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8 17:42:49
导语:在研讨交流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按照市委统一安排,8月28日,满城区就学习宣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进行交流研讨。区委书记刘永胜主持会议。
会上,各位区领导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围绕“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分别进行交流发言。
刘永胜指出,大家的发言,既谈认识、谈体会,又谈目标、谈举措,做到了在研讨中提升认识,在交流中激发热情,达到了预期目标。大家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大兴学习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中汲取新动力,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在全区形成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刘永胜要求,要充分认识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站位,找准定位。这次市党代会,是在全市人民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品质生活而继续奋斗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极具时代意义、战略意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大家要深刻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振精神,砥砺作风,以昂扬的斗志和有力的措施,努力把市党代会描绘的美好蓝图镌刻在满城6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刘永胜指出,要强力推动学习宣传,进一步掀起热潮,浓厚氛围。大家要着眼于推动市党代会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重点抓好面向领导干部、面向基层群众、面向社会各界的学习宣传工作,着力营造浓厚的政治氛围、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要深入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开展集中宣讲、面对面宣讲、互动式宣讲,采取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生动鲜活的语言,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实效性,把市党代会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广大党员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形成全媒体、立体化传播态势,多角度宣传阐释市党代会精神,着力用市党代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对集体教研进行了改进规范。
一、确立明确的集体教研目标
在学科组的集体教研上学校确立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目标。
1、把集体教研做成经验交流会。每位教师在集体教研前,要深入研究教材,写出自己的教学方案,特别是有经验的教师要结合课例写详谈细。
2、把集体教研作为培养青年教师的平台。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活动,使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经验的传授、专业的培训,业务的提升。
3、把集体教研做成成果展示会。做实教研过程,打造高效课堂,形成优秀教案、优秀课程资源,积累教研的成果。
二、规范集体教研的基本流程
集中教研分为三个阶段:课前研讨、课堂观察、课后研讨。
第一阶段:课前研讨
课前教研主要是通研课时教案,落实从个人初案到修改案的完善过程。这一阶段学校确立了两个目标:准备好了再研讨、带着问题去交流。
研讨主持:学科组长
研讨准备:中心发言人要写好研究案的课时备课和说课稿,其他成员要写出备课的草案,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问题清单。主持人需在研讨前和中心发言人做沟通,了解研讨内容并明确研讨主题。
教研流程:
学科组长介绍研讨程序,点明研讨主题,调控研讨时间。
(一) 执教人说课
中心发言人主要借助课件落实“六说”,即说教材(站在单元高度分析整节课)、说学情(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说模式(本节课的基本模式)、说设计(本节课设计环节、意图)、说亮点(自己认为本人教学设计的得意之处)、说困惑(在设计过程中难以解决或者难以把握的地方)。其他教师认真听,思考,写出自己的意见,在教案上进行标记。
(二)小组讨论
这个环节中的讨论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讨论中心发言人针对教案提出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二是讨论学科组其他成员带来的发现针对教案的问题(青年教师必说);
三是主持人确立的重点中心问题讨论。
在研讨过程中大家既要各抒己见,主持人又要依据研讨情况事先确立或临时确定几个主要研讨问题进行集中交流,明确研讨方向,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中心发言人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记录。
(三)梳理总结
1、中心发言人做本次研讨成果展示,将研讨纪要进行简单梳理表述。
2、主持人做教研重点解决的问题强调,做下一阶段听课活动安排和对本次研讨活动做简要小结。
(四)材料整理:
