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1 06:34:08
导语:在就业工作思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学生就业就业指导
学生社团组织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众化”教育时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在不断探索就业指导工作新途径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如何尽可能让大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实现就业目标,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于是,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大学生就业有了一条新的纽带—学生就业服务社团。这样一个学生社团组织,连接单位、学校与学生,传达双方的理念,促成双方的共识。这样一个学生社团组织,具有学生本身的所有热情、职业趋向和就业理念。
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协会(以下简称职协)是在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指导下,由学生成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集学术性、指导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公益性学生社团组织。职协围绕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展了许多活动,被校方看作是“延伸的手臂”,成为广大学生“成长的参谋”。
一、职协的宗旨及其开展的就业指导服务活动
职协以“启蒙职业规划意识,促进职业生涯发展”为宗旨,以帮助在校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好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需要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实现理想就业。
1、大型活动—校“职业生涯规划节”系列活动。职协组织策划了以“规划人生,成就未来”为主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节系列活动。规划节历时两个月,开展了简历设计大赛、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作品大赛、职业测评、播放系列视频讲座、问卷调查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旨在引导全校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从容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技能。
2、常规活动。职协的常规活动包括协助就业指导中心组织日常招聘会、毕业生校园供需见面会、就业讲座及培训等。职协拥有一批招聘助理,实行轮流值班的制度,在职协办公室的统一安排下,利用课余时间协助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接待用人单位来校进行专场招聘。他们在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所提供的热情而周到的招聘服务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好评。此外,职协还积极主动联系企业人士、就业指导专家来校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和培训,并负责校内的宣传、场地的安排与现场的组织工作。
3、定期学习交流。职协成员在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总结,分享工作经验,分享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
4、构建协会网站与维护学校就业信息网。协会开通了“职协在线”,使协会工作网络化,通过网络向在校学生传达职业规划与发展理念的同时,也宣传着协会的服务理念。他们把“职协在线”作为校就业信息网的辅助渠道,校内就业新闻,人才市场的最新趋势和就业政策的最新动向,开展就业信息调查,负责开展和管理网上职业测评项目等等;同时,职协的信息部也协助就业指导中心对校园就业信息网进行维护与管理。
二、职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影响力小。该协会于2006年成立,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社团规模不够大,在校内的影响力还不够,当然更谈不上社会上的认知度。
2、社团的管理制度不规范。这是许多学生社团的通病,在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中,存在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手段简单化等问题。
3、活动经费不足,活动场地有限,社会资源比较薄弱。社团的各项活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学校对社团活动的专项拨款是十分有限的。而目前该社团的社会影响力有限,加上学生的经验与精力也有限,因而得到的社会资源也很有限,拉到的赞助经费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费的不足,使社团活动的强度有限,活动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这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其次,社团活动的场地也很有限,再加上目前我校存在多校区管理的问题,也给社团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社团的社会资源比较薄弱还表现在目前社团的指导力量薄弱,仅仅依靠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还无法联系到社会相关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社团的顾问。
4、社团干部的后备力量不足。一个学生社团的完善发展需要一支很强的干部队伍。目前,职协拥有一批优秀的社团干部,他们曾在系里担任过学生干部,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中起到了很好的领导作用。但社团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不够,使得社团干部的后备力量略显不足,再加上目前社团成员的专业训练还比较缺乏,社团建设中的人才储备问题比较严重。
5、社团工作网络化建设不足。尽管协会建立了“职协在线”的网站,但是由于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网站的功能不够完善,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新颖,因此无法吸引更多的在校生浏览该网站。
三、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就业服务社团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我校学生就业服务社团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及实际情况,在坚持学生社团“五个一”模式的基础上,加强我校学生就业服务社团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工作。
1、积极扩大社团的规模与影响力,努力实现社团资源的“社会化”。社团可以利用每年纳新的机会及社团开展的活动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可以在每年新生人学的时候,组织社团中高年级的学生深人大一新生班级和宿舍,主动服务于新生,帮助新生度过适应期,指导大一新生规划大学生活、明确目标。这样在向新生宣传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念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新生加人到社团中来,在学习为他人提供就业指导的同时,树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确立自身的职业目标,并朝这个目标努力奋进。另外,社团活动的精品化,也是扩大社团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在原有“职业规划节”这一品牌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新的品牌活动项目,以提高社团的影响力与认知度。
该社团在逐渐扩大规模与影响力的同时,要努力实现社团资源的“社会化”,为自身的发展寻求外部“动力”。具体做法如下:(1)与企业、公司、行业、协会、人才市场等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社会投人来充实社团资源;(2)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就业指导专家、学者作为社团的顾问和指导老师,以增强学生就业社团组织的指导力量;(3)与兄弟院校相关社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社团工作的思路,通过实践逐步形成自身工作的特色。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进一步丰富社团文化内涵,增添发展“势能”,最终达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当然,在实现这一“社会化”的过程中,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积极利用其自身的社会资源,促成各方的合作,帮助学生就业社团组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2、建立健全社团的规章制度,使社团建设规范化。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要建立健全社团的各项管理制度,使社团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社团纳新、干部产生、活动开展、工作考核、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等重点环节,明确管理内容和目标。规章制度的健全可以杜绝社团在管理及运行中的无序混乱状态。
