也是旅游业的市场发展和需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将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活动之间的潜能激发出来,让其蕴含的能量转换为现实的实际效益,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水平,而切还能达到内外因素相结合的效果。
2.1外部因素
对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外部影响因素首先是追求商业价值,对公园建设资本的有效运用,以期望可以提高公园带来的经济回报效益和占有行业的市场。另一方面城市文化构建的影响,在主题的建设过程中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形成不一样的文化风情,形成独特的文化理念和对社会时尚的不同追求。最后是建立和选择区位条件,确定公园面对的游览者市场,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水平和城市发展,科学合理的进行公园选址的规划建设。
2.2内部因素
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影响内部建设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公园的规划内容计划、主题的定位、公园选址和地理位置分析、整体结构的布置及风格、公园的宣传活动等,要解决或降低这些因素对公园建设的影响,必须在规划前期进行实际的调研,并结合主题公园的各方面情况综合考虑,把握好游览者的心理,保障其能够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得到民众的欢迎。
3建议
综上所述,对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工作来说,我们要从实际环境建设着手,考虑到多样化的内外影响因素,保证主题公园的地址选择合适项目的建设,同时也能体现出公园独特的表现形式,确保主题公园在城市的影响力及吸引力,使社会大众认可,从而提高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价值,建议如下:(1)主题公园项目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突出主题特色,有合理的主题路线,让参与者有美好的精神享受;(2)主题公园项目规划设计要突出以高科技和综合创新理念,确定鲜明、创新的主题;(3)不断克服主题公园论主题公园,在主题挖掘时,增加大众文化为内涵;(4)注重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形象策划,不断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5)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特色品牌,不断注入文化元素,以长远综合效益为发展目标。
作者:商周媛 单位:大连高马艺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金翠,常江,邓元媛,等.旧遗存新天地———夏桥煤炭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39(2):260~263,268.
作为世界园林之母,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园林的雏形——囿,历经秦汉、唐宋至明清的两千多年的发展,造园理论与工程技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不断走向巅峰,形成了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寺庙园林等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式园林。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时也框住了我们的思维,阻碍了开拓创新的步伐。现今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使得园林绿化未能充分发挥好在城市中的作用。
二、原因剖析
在祖先留给我们丰厚遗产的同时,我国的园林规划设计仍走了一些弯路,面临种种困境和困惑,追根溯源、究其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一些解释。
(一)消化传统过多
总结我国古典园林的风格和形式,不外乎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效法自然的布局;二是诗情画意的构思;三是园中有园的手法;四是建筑为主的组景;五是因地制宜的处理。但不管哪一种风格和形式,它们都打上了产生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烙印,建筑比例过大等与现今条件相违背的弊端。
比如皇家园林,它是帝王将相、达官贵族权力财富的炫耀与象征,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与现时期所倡导的“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方针相悖的。一些私家园林体现的深刻内涵、脱俗境界,须仔细琢磨才能悟出来。如今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需要的是直观、疏朗、明快的大色块、大效果。因此,我们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懂得先进行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吸收外来欠妥
受欧洲哲学和科学发展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园林设计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像法国的凡尔赛花园,围绕中轴线的对称式布置,形成宏大气势,不失为精妙绝伦之作,透出西方人注重遵循游戏法则的文化背景。日本的枯山水园林,精心构思,巧妙借喻,小中见大,给人久久回味。今天我们流行的却是人家过时的,像如今到处拔地而起的欧式建筑。
当然,西方的园林也包含了个人的喜好和猎奇的心理。限于地理环境不同,缺乏我国古代文人骚客的那种只能意会的脱俗境界。在局部处理时,我们可吸收对称式布置的美妙之处,学习他们独具匠心的带有高超技艺含量的创新作品。
三、可行依据
