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30 00:50:17
导语:在授课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工商管理互动式教学教学主体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上课时,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则像“打字机”一样不停地记笔记;期末时,学生“临时抱佛脚”似地狠命背笔记,然后参加考试。每门课的成绩90%左右由期末考试的卷面而定。
然而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能力较差,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主要弊端在于:
1、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教师上课满堂灌,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思考的时间和余地,造成学生学习被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看教材和其他相关资料。另外,教师“咀嚼式”
的教学,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使学生觉得学习空洞乏味,没有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了。
2、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研究如何将现有的知识更多地传授给学生,所以上课时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记,对内容理解少,提不出问题;即使有个别学生在听课中提出问题,教师也不解惑释疑,反而认为学生扰乱课堂秩序,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不到拓展。
3、学生学习目的错位。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有些学生学习不是为了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今后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而是为了应付期末的考试,因为每门课的最终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所以个别学生上课不听课,下课不看书,期末时抄人家的笔记,下功夫强行记忆,“热炒热卖”还会考个好成绩,但实际上什么也没学到。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上述弊端给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培养出一大批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在教学中使用互动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二、互动式教学法的特点
互动式教学法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规划者、组织者,给学生提供问题和资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观察、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师生间再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表述、交流观点与认识,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教学过程是双主体互动的过程,只有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教师以自身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又影响教师的情绪,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施教,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以问题为中心,全面激发学生灵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研究如何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互动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启发、设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大胆发言,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给予分析、引导,增强学生在讨论中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师生之间得以互相启发,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优化了课堂效果。
3、互动式教学法营造了良好的互动环境。传统教学方法不注重课堂情景设置,因而学生的个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互动式教学法注重把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化,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角色的扮演者,在互动中交流、学习、提高。
三、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
1、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自学。国外学者普遍的观点是:“所有的人,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他需要运用头脑,不仅仅要靠记忆,它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学生要承担主要的角色。”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那认为,“教学是种临时的状态,其目的是为了不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具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和自我矫正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需要,在了解学生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有质疑、释疑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与好奇去阅读课本,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如在讲《生产运作管理》这门课中“企业厂址选择”这一章之前,提出的问题有:
企业选择厂址为什么要慎之又慎?选择厂址要对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如何进行厂址选择?这样一设计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了。
2、创设环境氛围,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中去,使他们积极活动起来,调动其学习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全身心投入,善用丰富的感情语言,巧妙的动作、神情去影响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控制教学进程,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互动点上;二是在讨论过程中要更多地使用鼓励、导向性的语言,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膜,让学生在互动中得到启发,获得知识;三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互动氛围。如讲《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中“员工招聘与录用”这一章时,就可以设置一个小型招聘会,进行招聘面试,让学生充当应聘者和主考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教师总结,点拨释疑,促进知识升华。在学生自学、讨论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总结不是对学生讨论作简单的综合和复述,而是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点拨释疑,进而实现知识的升华。因为学生讨论是不受限制的,所以结论总是五花八门,有正确的,有接近正确的,有错误的,有根本不理解的,对同一个问题或案例,他们常常会得出各种各样的讨论结果,并期待教师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此时教师的解答是解惑释疑的,没有这个过程学生将会陷入知识的困境。超级秘书网
