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教案

时间:2022-05-19 05:36:21

导语:在速度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速度教案

第1篇

  三年级上 (选读课文)

一、 预热准备

1、 眼睛平视前方,尽量向四周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如门、窗、周围的同学等)

2、 请你跟着老师小棍的运动方向做眼球运动

(分为顺时针、逆时针,速度由慢逐渐变快)

3、 舒尔特表格游戏

(1)    老师任意报一数字,学生立刻指出。

(2)    视线集中在表格中心,静心看表格,按顺序找出25个数字。(师统一开始,每人自己计时,看谁又快又准)

二、 几种速度方法训练。

1、 组读法训练。

师指导:视线停留在整组字的中间部分,一行字为一个整体,眼停看到整行文字。

2、 闪视阅读训练。

三、 学习速读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1、 快速默读课文。

(1)    师指导:在安静状态下,运用眼睛和大脑进行默读,避免唇读及用手指读等多余动作;

第2篇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方案,教科书提供了两个参考方案:(一)用悬吊重物的方法同时拉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小车,用刻度尺测量两个小车在相同时间里通过的位移,其位移之比等于它们的加速度之比;(二)用悬吊重物的方法拉倾斜面上的一个小车,用打点计时器直接测量加速度。笔者教学时的实验方案是这样设计的:将两个光电门安装在距离为s的水平气垫导轨上,让滑块在恒定水平拉力作用下从其中一个光电门处由静止出发向另一个光电门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数字毫秒计时器测出滑块在两个光电门之间运动的时间t,再根据s=■at■即可算出滑块的加速度;滑块的质量用天平称量;滑块所受外力的大小在误差范围内近似等于拖动滑块的“小重物”重力的大小(条件是“小重物”的质量要比滑块的质量小很多)。

其具体操作分为三步:

一、控制物体(滑块)的质量不变(M=0.60kg),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作出与F的函数图像;

2.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在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

二、控制物体(滑块)所受的外力不变(F=0.10N),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作出相应的函数图像;

2.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在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一定时,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三、由学生根据一、二的结论归纳得出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实验方案反思:

教材提供的方案(一)中的“光滑水平面上”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本实验方案用水平气垫导轨等效替代光滑水平面,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革新,创造条件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一次科学观、模型观的思想教育。

该实验方案的系统误差主要源于实验条件的控制。控制条件一:气垫导轨的水平调节;控制条件二:“小重物”的质量要比滑块的质量小很多(一般要求滑块的质量比“小重物”的质量至少大十倍以上)。

第3篇

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境。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

我国教育学者郑金洲教授认为案例教学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并写出有关案例报告;它与案例为本课程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由于我们研究的是案例教学在会计学课程中的运用,所以本文中将案例教学限定在工商管理类课程范围内,在此前提下,我们对案例教学的认识是: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工商企业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重现现实场景,学生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通过讨论、问答等生生、师生互动的方式,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独立学院开展会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会计学发展到现在,已成为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也是很多高等院校的热门专业,在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上也受到热捧,近40%的独立学院设置了会计学专业以及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经管类专业(安存红,2014)。基于独立学院和会计学教学的特点,以及案例教学法的优势,独立学院开展会计案例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1.会计学课程和教学自身特点的需要。首先,会计学概念和理论是在长期的实践积累和理论研究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已经高度抽象化和理论化,学习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其次,由于会计学科比其他很多学科具有更强的技术性、实务性,要求培养对象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用技能。会计学的上述特点,使得会计学的部分原理、知识,以及相应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无法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进行传授,因此,有必要对会计教学方法进行改善。而案例教学法对于锻炼学生实际会计技能、分析能力以及巩固和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2.符合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是近几年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采用市场机制运作,相对于母体学校独立自主办学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高等教育发展到市场经济时代,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寻求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创新的产物(何叶,2008)。独立学院教学区别于公立本科教学和高等专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有所区别。案例教学法通过提供逼真的实际环境,与理论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在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过程的启发性、实践性,以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同时契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3.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素质和要求。独立学院作为办学历史只有十余年甚至不足10 年的新办高校,一般在三本批次招生,由于招生批次不同和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三本学生与一本、二本学生在生源质量和学习能力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邹少军,2014)。案例教学法颠覆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利用团队合作、课堂展示、实战模拟等手段,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既让学生发挥操作和沟通特长,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又能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弥补其理论知识的不足,完善会计理论知识结构。

