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22:15:27
导语:在金融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银行股股价虽较2008年的低点有所反弹,但后继乏力。投资者不但对经济复苏势头非常忧虑,对金融企业的业务也缺乏信心,金融企业的未来规模、组织形式,甚至整个金融部门的前景都是未知数。
说到底,在发达国家,银行早已失去民心。对银行及其股东来说,赢了归自己,输了由大众埋单。因此,随着银行重新盈利,北美和欧洲的政客开始谈论新的银行税,欲使纳税人享受到银行盈利的好处,因为正是他们的支持才使银行得以度过最困难的时期。
这与银行部门过去30年的地位形成鲜明对比。20世纪70年代末至2007年,金融部门的增长速度远远高出实体经济。1 980年,发达经济体的金融资产――股票、债券、银行存款――总量大约相当于GDP的100%。2007年这一数字在美国、英国和日本已超过400%。
在此期间,信贷量占GDP的比重也在扩张,最高达到500%。英国金融中介的利润在20世纪70年代约占全国企业总利润的1.5%,2008年增至15%。美国的这一比例甚至比英国还高。
这真是金融业的黄金时代。银行家的薪酬随着利润水涨船高。套用威廉・华兹华斯的诗句,就是“幸福啊,活在那黎明之中,衍生品交易员更是如进天堂!”但大扩张在2008年戛然而止。几十年来,金融资产首次出现大跌,且到现在还没看到持续复苏的迹象。
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吗?当经济情况完全稳定下来以后,金融部门能恢复危机前的增长势头吗?金融“深化”会继续吗?银行股会再一次领先市场吗?
英国央行金融稳定事务执行理事安迪・霍尔丹(Andy Haldane)和其他英格兰银行专家的研究表明,金融业要重现辉煌非常困难。
霍尔丹的研究基于金融部门总增加值(GVA)的趋势。过去160年中,金融部门GVA高于整个经济两个百分点,但这个数字并不是在年份间均匀分布的。“一战”前的20年,在第一次金融深化和全球化浪潮中,金融部门的增长速度是整个经济的四倍。但从1918年到20世纪70年代,金融部门的扩张速度要低于平均经济增长率。
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出现市场去监管化和自由化的浪潮,金融业借此东风重振雄风。在美国,金融部门GVA在20世纪50年代只有2%,现在已增至8%。
霍尔丹相信这一波涨势已经结束。他指出,在增加值的明显增长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虚幻的,是通过财务杠杆、过度交易和银行卖出深度价外的期权实现的。所有这些策略有个共同点,就是银行为了追求收益而对风险大小进行假设,而这种假设通常是错误的,因为它们总被设定在回报分布的尾部。
从监管者的角度看,提高资本要求以限制银行承担风险确属良策。事实上,巴塞尔委员会计划在未来提高资本要求,但实施日期遥遥无期,因为人们担心实施成本和信贷可获得性降低会有害于复苏的持续。
历史重演裁员悲剧
“倒闭的商店”、“衣衫褴褛和愁容满面的失业者”,“排队领取面包的人群”、“全家搬迁或者流动寻找工作的工人”,这一切就是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缩影。一幕一幕,我们只能通过映像来感知。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悲剧却在轮回中重演。
2008年,“金融危机”这个词被重提,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再次陷入恐慌。危机一来,裁员是与之最为相关的动作,自然这次也不例外,而且首当其冲的便是金融业。据报道,2008年底,全球金融业裁员规模达到20万人,到2009年年中,这个数字也许会增长为35万,这确实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相当于金融危机爆发前金融机构员工总数的20%!
