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论文

时间:2022-08-31 05:25:28

导语:在生物安全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物安全论文

第1篇

1.1实验课较多,很多实验设计到生物安全问题

《免疫学检验》在本院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时分配:总课时90节,理论48节,实验42节,几乎是1∶1的比例。本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的实验有:抗原抗体的制备(2节)、动物实验(4节)、凝集反应(4节)、沉淀反应(2学时)、血清总补体测定(2节)、免疫荧光技术(4节)、化学发光(4节)、免疫细胞分离技术(4节)、免疫细胞功能测定(6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4节)、免疫病理实验(2节)、医院免疫室见习(4节)。除了医院免疫室见习外,其他每个实验都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些实验中,不是要接触细菌,就是要使用血清,或是接种实验动物,而这些标本都是可能带有极大生物危险的感染性致病因子,不管是直接感染,还是因为一些操作因素导致的感染性致病因子间接的播散到环境中去,都会对动物、植物、人类社会造成潜在的危险。虽然在实验之前都对细菌、动物、血清进行了筛选,但是不可预知的生物危险仍然存在。另外,《免疫学检验》实验中还要经常开启橡胶瓶塞、离心、移液器吹打、去注射器针头、混合震荡等实验操作,都会导致气溶胶产生,而实验室感染的最常见原因就是气溶胶吸入。由此可见,《免疫学检验》实验课中开设生物安全教育的意义非常大,也是十分必要的。

1.2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不重视生物安全

《免疫学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这两门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本院通常在第2年的第一学期同时开设这两门课,在学生学习完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进入免疫学实验室学习免疫学检验实验技术时,微生物检验实验技术的学习也还只在入门阶段,对于生物安全还没有什么概念,对一些潜在的生物危害因素,认识不到位,尤其是对待血清标本,学生认为培养出来的,看得见的,比如一些致病菌可能是生物危险因子,但是血清标本里面那些看不见、潜在的生物危害因子,比如乙肝病毒往往被忽视,特别是同学之间相互检测血清标本时,不认为自己同学的血清是可能带有生物危险因子的。因此,在《免疫学检验》这门实验课中,体现的是在思想上,学生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或者意识淡薄。在行为上,对实验室的各种实验标本看作普通东西,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没有看到潜在的危险因素,很容易忽视其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物危害。

2探索《免疫学检验》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对策

2.1提高《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师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

首先要对《免疫学检验》的实验教师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俗话说,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具有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实验教师本人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生物安全专业知识,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为上起到榜样作用。对卫生部颁发的一些重要文件,比如《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文件都应该熟练掌握。

2.2加强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

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来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如何学习生物安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教师也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问题,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真正具备自我防护能力。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生物安全课,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开课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学习,比如:专题讲座,可以介绍社会、医院等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一些突发事件和存在的一些典型案例。通过这些讲座,可以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对于检验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其次还可以通过见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安排学生到医院检验科的免疫学检验实验室参观,让他们更直观的学习到规范的生物安全防护方法。当然,生物安全知识重要而宽泛,通过这些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技术,把相关的,重要的生物安全知识上传到系部网站,供学生自学。当然,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进入实验室,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实践学习。总之,使学生能从多方面吸收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全面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2.3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术培训

(1)从最基本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入手:比如只要进入免疫学检验实验室都必须穿工作服,强调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脱下工作服反折,这一点,如果不强调,往往很多学生,一到下课,直接脱下工作服就放书包了。强调工作服要经常清洗消毒;实验完后消毒洗手;禁止吸烟、吃食物;保持桌面干净整洁,传染性物品放入消毒容器内;如有菌材料溅出,应报告教师及时做出适当处理;在使用实验器材时一定要合理、规范。对在实验中需要的实验物品不准随意抛掷;对潜在的带有生物危害的标本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是其他方法消毒后才能处理。(2)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在免疫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物危害有:使用离心机离心、操作玻片凝集实验、对动物进行接种、用移液器吹打、去注射器针头等所产生的气溶胶吸入,而这些实验都是免疫学检验实验中的常规实验,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操作和掌握。除此以外,在实验过程中还可能遇到皮肤黏膜污染、被感染的实验动物咬伤、误食,甚至可能被刺伤割伤等。总之,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有关规定,反复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规范,避免任何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

