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田间管理

时间:2022-02-15 16:40:45

导语:在田间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一、田间管理目标

田间管理要达到“墒高、墒平、饱满、田间顶无烟花,腰无烟杈、墒无杂草、沟无积水、病虫害轻,烤完一棵桩。”通过栽前、栽后的田间管理,使烟株生长发育健壮、整齐、清秀无病,群体与个体协调一致,产量、质量达到预定目标。

二、烤烟大田移栽管理要求

(一)、预整地理墒

预整地理墒是烤烟规范栽培的基础,必须要保证较高的质量,做到先预整地理墒,合格验收后再栽烟,改变过去边整地理墒边栽烟的习惯。

1、深耕细耙:烤烟根系发达入土较深,根系又多密集在30—40厘米的土层内。因此深耕细耙有利于根系生长,扩大养份和水分的吸收范围,对地上茎叶的旺盛生长有利,深耕以25—30厘米之间为宜,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使用机耕。平整土地必须做到田平、土细、均匀一致。

2、开挖排水沟:在理墒前必须先在四周开挖边沟,较大田块中部还要开挖腰沟,沟深45厘米以上。

3、理墒规格:烟田平整好后开始理墒,理墒要求规范化,实行宽行窄株模式,连片烟田要统一墒向,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理墒时要求按1.2米的行距拉线起墒,先理10厘米高的毛墒,然后把中层肥15公斤,分两行施在毛墒上,行间距20公分;最后再从两边拢好墒。拢墒后要求田烟墒高35厘米,地烟和地势较高、坡度大、保水肥性差的沙质土,墒高要求30厘米以上,烟墒墒面宽50厘米以上,无论是田烟或是地烟都要求做到墒与墒之间宽度一致,深浅一致,墒平、沟直、土细,排水通畅。地膜覆盖的地方,理好墒后视土壤墒情及时盖好薄膜。

(二)施肥技术

1、纯氮指标:根据我县土壤肥力水平,品种需肥特性,在栽烟当季不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全县亩施纯氮4.1—6.65公斤,全面施用氮钾肥作追肥,禁止使用尿素、碳铵、硝铵和磷铵。

2、施肥方法:施肥方法采取30%的复合肥作中层肥,20%的复合肥移栽时作带水施用,50%的复合肥和全部氮钾肥(硝酸钾)作追肥施用。

(三)、规范移栽

1、移栽时间: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及主栽品种的特性,应适当提早移栽节令,在4月15日开始移栽到5月5日基本移栽结束。各地移栽期必须相对集中,100—200亩的连片地块2—3天内移栽结束;500亩左右连片地块3—5天内移栽结束;1000亩以上连片移栽时间不超过7天。

2、移栽密度:全部实行宽行窄株模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根据品种特性,我县采取两个规格。即:红大种植项目行距110cm×株距50cm,亩栽烟1200—1230株,其它品种行距120cm×株距50cm,亩栽烟1100—1150株。

3、移栽方法:全部采用“移栽器”实行“带水带肥定位移栽”。即:在整地达到田平土细的基础上,先按预定的向致拉线起毛墒高约10—15cm,在毛墒中心线两侧约10cm,把计划施用的底肥做中层肥双行条施,施肥后又拉中心线进行第二次拢墒至要求的墒高(25cm以上),然后拉线用移栽器按株距规范移栽,移栽后每亩用10公斤复合肥兑成1%的浓度的肥液,每株浇1公斤左右肥液,每株再浇2公斤左右的清水后在烟根周围覆盖干地以利于烟苗保水成活,移栽后下午喷施功夫防治地下害虫。

4、移栽质量:要求烟苗栽后生长点露出表土即可,其余茎杆全部埋入土中,适当深栽有利于烟苗侧根多生快发,提高烟苗成活率,切忌移栽太浅,烟苗茎杆露出土表或露出土表过高,形成“高脚苗”,易造成铁杆早花、蹲塘不长等,不利于烟苗的早生快发。

(四)、大田期管理技术

1、科学浇水:烤烟大田期的需水规律是:还苗期需要足量的水,此时期烟株小,耗水量少,适当干旱能促进根系发育,有利于后期营养物质的吸收,土址相对湿度50—60%较为理想;进入旺长期后烟株生长旺盛,耗水量增大,土壤相对湿度75—80%左右对烤烟生长,干物质积累最为有利;成熟期需要适量的水,土壤相对湿度60%左右有利于优质烟的形成,利于成熟采收。椐我县实际,移栽至团棵期适当补水,团棵期揭膜培土充分利用6—7月降水供给烟株大量需水,确保烟株健壮生长。

2、及时施用提苗肥和追肥:提苗肥的主要作用是烟株还苗后能及时补充水肥,保证烟株早生快发。第一次在栽后7—10天内,每亩用5—7.5公斤氮钾肥兑成1%浓度的肥液距烟株3—5cm处打洞浇施,施后盖土;第二次追肥在栽后15—20天内,每亩用5—7.5公斤氮钾肥兑成1%浓度的肥液距烟株10cm处打洞深施,施后盖土,严禁栽后21天后再追施氮钾肥;第三次追肥在移栽后30—35天,结合中耕除草,揭膜培土进行浇施或干施,保证烟株后期养分供应,确保烟叶得以留养成熟。

3、加强对早花烟株的管理:由于烟株个体间差异、育苗环节和气候情况等的影响,少数烟株会有早花现象,对早花的处理要抓住时机适时处理。即在早花烟株的第一朵中心花开放时,选好花下倒3叶或4叶的侧芽,选好侧芽后把芽上叶片及早花打除,打除部位尽量做到与侧芽平齐,以保证侧芽健壮生长。

