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0 08:53:54
导语:在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二阶段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骨干教师的整体培训精神,遵循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成长规律,渗透“教学科研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学会、市教科所、区教培中心资源,坚持按需施教,学、研、用结合,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探索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模式,以“研究课堂教学、追求高效教学”为主要实践内容的教师文化;引导学员主动地与教学实践对话、与骨干班成员对话、与自我对话,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从重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从关注狭隘经验到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以促进我市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研究课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深入实践,提升教师的素质和实践智慧。
3、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4、经验重组,促进骨干教师回学校后对校本教研的纵向发展。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师德修养”为核心。具体分为以下三大板块: 1、新理念;2、理论与技能;3、课堂实践。
1、新理念
了解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的职业修养,促进进教师的成长。
2、理论与技能。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相关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技能、课堂观察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理论文化素养,开拓视野,确立现代数学教学观念,增强理论思维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3、课堂实践。
学员深入到各个学校,通过课堂案例的深入剖析和研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跟随指导教师听随堂课,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备课、说课、评课,每人至少上一节研究课。
四、研究方法
利用课堂观察技术,改进行为的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问题”为中心,将课堂中的问题转化为专题,整合相关资源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五、研究途径
(一) 专题研究课
采取“行动教育”模式开展工作,专题研讨“**教师大比武”的各种课题。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通过骨干班学员共同研究,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二阶段的专题研究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开展研究:
1、由“**区教师大比武”上交的初赛中选拔出研究的课例;
2、分成26个培训班学习小组,配备导师,并和参加赛课的教师随机抽签形成“学习共同体”;
3、针对抽取的课例研究并围绕主题,学科组进行集体研讨,形成同课异构研究方案;
4、“学习共同体”根据研讨内容,撰写课堂教学反思,上传博客圈;
5、由学员组长召集组员对活动进行总结,指定推荐组员就每次活动进行专题综述。
(二) 课堂问题研究方法途径
以“**区数学教师大比武”的课例为研究载体,研究这些课例中发生的事件或存在的现象,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及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进行认真的调查、研讨、分析,力求探求事件或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从而改进课堂中的教师行为以及与课堂相关的组织管理行为。
1、多形式经验重组。倡导团队研究,形成“**骨干教师学习共同体”,共同体由三方面的人员组成,一为教培中心根据“**教师大比武”产生的26名总决赛参赛选手及其本校的学科教研组,二为在**区参加培训的“**市骨干教师数学七班和八班”共102人分成的26个团队,三为选取的**区数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该共同体的导师。由“学习共同体”抽取课题后进行优化组合,进行校本研修,围绕课题进行上课及以上课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说课、评课、撰写教学反思等校本研修活动,突出“**市骨干教师培训”研究的团队合作。
2、分片区经验重组。把“**市骨干教师数学七班和八班”共102人分成的26个团队,分配到**教培中心根据“**教师大比武”产生的26名总决赛选手中形成不同的团队,并结合学段,进行随机分组形成不同的“共同体学片”。
3、培训要求。骨干班成员和赛课教师形成的“共同体”提前一周在教培中心进行赛课课题抽签,然后在准备阶段由“**骨干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集体研磨。赛课课题的年级原则为现在所教学的年级,特殊情况也可由教师自主选择,但上报教培中心学科教研员处备案,最后赛课的成绩计入骨干教师的过程性学习成绩。
4、评价办法。严格按照评价标准,对“学习共同体”提供的课例,采用专家组评价和大众评委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根据真实情况公正、公平、公开地实行签名评价。学校要组织教师以群众评委的身份参与听课评价。
五、具体安排
9月17日:上午骨干班成员报到,安排住宿。
下午骨干班教师集中培训,听讲座。
讲座主题《教师职业规划》或者《课堂教学观察实施》
9月18日:上午到组建的“学习共同体”分散到各学校听年级组老师的课,进行课堂记录。
下午进行课例研究剖析讨论,进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题《课堂观察技巧及其观察量表的制定》。
9月21日:上午到组建的“学习共同体”分散到各学校听年级组老师的课,进行课堂记录。
下午进行课例研究剖析讨论,进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题《课堂观察学生行为的有效性研究》
9月22日:上午听“学习共同体”中到区上决赛的赛课教师的试讲课,进行课堂记录。
下午按小组进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题《课堂中教学难点、重点突破的策略观察》
9月23日:上午骨干班教师推选两位学员上赛课的课题,课堂记录。其余骨干班老师下年级中上诊断课,导师听课。
下午“学习共同体”研修、评课研讨;
校本研修主题《数学教学同课异构技巧》《课堂观察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研究》。
9月24日:上午听区上决赛的赛课教师的二次上课,“学习共同体”进行课堂记录。
下午按小组进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生成及其应变监控观察》
9月25日:上午集中上汇报课,进行交流总结。主题《理论转化 分享交流》
下午集中讨论,修改总结,布置作业,并上传博客。
六、工作要求
1、**市骨干教师第二阶段培训总体上由培训部进行整体筹划,小学部进行组织实施,科研室进行策划指导。
2、学科班主任具体负责“专题研究课”的各项工作落实并制订工作方案;培训班班委具体负责“课堂问题研究”的各项工作并制订研究方案。承担研究任务的学校、教师、班级等做好协助和服务工作。
3、培训班班主任和班委首先要做好研究课例的观察点。观察点要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个根本目标。
4、培训骨干教师时,要引导骨干教师对课堂研究要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要保证整个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特别强调,“专题研究课”的两次关键的反思研讨会,不要变成检讨会,这里的研讨、评课不是简单的对课的好与坏做出判定,而是一个集体共同面对问题和困惑、共同进行针对性反思交流,有经验的教师,要做好专业引领,要主动地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资源,研讨过程要努力创设一个安全的、信任的、宽容的环境,变教学中的问题为教师成长的起点,共同分享困惑与成功。