尽管目前我国的园林规划设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在基层县(市)水平一直上不去,但也应可喜地看到,在新世纪里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思想意识的空前活跃,园林绿化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令人欣慰的前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让绿色艺术与生态建设相得益彰”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依据。
(一)有着良好的绿化意识氛围
渴求清新空气,把绿色带回家,已深入到每个老百姓的心中。家庭生活中鲜花的时尚,社会租摆业的发展,城市建设中见缝插绿,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如上海,放弃地产开发带来的丰厚利润,在繁华地段舍得开辟绿地。最近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就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将《京都议定书》摆到桌面上,说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
另外,看看建国后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的发展三个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以苏联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理论为指导;80年代,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90年代后,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说明理论上已走向成熟、理智、科学。因此,浓烈的意识氛围为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
随着人类基因密码的逐步解译,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转基因手段诱发突变形成植物嵌合体,或者直接嫁接,一种植物能开多种花;根据基因遗传特性,引种、选育、驯化出许多优良品种;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挽救濒临灭绝物种;电脑自动化控制温室为人们创造出四季色彩纷呈的鲜花艺术景观;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将绿色艺术带入每一个角落成为可能。
据报道,2001年5月13日,浙江省甬台高速公路三门段岭口互通区,科技人员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花费三百万元,将一千年古樟挪了窝,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所以有着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生物多样性的建设理论就有了实践的可能。四、解决措施
在深刻剖析原因之后,从园林绿化发展的喜人形势中找到了解决依据,接下来思考的就是在创作中如何既要体现艺术,给人享受,又要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好环境,我认为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拿准解决问题的钥匙。
(一)把握住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规划设计中要以中央作出的关于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思想,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中的深刻内涵。这就是: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种植树木为主,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性、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二)从比较差异中继承传统与吸收外来
中国的古典园林博大精深,与现代城市园林相比其产生的背景、形成的条件不同:气候环境条件没有受到污染,社会文化背景有差异,思想相对保守、封闭,服务对象只是少数人,实施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建设的目的、出发点只是为展示奢侈和供享乐之用,并没有考虑大多数人的需要。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些不同,有所为,有所不为。
总之,今后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应符合特定的环境条件,应正确把握好艺术美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生态保护延续了艺术美,艺术美也支撑着生态保护。具体实践中,应注重因地制宜,因境而异,有选择地吸收古典园林、西方园林的艺术精华,从事新的创造,应注重综合利用城市学、环境保护学、城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来指导园林规划设计;应在满足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去营造景观,去创作雅俗共赏的园林艺术美,为实现“优良的人居环境、优质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总目标而努力。