4、适时揭膜培土、中耕除草

(1)、揭膜培土的作用:揭膜培土有利于促进烟株根系生长;有利于雨水进入墒体,保证烟株旺长期耗水耗肥量大的需要;有利于土址与外界的空气交换,促使根系和土址微生物的活跃;确保烟株早生快发;有利于彻底清除地膜,保证土址肥力的延续性;有利于降低地温,控制根茎病害及烟株后期早衰;有利于烟株下、中、上部位叶片协调生长,避免下部叶片薄,颜色淡;上部叶开片差、叶片厚、杂色重的现象。

(2)、揭膜培土时间:通过几年的实践,揭膜时间以栽后30—35天,不能超过35天,烟株生长到摆盘后期和团棵前期为最佳,该时期揭膜培土有利于烟株早生快发,根、茎、叶协调发展。

(3)、揭膜培土的技术要求:提沟培土时要把烟苗培成“喇叭口”型,培土后保证墒高达30cm以上,并呈“筒瓦”墒型,保证烟根的生长空间,杜绝培成“鱼脊型”,不利烟根的生长;培土时不能打除底脚叶,确保有效叶片数,烟株下、中、上部叶片协调生长,提高烟叶质量。

5、及时施用“宝成”除草剂:培土后10天左右及时施用“宝成”对烟田、烟地进行除草,确保后期墒无杂草。

6、适时封顶打杈,积极使用药物抑芽

(1)、封顶打杈的作用:去除顶端优势,促使烟株体内养分重新分配;利于中上部叶片的充分发育和成熟,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根系发育;利于减少病虫害;协调各部位烟叶生长,提高烟叶成熟度的留养。

第2篇

就在刚才,我们共同收听收看了全省秋作物田间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为贯彻落实好省里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秋作物田间管理,确保今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分析形势,提高认识,增强抓好秋作物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市粮食生产的总体形势是比较好的。今年夏粮丰产丰收,预计总产、单产以及小麦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夏粮连续5年增产,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目前秋粮生产的形势也很好。一是播种面积大。全市秋作物播种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增长幅度在7%以上。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77万亩,较去年增加27万亩,增长4.2%;超级稻种植面积505万亩,较去年增加122万亩,增长31.8%。二是苗情基础好。夏种期间大部分地区水源较为充足,夏种工作较上年提前4-5天结束,种得早,种得好。三是管理抓得紧。截止目前,全市秋作物已中耕76万亩、追肥461万亩、化除526万亩、防治病虫害162万亩。总体来看,如果不出现大的灾害,秋粮丰收应该"不是梦"。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全市秋粮在面积增加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增产增收

在看到粮食生产有利形势的同时,还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当前,尽管我市夏粮获得丰收,但夏粮只占全市全年粮食总产的30%,秋粮是我市粮食生产的大头,占总量的70%强。虽然目前秋作物的生长势头普遍较好,但我市夏季天气变化大,旱涝灾害多,秋粮生产还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秋粮生产出了问题。全市粮食生产目标就很难实现。而且也会对全省粮食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刚才,陈全国副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安全问题,他强调,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国家先后遭受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同时,我们还将迎来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3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面对特殊的形势,河南作为产粮大省在粮食生产问题上不能再给中央增添麻烦、增加压力。信阳市担负着全省粮食总量1/10的重任,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继续为全省、全国粮食安全作贡献,我们责无旁贷,使命光荣,而且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秋粮生产作为当前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克服困难,强化措施,认真抓好秋粮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力争实现秋粮丰产丰收、圆满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二、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切实加强秋作物田间管理

一是要明确秋作物管理的重点。秋作物管理的重点在秋粮,秋粮的重点在水稻,水稻的重点在超级稻,超级稻的重点在"百、千、万"工程示范区。各地要突出超级稻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区、万亩辐射区的田间管理工作,向管理要产量、要效益

二是要突出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防治是当前田间管理的重点。从气候情况看,今年水稻主要病虫害极有可能偏重发生。各地要提高警惕,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准确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预报和防治对策。要积极开展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确保病虫害不出现大发生、大流行。水稻的田间管理还要把握其生长期中的几个关键环节,严格落实专家制定的技术措施,切实加强肥、水管理,确保健壮生长。

三是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各县区要根据超级稻实施方案,集中力量,落实措施,把高产示范点办出层次、办出水平。同时,还要在玉米、红薯等其他作物上,考虑安排1-2个高产创建示范点,通过高产创建活动全面提高我市粮食生产水平。秋收后,我们要组织高产创建竞赛评比,先进的要表扬,落后的要批评。

四是要抓好旱作物田间管理。秋作物除677万亩水稻外,还有300多万亩旱作物。要切实抓好旱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要抓好中耕、化除、施肥、抗旱、防涝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各种作物田间管理都要有技术方案,按照方案抓好落实,力争夺取秋作物生产全面丰收。

三、积极主动,不折不扣,认真落实粮食生产有关政策和措施

(一)认真落实良种补贴政策。今年信阳首次启动水稻良种补贴工作,补贴面积636万亩,补贴标准15元/亩,补贴资金9540万元。当前在深入做好政策宣传的同时,要抓紧做好水稻良种补贴面积核查、登记和公示工作,务必在半个月内把水稻良种补贴款兑现到农户。

(二)积极推进水稻保险试点工作。今年,我市被确定为省水稻保险工作试点地区。各地要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市财政局、农业局《关于做好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抓紧完成水稻保险手续办理工作。

(三)及早谋划秋冬种工作,尽力消除冬闲田。前不久,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切实提高耕地复种指数的通知》,各县区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排查,澄清本地冬闲田的底数;因地制宜,提出消灭冬闲田的指导性意见;落实政策,激发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坚决遏止出现大面积土地撂荒现象。

四、强化领导,搞好服务,努力实现秋作物丰产丰收

一要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要尽职尽责。各级发改、财政、农业、水利、科技、供销、气象、农机等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到秋粮生产第一线,及时开展调查研究,有效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要搞好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尤其广大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一线、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相关技术培训,面对面对农民进行指导。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农户每家要有一名技术明白人、有一份技术明白纸,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掌握管理技术。