中国金融业在此次危机中虽然不像美欧国家一样,但也未能独善其身。据悉,香港金融业早已经开始裁员,汇丰、花旗,渣打、星展等香港的主要银行都宣布了裁员计划。香港汇丰银行在裁减100名员工的基础上,再度宣布第二次裁员计划,有450名香港员工被解雇;花旗银行的裁员比例约为员工总数的2%。台湾的台新金控、万泰银,永丰金控也公布了精简人事的计划,金融业的职位空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50%。
中国大陆的情况似乎并没那么糟糕。除了投行之外,许多外资金融机构并未出现大规模裁员声浪,有些企业甚至采取了逆势扩张政策,比如东亚银行最近启动了“大学生金融培训计划”;法国兴业、花旗和汇丰等多家外资银行都实行了“本国收缩、中国扩张”的策略。这是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看好使然,经营状况能维持的企业都把中国当成未来力挽狂澜的战略重地。但近年来在中国比较红火的外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由于资金链断裂和投资对象的价值低潮而处于内忧外患的处境,裁员或降薪的力度很大。就内资金融企业来说,可能本身受到危机影响不大,但中国在这次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是由实体经济流向金融业的,所以随着实体经济受到冲击,金融业也每况愈下。许多银行员工告诉记者,自己薪水已经有所下降,虽然还未裁员,但仍让他们寝食难安,因为在大家都认为未来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他们不知道公司未来的动作是什么。
投资者信心受挫
许多人已经失去工作,或者为将要失去工作而焦心之时,却有一些人甚至成为了危机的受益者。众所周知,雷曼兄弟破产,员工全部加入被裁大军,但据报道,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富尔德,8年共拿了4.8亿美元。美林首席执行官约翰・赛恩是全美薪水最高的高管,获得8300多万美元。在金融风暴祸及全球之时,这些高管不但不用承担责任,而且可以拿到巨额的补偿,使大家对其薪酬管理制度产生质疑。他们倒闭了或者转型了,但其做法却被许多金融业公司效仿,包括中国的一些公司,管理者旱涝保收,普通员工纷纷失业,但这些企业在裁掉员工的同时,也失掉了人心和企业形象。
与此同时,“变相裁员”的事实也在中国金融业发生着。比如证券业的“持证上岗”制度,一据悉,中国证券业从业人员有120余万,但只有20万人持有证券经纪人执照,因此一大半从业人员面临被裁的境地。
面对如此的境地,不但企业形象受损,投资者信心也大大下降。采访中,一位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金融本身属于信心经济,一旦投资者信心受挫,整个行业则会毁于一旦。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全球各类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承受了巨大损失,并继续承担着不可测之风险。而本已脆弱的投资者信心,又要面对整个世界金融业以及实体经济行业的裁员潮,使他们难以迈开脚步,只能放缓投资步伐或者缩减投资规模。许多银行职员告诉记者,他们最近所设计的一些理财产品几乎无人问津,处于严重的被动局面。虽然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伤害并不大,但投资者信心下降对中国来说却并不是好兆头,一些亟需融资的企业有坐以待毙的可能。
同时,普通投资者也在对金融市场失去信心,他们正是在见证股市暴跌以及华尔街一系列的破产以及大幅裁员事件以后所做出的离场决定,没有人可以肯定他们能否在短期内回归市场。
金融业是经济运行的核心,其崩溃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破产、缩水带来人员的失业与裁减,而一系列的裁员又会使投资者愈加保守,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每个人或企业都会选择以最稳妥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没有投资,金融业则难以为继,恶性循环的结果将会更加严重。因此,危机之下,如果金融行业裁员必不可少,那么应该谨慎对待这个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尽量维护企业形象和投资者信心,以期经济恢复之时,可以重振威风。
重建投资者信心
北京帕格索斯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总监谢必明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对于金融行业,尤其对于证券类公司和服务于证券行业的中介公司、公司有较大的影响,中国国内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几乎暂时中断,而且并未有确切的官方恢复时间表,所以裁员规模比较大,这个冬天可能更寒冷更长久。
裁员本身会引发危机,无人能否认这点,尤其是大规模裁员,更是致命性的打击,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员工的抱怨与媒体的谴责也许会升级为对其品牌的不信任,当品牌遭受诟病,会引发投资者的恐慌与持续观望。因此对金融业来说,裁员的同时,尽量内外打通,维护和重建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近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规范高级研讨会”上指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位。目前,稳定市场、恢复广大投资者的信心是面临的首要任务。
关于如何重建,他说,恢复投资者的信心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支持,要在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疏导。确实,加强金融行业监管力度是必要的,就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来说,与政府以及行业监管不力关系很大,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只想进行风险转移,最后的结果便是更沉重的负担。
金融危机过后该如何收拾残局?应如何改革我们的金融体系,使类似事件不再发生?这场持久辩论卡在了如何监管市场而不致损害市场所带来好处的问题上。目前最需要厘清的是:我们的金融体系应该执行哪种功能?其完成效果如何以及成本该有多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体系的关键作用在于将资本投资配置给最具备生产力的领域。西方经济体充满活力的增长和技术进步表明,在很长时期内,我们的金融体系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苹果公司、微软、谷歌及其它众多初创公司的发展同时也证明了我们的金融市场的成功。由金融领域触发的2008年大衰退给这项记录蒙上了污点,但并不能将其功绩彻底遮蔽。
有关金融体系成本的讨论,大多聚焦于金融体系最近所犯错误的纸面价值,以及纳税人必须拿出多少钱来进行紧急救助。美国抵押贷款相关证券的亏损估计高达4万亿美元,这不过是一个表象。在这些亏损的背后,是由资源浪费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对抵押贷款错误的定价,致使美国建造了过多的房屋。10年前,电信泡沫中类似的定价错误让美国铺设了数百万英里的闲置光纤电缆。