3、加强社团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完善评价体系,构建社团活动的激励机制,使社团发展可持续化。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与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有重要的联系。在选拔与培养社团干部的过程中,要对其及时指导,经常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还要总结检查,定期考核。完善评价体系,构建社团活动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完善社团的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对社团骨干的评价奖惩机制,健全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的评定措施,努力将优秀社团骨干列为党团组织的“推优”对象,并和学生会干部一样,在评定奖学金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另一方面还要完善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机制,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外部需要和内部需要相结合,逐步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与学校实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联系起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4、要为社团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社团建设的力度与经费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经费的支持,再可行的社团计划也是纸上谈兵。所以,学校要为学生就业服务社团给予一定的经费上的支持,可以考虑从就业指导经费中拨出一部分,帮助该社团的发展。当然,学生本人也应当负担一部分活动经费,社团更应广开渠道,争取社会各方的赞助资金,为社团的发展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思路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职责。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长,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不少新情况,通过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学生开拓思路,提高认识,掌握可行的求职方法,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正视就业现实,克服好高鹜远、急功近利的思想,实现顺利就业。
做好中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率,有利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有利于带动中职招生,促进中等职业教育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也有利于促进政治、经济的和谐发展。
二、解决的思路
从职业学校自身的发展来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为就业率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因此,各个学校除了狠抓教育质量外,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建立从低年级到毕业班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限于在“毕业前进行指导”,而要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要建立从低年级到毕业班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详细制定各年级学生就业指导方案,对各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应有侧重。低年级侧重就业宣传教育,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生涯设计,可以采用组织听取就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
(二)加强就业观念转变教育,引导学生为就业做准备
在当前毕业生剧增,而就业岗位较少的情况下,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切实降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已是当务之急。毕业生只想“是否是正式工,到大城市去,到大公司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那么职业学校毕业生将会很难找到工作。因此,学校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引导毕业生树立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帮助毕业生树立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到社会中去创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就业指导机构可以通过组织就业形势报告会、上就业指导课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为就业做准备,让毕业生掌握就业的技能和方法。
(三)对中职生进行择业心理指导
这是就业指导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仅会遇到种种外部障碍,还会遇到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理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因此,可以以课堂群体教学和专题讲座及个别咨询为主,从培育良好的择业心态着手,引导中职生客观公正地分析就业形势和择业倾向、正确对待就业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和用人单位等。
同时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走出“焦虑”的心理误区,克服“依赖”、走出“盲从”的心理误区,克服保守思想、走出“从一而终”的心理误区,正视挫折、走出“自卑”的心理误区,正视现实、走出“过分追求完美”的心理误区,保持平常、走出“学而优则仕”的自负心理误区等等。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克服不良的择业心态,排除心理障碍,树立健康的择业心理,实现顺利就业。
(四)对毕业生进行择业技巧和方法的指导
求职择业实际上是一门艺术,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是择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求职择业资料准备、信息收集和处理、信息联络,以及面试的方法和技巧等。
归纳起来,主要有电话求职的方法技巧、举荐求职的方法和技巧、通过中介求职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广告求职的方法和技巧、网上求职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自荐求职的方法和技巧。尽管各种求职的方法和技巧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如:精心准备、主动出击,充满信心、不卑不亢,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诚信为上、务实为本,等等。因此,就业指导者应在引导学生根据各种求职择业的具体方式方法灵活应对,提高求职成功率。求职择业技巧的方法以模拟招聘和现场参观、范例演示为主,辅之必要的课堂理论讲授。
进行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让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就业形势和政策、求职择业的技巧和方法、处理日常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措施和手段等,引导学生调整择业心态,走出择业误区,形成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专题讲座主要是邀请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结合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也可邀请就业指导教育专家、用人单位代表及校友等结合社会发展和单位建设实际,以及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情况开展讲座,这些讲座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学生的教育更具有说服力、感召力、影响力,效果比学校教师单纯的理论教育更为显著。
