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8 21:50:19
导语:在美术教育实习生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石板岩写生的日子——是美好的日子,也是我难以忘怀的日子;它将时刻提醒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中要正确地对待任何一件事物,也使我的心境逐渐平静,也再次学到了,思考到了以前并不知道的东西。
7月8日早我们整装出发,坐北上的车,心中有许多说不出激动,许多的憧憬。当到林县境内,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成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有些同学就开玩笑说,我不会回去了,这里真是世外桃源,我打算好了,就在这边找个人嫁了,以后你们来看我哦!一路说说笑笑,六,七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下午到达石板岩,稍作休整,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写生了。这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石板,人们住的房子也都是由石板盖成,这样的房子结实耐用。山里空气清新凉爽,不仅适合写生,也是避暑的好地方。林州市石板岩的自然风光很美。这里独特的居民也堪称一景,它非常自然、和谐地融进了太行大峡谷的山水之中,令游客们赞叹不已。
石板岩的居民有什么特色?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石柱、石头墙,石街、石院、石板场,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臼、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石锅台,石庙、石炉、石神像......”即使你从没有到过石板岩,也可以从民谣中听出来,石板岩的民居是由石头组成的。在太行大峡谷里,你不管走到哪个村,见到的都是石头房。关于这种房子,散文作家唐兴顺在散文《石板岩之韵》中写道:“此间人家所居之屋在全国乃至世界居民中也有异常特色,一律用石头建造。一座房屋只有门子、窗棂是木头的......像童话中的建筑一样美丽。”对墙的内壁,山里人先用麦秸泥泥一层,然后再泥上一层白灰泥,屋内便变得整洁、亮堂。这种房住进去冬暖夏凉。就地取材成就了富有特色的石板岩居民。古时石板岩山道崎岖险峻,交通运输极为不便,人们进山出山运点儿东西都是靠肩挑手抬,山下的砖瓦是很难运到山里的。再者,石板岩是个非常贫瘠的地方,多数村民没有财力到山下买来砖瓦建房,即使有的人有财力,勤俭的人们也不原意花那冤枉钱,眼前、身边、脚下,那塞满天地间的石头就是最亲切、最经济、最顺手、最理想的建筑材料。他们只需要花些力气把这些石头开出来,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凿成形,就可以建成一座称心的房子。这种房子在发展旅游业的今天,形成自己独有的地方特色,形成一种极富地方文化魅力的建筑。一开始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的石板、房子有点手足无措,不知从何画起。于是老师就耐心地讲解并亲自作范画给我们看。按照老师的讲解,先构图,注意疏密关系,画多了自然就好了。
晚上,我们进行讨论和总结,老师点评。由于画的是速写,对于收集素材和锻炼手绘能力很有帮助。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名家作品,知道速写非常严谨,线的虚实、画面的疏密、线条的美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那种回归自然的恬淡心境,真是无法用确切的、精美的词句去描写,太美了。校外写生,让我们学到了如何思考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听到的是山民的欢歌笑语,感受到的是山民的热情厚道、真诚好客。
在这里,大自然的绚丽壮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恶劣和险峻的路途,艰苦的历程,都强烈地吸引和刺激着同学们的感官,激励求知探索的欲望,唤起强烈的画画冲动。这种被真实所打动的激情所迸发的创造活力,又使笔下的作品随情感的涌动而产生激动人心的视觉效果、生命力与凝聚力。一周的写生活动中,我们的凝聚力得到了煅造,行走在不平的山路上,相互关照、互相提醒,同学情谊、师生情怀,无一不显示在山谷中、悬崖边、飞瀑旁。
关键词:美术课;教学对策;师生共同发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的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的结果。
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各种情况。
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
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1.转变角色与观念,师生共同发展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我对每个要点都尽可能地以问题的形式提问学生:例如,在《原始人的创造》一课中,当我问到有人说原始美术起源于劳动,有人说原始美术起源于游戏,有人说原始美术起源于巫术,你倾向于哪种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时,有的同学说“游戏”,也有的同学说“巫术”,还有同学说“劳动”。突然,我听到有个同学轻声说“也许三个可能都有”。是呀,为什么不可能是三个都有呢?他们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呢?于是,我微笑着鼓励那个提问题的同学把刚才的问题再说一遍,请其他同学也回答一下,结果一些同学都认同他的观点,等他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我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与他们一起来分析原因。通过这些课堂提问的设计,我感觉,首先教师要把主要精力转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习能力上来,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上来,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
2.转变教学形式,师生共同参与
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为保证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兴趣的持久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笔者多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1)教师授课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欣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为了能更快、更全面地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视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欣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地引入音乐,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
(2)教师的授课方式不能光唱独角戏,要做好师生互动
有次上《速写》课,我自己给学生当模特儿,我发现有位学生对教师的衣服、发型、动态、表情都抓得很准,于是我快速地勾画了该同学头像,然后展评、表扬他的习作,并主动提出互相交换作品,最后,把他的作业展示在班级星光台上。这样一来,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信任与鼓舞,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从此以后,这位同学学习美术的兴趣更浓了,听课、练习也更加认真、细致了。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强化与美术作品相关故事情节的讲述,以此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欣赏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引入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拓宽知识面。例如,在《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中,我要求学生以毕加索《格尔尼卡》为参照,以为题创作一幅作品。学生通过作品表现了对战争的反思,表达出如何才能让惨剧不再重演,让和平永驻人间的美好情感,绘画的训练要求为这种情感提供了表现和宣泄的载体。
3.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一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前提条件
1.教师应掌握基本的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指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教师不但要掌握这些基础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还要能在互联网上查找下载教学课件,通过工具软件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熟练地将多媒体课件运用的教学中去。
2.开放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计算机创建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课件,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 合理选择教学课件
1.根据教学对象选择课件
