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形体舞蹈论文

时间:2022-04-04 07:34:53

导语:在形体舞蹈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形体舞蹈论文

第1篇

武大伟在开幕式上表示,此次会议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会议将重点讨论和确定全面落实“9・19”共同声明的具体措施以及共同声明起步阶段各方将要采取的行动。

武大伟强调,中方衷心期待各国代表团发挥政治智慧,拿出政治决心和勇气,在增进相互信任的过程中开辟互利共赢的未来,为实现半岛无核化,实现有关国家关系正常化,构建和谐东北亚新格局做出新贡献。

在开幕式后举行的全体会议上,中方代表团团长武大伟、朝鲜代表团团长金桂冠、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韩国代表团团长千英宇、日本代表团团长佐佐江贤一郎和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拉佐夫分别作主旨发言,就如何落实“9・19”共同声明阐述了各自立场,并提出了相关主张和设想。

武大伟指出,“9・19”共同声明凝聚了各方的共识,是六方关于半岛无核化总体目标的政治宣言,是各方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共同声明的通过标志着我们完成了“承诺对承诺”。今后的课题是按照“行动对行动”原则,具体落实共同声明。中国代表团愿与各国代表团一道,以积极、灵活和务实的态度参加会谈和磋商,为使本次会议能够取得积极成果作出建设性努力。

韩、俄、美、朝、日五国代表团团长对六方会谈的重启表示欢迎,感谢中方为复谈做出的不懈努力。各方重申继续履行在“9・19”共同声明中作出的承诺,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实现半岛无核化,实现有关国家关系正常化,实现东北亚地区长治久安。各方还表示,六方会谈重启来之不易,各方应抓住机遇,本着面向未来、灵活务实的精神,按照“行动对行动”和协调一致原则,制定落实共同声明的具体措施和步骤,争取使会谈取得积极成果。

开幕式之前,六方代表团举行了团长会议。

当天,六方会谈中方代表团发言人姜瑜在吹风会上表示,各方在第五轮北京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首日进行了“认真、坦率、务实”的会谈。

姜瑜表示,中方支持朝美进行接触和对话,希望双方利用此阶段会谈机会,就各自关切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

姜瑜表示,朝美在9・19共同声明中承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根据各自双边政策,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中方希望朝美双方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精神,加强沟通,弥合分歧,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不断推动半岛形势向积极方向发展。

12月19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举行团长会,各方就落实共同声明的具体措施发表了看法,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中方代表团团长武大伟表示,落实共同声明是一个系统工程,分阶段实施,逐步推进,是比较现实合理的选择。作为第一步,应该制定有助于落实共同声明的具体措施,确定各方现阶段能够采取的具体行动。

各方代表团重申了坚持“9・19”共同声明的立场,并表示将作出进一步努力,制定落实共同声明的规划。

当晚,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在钓鱼台国宾馆设宴款待参加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的各国代表团团长。

戴秉国对各国代表团团长来京出席此次六方会谈表示欢迎。他指出,举行六方会谈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话和磋商,扩大共识,增进信任,缩小分歧,消除隔阂。在过去的两天里,各方通过全体会议、团长会、双边磋商等多种形式,围绕落实共同声明的措施坦率、深入地交换意见,阐明了各自立场,增加了彼此了解,谈判在不断深化。

戴秉国表示,相信各方会拿出巨大诚意,作出最大努力,在实现半岛无核化和有关国家关系正常化方面迈出坚实步伐,早日实现各方的共同目标。

当天下午,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六方会谈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进程,有关各方在不断加强接触、增进了解、寻求共识、积累共同点、缩小分歧的过程中逐步迈向前进。

秦刚说,中方本着客观、平衡、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的精神,同有关各方保持接触,听取有关各方建议和意见,进行协调和斡旋。他强调,中方和其他各方在六方会谈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压倒一切的”共识,即回到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轨道上来,共同落实“9・19”共同声明,朝着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前进。他表示相信,本着这样的共识,中国和美国以及其他有关方能够通过协商和接触,不断找到彼此之间的共同点。

12月20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进入第三天,双边磋商和接触异常密集,谈判依旧艰难。

由美国助理财政部长帮办丹尼尔・格拉泽和朝鲜贸易银行总裁吴光哲率领的美朝相关代表团于当天在朝鲜驻华使馆就金融问题进行了第二次磋商。19日,美朝代表团就金融问题进行了首次磋商。

格拉泽表示,他和朝鲜代表团当天进行了5个小时的磋商,双方“态度认真”,磋商是“有帮助的”。双方正商讨2007年1月在纽约继续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当天,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晋林波分析指出,美国的态度此次有两大调整:一是愿意向朝鲜提供书面安全保障;二是愿意谈金融问题。过去美国并不愿意这样做。美国带来了具体的解决核问题的方案,其中有些内容充分考虑到朝鲜的接受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专家朴键一分析指出,中国创造性地提出工作组机制和“多边中的双边”的问题解决机制,使谈判不分场合、不拘形式、多边双边同时进行,将谈判任务化整为零,体现出一种更为主动的外交新思维。

当天下午,外交部长李肇星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各国代表团团长。

李肇星说,六方会谈进程陷入僵局一年多以后得以重新启动,实属不易。在六方会谈框架下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实现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长治久安,符合各方的利益,符合世界人民的愿望。

李肇星指出,第四轮六方会谈发表的共同声明是六方会谈进程取得的重要进展,照顾到各方关切,值得珍惜。为实现互利共赢,各方当务之急是制定落实共同声明的规划,采取实际行动履行各自在共同声明中作出的承诺。

李肇星表示,经过各方代表团的艰苦努力,此次会谈已取得许多新的共识:各方都重申履行“9・19”共同声明;重申愿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半岛核问题;重申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共同目标。希望有关各方发挥政治智慧和创造性,逐步积累信任,扩大共识,中方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建设性作用,与各方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推动会谈取得积极进展。

各国代表团团长表示,六方会谈重启意义重大。各方应进一步做出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推动会谈取得实质性成果。各方赞赏中方作为六方会谈主席国为复谈并推动会谈取得成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2月21日 ,第五轮北京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进入第四天,各方进行了密集的双边磋商。

当天,中方分别和朝、美、韩、日、俄五方举行了双边磋商。俄日、美日、朝美也分别进行了双边磋商。

本阶段会谈采取了全体会、团长会和双边磋商等形式。截至当天下午1点半,在钓鱼台国宾馆内已举行了25场双边磋商,其中13场和中方有关。

六方会谈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当天表示,会议将进入以文件形式反映进展情况的阶段。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也表示,会议已到了一个各方认真、坦率、务实地讨论实质性问题的阶段,希望有关各方继续齐心协力、耐心地推进会谈进程。

