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初中地理知识点

时间:2022-11-18 08:38:16

导语:在初中初中地理知识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初中地理知识点

第1篇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其次加拿大、美国,中国位居世界第四位。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第2篇

关键词:堆载预压;真空预压;施工工艺;效果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越发显得宝贵,于是填海造地这种工程形式被越来越多得实施。采用疏浚土进行陆域形成已在工程实例中广泛采用,但疏浚土主要由软土组成,含水量高,可压缩性强,为满足上部使用荷载及工后残余沉降等要求,须对其进行地基处理。加固深层软土地基,目前在工程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排水固结法,常用的排水固结法为堆载预压、真空预压及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等,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同种地质情况下进行堆载预压及真空预压处理后的地基进行施工工艺、经济效益及处理效果的分析,提供深层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型的建议。

1、概述

1.1 工程概况

某散杂货码头工程位于东莞市虎门港麻涌新沙南,该工程码头岸线600米,地基处理工程包含25万m2的软基处理,处理完成后将为后续的道路堆场及粮食仓库的建设提供所必需的地基承载力要求。

1.2 工程地质情况介绍

所需处理地基前身为某航道局采用抛石堤形成围堰,并利用大功率绞吸船将港池开挖的粘土吹填至抛石围堰之中造地形成陆域,施工区域上部所需处理软土层约8米厚,根据钻探结果分析,上覆盖层为人工填土和第四系全新统至晚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主要为淤泥类土、砂类图和粘土,下覆基岩为白垩纪泥质粉砂岩与页岩交错层。软土地质分层及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1.3 地基处理结构形式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工程造价及施工条件,该工程地基处理方式为铺设砂垫层打插排水板作为立体排水通道,并将港池疏浚的岩料作为堆载预压料的方法进行处理。后因施工中疏浚至陆上的岩料在疏浚、存放及堆载倒运过程中崩解风化较严重,导致堆载料不足,从而处理方式改为:一半的处理面积用堆载预压方式(A、B区),一半的处理面积采用真空预压(C、D、E区)。

2、堆载预压及真空预压施工技术应用

2.1 铺设砂垫层及打插排水板施工

2.1.1施工工艺流程:原场地整平机械人工结合散抛中粗砂试插板实验确定施工工艺(振动式或静压式)根据分区测量放线定板位打插排水板施工。

2.1.2施工要点

① 因本工程为港池疏浚粘土直接吹填至陆域,局部地基出现软弱情况人工及机械都无法施工时,因此采用在吹填土上铺设1m×1m竹排,并在竹排上铺设300g/的无妨土工布做为工作垫层。

②静压式插板机因移动方便,施工速度快,费用低而优先采用,但遇到局部地区地质情况较好,静压式插板机无法施工时,需要采用振动式插板机补打静压式无法施工的板位。

2.2堆载预压施工

2.2.1施工工艺流程:铺设碎石盲沟及集水井第一级加载静压3天・・・第五级加载(达到设计标高)集水井抽水(满载时间3个月)卸载至指定标高交工面处理(振动压路机碾压),整平

2.2.2施工要点

①分级加荷以高程控制,在加载过程中应密切关注预先所埋测点的日沉降量,水平位移量及空隙水压力的变化,在达到警示值时应暂缓施工,防止地基失稳。

②堆载过程中,应及时抽取集水井中的水,井中积水不宜超过50cm.

2.3真空预压施工应用

2.3.1施工工艺流程:场地整平测量放线密封粘土墙施工砂垫层中埋设滤管埋设检测仪器、场地覆膜压膜沟人工压膜射流水泵布置开始抽真空人工筑袋装砂围堰膜上覆水30cm~50cm全区膜下真空度达到设计要求80Kpa后持续抽真空90天各项监测数据符合设计要求后停止抽真空,场地清理压膜沟处理(中粗砂换填1.5米深度)交工面处理(振动压路机碾压),整平.