教师在选择多媒体课件时,要着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根据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合理选择,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依据教学目标制作课件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多媒体课件的方便实用和取材容易的特点,合理选择适用课件的教材。如果课件的内容过多,在无形中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如对于教材中不是很重要的知识点——“赤潮”的讲解,若用大量的资料、图片、视频展示的话,就会浪费大量时间,剥夺学生学习知识重点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树立突破重点、难点的目标,制作出画面简洁、条理清晰的课件,这样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建立科学的多媒体软件评估体系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会制作、选择多媒体课件,还要注重对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评估。目前,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都采用绩效评价,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当堂测验,通过学生的课堂活动情况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要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正确评估,需在每个多媒体课件被开发使用之前都要进行正确的评价,检测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对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和教学结果的形成性评价,以及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综合性评价。教师可以把这些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运用,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1.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注意力就会越来越集中,观察就会更加仔细,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进行“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看一段“抗虫棉培育”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会产生大量的问题,如抗虫棉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培育的过程又是什么样子等一系列疑问。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在书本中寻找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有效地调动起来,这时再由教师适当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2.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
由于生物学是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许多知识点的传授要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而很多学生缺少对自然界生命现象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教学活动,尤其是重点、难点知识要依靠教师的讲解,这种方式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如果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生物课的教学中,就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变难为易,增加课堂上的生动感,促使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难点和吸收知识的要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 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与高中生物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本身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网上丰富资源的筛选;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仍需加强;资源泛滥多样,影响分析思考的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五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融合探究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教师的评价直接目标是教与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本着实现通过高中生物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的课程理念。总之,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软件的优势,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乔文秀.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09(3)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
美术教育教学是一种具有发展学生艺术熏陶、陶冶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并发挥独特功能的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的不断改革,艺术教育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每一年人们都会看到网上传来的铺天盖地的艺考的消息,由此可见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教育是一种形象塑造与审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作为高校的美术教师在符合高校的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观点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艺术学院的学生不仅要拥有高超的艺术修养还应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此高校的美术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培养学生学习基本艺术技能,最终使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不断提高为己任。如何在高校具体的美术教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高校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为核心的,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也要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点,让学生意识到美术的学习就是培养自身的艺术素质、艺术品位,而要学生明白这一点首先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强调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艺术素养提高了也会为别人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社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因为有了像自己这样的艺术素质高雅的人的存在才会为社会大众带来优雅的、美的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其次,从个人角度而言,通过美术的学习锻炼自身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教育目的。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引导学生对美术文化领域的各种人文思想有个深入的了解,关注当代、现代的大画家以及他们的人文思想、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所要表述的思想等,关注美术的艺术感染力,把教学内容中最富美感、最具有技术熏陶的亮点展示给学生,从而让给学生拥有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
(2)不断加强学生艺术修养,激发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任何事情都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高校的美术教学也不例外。美术老师在进行授课时要具体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心理等因素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分阶段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美术的内涵并领会其中的真谛。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避免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反而会觉得美术课程枯燥乏味,难免会失去兴趣,教师应把教程中最具有魅力的一面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博大精深以及美术的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兴趣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不同派别的艺术家的起源、发张过程,不仅要知道我国艺术的发展还要了解国外的艺术,知道艺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以便为美术实践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在教学中,着重以唤起智慧和提高美感的艺术教育为目的。中国式的传统教育绝大部分都以期末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程度,但在美术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美感以及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户外写生训练,多多参观一些画展,加强各种形式的艺术交流,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自己特有的美感,对于艺术有独到的见解,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