4.符合社会对于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计学教学应以会计基础知识和原理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专业应用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而案例教学以问题作为切入点,教学过程围绕问题的讨论、分析和解决展开,学生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案例讨论和分析,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某个问题形成不同观点,相互沟通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既加深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因此,将案例教学引入独立学院会计学教学过程,能满足目前以及未来市场对于会计人才需求,增强独立学院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三、会计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研究设计

1.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选择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财务报表分析》作为调查对象,向该课程2015 年1 个学期开展案例教学法的202 名本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该课程的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此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02 份,收回202 份,回收率100%,剔除不完整信息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98 份,有效率98%。

2.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教师访谈,经多次讨论明确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因素,主要从案例质量、教师能力、学生素质、考核机制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设计案例框架。根据设计的框架,提出19 个适合有效评价案例教学效果的具体项目进行调查。本研究问卷主要采用量表和文字叙述形式,其中量表采用五分制李克特量表(1 分表示最低分,5 分表示最高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二)实证分析

1.会计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我们将案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即案例质量、教师能力、学生参与度以及考核机制的统计数据列示于表1。从表1 我们可以看出,在案例与理论的密切程度、教师组织能力、教师的案例点评深度3 个方面,学生的打分很高,超过60%的学生打5 分,表示他们在这3 个方面满意度最高。其中教师组织能力、教师点评深度属于教师因素,由此可以说明学生对《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的认可度很高。

在案例的启发性方面,有170 位学生打了4 分或5 分,占全部样本的85.8%。其中打5 分的占比为52%,这说明教师在案例的启发性方面应给予重视,主动挖掘、选取更有启发性的案例以使学生受益更多样本的85.8%。其中打5 分的占比为52%,这说明教师在案例的启发性方面应给予重视,主动挖掘、选取更有启发性的案例以使学生受益更多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对独立学院的会计案例教学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分析可见,其案例教学效果整体比较理想,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认可程度较高,案例教学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实务分析思维、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有非常好的提升作用,说明其案例教学已达到期望的效果,这主要是源于案例教学过程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合力作用。其一,有目的地选择合适课程实施案例教学。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法有其自身优势,一刀切反而不利于一些理论性强的课程教学开展,因此,应该选择实务性较强的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其二,源于高质量的案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所选择案例与所涉及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能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所选案例的素材对启发学生思考有一定的作用,也促进了案例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其三,教师因素对于案例效果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由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教师承担,这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在案例选取、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案例教学点评等环节发挥教师的作用;同时,教师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和设计,则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独立学院会计案例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学生沟通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个性发展方面的提升效果还存在不足。这可能与案例教学本身的特点和局限性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案例教学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参与度不足和考核机制不完善。因此,要切实提升会计案例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思考:

第4篇

关键词:震动速度;安全;混凝土

Abstract: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the blast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ew concrete tensile strain distribution and the vibration velocity, combined with new concrete in different period of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ain were analyzed, and a theoretically determined the newly poured concrete blasting vibration speed calculation method. Through practice and by that, this method is safe and reliable.

