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化学中考总结

时间:2023-01-04 14:01:19

导语:在化学中考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化学中考总结

第1篇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

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

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

硝酸根

碳酸根

硫酸根

铵根

OH-

NO3-

CO32-

SO4

2-

NH4+

2、(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3、必须熟记的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

俗称

化学名称

化学式

用途

金刚石、石墨、木炭等

碳单质

C

金刚石做钻头、切割玻璃

石墨做铅笔芯、电极

干冰

二氧化碳固体

CO2

人工降雨,致冷剂

H2O

最常见溶剂

铁锈

氧化铁

Fe2O3

生石灰

氧化钙

CaO

食品干燥剂

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钙

Ca(OH)2

改良酸性土壤

石灰石、大理石(蛋壳、水垢等)

碳酸钙

CaCO3

建筑材料、工业制取CO2

火碱、烧碱、苛性钠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化工原料、清洁剂

盐酸

(氯化氢)

HCl

除铁锈、胃酸主要成分

纯碱、苏打

碳酸钠

Na2CO3

玻璃、造纸、纺织、洗涤

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天然气、沼气、瓦斯

甲烷

CH4

燃料

酒精

乙醇

C2H5OH

燃料、乙醇汽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Zn

+

2HCl

=

ZnCl2

+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价亚铁离子)

(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

(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价铁离子)

(9)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

(氢)

,铜

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2、红色固体:Cu、Fe2O3

、红磷

硫磺:淡黄色

绿色:碱式碳酸铜(铜锈,俗称铜绿)

3、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

液);含Fe3+的溶液呈

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空气、稀有气体

四、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还原性的物质:C、H2、CO

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助燃性物质: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有毒的气体:CO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CO2

最轻气体:H2

也是唯一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干冰(CO2固体):

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

盐酸(HCl):

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石灰石(CaCO3):

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和CO2;

生石灰CaO:

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熟石灰Ca(OH)2: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五、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油脂(植物油、肥肉)、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

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缺维生素A:夜盲症;

缺维生素C:坏血病

合金(混合物):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

铁生锈: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铜生锈(铜绿):同时与空气、水和CO2接触。

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

可燃物燃烧条件:⑴是可燃物;⑵与空气(或O2)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

CO2灭火;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

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六、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A+BAB

多变一

例:C+

O2==

CO2

CaO+H2O===Ca(OH)2

分解反应:ABA+B

一变多

例:2H2O===2H2+O2

H2CO3==CO2

+

H2O

置换反应:A+BCAC+B

单换单

例:Fe+CuSO4==FeSO4+Cu

H2+CuO==Cu+

H2O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CaCO3+2HCl==CaCl2+H2O+CO2

七、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6、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12、地壳中、人体中、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八、气体的鉴别

(1)O2与其它任何一种气体:

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能复燃的是O2

(2)CO2与其它任何一种气体: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九、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9、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1、物质的溶解可分为三类:大部分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少数溶解时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极少数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1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过滤失败的三个原因:(1滤纸破损;(2)滤液高于滤纸边缘;(3)容器本身不干净。

13、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CO2不能算着空气污染物)

1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15、取用药品“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6、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17、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原子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18、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

19、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20、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十、关于溶液的一些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S

100+S

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

2、有关溶液稀释(用水稀释的计算)原理: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

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十一、化肥(植物生成需求量最大的元素是氮、磷、钾)

(1)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叶片发黄

常见的氮肥: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NH4Cl)

(2)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缺钾:叶尖发黄,易倒伏

常见的钾肥: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

(3)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见的磷肥:磷矿粉〔Ca3(PO4)2〕

(4)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KNO3、NH4H2PO4)

十二、酸碱盐溶解性的识记方法:

⑴K、Na、NH4、NO3盐全溶;

⑵盐酸盐:除AgCl不溶,其他全溶;

⑶硫酸盐:除BaSO4不溶,其他全溶;

⑷碳酸盐:除MgCO3微溶,其他不溶;

