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自我反思总结

时间:2022-03-01 17:53:54

导语:在自我反思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自我反思总结

第1篇

时光飞逝,转眼间大学四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在这紧张的忙碌之后面临的是无情离别,这一年不像往常一样教室宿舍两点一线,考研和工作的同学们都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一年当中,我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既有过艰辛的上班生活,又有过舒适的工作环境。还有没工作的时候无趣的生活,也有做过一些小的投资,尝遍了各种生活,终于明白自己到底要的是那种生活,光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够得,还得靠自己的付出努力。

先定位好起点,再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不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要学会专注,对一件事只有持之以恒才有成功的可能。学校培养了我们,走出校门以后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回报学校、社会、和家长。每个人存在都有自己的价值,我要把我存在的价值放大,成为一个真正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不也要做那个可有可无的人。

大四个人学年自我总结范文二

大四即将走完,我对过去四年的生活做个总结。

大学的生活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充满了苦涩,它将成为自己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吧:迷茫的开始,又迷茫的结束。

自己的前三年已经不值得自己去总结了,因为它已经深深地烙在了自己的心理,那不仅仅是一个个教训,更是耻辱。细想想自己早点离开多好,自己付出的是人生最宝贵的几年时光,仅仅为了所谓的文凭。最近自己一直在读书,感受挺深的。 看看那一个个例子,使自己深深的意识到,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自信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活得很累,因为我们的眼里的东西太多。我们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却忽视了自我,自己的心声无法得到很好的表达。

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不断的选出来的。人生的路口有很多,其实没有明显的好坏之分,关键是走下去,而不是原地踏步。

其实,最令自己担忧的还是身体,自己以前忽略了它,不懂得珍惜,真是深受其害。自己也比较懒,上个学期自己开始每天锻炼半小时左右,基本上可以坚持下来。当然,中间也有不少天由于特殊情况而不得不取消。

第2篇

关键词:元认知 反思能力 原则 途径

一、问题的理论基础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有效形式。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从元认知角度来考虑,学习并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它同时也是认知过程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元认知过程。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思,从新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查、分析和思考,能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通过反思学习策略、过程及结果,能培养自我监控、自我改进的能力;通过反思,可以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反思能力培养时要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认知活动是学生自身的高级心理活动,对这个活动进行认知调控,无疑是在主体内进行的,所以,学生必须学会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调控。教师要告诉学生反思的重要意义,教给他们基本的方法,提供必要的训练,通过反馈,不断加以矫正,从而使之强化、内化,把活动主体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2)渐进性原则:和认知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一样,反思活动也是渐进的。从他律到自律,从单维到多维,从浅显到深入,从简单到复杂。正基于此,我们在对学生训练时,切勿急躁,要遵循规律,分成阶段,逐步实行,既要有序,又要有层,让学生在反思活动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3)反馈性原则:反馈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保证,有反馈才有培养方法的改善,才有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及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反思活动做出评价,在评价中促使学生自己反思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结果,并据此进行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策略,并最终形成自我反馈能力。

三、培养反思能力的途径

1.激发反思动机。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德·卡德纳指出:私下的沉思会发展他们的内省能力。在新课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把学习新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不能一味地“教”到底,“学”到底,学生需要“沉思”的内容、时间和氛围。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以问题来促进反思,通过反思来生成更多的新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反思和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或者,教师还可以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如:教学质量守恒定律后,我告诉学生:4g硫和4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8g二氧化硫;又问:若是2g硫和6g氧气反应,可生成多少二氧化硫?6g硫和2g氧气反应,又生成多少二氧化硫呢?刚开始,学生回答还都是8g,我笑着摇了摇头,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自觉地进行反思,发现后两种情况没有恰好完全反应,从而巩固了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认识。

2.创设反思机会。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常规活动的内容及程序,我们尝试分下列几个阶段为学生创设反思的机会。