2.4加强《免疫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本院在2008年成立了生物安全委员会,实验室也专门配备了一名生物安全员,落实到了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教研室主任也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生物安全的相关标准、政策与法规等,但主要是针对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虽然其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但是免疫学实验中的一些生物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加强《免疫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对免疫学检验实验中的各个技术操作规程也要严格进行规范,每次实验完毕进行相关的记录等。在实验室中,要规范各种标识,使其时效性与警示作用得到保证。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的联系电话,事故处理的流程应张贴在明显处等,使工作人员发生问题时,能及时找到处理问题的人。总之,实验室环境的井然有序,管理体系的完善建立,对初入免疫学检验实验室的检验专业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示范,并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2.5加强《免疫学检验》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第2篇

双击建设是改变安全管理现状的最佳选择,高速公路服务区由于人员流动量大,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必须坚持以“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强化基层安全设施水平,另一方面强化基层队伍素质,对安全生产实施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此强化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和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二、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安全责任意识

确保服务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是根本,只有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狠抓制度落实和责任落实到位,才能将安全落到实处。一方面成立专门工作组。成立综合协调组、安全监督组。综合协调组负责在发生紧急事件时联络各小组人员到位并协调开展工作,并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起草向领导小组、公安部门或上级有关部门的报告或向全系统的通报;安全监督组负责服务区的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和安全事件的事后追查。另一方面健全各项制度。根据上级要求和企业实际制订的安全工作计划和有关管理措施,修订本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考核标准并负责组织实施 。

三、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安全宣教活动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宗旨,开展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一是开展安全教育。每年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如请安全专家讲课、举办安全知识竞赛、举办安全生产技能比赛、到先进兄弟单位参观学习等,通过分析形势、解读政策、剖析案例,提高服务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水平,即表彰了先进,又使安全知识深入人心,活跃了学习气氛,寓教于乐,调动广大职工踊跃参加的积极性,使宣教活动取得好的效果。二是大力开展宣传。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等信息系统,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和贯彻政府颁布的安全法规、条例、规定,提高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使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成为现实。

第3篇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13-0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各种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加工工艺,培养学生动手和从事科研的工作能力,强化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设计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一般是通过实验获得实验数据、完成数据分析、撰写论文和最终通过论文答辩[1]。通过毕业论文的完成,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其顺利进入社会奠定基础。目前由于大学严重扩招和就业形势严峻,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2]。因此,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上海理工大学在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以“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为载体,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进行探索和实践。本文以指导上海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为例,现将有关的指导经验与体会进行介绍,以期为本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论文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学院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但经常与学生就业、考研和公务员面试等相冲突[3],导致很多学生不能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毕业论文,最终影响毕业论文质量,尤其是实验性和探索性强的课题影响严重。为了避免影响学生就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指导教师会将毕业论文启动工作提前至第六学期末,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论文质量好坏关键在选题[4],虽然许多学者提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要新颖和创新[5],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笔者认为毕业论文选题应难度适宜,兼顾新颖创新即可。毕业论文主要是考察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素质,所以毕业课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和理论深度要符合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且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其能够受到科研能力的基本训练,通过努力最终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保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消除学生心中“毕业论文随便做做就能通过”的消极思想,确保毕业论文最终顺利完成。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自身承担的科研项目,结合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及实验条件来确定论文题目。例如,干酪乳杆菌是一种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益生功能的乳酸菌[6],广泛应用在酸奶等食品生产中[7]。学生对干酪乳杆菌研究感兴趣,通过对其基因组分析发现,基因组中并不存在胆盐水解酶基因,造成其对胆盐的耐受性不强。因此,学生和笔者讨论后,选题确定为“在干酪乳杆菌中异源表达植物乳杆菌来源的胆盐水解酶”,从而提高了干酪乳杆菌的胆盐耐受性。

二、实验研究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基础,实验研究是毕业论文的核心[8,9]。利用实验研究,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实验准备期,应对学生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进行系统培训,使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论文所需的各项实验和仪器操作技能,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实验失败和仪器损坏,以保证毕业论文顺利完成[10]。例如,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在进行食品微生物相关课题研究前,都会安排学生进行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包括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以及各种仪器,如摇床、培养箱、分光光度计和显微镜的使用等。此外,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课题文献查阅,了解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与指导教师讨论,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还要反复强调科研是探索性和创新性强的工作,要告诫学生不要怕实验失败,要允许实验失败,要在失败中找原因,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提升自我实验操作技能[10]。

三、论文撰写

毕业论文撰写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过程[5]。毕业论文是具有学术规范的科学性和总结性的学术论文,所以撰写论文时既要严谨、通俗易懂又要具有专业性[5]。学生在全部实验完成后,按照学院相关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初稿撰写,并交由指导教师进行修改。笔者认为目前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对学术性语言和逻辑条理性表述较差,论文口语化非常严重,有些段落上下文甚至毫无逻辑。因此,指导教师对论文语言、逻辑条理、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等部分应做出重点修改和指导,并返回给学生继续修改,反复多次后才能定稿。毕业论文修改过程是一个对整个验结果提练和升华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对整个毕业论文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

四、结论

毕业论文是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4]。通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终使学生科研能力等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5],希望本文的指导经验与体会介绍,能为本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玉邯,陈宇飞,杨柳,张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5,(30).