就我国目前生态水利工程发展现状而言,其主要分为工程力学与水文学两部分,而以往传统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较为侧重的是水文系统,这就导致生命系统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无法被及时发现。但是,随着相关学者的不断研究在原有的学科体系中加大了更多生态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水平,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生态水利工程学科。而生态水利工程理论学作为水利工程学中的核心部分,在充分满足人们对于水利工程建设需求的同时,还要确保周围水域系统的健康发展,尽可能与工程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和谐统一的发展。其次,对于一些刚刚建成的水利工程来说,不仅要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应该对生态河流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而已经完成建设的水利工程,对其中严重污染河流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和生态修复,与相关的防止措施、环境立法等共同管理,这一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也是当前我国河流生态建设中的有效举措。
二、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众所周知,我国地域辽阔,分布呈现多样化,不同的地域对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直到现在,我国也没有制定出明确的生态水利标准。这样一来,在实际的生态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规划人员必须结合当地的地域条件,对最初的生态水利工程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其真正符合规定的构建标准要求。其次,一般的生态水利工程都是围绕生态理论学知识、水文学、工程力学而开展的,在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天气因素、或是其他客观一因素的影响。因此,规划人员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一切不约定的因素,按照区域特征、地貌条件来进行构建,从而保证最终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具有极好的可行性。但是,通过相关实践结果表明,我国当前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总体规划设计水平较低,这就很难确保河流生态修复的效果。
2.生态环境的认识一方面由于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操作介入的较晚,导致生态环境科技技术人员与水利工程构建人员合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国内的水利工程多数考虑到方案可行性符合满足规划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但是生态环境系统这一因素还面临着主要关键性问题。
3.生态水利工程的构建势必会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实现有机结合再有的水利工程基础之上。水利工程的构建最初考虑到水体的有效供电效能、防洪,排水用水标准等工作。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与传统水利工程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服务目标与功能有一定的差异性。当务之急,为实施生态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的有机结合,协调运行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所必要考虑的问题。
三、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生态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分支,首先要遵守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保证工程安全性是任何水利工程设计的最基本的原则。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深入实际,充分考察水体的水质、水流等基本情况,进而充分考虑水对建筑物的侵蚀作用、对泥沙的堆积和搬运作用,同时还应全面把握河道走势的自然规律等。只有保证了工程的稳定性、持久性以及设施的安全,才能确保建筑物持久地发挥其功能,求实现资金投入最少、经济小于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2.保证水体内部环境的多样性。相关调查显示,一个地区的非生物环境的多样性能够影响其生活群落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种类多样,当地的生物种类也会日渐丰富,食物链的组成也将更复杂,这样生态系统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越强。如果我们兴建的水利工程致使该流域内的水体内部环境日趋单一化,那么,就会导致水生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减少,并逐步丧失其基本功能。所以,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河流的近期及远期的水文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掌握生物种类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从而保证水利设施的兴建能够拥有足够的丰富多样的环境,进而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与传统水利工程相比,生态水利工程除了要保证传统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外,还需要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也就是要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充分将人为力量与自然的影响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功能和自组织功能,从大自然中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良好的合力结构。