(1)学习新知识前反思。学习新知识前反思指向于未来学习,是对准备学习新知识进行的反思,它是建立在对前一阶段学习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对学习结果的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的。如:在教学如何书写化学式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已给过的一些简单的化学式,学生写来了CuO、MgO等,甚至还“自作聪明”地写出了氧化铝AlO。(当然,这还是好学的学生经过一番反思、总结的结果;还刚好为我课堂教学所用。)

(2)学习新知识中反思。学习新知中反思指向于当前学习,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如:在教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我们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相比较,从而巩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

(3)学习新知后反思。学习新知后反思指向于过去学习,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方法、学习收获进行评估,对学习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分析。刚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时,我每节课后都给学生布置课后反思提纲--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对今天这节课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的反思,促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推动自我发展机制的完善,使反思伴随着自身的学习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不断提高反思能力和学习效率。

3.教给反思方法。为使学生形成反思能力,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的:

(1)自我提问。教学生学会自我提问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过程中。诸如“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用几种方法做”“哪一种方法更简便”“可以设计哪些方案”等自我提问,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2)自我总结。如每节课后,可引导学生总结;每一单元学完,又可引导学生总结,建构化学知识体系;每次考试后,还可要求学生总结得失……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反思性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65-02

基础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理科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其中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达到科学素养的形成目标。学生的反思是一种建立在自主基础上的自我建构,是对知识和观念的进一步深化,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发展都要求反思能力的不断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成为较为关注的问题。

反思性学习,是指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以解决有关学习实践活动的问题。它以努力提高学习活动过程的合理性,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高中化学反思性学习就是学生以自己的化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行为、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化学学习结果进行的审视和调控,不仅能有效达到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化学学习活动。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总结,提出了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增强反思毅力,提高反思意识

高一学生正处于初、高中衔接阶段,他们的特点是思维还不够成熟,自控能力稍差,更何况进行反思性学习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自我批判、自我“揭短”的行为,这是他们不愿意做的,所以意志力不强的学生很难自觉地坚持对自身的学习和感受进行反思。为了锻炼学困生的反思毅力,教师可以采用激励的方法,鼓励学困生在开展反思性学习初期,尝试用反思日记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轨迹,从中学会欣赏自己的点滴进步。开始教师每天检查学生的反思工作,给学生的反思过程进行持续性强化,对表现突出的反思成果要及时加以肯定,让学生更有信心的坚持反思工作,并能将反思行为习惯化,随时保持警觉性来提醒自己遇到困惑就进入反思状态。随着学生反思性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可以用抽查的方式来间断性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直至最终学生能够脱离老师的监督自己独立开展反思性学习活动,能自发自觉的让反思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2.掌握反思技能,提高反思效率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与总结,它需要学习者用批判的眼光从新角度、更高层次上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应至少具备以下几点素质才能掌握反思技能:①实事求是的态度。反思的目的就是要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如果不愿意面对这些缺点而将它隐藏起来,那反思就无从谈起。②分析与总结能力。通过回顾,学生看到了现实中的自我与理想中的差距,需要学生分析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确定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所需要的学习策略,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③客观评价的能力。学生应在自己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建立切合自己的实际目标,制定通过努力能圆满完成的学习任务,这些都需要建立在自我正确评价的基础上,不恰当的评价会使自己盲目自信或自信心减弱。④交流合作能力。在反思活动中,学生若能与他人合作或有他人指点,博采众长,那反思来得更深刻,效果也更佳。教师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多创造机会、采取多种方法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反思技能。