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咨询和指导工作,在宣传就业政策、传递就业信息、指导择业技巧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个性化的咨询与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志趣的差异,帮助学生对所选择的工作进行适应程度分析,提高学生的择业水平。要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及时传递就业信息既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也是正确引导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关键。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进行网上信息、就业咨询、职业测评等功能、使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工作及时、准确、高效、快捷传递给广大学生,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要强化市场意识,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招生结构,对于就业不好或就业前景甚忧的专业停止或减少招生计划。要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征求他们的意见,培育并建立广泛而稳固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这是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和核心。
(五)生涯辅导
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基础上展开生涯辅导,随着全人发展和终身发展理论在西方被广泛地接受,人们对职业选择的态度不再停留在“人职匹配”的阶段。对于指导学生就业来说,应该要有其前瞻性和系统性,尤其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涯发展教育,对于促进中职毕业生充分就业大有益处。
萨帕的生涯发展性理论认为:在个体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职业发展的内容和任务,职业选择并非仅仅是大学毕业时才面临的挑战。中职生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职业成熟度较低,而职业成熟度较高的人比职业成熟度低的人更容易成功。有效的教育和生涯辅导不但有利于学生当前的职业选择,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各级学校中应该针对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开展职业教育和辅导来促进学生的职业成熟是非常必要的。
生涯辅导的学习理论是以社会学习理论为依据,为大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开发职业发展方案。它能使大学生获得更准确的自我观察和环境观察,有利于扩大中职生的能力和兴趣,而不仅是现有专业所需的能力和兴趣。必须鼓励学生探究新活动,发展新兴趣,培养新能力。就业辅导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帮助学生系统确认新机会和新经历,并帮助学生加工处理这些信息。毕业生准备应对的工作任务是有变化的,因此,就业指导者应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技能评价,如何确立新的需要和学习技能。还应帮助学生发展为日益变化的工作领域制定战略的能力。对毕业生而言,实际从事一个职业要比做一个职业选择更具挑战性,因此不仅要帮助学生择业,还要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作为院校就业指导者,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就业指导者的身份,而且更应靠近职业咨询者的身份,因为他们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能力,了解环境,了解工作性质,解决所有职业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不仅帮助选择,而且强调技能的养成和培训,因此在就业指导中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东太,王竹芹.高校就业指导的反思和创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
[2]丁振国,等.就业指导教程[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3]胡宇明.如何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J].职教论坛,2004,(7).
关键词: 毕业生就业; 现状;问题; 新思路;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quantity increased year by year, our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graduates in the severe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shown signs, it is urgent need we look for a ki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employment of new ideas.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demand as the guidance, form business education is given priority to, training, entrepreneurship,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USES the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directional training, various evaluation system to promote graduates and unit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the seamless docking approach to developing new to mee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s discuss.
Keywords: graduate obtain employment;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 New ideas; explore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我院各级领导部门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拓宽就业思路,多方面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复合型号人材,取得较好效果。特别是在近几年,学院面向全国20多个省(区)招生,生源质量和招生规模连年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9%以上,连续多年在广西高校排名中名列榜首。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今年多达610万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招聘单位因此在挑选人才时不仅提高了学历要求,更把目光主要投向那些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愈发增加了大学生求职的困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本文针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就业主导教育向职业主导教育转变进行探讨。
通过连续两年的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研究总结,笔者深刻地感觉到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存在问题:我院毕业生在面临实习就业以及由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转变时普遍存在自我定位不准确、期望值过高、就业竞争力不足、家庭意见不统一、就业技能技巧欠缺等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
(一)自我定位不准确。
求职时,毕业生没有把自己放在整个就业市场中考虑,对市场不太了解,对自己又估计过高,没有准确地自我定位。“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的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的期望值过高、自我定位不准确,也正是绝大部分学生未能成功就业的原因所在。其实,职业发展是渐进式的,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只要有好的表现,用人单位都会给予学生一个空间,满足学生对于职业目标的追求。
(二)职场啃老族,依赖性突出,独立能力差。