中心发言人完成材料:个人初备教案稿及说课材料;整理好研讨活动记录;活动后完成基于研讨的二次备课修订案(二次修订教案需在研讨一天内发送到各位研讨成员手中)。
第二阶段: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教学研究的实践检验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确立了两个目标:带着任务去听课;用数据评价课堂。要改变过去只要把教学过程记在听课记录本上就完成听课任务的现状。
观察分工:
我们把学科组教师分为四个观察小组,在传统的评课方式的基础上,落实了课堂观察量表,初步探讨微格评价,让听课教师从四个点观察课堂。
第一小组:教学模式的体现。观察课堂上教师对学校“三四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落实情况。
第二小组:小组学习的落实。课堂上是否有小组学习的落实,小组学习是否有效,从而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第三小组:学生常规的培养。观察课堂上教师对教学的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第四小组:教学效果的评价。在课的结尾抽验或统计学生当堂达标的情况,用数据检验课堂效率。
教研流程:
(一)课堂展示。执教人在理解研讨教案的基础上,做好教学的充分准备,争取最佳的展示效果。
(二)课堂观察。学科教师个人记好听课记录,过程尽量详实,随时记录听课过程中的思考。各评价小组在商议之后填好课堂观察量表,力求数据准确,分析透彻,建议有效。
(三)课堂评价。学科组成员依据课堂有针对性地写出评课意见,基本要求至少“三个一”(写出一个优点、找到一个不足、提出一个改进建议)。
(四)材料整理。中心发言人执教后要写出讲课后的说课稿,反思课堂;研讨组成员完成听课记录、课堂观察量表等材料。
第三阶段:课后交流
课后交流主要是课后的教学实效性教研,是最重要的教学研讨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们确立了两个目标:带着思考去交流、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认识课堂。
执教人重点谈课堂的落实、课堂的得失,其他教师则在四个观察点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评价。然后再重新修订教案,形成本次教研的最终成果, (下转第89页)(上接第87页)供多数教师教学使用。
研讨主持:学科组长
教研流程:
学科组长介绍研讨流程,点明研讨主题。
(一)执教人说课
1、说教学目标的达成,问题解决效果。
2、说本节课成功与不足。
(二)课堂评价
评价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专项评价。各观察小组根据课前承担的任务,从各自观测角度进行评价,用数据和事实实例对课堂进行评价。
二是个人评价。听课教师根据个人的理解认识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青年教师必说)。
三是综合评价。学科组长依据自己的认识结合执教人的说课、其他教师的发言,对课堂进行整体综合评价。
(三)研讨总结
1、执教人针对本次研讨成果进行整理发言,明确教案修订方案,作出本节课三次备课教学设想。
2、主持人做本次研讨活动总结,强调本次教研的成果,提出下一步活动和教学的要求。
(四)材料整理
中心发言人要在二次教研的基础上改进教案,形成定案,发送到其他教师供教学使用;将初备草案、二次修订教案、最后定案,研讨记录、座谈记录、教学反思等装订成册;上传教案电子稿、课件等电子材料。学科组长统一收缴研讨组成员其他材料,教导处完成材料归档工作。
三、集体教研的评价
评价是落实集体教研活动的有效手段,为此学校确立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手段。
(一)成立督查指导组。为了确保集体教研的落实,学校成立了集体教研督查指导小组,按照集体教研计划,定时查看教研开展情况,参与教研过程,指导教研开展。
(二)成立课堂评价组。以教导处学科主任为主成立集体教研课评价小组,对于各学科、各教研组的研讨课进行评价,对学科组成员进行捆绑量化。
(三)成立材料评审组。以学科主任、学科中心组成员为主对于集体教研的过程性材料进行细致查看评价,对学科组成员进行捆绑量化。
(四)评选优秀教研组。学期末依据教研开展情况,评选在教研活动中突出的教研组为优秀教研组,进行奖金及量化方面的奖励。
集体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青年教师在活动中既积累了教学经验,又加深了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层层研究,步步提升,优秀教案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改进。我们期望通过这一常规工作的落实,带动学校其他工作的推进,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从而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究研讨”法的具体表现为学生查找资料及阅读资料的能力提高。现在的学生有问题就去查找资料,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不无裨益。学生不再是原来沿着教师的讲述或按课文内容的顺序进行思考,而更多体现出发散性创造思维,从各方面去考虑问题,寻找解答问题方法。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在探究过程中自行研讨。现在的学生爱做实验、考察、采集标本、各种小制作等,甚至休息日有的学生也会自己采集、制作成像样的标本,为学习提供有效的学具。
“探究研讨”法在教学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很多具体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正视教师主导作用
