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1 12:38:20
导语:在护理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为了让护理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做好心理、生理上的准备。
1.1选择实习基地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非常重要。我院的实习基地必须是教学医院或规模较大、科室齐全、设备精良、患者较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二级甲等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便于学生就业,我院实践教学地点是由学校安排和自我联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我院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毕业实习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若干规定》进行实习点的审核把关。
1.2重视实习前教育在护生实习前,我院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全方位对护生加强教育,着重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等教育。如开设护理伦理学、护士礼仪训练、沟通技巧、怎样当好实习生、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如何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如何防范临床医疗纠纷等专题讲座;召开实习前动员大会,组织学习学校“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医院简介”、邀请附属医院的优秀护士介绍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举办往届优秀实习生的经验报告会、实会、“做合格实习生”讨论会等,使护生消除紧张的情绪,对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有所了解,放下思想包袱,做好实习的充分准备,愉快地进入毕业实习。这些措施对护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1.3强化护生实习前的技能训练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各家实习医院都将对实习学生进行上岗前考核。为了让护生能够迅速适应临床实践。在我校实训中心对护生实习前进行66学时的强化技能培训。实训项目有:血压测定和记录、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肌肉注射、静脉输液、铺床法、导尿术、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鼻导管吸氧法、鼻饲法、口腔护理、超声雾化疗法、生理反射检查法、肝脾触诊检查法、骨盆外测量、复苏术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准确与规范、动作的熟练速度、动作的协调性,强化“三查七对”、无菌观念等医疗护理制度。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必要时进行示范。最后进行逐项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实习资格,进入临床实习。
2过程控制
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是事关整个护理教学教学的质量的关键环节,是重中之中的环节。护理学院领导就如何加强实习生管理多次开会研讨,制定了符合本院特点的管理办法。加强与临床各实习点联系是了解学生完成毕业实习情况,掌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进完善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
2.1与临床各实习点保持紧密联系,强化医院的教学意识,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工作在学生进入实习点前由实向实习医院呈递我校《普通本专科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学生名单,学校和医院就共同的责任要达成协议,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学习环境的标准、轮转计划及考核标准,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工作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从而为护生在临床学习阶段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制定实习医院的巡查制度我院领导亲自带队,和教学管理人员及班主任一起到实习医院走访医教科、护理部,到科室对实习生进行检查和慰问。建立巡查记录本,记录各实习医院学生实习期间的出勤、表现情况和完成实践教学情况,包括在实习带教师生间的评价和出现的问题。因我院有大量在外地实习的学生,为了防止实习管理失控,我院对各散在实习医院通过、电话、个别实习点实地检查的形式进行跟踪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确保外地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实习计划。
2.3实习情况汇报制度实行实负责制,实每周向医院护理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每月向学校进行一次实习工作汇报。各医院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组织召开实习生及带教老师座谈会,并向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汇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使学校能够及时掌握实习情况,对前段时间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先进,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让实习生讨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
护理学基础实操课要求每5~6个学生为一小组,每个组由一个组长负责对每个学生每项操作的练习进行监督和次数的统计。如果是要求真人练习的操作,如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等操作,则每个小组又重新分组,每两个同学相互搭档为一小组,相互练习。
二、护理学小组教学的目的
1.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小组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操作练习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有个别学生不练习的情况。小组教学的人数较少,每一个学生的练习都受到全组同学的相互监督和指导,避免了个人盲目练习而认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的情况。小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练习,避免了因为过度紧张而产生的焦虑。
