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0 17:43:21
导语:在村居工作思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镇里调整充实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为推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党委副书记、组宣统委员、副镇长3名镇班子成员具体靠上抓,同时抽调乡建、水利、城管、派出所等部门人员参与。定期召开调度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留死角,全面推进。同时各村居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组织专人靠上抓好这项工作,并将该项工作量化到对工作区、村居的工作考核,与年终评先树优、工资奖惩挂钩。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镇政府与各单位、各村居签订《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驻地各单位、沿街商业店铺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实行领导成员包片、包单位、包村、包路、包段责任制,明确到人,具体到村。
二、把宣传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在发动群众上下功夫
工作中,镇里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标语、悬挂过街横幅等形式,营造了强大的宣传声势。组装宣传车在主要路段、驻地、村居、企业等巡回宣传,广泛深入宣传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整治参与意识。共累计出动宣传车20多辆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粉刷标语40多条、悬挂过节横幅30余幅,全镇上下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各方积极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
三、把督导考核作为重要举措,在健全机制上下功夫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思路;对策措施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发展总体思路
1.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推行法治社会为出发点,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扩大就业为保障,以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手段,以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尽快扭转收入差距过大趋势为重点。
2.基本原则
(1)多措并举,增加收入。按照居民收入的不同来源,创造条件,多方面提高居民收入。
(2)突出重点,缩小差距。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重点解决低收入群体和一线职工工资增长缓慢问题,缩小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
(3)完善机制,加强调控。发挥市场机制在初次分配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加强再分配领域政府调控力度,建立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
(4)部门联动,综合施策。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按照“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县乡联动、统筹推进”的原则,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的总体目标。
3.基本目标
综合目标:按照国家“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的要求,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4元,比上年增长20.2%,预计“十二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07元,年平均增长708元,年平均增长63.7%,预计到“十三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0元,年平均增长743元,年平均增长18.1%;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50元,比上年增长15.9%,预计“十二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90元,年平均增长1078元,年平均增长51.4%;预计到“十三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00元,年平均增长1820元,年平均增长13.9%。
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现状分析
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看,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4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工资性收入2947元,增长26.8%;家庭经营性收入1911元,增长11.6%;财产性收入92元,增长53.3%;转移性收入564元,增长14.9%。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农村家庭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为34.7%,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3.4%,说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
从城镇居民收入结构看,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90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工资性收入16633元,增长15.2%;财产性收入2143元,增长17.4%;转移性收入1313元,增长2.7倍。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为81.9%,说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三、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对策措施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能力
