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预防传染病措施

时间:2022-11-11 10:12:35

导语:在预防传染病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预防传染病措施

第1篇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孙广富

副组长:刘祥涛 王兴林 刘 莉

成 员:刘益民 郝新海 朱桂真 蒋兴超 刘云艳

陈 飞 胡三永 李 红

2、职 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 ,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医务室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3、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4、医务室要坚持就诊登记制度,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领导组报告。

5、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小组。

四、应急处理预案

一旦学校发现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校的由工会组长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镇小学中心校、县教育局和其他政府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市教育局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中层干部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班子开始工作。 ②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此项消毒可请防疫站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③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8、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第2篇

关键词:传染病;免疫预防;消除措施

传染病具有危害性大、传播迅速和难于控制等特点。如人们熟知的艾滋病、流脑、乙脑、梅毒、破伤风、百日咳、结核、麻疹、疟疾、霍乱等传染病。免疫预防由于可普遍提高易感人群机体免疫功能,有效抵御病原体入侵,并且便于组织和实施,因此目前是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最为关键的措施。结合我国传染病免疫预防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我国免疫预防工作的现状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免疫预防工作起步较晚,但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研究,在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防治方面获得了较大进步,使得免疫预防已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自我国开展免疫预防工作开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政府根据国情特点,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包括计划免疫前期(1950年~1977年)、计划免疫时期(1978年~2000年)、免疫规划时期(2001年~2007年)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时期(2008年~至今)等4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免疫工作的内容均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

2 我国免疫预防工作的目标

目前,我国处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时期,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可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

虽然我国在传染病免疫预防与消除方面已有长足进展,但是在麻疹免疫人群中,由于存在麻疹野病毒株,且有传播的风险。尽管免疫人群机体血清内含有抵御病毒的抗体,但位于咽喉部的黏膜抗体抵抗能力相对偏低,难以有效消除咽喉处的麻疹野病毒株,因此易导致免疫人群携带病毒的情况出现,并使之在人群中得以广泛传播和扩散。

3 免疫预防与消除措施建议

3.1全面有效的落实免疫接种措施,尽管伴随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免疫接种在我国不断得以普及,但仍有部分地区,限于经济水平和自然条件,存在免疫接种空白现象,这也是导致这些地区出现麻疹、甲肝和流脑爆发性流行的关键因素。这对有效发现和控制传染病十分不利,并且存在传染病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因此,政府部门应继续推进免疫接种工作,对所有地区实施全面覆盖,提高疫苗接种率,填补免疫接种空白。同时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传染防治院(科)建设,以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1]。

3.2完善免疫监测和监督管理,开发敏感高效的免疫监测系统,以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水平。完善免疫监测和监督管理体系,以实现在防控传染病的免疫接种过程中,建立健全敏感及时的监督监测系统,要重点建设疫情报告信息网络,免疫接种信息系统,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及时准确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和人群免疫状况。

3.3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为确保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需要疾控中心、社区、教育机构及公安和民政等不同部门的有效协调配合,以及时了解并掌握流动儿童情况,加强对流动人口免疫接种的宣传教育,进而提高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

3.4严格遵守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接种程序要求,所谓免疫程序是指针对特定人群预防传染病所提出的接种疫苗种类、次序、部位、数量及操作方法的具体规定。如我国针对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脊灰疫苗和白百破疫苗各剂次间隔应超过28d。乙肝疫苗第1剂和第2剂间隔应超过28d,第3剂应于第1剂接种6个月后接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免疫疫苗要保证及时接种,对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以内儿童应尽早补种。只有认真按照相关程序要求执行,才能保证免疫接种的效果和质量。

第3篇

在我国南方气温高,各种微生物孳生,污染食物,容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霍乱、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伤寒与副伤寒等。尤其在部队基层人员群居地这些肠道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且容易造成传染和流行,是军队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原因之一【1-2】。

其传染源是病人与带菌者,细菌或病毒通过大便排出后,可污染水源,还可借助于苍蝇、蟑螂污染食物和用具,当健康人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就可以发病,病后又可能传给其他的人。现将在基层一线卫生队肠道传染行疾病的工作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几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一)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常呈不同程度的区域性流行,夏秋季流行,四季散发。主要症状有:清水样腹泻、呕吐、无腹痛、不发热或低热,部分患者可因迅速脱水而危及生命。我县历史上也多次发现霍乱、副霍乱病人。