“探究研讨”教学法虽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充分探究和研讨,并不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运用这一教法,教师非但没有清闲反而更忙,忙于启迪学生思维,诱导他们自行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同时,教师必须具有深入领会教材和把握学生心理特征的能力,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和文化素养,还应具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学机智。
保证学生结构材料
有结构的材料是探究的前提。它直接影响着探究研讨的效果。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怎样组织材料,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要精心设计安排材料层次。为此,材料一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要能启发学生的发现;三要和科学的概念关联,使这些材料能揭示相关的现象和规律。安排的结构要有利于学生探究和研讨。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是研讨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从会到学会的飞跃有独特作用,应让学生独立自由地支配材料,按照各自的思维去探究。教师应仔细地观察全班学生活动的情绪和表现;分析他们的心理、思维的状况和概括水平,并及时捕捉他们迸发出的思想火花。在学生研讨过程中,对学生的发问不要作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在探讨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并具体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思维等认识活动进行探究。
诱导学生积极研讨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探究活动的感受,互相启发和克服思维中的障碍,有助于知识迁移。互相交流研讨也是学生把经历的结构材料等物质化运动,转化为出声的外部语言。在研讨中应放手让学生研讨,教师的作用应着眼于在研讨中诱导学生运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加速、加深研讨,诱导学生领悟出正确的定义或结论。
拓宽学生探究视野
实现能力迁移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和能力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将有利于学生学得的知识巩固和强化。
一、科普文阅读的指导策略
教师对科普文阅读的指导一般是讲清要求,提出要点。而本课区分了个体和小组的阅读层次,以猜想式导读和问题式阅读为指导策略,开展科普文阅读活动。
1.个体阅读优先,小组阅读深化。
第一次执教时,笔者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阅读资料,每个小组发一份阅读材料,然而效果不佳。交流时不少学生表现出材料阅读不充分,对阅读材料整体把握不足的现象。在第二次执教时,笔者为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打印了一份阅读材料,并且要求先阅读材料,5分钟后再进行小组交流。这一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了阅读体验,所以在小组交流和全班研讨时学生有话可说,有问可提。课堂上的科普文阅读应该首先是建立在个体阅读基础上的,小组合作阅读是个体阅读后思维的碰撞交流,这是科学课堂上科普阅读的关键。
2.猜想式导读。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胎儿的哪些问题呢?……好,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资料,看看能否解答这些问题。”这是第一次执教科普文阅读时的课堂导入,中规中矩,学生阅读兴趣不大。在第二次执教时,我先让学生猜想胎儿在母亲体内是什么样子的,并要求学生画下来,然后再将画进行展示交流,学生们兴趣盎然,交流时更是“问题百出”。“老师,他画的胎儿不对,胎儿应该是倒过来的。”“胎儿一开始是正着的,后来才倒过来的。”“老师,胎儿怎么吃东西呀?”“胎儿的脐带是和妈妈的肚脐连着的吗?”“胎儿会尿尿吗?”……这些问题既是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思考,也是科普文阅读前精彩的导读。学生由画产生问题,由问题深入阅读,这样对科普文阅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深刻。
3.问题式阅读。
本课的科普文阅读容量较大。第一次执教时,我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份完整的材料,结果学生无从入手,交流时东一句西一句,不得要领。第二次执教时,我采取的策略是问题式阅读,即以问题为线索组织科普文阅读。如“胎儿如何吃东西?”“分娩是怎么回事?”“生命是怎样诞生的?”……材料可以不完全相同,呈互补性,便于交流时的思维碰撞。如此问题式阅读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阅读效率,也有利于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科普文阅读的交流策略
科普文阅读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一个手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在第二次执教时,笔者有意设计了激发学生思考的教学环节。如在交流“生命诞生”的问题时,有学生提问:“那地球上谁是第一个提供和卵子人呢?”这一问题涉及人类对生命起源的看法,于是我在PPT上出示了四种观念:(1)女娲捏土造人。(2)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3)佛经:人是从光音天而来。(4)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学生面对这四种看法引经据典,相互讨论。最后,笔者并没有统一认识,指明是非对错,而是让学生课后继续查阅资料,完善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做法就是要学生保持这种科普文阅读时的思考状态。
