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院三大中心创建

时间:2022-04-25 21:28:29

导语:在医院三大中心创建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院三大中心创建

第1篇

学校三八妇女节慰问信范文一全院女职工,同志们: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代表医院党政领导,向全院女职工致以亲切的节日问候和良好祝愿!向长期以来一直在一线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全院女同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院女职工们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发扬“团结、敬业、创新、奉献”精神,立足岗位,拼搏奉献,在医疗资源整合不断推进、等级医院评审持续改进和医院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等各项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示了新时期女性的良好精神风貌,其间,涌现出了许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先进女职工典范,她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也是我们二院精神的真实写照。

20XX年是医院的“学科建设年”,医院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殷切希望,全院女职工继续弘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加强学习,勤奋工作,坚持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同心同德,为推动医院和谐创新发展再上新的台阶,大展巾帼风采。

祝全院女职工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学校三八妇女节慰问信范文二尊敬的全体女教职工同志们:

大家好!

在春已暖,花将开的美丽三月,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在此,院工会、院女职工委员会向各位女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向为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付出辛勤汗水,做出积极贡献的女同胞们表示最热烈、最诚挚的祝贺和敬意。

多年来,你们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立足本职、默默奉献、在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战线上,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为学院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生活中,女教职工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无私奉献,在孝敬老人、教育子女、经营家庭、和睦邻里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你们为自己、为家庭、为学院赢得了荣誉与喝彩,是学院全体教职工值得学习的楷模。

全体女教职工同志们,今年是我院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院党委提出了20XX年三大中心任务: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新校区建设、创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创建文明学校、创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而光荣,望大家在学院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增强“三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新局面,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努力创造新业绩,与学院同发展,同进步,与全体男教职工团结一心,共创我院的美好明天!

祝全体女职工同志们节日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院工会

院女职工委员会

20XX年3月3日

学校三八妇女节慰问信范文三校工会致全校女教职工慰问信

亲爱的全校女教职员工:

春和景明,万象更新。在这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美丽三月,我们迎来了第10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在此,校工会向你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过去的一年,广大女教职工齐心协力,努力奋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开拓进取、建功立业,充分展示了重师女教职工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巾帼风采,学校工作也因此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夯实的思想与组织基础;完成内涵发展顶层设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为事业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重点领域建设稳步推进,学校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力保障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这些成绩凝结着你们的心血和汗水,镌刻着你们的奋斗和奉献,是你们肩负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将满腔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成就莘莘学子的前途和梦想;是你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和风采,涌现出“”等一大批女教职工先进集体和个人,这既是广大女教职员工辛劳和汗水的结晶,更是对你们付出和成绩的肯定。在此,校工会向全校女教职员工诚挚的道一声“辛苦了”,并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

第2篇

像这样以专利赢得市场的企业,在苏州渐成“气候”。

知识产权为强市之魂

2015年中美欧日韩知识产权五局局长会议于5月20日在苏州召开,这是国际产业界对苏州知识产权保护成效的肯定。近年来,苏州市以“知识产权杠杆”撬动创新经济发展,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生根发芽。

“2015年3月,苏州市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意见》,目的是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市场经济重要基石所具备的推动创新、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等多重功能,推动苏州从知识产权大市向知识产权强市转变。”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刘春奇说。

国家知识产权主管机构首个京外专利审查分中心,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制定出台《苏州市专利促进条例》,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各级政府每年投入近2亿元……记者采访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成为苏州壮大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出路。

统计显示,2014年苏州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0.3万件和5.5万件,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一大批拥有较多高质量专利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产品附加值高,对经济的贡献度大,成为牵引产业转型升级的“火车头”。

经济攀高图强路在何方

“在于培育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和产业。”苏州市市长周乃翔说,分析全球知识产权产业发展大势不难发现,凡是知识产权比较密集的产业,其劳动生产率都显著高于其他产业,从业人员收入高出40%-50%。

眼下,人们测试血糖水平往往要去医院抽血,既不方便又具一定疼痛感。2014年创建的苏州美医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引入无创血糖仪专利技术,采用光谱数据测量血糖浓度等信息,巧妙解决了这一让患者头疼的问题,近期新产品将推向市场。

无创血糖仪是苏州以知识产权战略资源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缩影。这些年,苏州显现出专利数量快速增长、专利质量显著提升、发明专利占比稳步增加的良好态势,未来还将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知识产权提升和知识产权导航产业发展等三大工程,力争到2020年,实现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5%,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7%。

企业尽享产权红利

苏州瑞派宁是一家与传统企业“背道而驰”的公司:产品还没上市,专利已经申请到全球各地。早在2013年,瑞派宁的核心技术产品――数字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研发成功时,专利布局就已撒开大网。目前,公司围绕PET已申请国内外专利112件,其中PCT国际专利24件。

在严密的“专利墙”外,诸多国际医疗器械巨头对数字式PET产业虎视眈眈,却又束手无策。“获取知识产权不仅可以快速打开国际市场,也能实现核心技术产品价值最大化。”瑞派宁科技发展部袁戎说。

第3篇

创新增长方式,打造四个百亿产业

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决定了城市经济实力。要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集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发展由序列推进转为层级提升。要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科学制定商贸服务、电子通信、机械汽配、纺织鞋服等“四个百亿产业”规划,加强对72家区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企业集聚发展,延长产业链,力争到2010年上述4个产业集群产值均超过100亿元,培植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新亮点。

一要打造百亿现代商贸服务业。鲤城区自古以来就是泉州市的商贸旺地。要因势利导,加快引进沃尔玛、欧倍德和苏宁电器等新型业态,巩固繁荣北门街、新门街、闽台特产城等专业街市,形成“一带三路十街”商业旺区,再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景象;积极拓展广告传媒、咨询策划、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江南新区商贸(物流)中心、江南企业总部经济区等,探索发展总部经济。出台《“刺桐名胜风情游”旅游推介工作方案》,挖掘多元文化内涵,整合旅游资源,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使“刺桐名胜”释放无穷魅力,尽快形成富有特色的泉州旅游服务中心区。

二要打造百亿电子通信制造业。鲤城区是国内首个“国家火炬计划微波通信产业基地”。我们要注重发挥基地品牌效应,吸引一批高新电子企业入驻园区,扶持培育福建光微、金太阳电子、火炬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完善微波通信射频技术、铁路通信等5个行业技术开发中心,重点培育微波通信、交通运行保障设备、卫星接收设备、光伏电子和新型元器件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努力把鲤城区建成全省六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三要打造百亿机械汽配产业。鲤城区在八十年代就因汽配生产而闻名全国,2004年10月,被中国重型汽车工程机械配件联合会授予“中国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业基地”称号。鲤城区要以荣誉为新的起点,加快规划建设江南高新园区机械制造园,争取引进国内外著名汽车制造商作为战略投资者加盟。重点培育奇星机械、卜硕机械、双塔汽配、盈众汽车等骨干企业,加快建设中国电子汽配城、常泰路汽车贸易市场,把汽配业纳入汽车产业协作分工体系,努力把鲤城区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汽配产业基地。

四要打造百亿轻纺鞋服产业。要以海天轻纺、天宇化纤、益龙纺织为龙头,以提高原料差别化率为重点,以开发高档面料为突破口,引导行业内织线、纺织、成衣、辅料等相关企业形成生产协作关系,延伸轻纺服装产业链。重点推动海天轻纺与杜邦公司的合作项目尽快落地,打造海天轻纺国际运动服装产业基地。以宝峰、鸿星尔克、鸿星沃登卡为龙头,加大品牌创新,走品牌化经营之路,促进鞋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张。