⑸碱类:K、Na、NH4、Ca、Ba溶,其他不溶。

十三、其它背诵知识点

1、蛋白质作用:促进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

2、糖类作用: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3、油脂作用: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4、维生素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5、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含CO、CO2、H2CO3、碳酸盐)

6、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CO、CO2、H2CO3、碳酸盐)

7、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

8、三大合成材料:塑料(热固性和热塑性)、合成纤维(涤伦、锦伦、腈伦)、合成橡胶(轮胎)。

9、白色污染: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治理措施:①减少使用;②重复使用;③开发新型塑料;④回收利用。

10、常量元素(11种)

在人体中含量>0.01%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

在人体中含量

Fe、Zn、Se、I、F等

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Hg、Pb、Ag、Ba、Al等

11、pH的测定: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测定时不能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否则待测液会受到污染;也不能将PH试纸用水湿润,否则待测液被稀释,测出的值不准确。

1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13、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如果将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液向四处飞溅,发生危险)

14、物质的分离: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蒸发溶剂: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当温度升高到较高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随着溶剂的减少,析出晶体的过程。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一般是指把温度比较高的饱和溶液将其温度降低析出晶体的过程。

15、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16、硬水与软水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工业上通常用化学试剂出去钙、镁离子。

17、酸溶液肯定显酸性,但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酸溶液,某些盐溶液也可能显酸性,如硫酸氢钠、硫酸铵等溶液显酸性。同理,碱溶液肯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某些盐溶液也可能显碱性,如碳酸钠、碳酸钾等溶液显碱性。另外常见的碱中有很多不溶于水,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即使把它们加入到足量的水中,也不能电解出OH-,滴加指示剂时也不会变色。

18、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e(OH)3

Mg(OH)2

BaCO3

CaCO3;生成气体和水:H+与CO32-、HCO3-

NH4+与OH-

生成水:H+与OH-生成水。

19、向酸和盐的溶液加入碱,应理解为碱优先和酸反应,然后碱才和盐发生反应。同理,向碱和盐的溶液加入酸,应理解为酸优先和碱反应,然后酸才和盐发生反应。

第2篇

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时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吸引力。所以,我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渡,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

二、启发思维――充分发挥化学实验

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揭示物质世界的无穷奥秘,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浓厚兴趣。化学课也不再是过去的“话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

三、引导释疑――努力做好复结

工作

九年级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我的经验是:

1.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课本是我们复习的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师编选练习题、测试题的依据。因此在复习阶段,要继续读好课本,用好课本,还要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

2.关于联想总结,使知识网络化

经一个阶段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中考考试得分,学习仅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实践证明,只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

3.讲究方法,归纳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仔细研究中考说明,捕捉、研究中考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按照新课标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要学生学会分析思考,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对中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4.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第3篇

一、抓住临界点学生,关键学生重点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整体成绩,一定要注重临界点学生的培养。所谓化学成绩较差学生包括两类:各科之间不平衡,化学较差即偏科学生;学生总分排名,化学成绩相对较差。仔细分析学生成绩,根据县成绩学生所在位置找出临界点学生重点辅导和培养。学生分为A、B两组,教师利用午饭后小自习时间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辅导。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形成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化学成绩一步步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老师排上任务,学生也安排上时间。

二、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学生都抱有极大的兴趣。颜色改变、沉淀生成、发热发光等鲜明的现象,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加上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第一次测验成绩都很好,所以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都非常开心,兴趣很浓。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加深,部分学生的新鲜感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在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时,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启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中考复习的主人,不要做浩瀚题海的“盲游者”,更不要做稀里糊涂的演题“奴隶”。安排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所需、所求为基本出发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认真阅读化学课本,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

看化学书的程序一般分三步。

1.全面看

全面看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要做到能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本质的问题。

2.抓关键

在全面看的基础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用语重点看,认真反复琢磨。

3.理思路

看书时要积极思考,重点知识要掌握,难点知识要逐步突破。

总之,看书的程序可概括为:“整体―部分―整体”,即整体感知,部分探索,整体理解。

四、巧找规律,把历年中考题作为教学的范本

众所周知,近几年有提高试题难度,来适应现在激烈的竞争和升学的要求。就我个人而言,在参与批阅其他地市中考卷子过程中就深有体会。外市的中考试题难度高,而且力量也大,但是批阅下来却感觉外市学生除了字迹更加工整外,在适应高难度试题时更能够得心应手,得分率也高,学生总能得到较高的分数。每每遇到此类事情就觉得自己很惭愧。辛辛苦苦上完初中,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技能和应试能力。