由于近几年我院的毕业生主要为“80后”和“90后”的职场新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承受来自家庭的宠爱,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到了求职的关口上,家长们习惯性地为孩子“包办”一切,从而使这些即将走入职场的新人也对父母有着很深的依赖,才造就了“80后”职场新人求职也“啃老”的现象。调查显示,有40%的毕业生认为,通过家庭社会关系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为此,有少部分毕业生就理所当然地产生“家长、老师、学校就应当为他的就业牵线搭桥、铺平道路的依赖心理。一但达不到要求便对家长、老师、学校产生抱怨,而从未对自身原因进行过思考,自艾自怨的同时也错失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三)表达能力、基础办公软件应用能力欠缺。
我院的高职教育采用的是:“2+1”的培养模式,即两年的校内理论基础学习和一年的校外实践实习工作。许多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来的新人能够直接上岗,无须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社会实践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搭建了桥梁,它使大学生真正参与到用人单位的实际运作中,既为用人单位提前培训了员工,又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过着单一的校园生活,缺乏胜任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例如专业技能、基本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等缺乏也是我院毕业生就业的一道门槛。好不容易得到了面试机会,却因为不善言辞等原因与工作岗位失之交臂的学生不在少数。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毕业生的表达能力和面试技巧,也是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专业多而不精,过分注重工作与专业对口。
作为专业的建筑类高职院校,我院在现有的办学基础上对专业进行细分,从而产生了七个教学系和一个公共基础部,以及28个专业,成为一所集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及各类建筑专业技术培训、岗位技能鉴定为一体的高职院校。专业的细分也造成了我院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产生了知识不均衡现象,只涉足本专业的知识而忽略其它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在毕业生产生过分注重工作与专业对口的心理,就业面进一步狭隘,增加就业难度。
(五)“宁要南宁一张床,不要外地一栋房”的错误就业观念 。
在实习就业推荐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宁要南宁一张床,不要外地一栋房” 。很多毕业生更倾向于在大中城市发展,甚至有的认定一个城市,只关注该城市的相关招聘信息,即使其他地方有待遇更好的岗位也根本不予考虑,错失许多良好就业机会,也浪费了很多的就业资源。这也是毕业生在求职时对自我能力定位和对当前就业形势认识不清的一种表现。
二、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与服务有待进一步改进。
自2002年8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成立于1958年的全国重点中专广西建筑工程学校与创立于1985年的广西建筑职工大学合并改制而成立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来,一直采用的是以学院领导班子为中心,招生与就业工作处为指导,各系开展具体工作,全院教职员工积极投身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将毕业生就业当做头等工作落实到各系,再细分到每个具体教师的做法使得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连续荣获自治区 “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但在近两年的实践中,这些措施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一)实习指导教师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过分注重毕业生实习就业推荐,导致科研教学水平有所下降。
梅贻琦先生曾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而在近几年的轰轰烈烈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我院专业老师除了要上好大一、大二的课程之外,还要承担起大三毕业班学生的实习就业推荐工作,无形中增加了科任教师的工作强度,从而分散了教师的精力,无瑕顾及教学及科研,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的毕业生的质量较前几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下滑,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明显欠缺,从而凸显了教学水平的整体下降。
(二)毕业生人数成倍增长,用人单位难以消化。
就业率的名列前茅带来的是学院办学规模的空前增长,毕业生也呈逐年增升的趋势,从最初的几百人,到现在的几千人,就业压力显而易见。用人单位主要来源于招生就业处的引进与各就业指导教师的社会关系,而这些用人单位的发展以及用人需求往往跟不上毕业生人数的增长速度,从而造成了难以消化的现象,更无法提供就业岗位,导致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无所事事,一无所获,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三)相关配套资源滞后,进一步加强服务理念。
毕业生规模的扩大,也反映出了学院人力资源、硬件设施的不足。例如,办公自动化相对落后,就业信息不能及时传达;住宿条件的紧张,造成毕业生的实习生活的不便等,都能产生一些对实习就业工作的负面影响。从而更需要学院到实习指导老师的服务理念要进一步提升,加强工作的预见性,才能保证毕业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此可见,就业结果的成功并不代表教育成果的成功。存在以上的问题很大程度是来源于整个学院工作主要以就业工作为主导的原因。不否认该模式在初期取得的成功,但长此以住必将是弊大于利。在不断发展的国内外形势下,已显现出疲态,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工作新思路。应当职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以创业教育为主,培养创业型人才,整合教学资源,采用工学结合,定向培训的方法培养新型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建设人才。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技能并重的就业指导,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
首先,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应当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从求职意向、就业规划、就业渠道、就业展望等方面都做到有充分认识,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以科学的择业观、就业观来指导就业工作的展开,拓宽就业思路,提高就业能力,平和就业心态,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其次,加强务实的就业技能技巧的培训,使毕业生不但能接受面试核心技能突破等主题培训,还可以就投递简历环节、面试环节以及整个求职环节遇到的问题向专业咨询师、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力资源负责人等就业专家进行咨询,充分做好就业的各项准备工作。
最后,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和创业是高水平就业的观念,培育并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拓展就业渠道,培养创业型人才。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就业观念陈旧、特别是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问题,大胆创新,全面推广SYB创业培训项目,开展创业教育。并针对不同对象,扎实开展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对于有创业需求毕业生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从而分流出一部分毕业生,也为其他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做好准备。
(二)转变思想,采用工学结合,有针对性、目的性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企业所需人才。