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一城四区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龙头。鲤城区要把城市建设作为最大的产业和品牌来经营,出台《关于发展壮大中心城区的实施意见》,在服从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下,按照“跨江发展、梯度跃升、一城四区(大鲤城、江南片区、古城片区、滨江片区、紫帽生态保护片区)、互为互动”思路,进一步扩容提质,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一要建设江南新区。按照“建成一片,完善一片,繁荣一片”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区城市化进程。完善五大规划。抓紧做好江南组团控制性详规的修编,完善市政工程规划、紫帽山和乌石山区域景观规划设计、江南组团起步区城市设计和新区城市景观设计,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推进五大工程。坚持以项目带动构筑新区框架。今年全区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7个、预备重点建设项目16个、重点前期项目6个。要加大项目投入力度,继续推进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居住小区等“五大工程”建设。配合做好泉三高速公路鲤城段、泉州大桥南片区立交桥建设,完成常泰路二期工程,加快建设南区客运中心,构筑南北贯通、内外衔接的城区道路交通系统。抓好新区排洪沟渠和内涝整治,配合做好金鸡拦河闸重建工程,加快区老年人休养中心、万祥医院等社会事业工程建设步伐,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继续推进兴贤路北延段商住示范小区、笋江花园城、石崎安置小区和江南经济适用房建设,促进新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优化人居环境。把开展新区人居环境大整治作为推进新区“三化三转变”的重要举措,多方筹资3100万元,抓好36个社区的改水改厕、拆旧建新、全日保洁和绿化美化等7项整治工作;同时要抓紧制定“城中村”改造计划,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新区环境。

二要繁荣文化古城。按照“在保护中更新,在传承中建设”的原则,继续配合市政府实施好钟楼片区改造、西街保护整治、学府路拓改和释雅山公园建设等工程,加快美食街北延段片区改造步伐,延续历史文脉。完成老城区100幢危旧房屋改造。加快老城区“退二进三、腾笼换凤”步伐,盘活土地资源,经营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文化产业,创建古泉州观光购物旅游文化圈,把名城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古城持续繁荣。

三要开发滨江区域。着重抓好“一江两岸”规划建设,完成笋江桥扩建工程,启动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工程(金塔堤段)、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二期)和美厝体育休闲公园建设,继续推进江滨一号工程建设,致力促进江滨两岸商住示范小区、五星级酒店和泉州深国投商业中心等商住设施建设;配合市政府分期做好桥南片区大型商住中心建设,把滨江区域打造成为集自然景观、生态休闲、商务旅游、高尚住宅为一体的“金外滩”。

四要打造生态景区。着重抓好紫帽山、乌石山“一带、两山、六区”(“一带”指紫帽山与乌石山所夹的峡谷地带,“两山”指紫帽山和乌石山,“六区”指苏夫人姑庙城市公园、两山对应出入口广场、乌石山民居集中区、滞洪区水域、登峰广场和龙岭生态休闲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构筑中心城区“后花园”。

创新招商理念,打造开放品牌

要实现城市经济跨越发展,必须善于激活内力、借助外力、凝聚合力,狠抓招商引资,强化区域协作,努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一要创新招商载体。要把江南高新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城市经济重要载体,按照“聚集产业、规模发展”的原则,整合现有工业小区,规划建设好产业特色明显的园区,形成适宜大项目降落的“跑道”。要强化投入,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园区功能;继续抓好一、二期入驻企业的动建投产和二次招商工作,优先保证高新技术、无污染企业入驻三、四期。加快建设台湾学者创业园,吸引一批台湾专家学者和高新电子企业入园孵育创业,做大园区规模。到今年底园区投产企业可达48家,实现产值27亿元,创税1.1亿元。

二要拓展招商领域。坚持三次产业齐上,内资外资齐引进的原则,采取项目招商、会展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和网络招商等方式,重点组织参加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暨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着力引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项目,力争引进现代物流、中介服务、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提升招商引资质量。

三要加强区域协作。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企业、资金、技术、转移。积极参与厦漳泉城市联盟,探索与晋江、南安等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推动落实江南第五水厂、晋江污水处理厂等合作项目,实现联动发展。

四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2005年泉州扶持外贸出口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和多元化战略,加大对24家区级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做好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应对工作,千方百计鼓励企业扩大出口。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香港秋季礼品展和意大利马契夫国际礼品展等国内外著名展销会,巩固老市场,拓展新市场。

创新发展环境,构建和谐鲤城

环境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现代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竞争力。

一要推进“人文鲤城”建设。围绕塑造创新创造创业的城市精神,加快发展科教文卫等事业,推动社会文明进度。要实施科教强区战略,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态势,确保首批通过省级教育强区验收;实施素质教育、均衡发展、名师培养、职教创新四大工程;适度扩大高中教育规模,加快发展等职业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

二要推进“诚信鲤城”建设。要加强诚信教育,加强以政府信用为引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塑造诚信鲤城。以降低营商成本为目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建设“阳光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优化政务环境。

第4篇

时至今日,迈克尔•戴尔已向世人证明:戴尔公司的伟大,来自于他一个人;而这一切,都来自他青年时的一句戏言:“我的梦想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

迈克尔?戴尔用24年完成一梦。截止2011年,戴尔电脑在全球的占有率位居第二,仅次于惠普,同时,他以14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名列美国富豪榜第15位。

现在,他的一句格言在IT精英界广为流传:“人,可以发掘并掌握大家原本以为不存在的机会优势。想要做到以非传统的方式思考,不必是天才,也不必是先知,甚至不用有文凭,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架构和一个梦想。”

作为世界的科技巨头,戴尔追求的是“引领”和“不二”。在本届高交会上,大量观者驻足于公司新推出的可翻转平板电脑以及3D电视、3D立体相机等具有最前沿理念的电子消费产品前,这些高端产品的展出暗示着迈克尔?戴尔的“新作为”又将开始或已经完成。

戴尔模式

好的商业模式,预示着最后的成功,戴尔电脑公司凭借的就是他们独创的商业模式。20年过去了,戴尔电脑公司所采用的商业模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商业模式之一――直销模式。

迈克尔?戴尔有着和比尔?盖茨一样的相似经历,他创造的“戴尔模式”和他的成长有直接关系。1965年,戴尔出生于美国休斯顿的一个中产家庭。少年时就“不安分”,经常运用小小的经营之道,赚取“小钱”,这个过程让他懂得“直接接触”的好处。

上初中后,他疯狂迷恋电脑。拆卸成为他了解掌握电脑知识的途径。这期间,他利用打工赚到的钱来购买与品牌一模一样的电脑零件并进行组装,然后再以高出很多倍的价格卖出。这一时期的“买卖”让他懂,直接销售、不经过经销商是利润最大化的办法。

1984年,他不顾父母的反对从医科学校退学,并以个人名义注册了一家名为“戴尔个人电脑”的公司。1987年,戴尔将“戴尔个人电脑公司”改名为“戴尔电脑公司”。随后几年,戴尔公司就推出了新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并以最快的速度在市场上独领。到1994年,配备锂电池的戴尔笔记本电脑产生轰动效应,拥有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快速捕捉商机能力的戴尔再一次为世人称赞,其公司也步入了螺旋上升阶段。

“从默默无名到世界首屈一指,戴尔的成功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点,细分市场和直销模式。1994年,戴尔的顾客只有两类:大型顾客和小型顾客;1996年,大型顾客细分出大型公司,中型公司,政府与教育机构三大块;1997年,大型公司又被细分出全球性企业客户和大型公司,小型顾客则被细分成小型公司和一般消费者。不断的细分让更多的人可以专注在某一领域,而这一领域就可以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并且每一次细分业务,都更为深入的了解顾客群的需求,并且不断保持其独特的直销模式。”业内人士评价道。