[2]吴仲,李小艳,徐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5,(4):74-75.

[3]游新勇,汪磊,王国泽,吕俊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与毕业论文的改革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34-135.

[4]修江帆,赵文静,张春林,陈汉彬.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性实验的初探――以环带库蚊ISSR-PCR反应体系建立及优化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3):82-84.

[5]张立全.指导生物学科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实践和体会[J].大学教育,2013,(20):28-29.

[6]Wang G,Yin S,An H,Chen S,Hao Y. Coexpression of bile salt hydrolase gene and catalase gene remarkably improves oxidative stress and bile salt resistance in Lactobacillus casei[J]. 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2011,38(8):985-990.

[7]Ai L,Guo Q,Ding H,Guo B,Chen W,Cui SW.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exopolysaccharides from Lactobacillus casei LC2W from skim milk[J]. Food Hydrocolloids,2016,(56):134-143.

[8]程敏. 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探索与实践――以黄精多糖的提取、鉴别、含量测定为例[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2):143-145.

第4篇

这个我们刚写过的。论文的格式很老套、也别写得太有花样。和一般的报告差不多的。这个我们刚写过的。论文的格式很老套、也别写得太有花样。和一般的报告差不多的。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予以列出。二、毕业论文(设计)书写格式及装订1、毕业论文(设计)装订为横开本,使用统一的封面,左侧装订。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的中文题目、英文题目及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学院、专业与指导教师等栏目,要用楷书书写,端正、整洁,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打印输出。2、目录格式(空2行)(3号黑体)目录(3号黑体,居中)引言(或绪论)(或作为正文第1章,4号宋体.吉林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自考学士学位申请有什么具体要求?09年吉林大学自考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论文申请时间是?我是长春大学的大一新生,想报名吉林大学的工商企业管理二学历!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我今年最后一次自考 ,考的是吉大工商企业管理本科证! 他们要求我们交工商企业管.

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下载

这个东西还是要靠自己来搞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理论与应用力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信息科学技术) 光电子技术科学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环境科学 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 系统科学与工程 教育学 教育学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华文教育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康复与健康 农艺教育 园艺教育 林木生产教育 特用作物教育/特用动物教育 水产养殖教育 应用生物教育 农业机械教育农业建筑与环境控.辽宁大学自考毕业论文格式?大连水产学院渔业管理专业成人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请好心人解答一下:黑龙江大学经济法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和字数中南大学英语本科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自考毕业论文格式又是怎么样的?急用参考

红河学院毕业论文格式

已经有了雅思成绩6.5 想我是红河学院的大四学生,想参加2011年的国考,不知道在哪里看考试大纲红河学院2009年12月份四级准考证前6为是多少? 谁能告诉我下啊?我忘记准在红河学院培训的时候遇到一个女孩,感觉还不错,彼此联络了一个月,突然间昆明到红河学院怎么.

第5篇

加速发展生物经济使中华民族重回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生物经济与网络经济比较,具有资源依赖性强、技术通用性强、市场垄断程度低等特点,为广大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实现跨越发展的机遇。我国是一个生物资源总量丰富,生物产品市场潜力大的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生物经济,是我国解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面临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等重大问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选择。

我国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有10多年了,但是直到2004年我国GDP占世界的4%,钢铁、水泥、煤炭等资源的消耗量却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40%,传统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新技术,难以培育新的产业,调整经济结构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要实现经济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依靠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发展新经济。比较而言,信息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从根本上解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缓解能源压力、保障生物安全等重大问题,生物技术则更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我国资源浪费严重,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但生物经济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缺乏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支持,生物产业正处在起步阶段,生物技术则是我国需求最迫切、影响范围最广、技术差距最小的领域,《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把生物技术作为我国未来高科技迎头赶上的重点。我国生物技术、生物经济的发展已经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经济发展、人民健康、社会和谐不但对发展生物经济有迫切的需求,而且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生物资源丰富、优秀人才辈出、企业初具规模、市场潜力巨大等发展生物经济的优势,只要我国采取像抓两弹一星、神舟载人飞船那样的重大措施,我国完全可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生物产业大国。为此,建议实施“生物经济强国战略”,抓好六项措施。