再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学时代,正是学生从青涩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世事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尤其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因此老师要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事情的能力,在各种创作活动中,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通过各种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发现身边事物的美的能力,把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感受通过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
(3)将美术与其他学科教学资源紧密结合起来
在老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整体同时也与其他的学科密不可分,因此老师也要注重把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综合素质较高的,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其他学科的教育却也是让学生受用一生。因此,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并熟练的运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必然联系,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总之,高校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大学生美术学习中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注重美术教育对学生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作用。
参考文献:
高校实现对社会人才的培养有各种途径,而教学实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实习对全面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科学地掌握教师职业技能将起到理论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实习过程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的过程,也是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通过教学实习,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合作精神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的实施,能够使他们成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够直接上岗的合格毕业生。所以,采取措施切实抓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教学实习工作、改进教学实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来讲,势在必行。
1.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呈现的问题
1.1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缺乏有计划、有序列的技能指导与训练
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至理名言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与想象空间。现今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对形式美的理解及表现能力的教学序列概念处于模糊状态,缺乏对技能的掌握,因此高校对他们的技能的指导与训练不但不能“以不教为教”,反而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以使学生能最终顺利地、成功地塑造出符合自己审美情趣的艺术形象。然而现今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学校很少安排其接受教学技能的训练,而他们自身没有能力进行有计划、有序列的技能学习,这一点应值得深思。
1.2部分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难以胜任实习岗位工作
部分美术教育毕业生在校时没有主动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到实习单位后无法适应工作环境,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其体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知识储备匮乏、知识阅历浅薄及思维局限;2)在校时没有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主动性较弱;3)缺乏处理理想和现实关系的能力。部分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习惯了做事我行我素,到了实习单位后,仍一味强调艺术至上,忽视现实状况,难以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1.3不愿意前往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进行教学实习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大学生追求生活品质的愿望比以往更强烈,也越来越依赖物质生活带来的便利和赏心悦目。然而正因为这样的依赖性使得很多大学生缺少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及坚强意志,不愿意到偏远的地区体验教学实践,难以很好的培养他们承受社会压力的能力。
2.针对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实习过程中呈现的问题给出几点建议
(1)在实习过程中高校首先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学实习计划,给予正确的指导,扎扎实实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调动实习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其安排得当与否是教学实习成败的关键。同时要注重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努力实现创造力与技能的统一。
(2)教学实习是美术教育专业实习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继续,是对实习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再提高,其中实习指导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指导教师应明确实习生的具体教学任务,掌握实习教材重难点,充分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发现和挖掘实学生的个人潜力,最大眼度地使实学生发挥个性特长,使其专业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3)高校要不断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去偏远地区进行教学实习,并能够给予精神与物质双向的奖励。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实习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大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其具有合格的职业素养。
3.结语
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实习中,不但要注重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努力实现创造力与技能的统一,充分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发现和挖掘实学生的个人潜力,最大眼度地使实学生发挥个性特长,使其专业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同时要不断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去偏远地区进行教学实习,并能够给予精神与物质双向的奖励。对于实习生的培养,我们必须走出模仿能力训练的误区,走向创造能力培养的彼岸。只有实现了这些转变,实学生才能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创新,勇于创造。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等方面都应积极围绕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直要目标,努力探索美术教育的新模式。
不仅如此,对于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习应追求教学实施的明确性和科学性,以达到个人需求、职业需要、社会力求和学术补充等综合目的。在美术教育实习教育中融入创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有意识”和正确性是一种目标,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对实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造技能的发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们个人的艺术潜质和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拓展和解放,这对高校教师美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极为有益。
总得来说,教学实习是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预演,是学生角色转换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学校、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 中国美术教育.《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1989.