2.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每个小组的学生必须相互合作才能够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一个同学练习完了,她必须整理好用物给下一个同学练习,尤其是在真人练习的时候,一个学生模拟病人,一个学生模拟护士,相互之间的互动配合都非常的重要,小组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处理问题和应变的能力,比如静脉输液的时候,一次排气不成功怎么处理,进针不见回血的时候又怎么处理。
3.激发学生的换位思考
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实操的过程当中,会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练习肌肉注射的操作时,扮演护士的学生因为技术不娴熟没有掌握“两快一慢”(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导致进针过慢或者拔针过慢都可能引起病人的疼痛,那么这个扮演病人的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这种疼痛。只有当他们切身体会到病人的感受,他们才会设身处地地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将来才能够更好地为病人去服务。通过小组练习,可以换位思考,理解病人的感受。
4.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小组教学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操作课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指导,避免了大班教学不能顾及到所有同学的弊端。小组教学里,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对本组学生练习的情况非常的熟悉,可以重点观察在练习过程当中表现较差的同学以及该同学存在的问题,并把本组操作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给操作课老师,操作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护理学小组教学存在的不足
1.分组可能不均衡
学生之间的分组,要考虑到他们之间是否配合,关系是否协调,以及各组员之间的特点。如果是由教师进行分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有可能由于有些组员之间的关系不协调或者个性不合而使组员之间缺乏积极性。若是由学生自行分组,又容易出现相互之间包庇的情况,导致分组参差不齐。因此,分组很关键,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搭配,每一个组既要有性格外向的,又要有性格内向的,既要有操作较好的学生,又要搭配操作较差的学生,以好带差。其次,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如果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矛盾,将不利于操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如果分组不当,则可能会使分组的效果更差。
2.管理可能不细致
小组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教学,小组的管理者是每个小组的小组长。教师在小组教学过程当中,可能会疏于对个别学生的管理。由于护理学基础实操课的课时有限,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的管理指导。比如,操作室卫生、纪律的管理,每个小组成员操作练习的监督和指导都是由小组长主要负责。性格开朗、积极的学生会主动寻求教师的指导,部分不认真的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会被教师忽略,由于操作课教师的管理不够细致,培养出的学生的操作技能就参差不齐。
3.进度可能不一致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微课;教学设计
1微课特点
第一,时间短,容量小。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他们在专心学习某一个知识点时,注意力在5~10min是最集中的,而微课的时长一般不超过10min,学生便可在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学习知识点。第二,内容少,主题强。因微课主要是针对某一主题内容或某个知识点而展开教学的,因此针对性较强,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第三,易共享,可重复。学生可利用智能手机或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在线观摩微课及其辅助资源,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反复对知识点进行回顾与记忆。
2基础护理学微课的设计
第一,教学主题的选择。于庆国等人[3]在研究微课的设计模式时认为微课的选题应遵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选题要精练,内容要明晰。微课的教学设计原则应以“精”和“微”为主要特点,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佳的方法向学习者准确表达出某个微小的知识点,并设计出相应的脚本。基础护理学则应需要根据课程大纲、教学目标等要求恰当地筛选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知识点为主题进行微课的开发与设计,但并不是所有知识点均可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某些需要教师现场演示的、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一对一辅导的知识并不宜使用微课。第二,教学时长的把控。微课的教学时长安排为5~10min为宜,例如,在讲肌内注射这部分内容,臀大肌注射是重点,以往的操作视频和讲解时间较长,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难免会在观看后期注意力不集中,此内容讲解的重点和关键点在臀大肌注射的定位与操作手法,因此教师可把臀大肌的定位与注射手法分成两个微小的视频进行制作,每个微课视频中强调一个重难点内容,这样便可在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段内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第三,教学语言的安排。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讲解过程要流畅紧凑。因微课的脚本需要提供给课程拍摄人员和后期制作人员,故脚本中的语言和案例较传统讲稿要更为严谨和科学。第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微课的导入可以分为平铺直叙的开门见山型、悬念制造型、情境导入型等方式[4]。