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政治热点论文

时间:2022-04-02 05:29:14

导语:在政治热点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政治热点论文

第1篇

哲学学科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以及科学技术哲学、道德哲学等具体门类和分支;哲学学科所研究的问题也较为复杂,有的是一般的哲学问题,有的是各哲学门类或分支的特有问题,还有的是哲学不同分支之间以及哲学与其他学科门类因交叉而出现的问题。因此,通过cssci收录论文所标引的关键词,通过分类处理、具体分析来考察学科研究的热点,是一个较为客观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2005-2006年度cssci哲学论文关键词标引数据,对2005-2006年的哲学热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哲学门类;哲学基本问题;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道德哲学。希望通过这样的分类处理,既把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热点和研究趋势,也能够说明各哲学门类和分支的具体热点与趋势。

2005-2006年cssci共收录哲学论文8278篇,这些论文所标引的关键词有16000多个,其中被标引15次以上的有160个左右。下面分类对这些标引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加以分析,了解2005-2006年哲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一、哲学门类关键词分析

根据我们对哲学研究成果的观察和了解,哲学论文中如果直接标引哲学或哲学各门类的名称为关键词,则所研究和分析的内容大多与学科或各门类的自我描述、反思或建设有关,即便是具体人物、流派或问题的研究,也与上述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如表1中被标引的哲学(60次)、哲学研究(22次)、哲学观(18次),显然都是学科相关问题的标示。

分析表1中的关键词可以看到,在2005-2006年间的哲学研究中。哲学、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和西方哲学是哲学研究的重心。

如果合并哲学(324次)、(133次)、马克思(132次)、马克思哲学(87次)、西方(33次)等高度相关的关键词的标引数量,可以看到,在2005-2006年间哲学研究中,与哲学有关的关键词标引数达到577次。因此,哲学的自我描述、反思和建设是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如果合并中国哲学(112次)、中国哲学史(33次)和中国古代哲学(15次),与中国哲学相关的关键词的标引数达到了160次,排名第二,但与哲学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是由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的规模决定的。但就中国哲学自身来说,学科的自我反思和建设显然也有较高的热度。如果将科学哲学(83次)、技术哲学(54次)和工程哲学(20)这些通常视为科学技术哲学的关键词相加,其标引数为157次。与西方哲学相关的关键词标引数,如西方哲学(61次)和西方哲学史(15次),共76次。这表明科学技术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学科反思和建设也有一定的热度。

分析表1还可以看到,一些具体分支和方向是2005-2006年的研究热点,如政治哲学、实践哲学、道德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等。特别是政治哲学、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通过关键词的标引数来看,2006年比2005年有大幅度提升,增热趋势明显。

二、哲学基本问题关键词分析

哲学作为一个形态较为成熟的人文学科,学科研究所围绕的核心问题通常包括一些历久弥新的“老问题”。同时,哲学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致思于一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往往是在新的理论和实践境遇中出现的,需要展开新的探索。

表2给出了2005-2006年哲学论文中有关“哲学基本问题”的标引关键词。

通过分析表2可以看到。一些哲学学科中的基本问题,如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辩证法、方法论、自由、存在论等,仍是哲学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一定是专门进行的,往往更多地是在具体研究中加以涉及。另外一方面,一些现当代哲学研究中所凸现的“新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如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生活世界、人类中心主义、真理、主体间性等,作为关键词的标引数排列较前,且基本上呈上升趋势,成为哲学研究所关注的对象。特别是现代性、后现代问题的讨论,显然成为热点。

三、哲学关键词分析

表3给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学论文所标引的哲学关键词的统计情况。

根据表3,有关哲学的自我描述、反思和建设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我们注意到,一些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理论问题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荣辱观也成为重点的关键词或标引数上升幅度较快的关键词。在经典作家的研究中,除马克思之外,关于恩格斯的研究也有增强。在哲学问题的研究中,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也是重点。此外,西方、后也获得了持续关注。

四、中国哲学关键词分析

表4给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学论文所标引的中国哲学关键词的统计情况。

根据表4,有关中国哲学学科的自我描述、反思和建设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从哲学学派的研究看,先秦儒道哲学、周易哲学、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等仍是研究的重点。从研究的重点人物看。先秦的孔子、老子、孟子、荀子,汉代的董仲舒,宋明理学家中的朱熹,明清之际的黄宗羲,以及现代新儒家中的冯友兰、牟宗三等,是研究所关注的对象。就哲学问题而言,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人生境界等中国哲学所蕴含的独特问题,仍有广泛的理论效应。此外,关于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思考,也成为中国哲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五、西方哲学关键词分析