1、实施“生物经济强国战略”。建议像当年抓“两弹一星”那样抓“生物经济”,把“生物经济强国战略”作为当前和今后20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战略重点来抓。“生物经济强国”的具体目标是:实现生物技术强国,生物产业大国的目标,使我国在生物经济时代再创辉煌,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基本设想分“三步走”: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2010年前完成;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2015年前后完成;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从2020年开始持续快速发展,力争到2020年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25000-30000亿元,占当时GDP的7%-8%,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把“招揽尖子人才回国行动”作为重点,加速造就一支世界一流的生物技术研发队伍。据专家统计,全球生物技术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中有40%%以上是华人主持或参与完成的。华人已经成为世界生物科学领域最活跃力量之一。我国约有8万留学人员在海外从事生物技术相关研究,其中约2000人已经学有所成,进入国际生物技术最前沿的领域,这些人才已经形成了“生物技术海外兵团”。初步估算,拿出修20公里高速公路的经费,就能吸引高水平的2000名优秀人才回国工作,造就一支世界一流的生物技术队伍,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大大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把招揽尖子人才回国,作为生物技术、生物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科技部、北京市等有关部门共同创办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招聘尖子人才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3、把“加速生物技术自主创新,推动新科技革命”作为未来科技工作的重点,加速我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生物产业大国。我国生物技术总体上还处在技术积累阶段,要按照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要求,切实改变重论文轻开发产品、重学术水平轻市场前景、重科研院所力量轻企业研发力量、重项目支持轻基地建设、重单项技术突破轻系统技术组装等问题,瞄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技术的重大需求,集中力量,切实解决一批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问题。立足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于大幅度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我国生物技术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由重论文向论文、专利、产品协同发展转变,由技术积累阶段向产业崛起阶段转变。建议在国家科学与技术中长期规划和“十一五”科技计划中把生物技术作为重中之重,在经费、人才、基地、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4、把“发展生物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加速我国成为生物产业大国。在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及“十一五”计划中把生物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出台专门的政策,安排专门的基金,把发展抗盐碱转基因植物增加1亿亩可耕地,发展生物能源再造1个绿色大庆,发展生物材料培育千亿的生物材料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等作为重点产业,优先支持。同时,对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有优势的生物产品,如疫苗、维生素、青霉素、氨基酸、味精、啤酒、酱油、醋等,在技术、人才、资金、进出口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速发展我国完全能够培育一批国际一流的生物技术企业。

第6篇

关键词:常用农药,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

 

克氏原螯虾俗称龙虾,由于其适应性广,繁殖力强、能适应稻田、池塘、滩地等多种水域养殖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也是老百姓餐桌上喜爱的水产品之一。近年来,由于龙虾产业的发展壮大,稻虾共生的养殖模式越来越被广大养殖户接受,虽然常用农药对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发挥很大作用,但同时也对农田环境及水产养殖动物产生了影响,因此,施药后的稻田对龙虾生长、防病治病存在一定的影响。2009年7月27日在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二楼实验室我们做了几种常用农药对龙虾养殖影响的试验。科技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的克氏原螯虾来源于武墩养殖场2号池塘,其体质健壮、规格基本一致,平均体长为18+1.0厘米,在实验室暂养后进行试验,试验前1天停止投饲。

1.2试验药物

战尽(棉铃虫核型)由河南省禹州市百灵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一种专门杀棉铃虫的微生物杀虫剂,药效持久,作用专一,对人畜安全,是专门针对杆状昆虫病毒而研发的无公害生物杀虫剂,对稻飞虱也有特效。

宁南霉素由黑龙江强尔生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一种低毒、低残留的抗生素,无蓄积问题、不污染环境的新型农药,是一种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抗生素农药。

噻虫啉(杀虫剂)由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原药由德国拜耳农化公司开发,是一种新型代烟碱类杀虫剂。作为杀虫剂,噻虫啉对外部影响小,毒性低,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安全,残留进入土壤和河流分解快,对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毒性也很低,通常情况下对水生生物基本没有影响。

毒死蜱由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一种高效、广谱、中等毒性的有机磷杀虫剂,被广泛用于水稻虫害的防治。

1.3试验条件

试验用水为充分曝气的自来水,水温为27+0.5℃,PH7.5,溶氧量6.5—7.0mg/l。试验在50cmX30cmX40cm水族缸中进行,试验期间全天充气,不投喂饲料。科技论文。每种药物配制成三种浓度梯度和一组空白对照组,观察48小时。