(二)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因食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或使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餐具而致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急性菌痢经治疗多于1周左右痊愈,少数病人转为慢性或慢性带菌者。中毒型菌痢预后差,尤其脑型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本病发病率高,应该将其作为防范的重点。

(三)甲肝和戊肝:甲型和戊型肝炎分别是由甲肝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消化道传染病,都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和毛蚶等,是甲肝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饮用水污染则是戊肝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在集体单位中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肝的发病率特别高。

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

1、治疗疾病控制传染源。

患了肠道传染病的人要及时隔离治疗,更不能从事与饮食有关的工作,防止将自己的病传给他人。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防止病从口入。

肠道传染病是因食用被细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所引起的。因此,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特别是做好“三管一灭”工作,即管水、管饮食、管粪便、灭苍蝇。

管水:管好水源,防止水源污染,不喝生水。

管饮食: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炊具餐具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饭菜现做现吃,少吃凉拌菜,吃时应洗净,并用凉开水冲洗,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夏季不宜举行宴会。

管粪便:粪便应妥善处理,防止粪便污染环境。

灭苍蝇:苍蝇、蟑螂等害虫是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媒介,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是预防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也能有效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3、提高人体抵抗力,根据需要可选用伤寒、副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疫苗,预防疾病。

参考文献

第4篇

1 存在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 自我防护意识差。在接产和处理待产产妇和新生儿过程中,未遵守职业防护原则,未执行职业防护程序。

1.2 接产及处理产妇等操作不熟练,未按操作流程进行工作。

1.3 对防护制度掌握不好,不能按要求执行防范措施。

1.4 工作人员少、频繁倒班、未充分休息、机体抵抗力差,增加职业暴露的机会。

2 常见环节

2.1 接诊急产产妇时,未做好接产所需物品的准备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充分准备。

2.2 产程中进行一些操作时,如人工破膜时、行会阴神经阻滞麻醉及侧切时、胎儿娩出及胎盘剥离娩出时,发生羊水及血液喷溅的可能性较大。

2.3 为产妇及新生儿进行静脉注射,静脉采血时。

3 防范措施

3.1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重视各项规章制度,勿存在侥幸心理,对潜在的危险因素具有预见性,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标准预防即凡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3.2 熟悉各项护理及接产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各项操作,重视理论学习与技术操作培训。对于一些容易发生血液、体液喷溅、针刺伤的操作,应保证有充足的光线,操作时小心谨慎,勿慌张,避免一些意外伤害。

3.3 纠正不良操作习惯,如注射或穿刺后的针头复帽或随手乱放,用过的剪刀尖端未闭合,未按要求穿防渗透工作衣、戴面屏,导致一些意外伤害。

3.4 接触孕产妇时,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发现手套有破损时,立即更换,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在进行人工破膜、接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及羊水喷溅到面部时,助产人员应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护目镜或面屏;对有可能喷溅到身上时,穿防渗透性能的工作衣,穿过膝且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鞋套或高腰胶鞋;手部有破损时,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必须戴双层手套。

3.5 使用后的锐器应注意安全放置 绝对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可以放置于一个专门的弯盘内,接生完毕后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使用中的利器盒装放量达到3/4时,应关闭开口,密闭运送,做无害化处理。

3.6 对于产妇分娩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应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由专人回收处理。医疗器械用含氯消毒液进行初步浸泡处理后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消毒无菌。

3.7 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处理 对于感染及检验结果未回的孕产妇,接产前,预先准备好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放于专门的容器内,对于喷溅于台面、桌面、地面上的血液、体液立即进行稀释消毒。产房门口铺一块用2000mg/L的消毒液浸透的垫子,减少因工作人员进出而造成交叉感染。

3.8 当受到伤害时,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治疗。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挤出残血,清水冲洗,碘伏、酒精消毒创口。对HIV阳性者,除做好消毒外,在24小时内用上抗HIV药物;对HBSAg阳性者,除做好消毒外,应在24小时内及1个月后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同时皮下注射乙肝疫苗,并立即上报感染管理科。

