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纺织行业论文

时间:2022-09-09 10:00:34

导语:在纺织行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纺织行业论文

第1篇

所谓社区银行,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业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在经营特色和发展战略上,社区银行强调地是在特定社区范围内提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bankonthepersonaltouch),与客户保持长期性的业务关系。在美国,社区银行的资产规模通常在1000万美元和数十亿美元之间不等。

一美国的社区银行为什么在激烈的银行竞争中具有生存空间?

如同全球银行业一样,美国的银行业也经历了大规模的合并之路,主要的大型银行通过并购不断扩大规模。但是,与此同时,美国的银行界也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规模相对小的多的社区银行同样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些社区银行如何在大型银行的激烈竞争中应当生存空间的呢?

根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IndependentCommunityBankersofAmerica)2000年的统计,目前美国有8300家中小金融机构(如储蓄和贷款机构等)被划分为社区银行,这些社区银行在全美有36803个网点,这些网点有54%分布在农村,29%分布在城市的郊区(suburban),有17%分布在城市。从社区银行在美国的区域分布看,26%分布在美国的中北部,21%分布在东南部,16%分布在西南部,18%分布在中西部,11%分布在西部,8%分布在东北部。

尽管因为美国的银行业市场已经发展成熟、因而银行购并活动剧烈,美国的社区银行的数量一度呈现减少的势头,但是,新的社区银行始终在不断出现,1999年,美国新设立的社区银行就达到205家之多,达到历史性的新高;上一个设立社区银行较多的年份则是1989年,新设立的社区银行在1989年达到了192家。

与美国的大型银行相比,这些社区银行在多个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

从市场定位看,社区银行主要面向当地家庭、中小企业和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型银行则主要面向大型的公司。从资金运用看,大型银行通常将其在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另外一个地区使用,而社区银行则主要将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是十分熟悉本地市场的客户,同时这些员工本身也是融入到社区生活的成员,而大型银行的业务管理者则通常是衣冠楚楚地坐在远离日常客户的办公室里。社区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和家庭客户的贷款时,客户不仅仅是一堆财务数据的代表,实际上社区银行的信贷人员还会考虑这些作为邻居的借款人的性格特征、家族的历史和家庭的构成、日常的开销特征等等个性化的因素,大型银行在审批这些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时,通常只是根据一些财务指标作出结论,基本上很少考虑借款人的个人因素,客户在这个时候只是一些财务数据而已。由于社区银行的运作都在本地,因而社区银行作出信贷决定相当迅速,而大型银行则需要经过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同时,因为这些社区银行本身就是中小企业,因而其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例如,中小银行通常需要在开业3-5年之后才能盈利,需要经历艰苦的拓展市场、控制成本、完善制度等阶段,这些困难都是中小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因此目前美国的社区银行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的金融服务的咨询支持机构。

美国的社区银行最为典型的特色之一,是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并相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贷款主要面向附近社区的存款者及相关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农户。事实上,社区银行已经成为美国的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许多社区银行在面对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方面提供了相当全面的业务选择,这包括: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较低收费的支票和一些投资产品、不同种类的楼宇按揭和消费者贷款产品、较低收费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服务、以及自动提款和电子银行等服务。

其次,社区银行提供的服务收费通常较之大型银行要低。据美国有关机构2001年的统计,美国的社区银行在支票帐户等服务的收费方面较之大型银行要低15%左右。

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多个行业性的自律性质的协会。例如,美国银行家协会专门设立了社区银行分会,全美范围内成立了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等组织,独立社区银行协会目前拥有5500多家社区银行组成的会员。

从经济环境分析,美国不同地区经济的活跃和繁荣是推动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社区银行在美国市场的分布看,经济繁荣地区的社区银行相对多一些,因此社区银行的设立主要依据的是不同市场的繁荣程度及其可能给社区银行带来的业务机会。当然,美国的社区银行的经营要符合监管当局统一的监管要求。

从发展趋势看,因为美国银行业市场已经相当开放、发展也较为成熟、市场竞争也相当激烈,因此不排除未来社区银行可能通过并购而出现数量下降的可能性,但是,从总体市场格局看,社区银行依然因为其独特的经营定位而获得充足的发展空间。

二社区银行成为中国放松银行业管制突破口的现实原因

中国放松银行业的管制,之所以可以选择社区银行作为突破口,除了美国的社区银行发展历程所显示出来的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等因素外,考虑到中国的现实状况,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社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所需资本不高,便于民间资本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充分展开。

银行业放松管制的进程,也表现为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过程,如果设定过高的进入壁垒,能够进入银行业的民间资本势必相当有限,客观上会抑制市场竞争的充分展开。目前的一些股份制银行,甚至包括部分上市的银行,其内部经营管理结构、营运方式、决策过程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原有体制的影响,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有些银行基本是国有银行的翻版。这主要是因为迄今为止银行业的进入壁垒相当高,现有的银行市场开放程度有限导致的。

规模较小的社区银行如果经营不佳,其他民间资本可以以不高的成本对其进行收购,这无疑对社区银行的经营形成一个市场约束。反观当前的股份制银行,即使不考虑政府干预等因素,其相对庞大的规模也使得其他民间资本的收购难度过大,在实际操作上几乎没有可能性。

2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需的融资渠道一直不畅通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已经在中国的经济增长、吸收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并不宽松。随着大型银行日益将融资的重点转向大型公司,中小银行势必需要寻求自身的融资渠道,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融资对象的社区银行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3中国金融市场巨大的差异性决定了全国性的大型银行难以有效掌握不同地区的市场和客户信息

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全国性的大银行实际上很难制定一个适用于全国不同市场的发展战略,也很难全面地掌握不同地区的市场和客户信息,从而难以对不同地区的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金融服务,这必然促使大型银行更多地面向全国性的大型公司提供服务。在这一点上,立足于不同地区的社区银行在掌握不同地区的客户信息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4社区银行有助于缓解当前中国资金运行的“虹吸现象”,填补因为大型银行的战略调整所出现的“金融服务真空”

随着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推进,国有银行更多地注重将全国范围内吸收的存款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使用,这造成中国资金流动的“虹吸现象”,即本来急需资金的欠发达地区的资金通过大型银行的分支机构网络,被转移到资金已经较为充裕的发达地区,这也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扩大的金融方面的原因、另外,国有银行也在加速从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撤出,这可能会在局部地区形成金融服务的真空。社区银行在资金运用方面的特点之一就是将本地市场吸收的资金主要运用在本地市场,因而能够缓解虹吸现象及其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同时在国有银行撤出的地区设立社区银行,也可以填补金融服务的真空。

5社区银行的发展能够推动中国金融结构的顺利转换

目前中国金融结构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居民的存款成为银行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且居民资产的主要形式是存款,实物资产所占的比率相当有限,居民所可能得到的金融服务种类也十分有限,这种金融结构无论在微观上还是宏观上都是缺乏效率的。社区银行强调的是面对一定社区内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消费者贷款等会成为主要的贷款形式之一,对于客户的服务也会较之国有银行更为全面和个性化,这对于推进当前中国金融结构的转换具有积极的意义。

6社区银行的发展能够推动金融服务的差异化

目前中国银行业市场上的竞争从表面来看已经较为激烈,但是从银行业提供的金融服务看,基本上属于低水平的重复,针对客户的需求主动提供的金融服务种类十分有限,社区银行的设立能够针对社区范围内的客户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也促使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调整市场定位,并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7社区银行的设立能够增大外资银行拓展中国市场的压力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实际上对于网络庞大、客户基础众多的全国性银行的冲击力度有限,从其经营规模、针对部分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经营方式来看,与社区银行更为接近,开放设立社区银行,能够促使中国的金融机构迅速学习外资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经验,使得外资银行开拓中国市场时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三中国社区银行的生存空间十分广阔

