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能力教育论文

时间:2022-11-12 15:21:48

导语:在能力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能力教育论文

第1篇

臂如,一个身体素质较弱的人,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对身体的基本素质训练、定向训练之后,才有可能承受竞技专业的专项训练。同理,幼教音乐专业的弹、唱、跳、编创、教法与实践等专项技能,必须以音乐感受(听辨乐音、节奏、旋律、和声、对位、配器)与经验(基础练习、作品听赏等积淀)为基础,对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掌握一定的认知方法、理解一定的技术内涵,才能够顺利地吸收、转化、运用音乐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分为两个程度级别:基础差的从“课程1”开始,直至学完“课程2”;基础较好的可以从“课程2”开始;基础较强的可以免修(经过考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专业入门培训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为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优化音乐专业课程

根据音乐幼教内容与要求、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培养标准,对音乐专业相关理论、技术课程,进行最短教学时间与最高教学质量的组合———优化音乐专业课程。优化课程的理念是:专、宽、拓。

(1)专业性知识与技术的要求在音乐范畴中,与幼教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包括了音乐创作、音乐表现、音乐文化等音乐专业领域。臂如,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和声与对位、曲式与配器、音乐史与音乐风格,等等。这些专业理论、技术的正确运用,才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幼儿的培养。

(2)幼儿音乐教师的多项技能培养幼教过程中,教师应有较宽的知识与技术运用能力,具备两方面技能:教学组织与专业演示技能、教学引导与反馈矫正技能。一方面,音乐教学组织过程应表现音乐的美,引起幼儿对教师、对活动内容的兴趣,教师的示范必须能够准确地表现音乐的情感与风格,能够准确表现与表述音乐内容。另一方面,教学引导与反馈矫正是使幼儿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教师必须正确地引导幼儿根据专业性发展要求的启蒙、基础,对幼儿的表现予以矫正。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幼儿音乐教育虽然是启蒙教育、内容简单,但不可以非专业、引导幼儿朝着错误方向发展的误导。

(3)培养知识、技能的拓展能力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才有助于教、学的同步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音乐表现与音乐教学的创造性能力培养。一方面,必须掌握音乐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规律,具有理解因社会发展而促进音乐表现方式、风格的演变,使幼儿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创造能力决定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培养。音乐创作的思维方式与语言、数学具有不同的特性:非语义、跳跃、随心、随性、闪念,等等。这正是人类创造所需要的思维方式。

3.培养能力的教学策略

从提高音乐素质基础的“专业入门培训”开始,至实施优化的“音乐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应坚持:由浅入深、全面地进行音乐专业技术训练。在各项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贯穿专业性、基础性、综合性的原则。具体应包括四个方面:

(1)音乐听觉基础训练音乐听觉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教学中不能沿用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视唱练耳课程,应该将音乐材料由浅入深、结合实际地组织。臂如,选用幼儿歌曲旋律、钢琴曲、管弦乐作品,把专业基础与弹、唱、音乐鉴赏相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2)音乐思维基础训练在听觉与音乐表现技能(弹、唱)训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音乐思维活动。教学中,应该细致地开展反馈、矫正、评价,直至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习惯对音乐的思考、对自己或他人音乐表现(弹、唱)的评价与矫正。

(3)音乐表现能力训练音乐表现的技术与审美,决定了音乐表现的程度高低。在训练中,不因为学生是非音乐专业而降低技术要求。在钢琴、声乐教学中,应按音乐专业要求逐步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技术,同时要注意评价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掌握技术与审美之间的关系。

第2篇

(一)实践激趣

在教学中,应尽量设计演示动作,使幼儿在实践中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捉迷藏》一课时,教师先把准备好的小白兔、小青蛙和小鹅三个头饰拿出来,让三个小朋友到讲台上,分别扮演三个小动物。先让小朋友们认识一下三个小动物。再让小朋友回答三个小动物走路的不同姿势,并且让着三个小朋友各自做出小白兔、小青蛙和小鹅走路不同的姿态,学小动物不同的叫声,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有趣的游戏中达到了玩中长智、接受新知识的目的。