2.3.2施工要点

①密封性好坏直接关系到真空预压的效果,粘土密封强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粘土的质量,粘土密封墙为双排1.2米宽,深度控制为钻入下卧粉质粘土0.5米,要求在密封墙施工中每隔50m在墙上钻孔取样检验粘粒含量和渗透系数,并确定密封墙深度。达不到规定指标要求的,要二次拌和补救。

②覆膜前应人工捡除贝壳及带尖角石子等,防止尖锐杂物刺破密封膜。

③射流泵的功率应大于75KW,布置应满足不小于800m2/台,保证膜下真空度达到80Kpa。

④应自备足够的备用发电机以保证临时停电时射流泵总量的1/3保持24小时满负荷工作;发电机须安装电量计量设备,以便对日用电总量进行控制;

3、工程软基处理对比分析

在工程软基处理结束后,对两种软基处理方式处理过的土样进行了分析,并把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比照:堆载预压数据处理见表2,真空预压数据见表3.

堆载预压十字板强度处理前后对比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经过堆载预压后,土体的抗剪强度均有所提高,且处理效果从地面往下逐渐递减,符合两种处理方式的规律。从静载试验数据得出,两种地基处理的方式都达到了设计要求的承载力。业主的反馈信息,在2年的使用过程中,大面积的沉降都在10cm以内。

通过对两种处理方式的造价、工期、效果进行分析,两种方式的造价及工期都是适当的,可控的,效果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因此,本工程的两种处理方式都是成功的。

4、结语

在较大面积软基处理中,堆载预压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招标时可选择的施工单位较多,对控制造价有一定好处,且满载静压过程中不受外界条件影响。但堆载预压中堆载料的来源对工程造价起决定性作用,部分工程购买开山石作为堆载料,卸载后石料再用于其他的相关工程,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对于堆载预压,真空预压施工工艺较复杂,对外界环境要求也较高,常常因为雷暴天气导致断电而致使膜下真空度达不到要求,本工程实例中,供电线路的敷设及抽真空产生的电费占到了整个工程费用的25%左右,对于有些位置偏远,附近无大型变电站的

工程,若采用真空预压,铺设临时用电线路所产生的费用极高。但真空预压无需堆载料,受场地及道路的限制较小,在大面积施工中拥有优势,且目前的施工工艺已经较成熟,可靠的施工队伍也越来越多。

希望上述对两种软基处理方式的讨论,能够在地基处理软基方案比选时,起到一些作用。

参考文献:

广东省航运规划设计院 东莞市虎门港麻涌港区新沙南作业区2#、3#泊位工程可行性研究文件,2007

JTJ 147-1-2010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新教材 创造性使用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16-01

1 实施框架教学,归纳教材

初中地理新教材已经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全新的编排,难度有所降低,内容更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这时,教师就要注重对新教材的整体把握,采取框架教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谓框架教学,即结合初中地理新教材内容,将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实施,从而形成地理学科的知识框架与技能框架体系;并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分析的能力,形成系统化的地理思维框架。可以说,框架教学既是对新教材的归纳,也是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整合。

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大纲、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将每一大项知识点及其涉及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再依据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组知识框架。最后,将所有组的知识框架进行整合和梳理,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地理知识框架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现有的知识及学习经验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让不同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知识框架。比如在学习“气候系统”这一地理知识时,就可以让去过海边或生活在海边的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讨论:“海边的天气,是白天还是夜晚雨水比较多?”这样一来,就可以引导学生将降水与气温、气压、风以及地面性质等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既复习了前面所学知识,又抓住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知识框架。

总之,这样的教学安排与实施,打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不仅让学生们可以“理清思路、重点理解、强化记忆”,更可以让学生灵活地利用教材进行知识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开放的学习空间。

2 巧用图形教学,深剖教材

图形是地理教材中最丰富最生动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科知识的重要载体,更是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初中地理的新教材中,图形的“地位”明显提高,已经由原来的“附图”荣升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图形与文字的排版结合也更加多种多样。比如在新教材中,除了多种地图之外,还有各种统计图、示意图、曲线图、柱状图、景观图、表格类图等等,直观形象且生动活泼,既符合了地理的学科特点,又符合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爱看图的这一心理特点,依据教材中的图形内容,采取图形教学,深入剖析地理知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首先,教师利用新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们通过观察直观生动的图片图像,深入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地理事物中各个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教师要教学生们学会认图、读图。以地图为例,教师可以分步骤进行讲解,第一是看地图的标题,一目了然地了解地图的属性,知道地图要表达和展现的主题是什么;二是看地图的图例和注释,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地图的具体内容;三是结合地图标题、图例、注释进行思考,看地图的内容,并从地图上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比如我们在学习初中地理中的《中国地图》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步骤进行看图、学图、理解图,“观其图、知其地、求其理”,从而了解到中国的行政区划、地形地貌特征,不同区域的自然、经济条件差异等,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总结中国的地理特征与规律。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画画图,比如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比较柱状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等,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其的动手能力。