根据市骨干教师的整体培训精神,遵循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成长规律,渗透“教学科研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学会、市教科所、区教培中心资源,坚持按需施教,学、研、用结合,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探索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模式,以“研究课堂教学、追求高效教学”为主要实践内容的教师文化;引导学员主动地与教学实践对话、与骨干班成员对话、与自我对话,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从重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从关注狭隘经验到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以促进我市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研究课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深入实践,提升教师的素质和实践智慧。
3、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4、经验重组,促进骨干教师回学校后对校本教研的纵向发展。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师德修养”为核心。具体分为以下三大板块:1、新理念;2、理论与技能;3、课堂实践。
1、新理念
了解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的职业修养,促进进教师的成长。
2、理论与技能。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相关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技能、课堂观察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理论文化素养,开拓视野,确立现代数学教学观念,增强理论思维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3、课堂实践。
学员深入到各个学校,通过课堂案例的深入剖析和研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跟随指导教师听随堂课,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备课、说课、评课,每人至少上一节研究课。
四、研究方法
利用课堂观察技术,改进行为的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问题”为中心,将课堂中的问题转化为专题,整合相关资源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五、研究途径
(一)专题研究课
采取“行动教育”模式开展工作,专题研讨“教师大比武”的各种课题。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通过骨干班学员共同研究,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二阶段的专题研究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开展研究:
1、由“区教师大比武”上交的初赛中选拔出研究的课例;
2、分成26个培训班学习小组,配备导师,并和参加赛课的教师随机抽签形成“学习共同体”;
3、针对抽取的课例研究并围绕主题,学科组进行集体研讨,形成同课异构研究方案;
4、“学习共同体”根据研讨内容,撰写课堂教学反思,上传博客圈;
5、由学员组长召集组员对活动进行总结,指定推荐组员就每次活动进行专题综述。
(二)课堂问题研究方法途径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八忌”
《教育实践与研究》“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征文启事
中国特色教育督导制度30多年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本刊关于作者投稿及稿件处理的重要启事
多措并举减轻课业负担
浅谈如何用学校愿景激励教师
关注心灵成长播种微笑阳光
让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
引导探究,上好科学课
电子书包推广面临的十大障碍
回首课改十年路展望未来一片天——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情况调查总结(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篇)
抓好阅读教学三部曲
对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几点思考
奏响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曲
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展示能力的平台
浅谈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
创设课堂情境,让英语教学贴近生活
浅谈小学生的数学作业
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凝心聚力创新管理跨越发展
《论语》里面有“酱油醋”
清末民初义务教育学制变化评述
提高家长觉悟强化家庭教育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及探索
农村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慎”与“善”——以重庆市巫山县中小学课题研究为例
对目前学校升旗仪式教育价值的思考
“QQ乐园”,我的“互动”班级
把“0”幽默一次
寻找支点,生成阅读教学文本的“磁场”——阅读教学中基于儿童立场的行为引导
新课改理念下语文课后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字当头
三“策略”寻觅三“感觉”——小学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之我见
怎样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听课习惯
精彩的课堂源自精美的细节
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
小学中年级英语简短语篇教学浅探
让小学英语课堂体现时代特点
浅谈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十月,有一种思绪在绵延
课堂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和良性互动
本刊关于作者投稿及稿件处理的重要启事
就石家庄山区谈贫困山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
谈基于学生发展的学习评价
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有效途径
让平实成为校本研训的灵魂
运用发展性评价改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走出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困境的思考
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及指导对策
引导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理解与运用语言
语文课堂应走向简约朴实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感培养与交流
数学课堂教学中画图的运用
学生需要怎样的数学课堂
激活例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师素质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21-02
小学数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具有持续性、复杂性的过程,是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能力的过程,也是不断更新和形成教师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过程,因此,笔者在充分分析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基础上就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和促进其专业发展进行探讨,希望能给予读者一点帮助。