表5给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学论文所标引的西方哲学关键词的统计情况。

根据表5,在西方哲学的研究中,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是研究的重点。此外,西方哲学中的语言哲学、分析哲学等研究热度有较大上升。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康德、黑格尔,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哈贝马斯、胡塞尔、德里达等是研究的重要对象。

本文由收集整理

六、科学技术哲学关键词分析

表6给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学论文所标引的科学技术哲学关键词的统计情况。

根据表6,有关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描述与思考,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虽然相关描述

与思考更多地通过具体问题的研究而展开。就问题而言,对科学的反思以及技术哲学领域中的技术创新、技术理性等,是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要对象,与这些问题相关的关键词的标引数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升。

七、道德哲学关键词分析

cssci在哲学特别是道德哲学的考察中,将伦理学的内容也纳入其中,因此设计了表7,对2005-2006年哲学论文中道德哲学方向(包括伦理学)标引关键词加以统计并作分析。

根据表7可以看到,与道德哲学自我描述相关的关键词道德(60次)、道德哲学(38次)有较高的标引频次,说明相关问题是讨论的热点。在道德哲学的理论方面,如价值观、道德规范、道德价值、人性、人性论、德性等,这些问题是道德哲学研究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此外,在有关道德的具体实践领域,也有相应的理论思考,如道德建设、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成为研究的热点。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关键词标引出现于2006年,并达到27次。显然这与由国家所主导的道德建设活动密切相关。

根据表7,“伦理学”作为关键词标引频次达到71次,说明伦理学领域的自我描述是一个重点。伦理学领域的热点还体现在具体的伦理学方向和分支的研究。在中国学者这里,除了传统的儒家伦理受到重视之外,当代的生态伦理、环境伦理、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等,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受到重视并成为热点。

八、结语

本文就哲学研究的自我描述、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对哲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有了客观的了解和把握。下面通过关键词标引频次的升降趋势对相关问题加以总结和说明。

笔者注意到,有些关键词的标引频次有显著增长,说明相关的研究处于上升态势,学者较为关注,研究正在加强。如哲学的自我反思和描述。是目前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可以从哲学的标引频次的显著上升得到印证。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作为关键词的标引频次也有迅速上升。语言哲学在2005年被标引8次,2006年则被标引30次;分析哲学在2005年被标引5次,2006年则被标引21次。这说明。在2005-2006年间,以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为中心的研究显著增强。

在哲学问题的研究领域中,除了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践等传统问题受到关注外,一些与当论发展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新问题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对象,其增长的趋势明显。如现代性与后现代问题,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问题。

就哲学各学科门类自身来看,哲学领域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西方研究,中国哲学领域中的天人关系研究以及孟子研究,西方哲学中与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相关的学派和问题研究,科学技术哲学领域中的技术哲学(如技术创新和技术理性)研究,道德哲学领域中的生态伦理和经济伦理研究等,增长趋势明显。

第2篇

【关键词】 时政 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课堂导入对整个思想政治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是优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而政治课教学本身带有鲜明的时政性,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渗透时政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入时政符合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不仅是密切联系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有效形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笔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时政资源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时政导入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1. 通过时事政治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共鸣,启迪心灵,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促进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政治课教学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取和利用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时政新闻、热点事件进行时事点评,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也促进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搜集资料、查找信息、筛选信息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2. 通过时政导入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价值观的多样性,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滑坡等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着当代的中学生, 导致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困惑。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利用政治课堂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时政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学。政治课本身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具有时政性的特点,教师如能结合近期的时事热点进行分析、讨论,可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新时代的劳动者》时,如果采用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的方式导入则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本人首先播放评选全国劳动模范候选人姚明先进事迹的新闻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三个问题:①姚明为什么能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②姚明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③国家评选劳模的目的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劳动光荣,要承认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保护劳动的结论。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 设置时政快讯报道栏目。政治课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则学生视野狭窄,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会考试的机器,高分低能的庸才。通过设置时政快讯报道栏目,让学生把近期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用最简洁的语言写成时政小论文展示出来,月末或期末评选出反映知识点、热点的最佳新闻和典型材料的评论报道。如张光燕同学的《姥姥的菜篮子―论食品安全问题》、邰娴雅同学的《震撼心灵的瞬间――愿天堂里没有冷漠》、粟泽君同学的《关键的一票――浅析中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否决表态》等都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学科知识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进行深入的剖析的时政论文。