Key words: vibration velocity; safety; concrete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A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爆破与混凝土并行施工的现象,工程爆破所产生的爆破震动往往会影响到其他的混凝土建筑,资料的研究表明,这种震动对于混凝土建筑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施工过程当中严格控制爆破过程减少爆破震动对混凝土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工程建设的重点技术问题。

一、新浇筑混凝土爆破安全振动分析

1.允许拉应变值

现阶段我们一般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来获得混凝土的承受拉应变能力的极限,往往都是采用在准静态条件下湿筛小试件的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对于所有混凝土都适合,对于大坝所用的混凝土来说,因为在真实情况下大坝所用混凝土受动荷载的影响与试验所测结果相差是很大的,在爆破震动所产生的荷载影响下,混凝土的允许拉应变还会受到养护条件、裂隙发展、加载速度和粒径效应等影响。

(1)动载荷的影响:爆破时会产生强烈的动载荷,这促使大坝混凝土在动载荷的作用下随着大坝基岩产生变形,并且呈现出动、静两种不同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新浇筑大坝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还有泊松比等参数都会发生变化,它们随着新浇筑大坝混凝土的应变率的提高而增大,以10-4/s作为应变率起点,提高一个相应的数量级上述参数大约都会提高10%,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2)爆破所产生微裂隙:爆破间隙对拉应变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研究应变曲线可以发现,当应变力处于40%~60%之间时,应变曲线基本呈直线状,之后才慢慢地偏离,当荷载达到90%的时候,随着曲线的平缓,弹性模量降低,此时表明混凝土试验试件已经出现细小裂痕,这些裂痕还不会很快的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在随着拉应力参数的不断改变,裂痕会逐渐变大,如果荷载始终处于70%~90%的话,那么试件将会损毁。通过这项试验可以知道,微小缝隙对应变值的取值有很大影响,小试件极限应变值最好取75%。

2.爆破震动频率对新浇筑混凝土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震动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随着距离的增加,震动频率会逐渐减小,并且爆破产生的震动频率越高,那么震动持续时间会越短。据研究表明,在爆破负荷影响下,即使爆破质点的峰值震动频率超过安全标准值,但却并没有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这种现象是因为爆炸时的震动频率与混凝土坝基的自身固有频率相差较远,在面对天然地震的时候,地震的质点震动频率比较低,却对坝基混凝土结构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对混凝土的安全爆破震动速度确定的研究上,西方的一些国家都会把震动频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考虑其中。由此可见,如果想要更精确的更完善的掌握和确定混凝土安全爆破震动速度范围,那么爆破所产生的震动频率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抓住这个因素不止对工程与工程之间的爆破震动影响有所帮助,对于大坝的抗地震方面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浇筑混凝土自身因素对于安全爆破震动速度确定所带来的影响

1.当龄期发生变化时,混凝土自身的变化

混凝土是一种多材料混合而成的混合型材料,主要包括水和骨料,当将这些物质搅拌在一起的时候,其中会随着物质的互相融合而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这些变化的产生将骨料和所形成的水泥石有效的胶合在一起,其牢固程度与之前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这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还是混凝土当中的水泥石在起着主要作用,水泥石主要是由胶体,混凝土中的游离水分晶体,残余颗粒和气孔构成的,这些物质在硬化的过程当中会产生不同的龄期,造成了构成水泥石组份之间所占比例的差异,对水泥石所具有的硬度造成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新浇筑混凝土自身强度。由此可见,龄期的长短也是混凝土自身的影响因素之一。综合以上的研究结果,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混凝土随着龄期的增长其自身极限应力的变化,进而找出混凝土的自身因素对于确定安全爆破速度具有哪些帮助和影响,下面我们根据以下的分析图来看一下混凝土的拉应变的极限值随着龄期等因素的变化情况,从而帮助安全爆破速度的进一步分析。下图所描述的就是新浇筑混凝土自身拉应变极限值随着自身的一些参数变化而发生改变的分析图。

