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1 00:40:44
导语:在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_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 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必修 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因为工作 岗位的真实性、能很好地与就业对接。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 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基本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因此,这两个教学环节在高职教育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研究高职教育的专家、学者对此 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张统华、龚娟等对高职实习顶岗实习的 意义及顶岗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张 雁平、刘晓刚、朱春瑜等人从学生、系部、学院以及实习基地四 个层面对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进行了研究;何辉、宋 萌勃等高职顶岗实习中学生的管理问题和顶岗实习的管理机 制进行了探讨。罗长金、郑永裕等人对高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 题、高职高专毕业论文选题、如何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 论文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但是,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是 _个系统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的安排、实训基地 的长期有效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的系统化管理、实践效果的评 价等研究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系统性和规范性较差,缺乏行之 有效的理论和思路进行理性指导。同时,对于不同的专业,顶岗 实习的要求和管理也不尽相同,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 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更易受学生、指导老师、企业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顶岗实习 与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上仍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为了 更好地保证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 效果,开展符合建筑工程专业的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顶岗实习 和毕业设计的管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论文从实训基地的建 设,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管理、考核等方面进行 探讨,为该实践教学阶段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一)毕业设计(论文)
在许多高职院校,许多人认为高职学生不适合撰写专业理 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综合性强的毕业设计(论文)。因此对毕业 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不是太重视,很多只是流于形式。实际 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能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毕 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五学期,即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就直接进行 毕业设计。设计时间通常为四周,第五周进行答辩。毕业设计 的内容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向);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工 程监理专业);工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由于学生对项目没 有直观的了解,很多都是在网上下载,通过裁剪、粘贴完成;有 些学生还相互抄袭,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并且,由于近几年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不足,学生就业压 力的增大,对于顶岗实习及工作单位还没落实的学生,他们的 很多精力都放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寻找和求职就业上,整天忙于 奔波在各个招聘会中,自然就无法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设计;对 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受其他同学的影响,投入的精力和 积极性也明显不足。再加上指导教师为考虑就业率,对学生在 毕业设计期间去求职也听之任之,都造成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 降。因此,很有必要对毕业设计时间上的安排进行调整,使其 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又不影响寻找就业单位。
(二)顶岗实习
以往,顶岗实习的安排是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进行,加 上第六学期,实习时间一般在26周左右。在顶岗实习的实施 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顶岗实习单位难落实。近 几年的扩招,加上就业前景较好,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 专业学生数都是三四百人,这给实习单位的安排带来极大地困 难;同时,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许多施工企业出于对安全的考 虑,把接收学生实习作为一种额外负担。因此,很多学校都是 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不能保证,与专业对口率 较低。在整个实习期间,许多学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实 习质量。二是指导老师严重不足,每个老师要同时指导一二十 名学生,有的学校还更多,很难真正的完成指导工作。三是管 理不到位。学生实习地分散,再加上没有形成有效合理的管理 方法,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四是考核评价 难。多数学校对顶岗实习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谁来评价都尚 未形成科学的办法。一般是企业寥寥几句评语,教师给成绩,缺乏科学性,没有真实的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和实习效果,给学 生造成一个实习好坏都一样的错误观念,影响了实习的质量, 最终造成了顶岗实习的效果不理想。
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为了改善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工作技 能和就业竞争力,我院在2010年开始对建筑工程类专业的顶 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将这两部分整合为毕业实训环 节,在顶岗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通过这三年来的实践,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一) 教学安排设计
在教学安排上,为了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具备一定的顶岗 能力,使企业愿意接收学生,不把学生的实习当做一种负担,本 专业安排了两个四周的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见习。学生自 入学以来,经过第一年的相关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单项技 能,如_般建筑材料检测能力、建筑CAD绘图能力、建筑测量 能力等,进行第一次的校内单项技能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见 习;经过第二年的相关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 知识,进行第二次的校内综合实训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实 习,通过两次校内实训和暑假企业见习的工学交替,学生基本 具备了顶岗实习的能力。在第三学年,学生完成一个月的拓展 课程学习后,改变以往先做毕业设计再进行顶岗实习的安排, 直接就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 设计。
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整合为毕业实训环节。首 先,学生在十月份就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绝大部分建筑企业都 处在生产高峰期,避免了以往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设计后,年底 才能进企业的局面。解决了建筑企业在年底停工,学生无岗可 顶的困境,其次,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能结 合实习的实际工程,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建筑 工程技术专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工程监理专业)、工 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