从1984年戴尔公司创建以来,戴尔依托互联网建立了“量身定制服务”、“最新最全产品”、“高性能升级”及“全职咨询顾问”四大直销优势,开创了网上直销电脑和为用户量身定做电脑的方式,带来了最新的全球革命,被公认为是最大的计算机系统的网上供应商,据统计,戴尔每天在线销售额达3000万美元,创业界奇迹。

转型的戴尔模式

但从金融危机以来,2009年戴尔公司遭遇了赖以成功和生存的“直接模式”的瓶颈。随着公司的庞大,其运营费用大幅上涨,仅过去两年涨幅就超过30%,达到17亿美元。相较之下,戴尔这两年的销售额增长却远远没有达到30%。

公司面临着1984年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连续5个季度的收益低于市场预期,整体销售额止步于580亿美元,最初制定的2010年左右达到800亿美元销售额的目标已成泡影,最终“全球最大PC厂商”的头衔被老对手惠普公司夺去。

在这种情形下,放权已久的迈克尔?戴尔重回公司执掌权杖,提出公司将实行“直销为王”到“混合销售”模式的转变。“这种变革的开始是艰难的,因为业务模式已经发生变化,而内部的程序、系统还没有准备好。”戴尔大中华区总裁闵毅达讲到。

所谓“混合销售”指全方位的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戴尔的优势是,传统上的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及在直销渠道方面积累的经验,但在学会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方面,戴尔是一个后来者。就像《商业周刊》评价的那样,“戴尔从一个专门销售廉价、直销电脑的厂商转变成一家重视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产品厂商。”但对于国际巨头来说,多元化是他们进一步扩张并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策略。

5年来,戴尔伺机收购了在服务器、储存系统与软件领域的公司。5年后,也就是2011年7月,迈克尔?戴尔对外表示,戴尔已经与5年前大不相同,公司业务已经由个人电脑(PC)拓宽到服务器、存储和数据中心,即戴尔“现在真正是一家提供企业解决方案”的公司。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显示,目前戴尔是全球最大的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提供商。该公司通过2009年斥资39亿美元对PerotSystems的收购向这一领域迈出了一大步,后者拥有全球最大的医疗保健咨询和服务业务。

戴尔的医疗保健业务凸显出该公司的转型路线:从一家硬件供应商向技术和服务提供商转变,为医疗保健行业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例如,该公司在数据中心中存储了40亿份医疗图像,使得医院不必亲自处理这些数据。目前,戴尔服务业务的年收入达到77亿美元,约占其总收入的12%。

市场对于“工业化服务”的讨论已经持续数年。目前还不清楚戴尔是否真的能够在软件业务缺乏战略地位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点,毕竟这是计算机行业的主要自动化技术。不过,的确有迹象显示,戴尔正在逐渐成为服务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对于中国的期许

和其他跨国公司一样,迈克尔?戴尔更是看好中国这个大市场。近日,他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让他重新创业,他会选择在中国进行创业;如果时光倒流,我会在19岁时到中国去创业,把公司建在那儿,中国有着更优越的环境。”

戴尔早在1998年就已进入中国,11年来,戴尔中国的销售渠道已经分布到1800个城市,入驻超过5000家以上的电脑门店,并且在全国开始推广金钻店。而这些新品的研发和销售渠道的拓展,为戴尔增加了4%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戴尔的销售额不断提高。据戴尔公司刚刚的2011财年第三财季的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第三财季总收入达到154亿美元,同比持平;但运营收益11.4亿美元,同比上涨12%,净收入8.93亿美元,同比增长9%,每股盈利0.49美元,同比增长17%。

第5篇

“项目建设年”活动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围绕税源抓项目,全面推进项目上数量、上规模、上档次,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带动大发展。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项目联审制度和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全年安排重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年内完成投资*亿元。其中续建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年内完成投资47亿元;新建项目40个,总投资94.3亿元,年内完成投资*亿元;前期项目*,总投资*8亿元。按照“早开工、保竣工、抓续建、促前期”的要求,重点抓好解放路地区综合改造、*、*学府城等37个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万达广场项目建成开业,*大厦等*个项目竣工;确保*等*个项目开工建设。多方采取措施,力争使更多前期项目尽早开工。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及时跟踪中、省、市属重点项目动态。年内举行1―2次项目观摩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积极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充分发挥社会专业机构和街道、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力度。年内举行2―3次项目策划包装汇报会。全年新包装15个单体投资2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20个单体投资3000万元左右的餐饮娱乐项目。尽早完成南新街―*街、*市场、市体育场、*村、*金三角、*、*改造等10个以上重大项目的策划包装工作。项目包装达到招商引资和办理前期手续的深度要求。

――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优化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加强与市政府驻外机构的沟通联系。积极参加第十三届“*”,精心组织召开“*区投资项目推介会”,不断加大项目宣传推介力度。采取中介招商、网络招商和以商引商等多种形式,“选大商”、“择优商”、“招强商”,做到引进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繁荣一个区域。确保年内引进外资3200万美元、内资18亿元。

(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优势产业

在经济发展方面,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适合城区特点,带动力强、关联度高、贡献率大的产业,形成“三大板块、六大中心”。

――加快改造传统商贸业。加快解放路商业街整体改造步伐。以**万达广场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促使沿线民安大厦等13个项目尽快建成开业,召回传统名店名品,重振解放路商业辉煌,打造城中商贸及服务业板块。*、长缨路依托*专业市场资源,形成以*商圈为中心的商贸集散中心和以胡家庙地区为中心的商业居住中心,打造基础设施完善、现代气息浓厚、商业贸易繁荣的现代综合商业板块。

――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广场周边金融商务圈为基础,支持驻区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数据中心、档案管理中心、客服中心和银行卡中心等后台服务基地。充分发挥金融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以金融为核心的商务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商务金融中心。加快楼宇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引进管理咨询、文化休闲等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导和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业,年内引进10家规模以上餐饮娱乐名店。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实施皇城复兴计划为契机,发展以“*、民俗、民风”为特色的市井文化。以八路军办事处及革命公园周边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以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为依托,建设大明宫历史文化旅游中心。丰富*大文化内涵,建设“历史文化名区”。

――积极发展新型工业。以幸福林带沿线的军工企业为依托,充分利用驻地企业的人才、技术、产品等资源优势,打造以军工民品、高新技术、创意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板块。加快包装实施具有军工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加快包装实施高附加值生产型服务业。尽快对军工企业外迁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加速东郊崛起。

(三)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确保城市提升大见成效

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突出旧城改造,优先推进能迅速改变城区面貌、提升城区承载能力的建设项目。

――强化规划龙头作用。按照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我区分区规划的基础上,抓紧编制6个片区的控制性详规。完成15条街道的街景整治规划和9条“一街一品”特色街区规划。加快建设“*规划展览馆”,打造*“规划名片”。积极做好辖区南北交通的调研论证和规划设计工作,逐步解决南北道路通行不畅问题。主动做好与地铁一号线的全方位对接,按照“能拆多拆”的原则,整合沿线土地资源,同步规划实施一批商业和房地产项目,着力打造*地铁经济带。

――积极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按照市上统一安排,重点抓好*广场、*北路*段、东二环*段、*等辖区主干道的综合整治,认真做好皇*路、西一路、西七路等背街小巷的街景整治,确保国庆节前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积极开展闲置项目土地清理工作。加大违章建筑查处力度,努力创建无违法建设示范区。精心承办第20届全国大中城市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研讨会,进一步提高火车站广场地区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122”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作用,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