首先,中国的中小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对于金融服务也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可以为社区银行提供广大的融资市场。研究表明,小型银行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时较之大型银行更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小型银行的组织架构灵活简单,易于解决贷款方法中的委托问题,易于了解大型银行所难以了解的客户收入变动、支出状况等有一定保密色彩的个人信息,这也就是所谓信息优势假说(Informationadvantagehypothesies)。另外,学术界也提出了“共同监督”假说(peermonitoringhypothesis),认为社区银行这类地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即使不能真正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社区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优势为其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市场机会。

其次,是中国消费者贷款和个人金融服务开始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社区银行所强调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和对于客户的了解使其在竞争这些业务方面可以获得优势。

第三,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会一直存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别、城市和农村金融服务上的巨大差别,为地区性的社区银行发展提供了机会。特别是许多国有银行已经撤出的地方已经成为被金融机构遗忘的角落,将来即使外国大银行进入中国,它们也不可能向边远地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社区银行可以担负起这一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徐滇庆,《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中评网

第2篇

论文关键词:经济体制,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财力有了显著的增长,近地方政府已经成为目前经济运行中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但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还在进一步改革的过程中,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等还不健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尚欠合理,这都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使地方政府成为各种利益关系冲突和矛盾的焦点。这就迫切要求地方政府加快实现职能的转变。

一、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困境

(一)地方政府越位严重

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部门利益的驱动,地方政府往往以“全能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经济中毕业论文题目,超越自身权限,涉足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自主权力范围,管了许多不该管,而且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比如,在渐进的机构改革中,地方政府重点进行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探索了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途径,撤销了一些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但是,由于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尚未完善,政府仍然承担着国有资产管理者的重要角色,这就决定了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直接控制,地方政府经济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取得一定效果以后,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至今仍然伸得过长。表现在不该由政府管的事情政府插手,如地方政府和企业一起争上市,争竞争性投资项目,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与人事管理。地方政府直接介入企业管理,与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主体资格要求相违背,直接损害了企业利益。

(二)市场监管职能实施不合理

地方政府的职能在于制定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从地方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分析,一些地方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还很弱。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如何实现对本地区的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对垄断行业如何限制,对市场环境如何构建,对产权如何界定和保护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不是十分的明晰,因而常常造成地方政府市场监管职能实施不当。具体表现有:地方保护、政策歧视、监管不力、权力滥用等。这些都影响了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社会管理职能定位模糊

从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来分析,由于人们是在政治统治职能的层面上来展开对社会管理职能的认识的,因此常常将社会管理职能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混同起来毕业论文题目,忽略了社会管理中的公事事业管理这一重要内容论文范文。一些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的方式还处于短期性、被动性的“拾遗补漏”阶段。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中的危机管理意识和能力都比较薄弱,许多地方政府还未建立起来以政府为主导的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公共危机的控制能力还较低.例如政府职能界定不清,定位不准、社会管理组织不发达,体制不顺、管理机制不畅,手段落后等。另外,生产、交通、卫生和食品等公共安全越来越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需求,需要逐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四)服务职能不强

从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来分析,一些地方政府对本地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远远不能满足公共需求。这一点在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层级较低的地方政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基层社会基础薄弱,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的文化教育、合作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影响了农村的发展。

二、经济体制转轨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对策

(一)转变地方政府执政观念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首先转变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理念的转变,能够增强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的内在动力。在中国这样有着集权政治、计划经济、一元文化等传统文化思想深刻影响的国度,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传统管制型政府执政理念根深蒂固,而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的服务型政府执政理念刚刚形成,明显处于弱势。所以转变执政理念,成为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的首要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树立起以下五种执政理念:一是“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地方政府是为公民及其他社会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必须树立“以民为本,顾客至上”的执政理念。二是有限行政理念。政府不是全能的,政府的能力、权力都是有限的,地方政府在管理中也会出现失灵现象。必须转变政府神圣化、万能化的观念,改变事无巨细、政府统揽的局面,不做越位、越权的事情,政府不应管的事情要还权于民、还政于民。三是依法行政理念。依法行政是政府执政理念的核心毕业论文题目,是政府行政运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四是责任政府理念。要构造和完善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公仆责任在内的行政责任制度,以确保各级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百姓负责、对社会负责。五是诚信行政理念。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是老百姓满意的政府,是老百姓心目中形象极佳的政府。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强化行政道德以提升其公信力。

(二)重新构建政府与企业、市场及社会公众的关系

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是地方政府职能中的核心问题,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载体,所以必须重新确立好政府与这三者的关系,才能顺利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而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建立起为企业、市场和社会服务的新体制,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根本所在。地方政府必须实现由全能政府、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克服越位、纠正错位、弥补缺位,把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上来,突出其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为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目标,必须妥善处理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方面,政府要把自主经营权利真正交给企业,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地方政府为企业服务的新体制;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一个完备的市场机制和一个有效的政府都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二者缺一不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政府要注重社会潜能,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把不该管、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转交给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地方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新模式。

(三)加快政治体制变革和创新

首先,要加快地方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科学界定行政审批范围,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方式和程序,取消不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审批事项毕业论文题目,取消可由市场自行调节、社会自我管理的审批事项,取消部门自设的审批事项。着力在推进依法行政、清廉为政、民主施政、科学理政四个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使各级政府在继续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加强和改革政府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次,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要调整公共支出的范围,提高公共服务支出的总量与比例。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财政支出要以人为本,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要制定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保证低收入群体能够获得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论文范文。同时,要通过体制创新,提高政府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对地方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物品”包括公共安全、国民教育、社会救助、公益事业、环境保护、市政建设等的体制进行创新,逐步从由政府提供向鼓励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民间共同提供公共产品发展;再次,要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必须尽快废止以GDP 为取向的业绩评价体系,纠正那种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发展观,整合现行考核办法,建立社会性评价机制,确立多重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目标管理(MBO)、全面质量管理(TOM)等手段进行绩效管理,吸纳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参与评议和考核,对地方政府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奖优罚劣,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促进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此同时,要完善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

(四)加快行政法制建设

依法行政是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有力手段。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各项措施,需要运用法律手段加以保障;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果毕业论文题目,则需要上升为法律才能得以确认和巩固。因此,只有加强行政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才能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切实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应做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牢固树立行政法治意识。意识指导行动,行动受制于意识。没有行政法治意识,就不可能依法行政;二是完善法律体系。实现依法治国,坚持依法行政,必须加快立法步伐,改变某些领域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状况。要对那些过时的、相互间存在相冲突、相抵触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清理;三是理顺现行行政执法体制。理顺现行行政执法体制,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原则,走综合执法之路;四是完善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完善依法行政的法律监督机制,是实现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常新的研究课题。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模式将更加明确和具体,那就是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由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由封闭政府向透明政府转变、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低效政府向高效政府转变、由失信政府向信用政府转变、由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转变。实现以上这些转变,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于鑫,张子礼.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府职能转变[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07.

[2]陶学荣,陶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

[3]谢宝富.当代中国政府体制论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周平.当代中国地方政府[M].人民出版社,2007.

[5]王阳.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定位[M].人民出版社,2005.

[6]何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机制与路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01.

[7]刘飞,王彦东.浅析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区域协调发展[J].青年科学,2009,09.

[8]白鸽.关于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8.