3.9 定期检测 医院产房的助产士应定期检测肝功能、抗HBV、抗HCV、抗HIV等项目,并注射相关的疫苗。

第5篇

【关键词】 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

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是县及县级以下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保护、促进广大县及县级以下劳动力的卫生情况,完善我国公共卫生的服务体系。由于环境恶化等原因,一些新的病原性微生物不断出现,由此而引发的新的传染病也不断出现,人类与新发传染病的较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因此,从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出发,研究我国新发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发传染病简介

新发传染病是指刚出现的、新的或抗药的传染病,其人群中的发生在过去20年中不断增加或在将来其发生有增加的可能。根据这个定义,一些得到基本控制的旧传染病又重新发生和流行新型或新种病原微生物。虽然不同的新发传染病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新发传染病都具有不确定性,人们不能确定它们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会发生,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准备。其次,新发传染病都具有来势凶猛,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传播途径多的特点,比如我国04年爆发的“非典”。人群对于新发的传染疾病无天然的免疫力。这主要是因为新发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都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并且还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感染新的宿主。再次,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诊治都非常困难,因为新发传染病一般都会与许多种的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及螺旋体等有关联,不易确定病原,无法快速预防与诊治。最后,新发传染病发生后,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等。造成新发传染病频繁出现与流行的原因有很多,它主要和微生物的进化、社会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其中微生物的进化是其内部原因,社会和环境因素是其外在原因。

目前,我国县及县级以下的新发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及时对广大的群众进行新发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及卫生健康教育的培训,促进卫生环境的改善,提高县及县级以下居民的保护意识与自我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意识,提高广大群众的公共健康水平;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管理,对新发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接触者及动物等传染源进行控制、管理及处理,防止传染病的扩散与传播。

2 目前我国新发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以县及县以下的新发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为核心的乡、镇或街道、村的新发传染病三级防控网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近些年的相关工作人员与部门的努力,我国县级及县级以下的新发传染病的病情报告已经可以及时的上报并进行处理,并已经成为基层疾病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滞后,目前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以县为中心的新发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网络体系不够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以县为中心,乡、镇、村的卫生设施较差,专业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人员配备数量不足或者是综合素质水平较低,整个预防与控制的网络体系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影响着整个体系功能作用的发挥。其次,对新发传染病的宣传不足。因为新发传染病具有来势凶猛,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对于一些较为偏远的县镇乡或农村来说,无法及时地对新发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要点进行宣传,影响广大群众的预防控制措施。其次,专项的资金不足。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一般都是突发性事件,难以预测和确定,所以容易忽视这方面的工作,专项资金供给不足。最后,预防与控制的具有较大的困难。我国县及县级以下地区地域广阔,而且近些年来劳动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再加上整体卫生环境条件较差,缺乏相应的意识与保护措施,对于新发传染病预防与控制难度较大。

3 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3.1 加强以县为中心的基层防控机构建设 对新发传染病进行预防与控制,首先要加强以县为中心的基层防控机构的建设,完善相关的软件与硬件设施设备,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水准,增强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理的能力,提高整个体系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能力水平。完善相关的软件与硬件设施设备,对旧的、滞后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与补充,保证整个体系的正常运转;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水准,要做好相关新发传染病防控人才的引进、招聘与培养工作,改善专业人员的结构,强化整个队伍的建设;对一些较为基层的工作人员,要定期的举办相关的讲座与培训,不断的更新他们的知识与理念,宣传其危害和防控途径,掌握相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高其面对新发传染病的应急能力,进而提高以县为中心的基层新发传染病防控水平。

3.2 划分区域,重点防控 对于县及县级以下地区来说,流动人口较多,而且一般都是密集在某一区域,所以要划分重点区域进行重点防控,目标主要是一些易感人群,比如比较大型的公共广场、学校、超市等。相关部门要增强对这些区域和人群的监控和管理,督促这些地方的相关人员做好新发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准备。在出现新发传染病例时,要及时的进行隔离与监控,避免交叉感染的现象出现。另外,对于一些农村地区,要加强爱国卫生的宣传,做好除“四害”以及对已经污染的水域、土地进行治理,改善公共卫生环境等。

3.3 依法管理,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 面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要根据相关规章政策,依法管理。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完善以县为中心的监测体系和新发传染病的病学调查,进一步提高整个体系反应的及时性、敏感性、完整性和特异性。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继续落实扩大免疫规划,在新发传染病出现时及时地研制防控的药物及措施,提供免费的防控防疫服务,扩大预防与控制的范围。