12月22日,六方会谈中方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在北京宣读了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主席声明》。全文如下:

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于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

各方回顾了六方会谈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重申通过对话和平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各方的共同目标和意志,重申将认真履行在2005年9月19日共同声明中作出的承诺,同意根据“行动对行动”原则,尽快采取协调一致步骤,分阶段落实共同声明。

各方就落实共同声明的措施和起步阶段各方将采取的行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各方还通过密集的双边磋商,就解决彼此关切坦率、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各方同意休会,向首都报告,尽早复会。

当天,国务委员唐家璇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各国代表团团长。

唐家璇说,经过一年多的折冲,六方会谈进程得以重启,并就落实共同声明措施和起步阶段各方将要采取的行动进行了坦诚和深入的讨论。各方的主张更加明确,立场更加靠近,共识不断积累。各方重新确认了共同声明精神,重申将认真履行各自在共同声明中作出的承诺,表达了继续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和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的意志,具有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唐家璇指出,全面落实共同声明是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也符合各方的利益。解决有关问题,实现东北亚的长治久安,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各方作出政治决断,需要对前途保持信心。

唐家璇表示,希望有关方面在六方会谈休会期间能够发挥智慧,互谅互让,找出妥善解决有关分歧的方案,争取在后续的会议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东北亚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2篇

论文内容摘要: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应从打破传统观念,大幅度提高中国传统舞蹈的学习,使之系统化;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传统舞蹈在音乐专业舞蹈课中的应用与开发等方面进行教材的开发与应用。优秀的舞蹈教材应体现在舞蹈的艺术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形体训练功能等。因此,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在民族舞蹈文化中选用和发掘舞蹈教材,使民族舞蹈在教学中逐步系统化。 

舞蹈课作为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主干课程,承担着培养高级实用型音乐人才的重任。自1999年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招生以来,舞蹈教材体系一直受专业音乐院校教材的影响。训练内容太难、太深,它们是否适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的教学,这一点值得研究。 

 

一、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教材的研发与教材在教学中的错误趋向 

 

自教育部1981年印发舞蹈教学大纲以来,我国已相继出版了以下舞蹈教材:1.《舞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2.《舞蹈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出版;3.《舞蹈编导知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出版;4.《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出版。 

翻开这些教材,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多年来被舞蹈界所认同的选材结构,即教材被分为两部分: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存在的问题是教材的使用是由教师各自为政任选的。由于教师受个人修养及品位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对教材的选用范围和进度上的差异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舞蹈组合的掌握情况大相径庭,由此可以设想在全国范围内教材选用的随意性就更大了。这种教材的选用结构和取向的随意性,不可避免地出现由舞蹈教材选择随意性所带来的弊病。 

教材取向上的差异,必然导致各自追求的不同,例如在舞蹈教学中,一些教师热衷于让学生接触一些舞蹈技巧,不切实际地向专业院校看齐,导致的结果是教材的选用面狭窄、教材类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出现两个极端的学生类型。从教育层面上说,这种现象与高职院校舞蹈培养目标是相悖的,这种教材选择两极化的误区造成的突出问题就是对传统舞蹈掌握知之不多。 

 

二、合理评价高职音乐专业舞蹈课启蒙教学中中国教材的作用 

 

从上个世纪芭蕾基训传入我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论从训练方法上还是从动作的创作上,越来越多地与我国本民族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典舞基训。但同时应该认识到学习芭蕾基训的目的是要学习其文化的精华,洋为中用,使之与音乐表演的实际、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学习处于打基础阶段的特点相一致。纵观全国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选用芭蕾基训教材模式进行形体训练的突出问题是初学者适应慢,困惑点多,教学进度受到影响。其原因是芭蕾基训的正规性、持久性、文化底蕴与中国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起点(包括:年龄、身体条件、学习目的、舞蹈感悟力等)差距较大,这点尤其受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制约。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的上肢、下肢与躯干在初步规范的基础上,掌握身体运动的规律,并在一定的音乐节奏与旋律中能协调自如地运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掌握中国舞蹈艺术所特有的韵味,增强民族自豪感。①因此,形体训练教学,中国古典舞基训应占主导地位。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在全国音乐专业舞蹈教学模式中已经占重要板块。通过各个民族舞蹈的学习,初步了解和把握各种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加强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增强其艺术表现力。②民族民间舞在教学中已经显示了其艺术价值及地位。 

将古典舞基训和民族民间舞选入教材,不仅可以理出我国舞蹈艺术发展的脉络,还将对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系统的中国教材在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开发 

 

作为教师,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作为学者,承担着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责任。因此,在中华文化的舞蹈教育的前提下,承认西方舞蹈渗透的客观性与合理性,从教材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开发上来继承、发展中华文化是切实可行的。落实到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这个问题上,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材的开发与应用: 

(一)打破传统观念,大幅度提高中国古典舞基训在形体训练中的质量,使之系统化 

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度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毅然整理、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它使中国古典舞重振雄风,使古典舞事业曙光再现。李正一教授在诠释“中国古典舞”时这样讲道:“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③以上事例充分证明了继承传统文化与学习西方文化是不抵触的,只有在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才能使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得以创新,才能将中国优秀的舞蹈成果运用到高职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中。 

 

(二)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应立足民族文化这个根,树立甘为人梯的思想,把舞蹈教育看成是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课程,而不仅仅看作是技能表演课程。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技巧水平很高,但总给人在舞蹈感觉上有欠缺的感觉,就是因为他们民族文化的修养,对舞蹈作品掌握的程度和系统性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建立“教学—研究—舞蹈表演—进修” 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这将有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并使教材的使用达到应有的规格和质量。 

 

(三)传统舞蹈在高职院校舞蹈课中的应用与开发 

优秀的舞蹈教材应体现在舞蹈的艺术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形体训练功能等。因此,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在民族舞蹈文化中选用和发掘舞蹈教材,使民族舞蹈在教学中逐步系统化。舞蹈课教材的选用应包括:形体训练、中外舞蹈、舞蹈欣赏。按照民族舞蹈的发展顺序,教材可由三部分组成:1.形体训练(芭蕾基训、古典基训、身韵,可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良好的姿态,有助于音乐表演能力的提高);2.中外舞蹈(以中国民族民间舞为主,以外国代表性民间舞和流行舞为辅,既可了解西方舞蹈的特点,又可提高民族文化修养,还可掌握舞蹈发展的趋势);3.介绍和欣赏优秀中国舞蹈作品(体现并继承了民族文化,并将民族文化与民族舞蹈的特点运用在教学上)。 

综上所述,编写教材是高职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教学与研究中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积累经验,切忌简单盲目。 

 

注释: 

①吕艺生,朱清源.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第2页. 