3.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提高课堂实效

课堂教学是指导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学生反思意识的形成,反思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大有可为。在元素化合物教学、化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解题教学、阶段性复习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机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创设合理问题情景,逐步地、长期持久地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习惯,引领学生从不同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引领学生不满足于常规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善于在学习中质疑;引领学生进一步检查审题是否谨慎,指向、目标是否正确,有没有忽略特殊情况、忽视隐含条件,思维是否简捷,从而总结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技能技巧以及经验,弥补不足,优化自己的化学认知结构,真正领悟化学思想、方法,体会理性思维的魅力,激活自己的智慧,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中,学生清楚:一般而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是减小的,但是教材中给出的镓和锗的原子半径相等,铯的半径还小于铅的半径,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师有意留下几分钟,请同学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在订正学生的答案后,和全班同学一起回忆,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然后留下3分钟左右,让同学们对本节课中有疑问的地方,没有弄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与同学讨论。在学生反思的过程中,有学生能提出很多有意义的问题,例如初中学习的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指出锡比铅活泼,但是按照元素周期表应该是铅的金属性比锡强,这是矛盾的吗?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进行反思,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能力。

4.通过师生间的思想、情感交流强化反思性学习

反思是一种“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思考”(杜威),需要有较强的道德感和较好的意志品质(如坚强的毅力)。缺乏较强的道德感和较好的意志品质的人往往望而却步。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至关重要,高中阶段学生比较重视自我塑造,学好化学的期望与自身学习的效果形成一定的反差。鉴于此,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既能正确认识自我,又能尊重差异,不被已有的失利所击败。师生情感交流立足于两个字:“和”与“准”。“和”即亲和力,教师应始终保持快乐的主导情绪状态,并以自己的乐观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乐观情绪。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尊重、坦诚、信任、合作的集体文化氛围,形成一种轻松、民主、融洽的师生互动的“情感场”,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及时肯定他们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融入这样一种亲和的心理环境,发现真正的自我,树立自信、自强的良好心态。“准”即针对性,教师要选准时机与学生促膝谈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注重学习计划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把握表扬的时机,学生在进步途中渴望教师表扬,在寻求进步动力时及时表扬学生,使学生如虎添翼;掌握表扬的场所,在气氛和谐的环境中表扬,使学生终生难忘,产生前进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包括同学间积极评价、相互鼓励的氛围,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提高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5.实行学生自我评价活动,提高反思能力

自我评价心得体会就是在学生一个学习过程结束后,或者是解决学习中某个问题后,引导学生从学习的过程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总结,有意识地去启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的过程实质就是反思。它可促使学生从自己学习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出新的普遍适用的东西,以现在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帮助后来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有了这个“经验”,在遇到类似的新问题时,能产生一种“直觉”,正确判断思维方向。这远比学生单纯的学习和解势问题的意义更大。它的教育价值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这类问题的基本规律,而且使学生学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最终过渡为“会学习”。因此,是否善于归纳总结自己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心得体会,是一个人继续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自己的化学认知活动进行积极反思的过程,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通过自我评价,优化学习策略,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学习质量;使其学习活动进入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轨道。这样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必然有益。写心得体会或自我评价表可有效引导、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积极反思。同时长期运用该策略可以将反思性学习的行为和意识内化,最终内化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思维习惯,就会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发现有可疑之处马上就会进入反思状态。使学生成为“会自主学习”的人。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反思性学习的促进者。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化学学习,教师要与时俱进,将反思性学习与反思性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实践中反思,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的行为能力和教育艺术水平有本质性的提高。从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下,才会使学生逐步养成一种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并在学习中自觉地、积极地进行反思。

参考文献:

第4篇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努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完《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这部分知识后,有学生提出:在太空中能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顿时,课堂沸腾了,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正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所以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反方: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一旦上到太空都是漂浮状态,所以,天平不能测物体质量。由于此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特别想知道答案,探索的欲望特别高。所以,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目标的达成上,应集中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引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起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由需要而积极思考,进而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思维表露,内化知识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表露,让他们以有声的语言来表达内部无声的活动,并且反馈给自己或别人的听觉,在口述中自我调控,思维也由混沌趋于清晰。实践中,我们围绕自我反思调控的基本要求,提出学生思维过程表露力求清楚、规范、简洁。在指导方法上主要采取:(1)榜样示范———运用规范的句式表达思维,如“×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所以……”“从这一点可以推出……“”先……再……最后……”等等。教师先作示范,学生模仿,对学生表述的冗长、不规范情况及时引导纠正,逐渐形成自觉、自发用规范的句式进行表达。(2)实践体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口述表达,做到对疑点进行分析叙述,引出规律时作推理性叙述,总结归纳时作反思性叙述。针对不同问题,我们还给学生提出了不同要求,如说出操作过程,说出推理过程,说出学会过程。特别是学会过程,是培养学生反思的重要方面。如在一个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再次回忆和总结自己思考问题的整个过程:自己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出错了?教师和其他同学又是怎么想的?哪一种方法比较合理?为什么?今后应该如何思考此类问题等等。学生在表达思维过程中注意采取延缓性评价,把调节修正的机会尽可能留给他们。为了达到实效,要循序渐进,逐步达标,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直至直接提问“:你是怎样学会的?”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简单反思、比较、归类,让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剖析自己和别人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不断批判自我、优化自我的意识。注重学生思维表露的指导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有利于自我反思,形成对知识的内化掌握,使学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三、课堂总结,反思自问

改变以往教师总结的传统方法,只有教师给予方法指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后小结将成为学生反思一节课学习状况的最佳时机。在一个学习内容结束后,引导学生反思,进行简要小结,如“今天学了什么规律(性质)?“”今天这一规律(性质)是怎么总结出来的?“”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了这一规律(性质)有什么作用?“”还有什么不懂?”……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在课末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问时,也应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如板书、教师的语言暗示等)来进行简单的回顾总结,这种总结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很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总结时让学生反思整个学习过程,结合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内容中包含科学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对具体内容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科学思想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的反思,进而养成反思—检查—计划—补救—再反思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补救、自我调整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四、实践运用,促成反思

第5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勤于 反思教学 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73-01

如何让自己的教学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做到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的反思自我教学行为,注重日常反思的提炼,摸索教与学的窍门,才能促进了教学成长和能力提高,实现“传道、授业、解惑”,达到教学相长。通过自己多年初中物理学教学的实践,我的体会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自我教学反思。

下面是我以《光的折射》一课为例进行自我教学反思。

自认为较好的方面: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师生配合、学生合作较好。在教学中,注重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通过实验探究规律和掌握理论。学生表演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两角的大小关系较好,并能总结出在空气中的角始终是大角。教师要注重二级结论的得出及使用,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实验和媒体相结合,在学校器材不齐的情况下自制教具可折叠的光屏,加深了学生对折射规律的印象。

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整堂课虽然气氛较活跃,但部分地方进行较缓慢,没有把握好时间,导致后面时间有些不够。应加强学习时间控制,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须设定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最大收获,让本节课显得更完整。对本次课的准备不够充分,由于第一节课到第二节课的课间时间短来不及调整实物展台的效果。“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实验有待改进。因为是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对光的折射是什么还是非常抽象的,所以在讲课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在教学之初,就应充分地准备好教学与演示之间的辩证关系,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想清楚教学中可能碰到的学生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学生理解中可能不能接受和存在的学习困难。课堂要件都充分地准备后,要重点在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由抽象变直观,理论变实践,实践变成学生会动手的有效途径上解决授课。在探究三线共面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有差异,可以考虑师生共同完成。比如:从水中看岸上的树是变高了的树的虚像,海市蜃楼的形成,天上星星的实际高度……都还没有来得及讨论,这是最遗憾的地方。因此,总结提炼“光的折射”规律时,教师要注重把抽象的“光的折射”的讲解,转变为板图,用直观线条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通过学生最熟悉的近视镜、放大镜、多个光镜组合而成的望远镜以及万花筒等生活中学生感兴趣,但又不能很好解释其原理的光的折射路图,从而利用了生活实例,既解决了理论授课,又要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规律,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所以学生的课堂练习没有当堂练习反馈。反思结果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课前准备时,一定要站在每一名学生理解和动手能力的角度,充分考虑,要科学合理分配该课中的每一个要素、包括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时间安排,做到重难点明晰,时间分配合理。小结:通过自我反思,促进自我提高。