例如,每套题第一个题目就是考查物理变化性质和化学变化及性质的问题。我要求每位学生把凡是遇到过的该类题型都整理在一起,放在一个笔记本上。久而久之,学生也发现并总结出了一些心得。很多该类题甚至连选项都有重复。遇到这类题就再也没有害怕的心理,总觉得如果再出这样的题,就等于给自己送分了。

再例如,一些考查化学方程式中质量守恒定律的问题。在处理该类题目时我还给学生编了一些容易记住的名字,如,在配平第八单元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我总结出这种配平方法――“美容法配平”:(1)已经配平的物质就先不要改动;(2)单质留到最后配平Fe2O3+CO高温Fe+CO2碳元素已经数目相等,先不要改动,可先配平氧元素使两边都为2个

好了,化学方程式配平了,下一步就是把分数系数改成整数,即为“美容”,方程式两边同乘以3,可得:

Fe2O3+3CO高温2Fe+3CO2

再如,

第4篇

关键词:学生答卷 中考化学 复习策略

中考在即,做好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对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我在中考总复习的方法,特别是在总复习中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老师们商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梳理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1.双基不扎实,化学原理不透彻、不清楚,化合价、化学式等基本用语书写不规范,错误率很高。

2.审题能力以及提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灵活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4.计算题书写不规范。

5.对简答题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精炼,有错字、别字。

6.对实验试题的情境设置一旦有变化,不知所措。

二、反思学生答卷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基本知识教学要求不严。学生答卷出现的错误表面上是学生重视不够,书写随便,实质上与我们教师平时教学也有关系。(1)只讲知识本身,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致使学生缺乏正确、全面的理解。(2)化学符号书写方法指导不够,要求死记硬背多,理解的记忆少。(3)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说得多,板演得少,缺乏规范性书写板书,学生只凭想象留些印象,这样使学生遗失了一次形成良好的机会。

2.思维定势的负面功能影响准确审题。教学中常发现学生把自己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运用于新的问题情景,一旦问题发生变化,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往往会阻碍新问题的解决。

3.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给与学生是单纯的知识及简单机械的记忆,这种方法阻碍了学生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消弱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认为三合一考的内容少,知识层次低,有的知识就没有必要给学生讲,更没有必要深入拓展,这实质让学生失去对化学知识的系统化理解。

三、具体做法

1.以新课标和中考说明为依托,以学生为本,制定复习计划。(1)了解中考方向、范围和要求。新课标是我们日常教学的依托,而中考说明是我们复习的重要依据,我们要认真研究它,从中获得考试形式、范围、要求、试卷结构、试卷类型、内容、层次要求。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2)要合理制定复习计划,安排复习时间。化学中考复习主要安排四轮:第一轮(大约5~6周)按章节走,紧扣课本,强化中考说明学生要求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第二轮(大约2~3周)按知识板块走,基本上可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以及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基本实验四块。第三轮(大约5~6周)综合复习,模拟训练、题型训练。这一轮复习要借助考评方式,精选组合模拟试卷,以达到精讲实练,以讲助练,以练助考的目的,以强化化学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以全真中考演练要求学生层层推进,最终达到准确性、时间性、适度性的提高。第四轮(大约2~3周)查漏补缺,考前指导。

2.注重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1)对基本概念复习时,要有侧重点,要分析透彻,理清知识形成过程,远离机械记忆,靠近理解记忆。(2)对专题复习时,重讲分析方法、解题思路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复习中,最好选择一些相应的变形题加以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3)对不同学生层次的学生分层复习,分层推进。(4)教学复习更为重要。如:类比法的化学性质比较的制取方法对比。归纳法:酸碱盐的规律。(5)要把握训练难题难易程度,减轻学生负担。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1)关心热点问题。(2)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挖掘课程资源,开发优质化学课件,以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