第3篇

关键词夏花生;田间管理;苗期;开花下针期;饱果成熟期

1苗期

花生苗期生长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出苗整齐,但生长弱。特别在5月1日前播种的花生,出苗后由于气温和地温明显偏低,根系生长受阻,养分吸收不足,植株生长缓慢,极易遭受病菌侵袭。二是花叶病毒病有发生趋势。该病发生与花生播种时间过早、气温偏低有直接关系。三是红蜘蛛、蚜虫等虫害开始发生时加强管理。

1.1及时抠苗、引苗

对出土的花生要及时抠苗、引苗,一是防止温度过高烧苗,二是保证花生健壮生长,确保苗全、苗壮。

1.2重视花生病毒病的防治

特别是早期播种的花生,要提早防治。用病毒立克800倍液+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纯品多菌灵800倍液,每隔7 d喷1次,连喷2次以上。

1.3加强花生虫害防治

要用低毒高效药剂进行防治,如扑虱蚜、吡虫啉、阿维菌素等。

1.4补充养分,促进花生生长

花生齐苗后,要根据长势情况,及时补充养分。一般用磷酸二氢钾2 250 g/hm2+花生墩墩丰600 g/hm2喷雾,每隔7 d喷1次,连喷2次以上。对有根病发生的地块,可加30包/hm2根益碧,能有效促进花生根系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减轻枯萎根腐病的发生[1]。

2开花下针期

花生从开花到出现鸡头状幼果为开花下针期。此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花多、花齐,果针多而入土早,为结荚和饱果打好基础。管理措施如下:

2.1中耕培土

花生开花下针期要进行多次中耕除草,中耕要深,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缩短果针入土距离,以利果针入土。方法是:在锄钩上套个草圈,深锄猛拉,将土壅于花生根茎部使行间成小沟,以利于防旱、防涝,减少烂果。

培土时应小心,防止压蔓,防止松动或碰伤入土的果针。培土时间要适宜,过早结果枝容易壅起,起不到培土迎针的作用,减少结果数量;过晚,缩短了荚果迅速发育的时间,降低了培土效果。在植株尚未封行前,低节位、先伸长的果针入土后,单株盛花期时培土最为适宜。

2.2看苗追肥

花生开花后根瘤菌固氮能力较差,一般在前期施肥条件下,开花以后不再追施速效氮肥。如果花生植株瘦弱,叶片发黄,表现早衰趋势时,可采用叶面喷肥补充营养。喷施1%~2%尿素和0.2%~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750 kg/hm2。植株长势过于瘦弱,表现出明显缺肥症状,可追施硝酸磷肥150~225 kg/hm2。高产田应施用钙肥,在初花期施石膏300 kg/hm2,结合中耕施入结果层内,墒情不足时,追肥要结合浇水,以利根系吸收。

2.3旱灌涝排

花生开花下针期如遇干旱会引起植株早衰,花量减少,甚至开花中断,影响果针发育。因此,应及时浇水。以喷灌为好,可防止土壤板结,有利于果针入土。如遇涝害,则应及时排水,以防积水影响花生生长。

2.4化学调控

为防止花生徒长,可在花生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150 mg/kg多效唑,以达到有效侧枝数增加、植株抗逆性增强,开花早而集中、结果多,饱果率高的效果。喷施药液量750 kg/hm2。配制方法: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 g对水50 kg。

3饱果成熟期

饱果成熟期也可称为生育后期,是指半数植株有饱满荚果至多数荚果成实饱满,即成熟收获的一段时间。中熟品种历时约35~45 d,极早熟和早熟品种短些,晚熟品种长些,夏直播花生与春播同品种相当或略长。花生饱果成熟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茎叶等营养体生长达到峰值并开始衰退,中下部叶片变黄脱落;根系老化吸收能力减弱,根瘤固氮和供氮能力降低;生育重点转向生殖体,茎叶中积累的营养物质大量向荚果内运转,荚果迅速充实;有效果针和荚果总数很少或不再增加,饱果数和果重则迅速增加,这一时期增加的果重一般可占总重的60%以上,是形成经济产量的重要时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减缓叶片衰老变黄速度,推迟落叶时间,保持较大的绿色叶面积,维持较长的功能时间;增强光合强度,提高光合效率,增加营养物质积累量;促进茎叶中的营养物质向荚果内运转,提高运转速率,加快荚果充实,尽快形成经济产量;控制主要病虫危害,减少损失数量[3-4]。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3.1叶面喷肥

花生进入饱果成熟期后,由于根系老化,吸收能力降低和根瘤固氮及供氮能力减弱,往往因脱肥引起早落叶。花生后期叶面吸收能力增强,及时多次叶面喷肥可有效补充养分,推迟落叶,具有作用迅速、吸收利用率高、投入少、受益大等优点。

3.2喷调节剂

此前未喷调节剂或已喷调节剂作用不明显的田块,要补喷1次壮饱安800~1 200倍液(注意不要喷到地面上),可明显使叶片增厚,叶色变浓,并能增强抗旱性和耐涝性。

3.3喷杀菌剂

叶斑病尤其是网斑病和褐斑病是引起花生早落叶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蔓延迅速,往往几天内叶片大量脱落,造成减产。结合叶面喷肥,加入代森锰锌或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性杀菌剂,可大大减轻危害,推迟落叶。多菌灵和以多菌灵为主要成分的杀菌剂效果不佳。

3.4喷杀虫剂

后期为害花生叶片的主要害虫是棉铃虫、造桥虫等食叶害虫和叶螨(红蜘蛛)等,前者高温多雨高湿条件下易发生为害,后者则在气候干燥条件下发生,应注意检查,在幼龄阶段和点片发生时喷杀虫剂和杀螨剂防治。对蛴螬、金针虫、蚂蚁等地下害虫要在此前防治的基础上,检查结果土层内仍有幼虫或被害状时,再撒施1次速灭地虫药肥粉或用甲基异硫磷灌墩。

3.5排水防涝

后期雨水较多,地内积水和土壤耕作层潜水过多,也是引起早落叶的原因之一,重者还可能引起烂果减产,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和耕层潜水。

3.6适时收获

当大部分叶片脱落,顶部叶片变黄,茎枝变黄枯软,大部分荚果成实饱满,及时收获。过晚掉果多,拣拾困难,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4参考文献

[1] 关婷卉,张秋实,赵孔辉.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9(12):47.