四、互动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互动式教学法的关键。工商管理课程要按照教材泛泛地讲解,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要提高教学效果,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用互动式教学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做到认真备课、授课,而且要把重点、难点、知识点找准、吃透,还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如有的进行课堂问题讨论或辩论、有的进行案例分析、有的进行情景模拟等。课下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与学生交流沟通。
2、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要做好课前动员,明确授课方式,对授课内容,特别是具有互动性的内容要拟定较详细的提纲,进行提问、讨论,启发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时间安排要有计划性。课前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
3、课中教师有效地引导启发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条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动学生踊跃发言。如讲一个小故事、放一段录像短片、一连串的问题、一些承上启下的语言等。
参考文献:
1、张留占,法律基础课“互动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03,(5)。
一、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是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人类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由现象到本质,由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认识,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后上升到理性认识。案例教学法从案例(感性认识)入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在分析事物时,要从特殊的具体的现象开始,然后上升到普遍的抽象的理论,再用得出的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案例分析法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的过程
1.选择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基础环节。选择的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同时又要贴近生活。不能随意选一些牵强附会的东西,基至一些小道消息作为案例。此外,还要收集、整理与大纲要求相符的案例,特别是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的案例。教材上的案例在教学中应重点选择。
2.分析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教师可布置学生事先预习书上案例,然后组织陈述、讨论。也可将另外准备的案例展示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为此,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讨。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勇气和胆量。
3.总结案例。这是对案例讨论的总结,指出讨论的结论意见,进行补充与提高性讲授等。主要由教师来做,引导学生辨清基本原理,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进而能独立分析现实事例,确立起正确的人生方向,树立崇高理想。总结案例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三、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1.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1)要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端正学习、生活态度。一些新入校的高职新生,他们自认为是高考中的失败者,内心深处充满自卑。对这些学生要帮助他们摆脱失败的阴影,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向着乐观主义的世界观发展;一些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要引导他们朝着艰苦朴素,脚踏实地的作风方向发展。有些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不够了解,基本上是先选择了专业才进行学习,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但又感到前途未卜。因此,在选择案例时,要尽量选择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最好是现实当中的事例,让学生不觉得遥不可及,感受到“行行出状元”的真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热爱所学专业。(2)要针对学生所学专业。高职学生往往重视专业课,忽视文化课,不喜欢哲学课。为此,在哲学课的讲授中要联系学生的专业课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热爱即将从事的职业,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在教材中,很多内容与专业结合紧密,如,人脑思维与电脑思维模拟的本质区别,这样的知识点,对培养的哲学意识非常重要。
2.案例教学要有目的性。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去引导学生追求一种正确的答案,追求这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教材上结论性的语言,学生在生活中时有所闻,并不陌生。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案例讨论或辩论过程中越辩越明,互通有无,由记“条条”到信“条条”,把原理理解落在实处。讲现象与本质时,笔者选择了“九方皋相马”的案例,案例如下: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万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馍。首先设问:“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九方皋是高人,有本事;有的说:他不停留表面,注重内在。同学们各有自己的看法,可谓各抒己见。为了使学生的讨论更加深入,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伯乐之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真正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只停留表面,应抓住本质的东西。超级秘书网
3.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要打破教师一言堂或几个学生包揽发言的现象,让每一位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从而亲近学习,学会学习。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挥各种类型学生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因为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任何问题都可能出现,且涉及的知识面广,跨度大,使得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地备课,必须对所讲授的课程所涉及学科及相关学科都有较深的了解。案例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能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并提高实践能力,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种很适用于职业教育并落实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哲学课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一、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有些教师认为,一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于是,不愿花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果教学收效甚微。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备课?首先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牋如教《我上学了》一课中的“我将在这可爱的学校里学习、活动”一句,成人看来简单,但对不到七岁的一年级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