4.在早期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部门往往会将水体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并被分为若干个区域,这样就导致水体之间无法相互流通,严重影响了水体中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换,极大的破坏了周围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因此,在实际的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中,规划人员一定要特别注意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尽可能保持水体原有的状态,降低外界因素对河流生态系统所造成的破坏,从而促使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1)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异军突起。根据最新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资料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游客32.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26276亿元,同比增长15.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5569万人次。国内居民出境9819万人次,同比增长18.0%。其中因私出境9197万人次,同比增长19.3%。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于旅游产业都愈发重视,旅游业所肩负的功能和在国民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已发生了彻底转变,从原来的接待外宾赚取外汇转为现在的拉动内需创造和谐社会;从原来的经济单体变为现在的支柱产业,无不证明旅游业目前地位的重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得到了良好发展机遇,从诞生到现在一步一步良性的发展着。
(2)从目前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实例来看,通常的程序是:总体规划———具体设计———实施施工。这中间间隔的不连续性就容易造成环境的破坏,环境破坏后其原有的自然属性就不在具有吸引力,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是致命的。美国的约翰•西蒙兹曾总结表述,景观规划设计要始终贯穿于实际开发建设,包括场地的选址、场地规划、场地设计等,这样才能发挥景观规划设计最大的作用,取得最佳效益。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正是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将会伴随社会发展的需求,走向未来。
2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历程
在我国,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伴随着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新的交叉边缘学科,发展时间和历程略显稍短。综合分析,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产生伊始至今,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
2.1第一阶段:萌芽状态,杂乱的初级阶段(1978~1990)我国旅游开发的伊始,旅游规划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此时还是以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作为其基础,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也基本处于萌芽的初级阶段。之后,有少数旅游规划设计者,从自身不同的专业领域角度出发,自发地进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但整体上缺乏系统体系和行业标准,常常掺杂在其它的内容中。总体来说,此时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处于一个没有体系标准,多学科自发进行的初级阶段。
2.2第二阶段:发展融合,整合的进阶阶段(1990~2000)规划从业者和相关设计师们开始尝试将旅游规划和景观设计结合,在旅游规划中重点突出景观设计,或作为重要章节,或形成独立系统,尝试性的开始编制独立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同时,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在旅游业发展领域内融合力度不断加大,景观设计师也成为旅游规划人员队伍中重要的组成机体。此时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在不断地融合中升华、创新,为之后更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2.3第三阶段:关注提高,提升的成熟阶段(2000~至今)在这个阶段,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成为大量旅游景区或旅游产品解决增添项目内容,提升品质等级等方面的主要手段之一。此时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强调旅游景观要素是旅游发展和旅游活动吸引力的重要组成,一度将旅游景观直接作为核心进行产品的打造开发。
中国几千年来认为“入土为安”——死者必须埋入地下的习俗已经根深蒂固。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类必须依附自然,与自然息息相通,“入土为安”实际上是这一哲学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我们常用的汉字“葬”,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念:死后放入土中,下面填些树枝,上面洒些土,种上纤草。《易经》中记载的“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后来的不少学者均从理论上阐说了这一习俗。他们认为:“万物不能越土而生,人亦万物中一物”,所以死后要归于土,又说“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葬于土,返本还原之道也”,所以“葬者,乃五行之返本还原,归根复命;而教化之变达也”,将人死后入土,提到教化的高度。