马兆丽等人将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作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情境导入型与悬念制造型的授课导入方式比平铺直叙的开门见山型导入方式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故在基础护理学微课的设计时可引用情境导入,以便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在讲述静脉输液的目的时,可导入汶川地震的情境图片或动态图:在废墟下等待救援的人伸出一只手臂,医务人员给予其静脉输液。这样的情境制造会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静脉输液呢?静脉输液到底能达到什么目的呢?进而达到教学目的。Mclellan[6]指出想要达到极佳的学习效果,应将知识置于特定情境中进行学习,而知识的情境多是由教师所创设的语言情境体现的,但是对于基础护理学中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如臀大肌注射部位的选择、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等,这些知识点的核心仅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不能被形象地表达出来,学生理解起来也较费力,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臀部模型、压疮模型、小动画、静态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抓住学生好奇心,吸引其注意力。例如,在讲授臀大肌注射部位的选取时,教师可在臀肌模型上进行定位,以静态图片的形式展示,再加入动画视频对“十字法”与“连线法”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形象化。教师可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现有的教学资源等进行合理设计。因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和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操作多、实用性强的特点,故技能部分微课内容的设计过程,除了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外,还需要鼓励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进而有效掌握其技能[7]。第五,微课视频的制作。流程如下:其一,恰当选题。其二,编写教案与制作课件。其三,教学实施与拍摄。其四,后期制作。其五,教学评价反思与反复修片。在视频的制作技术上,分为了单播式微课和交互式微课,单播式微课以视频播放为特点,交互式微课则以视频播放、交互反馈相结合为特点,同时加入了师生互动、教师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评价反馈环节。研究结果显示,交互式微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优于单播式微课[8]。
3基础护理学微课的应用方式
课前,学生提前观看微课视频,预习所要学习的重难点,学会“知新”。课中,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重点知识的构建。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课后,帮助同学重新回顾课堂所讲内容,学会“温故”并自我总结。无论微课是以哪种形式应用于教学中,都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慢慢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和共性学习。
4评价与修改
设计完成的微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后要进行评价,包括对微课的设计过程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在学生中试运行的方式评价基础护理学微课的设计过程,先给部分班级的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收集反馈的信息后及时修改设计过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则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从能否提高学习兴趣、能否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能否增强实践能力、能否提高学习效率、能否增强理解能力、能否促进师生交流合作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370例,年龄≥65岁,其中男204例,女166例,平均年龄(70.96±16.98)岁。心功能Ⅰ级72例,心功能Ⅱ级164例,心功能Ⅲ级130例,心功能Ⅳ级4例。原发病:肺源性心脏病98例,冠心病9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2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8例,均好转出院。
2护理研究
2.1住院期间护理
2.1.1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使机体耗氧明显减少,肾脏供血增加。有利于水肿的减退。如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时,要立即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回心血最,改善肺瘀血,增加肺活量,从而减轻呼吸困难,使患者舒适。方法:摇高床头,或用靠背架及枕头将上身抬高45°或90°使成半卧位或坐位,腰部垫以薄枕,下肢屈膝,抬高30°,以防下滑。
2.1.2吸氧
患者出现气急、发绀时,必须立即给氧气吸入,一般为低流量(2mL/min)持续吸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1~2mL/min,病情控制后改间断吸氧。
2.1.3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反复发作,病程长,常有紧张、焦虑、烦躁不安,这些因素能影响大脑皮层交感-肾上腺系统,加重心脏负荷。同时由于肾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导致抗利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增加,造成水钠潴留,也使心衰加重。护士要注意同情,安慰患者,及时执行医嘱,主动解决其生活上的困难,在患者面前不随便谈论患者的病情,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尽量避免一切不良刺激。本组16例患者由于家属配合不好,造成患者烦躁不安,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
2.1.4饮食
饮食治疗的原则是限制水分,予以低热量、低钠、低脂肪且易消化的饮食,少吃多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钠盐限制一般不必过严,因为利尿剂广泛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良好。另外,老年人体液总量较少,远侧肾单位重吸收钠的能力下降,使钠丢失增多,易引起脱水,血压下降,血液浓缩、血栓形成,对食量少的患者,可不限钠,以免影响食欲,但在心力衰竭急剧加重期间,特别是利尿剂失灵的情况下,需严格限钠,每天不超过2g,要鼓励患者进食含钾高的食物。由于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力衰竭,故对便秘者要鼓励其在饮食中适量增加粗纤维食物,以刺激肠蠕动,缓解便秘。