坚持“突出一个主题、打造两大园区、夯实三个基础、建设四个城市、培育五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弘扬“开放文明、务实创新、只争朝夕、追求卓越”的水富精神,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稳中有快、稳中提质、稳中增效,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降低社会失业水平
一是扩大《再就业优惠证》的受益人员范围和使用效果,把再就业与就业型民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二是加强就业的宏观调控,继续实行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三是建立和加强就业协作机制;四是多少争取国家、省、市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贫困地区适当的就业再就业资金补助;五是优化就业结构,促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力争“十三五”全社会从业人员6万人,年平均增长0.7%。
3.推进城乡体制改革,消除农民增收的体制
一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劳动就业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给农民以公平的国民待遇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力争“十三五”高中阶段入学率97%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6%以上;二是从财力、物力和技术等各方面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与保护,增强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四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创业的金融支持;六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效率,力争“十三五”确保粮食作物播种植面积7.6万亩。
4.建立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步伐
转变经济增长的单向度目标,把提高居民收入放在首位,以和谐社会和社会公正为基础,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群体比重。
整治“中心村”是农村向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由于“中心村”涉及人员多、资金投入大、牵涉面较广,整治起来有一定难度。对此,鸬鹚乡根据辖区内的具体情况,按照“拆偏远、建鸬鹚”的工作思路,全乡投入各类资金2000多万元,对9个村进行综合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鸬鹚村是鸬鹚乡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鸬鹚村户籍人口272户,882人,7个村民小组,辖鸬鹚、洋细丘、库桥等三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46亩,山林面积8063亩,建村区面积为150亩。近年来,鸬鹚村按照中心村“布局合理化、产业规模化、人口集聚化、设施配套化、服务社区化、环境生态化”六个化的项目建设要求,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工作。
通过几年的整治,这些过去以脏乱差著称的“小村庄”也开始慢慢地融入这个城镇,卫生、治安、居住条件都在一天天变好,各种基础设施也变得逐渐完善。现在的“中心村”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鸬鹚乡紧抓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心村培育建设项目契机,突出中心村“家”的建设理念深化培育。创新建“套房”方法建设下山移民小区,促进了中心村人口集聚;落实农村垃圾“户集、村收、乡运”的运行机制,配备保洁员,制定了长效保洁制度;投资120多万元,路面硬化2450平方米,已完成改厕农户有193户,新建公厕2座、改建2座,拆除破旧栏厕90个,拆除面积400多平方米,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村厕所的破旧面貌,并完善建设了排污管道及生态处理池,通过整治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完成了村务活动室的完善与改进、卫生室的设备引进与提升、改善幼儿园教学设备、安全饮用水工程、河沟池塘治理、无线网络工程和信息化视频监控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并配套中心小学、老年活动室、卫生院、敬老院,警务室、广播室、街头健身小广场、街心花园、体育健身场所、放心店、幼儿园以及农民信箱和党员远程教育站等基础设施。使中心村的布局合理化、产业规模化、人口集聚化、设施配套化、服务社区化、环境生态化,省级中心村培育初步成型。
五年来,鸬鹚乡投入各类资金2000多万元,按照“拆偏远、建鸬鹚”的工作思路,整村搬迁6个自然村,完成新建132户,修缮加固293户,县城购农民公寓房24户;在鸬鹚新村征用土地约16000平方米,建设下山移民小区的118平方米套房4幢共56套,直房6幢38直。这种建套房的方法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节省了农民建房资金,改善了农户居住环境,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县推广鸬鹚建套房的好做法。
交通瓶颈问题得到突破,五年来,投资1000多万元,全乡建成6个行政村28.8公里的康庄公路,实现了康庄工程全覆盖,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2010年11月,启动建设全县重点项目交叶公路改建工程,组织精兵强将并全力以赴投入政策处理,到目前完成土地政策处理500户,支付金额314万元,实现工程无障碍施工。