在计算我们金融体系的效率时,被滥用的资源和因衰退而放弃的产出仍是其中一部分。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这一体系的运作成本。
多年来,西方世界最优秀的年轻人才中,大多供职于私人金融公司。哈佛大学最近就业的毕业生,有四分之一以上流入了金融业。过去30年来,相对于其他行业,美国金融业员工受过高等教育大约提高了两倍以上。
从个人层面讲,谁都无权指责这些毕业生。但从总体经济层面上看,我们正在浪费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尽管这些毕业生做的部分工作有助于更有效地配置我们的投资资本,但大部分工作却没有增加任何经济价值。
有悖常理的是,最高的个人回报似乎流向了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工作是确保资产价格关系与可观察到的规则性的细微偏差只会持续千分之一秒,而不是千分之三秒。这些才华横溢、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本可以做一些更有用的事情。
他们没有这样做,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但他们没有这样做的原因,为吸引我们这么多最优秀学生进入金融业提供了动机,也与金融体系为我们经济服务的好坏有关。
在美国,金融公司支付的薪资总额以及赚取的利润在总体经济中的比例,最近几十年都在大幅度提升。上个世纪50年代初,“金融”业,不包括保险和房地产业,占美国薪资总额的3%;而本世纪以来,上升至7%。从50年代至80年代,在美国企业赚取的所有利润中,金融业占10%;而2000年至2005年间,这一比例竟高达到34%。
首先是房地产金融业务竞争加剧,信贷风险加大。入世后,首批进入我国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大多为国外资金实力雄厚、管理先进、技术一流的大公司、企业集团。与之相比,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相对弱小,经营机制落后,国内企业过去在土地使用、项目取得等方面的优势将消失,势必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国内房地产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运用大多为向国内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提供贷款,在债务软约束的条件下,国内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通过银行负债将经营风险转嫁到了国内房地产金融机构身上。此外,国外房地产金融发展较为成熟(如美国早在1934年就成立了联邦国民抵押协会,开始了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的操作,而我国至今尚未建立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国外房地产金融机构对于开办房地产抵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房地产信托、房地产租赁、房地产保险等业务很有经验,早已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运作规范,有相当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少房地产金融业务才刚开办或还尚未开办,金融商品较少,在强大的国外房地产金融竞争对手面前,人才缺乏、经验不足,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是国际经济变动状态对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影响将加大。加入WTO使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脉搏与国际市场更趋一致,这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国内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中介服务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与之相联系的房地产金融业务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如房地产抵押贷款、房地产保险、房地产信托投资等。同时,在外资大量进入房地产时,还容易引发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出现,一旦泡沫破灭,房地产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甚至会导致金融危机。
再次是房地产金融监管难度增大。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包括政策性房地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房地产金融机构、贷款的创造和投资机构、担保或保证机构的完整的房地产金融机构体系,房地产金融监管缺乏,除《商业银行法》中有关银行设立和资金运用规定外,对房地产金融机构的管理尚无一个明确的专门机构,房地产金融业务的有关规范也有待制订。入世后,国内市场更加开放,外资金融机构的广泛进入不仅会使国内金融市场更加活跃,也使得对之加强监管的难度加大。
入世给我国房地产金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带来巨额资金,房地产融资渠道将有效增加,房地产金融业务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入世后,房地产资金的来源渠道更广,如外商的房地产开发经营投资、外资金融服务机构的各项存款、外商的各项企业存款、储蓄存款等会有所上涨。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工具单一,尤其是面对居民住房消费的个人住房贷款品种较为单一,在还款方式、偿还期限、贷款利率、首付率搭配方面不够灵活,使得住房消费信贷在很多城市“火”不起来,个人住房贷款占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不到1%,与发达国家20%的比例相差甚远。国外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有丰富的业务拓展经验,有适应社会各类人士的贷款品种、贷款手续简便。外资银行大量进入房地产信贷领域,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竞争,也给国内房地产金融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技术,新型的金融工具,有利于满足我国居民各种层次的住房信贷需求。