总之,图形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通过读图、用图、绘图,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养成会用地图、善用地图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

3 开展活动教学,活用教材

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另一亮点就是“活动内容”的板块得以增加,为学生们的课堂讨论提供了条件。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抓这一特点,灵活运用教材,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教学。

第一,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们组成合作小组,相互讨论、交流,进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提问“(1)看海洋和陆地气温分布图中,陆地和海洋等温线有何分布规律?(2)陆地等温线为何曲折?而海洋等温线比较平直?(3)海水的运动形式?(4)洋流是如何形成?其分布规律如何?(5)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布是什么?等”。学生们依据这些问题,进行小组分组讨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他们既分工又合作,充分利用书本知识、课外读物、网络资源等广泛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记录,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答案,进行共享。第二,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情景活动,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地理知识与规律。比如在学习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气温与气温的分布”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引用一句有名的新疆谚语,即“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进行情景导入,引导学生们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经过学习和思考之后,学生们自然会发现:新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带,夏季高温干旱少雨,冬季十分寒冷,广泛的沙漠分布,植被偏少等,这些地理特征导致了新疆早晚气温温差较大,也就出现了谚语中的现象。

总之,活动教学的方式还有很多,如音乐诗歌导入、游戏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知识小组竞赛活动教学等等。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很好滴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互动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收集整理信息、表达动手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知识体系一、有效教学的定义和意义

有效教学是指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采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因此,衡量有效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应该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高低。

开展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明确和分解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学习目的和明确各个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程度;第二,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注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摆脱传统的“填鸭式”被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能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二、如何开展初中地理有效教学

初中地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为学生开拓眼界、掌握基本地理常识奠定了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笔者认为开展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的是教育群体特点,教育方式要适应教育群体特点。初中生群体的特点是自律性差、好奇心重、专心程度不高。因此,采用讲解知识点的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枯燥,教学效果较差。而地理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地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出发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促进他们的好奇心,再通过在解释这些问题的时候渗透知识点,这样的讲解方式容易吸引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例如,在讲解季节变化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先自由发言谈一谈四季的变化特点,然后让他们思考四季是怎么形成的,最后再慢慢渗透地球公转的知识点。

2.借助多媒体设施,加强情景教学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全发展,抽象理解能力不足。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景教学。借助多媒体设施,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地理相关影片或展示一些地理相关图片,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影片和图片直观的了解到各地的气候特点、地理形貌。通常,图片和影片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在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后,地理教师再通过知识点讲解,让学生理解这些气候、形貌形成的原因,从而使他们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笔者认为,与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相比,初中地理教育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通过情景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个多彩的世界,展示世界各地不同的形貌、气候,展示南北极的寒冷、赤道的炎热,会让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奥妙多彩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自发的去探索地理知识。《国家地理》杂志和相关的视频以生动的方式诠释了地理学科,可以作为初中地理教学中参考的重要多媒体素材。

3.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体系

地理是一门知识点很多的学科,各知识点之间看似琐碎无序却又是彼此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网络,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可以在学习一个地区时,将这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地理位置、所在时区等情况综合起来讲述,让学生能够对一个地区的特点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另外,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与理科交叉的学科,有一些计算规律存在于自然现象之中,如公转、自转现象,经度变化引起的时区变化计算,纬度变化,坐标概念等。要将具有相同内在规律的知识点归纳在一起讲解。比如,先让学生掌握时区概念和时区变化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计算从中国的北京到美国的纽约时间的变化,以及北京到东京的时间变化等,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规律。

4.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理念。因此,在开展地理有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式的作业,如让学生自己查资料选择一个最美丽的地方和同学们分享,向同学们讲解这个地方的位置、地理形貌、气候特点等。通过这样的作业可以促进学生自主的去学习,也加强了学生们之间的学习沟通。