一、夯实基础,着力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八项工程”中“文化建设工程”提出的目标要求,以乡镇(街道)、村居、居民小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城乡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根据省、市有关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居文化室建设标准,在全区完成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5家,村居文化室60家,社区文化中心16家,居民小区文化活动室18家。
二、施惠于民,大力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三送”工程。全年为城乡居民送戏52场,送电影2249场,送书2万册。二是继续实施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年内实现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1万户。三是开展城乡文化互动。一方面以当地特色文化成果为载体,在全区乡镇之间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另一方面开展乡镇与社区间的“文化串门”活动,年内乡镇组织16场演出进社区,社区组织10场演出进乡镇,充分实现城市乡村文化交流互动,促进城乡文化的互建双赢。四是打造好“周末书场”文化品牌。继续做好“周末书场”这一特色品牌,并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繁荣创作,着力打造文艺精品
进一步整合力量、统筹规划,重点组织好艺术精品的创作与生产。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以艺术创新为核心,繁荣创作生产,多出精品力作。年内完成《民俗》一书的出版;编排苏北大鼓《垓下悲歌》,推出折子戏《霸王别姬》等新的拳头产品。
四、继往开来,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一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成耶稣堂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大王庙、显佑伯行宫和极乐律院的维修和复建工程。在去年文保单位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年内新确定一批区级文保单位,申请一批市级、省级文保单位,并要加强对文保单位的保护利用。二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内新确定一批区级“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力争将省级“非遗”项目苏北大鼓、苏北琴书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创新工作思路,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把省级“非遗”项目苏北大鼓、苏北琴书列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把“非遗”项目“年轻化”,使之得到更广泛的接受与传承。
五、规范发展,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扫黄打非”、文化市场综合整治、法律法规宣传培训等任务。年内建成网吧、游戏厅、KTV等歌舞娱乐场所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对非法安装卫星接收设施的清理整顿,全年清理小耳朵2000个。摒弃陈规陋习,大力提倡高雅文化。继续做好城乡婚丧礼仪管理,年内完成婚丧礼仪队伍培训、典型示范带动、统一服装、发放证件等工作,将婚丧礼仪活动纳入长效管理。
郭威长期从事生产一线电信工程技术研发创新与推广工作,成果颇丰、成绩卓越。在科技创新实践中,他始终站在信息科技的前沿,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率先倡导创新电信科技驱动政务民生信息化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建设。
面对竞争激烈的电信市场,郭威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发,以强烈的创业激情、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带领企业员工,完成了众多科技项目,实现了惠民生的理念。
完成重大项目,为新“丝绸之路”电子信息服务打下基础
党的十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4年11月,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务民生信息化建设发展(2014―2016年)》,当地市政府招商引资项目―美国亚马逊公司投资上千亿元的中国西部大数据云基地在宁夏中卫落户。
中国电信中卫分公司以其庞大的技术团队与雄厚的科研力量投标云基地亚马逊三点互联暗光纤建设项目。郭威带领团队认真落实中国电信和宁夏电信公司战略部署,紧密结合“互联网+”思维模式,大力倡导创新驱动发展思路,抽调公司各方专家组成了专门的项目支撑团队,与亚马逊团队在项目实施上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技术和方案交流,研究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方案,最终在2015年4月28日,与亚马逊团队顺利签署了该项目的合作协议,以法律文书的形式确定了由中卫电信公司承建中卫云基地亚马逊158.6公里三点互联暗光纤管道实施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郭威身体力行,对每一个施工环节亲自审核、严格把关,确保了此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建设,项目在2015年11月全面完工,为亚马逊云基地的后期顺利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新“丝绸之路”电子信息服务篇章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完美落实市政务云IDC机房建设工作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战略部署,为了实现全区统一电子政务外网,形成贯通自治区、市、县(区)、乡镇、行政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高速通道,整合现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机房、服务器等硬件资源),以政务协同、便民服务为目标,达到自治区、市、县(区)三级联动,全区一盘棋推进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建成了两处以云计算为技术架构的政务云公共平台与电子政务外网平台,除银川建设一处平台外,中国电信中卫分公司承建起了区内设置在中卫市的一处平台建设任务。