第3篇

[关键词]形体训练课 师范生素质 实验研究

形体训练课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体训练可以使学生对身体运动的方位、要领及各种身体姿态等一般规律有初步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协调感和肢体表现力,丰富学生的肢体语言。在师范教学中,通过加强形体训练,可以对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进行了“利用形体训练课,提高师范生素质”的研究。

一、实验研究的目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与心理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引进现代教育的研究成果,按照素质教育精神,在实验班进行“利用形体训练课,提高师范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使学生除了具备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素质外,还具有设定的舞蹈方面的各层素质,确保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验研究的过程

为了使假设变为现实,我们选择了2003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在6个平行班中抽出两个各方面都比较接近的班级作为对照班进行实验。同时我们还制定了科学的目标、计划,选择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了实验过程的控制,实行了严格的课题运行管理。

(一)明确一个目标

我们的实验研究以艺术活动为载体,以形体课为手段,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创建班级艺术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

通过开设形体训练课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训练中掌握舞蹈技能,形成专长,创建实验班的舞蹈特色,使实验班整体成为一个舞蹈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做到人人会表演、个个在舞蹈、欣赏上有明显提高。

以上目标,我们分成初、中、高三个阶段逐一实施达成。

(二)抓住两个渠道

第一,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跟舞的教法,将“看”“动”“悟”“演”有机结合。一方面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好理论知识,为形体训练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身心在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得到愉悦和发展。

第二,强化形体训练活动,按照家长的意愿和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训练力求“三有”“三定”,即训练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训练定人员,定时间,定场地。

(三)注重三个结合

1.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以形体训练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通过课内外有机结合,使课内知识技能在活动训练中得以巩固和强化;课外的技能训练又能给课内掌握的知识以完善,让学生舞蹈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在全面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2.面向全体学生与培养艺术尖子相结合。艺术教育要面向全体,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与要求。在实验中,我们注重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艺术的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会演会跳,会创作舞蹈。在此基础上,发现艺术苗子培养艺术尖子,以点带面,全面提高了整个实验班级的艺术水平。

3.培养学生的艺术专长与促进全面发展相结合。实验研究旨在以训练形体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实验方案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内容并由此层层开掘,不断细化。重点研究内容有:①形体训练与舞蹈能力的形成;②形体训练与美育的关系; ③形体训练与德育的关系;④形体训练与学生智力发展的关系;⑤形体训练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内容在形体训练实验中细化为一个个子课题,使培养艺术专长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充分的结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四)加强四项管理

该实验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创造性的工作。在整个实验周期内,我们利用加强管理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1.加强组织制度的管理。为确保实验的顺利实施,我们设立了专家咨询组,实验领导小组,实验研究小组。实行责任人负责制。实验教师——子课题主持人——课题主持人责任到人,层层负责。另外,还制定了《实验组例会制度》《实验组学习研究制度》《实验研究公约》等,加大了管理力度。全体实验人员在实验中分工合作,合力攻坚,确保了实验研究的开展,提高了研究的成效。

2.加强规范操作管理。整个实验研究,从实验方案的申报到开题论证;从实验样本和对照样本的确定到样本的前测;从目标、计划的制订到研究方法的选择;从分阶段的研究实践到实验总结,所有实验活动都要进行规范操作,提高了实验的真实度和有效度。

3.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实验领导小组十分注重对实验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实验组成员及时记载“实验班日记”“实验周记”以及个案情况,及时调整实验方法,尽量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效度的影响。

4.加强实验资料的管理。实验研究组指定了专人收集整理资料。各项检测、研究记录、实验随笔、研究论文、获奖证书、音像资料等收集较为齐全,质量较高。

三、实验研究的成效

1.班级舞蹈特色基本形成

通过两年的实验,实验班的学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对舞蹈的理解,对节奏的把握,对舞蹈的感悟、想象以及表现都明显超过对照班,实验班学生人人都能进行独立的舞蹈表演,实验班就是一个舞蹈队,在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学生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实验班级以舞蹈活动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和谐、愉快的班级教育氛围。为学生搭建了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获取真知,培养真情,学做真人,实现了真、善、美的统一。学生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一项以上的艺术技能和专长,而且在艺术学习中锻炼了意志,发展了智力,激发了创造力,提高了自信心。这些心理品质还有效地向其他的学科迁移,促进了各科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第4篇

关键词 体育舞蹈 人体健康 心理健康

在进行在体育舞蹈活动时,主体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人体的骨骼,锻炼肌肉。同时,在体育舞蹈活动中由于机体的血液供应能力增强以及在活动中脑细胞需要的氧气加强,这就要求相应机体的供应能力不断增强,有利于身体的对应功能不断增强,所以说,它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体育舞蹈作为舞蹈的一种展现形式,它的本质是通过舞蹈来显现出个体的内在情感,这种感情无法通过具体的言语进行表达。因此,在对体育舞蹈进行把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心灵来感受动作语言展现的人类对生活、劳动、苦难、快乐的种种表达。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人体特有的文化,源于人类的生活实践,伴随着人类物质文明不断演进以及精神文明的不断升华,其本质内涵也在不断完善,这就会对人们的心灵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舞蹈的特征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具体的舞蹈表现形式,已经形成完整的舞蹈体系。在对我国古典舞蹈进行研究得出,中国舞蹈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特点。就如儒家所讲的“中庸之道”,具体分析后可以用“多一份盈余,少一份缺憾”来把握它的具体性和规范性。体育舞蹈的特点是通过活动主体进行的一项有节奏的全身运动。主体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协调人体的上下肢、手脚腕肢、腰部等部位,目的是提高人体组织的高度协调性和躯体灵活性。同时,体育舞蹈在相关音乐的配合下,带给体育锻炼者一种轻松的活动氛围,使活动主体不单单追求体育锻炼的目的性。在体育舞蹈过程中,大多数主体能够更真实地展现自我,使人们短暂忘掉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激烈竞争,在主体真正放松状态下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再者,由于体育舞蹈是融舞蹈与音乐于一体的,所以它更加强调的是一种在对美进行追求的同时实现健身的效果。所以,它不仅仅具有独特的艺术性,更是一种隐形的文化美。

如何理解体育舞蹈的艺术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体育舞蹈进行深入探讨时,不仅仅要追求体育舞蹈背后求真、探美的特征,更是强调主体在体育舞蹈中是否具有成熟的动作技术和动作规范娴熟所展现的一种高雅美。同时,主体在对体育舞蹈合理的把握之后,实现自身与舞蹈的完美结合,以及主体感情与主体行为的高度配合。最终真正实现体育舞蹈的美。在每一项具体的体育舞蹈运动中,主体不论是推广现代舞或是民族舞,都在是以一种具体的表示方式展现出体育舞蹈的特征。同时,带给我们欣赏者以美的享受,提高我们的艺术情操。这也就是体育舞蹈项目和其他运动项目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更是对体育舞蹈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原因。