二是我国房地产金融行业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将得以提高。我国房地产金融业由于缺乏必要的外部竞争刺激,对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贷款,信贷人员担心收不回而“惧贷”;对消费者的个人住房贷款由于存贷利差小,办理手续繁杂而缺乏积极性;房地产金融市场缺乏活力,人员素质、行业水平尚未达到高水平。在外部压力下,对金融从业人员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国内房地产金融机构必然会在经营机制改革、管理方式、专业培训、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服务品种、服务质量等方面下功夫,从而促进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是促进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发展。一旦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全面涉足房地产业,可能开办对境内居民的人民币抵押贷款业务和对境内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贷款业务,同时还会带来与房产相关的保险品种。如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证券化业务相当发达,美国联邦国民抵押协会(FHMA)近30年来为3100万个美国家庭购房提供了抵押贷款,金额达25000亿美元。房地产抵押证券化不仅提高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而且开辟了新的金融投资品种。国外保险、金融机构将凭借其强大的营销网络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涉足房地产金融业务,尤其是抵押担保业务和不动产证券化业务,从而将与国内金融机构一起,有力地推动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发展。
面对挑战和机遇,金融房地产信贷工作应积极研究对策,应对挑战。
1、要加强对国际惯例的学习和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银行的管理经验,变外行为内行。面对压力,我们应看到我们的优势,如对国情熟悉、与企业有长期密切关系、各种信息灵通等。但更应仔细研究入世后将面临的各种困难、自身运作中的优劣所在,做到心中有数,早作对应之策。要在房地产信贷营销理念、市场营销策略、服务手段、运作机制等各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并且要有实质性的突破;要及早研发和推广适应形势需求的新的房地产信贷产品品种和业务,如试办面向外国人士的按揭贷款、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住房储蓄、房地产中介业务合作、住房保险等新的金融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WTO带来的挑战。
2、要加快房地产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简化信贷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入世后,房地产金融市场主体的复杂化要求从业人员能精通一门到几门外语,熟练操作计算机,具备房地产评估、房地产投资、财务分析、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但目前,高水平的房地产金融人才还特别缺乏,而且今后还面临人才流失的可能。因而,各级行都要高度重视房地产信贷人员的培养,通过开办培训班、选送出国学习、鼓励职工业余进修等方式,培养出自己的高水平人才。此外,个人住房贷款手续繁杂、审批缓慢也是此项业务未能更快地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改革管理体制,简化手续必须及早研究解决。
3、加大对开发资信评级高、规模大的优质房地产客户的营销力度。加入WTO后,国外机构将为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贷款,为个人办理抵押贷款业务,并推动房地产抵押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对我国银行来说,更应关注那些资信评级度比较高、资产质量较好且有一定规模实力的房地产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因为他们的融资能力相对较强,在从事大项目时具备资金规模的优势,从而有利于公司持续经营业绩的提高。对其要积极营销,抢占市场。
4、房地产金融管理机构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为国内金融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竞争环境。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使国内房地产金融市场主体复杂化、交易工具多元化。为了使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能在竞争市场上站得住脚,房地产金融管理机构应抓紧这一段宝贵的时间,保护和培育国内产业,逐步探索有力又有利的监管方式。要放松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控制,放开住房消费信贷,扩大贷款规模,及早占领和发展房地产金融市场;要调整房地产贷款结构,完善住房消费信贷机制,形成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群体需要的贷款系列品种;要发展房地产保险,尤其是房屋财产保险、房地产责任保险、住房抵押保险和房产质量等方面的保险;要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房地产政策性金融机构,尽快开放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摘要]入世后,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是房地产金融业务竞争加剧,信贷风险加大。其次是国际经济变动状态对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影响将加大。再次是房地产金融监管难度增大。入世给我国房地产金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带来巨额资金,房地产融资渠道将有效增加,房地产金融业务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二是我国房地产金融行业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将得以提高。三是促进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发展。面对挑战和机遇,金融房地产信贷工作应积极研究对策,应对挑战。
1、要加强对国际惯例的学习和研究。