4.注重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综合复习指导工作。

5.将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实际相结合,注重化学的实用性复习力度。

6.强化实验,注重操作,关注探究。对近年来出现的“实验探究题”,我们要在平时复习中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也可给他们一次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对其他实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1)实验目的是什么?(2)实验所需要仪器的作用是什么?(3)了解实验过程中的各个步骤。(4)会观察实验现象及分析可能出现失败的原因。(5)会对实验结果分析。(6)全面分析课本实验,重视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应变能力。

7.重视教材,但不能“唯教材”。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材”只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方面的重要平台,它只是为我们教师提供教学活动的一方面的重要资源,但不是教学资源的唯一来源,所以要正确认识教材的功能,立足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第5篇

论文摘 要:我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电脑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将瞬间变化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合理科学地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运用投影提高初中化学中考化学复习课的效益。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化学学科的特征,将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组合,以实现教学目标。我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电脑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将瞬间变化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

现代信息社会是信息量极大、传播速度极快的时代。各种信息除语言文字外如果借助于视、听、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进行传播可以迅速有效地达到传播的目的。完全按常规单一的教学模式,对现在的学生缺乏吸引力。多媒体手段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用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动态的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地传递教育信息,刺激学生感官,传播教学信息。化学课堂教学,不是每堂课都适宜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是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最高境界。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化学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我觉得应该主要有以下几类:1.微观粒子的变化、运动。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运动变化是用肉眼甚至显微镜所看不到的,通常用挂图和模型,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2.元素化合物的实际用途,每学习一种新的单质或化合物,其用途可能只有课文中简单的描述,学生难记易忘。3.错误性实验操作后果的危害。如吹灭酒精灯、排水法收集氧气先撤酒精灯再抽导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不检验气体纯度等实验操作后果。4.有毒、有害以及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合理科学地选择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在众多的教学设备中,投影机有其独特的优点,因此,备受教师青睐,也是各校及教师使用频率较高的电教设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投影机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即投影片和投影实验。但在课堂中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投影,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教材内容,首先应认真写好教案,将投影次序,提什么问题,讲解分析的内容都编定。还必须把握投影时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才能恰当地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投影片的制作应抓住教材的重难点,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使用各种媒体的目的,都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投影片的制作要立足于科学、准确地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设计每一张投影片时,要明确投影片要解决的问题。合理科学地选择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投影提高中考化学复习课的效益

从初中化学教学过程来看,传统的中考复习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做;老师再讲,学生再做这样一种循环过程。老师感到复习课难上,学生感到听复习课没劲,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复习课效益低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较短时间内,把容量较大、覆盖面较广的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有机地储存在学生头脑中,我把投影引入中考复习,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要使用投影,除了需要投影器等硬件外,还必须有投影片软件。然而现成的可供中考复习用的投影片却一张也没有,这就得靠自己动手制作。我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把近三年来我州中考化学试卷中出现的试题,按中考卷的题型(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探究题,四、计算题)四大类整理,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再按知识点、线或面把它们分类,把有关试题精选在投影片上,共编制了8张投影片,供中考复习用。同一张投影片,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置换反应发生的规律这一张投影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先让他们看题、做题。由于中考题大多较基础,使这些学生在做题时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和情绪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再经分析、归纳,得出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判断和应用。通过这种复习方法,提高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分析已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时,除了可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了解到以外,我们还可从近几年中考卷中有关该知识点的试题出现几率来判断,即可从投影片中一目了然。

由于投影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识。实验资料表明:学生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来接受信息的。要提高记忆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视听感觉器官的功能,进行综合记忆,而投影恰具有这一功能。把投影引入课堂,是教学原则中直观性原则的一种体现形式。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中考是初中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试,每年具有可比性。把近几年来的中考化学试题分门别类地归纳总结,并把它们写在投影片上,既有利于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又有利于中考脉搏的把握,复习时加强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及时把握知识的难度、梯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制好的投影片便于扩充、保存,并可随时取用,避免以前每年均要刻印大量中考复习用讲义的麻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利用电脑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当时、当地无法看见或看清的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从而使得教学重点、难点突出、针对性强,注意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化组合,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化学中考;化学中考备考;中考化学年报