(二) 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解决实习单位难找的问题,按照互利互惠、共蠃发展的 原则,我院加强了校企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训基地。首 先和长期与我院合作的、位于扬州及周边地区的建筑企业共建 生产性的项目部,利用教师的科研、技术力量,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同时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增 加学院与企业的联系。其次,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员为学院 校外兼职教师,不断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基础。校企合作的企 业也能在顶岗实习的学生中优先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满 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达到真正的双蠃。
(三) 教学过程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顺利实施毕业实训教学环节的关 键。首先,我院制定了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管理办法、顶岗实 习三方协议、顶岗实习安全协议、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教学大 纲、教学安排、学生成绩的评定及指导教师的考核等系列教学 文件。学生在进如企业前就强调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重要 性,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和制定目标。其次,学生的顶岗实习基 本由学校安排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学生相对集中,便于指导和 管理。第三,采用“双导师”制。除了学校的指导教师外,还聘 请了专业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员担任学生顶岗实 习和毕业设计的校外指导教师。由于是长期合作的企业,指导 教师的积极性与管理经验都相对丰富。同时要求学校的指导 教师与企业的指导教师经常保持联系,并到企业进行巡查,了 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增进师生感情,也能加深学院与企业之间 的关系,实现对学生的共同管理。最后,强化考核体系,提高顶 岗实习质量。
(四) 考核评价
毕业实训环节的最终考核评价由实习过程考核、任务完成 效果以及汇报答辩三个部分组成。过程考核主要由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效果进行评价。校内指导 教师按照学生根据实习内容完成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 总结,结合实际工程完成的毕业设计以及汇报、答辩情况进行 评价。最后,结合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的评价,综合评定学生 的顶岗实习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
三、结束语
毕业实训环节中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 过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应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专业特 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规范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 安排、管理和考核,使该实践教学环节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实施, 从而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肖忠平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性教学工作,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文从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学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交通土建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做了一些探究,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交通土建 毕业设计 高职教育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事业长足发展,高职高专学生也越来越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学生的职业素质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校和就业单位的重视[1]。
毕业设计的过程是对学生整个专业综合素质的训练过程。通过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2]。因此,如何适应高职教学的特性和高职高专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做好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值得深入探讨与思考。
本文将结合笔者的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指导经历,探讨交通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设置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一、交通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选题
高职高专交通土建类专业主要涉及到道路桥梁技术专业和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并结合毕业生个人的就业方向规划来进行设置,才能既满足就业的需要又兼顾学生的职业规划。这是毕业设计题目设置应遵循的总原则。
同时,毕业设计题目的选题还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毕业设计题目的多样性及其与岗位的贴合性
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岗位的要求是同步的。交通土建类专业主要培养具备道路、桥梁、隧道等的施工、测量、试验检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胜任施工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潜在的就业岗位有:质检员、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试验检测员、造价员、测量员等。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都不相同,各有偏重。这决定了我们的毕业设计的选题既要符合这些岗位的要求,能够培养学生从事这些岗位工作的能力,又决定了我们的题目要具有多样性,可以供将来从事不同岗位的毕业生进行选择。
(二)毕业设计题目的规格
毕业设计题目的规格,主要是指我们的毕业设计题目的定位。按照目前的国内高校土木类毕业设计的大概情况:交通土建类高职高专类毕业设计应以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等为主。避免设计类和研究类的毕业题目。
二、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根据笔者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通常是在第六学期进行,而这个时间段也正好是学生找工作的时期。因此,很多学生把更多的尽力放在找工作上面,而对毕业设计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指导老师应该和毕业生约定定期指导时间,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每阶段的工作。
2. 毕业设计题目的变更
很多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之后,发现所从事的工作与毕业设计内容关系不大,要求变更毕业设计题目。还有部分学生实习之后,改变了就业方向,比如有些学生进入行政岗位等。
针对这种情况,指导老师可以允许学生变更题目。但是,应该要求学生迅速选定新的毕业设计题目,并且拟定新的毕业设计计划。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征求单位指导老师的意见,以使毕业设计内容更加贴合岗位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都有一定的格式版式要求,但是尽管学校出台了《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等文件,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格式仍是千奇百怪。毕业论文格式普遍不符合要求,很多学生都表示不会编辑文档,需要老师来进行编辑。
熟练使用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和AutoCAD等专业软件是交通土建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这些软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都是要用到的。而这些属于我们基础教学的工作,应该提升学生编辑文档方面的能力。
三、学校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
1.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制度,加强监管