同时,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如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实地去考查周边某一地区,根据学习的地理知识分析该地的地理特点和形成原因,最后小组合作形成小组地理报告。另外,当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的解答不一致时,教师不要急于公布正确答案,要鼓励学生们展开充分讨论,这样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教学是指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采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开展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要注意在教学中将地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加强情景教学,丰富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要注意在教学中加强知识点之间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金燕.新课程实施中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第5篇

所谓的情境体验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实物展示、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方法,为学生创造提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场景,让学生融入到设置好的场景之中,并通过自己的参与,能动的体会知识的应用,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初中地理课程既涵盖地理科学层面的知识,也包含对世界各地区不同人文风情的介绍,可以为情境体验教学法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二、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

(一)选取生活化问题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的教学要让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首先时对学生的入门引导,然后才是进行后续的课程教学。在情境教学体验中,可以选取和生活实践相关的地理问题,通过提问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进而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例如可以引入“天狗吃月亮”等趣味典故,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去表演该神话故事,表演完后让学生解释原因,激发学生去探究星体运转规律方面的地理知识。或者可以在讲授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生活中人们常说刮东风就要下雨了,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呢”,通过这样生活化的例子,能很好的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地理知识点,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主动的掌握雨水形成、以及我国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点。在情景体验教学中引入问题,使得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兴趣的的引领下学习地理知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现代教育技术也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场景,尤其是一些复杂难懂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模拟出地理场景,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情境体验了解地理知识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案例:学习地震形成原因时,老师先为学生播放国家地理频道的电视节目《311日本地震大剖析》,通过多媒体资料,可以较为全面的向学生介绍地震现象,让学生如临其境。播放完节目资料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地震的形成原因,动态的展示地壳内的岩石运动,通过多媒体设置的知识情境,让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而生动。而在讲授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理特征、人文风情时,可以选择一些电影电视节目,让学生通过观看影视节目,去欣赏大自然的壮阔,了解到不同的地貌特征以及人文景观,能够做到寓教于乐。

(三)借助教学模具,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初中地理的学科体系中,有一些知识点诸如等高线的画法、经纬度的划分等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只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初中生难以很好的掌握。地理老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借助地理教学模具,开展情境体验教学法,可以抽象的知识要点形象化,对学生来说更直观易懂。传统的教学模具有地球仪、等高线示意图、平面地图、区域板块模型等,借助这些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了解经纬度或者不同时区的划分等难点等。随着电子信息科技的进步,现在的教学工具,也有了新的变化。比如各种电子板地图应用、GIS软件等地理信息工具,在教学中也是重要的辅助工具。例如在讲解不同地区的地貌特征时,运用GIS技术将地理特征数据化,更便于查询和分析数据。

(四)增强情境体验教学的探究性

第6篇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地理教学 “三模块教学法”

在初中教学中,地理是一门实用性、科学性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初中阶段学生首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经过系统学习,学生不仅能完善知识结构,还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本文主要介绍采用“三模块教学法”进行地理课程教学,这一方法以教师、学生和书本教材为基本要素,以基础知识教学、识图能力培养和情感价值培养方法为基本教学步骤的一种教学手段。

1.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能力

地理学科是初中学生毕业会考的考试科目,而基础知识则是整个地理课本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然而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初中生建立地理知识体系的前提。

举例说明:江苏初中地理七年级教材,经纬网相关知识、经纬线方向判定,降水量及气温曲线图判读等都是地理知识中的基础内容。这些知识点都是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应熟悉并掌握的必备知识点。

