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水利实训总结

时间:2022-05-23 00:07:09

导语:在水利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水利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职业竞赛;实验实训;实践教学;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17902

1引言

2016年11月3~4日,第10届全国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围海杯”职业竞赛在浙江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圆满结束。10年来,职业竞赛既引领了实践教学的发展,也为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围绕职业竞赛开展实践课教学工作,是职业教育的新动向。笔者结合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就这一问题作了探讨。

2抓住生产岗位需要,坚持按需设置内容

水利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过去是按照理论教学的进展设置的实验、实训、实习等项目,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与实践环节脱节。职业竞赛中的工程测量工、制图员(水利工程CAD)、水环境监测工、水利工程造价、混凝土设计与监测等5大类项目是生产岗位中需要的项目。10年来,该院紧紧围绕职业竞赛的要求,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调整和修改培养方案,完善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生产一线专业确定生产岗位需要的具体技能。几年中,专业负责人和专业课老师多次深入到施工企业、设计单位、基层管理单位,反复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和职业技能要求,同时请生产单位专家来学校参与培养方案制定的讨论、虚心听取专家的建议,最大限度地让培养方案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二是采取用标准、定方案的方式,确定课堂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几年中,在反复修改和调整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认真学习课堂实践教学项目的国家标准,严格按国家标准的项目和指标设置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完全贴近生产实际。三是采取学理论、做实验的方式,确定实验实训教学的具体方式。实践教学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既是培养职业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理论学习的需要。几年中,在认真分析过去教学的基础,精心筛选出能够为生产服务的实践教学项目保留下来,对于生产中急需的项目及时补充进来,使整个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配套,力争理论促实践、实践促理论,真正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员。

3抓住职业竞赛需要,坚持按标准组织教学

水利教育的职业竞赛开展近10年,为水利工程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高中级技工人才,比赛项目形成相对固定的项目,比赛流程和评分标准十分明确。明确的比赛规则在指导职业比赛的同时,也为日常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年来,根据行业职业竞赛的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制。一是认真阅读和研究比赛项目文件,确定比赛项目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比赛项目对学生就业的作用、确定比赛项目对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作用,从思想上提高师生的认识,自觉地投入到教学和训练当中来,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二是阅读和研究国家标准和竞赛规则,坚决按照实验规程的要求组织教学,细化每一实验环节和实训内容,按照项目任务制定的方式分解每一项实验过程,真正实现实训教学和生产的零对接,把实验室变成模拟的工程实验室和现场。三是深入生产一线学习,熟悉实际工程中对每个项目的具体要求,严格按照实际生产的需要组织实验和实训,把过去由老师准备实验、实训材料,学生集体分组进行实验实训的教学方式,改变为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验的全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指导书的具体要求,从实验实训准备开始,到实验实训操作,再到成果计算评估,让学生真正了解生产的实际需要,真正达到提高自己的能力。

4抓住人才质量需要,坚持精心准备辅导

今日的人才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瞄准职场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将职业竞赛和校内实验实训教学按照职场对人才的质量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摆在我们广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面前的新课题,必须抓紧抓好。10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在生产一线学习和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执行国家标准的准确率,并把学到的职业技能带回到教学中,为其他老师和学生作好示范。二是要求老师们精心准备。具体讲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精心准备教案,把整个实验实训项目按照生产和标准的要求,写成详细的教案,力争在理论上合格。其次是精心准备技术。要求全体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前,必须自己动手完整地做几遍,直到完全掌握为止,严禁老师们边看资料边指导学生实验实训。三是精心准备方法。不同的指导方法效果不同是大家公认的,在总结过去指导实验实训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一步让学生认真阅读实验实训指导书,制定本小组的实验实训方案;第二步指导老师向大家示范演示,全面向学生介绍实验实训过程及每一环节的要求;第三步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全部实验实训内容,并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计算;第四步分组进行交叉检查实验实训成果,结合规范和生产要求进行质量评定;第五步指导老师检查实验实训成果,最后打出实验实训成绩。指导方法的改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抓住职业发展需要,坚持教书育人并举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要经历几十年的岁月,如何挖掘青年学生的职业潜力,促进人生职业的辉煌发展,是大学教学应该解决的根本问题,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就更为重要。10年来,我们伴随着竞赛一起成长,探索出了一条教书育人并举的途经,为水利行业培养了大量的可用之才。一是坚持夯实理论基础,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本着职业教育为生产服务的原则,理论教学按够用、实用、活用组织编写教材和学习资料,让学生学得进、用得上,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坚持政治教育领先,实现教书与育人并举。积极的思想是人生进步的最大动力,对于工程类专业,特别是水利类艰苦行业,对于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在校学习期间,我们按照职场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严从实高标准的要求学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是坚持辅导老师示范,实现抓两头带中间,对于每次实验实训项目,不管多脏多累,辅导老师都是亲身参与其中,积极为学生示范,把一种职业精神通过简单的教学过程传承下去。四是坚持实验实训结合,实现教学与工作对接。具体地讲就是根据职场的实际需要,在制定方案时把教学过程中认识实习、课堂实习、课后实训、顶岗实习和假期社会调查结合在一起,把实践教学和社会工作对接,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职场的需要,熟悉技术和思想双重内容,真心在思想上和技术上都作好准备。

6结语

实践证明,完善的教学体系、优秀的师资队伍、严格的管理制度、扎实的教学过程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永远都是成功的基石,同时也是实践教学和职业竞赛的最佳结合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取得好成绩的最有效方法,只要不断地坚持和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加好的成绩,职业教育也一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杨小莉,杨亚丽.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1):108~109.

[2]冯翊.国外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涵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4(5):47~48.

[3]孙雪丽.企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认识及实践[J].中国商论,2015(26):173~177.

[4]张东.关于高职职业技能大赛组织管理策略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3(6):41~43.