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幻灯、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标,老师、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由此可见,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教师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二、寓教于乐,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而关键是如何做到讲清观点、形象生动,千万不要连篇累牍。要注意从儿童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插图、幻灯、参观等,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
三、加强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
一、音画艺术在科学活动引入环节的有效运用
1.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画艺术集美术、音乐于一体,通过夸张和典型化等手段创造神奇的事物、景物、动画人物。这些形式与内容恰恰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对幼儿有较强的吸引力,由于幼儿对某件事物的专注时间比较短,如果在活动的引入部分就运用音画艺术,那么将能够提升幼儿注意力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很快主动投入科学感知活动中,获得更多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发展。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糖果屋》中,老师深入分析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入部分播放糖果屋的音画课件: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各式各样的卡通糖果手拉手唱歌跳舞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的经验对画面上的糖果进行感知、观察,辨别课件中的各种糖果外形、种类,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真切感受进行富有个性的表达,从而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为下一个环节操作实物糖果并进行分类积蓄了经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优化教学情境。
有些科学教育内容教学时往往比较枯燥、乏味,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是“一张图片一堂课”,在运用音画艺术手段后,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动画情景,创设出了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例如: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教师改变传统的运用“人体消化模型”的教学方式,在活动的引入部分播放“好吃的蛋糕”的音画作品,通过娓娓的故事声音、动画让幼儿明白“蛋糕”在人体内消化、吸收、最后排泄出来的过程,它动态、直观的演示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活动中来。在这种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幼儿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见识,同时为进一步的感知活动做好铺垫。
二、音画艺术在科学活动探究环节的有效运用
1.提高幼儿观察水平。
科学教育活动中,观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它贯穿整个活动中的灵魂。在科学活动探究环节幼儿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直接影响他们所进行的活动的好坏。借助音画教学手段,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大大增强了观察的效果。如:科学活动“豆豆的生长过程”中,教师把“豆豆”的生长变化制作成配乐小故事,引导幼儿边观看作品边讨论,在视觉的冲击下,幼儿有了一种奇妙的感受。这种感知,激发了幼儿对植物的探索愿望,在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中幼儿了解了豆子的变化和不同时期豆子的现状,从而使这节科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科学活动《动物的保护方法》中,教师通过对音画作品画面的放大、定格等多种手段进行,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主动思考,通过观察画面,幼儿知道不同的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由于教学过程中运用音画视听与启发、讲解相结合,整个教学在教师自由灵活的调控中轻松进行,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2.满足幼儿情感需要。
在科学活动中,艺术形式既是幼儿表现科学认识的手段,又是宣泄情感的方式。教师通过音画这种幼儿喜爱的艺术形式,既可以达成认知方面的目标,又可以满足幼儿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春天来了》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播放亲子春游录像,以悠扬的小提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一面鼓励幼儿讲述和爸爸妈妈一起春游的感受,一面帮幼儿梳理春天野外的景象,通过创作、欣赏和分享的过程,幼儿的情感和认识得以交融。开展科学主题活动,是音画艺术手段“大展身手”的机会,将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加工具体的、生动的、感性的、富有审美情趣的音画作品,使一些幼儿很难理解和教师不好解释的科学现象,变成幼儿感兴趣的认知探索活动,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发展。
三、音画艺术在科学活动结束环节的有效运用
1.深化幼儿品德教育。
有了对科学所持的正确态度,就为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幼儿的特点是好模仿,在范例、榜样的作用下,通过大量的行为练习,幼儿将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音画手段运用到科学教育的结束环节或延伸环节,可以增强品德教育效果,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能钻研教材和教育大纲的要求,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接受能力,精心备课,精心授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研究新教法,新学法,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路子,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增强思想政治课对德育的针对性。从1993年9月开始,我一直从事初三毕业班的思想政治科的教学工作,勤于钻研教材和命题方向,真抓实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先后在1995年、1997年和1998年三年中考成绩评比中,平均分、及格率均名列全县第一,多次在县政治科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并举行教学观摩课,取得了好评。95年9月我被榜头镇党委、政府评为“教育先进工作者”。97年12月,我参加县优质课评比,成绩优异,被教育局评为“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几年来,在教学改革和钻研教学新方法上,我撰写了一系列教学经验论文,在各级会议上交流,取得了一致好评。