[2] 岳学友,张化远,杨铭,等.豫东平原夏花生高产栽培措施优化决策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24):10399-10401.

第4篇

一、清沟理墒,防止渍害。“田间一套沟,从种喊到收。”多年来,人们只重视播种质量,而忽视三沟配套作用,特别是稻茬低洼田块,因春后雨水相对充足,导致明涝暗渍现象发生普遍,有些田块明涝虽排,但暗渍难解,严重地恶化小麦春后根际生长的环境,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所以必须搞好水系配套,防止旱涝急转。有沟的要清淤疏通,保证畅通;无沟的要利用农闲时节开挖田间一套沟,确保沟沟相通。做到能灌能排,雨住田干,为小麦根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化学除草,化控防倒。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如遇到适当墒情,田间杂草将开始大量萌发。在小麦拔节前,要抓住冷尾暖头有利天气,选准药剂,抢晴用药化除,确保用药后7天内不遇到0℃以下霜冻低温,以提高药效,避免产生药害。防除稻茬麦田硬草,亩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50-30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防除野燕麦,亩用7.5%金马或6.9%骠马水乳剂100毫升,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用药时间宜掌握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药愈早,草龄愈小,效果愈好。防除猪殃殃等阔叶杂草,用药时间宜掌握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施药。药剂配方:亩用13%二甲四氯水剂150-200毫升加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25-30毫升加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注意:春节化除时宜在麦子拔节前,选择晴好无风天气施药,喷雾要均匀,不重喷、不漏喷。大麦田禁用骠马、金马等精恶唑禾草灵类除草剂。防除阔叶杂草的药剂,用药时不能飘移到周围阔叶作物上,否则易产生药害。施药后的药械,要用碱水彻底清洗后才能在其它作物上使用,严禁使用甲磺隆、绿磺隆、胺苯磺隆及其任何复配剂。为防止后期倒伏,2月上中旬对旺长高秆品种和有倒伏危险的麦田,亩用15%多效唑40克或壮丰安4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化控要均匀,一次完成,严禁重喷。

三、施好返青肥。前期基蘖肥用量足、长势较好的早茬口小麦,可少施或不施返青肥,以防群体过大,田间郁蔽造成个体生长不良,降低分蘖成穗率,小麦后期存在倒伏的危险。应重点追施,冬前肥料用量少,小麦长势一般,尤其是稻茬麦因腾茬较晚,很多田块出现“一根针”甚至“土里捂”现象,可酌情增加返青肥的用量,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促进主茎成穗,争取一部分小麦春后分蘖成穗,以差中求好、协调发展。

四、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此期肥料可壮秆大穗,增加每穗粒数。小麦拔节肥掌握在倒3时期,即叶色褪淡,高峰苗下降,基部第一节间基本定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施用,群体不足的弱苗适当提前,群体偏大的旺苗适当推迟,一般掌握在3月中下旬施用,施肥量占小麦一生总施氮的20%-25%,总施磷的30%-50%,总施钾的50%左右,即纯氮4-5公斤,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钾5-6公斤,以施用“复合肥+尿素”或专用配方肥为宜;对于高产田块和中强筋小麦,在剑叶露尖至破口期二次施用孕穗肥,施氮量占总量15%左右,即纯氮2.5-3.5公斤,以尿素为宜。

五、提前预案,防止倒春寒冻害。冬季小麦经低温锻炼,可抵御寒冷为害。而春后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尤其小麦拔节后一旦遇0℃以下低温持续6-7小时就有可能导致幼穗冻死或幼穗受冻后变成畸形穗,需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遇倒春寒,在低温过后2-3天逐日田间调查幼穗受冻程度,俗话说:“冻伤肥补”。对茎蘖幼穗冻死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一般冻死率在10%-30%的麦田,可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超过30%的麦田每递增10个百分点,每亩增施尿素2-3公斤,最高不超过15公斤,以争取动摇分蘖和高节位分蘖成穗,促进平衡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低温造成损失。

第5篇

关键词:肥水管理;粘虫;花粒期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07—1

1 拔节孕穗期的田间管理

拔节孕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根、茎、叶生长旺盛,这时75%以上的根系和85%以上的叶面积均在这个时期形成,同时也是雌穗和雄穗分化形成时期,它是玉米整个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攻秆、攻穗,防止缺水,缺肥。管理的措施应采取合理施肥,中耕除草、培土、防止病虫,促进玉米秆壮、穗大、粒多,为玉米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1.1 合理施肥、灌水

玉米雌穗和雄穗的形成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目前绝大多数只重视底肥和穗肥,很少有追苗肥或拔节肥的,有的穗肥也不追,采用“一炮轰”施肥法,一次性做底肥全部施入,这种施肥方法如果化肥的缓释效果差,容易导致后期脱肥早衰,对产量有影响。拔节肥施入的时间一般在8~10片叶,追肥量占追肥总量的15%~20%。穗肥追施的目的是防止后期脱肥早衰,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增加光合产物的形成积累,促进穗大,粒多,提高产量,穗肥一般在抽雄前10~15天施入,追肥量占追肥总量的70%左右。

1.2 中耕培土,防止病虫

到了拔节期以后,玉米生长迅速,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中耕培土。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这个时期主要害虫玉米螟,玉米螟防治以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体的放蜂时间根据玉米螟幼虫化蛹时间来确定,一般当玉米螟幼虫化蛹率达到15%~20%时,再往后推7~10天为第一次放蜂期,大约在7月10日左右,最好放蜂两次,每次放蜂10~12万头。化学防治即药剂防治,通过撒施颗粒剂防治。常用的颗粒剂有1.5%或3.0%的辛硫磷颗粒剂或用0.4%的敌杀死颗粒剂,每株用1~2克,在大喇叭口期撒于玉米的芯叶中,还有“杜邦康宽”防治效果比较好。