二、体育舞蹈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体育舞蹈的原名为国际标准交谊舞,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仅是体育或者舞蹈的单纯表现内容,同时包含有艺术、音乐、舞蹈以及服饰为天然一体。体育舞蹈在学科涉猎范围方面也比较广,它主要涉及到了舞蹈学、音乐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等等学科分类。体育舞蹈从字面意义上进行理解可以具体为体育与舞蹈融会贯通,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通过艺术的感染实现主体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体育舞蹈通过对主体所具有的形体美在体育的刚健美与舞蹈的优雅美完美的结合下,发挥最大的魅力。它把体育的刚健雄壮之美与舞蹈的优雅多姿之美柔和到了一起。

体育舞蹈如何实现对主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从主体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情感沟通过程来看,合理的表达方式和沟通过程有利于个体情绪的合理控制以及情感的完整把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影响,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就可能变成情绪的奴隶,甚至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释放与表达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人会说,情绪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文字、语言甚至是情感宣泄都可以。但是,人作为一种感情动物,我们的许多感情都是各种简单感情的混合体,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合体。在对我们产生影响时,我们很难找到一种具体的宣泄方式来排除我们心中不满、挫败恐惧……在这时候我们会发现,体育舞蹈通过一些无声的语言,酣畅淋漓地将生活中的暴戾或激情展现出来。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之后,我们开始正确地认识生活,在全面把握自己的情绪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体育舞蹈对人身心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一)心理因素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全身性的娱乐运动,它带给主体的价值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体育舞蹈作为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美学形式具有一些共性。不仅可以陶冶人的心灵,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同时,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在体育舞蹈活动中,主体的注意受到外界刺激而发生转移,主体人的注意力不仅仅需要集中在对相关音乐的配合上,同时,还要更具舞蹈所传递的涵义,做出相应的心理反应来更好地应用肢体表现美。在注意力的转移过程中,就能够使一些身体部分得到短暂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可以消除主体的疲倦,更能促进身体各项机能有效的发挥作用。

(二)生理因素

体育舞蹈是一种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竞技娱乐舞蹈,在主体进行体育舞蹈活动时,不仅仅能够使主体的心理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对舞者的身体机能也有影响。例如,舞者在跳舞时由于心肌收缩强度加强,体内血液循环加快,  [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 eT]就有利于心肺机能的有效锻炼。在特殊的体育舞蹈竞技活动中,还能有效地刺激主体的神经系统,使主体的神经系统的灵敏度加强。

四、结束语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近年以来慢慢地在我国得到发展。由于体育舞蹈的特性,它在丰富我们的精神境界的同时,也不断地增强了我们的体质,促进了我们的身心健康。由于其自身的价值,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关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深入“四个全面”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对体育舞蹈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不断丰富和创新目前我国常见的大众化体育运动方式。在对体育与舞蹈的有机结合下,不断增强主体者的身体素质以及提高主体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这种大众普遍接受的健身形式的快速发展,为推动我国体育健身事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秀显.试析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2] 杨彬.论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04).

第5篇

论文摘要:芭蕾的基本功训练是形体舞蹈训练的基础,目的在于塑造学习者的优美体态和高雅气质,解决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在给学生进行专业形体训练的过程中,运用其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芭蕾基础训练学习者达到塑造优美体态、优雅的气质以及树立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于提高自身专业艺术修养和形体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芭蕾艺术从最初到如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其随着历史长河的积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世界几代舞蹈艺术家和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如今已发展成为了一门科学的、合理的、全面的芭蕾舞基础训练体系。芭蕾的基本功训练是形体舞蹈训练的基础,目的在于塑造学习者的优美体态和高雅气质,解决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在给学生进行专业形体训练的过程中,运用其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芭蕾基础训练学习者达到塑造优美体态、优雅的气质以及树立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于提高自身专业艺术修养和形体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发展学习者身体的柔韧和力量素质

学习芭蕾基训对于学生的柔韧、力量要求颇高。它对姿态、形体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柔韧和力量素质是完成芭蕾基训技术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的基础。随着形体训练的难度的增加其跳跃、平衡、柔韧四大类动作中都需要柔韧、力量得以完成,对于专业形体训练其地位是最基础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一)柔韧性

在这里我们提到的柔韧性指的就是身体“软度”。在进行芭蕾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学习者的身体柔韧度是有一定要求的,它关乎到舞姿是否优美与延伸。所以在进行形体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最应该打好基础的就是学习者的身体柔韧练习。

柔韧的好坏是由人体的各个关节在进行运动时拉开幅度大小所决定的。它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指的是骨结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骨结构,这个是从遗传角度上来说,是具有定性的,在进行形体训练过程中这个是不易改变的。后天指的是关节周围关节囊的紧密程度和韧带数量的多少以及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软组织的体积大与小。其中关节囊紧和多者柔韧性相对差些,肌肉和软组织体积大着柔韧度不好,而这些是可以通过芭蕾基础形体训练而改变的。

芭蕾基础训练是靠肌肉内在的对抗力来完成的,芭蕾基训的基本训练内容为开、绷、直、立,其具有提高身体柔韧度与收缩肌肉纤维的功能,使身体各部位发展均衡。在通过把杆训练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发展学习者的腿部、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借助把杆进行慢动作和分解动作练习,能够使髋、膝、踝的柔韧性和屈伸能力得到改善。

(二)力量

什么是力量呢?在进行专业芭蕾形体训练时要求的力量是指的哪些方面?力量是指学习者的身体或身体某部位用力时反应出来的非自然肌肉形态,它具有迅速的使肌肉收缩、提拉或紧张。在进行芭蕾基础训练时,最基本要求就是开、绷、直、立。其中的绷、直与立是力量训练的基础核心,所以我们在形体训练教学过程中通过擦地、蹲、踢腿、半脚尖等练习起到增强腿部与膝关节的支撑力量及立腰的能力和腹部肌肉收缩的力量。从而达到学习者良好的身体形态保持,太高学生的力量、速度与控制力,对于较难动作易于掌握,稳定地完成动作。

二、有利于形体塑造

芭蕾基训对学习者塑造优美体形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长时间正确而规范的把杆练习,能够经常刺激腿部肌肉与胸背部的肌肉从而使学习者的腿部、臀部肌肉上收、下肢拉长、重心升高,使腿部及臀部线条优美。以及增加胸背部的肌肉线条的拉长感,使学习者上身挺拔。

芭蕾基础训练在进行各种把上把下小组合的训练过程中,从而达到协调全身肌肉、端正体态,对改善学习者身体形态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动作组合能把上手臂和腿部、腹部和背部、头部动作充分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塑造形体的效果。