《如何大面积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初三年政治科教学点滴体会》、《努力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的实践》、《贯彻“两全”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分别在1995年、1997年、1998年和1999年的县政治科中考质量分析会上交流并收入汇编。其中《努力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的实践》一文于1999年5月在省《德育》优秀教学论文专刊发表。《贯彻“两全”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一文荣获99年县中学优秀政治教学论文一等奖。我曾经在95年、97年和98年三次在竹庄中学举行现场经验介绍,取得好评。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耐心辅导学生,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融贯于日常生活中,与时事政策教育相联系,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陈丽白同学的小论文《民族之光》获县一等奖;陈汇慧同学的小论文《中华之光》荣获市三等奖;王锦敢同学的小论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克不容缓》获县二等奖;陈汇慧同学的小论文《人口警钟要长鸣》获县三等奖。
本着“实践是一种福利,大家要珍惜”的原则,我们在学员中反复强调实践目标,旨在通过实践,使学员具有“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的崇高师德、良好职业形象和人格魅力,全面提升学员的教学实践能力。下面,笔者以我校第二轮名师工程初中数学实践基地的探索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推进学科团队建设。
一、实践课堂:亲身体验教学真知
名师要信守教育本真,在观赏中探究课堂的高度,在学习中不迷失自我的态度。观课中,我们惊叹于名师举重若轻的课堂驾驭能力,流连于名师动人心魄的细节魅力,沉醉于名师和谐温馨的课堂情景,折服于名师启人心智的导引艺术,从审美的角度上讲,我们是带着美学的眼光来审视名师课堂艺术的。观赏是为了学习,学什么呢?一般来说,学名师课堂提供的精准预设、自如调控、扎实知识、娴熟沟通、启智语言等。如果我们回到教师专业化来看,说到底,就是夯实我们的专业技能。
(一)追求理想的教学设计
我们设计了“追求理想的教学设计”的主题活动,在实践基地学校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展开了追求理想的教学目标、过程设计和追求理想的数学活动设计的全面研讨。
2010年3月24日~3月31日共 6 天的时间,我们开展了以“关注实践智慧 彰显教学个性”的主题活动,以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讨为内容,采用课堂观摩、课例点评、互动研讨等形式分别在杭州北苑实验中学、绍兴柯桥中学、桐庐实验中学进行教学交流活动。2010年3月25日,在“杭州市初中名师绍兴县课堂艺术展示活动”中,来自杭州大关教育集团的王月明老师和杭州文澜中学的王薇老师分别执教了两堂精彩的专题复习课。王月明老师的《身边的数学》,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对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的什么作出了一个明确的回答。整堂课取材紧紧围绕丰富的现实问题,从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情境中提炼概括出基本图形和能力;以知识为明线,以方法为暗线,对九年级的复习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为广大初中毕业班教师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复习模式。王薇老师的《三角形的分类讨论》一堂课,节奏明快,平易近人。一开始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既引出了课题,又了解了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王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思考时间,通过循序渐进的逐层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为什么要分类、怎样进行分类、分类以后怎么操作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整体认知。在授课过程中,王老师凭借自身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利用现成的教学用具不断改变题目形式,既直观又形象,让学生在动中学,举一而反三,触类旁通,充分展示了杭州市名优教师的魅力和风采。
在导师的主持下,上课教师先进行自评,简单分析本课重难点以及教学设计;而后名师班学员杭州采实教育集团王丽丽老师、杭州文澜中学王薇老师、杭州四季青中学刘英老师等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为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她们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之后,杭州师范大学的刘堤仿教授和林永蔚教授结合教育理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由笔者总结,在充分肯定教师们的课的同时,指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提出课堂要以高效为核心要素,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实现教学的“低负高质”。
(二)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2011 年5月 12 日~ 5 月 13日,4位名师培养对象分别展示了概念课、复习课和课题探索课的教学活动。每一位教师都把自己最近在思考的问题和研究的内容在一堂课内进行了充分展示,引起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共鸣。比如,既然“数学玩的就是概念”,那么一堂有效的概念课该如何上?一堂漂漂亮亮、热热闹闹的数学课,学生到底能学到多少?在课堂上教师讲10分钟,学生练习该如何设置与反馈?复习课能否用错题导学的模式进行尝试?杭州市数学会理事长施储老师在点评的时候结合上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对概念课、探索课的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讲解,使听课教师受益匪浅。这次基地实践活动,也举行了名师师徒同台授课展示的活动。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师徒对教材进行共同分析、共同设计,在共同展示后还一起进行了反思,讲述了在共同准备过程中及授课展示中的感受与收获,那是一种内心的感悟。基地导师以及杭州师范大学的教授们精彩的指导和点评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短暂的头脑风暴,还进一步引发了我们对数学教学和个人专业成长的不断探索与思考。那些耐人寻味、具有深刻哲学高度的指导,使得名师工程培训的过程充满睿智。
师徒同台是我校名师工程初中数学实践基地在对名师、骨干教师专业培训和专业引领上的又一重要举措。在这次教学观摩中,我们既领略了新教师的活力与名师们的风采,也充分感受到他们所在学校教学实践的特色,以及名师们对学校工作的引领与辐射的作用,有力促进了我们对教学的有效反思,提升了对在学校、区域范围内更好地发挥应有的骨干引领、示范作用的重视,营造了互助帮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学术氛围。