二是从听课中获得反思。通过听其他教师授课,围绕自己的授课,要认真对照反思,抽炼出其他教师是如何摆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点,通过反思,提炼出自己超过所听课教师的实际水准,并将提炼方法写在听课记录本上,利于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实现自我教学突破,逐步把自己打造成本学科的名师,名导,推动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践提炼,举一反三:

教育教学要讲究方法,但是没有固定的方法。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论性阐述自己的教学认知,供同行参考。即:总结、反思、提炼、探究、深化、落实。

关于上述想法的详细说明如下:

总结:总结既是对前一节课的小结,更是下一节课提高的开始。总结是教学水平能否提高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当节课教学结束后,一定要根据本节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认真总结,且要写出总结小节,勾画出教学路线图。

反思:反思顾名思义就是反醒不足,思考改进,是教学水平能否提高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在前面总结的基础上,拿出改进措施,并将反思结果写到教学业务手册之中。反思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反思的是否准确,与教育教学理论是否有冲突,同时,要检验前面的总结是否准确,总结不准确的地方要及时调整,真正实现“反思”。

提炼:提炼是对总结和反思的升华。教师在提炼时,一定要把握好不拘泥于教学理论的常态,要学会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有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将提炼结果应用于自己今后的教学之中,实现教学飞跃。

探究:探究是教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到学、教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从而把自己打造成实践型和理论型人才。要注重不断研读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学会向学生学、向同行学、向书本学,并注重将学习结果应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总结、反思、提炼,实现教学能力升华和自身能力提升。

深化:深化是保证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模式养成的持之以恒。教师一定要养成终生学习,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并将这种好习惯作为终生追求的奋斗目标,做到教到老、学到老,终生不辍。

落实:落实是能否完成达到提高的终极目标。教师一定要把自己养成的良好习惯落到教学工作的实处,切实达到学而不厌,悔人不卷。

以上是自己对教学反思的一种认识。总之,只有把自己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沉下身子,实际作为,创新理念,真抓实干才是教学的常法。

参考文献

[1] 何齐宗.当代教育新理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5-40.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应试技巧;考试结果

一、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即“发现问题―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决问题―总结回顾”,其中所说的“回顾”,即总结解题思路及方法,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深化认识,它较之前几个程序显得更为重要,它能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将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好的开端为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题的开端即审题,审题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解题的成功与否。在物理考试结束以后,学生常会抱怨题目看错了。众所周知,将题“看错”通常都是在审题时出现判断失误。所以,物理教师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审题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要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对题目的关键词语是否进行了准确把握,能否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对于物理现象中的临界状态是否进行了考虑,是否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扰因素等。在学生做完题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析结果是否正确、合理,是否有其他的解题方法,能否简化解题过程,如何将题目拓展延伸,这种解题思路能否举一反三,假如借助示意图是否可以使物理过程更清晰地呈现等。

二、在错题和课堂之外反思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自我提问往往蕴含着自我反思的过程,学生在进行自我提问时,可以拟定具体的提问单。物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循序渐进,逐步进行自我反思,学生在具备了较强的自我反思能力以后,则可以简化反思过程,摆脱提问单。

错题记录着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每个学生不可多得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天记录错题和难题,并找出出错的原因、解题的要点以及正确的解题思路,学生在错题集的基础上进行阶段性回顾,尤其是在考试前进行重温回顾,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

在学习之余,物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反思档案,要求学生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自我评价体系,提升学习效果。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能对自己的学习起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且能将旧有的知识与学习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同时,学生在反思学习态度的过程中,能及时了解自己是否主动学习,是否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保持坚持不懈的态度,是否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三、在考试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考试为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依据,同时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期中或者期末复习阶段进行考试,能帮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能引导师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得失情况。