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项目化;实践方案

图文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1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必然性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设计。课程项目化的体系结构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它改变了原有学科体系的知识逻辑,取而代之的是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相关性。项目化模式的基础体系是工作体系,工作知识的产生完全处于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依附于工作实践过程而存在。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基础上,应具备从事某一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而项目化改革的内涵决定了其必然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途径。

2课程项目化改革思路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本课程项目化改革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以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进行课程的建设开发,设计成立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项目化课程。课程将原来的“农田水利学”、“节水灌溉技术”两门课程有机地整合为一门区域针对性强、实践性和开放性强的专业骨干课程。课程内容适应工程水利向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的转变,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核心,以灌排工程建设与管理为课程发展态势,引入符合南方地区特点的工程项目,以灌排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的重点在实践教学环节,该环节内容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设计与开发。开展企业调研并结合专家意见,采取与相关企业的主要业务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制订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尤其是课程项目内容的开发。通过对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得出在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时应该具备哪些能力、需要哪些知识和具备哪些素质,围绕这些能力、知识和素质进行课程设置,对原有的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把原有理论性课程重构整合为既有设计,又有灌排工程施工和运行管理等专业知识的理论实践一体的课程,丰富了"灌排工程技术"课程的内容,真正实现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课程的岗位针对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3项目化改革实践方案

3.1项目的开发

项目教学的核心之一是项目的开发,设计的项目要求能负载工作领域所有的专业知识。在项目构建方面,我们认为要打破思维定势,围绕职业能力的实现,以满足理解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将学科性课程中有关的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配渗透到各项目中去,学生在项目的逐个完成过程中来掌握这些知识。通过对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岗位分析后,确定了以服务“新农村”建设,培养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岗位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进行项目的开发。

“灌溉排水工程技术”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特色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地从事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作,适应灌排工程建设管理一线岗位,使其具备认识和解决工程建设中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基于工作岗位分析,以灌排工程建设管理一线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本课程设计为两个大项目:一是灌排渠系工程,二是喷微灌工程;每个项目又由子项目、任务构成;每个项目均经过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三个环节来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概括起来为“两个项目,三个过程”。

3.2教学模式与方法的设计

1)项目引导式--教师布置项目任务,设置教学情境和角色,学生查阅现行标准和规范进行自主决策,完成必要的准备工作;针对每个学习项目中的“工作任务”,按照“六步法--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进行教学设计,并且将水利行业、企业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引入课程。这样,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景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灌排工程工作全过程的实践,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实现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时,锻炼与人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及整体素质都有显著提高。

2)案例式--针对浙江省各地区灌排工程特点,选取大量的工程实例,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参考案例,结合项目任务边学边做,做中学,做中教,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紧紧相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互动讨论式--教师进行小组点评与总结,启发学生思考,巩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各个项目训练过程中,采用阶段性讨论的教学方法,让每组学生汇报其成果,把问题与心得跟其他同学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既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4)考证驱动--教学内容与水利员、全国建造师、水利监理工程师等职业岗位资格考试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把岗位资格考证纳入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热情,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与提高,形成比较系统的课程知识体系。

3.3考核评价模式的探索

为适应项目化课程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改革,融入专业技能等级认证和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实行“知识+技能+态度”的形成性过程考核模式,此模式既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又重视学生职业态度的考核与评价考核内容及要求与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相一致。每个子项目成绩按100分计,其中:知识占30%、技能占40%、态度占30%。在考核评价模式的改革中逐步探索建立社会化评价制度模式,由社会相关企业、行业进行评价,结合行业、企业的工作实际,结合“双证书”模式进行评价,并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进而建立项目课程培养质量的社会化评价制度。

3.4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实施

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发挥“校内职场”的生产与教学功能,尤其充分利用杭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同济分院、水利工程与设施农业技术省级示范实训基地,注入学习元素,设计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开展生产性实训项目。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实习基地,一方面,学生在校直接参与行业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边学边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学生利用暑期到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校内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实践能力,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5“立体化”教材的建设

该课程配套建设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首先,开发系列虚拟实训项目仿真软件,分期完成喷微灌工程及渠系建筑物的仿真;其次,针对目前采用的教材部分内容比较传统,无法适应区域经济特点等现状,本课题组拟积极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实践研究成果,与企业专家合作,开发建设包含纸质教材、电子课件、课程教学软件、多媒体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的“立体化”教材。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水利职教特色和职业岗位的需要,使“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三者有机融合,贯穿于教材之中。

3.6网络课程的建设

依托精品课程,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真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拓展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库包括电子教案、课程录像、教学课件、专业技能标准、工程案例库、试题库等多种专业教学资源和国外优质资源,形成“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开题网络互动、探讨,建立教师与学生间的网络交流平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通过网上课程教学管理平台,进行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实施学习阶段目标的考核,建立交流反馈机制。

4展望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是对传统高职课程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方法手段等的变革,成功的改革能够为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创造良好的平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在改革过程中,结合课程项目内容,还应探索如何引导挖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潜力,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课程体系;教学研究

1BIM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1.1设计方面

传统的二维CAD施工图纸不利于各参与方信息协同与共享。BIM三维实体模型能自动导出坝体二维剖面图,减少设计绘制工作量;BIM技术改变了传统先结构后施工图设计流程,可实现结构工程师和设计工程师数据共享、协同工作,达到工程结构和工程设计一体化;协作平台Vault能使任何一方的一个细小的修改和变更都能协同联动,进行关联的修改和变更,避免传统以纸质载体为主和相对独立的设计、施工、运维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确保工程在不同阶段信息的时效性、实效性、唯一性和及时性。特别对于受温控、生产能力、进度要求非常复杂的大坝,如何科学确定大坝分层分缝、坝浇顺序、浇筑进度,传统设计很难一步到位。通过导入影响浇筑的影响因素变量,利用BIM技术能快速自动生成不同浇筑方案下进度和各项指标的时空动态信息,从而确定最佳方案。