但是,无序的孤茔野坟在城市边缘的路旁、沟边散乱地扩展是不可取的,严重损害卫生、观瞻和节约用地原则。在全国提倡火葬的情况下,墓地仍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着。“阴宅”挤压“阳宅”空间,也不利于阴阳平衡。集中的有序的城市公共墓地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功能用地。人类敬祖宗悼亲人的精神情操,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祭祀活动,也是一种传统习俗。但是现行教材,《城市规划原理》和有关杂志缺乏城市公墓内容,在一般城市总体规划中甚至没有公墓(陵园)用地项目。
因此,陵园的规划与设计也就显示出了其迫切性。笔者有幸参与了几个陵园的规划设计,本文就上海福寿园(东园)为例,与同行进行交流。
概况
上海福寿园地处青浦城南,佘山景畔。前期的西园占地350亩,以中式风格为主;东园占地300亩,定位为现代式陵园。陵园中结合上海已故百位名人,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休闲、参观场所。
规划设计立足于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赋予陵园以新的属性:公益性、文化性、纪念性、经济性,形成现代陵园的新概念。
设计理念
将人文纪念功能与陵园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祭扫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一个文明场所,又达到为青少年和市民游览休闲、欣赏文化艺术、接受教育的目的。两大功能的有机结合,既为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效应,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这一设计理念,福寿园东园将建成一座有深厚文化积淀,有浓郁的艺术氛围,有特色的绿色生态公园,与西园共同成为重要精神文明基地。
规划设计原则
陵园公园化的原则
现代陵园要摒弃阴森、恐怖的感觉,要重新赋予她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陵园公园化的理念在于把陵园做成一个大公园,通过墓碑的合理摆放、园道的曲折、绿化的自然遮掩、园林小品的有机结合,建一座陵园“公园”。让我们的前辈和故人安静地置身于这样一个花园中,每逢祭扫之日,后人可踏着和风,迎着煦日,来缅怀他们。
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整个东园基地中,三面环水,地势较平坦,因此在规划中开渠引流,挖土堆地形,以三条水渠贯穿于基地之中,汇集在基地中心形成两个面积相对集中的水面,在相应岸边的四周堆一些微地形,增强景观层次。
阴事阳做的原则
进入陵园,首先看到的不是“排排坐”的墓碑,而是草坪、鲜花、河流、与之相协调的建筑(艺术雕塑中心、业务房)、园林小品等,耳边传来是悠扬的音乐,天上的飞鸽,水中的游鱼,消除了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
坚持现代式风格的原则
东园的总体规划与西园大相径庭,以现代式风格为主,规划设计中全部采用现代的亭、廊、桥,且大量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如:亲水平台、溪坑石跌水、布膜等,包括主体建筑(业务房)都采用了钢结构、大玻璃钢结构的现代式风格,与西园相比较更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风水学的设计原则
园区内的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和三级道(园区小径,墓间人行小道)。主干道可行机动车,在清明、冬至人流拥挤时,又可起到疏散人流的作用。次干道可行电瓶车,除了三个入口采用直线形的道路外,原则上按风水学“曲则顺”、“直则冲”的原理,设计成弯弯曲曲,也有利于景观设计。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考虑到来客扫墓、祭扫的需求,在布局上、绿化上、人员流向和车辆流向等诸方面作充分的考虑。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陵园的建设与一般的房地产建设不同,是以“逐步建设、滚动开发”的模式运作的。这样可保持陵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一块,销售一块。将地区位置相对较普通的区域先进行开发,逐步形成区域形的大规模,再将拥有规模优势的较好区域作开发,这样既避免了一哄而上浪费土地资源,同时也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
福寿园东园的设计与建设也遵循了这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先将基地的土地进行开发。这样若干年后将形成以中心湖区景观带和周边墓区的格局,此时再对中心湖区作开发,将获得高利润的回报。
墓区
艺术墓
是一座座纪念墓碑,又是一尊尊高品位的艺术品,给后人以舒心的视觉享受。人生命结束后,用艺术形式表现自己,不同的人生,用各自喜爱艺术的形式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墓区景观是集祭扫、纪念、游览、瞻仰于一体的园林。用园林手法表现、设置墓位比较随意、活泼,自然展现为一座特殊的公园。艺术墓区可依职业、身份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区域,如高知区、军人区、公安区、红十字区、老干部区等等。
树葬
以树葬墓园代替立墓树塔是当前殡葬的新风尚。利用新建园区四周坡地环绕的树林,发展树葬墓区业务,也可满足热爱自然的群体的需求。
草坪葬
草坪葬绿草菁菁,点缀鲜花和小巧精美的墓碑,碑上或几句人生格言,或是一个美丽的雕像,一点没有死亡的气息,相反呈现一片阳光灿烂。
传统墓葬
位于陵园周边侧,绿相簇拥之下,远看只见树不见碑。
其他形式
由于三期是西洋式风格,可尝试采用天主教、基督教的墓葬方式;也可尝试建造一个四季亭,做一个花葬。
竖向设计