“对一家现代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仔细聆听客户的需求,设计并研发出真正受客户欢迎的产品。在今天这个机遇稍纵即逝,环境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不懂得聆听客户需求,不能快速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企业是永远也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的。…… 对一所以培养21世纪人才为己任的大学来说,聆听“客户”需求同样重要。我认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现代化企业是大学最为重要的“客户”,因为这些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也最为强烈。……创办大学的目的或价值不在于获得了多少名和利,而在于是否培养出了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否获得了真正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科研成果。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能否通过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让自己的“客户”满意,这是大学能否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转变自身观念,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与用人企业形成无缝对接,采取订单式培养学生,更是做好具有本专业技能特色尖端人才的培养,以区分大众教育,从而更好的抢占就业市场。
(三)建立健全毕业生实习就业管理机构。
“世界在变,产业在变,观念在变,技术也在变。在IT、互联网、通信、生物、纳米技术等新兴领域,每5年内的技术变革都有可能改写过去50年乃至100年的技术历程。在这些领域,企业往往会走在高校前面。高校不但应该依靠开放的思想和充沛的活力尽快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更应该在科研领域成为引导技术发展方向的先驱者。”由此可见,高校职业教育应当回到其科研优势的位置上来,以科研促进教研,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质量。为此,建议各系在教学、学管两条线的基础上增加专门就业工作指导小组,全面负责本系的就业工作,将科任教师从繁忙地就业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全身心投入到科研教学工作中,才能达到利学院,利教师,利学生的三赢局面。
(四)建立健全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估体系,优化就业资源。
毕业生质量的评估,用人单位的全面审核对于优化就业资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毕业生在三年的在校学习中,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绩,应当在评估体系中有所体现。因此,建议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毕业生评估体系,从专业水平、就业心理素质、基本能力测试、技能技巧、价值取向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分数值,从而由好到差筛选出A、B、C、D四个等级,A为优秀毕业,B为良好毕业生,C为合格毕业生,D为就业困难生。同样的对于用人单位的资质、办公软硬件设施、岗位薪资、发展前景、已就业学生满意度调查等等进行评估,也分为相应的等级制度。就业岗位与学生质量对接,优质的岗位可以录用到优秀的毕业生,一般岗位录用到适用的毕业生,从而达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效果。进而采用升降级制度,对于三次推荐优质岗位后仍未就业的优秀毕业生降入下一级;对未能达到相应要求的用人单位也给予降级,反之,信誉逐步良好,毕业生满意度高的用人单位给予相应提升,甚至奖励。此举实施,必然能产生积极的意义:1、“有岗无人”、“盲目应聘,一拥而上”、“应聘上了又不去”、“达不到岗位能力要求而就业失败”等等,这些都是在就业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不仅增加了就业工作难度,也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人力成本。评估体系的建立,能力相符才能达到全面优化就业资源,减少就业岗位的不必要浪费的效果。2、毕业生对于优质岗位的强烈要求必将努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努力学习,促进我院学风、教风的良性发展。3、用人单位为自身发展之需要优秀人材,也必将努力美化企业的形象,为毕业生提供全面的提升的空间,以人才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达到人才与企业的共赢。4、及时发现就业困难学生,进而进行妥善的安排,做好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其择业上岗,以确保对学生负责,也是就业率居高不下的保证。
综上所述,在就业导向已成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的今天,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就成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生命线。而就业主导教育模式向职业需求主导教育模式转变,形成教学、学管、就业相辅相成、平等发展、三位一体,并最终形成从高端的科研攻关到人才培养、职业培训的完整高等教育布局。才能让学生在就业的天地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就业质量,创造人生辉煌!也走出我校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的成功道路。
参考资料:
1、《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创新项目总结报告》 省略
2、《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请培养21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上、下 李开复 2006-11-14
作者简介:
韦莉莉,女,1982年9月出生,广西田东,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团总支书记,助理讲师,音乐舞蹈专业学位.
一、新形势下路桥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问题
(一)员工的思想价值观念呈多元化趋势
路桥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企业员工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受到目前各种社交、沟通工具的影响,职工的思想变化愈加激烈,这也给路桥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增加了困难。面对枯燥的建设工作,施工人员不能很好的处理繁重的工作和先进思想理念之间的冲突,造成思想波动较频繁,不能调整好状态进行路桥施工建设。特别是路桥建设工程项目大多位于偏远的地区,而职工的待遇却没有相应的改善,职工的工资、生活保障等??题没有给予合理的安排。新形势下,职工也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但是领导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职工的问题不能恰当解决,多种问题的累积就会造成职工利益诉求呈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二)施工作业人员不固定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职工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人们对新兴行业的兴趣逐渐增强。特别是当从事的工作压力大、强度大、生活方式简单时,就更容易产生离职的想法。当前,大多人员更向往到环境舒适、交通便利、离家近的单位工作,这也时造成了目前路桥行业职工流动性大的因素之一。除此以外,企业也会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采用职工聘用制度,优选更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员,对于能力和专业技能难以达到企业需求的员工,会予以解聘。无论是从企业还是职工方面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路桥建设单位的人员流动,进而影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三)企业对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
企业大多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也会将工作中心放在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上。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路桥建设的工程量越来越多,路桥建设单位要保证工程如期完工,就要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建设,这就可能会影响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一些单位本身对员工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少关注员工的发展和思想动态,而大多员工由于长期驻外,施工条件不好,或者岗位待遇不高,都会导致员工不能将自己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思想波动较大,进而影响路桥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路桥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真正关心员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企业要在对待职工感情和心灵上多用心,多做平衡心理、温暖人心的工作。如给予困难职工精神上、物质上的帮助;探望职工家属,看望生病住院的职工等,让他们时刻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要主动走到广大职工中间,坦诚地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引导他们树立生活信心。