――全面推进旧城改造。按照“拆建并举”原则,坚持“边拆迁、边包装、边招商”,做到拆迁结束、项目上马。年内完成*以南等3处棚户区改造,拆除面积不低于25万平方米。启动胡一村、胡二村、联志村、自强村、石家街村等5个城中村改造,完成拆迁面积不低于80万平方米。积极配合做好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妥善解决大明宫御道拆迁遗留问题。加快八府庄园、玄武路小区等安置项目建设步伐,确保被拆迁群众顺利回迁。

――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积极做好皇*路、西一路、西七路3条道路改造,配合做好经九路*段打通工程和*、*断面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年内建设垃圾压缩站1座,保洁员公寓2个,新建公厕3座,维修公厕10座。进一步提高道路机扫率,逐步推行垃圾上门收集模式,方便群众生活。积极开展“绿满*、花映*”大植绿活动,全年新建绿地广场6个,新增绿地12000平方米,拆墙透绿1000延米。按照“大树进城”的要求,植树54万株,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为契机,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对工业企业COD排放治理力度,加强对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和餐饮洗浴行业油烟治理力度,实现餐饮业污水达标排放。

(四)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切实改善民生

在社会发展方面,突出民生工程,优先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改善民生是我们最大的责任,越是经济发展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全年安排民生工程7大类43个项目,总投入1亿元,其中区级投入4996万元。

――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区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社保、维权”三位一体的服务作用,努力提高就业再就业水平,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1.8万人。做好就业再就业信息化试点工作,实现信息化五级联网,做到“一点登陆,多点查询,信息共享,便民利民”。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积极维护广大务工者合法权益,努力构建更加规范和谐的劳动关系。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全年投入社会保障资金5110万元。努力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参保率,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认真做好城市低保工作。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年内新增廉租住房保障615户。积极发展各项社会福利事业,确保各类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应对能力。

――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支持企业争创名牌。加强移交学校管理。加快大明宫地区学校规划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年内安装健身路径12套。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积极维护民族宗教群体利益。完成3个以上城中村撤村建居工作。积极开展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六好”和谐社区建设。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深化“五五”普法教育,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整合现有资源,完善监控信息网络,加快警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问题。完善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出问题及,努力化解矛盾纠纷。

(五)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高度关注国家政策动向,在跟踪已上报项目进展情况的同时,加快包装上报中医医院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民生工程项目,确保年内争取上级资金5000万元以上。

――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发挥区基司和区信用联社投、融资作用,增强“造血”功能。在准确分析政府债务可控风险的基础上,大胆运用财政信用等手段进行融资。全年力争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新增低息贷款5亿元以上。

――推行市场化融资模式。在市容、公安等领域,试行租赁、购买公共服务等运作模式,调动社会投资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加强土地储备力度。鼓励位于繁华商业街区的区属机关、单位以及驻区单位,通过资产置换、外迁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

(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为发展注入活力

――更加注重发挥街道办事处作用。*发展的基础和重点在街道,希望和潜力也在街道。要不断完善对街道的考核激励机制,重心下移,责权统一。年内每个街道要至少策划2个单体投资3000万元左右的餐饮娱乐项目,包装1个2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引进1家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娱乐名店,规划建设1条特色街区,争取上级无偿拨付资金100万元。

――加强与垂直双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不定期召开垂直双管部门座谈会,通报情况,安排工作,协调解决问题。逐步理顺税收属地化征管问题。探索市场纳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税收跑冒滴漏问题。积极发挥垂直双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纠正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不良行为,打击违法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作用,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努力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稳步推进机构改革。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做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认真做好机构改革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用两年左右时间,逐步解决街道自收自支人员遗留问题。积极推进卫生系统改革,整合辖区医疗卫生资源。深入调研,拿出方案,在推进五大公司改制方面有实质性进展。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为民情怀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参加政府常务会和专题会议。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任重道远,但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对分工明确的事项,要具体到人抓;对阶段性中心工作,要集中精力抓;对交叉性工作,要积极主动抓;对急难险重工作,要敢于上手抓。坚决防止态度冷漠、作风散漫、推诿扯皮、延误时机等不良现象,以作风的转变推动工作的落实,努力营造胸怀大局、你追我赶、争先进位、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广泛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及时将问计成果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思路、措施和项目。加快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步伐,不断拓展网上服务功能。积极发挥区行政服务中心职能作用,推行“一厅式”办公,方便群众办事。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省市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对接工作,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落实《区政府督察工作规程》,优化工作流程。

第6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医疗卫生服务要以民为本》。我不是一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关心、关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我们的应尽之责、情理所在。能够参加此次渝东北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论坛,我深感荣幸。因此,我也想借此机会,站在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谈谈我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医疗卫生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总书记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给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预示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党的十七大报告给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提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更凸显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

要建成渝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也就自然承载着要把建成渝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虽然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状不容乐观,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当前困扰老百姓最大的难题。

在我们身边,经常听到人说: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健康!为什么?就是因为有病怕没地方看,即使有地方看,也怕遭遇高额的医疗费用!我们从老百姓的眼里只看见了一个字——难!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申请低保的人,他们找了工作,在劳动,也有收入。他们仍要申请低保,为什么?他们诉说着同一个理由——劳动所得不是用来吃饭,而是看病吃药!

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生了小病,没有钱,就不去看医生,一拖成了大病,更无钱医治,再拖就无药可治了。

诸如此类现象和问题,不胜枚举。

我们常常还听见很多人这样说,我们不怕穷,就是怕生病!穷了可以慢慢来改变,但是生了病,即使再富的家也会搞得穷!那些处在贫困边缘的人们,很多人不是因为懒,不劳动,而是因病而致贫、因病而返贫!

因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当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老百姓也有意见。但是无论我们诉说太多的理由,强调太多的原因,寻找太多的借口,老百姓都不会去管,都不会去听,他们只会关心三个问题:一是能否看得了病,二是如何才能看得起病,三是怎样才能看得好病。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这三个问题呢?我以为,就是要做好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重视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了病的问题。

我认为,一是要建立一个以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常言说:音乐无国界!那么医疗卫生服务呢,没有地界!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契机,摈弃传统观念,打破地域界限,整合、利用好卫生资源,推动渝东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我们知道,渝东北地区各区县关系密切,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在渝东北地区具有非常明显和突出的优势,一些课题和项目在国际上均属领先水平。因此,对于来讲,必须建立一个三、四级并存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片区、区县、镇乡、村社四级梯次医疗救助体系,发挥其积极作用;而各区县要建立三级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区县、镇乡、村社三级梯次医疗救助体系,明确各个层级的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实行分级负责,层级管理,真正建立起“小病在村社、一般疾病到镇乡、重大疾病去区县、特大疾病进片区”的渝东北地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要认真调查渝东北地区现有的重点医院、厂矿医院、私人医院、乡村卫生所、个体行医点等各类资源,及时编制出台农村、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布局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增添服务设施设备,优化配置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的需要。

三是要在建好梯次医疗救助体系的基础上,坚持基本医疗保险为主,推行商业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职工互助医疗保险等办法,分类建好农村农民、城镇居民、城镇职工三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医疗卫生改革。

四是要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宣传使老百姓认识到医疗机构不仅能够提供医疗诊治服务,还能够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计生指导等服务,使他们起树立科学的卫生保健意识。

五是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做到疫情网络直报、村村通电话报告,建立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疫报系统,全面提高公卫事件处置能力。