(二)观察激趣

教材上的图片新颖、清晰、内容风趣,乐于幼儿观察,如能安排一些观察活动更能使儿童的兴趣高昂。在教学《彩色蛋糕》一课时,教师先让幼儿观察书上的图片,再出示《蜜蜂奶奶》、《蜜蜂娃娃》和《彩色蛋糕》的挂图,使幼儿感到稀奇和惊讶,能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利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进行有情、有声、有色地讲述,并附之以动听的二个,充分让幼儿去体验、去认识、去理解、去想象,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幼儿的求知欲望不断上升,积极主动地思考,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之目的。

二、单项突破,净化集中

综合教育的前提是单向性突破的结晶,要培养幼儿全面、综合地获得知识,首先应进行单项性突破,对教育材料、语言、背景等进行净化集中,做到语言教材的单一性和讲述内容的一致性,以提高幼儿观察、讲述事物的能力首先,在观察事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只观察一件事物,体现一种情节。要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情和景的感知上,使幼儿一点就明,记忆较深,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讲授《动物运动会》时,就可以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这是什么场面?有谁参加?它们在做什么?等等,使幼儿对情节有一定的了解,易学易记,讲授者本人亦要进入角色,从而使语言得到规范性训练。

其次,由于幼儿观察、讲述事物比较笼统,往往看到什么说什么,碰到什么想什么,顺序紊乱,支离破碎。因此应引导幼儿围绕主题积极思维,以达到讲述情节的一致性。仍以《动物运动会》为例,教学时,始终围绕运动会的场面,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谁能跑得最快?谁跑的比较快?谁跑得最慢?系统而又完整地讲述故事情节。总之,做到语言教材的单一性和讲述内容的一致性,可以净化背景,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集中,还能使幼儿观察思维趋向一致,达到了语言训练集中性的效果。

三、丰富词汇,综合训练

语言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幼儿掌握词汇的多少,理解词语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词汇越丰富,语言就约生动,所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应从丰富词汇入手。

(一)扩散性训练

以一个词为扩散点,进行词语训练。如以“水”为起点,让幼儿给谁找“朋友”,可以找到的有,井水、喝水、湖水、雨水、露水、汽水、自来水、矿泉水;水池、水井、水库、水果等。用“子”字组词:房子、桌子、椅子、帽子、勺子、哨子、小王子等。把名次与量词组合:一支笔、一头牛、一匹马、一双鞋、一辆汽车、一顶帽子等。进行组词接龙游戏:如,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按顺序说下去。再如,生——学生——生活——活动——动作——作业……。还有,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等。这样联系,不仅使幼儿在娱乐中掌握较多的词汇,而且也锻炼了幼儿的快速反应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从组词到口头造句:如风——风筝——我和爸爸放风筝;火——火车——妈妈带我坐火车;电——电视——我们都爱看电视等。再如,“有的、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小朋友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还有的玩跳绳等。这样,由组词、口头造句,逐步引导孩子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视态训练

以“观”促“思”,以“思”促“讲”,训练幼儿理解词汇的含义。如“思考”这个词,通过训练,孩子们不仅能用语言表达思考是用脑想事情的意思,而且有的孩子能用皱眉头的表示,有的孩子能用右手抚前额的演示,还有的孩子能用双手放到背后低着头走来走去的表演来表达“思考”的含义,使孩子们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词汇的理解,使之牢固掌握。

(三)故事悬念

在给幼儿讲故事达到时突然停下来,让孩子们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或结尾。这样在讲故事的时候,每个孩子的注意力都会非常集中,促使幼儿认真去思考,编造自己认为完美的故事后半部分的结尾。如,讲述《风娃娃》的故事,风娃娃帮帆船开快,帮小花狗放风筝……突然,想起“小山羊家着火了,快救火呀!”的喊声,狐狸大嫂、小花狗、老熊伯伯……都拿着水桶、脸盆往小山羊家跑去,风娃娃使足了全身的力气,对着着火的房子扑过去……这是,老师将故事停住,让小朋友们想象“风娃娃把火吹灭了吗?它是不是又做了一件好事呢?”小朋友们思考片刻,马上想出了几个答案。有的说:“吹灭了,我过生日得时候就把燃着的蜡烛吹灭了。风娃娃又做了一件好事!”还有的说:“吹不灭,冬天我家生的炉子要灭,妈妈就用扇子煽,结果火越煽越旺了。风娃娃做了一件坏事,房子会烧坏的!”正当大家争论不休时,老师把话题一转:“那么,它们怎样才能帮小山羊家的火扑灭呢?”于是,孩子们又展开了热烈地讨论,他们说得比较贴切,使讲述的故事完美起来,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3篇

