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无线网络建设论文

时间:2022-04-21 14:22:01

导语:在无线网络建设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无线网络建设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无线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便捷性网络资源,正在日益普及,尤其是在现代校园中的应用更是大势所需,但是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成为其在普及应用中的一大难题。本文经过深入分析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结合校园学习生活的特点,提出了在校园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望有助于相关人士的参考与借鉴。 

 

1、常见的无线网络安全措施 

无线网络受到安全威胁,主要是因为“接入关”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因此以下从两方面着手来直接保障企业网线网络的安全性。 

1.1 mac地址过滤 

mac地址过滤作为一种常见的有线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凭借其操作手法和有线网络操作交换机一致的特性,经过无线控制器将指定的无线网卡mac地址下发至每个ap中,或者在ap交换机端实行设置,或者直接存储于无线控制器中。 

1.2 隐藏ssid 

所谓ssid,即指用来区分不同网络的标识符,其类似于网络中的vlan,计算机仅可和一个ssid网络连接并通信,因此ssid就被定为区别不同网络服务的标识。ssid最多由32个字符构成,当无线终端接入无线网络时须要有效的siid,经匹配ssid后方可接入。通常无线ap会广播ssid,从而接入终端通过扫描即可获知附近存在的无线网络资源。比如windows xp系统自带扫描功能,检索附近的无线网络资源、罗列出ssid信息。然而,为了网络安全最好设置ap不广播ssid,同时将其名字设置成难以猜解的长字符串。通过这种手段便于隐藏ssid,避免接入端利用扫描功能获取到该无线网络名称,即使知道其存在也是难以通过输入其全称来接入此网络的。 

2、无线网络安全措施的选择 

网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永远是相互矛盾的关系,安全性高的网络一定在使用前或使用中较为繁琐,然而,科技的进步就是为了便捷我们的生活,因此,在对无线网络进行设置时,需要兼顾安全性和便捷性这两个主要方面,使其均衡地发展使用。 

接入无线ap时选取wap加密模式的方法,此外,ssid即使被隐藏,也会被攻击者利用相关软件探测到,所以无需进行隐藏ssid,增强接入便捷性,在接入时实行一次性输入密码完成设置任务。 

与此同时,采用强制portal+802.1x的认证方式,两种方法的融合可以有效确保无线网络的安全。来访用户更关注的是使用时的便捷性,对其安全性没有过高要求。强制portal认证方式免除安装额外的客户端软件,用户通过浏览器认证后即可获取网络资源。这种便捷的方法,其不足之处就是安全性较低。倘若花费一定资金用来购置无线网络入侵检测设备展开主动性防御,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无线网络安全性的。 

其实,网络安全技术是人类发明的,并依靠人的使用而发挥作用,所以网络使用者是安全防线的最后一关,加强网络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是保障无线网络安全的根本。 

3、校园无线网络的应用 

(1)在校园网络建设中,无线网络作为一种流程趋势正在普及开来,同时其用户也在日益增多。当前在校园网络不同环境下,主要用户分为以下几类人群,第一类为固定用户群,包括机关办公、机房电脑、教学楼、试验室等众多使用者;第二类是活动用户群,主要包括教师的个人电脑和学生的自用电脑;第三类为临时用户群,特指在学术交流会时所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经过划分出三类用户群,便于无线网络在接入internet网络时采取相应的安全策略,以保障整个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2)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措施除了进行wep数据加密协议外,更要结合不同用户群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于固定用户群可以实行绑定mac地址,限制非法用户的访问,网络信息中心通过统一分配ip地址来配置mac地址,进行这种过滤策略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运行;针对活动用户群实行端口访问控制,即连接工作站sta和访问点ap,再利用802.1x认证ap服务,一旦认证许可,ap便为sta开通了逻辑端口,不然接入被禁止执行。802.1x需要工作站安装802.1x的客户端软件,并在访问点内置802.1x的认证,再作为radius的客户端把用户的认证信息转发至radius服务器。802.1x不仅控制端口的访问,还为用户提供了认证系统及其计费功能。 

ap隔离措施近似于有线网络的vlan,对无线客户端进行全面隔离,仅可访问ap所连接的固定网络,进而增强接入internet网络的安全性;最后一类临时用户群,可以通过设置密码限制访问,无密码者无法接入无线网络,利用此手段保障授权用户安全稳定的使用无线网络,避免他人肆意进入无线网络发生干扰,尤其适合于会议等临时性场所的使用。 

4、结语 

建设校园无线网络,可以为校园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性,但与此同时,其中也潜在着安全隐患,无线网络技术需要不断研究、完善,方可保证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现校园的现代化网络建设。 

无线网络中的威胁无处不在,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可以窃取校园中传输的重要数据,截取或篡改教学数据,严重威胁着学校中重要资料的安全性。只有结合上述相应手段,才能有效控制非法用户侵入校园无线网络,维持校园无线网络的纯净度,实现健康资源的共享。其实,无线网络的安全防范措施还有很多,须要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中,不断分析,进行完善,以共同打造美好的校园网络学习生活为目标。 

参考文献 

[1]孔雪莲.浅谈无线局域网中的安全及黑客防范[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3). 

[2]芦艳芳,吴娜.浅谈威胁无线网络安全的途径与防范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 

第2篇

? ? ? ?1.1是智慧校园运行的基础。

? ? ? ?无线网络使校园用网更为方便,快捷,智能,因而校园也被冠上了智慧的头衔。现今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无线产品的日益成熟,无线网络也逐渐在全校覆盖,无论师生们走到体育场、食堂、宿舍等地,都能够通过他们手中的移动设备连入校园无线网络之中,这样不仅丰富了师生的业余生活,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和家人的联系,也可以让师生通过网络来学习,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促进师生终生学习。因此必须保证无线网络安全,让智慧校园更好地运行。

? ? ? ? ?1? .2是智慧校园质量的保证。

? ? ? ?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时时办理网费,饭卡充值,手机话费,购买往返车票等各种业务,智能又便捷。还可以在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校园内任何地方运用无线网络向老师请教问题、提交作业,再也不需要满世界的找网线了。无线网络极大地推动了信息化校园的构建,使工作摆脱空间时间束缚,效率更高的完成。

? ? ? ?1.3为智慧校园发展提供方向。

? ? ? ?人们对无线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使从事智慧校园建设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技术发展方向。促使他们在我国智慧校园的建设中研发更适应人们需求的技术。作为智慧校园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无线网络相关技术的深入发展,给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方向和可能。

? ? ? ?2智慧校园建设中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

? ? ? ?2.1黑客病毒入侵问题。

? ? ? ?校园中的公共机房开放性强,共享率高,更加方便黑客利用校园网络管理的疏漏来进行攻击破坏,造成及其恶劣的影响。黑客编写病毒代码在互联网上传播,学生长时间的使用电脑加速了病毒在局域网的传播,令人头疼的是这些病毒广泛散播,破坏性强,隐蔽性高且难以清除,因此智慧校园无线网络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法分子通过会话欺骗、拦截等手段入侵网络系统,进而窃取校园中的科研项目、师生论文等数据资料,严重影响了校园网的用网安全。

? ? ? ?2.2网络虚假信息问题。

互联网所营造的是一个没有太多限制的自由世界,是一个不可触摸的虚拟世界,别有用心之人可能会利用虚拟世界编造虚假信息实施假冒攻击,进行诈骗,勒索,迷惑等行为。也许大多数学生都会遵守法律和社会秩序,但有的学生单纯不成熟且易被欺骗,又或者是盲目听从,因此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心理或身体健康。

? ? ? ?2.3网络开放共享问题。

? ? ? ?无线网络是开放的,并没有对其他使用者设限校园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很广,人们同时使用校园网会出现网络传输速低、信号质量不稳定甚至崩溃的情况。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他人共享网络,网络会不流畅或者流量耗损大,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 ? ? ?3如何提高智慧校园建设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 ? ? ?3.1用户实名制,筛查网络用户。

? ? ? ?实行用户实名制,对入网用户进行筛查,将不法分子入侵的计划扼杀在摇篮里。无线网络的使用的确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给校园师生的数据信息安全带来了威胁。标识每一个用户,防止不法分子鱼目混珠,非法入侵。每个学生入学时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学号或其他身份证明如学号,身份证等,而学号就可以作为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凭证,登录时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并要求用户实名验证,此外,为了有效防止学生盗用他人账号,每人必须自行设计无线密码,输入错误密码则不可使用网络。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 ? ? ?3.2确保只有唯一用户。