(二)通过网络载体引导舆论导向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路桥施工企业也随之不断进步,逐渐建立起了信息化的网络管理体系。虚拟世界中存在一些负面的思想和文化,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好辨识,为企业的员工搭建一个能够与领导层沟通顺畅的平台。此外,网络载体也需不断与时俱进,使其能够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思路和方法。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企业内部的舆论导向,引导员工积极向上,促进整个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进步。
(三)培养复合型政工干部队伍
新形势下的路桥施工企业当中,由于受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很多政工干部不能正确运用一些新技术和新手段。因此,路桥施工企业一方面要提高政工干部的经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其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项目的实践工作,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实践水平。另外,企业可以加强对政工干部的再教育,提高政工干部的整体能力,优化政工干部的队伍。
(四)从实际出发
新形势下,企业员工的认知能力、思想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得很现实,他们需要的是实在量化、可感可触的东西。在路桥施工企业,员工从事野外施工工作较辛苦,思想政治工作更要变“虚”为“实”。1、在企业发展各阶段,要合理满足员工政治、经济利益方面的需求,积极维护职工权益,经常深入员工群众中间,激励和引导他们支持和参与企业改革;2、要大力推行厂务公开、党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制度,多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和现实需要。总之,在路桥施工企业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实事求是发扬好的传统,又要避虚就实有的放矢。
关键词:石油企业;纪检工作;开展思路
一直以来,石油都是一个国家的能源命脉和经济命脉,对于我国来说,石油不仅涉及到国家安全,也是国民经济命脉,但近年来,石油企业出现了各种作风问题,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也会影响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因此,为了确保我国石油企业能够有一个稳定、健康、长远的发展,需要开展石油企业纪检工作,且需要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将石油企业纪检工作正式落实。
一、石油企业纪检工作的意义
(一)石油企业纪检工作的体现
石油企业作为我国能源部门和经济命脉,关系到我国国民生计,所以石油企业是作为国有企业存在的,既然作为国有企业,那么就必须按照党的基本发展理念,根据党的性质和宗旨开展石油发展工作,我党的执政本质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石油企业也需要将这一本质作为企业发展的定位。石油企业的纪检工作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公平公正,以及促进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确保企业不会出现腐败的问题,在石油企业纪检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原则,就能将党的性质和宗旨贯彻到底。
(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
虽然我国石油企业已经逐渐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石油企业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不将人民群众利益视为自身利益,做表面文章,捞个人资本,而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想法;二、不注重调查研究,高高在上,凭主观意识,做出的决策不切实际,也不为基层办事;三、石油企业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作风不严,存在“慵、懒、散”等现象,甚至发生问题,另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觉。由此可见,石油企业纪检工作势在必行,只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更好工作企业。
二、石油企业纪检工作的开展思路
(一)衡量纪检工作标准
从上述石油企业纪检工作的意义看来,石油企业纪检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先,将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作为石油企业纪检工作的衡量标准。“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因此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底,就要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石油企业纪检工作的最高标准,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将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则,这样才能使石油企业纪检工作顺利开展。
(二)以人为本作为核心
石油企业纪检工作最主要就是做“人”的工作,因其工作核心是“以人为本”,通常来说,石油企业纪检工作的对象,都是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等,从西方宏观来看人都有两面性,一面是本我,一面是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情绪和需求,带有自私、贪婪等特性,而自我是通过客观因素逐渐改变,变得理智、觉悟的我,超我是依靠规则、法律、习惯等塑造的最完美的我。人的两面性是相通的,时而和谐,时而冲突,一旦人无法掌控本我,就会犯下错误,这也是石油企业纪检工作的开展原因,石油企业纪检工作的目的就是帮助人约束本我、还原自我、实现超我。
三、石油企业纪检工作的实施策略
(一)“以人为本”作为主线
石油企业纪检工作并不是为了要单纯的惩治违规违纪、违法犯罪的党员领导干部,而是为了保证石油企业能够健康的发展,保证石油企业领导队伍健康壮大。因此,在石油企业纪检工作的实施策略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严格要求石油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采取多种监督形式,经常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示范教育活动、岗位廉政教育活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逐渐强化石油企业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服务意识等。二、完善各种石油企业纪检工作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制度、发挥制度的规范性、长久性,帮助石油企业营造良好的风清气正氛围。三、提升纪检工作的执行力,切实有效的发挥监督执纪工作,彻底实现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先。四、通过石油企业纪检工作,加大惩处力度,及时挽救石油企业腐败现象,遏制腐败的扩展。
(一)加强纪检人员的素质
权力是一把无形的双刃剑,因此加强纪检人员的素质也是保证纪检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因素,首先在选择纪检人员时,要为纪检人员弘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其次要使纪检人员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最后在纪检人员工作时,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讲实话、办实事,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作为我国经济命脉,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石油企业纪检工作中,需要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确保我国石油企业能够有一个稳定、健康、长远的发展,帮助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收到理想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杨博. 浅议如何提高石油企业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能力[J]. 今日中国论坛,2013,10:236+238.
[2]李玫.石油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研究解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03:225.