1.4试验方法

7月29日根据战尽(棉铃虫核型)在水稻病害防治方面用药的浓度5ml/亩,水深15—20厘米的情况,按试验方案将战尽配制成0.5ppm、0.75ppm、1ppm和一组空白对照组,每个浓度缸中放入6只龙虾,试验期间,全天充气、不换水、不投喂,观察48小时,在试验过程中观察龙虾的中毒反应,以丧失游泳能力、沉底、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作为死亡标准,发现死亡个体及时捞出。

同样分别根据噻虫啉、宁南霉素、毒死蜱在水稻病害防治方面的用药浓度8毫升/亩、200克/亩、80毫升/亩、水深15-20厘米的情况,按试验方案将试验浓度配制成如下表,观察48小时,记录龙虾的活动情况及死亡情况。

 

缸号 品种 1号缸  

第7篇

1 IPM理念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如何真正做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一是要明确有害生物不能彻底消灭,而是要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二是要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的基础上,掌握防治措施和方法运用。做到这点,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农药的使用者及技术指导者观念的转变,必须向社会输入具有IMP理念的植物保护人才。《农药概论》主要讲授农用药剂学概论,其主体是农药。要培养具有IPM 理念的植物保护人才,应首先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上入手。 

2 将IPM理念设计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中 

根据新的形势,对农药学概论课程大纲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将传统课程中的化学部分做了适当精简和合并,增加了生物、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比重,比如增加了生物技术在农药研发中的进展、农药抗药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农药的应用、农药如何在环境中转变为友好行为;此外,还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提供其他与农药学概论课程相关的书籍阅读范围,诸如基因工程进展、植物生理学、现代生物技术、环境毒理学。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术视野,更容易产生创新思路,也能更好的将多元化融入农药学概论课程中,除了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更能将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融入到教学中,将IMP理念深深树立于每个学生的观念中,使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度得到提高。 

3将IPM理念体系于学生的毕业论文中 

毕业论文是对一个本科学生4年学习考量的一个综合体,毕业论文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分析运用理论知识,总结问题经验,锻炼的是“学中用、用中学”的综合能力。以往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时往往是针对生产实际中某一特定问题,确定研究内容、目的和任务。如“防治草莓根腐病的药剂筛选试验”,学生和老师在设计试验方案及实施试验过程时,更多的关注防治效果,而忽视了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及环境友好的这一理念。现今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实施及答辩中,IMP理念已深深植入每个老师及学生心中。学生在设计毕业论文时,已从原来的单一的防治效果,转变为对如“抗药性的初步研究、农药对传粉昆虫的影响、除草剂对杂草生物群落的影响等”不但学生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农药,而且能更为完备地进行综合防治。不但使IMP理念贯穿于学生本科学习,更能使其在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上把IMP理念带入到工作中,成为具有IMP理念的植保人才。 

4注重师资队伍专业多样性建设,强化观念碰撞 

教师的创新能力及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新型理念学生的培养,就给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国内外对于IMP理念的应用,并能将其通过教育行为直接影响学生。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案例如“DDT的兴衰历史、色质联用在农残分析的使用、生防菌研发等”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将IMP理念融入进农药概论课程的每节课中。还积极邀请具有影响的学术名师,开设学术前沿讲座及学术沙龙。使学生都不出学校即可学习当前本领域的最新理论、最新知识、最新方法和最新进展。 

5将IPM理念应用于农药概论实验课设计中 

采用必选实验和任选实验两种选课方式。《农药学概论》实验项目共设有8个,其中4个必选实验,4个任选实验。必选实验是以基础实验为主,所有学生必须独立或协作完成。基础实验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农药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技能,包括:杀虫剂的内室毒力测定、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对峙法、抑菌圈法)、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农药制剂加工配制和质量检测。以上4个实验是为基础实验,在对学生实验考核时,加入了IMP理念的考核,如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对天敌生物影响的观察。完成必选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就业方向,在4个任选实验中选择2个实验,2个实验老师在设计实验大纲时,只给出实验方向,不给出具体内容及步骤,任选实验的内容具有一定得研究性质,学生主要结合理论所学及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综合进行实验。如同学在实习中发现三叶草周围很少生长其他的杂草,故在任选实验中,设计对三叶草提取物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实验。这是很好地对IMP理念的理解和研究。将其融合进了实验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拓宽了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理解。 

6 IPM理念促进教学方式改变 

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主要通过动画、表格、视频、对比等形式把教学中的重难点生动、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学生从原来枯燥的板书及教师说教中更为形象生动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掌握。另外学生也参于了课件制作,实习的时候去农药厂参观,学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除了对生产设备及农药制作过程的拍摄,还对农药厂周边环境、水体进行了拍摄,这些图片都在课堂上的多媒体课件上展现,学生除了对农药加工方法加工剂型的这些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学习,更对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分成2组进行自由辩论,更加深刻的理解农药是“双刃剑”这一观点。提高了学生对农药概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将IPM理念真正的融入了整个理念中。 

参考文献 

[1]滕春红,陶波.农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62-63. 