2011年10月27日,杭州市初中数学名师班在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举行了一场试讲与磨课的活动。本次活动由特级教师郑永杰主持。刘堤仿教授、施储老师、名师班班主任林永伟教授等专家参加了本次活动。上午,名师班的王丽丽和郑娟两位老师进行了“浙派名师经典课堂”的试讲。两位老师同课异构,共同演绎了《定义与命题》与数学文化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午,各位专家和全体名师班学员共同参加了磨课活动,专家们指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当然数学教育也是一种文化,当把数学教育纳入文化的殿堂,那么这样的数学课堂是最高境界的课堂。全体学员和专家一起就“概念和定义”“命题的结构”等课堂中的困惑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交流。之后,分小组再一次对两节课的“课堂引入、例题设计、精选练习”等环节进行了再讨论、再思考,使数学文化和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结合。次日在浙江省教育科学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举行了特级教师报告会,上午是郑永杰老师和盛志军老师所作的观点报告,下午是姚志敏老师和施储老师所作的观点报告。4场观点报告让学员领略了专家的睿智、独到,再一次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引领我们前行。郑永杰老师的《问诊课堂――教学望问切》,从郑老师信手拈来的故事中,娓娓道出了教学犹如行车,需瞻前顾后;教学犹如科学实验,需变化创新;教学犹如魔术,需好奇质疑。精辟的言语、独到的教学理念,让我们学员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与教学。盛志军老师主讲的《数学文化课堂初探――构筑高效数学教学的两大支柱》,给我们拨开了挡在我们眼前的云雾,看清高效课堂的本质:教师需“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盛老师向学员推荐数学教师必读的三本书《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怎样解题》《数学的精神 思想和方法》,以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从而很好地迈进高效课堂。姚志敏老师主讲的《从“效率”走向“效益”――初中数学教学课案分析》,介绍了他从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课例和自己长期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提炼出的5种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并紧密结合课例,阐述了不同内容应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员们的思想得到大碰撞。施储老师主讲了《资优教师成长与资优学生培养》,施老师独到的关注视角让学员眼前一亮:资优教师应关注自己的教学生涯质量,资优教师对资优学生的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施老师阐述了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及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指出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应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个体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本次观点报告会不仅在理论上给学员作了系统的引领,激发了学员对教育的更深层思考,而且也让学员深深体会到导师们的殷切希望与勉励。
(三)关注课堂核心要素
2011年12月2日,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基地全体学员进行了主题为“有效数学课堂的核心要素探讨”交流活动。李卫星老师以《高效课堂课例点评集锦》中的《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为课例,从合情的学习、合众的学习资源、合心的学习指导、合情的课堂生成、合适的激励评价六方面介绍了有效数学课堂的核心要素。郑娟老师结合自己浙派名师展示课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反思,向我们介绍有效课堂的五个方面的准备:(1)课时目标具体、明确;(2)教学设计扎实、有效;(3)学生思维主动、优化;(4)基础训练实时、适度;(5)教学反馈多元、及时。潘云芳老师的发言题目是《洗尽铅华还本真――一节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的原生态数学课》, 从一位教师的课堂点评为切入口,把我们带进了有效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考虑的问题,分析教师出这道题目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要心中有学生,根据学生设计问题,而不是概念的传授、习题的累积等。王丽丽老师结合自己的《定义与命题》,谈到教师过分注重生成、课堂流于随意等问题,提出教师进行的有效引导,要进行有效的预设,做到简洁真实、循序适切,只有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此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对有效数学课堂的认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促进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二、实践反思:内化修炼提升素养
指导基地学员进行教学研究是基地的第一要务。我们将研究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微格的问题分配到各个小组,在名师培养对象教师的带领下独立或合作、限期或分阶段开展研究。
(一)在反思中修炼品质
名师培养对象周芸佳老师的课题《初中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获得市立项,形成了三个观点报告《数学课堂教什么》《学生参与式评价》《授人以鱼的乐趣》,撰写了课题论文《初中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显性知识,隐性方法》《关注差异,提高质量――抓好后三分之一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践和策略研究》。2010年3月周老师参加了名师班展示课并作学校教学改革专题交流;2010年5月在省领雁工程奉化送教活动中上了展示课;2010年8月给慈溪市骨干教师作了讲座;2010年10月参加了陕西省数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名师风采展示活动,上了展示课并作专题讲座;2010年12月参加海盐县骨干教师基地实践活动,上了展示课并作专题讲座。
潘云芳老师坚持素质教育,潜心教育科研,勤奋学习,勇于实践,锐意改革,敢于创新。5年来,潘老师执笔撰写的《基于主题研修的教师作业能力提升行动的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两个成果分别荣获杭州市西湖区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论文《图示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于2011年12月在《教学月刊・中学版》上发表,《初中数学导学稿的设计与使用策略》荣获杭州市西湖区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初中数学导学稿的设计策略》2012年4月在《浙江教学研究》上发表;课题《初中数学导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获得市级教研课题立项。
(二)在反思中引领团队
名师培养对象王丽丽老师,在教学上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的轻负高质,因材施教,形成了自己简练有效的教学风格,赢得学生喜爱,获得了同行的肯定, 教学成绩优异。她任教的两个班级,数学成绩在整个年级中名列前茅。她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注重教科研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善于学习,主动阅读,勇于反思,及时提升,整理成文,并具合作精神,在团队中起着引领作用。2012~2013学年,她撰写的两篇论文在区内获奖,一个课题在市里被列为重点研究课题。其管理科学,讲究方法,本着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理解学生进行教学,连续被学生推选为“我最满意的教师”。作为数学教研组长,她在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上有更深的体悟,并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带领学校数学教研组教师快速成长,在教学、科研、竞赛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和很多荣誉,得到了市、区教研员的肯定。王老师参与研究的省级重点课题《学程导进:初中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获得浙江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研究的杭州市重点课题《初中生自主超前学习下教学指导有效性的行动与研究》获得杭州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三)在实践中破解疑难