初中生由于刚从小学升至初中,对于初中学习环境还有些不适应,并且在学习方面对于教师依赖较强,动手及独立思考能力较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讲授《地球自转》这一章节中的地球自转方向时,要求学生通过操作地球仪模型展示地球自转方向,从而通过自己动手加深印象。同时,我适时提出一些有效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最后我进行详细讲解,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2.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所谓识图能力就是学生能正确分析、阅读地图信息,从地图中将有效、正确的信息提取出来。这种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必备技能,是学习地理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也是教学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地理识图能力,将识图教学贯穿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始终。地理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耐心指导学生,使学生做到心中有图。在初中地理教材中需要学习的图类型主要包括:等高线地形图、气温降水曲线图、经纬网图和七大洲四大洋图等,还有中国地形图和世界气候图等。图的类型不同,学生需要掌握读图方法、识图技巧都会有所差别。因此,初中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对于不同类型图都要熟悉并掌握识图、读图技巧、方法。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教材中《地球和地图》中经纬网图是教学内容的重点,这一知识点要求初中学生能正确地从经纬网图中读出具体某点位置的经纬度,然后能准确判断出具体方向。这一知识点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开篇篇章内容,由此可见经纬网图学习在今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适当列举经纬网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说到电影院寻找电影票上的座位号、GPS导航系统在汽车上的使用、检测及预防地震台风和卫星发射等。另外,野外救援工作者在进行人员搜求工作时应用经纬网图帮助进行搜求。由此可见,经纬网图实用性非常强,其应用在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然而经纬网图这一模块的知识点是教学、学习难点之一,想要读懂经纬图,学生应拥有较好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比较强,因此应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3.实行情感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学习这一过程会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素质、有文化的人,然而教育工作是为了进一步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所以,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时不应单单用学习成绩评判学生是否有能力。因为,优秀的初中生不仅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还要在面临困难时拥有不服输、永不言弃的坚毅精神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宇宙的神秘知识,以便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也可以结合事件唤醒学生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为国家崛起而发奋图强的雄心。

综上所述,“三模块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作为三大基本元素,利用基础知识教学模块、识图能力教学模块和情感价值教学模块帮助完成地理教学工作。其中基础知识教学、培养识图能力和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这三个教学环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层层递进关系,其环环相扣,密不可分,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秀芳.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地理新课程教学[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02).

[2]王玉环.多媒体网络背景下地理教学的变革[J].民营科技,2008(09).

第7篇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创新思维的工具,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起到重要作用。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方法,为初中生更好地展示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地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做出积极贡献。因此,如何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提升初中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就成为了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地理教师必须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为初中生建立知识框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逻辑;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是意义深远的,不仅有利于设计人性化和开放性的地理教学方案,还可以优化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进一步深化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以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巧妙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初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尝试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引导初中生积极实践,交流学习经验,反思学习地理的体会。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紧密结合地理教材,营造高效课堂氛围

很多初中生面对抽象的地理概念都会感到迷茫,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紧密结合地理教材,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节奏,给初中生讲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积极的学习动力,让初中生对地理课堂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找回学习地理的信心。比如,讲初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我深入研究地理教材,给初中生绘制了内容丰富的思维导图,用简单的线条把整章的知识点都清晰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梳理学习的思路,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在思维导图中分别向初中生介绍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加强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减轻初中生的学习负担,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对于考点,我通常会让初中生在小组中探究,共同分享学习心得,如暖流和寒流,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我还会给初中生设计小专题研讨活动,如研究三峡工程的意义,移民安置政策,面临的挑战等,让初中生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二、构建正确知识体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初中生对地理课感兴趣,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的配合地理教师完成教学人物。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注重初中生的情感体验,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方式,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为初中生构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比如,讲初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为了加速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积累,我利用思维导图给初中生分别展示了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空间变化,并且给初中生分析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人口的数量变化时,我告诉初中生目前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我给学生列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对比图,以及人口增长的速率随时间发展的曲线图。在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时,我告诉初中生目前人口的空间变化只要表现为人口迁移,我给学生讲解了人口迁移的过程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最终提出人口的合理容量,让初中生明白人口的变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三、拓展地理学习思路,利用网络开发资源

有的初中生学习思路不开阔,学习动力不足,对地理资源掌握的有限,针对这样的问题,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学情,充分利用网络,挖掘更多的学习资源,从而拓宽初中生的学习思路,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全体初中生的共同进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地理教师勇于探究,积极实践,引导初中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比如,讲初中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为了让初中生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我制作了思维导图,带领初中生一起分析和讨论,让初中生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等。我还在网上给初中生下载了许多与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源,初中生对山西省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逐渐学会了分析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初中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提升。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将需要初中生掌握的地理知识设计成思维导图,让初中生找到学习的方向,避免初中生过分依赖答案和地理教师的现象。同时,初中地理教师还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积极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活跃地理课堂氛围,展现新时期初中生的风采。比如,在一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将本学期地理教材的全部知识点都制作成了思维导图,并且分层次的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和训练,降低地理知识的难度,优化初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再如,对于某一知识点的复习时,我通常会将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便于初中生从中找到学习规律,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地理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还要注重教学的多元化和全面性,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水平,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思维导图,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坤.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2,(95).