? ? ? ?为了高效且切合实际地维护校园无线网络的使用安全,最好采用一个实名只能同时登录一台设备终端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知道自己的账号是否被他人盗用,学生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像用户在电脑上登陆了校园网,就不能在另一台电脑或手机上登陆了。用户使用权唯一性制度也能让学生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密码信息,提高安全意识。

? ? ? ?3.3规范网络运营体系。

? ? ? ?提高智慧校园建设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要求我们规范网络运营体系,打造纯洁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上信息的监管,严惩诈骗分子;一旦发现违法入侵行为果断采取措施,立即对异常终端设备进行屏蔽,绝不姑息。定期更新网络安全策略以及安全设备,净化网络环境。在学校建立无线网络运营体系,分配资源维护数据库,实现规范化运营。时刻警惕安全漏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未雨绸缪,要有极强的预见性,降低危险性,以此赢得学生和教师的信任。

? ? ? ?4结论

? ? ? ?构建和谐、安全和高效的无线网络顺应了时展的潮流,智慧校园的建设也需要每一个学生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面对无线网络在智慧校园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并着眼于多个方面,不断调整应对策略。通过本研究的分析,能够提高智慧校园建设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为校内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第3篇

项目管理是目前比较实用的技术,它牵涉到多种学科的知识,项目的立项,实施,完工,检验这都属于项目管理。TD-SCDMA是移动推出的无线网络系统,本文主要是对项目管理技术在网络建设和优化中的应用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项目管理 网络建设 优化 应用

项目是指对特定目标,方向做出的完整的活动。具有目标明确、很少有甚至没有以往的经验可借鉴、需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解决、有明确的资源应用等特点。项目管理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开发创新出新的生产方式的一系列活动。

1 项目管理的工作流程

人们通常将一个项目分成若干个阶段,所有的这些阶段结合起来就成为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这些阶段分别成为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完成阶段,不同的阶段所做的工作是不一样的。

1.1 启动阶段

当人们设定目标的时候,也就产生了一个项目,开发商在这个阶段主要做的就是确定目标的需求,在这个前提下,分析投资与收益比,项目的可行性探究,项目所需条件。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客户能够配合开发商工作,那此阶段的工作将会很顺利的就完成,并对项目的成功有着非常有利的条件。在这种合作关系下,开发商能够明确搞清楚项目的范围与目标,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为后续工作做保障。

1.2 计划阶段

当开发商的项目解决方案得到客户的认可,在招标成功过后,签订商务合同,按照项目管理的工作流程,这就到了项目的计划阶段,公司开始设立项目组,选定项目经理,这就是项目的开始,在此过程中,项目经理所做的工作就是制定项目的计划,核算成本,这便是项目的计划阶段。

1.3 实施阶段

在这个阶段,项目经理的任务最大,首先,项目经理要将目标具体化,细分化。在大目标的前提下制定若干个小目标,将工作任务细分,协调管理工作人员,对人员的分配,运用,奖惩等一系列问题。对项目较多的公司,要协调好每一个项目,尽量不要因某项项目而延期其他项目。

1.4 完成阶段

与以上三个阶段相比,这个阶段是最简单的阶段,然而这却是组重要的阶段,项目的完成是要客户进行签收的,如果在此阶段,厂家的工作不够谨慎,导致项目的安全性达不到客户的要求,客户是可以按照某些手段进行拒收的,因此,在这个阶段,厂商要特别注意,严格按照要求处理所面对的问题。

2 项目管理的工作方法

2.1 综合管理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总会出现多种项目同时存在的现象,项目的综合管理就是相互协调这些项目所需的必要手段,它会在相互影响的项目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其中包括,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计划实施,综合变更调控等过程,这些过程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知识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属于综合管理。

2.2 范围管理

制定项目的实施范围,也就是说定义项目的范畴,明确项目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地步。这些都是根据项目的目标而由项目团队所计划的。做什么主要是指项目的目标是做什么的,然后制定出范围,怎么做,是由项目经理所制定的计划,做到什么地步,是看计划中的步骤而决定的。在此项工作中,应注意搞清需求、确定界定范围、变更制度要严格。

2.3 风险管理

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状况或事件的风险进行相应处理的工作。主要工作是对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规划,识别,分析,预测和处理。通过不断调整,更新,跟进的手段是风险降到最低,甚至消除风险。风险管理的一般步骤是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规划,风险监控。

2.4 进度管理

在这个社会,诚信是最重要的,然而在项目管理工作中诚信主要表现在保质保时的完成项目。通常延期的问题主要是,工程前期规划不合理,施工期间多个项目出现的交叉,风险预测处理不够完善,工作范围不够清晰等。进度管理就是将这些问题进行统一处理的保障,从而保质保期的完成给定的项目。

3 项目管理在TD-SCDMA网络建设和优化项目中的应用

以上介绍了项目管理技术的一般工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通过对其分析与比对,将其应用到网络建设与优化中才是关键。

3.1 TD-SCDMA网络的现状

TD-SCDMA网络是移动推出的自主开发设计的3G无线网络,现在已覆盖我国的大中小城市,然而存在的只是覆盖而已,由于各个地区地理位置的不同,网络的强度不均,导致有些地区网络环境较差,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对于那些还没有实现网络覆盖的小型农村,偏僻山区等地区,仍然需要建设。这就牵涉到如何建设与优化的问题。

3.2 项目管理技术的应用

(1)启动阶段:在TD-SCDMA网络建设与优化的项目启动阶段,应根据实施范围进行项目规划,比如在北京市优化TD-SCDMA网络的项目,明确北京市的网络状况,设定优化范围,对优化范围进行调查分析。

(2)计划阶段:在明确实施范围,了解范围内部情况之后,接下来做的就是项目规划,针对所要做的项目进行合理规划是这一阶段所要进行的主要步骤,其中包括:对项目的资金投入与收益比的计划,项目风险预测等。

(3)实施阶段:在此阶段,应注意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现象查找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手段。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事故风险进行处理。

(4)完成阶段:在TD-SCDMA网络建设和优化项目中,到了这个阶段,就意味着该项目进行到了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应注重项目的质量是否符合预期标准,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项目管理技术是牵涉到多学科的技术,其方式值得大部分工作借鉴与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项目管理技术的一般工作方法及特点,并在TD-SCDMA网络建设与优化方面的应用稍作介绍。要想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运用,请参考更专业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黄晨.TD-SCDMA网络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新技术产品,2009.

[2]闫志雄.项目管理在TD-SCDMA网络建设和优化项目中的应用――以吕梁TD-SCDMA网络为例[C].北京邮电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2.

[3]陈其铭,潘峰,罗伟民.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优化工具现状分析[J].移动通信,2008.

作者简介

高志新(1982-)男,河北省张家口市人,工作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张家口分公司无线网优中心,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无线网优化方向。

第4篇

论文摘要:建好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有利于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建网应做到经济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可扩展性的原则。建网工作思路:加大校园网络应用,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校各部门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组织成立课件制作组,组建校园网站对师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多方位多渠道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对校园网络需求越来越大,校园一卡通、校务行政办公系统所需采用的网络技术日益复杂。随着设备和管理系统应用的增加,维护和管理工作已越来越繁重,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急剧增加,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解决。网络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不能及时发现故障、无法预知潜在故障、故障排查比较费时费事、无法统计系统性能以及面对网络威胁无法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等,极大地影响了校园网的服务质量以及教学、科研等日常网络应用,

    分析了目前校园网络管理现状后认为,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运行在校园网上的教学应用系统日益增多,每项业务系统对信息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对校园网络的可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监控校园网络的运行状态,保证诸多关键应用系统稳定运行,急需建设全校统一的网络管理中心平台。

1校园网建设

    校园网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现代高等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校园网建设为高校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研究型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自由的教学与科研空间,从而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整体变革。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将网络资源应用到教学中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建设一个先进实用的校园网,必须对校园网进行了深人的研究。通过研究,确定正确的建网思想,考虑到网内所有设备的兼容性、互通性,把硬件设备选型和软件系统的选择统一考虑。在这一基础上,本着结合实际、讲求实用、高标准、安全性强、易管理和易扩充的原则构建了一套软硬件环境。