阳春三月,各科教学开始进入中考备考阶段,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及提高教学效果,是中考备考策略的重中之重,有的放矢才能稳操胜券。

我校备课组结合广州近三年中考化学年报,以《广州中考指导书》及《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纲,把中考化学试题按知识模块把题目、分值等进行拆分,分析命题特点,从数据中获得启发并归纳命题基本趋势。并结合我校应届学生成绩情况,分析学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中考备考。

一、结合年报分析近三年(2011~2013)中考化学试题

1.近三年试题模块内容、分值分布比例情况分析:(表1)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我们能准确地获知近三年中考题在每个知识模块的分布情况及在总分所占分值比例,化学学科基本思想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常见物质和化学实验总分所占比例在70%左右,而且这三部分内容所点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它们是中考备考的重点,要立足基础、兼顾选拔、深挖教材内容背后的化学原理和学科思想。这类题目量大但核心知识清晰,不需要作过多拓展,关键是指导学生掌握核心内容,学会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有利于帮助学生从题海和大量记忆中抽离出来。备考要重视考试大纲中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如化学学科基本思想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中: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具有初步的实验条件控制意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元素语言表述处理结果。通过表1,我们也能大致分析2014年中考的模块知识分布及各自所占分值比例发展的趋势:(表2)

由表4可见广州中考的方向,既要实现初中生毕业学业水平考查要求,又要满足各校之间对学生进行筛选的选拔性需要。在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上,保证了学生的基本分,因此对中小学生来讲,保分就是要严抓基础,做好化学学科基本思想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常见物质和化学实验的复习。并从选择题中确定立足点,保证选择题均分在38分左右,具体细化到:方程式的书写、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学科素养。而从这三年较难题的分值分布,明显在较难题上增加了分值,要让优秀学生从选拔赛中脱颖而出,较难题拿分是培优的突破口。教师从大学科观的角度培养优秀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让学生学会灵活调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在课堂上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知识迁移,体现书本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结合我校上学期期末区域统考综合分析学生(500人)现状

对我校学生考点得失分情况分析,从数据统计每个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再结合表1、表5,我们做出对学生物质分类、微粒观、化学计算三大知识要点侧重复习的有效指导。如,微粒观的知识点主要在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微观构成方面的认识以及读图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建立微观、宏观和粒子符号之间的联系,明确宏观是指可观测、可感知的事物,是大量微观粒子及其行为“汇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的性质,尝试学生自己画原子、分子、原子团及化学变化等微观示意图。

三、2014中考备考策略

1.部分目标

2.具体措施

(1)整体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结合五张分析表,有所侧重地复习各大知识要点,把握好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的教学比例。

(2)研究学生,分层辅导

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教学辅导工作,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层层落实,人人过关。例如,在练习中重视化学用语、物质分类、微粒观、化学计算等,控制好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比例,促后进生合格率,增尖子生优秀率。对全体学生提供教师自编选择题,冲刺38分;对年级前一百名的学生,另外提供自编套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备考后期,专门为后进生提供专项

辅导。

(3)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重视信息反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区域性的模拟考来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让教学的信息反馈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3.阶段性成果

在区域性第一次模拟考中,以超区域均分15.81分排区域第一名,我校学生(500人)化学成绩情况:

四、分析总结

从区域性一模成绩来看,我校中考备考策略是有效的,可见有效的数据分析对备考方向指导的重要性。

但我们也从学生知识要点细分得分的情况分析(按以上五张表的模式统计),又看到不足与改进的方向,我们再次调整教学计划,进行下一阶段的复习。

从不断复制的模式中,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做到中考备考可量化,从中体验数据分析的魅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化学;初中;中考;复习;方法

中考是学生和家长极为关注的话题,也是检验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届此,笔者就如何有效加强农村初中化学中考复习方法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以作抛砖引玉,旨在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考前准备