1.要反思复习过程

学生在进行复习的时候,要认真反思自己是否准备充分,有没有做好各项工作,是否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对于已学知识是否认真复习,有没有重点复习易错题,有没有发现在学习阶段被忽略的知识点,使用的复习方法是否有效等。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能够为考试提供依据,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2.要对应试的技巧进行反思

学生对应试技巧进行反思,能直接帮助学生提高卷面成绩。对应试技巧的反思包括:学生接到考卷的第一反应,对于班级、姓名等个人信息是否填写无误,在答题之前是否对卷面有一个整体感知,有没有了解考卷的题量及题型,对于难题应该如何处理以及是否认真检查已完成的考卷等。这些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

3.要对考试结果进行反思

学生对考试结果进行反思能帮助学生认识其真实水平,同时帮助学生找出缺陷和不足,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不论是考试时心理状态不稳定、复习方法不正确、审题失误、应试技巧错误、身体状况不佳还是知识点掌握不全面,这些都会影响考试结果。同时,对考试结果进行反思,能帮助学生积极调整学习方法,加强对重点题型的掌握,以便下次考试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加强引导,逐步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水平。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思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及学生不断进行反思,能进一步强化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对于学生来说,积极进行反思是一种积极探索的精神态度,集中表现为学生创造力的提升,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积极进行反思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不断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反思性学习

一、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和思维程度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反应。应该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以自我改错与救偏,反思不仅能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的知识。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大体上可分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

1、强化学生课前预习过程的反思意识。即让学生就课前自学的效果和产生的疑问进行反思。在自学中培养获取信息、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在我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实行先学后导的教学策略,即要求学生自学一定的内容后,除了要解答数学书上相应的准备题、例题、试一试外,还要求学生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写在预习本上。结果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很有价值的。学生预习后对教材内容进行反思,增进了求知欲望,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强化学生听课过程中的反思意识。在课堂中,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要求其他学生专心倾听他的讲话,有时还让另一个学生对同学所讲的内容进行评价、反思,对有关问题开展探究,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堂氛围。

二、创设学生反思的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应用,更要重视知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再发现”道路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形成概念。为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反思的情境,提供给学生反思的机会,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在学习课题中反思

新课教学前,当教师出示课题时,有必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反思课题,主动去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看到课题后,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自我提问:“看到这个课题,我想到了什么?”、“本堂课将会学习什么?”、“我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我还想在本堂课学会哪些知识”……

2、在学习过程中反思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对知识的获取,其实就是对数学规律、数学概念的“再发现”过程。教师如何去把握,如何去设计,如何去引导这一过程,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掌握、思维品质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创设合理的机会,让他自己去反思知识的内在规律,让他自己去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三、给学生提供反思策略

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和一般的分析,而是从新的层面、新的角度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学生掌握一些反思策略和方法,能帮助他们有效地反思。

1、自我提问。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是培养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过程中,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可以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让学生对自己探索学习的过程反省:我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学习的程度如何?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这是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馈,是一种“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2、自我总结。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我总结的方法适用于学习过程后。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以“知识”为基点,那么课后的反思就是以“思想方法”为核心,从而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活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巩固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当解决问题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寻求思维的规律。

3、自我记录。为了使学生的自我反思内容能保存下来,经常进行回顾、借鉴,可以引导学生把自我反思到的内容,通过数学日记、数学学习卡片等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又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4、自我评价。把评价的自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初步学会自我调控。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一般由四步组成:一是观察自己的行为表现;二是自我反省,通过自我观察或参照他人的评价结论,确定自我评价的标准,检查自己的表现是否满意;三是进行自我评判;四是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习目标。

四、不同形式的展示、交流,巩固反思的习惯。

学生前期的反思意识不强,反思行为基本处于被动状态,要想使之成为长期的习惯。学生将经历由被动反思转为主动反思,直到自动反思这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与交流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一方面学生之间多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巩固学生的反思习惯。