六是要大力改善服务环 境,努力把医院园林化、病房家庭化的理念用到医院的建设上,注重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为病人的治疗和养病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要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多方出资的筹资机制,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起病的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将医疗卫生经费,特别是疾病防控、除害灭病、健康教育、卫生创建等重点卫生项目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加而增加,确保资金落实,真正用到保障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上去。

二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畅通投资渠道,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逐步建立起“小病不要钱,大病花小钱,重病少花钱”的公共医疗卫生长效服务体系。

三是坚持预防为主,治防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抓好预防保健工作增强老百姓的健康保障能力,通过抓好爱国卫生运动改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抓好健康教育培养老百姓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通过抓好老百姓健康档案的建立构建起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

3、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水平提高机制,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好病的问题。

我理解,一要抓好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教育,强化卫生法制的学习,加大医疗卫生市场的整顿,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提高服务质量,切断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处方临床检查、医疗收费的直接挂钩关系,从源头上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减轻患者负担,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二要积极引导医务人员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打造自身特色,创造自身优势,全方位开拓服务领域,为老百姓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要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增强工作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强化业务培训,增强工作能力;培养业务骨干,聘请名医“传帮带”;抓好业务尖子的进修深造;高薪引进突出贡献专家和退休专家充实业务科室,传授技术,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

四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急需的专业人才;择优安置涉医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卫生系统工作;广泛招聘有资质的医务人员充实到基层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队伍,完善服务功能,使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无病无痛、无忧无虑的生活。

第7篇

据悉,蓝汛ChinaCache和Altobridge将共同研发新的内容传送方式:mCaN(移动内容感知网络),这种新的传送方式基于蓝汛ChinaCache优化移动互联网内容传送的CPIS(内容接入服务)和Altobridge创新的DatE(无线网络多层数据优化技术),从而让与用户相关的内容更接近终端用户,降低回程带宽需求。mCaN最突出的价值是显著提高终端用户的体验质量(QoE),这将确保移动内容的成功传送,并将大幅降低移动运营商的传输成本、节省费用开销。此外,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商业合作,向合作伙伴及客户推广双方应用广泛的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

Altobridge公司首席执行官Mike Fitzgerald表示:“智能移动设备将消耗掉全球90%的互联网流量,而我们双方的技术将帮助移动运营商以合理的成本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互联网传送的需求,为终端用户提供快速、可靠的移动互联体验,这是其他厂商还不能提供的。”蓝汛ChinaCache创始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王松也同样对双方的合作充满信心,他说:“蓝汛ChinaCache的移动互联传送方案与Altobridge公司无线网络技术的结合是行业内的独创之举,相信双方的合作将让我们的产品代表移动互联发展的最前沿。”

3G与宽带服务重点行业应用发展大会在京召开

为了贯彻落实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部2013年重点工作,配合“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加快推进3G与宽带服务重点行业应用的发展,“2013年3G与宽带服务重点行业应用发展大会”于7月25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同期还召开了教育、交通物流、医疗、税务等四个重点行业专题交流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教育部科技司、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等7个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十二五”战略规划组组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马俊如等数十位专家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报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宣武医院、北京复兴医院等单位的专家做精彩专题报告。

大会围绕“加快推进3G与宽带应用创新,助力行业发展”这一主题,与会专家和代表通过主题演讲和提问互动等形式,就3G和宽带服务各行业的典型应用、成功经验、信息化需求等内容展开深入地交流与探讨,现场氛围积极、热烈。与会代表认为,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3G和宽带等信息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有力的促进了各行业的转型发展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需要所涉及的行业、企业以开放合作的心态,打破“壁垒”,共享资源,积极探索有特色、附加值高,符合消费习惯的新业务、新应用,把握好宽带、下一代互联网等战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做好行业应用的创新与发展工作。会议同期,三家运营商还向与会代表展示了他们优秀的行业应用成果。

荣昌服务启动‘云’洗衣 引领洗染业O2O升级

近日,第三届国际洗染行业高峰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主要议题为传统洗染业面临的困局及转型。论坛上,荣昌居家服务董事长张荣耀分享了荣昌服务的转型与升级,并宣布荣昌服务正式推出“云”洗衣模式。

据张荣耀介绍,荣昌服务的“云”洗衣,即将洗衣服务与移动互联结合,其具备三大优势:便捷、健康环保与增值服务。在便捷上,荣昌服务开通国内首家O2O模式居家服务网站和呼叫中心,顾客通过网上及呼叫中心预约、下单,即可享受专人免费上门取件,洗后送回衣物服务,让顾客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网上洗衣。在居家服务平台上,洗衣联网卡用户还可查询卡内余额、消费记录、积分查询及兑换、洗衣联网卡充值等服务。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洗衣平台的推出,打破了荣昌联网卡只针对大客户团体销售的模式,个人顾客可通过荣昌电商平台购买联网卡,并实现自助充值、余额查询业务,让散客也可享受联网卡多店通用的便利。此外,在荣昌服务电商洗衣平台上,单独开辟了顾客点评、反馈通路,顾客可以对自己享受到的服务进行点评或投诉,专门客服会第一时间处理客诉,改进服务。

在提供便捷、高质的洗衣服务外,荣昌服务的“云”洗衣还注重为顾客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荣昌服务的联网卡会员在荣昌电商洗衣平台上或店内消费,均可享受积分回馈,积累一定数量积分即可换购相应产品。除深耕洗衣行业,荣昌服务还在其他家庭服务领域积极布局谋划,力争通过现代化的途径与方式,逐步将改衣、快递最后一公里等多种类的增值服务带给顾客。

埃森哲与Demandware助力Lacoste在华推出网上业务

近日,上海—埃森哲和Demandware协同为Lacoste提供全新多渠道商务解决方案,帮助这一全球时尚品牌迅速在大中华区建立强健的网上业务。埃森哲的全新解决方案启用了Demandware核心数字商业平台。

根据协议内容,埃森哲为Lacoste面向中国市场设计和构建在线商店,并将继续协助其管理其网上业务运营,包括技术支持、后台服务、微站点整合、客户服务、物流支付服务,以及社交媒体网络等。Lacoste仍将负责管理其所有的品牌相关活动,如数字营销、电子推销、品牌建设和媒体推广。

埃森哲为中国市场提供的多渠道商务解决方案能够帮助零售商和消费品企业迅速在大中华区推出网上业务并保持有效运作。通过这一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埃森哲可以为企业创建定制化的网上商店,并为其提供管理及运行在线零售平台所需的各种业务职能。这令企业得以专注于自身品牌的建设和拓展工作。埃森哲将利用其互动数字营销团队为Lacoste服务。

同时,埃森哲和Demandware还推出了这一全新解决方案的特定版本,应用于东盟和欧洲市场。

埃森哲负责消费品及服务业务的董事总经理埃里克·梅斯特(Eric Mestre)指出:“中国为各个品牌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这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市场,需要独特的方法。为了成功适应当地的社会文化及法规环境,同时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网上购物体验,品牌企业必须采用量身定制的方法。 Lacoste正协同埃森哲和Demandware采取这样的行动。我们通过Demandware数字化平台推出多渠道商务解决方案,可以为Lacoste和其他零售行业领军企业提供全面的品牌体验掌控力,以及快速、创新和可扩展的‘软件即服务’模式。”

第8篇

谈及资源配置,药物使用和药品资源配置是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关键一环。药物的使用不仅是医生治病救人的必要手段,也是医疗资源消耗的物化载体。同样的资源,药物使用是否得当,是否做到了“药尽其用”,将直接影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效率。同时,作为药品研发与制造行业的终端应用,药物的合理使用,也将影响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方向,并最终使患者获益。