一、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1.教师专业知识
小学数学是学生的数学的启蒙阶段,数学老师在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有较为深厚的基本功,要深砖教材,达到彻底融会贯通的程度,优化与创新学科知识,同时,还应积累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于小学生,他们还处于思维的不断开拓的阶段,应积极探索和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同时也能掌握认知数学的一项能力。
2.教师专业技能
主要有两个指标对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评定: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能力。其中对于教学技能培养来说,可以通过教育基础理论、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学等来加以培养;而教学能力培养则主要通过其自学、语言的表达、情绪的控制、随机应变、沟通协作、社交、反思总结、处理信息、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等多方面的能力的加强来实现。
3.教师专业情意
教师专业情意会在小学数学教师不断累积经验和提高综合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增加,而教师专业情意主要指的是教师自身渴望专业化、追求良好的教学境界和价值观,不断提升神圣职业的热爱度等多个方面。对此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重自己的工作态度,多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能够将自身最好的状态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课堂参与的过程中能切实拥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和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质与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1.增强专业发展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和迫切愿望是小学数学教师必备,教师应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寻求和把握住自我发展、完善、提高的各种机会。小学数学教师切实实现专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就是其自我发展的意识,也是其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的最为原始的动力。只要教师具有了上述意识,才能够主动积极地不断进取、创新、更新观念、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才能够切实把握住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各种机会和增强自我专业发展的使命感,让其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得到保障。
2.不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修养
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是数学专业技能,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优化自身数学学科体系,其次应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采用现代新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数学课本显然已更偏重创造性教学的内容,教师发挥空间在扩大,对教师要求也更高了,因此,教师一定要具备完善的学科知识,并能创造性的发挥这些知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新的不一样的教学体验,能够形成更为新颖的数学思路能力。因此,教师宏观把握各年级的数学教材,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既要掌握重点,紧抓基础知识,并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构建数学教育实践性知识体系
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就较强的自学能力,具体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能够进行不断的揣摩和累积经验,能够反思总结教学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加强与同事交流沟通,如进行相互见得课堂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丰富教育教学的经验,在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而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不断实践、总结、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和丰富了实践能力,学校领导方面应建立并完善教学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更主动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育科研方面的技能,同时,提供给教师与专家和优秀的教师交流沟通机会,让良好、先进教育经验更便捷的传播和应用。
4.积极参与数学教育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成为数学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参与者、研究者,尽可能地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师的相关的素质,将自身的教育智慧加以充分发挥,让自身的工作获得新的生命力。因此,新时代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一个新要求就是积极参与数学教育研究活动,这也是实现其专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一条途径。小学数学教师在参与教学研究的时候,首先有能代表前进方向的专业引领,其次就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及专家的指导,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师素养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我们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的数学,广泛的应用于很多的相关学科,而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又是数学启蒙性阶段,责任和意义重大,因此,小学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教师修养,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并在日常教学积极提升自我,从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十一五”末期,我们探索构建了“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本课题有效地研究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较好的构建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构建了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和创造性学习开放的教学体系。