3. 召开时政热点专题座谈会。新课程强调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课时所限,教学内容多的原因,真正让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不多,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本人设置了时政热点专题座谈会,就本周或本月某一时事热点用本学科知识进行理论评述,讨论过程中,本人只是引导学生围绕材料进行分析,相互交流,本人适时地给予点评,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如本人在讲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以“北约空袭利比亚”这一国际新闻热点为主题进行讨论,学生分别从北约、利比亚、非洲联盟、联合国四个角度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分析,学生不仅了解了北约空袭利比亚这一新闻事件,而且还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穿北约设立禁飞区,突袭利比亚是为保持平民的谎言。从而引导学生明是非,辩美丑,培养学生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能力。

三、时政导入应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

1. 时政导入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从学生熟悉、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的引入时政,如果引入的时政材料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

第3篇

活动中寻求教学切入点

组织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活动可以就一门课的内容来组织如“政治理论研究小组”、“思想政治课学习小组”等。也可以就某个专题的探讨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如“法律问题研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学习方法研究小组”等。兴趣活动小组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论文比赛是就大家所关心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论文比赛。论文比赛要有计划、有安排,包括比赛次数、比赛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等都应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比赛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和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与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活动和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简单易行,值得每一个政治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

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社会实践是学生能力的“培育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在实践中培育的。在进行“共同富裕”有关内容的教学时,为把先富与共富关系讲深讲透,尝试了社会实践教学法,把一个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参观工厂,访问先富的私营企业主,调查农村走向共富的现状,然后各小组撰写参观访问记、调查报告,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既巩固深化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能力,达到了预期目的。

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课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的原则,向学生阐述与思想政治内容有关的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引进党的方针政策,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例如讲授“祖国统一”时,可以为学生补充近几年势力分裂祖国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我国《国家法》的制定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活动的本质。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讲《合作、竞争》时,组织学生做“绑腿双人跑”的游戏,学生通过体验、比较、思考、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我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观察、思考、反思中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开展多角度、多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开展“知识验证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与信、信与行的特殊矛盾。我们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的原理、观点及其他社会知识,能否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为行为,“信”是纽带和关键。为解决这一特殊矛盾,教学实践中,应较多地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疑虑走向社会,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在社会实践中验证知识,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确立正确的信仰、信念。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节内容时,可以召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活动方案,利用双休日分头活动。有的小组去考察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情况,用数据说话;有的小组用照相机拍摄徐家汇商业区的变化,用图片说话;有的设计问卷调查班级中学生以及老师的家庭生活的变化,用身边的事实说话。通过展示这收集到的一组组真实可信的资料,使学生深深地相信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新气象。

(二)开展“感悟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理应强化其德育功能。但由于它还肩负着传授系统理论知识的功能,因而知识系统较其他课程更加理论化,这就使得它与学生周围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现实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距离,加之教学方式的简单化,给学生造成了一种思想政治课“空洞说教”、“脱离实际”的错觉,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其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通过引导学生亲自观察、亲身体验,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能使这些理论知识所包含的思想精髓,通过极为自然的方式被学生接受、内化。这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最常用的。

(三)开展“质疑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了从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理解、内化,还应让它来应用于生活、指导生活。为此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和应用。例如请学生调查废旧电池那里去了?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同学收集了有关废旧电池危害的资料,调查了居民乱丢电池的现象,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对家人、邻里进行宣传,设立定点回收站,用旧电池换新电池,开展旧电池换棒棒糖行动等。在活动中学生们贯彻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心,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互助合作的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涵。