整个公园在总体地势平坦的基础上,遵循中国传统造园中“挖池堆山”的手法,局部造微地形,满足景观要求的同时,也便于排水。
植物设计以生态为先导,保护生物资源和生物物种多样性。植物选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尽量选择当地乡土树种。充分利用上海丰富的乔木、果树等植物资源来绿化美化基地环境。创造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的局面。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战略要求,长沙镇原有的城市中心的主要功能依规划将逐步转移至新的城市中心,城市结构将相继产生变异,城镇规模扩大,人口分散等使得旧城中心区经济活力正面临日渐衰落的危机(图1)。长沙镇旧城区面积约40万m2,其中本项目所在山花街地块占地面积3万m2(45亩),位于旧城区中部,为其镇政府原所在地。项目用地包括南北两个地块,北部地块长约180m,宽约76m,用地面积约1.35万m2;南部地块长约225m,宽约64m,用地面积约1.63万m2。现状总建筑面积6万m2。周围教育资源集中,邻近镇区最主要的文化娱乐空间和景观核心,曾是长沙镇最重要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在未来规划中也处于镇文化教育中心地段。
现状分析与设计条件解析
功能———从多样走向单一。山花街地块内部包含15m宽的城市道路(山花街),地块内建筑以临街线性分布的2~4层居民自建房为主,其形式多为底商上宅。随着政府的搬离,由政府机能所带动的地块生命力逐步丧失,商业功能没落,仅剩的居住功能也由于建筑老化,环境落后等原因在逐步衰落,只留下老年人和留守儿童成为了山花街生活场景的主要人群。这一情况与我国大多数小城镇中心地块十分相似,即复合功能向单一功能转变,建筑品质下降等都成为了旧城衰退的诱因(图2)。
空间———从丰富走向衰落。山花街地块作为沿街形成的线性地块和道路交叉口,道路与建筑之间形成的交往空间自然成为了街区公共、半公共的场所,内部街道成为了居民的主要生活场景。围绕着街道邻里熏肉箱、夜间的小烧烤摊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山花街以“街”为主的空间传统和生活习惯。然而随着90年代以来的房地产的开发,地块外侧的高层商品房建设将地块内部的自建住宅孤立,外加居民擅自建设及乱搭乱建的情况严重,整体环境变差(图3)。
机遇与危机同在,位于本地块东南侧的陈家中学是镇区最主要的教学资源,东北侧的桔子广场正在进行改造,旨在创造出适宜公众的公共空间,其中的戏台、广场等重要节点的塑造正是植根于当地特有的娱乐活动;同时西侧的现有过境路向城市内部道路转变所形成的商业氛围也为本地块提供了商业潜力。如何结合文教功能与公共交往空间,合理重置本地块的功能成为本更新的重点问题之一。同时现状的低层高密度也给更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形式束缚。
更新改造模式
通过上文对于山花街现状的介绍,可以发现,对其进行形如大城市的居住区规划是不符合其发展需求的。大城市的旧城更新为居住区规划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两个导向:第一,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多是以房地产商的资金为经济依托,通过高容积率来达到经济效益。这样的规划策略在小城镇是不适用的:高的容积率在小城镇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空间效益,对小城镇的传统肌理产生破坏。第二,以景观效益为导向,强调居住区的景观优势,多为单一的居住功能和少许配套功能。这种规划策略在长沙这样的小城镇也是不适用的:山花街本已单一的社区功能如不在更新规划上加以补充,将使社区无法延续其原有的生命活力。因此该方案提出以下更新框架:在规划上结合新旧绑定开发的政策手段,引入商业的多样化功能,采取点式高层的住宅以满足更新开发的经济压力,同时运用建筑裙房的空间塑造来延续地块文脉,给予居民宜人的交往空间。
政策引导———新旧绑定开发的政策手段。长沙镇山花街更新因地块较小,原住民较多的情况,采取大规模激进式的开发模式在地块经济性和更新可行性上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有以下两点:原有容积率高于2.0,依据现有的旧城拆迁还房的经验以及长沙镇现阶段地价和房价之比,“拆一建三”①才能基本满足房地产开发有利可图;然而,若单一地采取以开发商利益为主体的政策导向,必定会导致不符合小城镇现状的城市格局和不符合原有居民居住习惯的建筑形制。故该次更新改造积极探索适应长沙镇发展需要的多元共存互补的更新模式:在政策手段上,建议政府对开发商采取“新旧绑定”的政策,规避开发商利益优先的问题,在给予新区容积补助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旧城更新的容积率压力,将山花街地块的容积率压力降至“拆一建二”②,同时加强对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原住民提供可选择的居住地,这样才能带动新区建设和旧城更新。
开发策略———以商业为导向的开发方向。如前文现状分析中提到,山花街现状的单一的居住功能是地块活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简•雅各布斯的“城市多样性”的概念曾明确提出了若要一个地区保持活力,就必须保证内部区域的主要功能必须要多于一个,最好是多于两个。这些功能可确保人流的存在[3]。该次更新正是基于对于山花街地块多样性的分析,结合周边环境提出以商业为导向。这里设置的商业并不是巨大的商业综合体,而是适宜于小城镇发展的小企业(小规模功用),这些零售业、文化和娱乐业等服务行业的入驻,确保了分时段的人流的存在:区别于单一的住宅区所导致的同时段出行,多样的零售业可以将学生流聚集与此,文化与娱乐业也可以吸引晚间来广场散步或娱乐的居民。同时商业导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开发商的利益,也为原住民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性。