龄期

新浇筑混凝土拉应变极限值变化分析图

通过分析图我们可以发现新浇筑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还有质点峰值的震动速度都会随着龄期的增长而不断的增加。但是,当龄期达到7d的之后混凝土的各项参数都不会有大的改变了,并且因为外界因素介入,爆破安全震动速度的安全标准不会有大的改变。当然,现在的标准已经可以满足建筑应用的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实验可以发现,混凝土由于自身的水化作用和碳化作用会具有一定的自我愈合能力。通过对新浇筑混凝土的研究,当龄期在0.5d的时候,如果因爆破震动而产生严重的损伤,到28d龄期时,混凝土通过自身的水化作用会对震动产生的裂缝进行自我愈合,这样大大减少了损伤对新浇混凝土安全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员进行总结后得出结论,由于新浇筑混凝土的这种自我愈合的能力,可以适当的提高新浇筑混凝土早期的安全爆破震动的标准。

第5篇

课程设置:个性化定制

适用范围:高考生

课程特色:本课程立足基础,立足高考,精准剖析考试大纲,重难点知识点深入精讲,提高综合解题能力;短期强化训练;高效短板提升。

课程定位:高考物理提分课程

适用人群

1.渴望在短期内快速提高物理成绩的学生

2.希望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甚至满分的学生

3.希望熟悉高考物理常考考点及题型的学生

4.渴望提高高考物理应试技巧的学生

5.处于高考最后冲刺阶段的学生

学习目标

1.短期内快速提高物理成绩,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甚至满分。

2.熟悉高考常考考点及题型,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及应对策略。

3.全面提高物理应试能力,掌握各种应试技巧。

课程特色

高考物理辅导培训由学大教育专家教师指导,结合各年真题分析,作出考前冲刺指导,让你高考物理复习高枕无忧,从容应对。

知识堂答疑

1、问同学,问老师,您在学习中的问题均可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提问;

2、可通过查看其它同学的提问,获得学科相关常见问题及答案;

3、也可获得专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通过问答互动,第一时间解决疑问。

海量学习资料

提供考试干货,经典练习题、备考资料、知识拓展资料、历年真题,应有尽有,让你的科目分数畅行无阻;

特色专项边学边练课程

练真题、做模拟、功专项、减量增效,针对性更强;及时巩固,注重复习效果提升;

解决方案

我们不是普通的课程,我们是解决方案。四步复习,按部就班,兴趣学习,不再偏科。

1、高分内功打好基础,厚积薄发

2、一轮强化、初涉重点,稳扎稳打

3、在招点拨,题型介入,先人一步

4、二轮冲刺,决战难点,胜者为王

马鞍山学大教育寒假辅导一对一咨询热线:400-001-9911转分机66198

【课程具体介绍】

学习目标

1、综合新课标大纲的要求强化课程,全面精讲高一语文必备知识点。

2、全面了解高一阶段的语文复习方法。

3、全面掌握语文学习技巧。

海量学习资料

提供考试干货,经典练习题、备考资料、知识拓展资料、历年真题,应有尽有,让你的科目分数畅行无阻

特色专项 边学边练课程

练真题、做模拟、功专项、减量增效,针对性更强;及时巩固,注重复习效果提升;

马鞍山学大教育寒假辅导一对一咨询热线:400-001-9911转分机66198

解决方案

我们不是普通的课程,我们是解决方案。四步复习,按部就班,兴趣学习,不再偏科。

1、高分内功打好基础,厚积薄发

2、一轮强化、初涉重点,稳扎稳打

3、在招点拨,题型介入,先人一步

4、二轮冲刺,决战难点,胜者为王

为什么选择学大教育

马鞍山学大教育寒假辅导一对一咨询热线:400-001-9911转分机66198

产品特色:

1 特别关注:网络课程+电话答疑+网络家教,全程十大专业辅导体系,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一对一的服务;

2 名师伴读:讲、例、练、看、听5位一体;

3 方法突破:夯实基础、双基固化、能力提升3级递进;

4 考点突破:精准揭示真题命题规律和趋势;

5 典例导思:独创解题思维模板;

6 讲练结合: 高清视频课程辅以经典同步试题;

7 状元辅导:名校状元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督促学期情况,根据学员时间、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10次辅导,每次讲解一小时,每个学科有不同的辅导老师,真正实现一对一的服务。

一对一辅导模式特色

学大教育一对一辅导模式是一个孩子一套教学方案,一个孩子一个教学团队。

学大教育一对一辅导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性格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辅导,补习薄弱的学科或知识点,有的放矢所以提分更快!