    拿我校的校园网建设来说,2000年9月,我院校园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考虑到一次投人资金有限,技术力量缺乏,学院整体的计算机管理、应用水平都较薄弱,我们决定从局部做起,以教学管理单项应用开发为试点,筹建综合楼局域网。我院校园网一期建设以信息中心为主,总体采用以太网星型拓扑结构,东、西校区之间用单模光纤连接,楼宇之间的传输媒体也为单模光纤,网络主干采用百兆交换以太网技术,工作组采用10/100m独享式交换以太网技术,使用d-link二级交换机与500余台终端用超五类双绞线连接。

    2006年学校开始规划、筹建校园网二期工程。在二期工程中对校园网主干进行了全面升级,建成了覆盖整个校园的以千兆以太网为核心、百兆到桌面的高效网络系统,连接了综合楼、教学楼、图书馆、实训中心和后勤管理,在校园内所有教室和大部分的办公室铺设了信息点。在这个工程中,建立信息点约1500个,室外光缆5800米,室内光缆300米,楼内网络布线40000米。校园网出口扩增为1 ooom连人internet,l00m接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随着校园网二期项目的建设,在我院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覆盖整个校园的大型园区tcp /ip网络,并通过宽带城域以太网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公众信息网互联。所有的网络设备均选用国际知名品牌。网管中心的主交换机采用了cisco公司的3750,路由器采用了cisco3800,防火墙采用cisco(思科)的pix525,二级交换采用了cisco 2960。服务器采用thp580,hp380等高端设备,2008年我院购置了卡巴斯基网络版杀毒软件,安装和杀毒都很方便,将病毒扼杀在摇篮中,有效的防止校园内病毒大规模的爆发。这些高性能的网络设备为我们的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和可扩充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工程建设启动于2006年,是在有线网络基础上提供安全、无缝覆盖整个校园的互联网和校园网的宽带无线接入。对包含教学楼在内的所有教学楼阶梯教室、会议厅、办公室、图书馆、会议中心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无线覆盖,让师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无拘束的连接到网络。利用原有完善的有线网络结构,新的无线网络建设在网络互联、安全防御等方面与有线网络进行良好的兼容和互补,实现无线网络认证计费无缝融合。校园无线局域网建立,实现了对有线网络的补充,在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师生们可随时随地接人校园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灵活性,也推进学校多媒体教学和在线教育的更广泛应用。使用无线接人解决方案,节省了大量的布线成本,仅需要在每个教室或宿舍的每个楼层预留一至两个以太局域接口,便可轻松实现无缝接人校园网。启用无线接人解决方案后,如果教师、学生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或pda,学校就不必再投人大量的资金来建设许多公共机房,在座位紧张的电子阅览室,学生也不必再为上机发愁。

3网络资源建设

    从理论上讲,校园网的应用应该带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效益和效率的提高,然而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严重缺乏直接制约了校园网应用,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只是现代化的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真正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必须有丰富实用的教学信息资源,近两年,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逐步从以硬件基础设施为主向软件和资源倾斜。学院网站建设作为学校与外界沟通的窗口,代表学校在虚拟数字世界的地位和形象,校园网站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校园信息化程度和社会声誉的一个重要标志。学院网站始见于2000年,最初委托中华企业视窗建立我院主页,现在我们自主管理、制作、维护直至开发,版面已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改版。目前学校主页已形成拥有校园新闻、学院概况、院系设置、人才培养、教务教学、学生管理、师资队伍、招生就业、校园文化等10多个栏目的综合性宜传教育网站。通过校园网站,不仅能够及时地向社会展示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有利于外界深入了解学校,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4系统软件的建设

    为充分挖掘我校现有精品课程资源的作用,同时加强网络辅助教学力度,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趋势相吻合,经过我校相关人员的调研、考察,大家一致认为网络辅助教学软件符合我们的各项需求。2006年,我校购买了blackboard教学平台,该平台的购买为我校今后广泛应用网络辅助教学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同时购买了浙江大学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基本实现教务管理网络化和无纸化。学生成绩录人、学生成绩统计、学期的课表、教务处通知公告、学生成绩查询及全院选修课的选课、排课全部在网上进行,大大减轻了院、系级和教务处的工作量,同时方便了学生。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并且从根本上改善了学院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条件,形成了校园内部、校园与外部进行信息沟通的畅通的体系。

5网络应用

    校园网建成以后,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再好的硬件设备,如果应用不好,校园网的建设可以说也是不成功的。而且从技术进步和学校发展来看,校园网永远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吐故纳新,跟着学校的脉搏向前走,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对校园网平台进行完善。

5.1注重后期开发,对校园网建设进行必要的完善

    具有一套功能完善、信息强大的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是校园网所必不可少的,也会给所有的使用人员带来很大的方便。请专业网站建设公司与学院网络中心相关人员共同建制学院网站,让外面想了解学院的通过校园网站能充分了解,让各个部门、系科能及时信息。同时知名教育行政系统开发商来学院建立适合学院行政办公管理系统。

5.2更新观念,搞好技术培训,把校园网络的应用真正落到实处

    要更新干部、教师传统的办公、教学和生活观念,就需要向们展示网络的特点和优越性,反复强调网络化办公和网络化学的历史必然性。只有在观念更新后,学习网络知识和应用网络技术才能成为其自身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从而激发其学网、用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网络技术培训包括对网络管理人员和网络应用人员的培训。没有对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网络就无法保证正常运转,就无法开发适合于本校的应用软件,校园网建设就是一个空架子。没有对应用人员的培训,校园网络就没有或很少有人使用,网络建设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而这两者中,我认为应当将对网络应用人员的培训作为校园网络建设的重点,引导他们从网络中获取知识,将网络应用于教学、科研和工作实践;引导他们在网络中提高文化和道德素养,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以网络应用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反过来,再以教学、科研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促进网络在更多领域、更大规模中的应用,从而实现网络应用和网络发展的良性循环。

5.3分层次对教职员工进行培训

第5篇

【关键词】数字校园;中心机房;网络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9-0089-03

在实现教育全面信息化的过程中,学校的网络建设起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如今的学校网络环境复杂,不仅有传统的以太网,还有用于iPad平板教学的无线网络。网络设备复杂多样,既有普通服务器,又有用于桌面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的刀片服务器。庞大的网络加上繁杂的网络设备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管理办法,这样才能让数字校园真正发挥作用,让教育教学高效起来。

学校网络安全的管理

学校核心机房为全校师生提供了稳定的教学和应用平台,是教师和学生集中学习和应用信息化教学的关键场所,核心机房在提供稳定网络环境的同时也遭遇到各种安全的威胁。核心机房的安全作为数字化建设的根本和命脉,在构建数字化校园之前必须对全校整体的网络安全做出整体规划与安排。

1.设备安全

学校共有9间弱电竖井,边缘交换机40余台。边缘交换机通过光纤与机房核心交换机相连,保障了全校100余台传统PC和200余台虚拟桌面正常上网。复杂的网络环境对网络的设备安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对于网络主干道的网络设备,学校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保障网路运行过程中不会因为某一个设备的故障而导致全网瘫痪。

对于一些意外的突况,如机房意外断电、空调等设备意外宕机等,学校信息部门采用相应的应急预案。首先,核心机房内安装了短信报警装备,在意外发生的第一时间通知相关负责人员。这样网络管理人员及时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核心机房安装了UPS保障在机房以外断电后4个小时的正常工作。

作为网络接入部分,学校信息中心会对边缘交换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按时对楼宇间的弱电竖井的卫生进行打扫,为边缘设备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因为灰尘、温度等环境因素对设备造成损坏,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2.网络安全

良好的网络环境单靠设备健康是远远不够的。一些看不见的不安全因素对整个数字化校园的影响更是不可忽略的。为了防止学校内网一些病毒造成整个网络动荡,我们在边缘交换机开启交换机EAD(端点准入防御)功能,配合后台系统可以将终端防毒、补丁修复等终端安全措施与网络接入控制、访问权限控制等网络安全措施整合为一个联动的安全体系,通过接入端的检查、隔离、修复、管理和监控,使得整个网络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提升了网络对病毒、蠕虫等新兴安全威胁的整体防御能力,并在核心交换机部署IPS来抵挡来自内网的攻击,从而保障学校整体内网的安全。

我们将学校的整个网络根据学校各部门的职能不同利用VLAN技术划分成不同的虚拟局域网。由于计算机病毒一般会通过在内网广播的方式进行传播,这样通过不同的VLAN就可以将病毒隔离起来,大大降低了病毒感染其他VLAN危害整个网络的可能性。