该项目在进入倒计时建设时,郭威再次奋斗在了项目建设的最前线。从机房、设备到网络的选取和设计都倾注着他和团队的大量心血。建设中,郭威带领项目团队科学调研,发挥中国电信多年机房运营经验,本着“高标准、高质量、高环保”的原则建设,机房网络核心设施全部采用华为高端系列设备,并配备硬件防火墙,同时接入电信主核心四条10G线路,通过BGP技术真正实现互联互通。项目于2015年11月全面完成占地面积750平方米机房、93个机柜、3个冷仓的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行,可提供323个云服务器计算能力、48T数据库存储空间、1300T菲结构化数据存储空间的全天候信息服务,为中卫市政务云以及全区政务云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服务保障。
积极投身智慧城市与惠农工程建设
2015年,郭威所在团队完成了中卫市436个居民小区全光网的改造工程,实现了端到端的百兆全光网络,推进了城市智能化管理和民生应用。在郭威的组织带领下,中国电信中卫分公司先后顺利完成了“智慧中卫”城市道路智能管理、监控等多个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工作,真正实现了让城市管理更加聪明起来的追求。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生活家居、智慧商超等一大批以信息化手段管理的创新项目全部落地。其中公交手机卡的智能刷卡支付项目、中国电信翼支付加油每升0.36元、翼支付加气每立方0.30元、翼支付购物最低可达5折的优惠以及自来水智能付费等诸多便民、惠民科技信息创新和应用一一落实,深得民众青睐。这每一项科技创新的应用都离不开郭威的辛勤和努力。
同年,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为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利用信息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生活、生产便利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郭威又带领公司全体员工投入到农村光网改造以及4G网络建设当中,完成了中卫市36个乡镇、125个行政村、总长710公里的农村光网项目改造工程,成为宁夏行政村光网络改造数量最多的地市,受到了地方党委、中国电信宁夏公司以及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表彰和奖励。同时,郭威还开展了农村电子商务门店的全面建设,完成了48个乡镇级的“淘翼夏”电子商务门店建设、改造并投入运行,为农村居民网上购物提供了免费的全程信息技术服务,满足了农村居民信息化全面需求。
助力企业提高管理和生产效能
为了提升企业信息技术创新支撑需求和管理,郭威深入实地对相关企业进行了信息技术需求的创新性科学调研和论证,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先后完成了中卫市煤矿企业安全监控、商超智能监控等信息技术创新服务项目,为安全生产管理和企业安全生产监控开启了千里眼、顺风耳,解决了安全生产流程难以实现的难题,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减少安全生产事故走出了一条信息科技新路子。
随着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不断得到丰富的同时,人民对精神生活需要也随之不断增长,特别是农村居民。为了进一步美化村观村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近几年,浙江省瑞安市着眼于潜移默化教育、群众满意受益,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与“一年建一个”的方针,不断加大新型生育文化园地建设力度,以此来推进瑞安中心城市形象。
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园区建设一方面是为了优化人口计生环境宣传、促进生育文明,又是为了贯彻文化建设、宣传教育“出精品”的工作思路,从有利于满足群众对新型生育文化生活的需要出发,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乡环境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方针。瑞市的主要做好是:
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新型生育文化园区建设。已建成的有塘下陈岙生育文化区、鲍田官进村生育文化园、官渎村生育文化园。
二是结合城市景观进行创建。已建成的有外滩生育文化园、飞云龙岛桃源生育文化园。
三是结合环保国地资源国策进行创建。2010年,瑞安市人口计生局联合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联合投资700多万元,建成了温州最大的三大国策主题公园——塘下韩田生育文化园。
2009年我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全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总体目标,围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活动,积极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为促进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确定"五个一"的工作思路。即:一、围绕"一个中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精神的精髓,也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同时,人口指标同经济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一样都衡量一个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认真研究新形势、新问题,增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二、建立"一个机制":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新机制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要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加快新机制的实施。三、搞好“一项改革”:区、乡两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与宣传站、药具站合并成立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站。有条件的地方提倡与卫生部门协作,继续推行生殖健康服务进社区,为群众提供宣传、药具、技术、生殖健康等一系列服务。四、突破“一个难点”: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工作。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同优化经济环境结合起来,以管理抓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上有一个大的突破,促进全区经济的发展。五、探索“一条新路”: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我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条例》的颁布,新的户籍制度,新的婚登制度的改革给计生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要在积极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探索一条新形势下计生管理的新路子。