学大教育一对一辅导可以使孩子更加集中精神学习,掌握更优的学习方法,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更高,提分更多。

学大教育一对一辅导为孩子提供灵活的上课时间,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上课时间,学习更方便、更合理。

学大教育一对一辅导可以由孩子和家长挑选适合自己的、自己满意的老师,这样师生配合更默契,有助于更快提分。

学大教育一对一辅导注重每一个提分细节,全面助力孩子成绩提升;孩子随时可在学大辅导中心上自习课,并且可以得到各科辅导老师的答疑,各科老师 全程陪读,提分更快速。

学大教育一对一辅导的每一个辅导团队的唯一目标都是帮助孩子快速成长,帮助孩子在考试中提分更多,学大每一个辅导团队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孩子决胜中、高考。

第6篇

首先,能节省时间。传统教案写在本上,课本上有的内容仍需搬到教案上,把教案写在书上后只需用符号标出来就行了,这样就能节省好多时间。

其次,能方便教学。把教案写在本上,教学时既要想着课本又要想着教案,难免分心;把教案写在书上,只需拿着书就行了,这就避免了分心。

(山东省定陶县第1中学刘玉真)

对beside是形容词的质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起点英语第三册教科书生词表226页Moduel 4 Unit 1中,beside一词的词类标注为形容词。而在28页课文中,这一词出现在“The river was clean and there were many old trees beside the river”这一句子中。我们都知道,形容词在修饰名词的时候,如名词前有冠词,形容词应放在冠词的后面。而介词却要放在冠词的前面。在这句话中,beside放在了冠词的前面,而不是后面,显然在这里应是介词,而不是形容词。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新英汉辞典》和商务印书馆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辞典》里,都认为beside一词只有介词词性,而没有形容词词性。也就是说beside只有介词一种词性,根本就不是一个兼类词。

在英语中,一个词属于哪种词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词在句子中的使用情况,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于词类标错的词要及时给予纠正,以免误导学生。

(富裕县富海中学巩遵成)

注射器在化学实验中的用途

为了测定变质的烧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如果在反应的开始、结束时使用注射器反复地排送气体,实验效果就会非常明显、清晰。实验步骤为: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称取一定质量的干燥的烧碱样品放入广口瓶中,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准确称量装置F的质量,连好装置。

③关闭弹簧夹3,打开弹簧夹1和弹簧夹2。反复推拉注射器。

④关闭弹簧夹1和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3,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开关,让稀硫酸逐滴滴入样品中,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1,立即不断反复推拉注射器。

⑥再称装置F质量,根据CO2的质量来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可见:步骤③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CO2,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步骤⑤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使生成的CO2充分被F中的试剂吸收。

(重庆市綦江县古南中学 李世权)

跳高运动员为什么要助跑?

跳高运动员能腾起越过横杆,靠的是助跑的惯性和起跳蹬地的支撑反作用力。由于惯性的方向是水平向前的,而支撑反作用力是垂直(或近似垂直)向上的,所以起跳后的身体重心沿着一个抛物线轨迹运动。这个抛物线轨迹的高度,取决于起跳时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的大小,也就是说,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是增加跳高高度的关键。一般说来,应该尽可能增大这两项数值。最大腾起角为90度。

然而,由于跳高不是单纯的垂直向上运动,越过横杆还必须有一个向前的力量,而且还须充分利用水平速度来增大腾起初速度,因此,腾起角应小于90度。至于腾起初速度,则和运动员的素质和技术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腾起初速度越大,跳得就越高。当腾起角一定时,腾起初速度是起决定作用的。

(摘自《教师博客》)