如何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如何用好这一校本课程资源,是我们在教育科研中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开展教育科研的一个基本原则。2010年12月在白城市教科所主办我校承办的“白城市实施素质教育协作校年会”上,全面展示了该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2011年在“白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做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实验深化研究成果汇报”,2011年“吉林省刘建文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酝酿成立,工作室承担引领小学数学学科建设,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培养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这些都为该成果的深化研究找到了新的载体,拓展了该项研究实践创新的空间。为此,我们持续开展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实验研究”。这项研究对于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成长,对于落实“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在创新中培养创新意识”的理念等有重大的示范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1. 探索更加优化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其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分为四步进行。
(1)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给学生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
(2)解疑导拨、合作探究。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只需综合学生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通过教师巡视指导工作和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3)明理强化、实践探究。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4)激励评价、引深探究。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留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
2. 探索更加科学的“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操作策略。
(1)主动参与探究的策略:①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②提供活动机会,引导主动探究。③教给学习方法,注重学会探索。④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
(2)加强合作学习的策略。合作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加快沟通速度,培养社会适应性。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利于探究。
(3)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创造之源。教学,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调动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动手、动脑、想办法、找资料、独立自主地研究探讨,从而增强探究的欲望。
3. 创造性提出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五个评价维度。
(1)师生和谐的情感课堂。就是充分地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树立“爱满天下”的情怀,把热爱与尊重,赞赏与微笑,理解与包容作为贯穿生长教育实施过程的一条主线,在师生间形成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
(2)自主探究的兴趣课堂。“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与实物直接接触,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直接经验,体验成功,形成兴趣,实现基于经验和体验的自主建构和精神生长。
(3)生生合作的有效课堂。就是分组学习共同研究,学生教学生,变单轨学习为复轨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都有个性思考的自由表达,都能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思考,实现教学相长。
(4)拓展思维的智慧课堂。就是教师要找准学生的应激点和认知差,找准蕴含学生生长的挑战点、突破点和提升点,并据此开展师与生、生与生的思维碰撞,智慧分享。积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鼓励学生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鼓励创新。
(5)多元评价的差异课堂。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就会多一批好学生。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坚持“不同起点不同目标”的原则,特别关注学生各自不同的进步幅度和发展空间,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特别注意挖掘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实施因人而异的多样化的鼓励性评价,如最努力的学生,天天都有进步的学生,最专心的学生,最有见解的学生,最虚心的学生,最认真的学生等,这种多元的积极评价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自信乐观的态度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使教学超越了学科本身,进入了儿童的精神领地。
三、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价值
1. 探究性学习方式已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目前,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与人合作的氛围已经形成,产生了既要自己学好,还要帮助同学的双重责任感,萌发了追求小组内“人人进步,全组成功”的学习动机,懂得了“齐心协力、合理分工、集思广益”是探究式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课堂上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经过三年的深入研究,学生在各种探究学习活动中,情感得到解放,生活得到丰富,自主意识得到提升,创造潜能得到开发,智能水平得到提高。
2. 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该成果推广和深化研究转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间的互动式交流,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思进,喜读爱学,质疑反思,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良好的科研氛围,培养了一支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专家型数学教师团队。他们中涌现出1名特级教师,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5名省级骨干教师,1名省优秀课改工作者,6名教师在吉林省各学科教学新秀评比暨教学观摩活动中获一等奖,有19人次在省级以上教学观摩、优质课评选、基本功竞赛、优秀教学成果奖励中获奖,有28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正规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实验教师教学沙龙“关于预设与生成的讨论”和教学论坛“关于有效探究的讨论”实况录像分别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九届和第十届年会展示播放并全国发行。