根据《党建工作督导考核办法》,党办于4月初通过查阅资料、实地督导等方式对各党支部一季度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现将检查结果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总体来看,大多数党支部能够按照公司党委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支部党建工作,主要表现在: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各党支部均安排专人负责填写《党支部工作手册》,会议记录均比较规范,各项内容填写日益完善;能够认真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结合实际,细化业绩分评分标准,能够按时收缴党费、及时转接党员组织关系。
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各党支部能够认真开展专题教育,均组织党员进行了集中学习和警示教育,开展了交流研讨。组织生活比较规范,各党支部能够严格落实“”制度,对推荐党员示范岗、发展党员、补选支委等重大事项能够做到提交党员大会或支委会议讨论研究,均能够认真召开组织生活会、严肃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党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个别党支部制定的年度党建工作计划不够严谨,没有与时俱进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是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不够规范。个别党支部对主题党日活动各项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部分党支部开展交流研讨偏离主题,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过程中,按部就班的多,结合工作实际的特色活动少。
三是工作细节不到位。个别党员撰写的学习研讨材料质量不高,未能做到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想,甚至存在网络下载、不作修改、生搬照抄的情况。
三、工作要求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有计划、有重点地积极、全面整改,推进支部党建工作质量提升。
一是要认真学习掌握党建基础知识。各党支部要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反复学习《党建知识应知应会内容》,确保全体党员完全掌握党建基础知识内容。
改:一是多方学习,切实改变教师观念。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文章,请专家来我区作讲座、进行现场指导,组织园长到安吉观摩安吉游戏,组织骨干教师到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培训来改变园长和教师的固有观念。二是整体规划,全面改造户外环境。把原来观赏性的灌木丛移植到围墙边,改为大面积草地;把原来装饰性的柱子、围栏、假山等拆除,改造成可以开展活动的场地;把原来不便于幼儿活动的游泳池、玩水池改造成便于幼儿活动的玩沙池、玩水池。
扩:一是扩大幼儿活动空间。原来幼儿园户外的草坪、树林、消防通道只是幼儿午餐后散步的场所。现在幼儿园充分利用草坪,提供各类小型运动器具,草坪已成为幼儿最喜欢活动的运动场。在树林里提供帐篷、秋千、锅碗瓢盆等,让树林成为幼儿开展游戏、娱乐休闲的好地方。在开展活动时,把消防通道临时设置成交通场,画好人行道、转弯箭头、装上红绿灯,提供自行车、小推车、三轮车、小汽车等,让其成为幼儿执行交通规则的实习场。二是扩展幼儿活动器械。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轮胎、油桶、竹竿、木板、竹梯、木梯、纸箱、纸筒等,让幼儿开展攀爬、平衡、跳跃、建构等综合性活动。三是拓展幼儿活动内容。幼儿园充分利用树木、树林等空间资源,搭建攀爬网,建立攀爬架,架设绳梯、竹竿、吊环、秋千,让幼儿自主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放:一是放开幼儿的手脚。由原来的教师高控、教师包办代替,改变为一切活动材料、器具都由幼儿自己取放。二是开放活动空间。打破原来活动区域固定设置的模式,教师只提供游戏材料、操作材料,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规划活动空间。三是开放的活动形式。由原来定地点、定班级、定材料、定活动内容,改变为打破班级界限,开展混班、混龄活动,实行教师固定区域观察,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材料、活动内容、活动地点。
研:一是区级研讨。我们组织开展了锡山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园长论坛,举行了锡山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举办了锡山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现场研讨会。通过论坛和研讨,提出问题和困惑,明晰思路和要求,统一思想和方向,以此来推进区域课程游戏化建设。二是园本研讨。各幼儿园围绕课程游戏化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研讨活动,如区域活动系列研讨、空间布局调整研讨、低结构材料投放系列研讨、自选游戏材料架设置研讨、幼儿行为观察研讨,等等。园本研讨形式有现场观摩研讨、案例辨析、沙龙研讨、论坛、互动交流等。