2、要加快房地产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简化信贷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1.金融创新提升了金融业发展能力。金融创新不仅仅是在业务发展、机构放大、就业增长和素质提高方面对金融业的发展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由于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增强,把金融机构的资本扩张能力和现代化的设备水平的提高带动起来。也许更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创新还推动了金融产值的快速增长,促使一个国家的第三产业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迅速上升,为第三产业和GDP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2.金融创新能力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金融组织创新促使金融机构纷纷有新的成员加入,促成了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模式;金融工具创新、金融业务创新使传统的金融措施对顾客的吸引力降低,造成利润逐渐下降。所有这些,都强化了金融机构的竞争。
3.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机构对经营风险的抵御能力。金融创新的这种影响,主要通过金融机构对具有风险转移功能金融工具的使用体现出来。例如,浮动利率债券或浮动利率的票据,这种建立在传统金融工具的特点的基础上的金融创新工具,能促使金融机构降低筹资利率风险。
二、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1.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金融工具的创新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交易品种,导致金融市场接纳的金融资产的品种不断增加。各种类型的债券陆续出现,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序列已经延长,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技术也越来越强。从衍生产品的组合设计来看,也可以看作是花样翻新,不但有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的嫁接,如外汇期货,债券期货、股票期货等;还有衍生工具之间的搭配,例如期货期权,换期权等两种金融衍生品组合而成的“再衍生工具”。此外,还有对基础衍生工具的参数和性质进行重新设计后产生的创新衍生产品。
2.金融创新促使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证券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证券发行融资方式的重要程度大大超过了银行贷款,具体表现为银行贷款的数量急剧下降、循环国际证券急剧上升。二是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微观金融主体,资产和负债越来越证券化。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中有相当多证券资产的形式存在,商业银行成为重要的国际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此外,商业银行贷款资产也实现了证券化。至于负债债务证券化,是指银行更注重通过发行浮动利率债券和长期债券基金,而传统的依靠吸收存款的融资方式的比例下降。三是商业银行不仅作为国际证券市场的发行者,还参与国际证券业务的经营,成为新发证券承销机构。
3.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快金融创新国际资本的流动,促进国际资本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促使一体化程度加深。一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在国内金融市场或国际金融市场问世以后,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并且快速向全球金融市场发展,而这又在客观上要求这些金融工具的交易惯例、市场交易价格和投资回报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基本一致,从而促进了不同的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度改善。二是金融衍生工具不仅为金融主体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提供了有效手段,因为相同的货币的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之间、不同货币的利率之间存在差异,并对金融主体套利投机收益和套汇收益提供了可能。三是一些创新金融工具或衍生工具的交易,本身就要以多个金融市场做依托,是一种跨市场的国际性金融交易。
三、金融创新对金融制度的影响
1.金融创新模糊了融资边界。金融创新使得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从而导致融资体制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按照一般的金融学原理,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作为信贷中介的资金融通资行为,而直接融资则是筹资人和投资人没有必要借助金融中介机构直接融资。至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融资期限的分类则作为主要的客观标准。融资期限不超过十二个月期限的市场为货币市场,反之为资本市场。这样来解释这种融资制度相关的四个基本概念,在不同类型的金融文件和金融教科书中似乎已经成为规则得到了一致的认可。然而,金融创新将使这些划分标准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2.金融创新促进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金融创新促进国际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欧元的开始使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欧元货币制度创新推出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欧元制度是一种不与国家权力相联系的创新的货币制度。在人类的历史上的货币统一,基本都是以统一作为前提和条件。而欧元作为一个超国家组织的产物,是在国家分立的情况下实现的货币整合,也就是欧元体现的货币的统一,是超越国家的限制,与国家统一相分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欧元的开始使用不仅推动了货币制度创新,还对传统的金融学的货币制度理论提出了挑战。其次,欧元是符合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和货币形式出现的一种创新。货币制度创新,不仅包括深化金融体制演化和货币形式的发展演变,也包括总体货币制度不变下的货币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汪耿.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J].新财经(理论版),2011,(3).