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方法 创新教育

思想政治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程具有知识点密集、理论性系统性强的特点。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加强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进而实现高效教学,是所有思想政治教师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思想政治课程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其具有较强的时事性,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不断适应变化的形势,提高自身能力。首先,要加强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能够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要备学生,即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学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和方案。再次,应时刻注意时事热点,这也是与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密不可分的,思想政治内容相对来说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如果只是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死记硬背,只会适得其反,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充分关心时政,并能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第四,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及借助于教学媒体及工具进行教学的技能,加强计算机与网络的学习,力求做到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信息和资料,为做好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二、课堂教学的问题要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讲求时代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与时事、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要经常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带领学生了解生活,关注国内外事件,并能够运用所学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具体现象和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能够从现象本身抓住问题的本质。这样,整堂课才会有气氛。

三、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问题”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为学生创设符合认知规律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勇于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激起解决问题的思维冲动。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力求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空间,使他们共同完成,同时保持一定的趣味性、直观性,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密切相联,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事例进行论证,启迪学生的思维,这样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培育思维土壤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应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应放下架子,关注学生的发展,关爱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应相信学生是可以塑造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材,要用积极乐观、辩证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学生、预见学生的天性。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理解、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思维的培养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五、组织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

1.举办小型辩论会。俗话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信师则不如无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辩论的方法,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首先在学生中征集辩题,然后由老师和学生代表最终确定辩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进行准备,辩论的整个过程从主持人到辩手到记时员到评委全部由学生担任,老师只负责组织、管理、确定评价标准和做最后的点评。在辩论课上,教师完全给予学生平等、信任、尊重,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大胆探索、畅所欲言,使学生思维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2.开展研究性学习。即由学生自选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结合所学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资料的查找、学生间的研讨、教师的辅导等完成研究性的学习。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布置了研究性课题,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最后写出结题报告,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3.撰写小论文。思想政治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紧跟时代。“照本宣科”对思想政治学科而言是自掘坟墓,因此必须加强时事政策的教育。为此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看报刊杂志、阅读新闻,然后结合课本的有关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热点问题,并将其以小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的参与热情,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激发和鼓励学生的探究热情,紧跟时代潮流,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第5篇

本刊主要发表下列领域有创新高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资本论》研究、理论经济学(包括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新进展、经济学批评、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学术争鸣、产业经济学、财政与金融研究、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企业经济与管理理论研究、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区域经济等。本刊面向海内外学术界广泛征稿,来稿务请注意以下要求:

1. 本刊一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办刊方向,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来稿基本观点不能有悖于基本原理,不能有悖于国家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能有悖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有悖于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

2. 本刊严格遵守学术第一、科学至上的原则。追求原创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关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热点问题。文稿应主题鲜明、立论新颖、论述清晰、体例规范。文稿一般控制在10 000字左右。

3. 选题要求。理论研究能科学地解释现实问题,能有效地指导现实问题;应用研究必须有一定的普遍性,必须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方法研究必须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必须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必须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 学术要求。来稿必须有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必须具有新的研究视角。文章结构要完整,要有文献综述,有的论题应具有必要的定量分析,论题必须具有参考意义的研究结论,有充足的能够反映最新学术信息的参考文献,近三年内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有必要的外文参考文献。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引用务必注明出处;图、表注明资料来源,不得存在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否则,因抄袭等原因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作者要负全责,编辑部保留追究作者责任的权利,且一经发现此类情况,本刊三年内不予刊登该作者的文章。

5. 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因此,来稿必须符合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来稿的正文不要出现作者信息。作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工作单位、职称、职务、主要研究方向、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必备内容请另页打印,并附于正文前。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稿件,本刊不予接收。

6. 为适应学术期刊文献信息传播现代化的需要,来稿请务必写明:(1)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论文摘要必须客观、准确、简明地表述论文主题内容和观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含性,并可直接进入文摘期刊。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并请译出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名词性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2)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第6篇

打破时空界限,建立企业基层党支部网络教育阵地,及时把党的政策方针、企业面临的形势任务、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网络传递到每一个党员、职工当中。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提出了新挑战。企业政工干部都知道,对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浅了不解渴,讲深了说不清”;而职工对老一套的念文件学习、小组讨论和听领导讲课的“三部曲”也已是倍觉厌倦。通过电脑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由学习者自己操纵计算机浏览党支部提供的学习资料,本质上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说教”为自由浏览,学习方式由过去的一方念、一方听的二维方式,变成以职工为主体、有选择地看的视觉三维方式,学习内容由过去的一个层次的文件变成多层次的大量文章、图文并茂的各种资料,使各层次的受教育者在同一时间里都有适合自己的内容选择;另外,在大量的学习资料之间,再穿插一些生动健康的娱乐内容,使受教育者在十分放松的心情下,自由地、松弛有度地选择浏览对象,在主动的探索、寻找新的视觉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转变党课的授课方式,将现代媒体技术应用到党员教育中。要将党课材料制作成多媒体,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使枯燥的政策、理论学习变为直观生动的讲解,便于党员干部理解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广泛开展群众性活动。组织开展网上“读书心得”、“职工文学作品”、“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我为经理献一计”、“书画摄影作品”等的征集、评选活动,从而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活动。