导:一是引导。引导教师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从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从关注教师自身转向更多地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引导教师确立课程意识,增强课程资源意识。二是指导。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要求教师放开手脚。闭上嘴,管住手,不等于不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求教师由原来更多的教转变为更多的观察幼儿,读懂幼儿的行为。由此,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教师不会观察,不知道看什么,怎么看。为此,指导教师观察成为我们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通过讲座、园本研讨、案例分析、视频解读等方式指导教师了解基本的观察方法;通过设计观察表,运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帮助教师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通过对教师的观察记录进行交流、分析和解读,逐步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我们在努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空间,让他们尽情享受童年的快乐;给孩子一个嬉戏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儿时的风采;给孩子一个求知的启迪,让他们全身心去探究自然界的神秘。
我们看到了教师的变化:变“游戏内容的创造者”为“幼儿游戏的欣赏者”;变“游戏计划的执行者”为“游戏材料的调整者”;变“游戏主题的指挥者”为“幼儿兴趣的追随者”。
教师由衷地感慨:我们一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帮孩子来安排许多事情,但是我们现在发现孩子比我们会想会玩的多得多。
课堂实录回放
近日,在“一人一课”研讨活动中,一位大班教师执教了一节美术活动,课题是《制作体育节海报》。活动开始时,教者首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小朋友,你们喜欢运动吗?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待幼儿交流反馈后,接着教者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大家:老师今天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幼儿园马上要举办“体育节和亲子运动会”,想请我们大班小朋友帮忙设计一张“体育节海报”,交代课题后,教师请幼儿讨论:你想设计一张什么样的海报?然后教师在黑板上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海报的方法,如:运动人物要画在什么地方?海报的色彩怎样?待老师小结后,幼儿开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教师展示所有幼儿的作品,并问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在肯定个别幼儿作品后结束了本次活动。
课堂诊断分析
课后,我们由中心教研组组织了听后研讨:
教师1:本课选材比较好,能结合我园开展的体育节活动,精心设计园本活动方案,这一点值得推广,但张老师没有走出旧模式:先教师示范、讲解,再让幼儿模仿进行简单的创作,结果作品比较雷同,缺乏个性化作品。
教师2:本课的导入部分,教者让幼儿交流“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实际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调动,我个人认为很好,但班上大多数幼儿对制作海报没有经验,教师不了解本课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如:为什么要制作海报?画面应在海报的什么地方?
教师3:从孩子的作品来看,大多数孩子的作品都能以“运动”为主题,这一点还不错,但画面上缺少“氛围”,色彩和造型上还要突出夸张的特点。
教师4:本课《制作体育节海报》材料单一,教者只为幼儿提供了一张纸和一盒水彩笔供幼儿制作,幼儿创作形式的多样化和作品的多样化就很难实现。
教师5:作品评价时,教师只关注了个别幼儿的作品,又怎能让每个幼儿分享到成功的快乐呢?
课堂诊断良方
1.理论引领。针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后,我们积极探讨改进的策略,组织全园教师重读《纲要》中的指导要点,把《纲要》中的“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孩子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等理论精髓,进行学习讨论,从而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拓宽我们的研究思路,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以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2.从问题入手,从需求出发。
依据我园众多教师的把脉问诊,从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的经验,围绕幼儿的需求和他们的问题来考虑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对原有活动方案设计我们做了以下调整:
(1)创设氛围 丰富经验。课前,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电影海报布置活动室;活动开始,组织幼儿参观、欣赏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电影海报,电脑课件里制作的动物海报,集中幼儿,让幼儿交流反馈参观后的感受,并说说刚才欣赏的电影海报、动物海报的画面的主要内容在海报的什么地方?它的色彩怎样?通过这一环节的欣赏交流,一是丰富幼儿创作经验,为幼儿的创作打下基础;二是让幼儿意会,海报的主要内容必须在画面醒目的地方,色彩鲜艳,一下子能吸引着人的眼球。