一、继续扎实地做好非英语专业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工作。根据太教人(2005)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要求,今年上半年,将开展初中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及测试工作。针对全市初中的特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在全市的校长会议及教导主任会议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各学校要将教育局太教人(2005)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全文再在教师中组织学习,原创:对培训的意义及目的要求要讲清讲透。
2.周密布置,确保培训及测试对象全员参与。继续教育办公室在05年底,就已经下发了调查摸底表,新学期一开学,将及时地下发正式培训、测试报名表,要做到学校花名册、调查摸底表与正式报名表三表基本吻合,确保每一个培训及测试对象都能参与。
3.合理安排培训点,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管。针对本学期在各初中全面推开,点多量大的特点,我们继续教育办公室将本着方便教师,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培训教学点。每个培训点上,继续教育办公室将安排专人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做好培训出勤的点名工作及培训监督。对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及时通报。
4.严密组织测试,确保比较高的通过率。认真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参加测试。严格把好测试关,坚持测试的标准。
二、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测试前期准备工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是:首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其次是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对各个不同层次培训的人数。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顺序,与目前进行的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错开时间。四是选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五是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学校培训与本中心培训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培训资源。六是组织建立一支集全市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师资队伍,对培训师资进行先期培训,为全面推开面上的培训打好基础。
三、继续做好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1.认真做好目前正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结束阶段的培训工作,确保这些培训班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有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在学期初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结束阶段的相关工作。
2.切实做好见习期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检查力度,争取对所有见习教师都能进行听课检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确保见习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3.抓好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组织工作。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育局培育名师工程的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办公室要与教研、教科室的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抓好该班的结束阶段工作。要组织开展与导师的研讨、重大活动观摩、论文集的出版、培训工作总结等活动。
4.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已经制订的相关培训规划,继续在本学期中开设新的短期教师培训班。主要是开设小学语文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中小学艺术青年教师培训班。具体培训班的计划及开班时间将另行下发通知。
5.在暑假中,组织开展英语引智培训,今年暑假,将分别举办小学、中学英语教师引智培训,由外籍教师承担培训工作,使我市的英语教师更能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方法上及口语的表达上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
四、认真抓好校本培训的建设及指导工作。各学校的校本培训要坚持有序、有针对性,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学校必须认真制订好学期校本培训的计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必须要有书面笔记记录。从06年开始,各学校聘请外地专家、学者到本校讲座,要在活动前报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原创:由继续教育办公室派人参与并记录,依此可以作为该学校教师专业培训的课时数。新学期开学的初期,各学校要认真检查教师的寒假学习笔记,组织开展寒假学习心得的交流活动。
五、加强干部培训,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管理者队伍。05年上半年,正是各学校领导班子的换届时期,继续教育办公室要配合教育局党委做好相关的干部培训工作。一是继续办好目前正在举办的校长任期常规培训班,组织校长进行任期工作总结。二是继续办好教科室主任(负责人)培训班及幼儿园业务主任培训班的培训及结业工作,强化培训效果。三是根据班子换届的要求,在局党委的安排下,组织后备干部培训班,为校长换届培训新人。四是做好挂职干部的培训及考察工作。五是举办新一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培训。
六、充分挖掘培训资源及师资潜力,做好社会培训及教师学历培训工作。
1.继续做好公务员的普通话、英语三百句及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力争培训量比上年有较大的提高。
2.继续与市财政局合作,开展06年会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要组织好培训师资,制订严格的培训计划,加强的培训点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关键词:小规模;校本培训;实效;发展
一、背景呈现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未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有调研资料表明,部分学校校本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其中涌现出许多亮点。然而,培训中一些怪圈频频出现:
1.“门面工程”,不少学校和教师认为校本培训对于学校的深层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作用不大,完全是一种行政行为,只要把表面文章做足,能应付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就算完成任务。
2.“教研活动”,校本培训关注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说到底就是教研活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只开展业务学习、公开教学等这样的教研活动。
3.“临时工作”,培训始终没有“预设”,也没有“生成”,教师哪一方面出现问题,学校就马上组织短暂的、随机式的学习,试图来解决这些问题。
4.“大手笔”,开展校本培训是一“大手笔”,需要很大的经费投入:购置先进的教学设施、聘请优秀的师资、配备相应的场地、编写培训教材等等,学校根本无力承担,于是把这作为不开展、少开展或随意开展校本培训堂而皇之的理由。