[2]李海平,李灵芝.关于农业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58-159 

[3]宋宝安,赵德刚,杨松,等.农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贵州大学学报,2014,31(1):130-136. 

第8篇

近年来,以SARS病毒感染为代表的生物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例子时有发生,使得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受到重视[1-2],同时也反映出生物实验室风险是生物安全研究中不容忽视的内容。早在2004年4月,我国就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一标准是在2003年5月非典流行期间提出并制定的,对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和依法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挥了重大作用。2009年7月1日,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正式实施,进一步规范了生物学实验室(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生物安全管理要求,但其中对于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并未特别涉及。由于国家在对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调控中,研究阶段的风险控制是处于“自检自查”的水平,相关研究机构的监管缺位,将使转基因作物研究因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而在研究之初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生物风险。

1转基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现状

转基因作物从研究到商业化释放一般需要经历较长时间。获准进入商业化释放的转基因作物品种需要经过较为严格的申报和风险评估过程。但大多数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及相应开展的小规模生产性试验(如温室或田间小试),往往取决于研究人员或者研究团队的兴趣和条件,并不必须通过申报和相应的风险评估程序,从而出现生物风险管理的空白,并可能由此产生一系列生物风险。

以“转基因AND作物”为检索表达式,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进行文献检索分析发现,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论文起步于1988年,至2009年共收录相关文献4289篇,2001年后进入较快增长时期,近年来年均数近600篇(图1)。进一步分析的研究单位发现,数量前60位的研究单位共2665篇,占总数的62.1%,其中发文数量超过50篇的研究单位有17家(图2)。在这60家研究单位中,发文数量最多的是华中农业大学,为200篇;最少的是厦门大学,为13篇。其余1600余篇论文涉及发文数量不超过10篇的几百家研究机构。由此可见,我国开展农业转基因相关研究工作的单位涉及面广,分布广泛,研究的转基因作物对象多样,研究水平和条件能力参差不齐。随着国家转基因专项的逐步启动和深入,相信将有更多的研究机构参与进来,这种局面将进一步复杂化。

由于我国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采取的是前审后批的原则,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6条)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第11条)的规定,审批前的安全管理应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单位负责。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查询,到目前为止虽然各地各级农业管理部门都有制定相应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法,但具体到研究单位,目前仅有中国农业大学等少数研究机构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2009年10月,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并起草了《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就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组织管理、安全评价的申报、安全管理、违规处理和处罚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安全委员会还将定期对学校内开展的转基因中间试验、生产试验进行校内安全评价审核。

一方面,转基因作物研究方兴未艾,而另一方面,关于转基因作物试验研究阶段中的风险问题却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相关研究还很缺乏。通过分别以“实验室AND生物安全”“转基因AND生物安全”和“实验室AND实验室安全”为检索表达式,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进行文献检索分析发现(图3),我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起步于1999年,晚于转基因作物研究近10年的时间,在2002年达到高峰,之后回落至年均70篇论文左右水平。1999~2001年是国际上提出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并爆发争议最为突出的一年,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的发展趋势符合这一时期的特殊性。通过关键词分析也发现,现阶段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以宏观背景研究为主(图4),对病原微生物和疾病防控略有侧重(图5)。

此外,我国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在2003年之后逐渐受到重视(图3),这与2003年以来,我国以SARS病毒感染为代表的生物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的时有发生有关。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关于转基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研究仍十分缺乏。由于现阶段国家在对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调控中,研究阶段的风险控制是处于“自检自查”水平,相关研究的缺乏及研究机构的监管缺位,都可能使农业转基因研究在实验室阶段就因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监管与约束,而产生一系列生物风险。

图4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的关键词分析

Fig.4KeywordsanalysisonGMbio-safetyresearch

2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的风险问题转基因生物实验室的生物风险既包含生物学实验室的一般风险,又因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而存在其特有的风险。总体来说,转基因生物实验室的潜在风险源包括以下4个方面:生物学试验材料与对象;生物学试验操作;生物学实验室废弃物;生产性试验。