[2] 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 美术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数字短片;认识原则;媒介特性;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6―0045―03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短片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我国的数字短片作为一种新媒介文化逐渐被关注,大量数字短片被生产出来,通过网络传播,影响很大。由于是新兴的媒介,关于数字短片的界定一直没有确定的范畴,所涵盖的范围甚广,对数字短片进行清晰的认识与界定显得很有必要。通过了解发现,数字短片的主体以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大学生为主,他们既是数字短片的主要接受者也是数字短片主要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所传播与传达的信息质量好坏取决于主体的媒介素养。文章探析数字短片的内涵及根据施拉姆认识媒介的八条原则,深入认识数字短片,并根据其主体特点总结数字短片对当今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
一“数字短片”内涵界定
数字短片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在媒介大量扩张的时代成为新媒体重要内容。数字短片在年轻创作者的手中很快形成消解意义、边界模糊、适应现代社会碎片化生存的特点。数字短片也是影视工作者为了称谓一批特定的电影电视作品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它属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事实上,在所有与影像有关的词典中都没有“数字短片”这一词条,只有《电影词汇》对短片有这样的定义“正式文件只提出了长片(1600米以上)和标准规制短于1599米的短片两种概念。在实践中,分为短于30分种的短片、短于4分种的超短片(不足100米)和在30分种到1小时之间的中长片(900米到1600米)等类别。”[1]关于数字短片,业内也有学者在文章中做了相关界定:
“数字短片是遵循一定的创作方式和审美特点,运用数字化创作手段所创作的具备单独流通信息的包括多种动态影像表现形式的影视作品。”
“数字短片是用数字技术制作的短片,它属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包括了很多动态影像的表现形式,如DV直拍的短片、实物动画、三维动画、平面动画、Flas等艺术形式。”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如台州学院单仁慰学者从数字短片的制作、播放平台和市场化渠道角度,认为“数字短片是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借助网络、手机、移动电视等多种播放媒介盛行起来,在短时间内播放的数字影视内容。”[2]数字短片包括影视短剧、艺术短片、网络短片、MV、专题片、广告短片、手机短片等。
笔者根据前人对数字短片的界定,结合专家、学者以及普通民众对数字短片的认识,认为数字短片应兼具如下内涵:
第一,从创作到传播均采用数字化手段;第二,经由一定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第三,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并具有一定主题表现;第四,声画兼具的动态影像。
数字短片因为其制作和传播形式不同,有很多类型,不同学者之所以对数字短片界定各异,源自于各自从不同层面对数字短片进行界定。在此,笔者从题材、制作方式、传播载体三个层面分别列举当前数字短片类型。
根据题材表现不同,数字短片类型可分为:影视短剧、艺术短片、MV、专题片、广告短片、宣传短片等。
按所选制作手段的不同,数字短片在类型上又可分为:DV短片、实物动画、三维动画、平面动画、flash短片等艺术形式。
从传播载体角度也可将数字短片类型分为网络短片、电视短片和移动数字短片(包括手机、mp4、公交移动电视)等。
二 数字短片特性分析
1 媒介认识原则角度分析数字短片
为了更深入了解作为新型媒介的数字短片的媒介特性,根据威尔伯•L•施拉姆认识媒介的八条媒介认识原则[3],下表列出数字短片和传统媒体代表广播、报纸的比较。
(1)从刺激感官角度
媒介符号的通道通常包括听觉、视觉或是其他,数字短片和电影、电视一样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刺激感官,而传统媒体广播、报纸刺激感官的通道均只有一种,分别为听觉、视觉。
(2)从各种媒体接受反馈的渠道和速度不同角度
数字短片接受反馈的渠道和速度明显要多与广播和报纸的反馈渠道和速度。无论是网络上的数字短片或者是手机数字短片,都能获得在线的评论或者及时的反馈。
(3)不同媒介对传播活动可控性不同角度
在大众传播中,总体而言网络环境下的数字短片也和报刊一样可控性要强于广播和电视。对于数字短片和报纸,可以灵活控制续,而广播和电视可控性差,只能被动接受。
(4)不同媒介使用不同的讯息代码
从讯息代码角度区分不同的媒介,数字短片的讯息代码主要以声音图像等形式出现,比以文字或者语言形式出现的传播媒介直观、形象。从讯息代码看,数字短片和电影电视类似。
(5)不同媒介的信息增值能力不同
媒介的信息增值能力,即有不同的信息覆盖和信息分享能力。数字短片和广播、报纸相比,不但能够被许多人分享,而且视听媒介还可以为文盲提供一定的便利。
(6)不同媒介保存信息的能力不同角度
广播传播转瞬即逝,而印刷媒介在保存信息方面占有优势,数字短片如果处理得当也具有较强的保存信息的能力,如可以以数字光盘的形式保存或者存储于电脑硬盘,但和报纸相比,数字短片保存信息能力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7)不同媒介克服弃取的力量不同
不同媒介克服弃取力量不同,即不同媒介的传授双方管理紧密度不同。例如,我们可以打断阅读报纸的活动,一定情况下可以打断正在观看的数字短片,打断正在收听的广播的活动却要费劲的多。
(8)满足专门需要的能力不同
大众传播媒介在满足社会的一般需要方面迅速而且有效,但在满足特殊、专门的需要方面较差,尤其是视听媒介。
2 冷、热媒体角度分析数字短片
根据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分类,媒介有冷、热之分,通过这样的区分,他强调了运用媒介的重要性。热媒介是能够“高清晰度”地延伸人体某个器官的媒介,清晰度是指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充分、完善的程度。根据他的分类,数字短片可看作是热媒介,他们没有留下很多空白让受众去补充和完成,接收者不需要动用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因此,热媒介需要受者参与其中的参与其中的程度低。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且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如补充、联想等,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电视电话漫画谈话等属于冷媒介,数字短片不属于其中。
三 数字短片主体情况分析
数字短片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独有的媒介特性。由于拍摄数字短片需要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及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字技术,目前数字短片制作者主要以青年群体为主。对国内最大的数字短片网站,三杯水DV文化网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发现,DV创作以青年为主,其中创作者主要为大学生,即便是民间DV其内容也是大多以大学生活为主线[4],或者创作者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