第3篇

关键词:轻化工程;生物技术;学科交叉;专业硕士;培养策略

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不同,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业人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3年11月公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强化了专业硕士应以实践为导向,重视理论水平与实践的综合应用[1]。江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侧重于染整方向,即以纺织纤维制品为原料,探讨、研究与纤维制品相关的前处理、染色、印花及功能化整理新方法与新技术,以培养染整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兼备的人才。

1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

染整作为纺织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提升纺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有重要影响,但近年来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并日益成为制约本行业发展的瓶颈[2]。这主要包括:(1)染整企业生产中水、电、汽能耗高,导致能源紧张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净利润下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2)染整废水排放量大(占纺织行业污水排放量的60%),且废水处理成本较高;(3)部分企业仍以粗放型和低水平方式生产,产品多为常规中低档产品,附加值不高。因此尽管国内染整行业产能水平不低,但从纤维制品前处理到染整废水处理各环节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多数染整企业利润走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将相关学科的新技术与传统染整生产技术相融合,借助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应用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等来改造和提升传统的染整生产,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助剂的应用,促使染整行业向着高效率、低能耗、少污染的方向发展[3]。近年来江南大学发挥学科门类较齐全的优势,在轻化工程专业硕士教学中推行了基于学科交叉互融的教改研究。目前通过与机械工程、颜色技术、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等学科交叉,培育出了包括新型染整装备、纳米印染技术、纺织生物技术等多个轻化工程专业硕士的教学和研究方向。其共同点在于培养具有复合技能的应用型专业硕士人才,立足于从纺织纤维制品前处理、染色、印花及功能化整理环节,最大程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水、电、汽等资源的消耗,降低生产排放,实现纺织品的清洁化生产。

2轻化工程与生物技术交叉复合型专业硕士的培养策略

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制,以生物工程技术加工底物为原料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新型跨学科技术。生物技术与纺织纤维制品的染整加工具有相关性,尤其在最近30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轻化工程与生物技术交叉研究的思路是借助于生物酶进行纤维前处理、染色后处理和功能整理。与传统纺织品化学加工相比,生物技术与轻化工程相结合后能降低染整生产排放,实现温和条件下高效节能加工。江南大学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学科方面具有教学与科研优势,其中生物工程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为顺应生态染整的发展要求,我校结合这一优势将轻化工程与生物技术相交叉,形成了纺织生物技术研究方向,并构建了应用型轻化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包括下述四个方面。

2.1导师队伍建设

由于生物技术在染整中的应用以酶技术为主,因此对导师队伍组成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要求导师熟悉纤维的原料特点,染整加工原理,工艺和设备,纤维制品质量评价;另一方面也要求导师对生物技术的相关专业知识(如生物酶种类、酶学特性、应用效果评价方法等)有相当的了解,力求同时拥有两个学科的知识结构。通过近10年的建设,我校纺织生物技术研究方向已建成了符合上述要求的导师队伍。目前纺织生物技术方向的导师队伍由10人组成,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具有轻化工程专业背景的博士4人、具有生物技术相关发酵工程专业的博士3人。在与生物技术交叉的纤维制品染整加工研究中,能从生物酶的菌种筛选、酶作用机理与酶学特性等方面,与纤维制品酶法加工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课题实施效果,鼓励专业硕士导师走进染整企业,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解决企业遇到的现场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依托企业设立的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聘请企业内硕士生导师共同参与到课题实施中,以充实师资队伍。

2.2课程体系和平台建设

培养与生物技术交叉的轻化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和研究平台建设是基础工作。为体现专业硕士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科交叉性,教学改革中对原有课程组成、学时分配、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优化。除了与纺织化学相关的专业课程外,增加了纤维素与蛋白质化学、纺织生物技术基础、仪器分析等,其中纤维素与蛋白质化学区别于一般的纺织材料学,更多从分子和超分子结构层面分析其结构组成与其化学加工、生物酶处理的相关性;纺织生物技术基础是专业知识交叉的主要课程,阐述生物酶种类、酶学特性、酶对纤维的作用机制、纤维结构与酶整理效率相关性、纺织品生物酶应用等内容;仪器分析课程除介绍常见的高分子及纤维材料分析方法外,还补充介绍了与生物技术相关的测试手段如凝胶电泳、氨基酸分析等。通过上述理论课程学习,为后续纤维制品化学和生物酶加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平台建设方面,依托我校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纺织生物技术研究室,为基于生物技术交叉的轻化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提供了保证。纺织生物技术研究室不仅拥有常规的纤维材料相关实验设备与仪器,还建立了与生物技术相关的检测与评价手段,满足了常规从菌种筛选到纤维制品酶处理应用研究的大部分实验需求。以纺织生物技术研究室为基础,我校还联合葡萄牙米尼奥大学成立了生态染整国际联合实验室,通过定期召开纤维生物加工技术学术会议,拓展了轻化工程专业硕士生的研究视野。

2.3构建以染整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论文选题策略

由于轻化工程专业硕士不同于学术型硕士,论文选题应强化理论与应用实践技能的结合,优先考虑源于工程实际且对节能、减排和降耗有促进和引领作用的课题。我校论文选题立足于企业需求的酶法纤维制品染整加工研究,确立了纺织生物技术研究三个子方向:生物酶前处理;生物酶染色后处理;酶促功能化改性加工。(1)生物酶前处理包括纤维制品的酶退浆、酶煮练和漂白脱氧加工等。其中酶退浆是指采用商品淀粉酶和自主菌种筛选得到的PVA降解酶,取代烧碱法或氧化法进行棉型织物退浆,通过酶制剂水解布面淀粉或PVA浆料来降低前处理废水的COD值。酶煮练应用于棉麻织物和彩棉织物,不仅可达到用碱法精炼的果胶去除效果,而且还避免了传统碱煮练易造成的纤维损伤,对彩棉织物还可减少碱法易造成的色素流失和布面色变现象。在真丝织物加工中,生物酶前处理主要是借助于蛋白酶去除桑蚕丝表面的丝胶。(2)生物酶染色后处理旨在去除深色织物表明的浮色,提高织物的湿处理牢度。与传统高温皂煮相比,采用漆酶与较少用量的净洗剂复配,不仅能有效去除织物表明未固色或结合力较弱的浮色染料,而且生物酶能有效对水洗液进行脱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染色水洗残液的色度值,降低了染色废水处理的负担。(3)生物酶功能化改性是借助生物酶进行纤维制品的功能化加工,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酶法纤维制品功能化改性的内容较广泛,包括以纤维素酶改善棉麻织物外观光洁度和织物仿旧整理;以蛋白酶提高羊毛纤维制品的防毡缩性能,以谷氨酰胺转移酶催化接枝氨基整理剂进行羊毛抗菌阻燃整理加工;以酪氨酸酶进行真丝织物抗菌防皱整理等。相较纤维制品的化学法功能化加工如高温焙烘(如阻燃整理)、含氯整理剂(如羊毛防缩)、含醛树脂(如防皱整理),尽管酶法加工成本略高,但在赋予纤维功能性的同时,能减轻化学法整理易造成的纤维损伤和环境不友好性。在上述子方向论文选题和实施前,专业硕士要先制定课题初步实施方案,探究酶法纤维制品染整加工工艺的可行性并开展预研工作。在此基础上再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定期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在研究中既要考虑纤维制品酶法加工的效果,同时也要兼顾在企业应用中工艺设备、生产成本和加工效率的匹配性。