毕业设计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学生、指导老师、学校三方。学校作为主管方,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制定完善的毕业设计制度是学校参与毕业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毕业设计周期长,设计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尤其是学生在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时,状况更多。此时,指导老师和学生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才能在发生状况时有章可依。
2. 对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培训
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中肩负着选题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作用,可以说指导老师的经验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而很多指导老师都在指导毕业设计这方面经验尚欠或是更本没有经验,这就需要学校组织相应的研讨会对指导老师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指导老师才能把握毕业设计的深浅,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3.指导教学系、教研室定期检查
毕业设计周期长,为了毕业设计工作的按期完成,学校有必要按照进度计划对毕业设计工作组织定期的检查。检查宜组织教学系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检查环节可分三个阶段。
初期检查从论文内容、工作量、论文难度及与工作岗位的贴合度等方面论证毕业设计选题的可行性。
中期检查对毕业设计的进度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进度滞后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加快进度。并协助指导老师对一些不重视毕业设计的学生加强督导。
末期检查:在学生毕业设计完成后,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答辩情况、评分情况进行检查,保证论文的质量。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论文,要求进行整改,并重新答辩。
四、结语
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通过近年来对毕业设计工作中所做的一些探索,从其结果上来看,通过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准备、组织、管理等工作,确实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也使毕业设计指导质量有所提高。总之,如何更好地提高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质量,尚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Capstone课程,即整合性实作课程,或顶点课程,是指大学高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应用所学专业课程知识,解决复杂且整合性工程设计问题的教学过程[1-4]。这里的复杂且整合性工程设计问题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需要大学多门课程知识才可以解决的问题;问题本身是多面向的,或在技术、专业方面存在相互冲突;是一个实际的工程设计问题,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需创新应用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实务上最新成果才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考虑现实环境多方面的约束,如人力、资金、设备、材料、信息等;问题本身可能对社会及环境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教学过程能够覆盖多项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Capstone课程目前已经得到国际工程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众多版本规范中都明确提出将Capstone课程作为本科工程教育的重要必修课[5-7]。美国ABET的前身是1932年在纽约创办的工程师专业发展理事会(ECPD),最初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和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等7个协会组成,现已发展成为由30个专业和技术性协会组成的联盟。ABET作为一个非官方的中介性、非营利认证机构,其专业认证的权威性得到了美国教育部(USDE)和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CHEA)的双重认可。ABET目前主要在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以及应用科学等4大学科领域开展专业认证。在ABET颁布的最新工程专业认证规范中,要求每个参与认证的工程专业必须向学生提供整合性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8-10]。国际上其他隶属于Washington Accord, Seoul Accord, Sydney Accords3个著名工程教育认证组织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如中国台湾的IEET、加拿大的CEAB、韩国的ABEEK、澳洲的EA等都有此规定要求[11-12]。工程教育中开设必修Capstone课程,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界的发展趋势。
在具体开课模式上,无论是Stanford、Berkeley、MIT等国际著名高校,还是IEET认证过的中国台湾高校,都规定Capstone课程教育中,学生必须分组执行教学计划,而非个人执行计划,专业要制定统一的执行规则,课程内容要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多数核心能力。
到目前为止,中国高等教育对顶点课程的关注还很少,学术性的介绍和研究也不多见。据粗略考察,在教育部颁布的文件中,只有2003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对顶点课程有所提及,并将其定义为“?楸弦蛋嗫?设的综合四年所学知识的课程”。但是关于课程开设的内容、形式、时数则没有详细的规定。
与此相似,在中国土木工程本科教育中,Capstone课程也难觅踪迹。一些类似的设计课程,如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等,从教学组织模式、课程评量方法,以及课程对实现教育目标和专业核心能力的检视方面来看,这些课程还不能算是真正的Capstone课程,很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5-2016学年开始被福建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接受“台湾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14个试点专业之一。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造为Capstone课程,并从开课模式、课程成绩评量方法、课程教学效果检视等方面开展了Capstone课程教学初步探索。2016年9月12-13日,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进入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地访评,通过查阅Capstone课程教学档案、现场考核学生等,对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本文拟对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Capstone课程教学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推动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提高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实效,促进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和培养国际化应用型高级人才提供教学参考。
一、Capstone课程体系的建立
Capstone课程不是一个单一课程,而是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这是因为,要完成Capstone课程任务,通过课程教学取得实效,学生核心能力得到培养,必须与其他先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充分论证基础上,依托产业界专家,对课程进行改造,从人才培养方案中挑选若干实践课程,建立从Cornerstone(基石)课程到Capstone课程的一整套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递进式整合性实作课程体系(见图1)。
Capstone课程体系的第一层是Cornerstone课程,即基石课程,面向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有数学建模竞赛、CAD制图、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基础类设计竞赛,这是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少数核心能力解决模拟工程问题的初步体验。
第二层次是衔接课程,针对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开设。包括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深基坑与边坡工程课程设计、隧道工程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等单科设计类课程,以及每年一度的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和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第二层次的课程为大二和大三学生提供了整合一部分专业核心能力解决教师设计出的工程问题的机会,是Capstone课程与Cornerstone课程的衔接桥梁。这些课程中的专业课程设计常常是个人完成课程计划,而结构设计大赛、BIM设计大赛则是小组合作完成,旨在使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初步训练。