1、建立学生反思性学习智慧袋。根据小学生内心渴求被他人得到认可这一心理特征,可建立学生反思性学习智慧袋。平时,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成果或点滴记录在得到老师、数学课代表、数学小组长、家长的认可下,均可珍藏在“智慧袋”中。学生随着智慧袋的不断充实,反思性学习的兴趣将越来越高涨。

2、定期开展“思而乐”数学班会活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由数学课代表、数学小组长轮流主持开展“思而乐”数学班会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这一单元数学知识学习的反思。

第8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师;自我评价;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有种种不足之处,缺少发展,无法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所以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就要不断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提出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本文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自我评价进行初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化学课程需要新的评价体系,其中包含了对学生学的结果的评价和对老师的教学评价。从各种文献资料介绍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些年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已经逐渐完善;而对教师的评价还很不完善。实际上,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和专家评价、家长评价等。

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同行、领导和专家评价,重点是在课堂评价。而教师自我评价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研究,以便在新的课程改革进程中,促进化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

二、新课程下教师自我评价的意义

1.自我评价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有意识的积累,才能较快地提高本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就是一个教学经验累积和总结的过程。而对教学的自我评价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很多优秀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即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肤浅的认识,这些认识难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教师只有对获得的经验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和提炼,才能促进他的发展。

2.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自我评价,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个教育或教学规律的研究者,而不只是一个教书匠。

新形势下的新课程改革已经为教师创造了实施更多创新形式、创新内容的空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注入新的教育理念,提出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形成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以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分析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得失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和提炼出一般规律。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具备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是新课改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基本要素。

三、新课程下化学教师的自我评价中的反思策略

教师在自我评价中,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的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在自我评价中的反思可以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众所周知,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反思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教师把它们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4.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第9篇

一、引导学生在课堂总结中反思自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和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评价,就是训练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和思维策略,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提高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一结束,教师立即打开课本布置作业,让学生埋头于习题中。教师来回于学生中间,对“接受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在这里,学生完全没有了反思的机会。其实,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①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知识?(整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②我知道了多少?(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③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必然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的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作用。在课末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同时,在引导学生反思自问时,也应注意让学生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从具体内容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二、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反思自查

现在的学生作业做完了就往组长那儿一扔,便去做自己的事情。把作业交给老师去评,错了,返回订正,再送老师批改……有的学生甚至要在这样的循环中来回数次。这种重复,会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厌烦的情绪,不但会大大降低学习效率,还会滋长不负责任的坏习惯。例如小强带着15元钱购买了4瓶牛奶,牛奶每瓶1.5元,剩下的钱买矿泉水,每瓶2.5元,可以买多少瓶矿泉水?

学生完成的算式是:(15-1.5×4)÷2.5=3.6(瓶)

但大部分学生可能未认识到结果的不合理,这时对结果的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同时,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着眼于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不要急于上交。而是要给自己提这样的三个层次的问题: ①我今天的作业和昨天相比怎么样,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浅层次的反思)②我认真检查了吗?我都做对了吗?(中层次的实践反思)③当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问自己: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法?(深层次的质疑反思)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为了检查学生的反思情况,打开作业本,不急于用红笔在学生作业本上做对或错的符号。而是认真“扫描”,发现有错误的,总是把本子退给学生,让他自己去独立检查找出来。那些没有认真反思自查的学生经过这样多次的“教训”之后,就会觉得:与其要被退回重查,还不如自己进行认真反思自查。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把反思的结果写在作业本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思结果,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疑难问题的解答、反思质量的评价。

三、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反思自省

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优秀。在对自身学习态度的反思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清楚的知晓认真学与不认真学的结果差异,从而坚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信念,认真学习。无数事实证明,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提高的。每周我都主动与班主任进行协调,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集中进行反思。让学生自己好好回顾在近阶段中的表现,进行深入的反思,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不断的总结中反思、纠正、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