(2)材料多元 作品丰富。在本次园本教研活动研讨中,参与听课的老师都一致认为,材料的多元化是幼儿创作的源泉,古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一改单一化的材料为多元化。为幼儿提供了五组不同的材料,即:第一组:用记号笔、油画棒在卡纸上设计“体育节海报”。第二组:为幼儿提供香烟盒、牙膏盒、即时贴让幼儿拼搭各种立体运动造型,用双面胶在卡纸上固定,最后用即时贴进行装饰。第三组:提供卡纸、油画棒、水粉颜料、牙刷等材料,引导幼儿用“油水分离”的方法制作“体育节海报”。第四组:提供火柴棒、麦秆、稻草、果壳等材料进行造型设计、粘贴制作等。第五组:提供一次性塑料盘、白瓷砖、记号笔让幼儿在塑料盘上、瓷砖上设计海报。
以上材料的提供较好地成为幼儿艺术想象和审美创造的重要素材,不仅调动了幼儿“设计海报”的兴趣,而且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样,幼儿创作设计出来的作品定会丰富多彩,充满个性。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明媚的春光里,我们一起迎来了主题研修的春天。峰回路转,初见主题研修“真面目”。主题的论证确立,方案的设计打磨,初显众人智慧,共谱主题研修新篇章。
线上线下 主题初成
在享受假期愉快生活之时,不忘主题研修。在寒假期间教务处就确定校研修主题,并要求各研修组组织线上研讨,初步确定研修主题,撰写主题形成过程阐述材料。各研修组通过在微信流,多次召开钉钉视频会议,反复研讨初步形成组研修主题和个人研修主题。
并于3月1日和2日上午召开各研修组主题论证研讨会,教务处深入各个研修组,把关两级研修主题的确定,各研修组根据主题修改主题形成过程阐述材,初步形成研修方案和计划初稿。
集中培训 专家引领
3月2日下午参加县教研部教研员蔡道贤老师的关于《研修方案的制定与撰写》的线上专题培训活动。由校长带队,教务处及全体研修教师到本片区第五小学进行培训。蔡老师的精彩解读,如雪中送炭给处在迷茫期的教师指点方向。
点穴学习揣摩修改
3日-5日根据培训所得,初步了解研修方案与计划撰写的基本思路和要求,结合针对主题进行的“点穴式”学习,进行研修方案与计划的首稿修改。
假日居家研讨依旧
6日-7日是开学的第一个假日,但我们仍旧流连于线上,进行方案和计划的研讨。研修组长形成初稿后上传给教务处,进行初步审阅,再次修改。再各组长与组长之间利用微信平台相互传阅,进行思维碰撞,查缺补漏进行二次修改。将基本定型的研修方案和计划上传到各自研修群内,供组内教师进行参考。组内教师修改自己的研修方案和计划,之后直接上传研修组长处,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与修改。
组内论证打磨成稿
8日-9日各科研修组召开研修方案与计划撰写研讨会,教务处深入各研修组,进行专业指导与引领。研修组内从组长到每一位教师进行研修方案的论证,组内教师进行针对性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和可行性策略,最后完善定稿。并择优推选优秀组和组内优秀个人研修方案,参与校研修方案的论证交流活动。
校内论证 展示评选
一、教研课题的完成
本期我组对晨间接待活动进行了研讨。晨间接待是幼儿园第一个活动环节,也是与家长沟通,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个窗口。怎样使孩子一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怎样让家长放心的离开孩子,这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认真学习,积极研讨,开展微笑服务,提高服务意识,与家长亲切交谈活动。在晨间内容上,打破以往活动只是单一的桌面游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折纸剪纸活动、开放区域游戏,让幼儿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我们还注重材料的提供,注重活动中的个别指导,利用音乐产生愉快的活动气氛。我组教师就如何开展好晨间接待进行了说、看、评活动。通过活动,教师们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二、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让幼儿真正体验自主游戏的快乐
幼儿喜欢自主游戏,是因为它的形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过去教师们在游戏中怕乱,限制过多,过死,幼儿玩什么游戏,怎样玩都由教师指导,分配。通过学习研讨,教师们改变了旧的教育观念,在游戏中以幼儿为主体,让他们自己提出主题,自定角色,自选材料与伙伴。在教师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中愉快地游戏。
三、早操活动的研讨
幼儿能不能在早操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和早操的活动设计、编排、组织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加强幼儿体育锻炼,我们针对早操活动进行了改革、交流与研讨。中一班:“从早操活动所想到的”、中二班:“新《纲要》新早操”、中三班:“我班早操创编”中四班:“新早操的新《纲要》”。在交流中,教师们涌跃发表个人见解,找出早操中存在的问题,大胆从活动设计、编排、组织下手,把早操、基本动作训练、游戏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通过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将早操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四、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是我园的主力军,接班人。为了更好地使他们成长起来,我组为他们提供了早操的研究与观摩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关心、支持、协助、出谋划策,使他们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为全组教师提供了研究学习的机会。
五、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