怎样开展10分钟演讲

演讲时机:一般在一堂课开始,也可以在一堂课结束之前,视情况确定。

演讲人员:全班所有学生。

演讲顺序:以座位顺序而不以学号为序。一般来说学号是按学生成绩的好坏依次排列的,座位是以学生个子高矮为依据安排的。以座位为序进行演讲,可以打消成绩落后演讲者的自卑心理,利于演讲者正常水平的发挥,亦有助于评价时不以成绩论英雄,使评价更趋客观、公正、合理。一天一人演讲,直至全班全部演讲完毕。

演讲内容:古今中外名人轶事、自然界中感人肺腑的事例等。

演讲要求:讲清人物事迹或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具体情况,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一两句话总结出自己由此受到的启发和教育。

演讲程序:演讲者演讲(5分钟左右),学生自由评论。评论角度:写――看粉笔字的大小、工整度、清晰度和力度;说――声音响亮程度、口齿清晰度、普通话标准度;态――脸色、手脚、神态的自然程度;事――看所讲内容是否完整,是否精当;悟--听到这次演讲后听者的感悟或疑问。前4项评论演讲者的表现,后一项听者谈感受(3分钟左右)。教师评价:教师对演讲者和评价者作出综合评价(2分钟左右)。

(江苏省通州市刘桥中学姜秀琴)

万用表使用“巧记”

我们知道,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用电流表,另外还有粗测电阻的欧姆表。为了使用方便,现实中常将这三种表组合在一起,这就是万用表,它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测量仪表。

万用表表头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对于其原理,学生很容易掌握,但电源部分学生则易于混淆,多数学生都是机械地识记――“红表笔接正极,黑表笔接负极”。但并没有理解其实质,这一叙述是指用万用表测电压或电流时,红表笔接电源的正极,黑表笔接电源的负极。学生都知道,当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电阻或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时,需将待测电阻或二极管与外电路断开,这里用到的是万用表的内部电路,“红正、黑负”这一结论是否还成立呢?恰恰相反,这时红表笔与万用表内部电路电源的负极相连,而黑表笔与内部电源的正极相连,如果再用“红正,黑负”这一规律去判断,将会出现错误性的结论。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无论是用万用表测电压、电流这些物理量,还是用其测电阻、二极管等元器件,只需记住电流始终是“从红表笔流入,从黑表笔流出”这一统一规律就会带着学生走出误区。同时欧姆档内部电路也呈现在我们面前,不必再死记硬背“红正,黑负”这一有约束性的结论,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生成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容易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答案。因而教师为设计教案绞尽脑汁,力求尽善尽美。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的推进,这样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似乎已经不那么管用了。即使是一些被认为是经典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常常“卡壳”,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者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生成。要改变这种不利于发展的课堂教学,我们就应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

叶谰教授说:课堂教学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课堂学习是学生活动的载体,是他们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本身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着自己的经验、背景,知识、思维、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一、教师快捷反应

即使在充分备课的情况下,一节课在演绎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可变的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提醒,一个值得深思的回答,一个灵动的闪念,都有可能打断原有的教学进程,这需要授课者一方面作出积极的反应,对课堂作出适时恰当的调整,又要随机应变的作出处理和解答,由此更高层面的互动便产生了。

二、重视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中用以了解学生、调控教学进程以动态生成教学资源、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课堂观察:

1.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方面要着重观察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等等。

2.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听课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些信息对教师控制课堂是十分有用的。

3.观察学生的情绪表现。这方面着重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到黑板练习时是否胆怯、恐惧,对学习活动是否焦虑或不耐烦。另外,还可观察学生的穿着、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乃至教室内外突然发生的情境等。教师的课堂观察具有即时性、选择性和多元化的特点。课堂观察是捕捉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重要途径。一个课堂观察能力强的教师能够大致对教学的难易程度、教学速度是否适当作出判断,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作到心中有数。