5.“请进来,走出去”,讲座是精彩的,对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师听了也很激动,但回去却一点也不动,教学水平依然是原来的水平。
对于这种种怪圈,究其原因虽然很多,然而这些怪圈的出现与学校管理者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从而导致实际操作偏离了方向、冲淡了主题不无关系。规模小、班级数少、学科教师少、外界交流单一的薄弱小学校要走出这些怪圈更为困难。如何在学校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进行校本培训,并且能够挖掘最大的容量和发挥最高的效能显得尤为必要。
二、知己知彼,有效确立培训目标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基于并为了学校的发展而进行的。它“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培训的起点是学校中出现的问题,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体,换句话说,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与需求,由学校发起且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在职培训形式。
1.“小”学校的优势
人们普遍认为规模较大的学校为学生提供很多不同的班级,并且通过细化分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生来源的多样化使学校更可能拥有更多元化的教师。然而,西方有关实证研究结果更倾向于支持发展较小规模的学校: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队伍相对稳定,规模较小学校的教师工作更加投入,帮助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更强,学校规模和成本效益之间存在反比关系,规模小的中学,有利于课程的授予方式,课程少且明确。综上所述,学校规模对学生学习、教师行为、学校内部组织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规模小的学校更有利于这些方面的发展。
2.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体现了学校对新世纪办学的新思考和新探索,规划的形成就是一个理清思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过程,规划的重点在于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由于历史积淀的差异,学校文化的差异,资源与条件的差异,办好学校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种模式和统一的标准,办出特色是当今学校生存与发展之本。以我校为例:创办于1989年,从1996年第一届40%初中毕业生至2010年90%毕业生进入中国美院和中央美院附中,在温州市范围内为各附中输送美术专业基础生源是学校的办学原动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教育背景下,遵循艺术教育的科学规律,坚持“小”而“精”的规模和质量,秉承美术专业院校的美术教育体系和普通中小学教学体系,用专业和文化“两条腿”走路,培养合格加特长的美术基础人才。这样的学校发展定位决定学校招收的生源规划、教师发展规划、课程设置的规划。
3.教师现状分析
一个好的教师队伍,可以保证学校的十年发展。然而,好教师是学科骨干教师,但全部的骨干教师不一定能组成一个好教师队伍。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对全校教师进行现状分析。目前,我校教职工人数22人,从年龄和职称骨干组成的结构看:中学在职教师16人,小学在职教师4人,外聘2人。教师平均年龄39岁,35至42岁的占70%。中学高级7个,中学一级11个,中学二级2个。区骨干4个人,市骨干1人。邀请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研训员对相关学科教师进行课堂评价,在校学生和家长对学科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教师每年填写《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学校评价考核组综合各方的评价反馈教师的年度发展目标。小规模学校更有利于对教师个案进行分析,教师自己和学校也更清楚自身的优势和缺点。
三、扬长避短,有效整合培训资源
一切能够利用和对学校发展具有潜在作用的因素,均是培训和开发的资源。
1.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介于学校规划和教师现状分析,学校管理层面更清晰: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领头人是谁,中坚是谁,后续是谁,未来几年能否培养出骨干教师,有多大的可能性,怎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上去,是培养骨干教师集体还是“精英”型的学科带头人。学校教师除上课之外,有很多的精力去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窝里斗和内耗”是小规模学校发展最大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学校领导者应当主导学校建设良好的人际环境:良好的领导与教师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教师群体关系、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良好的家校关系。校长包容、大度,不与教师争东抢西,多给教师机会,必要时为教师承担责任。“老年教师看家,中年教师当家,青年教师发家”,“一人参赛,相关人员出动”,建设激励性的发展体制,提升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一个具有幸福感的教师团体本身就是具有无限潜能的校本资源。
2.有针对性地“请进来,走出去”
一个小规模的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后,很多的教师均跨年级、跨学科教学,几乎每个教师承担了行政领导、教研组长、班主任等角色。又由于专业学校专业课程的缘故,学科全,但同类学科教师人数少,定时定点定专题的教研组活动难以正常开展。作为单独的一个区直属初中,既不能有集团校内校际间的交流培训,又由于受教师工作量饱和与经费的影响,不适合长期进行外出学习,除一学期每个人外出学习一次以外,其余培训更多地为随时随地进行的教学研讨活动。
学校20位在职教师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专业综合学科等五组,每个组一个办公室,教师均在学校用午餐,每个办公室有一个小黑板用于记录教师每周的疑难课例或问题,若有课时空档,组长带领全体组员进行讨论、沟通和解决,并对这些疑难问题进行归类,定期邀请区教研员到校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若市区教研部门有相关课例研讨,学校指定相关教师外出参与研讨,回校后在本组内汇报并讨论。
3.学科渗透,开发课程资源
组织和指导教师参与开发校本课程,近三年来,专业教研组编制的《素描风景》《素描静物》《人物速写》相继由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专业组与科学、数学、语文组合作的《科学与漫画》《数与美》《美术与作文渗透教学》等校本课程的相继开发,把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避免造成内容的重复、课时的浪费。
以美术与作文合作教学活动为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些民族传承下来的瑰宝,需要后辈发扬光大。多元文化的兴盛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年轻一代生活在一个“缺氧”的文化氛围里,将失去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温情,甚至产生鄙视和无视。从认知的心理角度,作品为我们熟悉、足迹离学生较近的文化名人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以作品和踪迹为切入点寻找文化名人,循着文化踪迹亲近传统文化。学生利用假期到瑞安仙岩写生并写游记——语文教师指导阅读“绿”、“月朦胧,鸟朦胧”——到朱自清故居参观——听老房东和马公愚后人马亦钊先生介绍“朱自清与温州情缘”——学生搜寻整理资料:朱自清其人其文——集体到梅雨潭写生——作品(国画、作文)展示。将大自然搬进课堂,以文化浸润画笔,用悲天悯人的心灵说话,利用一切机会和途径教会学生优雅地生活和学习。
在开发任务驱使和渗透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同程度地发现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并学会在自己学科领域的教学内借助另一学科的长处解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四、去伪存真,有效统筹培训方法