而当前,在中国的实际药物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一点也得到了政府、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本文期望通过阐述我们观察到的中国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三大问题,即用药结构不合理、对创新药物的整体利用不足、对健康产出的关注不够,推动在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效率上的探索和实践。 用药结构不合理

从世界知名咨询公司艾美仕(IMS Health)2014年的数据中,我们注意到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第一,2014年中国生理盐水消耗费用97亿元,位列所有药物销量的榜首,高出第二位32亿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输液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

第二,除了生理盐水,销量排名前19位的药品里,辅助用药达到了六个之多,总花费近240亿元,占前19位药品花费总额的30%。与如此巨额的花费相比,这类药物对疾病治疗所起的“功效”仅仅是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包括:提高患者免疫力、适当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降低主治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第三,除了辅助用药,还有两个没有充分证据的药品出现在这份花费金额排名前19位的药品清单中。例如,排名第三的奥拉西坦通常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有两大类,分别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和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而奥拉西坦这一在国内指南中被认为仅能作为胆碱酯酶抑制剂、美金刚协同治疗的药物,却在所有疾病药物花费中排名第三。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人数之众,另一方面也不禁让人思考:疾病治疗指南这一以循证医学结果为依据而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的国内外公认的有力工具,为何在中国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因为奥拉西坦的治疗价值没能及时反映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指南中?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早在2011年中华医学会的《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已指出:“一项较为有力的基于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提示,没有充足的证据证实西坦类(奥拉西坦、茴拉西坦等)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效。”

用药结构是医疗卫生领域很多因素相互影响和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疾病谱的流行情况、药品供应保障情况、医疗保障水平、医药技术的更新和应用、患者的社会文化观念等。其中,政府相关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治理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多部门政策是否协同,起着“四两拨千斤”的导向性作用。仅注重医疗花费的总量控制,并笼统地限制药品总费用在其中所占比例的做法,不仅难以摘掉“粗放管理”的帽子,也给缺乏治疗证据而使用药物提供了生存空间,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对创新药物利用不足

中国上市的创新药物数量较少已是各方共识。根据艾美仕的统计,2008年及以后全球研发成功的新药,截至2013年有80%未在中国上市。中国新药数量远低于日韩,甚至不及巴西(后三者新药数量依次为53、45、45)。与处于领头羊地位的美国相比,中国的新药数量不及其三分之一(32vs104),中国的药品支出中用于专利药的只占10%,而美国这一比例约为70%。对肿瘤患者这一日趋庞大的人群来说,新药在中国的可获得性更差,2008年至2013年的全球新药,在中国上市的只有17%。

低水平的新药可获得性,对中国患者期望寿命的延长和生存率的提高将带来负面的影响。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一项研究,创新药物对延长期望寿命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汇总和分析20个高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中央数据库数据发现,2000年-2009年间国民人均期望寿命的增加中有73%归因于创新药物的使用。 低水平的新药可获得性,对中国患者期望寿命的延长和生存率的提高将带来负面的影响。

除了提高生存率,创新药物凭借新的作用机制、靶向发挥治疗作用、改善代谢影响、提升药物耐受性、减少中长期并发症等方式,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糖尿病的治疗为例,与传统药物相比,新一类DPP-IV降糖药可以降低低血糖风险,减少胃肠副作用,并显著降低致残性的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创新药物的应用涉及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药健康企业等多个机构,还涉及注册审批、报销状态、医院及药房供应、知识产权保护、价格动态变化、营销推广等诸多环节。中国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体制机制的原因,造成创新药物利用严重不足,突出表现在:药品注册上市相比全球普遍滞后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最近一次国家层面的药品医保报销资格更新已停滞六年之久;公立医院药品招标采购及进药管理不尽规范,甚至出现地方保护主义,生产企业在药品的临床推广上也未能都围绕患者的最终获益来开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题之策在于理清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定位,鼓励创新,并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的深入改革中推出相互协同的政策措施,营造适宜创新的政策环境,为患者及时提供临床所需的创新药物。 疾病控制结果堪忧

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中国的发病人数快速上升。中国现有慢性病确诊患者2.6亿人,占总人口的19.1%,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由1991年的73.8%上升至2011年的85%。

根据世界银行在2011年的预测,今后20年内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病种的中国慢性病的发病人数还将增长2倍-3倍。面对慢性病发病率的攀升,我们做得怎样呢?以最常见的高血压为例,根据各国高血压研究的最新文献,中国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4.1%和9.3%。也就是说:每100位高血压患者中,只有34位得到了治疗;而得到治疗的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使血压达到了需要控制的水平。而在美国,这两个比例分别为74.5%和51.8%,正是这51.8%的血压控制率直接促进了其健康结果的显著改善: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近十年下降了32.7%。

2009年新医改以来,中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高血压防治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投入,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何中国的血压控制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呢?简单来看至少有两个原因。

首先,政策上缺乏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管理的机制,患者的诊疗信息和疾病管理过程碎片化地分布在各个医疗机构,医生无法对患者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其次,患者的用药习惯和健康素养还有待提升。

而更深层次原因是:当前我们对健康产出的关注还不够,在政策方面没有提出有效的健康产出评价指标。从医院管理者角度,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十二五”医改规划中,并没有提到有关健康产出的要求和改革方向;从支付方角度,相关部门只把医保覆盖率、报销水平、费用控制等作为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并不关注费用利用效率和健康结果;从服务提供方的角度,公立医院及其院长的评价指标里,仍以行政指标为主,只有少数的“治疗率、治愈率、死亡率、平均住院天数”等短期健康状况评价指标,缺乏对长期健康产出的关注或评价。 建设“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体系

破解药品资源配置问题,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效率,实现健康中国的必由之路,需要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药健康企业等多方合力。

在用药结构方面,需要政府有效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切实落实,不断积累临床证据,加强遵循证据的药物使用,在医院和医生两个层面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来引导和规范诊疗行为,实现用药结构的良性化。医药健康企业需要持续探索和创建以遵循循证医学证据为核心的更高标准的业务推广与实践模式,从而确保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便捷、更高效地获得专业的医学信息,促进为患者提供最佳最恰当的治疗。

在创新药物应用方面,需要以患者为中心,鼓励创新,加快新药和新技术的审批和报销进程,提高患者对创新药物与治疗手段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相信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去年,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等一系列改革指导意见,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同时,医药健康企业,也需要立足于满足中国患者的迫切需求,为患者带来创新药物。以诺华为例,未来五年在呼吸、神经、心血管、免疫等领域将有至少五个创新药物进入中国。

在健康产出方面,需要以健康的最终获益为核心目标,通过相互协调的“三医联动”政策来引导建立有序的患者就医流向和连续一体化的疾病管理机制,在关注病程管理的同时关注个体及人群的健康结果。我们注意到,一些省市的卫生部门已经和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药健康企业合作,开始了试点工作,比如新疆和中山市的慢性病管理体系的建立。这些试点经验的及时总结和推广,可以帮助中国疾病控制效果的提升。

第9篇

当前,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实体经济,极大地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对于医药行业来说。由于其直接关系人们的健康和疾病,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少。在此背景下,中药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将有助于中药企业走向国际。中药行业作为中国国内赢利能力较强的行业,产品利润率高,中国中药工业与石油工业、橡胶工业等41个工业行业相比,8项经济指标中有7项名列前茅,其中百元固定资产利税率仅次于烟草加工业,大力发展中药的国际贸易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产业格局,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一个大的天然植物原料生产大国,既是古老的天然植物生产大国,也是天然植物消费大国,但是一直不是中药出口大国、中药贸易大国。