三、抓住课堂亮点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都是课堂的亮点,都是生成动态课堂的宝贵资源。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智慧敏于捕捉。如在教学certain一词时,我先讲解了certain的用法,然后要求学生用certain造句。当体育委员说It is certain that we will have a P.E class this Friday时,我突然想到我们班的体育老师生病请假一月,这段时间的体育课改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教室自习。我曾对这些渴望上体育课的同学们许诺说:如果我们班在“每月班级量化管理”周评中夺得红旗,本周五可上体育课。这种悬赏还真的激励他们夺得了红旗。于是我故意说Why are you certain of it?体育委员接着说Because we have won the flag.我便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同学们造出了下面的句:I am certain that you must appreciate us. We will be certain to perform better if we have a P.E class every week.当有位学生追问Are you certain to agree with what Li Yang said?(Li Yang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我便马上回答说certainly.由于在课堂上及时捕获住了学生思想的闪光点,生成了高效有趣的课堂。

四、善待教学尴尬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教案设计;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142.28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18-02

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前必须的准备工作,而教案的设计又是其中的关键部分,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案的设计要突破传统侧重知识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测练题的选取和教学步骤的安排,呼唤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统一,使学生“在双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发展”。新课程呼唤与之相应的英语教案设计。因此,笔者认为,新课程英语教案设计应体现以下策略:

一、灵活开发校本资源,丰富英语教案设计的内涵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让学校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因此,开发校本课程的责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第一线教师的身上。既然是校本课程,则要与学校的资源相结合,突显其特色。教师结合校本资源备课,须以学校为本,离开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则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英语教案的设计应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传统的英语教案设计,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有关的知识和心理冈索, 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重教学步骤的设计,粗放学生。相较传统,新课程的英语教案设计应张扬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考虑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也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和班级学习氛同等因素,设计英语教案,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

(2)整合信息技术。教学媒体引入英语教案设计,无疑使英语教案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体现了新课改的一大特色。教师在引人信息媒体整合英语教案时,要了解这些教学设备的操作及其运用水平,结合自己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整合视听技术,力避运用教育技术容易走向的误区,设计丰富多彩的英语教案,活泼课堂。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播放英语原版片或真实的语言资料,让学生从视、听觉上感受真实的语境,效果更佳。

(3)有效利用硬环境,延伸课堂,发散教学。新课程的教学突破了原来的封闭状态,呼唤多维的、开放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不再受限于教室。英语教案的设计也要体现这点。教师应将学校的场、馆、处室等引入英语教案,甚至辐射发散到校外的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充实教学。

二、整合教材原有知识,挖掘隐性信息,扩大知识面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讲授完教材,侧重点不外乎知识重点、难点以及考点,同时安排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外作业。他们没有考虑教材的潜在信息,也容易忽略学生的心智特点和能力。顺应这种理念就衍生出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没有给学生留出“自留地”以供其自我发展、自我创新。新课程的设计突其显性内容的同时张扬隐性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校本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为此,教师要勇于在英语教案设计中与新教材进行重构对话,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理和心理特点、思维特征、学习态度等,以教材为范本,大胆创新,对其进行加工,通过取舍、补充、替换或拓展,创设情景,设计英语教案,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教师如能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英语教案中大胆地突破教材的限制,对其进行二次加工,自编、自导英语教案,辅以自设测练题,则既可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想象力,增长智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例如:笔者在每次对话课后都会设计要求高于书本的情景对话,让学生结合并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发挥想象力,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三、增强师生互动对话,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英语教案设计较为单一、线性,教师较为侧重英语教案步骤的编写,而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知识,完善人格。根据我国新课程的三个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理念,摒弃教师本位主义,直接与学生全面对话,突破单纯的知识灌输,在英语教案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在与新教材进行对话的前提下,教师在设计英语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情景,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注意力,吸引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参与,体验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能力。教师在英语教案的设计中应服务学生,侧重学生,构设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导火线”,促使学生解放自我,挑战教师,敢于与教师就知识发生碰撞,发表不同意见,提出独到见解。英语教案设计中要强调学生互动因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学习,促进知识、技能的生成,又交流情感,共同提升,和谐发展。例如,英语教师本着“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的理念,认真研读教材,在英语教案设计中力争把时间交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人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参与各种听、说、读、写活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知识,“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四、加强学科间知识的联系,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试题的设置不但考查学生本学科知识,而且考查学生对其它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反观以往的教学,教师常会将本学科独立于其它学科之外,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片面、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新课改力图突破这一不足,强调新课程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呼唤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互相补充,凸显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结合,在尊重学科差异的前提下,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促使各学科共同服务于新课改总体目标的实现。为此,教师在设计英语教案时,应既体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生成,又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时为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做准备。新课程基于单元所设置教学内容,很好地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案中既要基于本学科知识又要打破学科界限,延伸本学科知识,交叉、融汇和结合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设备贴近生活且切合学生实际的素材,例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地球与环境、生命科学、能源与人类环境、信息技术、人文与科学、社会与文化、健康与生活、艺术与人生等,将其渗透于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测练题、课外活动中,使学生既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又吸收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和理念,同时了解相关知识的新成就、新发展,为以后学习生活夯实基础。教师在英语教案中将学科内容与其它学科整合时,不要牵强附会知识,简单堆砌,而应紧紧围绕单元主题,有机链接其它学科内容,以立体化形式进行知识融合、呈现,这样就可构成以单元为中心,综合性内容为辐射的教学模块,从而整体优化单元教学。