2.4构建学科交叉复合型轻化专业硕士质量评价体系

传统上对硕士质量与水平高低的评价主要是参照论文,包括完成的硕士论文、发表的期刊论文(SCI、EI、CSCD)的数量与等级。而轻化工程专业硕士是要培养掌握染整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阔专业知识、拥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专业硕士在培养质量评价方面要与学术型硕士有所不同,不能简单照搬其评价体系[4]。参照既有部分高校实践经验[5-6],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我校主要从专业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专业知识能力是指在研究生阶段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成绩,在实验工作中表现出的对染整、生物技术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是指在实验室或生产现场,对纤维制品酶处理加工过程合理安排和现场操作的技能,此方面企业导师的评价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研究能力评价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评价学位论文阶段性进展和完成情况,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结果、预答辩和答辩情况四阶段,结合平时例会课题汇报来综合评判课题工作量与论文水平;另一方面考察是否有与课题相关的学术或发明专利申请。由于多数论文课题与染整生产的相关度较高,因此专业硕士是否可公开或专利需与课题合作企业商榷确定。创新应用能力是指专业硕士在课题研究、实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个人综合拓展能力。在纤维酶处理研究和实践中,对能提出新方法、新工艺并有突出业绩表现的创新型专业硕士,纺织生物技术研究室会给予适当的激励与表彰。

3交叉复合型轻化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成效

第4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纺织工业,应用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持续快速的发展,现代纺织技术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以智能化生产为主要特征,进入90年代以来,现场总线技术以及基于该技术的控制系统在国内外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它综合运用了微处理器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将微处理器置入现场自控设备,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机器设备或生产治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定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治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和确保安全等目的。论文参考网。正是由于自动化技术在纺织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纺织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日益改变着世界纺织工业的生产技术面貌。

一、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纺织生产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是当今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发展的结合点,也是过程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交汇点,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控制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延伸到现场的必然结果。纺织工业的信息化建设是未来几年纺织工厂的追求和建设重点,而数字化的纺织生产体系正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它将全面提升纺织工厂的管理水平,对工厂的技术、质量、经济和服务推动的进步都将产生直接的明显的推进作用。

数字化的纺织机械采用现代先进的控制技术:以CPU为核心的控制器,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型驱动技术,以现场总线技术为代表的网络及高速数据通讯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准确采集和高速传输,实现分布式、现场化和抗干扰性能的提高,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完成纺织机械与现代先进控制技术的结合,为纺织企业的信息化从设备层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场总线控制层是各种生产信息的来源。各种棉纺、织造、印染机械的控制器只要具有现场总线通讯接口,通过适当的编程,就可以将机械的运行数据实时传送到监控系统。现场总线监控层完成车间级设备检测和控制。应用组态软件编程和现场总线网络,整合车间内各个单台机械设备控制系统,以清晰友好的人机界面实现全车间设备的生产状态、产量、效率的监视,同时还可以对设备的工艺参数进行统一设置,故障报警、参数记录、显示历史趋势和实时曲线,生成和打印各种生产报表。管理层是工厂级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均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通过多种总线、工业网络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分类送到各个管理部门,实现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和数据报表。现场总线信息层将控制过程、信息管理、通信网络融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有关人员登陆到Web服务器,就可根据各自的权限监控到生产现场的设备的运行情况。

二、PLC、变频器、人机界面三大自动化产品大量应用

PLC、变频器、人机界面三大主要自动化产品的应用面已经覆盖到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纺纱设备、织造设备、非织造布设备、染整设备、化纤设备等绝大多数设备领域,用于构成纺织机械设备的控制系统。近年来纺织机械每年新机配套用的三大自动化产品需求量均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变频器的主机配套用量约为15万台以上,如果再加上纺织企业的老机改造和公用工程的需求,整个纺织机械行业变频器的年需求量约为20万台以上;PLC的主机配套用量约在7万套以上,整个纺织机械行业的年需求量在10万套以上;人机界面是PLC的“姊妹产品”,一般情况下,采用PLC的设备必用人机界面,因此其年需求量接近于PLC,目前纺织机械正在逐步以触摸屏人机界面替代文本式人机界面。

三、单轴驱动、多电机同步传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纺织机械行业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技术特点就是单轴驱动和多电机同步传动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纺机的整个领域。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结构简化、工艺调整方便,可以充分满足工艺对设备的要求,同时适应高品质、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具有代表性的纺织机械如粗纱机,国内各纺织机械厂均推出四轴单独驱动的新型粗纱机,已成为粗纱机竞争的技术标志;又如国内各纺织机械厂推出了七轴单独驱动的浆纱机,该机实现了对纱线伸长率、卷绕张力等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为后道工序提高无梭织机织造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过程控制技术应用逐步深入

4.1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清梳联设备,保证了成纱质量和稳定性

国产清梳联设备配用的高产梳棉机采用混合环控制,对喂入棉层的厚度进行检测,控制短片段不匀;采用喇叭口压力检测或采用凹凸罗拉、阶梯罗拉检测输出棉条的粗细,控制长片段不匀。论文参考网。两处检测到的信号,送入控制器经计算机运算,控制给棉罗拉的速度,达到自调匀整的目的。清梳联单机和全流程采用的光电检测、压力传感、位移传感、信号转换、伺服系统控制、计算机处理、变频凋速、自调匀整、计算机综合监控等技术提高了全流程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保证了全流程连续、同步、平稳运行,使输出棉条长片段、超长片段、甚至短片段的均匀度都能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证了成纱质量和稳定性。

4.2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并条工序,稳定了棉条支数

国外产的RSB-D30型并条机及HSR-1000机,除配有开环或闭环自调匀整装置以外,还配有质量监控系统,发生质量超限故障立即停车报警,自调匀整装置很灵敏,传感器对棉条发生的探测信号可保持每1.5~4mm匀整一次,这相对于高速并条机,单位时间里控制频率很高,匀整频率达毫秒级,因此棉条均匀质量高,可将土25%的棉条均整到土1%以内。这种并条机生产的棉条不必再由试验室控制支数偏差,因此在组成新的转杯纺工艺过程中可不再考虑棉条重量偏差的离线检测试验。

4.3自动化技术应用粗纱机,改善粗纱条干水平

新型的粗纱机均由计算机控制多台变频器,交流伺服驱动器,再分别控制多台电动机的同步传动系统,从而简化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取消了锥轮变速装置、三自动成形机构、计长装置等。利用计算机储存多品种的最佳工艺,更换品种十分方便;采用传感技术,检测纱线张力,通过计算机实现张力控制;采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粗纱的卷绕成形功能和实现经轴、织轴的理想卷绕,使机构简化,操作方便,性能改善,质量提高,提升了设备的档次和水平。

4.4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环锭纺纱系统,使之向全流程连续化生产发展

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发展,使环锭纺纱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些机型将检测结果通过变频调速直接改变工艺参数,简化了机械结构,有的机型通过检测、显示还能直接匀整输出纱条的质量。操作自动化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自动清洁、自动调速、定位停车、自动落卷、自动落纱、自动换筒、自动接头、自动排除落棉等等,凡是需要人工操作的部位和动作,都尽可能地实现机器自动操作。不仅减少了操作治理人员,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更为重要的是,由机器代替手工操作,消除了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影响,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而保证了产品质量。论文参考网。在大幅度提高单机生产水平和操作自动化的基础上,环锭纺纱正向全流程连续化生产发展。

4.5新型气流纺纱机已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微机控制的纺纱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显示各种生产参数并自动打印。可以自动检测和记录纱线条干,并能超限自停,能按设定要求自动控制纺纱长度。还设有接头质量自动检测装置,号称无疵点接头。此外,如纺杯自动清洁、自动落筒、防叠装置、上腊装置、机台自动启动装置等都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方便操作治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4.6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无梭织机,实现织造生产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无梭织机的技术水平和品种适应性不断创造新水平,使织机操作实现了自动化,如开关车的程序控制,定期自动加油,利用微机自动收集、显示织机的各种生产参数和运行情况,包括速度、产量、效率、停台及原因分析、织轴经纱存量、在机织物卷装等等,因而提高了治理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子送经和电子卷取组成了经纱张力的自动控制,基本上消除了纬向疵点;电子选色,微机自动变换织纹组织,集中改变织物图形,通过单机和中心控制台的双向通讯还能实现群控;有些机型还能自动排除纬向疵点。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纺织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统的纺织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也正好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将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和减少用工数量,提高纺织企业的效率。