总之,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医疗卫生资源与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将会不断地提高对新发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力度和水平,从而战胜不断出现的新发传染病。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要】:目的 为了防控传染病在综合医院内的传播,提高医疗安全质量,探讨减少传染病医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 根据近年来传染病流行及暴发的特点,整理和总结医院内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管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传染病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各方面的投入,使传染病管理制度和流程不断完善与规范,医院内感染发生明显减少。结论 建立健全医院内传染病的管理部门,加强传染病的预检分诊、疫情监测报告、检查监督和培训指导工作, 是综合医院防控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综合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

近年来,新型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年增多,传染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综合医院是传染病发现和诊治的首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防控任务[1]。《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医院必须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2]。本文就如何做好医院内传染病的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探讨。

1.加强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和疫情监测工作

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是一个重要的防控环节,可将传染病人及时的与普通患者分流隔离,从而防止传染源在医院内的播散。同时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及日常的疫情监测报告确定需要重点防控的传染病,有针对性的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和疫情监测工作。我院通过加强门急诊的预检分诊工作,完善流程,规范疫情监测报告制度等措施,传染病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明显减少。

2.加强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

卫生部要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当设立规范的感染性疾病科,调查结果显示[3],目前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卫生部标准有一定差距,虽然成立了感染性疾病科,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但普遍存在功能分区不明确,人员配置及培训不到位,标准防护措施差等问题。有些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建筑布局和设施不合理,日常不能投入使用,处于应付检查的状态。我院通过完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筑布局和服务流程,增加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及消毒防护设施等措施,加强了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了传染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提高了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同时建立常态与应急相结合的预防控制体系,实现日常收治普通传染病患者的常态管理和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的应急管理体系,更好的发挥了综合医院在防控传染病中的作用[4]。

3.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培训

医务人员是接触传染病患者最早也最密切的人员,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的培训,提高医院内传染病识别诊断能力和及时报告意识,掌握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医院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2次以上的传染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培训,对新上岗、实习、进修的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标准、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流程及管理规范、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标准预防和职业暴露防护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相关知识。

4.控制重点感染环节

4.1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给予隔离与治疗,直到不再排出病原体时解除隔离;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检疫和医学观察。对动物源性和作为传染源的公共设备设施或场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隔离、消毒、治疗、杀灭等措施。传染病患者住院期间应严格管理,一切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需要探视的,按照要求做好防护措施。

4.2切断传播途径

①标准预防: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可能含有传染因子的物质,接触时采取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手卫生,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安全注射,医疗用品设备或物品的消毒灭菌处理,空气、物体表面、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患者排泄物、呕吐物的消毒处理,医疗废物及污水的处理等。②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医院内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同时某些传染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如条件有限,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4.3保护易感染人群

①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单间隔离,加强环境清洁消毒,控制人员进入,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疗器械及物品须彻底消毒灭菌;可实施预防性免疫注射;与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必要时根据不同的感染病人进行分组护理。②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做好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接种乙肝疫苗、流感疫苗、卡介苗等,增强免疫力。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及有关隔离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隔离防护技术、发生暴露后的紧急处置措施,强化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护意识,增强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制度,根据不同传染病做好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和随访。③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是指治疗或护理、探视传染病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通过其他方式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及排泄物等的人员。处理原则是:单独隔离观察或安排集中隔离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总之,做好综合医院内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首先要设立专门的传染病的管理部门,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预警、监督、检查、指导等工作;其次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完善传染病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消毒隔离、标准防护等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对重点科室、实验室、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医疗废物的管理;最后督导医务人员制度落实及消毒隔离防护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制度、技术规范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杨雪松,袁晓宁,张文丽等.综合医院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63-6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传染病防治法[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4. 3-15.

第7篇

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传染病日益增多,门诊患者集中,分诊工作直接影响着传染病的蔓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规范地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有效遏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发展,积极做好科学的防治工作。本文结合传染病防治实践,对门诊这一部分的传染病防治提出对应建议。

1 落实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1 设立预检分诊标志及预检分诊台,开展预检分诊工作,在门诊醒目位置设立预检分诊标志,将呼吸道发热病人、腹泻、肝炎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引导至传染病疾病科门诊或传染病疾病门诊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1.2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对患者开展预检工作,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分诊至传染病疾病科门诊或分诊点就诊,对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诊断的病例到相关的普通科室就诊。