9月8日-11日,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金融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联想集团以“稳基业 敏突破――双态IT 打造智慧金融”为主题参展。一直以来,联想“双态IT”聚焦于金融机构业务的稳、敏分析,帮助金融机构IT部门系统地采用传统的集中式和新兴的互联网分布式等IT技术手段,构建一套稳态、敏态和谐共存的新型IT架构。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业务销售总经理叶明表示:“传统金融企业实施架构转型和业务创新,最终目的是给用户带来更好的金融体验,实现更大的价值。而要做到这点,需要银行和高科技企业的协同创新,联想‘双态IT’从金融业务的实际应用出发,对IT架构进行整体性规划,将为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转型提供有效的参考。”
对于传统金融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和挑战,叶明表示,“十三五规划中提到金融机构像传统银行要往互联网方向转型,同时国家层面也非常关注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一方面企业高层要实施云计算等项目,另一方面需要基于安全方面的相关规定去执行各项任务,对金融机构的技术主管来说,会面临较多的挑战,所以重新规划IT系统的时候会碰到不同类型的思路的冲击。其实我们也是根据CIO量身制定了相关的企业战略,希望给CIO们提供一个梳理自身业务和战略发展之间的设计理念,这是‘双态IT’提出的背景。”
叶明介绍,“双态IT”是对IT规划的战略支持,它落实到技术架构、技术方案的时候会涉及到不同的应用和解决方案。比如超融合,联想最近也在跟一些金融机构进行相关的合作,超融合系统更多的是融合银行的一些比较前端的、相对非传统核心业务的新业务应用系统,这样他们才能比较快速地交付,用比较低的拥有成本去实现新业务的执行。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金融业影响
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正面影响,可分解为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影响三个方面。
一、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
金融组织创新使金融机构体系陆续有新军加入,造就了多元化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金融工具创新、金融业务创新使传统的金融措施对客户的吸引力下降,带来的利润逐步递减。所有这些,都强化了金融机构的竞争。
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业的发展能力
金融创新不仅在业务拓展、机构放大、就业人数增加与素质提高等发面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而且由于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增强,带动了金融机构资本扩张能力和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也许更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创新还推动了金融业产值的快速增长,使之在一国第三产业和GDP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为第三产业和GDP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融创新增强了金融机构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的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金融机构对具有风险转移功能金融工具的运用体现出来。比如,浮动利率债券或浮动利率票据,这种建筑在对传统金融工具的特征进行重新组合基础上的金融创新工具,可使金融机构减少筹资利率风险。
二、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深度与广度
金融工具创新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交易品种,使金融市场容纳的金融资产种类不断增加。各种类型的债券纷纷面世。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序列不断延长,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技术性也越来越强。从衍生产品技术的组合设计看,也算得上是花样翻新,既有基础金融工具与衍生工具的嫁接,如外汇期货、债券期货、股票期货等;也有衍生工具之间的搭配,如期货期权、换期权等由两种衍生工具组合而成的“再衍生工具”。此外,还有对基础衍生工具的参数和性质进行重新设计后产生的创新衍生产品。
金融创新使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证券化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证券发行作为融资方式的重要程度大大超过了银行贷款,具体表现为银行贷款的数额下降,国际证券的发行量急剧上升。二是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微观金融主体,资产与负债日益证券化。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以证券资产的形式存在,商业银行成为国际证券市场上的重要投资者。此外,商业银行的贷款资产也实现了证券化。至于负债证券化,是指银行更注重通过发行浮动利率票据和中长期债券筹资,而传统的依靠吸收存款的筹资方式的地位下降。三是商业银行不仅作为国际证券市场的证券发行者,而且参与经营国际证券业务,成为新发证券及承销机构。
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市场一体化
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创新加速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国际资本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并使其一体化程度加深。一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在某一国内金融市场或国际金融市场面世之后,交易规模急剧放大并迅速向全球金融市场拓展,而这又在客观上要求这些金融工具的交易惯例、市场交易价格及投资收益率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大体趋同,从而促进了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度提高。二是金融衍生工具不仅为金融主体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提供了有效手段,而且由于同种货币的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之间、不同货币的利率之间存在差异,进而为金融主体套汇套利赚取投机收益提供了可能。三是有些创新金融工具或衍生性工具的交易,本身就要以多个金融市场做依托,是一种跨市场的国际性金融交易。
三、金融创新对金融制度的影响
金融创新强烈地冲击了金融分业经营制度