利用网络双向交流的特点,开展交互式教育。第一要开办“职工论坛”自由发表观点、言论,对某个问题进行评头论足,达到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党支部可以从中了解职工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为针对性开展教育提供依据。第二在网上开展职工动态调查,这种方法不但简单、快捷,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职工的真实心态。

利用网络信息较为隐蔽的特点,一要专门开办“基层党支部信箱”,职工对本单位的疑问可以随时给党支部发邮件咨询,避免面对面的拘谨、顾虑等心理包袱;对基层领导而言,既了解了职工真实反映,又通过对提出问题的及时解答,起到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作用,从而使干群之间进一步加强了沟通,加深了了解和理解,促进了各种问题的解决。二要开通“留言板”,便于职工约基层领导谈心,解开一些疙瘩。三要开通“管理论坛”,发动职工为单位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使民主管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

运用电脑网络开展队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及时解决职工热点、难点问题。利用电脑网络进行队务公开,对职工比较关注的、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难点”、“疑点”作为队务公开的重点。还给广大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使基层领导和职工双向沟通,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的关系。

第7篇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有可为

1、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工作,是做好企业各项工作的灵魂和有力保证。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依然严峻,国内经济增张减缓,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继续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显著。今年,我局结合自身中心工作,精心选编了多个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课题,大力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及论文征集活动。全局先后共报送政研论文多篇,内容涉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主题教育活动、创先争优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3、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工作。从我局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领导干部和政工干部能够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参与撰写论文,拓展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结合职工思想实际,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习调研、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抓好成果转化,对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十分必要。

第8篇

但是,申论正是因为比较难,才是我们超越其他人的一个捷径。在正常智力和考试状态下,两个考生行测成绩很难相差几十分,但是申论可以。所以,申论正是我们的弯道,在这个弯道上实现超越,总分才能突破。困难,恰恰是我们实现高分突破的助推器。

一、申论考试的本质与特点

考申论,首先必须透彻理解申论考试大纲。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大纲大概会在考前一个半月的时候出炉,由于我国的公务员考试政策一般来说会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2014年国考申论大纲对我们复习2014年国考申论仍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2014年申论大纲第一段指出:“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我们努力对申论大纲的每一个词都作出解释。首先,给定材料是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材料是申论解题的命根子。在考试脱离了给定材料,就相当于在现实生活中脱离了实际工作,那么分析出的原因和提出来的对策就不可能具有可行性。因此材料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所谓分析,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主题以及各段材料之间的关系。所谓概括,就是要概括各段的段意、概括材料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内容。所谓提炼,将所有问题的表现、成因、对策都提炼出来,并且进行一个归类。所谓加工,就是在内容上,要按一定逻辑顺序组织成文;在形式上,要按中正平和的原则,提出自己的行政方案。

申论考查四大能力,最终要是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在现场考试中,申论要考查四大能力,即: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善于把握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而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善于从各类材料中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区分问题的类别、性质、主次、轻重、缓急。

综合分析能力:指的是在正确理解给定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地筛选、加工,理出逻辑思路,提练材料所反映出主题思想。

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的是针对提出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方案。这是应试者能力测试的关键方面。

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借助于语言文字将应试者的思想、意见和看法等表达出来。这是上述三项能力的综合表现。

2014年申论大纲第二段指出:“申论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根据对历年国考申论真题的分析,我们发现,申论材料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等问题都有所涉猎,具有普遍性。所以,考生只有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行政管理等知识才能答好申论。

二要关注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关心,有所认识,有所思考,对社会热点或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也应有所了解。注重政策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的关注,尤其是考试前两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案例。