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发病植株达到70%,叶片发病率达到20%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可湿性粉剂,对成1000~1200倍液,进行叶面喷湿,连喷2~3次,即可达到防治的效果。

2 玉米花粒期管理

玉米花粒期指玉米开花散粉和籽粒形成时期,这个时期既是需肥、需水的高峰期,这个时期如果土壤水分不足,不仅影响矿物质营养的吸收,也使有机养料制造运输受到抑制,这个时期对光照条件也很敏感,因此缺肥、缺水,或者低温、阴雨都能造成严重的减产。

2.1 肥水管理

花粒期管理的中心任务一是适当补肥灌水,对于有脱肥倾向的玉米田适当补施粒肥可以延长玉米叶片的功能期,提高中后期的光能效率,增加光和产物的积累,防止早衰,增加穗粒数和粒重。追肥量每公顷追尿素35~40公斤。玉米抽雄到吐丝期对水分十分敏感,遇干旱要及时灌水。玉米开花授粉的最适温度是25~28℃,如果低于18℃或高与32℃都不利于授粉。

2.2 虫害防治

(1)蚜虫

这个时期的主要害虫是蚜虫,蚜虫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有关,由于今年夏季高温、降雨少,导致蚜虫发生的比较严重,如果在抽雄扬花期间爆发导致玉米雄花发育不良,影响散粉、出现缺粒或秃尖现象,会造成减产。

防止方法:在玉米抽穗初期调查,当百株玉米蚜量达4000头,有蚜株率50%以上时,应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

(2)粘虫防治

毒饵诱杀:亩用90%敌百虫100克对适量水,拌在1.5公斤炒香的麸皮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时分顺着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

叶面喷雾:亩用2.5%敌杀死、2.5%功夫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30毫升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清除空秆、病株和无效小穗,提高玉米通风透光能力。

3 适时收获

第6篇

番茄定植成活后,应及时搭架,可选用长1.6~1.8m、食指粗的竹竿或树条,在离植株8~10cm的沟侧插牢,并联结成高“人”字架。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分次用布条或塑料绳绑蔓,以确保番茄植株向上正常生长。

2整枝打芽

整枝打芽是人工调整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重要技术措施。秋季番茄一般采取双干整枝方式,即除留主干外,再留第1花序下部最壮的1个侧芽,形成结果侧枝,其他叶芽全部摘除。可视植株生长状况,适时打顶。侧芽约3.3cm长时应及时摘除,过早或过迟均不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雨天不宜摘芽,以防感染病害。

3施肥灌水

番茄是喜肥作物,按生产75t/hm2果实所需的氮、磷、钾计算,基肥应施入以厩肥为主的有机肥45t/hm2以上、三元复合肥375~7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钾150~300kg/hm2。施肥方法可采用行间深施或穴施。有机肥施入量大时,可在厢面中间开深、宽各13~17cm的沟,撒入化肥后,再填入有机肥,盖土耙平;有机肥少而精的情况下,宜采用穴施,即按1厢2行、穴距0.4m的规格,用铁锄挖成13~17cm深的施肥穴,先撒入化肥,再施入有机肥,定植时将有机肥与土壤适当拌和后,秧苗定植于穴旁。番茄追肥以猪粪尿、复合肥、尿素等速效肥为好。追肥应视天气、苗情合理进行,干旱天气应稀肥勤施,雨后或灌水前可适当增施。还要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即坐果前轻施促苗肥,尤其要控制氮肥,膨果期和采收期应定期追肥。第1台果实核桃大时需浇水追肥,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要及时进行插架绑蔓、培土等工作。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是补充植株营养的经济有效措施,可结合喷洒杀菌剂,定期喷施绿旺一号或三号、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遇连续干旱天气时,应及时灌水防旱,灌水宜采取小水流沟浸灌的方式,切不可大水漫过厢面,晴热天应在夜间灌水,以免根部受害。灌水后要注意放风降湿,减少病害发生。

4控温管理

在西红柿花期,适宜的气温是白天25~30℃,夜间20~15℃,低于15℃或高于35℃,均易造成落花落果或生理畸形果。因此,如果温度过高,白天就应遮阳或加大通风。温度过低,晚上应加膜覆盖。适宜的昼夜温差是12~20℃。

5保花保果

开花坐果前以控水蹲苗为主,大棚日夜大通风,下雨天需关棚。秋季番茄开花期,多处于高温干旱气候条件下,不利于授粉受精,影响坐果。大多数品种均要求在开花的当日,喷涂0.020%~0.025%的复合防落素进行保花保果,喷涂时不要溅滴到叶面上。

6防治裂果

番茄裂果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现象。出现裂果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失调,与品种也有较大关系。预防番茄裂果的措施:一是选择抗裂、枝叶繁茂、果皮较厚且较韧的品种。二是采用地膜覆盖或厢面稻草覆盖栽培,维持较为稳定的土壤湿度,防止忽干忽湿。三是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四是适度整枝摘心,保证植株枝叶繁茂,加强植株内多余水分的蒸腾,防止强光直射果实。五是大雨前及时采收番茄。六是在果实膨大期,用0.30%~0.40%的波尔多液喷洒植株,对防止番茄裂果有较好的效果。

7病虫害防治

7.1早疫病

发病后叶面具同心轮纹状病斑,暗褐色,水渍状。茎和叶柄、果实等发病后也有同心轮纹病斑,潮湿时病斑上有黑色霉状物。发病前后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3~4次。

7.2叶霉病

果实发病时蒂部周围有凹陷较硬的黑色病斑,叶片有不规则黄色病斑,潮湿时产生褐色霉层,使叶片枯黄、卷曲,然后脱落。设施栽培发病较重。发病前后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3~4次。