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由分离型向综合型转变。以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可否兼营作为划分标准,金融制度可以划分为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和综合经营、综合管理两种模式。美、英、日、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均实行分业经营模式,只有德国、瑞士等少数欧洲国家采用综合经营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浪潮的推动下,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彼此间的业务渗透和交叉越来越广泛,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金融业务分工的篱笆被逐步拆除,金融业从原来分业经营逐步转向综合化经营,反映了资本追求经济利益和自我扩张的欲望,体现了金融机构摆脱经营约束,改变生存和发展环境,获取更大经营空间的内在要求。归根结底,它是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企业制度和竞争性市场与严厉管制型金融制度矛盾运动的结果。而金融创新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某种决定性的作用。当明显带有业务交叉特点或规避分业管制的金融创新措施已经成为现实的金融存在时,政府不得不承认由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原有金融制度已经存在明显缺陷,因而采取了一种较明智的、现实主义的态度,即对已有的金融创新予以宽容和认可,并努力通过规范化的制度安排放弃原有制度,确立新制度。
金融创新模糊了融资界限
金融创新使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从而导致融资制度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按照一般的金融学原理,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为信用中介的资金融通行为,而直接融资则是筹资人与投资人不需借助金融中介机构直接融通资金。至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划分,则以融资期限作为主要的客观标准。融资期限不超过一年期的市场为货币市场,反之则为资本市场。这样来诠释与融资制度相关的四个基本概念,在各类金融文献和金融教科书中似乎已成了一致公认的金科玉律。然而,金融创新却使这些划分标准遇到顽强的挑战。
金融创新促进了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
金融创新推动了国际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欧元启动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实例。欧元启动的货币制度创新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欧元制度是一种不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的创新的货币制度。人类历史上的货币统一,基本上都是以主权的统一作为前提和条件。而欧元作为超国家组织的产物,则是在国家主权分立情况下实现货币整合,即欧元所体现的货币统一,是超越国家主权制约,与国家主权统一相分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欧元启动不仅推动了货币制度的时间创新,而且对传统金融学的货币制度理论提出了挑战。其二,欧元是顺应经济、金融全球化潮流而出现的一种创新的货币形式。货币制度创新,不仅包括货币制度的深化沿革和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而且也包括总体货币制度不变下的货币整合。
参考文献
【1】 叶芳.金融创新的背景、表现及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今日科技,2001,(3):35-36
【2】 厉以宁.全球化与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21-23
颠覆者来了吗?
陈劲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
在早期,互联网金融肯定会率先冲击,或者服务到传统金融里面很难服务到的小额、多频、快速的金融领域;而进入成熟期后,则会开始进入其他领域。我相信会有一个新的金融体系出现,对现在的体系进行重构,而不仅是简单的提升效率。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在这方面早做布局。
李一
UBS 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
互联网金融突然爆发起来,确实很震撼。互联网金融目前对投行的影响还不是太大,但金融资产管理的许多方面正在受技术革新的影响。所以传统的金融机构要早做思考。
王梓木
华泰保险集团董事长
我觉得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互联网金融是通过客户的关系进入金融业,除了提供手段以外,还提供新的金融服务,覆盖了过去保险业、金融业没有覆盖的领域;金融互联网是我们传统金融业更为关心的,主要是运用互联网技术给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但是这两个方向都需要传统金融的底层支撑。
钱龙海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现在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是我们证券行业本身就是高度管制的市场,而且又没有发育健全。我们对客户服务的深度、技术、能力都还是很初级的阶段,又面临新技术的冲击。
金融需要“新物种”
樊治铭
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国内事业部总裁
我们的余额宝一出,大家都觉得震惊,其实只是用互联网工具解决了便利性和随时性而已。如今每个人的手机都是一个随身走的账户,而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手机会慢慢的发展成为服务的网点,移动互联网金融工具会大爆发,当然背后的工作还是传统金融做。
莫天全
搜房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自己觉得互联网金融会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标配。从搜房网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来看,业务发展慢慢进入交易环节,但这个环节传统机构没法帮我们做,我们只能自己尝试。我们这些老的互联网公司要跟上新东西,否则就出局。
李欣贺
人人创始合伙人
我们发展P2P 业务,确实是在解决传统金融很难解决的问题,包括小微贷款和支付。至于风险,良好的管控能力至关重要,也是P2P 大浪淘沙最终能留下来的基础。
王思聪
翼龙贷网CEO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这么火,主要是大众对金融的压抑没有释放。中国的小微企业有五六千万家,但是得到金融服务的非常少。有人说P2P 现在做的比较小,做的是银行不做的,才能发展起来,未来能不能做银行做的事情?我相信一定会的。
李明顺
好贷网创始人
现在老百姓有存款的义务,没有贷款的权利,事实上90% 以上的小微企业从来没有得到银行贷款。他们往往不是没有偿还贷款的能力,而是没有这个机会。普通人很难从当前的银行信贷体系借贷,但互联网金融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周广文