基地名师培养对象李卫星5年来多个课题和多篇论文获奖,其中《挖掘人文 放飞人性 激扬智慧》获浙江省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有效学习:初中生数学学习指导策略的构建与推进》获杭州市第一届普教教研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课题学习:基于浙教版教材的挖掘拓展与学教策略研究》获杭州市第二十三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论文二等奖;《教学生学:初中生学习指导策略的构建与整体推进》获杭州市第八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首届“浙、沪、苏”长三角地区教科研优秀论文;负责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资源的有效挖掘与培育的实践研究》获浙江省“十一五”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培训研究第三轮立项课题评比三等奖,《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初中数学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获杭州市第二届普教教研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中的探索与应用研究》获杭州市第二十四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论文一等奖;《浙教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梳理与开发的实践研究》获浙江省第五届教研成果一等奖、杭州市第三届普教类教研成果一等奖;《把握课堂生成资源 驾驭学生智慧动态生成》发表于《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年第2期;主编了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导学新作业》(浙教版初中各册)和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数学)》。他每年都有多个课题或论文获区一等奖,其中学科专题论文自2000年至今保持着区一等奖“十三连冠”的纪录,被评为杭州市第一届教育科研标兵和杭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四)在教研中凝练风格
基地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张娟萍老师,是杭州市上城区数学教研员,近年来系统地学习了郑毓信的《数学教育哲学》《数学方法论》,顾泠沅的《变革的见证:顾泠沅与青浦教学实验30年》,曹才翰、章建跃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其教学研究文章《初中数学“图式”复习教学策略研究》被2010年9月的“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2年又有《初中数学课堂过渡性言语设计方略》《初中数学教学环节出声思考的策略》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9年5月浙江省师训课题《初中数学课堂过渡性言语策略研究》获立项,2009年11月浙江省教研课题立项的《初中数学“出声思考”教学策略研究》已结题,2010年5月杭州市第二轮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重点课题《初中学生函数思维方式调查及其教学对策研究》获立项;2011年《中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的衔接障碍分析及对策》获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出声思考》获全国中学数学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她还组织学校教师进行课堂观察、课堂语言等方面的研究,有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幸福指数;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34-03
一、影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幸福指数的因素
1.重复授课,容易倦怠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师资普遍不足,多数学校仅有一两名信息技术老师。因此,经常出现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带数个平行班级的情况,造成重复授课太多,让教师感到枯燥乏味,精神倦怠。
记得在一次省级信息技术研讨会上,一位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在发言中谈到:他们学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课时为每班每周一节,而该校高一、高二年级分别为14个班级,信息技术老师却只有两名,两名老师每人负责一个年级,每周14节课时。14节课时比起“语数英”等学科虽然不算太多,但同一教学内容每周重复上课14次,枯燥的重复授课简直能把人逼疯……。对于这位老师的感受,我们农村中学的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都能感同深受。确实,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一周内重复上14次,就算你再有激情,教学艺术再高超,如此的单调重复授课,让信息技术老师们苦不堪言,当然也就很难体会到教学的快乐,更谈不上职业幸福了。
2.任务繁重,身心疲惫
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现实中,特别是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师资配备普遍不足,导致信息技术老师在学校往往身兼数职。因此,有人形象地把信息技术老师比作学校的“勤杂工”,教职工的“大众赤脚医生”。
确实,在多数学校,信息技术老师除了自身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着像学校网络管理、机房维护、电子学籍、教师的教学比赛课件制作等,甚至学校办公电脑、教师家庭电脑坏了都会找信息技术老师去处理。不仅如此,有些学校甚至都没有专职文印员,像文件打印、考试成绩册的编排等都交给信息技术老师代劳了。如此繁重的工作,往往让信息技术老师们感到身心疲惫,甚至有种疲于奔命的感觉。
3.学生对学科重视不够,课堂纪律差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使师生关系融洽,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开心。但现实中信息技术课堂纪律却并不理想,经常出现课堂纪律差,甚至老师难以掌控的局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大多数省份信息技术学科属非中考、高考学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重视不够有关。
由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学科看成“副科”,从心理上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着抵触情绪,导致信息技术课堂纪律越来越差。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信息技术老师在讲台上演示讲解,学生躲在显示器后面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或看视频,老师来检查时,学生赶紧关掉游戏佯装着去操作软件,如此的“猫捉老鼠”式课堂教学让信息技术老师们大感头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很难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且课堂纪律差,这也是导致信息技术老师感受不到职业幸福的一个因素。
4.学科边缘,师生情感淡漠
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是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门必修课程。而由于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一些农村中小学由于硬件条件不足而不具备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条件,但即使有的学校硬件条件允许,却在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被扼杀了。对于信息技术课是否开设?怎么开设?各初中学校随意性很大。高中阶段虽然很多省份明确规定学生未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则不予颁发高中毕业证。但现实中,由于技术学科学业水平测试门槛低,再加上测试可信度不高,导致学生、家长甚至学校领导、老师都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可有可无,这种状况加速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边缘化,使原本稚嫩的信息技术课程走向十分尴尬的境地。
由于学科边缘化,在师生心目中,信息技术学科永远都是“副科”,信息技术课本身课时就少,还经常被一些“主科”占用,再加上有些信息技术老师上课随意性大,缺少与学生沟通、交流,这些都是导致师生情感淡漠的重要因素。因此,经常出现信息技术老师给学生上了一两年信息技术课,学生却不知道信息技术老师姓甚名谁。