2.1.5用药护理
老年人药物排泄缓慢,易引起严重毒副作用,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药时,需掌握药物的剂量、用法及毒副作用,便于观察和处理。一旦出现洋地黄毒性反应,要立即停药、补钾、治疗心律失常。如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服药者,要作反复交待,最好取得家属合作。
2.1.6加强病情观察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改变和老化使其临床表现不够典型或被其他病症状所掩盖,应引起重视。如老年患者多有脑动脉硬化,或曾患过脑血管疾病,使大脑功能受损,记忆力减退,从而导致意识障碍和失眠等,所以护士应特别注意对患者的意识观察,定时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及性格特点,随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意识障碍表现,及时与医师联系妥善处理。
2.1.7重视宜传教育
忧虑和沮丧、愤怒和挫折是常见的加重身体疾病的行为方式,常加重心力衰竭,应采取措施使其摆脱这些因素。疾病的复发、活动的限制、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都易使患者产生失望情绪。通过恰当咨询和宣教,往往会使疾病好转。医护人员的关心、同情都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莫大的安慰。
2.2家庭护理
即使心力衰竭急性症状在医院使用药物治疗而得到缓解,出院后也需一段时间的卧床休息,使其逐渐恢复。因此要给患者作好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快心功能恢复,预防疾病复发。
2.2.1避免诱因
感染是诱发心衰的常见原因,所以慢性心衰患者无论何种感染,均需早期应用足量的抗生素。老年体弱患者感染时症状不典型,体温不一定很高,仅表现为食欲不佳、倦怠等,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要告诉患者增强体质,防止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肠炎等。本组370例患者其中228例(61.6%)由于合并不同程度感染而诱发或加重病情,所以一旦发生感染,要立即治疗。
2.2.2合理休息
除午睡外,下午宜增加数小时卧床休息,可下床做些散步、气功、太极拳等活动,但要掌握活动量,要根据心力衰竭程度而定,Ⅰ度心力衰竭者要延长午休时间,限制日常活动量,可短距离散步;Ⅱ度心力衰竭者予短时间全休,允许做些短时间的轻微活动及下床后排便;Ⅲ度心力衰竭者以绝对卧床休息为主,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以不出现症状为限,老年人休息时间稍长,要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休息,以免引起血栓栓塞性疾病,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合并症发生。本组4例(1.1%)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经及时溶栓治疗后均好转。所以,对需长期卧床的,要定期帮助作被动的下肢运动。
2.2.3合理用药
要叮嘱患者严格按医嘱用药,切忌自作主张更改或停用药,以免发生严重后果,应熟悉常用药的毒副作用,这样有利于不良反应的早发现、早就医、早处理。
2.2.4皮肤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被迫采取右侧卧位,所以应加强右侧骨隆突处的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可为患者定时按摩、翻身,护理动作应轻柔,防止皮肤擦伤。对水肿严重者的皮肤更应加强保护。
2.2.5定期复查
应定期抽血复查地高辛浓度和血钾、钠、镁及尿素氮、肌酐等。并定期复查心电图,心功能测定可每3个月检查一次,我们对所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均印制随访复查表,及时填写各种症状、体质量、24h尿量以及各种化验检查,并根据病情由医生决定药物是否需要调整。
2.2.6自我监测
我会是基层护理学会,挂靠在市医学情报所,护理学会的办公场地和设备是挂靠单位提供,工作人员全部是兼职的,没有经济收入,学会一直坚持以会养会,以班养班的原则。平时举办各种活动需要场地及经费,不但需要学员的支持而且还要依靠主管部门和辖区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大力支持,如学会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所需经费,是收取学员的会务费解决,而举办各种比赛、评奖等的经费又是由主管部门和辖区各医疗卫生单位筹集资金解决。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及辖区各医疗卫生单位沟通协调,争取得到大力支持,是护理学会做好护理继续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2加强组织领导,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
为提高我市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树立现代护理新理念,尽快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与发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会组织举办的活动有:①培训班6期、专题讲座3次,学术报告会5次,参加学习的护理人员有4000多人次,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教授26名,市内专家34名给学员授课,讲授内容包括:护理管理,优质护理,护理品管圈知识,心理护理,医疗安全,医疗风险,医院感染管理,ICU病人护理,急症和危重病人护理,外科管道护理,护理新技术新业务以及各专科特色护理等等,课程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必要时还安排老师进行现场操作示范,让学员理解掌握操作的每个动作和步骤,有些学习班还组织学员到本市三甲医院相应病房实地参观学习,使学员真正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达到学有所成。此外,每次学习结束后,还让每位学员填写“反馈表”,由学会统一回收后进行信息处理,这是学会发杨优点克服缺点,把护理继续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的依据,由于学习效果显著,深受学员欢迎。②2012年为全面了解我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的情况,学会组织20名护理专家对本市19家二级以上(包括二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同时给予技术指导服务。2013年学会又组织15名护理专家对本市19家二级以上(包括二级)医院“品管圈”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并现场给予技术咨询及指导。