1.3 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门诊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就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1.4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1.5 经预检为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的患者,应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如对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应发给一次性口罩,并给患者佩戴。

2 传染病流程管理要求

2.1 门诊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2 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门诊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2.3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2.4 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及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3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

3.1 做好门诊登记和传染病登记工作。及医院死亡病例登记工作。责任报告人首次发现传染病病人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写报告。报告卡的填写必须使用兰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3.2 实行传染病各医疗机构网络直报,乡(镇)责任报告单位负责收集和报告本辖区内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实行网络直报,如有特殊情况不能进行网络报告的,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方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网上代报。

3.3 报告时限及时做好疫情报告工作。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确诊后,按卫生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非典和乙类中的艾滋病、肺碳疽、脊灰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菌痢、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和其他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每月按时做好收集、汇总、填表上报工作。报表一式两份,一份上报,一份签字留存。

4 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

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及时准确报告疫情是传染病防控能力的重要体现。医院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疫情报告工作,并建立完善的医院科室疫情监测网络及每日疫情报告制度,是在应急状态下保障医院医疗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

5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定期监测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重视预防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以及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医院应当采取标准预防,制定传染病防护制度和分级防护措施,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使用空气清洁柜和紫外线照射净化和消毒空气。检查核对消毒用品储备和有效期,规范医疗废物处置流程、登记和管理。

6 加强培训和模拟演练

第8篇

传染病实施方案一一、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春天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但同时春季也是麻疹、流脑、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又是群体感染的多发区。学生抵抗疾病能力低,容易导致传染病发生、蔓延,一旦疫情暴发,将严重威胁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有效保障师生健康,维护学校稳定,我校从细处着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构筑学校春季传染病发病防火墙,使学生免受春季流行传染病的侵害。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中层干部、班主任、校医

三、主要措施:

1、严格落实责任 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事关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建全传染病报告网络。

2、加强宣传教育 学校要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工作中来。学校通过晨会、班会、广播和黑板报等形式,深入开展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要求班主任每日进行晨检,做到检查仔细,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规定患病学生

必须在医学隔离期限满后方可恢复上学,并教育学生隔离期间不要去参加各种活动,防止引起交叉感染。同时加强学生缺课登记管理,并做好缺课的学生原因追查、登记工作。若短期内出现相同症状学生增多现象,卫生室要及时上报城区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

4、加强师资培训,做好防控普及工作 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学校教师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5.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春季节是传染病高发季,学校卫生室宣传一定到位,加大对师生、家长的宣传力度。通过告家长书、电子显示屏,告诉家长春季传染病对学生健康的危害,引起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的足够重视,教给了家长一些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通过校会、晨会,提醒学生要注意预防传染病,适量增减衣物,要求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班队课,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教育,让学生要讲究个人和环境卫生。教育学生不买、不吃路边小摊的三无食品。自觉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通过学校宣传栏的温馨提示,告诉大家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6、构筑防病屏障 (1)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目前水痘、腮腺炎、流感等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传染病预防重点工作,及时清整校园死角,清除蚊蝇滋生地,清除园林绿地、闲置空地、垃圾杂物,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3)各班每天要开窗通风,让教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4)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免疫力。 (5)隔离传染源。严格按照《传染病法》规定的隔离期实施病员规范隔离。复课时要

有医院开据的病愈证明方可进校上课。水痘隔离14天,并结痂完全脱落,腮腺炎从发病至少10天,并腮腺肿大完全消失。(6)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教育并督促学生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可用淡盐水漱口,清洗鼻腔,不用公用毛巾及手帕。(7)搞好校园内外环境卫生和师生个人卫生;做好教室、厕所等场所的消毒工作,并明确专人负责;教室、办公室等做好日常开窗通风工作,每天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

四、工作要求: 学校各年级必须各负其责,落实各项功能与责任,严格落实防控工作措施。

虽然春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学校领导对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重视,措施得力,为全力保障师生健康安全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对此,我们坚信: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传染病实施方案二当前正值群体性传染病高发期,学校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今年以来,我市连续发生数起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群体性传染病事件。为预防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防控结合,切实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学校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与目标

(一)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依法管理,科学防治;快速反应,有效处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共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和流行。

(二)工作目标

1.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并形成制度,纳入学校定期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蔓延。

二、组织管理

(一)领导机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并作为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为保障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