围绕上述提出的“五个一”工作思路,2009年我们将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成立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站,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宣传站、药具站的“三站合一”,为广大群众提供各种方面的服务。一,宣传服务。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和《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为群众提供全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服务;二,技术服务。以全面推行知情选择为切入点,加强服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强化服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保证生殖健康保健服务及各种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与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结合,继续推广生殖健康服务进社区活动。三,药具服务。结合知情选择的推行,制定避孕药具免费发放手册,育龄群众持手册可到避孕药具发放点领到免费的避孕药具,使育龄群众享受到知情选择、免费的避孕药具服务。二、组建计划生育行政合议庭,推进计划生育依法行政
针对计划生育行政执法难的问题,与区法院协调,从区法院、计生局抽调精干力量,规范社会抚养费依法征收行为,成立区计划生育行政合议庭,对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和滞纳金的当事人,无故不参加普查、不按要求采取节育和补救措施的当事人依法强制执行,加大计划生育案件的强制执行力度,充分发挥制裁和警示作用,推动全区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深入开展。三、加大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的综合治理力度
一是积极协调公安、工商、劳动、卫生、城建等部门,配合计生部门协调联动,做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的综合治理工作,同时,每季度各部门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定期通报管理信息,交流经验,建立"以综合治理为龙头,出租房屋与已婚育龄妇女为重点"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模式;二是全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报表、信息实行微机管理,实现联网后,各省、市、县的流动人口计生信息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换,准确掌握流入、流出人员的婚育状况。三是抓好社区居委会流动人口之家建设,以流动人口之家为平台,为流动人口提供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的服务,为他们的生产、经营创造一个宽松的计生管理环境,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一、贯彻落实新区老龄工作精神,部署本镇老年协会工作规划
(一)理清思路,健全制度。三年来,我们每年在回顾一年的工作后,认真总结工作全过程,虚心学习先进经验,弥补工作薄弱环节,进一步拓展协会工作思路。对协会的组织机构设置、理事工作职责、会员的权利和义务,都作了详细的研究讨论,把理事会划分三个部门即文化教育部门、文体活动部门、事务管理部门,责任落实到协会理事,把会员的职责和联系团体会员制度落实到每个会员。对全镇XX支老年活动团队进行全面梳理,使每支团队有场地、有管理,参与活动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为了把各村居委一些成功的经验及时推广到各村居委,我们每年召开工作总结会,交流先进经验,分发先进材料。老龄工作要与睦邻计划相联系,与创建和谐社会相结合,抓重点,讲实效。明确工作方向,坚定工作信心。
(二)走访慰问,搞好服务。三年来协会配合镇镇府慰问生活特困的老人XX人次,发放帮困救助金XX万元。实物XX万多元,其中对90岁以上高龄老人慰问XX人次,慰问品XX份,慰问困难老人家庭XX户,慰问金发放XX万元。高温“送清凉”期间各级干部和为老服务志愿者慰问老人XX人次,慰问品、慰问金XX万多元。敬老节前后各级干部和为老服务志愿者走访老人XX人次,用于慰问品、慰问金XX万多元。为了保障安全每年春节、高温期间为老服务志愿者为独居老人、居家养老户煤气、电器安检、维修XX户。排除老年活动室不安全因素,确保了三年来无一例非正常死亡。
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原则,努力营造构建和谐社会氛围
(一)注重办实事、解难题、求实效。一是做好全镇白内障“复明工程”调查摸底工作,全镇有XX名困难老人患白内障,为方便白内障老人复查,我们与公利医院、社区卫生院防保科及时联系和协调,白内障复查由XX医院医生上门到社区卫生院集中复查,这样既方便,又安全,经审核符合条件XX人,现已手术重见了光明。二是为70岁老人办理“一条龙”优待卡,为衔接70岁以上老人乘车卡发放,我们提前统计70岁老人,在年初对?位老人办理“一条龙”优待卡,为他们乘车、到公园等提供方便服务。三是认真做好为9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营养费工作,三年内发放金额?万元左右。去年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发放办法,每季度对发放对象、发放金额经老龄办审核后,交社区民政服务窗口由各村居委老龄干部统一领取。这样减轻了老龄办的工作量又方便了基层老龄干部。四是为老人扯柃、腰鼓、乒乓等文体团队人员、居家养?名老人免费办理?份夕阳红保险。为?位老人办理?份“银发无忧”保险手续,对?人困难老人赠送一份“银发无忧”保险。五是组织“万名老人看发展”一日游,?次参加人数?名。六是积极创建标准化合格老年活动室。先后对XX居委、XX居委、XX居委、XX居委创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台帐资料,硬件到位,布局合理精心辅导,通过了市、区老龄办的验收。七是与居家养老服务社共同开创了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的项目。八是各村居委组织?位老人收看“vcd和辅导“百万老人刷卡无障碍。九是“老年健身秧歌队”为敬老院、村居委义务演出?场,观看老人?多人。