第5篇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选题意义 1

一、研究现状 1

二、研究目的 1

第二章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3

第一节 汇率变动现状及原因 3

第二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3

一、汇率风险增加 4

二、低价优势难以维持 4

三、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导致纺织出口额增速出现下降 5

四、竞争将更加激烈 5

第三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积极影响 5

第四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额的影响的分析 6

一、调查分析 6

二、实证分析 7

第三章   浙江纺织业应对汇率变动的对策 9

第一节 解决的方法 9

一、以非美元的方式结算 9

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9

三、开拓更多的客户源 10

四、改变贸易方式 10

第四章   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意义

一、研究现状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贸易顺差激增等原因,人民币遭受了空前的升值压力。2007年人民币汇率刷新高达70多次,2007年12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人民币7.3647元。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到2009年4月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为人民币6.9920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已达到18%。

纺织业是浙江主要出口行业,是浙江出口一大支柱,纺织业的出口对汇率的依赖又非常大,且纺织服装的附加值低,是以价格优势作为竞争手段的,因此,人民币升值使纺织原材料、劳动力等都涨价,打破了浙江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中一直以来的价格竞争力,影响其出口额。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即意味着美元降价,即本国价格上升,而国外购买力却下降了,这又会进一步增加我国商品出品的难度。

又因为浙江最大的出口贸易伙伴是欧美国家,人民币兑换美元的速度一直在加快,企业的利润也因此而被减少了。根据数据统计,浙江省纺织品的出口额每年都在增长。例如,2007年浙江省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356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9.7%,其中,出口纺织品170亿美元,增长23.1%;出口服装186亿美元,增长16.8%。若人民币升值达到10%,我们可以计算出浙江纺织企业将因为汇率的原来,一年至少损失35.6亿美元 ,这个数字对于原本就营利不多的纺织品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据相关部门统计,在外贸服装企业发达的浙北长兴地区,受汇率影响,近84%的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以上,80%以上企业称利润空间减小,提价空间不大,其间,不少企业损失都已超过百万元。

二、研究目的

由于近几年人民币的升值对各界都有带来了巨大压力,有关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影响的研究也增加了很多。比如,石美玲认为,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是富有弹性的,因此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较大,所以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导致商品出口增幅的下滑(石美玲,2006)。王开也通过价格机制得出了人民币升值会促进进口增加的结论(王开,2005)。沈国兵却提出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与中国进出口变动之间并不存 因果关系的看法(沈国兵,杨毅,2005)。

因此,为了对浙江纺织品出口因汇率变动而受到的影响有一个了解,本文就这方面做了一个研究。

第二章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第一节 汇率变动现状及原因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人民币汇率是指以美元为主要代表的外汇均衡价格,即用外汇表示的人民币的价格,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的价格。自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政府只在有必要时予以干预和调控。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贸易顺差不断加大等原因,人民币遭受了空前的升值压力。自从2005年进行汇改以来,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更加快。对中国商品进出口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经济,尤其是浙江纺织经济有着很大的关键作用。而要使这个作用能够实现,首先就要分析汇率变动的原因及走势。

从宏观层面上看,中国经济总量地位的提升和持续增长的预期是推动人民币缓慢升值的深层原因。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GDP增长维持在10%以上。从长期来看,一国汇率水平与该国经济实力呈正相关的关系。

从微观经济因素来看,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根源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和外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的变化;二是外汇供求状况的变化。具体分析其原因概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我们需要有一个汇率体系改革。2)国际上美元贬值导致人民币面临巨大政治压力。3)汇率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缓解对外贸易摩擦、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

总的来说,人民币和外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在不断发生变化,我国外汇供求的变动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有经济的,也有非经济的,且各个因素之间又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甚至相互抵消的关系,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极其错综复杂。比如国际收支状况、财政收支状况、实际利率差、通货膨胀率差、经济增长率差异、国民收入高低、货币供给、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与突发因素。

第二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人民币汇率由于其种种因素而改变着,尤其近几年一直在创出新高点,对于一直以来靠低价格来打拼国际市场的浙江省纺织行业来说,汇率提升正在考验着纺织出口企业的心理承受能力。

2007年,我国政府调整了对外贸易政策,以缩小贸易顺差,扩大进口的政策取向,取代了以出口为导向的贸易政策。并且进一步降低了出品退税税率,提高了加工贸易的门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尤其是近年石油价格的上涨,与石油相关的化纤等原材料等也跟着涨价。不光是生产原材料涨价,生产劳动力成本也相应地上升。但在同时,周边贸易国家低端加工贸易正在加速发展,这些都导致浙江纺织加工贸易企业生存困难。

纺织业是浙江出口商品的一大支柱,人民币升值对该产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有关各方最担忧的。确实这个影响还是很大的,一个是国际市场的萧条导致订单减少;一个是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像原油等的大幅度降价导致的其他原材料的降价导致企业的库存商品价值大幅度缩水;还有就是出口企业承担的汇率变动导致的损失等等。

一、汇率风险增加

人民币升值导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汇率风险增加了,很多企业不敢接单子,“在非州有很多客户,订单也不少,但由于汇率波动太大,我们不敢接单。”在绍兴举行的一次外贸企业座谈会上,绍兴宝纺印染负责人说,他们公司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汇率变动太大了,他们主要出口输入地是在非州,因此西非最大的经济体货币奈拉贬值给他们企业外贸出口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绍兴另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说,由于当时签合同时没有坚持按签订合同时的汇率结算,他前一年年底接到的总价45万美元的订单,交货期为三个月,但是还没等到交货期,总货款已经缩水近7万元人民币,使他蒙受了不少的损失。人民币升值2%,即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只有原来的98%,若人民币升值10%,则收到的货款将只有原来的90%。根据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2%,浙江纺织品企业的平均利润将会减少5%~10%,如果人民币升值3%~5%,企业还能承受,但如果升值幅度达到了10%以上,预计将会有50%的企业难以继续经营下去,也就是说行业将会垮掉一半。

二、低价优势难以维持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出口纺织品的成本上升,并同时相应地提高了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从而降低了国际竞争力。除了价格的影响外,人民币的升值还会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其他发展中国家正以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来抢占我省纺织品的海外市场,如果这些国家进入了纺织品国际市场,浙江纺织品的成本优势将会被大大削弱,使浙江依赖低价格模式竞争的纺织出口利润变得更加稀薄。这些都进一步的增加了浙江纺织品出口的难度,抑制了出口数量。

三、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导致纺织出口额增速出现下降

浙江纺织业的出口是以跑量为主的,2006年1~4月,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做出实绩的企业就有5488家,比2005年末增加了394家,其中,私营企业为2789家,外商投资企业为1940家,集体企业为411家,国有企业为340家,个体工商户为9家。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纺织品22.47亿美元,增长35.4%,私营企业出口纺织品20.8亿美元,增长64.4%。同期,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指数为1.05,数量指数为1.24,即出口平均价格增长5%,而出口数量增长24% ,也就是说数量增长快于价格增长,这就导致了出口数量增加比较快,且增速也比较快,而出口额虽也是处于增长之势,但增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即浙江省的纺织出口是以跑量为主,但是后续工作并没有连接的很好。浙江纺织业需要打破其一贯的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要多开发新品种,创立新品牌,增加像雅戈尔、杉杉这样的高档次产品。产中附加值低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低的缺点也是需要尽快克服。