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贾德强

副组长:谢兴灿

组 员:贾治金、陈玉超、张朝杰、张 湘、贾 军、云 剑、付成文及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校务办,由陈玉超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落实制度

1.晨检制度和缺课学生追访制度

各班要有晨检记录表,并及时做好记录。对不到校的学生进行追访,将每天情况及时上报校务办。

2.隔离制度

对确诊病人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隔离,不能因为各种人情关系开口子,谁开口子谁负责。

隔离返校时要凭区卫生局统一印制的《返校建议书》入学。

3.消毒制度

4.凭证入学制度、接种制度

要在一定时间内收起接种证的复印件,完善入学档案。

5.信息报送制度

此次传染病防控信息报送途径为:班主任校务办区教育局,严格信息报送制度,不能误报、漏报和瞒报。

(三)工作职责

1.校长室

校长是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

2.校务办

校务办具体实施传染病防控工作,具体职责有:

(1)制订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传染病防控网络;设计发放记录表、统计表。

(2)对教师进行传染病防控宣传和教育。

(3)每天汇总学生到校情况和传染病发病情况,一旦发现疫情,报校长审核后上报县教育局。

3.政教处

(1)制订学校传染病防控紧急预案。

(2)牵头做好学生凭证(接种证)入学的制度,两周内做好索证及统计工作。

(3)组织学生做好卫生保洁工作。

4.教务处

(1)利用家长会和告家长书的形式对家长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5.总务处

(1)完善消毒制度,组织工勤人员做好保洁工作。

(2)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坚持凭证出入和来访登记等制度,及时掌握校内各种人员流动情况。

6.班主任

(1)向学生做好此次传染病防控工作宣传和教育;告知学生临平传

染病防控的定点医院为区第一人民医院。

(2)落实晨检与考勤制度、缺课学生追访制度。

该制度是传染病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的关键环节。班主任每天7:40之前进行晨检和考勤,作好记录;8:00之前对缺课学生进行追访;8:30之前通过校讯通平台向方应连上报相关情况。其他时间碰到相关情况及时上报。

7.任课教师

(1)每次上课之前对学生数进行清点,有缺课的,及时向班主任报告。

(2)课堂中发现学生有可疑病情的,及时向班主任反映。

(3)周日活动课中相关情况,由任课教师向值日领导报告。值日领导发现疫情向方应连汇报。

此次传染病防控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学校发展的大局,我们要站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来认识今年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对于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造成重大事故的,要根据谁失职谁负责的原则,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年度考核降低一档或直接定位不合格

传染病实施方案三一、指导思想

以实践三个代表和贯彻xx大及xx届三中全会精神,从维护全园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幼儿园和社会稳定出发,组织本园做好防控甲型H1N1流感、呼吸道等传染病的再次发生,防止幼儿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积极与卫生部门紧密协作,搞好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各项预防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全面掌握疫情动态,坚决控制和阻断疫情在幼儿园的扩散和蔓延。

二、成立泽普县幼儿园甲型H1N1流感、呼吸道等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梁素君

副组长:阿提坎木

组 员:宋红梅、姜红玉、海仁古丽、茹仙古丽、崔丽萍、努尔古丽。

工作小组负责领导我园日常防治工作及处理突发事件。定期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听取总务处、保健室汇报一周园内防治工作情况。校园内出现紧急情况领导小组应及时作出处理,指导园内预防工作的落实,并进行检控和监督。

三、工作措施

(一)、园领导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呼吸道防控卫生监督工作,为认真细致的做好此项工作,迅速组织园医务室工作人员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周密布署,亲自进班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切实将幼儿园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监督检查工作重点

1、立即建立有效、规范、有序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制度、包括疫情报告、传染病人处理及隔离消毒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及幼儿体检制度。

2、园内设置甲型H1N1流感报告人,开展晨检、午检和健康教育工作。

3、幼儿室内活动区进行全天开窗通风,每日幼儿离园后及时对室内进行消毒。保健医每日对各班落实的情况进行检查。

(三)、加强宣传力度,防治工作深入人心。

1、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要加强甲型H1N1流感卫生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将季节性、突发性、传染性及食物中毒的预防内容,纳入我园健康教育工作范围,通过黑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传染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各班要普遍开展一次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要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知识和要求,建立家园互动的传染病防控机制。