3.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往往会被人忽略。数据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虚拟桌面上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全校老师日常教学的绝大部分资料,所以云桌面的数据安全不容忽视。另一方面是学校的一些公共资源,比如一些活动的音视频、图片等信息。这些信息作为很重要的记录通过网络保存到学校核心机房中。保证这两部分数据安全,成为网络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我们通过RAID技术提高硬盘的冗余性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通过对磁盘性能及安全的综合对比,最终确定选用最新RAID冗余技术的RAID6,一方面通过RAID6提高了磁盘的读写性能,另一方面它和RAID5一样对逻辑盘进行条带化,然后存储数据和校验位,但是对每一位数据又增加了一位校验位。这样在使用RAID6时会有两块硬盘用来存储校验位,增强了容错功能,同时必然会减少硬盘的实际使用容量。以前的RAID级别一般只允许一块硬盘坏掉,而RAID6可以允许坏掉两块硬盘,从而大大提升了数据的安全性。

4.人员管理

就以往经验来看,大部分的不安全因素是人为造成的。所以除了提升设备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学校对机房的管理也有着一套严格的制度。学校核心机房安装了门禁系统。每位管理员需要通过刷卡才能进入机房。这样不但减少了无关人员随意进入核心机房而造成对机房设备的损坏,或恶意修改相关数据或配置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门禁系统快速找到最近进入机房的人员,从而更快地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WiFi无线网络管理

在学校的无线网络建设中,考虑到学生、教师、来宾以及iPad平板教学对无线网络的需求,学校将一个无线局域网划分成两个需要不同身份验证的子网。每个子网都采用不同的身份验证,只有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才可以进入相应的子网,从而防止未被授权的用户进入本网络。由于教师的人员相对固定,教师的身份认证采用WPA2-PSK和MAC ACL双认证。教师想要登录学校的无线局域网,必须向信息部门登记,将教师的终端设备的mac地址绑定到认证服务器。这种双认证的认证方式既实现了教师无线网络的实名登录,又能有效地控制子网的登录数量,减少未被授权的用户登录给无线网络造成压力。对于个别有上网需求学生以及来宾则采用WPA2-PSK认证,这样不但能够保障其上网需求,又减少了信息中心部门信息录入的工作量,从而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中国推行电子书包之后,智能课堂离我们越来越近,iPad等平板电脑也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教室。iPad平板教学需要借助APPLE TV将教师的iPad屏幕投射到教室的多媒体屏幕上,而iPad必须通过WiFi才能与APPLE TV进行连接。这样就会带来一个问题:每间教室都需要一个WiFi信号,如果将信号全部广播出来,将造成学校的无线信号杂乱无序,给接入用户带来极差的用户体验。所以我们在各个班级外的AP(无线访问接入点)配置相应SSID并将其隐藏,iPad通过相应设置手动输入相应的配置信息完成网络连接。这样不但避免了大量SSID引发学校无线信号混乱,而且可以减少用户的链接数目,保障了iPad与APPLE TV的无线连接。

核心机房内的设备集中管理

学校核心机房作为网络的核心与灵魂,对其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传统的机房管理中,一方面由于网络管理员在日常对服务器和设备进行维护和查看都必须进入机房内,但是机房一般因为服务器、新风系统、空调等设备的运转使得机房内噪音很大,加之机房的密闭性导致房间内的空气流动性不好,所以管理员在机房待上一段时间后身体就会明显感觉到不适。这些看不见的噪音、辐射对管理员的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视。另一方面由于服务不同,各种设备都有着不同的操作方法,使得网络管理员不得不在各个服务器、机柜中寻找设备故障,这种单点式的维护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效率严重低下。

对于机房内的温湿度的检测,集中管理软件是一种比较普通的管理方案。学校通过软件将机房的温度、湿度以及UPS的一些状态信息进行搜集处理,最终将结果显示在机房外的显示器上。这样管理员无需进入机房内就可以对机房的环境有一个及时的了解。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机房以外断电、空调异常关机等,通过短信报警装置及时地发送到管理员的手机中,使得管理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并采取相关预案。

对于设备的管理通过传统的KVM切换器将相关设备集中到一起。KVM技术采用点对多点的方式减少了由于多个输入/输出设备导致的空间占用和干扰的状况。管理员通过一套键盘鼠标及其显示器就可以存取整个机架或 整个房间的服务器。

机房的服务器采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通过虚拟化技术的运用使得服务器的硬件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将部分应用转移到虚拟服务器中,一方面可以减少一些硬件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通过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可以将安装的虚拟服务器进行统一管理。并且一般的服务器虚拟化软件都支持远程连接,这样更加有助于管理员对服务器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与维护。

对于学校网络的管理方式更应多样化。作为学校网络管理员,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着对网络新鲜事物的敏感度。通过不断地完善校园的网络环境来改善、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将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张晓明.中心机房集中管理的建设[J].太原大学学报,2008(3): 116-117.

第6篇

论文关键词:WLAN,LAN,混合组网,SSID,CMCC

 

一、概述

当前中国移动已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全业务接入的高带宽需求,势必要求一个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支持。在移动全业务发展初期,现有的光纤网络覆盖范围、分布特点与终端业务用户相去甚远,WLAN作为一种技术成熟,用户认知度较高的无线技术,为固定宽带接入和移动数据业务形成一种有效的补充,一方面可以为固定宽带接入业务提供最后一百米的无线延伸,使固定宽带移动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3G网络在热点区域的带宽压力。在接入具体全业务点的同时如何利用WLAN优势,在实际组网过程中与用户LAN进行混合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二、WLAN技术

无线局域网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实现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功能。WLAN 定位为无线局域网技术,提供慢速和游牧移动状态宽带接入;WLAN既能弥补固定网络的移动性不足计算机毕业论文,也能弥补移动网络的宽带性不足,其作为固定和移动网络数据业务的补充,已得到全球广大运营商的认可;同时WLAN能有效分流2G/3G 网络数据流,降低2G/3G 网络投资。具体实施过程中WLAN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包括临时组网与移动通信。不仅解决了有线LAN的大量有关组网与接入的难题,而且也方便地拓展了网络信息服务的能力,对于“把信息资源贴近最终用户”具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在全业务竞争中不仅要发展有线LAN的综合接入,同时很多场合需要见缝插针的将WLAN网络也建设进去。WLAN与LAN混合组网的优势如下:

1.扩展了CMCC网络覆盖

目前CMCC的有线LAN接入,受到五类线传输距离、交换机布放位置、用户要求上网信息点不固定的限制,网络覆盖范围局限性较大。如在LAN建设中部分特殊区域的LAN交换机下挂数台AP设备,就能很好的解决客户的需求,扩展CMCC网络的覆盖范围。

2.安装便捷

一般在网络建设中,施工周期最长、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大的,就是综合布线施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破墙掘地、穿线架管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而WLAN最大的优势就是免去或减少了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 (AP) 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

3.全业务建设朝综合接入方面发展

目前中国移动全业务的开展主要是安装客户的需求来进行的,客户有宽带或固话的需求,移动就为其提供相应的设备。这对于驻地网、本地网及设备的投资来说利用率均不高,移动以后在接入全业务客户时,可考虑融合固话、有线宽带、WLAN、以及今后的3G来给用户综合组网。这样网络建设能一次到位,各类资源的利用率也较高,且用户认知度高,不易被其他运营商抢过去。

4.充分贯彻集团的TD+WLAN的方针

随着移动3G业务的不断开展,TD终端打破了传统单一品种而出现了数据卡、上网本、无线固话与手机3+1的多个品种。当中移动将上网本作为3G网络的主推业务,但是由于TD-HSDPA小区下载峰值速率和小区极限流量要赶超WCDMA和CDMA2000EV-DO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且TD类似于GSM的时分复用技术除了给TD带来了频谱利用率高的优点外,也让TD留下了穿透性能差的终身烙印。测试过TD信号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不做室内覆盖的话,TD的室内信号很微弱。

因此计算机毕业论文,让TD+WLAN双层网络来保证热点区域,甚至用成本较低的WLAN为一般室内提供无线宽带也是可取。在进行重要用户覆盖时,将TD-HSDPA网络作为主体网络,以WLAN网络覆盖方式对于部分室内热点地区进行辅助补充,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5.有效抢占频率空间