第三层次是Capstone课程,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称为土木工程设计实务课程,针对大学四年级学生开设。表1是Capstone课程纲要。从表1可以看出,Capstone课程教学以解决复杂且整合性工程问题为主要教学过程,涵盖土木工程专业全部核心能力的训练,通过Capstone课程教学,使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Capstone课程教学初探
(一) 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改造“毕业设计”为Capstone课程
在中国高等教育设置Capstone课程有两条可能的路径:一是在课程设置中直接增加Capstone课程,强化学生的知识整合和阶段过渡。但是这要增加总学分,增加学生负担。二是对本科教育中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核心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等进行改造,达到Capstone课程标准。
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规划中包括整合工程设计能力的专题实作课程,即Capstone课程,是通过对原有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造实现的。该课程为必修课程,6个学分,分别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其中第一学期5学分,第二学期1学分,合计6学分。因大四第二学期中途安排毕业实习,所以Capstone课程是结合毕业实习一起进行的。
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对原有毕业设计课程进行系统改造,以达到Capstone课程标准,具体做法是:
第一,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采取分组进行,每组学生一般为3人,最多不超过4人,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由组队。每组完成一个工程设计实务课题,课题类型围绕专业方向设置,一般有房屋建筑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道路桥梁工程设计等。设计过程中强调组内学生的团结协作,提倡跨小组的合作。工程设计题目主要来自于生产实践。
第二,为涵盖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扩展Capstone课程内容,Capstone课程主要内容有:制定工作计划、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中外文献阅读、现场勘查、勘探与取样、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与计算、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预算、工程环境影响与伦理分析等。
第三,改造课程成绩评量机制。为避免出现不同指导教师对课程成绩评定的偏差,规定Capstone课程的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指导教师评量成绩(占总分的50%)、两位评阅教师对Capstone课程报告书的评阅成绩(取平均分,占总分的20%)和Capstone课程汇报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依据汇报答辩情况评定,占总分的30%)。
第四,为每一个课题小组安排一名
业界专家,参与课题指导和成绩评定。业界专家参与Capstone课程教学的优点是:一是为课题直接来源于工程实践提供便捷途径,业界专家承担的工程项目就是最好的Capstone课题;二是为学生与产业界零距离接触提供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实习直接参与业界专家的工程项目;三是提高了Capstone课程成绩评定结果与业界标准的一致性程度。
(二)创新Capstone课程开课模式
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师出题,每个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一人一题。这种开课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假题很多,大部分的设计题目都是教师虚构的,如某某宾馆设计、某某中学教学楼设计,每年的题目基本一样。二是学生做也是假做,虽然按照一些行业规范进行设计,但是无论是房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还是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都仅仅涉及结构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等很少的一部分内容,与实际工程设计要求相差甚远,解决的问题不能算是整合性复杂的工程设计问题,课题涵盖核心能力少,学生不能得到系统的土木工程设计训练。三是一人一题,不能通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团队协作能力训练,不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而且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设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只是对毕业设计的一再简化,教学效果不理想。
以业界专家正在承担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Capstone课题,这种真题训练是提高毕业设计效果、锻炼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最好途径。真题还需要真做,以一个实际的边坡防护工程设计为例,课题任务应当包括现场勘查、勘探与取样、现场测试、室内测试、防护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预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工程伦理分析等。虽然任务较多,因为是小组合作完成,学生个人的负担会减轻很多。
课题指导应分阶段进行,在不同阶段,针对课题任务的重点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指导。注重引入业界专家担任?n题指导教师,围绕工程设计中的一些关键实务技术,开设专题讲座,提供体验产业界的机会,向学生传授业界流行的设计理念与方法,使课题设计成果更加符合业界标准,而不至于“院校味”太浓厚,脱离实际。
(三)探索Capstone课程教学成效检视办法
准确评估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持续改善。依照课题分组、分阶段进行的Capstone课程教学,与一般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存在明显不同,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也不能仅仅依靠课程成绩来完成。问卷调查方法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Capstone课程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检视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效果,设置学生专业核心能力问卷调查表(见表2),针对每一项专业核心能力对学生进行调研,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打分。通过该表的统计分析,得到学生核心能力的达成度,检视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
团队协作能力是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也是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十分重视的观察点。Capstone课程教学的沟通主要有课题组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学生现场调研过程中与业界之间的沟通等。沟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Capstone课程的执行效果,必须十分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设计Capstone课程执行中学生团队协作问卷调查表(见表3)。该表由课题指导教师完成,针对每一位学生在课题执行中的团队协作表现,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打分。通过该表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学生在Capstone课程教学过程中团队合作能力情况。
三、结语
与土木工程专业以往的毕业设计相比较,Capstone课程在开课形式上要求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分组教学,为学生提供团队协作能力训练的机会。强调业界专家参与教学实践,确保课程教学与产业界零距离接触。课程内容要涵盖绝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不能简化课题任务。
Capstone?n程作为大学四年的总体课程,在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使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评量方法、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等更加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一般规范要求,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