(一)中药在国际上的市场分布当前国际上中药的贸易主要集中在6大板块:一是本土板块,即以大陆为中心,中药产品辐射港澳台三地。目前这一市场已经得到市场普遍的信赖,中药发展势头很好。二是东亚和东南亚等和中国文化和地域相近的地区。在传统中草药上有比较大的优势,中药出口得到较大的发展。三是南亚和非洲市场,这一地区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卫生状况差,对中国价廉物美的中药持有热情的态度,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四是北美市场,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把中医作为回归自然和天然食品运动的一部分,才开始接受中医(杨培,2007)。目前中药被美国国家卫生署当作补充和替代疗法,据美国《预防》杂志2007年的研究结果,在全美,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6000万人使用过天然植物药,这一数字占全国总人口的3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没有一项中药产品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审查,目前只有几种药品通过了FDA的新药临床研究预审,获准进入临床试验,中药在美国的贸易呈现市场大、使用广泛、尚无合法地位的局面。五是欧盟市场,在欧洲,天然植物用药市场规模较小,但是发展迅速。随着20世纪70年代欧洲绿色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对天然植物用药的求助。2004年3月31日欧盟通过的《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和2004年4月30日通过《欧盟传统药品法案》给中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六是阿拉伯市场,早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援外医疗队就把中医药带到了中东地区,在中东地区,保健、强壮、减肥、美容的中成药很受欢迎,产品大多来自港台、东南亚、日、韩甚至欧美国家。我国产品打入该市场有巨大潜力,但必须在剂型改造、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上下功夫,才能占有一席份额。目前,21个阿拉伯国家中,几乎都开设了数量不等的中医诊所和中草药店。1988年,阿联酋成立了中国中医药治疗中心,沙特、阿曼、也门相继商讨引进中医药专家。

(二)中药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医药工业一直保持7%的增长率,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仍可能保持该速度。其中全世界中药的年贸易销售额已经超过40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中药在全球的应用地区已达到45%(杨文茵,2008)。尽管如此,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植物用药原料大国,其中药产品在世界中药贸易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却是极低的。中药出口额占全球天然药物贸易额的7%,占全球天然药物销售额的3.2%,中药贸易额占全球天然贸易额的9.4%(虞忠,2006)。据我国海关统计。我国中药类产品的出口量不大,但是一直保持增长状况。2005年我国中药出口达到了8.3亿美元,2005年首次出口达到10.9亿美元,2007年达到11.8亿美元(张中朋,2008),2008年中药出口在金融危机中逆市上扬,仅1~9月份,中药出口9.61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其中中药饮片出口3.88亿美元,同比增长17.2%;中成药出口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8%:提取物出口3.85亿美元,同比增长9.1%;保健品出口6267万美元,同比增长21.3%。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市场对中医药进一步的认可,市场需求仍然处于平稳增长;二是上半年人民币汇率仍处于上升,以美元计算的出口额增长;三是国内中药材价格上升,人力、环保等经营成本上升,导致出口价格上升(商务部。2008)。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中药产品占世界中药产品份额不大,我国中药的出口占我国商品贸易出口份额比重较少,但是却是能够代表中国特有产品的、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贸易产品之一,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第一,当前国际上对于中药等天然药物产品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西药的副作用的加深,导致了人们需要寻求天然的毒副作用较小的天然植物用药,中药等天然植物用药在药品市场上的地位将逐步提升,各国对于中药等天然药物的认识正在转变。

第二,当前运用基因等高科技技术对中药和天然植物用药的分析增多,特别是对中药提取物的分析取得进展,加深了西方对中药的认识。特别是近5年来,西药新药申请由于合成技术越来越高,费用和试制时间加长,西药研究成功率出现下降,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中药等天然药物。据目前我国在国际上最成功的中药是青蒿素,随着美国和德国科学家的深入,逐渐发现青蒿素在治疗乳腺癌、白血病和骨癌上具有特效。2004年比尔·盖茨基金会出资4260万美元用于青蒿素的生物合成。

第三,在治疗癌症、免疫性疾病、糖尿病以及很多老年慢性病等疑难病症方面,中药等天然植物用药的独特优势逐渐被西方主流市场所接受,特别是中药在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特殊疗效,为中药大规模进入西方主流市场开启了商机。2005年3月,中国抗癌新药“双灵固本散”成功通过美国FDA审核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该事件标志中药已经有能力开始进入西方主流市场。

第四,日韩等国家在中药或天然植物药上的科技投入示范作用,促进了中药和天然植物用药国际化,推动了市场进一步扩大。日韩在中药制剂和中成药上加大投入并成功占据了西方主流市场,在中药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远超中国,使中药在世界贸易中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

第五,目前国外有2000多家研究机构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开发天然植物用药。“洋中药”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中国作为中药的使用大国,国内外面临的竞争渐趋激烈。中药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受到挑战。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前中国在中药的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较小,科研投入暂时无法同国外相比,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中药使用大国,产业国际化程度偏低。但是目前机遇有利于中药扩大贸易出口,做大做强中药企业。

二、如何扩大中药产业的国际贸易

(一)保护传统医药是扩大中药产业的前提关于中医废存之争由来以久,但中医的现代化之争开启于1992年,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徐绍颖教授归国后,向科技部申请了“促进中药出口创汇的战略与政策研究”的课题。拉开了中药现代化的序幕。此后十几年里对于中药现代化的争执一直持续不断。2006年6月1日,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功耀教授发表文章《告别中医中药比破除迷信更容易》,拉开了他批判中医中药的序幕。此后他发起了“征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公告”的签名活动,短短几天,签名人数已经过万。一些学者甚至提出了废除中医中药的论断。因此目前中药现代化进程已经到了面临方向性选择的关口。

而此前2005年7月在国内首家以经营日本津村中药饮片为主的深圳“和顺堂”药店的开业,同样震动了中医药业内人士,有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药核心技术——中药炮制技术的泄密所致的后果,使人们看到中药的生产技术来自国际化的竞争。

对于中药产业来说。不论学术界争执的焦点在哪,但是只要有利于中药产业的扩张和国际化,有利于中药的对外贸易出口,就有助于中药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而扩大中药产业的前提首先就是要保护传统医药,使中药的核心技术不能在学术争执中流失和泄露。在技术上保护传统医药的核心技术,在生产上保证中药的核心工艺技术,探索并修复中药古方。现代企业中最能够体现企业竞争力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中药作为一项能够存在数千年的古老医学的体现,其原创性不用质疑。因此,只有在做到保护中医药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对中药产业进行扩张。

(二)正确认识中药与西药主流市场的差距中药国际化的实质就是中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早在2006年7月,原国家科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开展的国家课题“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时就提出了“中药国际化”为理念的中药现代化口号,并提出实现2~3个中成药品种作为治疗药物进入西方主流医药市场的阶段性目标。但是除了极少数中药进入主流市场外,绝大多数企业和产品都停滞不前或者发展无力,和西药主流市场相比,主要呈现以下差距。

1东西方不同医学文化背景下的差距。由于中药的传统理论和文字表述很难准确地翻译成外文,在沟通和交流上中药和西方社会民众接触相对较少,尤其缺乏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交流,使外国人缺乏对中药深层次的了解。而且中药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体观”的哲学思想,中药疗效和西药立刻见效的效果明显不同。西方国家之所以不能接受中药,很大因素就是中医药理论不能被西方主流社会所接受,认为中医药缺乏科学依据。这种医学文化上的差异,成为中药走出国门的最大羁绊。

2中西药产品质量上的差距。西药从研究、试制、临床试验到取得生产资格都是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进行的。严格的药品品质管理保证了西药质量,使西药能够长时间占据药物生产的主流市场地位。药品品质问题成为当前影响我国中药出口的首要问题。