三要沉着应对题型变化。近年来申论考试题型多变,出题灵活。只有在深刻把握申论的含义与实质基础上,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结合申论考试大纲和历年国考真题,可以看出,我们申论考试其实是材料分析题。申论测查的内容是致力于成为国家公务员的考生的行政能力,是一种典型的“能力”考试和“思维”考试。它模拟行政机关的日常工作,看你能否在这种模拟行政行为中体现出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看你能否以明确的自我身份认定(国家工作人员),以书面文字的形式传达你明确的意图,传达给你明确的受众(领导、同事或行政对象)。

申论考试基本特点就是:

(1)材料来源的社会性、广泛性、实践性。申论考试所提供的材料都是现实社会发生的社会现象和出现的社会问题,尚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涉及整个社会的各方面,诸如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问题。

(2)题目的非专业性。申论考试的考查对象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要求考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常识,但不会对某种专业知识特别倾斜。对于某些重要概念,材料会有补充说明,注意后面的参考文献。

(3)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材料可能涉及面很广,由于社会问题比较复杂,多种矛盾交织,需要考生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4)考试答题的特殊要求。申论考试的每一道题目都有文字、内容的严格限制,所以要求考生逻辑思维清晰、语言表达简明、通顺。

二、申论考试的认识误区:

从我们对历年考生对考题的反应来看,多数考生对申论有或多或少的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

(一)申论考试是写作考试?

2014年以前,申论是一种命题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2014年之后,申论考试是一种材料阅读与理解基础上的集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分析问题成因、提出解决问题对策于一体的材料分析题。同时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赢得申论关键是靠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与加工。用材料说话,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材料是根本。

(二)申论是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具有片面的深刻性,文风犀利泼辣、尖酸刻薄,评价有失公允,重在评论得失,兼顾发泄情感,无益于解决实际难题。

而申论风格厚重沉稳,主要是通过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在对案例和材料中提出的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把问题概括清楚,把原因分析清楚,把对策论证清楚,这才是我们必须做的三项工作。

(三)申论是学术论文?

不要将申论论证写作题写成学术论文。如果不小心犯了这样的错误,那说明你还不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这是一种角色定位与业务范围的错位。很多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应试者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写申论文章时总想深刻到底,恨不得在申论考试中实现重大理论创新。这种思维是致命的。申论的思维和学术的思维完全是两个思维,我们写学术论文的思维是概念、判断、推理。申论的思维逻辑则是表现、原因、对策。写申论不是写论文,少论证为什么,多说怎么做,不是每个行为都需要说明理由

三、申论考试的评判标准

总的来说,申论考试既有现场阅卷评分的标准,同时每一位阅卷人也有自己的自由裁量权,所以一名考生最后分数的获得,是一个综合评定的结果。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一)阅卷评分标准

一般而言,申论中概括题、分析题、对策题实行采分制,按点给分。同时要求不能罗列要点,语言通顺、简练。写作部分主观性较大,但是着重从内容和形式两部分评阅。

1、总结概括、分析原因、名词解释、提出对策及对策有效性分析的题型都具有评分要点和加分、减分的标准。按点给分,评分公式:内容-字数-错别字=得分。

2、论证写作题没有要点,只有大致的要求。论证写作题一般扣分因素包括:每少或者多50个字扣1分;没拟题目的扣1分;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出现的不计);标点错误较多或书写模糊扣1分;字体端正、美观、卷面整洁的,加1分;反之,字迹潦草、卷面不洁的,扣1分。错别字、标点和卷面扣分累计不得超过3分。内容有严重问题的,要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论证写作题的答卷可分为五个等级。以满分40分为例:

(二)阅卷评分心理

申论写作最终是给接受对象看的,只有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申论写作才能得高分,考生才能顺利通过申论考试。因此,在备考时一定要充分了解阅卷老师的评分心理,根据对历年来的阅卷情况的分析,我们将阅卷老师的评分心理总结如下:

1.求实心理

在申论写作中务求实际,一方面要求内容的绝对真实、本质真实,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把握“平衡”的手法。即在突出讲某一个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到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强调某一方面的主要意见时,还要注意到其他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要寓倾向性于平衡性之中。

2.求新心理

观点、内容陈旧的文章,是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申论写作也同样如此。申论不但内容要新,其写作形式、语言、角度、技巧都要既遵循规范又不断创新,才可能适应申论考试的发展变化。虽然每年申论考试的模式基本不变,但随着内容、题型和阅读量的不断变化,考生的答案也需要发展和创新。