1.2施工方面

可视化将复杂的施工过程通过动画视屏仿真技术预演施工过程,对可能出现的技术和安全问题进行预判,并能将工程施工形象进展、信息和数据能以图表形式输出。为降低施工布置、进度控制、人财物安排、施工调度的风险,提供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施工依据。3DMax可视化仿真难以对复杂异构水工结构进行建模,GIS建模时效性、实效性和协同性差,需重复建模、精确度低[2]。BIM技术平台Civil3D软件具有数字化地形模型功能,可以导入静态三维地形图,为施工平面布置提供依据。在三维数字地形图上,结合坝基坝肩开挖设计曲面,通过地形动态填挖取舍,生成形成坝体开挖地形动态曲面。在开挖地形曲面空间内自动生生坝体三维空间模型,Revit软件“族”工具按规范要求,进行坝体分段分块施工的时空三维实体模型导出。

1.3管理方面

平台Navisworks软件能将各分项工程赋予时间属性和成本属性,实现四维进度控制和五维成本控制的功能,从而进行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施工方法管理、环境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安全管理[3]。通过对工程的实时管理和监控,达到优化进度、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风险的目的。

1.4竣工验收及运营维护方面

传统的水利工程竣工资料,需要收集设计、施工、监理各方参与的资料,耗费大量人力整理,复杂冗长。BIM技术能自动收集、生成各方资料,提高效率。通过建模来对其设备使用时间、维护状况等工况进行实时监控,可视化进程与监控系统有机结合,提出相应的维护措施。利用互联网+、App及远程智能监控技术,BIM技术能达到可视化人财物调度,赋予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属性信息,通过Revit对应仪器识别代码,并结合工程动态进展、结构强度,实时读取数据,进行进度和安全动态监管。

2BIM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BIM技术在我国属于起步阶段,部分应用于建筑行业。目前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没有BIM强制性标准,应用仅仅局限单个单项工程上[4]。一方面BIM通过建模软件和应用软件搭建基本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建模。应用软件是BIM的核心,任何一个软件无法实现所有不同专业、不同参与方在不同阶段的所有功能,应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参与方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需要借助不同的软件实现。而不同建模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数据输出和存储格式不尽相同,必须使不同软件达到兼容和数据共享,达到模型检测、协同工作平台、信息集成管理、三维模拟建造、目标动态控制、可视化虚拟展示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不同于建筑工程,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多专业性、结构的复杂异构性、建筑物的分布性、涉及参与多方性,不同阶段涉及的要求、深度和精度不同,传统设计中图纸经常变更,应用困难。2016年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基于推进勘测设计手段,成立中国水利水电BIM设计联盟,但由于技术力量、经费投入、水利水电工程的复杂性,应用还不够深入,仍仅仅限于三维建模[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结合武都水库工程的地质状态、工程建设过程、进度与安全质量管理,基于水利水电工程任务特征、技术特征、用户特征,从数据标准、应用标准、管理标准,提出了水电工程BIM标准框架的HBIM的概念[1]。

3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必须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应兼顾知识结构、培养目标和发展的需要。水利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从事利水电工程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6]。可见,落实好BIM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能很好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达成度。

3.1存在的问题

西昌学院2016年投资340万元,建成“BIM及绿色建筑创新实训室”,包含土建算量、安装算量、清单计价、Revit、BIM5D、uniBIM、建筑设计Arch、设备安装识图、建筑识图三维仿真实训、结构设计等硬软件系统。在人才培养方案拓展教育模块,结合结构设计软件应用训练、建筑设计训练及BIM建模、BIM绿色建筑分析3个模块,仅以实训课在第7学期进行2周的专项技能强化训练。可见,和多数学校一样,课程教学内容边界随意[7],往往根据教师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个人喜好,决定授课内容体系,课程体系与BIM知识应用联系度不高、不成熟、系统性不强,实践内容单一,人才培养不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无法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3.2构建思路

BIM不仅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体系也具有多专业、多阶段、多课程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不分专业、包罗万象地全部开设课程教学,显然不现实;单独开设理论课或实训课,也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有些学校仅单独新增几门有关BIM的专业基础课,以操作为主进行课堂讲授和实训,完成基本原理讲授及软件操作,或完全针对某课程设计或竞赛进行教学,忽视了BIM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其他教学内容;也有将BIM的教学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以实际应用为主,教学缺乏系统性[8]。应该针对BIM类课程体群,设置基础理论课程群、单项专业实训课程群、综合课程(毕业)设计提高课程群,构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全过程课程体系,形成将理论和实训融为一体的“3+1”BIM类课程体系,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BIM专业知识,满足行业对BIM人才的需求。基础理论课程群完成BIM的基本概念、原理基础和相关软件应用的理论教学。单项专业实训课程群将BIM相关知识点的实训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的相应课程群中教学。综合课程(毕业)设计提高课程群针对实际工程项目,利用BIM相应知识通过课程(毕业)设计,进行实践操作[9]。对有些知识点,确实无法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必修课设置,可以采用公共选修课和学生自学的方式完成。

3.3构建方案

以提高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加强教学的系统性、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根据“3+1”BIM类课程体系模式,按照开课时间,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将制图建模、施工布置、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结构计算、项目管理等全过程环节融入相应课程[10]。

4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4.1师资资源的建设

BIM知识体系的多专业性、多课程性,教学内容更新快,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知识结构,有持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7]。师资队伍短缺是制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课程教学的瓶颈。要内培外引,建立教师成长机制,拓展教师资源。与BIM相关的企业、专业机构和商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共建实训室,改善软硬件条件,承担部分教学工作,缓解BIM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所带来的压力,也还可以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派遣部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提高专业教师掌握和应用BIM技术的能力[9]。通过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知识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成立BIM教学团队[10],相关涉及BIM的课程内容的教学,在教研室统一安排下由教学团队成员,根据不同知识点分工协作完成。鼓励跨学科之间协作,建立BIM工作室,人员既有不同专业的教师,也有不同专业的学生,达到跨学科的协同合作的目的;对基础知识好的学生,也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助手,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