要积极开展Capstone课程体系的教育学理论研究,利用高等教育基本原理与高等教育历史分析方法,论证Capstone课程体系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建立Capstone课程体系教育理论,指导Capstone课程体系的创新教育实践。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拟用10年(2010-2020)时间培养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卓越计划”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它定位了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人才,以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强、工程性质明显,在当前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中,高校一般都会安排很长一段时间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总结阶段,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这个阶段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也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手段。
一现阶段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毕业设计的认识、毕业设计安排、选题和指导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一,部分高校、学生缺乏对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性,由于毕业设计和学生找工作或考研复试时间相冲突,所以大都对毕业设计流于应付的态度,指导教师对此也是听之任之,忽略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管。其二,毕业设计选题过于单一化,常常是多人一题,并且,设计选题往往还与工程实践脱节。其三,部分指导老师缺乏土木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指导仅凭个人理解,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难免片面甚至脱离实际工程设计要求。
二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目标及关键问题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目标是把本科生培养成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人才。这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把毕业设计从原有的制式的、程序化的教学环节,变成作为一种培养手段融入日常教学中,同时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水平并制定和执行工程教师的职务聘任、考核等相关制度。
三本科毕业设计改革内容及措施
(一)完善设计类课程体系
全面梳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设计类课程,涉及到的课程有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原理、房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以及土木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在相应课程结束后安排的课程设计有:多、高层住宅设计、现浇混凝土楼盖设计、单层工业厂房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进一步细化各个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标,并结合当前土木工程学科发展以及工程应用对工程师素质与技能的要求,对各类课程设计实践课程重新制定教学大纲。
(二)毕业设计的总体安排
在毕业设计的总体安排上,改变以往的整体化--全部学生都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从土木工程专业2013级学生开始,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对学习优异的学生,在大三开始布置毕业设计任务。这些学习程度优异的学生经过两年基础课的学习,这个时候布置毕业设计任务,有利于他们对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做到有的放矢,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他们对相对学习差的学生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搭建实践平台,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其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不断扩大校外实习基地规模,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工程实践教学环境。学校在加强现有基地建设的基础之上,根据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我校的优势资源,与施工单位,工程设计院等优秀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制度,对于每个用人单位,乃至每个工程项目,都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辅助教师以及现场技术指导员。建立健全学生企业学习期间的医疗保险等保障措施。同时,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以保证本科基础实验教学,同时建设校内实践教学示范区,以完成学生对实际工程的实践操作和训练,而且对复杂工程,学校已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发各种虚拟仿真项目,再现生产过程。
(四)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题目根据专业方向设置,按照毕业设计大纲要求并尽量结合实际工程进行选题,实际设计题目可以来源于学生的工程实践,也可以从设计单位实际项目中选题,由指导老师把握题目的难易度以及设计工作量,并由指导老师编写详尽的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尽量一人一题,不同年份题目做到无重复。同时,本着自愿原则,选择少数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撰写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确定的选题,经学院审查后,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公布的选题,选择指导教师。最终根据双向选择的方法,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
(五)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水平
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需要指导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一方面,结合学校工科教师评聘和考核制度改革,在教师聘任、考核、评价制度方面向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倾斜,并建立专职教师到企业工作或轮训制度、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到跨国公司研修制度,以使学院教师不断更新工程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从业人员参与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聘请有工程背景的优秀人才做本专业兼职教师,以作为“卓越计划”培养人才的师资补充。
(六)实行每位学生毕业设计公开答辩制度
本科毕业设计公开答辩的做法类似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评委小组由5位系内中级以上职称的老师,以及1位校外专家组成。并采取回避制度,答辩评委的学生不得参加本组答辩。每位学生答辩时间15分钟,其中设计成果汇报10分钟,回答评委问题5分钟。6位评委各自独立评分,小组的平均分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四结论在当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优秀的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仅靠课堂理论教学还远远不够,它需要各个高校紧紧把握“卓越计划”的主旨和要义,改善本科学生的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为抓手,为行业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作者:贺东青 岳建伟 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课题名称开题报告(宋体,三号,加粗)
简要描述课题概况,主要描述课题要完成的目标。(宋体,小四,150字以内)
一、课题研究背景(宋体,四号,加粗)
(一)工程概况(宋体,小四号)
主要描述工程的具体名称,位置建设单位,规模,技术经济参数等。(宋体,小四,300字左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宋体,小四号)
主要描述课题研究对工程有何用途,及对本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何意义。(宋体,小四,200字左右)
二、课题研究内容(宋体,四号,加粗)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主要描述课题研究哪些内容,或进行哪些项目的设计或计算。(宋体,小四,300字左右)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宋体,小四号)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描述具体目标)(宋体,小四,100字左右)
(三)预期成果形式(宋体,小四号)
施工组织设计文本、计算书、设计说明、或图纸等,结合课题自选。
三、研究步骤及使用的关键技术(宋体,四号,加粗)
(一)研究步骤
研究步骤如下:
200×年×月-200×年×月,具体任务1
200×年×月-200×年×月,具体任务2
200×年×月-200×年×月,具体任务3
(二)关键技术
描述完成课题使用的关键技术。(宋体,小四,100字左右)
四、课题研究价值(宋体,四号,加粗)
(一)创新点
描述课题的创新点。(宋体,小四,60字左右)
(二)应用价值
描述课题的应用价值。(宋体,小四,100字左右)
五、研究条件(宋体,四号,加粗)
描述课题的具体研究条件,如基础资料情况,已经掌握了课题研究需要的知识或技能,指导老师的情况等。(宋体,小四,200字左右)
六、参考文献(宋体,四号,加粗)