建筑设计策略。由于在更新模式上选择以高层点式住宅来满足“拆一建二”的开发经济压力,对于裙房的建筑空间的营造则成为了延续城市文脉,满足居民交往需求的主要途径(图4-图5)故在设计中提出以下两个建筑设计策略。生活场景的保留是延续城市文脉最现实的思路,而街道正是山花街地块中大部分生活场景的载体。设计中保留“街”这一空间主体,以一条曲折的街形成两侧线性的商业界面,并在转折处形成“院”式节点,设置室外的交往空间,以进一步完善街道空间的品质,增强其吸引力;用两层的商业裙房屋顶形成屋外平台,使得街道的剖面及视线效果更接近传统的街道尺度,二层的公共空间也起到了强化街道氛围的作用。步行空间作为提高小城镇旧城区公共聚集性,增强城市公共生活吸引力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的重视[4]。对于小城镇,步行不仅仅是交通方式,也是一种交往方式。在该设计中,步行成为了主要交通方式,车辆由场地进入地下停车库,裙房之间步行空间与交往空间交错布置,在这样的步行空间中,人们聊聊家常,熏熏腊肉,老年人拥有了夏日乘凉的地方,孩童们上下学从这里穿过。这样的街道融合了日常生活的多样性与各式各样的使用者,也就越能得到人们随时随地的包括经济上的支持。
关键词: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计量器具;标准化
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量仪表进行联网,实现计量仪表的在线实时数据采集和管理[1]。系统的组成通常由计量检测设备、数据集中器(分站)、用户终端、管理服务器(主站)、管理软件和网络器件等构成,具有能源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能源计量功能,其输出数据可用于能源统计与能源审计。
一、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各行业开发和使用的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无统一规范标准。因为缺乏国家规范性的指导文件,企业按照自行需求进行设计和开发,能源计量管理系统模式较混乱。许多企业因为没有相关标准或规范的指导而茫然。据浙江省医药化工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调查显示,现阶段企业在能源计量系统由于系统结构、功能模块、数据结构与输入输出报表等多方面的不规范,使得企业在计量器具选择、计量数据采集点设置的规范导致企业能计量与源平衡的不确定性。因为缺乏相关标准或规范,很多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输出政府能源监管部门的需要的各类申报报表(企业耗能设备一览表、企业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能源工业企业能源购销存表、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报表、生产信息报表),误报和漏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政企不一致的状况,使得政府能源监管部门较难统一管理企业的能源统计与审计工作。本文就结合当前中国用能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对系统的设计规范做一些浅层次的探讨与研究。
二、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一般要求和设计原则
1.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设计要求
在设计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时,对设计硬件上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逐步完善。同时,配备的计量器具必须要能在线检定或校准;软件设计要考虑全面,给予必要的完善及升级的空间。
2.确定现场能源计量检测点设置与计量器具配置要求
(1)现场能源检测点确定。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应能采集行业不同种类能源的数据。所称能源数据,指煤炭、原油、电力、天然气、焦炭、水、蒸汽等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回收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2]。
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点的设置原则是以能够准确和实时采集数据的作为计量检测点,并且要考虑能满足能源平衡、能源统计与审计要求[3]。具体数据采集范围包括:
a)输入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b)输出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c)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使用(消耗)的能源及载能工质;d)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自产的能源及载能工质;e)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科回收利用的余能资源。
(2)计量器具配备率要求。根据GB/T17167—2006标准要求,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点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不低于表1的规定(见下页表1)。
3.合理选用现场能源计量器具
根据GB/T17167—2006标准要求,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所选用的能源计量器具,要依据不同用能设备所耗的能源类型不同,而选用相应的计量器具。所选用的计量器具必须要能提供数计量据输出接口。选用的计量器具除了保证精度要求,也要根据生产工艺、使用环境等条件的要求,进行选择相适应的计量器具。
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计量器具准确度不低于表2的规定(见下页表2)。
4.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原则
(1)计量器具系统模块。计量器具系统模块的功能是能源计量管理系统与能源供应部门收费端计量数据联网,实时监控一级计量和二级计量能源数据偏差,并将所采集计量数据形成对比图,出现不合理偏差系统立即报警。系统对电能供应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并有报警提示和报警记录。
(2)能源数据采集系统模块。能源数据采集系统模块的功能是自动采集各类能源计量点的实时瞬时量和累计量,采集周期在1分~24小时范围内可调。采集数据项目完全符合能源统计和能源计量管理部门的要求。