3.求尊心理

对阅卷老师个人的尊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字迹工整,全面整洁。除此之外,也包含着对行文所涉及的单位或个人的尊重。尤其是在与反对意见的公文往来的时候,既要坚持原则、针锋相对,又要适当运用文明礼貌的策略,行到有理、有节、有利。

4.求简心理

申论写作要实话实说,长话短说,要摒弃废话、空话、套话。不写长而空的申论,写短而精的申论,给阅卷老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实用信息,而不要那些言之无物的无用信息。

(三)申论考试的准备工作

1、必要的知识储备

参加申论考试,那么申论考试的本质、技巧必须了然于胸,。对于理论热点与社会热点问题,总的原则是在全在熟不在深。就是说,要全面而熟悉各个方面的社会问题,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和解决办法,并不要求对这一领域有很艰深的理解。要熟读十七大报告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公告。《半月谈》是必备的准备材料,其中的《半月评论》要熟读,最好熟记。理论局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是理解当前显示热点背后的理论根源的好材料。《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是把握主流思想和锻炼中正平和的语言表达习惯的好,争取每天都阅读,主要是其中的评论部分。

2、勤于动手

勤奋绝对是通向成功的道路之一。对于申论考试来说,真题是硬道理。要多做历年真题,认真梳理和分析热点问题,一方面可以积累热点,另一方面可以培养我们问题—原因—对策的思维模式,还可以培养语感,语言表达一定要规范,避免大实话和大白话、空话。可以熟读、甚至背诵两到三篇半月评论,人民时评或申论范文。

3、放松心态

第9篇

一、什么是政治小论文写作

政治小论文写作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小论文写作涉及思想认识、生活态度、价值观、世界观及生活阅历与经验,又有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语言习惯,还有对阅读作品的积累、解析、品评、贯通、迁移、再造。小论文写作是一种全新的写作理念,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或科研含义上的对某类学科或某一专门问题所使用的钻研推究的涵义,它是依托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内容,以学生的心灵活动主主体,通过文字表达的一种有形的思维,它是生活化的、修改化的有主体观念的、有情感色彩的一种思维呈现。这种写作是对独立精神的召唤,是对创造品质的提升。实现了由注重章法到回归人性的转变。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独有的表达习惯和直率真诚无畏的心态坦方历史、人生、自我、家庭、社会、生存状态和人类命运。

二、如何让政治小论文写作走进教学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

小论文写作应把写作主体的潜在的情感力、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尽情地发散,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教师要树立新教学的观,使价值标准多元化、审美多元化;分析时展对人才的要求,了解学生的心理认知,从而减轻学生写小论文思想负担,提倡独立思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能体味创造之乐、表达之乐。

(二)改进教法和学法。小论文写作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将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充分创造条件和机遇让学生建成现代个性支点和发挥创造力的天地。尝试小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模式,建构小论文型写作教学机制,采用富有个性化、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在平时还要有意识地渗透写作过程的各环节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小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培养良好的思维个性,文道统一,知情互动,使见解更主客观理性。 转贴于

(三)引领学生进行小论文写作。

1.培养批判质疑品质,这是小论文写作的前提。2.训练发散思维能力,这是小论文写作的核心。3.拓展想象空间,这是小论文写作的动力。”想象是无限的空间,通过它可以找出表面上不相干的生活现象之间内在的联系,把它们集中熔铸主一体,创造更广阔地世界。想象就是深度,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静态的文字挥发动态的灵性。4.吸收学科的知识,这是小论文写作的保证,为小论文写作提供“源头活水”。教师还应将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向更广阔的领域,如文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生物的,优化知识积累,丰富思维背景。让学生从各种渠道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获得创造的源泉。

(四)在小论文写作中培养写作个性。

写作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写作心理品质。包括写作任何的倾向性(即写作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和个性心理特征(即写作的能力、气质、性格等)。小论文能力是写作个性的关键因素,制约着写作效能的发挥,写作品质的展现,写作个体的发展。写作个性对小论文能力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提供必备的主观条件。没有的心胸,乐观的情绪,易于合作,勤于思考,善于吸纳改造知识经验等这些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健康的个性,写作就会缺乏小论文能力。因此要把写作个性与小论文能力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