7.3灰霉病

开花期可在蘸花药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效果很好。也可对果实喷雾,但应注意轮换用药,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还可用50%多克粉尘剂,喷粉15kg/hm2。

7.4病毒病

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2~3次。

7.5晚疫病

受害叶柄和主茎呈黑褐色腐烂,幼苗萎蔫倒伏,病斑从叶尖叶缘开始,潮湿时有白色霉状物,干燥时干枯,病斑由暗色转暗褐色,水渍状或云纹状,稍凹陷,病果坚硬。发病时可用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也可用粉尘法防治,即用丰收10型喷粉器喷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喷15kg/hm2,傍晚喷施。

7.6脐腐病

危害番茄果实。发病时可根外喷施1%过磷酸钙、0.1%氯化钙或0.1%硝酸钙等,每10d喷1次,连喷2~3次。

7.7斑枯病

叶片发病时呈水渍状,病斑近圆形,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稍凹陷,如鱼目状,后散生黑色小点,易穿孔。叶柄、茎和果实都可散生小黑点。发病初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3~4次。

7.8青枯病

一般从坐果期开始发病,中午萎蔫,傍晚恢复正常,2~3d后枯死,横切病茎可流出白色菌液。可用25%DT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喷防,也可用200mg/L的农用链霉素灌根,每株0.5kg,7d灌1次,连灌3~4次。

7.9虫害

主要有棉铃虫和蚜虫。棉铃虫应在开花期每隔5~7d喷洒Dr杀虫剂、灭铃虫皇等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并经常更换施用;蚜虫可用抗蚜威、乐果喷雾毒杀。

第7篇

[关键词] 春季;麦田;管理技术

一、小麦春季的生长发育特点

小麦从返青至挑旗是一生中变化最大的时期。从器官的生育特点来看,由冬前以根、蘖、叶等营养生长为主的时期转入根、叶、蘖、茎、穗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群体和个体的发展迅速,植株的生长量大,需肥需水也多,尤其对氮素营养敏感。同时随着植株生长量,小麦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由于气温的的不断升高,病虫害也会日益加重,对小麦的生长构成威胁。

二、春季小麦管理措施

小麦越冬后,叶面积和干重都有所下降,返青后有一段较长时期的恢复生长过程,直至起身后才转入旺盛生长时期。试验和小麦生产实践证明:在春季小麦生长期间,返青期是增加春季分蘖及穗数的高效期。春季麦田管理总的原则是:根据麦苗情况实行分类管理。对中、低产麦田及高产麦田的弱苗,应早施肥,促根、增蘖、增穗,使弱苗转壮;对高肥高产麦田,促根、控蘖,控制旺苗,使麦苗稳健生长。具体措施如下:

1.划锄中耕与镇压

这是早春麦田管理的主要措施。划锄的作用很多,主要是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消灭杂草,促进根系发育。据观察,一般锄后7~10天内,白天5cm土层内平均地温能增高0.5~1℃,这对促进根系发育极为有利。不论弱苗、壮苗或旺苗返青期间都应抓紧锄地。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适当深锄,以抑制春季分蘖。

镇压可粉碎土块,破除板结,弥封裂缝,提高土壤上层的含水量。镇压还能使麦根与土壤密接,有利于根系的吸收作用,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还有防倒的作用。

2.肥水管理

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特点,春季麦田管理要重点搞好返青、起身、拔节期的肥水管理。肥水管理原则是:根据墒情、地力、苗情分类管理。

(1)一类麦田管理技术。一类苗麦田每亩总茎数一般为70万左右,麦苗青绿,叶色正常,根系和分蘖生长良好,属于壮苗麦田。对于这类麦田应促控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胺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到小麦拔节中后期再追肥浇水,以控制无效分蘖过多滋生,建立合理群里结构,实现增粒增重。此期追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kg左右,并配施适量磷酸二铵。

(2)二类麦苗管理技术。对于每亩群体在60万左右,叶色较淡的二类苗麦田,管理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促大穗多粒。地力水平一般,每亩群体45~50万的二类苗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0~12kg;地力水平较高,每亩群体50~60万的二类苗麦田,应在小麦起身中期之后再追肥浇水;如果返青期已经进行了追肥浇水,此期可不浇水不追肥,等到小麦拔节期再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8~10kg。

(3)三类苗麦田管理技术。三类苗麦田多属于晚播弱苗,或因严重干旱造成黄苗、死苗的麦田。这类麦田的群体在45万以下,叶色青黄,苗小分蘖少,次生根也少,部分主茎和大分蘖幼穗有冻死现象。对于这类麦田春季肥水管理应以促为主,分两次追肥。第一次在返青期5cm地温稳定在5℃时开始追肥浇水,每亩施用5~7kg尿素和适量的磷酸二铵,促进春季分蘖,以增加亩穗数。第二次在拔节中期施肥浇水,以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穗粒重,并为提高粒重打基础。

(4)旺长麦田管理技术。这类麦田一般年前每亩茎数达80万以上,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进程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拔节以后,容易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易倒伏。这类麦田应做到前控后促,促控结合。一是起身期喷施调节剂,控制株高,促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到拔节期再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12kg。三是对于有脱肥症状的假旺苗,应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

3.防治小麦病虫草害

(1)小麦病害防治:纹枯病作为早春麦田的重点防治对象,每亩可用5%井冈霉素100~150g对水50kg,或20%粉锈宁40~50ml对水50kg,或50%扑海因300倍液喷雾,防治2次,可较好控制病害。锈病每亩可用20%粉锈宁30~50ml对水50kg均匀喷雾。白粉病每亩可用20%粉锈宁35~50g对水50kg喷雾防治。赤霉病在小麦齐穗期每亩用多菌灵有效成分40~50g对水800倍,均匀喷洒小麦穗部。