师生情感淡漠的另一个方面是很少有信息技术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不能担任班主任就很难与学生深层次沟通。有人说过:“当教师没有当过班主任就像当兵没有摸过枪。”的确,一位教师如果教了一辈子书都没有担任过班主任工作那将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因此,信息技术老师难以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是信息技术老师感到无职业幸福感的另一个因素。
5.地位、待遇偏低,心理失衡
尽管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除了平时的教学工作任务外还干了很多辅工作。但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没有中考、高考成绩来说话,即使你工作再努力、再认真,你也很难得到学校领导、家长、社会的认可。特别到了年终评优、晋级都是信息技术老师感到最失落的时候。因为大多数学校的评优、晋级,不管是采用积分制还是教师间互评,中考、高考成绩仍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而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既无班主任工作经历,又无毕业班教学实绩,更无中考、高考成绩。因此,评优、晋级对信息技术老师就很难了。这也是导致信息技术老师感到无所适从,无职业幸福感的又一个因素。
二、解决对策
1.避免重课太多,转变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老师重课太多在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笔者认为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还得靠我们自己。首先,信息技术老师应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现状,用好现有资源,以尽量减少同年级重复授课太多的情况发生。如在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分配授课任务时,就要及时向学校领导建言献策,尽量实现跨年级授课。如果确实师资有限而不得不带多个同年级班级时,要想方设法去转变教学方法。比如,我们可以把同年级不同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上成对比课、实验课,寻找最佳教学效果,这种方法对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很有帮助,为今后参加各类教学基本功大赛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为避免重复授课太多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同年级不同班级教授不同的内容。如让几个班级先上必修课,另几个班级上选修课,这样能够有效地错开同一教学内容在一周内重复上课太多的情况发生。
因此,只要我们多想办法,转变教学方法,也能让你在每一堂课教学中都能感受到新鲜感和幸福感。
2.发挥学科本位,不当“勤杂工”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你要明确当好“教师”这一角色。当好了“教师”,你就可能取得更多的成绩,得到师生的肯定,你才能在课堂中体现教师的生命价值。因此,分清了主次过后,你会明白,课堂教学才是你的本职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钻研教材,研究新课标,利用新课程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深入探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典型问题。找准了落脚点后,然后根据学校教学环境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中长期目标,并规划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比如通过辅导学生竞赛、参加优质课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开展课题研究、制作参赛课件、撰写教学论文等,通过竞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各种比赛成绩中体验到信息技术老师的职业幸福感。
当然,当“勤杂工”也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比如,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都有为其他学科教师通宵达旦制作比赛课件的经历。这看起来是在为他人作嫁衣,其实,通过帮助其他学科老师制作课件,不仅对自己技术是一次提高,同时,通过帮助他人也会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口碑,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提供良好的人际基础。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逐渐在本领域里成长起来。
3.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人说:“信息技术老师很难交到知心学生”。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确实也反映了我们信息技术老师与学生之间淡漠的师生情感。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我们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反思我们对信息技术课教学是否投入了,是否能够真正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理念去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在现实中,确有一些信息技术老师对信息技术课教学较为随意,像“三无” (课前无教学设计、课中无教学辅导(放羊课)、课后无作业和教学反思)教师也大有人在。这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教师一定很难深入到学生中去,也很难真正去了解自己的学生。所以,师生情感淡漠就不难理解了。
因此,要想得到学生的认可,我们首先应该反省我们的教学行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关心自己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学生,对那些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对信息技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要多关心、多辅导;对喜欢玩游戏的学生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相信,只要真心付出,学生心里有一杆秤,自然也就愿意与你交流,并最终成为你的知心朋友。
4.找准突破口,化解困境
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都抱怨在学校总感到地位、待遇低人一等。其实,与其抱怨学校的不公正待遇,倒不如退而结网,多加强自身发展,立足本学科,找准突破口。
当前,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完全可以乘此大好时机多出成绩,实现自身价值。比如中央电教馆每年都举办全国性的课件大赛,逐级评比。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在平时多学习、多借鉴、多积累,随着技术、审美等的日趋成熟,你一定能够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并获得好的奖次。而如果你对程序设计或电脑制作很擅长,你也可以通过开展学生兴趣小组,精心培养在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近年来,我们看到身边就有这样一批信息技术老师在辅导学生竞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后自己也成了这方面的名师、专家。
因此,只要你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在工作中做个有心人,你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化解只当“勤杂工”的困境。
三、结束语
只要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端正态度,转变观念,立足学科本位,强化自我发展,发挥自身特长,心系学生,奉献教育,就一定能在这场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也一定能成为领导器重、同事认可、学生喜欢的优秀信息技术老师,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
参考文献:
[1]刘永福,张成英. 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幸福指数的调查――以青海省民和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04).