(二)注重抓教育、搞培训、活跃生活。三年来我们注重挖掘银龄人才,发挥他们的余热,为老年教育服务老年教育动静结合,形式多样。一是与成教联合开展扶老上网培训?人。使许多老年人参加培训后人懂得了上网、收发文件的网络知识。象XX、XX等老人经常用电子文件投稿“XX情况”发表文章。二是每季一次区医疗顾问团专家到各社区传授老年保健知识,参加人数?多人。三是挖掘有文体才干的、有爱心为老服务志愿者,参加区文体培训后组织村居委老年文体骨干培训、学习。先后我们已成功举办健身秧歌、手杖操、益寿操等大型拳操培训,把拳操健身推广到老年群众中,共有参加拳操学习的有?多老年人。四是举办二期老年摄影基础班培训,参加人数?名。五是老年协会与镇读书协会联合编制《XX镇孝亲敬老事迹选编》发放每个村居委、每个读书小组供学习、宣传。六是组织老年远程教育收视点网络教育工作,08年我们以XX村试点,重点抓远程教育学校设施、组织网络、管理制度、规范流程等,他们的做法得到XX市远程教育领导的肯定,被评为XX市远程教育收视示范点。七是协会各团体会员也积极开展为老各项目培训,象XX社区、烹饪培训,XX居开展串珠子培训,XX社区开展书画培训,XX社区、XX社区开展合唱培训等等。都为老年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丰富了老人生活方式。
三、丰富老年人文体生活,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
(一)创建团队、建立网络、落实责任。我们每年召开老年文体团队负责人座谈会,探讨研究今年文体工作的思路,落实市、区老年运动会的比赛任务,并要求各团队在做好本团的排练、比赛、展示外,还要抓好社区的训练指导工作,文体活动不光是为了比赛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老年群众参与到各项文体活动中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安度晚年。在协会的组织下我们建立了“老年扯柃队”“老年乒乓队”“老年健身秧歌队”“老小孩亲友队”参加市、区各类比赛取得好成绩。镇“老年扯柃队”作为一支种子队,在各社区建立三支中队,在各村居委建立?支小队,各层面队伍中都有一名负责人,一名技术指导,一名政治指导员,使扯柃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在技术上也不断得到提高,参与人数也不断增加,现已有男老人扯柃的近?人。镇“老年扯柃队”多次参加市区比赛、迎特奥会等活动中展示,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老年群众的称赞。健身秧歌队:同样我们抓好队伍建设,首先抓好镇层面上的一支由?名老年人组成的秧歌种子队,其次我们在三个社区各选派三名优秀队员作为技术指导。总队主要负责培训、各村居委文体骨干负责组织人员参与学习。“老年乒乓队”成立于?年,有专人负责、有技术指导、有一名政治指导员,有日常训练表,做到年度有计划,年终有总结,需要时派出优秀队员到社区去指导,使基层老年乒乓技术不断提高,平时加强自身的基本功训练。扶老上网“老小孩亲友队”去年刚刚成立的团队,他们热情高涨,畅谈乐趣、乐与助人,我们将利用这支队伍对需要学习上网的老年人进行一帮一的指导,扩大学习面,让老年人的活动既动又有静,动静结合生活方式多样。
按照县委宣传部的部署要求,XX镇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和运行工作,按照“建设全覆盖、工作常态化、活动有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重要平台,与其他中心工作相融合,初步形成了XX“1+3+N”(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精准脱贫、老年幸福之家、乡村旅游+其他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文明实践站所建设为抓手,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一是抓全域覆盖。
XX镇共有XX个行政村,目前共建设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XX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村村覆盖,并按照“六定六有”的要求,配齐调优管理人员,抓好场地和活动的常态有效管理、做到。二是抓示范建设。重点加强XX镇实践所和XX村实践站(所站合一)、XX与XX村(站站联建)、XX村实践站、XX村实践站等四个示范点建设,迎接市县经济巡查,四个示范点各有特色:XX村突出敬老助老主题,在全县首个将文明实践站与老年幸福之家一体建设;XX村突出家风家训及研学主题,正在建设全县首个乡村文化(含家风家训文化、农耕民俗文化等)研学基地;镇实践所突出“三治”创建主题,着力打造全县乡村治理(含“三治”创建、商会建设、农村实用技术科普)实践样板站;XX村突出脱贫攻坚主题,让文明实践站成为脱贫加油站。三是抓延伸提升。镇林业工作站成为全县首个建有文明实践站的基层站所;在XX小学等镇内四所中小学建立了12点半课堂,将文明实践活动与“一校一特”建设有机结合,为留守儿童、住校生发展特长提供平台;正在升级改造镇文明实践所。
二、以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融合当地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以志愿服务为主线。
成立了以县政府副县长、镇党委书记XX任队长的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及10支文明实践专项志愿服务小分队和21支村居志愿服务小分队,据不完全统计,镇村两级开展理论宣讲、教育培训、文化惠民、活动竞赛等8大类共计150余场次文明实践活动。二是与精准扶贫相融合。在省定贫困村XX村等村文明实践活动中,突出扶贫亮点,大力宣传扶贫政策、扶贫脱贫先进典型、产业扶贫实用技术推广等,充分发挥全省第一个村级扶贫协会的作用。三是与老年幸福之家建设相融合。在XX村等村将实践站与老年幸福之家建设融合,大力开展敬老助老等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送温暖等志愿服务。四是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充分彰显XX镇旅游乡镇特色,在XX村、大田村等乡村旅游点提升文明实践站建设和活动水平,大力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乡土文化认同和乡村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