1.中小衔接,同伴互助
由于小学三个班级只有4位教师,半数课程由初中部教师兼顾,小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考入初中部继续学习。因此,在小学时期夯实该掌握的知识点尤其重要,特别是初中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对小学教师的建议以及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初中课程要求的了解,对中小学衔接的教学起了关键的链接作用。例如:小学数学开课班为五年级和六年级,五年级为小学数学教师,六年级为初中数学教师,听课者为另一初中教师和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周晓林老师和学校教研室负责人,听课和评课以及教学反思的时候不啻为一次教学方式上的大碰撞,站在这样的角度看小学教学和站在这样的高度教初中的教学便省却更多的教学浪费。小学部教师教得更明确,初中部教学更明白,跨学科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较高,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学思维和方式使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和确立教学目标更清晰大胆。
2.利用网络,效仿创新
周四下午为理科,周五下午为文科组学习时间,由教研组长主持,下载省市级最新的优质课评比现场和名师课堂实录,教师看、听、做好听课笔记并讨论,一学期一次与名师同课异构,在实践中效仿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语言、教学态势。几年下来,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收获不少。当然,如何研习名师的教学经验和艺术?他们的课堂教学的智慧和秘密到底在哪里?不在于过程的流畅与完美,而在于一种无痕的状态,学习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及其范式,摒弃演练和造假,使自己的课堂“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兴趣浓;课结束,趣犹存”,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弥补教师外出带来的不便和培训经费的不足,避免教师直接下载教学课件而不经过消化的拿来主义的弊病。
3.多元指导,弥补缺陷
本校教师除学校的区级师徒结对、同伴辅助外,学校鼓励教师拜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牵线搭桥。语文组邀请温州市文联的古文研究专家陈胜武为编外指导,专业组直接聘请中央美院、中国美院附中教授每年一次来校指导等,数学组、科学组邀请区教研室教研员为教学指导师,直接聘请小学英语教研员到我校兼任一个班级的课程。相比较听一次专家讲座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师更喜欢身边的专家根据自身教学环境的实践教学指导,目睹理论演化成实践的过程并深究其中的原因和奥妙,这比纸上谈兵更有实效。
4.骨干示范,注重个人研修
目前,我校有市骨干教师一名,市教坛新秀1名,区教坛新秀3名,中学高级教师7人,小学高级4名。学校根据市、区有关教师的考核要求,对这些教师制定相关的考核要求,特别是师德师风以及教育教学研究和实效的细则,一对一师徒结对帮扶绑定考核。一年来,教师参加教育教学评比人均100%获奖,一人参加比赛,全校相关的教师鼎力帮助,以今年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优质课评比为例:小学部唯一的数学老师岳淑静参加,由初中部数学教师合作备课研磨,由美术专业组教师指导课件,由语文教师指导课堂语言,由教务处指定人员陪同外出试课。这样,教师的研修水平都提高了,更可贵的是在每一次活动中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团队的力量。一人获得成功,便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与全校教师交流,其他相关的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经验。
5.教师沙龙,渗透学校文化
正因为学校特殊的教师结构,学校一直以来开展教师沙龙专题活动,隔周三下午15:50开始,一次一位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选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思想、交流经验、共享快乐。例如:基础学校做的是打桩的事情而不是建高楼;我们培养的是“又绿又青的苹果”而非“又红又小的苹果”的教学观;宁可摒弃个别高分,也要让每个学生“跳跃”的评价观;没有名师,但我们都是“好”老师的教师价值观,这样的探讨让每位教师摆脱了分数的枷锁,脱离了僵硬的管理条框,点燃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愿意教,愿意无条件投入教学,学校的教育教学将出现无法估量的热情和效能。
五、与时俱进,有效推进培训评价
1.常规常态管理
制定《温州市少年美术学校教学常规考核细则》,明确规定对备课、授课、听课、评课、改作认真、有创新意识的教师进行奖励,对不遵守教学常规的教师予以一定的处罚和整改,导向低负高效的教学理念,教务处随时以课堂抽查和作业抽查的形式定期进行反馈。以考核细则规范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管理更加明确可操作。以课堂教学为例,每个教师每学期一节常态课展示,展示后进行说课、教学反思和教师评课(听课的教师全部参与),邀请区教研员参加指导点评,解决每一课的重点难点为评价要求,衡量课堂教学要求,拒绝花哨和做作,拒绝无效的45分钟。建立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档案,对出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偏差的教师给予更多的备课、上课纠偏指导,直至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符合常态课的标准。
2.班级个案,集体会诊
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九年级均只有一个班级,每班20~24人,每学期开学初,科任教师结合期末检测和课堂表现对班级学生学习的状况和能力进行语言描述,教研组针对每个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专题研讨,结合课程标准学科阶段目标,确定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后续的教师听评课活动中,学生原有的学业水平成为评价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3.规划的阶段性总结反思
实践中的反思是教师和学校提高自己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使隐藏在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学年度的教师规划反思,学校发展规划反思。从在校学生的视角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从已毕业学生的视角反思学校的教学办学规划,从教师的视角反思学校的发展规划,通过家长对学生的发展的反馈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思为下一轮的发展规划提出更多的问题。
校本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共性化而又个性化的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较长的时间内将继续发展。“小”学校的校本培训在实践操作中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首先,由于没有切合评价标准,因此自主性强,同时随意性也大,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统筹安排就形不成合力;其次,教师培训的后续成效怎么管理;第三,校本培训又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对组织负责人的教育理念意识、学校的特色发展方向是极大的考验。
走出目前的怪圈,“敢问路在何方”依然是“小”学校学校校本培训良性发展面临的考验。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01.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10.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6-01.