化学虽是一门理论性质的学科,但其应用性相当广泛,在工业生产、化学生活中的应用比比皆是,可见化学的重要意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群刚刚完成甚至未完成初中学业的孩子,自身控制力不强,吸引他们的往往是一些新鲜、有趣的知识和事物,教师简单无味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参与学习,思考的积极性降低。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创新出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模式,要严格区分两个级别的层次,中等职业学校意在培养技能性应用人才,应明确教育教学目标,积极参与教学。

例如:教师在中职课堂讲授化学课程中,在讲到化学稀土一节时,以镧系元素为例,它的名字既难记又没有实际的概念,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难题,因为他们从来不会有所涉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对学习化学的热情,阻碍了学生自身学习和技能的发展,对于中职学生的要求不能像对待高中学生那样强加理论知识,试着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分析“为什么镧系元素彼此间化学性质的差别比锕系元素彼此间的差别要小得多?”“镧系离子的电子光谱同d区过渡金属离子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镧系离子的磁性变化有什么规律性,解释这种规律”等等。因为他们对于这一层次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真正了解和把握相关的知识。况且中等职业学校一直追求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真正体现相关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实现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结合学习内容,注重实验应用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中涉及的实验也很多,因此,在化学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对化学课堂产生学习兴趣,保持积极和好奇的心态,积极参与学习和动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是再好的记性也要动手做,将其达到熟练的地步,这样才会记得牢,不至于忘记。化学学科也是这样,只有动手进行实验才能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真正发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和实践及应用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两者的全面提高。

例如:化学课堂上讲授“钪的属性”时,可以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让学生自主动手及思考,积极探讨其“分子式、分子量、熔点、沸点、闪光点、密度、外观”等等,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快速容易熟练地记住学习的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高效。

第4篇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模式化教学和简单符号化教学的问题。实践证明,模式化和简单符号化教学因其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直觉,妨碍了小学生的自由表达能力,而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课程和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因此,学校必须注重创造性教育,通过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训练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其创造能力。

(一)科学把握小学美术教育的创造性特点

创新教育其核心价值就是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小学美术教育由于教学内容广泛而具有鲜明的创造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渗透着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审美教育,并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益的创造性美术设计活动,来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根据其本身的想法进行美术创作,使学生用自己创作的作品来表达其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这样可以培养小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个性的表现能力,还可以发现其创作才能,从而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及塑造其独立的人格魅力。

(二)注重学生的美术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小学生只有充分的理解并掌握了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在创新创造方面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教师要系统地教授学生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要循序渐进,逐步将教学内容引向深入。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一般途径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第一,观察能力训练。教师提供客观事物,由学生观察后提出事物的特点以及创作思路。第二,想象能力训练。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依据自己想法来想象,并创造出有关美术作品。第三,创造能力训练。教师以相关的美术教学材料为基础,在成品和半成品的美术作品上,让学生自由地添加自己的创作痕迹。

二、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教育质量美术教育

作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其独持的教育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的把美术和美学知识教授给学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运用启发性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对于美术的认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既由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也由美术教育的阶段、状况和水平所决定。对低年级的学生要注重把以往自由式即兴作画的热情引导到正规学习中去。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兴趣,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盲目地把枯燥、抽象的美术理论或概念强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否则必将大大削弱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更无法激发不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以至于影响美术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应关心、信任、尊重学生,注意进行鼓励性评价,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热情,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标新立异。

(二)拓宽审美教育渠道

第5篇

改变教学方式,活跃教学气氛

在校学生步入临床前,对口腔医学知识的理解往往局限于理论,并且只是抽象的理解,与临床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更生动具体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且可以非常直观地对一些难以用书面和口头表达的内容进行演示,如利用多媒体的概念和特点,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简洁易懂、直观生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视听教材,提高医学教学水平[2];利用标本或模具,讲解理论知识或演示临床操作过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以“医生”的角色与教师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在学习完口腔颌面部感染疾病后,在对腮腺炎的诊断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现有的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解剖学知识背景下作出诊断、列举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提出自己的治疗方案,同时发挥学生想象力,设想对这一疾病从何种角度可以进行研究。