(2)小麦主要虫害防治:一般小麦灌浆期蚜虫数量最多,如果百株蚜虫量超过500头时,应及时防治。每亩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粉锈宁40ml对水1000倍均匀喷雾防治。喷药后一周注意检查结果。麦蜘蛛可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于中午前后在麦蜘蛛危害最盛时喷施。

(3)麦田草害的防治:阔叶杂草可用的除草剂有2,4-滴丁酯、2甲4氯、苯达松、巨星、百草敌、甲磺隆、麦草净等。禾本科杂草可用的除草剂有骠马、禾草灵、新燕灵、燕麦灵、杀草丹、禾大壮等。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防除可用绿麦隆、绿磺隆、甲磺隆、异丙隆、扑草净和禾田净等。

三、预防早春冻害

河南省春季气候变化频繁,常遭受寒潮侵袭,对小麦影响大。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当寒潮来临时,采取如下措施预防:一是及时灌水。在寒流来临前灌水,可以调节近地层小气候,防御冻害;二是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在起身期喷施“多效唑”进行化控,促苗健壮,增强植株抵抗力;三是小麦早春受冻害后应及时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促苗早发,尽量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新耀.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安徽农学通报,2007(6)

第8篇

关键词:楠竹;苗圃地;选鞭;埋鞭

作者简介:罗云雪(1963―),女,工程师,主要从事竹类繁育技术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S79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0008302

1 引言

楠竹(Phyu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 de lehaie)又称毛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用途广的特点,是笋、材、观赏3用竹,经济价值高,收益大。在山区竹农的年收入中竹子占总收入的55%,由于楠竹开花结种需要几十年甚至百年才能结籽,结籽量小,种子价格较高,一些竹农对楠竹林进行药物处理让其开花结种,导致楠竹林过早衰弱开花结种而死亡,减少了竹林寿命、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资源浪费。为解决种源问题,保护竹林寿命。2005年10月笔者开始用楠竹竹鞭进行育苗,经过多年的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在安康市9县1区广泛推广应用,现将楠竹竹鞭育苗和田间管理技术加以系统总结。

2 材料与方法

2.1 苗圃地的选择

2.1.1 地块和土壤选择

选择避风向阳的平地或坡度1~3°的缓坡地带,坡度太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也不利于灌溉和育苗操作。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疏松地和肥沃的沙土地,pH值为6.5~7.0为最好。低洼积水、光照过弱、土壤沾重的地块干旱时地表容易板结龟裂,不利于竹鞭上的苞芽萌发,涝雨天竹鞭上的苞芽很容易腐烂使其失去萌发能力。河滩地应选择在历年最高水位以上的地段,河沙过重,肥力低,保水力差,苗木生长不健康,夏季地表温度高易烧伤苗木,所以粘重土、河沙过重土不宜选用竹鞭育苗。

2.1.2 水、电、路的选择

水是苗木生长的首要因子,所以圃地应设在水源充足和用电方便的地段,以防干旱时苗木灌溉用水,大面积的竹鞭育苗,必须建立在交通线上,以便育苗所需的物资材料能及时运输,也保证了竹苗能在造林需要时及时运到造林地块。

2.2 整地作床

苗圃地深耕30~40cm,清除杂草、拣净石块,暴晒一段时间后,将已经腐熟的农家肥均匀撒入圃地3.5kg/m2,再用秸秆或干燥的灌草平铺苗圃地,用火焚烧以防地下害虫和病菌感染,耙平耙碎圃地,土粒直径不得大于1.5cm,四周挖好排水沟后将圃地按地形做床,床宽2.5~3.0m,长度不限,床高10cm左右,步道宽20cm。排水相当好的地块也可以不做苗床,直接埋鞭育苗,但必须挖好排水沟并做成十形的步道。

2.3 竹鞭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楠竹林的2~4年生竹鞭或用楠竹种子育苗的3年生苗的竹鞭,在秋季10~11月、早春2月竹笋出土前的一个月挖出竹鞭,挖掘时多带宿土并保护好竹鞭上的苞芽,苞芽是竹苗形成的关键,所以保护好苞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挖出来的竹鞭截成40~60cm为一段,每段有2~3个无损伤的饱满健康苞芽,用小锯将鞭两头不整齐的伤口锯平整,使锯口平滑,便于伤口尽快愈合,将锯好的竹鞭按20根一捆用稻草或其它草绳捆成小捆,放在背阴处并用稻草或其它物遮盖,再洒上少量的水保湿以防失水,搬运时不可踩踏,宜轻拿轻放。

2.4 埋鞭

埋鞭育苗在秋季或早春,竹鞭挖出后尽快埋鞭,竹鞭容易失水,失水过多影响成苗和苗木质量,应尽量做到当日挖鞭当日埋。不能在当天埋鞭,或需要长途运输时应洒水保湿,在整理好的圃地上每隔30cm开一条沟,沟深20cm,宽20cm,在沟内均匀撒入磷肥和饼肥,并撒上一层细土,将竹鞭平放于沟中,苞芽向上,竹鞭错开放置,两个竹鞭上的苞芽距为10cm左右,苞芽要同一方向及全部按去边或来鞭方向统一放置,以便出苗方向整齐一致便于管理,覆土10~15cm,轻覆土不可踩实,然后盖上稻草或容易腐烂的物草以看不到土为度,浇透水。

2.5 田间管理埋鞭一月左右有部分的苞芽已萌发出草面,干旱时浇水保湿并及时除草,保留所盖的物草以保湿,多雨天需及时排水,当小笋露出地面展叶成小竹苗时用腐熟人粪尿水或1%的尿素水泼洒地表,注意保护刚出来的幼笋,不可碰触。5月中旬结合松土除草施撒尿素,8kg/667m2,施肥时不要撒在叶面和苗木基部,沿着埋鞭的沟在周围施撒,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3~5盘枝叶。 7~8月雨涝季节排水防涝,竹苗怕涝,积水达12h竹苗会烂鞭枯死,所以必须及时排涝,不可有积水,8月底9月初结合培土除草再次施肥,11月可长成有一定硬度的小竹苗。