中考化学复习时间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复习30天。是复习的重头戏,夯实“双基”,构建知识网络(主要是双基训练);第二阶段复习是20天。是考察学生对主干内容的掌握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主要是专题复习);第三阶段复习是20天。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主要是模拟测试)。

二、夯实基础知识,扫清认知盲点

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不管哪种层次的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双基”。“双基”的落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教师要做到“三心”,即一要精心安排时间,如果第阶段复习的时间如果太短,贪多图快,走马观花,那起不到清障的作用;如果时间太长,容易使成绩好的学生厌倦,甚至会影响下一轮的复习效果。二要细心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目的是为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使知识熟悉化、系统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要耐心进行训练,基础训练就像打地基一样,地基打得越牢固,就越能够承担重压,但这种训练通常显得简单枯燥,甚至使学生厌烦,故教师要认真总结,不断反思。

三、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细致的基础复习和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足够,但仍旧有些纠缠不清,系统性不强,解题思路显得较为狭窄和零乱,通过专题复习将知识进行梳理,使之达到融会贯通,构建知识网络。专题复习是一种“短”(短小精悍)、“平”(有序展开)、“快”(快捷灵活)的方式,时间短,效率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考试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强调精练细思,提高综合能力

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来的。中考命题重在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提高则是通过一定题量的训练达到,所以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做到“三精”,一是精讲,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二是精选,教师选题要准确,做到有的放矢,题目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和思考性。三是精练,练题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对教材知识的升华,对学生能力的提高。

五、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得分能力

在进行完善而系统的知识储备、科学而严格的能力训练、合理而细致的心理调节后,使学生已经具备了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但是,中考毕竟是难度和速度兼并的考试,一道题往往有多种解法,如果学生采用更简捷的解法,就能提高解题速度,获得有效答题时间,显然好的方法和技巧是获得高分的关键,我想针对不同的题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六、重视复习讲评,讲求针对实效

复习课要做到脑中有纲、心中有题、手中有法、目中有人。讲评课要做到及时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有发必收、有练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七、优化考试策略,充分展示水平

考场犹如战场,通过全面系统的中考复习和科学严格的能力训练,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临场解题策略是学生中考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就是帮助学生走向成功的妙法!

第8篇

一、紧扣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夯实基础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化学学科的素养,对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和目标上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教师还要全面关注三维目标,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合理整合,进一步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教师要研究考试内容和考试的目标.化学课程主要包括五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明确每一主题的内容和目标要求,结合新课标展开复习.虽然是复习课但是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抓住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每个实验,探究活动,实验原理,实验现象,书本上的图片,资料信息,化学方程式,书后习题等都是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复习时要将上下两册书上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实验以及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

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改进教学设计.中考试卷的难度系数是0.7,所任教的学生学习习惯差,基础薄弱.复习起来重点抓住基本的容易题和较容易题,而这类题要使学生能掌握并且熟练解答,课本上的化学基本概念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元素,原子,分子,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等等.基础知识如化学用语的书写和意义,金属活动性顺序,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出现过的化学方程式,制取常见气体的原理,仪器,药品,装置,步骤,检验,验满等等.复习时创设情境使学生加深记忆,变换形式练习.这些知识出现的背景是什么?相关内容如何用化学基本观念统摄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书本上的图片再现给学生,书下面的注解特别提醒,实验中的现象情境回顾,书后习题改编.在复习基本概念时要分析透彻,理解记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就要把概念分析透彻,分析其适用条件和要点,掌握其内含和外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能记得牢,才能灵活运用.用好教材,以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案例出发,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二、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探究,培养能力

首先,实验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初中化学常见仪器和用途,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等等.复习课中,一方面复习实验的原理和做法.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要亲手重做,加强感性认识,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不能只“听实验,背实验”,以防遇到考查实际操作的试题时,会束手无策.

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时可以设计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的分解,观察现象可知是化学变化,放热又可以复习能量的变化,氧气的检验,催化剂的概念.除杂、检验、鉴别时要设计必要的实验使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复习课中重视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知识.

其次,在复习中设计专题的实验探究课.