2.1生物材料、试剂风险在转基因作物研究中,涉及的试验材料与试剂包括: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操作所必需的生物活性材料,包括组织、细胞和微生物菌种、质粒、载体以及病毒等;各种化学试剂,其中包括有毒、有腐蚀性的生化试剂,如氯仿等有机溶剂、溴化乙锭(EB)、丙烯酰氨及其结合物、各种酸碱溶液、染料、抗生素、细胞培养基(液)、洗脱液、抗体、放射性同位素等。转基因作物的试验对象主要包括烟草、拟南芥等模式植物以及玉米、大豆、棉花等经济作物。

2.2试验操作风险转基因生物试验中涉及的试验操作风险来自研究人员的操作失误和器材设备风险2个方面。其中,试验器械与耗材主要包括塑料制品,如各种吸头、吸管、离心管、注射器、手套、培养皿等一次性耗材;玻璃制品,如各种培养皿、试管、吸管、玻片、盖片、常用容器、过滤器皿等易损易碎材料;金属物品,如注射针头、刀片等器具;以及常用设备,如离心机、水浴锅、烘箱、灭菌锅、超净台、电转仪、电泳仪、扩增仪等,及其所涉及用电、用水及设备使用风险。

2.3废弃物风险由转基因生物试验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①生物活性材料类,如组织、细胞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及其培养物(如含有筛选药物、抗生素、有毒代谢物、外源基因残留物等)。②试验对象类,如转基因植物植株、花粉、果实、种子等。③生化试剂类,如有毒物品及其他试验废弃物,如重金属、氰化物、溴化乙锭(EB)、丙烯酰氨、甲酰氨及其结合物、酸碱溶液、有机溶剂、染料、抗生素、同位素、凝胶电泳、培养基(液)、洗脱液等;以及转基因操作中的残液、缓冲液等。④试验耗材类,如各种吸头、吸管、离心管、注射器、手套、培养皿等塑料用品;各种培养皿、试管、吸管、载玻片、盖玻片、常用容器、过滤器皿玻璃制品;注射针头及刀片等金属物品等。

2.4生产性试验意外释放风险在转基因植物研究过程中,处于目的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表达载体建立与功能鉴定、突变体构建等目标所进行小规模种植,及由此而产生的潜在释放风险,如实验室盆栽、温室种植,或田间小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基因逃逸、水平基因转移、以及种子散落或遗失等。例如,2005~2008年在我国湖北、湖南发生的转基因水稻非法种植事件[3-4],据估算约有950~1200t未经国家商业化种植批准的转基因水稻种子和大米流入市场,而非法流入农田的转基因种子源头则来自转基因作物实验室。

3农业转基因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议

转基因作物的实验室研究阶段,在多个环节上可能产生生物风险。其中,生物试剂风险和试验操作风险属于生物技术操作的一般风险;而转基因研究的生物材料、废弃物和生产性试验的意外释放风险则是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研究阶段的特殊风险,需特别关注。根据农业转基因实验室的生物风险因素,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1)强化农业转基因实验室风险管理意识,重视源头管理。国家、地方和研究机构的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农业转基因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在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研究之初即介入管理和风险控制。增加经费投入,加强法规法制建设和人员队伍的培训与储备,强化全社会范围内的风险交流和教育,在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管,对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研究过程实行实时监控,及时反馈和调控,可以做到对转基因生物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高校、农科院、研究所以及农业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中心等转基因作物研究机构必须担负生物安全管理的责任,建立转基因作物研究申请申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转基因作物生物风险因素。

第9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 建筑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 设计思想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水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目前全球范围内约有60%以上地区的陆地淡水供应不足,有40多个国家处于严重缺水状态,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无法得到安全供水。我国同样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了水资源紧缺问题,各个城市开始研究水回用技术和再生处理技术。城市处理污水的中水回用技术就是其中典型的水资源再生利用的一种方式。

二.我国污水回用现状。

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目前我国最大的水资源再利用项目: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项目已经实施全线贯通。用于园林、环卫、工业等行业。我国早在1985 年将城市污水处理与利用列入国家科研课题,相继在北京、青岛、泰安、天津、大连、太原、淄博等城市开展了污水回用的实验研究工作,其中有些城市己修建了污水回用试点工程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为全国的中水回用提供了技术依据,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北京是我国污水回用发展较快的城市,至2010 年污水的再生利用量达到10 亿m3。大连市自1994 年以来,先后在12 座大型建筑中配套建设了中水实施,日节约淡水2000m3。

宁波市目前仅有一家中水回用单位,即宁波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初级回用工程,污水处理后的出水灌溉厂区的草坪绿化。虽然我国部分城市在中水利用走在了前而,但是中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总体进展缓慢。