2.6 病虫防治

2.6.1 竹皇

竹皇又名蝗虫,是楠竹的主要虫害,多危害嫩竹叶,刚发的新竹受害一次就会整株枯死。发现有该虫时必须及时防治,用η杈挣ビ脱碳3g/667m2实行熏杀,或用50kg的人粪尿水加适量的敌百虫药液用稻草浸透,在苗圃中每亩放数堆诱杀。

2.6.2 竹笋夜蛾

竹笋夜蛾又名笋蛀虫,主要危害竹笋,幼虫蛀食竹笋,内部腐烂有特别的臭气,被害竹变黄。结合松土除草,用敌百虫800倍液喷洒圃地,4~5月每隔1周喷洒1次。

2.7 苗木出圃

埋鞭育苗造林具有成林快的特点。一般1~2年就可造林。当年11月或早春2~3月都可以起苗造林,但2年的埋鞭苗比当年苗造林成活高20.7%,无论是当年或2年出圃,在起苗时一定要保护好竹鞭与苗基部的连接处不受损伤,竹鞭脱离竹苗等于树苗缺少根系一样难以成活,所以起苗或装卸车必须保护竹鞭和竹苗基部连接处。起苗时尽量不要分兜截鞭,多带宿土,按原竹鞭的长度直接造林成活率可达98%,分兜截鞭成活率为92%。

参考文献:

[1]

第9篇

关键词拱棚辣椒;田间管理;宁夏隆德

中图分类号S64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148-01

1温度管理

隆德县拱棚辣椒一般在5月上中旬即可进行大田定植。早春拱棚提前15~25 d定植,也就是根据气象预报在4月下旬进行定植。延秋栽培于6月中旬定植,定植时采用大小行,高畦地膜覆盖栽培。采用宽垄双行密植,垄上栽植2行,宽行距60 cm,窄行距40 cm,株距30~33 cm,定植6万穴/hm2左右,每穴定植2株,亨椒、航椒等新品种可以单株定植。定植后的前期,辣椒正处于缓苗和营养生长阶段,应采取灌水降温增湿。基肥以速效肥为主,到缓苗前以防寒保温为主,要采取扣严棚膜、覆盖草帘等保温措施防护。适时对辣椒均匀喷洒护树将军,其可在植株表面迅速形成一层保护膜,包裹枝干和叶片,以达到保温防冻的目的。辣椒每天要见光,9:00后揭开小拱棚上的覆盖物,16:00覆盖拱棚。缓苗后至门椒坐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 ℃,夜间15~18 ℃,地温20 ℃左右。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应逐渐加大放风量。

2肥水管理

辣椒浇水时忌水漫过垄面,定植时浇定植水,先在定植穴内浇水,定植完后在沟内浇水,7~10 d浇缓苗水。开花至坐果前一般不浇水,中耕松土2~3次。30%植株开花时结合灌催花水追施二铵150~225 kg/hm2、尿素75 kg/hm2。90%以上植株坐果后,门椒采收前,对椒、四面斗继续膨大时,追施尿素225 kg/hm2后及时浇水,以后每隔7~10 d浇灌1次小水,保持土壤湿润,并结合灌水追肥1次,促进第2次结果,增加后期产量。定植前翻地整地,一次性施用腐熟农家肥75~105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混匀翻入土壤后起垄。垄距1 m,垄面宽50 cm,沟底宽30 cm,沟上口50 cm,垄高25 cm以上,然后用宽80~90 cm的地膜覆盖。定植时浇足定植水,缓苗后如果土壤干旱可浇1次缓苗水,水量稍大些,但一定不能超过垄面,因为辣椒根系不发达,超过垄面容易产生涝害,造成死亡。定植后7~10 d在沟内浇缓苗水。开花坐果前一般不浇水,中耕松土2~3次。30%植株开花时结合浇催花水追施二铵150~225 kg/hm2、尿素75 kg/hm2。90%以上植株坐果后,门椒采收前,对椒、四面斗继续膨大时追施尿素225 kg/hm2后及时浇水[1-2];门椒采收后要开始第1次追肥灌水,随水追施尿素180 kg/hm2,以后7~10 d浇1次小水,保持土壤湿润,结果盛期再追肥2~3次,方法及数量同第1次。

3病害防治

3.1辣椒病毒病

注意早期预防,发病初期用20%病毒A 4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400~500倍液,每7 d喷1次,连喷3次[3]。

3.2辣椒疫病

发现中心病株,同时使用保护剂与内吸剂防治。用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喷防,7~10 d喷 1次,连续喷3~4次。

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1 650~2 700 g/hm2熏蒸,或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中后期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灌根,每穴100~200 mL。

3.3白粉病

除主要对带毒传媒的蚜虫进行防治外,可用小叶花叶灵、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防,约10 d喷l次,连续喷2~3次[4]。

发病初期用50%硫胶悬剂300倍液,苗期―结果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喷雾防治。

3.4炭疽病

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防,7~10 d喷1次,连防3次,或将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各稀释800倍混喷[5]。

3.5蚜虫

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6~7 d喷1次,连喷2~3次。无残留生物杀虫剂3%苦参碱800倍液防治效果也很突出。

4采收

辣椒是分批分次采收的果菜,当果实充分长大、果皮坚实、颜色加深有光泽时采收。早期果提前采收,抢价上市,既有利于上层果膨大,又增加产量[6-7]。

5参考文献

[1] 赵桂民,金保伟,付成高.冬春拱棚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10(8):32-33.

[2] 王秀琴,陈秋燕,马银清.彭阳县小拱棚辣椒种植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10(3):93.

[3] 赵红艳,张睿.塑料拱棚辣椒栽培技术[J].中国科技纵横,2010(15):61.

[4] 李万军.塑料大拱棚辣椒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9):28.

[5] 张保山,李茂军,冯国志,等.辣椒双层拱棚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6):37-39.

精品推荐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