③护理操作比赛3次,参加比赛现场观摩学习的护理人员约1200人次;内容包括儿科护理、重症监护、临床护理等专科;操作有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氧气筒式氧疗法、电动吸引器吸痰法、光照疗法、早产儿保暖箱的应用、脐部护理、除颤术、简易呼吸器使用、气管内吸痰、搬运病人等等,邀请上级著名专家教授作评委,比赛注重实战,“真人”配合不仅考核了护士的综合技术能力、心理素质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且“以专业化的行为体现专业化”的新理念在全市护理人员的思想上逐步深入,每场比赛都是对我市护理水平的一次大检阅,对提高我市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④健康咨询活动2次,派出医护人员600多人次,免费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5000多份,接受免费健康咨询及医疗服务的群众1000多人次。活动的举办为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咨询,宣传现代健康新理念,培养了“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技能,显示护理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面貌和丰富的医学知识。⑤护理技能和礼仪表演3次,到现场观赏表演的护理人员约1200人次,本市二级综合医院和市直医院共16个单位参加,表演内容有:护士礼仪风采展示,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骨折病人救护、溺水病人的急救、婴幼儿抚触、中医救护、狂犬咬伤紧急处理、无偿献血、精神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视力保健等等节目。护士严谨而亮丽、既优雅又大方的风采展示,令观众大开眼界;而迅速准确、既严肃又精彩的救护技能表演,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通过表演体现这些甘于平凡、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们,用挚爱帮助患者与病魔抗争,用行动诠释着“以人为本”的真谛,充分展示我市护理队伍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职业风范以及精准的救护技术。
3加强与省内外医疗单位的交流和友好往来,拓宽门路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近五年来,我会先后邀请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西卫生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柳铁中心医院等等单位共20多名专家教授前来为全市护理人员讲课,使全市护理人员受益匪浅。此外,护理学会还通过积极宣传发动,组织本市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护士骨干约400人次,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尽力为全市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护理人员了解到最新的护理学科信息,尽快掌握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创新管理模式,培养现代护理新理念,从而提高我市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4结论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1级大专护理8、9、10班18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91名和对照组90名,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采用同一版教材,由同一授课教师根据案授课。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教师精心备课,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讲解。
1.2.2试验组
采用PBL教学法,具体步骤:(1)课前提出问题。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通过典型病例提出问题。如讲授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时,给出典型病例,提出如何正确测量及判断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界定标准,高血压病的护理分析,高血压病的应注意的生活习惯以及如何用药等问题。(2)学生课外解决问题。根据平时学习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分组,每组包括不同层次学生。学生课外以组为单位通过教材、教师推荐的参考文献、互联网、各类医学数据库等各种途径寻求答案,组内同学将资料汇总、分析、讨论,制定答案。(3)课堂辩论分析问题。各组论述自己答案并为自己答案辩护,组间可相互质疑、辩论。(4)教师总结分析。教师根据各组答案选出最佳答案,并给出参考答案;对各组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一起回顾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1.3观察指标
(1)根据考教分离原则,期末由教务科统一命题对两组进行理论考核以及临床护理病历书写考核。(2)制定统一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不记名填写,评价分析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发出181份,收回181份,全部有效回收。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3.1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内科护理学是研究患有内科疾病患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诊断和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以达到促进和保持患者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同时也是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其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知识整体性强,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大专护理学习中的主干课程、重点课程。