1、《××××》,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2、《××××》,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3、《××××》,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4、《××××》,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5、《××××》,作者名称,杂志名称,***年第*期
2、怎样写开题报告
一、如何选择问题
关键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学术文章应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极少有毕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广泛浏览相关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观点应当来自对文学(语言/新闻传播)现象与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履”。“现象”往往是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
初学者往往提出宏伟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从而理清对象的内存逻辑,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范的学术论文。陈述问题应明确( 1 )范畴;( 2 )对象;( 3 )视角;( 4 )案例。通过这样的界定,我们将目光集中在几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上,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例《试论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同时,问题清楚了,我们在筛选信息和资料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能够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二、如何做文献综述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的发展历程”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 “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图书馆的藏书,鉴于我们学校的实际,少,但可以精读,既收集资料也摸索研究和写作的思路与方法。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毕业论文的时间较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积累一份研究相关问题的书单,记录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网址。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三、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问题清楚了,文献综述也做过了,开题报告便呼之欲出。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清晰的问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
1.1面向工程,适应创新教育新发展工程的复杂性、系统性决定了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性与综合性。以实验实践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改革和手段创新为切入点,将融入工程实景的先进教学理念贯穿实验实践教学全过程,真实场景、真实问题、网络平台、模拟实验,面向未来岗位工作,架构层次合理、实践能力突出、训练过程创新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平台体系。
1.2科学规划,构建一体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工程实践的综合性要求,以培养现代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为实践目标,构建专业基础实验、开放综合实验、创新科研实验与专业技能实践相结合、面向真实工程把各专业实验实践课内容密切联系的一体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把相关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有机形成一个整体,培养学生问题导向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协同创新能力。
1.3全面开放,架构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工程管理专业坚持实验实践教学要紧扣专业特点,兼顾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的多重目的,努力构建实验实践教学与科研研究、专业实践、工程问题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和平台。工程管理专业拟构建远程网络平台,使专业网络软件校内共享,学生除专门课程设计等实验实践教学外,可以参与专业社团的实验实践训练,也可以在宿舍自行训练,还可以参与教师的横向课题,更能够在平台上完成毕业论文与设计。
2基于能力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结合新的教育改革的理念,构建一个有效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工程性人才的培养方案。
2.1实践内容和形式的组织天津城建大学经管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目前主要的专业课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经济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在实验内容和形式的组织上采用阶段式、层次式结构,即将实验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三个层次进行[2]。(1)第一层次———专业基础型实验,是专业基础入门阶段,结合课程当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理论基础,增强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本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专业软件,按照课程知识体系要求,完成相关课程设计与训练和模拟。如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会计学课程设计等。(2)第二层次———开放型综合实验,是提高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应用,面向工程实际,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软件集成系统,按照独立课程设计要求,分组合作,完成以实际工程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报告。例如,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工程招投标模拟课程设计、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验等。(3)第三层次———创新科研型实验,是综合应用阶段,这个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以教师科研项目为平台,以学生科研立项为基础,以专业社团活动为形式,以各类专业竞赛为切入点,广泛参与和竞争选拔相结合,在综合性、实践性、设计性实验实践的基础性,创新探索出成果,获奖出效展风采。如学生可以参加挑战杯大赛、广联达算量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清华斯维尔BIM大赛、项目管理沙盘大赛、房地产策划大赛以及学术研究。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实践层次关系、实验实践形式与要求、实验实践独立设课内容、相关课程联系、实验实践功能、一体化联系基础等,如图1所示。
2.2一体化实践教学的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传统的教学,每个课程设计(或实验实践项目)各自独立,每位任课教师针对每个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提供不同工程背景资料和工程图纸,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对专业知识与技能“整体”的认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同时,由于现行课程设计体系中每门课程均强调自身设计的完整性、综合性,不仅占用了学生较多的业余时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造成学生的重复劳动,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提高课程设计效率,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的观点进行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优化。“一体化实践教学”是指在紧密围绕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素质与能力培养为中心,确立每门实践教学课程应实现的目标,据此确定相应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按照前面课程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原则,将部分实践环节串联为一个整体,将前面课程设计的成果作为后续课程设计的依据,通过课程学习和一体化实践活动,使学生最终具备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素质与能力。由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如果从一开始,面对工程实景提供一个完整的工程案例,从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实施、竣工全过程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相关课程设计的实践,学生就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清新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优化基于资源的高效使用,强化实验教学全过程对工程管理人才基础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反复训练,以推动新形势下应用复合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3]。