4.2课程资源的建设

目前BIM教材建设缓慢,没有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的适用教材和匹配的案例教学资源,有的仅以BIM软件说明书作为教材,实用性和针对性差。限于教师个人知识体系及实践经验,自编教材困难[7]。秉承协同创新原则,加强校企合作,坚持校企师资互补、内外管理结合,实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共同考核学生学习成绩[11],联合企业、行业协会,针对不同专业制定BIM课程内容和认证的指导标准,积极结合技能大赛、实际工程项目和教师自身优势,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通过在线共享资源精品课程和各种MOOC,共享教学资源。

4.3教学方法的改进

目前BIM类课程的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训环节少,教学效果差。必须通过BIM知识系统学习和实训教学,才能达到加强软件操作、综合应用能力、协同工作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综合课程(毕业)设计应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全设计过程的系统训练[12]。可采用“一模多用”的教学方法[10],即结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学生自愿分组组成BIM学生团队,从制图建模、施工布置、进度控制、成本控制、项目管理等各个专业课程全过程环节,协作完成任务,把项目全过程通过“一模多用”系统联系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系统训练,并对基于BIM课程设计和传统方法毕业设计进行效果评价。积极引进和聘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将工程真实项目融入课堂,要让教师由“课堂的讲授者”变为“项目的设计者”,让学生由“课堂的接受者”变为“项目的参与者”。结合实际工程开展科技创新,对已建工程进行工程方案优化比较设计,对拟建工程进行模拟设计训练,为工程单位提供设计思路和初步方案。重视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鼓励师生参加各类型的技能大赛,对获奖的教师和学生在工作或学籍绩效上给予奖励。目前关于BIM的各种技能大赛,主要有BIM-revit建模比赛、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BIM建模师、建模经理、应用经理、项目管理师、战略规划师、造价管理)、全国建筑类虚拟建造大赛、建筑BIM信息应用创新大赛、建筑BIM信息应用技能大赛。课程体系融入技能竞赛内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达到以赛促学;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提高教学能力,达到以赛促教;专业建设结合技能竞赛,达到以赛促改。

第4篇

【关键词】微课 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36-01

《水文水力计算与应用》课程是湖南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水利工程专业是省级精品专业,也是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水文资料的收集、设计年径流计算、设计洪水计算等专业技能。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教育理念不断的创新,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利于其有效开展,为此“微课”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课程对微课资源的需求

基于以下几点原因,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有效开展: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普遍薄弱,对计算有畏难情绪。由于该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理统计学基础,而高职学生通常在该方面的基础较差。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工作难以开展。

其次,传统教学资源利用率低,不利于学生学习。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家对精品课程的开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但传统的教学资源内容过多,视频的时长在一个课时左右,资源的主体和突出点都不明显,让学习者盲目而失去耐心。

最后,实践机会缺乏,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差。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独特的特征,在教授学生理论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国内水利高职院校,大多数缺乏各种水文水利模型监测与计算的校内实训场所,在课堂内通过传统的教学资源,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操作步骤的直观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差。

而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传授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通过将课程资源制作成碎片化、片段化的微课,利用最简短的时间对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进行逐一讲解。学生通过微课,既能亲眼了解各种实践操作的过程,也能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完成对课程的系统学习,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课程的微课资源建设

(一)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课程的知识点拆分

目前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包括五部分内容:水文资料的收集、设计年径流计算、设计洪水计算、水库的兴利调节计算、水库的防洪调节计算。这五个知识点内又有多个技能点,但并非每个技能点都需要制作微视频,因此要对所有的技能点进行解构和评估,形成微课资源中新的技能点。

(二)微课的结构设计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其特点以短小精悍著称,视频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要在如此短短的时间内将一个技能点讲解透彻,就必须对微课的结构进行精心设计。如水库的兴利调节计算,首先采用水库现场拍摄的视频和制作的图示作为视频源对水库兴利调节计算的任务和目的进行介绍,以最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然后采用实例计算对兴利调节进行讲解,计算的过程要求简捷又不遗漏细节,使学生能根据展示的计算过程进行独立计算;最后在视频的结尾设置合理的提问和简短的总结,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三)微课的制作

1.微课视频的录制。微课视频的主要制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摄像机拍摄,可以借助于专业摄像机或DV对教学过程进行拍摄;②智能手机拍摄,用三角架将智能手机固定,拍摄教师在白纸上的教学过程。③电脑屏幕录制软件录制,可以通过录屏软件,对各技能点在电脑上的操作过程进行录制。

2.微课视频的后期编辑和输出。微课视频录制完成之后,制作者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视频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比较简单易用的视频编辑软件有Camtasia Studio、会声会影等。

(四)微课的

微课制作完成之后需选择合适的平台,以方便学生在课前课后应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目前国内的微课平台有可汗学院、中国微课网等。

以上提到的微课资源建设模式已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问题。但由于《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课程教学是一门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如何让微课取得最佳效果,对于微课资源的建设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61-65.

[2]蒋咏华.高校微课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设备,2014(23):73-75.