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广大内科护理学教学者常常研究的课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授,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但容易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步入临床后不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3.1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PBL教学法通过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课后自主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寻,同时通过讨论等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使得对知识点的记忆变得更加深刻,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护理病历书写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表明PBL教学法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付雪连等通过对国内护理专业PBL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认为PBL教学法在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病历书写考核成绩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3.2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搜寻、查找知识来解决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组研究中,试验组学生对于PBL教学法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从课外参考书籍、网上专业数据库等寻找答案及对策,在完成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检索查阅文献的能力无形中得到提升,同时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大,其知识面不断得到拓宽,这在本研究中得到很好的证实,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答案汇总、组内以及组间讨论答案的这一环节,需要学生书写护理文书、组内同学间沟通、陈述小组答案以及为其辩护,这就对学生的护理文书书写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有一个很好的培养作用。
3、总结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设计;外科
护理教学思维导图的使用者将包括图片、图形、词语等在内的信息表征工具加以组合运用,通过呈现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顺序关系,实现概念表征的可视化。在进行外科护理学中水钠代谢失调这一部分的教学时,笔者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背景
大多数学生爱动脑、肯思考,但他们的学习只满足于掌握单个知识点,尚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水钠代谢失衡这一节零散知识点多,不易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病因和临床表现。2.能力目标:正确判断水钠失调的类型及程度。3.情感目标:在观察和护理过程中体现出认真、细心的工作作风。4.教学重点及难点: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三、教法和学法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概念。笔者采用XMIND软件绘制思维导图,直观展现学生对水钠代谢失调这部分的已有知识,重在建立一个基于核心词或有序想法的意义图形。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引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开篇点题,指出水(体液)对于人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跟着教师走进水、电解质的世界。2.任务驱动。任务一:学生课前根据教师分发的提纲复习水钠代谢平衡,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绘制成思维导图并反馈给教师。这是课前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任务二:根据课前学习回答“与水钠代谢相关的两层膜、三个间隙是什么”“高渗、低渗、等渗指的是什么间隙的渗透压变化”等问题。任务三:观看红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在细胞内外的动态变化。通过任务二和三,学生在心中对其将要探究的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这相当于一个知识的承载点,以后所学知识都能在这个载体上找到落脚点。任务四:明确各种类型脱水失水和失钠的比例关系,让学生自主思考“失水和失钠的关系应怎样才能使细胞外液呈高渗、低渗、等渗的状态”。任务五:首先,教师出示高渗性脱水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融汇了高渗性脱水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并显示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的内在原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照流程图,理解内化知识点。其次,学生自学等渗性脱水的相关内容,教师出示部分思维导图,由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完成表格。再次,学生学习低渗性脱水的相关内容,参照之前的思维导图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任务六:分析病例,判断失水类型,在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五、教学评价
利用学生自测和教师评价两种方式,让学生和教师明确是否还有未掌握的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
优点:化文字为图形,增加直观感受;利用XMIND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结构,做到知识可视化。不足:分组没有考虑到小组平均水平的差异;学生初学外科护理,对涉及的专科疾病认识不够,较多的时间花费在解释这些疾病上。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有助于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以可视化的方式探索、修正和总结某一学习问题的想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记笔记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作者:张筱晗 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20-124.
[2]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6):59-61.