3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
关键词:公路项目 施工 成本管理
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
一、公路施工项目及其特征
公路施工项目,它以形成公路基础设施为目的,由建筑、设备购置安装、技术改造活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工作等构成,它是以实物形态表示的具体项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有质量、工期和投资条件的约束,其突出的特点可归纳如下:一次性:公路工程建设是一次性项目,就其成果来看是单件性,投资额特别大,所以只能成功,如达不到要求,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周期长:公路工程建设每个项目都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在总体设计范围内,各单项工程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一些大的项目还有许多配套工程,缺一不可。这样就要求整个建设工作具有连续性,一旦开工,就不能中断。产品具有固定性:公路工程建设产品的固定性,使得其设计单一,不能成批生产(建设),也给实施带来复杂性,且受环境影响大,管理复杂。协作要求高:公路工程建设的项目比一般工业产品大得多,协作要求高,涉及行业多,协调控制难度大。
二、公路项目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原则
1、节约原则。施工项目要严格遵守节约的原则,把节约原则渗入到项目每个成员的意识中,渗入到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中,并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着眼于成本的事前预测、过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现偏差,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施工工艺,从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入手来达到节约。
2、全过程管理原则。项目成本的发生往往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任何一项业务的发生都要纳入成本管理的轨道,使施工项目成本始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因此,成本管理工作将会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如在施工准备阶段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并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移交后的保修费用。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要及时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3、动态管理原则。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并收集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离,若无偏差,则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由于施工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已来不及纠正。因此,成本管理必须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全面考虑设计变更、人员变动、资金供应等诸因素的变动,并及时调整修正,以便于更好更快的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
4、主动管理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人们将系统论和控制论研究成果用于项目管理后,将“控制”立足于事先主动地采取决策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以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这是主动的、积极的控制方法,被称为主动控制。成本管理是项目经营管理活动是重要环节,主动、积极地进行各种成本管理活动,可以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在成本管理活动中是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三、做好公路项目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1、成本管理理念的更新。首先,树立战略成本意识。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与企业成本管理相结合,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同时进行的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其次,建立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意识。现代的企业管理理论,是以人的管理为中心,把员工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科学地组织起来,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的整体管理方式,在项目管理和成本管理活动中,人是决定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应始终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放在中心位置,时刻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主导地位。
2、建立完整高效的组织机构。任何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都是以组织为保障的。只有一个完善的、运行有序的严密组织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管理工作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成本管理体系中组织机构是指企业员工为实现相应的成本管理目标,按照其相应的管理岗位在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在确定成本管理的职权结构时,要注意权力要有层次,严格分清决策、落实和执行层次的责任和管理权限,职责要有范围,分工要明确,关系要清晰,防止责任不清造成相互扯皮推诱,影响成本管理职能的发挥。只有建立完整高效的组织机构,才能保证成本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
3、建立完善的信息体系。公路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活动,离不开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不仅要注意采集市场供求、竞争对手、供应商等外部信息,内部各部门工作的有效完成,也需要部门之间信息的准确传递。成本管理的信息要从企业内部、外部市场、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乃至政府等多处搜集信息。所提供的信息也要求全面而多样化:既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信息,又包括企业外部环境信息;既包括货币性的财务成本信息,又包括诸如市场供求量、顾客满意度等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而成本管理的过程也同时是对各类信息体系进行处理的过程。要想加强成本管理,保持成本优势,提高企业效益,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体系。
4、注重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渐完善,公路施工企业将步入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去,所面临的各类风险也会增加。而且,公路施工行业本身历来被认为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尤其是大中型公路建设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技术环节复杂、涉及的范围广,其建设的成败往往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心,因此,对于风险的研究、防范、转移及利用,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想保证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能达到预期目的,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需要从全过程对施工项目进行风险管理。
总之,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必然要求与其项目的工期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分包管理、资金管理、安全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组成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综合系统工程。施工中的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个管理人员都要参与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只有把所有管理职能、管理对象和管理要素纳入成本管理的轨道,才能使成本管理系统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网络教育;滞后性;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G7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215-02