三.中水回用技术。

城市中水深度处理回用的处理技术按其机理可分为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和物化生化组合法等;按工艺路线可分为传统石灰石法、膜法处理工艺。以上工艺技术都能把污水处理为适合各种回用途径的出水,甚至达到高标准水质要求。先进的膜处理技术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处理出水,但投资较大,传统深度处理技术的投资相对较低,但存在不少问题,且回用范围较小。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中水深度处理回用新技术和工艺设备,对于经济、安全、快速地解决我国城市的缺水与水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中水深度处理回用在严重缺水的中东、非洲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北美、西欧已成功应用多年,研究成果颇丰。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多数火力发电厂都是采用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作为电厂的水源,在此领域技术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其工艺技术也在不断改进,过滤方式已逐步改变为膜处理工艺。

我国在城市污水回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已经建成的中水回用工程多以传统石灰石处理工艺为主,应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大型工程实例还较少,且存在通量低、易污堵、能耗高、一次性投资较大等问题。目前,不少单位正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合理的新工艺技术。国内污水厂中水回用大体有五种处理模式:一是采用膜过滤—反渗透双膜处理工艺;二是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曝气—深层过滤—消毒处理工艺;三是采用浮选—过滤处理工艺;四是采用高效过滤处理工艺;五是采用絮凝沉淀工艺。

1.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中水回用处理一般包括预处理、主处理及深度处理三个阶段。其中预处理阶段主要有格栅和调节池两个处理单元,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和均匀水质;主处理阶段是中水回用处理的关键,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的溶解性有机物;深度处理阶段主要以消毒处理为主,保证出水达到中水水标准。

中水回用主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法、物化法及膜分离法。其中生物处理法是利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包括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处理,一般采用多种工艺相结合的办法;物理化学处理法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及活性炭吸附相结合为基本方式,提高出水水质,但运行费用较高;膜处理技术一般采用超滤(微滤)或反渗透膜处理,其优点是SS去除率很高,占地面积少等优点。

处理工艺流程为:原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生物反应器循环泵膜组件消毒装置中水贮池中水用水系统

中水回用技术作为目前节约水源、防治水污染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中水回用技术一方面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同时大大节省企业排污费,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保护周边环境的卫生,给城市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

2.中水回用技术特点:

(1)能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生物单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与已净化的水分开。分离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一般不须经三级处理即可回用。

(2)可使生物处理单元内生物量维持在高浓度,使容积负荷大大提高,同时膜分离的高效性,使处理单元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的缩短,生物反应器的占地面积相应减少。

(3)由于可防止各种微生物菌群的流失,有利于生长速度缓慢的细菌(硝化细菌等)的生长,从而使系统中各种代谢过程顺利进行。

(4)使一些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的停留时间变长,有利于它们的分解。

(5)膜处理技术与其它的过滤分离技术一样,在长期的运转过程中,膜作为一种过滤介质堵塞,膜的通过水量运转时间而逐渐下降有效的反冲洗和化学清洗可减缓膜通量的下降,维持MBR系统的有效使用寿命。

3.新型两级过滤膜生物反应(DF-MBR)技术

新型两级过滤膜生物反应(DF-MBR)是利用生化过滤单元去除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悬浮颗粒物,减轻后续膜过滤单元的运行负荷,提高膜通量,减小膜过滤单元的设计规模及占地面积,进一步降低系统造价。

DF-MBR基本工艺流程为:

4.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即采用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方式,好氧曝气采用活性污泥工艺,利用好氧微生物菌群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接触氧化工艺是通过生物膜的作用进一步吸附,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具体结构采用的是多段推流式,即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分成多格,污水串联流过每一格间。可使每格生长的微生物与负荷条件相适应,有利于专性微生物的培养驯化,提高了处理的效率。

四.结束语:

中水处理技术是基于全球水资源紧缺和废水外排污染而兴起的技术,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既减少了污水直接排放的污染程度,同时又能最大程度的对水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可谓一举多得。城市污水就近处理并回用,可以保证水资源稳定可靠,同时又能减少供水管网的压力,有利于环境城市污水处理及排水管网的压力,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正成为污水处理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文昭 YANG Wen-zhao 城市处理污水的中水回用技术探讨[期刊论文]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4期

[2]谢攀峰 平顶山市污水净化公司中水回用项目技术探讨 [期刊论文] 《环境保护》 PKU CSSCI -2008年14期

[3]杨承鸿 YANG Cheng-hong 中水回用技术及其存在问题探讨[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 -2010年23期

[4]李善仁 肖艳 LI Shan-renXIAO Yan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期刊论文] 《中国给水排水》 ISTIC PKU -2009年2期

[5]王晓 过滤吸附在中水回用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学位论文]2010 -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