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方案,大力提高英语教案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新课程的一个特征就是实现课程与教育技术的整合。教师在设计英语教案时,要变革传统英语教案那种单一、侧重教学步骤的做法,改单纯的汉字模块为图像、文字、声音的组合,将学科知识色香味美地呈现在课堂上,沟通学科问的联系,使学生健康成长。在聚会为主题的公开课上,笔者一开始就用投影播放了美国人的结婚聚会片段,同时在课上引出了许多不同的聚会,从而使学生在听课时积极调动各个器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正是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种类繁多的信息,既丰富了教材的显形内容,又有利于开发新课程的隐性信息,将时间隔阻知识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英语教案设计更具血肉,更生动活泼。

第9篇

可以这样说,教育实习是检验大学成绩的开卷考试。如何在这次开卷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给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呢?“机会只会眷顾有准备的人”,为了在这次的开卷考试中取得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我在实习前做了大量的充分准备。

一、暑期实践

1、下乡支教

七月中旬,我跟随班里的队伍到雷州三下乡支教,以副班主任的身份收获了另一番的体验。在下乡过程中,我体会到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要亲自进行科目的教学工作,协助各科班主任做好班级教学工作,更要时刻关注班里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开导、建议工作,同时我也有的时间和机会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和渴望,为实习期间迅速打开学生心门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为我的实习工作奠定了一些基础。

2、中学见习

大三第二学期,我到广州市113中学听了初一老师所上的数学课并协助老师进行课后作业修改工作。我明白了课堂教学需要课前充分准备。从理解教材到设计教学、从课堂教学到课外的作业查漏补缺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丝不苟的努力。而且,针对不同学情,如何讲授教材中的内容也需把握恰当。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有些知识只需口头带过,不必详究。

二、实习前的准备

1、购买必要的教学资源,全面备课

暑假期间,我前往广州购书中心购买了初中《5年中考3年模拟》,高中《教材完全解读》等数学资料,以及下载了数学必修1的电子教材以及相关的教师教案、学生学案在全面熟悉教材、准备教案的同时,我也通过一些高考题的联系不断强化自己的解题思路,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

2、搜集备课资源,开始进行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网上搜索优秀的教案和课件,结合自己阅读教材的体会,初步形成自己的教案,并制作了相应的课件。

3、努力备好“五个一”资料

目前,我已经写好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节的教案并做好了相关的ppt课件,也准备了主题为“吃一堑,长一智”以及“价值大拍卖”班会主题课方案和“趣味数学”的第二课堂活动方案。同时,也开始总结自己在实习前所作的准备工作。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