WLAN频点有限,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电信市场,可能有许多地方WLAN的频点早已被其他运营商占领,这确实是制约TD+WLAN发展的一大难题。本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解决:TD主要特点是频谱利用率高和穿透性能差,我们可以利用这两大特点。频谱利用率高,我国给TD预留的频段达155M,TD频率资源丰富;穿透性不强,不进行室内覆盖的在楼内TD信号十分微弱,因此是否可以考虑在部分室内覆盖定制TD频段的WLAN设备呢?这里给WLAN的频点完全可是TD的A或C频段中的少许频点,总之不要与现网B频段的TD同邻频即可,或者也可以采用目前使用较少的5.8G频段。

但是,WLAN产品比较昂贵,传输速度也比较慢。以太网可实现1Gbit/s的传输速度,而WLAN的传输速度被限制在1OMbit/s左右,市场上一般的无线网络带宽还达不到2Mbit/s。 因此,在开展WLAN+LAN混合组网业务时,也需注意创新WLAN的市场运营模式和WLAN的布放场景。

目前中国移动WLAN覆盖建设原则为:

1.公共事业单位或者人口流动较多场所建议覆盖

2.便携机较多的企业单位建议覆盖

3.用户过小的场所不予覆盖

WLAN接入的传输速度、带宽及QoS都比不上有线的LAN接入,WLAN只是做为LAN接入的补充和延伸。因此目前全业务接入中采用GPON技术的LAN接入仍是主要接入方式。

三、WLAN+LAN混合组网案例分析

2010年8月,某县卫生院的业务申请,客户要求在其大院内开通局域网WLAN业务。客户需使用该WLAN网络组建自己的内部网络,且要求通过该WLAN上外网。移动公司在接到用户申请后,在其新楼3F安装GPONONU设备1台、WLAN局域网交换机1台,在1F-3F的卫生间墙壁上各安装AP设备1台。在其旧楼2F安装GPONONU设备1台、WLAN局域网交换机1台,在2F、3F各安装AP设备1台。AP设备通过五类线上联到局域网交换机,再上联到ONU,通过ONU汇聚到汇聚机房OLT上计算机毕业论文,最后上联到互联网。办公楼内提供10M带宽,同时使用WLAN进行了全覆盖。

图1 卫生院组网结构图

为了提高WLAN使用效率,计划将该医院内部WLAN网络对外开放,使普通移动用户到卫生院附近时也能通过CMCC WLAN信号接入至公网,增加业务增长点。

但是普通用户的接入会影响到卫生院内部网络的上网速率、带宽及影响内部网络安全,因此需将普通用户和卫生院内部用户进行区分。通过采用了划分不同SSID的方法来解决了这个问题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也可以写为ESSID,用来区分不同的网络,最多可以有32个字符,无线网卡设置了不同的SSID就可以进入不同网络,SSID通常由AP广播出来,通过XP自带的扫描功能可以相看当前区域内的SSID。出于安全考虑可以不广播SSID,此时用户就要手工设置SSID才能进入相应的网络。简单说,SSID就是一个局域网的名称,只有设置为名称相同SSID的值的电脑才能互相通信。

SSID技术可以将一个无线局域网分为几个需要不同身份验证的子网络,每一个子网络都需要独立的身份验证,只有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才可以进入相应的子网络,防止未被授权的用户进入本网络。

因此,在遇到如卫生院此类用户时,也可采用SSID技术来区分不同用户。可将大桥卫生院自身无线宽带用户划分到一个SSID内,另外再设置一个用于接入普通用户的SSID(CMCC)。

为保证用户自身无线宽带用户的网络安全及用户带宽,可在AP上将前一个SSID设置为禁止广播方式,且将用户带宽设置较高;将后一个SSID设置为广播方式,将用户带宽设置较低。

卫生院单位内部用户,使用SSID1接入,该SSID设置为禁止广播方式,该用户到CMNET用户认证服务器认证;普通用户使用SSID,该SSID设置为广播方式,该用户到WLAN用户认证服务器认证。如图二所示:

图2 各种用户认证及上网方式

四、WLAN+LAN混合组网业务的开展

随着中国移动全业务的开展,以后像卫生院此类用户需求会不断增加。部分已采用移动LAN接入宽带业务的用户,如果该地区使用便携机的流动人口较多(如医院、宾馆等)计算机毕业论文,也可考虑在该地区新增移动的WLAN设备,该WLAN可采用原有的移动LAN上联到CMNET,这样从合理利用设备资源和减少设备投资的方面考虑都有一定好处。

对原有LAN企业用户加装WLAN设备改造,可在建设时将该WLAN网络设计成既能满足该单位自身用户的上网需求,又能兼顾普通用户的漫游接入。原客户自身WLAN用户可采用个人用户认证方式,提供给该单位一个隐藏的SSID及配套密码,使用该SSID和密码的用户上联到个人用户认证服务器上进行认证和计费(企业SSID不考虑使用企业自身使用的固定公有IP地址是因为SSID的密码存在被外来人员获取的可能性,一旦SSID密码被泄露,加上WLAN用户的可移动性,对于追查用户源有很大的不便,因此在这里考虑使用个人宽带用户认证方式,确保使用者的可追溯性);而普通用户则会通过无线网卡自动检测到一个公开的SSID(CMCC),通过用户的手机号码及密码来登录。为保证普通用户的接入不影响原单位用户的网络安全和带宽,可限制公开的SSID的安全等级、接入数量和接入用户带宽。

另外,该单位的隐藏SSID及密码需和该单位内建设的AP设备绑定,防止该SSID和密码在其他WLAN地区也能接入。

参考文献:

1.基于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支持QoS的盲检测算法 《电路与系统学报》2009年2期赵忠伟;

2.应用于802.11e无线局域网QoS区分的新机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4期 张国鹏,赵力强,张海林;

3.一种新的WLAN接人安全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江苏通信技术》2005年1期 蒋鹏,刘尚东;

4.基于cdma2000网络的FemtoCell组网测试分析 《电信科学》2009年4期 王思伟,刘源,董斌,周峰;

5.无线局域网协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2008年22期吴亚军,胡爱群,宋宇波。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信息化建设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59-02

建设信息化校园是新时期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对丰富学校管理信息手段,共享课堂教学资源,实现中职学校教育目标都有重要意义。学校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软件、通信等信息技术和产品对在校学生的学籍、档案、成绩、健康、图书以及在校教师的教学管理、财务管理、资料管理、业务管理等内容进行采集、整合、处理、使用,提高学校信息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智能化、便捷化、模块化信息管理体系。当前我国中职学校都加强信息化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信息体系。但在实践过程中,多是各单位各自为阵,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加之信息化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使信息化的集成度很低,难以为中职学校带来实质性帮助。那么,中职学校究竟该如何科学推进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呢?

一、建设校园网络,提升学校管理信息水平

校园网络是信息化学校建设的基础,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只有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才能发挥出校园网“管理、教学、宣传、教育”四大功能,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分步实施打好基础。

(一)加大硬件建设合理投资

完善校园网络体系应从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系统和基本应用系统三方面入手。其中,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指的是能够覆盖整个学校建筑群和用户的布线系统。网络系统是在布线系统基础上,能够实现局域网和终端设备的联网运行。布线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建设都需要大笔建设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地理分布复杂,建筑面积复杂的中职学校,建立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时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才能保证行政楼、教学楼等主要建筑对信息点的数量要求。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提高建设投资的合理性,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使建设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另外,学校在选择主干带宽、校区间互联带宽、Internet出口宽带时也需要一定资金投入,学校要根据数据量、用户量进行合理投资。

(二)丰富校园网络功能

在校园网络建设中要做到齐抓共管,丰富校园网络功能,建设一个全面、高效的校园网络系统。首先,学校行政、教学、后勤、教辅在校园网络建设中要紧密配合,将各部门各类文件、材料、公文都通过校园网络到系统当中,方便上级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沟通,提高办公效率,实现办公现代化。然后,学校要建立教学资源库,将各科教学材料、习题、论文、课件进行收集、整合,为教师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提供更多教学素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其次,校园网络要充分体现对外交流和宣传的功能,利用网络渠道将学校概括、新闻动态、教学成果、联系方式等内容出去,并通过各类网络推广方法提高学校网站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校园网,了解校园信息。最后,校园网络还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阵地,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公共实训中心、心理咨询平台、思想政治园地等栏目推进校园网络的德育建设,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应用平台设计,增强教育教学交互能力