关键词:微课;现状分析;研究策略
G434
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丰富。但在应用实践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有必要通过实践研究,为广大一线教师开展“微课”提供一些实践性操作指导。从而将微课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现状分析
近年来,教师通过各种相关的学习与培训,对微课的认识在逐步深入,并在实践与探索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目前各地的开发、运用水平各不相同,有的地方运用得得心应手,可有的地方却是举步为艰,差异明显。无论现在处于微课开发和运用的哪个阶段,都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需要及信息化发展进程,向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这一目标稳步迈进。
目前微课资源的开发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搭建一个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一体化的微课“一站式”服务平台,如洛阳市电化教育馆搭建的“洛教云平台”。宣传发动各级各类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学习掌握技术、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评价反馈等流程,形成“微课库”。然后通过平台广大师生推荐、使用,从而助力推行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校本研修和网上教研等新模式形成。
另一种是社会上致力于创作、传播和服务于广大中小学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学习平台,如易明微课平台、微课掌上通等。这些平台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利用移动终端的快捷优势,基于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深入研究,将数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分解,并制成短小的视频资源。融入幽默的情节、有趣的动画和丰富的扩展知识,帮助利用多媒体交互的技术手段,讲透一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由此可见,微课的开发和运用,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社会团体的有益参与,还是教师因教学实践的需要自发设计与实施,都将有利于我们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从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实践研究策略
目前对微课运用大都集中在高校、中学,小学阶段涉及较少。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无意记忆优于有意记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等特点。在对一些枯燥、抽象、辑性强的数学知识进行微课设计、制作时,往往是有了好的设计,但制作起来却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觉得力不从心。开展《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应用实践研究的策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于是我们在微课运用实践研究中采取以下策略,更好地让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在学习研讨微课制作软件的有效使用方面,组织教师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评中学。尽可能熟悉适合小学数学微课制作的几个常用软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结合其它地市使用软件的实际情况,确定几个微课制作软件开展培训、推广,如超级录屏软件凭借其入门快、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等特点,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在随后的培训中,我们采用任务驱动、体验式培训,让老师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微课的制作方法,更好地提高制作能力。
2.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探讨微课与其它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任何一种策略的形成和资源的运用,必须依据学科知识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运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以将学科研究为基础开展微课与其它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策略研究。通过学科素养结构、学科知识分类体系、教学重难点突破点的收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等方面的研究,将学科研究与微课运用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在分析多媒体技术与微课优、缺点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将微课与其它教育教学资源有机融合,以达到最佳辅助效果的策略,让微课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在研究微课内容设计策略方面,主要从不同级段、不同知识类别、不同学习进程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究适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微课内容设计策略。从微课的呈现类别、作用和微课资源库的建立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应学科内容、适合学校硬件条件的微课内容设计策略,并加以推广。
4.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微课使用的有效性。在实验中通过开展通过资源库建设、教学案例研究、个案跟踪研究等研究方法,对课前预习、教学重难点讲解、课后辅导等类型的微课应用效果的分析,了解学生使用微课进行辅助学习的真实反馈,逐步提炼出微课设计、应用及评价策略,揭示有效使用微课的方法和规律,总结出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经验方法。
微课对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按以上研究策略扎实开展实践研究,努力创作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资源,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漷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 并确定漷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 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 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 ,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小、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小、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