(3)采集数据传输、存储、查询系统模块。采集数据传输、存储、查询系统模块应满足实时传输的要求,考虑到数据传送速度,有线传输200米以内可采用双绞线串口传送,超过200米宜采用光纤以太网传送,也可采用无线传输;各采集点数据传输到人机交互界面的时间不应超过1秒。数据输出应满足集中化管理的需要,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查询到所有的能源计量数据输出。能源数据中心服务器实时监控历史数据一般要求保存不少于60天。
(4)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块。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的功能是对能源消耗计量数据进行汇总,并按照系统设定各种能耗定额指标和节能量化指标计算分析,并自动形成对比分析图表。超过指标系统立即报警提示。通过报警提示,企业能够及时发现能源浪费现象和能源消耗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纠正与改进,及时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和能源成本开支。能耗定额指标和节能量化指标主要包括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企业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企业和车间能源消耗定额及用能设备单耗等。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块功能能够对每个产品能源成本、每个车间能源成本和企业能源成本进行监控和分析,并自动形成对比分析图表,用能成本超过预定费用,系统立即报警提示。
(5)报表统计系统模块。报表统计系统模块功能是能够根据政府、各级公司及分公司需要,自动导出所有的各类满足政府能源统计与审计要求的用源申报报表(企业耗能设备一览表、企业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能源工业企业能源购销存表、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报表、生产信息报表等),能源统计报表数据均能追溯到系统计量检测记录。
(6)企业、车间、设备能源管理系统模块。企业、车间、设备能源管理系统模块功能是实时监控企业、车间、设备能源实时消耗量,监控各项用能指标不超过定额指标。超过定额指标经报警提示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改进。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能对重点用能设备能耗状况、负荷率、有效利用时间、开启、停止时间等影响能源消耗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设备的高效、经济运行,减少设备的空载时间和能源浪费的地方。
5.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和维护原则
信息系统应做好防电磁干扰,采集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线,并禁止与强电信号线混敷;与信息系统相连的外网系统应做好防火墙等病毒隔离措施。用能单位应设系统维护人员负责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整体维护;各车间也应有专人负责每天不少于一次的仪表值和信息系统反馈值的一致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系统维护人员。
三、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工作成效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3月,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上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了《医药化工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系统》联盟标准,建立了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的管理模式,实现能源计量管理标准化。通过近一年的标准实施表明,统一规范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工艺过程中的能源计量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的正确必可靠性,为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改节能效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真正发挥了能源计量数据的功效。其次应用能源管理的科学方法,结合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精确计量,自动采集能源量值数据信息,对能耗数据进行计算汇总、图形对比、经济分析、量化评价,控制能源消耗,节约了能源成本开支,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例如,浙江省重点试点企业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发酵车间经过对蒸汽消耗数据的分析,将灭菌工艺由原来的间歇消毒改为连续消毒,使车间每月蒸汽消耗量下降30%。精馏车间强化循环水温差管理,优化了操作参数,耗汽量从原来6吨/小时下降为4.5吨/小时,循环水用量从910吨/小时下降到450吨/小时,使该车间每吨产品能源成本下降15%。通过考核,公司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6%。
为了扎实推进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对企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规范、有效、科学的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规范企业能源计量与管理,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家依法实施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涛.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