发挥教师团队的作用

教师团队具有目标明确、成员互补、分工协作、有效沟通及绩效显著的特点[3]。建设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合理的教师梯队是团队建设的保障,有资质的教师教学工作中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多为他们创造机会,形成良性竞争环境[3],做到“人尽其才,各展其能”,提高教师教学教育水平。同时,各个专业课教师应该相互沟通,适当调整口腔医学的基础与临床课程的顺序安排,使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能有效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强化所学知识,而且能够融会贯通,综合掌握所学知识。

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摒弃学术腐败

口腔医学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工作可以不断促进、丰富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吸引学生对某一领域产生求知欲[4]。教师要正确对待科研,不能把科研等同于名和利,否则会变成学术上的“腐败者”,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尊重;教师本身要注重自身品德及学术修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师生观,要真正做到育人的目的,而不是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作为自己利益的牺牲品。同时要给学生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支持学生实施有创新的研究设计,不能让对科研经费的顾虑成为制约因素。

教师评价机制

科学地评价教师业绩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建立重业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关键[5]。教师评价机制应为多元化机制,包括校方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对于临床教师来说还应有患者评价,临床技能评价。教师评价机制的建立对于教师业务水平、教学艺术、品德修养、师生关系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反思内容,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可能值得借鉴并尝试的新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

第6篇

一.通过节奏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音乐的骨架,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而节奏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节奏,如时钟的摆动,公鸡的打鸣,火车的开动等,让学生根据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来学习一些较难掌握的节奏,并再进行创作不失为掌握巩固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如学习x.x的附点节奏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夏天知了的叫声知.了知.了,然后给定学生一句歌词如“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让学生创作出不同的包含x.x的节奏形式,有的学生创作成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也有的创作成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很容易地掌握了x.x的节奏。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读歌词,按拍号写出各种节奏”的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编出两种以上节奏,较常见的如“大雨下来哗啦啦啦啦,小雨下来沙沙沙沙”,很多学生会发表不同的看法:“我想把四个沙的节奏写成沙沙沙,把小雨如丝的情景表现更贴切。”“我也改动两个地方——大.雨下.来,这样能突出大雨的大和落下来的猛。”学生尽情发挥,用不同的节奏描摹出大雨小雨落下来的不同形态。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拍手、跺脚、捻指的节奏或打击乐器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只要稍加指点便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处理。学生的创作可能不成熟,不完美,但是,他们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通过歌词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歌词包含较多的文学性的东西,在音乐课上进行歌词创作,既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水平。老师可以根据原有歌词让学生进行歌词再创作。如学生在学会歌曲《春天里》后,老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春天里除了有太阳、青蛙、燕子、花儿这些景物外,还有哪些可爱的景物呢?你能不能再创作出另外的歌词来呢?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创作出许多不同的歌词来,有的是“春天里鲜花眯眯笑,春天里蜜蜂嗡嗡叫,春天里蝴蝶飞呀飞,春天里歌声多美好。”有的是“春天里小草眯眯笑,春天里布谷布谷叫,春天里小鸟飞呀飞,春天里小朋友多快活。”学生们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调动起来了,在创作中体会到了乐趣。根据简短的旋律进行歌词创作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老师只要引导得法未尝不可以进行尝试,例如5123--|53423--|1345--|53421--||是一段比较抒情的旋律,老师可以给学生多听几遍多哼鸣几遍,让学生感受旋律的情绪特点,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创作出一首完整的歌词。有的同学创作了题为《春天来了》的歌词:

5123--|53423--|1345--|53421--||

春天来了,小鸟飞来了,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

有的同学创作了题为《校园多美丽》的歌词:

5123--|53423--|1345--|53421--||

校园里,柳树发芽了,花儿开了,我们多快乐。

学生们唱着自己创编的歌词,其乐融融,在创造中提高了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想象能力,同时在创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通过旋律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旋律创作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是事实证明只要老师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训练并能在训练中注意利用各种方法,由易到难,学生完全可以创编出简单的旋律。开始时可以利用为乐句添上音的方法,如5()|32--|,有的学生添上了6532,有的学生添上了3235,学生们思维非常活跃。做完这样的练习后,老师可以给定学生几个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创作,如给定五个音do、re、mi、sol、la按XXXXX节奏进行接龙游戏,即兴唱出旋律短句,开头的音必须与前一位同学唱的最后一音相同(即鱼咬尾),11123323233566553221