四、竞争将更加激烈

受人民币升值冲击最大的主要纺织品是那些大宗的、低档的、初级的纺织品,而浙江纺织品出口的主打产品就是这些。因此,浙江纺织品出口的销售压力将大大增加,出口形势将变得更加严峻。首先,在国际上有像泰国、墨西哥等生产、出口同类商品的强劲的竞争对手;其次,国内纺织品行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将变得更加的白热化。因此,人民币升值又导致了浙江纺织品行业竞争力的调整,使竞争更加激烈。

第三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积极影响

汇率变动引起的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品的出品除了消极影响外,当然也有其积极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如果能找到确切有效的方法来抵抗人民币升值,那么该企业一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其一席之地。

因为浙江纺织品的出口是以低价格的优势来参与竞争的,产品的附加值低。以前因为价格低,出口企业在其出口产品跟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相比有着相当强的竞争力,这些企业就不会去想要如何才能增加其竞争力。但是人民币升值后,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必然会受到限制,而且浙江纺织业的低价格优势也被打破,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浙江纺织企业需要改变其原来的出口结构,出口模式来适应当前的国际环境。他们想要继续在这个行业发展下去,就得改变其原先出口低附加值产品的模式,打破以跑量为主的销售方法。投入更多的创新科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速浙江纺织行业的内部结构调整。

同时人民币升值还有利于减少浙江纺织出口的贸易摩擦并且能改善贸易环境。浙江纺织以价格来竞争国际市场难免会引起贸易摩擦,经常会遭受到倾销立案调查。而人民币升值后,纺织品的出口价格必然也会有所提高,因其原先的价格非常低,因此即使价格有提高,其原来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也不会降低很多,浙江纺织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样就能有助于减少被告为低价倾销的诉讼。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浙江纺织行业今后必须要调整出口低价战略,改以高质量、新款式、多功能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等方面来取胜,提高产品附加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些都显然有助于浙江纺织品出口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第四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额的影响的分析

纺织服装业是浙江外贸出口的一大支柱行业,汇率升值对其的负面影响一直以来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但实际上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浙江纺织出口还是处于稳定增长之势。

一、调查分析

表1  汇改以来浙江外贸出口和顺差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外贸出口 768.04 -9.89% 1008.98 31.37% 1282.54 27.11% 1542.9 20.3%

其中:纺织服装出口 244.29 19.87% 297.39 21.74% 355.98 19.70% --- ---

注:数据根据浙江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纺织服装业主要由上游的化纤行业、中游的纺织行业和下游的服装行业组成。由表1可以看出2005年、2006年、2007年以及2008年浙江外贸出口分别为768.04亿美元、1008.98亿美元、1282.54亿美元、1542.9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89%、31.37%、27.11%、20.3%,除了2005年出现了负增长,其他几年都是处于缓慢增长的,只是增速出现了减缓。而2005年之所以会出现负增长,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因能力有限及跟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很密切的联系,故本文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2005年、2006年、2007年浙江纺织品出口额分别为244.29亿美元、297.39亿美元、355.98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87%、21.74%、19.70%。根据调查得到2004年浙江纺织品出口额为203.8亿美元,同比增长为27.1%。另有调查得到1978年~2004年浙江出 口的年均增长为30.1%,而2005年开始年增长率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是不是因为2005年国家进了汇率改革引起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为了分析近几年浙江纺织品出口出现增速下降受到了汇率变动多少影响,在本文中做了一个实证分析。

二、实证分析

目前也有很多学者做过因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品贸易的实证研究,但对浙江纺织业出口的可能不多见,这里我就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浙江对外纺织品出口贸易进行实证分析。

(一)选取指标

    选取指标:汇率影响出口弹性

弹性是指一个变动的变化率引起另处一个变量变化率之间的比例。

在这选取的是汇率影响出口的弹性:【(X1-X2)/X1】/【(E1-E2)/E1】。其中(E1-E2)/E1是汇率变动率,(X1-X2)/X1是汇率引起的相应出口变动率。

汇率的变动对浙江纺织出口的影响情况有以下几种:

1、当【(X1-X2)/X1】/【(E1-E2)/E1】=1时,汇率变动幅度与出口变动幅度相等;

2、当【(X1-X2)/X1】/【(E1-E2)/E1】>1时,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出口的影响较大;

3、当【(X1-X2)/X1】/【(E1-E2)/E1】<1时,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出口的影响较小。

(二)数据选取

在汇率和贸易相关关系的研究上,弹性分析是研究汇率变化与贸易收支变动的主要分析方法。就目前来看,弹性分析基本上是用名义或实际汇率在全国或某个行业进行的,而以实际有效汇率研究的较少。而选取实际有效汇率(REER)来计算汇率影响出口的弹性,主要由于REER剔除了本国物价相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这个因素,是能够衡量人民币相对于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比价的综合指标。因此,实际有效汇率的高低决定了一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的强弱

(三)数据分析

2004年~2007年浙江纺织品汇率影响出口弹性如表4

表2  2004年~2007年浙江纺织品汇率影响出口弹性

年份

 人民币

实际有

效汇率 变动率 浙江纺织品

出口金额

(亿美元) 变动率 纺织品出口汇率弹性

2004 92.698 -2.63% 203.8 27.1% -10.30418251

2005 92.4858 -0.23% 244.29 19.87% -347.2608696

2006 86.82 -6.13% 297.39 21.74% -350.8073622

2007 99.00 14.03% 355.98 19.70% 1.404133999

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资料来自IMF网上数据库;浙江纺织品出口的金额资料来自浙江统计年鉴;纺织品汇率出口弹性是根据以上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每年的出口汇率弹性指数分别为-10.30418251、-347.2608696、-350.8073622、1.404133999,即每年的出口汇率弹性指数的绝对值都大于1,说明汇率变动引起的人民币的升值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比较大的。

由这个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自从2005年国家进行汇率改革以来,引起了人民币的升值,而浙江纺织品因为人民币升值受到的影响又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各种对策来帮助浙江纺织口行业渡过这个难关。

第三章   浙江纺织业应对汇率变动的对策

浙江纺织出口量一直以来在全国纺织出品甚至在国际纺织出口中都占有一个很大的比例,每天的交易需求量是很高的,但就因为人民币升值了,使交易双方都有所顾虑,不敢接单子。出口商是担心接单后因汇率变动,人民币升值,到收款时收到的货款将会因此而缩水,怕遭受损失而不敢接单子。而很多国外客户的存货已经销售完了,但他们同样不敢下订单,原因还是因为汇率波动太大了。在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试着寻找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式,达到双赢。

第一节 解决的方法

一、以非美元的方式结算

为了避免汇率变动引起的换兑风险,厂商可以采取以非美元或人民币的方式结算货款。对于这种情况,为了避免对厂商造成更大的损失,2009年4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400家企业已作为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据上海市商务委政策研究室方面的消息,上海对此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方案,并在等待相关部委的细则出台。但是对于浙江来说还不太容易实现,主要是国外的客户还不够放心人民币。即使如此,还是有不少企业虽仍以美元议价,但其有效期也由过去的1-2个月缩短到现在的一星期,甚至有些企业在签订三个月以内的合同时,就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确定下来,以避免造成太大损失。

另一方面,厂商也可以在跟客户签订合同时就加注一个附加条款,即在合同期间因汇率变动,导致人民币升值引起的损失由供应商跟客户按照协定的比例共同承担。

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浙江出口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受限,为了寻找更好的出口途径,首先就必须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而要提高纺织业的产品附加值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用高档面料,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浙江出口的纺织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的价格没法提高很多,只能以低价来出口,没办法以其他方面来参与竞争。因此,浙江纺织企业应该投入更多科技,使产品具有更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质量。