省委、省政府召开这次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对进一步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今年是我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描绘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在省政府今年确定的民生指标中新增城镇就业43万人,城镇就业率94%;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5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3万人;城镇职业培训4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0万人;跨省劳务输出560万人;小额贷款新增发放10亿元;劳动合同签订率92%;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63万人、355万人、230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合作医疗200万人。这既是一项德政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任务相当艰巨,使命非常神圣。我们将按照孟书记、吴省长、熊副省长等领导关于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理思路、找对策、抓落实、出成效,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任务分解,不断强化工作目标责任制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做到任务早分解、实施方案早制定、操作措施早到位,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完善目标考核制度和责任考核体系,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督查、有分析、有结果。完善领导联系挂点制度、部门情况沟通制度、工作进度通报制度、定期督促检查制度、社会保险基金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力求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取得新进展,在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上实现新突破,在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上有新建树,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上有新举措,在推进高技能人才建设上有新办法,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上有新成效。
二、抓工作推动,完善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提高就业和创业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是我省就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就业稳定性不好、质量不高、岗位创造与岗位消失加快是我省就业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六件事。第一,坚持省内增岗与劳务输出并重、省内培训与省外就业并举、跨省输出与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园区转移相互兼顾的思路,加快培育劳务输出品牌和省内劳务输出基地、省外和工业园区劳务输出基地,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落实农民工免费就业服务政策,加大职业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第二,深入推进“百姓创家业”活动,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创新小额担保的形式和内容,切实加快信用社区建设,继续确保我省小额贷款在全国的领先位置,使小额贷款成为深受创业者欢迎的金融品牌。建立健全创业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跟踪服务相结合的创业服务体系。第三,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将劳动保障服务延伸到街道、乡镇和社区,到今年底基本形成覆盖全省街道、社区和劳务输出任务比较重的乡镇的劳动保障服务体系。第四,创新专项就业服务的方法和手段,提升专项服务的水平。完善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的政府托底机制,加快就业充分社区建设,推行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险动态实名制管理,准确掌握社区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为他们提供个、贴心服务、人本服务和“一对一”的帮扶,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五,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从今年起,劳动保障部门将在各大专院校逐步建立就业服务平台,并逐步实现创业和就业信息同城联网。第六,完善失业人员登记、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和培训、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申领等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二是以扩面征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低水平、广覆盖、有弹性”的原则,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工业园区企业社会保险全覆盖,使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15%,参保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62.5%,基金征缴增长20%,使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险制度,认真总结和推广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试点经验。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2007年,继续提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办法,实行统筹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未完成基金收支预算形成的缺口,由当地政府解决,强化各级政府养老保险责任,形成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倒逼机制。大力推行企业年金制度,逐步做实个人帐户。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16.6%、城镇居民合作医疗覆盖200万人的目标的实现,切实做好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和困难职工住院保险工作。完善失业保险与就业联动机制,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
三是健全劳动维权工作体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制度,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及时工资增长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落实最低工资标准,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提高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水平,促进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抓重点工作,努力破解企业“招工难”
随着东部产业转移速度的加快,*产业对接呈现出规模扩大、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的新局面。但在工业园区发展中,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要积极策应“万商西进”的要求,认真学习苏州、无锡等地的经验,积极推广新余、上高等地的做法,从今年起,积极实施技能人才培养“5+1”计划,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重点,采取“订单培训”、“校企合作”等方法,建立企业、劳动者、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大力实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战略,大力推动工业园区技术岗位对接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样板工程、岗位成长示范工程、小企业孵化工程等“四大工程”建设,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完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名师带徒”制度。整合社会培训资源,以省市合作、省县合作的方式启动宜春、南昌、上高、龙南四个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鼓励以公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制办学等多种形式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在中部崛起培养数以百万计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队伍。
四、抓难点、焦点,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尽可能兼顾平衡各个群体待遇差距,着力解决退休时间早、待遇偏低、高级职称退休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着力提高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补助标准,对国有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事业单位中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的退休职工给予适当生活补助,帮助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和国有农垦、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参加住院医疗保险,解决企业离休人员医药费单独统筹历年超支问题。认真落实国有困难企业和已关闭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政策,努力做好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城镇集体企业职工老年补贴和未到退休年龄职工的参保工作,积极推动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启动城镇居民合作医疗,认真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
五、抓能力建设,为全面完成今年的任务提供保障