学生在游戏中反映敏捷,临场发挥灵活多样。有了一定的创作基础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简短的旋律创编练习了,如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带进一定的环境中:春天的早晨,鸡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在草地上做游戏,他们唱歌唱得可欢啦,鸡妈妈唱:叽叽叽,我的孩子真可爱。小鸡唱:叽叽叽,我们爱妈妈。学生根据歌词的意思可以创作出很优美的旋律,如鸡妈妈唱:

555|3235|323||

叽叽叽,我的孩子真可爱。

小鸡唱:

111|2123|1--||

叽叽叽,我们爱妈妈。

学生通过简单的旋律创作,可以发展他们的调式感,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四.通过动作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7篇

实践能力是和具体教育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基本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技能和综合技能。

(一)基本专业技能基本专业技能是学生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唱歌、画画、跳舞、弹琴、手工等等。对于幼儿师范专科生而言,基本专业技能不在话下。但对于本科生而言,这却是令他们望而生畏的一道鸿沟。

(二)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技能是幼儿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行为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活动主题的构想、活动的准备、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活动的评价与总结等。组织与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重心,也是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主要途径。因此,教育教学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的核心要素。

(三)综合技能除了以上两项技能,幼儿园教师还需要在幼儿园各类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如观察幼儿并进行个别指导的技能、创设教育环境的技能、家园合作的技能、科学研究的技能”等等。“这三个层面的技能即是独立的,也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凸显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也寄予了我们对于学生的殷切希望。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幼儿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然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本身多方面的长期努力,共同配合,方能显现成效。

(一)“两相互补”———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学生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前,大多对此专业认识欠缺,就读此专业前,也没有经过音乐、舞蹈等课程的专门学习。为了弥补学生在基本专业技能方面的缺失,加强“技能课”的针对性和学生的自我提升是相互补充的两个重要环节。

1.加强“技能课”的针对性“技能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对音乐视唱练耳、键盘器乐、舞蹈、美术(包括各类绘画和手工)等基本专业技能课程的俗称。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缺乏专门的技能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音乐、舞蹈和美术专业外聘教师给学生开课。然而,外聘教师的课程专业性虽强,却会忽略幼儿教育的特点,这就导致学生学难致用。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就业,学校可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有“技能”特长并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师为学生专门授课;也可以对外聘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促使他们在教授“技能课”时能更多地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此外,少年宫、少儿培训机构的教师不仅精通各类艺术专业,也能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学校可以在这类机构中寻觅适宜的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进行训练。

2.引导学生自查并提高薄弱环节“技能课”的开设虽然可以使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普遍得以提高,但天赋和后天努力决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学习“技能课”的同时,学生应不断反思和自查自己的薄弱技能,针对自身问题向教师咨询建议,或是在课外报读相应技能的培训班,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基本技能。

(二)“三大法宝”———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技能是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中之重,它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也是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教师的素质、课程的模式是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保障和强大推动力,而富有竞争性的教学技能比赛则是学生教学技能得以提升的催化剂。

1.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学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不尽相同,如‘双证’说、双职称说、双层次说,都肯定了‘双’的价值取向,即‘双师型’教师应擅长干不同的两件事。一件是理论取向的,而另一件则是实践取向的。”“简言之,‘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既是教师,又是专业技术人员,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复合型教师。”由此看来,高校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更要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高校教师在理论知识方面尚能达到要求,但其自身的实践经验和能力都严重缺乏。因此面对学生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此一来,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总是不尽人意。要想有效指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去到一线或是多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了解目前的真实情况,开阔自身眼界,从而将幼教理论与实践融合,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真正实用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2.改变“教法”课程的传统模式,建立开放、自主型课堂近年来,“满堂灌”、“一言堂”、“照本宣科”的课堂饱受抨击,学界都提倡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法”课程的宗旨在于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封闭的模式,建立开放性、自主性的课堂。