例如:在芭蕾形体基训中的把一位蹲为例。首先要做到脚底外开一位站好,小腿、膝盖、大腿、臀部、腹部肌肉收紧上提,同时上半身保持直立。在进行下蹲制造动力时,以膝盖为动力带动胯部朝脚底一位的位置呈一字缓缓外开,注意肌肉的收紧,当下蹲达到极限的时候,再缓缓膝盖外开收回一位直立,全程肌肉都是一种紧张与收紧状态。此训练对学习者塑造优形和增加腿部肌肉延伸的感觉和力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动作的准确性

芭蕾基础训练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反应判断能力、塑造优美体态、提高动作美、韵律美的表现能力。在进行形体训练的舞蹈动作时,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动作的正确空间方位、韵律幅度、反应速度等要求。在完成规定的动作时,只有动作准确、节奏合理才能体现出美感来。各种优雅的静态姿势和各种敏捷协调的动态动作迅速做出反应并准确的贯穿在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之中,达到举手投足规范化。

以(前阿提久)舞姿教学为例,老师首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要求主力腿直立或半蹲,动力腿向前抬起呈90度,小腿与大腿间的距离夹角保持在大约135度,膝盖处的关节要略微弯曲。在这里需要让学生注意的是膝盖处的关节一定要高于胯的关节,脚尖至少与胯关节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使学生迅速做出反应准确摆出舞姿。

四、有利于形体动作要领的掌握

芭蕾基础训练不仅能培养学习者规范化的身体姿态,而且能有效地发展腿部、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反应能力,借助把杆进行慢动作和分解动作练习,能够培养肌肉的延伸感觉,有利于掌握技术细节,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在进行芭蕾训练过程中,学生站立的某个舞姿,不论全脚掌还是半脚尖,老师都需要提醒学生做到脚趾平放,整个脚或半脚尖紧紧地吸附在地面上,用力往下踩。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好比就是一颗大树,而学生自己的的脚好比就是大树的根,寻找一种深深向下扎根的感觉,半脚尖直立时要把重心放在前脚掌。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要收紧向上提起,感觉头顶有一根绳子在把自己用力提起。使脊椎一节节向上拉开,感觉空气可以从中穿过。身体的中段的位置向上提,而两侧下沉,让学生自己感觉到有一种上提下拉的对抗力把自己拉长。

在进行芭蕾形体训练过程中人体与地板的对抗力(外力)往往在各种跳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跳跃之前的Plie,其主要运用的是人体的重力、跟腱及大腿的肌肉的拉展的一种力和地板形成一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从而形成一种对抗力。为了凝集起跳的爆发力,准备起跳推力的Plie要深,速度要快,然后,突然收紧肌肉,爆发向上跳起的力量。而跳跃之后落地时的Plie,则要强调身体与地面的反向对抗力,收缩肌肉尽量向上、提气.这种对抗力越大,弹跳的爆发力和高度就越好。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见芭蕾基础训练在形体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它对于学生改变身体形态和提高身体素质和加强舞蹈修养都有极大的作用。无论学生展现怎样的舞姿,表演什么风格的舞蹈,没有一定的专业舞蹈基础训练是不行的,而芭蕾基础训练会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在教学过程中的做出一套形体动作组合时,以及表演舞蹈成套动作时,芭蕾基础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针对成套动作中出现的难点动作进行强化练习,在较好掌握并规范地完成了动作组合后,学生就已较好地掌握了动作组合中的动作规格及演练技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完整成套教学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芭蕾基础训练是最严谨和完善的,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它通过科学地方法开发了无数学习者的身体和内在表现的能力,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影响深远,承前启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6篇

论文摘要:文章在深入分析应用型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与思考。 

 

高校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和科学的教育事业,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有利于丰富大学生对生命、社会和世界的审美体验和感知能力,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诸多条件的共同制约,当前我国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仍然远远落后于大学生对舞蹈艺术和自身发展的强烈需求。本文结合徐州某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状况,对此展开具体分析。 

 

一、舞蹈艺术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特性 

舞蹈艺术是以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基本表现手段,综合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感的舞蹈形象,借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构成中的特殊形式,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以此引发对其他艺术的广泛兴趣和爱好,促进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有利于强化受教育者的观察力、记忆力、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对于受教育者的智力开发、心灵培育和审美取向等都有较强的教化和塑造功能。舞蹈艺术教育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性: 

第一,在教育形式上,舞蹈艺术具有生动的形象性、互动的愉悦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的问题上,以舞蹈为媒介的教育形式要明显优越于空洞抽象的理论说教,更能提高受教育者对事物的直接观感,使之更好地接受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舞蹈艺术教育还具有“说理移植”功能,可以将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内涵进行生动而形象的移植与转化,促进道德内容的抽象灌输转化为人性美的形象化展示,从而利于有效唤醒受教育者的同步感受与生命认知,促进他们的心理意向明朗化,实现道德知行的有机统一。 

第二,在教育效果上,从艺术实践上来看,舞蹈艺术教育是追求身心和谐、团队协作的教育形式。在这种强化密切协作的教育模式下,通过激发参与者的表现诉求,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受教育者的动作协调能力与生命感知能力,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责任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对舞蹈作品的体悟和感知,能够有效缓解压力、愉悦身心,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真、善、美的艺术熏陶与感染,全面提升与发展自我。 

 

二、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原因探析 

应用型高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为扩大高等教育内涵,适应市场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多方面要求而产生的,主要是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促进知识、技能和职业的结合,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高校。本文以徐州某应用型高校为例,分析并总结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的舞蹈课程和训练场所,舞蹈教育覆盖面不大。目前,舞蹈艺术教育仅限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多的是通过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来学习舞蹈作品,多为短期集训形式,没有固定成系统的舞蹈训练,校园普及的软硬件基础都不具备。突出表现在学校舞蹈艺术社团规模较小,只能覆盖到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虽然他们内心向往,但缺乏足够的组织容量,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学生,能接触并被纳入到舞蹈艺术社团的更少。据调查,徐州某高校在校学生中,有9%的学生喜欢不同种类的舞蹈艺术形式,其中,有5%的学生对舞蹈艺术非常感兴趣,希望接触并学习舞蹈。然而,该校大学生(不包括艺术学院音教系的艺术生)中,在入校前接触过舞蹈艺术或者曾有过舞蹈学习经历的学生仅占0.1%。虽然该高校已于2001年成立了校大学生舞蹈团,但是至今都没有专业的舞蹈课程设置和专门的舞蹈训练场所。学校只是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在体育学院和艺术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体育舞蹈形体课、健美操和舞蹈形体等5门相关课程,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追求。 