1 网络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案
1.1 网上课件没有配套的下载资料 网络教学不应仅仅是把教材内容变成课件到网络上,而应该在具备网上课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与之配套的重点、难点辅导资料,并提供下载功能,让学员通过学习网上课件后,能够方便的下载相应的辅导答疑资料、复习题等,以便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消化、理解、记忆、巩固。然而目前各院校的网络教育教学支持功能参差不齐,有些院校的网络课程内容贫乏,只是简单的把原来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挪移到网上,并没有真正起到知识点的渗透延伸作用,也不具备支持下载的功能。那么有多少成人学员在网上听过课件后就能够消化、记住,就是普通学历教育院校的学生恐怕也难以做到。
因此,要想让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更好的对所学课件内容进一步消化、吸收,就必须建立健全与课件配套的可以下载的重点、难点分析,主要学习内容等方面的资料。
1.2 网上课件内容与作业、试卷脱节 这种情况不是普遍现象,但确实存在。某些院校的网上课件内容是一回事,而该课程的网上作业或考试试卷又是另一回事,几乎完全不搭界。经过考察分析发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负责网上作业或考试试卷命题的教师严重缺乏责任心,信手拿来,根本没有认真的按照网络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教学内容。课件只是简单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复制,出题时更是随心所欲。记得在一次网络专科学员某一课程的考试时,题出的非常难,学员都不会做,即便是平时认真听课的学员也无从下手。考试结束后,有个学员从网上搜索了考试题目,结果意外发现这套考试题是某一次研究生班的考试试卷,而且全部照搬,未做任何修改!另一个原因是大学网络学院管理职能存在缺陷所致。在学习中心反映以上问题时,有的大学网络学院的管理工作者表现出十分无奈,据他们解释,他们根本无法控制出题教师的工作完成情况,因为出题教师不归他们管理。遇到类似问题也只能向大学里的某专业学院反映一下,由于网络学院与大学里的专业学院是同一级别的两个单位,所以反映的问题根本不受重视。
鉴于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开设网络教育的大学不妨进行管理职能的改进与调整,要么将参与网络教学的教师纳入网络教育学院,统一归属网络教育学院管理,要么单独把与网络教育相关的教师组合到一起,成立一个单独的成人教育教学院系,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1.3 实践内容与生产实际偏差较大 有些院校的网络实践课程对内容要求过死,而这些内容与学员生产实际可能不一致,一方面由于学员没有接触过不会做,同时学员认为将来在工作中用不上所以也不太感兴趣。因此,各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一定不能把成人教育与在校教育混为一谈,成人教育应该本着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实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目的办学。当然,网络教育的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逐步改进、完善的过程。目前个别院校的网络教育已经开始探索试行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践课教学模式了。
1.4 使用教材的刻板化与滞后性 目前网络教育中使用的教材有相当一部分和普通学历教育使用教材雷同,没有突出成人教育的特点,不能适应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比如基础课使用的教材有《大学英语一》至《大学英语四》,《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下》,这些教材缺乏针对性。成人学员一般很少用到日常英语,他们需要的是与工作相关的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因此建议各网络教育学院组织编写适合成人网络教育使用的教材,比方说《大学英语工程类》、《大学英语工商类》等等,在普通大学英语知识中穿插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内容,这样的教材学员学习后能够真正用到,对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具有促进作用,对学员今后的工作也会起到良好的帮助。
再就是网络教育中使用的专业教材,往往多年一成不变,一种教材可以使用几年甚至十年以上,教材中的内容远远滞后于生产实际,根本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认为网络教育的专业性教材,起码每隔三年更新一次,以保证专业知识技能的先进性、实用性。
1.5 教学资源没有建立很好的共享机制 网络教学资源不应该仅仅面向本校网络学生,而应该面向全国乃至全社会需要学习、提高者,可以是免费无偿提供服务,也可以采用收费制,起码可以给需求者提供一个学习的有效平台。美国有的大学早在十年前就投资建立了开放式网络课件工程,旨在把所有课程资料公布于网上,为教育工作者或学习者提供免费使用,国内从事网络教育的大学不妨以此作为借鉴。
1.6 教师与学员存在明显的情感交流空缺 网络教育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者能够合理利用自己有效的时间完成学习,促进了成人教育的空前发展。但是与此同时,网络教育由于空间上的远离和时间上的自由选择,会造成师生间、学员间的心里距离拉大,不利于情感交流和教学内容的把控或知识的理解消化,久而久之容易使人变得孤立、偏执,丧失人格的内在魅力,这种状况是违背教育根本目标的。建议各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开设丰富多彩的师生交流板块,最好同时具备文字交流及视频交流功能,尽可能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精神与情感的提升渠道,使网络教育学员能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前提下,获得全面、健康发展。
2 平台技术支持服务功能上的不足及建议
2.1 网络拥堵问题 近些年随着网络教育规模的发展壮大,教育网络使用频率急剧增加。凡是从事过网络教育的工作者或者参加过网络教育的学习者都知道,在办理网络教育管理工作中,或进行网上学习、下载资料、考试等一系列事情的过程中,都会因网络拥堵问题而无法正常完成工作或学习,这种现象是制约网络教育做大、做强的重要瓶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断扩大教育网站的容量。但是扩充容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很多网络教育学院基本上都是本着凑合着能用的态度行事。那么究竟有没有其它方法既能解决网络拥堵问题,又不用投入大量的资金呢?通过几年来在网络教育工作中实际发生网络拥堵问题的时段、拥堵程度等状况的分析、判断,我认为还是有办法解决的。首先,我发现网络拥堵最多的时段为周一到周五的早上8:00至11:00,下午2:00至5:00。这是因为多数网络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在上班时段完成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及支持服务等网上操作,所以建议大家错开这两个时间段,牺牲一部分休息时间,利用晚上或周六、周日完成部分工作,这样能够比较有效的进行网上操作,速度快,省时省力。其次,最容易拥堵或者说拥堵最明显的时段是需要集中完成数据输入、资料上传的阶段。例如:报名资料网上输入阶段,毕业生资料上传阶段,学生完成网上作业、学习资料上传阶段等。造成这种拥堵的原因主要是各网络教育学院人为规定完成时间的限制。解决这种问题需要网络教育学院的工作者,在安排任务时进行分类、细化,一方面可以拉长完成任务的时间,还可以根据学习中心的地理区域划分为几个区块,安排任务时规定每个区块在某一时间段内完成网络上传任务,实现分片儿操作,分时段运行,即把同一个任务分成若干个时间段来完成,可以有效的避免拥堵现象的出现。当然这样的做法会给网络教育学院工作安排者带来比一次性安排任务大得多的工作量。另外,分时段完成任务的做法也要有个度,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划分时段的个数、每个时段的天数,从而得出分几个时间段好,每个时间段几天最合适等,既不能把一个任务完成时间拉得过长,也不能不考虑完成时间段的有效性。比如说学生完成网上作业项目的时间段就不宜战线拉得过长,因为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绝对不能把作业完成时间定在学期初始的时间段,否则难以保证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2.2 平台操作功能设置存在局限性,无法实现人性化操作 部分院校的网络教育平台操作功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操作工程中不能根据项目中的子项目进行分别操作,一旦实施该项目操作,则其中的子项目整体发生改变。例如:在操作实践课程资料上传时,同一个项目下包括三个资料上传端口,端口1为施工组织设计资料上传,端口2为认识实习资料上传,端口3为毕业论文资料上传。上传时如果由于操作失误将其中一项不应上传的资料误传到平台上,此时就需要首先删除这一项错误资料,然后重新上传正确的资料。但是在删除该错误资料的操作完成后,你会发现原来已经上传过的其中一项正确的资料也被同时删除掉了!于是乎又要重新上传所有的三个资料,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平台功能建设存在局限性,无法实现分项操作功能,要想改进必须进行平台系统升级。
总之,鉴于网络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各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应该高度重视,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酌情加以改进和完善。一是适时适量地加大网络平台硬件设施的投入,再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采取任务分配模式来分流网络占用时间,从软指标上提升网络操作的可运行性。
参考文献:
[1]连翔.成年障碍者社区教育支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