[3]袁金超.基础教育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的现状分析与政策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第5篇

关键词: 《水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安装检修与设计》教学改革问题解决方法

一、课程性质

水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安装检修与设计是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专业的专业领域课程,为水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安装检修与设计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本门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水电站电气一次的工作原理、组成、安装、调试、检修与设计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能从事水电站电气一次的安装检修与设计工作。

本门课程以“做”为主体,所有理论知识都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得以理解和掌握。课程以训练学生水电站电气一次安装检修与设计技能为目标,将水电站电气一次安装检修与设计知识,分解到电气一次系统的安装、检修和电气一次设计项目中。

二、实施过程

《水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安装检修与设计》的实施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1.资讯:项目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资讯环节进行有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会辅助与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断路器的灭弧过程以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就比较形象化。

2.决策与计划:拟订项目实施方案。

决策与计划环节是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的,对具体项目的实施,要求学生分组拟订实施方案,教师只做引导。

3.实施:按照任务要求完成项目。

制订实施方案以后,各任务小组根据相关资料完成项目的实施。

4.检查与评价:检查项目完成情况,总结提高。

学生制作PPT,讲授任务完成过程。老师和学生就本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评价,并就任务中的知识点进行提问。

《水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安装检修与设计》课程改革实施进程表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实训场地试验设备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高压实验室设备少、使用频率高,学生人数较多,实验安排非常紧凑,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巩固和加深理解。系部正在努力解决设备紧张的问题,准备购进一些设备模型供学生练习拆装。

2.有些设计或是其他项目只能让学生自主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是在课程设计的同时完成的,电气设备的安装检修与设计和高低压设备安装检修实习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

3.教学团队建设不够完善。

《水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安装检修与设计》任课老师大都是校内专任教师,建议多请些现场专家讲解操作规范与现场安全措施等。

21世纪初期是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安装检修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正在探索中前进,我们正积极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力求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李付亮,周宏伟.水电站继电保护[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2]黄庆丰,金永琪.水电站电气设备[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第6篇

[关键词]创新设计;创新能力;学科竞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47-02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提高的重大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衡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1]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和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每两年共同举办一次,旨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职业技能,为我国水利事业建设和发展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本文基于安徽理工大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的实践与成果,阐述对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的认识、体会和感想。

一、赛事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要求学生结合某一命题开展广泛调研论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行拟定设计方案、完成设计图纸。学生在作品的选题、设计和模型的制作、加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实践。学生在思考和逐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拓展,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培养。

(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创新精神

在大赛作品设计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创意,通过深入讨论不同的创意,确定作品的可行性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有限,缺少设计经验,需要查漏补缺许多知识,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方案、完善设计、加工模型和赛前演练,能够不断获得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取得新成就。成就感会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动力和创新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掌握创造技法的最有效手段。[2]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要求学生自行加工,完成实物作品的制作,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创新之基在于实践,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加工和制作实物模型,能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创新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赛事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提高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主要以水利专业知识为依托,综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设计。如我校获得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的作品“挑流-射流联合消能装置”,在设计和试验过程中,学生就应用了水工建筑物、水力发电、水力学和水利计算等相关专业知识,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2.提高对非专业知识自学拓展能力

近年来,参赛作品综合化程度很高,涉及智能化、运用单片机和传感器的作品越来越多。参赛作品要求有完整的设计说明书,有介绍作品功能的视频录像,要使用作品实物样机参赛,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机械、电子、材料和多媒体制作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都是非水利专业课程的知识。学生为提高参赛作品质量,会积极主动自学或请教他人,学到更多课堂上难以接触到的非专业知识,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科技写作能力

大赛需要提交完整的设计说明书,比赛现场需要演示和答辩讲解。设计f明书既要清晰、透彻地表达设计意图和工作原理,又要言简意赅、符合科技语言。演示文档既要将作品内容、图片展示出来,又不能面面俱到。讲解答辩时,学生既要清晰讲解原理和设计方案,又要准确回答评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要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要求和训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大赛的整个过程中,参赛作品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完成。以我校获得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的作品“旋转式多功能明渠实验装置”的制作过程为例,学生亲自切割亚克力板,制作包括储水箱、稳水箱和溢流箱的两层三箱体式的水箱,制作由固定明渠水槽和固定明渠回水槽组成的固定明渠,制作由四个旋转明渠水槽和旋转明渠回水槽组成旋转明渠。一系列的制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研发技能。

(三)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参赛作品的设计与制作需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各自特长。团队文化是无形的精神资源,可以激发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3]通过大赛的选题、方案设计、模型制作、撰写说明书、制作视频和准备答辩等过程的分工协作,学生的团队意识会得到提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建立深厚友谊,增强沟通能力,提高协作精神。学生具备合作素质能够更好地肩负起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4]

三、赛事的指导实践与成果

(一)用好校内制度,精心选拔参赛作品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先后出台了《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管理及奖励办法》和《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为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立了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专家库。在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初期,我校结合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通知和校内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管理及奖励办法,积极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大赛,从参赛作品的新颖性、创新性、合理性、实用性、技术方案和设计图纸等多角度设计评分标准,通过大赛评审小组审阅设计资料、现场答辩和实物演示等程序,评选出符合大赛主题、具有竞争优势、注重人水和谐理念的参赛作品进行了重点指导和培育。

(二)注重作品创新,积极申请发明专利

在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注重作品的创新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鼓励参赛队员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将团队智慧凝结成攻克技术难关的力量。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比赛中,我校选送的参赛团队发挥出色,从194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优胜奖,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多件作品积极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已经获得发明授权专利5项、实用新型授权专利2项,见表1。大赛的获奖证书和专利证书,对学生就业具有很大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

四、结语

创新设计大赛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途径。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已经成为水利类专业大学生规模最大的赛事之一,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非专业知识的自学拓展能力、科技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本文总结了我校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的指导实践经验与成果,对促进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强. 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0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相关数据的分析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1):29-32.

[2] 张学洪.创建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J].中国高等教育,2012(6):24-27.