另外,从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短片大赛的举办到各大高校电影协会的成立,投入到数字短片创作中的青年学生逐年递增。从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网站了解到,“高校数字短片大赛暨数字短片创作学术研讨会”2007年举办以来,至今已举办三届,参赛作品数几乎呈倍数增长。
虽然这只是一个省级的比赛,吸引的是省内一些高校大学生,以及部分省外高校学生参加,但还是能够看出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投入到数字短片的创作中来。数字短片的主体为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他们既是数字短片内容的主要接受者,也是数字短片的主要创作者和传播者,所传播和传递内容的优劣、积极与否取决于主体的媒介素养,因此,数字短片的特性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
四 数字短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
1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是指教育学生了解熟悉大众传播资源的内容,理解大众传媒的本质,掌握运用传媒的基本技能,学会管理自己的传媒事务和传媒生活,建立与传媒合理互动的关系。我国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始于1997年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4]200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首开《媒介素养》专业课。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已经开设“媒介素养”课程。
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主任陆晔教授指出:“相对于欧美和港台地区由民间组织、教育研究机构、公共媒介、政府组织等共同推动的社会运动,目前中国内地所开展的有关媒介教育的尝试,其社会影响力和效果都还十分有限。”[5]因此,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深入关注任重而道远。
2 数字短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
数字短片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其所特有的媒介特性,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渠道,自由的拍摄手法等都对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启示颇多。
(1)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媒介教育的体验性
媒介素养是人的实际素质和能力,单纯依靠理论说教和道德教化很难提高,一定要结合实际展开教学,强化学生对媒介运用的切身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远远不及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有效。[6]制作数字短片的过程是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良好途径,因为制作数字短片涉及到视频、音频等媒体技术的操作和使用,以及内容正确和积极与否的判断。大学生制作数字短片也可帮助其大致了解新闻媒体的工作性质,帮助其确立理性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数字短片的制作实现媒介素养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媒介教育的体验性。
(2)鼓励数字短片创作,强调媒介教育的多元性
大学生思维活跃,富于创造性和想象力,对媒介发展中的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一部数字短片的制作,不仅涉及到技术的运用,声音的感知,也包括剧本的创作,大学生有着良好的创造力,若能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与长处不仅可以创作出符合审美的优秀作品,也有助于开发各自的优势智能。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及媒体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得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平台,尤其对于青年而言,这是展示自我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学生是自我表现欲望较强的人群,数字短片的出现,再加上数字短片的非专业性和制作成本的低廉,使得它被众多有思想的大学生所青睐,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诠释这个世界,表现自我感知的魅力,从而帮助大学生找到自我。
(3)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发挥媒介教育的探究性
目前多数学校媒介教育的师资来源于新闻类或教育技术专业,师资的紧缺必然会影响课程开始情况。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可以定期聘请媒介从业人员开展讲座、学术报告等活动。通过选修课、竞赛、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媒体参观、媒体见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营造积极的氛围,引起大学生的重视和兴趣。当然,在媒介教育中数字短片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生对于网络上流行的数字短片了解颇多,若能借由数字短片自身的力量,不仅能够引起兴趣,更因为这些数字短片主要由青年制作,容易引起共鸣。若内容不健康或者思想倾向不正确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大学里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更重要的是教学的设计以及物质保障、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数字短片对其的启示只是冰山一角,无论是对数字短片的深入研究还是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都值得相关人员长期关注。
参考文献
[1] (法)玛丽-特雷莎•茹尔诺,曹轶译.电影词汇[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25-126.
[2] 单仁慰.多媒体时代下的数字短片――从制作、播放平台和市场化看数字短片[J].电影评介,2008,14:75-76.
[3] 董璐编著.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5-118.
[4] 任儆.在大学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电化教育研究,2005,(4):26-29.