将历年来的中考试题进行分类,“吃透”近三年的中考题.将中考题直接作为例题去分析讲解.选择好练习题,课堂上进行面批当面指导,训练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以确保考试时不丢分或少丢分.布置的作业要注意针对性.近年来中考题新题越来越多,灵活性越来越强,要求也越来越高.造成失分的题型有探究性实验题、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的简答题,失分原因主要有对实验设计的步骤不正确或不完整,对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不准确,化学用语不科学,还有缺乏生活常识等.练习时不仅要注意解题方法,更要注意答题表达准确、科学、严密、规范,并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习题类型的训练.这类题考查内容广,立意新颖,起点高,落点低,区分度好.

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对问题表达能力的培养.审题能力和对问题表达能力是学生一个薄弱环节,也是形成学生答题过程失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对问题表达能力的提高列入到教学常规环节中.

四、上好专题复习课

综合训练和模拟考试可提高学生的做题速率,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锻炼学生的应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考水平.然而,初中化学知识中有许多是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或区别的,在进行综合训练与模拟测试的同时,穿行小专题复习,可以使学生的化学总复习得以升华,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拓展思路和联想,有利于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块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能力,能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提高应试素质.

在选择专题时,应针对学生在前面复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知识缺漏、能力差异、知识点的地位、中专命题的热点等来选择.对近几年新出现的“信息给予题”、“实验探究题”等试题类型,进行专题复习,认真分析此类题目的特点,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同时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可加大对化学信息材料的补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从题目所给材料中提取解题所需的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熟悉“猜想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结论”的探究型试题解题方式.又如:不用试剂或用一种试剂鉴别各种物质、开放性试题、学科间的综合题等.如果将一个或几个热点串联成专题加以训练,必然能会增加学生应试的针对性,提高每类题的得分率.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而导致解答推断题的能力不令人意.因此,可以专门开设物质推断题专题,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中例举一些经典试题,加以训练.

第9篇

伴随着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问题逐渐成了广大教师关注和议论的焦点。由于初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巨大区别,使得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一下子不能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大多表现在学习内容多、理解困难以及兴趣下降等等方面。

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我们不难发现,初中化学教学是处于启蒙教育的地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必须接受的素质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掌握的都是一些较为简单的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化学概念、基本化学语言、基本元素知识以及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等等。此外,也包括一些化学知识在平时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对学生掌握知识层次的要求就是“有所了解”就好。相比于初中比较低层次的化学知识掌握要求,高中的化学教学要求就明显更加深入了,化学知识也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相应的对学生掌握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还要能清楚知道其中更深层次的原理。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如果对高中化学教材及教学要求没有一点了解,那么就很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的工作。面对中考压力,初中化学教育中存在的围绕中考转的情况仍比较严重,这就使得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我们的初中化学教师就应该注重对高中化学知识结构的掌握,高中化学中很多知识点由于中考不涉及,就使得在初中教学中这些知识被忽略或被降低教学要求。例如,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掌握的酸碱盐知识以及溶解度的计算,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就不曾被提及,使得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后,由于知识结构的变化太大而出现了知识概念上的断层。

二、从教学方法着手,保证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良好衔接

初中教化学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高中化学教材和教学要求后,注重教学过程中知识系统的总结,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使知识理论和应用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初中化学关于物质概念的教学中,最新教材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常识来介绍的,这样的介绍方法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缺乏主干思想的物质分类教学中,由于各种物质间缺少横向联系,就使得理论知识不够系统,这样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时注重知识的整合。

与此同时,教师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应该对一些高中有教学要求但初中并未深入探讨的知识或方法进行弥补。例如,高中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考查知识点,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教学时,学生就有必要对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类型复习一下。如果学生在当时的初中化学学习中,得到了教师关于这方面的相关拓展教学,就会帮助他们对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知识点有更好的了解。

我们的初中化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出发加以引领,帮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获得更多的知识,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水合离子吸热与扩散离子放热的现象”这一课程的教学时,就可以对这一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扩展,可以将其与高中化学中的“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我们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化学能量这一知识点时,就能通过回忆当时初中教师拓展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换。

三、兼顾学生的成长因素,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