2.舞蹈艺术的内容定位不够准确,形式单一,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贯通度不高。目前,我国非艺术类高校的舞蹈艺术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多以舞蹈形体课、健美操课程为主,鲜有开设舞蹈欣赏课程,更少有开设中国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在教育形式上多以选修课为主,这种课程选修体制又以任选课和限选课为基本方式,因而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据调查,徐州某高校从未开设过舞蹈欣赏课程,其所开设的舞蹈课程都是体育舞蹈类和其他舞种(国标、瑜伽、肚皮舞等),更没有开设中国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缺乏对传统舞蹈艺术的正确认知和准确定位。舞蹈艺术不仅是肢体动作的形象展示,在更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情感构造、抒发和情感体认的过程,是一种教育主体双方有效互动的艺术欣赏过程。因此,舞蹈艺术的教育应该与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建筑学等融合贯通,综合转化为独特的艺术感受力,进而促使大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感受拓展和延伸到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达到丰富和完善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舞蹈艺术教育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脱节的现象比较明显,活动组织过于独立,活动实施过于分散,活动效果不高。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思想上看,对舞蹈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知识教育”观念的限制,高校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更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一定程度上轻视了舞蹈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至今很多应用型高校还没有正式成立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这必将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艺术修养的提升。 

第二,从条件上看,缺乏有力的资源支持和制度保障。当前,各应用型高校的现有资源很难满足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其现有的文艺团体普遍缺乏专业的舞蹈师资队伍和舞蹈设施。以徐州某应用型高校为例,该校仅有舞蹈教师1人,没有专门的舞蹈训练场所和舞蹈训练器材。此外,由于课程设置等制度性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舞蹈艺术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氛围的匮乏。 

 

三、高校发展舞蹈艺术教育的措施选择 

1.统一思想认识,加大舞蹈艺术教育宣传普及力度 

要端正舞蹈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加强教育宣传力度,统一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思想认知,促进师生同心协力、校社共建,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教育观,共同营造舞蹈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具体到高校自身,要在校园内通过各种方式营造舞蹈艺术的学习氛围,做到讲座与交流融合、活动与演出并举、比赛与学习同步,加强并支持新闻宣传报道,最大程度地激发理工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情和参与度。 

2.构建“三位一体”的舞蹈艺术教育驱动机制 

21世纪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艺术会被提升到与语文、数学、历史等核心课程同等的地位,不仅如此,舞蹈艺术课程将从单一的舞蹈教学演变成综合的艺术欣赏课程。为此,需要构建一种以学校管理为前提、以培育师资队伍为核心、以培养艺术骨干为关键的“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一是学校领导思想重视。领导重视并给予制度保障是舞蹈艺术教育发展的前提。二是充实舞蹈师资力量。挖掘高校内对舞蹈艺术感兴趣,并有较丰富的舞蹈活动经验的教师,鼓励他们承担起舞蹈艺术教育的重任,发展舞蹈艺术教师队伍。三是注重骨干培养。在普及舞蹈艺术教育的同时,选拔并培养有一定舞蹈艺术特长的学生,对其进行素质拓展与能力开发,培育强劲的学生舞蹈力量。 

3.在舞蹈艺术教育的实施上坚持“三步走”战略 

根据徐州某应用型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现状,“三位一体”的长效驱动机制需要分阶段进行,不可一蹴而就,可以分三步实施: 

第一,“请进来”战略。引进国家、省、市级高水平的各类舞蹈艺术团体来校演出,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舞蹈审美教育。邀请专家学者讲解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普及舞蹈艺术欣赏,将舞蹈艺术请进校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第二,“深扎根”战略。一方面,鼓励专业的舞蹈教师与其他教师通力合作,采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在校园内普及舞蹈艺术教育;另一方面,调整课程结构,把舞蹈艺术课程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在文科学院的全体学生当中,开设舞蹈形体基础必修课程,逐步推广为理科学院乃至全校的舞蹈形体必修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舞蹈欣赏选修课,尤其是中国舞和民族民间舞的选修课。 

第三,“走出去”战略。鼓励师生多与社会进行文化交流,形成以进校园为主、学校和社会互动的“舞蹈艺术审美教育”新格局。要加强舞蹈艺术教师的队伍建设,将具有一定舞蹈基础的教师外送学习和深造。此外,要将爱好舞蹈的学生与有基础的学生糅和在一起,加强日常训练,提高舞蹈队整体水平。积极创造登台表演的机会,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艺术特长,拓展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审美心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2]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第7篇

论文摘要:舞蹈教育作为陶冶心灵的艺术,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功能。用舞蹈培养高品位的“文化”人,是舞蹈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更深层的意义。通过对舞蹈教学的实践发现,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作为意识形态,舞蹈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的审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世界著名舞蹈教育家特德·肖思说过:“我认为真正的舞蹈教育也是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舞蹈教育作为陶冶心灵的艺术,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功能。用舞蹈培养高品位的“文化”人,是舞蹈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更深层的意义。 

我作为一名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通过对舞蹈教学的实践发现,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意识形态,舞蹈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的审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如何通过舞蹈教育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以舞蹈教育推动德育教育 

 

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曾经说过:“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舞蹈表演教学,能够发展大学生对生活情感的客观体验,让他们能够掌握运用一定的舞蹈艺术形式表达情感。舞蹈创作教学能够激发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创造能力。 

 

二、以舞蹈教育推动智育教育 

 

在舞蹈教学中,大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对潜能的全方位开拓与挖掘。舞蹈是依靠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与观察力,舞者必须进行仔细观察,才能领悟到其韵律、风格、特点。舞蹈从体裁、主题、表现形式等都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舞蹈的学习、排练、表演过程中都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三、以舞蹈教育推动体育教育 

 

美国著名舞蹈家沃尔特·特里说:“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发展身体肌肉,调整肌肉,保持身体平衡;舞蹈练习、舞蹈节奏。用于治疗,可以帮助受伤的肉体和挫折的心灵复原。舞蹈在这一方面便是一种锻炼了。” 

首先,舞蹈教学训练可以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体形和姿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育。其次,舞蹈教学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再次,舞蹈教学与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灵活性。舞蹈教育之所以是有显而易见的体育教育功能,是因为它不仅可以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m而且在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四、以舞蹈教育推动美育教育 

 

舞蹈教学是推动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最好的途径。舞蹈艺术审美的过程是经过人的大脑的形象思维方式并伴随人的情感体验完成的。在实施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舞蹈韵律的把握产生抒情、联想与想象,从而唤起美的感觉,美的欲望,美的理解,进而起到美育的作用。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自身的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人格美、道德情操美,使学生的外在形体和内心人格形成美的统一。 

舞蹈教育的欣赏教学。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并形成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舞蹈是依靠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因而人们称舞蹈为人体动作的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色彩、舞台美术、灯光和情节于一体,又是一种表情性的时空艺术。舞蹈中的动态与造型,恰恰证明了“舞蹈是活动的雕塑,流动的画卷”这一名言。 