而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美术教师素质的新标准出现了偏离,因此高校对美术师范教育生的培养模式急需改革。文章对当前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困境与发展的新形势进行分析,以期对高校师范美术教育提供一些建议。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确保教师教育高质量的核心保障,其发展与演变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和水平。师范院校是师资力量的主要来源,在素质教育阶段对师资要求不断提高的标准下,当下师范院校对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与新时期美术教师的标准存在脱轨。
在强调教师的综合文化素质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的条件下,师范院校似乎正朝着与之相反、培养艺术家的道路上前进。因此随着教师资格认证形势的改革,师范院校对美术师范生的培养模式的改进不得不引起思考和调整。
一、新时期下教师资格证的新标准
为了同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有效衔接,我国从2011年开始实施“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到2015年已有近17个省采取“统考”的形式,并且这种趋势即将覆盖全国范围。
2015年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强调教育部考试中心将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并建立试题库,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表1反映了改革前后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新特点,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认证更加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尴尬境地
教师资格认证形式的新标准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将纳入其中,这也就意味着传统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生将不再出现毕业后大家人手一证(教师资格证)的情况。而是和其他所有的考生一样,都要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途径获得,这就显示出师范大学中的“师范”二字正在“褪色”,师范院校面临着新的发展取向。
那么,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的教学体制、教学培养计划,我们是否能应对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核?高校培养的学生能顺利过关吗?据相关部门估测,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学生考试的过关率大概只有20%,这个数字令人紧张。现在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组织管理、学分考核等,已经不太能适应新的教师资格考试的标准。
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师范美术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断裂。原因在于,现行的师范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长期沿用或模仿专业化院校的培养模式,用培养“艺术家”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来培养师范院校的美术师范生。在教学中突出了艺术实践、技法课程,而美学、艺术批评、艺术理论等文化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除了比一般艺术院校多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课程外,其他课程设置方面与艺术院校区别不大,造成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不太符合当代美术师资素养的需求。
另一方面,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单一、脱离实际,学生仅仅是掌握一些空洞呆板的教育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很难去灵活的运用教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实习活动在师范院校的课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习周期短,一般是形式多于效果,很难积累经验,学生无法掌握教育教学技能。
三、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新趋势
教师资格证改革之后的考试标准十分重视教学设计与应用,以及教学环节中的教学评价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综合素质、全面扎实的学科基本素质,而且要能够熟练灵活运用教学知识设计课程。这个标准体现了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新定位,这就为学校美术师资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素质教育阶段教师素质的要求标准,我们不得不对高校中美术师范生的课程培养做出相对的改善。为此笔者对师范院校美术课程改革做出一些思考探索:
首先,师范院校中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采取多轨制分方向培养,尊重学生自己的专业发展。例如,把学生分为国画班、油画班、雕塑班、书法班、美术教育班等。针对美术教育班的学生采取3+1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前三年主要学习美术实践技法的课程,如国画、油画、雕塑等,以及基础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文化课程。并且每学期要到中小学见习2周。
每位学生有固定的见习学校和指导教师,积极观摩教学,并协作指导教师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采用大学教师、实习生、指导教师相互合作的模式,三者及时沟通、交流、制定教育计划,任务实施和评价。并且学校为见习生制定见实习档案袋,记录收藏教学反思,并由指导教师给予的评价等。学生大四期间集中学习具体的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教育信息技术等课程,并且要有不少于半年的实习周期。
其次,如果有非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想从事美术教师职业,学院可以开设美术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等课程,采取开放式课堂的形式,并且此类学生向学院申请教育见习机会。这类学生把自己的专业方向(中国画、雕塑等)融入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课堂,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同样也是教学中一大亮点,因此这批学生达到美术师资的标准也并非难事。
美术教师资格证认证采取全国统考的形式后,还有一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参加美术教师资格认证考试,那么这类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经验如何达标?美术知识与专业技法技能是否需要增加专门的“专业考试”作为合格的评价标准?这类学生在未来的教师岗位上能不能恰当运用教育机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些都有待思考与调整。
[关键词]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美术学;实践教学
2010年,由教育部、财政部全面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在农村中小学置换脱产研修子项目,为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同时,又提供给了高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
一、我校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根据我院美术学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实践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我校美术学专业从1992年创建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不断的扩大,随着国家教育扩招,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发展到现在500余人的规模,学生数量的增加,美术学专业就业压力的增大,给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实习学校和实习生之间的供需矛盾,开展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已很难进行,我院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样给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我院领导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积极探寻一条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思路。