第7篇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工作

1、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

2、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文秘站版权所有

3、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职业教育教学培养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四、20__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20__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学院招生就业处、办公室、毕业班班主任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省水利厅和云南农业大学及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院20__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圆满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20__届毕业生只有20__级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5人(其中获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有4人),男生30人,女生15人。截止20__年8月25日初次统计,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的有5人,毕业生签约率11.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有33人,就业意向率73.3,本人暂不工作,要求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有7人,总之,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4.4。

二、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文秘站版权所有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既涉及到国家长远利益,又涉及到社会千家万户。切实有效地做好毕业生工作,关系到厅、校联合办学的持续发展。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和稳定大事来抓:

①贯彻落实《云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精神,成立了以学院领导挂帅的学院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生工作加强领导、及时进行指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签订了以院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

③学院设置院办公室和招生就业服务机构(水校招生就业处),共同为毕业生提供服务。

④建立学院招生分配激励机制。学院教职工招收一名学生或推荐一名学生就业奖励100元。

以上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的新局面。

二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学院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入手,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与毕业生择业观念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形势,树立就业信心,面对现实,摆正位置,正确定位就业目标。本着背靠行业,依托系统,面向社会的就业原则,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组织有序,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学院水利系请省水利厅专家、学者到校,先后为毕业生举行“监理工程实例”和“投标文件编制”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引导毕业生树立行业工作的苦乐观、爱岗敬业,乐与奉献的就业观。

②继续采取生产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规模层次,有目的的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实习,既锻炼了学生,又使用人单位考核了学生,学生通过实习留在用人单位就业。今年我院毕业生人数少出现了用人单位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

③收集用人需求信息和托宽就业渠道和市场。学院建立了“需求信息公告”制度,在信息宣传栏上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和通知,真正做到快速、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信息。学院组织有关人员到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情况,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实行双向选择,签订协议。另外在推荐工作中,尽可能地帮助和推销毕业生中就业压力较大的部分女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

④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班主任、专业教师等方面的作用,实行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的做法”。在工作中,院长、书记还是普通教职工,都在利用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联系用人单位,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汇总到招生就业处统一安排;班主任和一些专业教师关心了解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耐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初步形成全体教职工关心学生就业,参与学生就业指导的良好局面。

⑤由学院办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农大招生就业处举办的各种就业指导讲座。如《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与问题解答》。20__年4月8日组织毕业生参加了在云南农业大学球x场举办的“云南农业大学20__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感受就业氛围,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定位好自己的就业目标。同时学院还制做了展版宣传学院。

⑥学院党总支把做好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就业工作全面开展。本届毕业生中发展正式党员3人,预备党员3人。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积极主动,带动全体同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⑦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工作,针对助学贷款的学生,宣传有关政策,回答学生的疑问,加强诚信教育,按贷款银行要求,指导他们办理还款相关手续。

⑧及时传达落实各级各部门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在院领导的带头下,认真做好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的咨询和优质服务,努力开拓就业新渠道。

三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教学培养模式

学院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实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的创新型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在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学院根据毕业生需求为毕业生分别设置了“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从业资格证书考前辅导班。通过考试毕业生中获得省水利厅颁发行业资格证书的有:

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工程测量工

39人40人29人22人1人

持有多证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竟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还存在着“有业不就”现象。

一是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没有完全解决,相互攀化,等待观望,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二是部分学生不愿满足于随便找个工作,出现了就业不稳定,频繁换岗的情况。三是部分学生放弃就业机会,自愿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处于待定状态,对就业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四是部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应试能力、使用人单位不尽满意。

2、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有待提高。学院要继续结合水利水电的行业情况,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导向上引导毕业生通过行业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由于水利水电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不愿录用女生是造成女生就业率低的直接原因。

四、20__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结合我院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20__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1、基本情况:学院20__年毕业生有三个毕业班级共计130人。期中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2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52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36人。

2、在20__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运行机制。

3、认真对20__届毕业生基本信息材料收集、修改和校对,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做好毕业生就业日常服务工作。

4、全方位多渠道的收集就业信息,充分发挥教职工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利用一切机会,尽量的为广大毕业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

5、进一步探索毕业生生产实习、实训与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的有效结合途径,为毕业生择业创造时间和空间。

6、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提高获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的还款率。

7、做好“专升本”学生的报名及服务工作。

8、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工作材料,做好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推荐,认真组织填写20__届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基本情况登记表、核对20__届毕业生生源信息、离校信息登记表、助学贷款还款相关手续、党员发展、组织关系转接、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审核、登记办理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手续,整理和移交毕业生的档案材料等工作。

9、继续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统计工作。

第8篇

[关键词]SWH-CDIO 认识实习 项目设计 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周志敏(1966- ),女,河北保定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浙江 杭州 310018)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2012年度规划课题“计算机类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CESEZ2012-41)和2012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职高专开源系统运维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SCG22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5-0150-02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几所大学联合探索研究的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的含义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用(Operate),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为载体,引导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使理论、实践、创新融为一体,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体现。CDIO的核心是以项目训练为载体,以工程设计为导向,根据工程行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模式和设置课程。实践证明,依照此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受社会与企业欢迎。

经广泛学习和深入研究,结合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特色发展与办学理念,将铸就水利精神为核心的“以水育人”和培养人文素质为重点的“以文化人”相结合,并与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接,创新了SWH-CDIO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SWH为“水文化”的汉语拼音首字母。S蕴含有“水利精神”(献身、负责、求实)“水的品质”(清纯包容、以柔克刚、锲而不舍)。W意即“人文情怀、文化素养”,强调以人为本,坚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理性与情感的融合,崇尚伦理道德,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真诚善良的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H指将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与水的品质、人文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将其融化渗透在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实现水文化的教育、启迪、陶冶、审美、愉悦的功能和作用。