信息化建设要“软硬兼顾”。在保障硬件设施条件下,只有做好各类平台设计,才能在学校数据中心建设起公共数据库平台,满足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家长、访客等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增强教育、教学交互能力。

(一)构建内容管理体系

学校信息平台中的信息来源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导处、政教处、学生会、团委、教研组、备课组、专业组、人事部、财务部、信息中心等部门和单位都是信息化平台的信息来源。这要求学校在保证高响应、高安全、高可靠的硬件基础的同时,还要做好对信息的搜集、整合、分类,将不同信息到不同系统中,实现多点汇集、多向。并利用数据转换的标准接口将学校信息分层管理,实现信息结构化,建立起学生档案库、学籍变动库、成绩信息库、课表信息库、教职工信息库、科研信息库、硬件设备信息库等,形成多层次、可伸缩式的信息内容框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将信息化管理覆盖于所有校内部门、所有工作流程、所有教学活动环节,并实现与校外行管部门的快速沟通交流。

(二)建设移动应用平台

移动应用平台主要是以学校信息化平台为基础,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和数据管理中心,为校园用户提供主动式、一站式的个性化服务。在移动时代的今天,建设移动应用平台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学校在建设移动应用平台时,必须要对无线网络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保证无线网络能够覆盖全校园,尽量减少和避免信号死角。为了提高服务器的信息处理能力,满足移动终端的信息需求,在中职学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引入云计算技术来解决。云计算技术能够将现有的服务器硬件资源按照应用的需求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为管理者提供更便捷、更科学的调配服务,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和稳定性。总之,中职学校建设移动应用平台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能盲目投入,过度开发,而是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移动信息平台和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三、信息体系优化,升级教学信息服务体系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并不是简单地建立一个局域网或门户网站。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树立长远规划,从开发、管理、健全、维护等多方面优化信息体系,升级教学信息服务。

(一)技术与管理并重

校园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很多复杂、深奥的计算机技术原理,很多中职学校难以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就是因为计算机专业人才欠缺。解决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问题应主要从加强培训学习做起,定期组织网络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开展网络应用技术培训,培养教职工网络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学校也可以广纳贤才,专门聘请一些德才兼备的网络技术人员,提高网络技术团队整体素质。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统筹信息化建设,对重点工作进行决策,并做好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使各部门能够密切协作,积极配合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信息化学校的建设扫平障碍。

(二)开发与维护并重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管理和教学,但当前一些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只看重硬件设施建设,忽视了软件应用建设,使得信息化建设难以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学校要兼顾硬件和软件建设,避免“重硬轻软”造成的资源浪费。在选择软件应用时,可以直接购买商业软件,也可以和企业合作开发,搭建特色化管理平台,提高校园网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任何一款软件或平台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学校在使用过程中要注重安全管理,听取用户意见,做好维护和更新,保障应用安全。运行维护不仅是保障应用安全,还要做好安全防护、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工作,学校要制定专业、完善的管理规范,保证校园网络各类信息的安全性。另外,学校还要对校园网络做好实时监控,更新学校信息的同时,还要及时删除其中的不良信息。

信息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中职学校由于受限于资金投入和管理水平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作为中职学校网络技术人员,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把握学校信息化的节奏,推动信息化学校建设进程,为学校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促进中职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平.浅谈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J].科技教育,2014(10)

[2]许冰.针对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采取措施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4(10)

第8篇

计算机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同时进行逻辑运算及数值计算,具备一定储存记忆功能,可根据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信息处理工作,是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是基于计算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新概念,指将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他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与协调下,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传递。计算机网络规划与建设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通信设备、传输介质两大部分,是通信线路互相连接、许多自主工作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若按照网络范围可划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互联网4种。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网络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国防部远景规划局提出并研制。计算机网络结构虽简单,却能够可靠地传输数据信息。70年代计算机网络得到发展,进入_个新的阶段,现如今计算机网络己成为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局域网特点是用户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传输速度快,以令牌环网、以太网、接口网络、异步网络、无线局域网络为主。城域网比局域网范围要大,用户要多,例如企业LAN、电信LAN、政府LAN、医院LAN等,城域网传输的数据类型更丰富,建设成本也更高。广域网又称远程网,比城域网范围大,地理范围可达到几千公里,典型的有:CHINAPC网、CHINANT网、CHINADDN网等。无线网络是近些年来新兴的网络形式,建设成本低,应用方便,前景巨大,但稳定性有待提高,应用中存在局限。典型无线网络有:蜂窝网络、数字网络、无线WAN、无线LAN等。想要保障计算机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必须做好网络规划与设计,保障网络工程施工质量,降低故障率。 

2 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涉及方案规划设计、实施,包括网络设备、网络软件、网络结构、硬件系统、网络安全等多方面内容,任何方面存在缺失或设计不规范,都可能带来网络安全问题,影响计算机网络正常使用,好的规划与设计方案是构建一个成功计算机网络的关键。因此,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规划设计基本原则。在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中,应保持网络的先进性、实用性、扩充性、开放性,要便于维护,各节点微机和工作站都应该建立有效联接,从而组成一个高性能的计算机网络。为了保障计算机网络运行速度,保障网络稳定性,应统一调控和管理,并做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具体规划设计应根据用户需要,考虑计算机网络使用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明确使用需要目标,确定规划设计目标,保障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针对性。因此,要考虑到用户需要什么,如何才能满足用户需要。再根据分析,结合用户需要,确定协议集、网络规模、节点数量、覆盖范围。从先进性原则来看,计算机网络设计规划应尽可能采用先进网络技术,从而保障网络能够长时间保持先进性和可用性,避免建设后短时间内被淘汰,造成资源和成本浪费。从扩充性原则来讲,网络规划设计中应采取模块化设计思路,提高网络系统配置的灵活性,为了应对未来计算机网络应用的需要,预留合理的扩充余地,保障系统能够简单扩充新的设备,降低计算机网络改造与更新成本。从安全性原则来讲,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前提条件,不论广域网,还是局域网都要满足安全、可靠的基本要求。网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易受到攻击和破坏,造成数据的损坏或丢失。若企业计算机网络受到攻击,导致商业机密丢失后果不堪设想,往往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保障网络安全事关重要。网络安全部件要考虑网络组件、网络节点,还要考虑通信线路、拓扑结构、应用软件等方面,确保网络安全性和保密性,应设置防火墙和防护软件,对网络安全进行控制,从而抵御外部网络攻击。从实用性原则角度来讲,是计算机网络设计规避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要保障性价比,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尽可能规划能够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的网络系统和结构,压缩成本,提高实用性。另外,还要保障网络的可维护性,建立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定期维护方案,以提高维护效率,降低故障率,避免影响网络的正常使用。在设计中只有遵循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才能设计出高性能的网络。 

3 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 

3.1 总体规划设计 

通过前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做好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网络、校园网络、局域网络都要做好网络设计与规划。具体网络设计与实施中,要先考虑计算机网络通信业务需求,选取合适的网络硬件设施,以模块化组合方式,把语言、数据、图像及控制信号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规划设计,使其形成一套标准的综合布线系统,将各子系统与模块连接起来,为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物理介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施成功与否,影响着整个网络系统的成败,影响着网络传输速度与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它是信息数据传递的通道,负责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与网络硬件设备的连接,整个网络都需要依靠综合布线系统作为网络连接的物理基础。总体规划设计中,要尽可能提高综合布线系统集成度,对网络结构进行整理与优化,保障网络通用性、扩展性、灵活性,降低维护与管理成本,提高传输速率。除了要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考虑外,通信协议方面与网络管理软件方面也应进行设计。具体设计中要以国际通信标准为依据,参考11801,ISO,IEC,TIA,ANSI等标准,采用符合6类标准的布线线缆,根据配网结构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兼容性,以满足不同的网络使用要求。网络硬件方面,要选择先进的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尤其是服务器的选择非常重要。IBM System x3850X6和ThinkServer RD450都有较高的性价比。IBM Systemx3850 X6采用了4U结构和SAS接口,完全能够满足各类局域网络应用需求。想要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可考虑租用云服务器。云服务器无需维护和管理,能够节省维护与管理费用。但云服务由云商运营,若云商出现问题将可能造成数据信息的泄漏或丢失,所以做好云商选择非常重要。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实际使用需求选择设计方案和思路,进行合理的网络建设。