(1)以优质课视频,直观呈现教学经验信息技术的发达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各类学前教育网站上不乏精彩的优质课视频。教师可从中选择适宜的视频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感知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观看视频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利于他们教学技能的提升和运用。但这种方式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网络资源过于泛滥,因此教师应慎重选择教学视频;二是视频放映后,教师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中进步。

(2)学生模拟教学,尝试理论结合实践学习了相应理论,也直观感知教育教学经验后,教师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模拟教学,做到真正的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在学生人数较少的情况下,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以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走上讲台,演绎和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则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的形式配合教学。

(3)提供真实教学场景,展现学生教学技能模拟教学虽说可以将“教”、“学”、“做”合一,但模拟毕竟不是真实情境,许多现实问题在模拟中被理想化而不曾暴露。因此,学校应与实践基地合作,尽力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机会,让学生独立教学和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难题,真正展现自己的技能和风采,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弥补和改善。

3.以教学技能比赛促使学生在竞争中成长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比赛的竞争是激励我们奋力拼搏的动力。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外活动的参与更是体现其存在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竞争的平台,策划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技能比赛项目,如微型课堂大赛、师范技能大赛等,让学生通过比赛知己知彼、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创新见习、实习模式———完善学生的综合技能见习和实习是为帮助学生增加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做好就业准备的培养方式,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完善至关重要,一直以来,成效却低。只有形成学生与导师互评、互助的模式,才能切实提高见习和实习的有效性。

1.形成学生———导师互评模式,提高见习、实习的有效性学生———导师互评模式,是在高校与幼儿园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学生在见习和实习结束后,相互给予对方客观评价,并以此作为双方考核的依据之一。长期以来,在见习、实习结束后,仅是幼儿园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此,幼儿园难免敷衍了事。倘若高校能与幼儿园建立互评模式和互评机制,给予学生评价指导教师的权利,也以此作为幼儿园评判指导教师的依据之一,相信指导教师会尽心引导学生,势必提高见习、实习的有效性。

第8篇

(一)从集体教学转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由单向化的信息传输转变为交互式的学习方式

在集体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教师教授的引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教师讲授时的思路引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没有形成与发展的机会。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状况,现代网络、多媒体系统所具有的强大的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择。在网络、多媒体状态下的现代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兴趣、学习基础、学习条件等因素去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和内容,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被动参与学习的状况。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充分解放自己的思维,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认知主体回归与学生。这显示出现代教育技术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各种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现代交互式课件广泛研制和运用以及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各种类型多媒体图书的出现,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操作熟练程度的普遍提高,学习形式已经彻底打破了一两本教科书和教师简单讲解方式,使学生拥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主性,学习积极性被更好地调动起来,教学的效果也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解放,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二)由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远程教学已经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已经并永远不可能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教室、固定学校之内,再也不是教师面对教室内学生的单一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使高等教育实现了教育者孜孜追求的梦想,实现了教育的开放,实现了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平等、自由、自主、积极地接受教育。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全球化教育程序的引入,交互式教育环境的实现,高等教育正在逐步发生颠覆性的重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来源不再只是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也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设置和教师的思路。学生们能够更加开放自己的思维,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或疑惑,及时地去寻找所需的知识和资料,可以在不受限制的空间中自由地去思考和创造。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场新的教育革命。

(三)被动学习能够转变为自主探究,从而增加学生的创新体验,强化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网络方面的功能,都已经具有相当完备的功能。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宝库。这为人们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这样的便利条件也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成为可能。例如,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将学习寓于课题的研究中,把学习、探究和创造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把以往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探究知识,学习过程变成了研究过程,使学生获得了创新体验,强化了创新思维能力,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对课题的研究没有现成的范式与样例,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犹如科学家面对一个前所未见的课题。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科研创造的过程。因此,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检索课题研究所需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提出种种构想。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去做大量资料的查询和相应知识的检索,离开互联网是根本无法做到的。而没有对资料的查阅和相关知识的学习,解决课题的构想更是无从谈起。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物质与技术上的有力支持。

二、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理想手段之一

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CAI课件成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主要形式。CAI可以营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又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像、字、画等动态显示于一体,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达到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良好效果,易于理解接受,让学生得到实际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多媒体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理想的认知工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面对的是非线性的相互关联性很强的大量信息,能够最充分地搜集资料,可以进行独立的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有自己特点的作品。多媒体CAI课件成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主要形式,CAI营造出的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又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