一、CDIO理念下的项目类型

随着CDIO现代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引入和推广,对课程体系进行项目式教学改革是必然趋势。CDIO理念最突出的特点是以项目训练为载体,项目可划分为三级:一级项目涵盖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项目;二级项目基于课程群,每个课程群都设置一个二级项目;三级项目是核心课程内根据需要而设。一级项目要求完整地、前后衔接地贯穿于整个大学教学阶段, 使学生通过一级项目训练把主要核心课程涵盖的知识和技能有机贯穿起来,学会以探究方式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整个过程体现CDIO,培养学生设计、创新、协调、沟通和领导能力。每个专业可以一学年安排一次一级项目训练。首次一级项目训练一般安排在一年级结束或二年级开始时,学生只是学习了一些基础和导论类的课程,需要在教师启发、示范及提示后续教学内容下进行,学生通过第一次一级项目训练,提前了解本专业核心内容与实际工作的关系,从工程的角度迎接后面专业课学习,激发学生对后续知识的渴望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并从一定程度上形成与专业相关岗位的整体概念。最后一次一级项目训练安排为毕业综合实践,达到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几次一级项目训练相互衔接、逐步深化,使学生在实际系统背景下,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项目完整地展开构思、设计、实现及运用,得到系统工程实践的历练,进而产生对工程的兴趣并转化为学习动力,逐步养成工程思维方法。二级项目是针对课程群内几门课程的综合性项目实训,把课程群内相关联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使学生掌握关联的知识群。三级项目是针对重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所有的项目都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项目突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探究精神、团结协作、项目组织管理等硬能力和软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还能让他们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得到CDIO工程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级项目为综合项目,学生通过一级项目学会以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实现专业所有知识、技能的融合。在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整个项目式培养课程体系的架构中,设计了专业认识实习、IT服务顶岗实习、典型网站开发三个一级项目。

二、基于SWH-CDIO教学理念的认识实习项目设计

1.项目的性质与定位。很大一部分学生进入本专业时,由于对行业背景、就业去向以及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缺乏认识和了解,对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要求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并不清楚,结果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提不起兴趣、动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专业认识实习项目是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末设置的一级项目,即专业导论项目,该项目通过安排到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IT公司参观、水博馆参观、专家专题报告、导入企业案例、构思企业系统等,使学生建立对本专业的认识,感性认识和专业相关的企业,加深对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认识;了解企业文化及水文化;对将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及将要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具备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提高学生专业认识、职业素质与团队精神;对自己的学业与职业进行规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热爱本专业、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氛围。

2.项目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在开设“认识实习”项目前,学生修完了“计算机导论” “计算机操作实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设计”等专业基础课,对本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初步了解,具备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本项目的后续一级项目是“IT服务”和“动态网站开发”。

3.项目SWH-CDIO教学模式设计。在CDIO 教学模式下,“认识实习”采用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4个阶段来实现。基于CDIO模式的认识实习流程如下:构思阶段――教师向学生下达实习任务书,布置任务,学生明确任务和目标要求,即要求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考虑怎样做;并进行任务准备,分组,查阅相关资料。设计阶段――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对学业和职业进行规划,以后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要胜任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具备哪些技能,社会的要求是怎样的,通过本次实习要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依据这些问题自己制定项目计划书,并明确实习中的注意事项。实施阶段――项目实施,校内教师带学生按实习计划到企业参观,企业教师做报告、示范讲解,解答疑问,学生倾听、提问、交流、记录。运作阶段――实结、项目评价。学生整理资料,撰写项目报告(含学业和职业规划),小组自评、互评,项目答辩。教师审阅实习报告,组织项目答辩,对学生个人和团队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项目SWH-CDIO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基本要求。(1)认识实习项目为综合性的专业导论实践项目,在进行项目前,学生已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到企业参观、体验及工程师的报告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专业、行业、企业的认识,要指导学生体会所学课程与行业、企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关系。(2)认识实习项目要带学生到企业中,感受企业实际工作氛围,亲身体验和熟悉职场环境,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相关行业背景及将来就业去向,对未来职业发展有较全面的认识,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自己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学习与生活进行规划,从而推动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顺利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负责该项目的专业教师应该具有较丰富的行业经验,并在实习过程中注意穿插一系列的相关企业专家、资深工程师的专题报告,确保达到本专业首次一级项目综合实践的效果。(3)在认识实习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将企业所见和已学过的专业知识相联系,加强对专业、行业的认识;另一方面应结合专家访谈及团队训练等活动,使学生端正做人做事的态度、掌握倾听及述说技巧,学会与人合作,并要穿插安排个人汇报和小组讨论,锻炼学生交流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的技巧,使他们的综合职业素质得以提升。(4)本项目实施包含“水文化”教育,如通过参观“中国水博馆”,听取讲解员的讲解,观看影像资料等了解我国的水文化。将铸就水利精神为核心的“以水育人”和培养人文素质为重点的“以文化人”相结合,并将其融化渗透在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实现水文化的教育、启迪、陶冶、审美、愉悦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滴水穿石、奔流不息的人生追求。

2.实习方案。整体方案采用项目实战与职业素质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推行“知识+技能+态度”的考核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本次认识实习CDIO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学习与CDIO工程能力的共同提高,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实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果评价”的良性循环。项目计划与要求,见下表。

3.关键环节。在实习方案确定后,注重以下关键环节:(1)实习准备。指导教师要提早进行实习准备,联系实习的单位、校外指导教师,请企业专家准备报告。着手编写周详的实习任务书和指导书,在实训指导书中根据实习方案确定实习目的、实习要求、实习内容、实习进度、考核方式、参考指南及实习报告撰写要求等重要内容,以便学生依据实习任务书和指导书的指导准备及具体实施实习。(2)实习动员。实习开始,首先进行实习动员并部署实习项目的具体安排。通过实习动员,可以使学生对实习项目有一个感性的、总体的认识,并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明确实习项目的目标、要求,提早思考实习项目存在的疑问,带着目标与问题去实习,为圆满完成该项目目标奠定良好基础。(3)在实习安排中预设问题。在实习任务书中提出一些预设问题,通过实习动员,让学生在实习前做一些心理和专业知识上的准备,提前思考问题,在实习中寻求解决这些问题,并要求将问题结果连同学业与职业规划写入实训总结报告。(4)学生分组。实习动员后,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5至7人,组长一名,定责任,定计划,定进程,定绩效,以团队形式进行实习的各个环节。实习结束,整个小组接受考核评价,从而锻炼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5)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环节是整个项目的最后一个环节,若掉以轻心,最终的项目训练效果可能是不圆满的。必须从多个侧面,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个人和团队进行“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评价,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使他们在今后发扬优点,弥补不足。