北京金桐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也认为新技术会带来很多变化,在很多领域产生影响,包括国家的管理层面,也肯定包括金融业。如果金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定是互联网的技术和互联网的精神对其进行重塑。
盛佳
网信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
互联网金融是新的行业,金融学习互联网,互联网学习金融,在双方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互相学习,能够掌握这方面的团队和沟通机制的搭建,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唐彬
易宝支付CEO
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开创新的模式和产品,彻底改变互联网的角度进入金融杂交,创造“新物种”,我认为这是中国金融未来的方向。
金融需要“新物种”
王翔
美国高通公司大中华区总裁
现在谈互联网金融能不能成,最主要是我们怎么做。如今智能终端芯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已经非常强大,我们要做的是和金融业的合作伙伴一起把这些技术真正的普及到每一个普通的消费者那里。
张宏江
金山软件CEO
不管什么服务,最重要的是快速跟上用户的需求,然后是让一批用户成为你的忠实粉丝,也就是极速与口碑。我相信传统金融机构,如果能从互联网思维角度出发,很多业务还是有成长的机会。
寿宇澄
PTC 参数技术中国区总裁
我觉得很多传统金融界的巨鳄看待这些问题的时候,还是成年人看待少年人的态度,没有把他们当成对手。所以我认为未来金融的改变可能比现在人们想象的还要大。
周逵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
从二八法则看,传统金融只服务了二成人,八成人都没有得到服务。我觉得不用十年、十五年,只要五年,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造力就能让大家吃惊了。微信只用一年半就变成生活中没有办法割舍的必须品了。
陈宏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金融业影响
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正面影响,可分解为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影响三个方面。
一、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
金融组织创新使金融机构体系陆续有新军加入,造就了多元化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金融工具创新、金融业务创新使传统的金融措施对客户的吸引力下降,带来的利润逐步递减。所有这些,都强化了金融机构的竞争。
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业的发展能力
金融创新不仅在业务拓展、机构放大、就业人数增加与素质提高等发面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而且由于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增强,带动了金融机构资本扩张能力和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也许更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创新还推动了金融业产值的快速增长,使之在一国第三产业和GDP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为第三产业和GDP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融创新增强了金融机构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的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金融机构对具有风险转移功能金融工具的运用体现出来。比如,浮动利率债券或浮动利率票据,这种建筑在对传统金融工具的特征进行重新组合基础上的金融创新工具,可使金融机构减少筹资利率风险。
二、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深度与广度
金融工具创新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交易品种,使金融市场容纳的金融资产种类不断增加。各种类型的债券纷纷面世。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序列不断延长,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技术性也越来越强。从衍生产品技术的组合设计看,也算得上是花样翻新,既有基础金融工具与衍生工具的嫁接,如外汇期货、债券期货、股票期货等;也有衍生工具之间的搭配,如期货期权、换期权等由两种衍生工具组合而成的“再衍生工具”。此外,还有对基础衍生工具的参数和性质进行重新设计后产生的创新衍生产品。
金融创新使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证券化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证券发行作为融资方式的重要程度大大超过了银行贷款,具体表现为银行贷款的数额下降,国际证券的发行量急剧上升。二是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微观金融主体,资产与负债日益证券化。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以证券资产的形式存在,商业银行成为国际证券市场上的重要投资者。此外,商业银行的贷款资产也实现了证券化。至于负债证券化,是指银行更注重通过发行浮动利率票据和中长期债券筹资,而传统的依靠吸收存款的筹资方式的地位下降。三是商业银行不仅作为国际证券市场的证券发行者,而且参与经营国际证券业务,成为新发证券及承销机构。
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市场一体化
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创新加速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国际资本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并使其一体化程度加深。一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在某一国内金融市场或国际金融市场面世之后,交易规模急剧放大并迅速向全球金融市场拓展,而这又在客观上要求这些金融工具的交易惯例、市场交易价格及投资收益率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大体趋同,从而促进了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度提高。二是金融衍生工具不仅为金融主体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提供了有效手段,而且由于同种货币的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之间、不同货币的利率之间存在差异,进而为金融主体套汇套利赚取投机收益提供了可能。三是有些创新金融工具或衍生性工具的交易,本身就要以多个金融市场做依托,是一种跨市场的国际性金融交易。
三、金融创新对金融制度的影响
金融创新强烈地冲击了金融分业经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