2、保健室两周一期墙报;由保健室供稿,广播室于每天早操以后播出有关防治传染病知识,并在每日动态中,要报导园内每天晨检情况。

3、印刷宣传单,张贴《园内预防AP工作指引》及《告幼儿家长信》,发至每生及每位家长人手一份,配合我园做好防治传染病工作。

4、提供充足的消毒材料,保证预防工作的需要。要为每个班级配备体温计及消毒液等预防工具和材料。

(四)、切实将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1、坚持每天晨检、午检制度,由各班班主任在早餐、午餐、午点时对全班幼儿进行检查、询问,将登记好的情况报保健室。对缺勤的幼儿做好考勤登记,由班主任负责调查了解缺勤原因。保健室按泽普县卫生局、教育局要求,每天填报甲型H1N1流感防控报表,将相关信息上报教育局。

2、建立监控管理制度。保健室每天将幼儿就诊情况做好登记,对每天发热的人数、名单。所在班级登记后,做好病情追踪检查。

凡发热38℃以上的须到医院就诊。县城幼儿有发热经医院确诊排除传染病的让其家长接回休息,退热后休息一周才可回园上课。城郊外幼儿,有发热须到医院检查确诊,排除传染病则须入住本园隔离室,一天三次由保健室量体温,进行病情追踪治疗,直至痊愈。对暑假从外地返回的教职工和幼儿,进行监控,一旦发现身体异常,要及时进行隔离并送指定医院就治。

3、搞好园内环境卫生,坚持每周周末园内大搞卫生制度,每周周末中午各班由班主任负责搞好幼儿宿舍、活动室卫生,总务室派出老师进行检查合格后才可让家长接幼儿。

4、坚持每天园内课室、午休室喷药消毒制度。午休室由每班三位教师负责喷药消毒,餐桌用消毒水擦抹,喷洒地面;用漂白水清洗厕所,擦抹公共场地。每天下午4:30分上课时间保育员对午休室进行喷药消毒。活动室、卫生间等由总务室派人负责喷药消毒,时间为每天下午7:45分幼儿放学后进行。幼儿园餐饮消毒室每天对各班幼儿餐具消毒碗柜消毒,洗碗池用消毒水擦抹,喷洒地面;用漂白水清洗厕所,擦抹公共场地。

5、园内玩具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必须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每天坚持喷药,且用一定比例的消毒水擦抹,由幼儿园总务室指定人员负责。

6、每两周用药物蒸熏一次午休室、活动室。每两周联系防疫站进行一次全园喷药灭蚊、灭蝇绿化除虫工作。

7、加强幼儿园食堂饮食饮水卫生管理,确保幼儿集体用餐的卫生安全。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一次严格的培训,作出具体要求,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规范操作,加强餐具和炊具的消毒工作,严防食物中毒和经食物传播其它疾病。食堂对禽类产品的采购要严加管理,不得采购已死亡或有病的禽类产品,加工禽类产品必须经过高温煮熟后才能出售。同时,加强饮用水卫生的管理,每天必须保证向幼儿提供合格充足的饮用水,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食堂用具用消毒碗柜消毒,大型餐具用漂白水浸泡;。

8、积极开展园内爱国卫生运动,对园内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要组织开展整治环境、清洁校园活动,齐心协力抓好校园环境卫生和除四害工作,要彻底消除幼儿园脏、乱、差问题以及卫生死角,做到室内清洁、空气畅通,窗明门净、桌椅物品摆放整齐;食堂地面及台面无油迹、污迹;厕所无异味,地面无积水。

9、每天各班值日老师必须检查午休室、活动室是否有开

窗通气。

10、办公室楼道由后勤管理小组负责做好每天喷药消毒,

有情况及时报告。

四、经费投入。

所有购买宣传品和消毒药品,预防用药、用品款项全部由园内保教经费支出,不收取幼儿任何费用。

五、坚持疫情报告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

1、坚持疫情日报告制度。每天北京时间17:00要准确掌握情况,实行一天一报送,发现疫情每天及时上报县卫生局和

第9篇

班级管理人员:班主任、班干部

疫情报告人员:班主任陈安洪及本班全体学生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校,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5、建立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每年新生入学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

6、食堂饮食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按照《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之规定,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管理老师或班主任、保卫迅速报告,相关科室和人员接到报告后,迅速报告校医务室,由校医务室及时整理出文字材料向学校领导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财政厅)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