(二)合各种情况的产品: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客户群也有其相应的产品,每个国家的消费需求不同,审美观也不一致,为了要使产品进入更多的国家,就得对这些国家做一个深入调查,了解其消费需求最大的是怎样的产品,根据调查所得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研发生产出适合不同国家的不同的产品。

(三)己的设计师,并且不惜投入资本供其进修,提升其设计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掌握流行趋势,走在时尚潮流的前端,引用先进的时尚的 设计,开发出更多新型服装设计。

三、开拓更多的客户源

人民币升值导致浙江纺织品出口减少,出口企业就要拓展新的销售渠道,不少外贸企业对整个市场布局都做了一个调整,由以前的专攻欧美市场转变为全力开拓东欧、南美、中东等市场。为了开展这些国家的客户,外贸公司倾向于聘用懂多种外语的人员,在培训方面,他们不但同样注重英语的培训,还增加了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的培训。

为了开拓更多的客户,浙江纺织企业可以采取的另一个方法就是走出去,不能着眼于来到当地的外商客户,而应自己走出去,走出浙江省,甚至走出中国,直接到其他国家寻找适合的客户,并且可以在这些国家做一个切合实际的调查,了解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能有针对性地安排出口产品。

四、改变贸易方式

表3  不同贸易方式样本企业出口情况表(单位::万美元、人民 币/美元)

 2005年

上半年 2005年

下半年 2006年 2007年

一季度

一般贸易 出口总额 84325 104768 224471 51505

 出口利润率 8.13% 7.97% 8.61% 9.89%

 出口换汇成本 7.64 7.49 7.19 7.03

加工贸易 出口总额 14651 21246 42966 8807

 出口利润率 12.12% 15.40% 14.42% 16.59%

 出口换汇成本 7.20 7.09 6.99 6.98

注:数据来自《浙江纺织服装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调查报告》.周业樑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一般贸易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一季度的出口利润率分别为8.05%、8.61%和9.89%,出口换汇成本分别为7.565、7.19和7.03。而加工贸易在同一时期内的出口利润率分别为13.76%、14.42%和16.59%。由此可见,加工贸易比一般贸易同期的出口利润率高,而出口换汇成本又比一般贸易同期低,即加工贸易比一般贸易对汇率变动的适应抵抗能力比较强。

因此,浙江纺织业为了能更好的就对汇率变动引起的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改变其生产经营策略,从一般贸易转变为更多的加工贸易。

第四章   总结

因为自从2005年国家进行了汇率改革以来,汇率变动很大,人民币升值幅度也很大,而纺织业是浙江的支柱产业之一,若其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很大,会对浙江的整个出口行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从本文中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品行业的消极影响以及积极影响来看,人民币升值确实对浙江纺织业造成了一个很大的损失,很多企业已经因此而停产或半停产,还有不少企业仍想维持下去,可是利润却已经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利润。为了扭转整个出口形势,浙江纺织行业应采取各种对策来外理这个情况。

浙江纺织业现在正外于应由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转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由浙江出口到浙江出品,改变其出口类型,做好一个正确的转型的阶段。

但是转型切记不能冲动,应在允分了解自身的情况以及国际大环境下做出最适当的转型。经过对汇率变动引起人民币升值这一不利因素的磨练,浙江纺织业已经有了一个免疫能力,出口额保持着稳定增长之势。但是纺织企业还是不能放松警惕性,就从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科技投入来取得更好的出口成绩。善用品牌优势,使出口产品处于一个更高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周业樑.浙江纺织服装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调查报告[R].北京:国际经济评论,2008.

[2] 陈刚,阮晓琴.江浙纺织业订单减半谋突围[J].江苏经济报.2008.12-10.

[3] 王菊.人民币汇率破七浙江纺织业生存告急[N].都市快报,2009-03-01.

[4] 谢吉丽.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与对策[J].北方经济,2006,(18).

[5] 庄旭.人民币升值与浙江中小型纺织企业的出口[J].新西部,2008,(2):11-14

[6] 王元龙.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及趋势分析[J].中国商界杂志,2008,(1)-9:7

[7] 郁小春,黎声远.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分析[EB/OL].blog.ctn168.com/

blog/financl/archives/2007/9054.html,2007-4-25.

[8] 叶春霜,胡丹婷.汇率变动影响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的实证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24(3):15-18

[9] 郝伟民,顾强.纺织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与对策[J].研究与探索,2003,(3):5-8

[10] 陈华容.浙江纺织企业出口状况分析[EB/OL]./Place/

080711/09413277,2008.

[11] 晓明.浙江外贸企业期待:人民币结算可终结汇率损失[N].市场导报,2009-04-15

[12] 刘明祥. 人民币汇率波动下外贸企业要练好内功[N].江南时报,2008-02-18.

[13] 叶勇.多家出口纺织企业为避汇率损失 放弃美元结算[EB/OL].浙江在线新闻网站,2008-04-07.

[14] 罗三秀.出口纺织企业困境:如何在人民币升值中避免损失[N].产经新闻,2008-04-08.

[15] 张斌,种昂.纺织业生存告急[N].经济观察报,2008-03-24.

[16] James A. Dorn, Exchange-rate arrangements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on a collision course[J].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Economic Policy, 18 November 2006.

[17] Michael P.Dooley, Interest rates,exchange rates and international adjustment: BW II dynamics[J].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Economic Policy,   2006.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5,26(3).

[19] 陈立平.人民币新汇率下浙江纺织品出口之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71(1):11-15

[20] 余婧.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7,(4):17-19

致  谢

感谢我的导师马老师,在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了本研究及学位论文。从材料的收集到论文的定题,再到论文各部分的撰写都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在研究过程中碰到瓶颈时,是老师的提点帮我顺利过了关。老师对待工作一丝不敬,严谨细致的态度不但使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受益菲浅,还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此,我向马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

还要感谢班主任阮尹老师,辅导员吴佳晨老师,院长曹旭华教授以及所有的任课老师,是你们在这四年里一直教导着我们,帮助着我们,让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态度、方式。

第6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未来10年间,加入WTO将使中国GDP增长每年约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而国外的研究机构则认为,加入WTO可能使中国的GDP增加2个百分点。不久前,世界银行对中国进入WTO后商品贸易自由化进行了评估,其中有以下结论:一是加入WTO后,中国在世界出口中的份额将从1995年的3.7%上升到2005年的6.3%;二是中国惟一能从市场准入中获益的只有纺织品和服装品出口,在世界出口市场的份额将提高到43%。

    由此可见,尽管加入WTO对宏观经济是长期利好,但对不同行业来说,入关所带来的影响差别很大。首先,入关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上市公司将受益匪浅,主要包括纺织、服装、外贸、食品、家电、机电、资源等,这些劳动力密集产业将会如鱼得水;其次,国际化程度较低、受到较高保护的农业部门、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部门,如汽车、仪器、建筑、畜牧业、仪表、棉花、小麦等产业将受到巨大的冲击,相关上市公司将受较大程度影响。再次,一些垄断型行业将受到更剧烈的冲击,如金融、保险、证券、电信、铁路、医院等。因此,产业升级、行业整合逐步将成为一种潮流,各行业将面临着重新洗牌。