第8篇

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地图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图形教学上,可以运用地图这项工具描绘出很多地理图像,例如: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等等,在多数时候也是地理教材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上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教师如果能够对这些地理课程教学特点加以利用,就能够使学生充分直观的认识到地理课程内容,并且能够掌握地理课程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掌握各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足够细致的发掘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将地图等地理工具进行灵活有效的利用。

2.利用举例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热情

地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以一种灵活多样的举例模式来进行。例如在学生学习欧洲各大地形体系中时,可以了解欧洲各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形式,并且通过掌握国家的大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时,教师就可以列举一些国家的自然、经济风土人情,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学生充满了解的好奇心,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列举世界各大地震板块和火山分布的知识点,来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板块与火山分布的对比,找出各自特点的关联关系。使学生很快很容易就得出板块交界处就是火山和地震的密集区这一知识点。又如:在讲解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差异时,就可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中“过火焰山”的相关情节,并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唐僧师徒千辛万苦要过的火焰山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吗?这样,在瞬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也会很愿意举手发言,教师再趁热打铁,引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相关地理情况与知识等,就可以很好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气温、气温带以及气候特征等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校当地的天气或者某一时间段内当地气候的变化等,为学生进行细致、详尽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其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地理问题与现象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会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有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发挥自我思考的能力,促使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升,这就突出了新课改下要求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

3.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充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9篇

关键词:兴趣;主体作用;生活化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其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很多学生都对地理课堂教学产生了厌倦感。加之初中地理作为副科在初中教育中不受重视,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如今,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带动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倡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科知识的实际性等等,使得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成为教师重视的话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升途径。

一、以兴趣来推动学生学习地理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依据教材内容来硬性地让学生掌握或者背诵一些地理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加之初中地理知识的枯燥性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匮乏,致使课堂效果低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行使某种行为的主要动力,属于内部动力范畴。因此,笔者认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想提升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以兴趣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笔者在教学中以生为本,通过关注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初中生都喜欢地理教材中的地图,其实初中生的好奇心强、有活力,已经初步具备探究能力,鉴于此,笔者则以地图为基准,通过培养学生读图来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并且运用读图来解决实际地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所在,增强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情感,借以促使学生主动开展思维,学习、探究地理知识,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活跃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本身属于动态的。新课程指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科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使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活跃课堂教学,借以来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形成。如:在学习“地球地图”时,鉴于此部分知识点的枯燥,笔者引导学生开展想象思维,即:运用具体的教学工具(多媒体图画或者地球仪等等)来让学生想象我国处于地球的什么位置,地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的国家在地球上的大概位置,等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己来实践、感受,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地理学习活动中。尤其是新教材中添加了活动内容,旨在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践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运用教材的这个特点将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借以来推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充分显现。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时,笔者出示多幅天气图片来让学生进行分析,之后让学生以“多变的天气”为中心来自主设计“活动”,诱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性,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地理知识,增强自我地理综合技能。

三、从实际出发深化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所谓从实际出发,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来开展教学。从某些方面而言,实际出发也属于“生活化教学”范畴。初中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诸如:多变的天气、气候、岩层结构、国家的地理位置、各国首都、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等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也是生活中的常识性知识。以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熟悉感,使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地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密切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深化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如:初中地理知识主要是强化学生对一些国家、地区、气候、地形等知识的认知和记忆,属于文科范畴,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所见所闻为切入点来循序渐进地拓宽学生探究、学习地理知识的道路。如:在学习“地形分析”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思考自己现在生活的地方属于什么地形,之后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在地形的特点进行描述。这样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环境为基准点,层层拓展,诱发学生不断深入地掌握地理知识,不仅教学的可行性很强,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等等,有利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发生质的变化。

总的来说,初中地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依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以生为本,强化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感知、体验,活化课堂教学,借以来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