3中外药品产品标准的差距。中国中药产品要走向国际化,扩大对外贸易,实现出口创汇的目标,就必须通过国际贸易的标准来进行。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中药标准,各国法规之间差异较大,对待中药的态度不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药贸易的扩大。2007年底第九届中国药典委员会正式成立,目前已经开始研究制定2010年版中国药典修订原则,并着手建立中药标准规范技术体系。2008年2月国家药品监督局通过新闻。提出了“加快中药标准体系建设,确立植物药领域的国际主导地位”的口号。只有中药做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符合作为商品的基本要求,中药扩大出口才有希望。

4技术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近年来我国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象日益增多,影响日益扩大,严重阻碍了我国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目前中药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以下内容:第一,卫生检疫和检疫标准,由于各国检疫标准的不一致,将对中药对外出口造成屏障。第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的限制,主要有二:一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二是《生物安全议定书》。第三,绿色环境标志认证,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0标准认证。第四,绿色包装和标签的使用。我国中药出口时,在产品包装材质、包装设计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药品说明书也经常出现不规范的现象,不能严格按照进口国的管理法规全面标示规定内容,经常出现与进口国的法规与风俗发生冲突的现象(文占权,2007)。

5中西方药业企业营销水平有明显的差距。和西方医药行业相比,中药企业无论在销售理念、销售方式还是销售业绩上都不是同一层次。西方医药企业在营销上实施的是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营销战略。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制药企业的市场份额高达45%,排名前10位的药品占全球药品销售总额的10%,研究表明,在世界著名制药企业中,大品牌产品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与其价值增长倍数呈明显的正相关。规模化是企业实现成本领先和规模效益的重要前提,国家统计局曾在2003年针对国内中药企业做过一项调查,中药企业销售规模与其平均销售利润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当企业规模达到5~10亿时效益最佳,低于或高于这个规模区间的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专业化是充分利用资源、建立品牌和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专业化发展方向可以进一步分为治疗领域专业化、产品类别专业化、营销手段专业化等。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医药企业通过营销方式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市场集中度大幅提高,今天的美国医药企业数量只有几百家,他们或是竞争力极强的跨国医药企业集团,或是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而中国的中药行业在营销上还只是停留在以医带药,海外建店,借船出海等方式上,市场竞争力明显偏低。

(三)加大中药企业的科技投入。提升中药产业扩张能力21世纪是生物医药快速发展的时代,医药行业是伴随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持续成长的朝阳行业,中药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将会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市场竞争、并购重组的结果必将使一些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企业淘汰出局,也必将使一些优秀的中药企业脱颖而出。通过高科技的投入,实现古老医学和现代科技的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扩张现有中药企业,提升产业的扩张能力,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切实做到扩大外贸出口。

1983年,国家科委建立了“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负责全国生物科学和医药卫生方面的技术工作。1986年开始,生物技术列入国家高科技863计划中,其中医药技术是其重点内容。科技部还把“九五”计划以来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作为重点工程建设,最近又提出“生物医学工程科技产业行动纲要”,2009年初,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提到中医药科技经费的增长速度近10年来呈指数型增长,这在其他行业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中药的科技化、产业化进程。但是和国外相比特别是和日韩相比,还存在差距。在全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鲁南制药集团公司董事长赵志全对记者说:“要实现中药现代化,目前亟需提高中药研究、开发的科技水平。”在他认为:我国中药出口一直以原材料为主,中药制剂和中成药出口很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技术水平落后。相反,日本、韩国等国家依靠雄厚的技术力量,在中药制剂的分离提取、质量控制标准等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更可怕的是,许多外商正依靠他们掌握的技术优势,加紧搜罗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分析、抢先申报,使得我国许多中药的知识产权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失。例如,丹参是传统中药,日本却利用先进的中药膜分离技术,研制出了疗效更好的丹参产品,横扫欧洲市场。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银杏等我国传统中药材,目前我国申报银杏专利共68项,外国人虽然只申报了4项,但其中却涵盖了银杏的全部提取工艺流程。

鉴于我国中药生产企业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创新能力有限的状况,要实现中药科技投入,没有政府支持是不行的。由政府牵头成立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生产企业共同组成的课题攻关组,将分散的科技力量集中起来,研制开发中药制剂的拳头产品,加快中药科技进步的步伐。只有技术水平上去了,才能提高中药的竞争力,才能尽快实现中药现代化,扩大中药出口贸易。

(四)中药的国际化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中国中医药能否在国际上扩展空间,中药能否成为世界的主流医药,中药能否为中国企业带来国际贸易的丰厚收入,这才是研究中医药国际化和对外贸易的关键。虽然中药存在自身很多问题,迄今有的医学理论尚无法解释,但是它能够从传统医药保留到现在,展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说明它具有的科学性和疗效。在当今国际贸易中,真正决定贸易成效标志的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定价权和话语权。在当今西药占有主流定价权和话语权的产业市场上,决定中医中药能否在此市场上分得份额,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国家软实力的表现,中医的国际化进程可以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

按照学者郎咸平的观点:当前产业竞争不是产品对产品,也不是公司对公司,更不是行业对行业的竞争,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链对产业链的战争,欧美国家掌握产业链的定价权。对比中药和西药的竞争,同样包含定价权之争,这种定价权就是谁占据主流市场的话语权。中药要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必须是国家整体实力提升所带来的软实力支撑和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

三、扩大中药出口贸易的建议

(一)加大中药的生物活性研究重点加大中药提取物研究,这是科学提升中药及其相关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目前中药标准提取物已经在保健、化妆等领域取得一定范围的认可和推动,这将有助于中药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模式,推进行业发展(王智民,2007)。

(二)实现中医药产业的升级换代作为一种大宗出口贸易,按照目前中药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不够的。中药企业现在呈现的产业格局基本上还处于分散状况,谈不上现代意义上的大产业。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对中药行业进行发展导向和政策指引,提高投资者对中药的利润预期,以提高产业吸引力,同时鼓励各种投资进入中药行业提升中药产业发展空间。目前国内一些行业,如金融、证券业纷纷抢滩中药产业,把投资中药作为企业转型和扩展规模经济的发展方向。国外的一些财团也开始在内地建设发展中药科技基地,近年来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中药的资金已经达到103亿元。

(三)中医知识产权和中药标准化规范的制订在国际贸易中,商品取得知识产权是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志,只有在加强中药核心技术的专利保护的基础下实现国际交流和合作,才能有效实现促进中药的对外贸易,也才能争取并有效掌握中药市场的话语权。只有推出自己的中药标准化规范,在研究、生产、质量和管理上创建标准体系才有利于中医迈向国际化市场,避开或减轻非关税壁垒对中药的不利影响。

(四)中药企业自身营销模式的转变要凭借中药的原材料的优势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占领国际市场。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除了中药在政策上、技术上、规范上等自身因素的改变外,还需要中药企业在营销模式上的彻底改变。中药企业生产的产品首先要进行市场细分,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不同消费人群确定不同的产品。通过准确定位目标市场,选择重点市场、潜力市场,根据市场选择产品。进行品牌营销,把东方文化的神秘、审美和健康元素融入产品。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

拓展营销渠道,这是当前中药企业所面临的最重要选择,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渠道的作用能够对产品的销售起到最直接的影响。在西方社会,传统的药店、医院和诊所属于消费渠道的大部分,但是如果能够直接将中药产品销售切入到药品制造商和供应商手中,或者建立战略联盟的关系,对于中药来说是突破销售渠道直接进入销售终端的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