    就B股市场来说,入关将为他带来新的机遇。首先,在3至5年后,国内金融证券行业将对外开放,B股作为国内股市对外开放的窗口,相对B股来说,其价格优势对外资更有吸引力,相比A股增值潜力更大。其次,随着入关3至5年后人民币兑换外币条件的进一步放宽,以及更远的将来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未来A、B合并是大势所趋。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大量资金必然选择更为便宜的B股,对B股形成长期利好;再次,入关对相关受益的板块是一个中长期的利好。例如,加入WTO将对纺织、服装等板块带来如下机遇:一是配额取消带来出口增长。多年来我国纺织业出口受到配额限制的严重束缚。2005年取消配额限制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空间将被空前地拓展。据预测,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将增长82%,服装出口增长93%;二是有利于改善出口环境。目前发达国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设置了重重障碍。入关后,多边最惠国待遇意味着我国可以得到世贸组织内100多个成员国的最惠国待遇。具体到B股上市公司中,茉织华B、帝贤B、雷伊B、鄂绒B、鲁泰B等以出口为主的纺织服装类B股公司将会从受益匪浅。此外,入关对深赤湾B、招商局B等港口业的发展是实质性利好,由于进出口规模的扩大而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四位一体;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022-02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工作即毕业定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是高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生工作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高职毕业生工作现状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机制促使“教”与“学”的模式根本变革。目前实行的“2+1”(即2年的学校学习阶段、1年的毕业实践阶段)或“1+0.5+1+0.5”(即1年的学校学习阶段、半年的企业轮岗顶岗阶段、1年的学校学习阶段、半年的毕业实践阶段)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最后一年或半年中在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实习单位中完成毕业任务。这样,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数量较多,有的是校企合作单位,有的是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人员相对分散,师生交流很不方便,于是造成了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困难,给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深入,学校不再是质量工程保障的唯一主体,政府、行业和企业都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管理、控制和评价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组成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四位一体”的质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高职毕业生工作“四位一体”

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一)建立评价组织机构的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首先,在政府主导下,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并加以落实,其主导作用具有法律规定性,这种主导作用是政府所特有的;政府对行业组织加以引导和扶持的主导作用是任何一个部门、行业等都不能替代的。其次,行业组织对职业教育具有指导地位,通过立法确立行业组织在高职教育中的指导地位,明确行业组织参与高职教育的权利;行业在政府主导下,制定与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并加以落实,对行业组织加以引导和扶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优势,使其与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行业组织还应在职业资格培训、高职院校办学经费、高职院校评估等方面发挥作用。再次,校企合作需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强校企合作的稳定性,而这些仅靠市场机制来调节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无法实现的。只能由政府建立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加以保障,明确规定校企合作是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把接纳学生实习就业、师资培训、技术合作、捐资助学等作为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最后,学校在政府主导下,在行业指导下,在企业共同参与下,具体负责毕业生工作的具体管理,包括文件的制定、组织毕业生工作计划的审核、毕业生工作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等等。因此,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建立的“四位一体”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的质量评价组织机构充分保障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构建毕业生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操作性 构建毕业生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既要遵循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规律,又要使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在具体执行上,不仅要充分理解政府颁布的相关配套政策,利用行业的优势,让企业和学校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程序,还要制定便于操作的评价标准。

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具有科学性 构建毕业生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力求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较真实地反映毕业生工作的质量,具有科学性。

尊重知识传递的过程,具有动态性 构建的毕业生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应该相对稳定。但是,教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知识传递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的标准体系也应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变化不断调整与完善评价体系中的相关指标,做到动态和静态的有机结合。

(三)高职毕业生工作“四位一体”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毕业生工作具体包含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因此,高职毕业生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分三个部分。

毕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毕业顶岗实习是指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式,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开展的实践活动。毕业顶岗实习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是体现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实践技能,为就业做好准备,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此环节以实习态度、实习单位、出勤情况、综合素质和实习成果五个项目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评价。如表1所示。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此环节以学习态度、课题选择和最终成果三个项目进行评价。如表2所示。

毕业答辩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高职阶段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总结和检验,也是学生告别校园、走向社会的开始,是学生走向职场前的最后一场“实战演习”。此环节从答辩态度、论文盲审和论文评分三个项目进行评价,如表3所示。

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四位一体”

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运行效果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工作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推行“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在学校、企业共同参与下,建立了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位一体”的毕业生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新的毕业生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了学校毕业生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毕业生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赞誉,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有显著的提高,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连续三年达到100%,90%以上的在校学生获得二张以上的中级职业技能证书或一张高级职业技能证书;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就业专业对口率也逐年提高,近94%的学生被顶岗实习单位直接录用,从而使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实现了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唐之享.政府在发展高职教育中要发挥主导作用[J].职教论坛,2003(1):25-27.

[2]张立文,等.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破解高职校企合作困境的政策性策略[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学报,2011(3):5-6.

[3]田鸣,盖馥.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0):90-91.

[4]徐冬冬.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6-38.

[5]蒋玲,胡友好.高职交通类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西部科技,2011(4):76.

[6]何卫华.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2011(10):72-73.

[7]刁洪斌.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生顶岗实习评价模式[J].职教论坛,2010(11):21-23.

作者简介:

肖海慧(1974—),女,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第8篇

论文关键词:高浓度印染废水,生物接触氧化,强化混凝

前言

印染废水组分复杂,色度高,是当前国内公认的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本工程结合印染行业废水处理特点,论述超高浓度印染废水处理。无锡某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纺织品,直接排放势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采用该方案经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现将工程有关的设计和运行情况介绍如下。

1工程概况

无锡某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纺织品。排放量7000m/d,其生产废水主要来源:纱线染色废水、退浆废水、丝光废水、漂白废水及整理废水,另外还有少量的上浆脚水和生活污水。废水水质及排放标准具体见表1

表1废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Table1,waterqualityandwastewaterdischargestandards

项目

pH

CODcr

BOD

色度

SS悬浮物

废水水质

8~12

800~15000mg/l

150~250mg/l

800~1000倍

1000(mg/l)

排放标准

6~9

≤50mg/1

≤100mg/1

第9篇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授奖项目中,纺织行业共有六项科技成果获得荣誉,其中四项经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部推荐。这四个项目分别是。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复合型导电纤维系列产品研制与应用开发”、“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及其连续无纬布的制备技术、产业化及应用开发”、“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以下是这四个获奖项目的简况。

项目完成人:邱亚夫,徐卫林,丁彩玲,邱栋,王少华,孙润军,崔卫钢,陈超,王,张庆娟,秦光,

赵辉,王建平,李保仓,杨爱国

项目承担单位: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山东济宁如意毛纺炽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纺织科学技术领域。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嵌入式系统定位”纺纱理论,研制了“嵌入式系统定位新型纺纱技术”。该技术是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纱技术,不仅可应用于棉麻毛丝纺纱领域,实现超高支纱线的纺制,而且可使传统纺纱难以利用的原料可纺,具有资源优化利用及充分利用、缩短加工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及原料消耗等方面的优点。

研制出嵌入式系统定位复合纺纱设备。通过对环锭细纱机改造,并加装原料喂入系统、自动退绕系统、张力控制系统、导丝与导条系统、准确定位系统、断头检测系统等六大系统,实现了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的产业化生产。

在技术上实现了以下四大突破:1、突破了现有环锭纺纱技术纺高支纱的极限,实现了优质纤维“超高支纺纱”。国际上原有毛纺最高极限纱支(公制支数1180/2Nm,而应用此技术纺纱可以达到50012Nm;棉纺最高纱支(英制支数)300/2Ne,应用此技术可以达到500/2Ne。2、实现了低等级纤维原料及下脚料(落毛、落棉)纺高支纱,节约了成本,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3、突破了原有环锭纺纱技术对纤维长度、细度等性能要求,将一些原来不能在纺纱领域使用的纤维原料(如羽绒纤维)实现了纺纱应用,极大拓展了纺织原料的种类,实现了材料的充分利用。4、利用此技术设备可实现喂入原料精确定位的特点,采用多种原料纺制出具有不同特色与功能的各种复合结构的纱线,为不同原料优化组合与花色品种多元化纺纱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