总体思路和主要构想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障民生民利,注重服务发展大局,积极主动地探寻工作思路,努力开创我区就业形势更喜人、社会保障更暖人、劳动关系更护人的工作新局面。
主要构想:发挥劳动就业“三效应”。一是发挥企业带动效应。不断完善我区自主创业激励机制,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二是发挥市场规模效应。不断完善市场功能建设,拓展市场服务领域,促进就业的规模效应。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活动。三是发挥政策扶持效应。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落实社会保障“三到位”。一是社保安置落实到位。抓住城市建设的契机,将未给予社会保障安置的失地农民逐步纳入城保体系,切实提高保障水平。二是养老扩面推进到位。坚持扩大就业方针,通过促进就业实现社保扩面。坚持社保专项检查,规范用人单位依法参保。三是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开展事业单位工伤保险。提高劳动监察“三重视”。一是重视监察执法力度,以“突出重点、主动出击、预防为主、查防并举”为指导,形成“隐患问题提前查、普遍问题全区查、重点行业专项查、重点地区重点查”的基本方式,把可能发生劳动纠纷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重视规范执法行为,做到依法执法、教罚结合,提高执法能力和效果。三是重视队伍自身建设,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做到讲干劲、比成绩,讲效益、求发展,讲规范、立形象,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
具体目标
1、就业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000人,就业困难对象就业150人,培训城乡劳动力1500人。
2、社会保障: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到1000人。征缴基金累计达到350万元。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逐年增加,平均养老金水平超过175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实现65%的工作目标。
4、劳动监察:日常监察用人单位1000家;用工50人以上的企业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举报专查结案率达到95%以上;举行专项劳动执法检查6次;年审用工单位400家以上。
共完成商品销售。亿元,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增长,回顾上半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另外结合寿光当地的特点积极开展了有特色的营销活动都取得了较高的人气和理想的销售;⒈上半年除根据总部策划的营销方案开展促销活动以外。
引进了多种适销的商品,⒉在充分进行销售分析和市场调研后在经营中不断淘汰了近种销售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商品。另外我根据当地水果、蔬菜生产量大、供应量足的特点扩大地产品的当地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扩大了毛利率、提高了销量。
对超市内商品以及超市外加工点进行了多次检查,⒊完善了超市商品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了有效的整改,从根本上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
但管理是经营工作的保障,经营是工作的中心。一直坚持经营与管理两手抓的工作思路。
对超市范围内的营业秩序、工作纪律、商品质量、仪容仪表、卫生状况等各方面进行监督监管,⒈经过充分研究在加大日常巡视力度的基础上从各部门抽调责任心强、敢于负责的员工兼职成立质量检查小组。起到较好的效果。
对超市现有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进行了详细地理顺。⒉完善各项制度与流程。按照集团公司环节控制流程管理的工作思路。
以看录像、授课的形式分别对主管、员工进行了培训,⒊月份开展了骨干员工、管理人员的大培训活动。开展了超市服务月,对有关超市营销的环节、方面进行了专项检查整改。
将继续按照市委、市府及贸易局的指示精神年下半年当中。
尤其在经营方面将投入足够大的精力进行深入研究、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各项营销活动,开展各项工作。力争使寿光店的经营业绩在上一个新的台阶。
扩大经营规模。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企⒈在区域内继续进行市场拓展工作。
更好的融入到城市文明建设、人员就业等问题中去,业的社会责任心。帮政府分忧解难。
找出工作开展的瓶颈,⒉继续深化环节控制流程管理的工作思路。改善工作流程,为员工营造更好的工作条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给*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用全新的视角审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按照*提出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又好又快”这个根本目标上做文章;要求我们学习新经验、创造新机制、采取新办法、实现新突破,着力在改革开放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围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要处理好增长和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尤其不能只顾增长和运行,更不能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成以GDP增长为中心。要在坚持“好”字优先,努力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具体来说,就是在发展布局及其思路方面,采取“六个并重”的原则:一是城市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重;二是加快沿海地区开放开发与各个区域协调发展并重;三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四是加快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并重;五是搞好经济建设与控制人口、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并重;六是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并重。
(二)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属后发展地区,且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经济总量不大,质量效益不高,这些决定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及继续保持必要的投资规模与不断增强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结合;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走适合*区情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相结合;坚持以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三)围绕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要鼓励和实施“本土创业”和全民创业工程,创造条件加快县城、小城镇和集镇建设,实现小区域内的人口集约、产业集约和资金集约,让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而实现就地就业和增加收入。二要在不动摇现行农村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在有条件的农村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化道路”,增强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三要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从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劳动力素质等特点出发的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以及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同时注重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做强做大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业龙头企业。
(四)围绕扩大开放合作及提高开放水平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开放合作,既要有谋求合作的意图和诚意,又要具备合作的基础和条件;既要有合作的办法和策略,又要有合作的实力及实现共赢的机制和目标;既要积极改善经济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又要认真研究和实施引导经济区的产业聚集、资金聚集和人才聚集等。一是把*北部湾经济区与全*捆绑起来一并研究其规划、建设和发展;二是把开展金融合作和产业合作,作为*北部湾经济区扩大开放合作的重点;三是在创新开放合作的政策、机制和载体等方面大做文章,出实招、办实事;四是在全社会营造更加宽容的开放合作环境。
(五)围绕深化改革及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深化改革起统领作用的重大举措是政府职能改革,而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和重点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倾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不仅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而且还要实现政府从配置资源的角色退出、从各种竞争性行业退出、从各类利益共同体组织中退出、从一切经营性领域退出,积极营造规范的政务环境、严谨的税务环境、顺畅的通关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以实现“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弱化”政府的微观操作职能、“转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的目标。
(六)围绕切实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实施节能减排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在经济建设中杜绝浪费,尽可能依靠科技手段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和能源,创造尽可能多至少是相同的财富。在此前提下,提倡和要求全社会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同时,在官员政绩考核中,彻底改变“唯GDP取人论事”的做法,构建以“绿色GDP”为基础的政府及官员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