(一)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学习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而现代教育技术将学生从枯燥的抽象教学中解脱出来,特别是形象逼真、生动新颖、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建设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情境,通过深受学生欢迎的感官刺激,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育参与者,使学生始终处在强烈的感受之中。正是这种独特性、感受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体验,并能迅速转化为积极的求知欲望,从而获得学习的主动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创新思维能力对于问题的探讨和解决的方式方法从来就不局限于一种,而是通过不同的、多种多样的、多渠道的推导和演绎实现发散性。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知识载体所带来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素材所具有的可组合性和可扩充性,能够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新”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要素,没有“新”就根本谈不上创新思维能力。所谓“新”就是要善于发现新问题,寻找新事物,创造新产品,提出新见解,也就是所谓的独创。对于学生来说,培养独创性就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和积极思考,用自己的智慧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些“新”之所在。可能这些“新”已经是“旧”的问题,但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培养发扬,是非常珍贵的属于学生自己的独创性。交互性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的特点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能力等,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自己安排学习进程,自己解决教育教学中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培养方式,实现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的教学目的,学生也只有在这种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寻找规律性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品质,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创性的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只有突破思维惯性,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才能适应社会要求,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教师的创新思维教育理念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条件

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基本要素之一,教师创新思维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程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的十提出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行创新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符合党的十要求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独有的现代教育特点,打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赋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鲜明的时代特色,呈现出多角度、多样化、视野广阔的特点。教师应在实践层面上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行教育创新,在教育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党的十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学识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兴趣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激情

兴趣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兴趣教学。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技能的主要动力,推动学生积极努力学习的巨大推动力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可以使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设计一些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创造性地提供学生发表见解、质疑的条件和机会,在教师创造的疑难情景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被唤醒并积极主动地发生。教师要掌握并充分使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和教学中的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多彩和多样化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这种兴趣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寻找新事物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培养学生思维求异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精神、创新素质的核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和方法能够使教师有意识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实现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同一研究对象提出不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出最佳方案,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创新思维的缜密性、发散性、独到性、求异性和创造性。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巧设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探索创新

第9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不仅仅是课堂和学校了。网络为学生学习和获取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高中语文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语文素养。教师的知识面应该更广,教师要博览群书,跟上时代的步伐,增加自己知识量,多学习,多查阅,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有着深厚的知识底蕴,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才能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此外,现在的语文高考题型新颖,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甚至涉及到社会热点。这就更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努力成为新型、高水平、高素质的语文教师。

二、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方面的训练时,学生在初中曾经学过借条的写法和格式,可毕竟不常用,就被忽略了。在一次试写过程中,写对的学生寥寥无几。经过了解,原来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家长是经商的,借条经常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所以才会那么熟悉。可见,语文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会去评判一件事情的是非曲直,并且要做到有理有据。例如,高中生攀比心理严重,穿名牌服装、用品牌手机等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完成一份关于高中生日常消费的调查报告,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了解高中生的消费观,最后要写出总结和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通过这项作业,一些学生在消费理念上有所转变,还有的学生学会运用辩证、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学会了表象和实质的区分,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习语文,例如,做街头广告的“医生”,到社区进行“献爱心,送温暖”活动,自制手抄报,参加公益演讲等。总之,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不能只把眼光停留在课堂上,要启发并带领学生走到室外,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抓好语文教学,就要抓好学生的听说读写练。写作能力对高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将来学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写作都会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下面我谈一下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把遇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体味其妙处,在合适的时候要学以致用。对于一些优美的语段或文章,教师应让学生去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安排。素材积累得多了,学生自然就掌握了写文章的方法,如首尾呼应、深化文章主题等。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就要在平时多阅读,多摘抄,一旦在写作时用到这些素材,便会文思泉涌,一气呵成。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只有坚持练笔,才能提高写作能力。然而,高中学生时间紧,学业忙,作业多,压力大,除了做作文课的硬性作业外,很少有时间写作,更别说坚持练笔了。但学生如果长时间不动笔,就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多练笔,我常常拿出自己的“感悟日记”读给学生听,用自己的满腔热忱来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之火,并鼓励学生坚持进行“一句话晨记”。在每次早饭后的时间段里,我要求学生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或者自己一天的计划和安排。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