总之,高校舞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专业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送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 

由于舞蹈艺术教育以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为宗旨而展开,它不仅作用于受教个体,而且作用于全体大学生,它不仅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大学生,而且从审美的诸多方面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修养。舞蹈艺术教育能够调动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使大学生获得一门专门的艺术技能,并且在体能上得到锻炼,意志品质上得到磨练,智力上得到发展。同时,丰富情感,提升人格,净化心灵,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艺术感悟力。 

随着社会对全面素质人才的高度重视与需求,尤其是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发之后,正确认识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确实具有独到的、显著的、无可替代的功效。 

 

参考文献: 

[1]王继恩,舞蹈培训中家长心理的探测与引导[j],舞蹈,2006。(06):14。 

[2]杜燕,浅谈舞蹈艺术培训与少儿全面发展的关系[j],青海教育,2005,(23):33。 

[3]吴红,舞蹈的作用与影响[j],今日教育,2007,(06):45。 

[4]贾建文,舞蹈人才的培养[j],河北教育,2005,(15):35。 

[5]李涛,浅析舞蹈的教育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5):58。 

[6]刘钧,谈训练与少儿的生长发育[j],艺术广角,2000,(03):63。 

第8篇

    关键词:体育舞蹈;美感;培养

    1  前 言

    体育舞蹈由民间舞、交谊舞发展为竞技性舞蹈文化,它在音乐的伴奏下,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规范的舞步,表现特定舞蹈技术特征的体育娱乐和竞技项目。[ ]体育舞蹈既是国际流行的融体育、艺术于一身的舞蹈运动,同时也是一项融舞蹈、音乐、服饰、形体美于一体,并在运动中呈现出各种与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完美统一的优美的肢体语言,这是其它运动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它综合了舞蹈中的形体艺术,美术中的造型艺术,音乐中的音韵艺术,并将这些艺术与高超技巧巧妙地组合起来,形成千姿百舞和行云流水般变幻万千的美妙画面,给人以优美、高雅、清新、新颖的视觉享受;并且遵循均衡、连贯、富于节奏多样统一等一般美学原则,运用柔韧、协调灵敏、健美等体育专用的法则来显示其独特的美。所以体育舞蹈具有观赏价值及参与可能,被称为是一种“ 真正的艺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体育舞蹈运动员的美感;培养途径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大量查阅关于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的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获取本论文相关资料

    2.2.2 观察法

    通过对学生的训练、表演和比赛等情况进行观察研究得到一些相关信息。

    2.2.3 分析法

    通过对所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逻辑、分析、总结。

    3  分析与讨论

    3.1 影响体育舞蹈运动员舞蹈美感的因素

    3.1.1 舞蹈中身体姿态的影响

    体育舞蹈对舞者的仪态相当注重,它要求舞者在运动或者比赛中必须眼 平视、直颈、展肩、立腰、收腹、松膝、收臂等,自始至终都保持良好的姿态美,做到 一迈步、一举腿、一抬头、一挺胸都能给人以美感,舒展挺拔、优雅大方的姿态不仅使舞者精神百倍,更使欣赏者赏心悦目。而很多体育舞蹈爱好者在学习舞蹈的时候往往在身体姿态上把握不好,而导致在进行练习的时候控制不好身体的姿态而导致动作变形。

    3.1.2 柔韧性对舞蹈动作美观的影响

    形体美是形成体育舞蹈美的先决条件,以其匀称的体态和柔和的线条打动人。其美感通过运动员的手、臂、肩、胸、颈、头发、五官、腿、足、臀等的躯体所展示的形象表现出来。在舞蹈中有很多动作的展现幅度比较大,这个时候对运动员的柔韧性也有了很高的要求。柔韧性好的选手动作的拉伸幅度都比较大展现出了一种发散的美感,而柔韧性不好的选手往往因为柔韧性的限制动作伸展不开,往往拉伸到一半就无法继续做拉伸的感觉,这个时候的动作就卡在哪无法进行更好的美感展现。

    3.1.3 动作与音乐结合的影响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旋律优美、风格鲜明、节奏感强的音乐有助于运动员牢固记忆和掌握动作,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激情; 宣染、烘托整套动作的表现气氛,同时也增强动作的表现力,给观众和裁判留下深刻的印象。体育舞蹈的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多彩的风格丰富了运动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运动员在动作的编排上、身体动作的表现上以及对音乐的理解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还可以激起情感方面的感受。只有将音乐与动作和谐的融为一体,才能达到增加美感的效果。体育舞蹈运动员的美感表现能力与音乐感受能力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动作与音乐的结合是决定运动员表现力的重要条件。

    3.2 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

    体育舞蹈是集形体美、动作造型美、音乐美与服饰美于一体,体育舞蹈是国际流行的融体育与艺术于一身的舞蹈运动。它运用动作造型全面展示人体舞种的艺术风格,把自己看到的形体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通过自身表现力,给舞蹈者与观赏者以美的享受,令人身心欢愉、赏心悦目,进而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3.2.1 体育舞蹈中的形体美

    形体美是体育舞蹈美的本质。作为健与美有机结合的体育舞蹈,体育舞蹈的美是通过男女选手身体形态差异而展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匀称、协调的体型,富有弹性的肌肉,细腻、光泽的皮肤,优美的姿态给人们带来朝气勃勃的青春之美感。体育舞蹈中男子健壮有力、修长稳健的体态和女子匀称有致、曲线优美的形体,突出了性别美的和谐与统一,给人以崭新强烈的审美体验。

    3.2.2 体育舞蹈的动作造型美

    动作造型美是体育舞蹈丰富的表现形式。纵观丰富多样的舞蹈动作造型,基本上可分为动态造型和静态造型两大类,动态造型包括男女选手的运步、跳跃、转秤、摆荡升降、倾斜等舞蹈动作,其美感特征是瞬间的造型美;静态造型则主要指时间保持在数秒或动作停顿通过音乐节奏两小节以上的各种起始与结束舞姿和平衡静止动作,这种定格的舞姿造型可以强化观众的视觉印象,通过它们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美妙组合给人以美的感受,男女选手“动”、“静” 造型的交相辉映,运用动作造型全面展示各舞种的艺术风格,以人体为媒介,通过面头、颈、肩、胸、腰、胯、臀、膝、臂、手、腿、足及躯干和四肢的动作配合,按照多变的节奏和丰富的韵律造成点与线的移动以及“静”与“动”的各种造型,它具有爆发性、对比性、转折性、整体性,从而使“动”、“静”相间,刚柔并济,虚实变化,健美结合的动态造型与静态造型交互衬托,相得益彰,进而给人特有的瞬间美、过程美、变化美和立体美的享受,使之成为人们体育舞蹈最基本的审美点。