二、国培计划对我校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通过国培计划的开展,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对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此,我校积极组织申报,获得的“国培计划”美术专业培训项目,为我院的美术学专业发展和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对我院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我校美术学专业,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计划,按照1比2的比例选派优秀毕业生参加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培训中的顶岗实习工作。美术学专业2007级、2008级两个年级,共有学生191人,两届我校共派出学生达90人,占整体学生人数的47%。其余学生通过普通实习安排,总体到实习学校学生人数达90%,这对我院美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保证。
三、实践准备和加强实践安全教育是顶岗实习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
在学校领导领导统一领导下,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认真布署,统一安排,组建了一批实习管理队伍。对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挑选,选派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工作。给我院的实践教学工作也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国培计划政策的指导下,同学们积极加入到“国培计划”顶岗实习中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是实践教学里面的重要环节。一切工作的中心都应以安全为基础,只有安全稳定的实践场所,才能让学生安心实习,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在两届的国培计划培训中,我校培训合作的地区和学校较多,共有荆州、仙桃、潜江、黄冈、麻城、以及咸宁各个县市。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也有差异。加上顶岗实习学校数量分布多,部分实习学校大多都在农村较偏远的地方,所以学生的实践安全工作也是领导工作的重点。为了顺利地开展此项工作,学校教务处在实习工作开展之前,特组织对实习学校进行考察,在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住宿、生活等方面与当地教育局进行沟通,创造良好条件,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顶岗实习”工作中。
四、依托国培计划加强我校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建设
美术学是一门技能型强的专业,实践教学也是反映培养方案的运行效果,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在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下,还应积极思考、探索,找到一条符合本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之路。依托国培计划顶岗实习项目,切实加强我校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建设。(1)加大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切实增强高校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交互性。(2)建立标准化的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有利于学生在实习前,模拟训练,以便更快的投入到顶岗实习中去。(3)依托当地中小学资源,在学校附近建立美术学实践教学基地。定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摩、学习、试讲等教学活动,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指出,学生能够及时改正。(4)建立实践教学管理组织,以主管教学院长为组长,教学办公室协调,挑选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实习教师。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育实习;专业;素质;建设
今天,社会经济文化处在越来越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专业学科的建设发展应与时俱进,以融合创新的思维模式凸显专业的特色。地方师院本着服务于社会需要,立足于地方基础教育,面向于基层学科的办学方针,积极拓展专业学科的建设,美术学作为地方师院中重要的一门师范性专业学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美术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美术学科专业实践能力,能适应现代社会教育需求的人才队伍。
基础教育与师院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术学学生都要到基础教育学校进行教育实习,从而走上教育职业岗位,基础教育部门在提升实习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也映射出美术学专业建设的状况问题,促动师院美术学基础专业学科的构建,使其顺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按照专业学科领域和教育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来设置基础专业课程结构,突出专业本身的实践性、理论性和审美性,围绕地方师院办学方针,优化学科,突出其专业特点和优势,把握住一专多能型师资教育培养目标,在目标明确、有规范性的专业特质中寻求发展。然而,地方师院美术学基础专业学科教育与社会基础教育出现着不平衡的局面,本文正是从美术学学生教育实习的角度去阐述如何更好地建立地方师院美术学基础专业学科,探索出适应社会基础教育发展的实践教学课程和方法,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健全的美术人才。
一、教育实习的现状
教育实习是美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的课程,是在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组织安排下进行的,是师范院校培养基础学校教师的综合实践环节,其独特综合性、包容性、开放性的实践过程能充分激发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师院系部一般安排学生在四年级进行教育实习,实践时间为八周,这是1996年颁布的《高等师范专科三年制美术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中规定:“教育实践八周。”教育实习包括的内容比较多,除了常规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课外辅导工作实习,还参与美术特长班的辅导、学校各类宣传工作的实习、美术课外比赛的组织与辅导工作等。通过教育实习,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法知识和综合文化类科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中既全面锻炼了学生从事教育事业工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识行为,同时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加深和巩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教育实习在课程安排中确实极为重要,通过实习还可以做到一些基础学校美术教育方面的调查工作,进而也让我们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检查美术学专业的办学方向、管理方法和课程结构设置,完善基础专业学科的建设。