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进行的基于SWH-CDIO模式的“认识实习”项目设计,能较好地融合“构想―设计―实施―运用”的指导思想,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交流能力,为后续项目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 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梁正平,蔡平.CDIO视野下案例驱动的文科类VB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4).

[3]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4]马晓梅,张剑飞,乔付.CDIO模式下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2).

[5]张慧平,戴波,刘娜,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自动化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S2).

第9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08年资助项目《水利类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成果(关于批准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2008]53号,项目编号:0837035,主持人:李前杰)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国发35号)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1]。这一规定符合职业教育完整体现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有利于造就高职高专学生全面人格发展。

本文结合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实际,研究学生顶岗实习的含义、顶岗实习的意义、顶岗实习的管理模式与组织、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以及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通过对顶岗实习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旨在对今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1、顶岗实习内涵

1.1、顶岗实习的含义

顶岗实习最早是在2006年5月,河北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实施的“顶岗实习”工程,旨在破解农村教育“人才荒”,实现师范院校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统一。后来发展到了全国的高等院校,从师范类扩展到了各类高等职业教育。

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实习基地从事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生产实践活动[3]。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生产性工作,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学到相关工作经验,还可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在顶岗实习期间,参加实习的学生仍是学校的在校生,只是教学形式和教学场所发生了变化。

1.2、顶岗实习的意义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2]。目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运用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其意义归纳为:①顶岗实习促使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办好高职教育;②促使学校强化了师资力量,建立了实习指导教师库;③促使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较稳固的劳动者;④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自身能力;⑤促使学生边学技术、边获工资,实现了提前就业;⑥促使院校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得以提高,社会声誉得以提升。

因此顶岗实习实现了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赢局面,是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3]。

2、顶岗实习管理实践

2.1、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与组织

2.1.1、建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正确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3]。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在长达半年的实习时间里,学校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顶岗实习很容易失去有效监控,形成"放羊"现象,难以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为此,我院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企业等"多方联动"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成、职业纪律约束和技术安全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监控,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保证了顶岗实习的质量,缩短了学生的就业准备期。图1为我院顶岗实习的具体管理模式。

2.1.2、顶岗实习的组织

顶岗实习组织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院与企业共同参与、周密筹划和准备,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并设计相关管理制度,才能保证顶岗实习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我院将顶岗实习工作划分为前期计划准备工作、中期过程管理与控制、后期考核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由多个工作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相应质量标准和责任人,才使顶岗实习有条不紊的进行,达到实习的教学目的。

2.2、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

2.2.1、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的意义

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学生顶岗实习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富有成效,建立健全和遵守《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学生完成顶岗实习的保障。在我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中规范了各方的职责,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能持续改进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为参与三方提供指导,保证了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2.2、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我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分析,其主要内容归纳为"六个明确,一个签订"。

"六个明确"是指:①明确了顶岗实习的意义和要求;②明确了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和活动方式;③明确了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和学分体系设置;④明确了"行校企"三方执行主体的主要职责;⑤明确了各参与者的主要职责;⑥明确了顶岗实习分"五步"走的实施程序过程。

"一个签订"是指顶岗实习协议的签订。包括:《毕业生顶岗实习提前离校申请书》、《毕业生顶岗实习安全承诺书》、《毕业生顶岗实习教学承诺书》,以及学院、企事业单位、学生三方签订的《顶岗实习协议书》。

明确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权责,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实习工作的管理,确保实习质量,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2.3、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及应用

2.3.1、远程管理平台开发背景

目前,职业院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通常是由实习干事、顶岗实习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通过巡查、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了解一些宏观的情况,然后将信息进行手工数据统计上报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再落实解决。这样一来,数据信息少、中间环节多,导致沟通不畅,学生的实际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院系管理部门难以对顶岗实习实行质量监控,有时甚至与学生失去联系,致使学生顶岗实习缺乏过程管理,实习质量不高。

我院顶岗实习缺失过程管理,就其原因,一方面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互动模式,导致企业难于真正参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学生实习点多、面散的现状,学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甚至造成从实习点流失。我院开发的学生顶岗实习远程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顶岗实习管理瓶颈问题。

2.3.2、远程管理平台功能简介

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由我院与至善在线教育联合研发,不仅能满足学生实习信息记录的传统功能,还能实现学生动态跟踪、教师工作考核、远程教学辅导、即时数据汇总等更高级功能;同时本平台还能实现实习单位评价数据共享、实习学生数据共享、各学校数据横向比较等完全超越传统管理的功能,便于管理者掌控全局。

平台功能图形解如图2。

2.3.3、远程管理平台应用

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紧紧围绕学生,通过平台来促进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联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生产性职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如图3所示。管理平台包括:学生管理模块、校内指导教师管理模块、辅导员管理模块、校外指导教师管理模块、校内职能部门管理模块。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了各模块相关人员的职责,如"校内指导教师、辅导员必须定期登录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至少每周登录1 次,每个月不少于6次)"等。

3、结束语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方式,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高职高专学生管理的瓶颈。建立以行业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融入的"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建设校内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网络,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等措施,将为顶岗实习的管理创造出良好的平台,将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5国发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