    3.2.3 体育舞蹈的音乐美

    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音乐与体育舞蹈有着天然的姻缘关系。体育舞蹈的音乐不同于其它体育项目配乐,它不仅要求合着音乐的旋律节奏,而且更重要的是用选手的动作去展现音乐之美。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是旋律和节奏。音乐通过自身优美的旋律来增强了体育舞蹈情感的表达能力,并且和体育舞蹈鲜明的节奏融合在一起,增强了体育舞蹈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也就是说,选手的内在情感需要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而音乐则是影响其表现力的重要因素。在体育舞蹈运动中,只有音乐(舞曲)与舞蹈真正的珠联璧合,才能呈现出她应有的美感。

    体育舞蹈的音乐也发挥着控制舞蹈动作的重要作用。节奏同步和谐、动作轻快流畅、旋转优美飘逸,这不仅需要选手具有娴熟高超的舞技,而且依赖于音乐节奏的引导和指挥,使舞伴之间及舞蹈动作与音乐韵律协调统一起来,从而给人美的享受。

    3.3 体育舞蹈美感培养方法

    体育舞蹈集形体美、动作型美、音乐美和服饰美等多方面的于一体,通过运动表现出自然、流畅、均衡、对比、和谐、优雅等美的特征,表现出蕴藏在机体中的力量、速度、灵活等素质美,同时也能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美的感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艺术素质。

    3.3.1 美感训练的主要途径

    规范的教学是美感训练的主要途径。教师首先通过规范的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的名称、要领、练习方法、技术关键以及规范的口令。如讲述每一步的步位、步伐、转度、升降、反身、倾斜、节拍、节奏,拉丁舞还要讲述胯部技术动作。对复杂舞步可按动作结构或按身体部位分别讲解,正确、优美、轻松的示范动作可使学生正确掌握动作要领。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意那些大的舞姿、造型、技能技巧的完成,而忽视了舞蹈动作的流畅和协调性。因为各类舞蹈很多动作组合是靠动作间流畅的过度产生美。在完成许多技能技巧动作时也需要过度动作的配合,以烘托出技能技巧的高难度,从而产生出美感。把舞蹈意识贯穿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这样的舞蹈动作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体育舞蹈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舞蹈的练习,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师在体育舞蹈的训练实施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是学生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舞蹈的训练时,教师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美学素养,并把美学的内容和原则运用到体育中来。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用准确形象的语言以及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来启发学生。

    3.3.2 通过标准舞姿的训练培养体育舞蹈的美感

    舞姿标准是跳好体育舞蹈的基本前提,而要想体现体育舞蹈的形体美与动作造型美,也离不开标准舞姿的训练。舞姿讲究 “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基本位置和常见动作的练习也是是十分重要的。在练习中要求学生随时注意自身身体的姿态,男生的身体姿态要表现出挺拔、伟岸的感觉;女生则要表现出婀娜挺拔。在标准舞姿的训练中,教师要通过良好的动作示范、通俗易懂得语言和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经过反复的练习,用心去感受,去领会舞蹈的感觉。只有加强学生标准舞姿的训练,才能跳出不同舞种的风格和韵味,才能把舞蹈的美表现出来,产生美的效果。

第9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音乐课堂;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28-01

一、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

在先前较为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之中,大部分老师对音乐课程没有充分重视起来,单纯认为该课程只是一个舒缓身心的课程,基本上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教大家唱几首歌,并未将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教授给大家,使得学生在专业音乐知识方面十分欠缺。

(二)音乐教师缺乏舞蹈基础。

在我们国家舞蹈教学的课堂之中,通常都是音乐老师统一进行教授,但大部分的音乐老师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舞蹈培训,导致学生无法领会到规范、专业的舞蹈。

二、舞蹈教学在音乐课堂的作用及措施

(一)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奥尔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原始的音乐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在教授音乐课程的时候,不仅仅要有好听的音乐、温柔的语言,还得在音乐衬托之下,为学生进行舞蹈表演,让学生真正的理解音乐中的旋律,最终学生自己可以完善地感受到音乐中的节奏及情感表现,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舞蹈辅助加深音乐认识。

在日常生活之中,人们总是会利用一部分身体语言来展现自己的情绪及某些想法。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是一样。比如:蒙古族的舞蹈素来以稳重、端庄、粗犷、热情奔放的特征吸引着很多的目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令所有人趋之若鹜。蒙古族的舞蹈历史十分的久远,其具备超强的抒情、即兴、自娱自乐的特性,在我国民间代代传承下来。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艺术家们纷纷开始搜集蒙古族原生态的舞蹈及素材,将其精简出来变成教材。那么在音乐课堂之中,蒙古族的舞蹈就可以很好地领悟到音乐中的精髓,可以充分感受到草原上人们的热情,进而体会这一民族的民间艺术。

(三)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舞蹈的魅力就在于自身的感染性,大部分人在听到爵士类的音乐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跟随音乐舞动起来,也正是因为这种感染性可以加大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积极性。但就音乐教学来进行分析,其属于相对较静的,但是在其与舞蹈教学融合之后,就可以营造一个动静结合的课堂气氛,最终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精髓,明白音乐与舞蹈之间的紧密联系。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圆”的时候,尝试教授学生一部分芭蕾及交际舞的基本动作,指导学生进行双人舞的学习,之后再引导学生聆听圆舞曲,在音乐的伴奏之下,将学生分成二人一组,进行双人舞表演,亲自感受音乐和舞蹈之间的精妙。

(四)舞蹈表现增强学生自信。

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于该曲风舞蹈的认识,将相应的舞蹈动作融入到音乐之中,通过形体的展示及音乐旋律来协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让学生学会鉴赏音乐,将其舞蹈与音乐的个性完美地展现出来。通过教学,可以加宽学生对于民歌音乐与舞蹈的认知。除此之外,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信心,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将舞蹈很好地融入到音乐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加深自我认识及表现的力度。比如:在演绎《放牛山歌》的过程中,老可以在音乐伴奏下加入符合该情景的舞蹈动作,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歌词,那么就可以很好地改善之前无趣、沉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词的含义。

(五)强化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树立起一个想象力及创造力的空间,作为一名音乐课的老师,更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利用形体语言来营造想象力的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气氛并进行相应的表演。相同的音乐每一个人通过聆听之后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生学习音乐的时候,将音乐中的感受表现出来,才可以更好地投入到音乐的海洋中,才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

总之,21世纪,现代化教育的一个关键特征就在于更加尊重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音乐教育,要充分地将学习的主动给学生自己,不能采用之前那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让其成为音乐学习的动力,与此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音乐领域得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