3.2 计算机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合理的实施方案非常重要,是顺利进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基础。实施方案的确定要结合预期网络规模和使用要求,具体的网络结构包括:星型结构、树型结构、环形结构等,不同的网络结构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若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采用分层星型结构。这种网络结构与其他网络结构相比,不仅故障率低,且不会因某一节点故障导致整个网络瘫痪,具有较高集成度,中央节点执行集中式通信控制,完全符合复杂的综合计算机网络建设和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该网络结构能够合理减轻各节点负荷,提高网络整体运行速度和效率,尤其是大数据传输、处理、共享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应用优势,整体运行速度是树型的2倍。但该网络结构形式不仅建设成本高,且对中央节点依赖性较大,若中央节点出现故障将影响整个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因此,应用这种网络结构,必须做好中央节点维护工作,准备备用网络设备,应对各类突发性故障问题,从而降低中央节点故障率。具体方案实施中,为了提高网络整体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强电部分则要采用树形拓扑结构,能够提高结构融通性,保障强电部分稳定性。线时强电要集中于中枢站,尽可能设置于中心地带或负荷中心区。实际进行网络结构布线前,必须现场勘察,分析影响布线及可能对网络造成干扰的因素,确定布线策略,选择合适的方案和工艺手段,避免因外界干扰造成全网瘫痪。电缆沟截面积应在l-2m之间,主干道要在功能区附近,电缆沟结构要上下、左右分布,采取分层结构,配线架要设置在中央节点附近的出口干线处,以便于使用及后续的管理,其他配需中心根据功能区分布、建筑面积大小来确定。例如,在企业或医院网络规划设计中,网络覆盖范围为38万㎡,就要配置一个50㎡的主配线中心,设置2万多个布线点。具体布线中,功能区的划分要结合建筑的施工功能和功能区特点。最好分2个路由布线,配线节点间距最好不要超过2000m,BD至FD的距离要小于500m,要采用光纤线,但节点光纤端口不宜超过20个,以提高整个网络的信息传输速率。FD距信息插座距离要小于90m,每楼层布线点不宜超过200个,若有使用需求超过标准数量,可考虑适当增加距离。节点确定后,布线方式应选择暗敷施工方式,以保障建筑美观性。另外,在方案实施中要尽可能避免对建筑结构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使用管线管径要小于32cm,分层布线要保持在50-60m内。具体布线点设定必须经过科学计算和严密的分析,不仅要满足当前使用要求,同时还要考虑未来使用要求和扩充需要,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主要功能区要设中心配电间,主回路20回,电柜6台,采用封闭式配电桥架将线路分送至各功能区。要根据实际应用需用设置LAN,以满足移动设备对网络使用的需要,同时要设置网络应用接口。网络应用接口数量的确定和位置的确定,要根据外部网络设备预期数量及特点来决定。如果外部网络设备过多,建筑面对过大,应设置布线总端口和分级控制台,布线端口应位于地板下货天花板。预埋线要包括:三芯电源线、封头端口线、两端口视频线、两端口RGB线,管线铺设时应选择PVC管或薄壁钢管。布线端口处应预留备用线,降低故障率。各功能区中心应设3-5个备用临时网络端口,以满足临时网络使用需求。此外,为了满足多形式数据传输要求,各功能区还应设置3-4个数据点和语音点,用于数据的采集与录入、处理、传输。并且每一个数据点和语音点都应进入服务器,以保障数据上传、处理的及时性,提高网络运行效率。数据点与语音点在连接中应采用有线同轴电缆连接服务器来提高效能。总机房网络规划中应采用架空地板布线方式进行建设。总机房对端口需求量大,为了保障网络灵活性,以便于应对随时扩充,这种方式最理想。但架空地板布线方式可能会引起消防问题,因此必须做好消防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网络规划实施方案确定后,要进行基本的维护方案和安全方案设计。必要的定期维护能够将故障效率在萌芽中,提高网络可靠性。并且维护记录还能够为故障维修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大大提高网络维护效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实施中,网络结构、网络布线、网络维护都要考虑到。 

第9篇

21世纪初,韩国率先提出了“无处不在的IT839战略”包括开发8种服务,3类IT基础设施和9个新的增长引擎,具体目标是在2010年使韩国的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日本则在2001~2005年电子日本(e-Japan)的基础上提出了2006~2010年的以无处不在网络建设为核心的日本国家IT战略,简称U-Japan。目前“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正逐渐影响世界IT发展方向。

最近,本刊记者郑济仁、韩海生专赴日本东京野村综合研究所,就“如何建立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之议题对野村综合研究所理事长村上辉康先生进行了专访。

村上辉康先生对无处不在网络社会的建设,日本国家IT整体战略的制定有独到新颖的见解,对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也很关注,并提出了衷恳的建议。现本刊将对村上辉康先生的答记者问整理刊登,以飨读者。

记者:无处不在的网络最初是由谁提出来的?与现在一些国家提出的网络化、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有什么不同呢?又有些什么样的关联?

村上辉康:在网络还没普及的1989年,PARC (美国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的Mark Weiser(已故)先生就提出了“无处不在的电子计算”的概念。野村综合研究所在网络普及后的1999年开始介入该领域。对我们来说,网络的普遍性要比电子计算普遍性重要得多,因此,野村综合研究所用“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来形容它。

目前,在日本,以总务省为中心,正在使“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具体化。90年代网络的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信息革命。但信息的获取和传输必须借助电脑才能完成。

1999年在日本兴起的手机检索(上网)服务打破了这一局限,有了无线LAN(局域网)和Bluetooth(蓝牙)等技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此外,电子标签和数字式家电等技术使人与人,人与物,甚至物与物都能紧密地联在一起。电子标签系在牛肉上,消费者就能知道该牛肉产于何时、何地,由谁加工的,几时摆上货架的,除了使消费者放心购买外,还可以及时提醒冰箱里的牛肉消费期限,并及时报警。

这样,人类信息获取或传递都不只局限在电脑前。“随时随地上网”的IT利用环境就是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这种变革将信息化、网络化推向了新的阶段。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始终是借助电脑在工作,而在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可以不分时间、地点,随时通过网络更有效地进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活动。比如,在外出时,在电车里,可以用手机看电视。电视上的主题歌可以当场电子结算订购,及时下载欣赏;主角穿的毛衣,如果喜欢也可以当场订购。消费者不会错过良机,卖主也能最大限度地把握商机。

记者:除RFID(射频识别)之外,无处不在的网络还有哪些独特的技术手段?您是否听说过清华紫光最近开发的两维条形码?

村上辉康:RFID以及射频网络是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单一物品,只要运用该技术,即便在远距离也能用读取器将物品的信息读取出来。而两维条形码只是用于显示或识别某一商品,虽然能比现在的条形码储备更多信息,但是,读取器只能一件一件地读取。RFID可以一次性大容量读取商品信息,可以大幅度提高超市的商品运货量。

记者:“无处不在的网络”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村上辉康:这个问题提得好。

随着u-Japan政策的不断推进,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已经走出日本,开始影响世界各国IT政策的走向。

韩国正加紧无处不在的网络建设。韩国于2004年公布了“u-Korea发展战略”。该战略认为,从1995年到2002年,是建立网络韩国的准备阶段;从2003年到2007年,是宽带IT韩国的实施阶段;2007年以后,是建立无处不在韩国(u-Korea)智能基础设施的阶段。政府制定的“IT839战略”,目的是建立u-Korea社会。

联合国于2003年12月在日内瓦举办的全球信息社会高峰会议(WSIS),第一次为“无处不在的网络”提供了一个在国际上进行讨论的机会。

在日内瓦研讨会成功的鼓舞下,日本政府于2005年5月在东京举办了“东京无处不在的网络会议”。与会代表在“技术引导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知识共享-能力建设”、“缩小数字鸿沟”、“文明社会的无处不在的网络”和“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五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讨论。来自85个国家的大约6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无处不在的网络正逐渐被世界所关注。

从2004年起,美国和欧洲也加快了向宽带服务转移的步伐。这说明他们对这一领域的兴趣终于开始增加了。但是,转移只表现在宽带技术应用、移动电话和诸多服务的提供方面。沃尔玛迅速地使用了RFDI技术,而且打算把这种技术用于更大的范围。不过,总的来说,私人公司一直是把IT作为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对这种新的模式,并没有全面地予以采纳。

欧盟正在促进以环境智能为主题的研究与开发。相关的服务包括关联识别服务,使用定位信息的服务,以及把数字家庭设备与通信网联接在一起的技术。从各方面看,欧盟采取的行动与无处不在的网络是相类似的。将来,在取得成效之后,重叠的部分就会变得明晰。

记者:那“无处不在的网络”对中国有哪些影响呢?