教育实习是高校学子亲临第一线教育职业岗位的学习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当前新课改下的基础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4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从课程理念、结构设置、内容标准、学习活动和成就标准等方面的规范,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价值评判的制定都跟以往发生了量到质的变化,为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更切合时代的指导性作用,充分反映基础美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社会相适应的特点。如此,教育实习的任务和内容变得越来越宽广,基础美术教育与教学工作有多宽,那学生实习就有多宽,不同的现实需要就有不同的实习内容。如一些学校注重书法教学和书画课外的比赛,那实习学生在这方面就要有相关知识的能力,有些学校偏重于艺术科目的管理,实习学生则需相关管理知识了。教育实习的工作计划实行的是学校组织的集中定点实习和学生个人联系的分散实习,他们将到不同的地区进行实习,由于目前我国各省市区域在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上还存在不平衡的现实情况,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体会也将不一样,实习学校提供的文化环境也将不一样,在实习学校的软硬设施条件也将有差别。其次,教育实习的学校部门主要是中小学基础学校,也有少数到中等师专院校实习的,不同的教育对象有不同的实习内容,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同年级对象的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都会不同,那么在实习过程中侧重点就得采取灵活变动。此外,教育实习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实践环节,要充分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把握好实习学生的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质量关,让实习学校看到前来实习的学生都是优秀的,而不是来混日子的。教育实习要求实习学生具有扎实的美术文化基础知识,一专多能的专业技能知识,不但要熟练掌握传统基础学科素描和色彩,而且还要会手工制作和图像设计等方面的技能,才能满足中小学学生的需求。现在影视媒体网络技术方便快捷,中小学学生懂的东西也很多了,要求老师的知识面也更宽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如一些实习生对于传统民间艺术制作不了解,对新媒体艺术不知道,这样导致实习过程中处于尴尬的局面;以及要求实习学生掌握基本课堂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形成规范的业务知识体系。教育实习在教学工作上要求是多方面的,然而,地方师院教育实习的状况并不容乐观,教育实习的质量整体下滑,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不严密,课程设置不系统,学科建设缺少规范,基础训练较为薄弱,专业方向变动大,有时过于分散,有时又过于单一,教学上缺少的是严谨和规范,教学的责任心不够,教学上太过于随意性,许多教师不懂教学法知识,只重专业技能,不知专业理论,不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不重视美术学专业学科的科学性和教学的规律性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
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状况关乎到美术教育的发展,关乎到基础学科体系的调整。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和教学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地方师院美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教育培育高素质、高文化的师资人才,培养适应于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
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是以科学规范的方式,在严谨系统的分析下进行的,是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并且美术学基础专业的设置与学生的教育实习和未来发展是紧密结合为一体的。下面是本人对几所地方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学生做的一个调查:
调查发现学生对现有美术学基础专业的设置认为能基本满足教育实习的需要,但由于实际情况及基础教育学生个体发展呈现出了复杂局面,85%的教育实习学生希望在原有传统学科基础上开设美术学新专业方向课程,或者增设一些选修课,课程可以是专业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文化理论性的。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所学专业自身优势不够,这也许是各地方师院设置专业上太多延续老美院方式的弊端。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美术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教学规律性的管理,正如好的管理成就一批好的成果。地方师院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还应从单一模式向多重模式转变,在强化传统的美术学学科的基础上,可以开拓一些新式美术学专业方向,利用好地方文化资源,凸显自身学科优势,形成完整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学科结构。
2.师资力量的建设
优化的师资力量是学科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后盾。现有地方师院的美术学教师总体素质较高,学术业务能力基本适应教学的需要,但懂教育、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较少,以及由于教师大多毕业于美术院校,缺少基础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不了解基础教育的状况,地方师院美术学教师极少从事基础教育方面的研究,美术教育教学法与教育实习指导方面的专业教师更是缺乏。教师对美术学专业学生的指导仅仅只停留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道德礼仪和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认知能力和行为方式的指导,因此,地方师院在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术方向结构方面应合理优化,多渠道引进人才,始终把握师范性美术学科专业教师团队的整体性。
3.美术学基础专业设备的完善
地方师院美术学基础专业有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教学特点,其专业结构上包括着三部分内容:美术学传统技能专业课程、美术学教育教学课程、综合文化学习课程。那么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应该满足美术学基础专业的需要,使课程教学能顺利开展,如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实习试讲设备的安装,微格语音设备、专业技能教室设备与美术学教学法的实训设备的完善等等。总之,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需要多种设备的完善,地方师院将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学生认知能力、实践活动规律、教学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来构建设备,使专业的发展上升到更高平台。
4.专业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丰富的专业资源,能够给教学带来活力,给系部环境带来文化内涵。地方师院可以利用区域有利环境,做好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实现校外校内资源共享,利用好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资源,让地域传统民间工艺美术走进校园,拓宽文献知识收集与整理,注重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的运用,此外,利用专业资源开设特色课程,开展灵活、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这些将促进专业的教学方式,增强专业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突出地方师院的专业特色。美术学基础专业学科通过专业资源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突出了师范性特点,也突出了地域的专业办学方式。
三、结语
地方师范学院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它的建设需要系统严谨地进行,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要求我们对地方师院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并提出改进的设想。高校与基础学校的直接联系,让高校了解和熟悉目前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工作,积极改善教学思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好专业基础学科体系,毕竟专业的建设是建立在一个科学性、明确性、专业性的基础之上,克服教育中盲目性的弊端。总之,美术学专业的建设应体现出美术思维的培养、素质的提升和综合知识的培养等方面,应从能力目标的培养向素质目标的方向转换。更为重要的是,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要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特性、基础教育三者融为一体,让美术学这个专业功能完整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3]张玉东,黄千.地方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