[3]朱新会.基于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理论型课程知识设计与应用[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在临床护理学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口服给药,二是静脉给药。
1.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适用于心脑血管病较轻和较重的患者,经静脉给药治疗病情稳定以后,需继续治疗者,应用口服给药可起到维持治疗和避免急性发作作用。
1.2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老年心脑血管病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能很快达到血管浓度,其治疗效果也比口服给药和肌内注射快,特别是对病情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和病程较长的一般患者因某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发作,静脉输液是首选的给药途径。
2静脉穿刺部位及方法与临床护理学研究
2.1穿刺部位的选择:心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内,远心端的表浅小血管往往受损较少,因此选择手前臂、手背及指背静脉较适宜。手的静脉血一般由掌侧流向背侧,大部分自手背静脉网回流。对于消瘦、体胖、水肿等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由于长期输液手前臂的及手背较显露的血管常被破坏,加上穿刺失败造成的瘀血、水肿等原因使手前臂及手背显露有弹性的静脉无法穿刺时,可采用手背、指背细小静脉作为穿刺的部位[3,4]。
2.2针头的选择:选择针头的大小,原则上是根据静脉大小及部位的深浅而定,一般手背及手前臂较明显的静脉选用6.5~7号针头,手背、指背较细小的静脉选用4.5~6.5头皮针较适宜。
2.3进针方法:老年患者静脉穿刺进针手法,采用直刺法较好,手背、指背细小静脉穿刺,止血带扎在穿刺点近心端5~7cm或手腕部,右手拇指向近心端前推,使静脉充盈再固定静脉。水肿患者皮下组织疏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周围组织压力高,血管不显现,脆弱,无触及感。行静脉穿刺时先用左手拇指沿静脉走行解剖部位压迫局部组织,使组织水分被推挤到静脉两侧,这时静脉可显现。然后绷紧皮肤,但用力不可太大,在欲穿刺的静脉下方0.5~1cm处,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放平针头潜行1~1.5cm或针头进入1/3时,向下刺入血管内。穿刺的整个过程要做到轻、稳、准、迅速,对细小静脉,进针要掌握“宁浅勿深,见回血后不再进针”的原则。原因:细小静脉表浅不滑动腔内血量少,回血较缓慢,见有回血有明针尖斜面全部进入小静脉腔内。如果见回血继续进针就会穿破血管,使穿刺失败[5]。
2.4手指穿刺针头固定法:手指关节多,活动度大,面积小,静脉输入时,如胶布固定不牢或固定方法不当,手一活动就会出现液体外漏或针头穿破小血管,而导致输液失败。因此,固定针头时动作要轻柔,以牢固、滴注通畅为度,除按常规固定针头外,还要将手指固定好,不让其弯曲活动,可采用光滑的棉签两根(不去前端棉花),长度以手指长度相等或稍长1cm,放在手指掌侧,有棉花一端在指根部,另一端与指尖平齐,以三条胶布分别绕贴指尖、指根及中部,使手指呈伸直位,固定胶布松紧要适宜,以不影响血液循环和输液通畅为标准[6]。
1.1研究对象
将2012级高职护理1班学生89人作为实验组,2班93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均为高考后经全国统一招生录取入学,选用统一的教材,由同一位教师授课,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视频导入法,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搜集与题材密切联系的视频资料,如“院外急救”内容用德国医疗救援联动剧《112》导入、“急诊科护理”用美国《MiamiMedical》导入、“重症医学科”用我国著名“三甲”医院ICU宣传片导入等,基本上每个内容均能在互联网上搜到相关视频,也可将视频资料融合在多媒体课件当中。下面以“中毒概述”的教学为例,具体过程如下。环节1,视频播放:播放“4岁儿童吃炸鸡腿后死亡”(3分钟)、“清华女生铊中毒”(7分钟)两个视频片段,护生观看后颇有感触。环节2,提出问题:导致他们中毒的物质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中毒的表现各有不同,如何判断?如何快速识别中毒并做好抢救工作?环节3,学习新知:就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同学共同学习,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环节4,总结归纳:再次回顾视频中的关键点,鼓励护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用专业医务人员的角度重新审视中毒问题,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1.2.2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复习导入等传统的课堂导入方法,多媒体课件与实验组相同。
1.3效果评价
采取学院督导组专家评课和教学对象问卷调查的方式,参照“护理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内容自制调查表,调查护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评价问卷由班主任在课程结束后集中发放,护生当场填写,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
问卷和专家意见表明:在教学效果、方法和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方面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充分说明视频导入法教学质量优于传统教学导入法。
3讨论
现阶段,很多职业学院的教师大胆采用PBL、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而视频导入教学法与此类方法异曲同工,都是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精神。而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更加需要视频导入等方法的灵活应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实践表明,视频导入法虽然优势明显,但使用时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适可而止,避免滥用。视频导入的时间最好在10~15分钟内,过长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视频是教师更好地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媒介,而不是某些教师为逃避授课任务转而依赖的工具。
第二,充分准备,有效引导。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详尽充分的准备,如视频下载后的截取与拼接,将无关内容删减,并对视频内容深层挖掘、讨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