村上辉康:我正要谈到这个问题。2005年5月,中国也有代表团参加了“东京无处不在的网络会议”。东软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 积仁先生在演讲时提到,截至2003年,中国已有3亿手机用户,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这说明中国在电信规模上已经部分超过了美国。截至2004年,中国已有8700万网民,这已经超过了日本的网民数。在质量方面也是如此,据报告,中国在医疗、公共安全和娱乐领域已经有了很有意思的应用。报告还建议中国为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的开发承担重大的义务。

在东京会议之后,建设无处不在的数字社会论坛又在上海举行。中国和日本的专家和政府官员参加了这个论坛,并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尽管这次会议只是亚太城市信息化论坛第五次年会的一个分会,但它在同时举办的十个分会中是最引人注目的。在这个会议上,负责信息与通信的中方参会者广泛讨论了无处不在的概念,他们建议把无处不在的模式逐渐在中国推广。

记者:除了WiMAX(维波存取全球通)、Wi-Fi(无线保真)、3G,构建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还需要哪些技术?

村上辉康:WiMAX、Wi-Fi、3G都是无处不在网络社会中的重要网络技术组成部分。但是,构筑无处不在的网络不光要有这些无线网络技术,还包括ADSL、FTTH这样的宽带网,数字化放送网,ITS这样的移动网,电子标签、射频网络这样的实物网络。这些网络相互串联,给用户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因此,无处不在的网络政策(u-Japan)不仅要保持有线网络的发展,而且要发展无线网络,如移动网络和无线局域网(LAN)、数字化广播系统和传输网络,并通过ITS(智能传输系统)提高传输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另外还要开发实物网络。目前还没有把诸如牛肉、冰箱和窗帘架这样的实物同网络连接在一起,要通过新的ICT(信息通讯技术)器件,如电子标签、传感器网络和网络机器人等把它们同网络连接在一起。

开发无处不在网络的措施不仅局限于上述内容。为营造一个真正在任何地方都能接入网络的环境,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宽带基础设施。另外,还必须开发不同的平台,使无处不在的网络成为商品集散地。

日本信息与通信委员会的研究与开发战略分会2005年6月制定出了UNS计划,并于7月份公布。大写字母UNS代表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另外,USN还代表着这个研发战略的三个支柱:(1)普遍的通信(知识创造计划:普遍通信技术战略),(2)新一代网络(先进的国际计划:新一代网络技术战略),(3)可靠与安全(可靠与安全计划:ICT安全与可靠技术战略)。

企业将来必须继续生产独有的、不重复的产品,不断地满足消费者各种各样的需求。不仅要有产品和服务,而且要将产品、设备、系统和服务结合在一起,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经过整合的IT基础设施要成为一个平台,使之能为这些解决方案建立业务模式,能让使用这些模式的企业不断地开展新的业务。

例如,在日本,由于移动网络上移动内容平台的兴起,移动内容解决方案市场的规模攀升到了3000亿日元,其中包括手机铃声音乐、在线音乐下载、占卜、游戏等。这个市场五年前还不存在。这些解决方案在扩大日本的移动电话市场方面短期内就达到了7万亿日元。成功的关键在于为版权处理和认证、收费和付款提供一个简单安全的平台。

无处不在的ICT产业将由四个层面组成,即网络层面、终端层面、平台层面和应用层面。这种架构与我在过去的论文中提出的六个层面很接近,这六个层面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基础设施层面、无处不在的终端层面、无处不在的平台层面、无处不在的内容层面、无处不在的电子器件层面和无处不在的服务层面。

创造使用环境,要预见无处不在网络的负面影响,并准备有效的应对措施。无处不在的网络在把网络的方便带给用户的同时,也把网络的脆弱性带给了用户。如病毒,蠕虫,垃圾邮件和网络诈骗。随着环境的改善和使用的增加,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研究使用环境,首先要找出将来可能出现的负面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安全性、隐私权和恶意内容等十个方面,列出现有的和可能出现的每个方面的十个问题。总共要明确100个负面的问题。u-Japan政策根据优先序评价了这1OO个问题,并筛选出了21个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对这21个问题,虽然采取了机构上和技术上的措施,但也不能给出百分之百完美的解决方案。所以,u-Japan政策除了采取机构和技术上的措施之外,还要听取用户的价值判断。“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限定了生活在无处不在网络社会中用户的基本行为方式。

记者:日本推出了u-Japan战略,韩国推出了u-Korea战略,当然美国可以搞u-USA,欧洲的e-Europe可以升级为u-Europe,那么中国可不可以搞u-China呢?

村上辉康: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日本的u-Japan政策,不光需要民间唱主角,政府配合民间,还需要官民共同推进无处不在的网络建设,包括无处不在的网络终端开发,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付费、决算、产权管理等平台建设。同时,更需要共同研究安全性、保密性给无处不在网络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大环境下,有效利用ICT来解决老龄化、生活安全感问题、地球环境问题等日本社会将面对的问题,这才是日本的u-Japan政策。

希望日本在建设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中积累的经验对其它国家在网络发展方面有借鉴意义。

记者:在中国建设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需要哪些条件呢?

村上辉康:上面提到了政府支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此外,建设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还需要市场基础和企业的配合,把网络运营商的要求和用户方的要求组合在一起。

除了u-Japan战略,韩国也推出了u-IT839 战略,并制定了u-Korea实施计划。另外,听说台湾也在探讨u-Taiwan。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战略都集中在亚洲人口密度高并且宽带网非常普及的区域。无处不在的网络化在全球如何扩大还不得而知,但是,只有形成b(宽带网)-USA和m(mobile)-USA,才能形成u-USA这是不可否认的。

我认为,从今后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建立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是有其深远意义的。

日本和韩国是在没有信息网的情况下高度发展经济的,而现今中国,完全有能力在完善信息网络的同时,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只要中国慎重地、准确地把握其战略,越来越完善的信息网络势必会促进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如果说稳定的信息网络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那么,如何将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对于中国的ICT战略甚至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

我相信,“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将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未来的发展目标。

后记

野村研究所(NRI)自开始阐述无处不在的网络这一议题以来,迄今已过去六年。在这六年中,很多情况都发生了变化。与无处不在的网络相关的最重大的变化发生在村上辉康先生的论文“无处不在的网络化:商业机会与战略问题”发表之后(野村研究所论文第79号,2004年8月)。这些变化包括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的全球进展及其对国家中长期信息与通信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科技政策等的影响。

如今,人们对“无处不在的网络”一词已不再陌生。无处不在的网络正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村上先生说:“无处不在的网络化进程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产业和市场,同时,在飞速发展的无处不在的网络化社会中,针对复杂万变的社会课题,也会产生各种解决方法,势必会对社会的发展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做出贡献。”

采访结束后,记者将《财经界》张 进京副总编自村上博士英文版论文翻译的“日本IT战略与无处不在的网络”中文稿,送给了村上先生,村上博士非常高兴,并对张副总编表示感谢。

最后,双方协商以《财经界》与野村研究所共同举办“北京无处不在的网络研讨会”,村上博士对此表现出了极大感兴趣的热情,并欣然接受了《财经界》关于他来京参加“无处不在的网络研讨会”并做主题演讲的邀请。

关键词解释:

【u-Japan】u-ubiquitous,无处不在的。u-Japan是日本制定的无处不在的网络发展战略。之前日本的e-Japan战略是网络基础设施开发战略,重点是从窄带(低速、小容量)基础设施向宽带(高速、大容量)基础设施的转移。“u-Japan战略”是“e-Japan”战略的升级,目的是促进无处不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使任何人都能在任何时间方便地上网。

【u-China】参考日本的u-Japan发展战略,记者提出了在中国建设“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的可能性,即u-China,并就“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的建设条件及如何建设等问题与村上先生进行了交流。

村上辉康简介:

京都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匹兹堡获公共与国际事务硕士学位、京都大学信息学博士学位。

村上辉康先生于1968年加入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承担了大量研究与咨询项目。曾任社会与经济系统部和研究与咨询技术战略部部长,并于1996年加入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理事会。村上辉康先生于2001年出任咨询部执行管理主任,2002年至今任野村综合研究所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