[2]张济洲.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1,(7).
课堂教学效率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这表明,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值越大,教学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教学效率就越低。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语文教学效率包括知识的数量、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的效果等。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一、人格与效率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更少。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道德低劣,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么?教师没有事业心,不注意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从何谈起?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
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的?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由此可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力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着儿。
二、思想与效率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些性质与特征,便“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还有认识、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这就是说,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
教师的思想魅力来自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学习哲学,关心时事,思想敏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当一名教师摆脱了“匠人”的呆气,愿意向学生说心里话,愿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由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上,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除了与教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某些教师的思想观点过于保守,照搬教学参考书,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教师缺乏思想的深度,唯上唯书,怎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教学效率呢?
三、技艺与效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语文教师必然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语文教师读起来,应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
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
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语文教师的厚积,应包括背诵大量的文章。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教师若有学者的风范,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老师,崇拜知识。
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字要写得端庄大方,笔顺要正确。
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文贵独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
一、将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新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立,进一步强调教学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多组织一些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的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1.运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英语课堂中,创设与众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会收到与众不同的效果。在课堂中应该多利用多媒体设备,把文字、声音、图像融为一体,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语言情境。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下会更容易进入角色,使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因此,在讲授课程时要巧设开头,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经常用的有歌曲式导入、提问式导入、图片、幻灯片导入悬念式导入、复习式导入等等。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拴住孩子的心。
(1)作为教师,首先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第一堂课的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动物、植物的单词,或者可以把下一个单元的单词提前教,比如“duck、Monkey、dog”等等。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编一个小故事,题目可以为“我的动物园”。要多鼓励他们用学过的单词来编小故事。
(2)在教学中要经常用“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也可以把身体语言带进课堂。在教单词或句子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会特别喜欢。在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时可以使用“表演法”,可以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五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另外,在巩固新课时,应该经常引进竞争机制,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使课堂快乐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任何一种教育都应该是渗透着快乐的教育,在充满快乐的氛围里学生们才能快乐地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平等、和谐、快乐的气氛。只有这样做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眉宇间流露出对学生的喜爱。
只有这样做,学生的情绪才会自然、活跃,才能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比如,在一堂课中要教授“what is this (这是什么)”这个知识点,我会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请一部分同学先看图片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动作,再请其他同学看动作并抢答。这时候同学们的热情一定非常高。但是,教师如果板起脸去呵斥学生安静下来遵守课堂纪律,课堂气氛一定会马上降温,从而导致胆小的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因此,教师应该走进学生和他们一起表演。在这样一个氛围里,学生所感受到的是一个自由安全的空间,他们的各种能力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对学生做出正确合适的评价,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学习最大的快乐在于经过艰苦努力后获得成功,如果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时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就会推动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在评价中教师应该多使用肯定或者是积极的鼓励,使学生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从而提高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兴趣。根据学生表现的优势,教师可以依次运用程度不一的话语,如OK、very good、Wonderful、very clever、Excellent,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回答好或表演好的同学,教师应该说:“It doesn’t matter.Try again!/Don’t worry!”这样的评价不仅不会挫伤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会使他们有勇气再试一次。
由此可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信念:“只要我参与,我会学好英语。”真心希望充满活力的小学英语课堂能早日走进学校,走进每位教师和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周建英 《竞赛――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期。
[2]曹莉莉 《谈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期。
[3]张丽宾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