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3 20:59:54
导语:在工业自动化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其一,以设计技术为重的生产环节。设计是现代工业工程的重要步骤,在传统的工业工程当中,注重的主要是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而现代工业工程则更加关注如何通过进行合理的设计来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使用体验的提升。只有提高了产品中的设计成分,我国工业创造力不高的整体形势才能够得到根本的改观,而不会从一开始就生产出来不被社会认可和需要的产品。其二,以整体管理技术为主的生产管理过程。在现代工业工程的技术体系当中,整体管理涵盖到了整个生产过程,将整个生产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在企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体管理将产品设计、生产规划、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时间控制、生产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评估等活动纳入到工业生产的整个系统当中进行统筹考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整个生产目标。其三,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以整体管理技术为前提的,整体管理技术从整个管理目标出发,设置出了每个环节量化目标(量化目标并非是单个环节的最优目标,而是在整体最优的目标下实现的单个环节较优),控制技术根据决策的整体目标来进行过程控制、人力资源控制、生产成本控制和生产时间控制,最终实现整个工业工程的目标。
2现代工业工程促进工厂自动化的途径
(1)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念对工厂自动化的制造执行系统技术进行改造。制造执行系统承担着工厂自动化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设计结果实现的过程,因此,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念对其进行改造十分必要。首先,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市场需求是工厂生产的风向标,只有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够将产品变成资本,所以在对制造执行系统技术进行改造时,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市场的需求,包括对产品质的需求和对产品量的需求,在符合市场容纳量的前提下,设计出市场满意的产品。其次,对整个系统生产流程进行统筹管理。在整个制造结果最优的前提下,每个环节都会相应地生成其最合适的参数,因此,在进行制造执行系统参数设置时,一定要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统筹管理,计算出每个环节的合理参数,以确保生产结果的顺利实现。最后,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自动化制造执行系统也是会存在着一定的次品率的,所以,一定要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避免次品流入市场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2)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念对工厂自动化的网络化控制技术进行改造。首先,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网络化控制。从生产决策的制定、市场风险的分析、产品的设计、产品的生产到人力资源的控制,都要运用网络化控制技术实现量化控制,以确保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网络化控制技术进行更新,确保生产的顺利和稳定进行。网络化控制技术囊括了生产的整个过程,因此,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革新,以保障网络化控制技术的稳定,促进整个生产过程的高效进行。
(3)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念不断地促进管理自动化的高效进行。管理自动化包含了办公自动化、经营过程自动化和决策信息化。首先,对办公室人员进行培训,促进其能够熟练地运用办公自动化技术,提高其办公体验,促进办公自动化目标的高效实现。其次,通过设立规范的经营制度,铺设完善的经营渠道来进行有效的经营控制,实现经营过程的自动化,以完成将生产成果转化为资金的目的。最后,实现信息化决策。在决策制定之前,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系统搜集市场信息、用户需求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以及对自身的潜能信息进行评估,以保证自己在合适的情况下做出合适的决策。
3结语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 文秘工作 文字管理 档案管理 信息管理
一、现代文秘工作的特点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到来,现代文秘工作较以往传统文秘工作有了较大的变化。许多事务工作,如速记、誊写、发文等已经由人为的手工作业向计算机网络管理转变,伴随着(Word、Excel 、Powerpoint等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广泛使用,使得大量的财务报表、会议安排、办公文件等具体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趋于简单化、规范化和智能化。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 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入,信息的搜集与利用显的越来越重要,如何作好信息化社会大环境中的秘书工作,如何使秘书工作人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争议的话题。因此,办公自动化已成为现代文秘工作者的最大特点,文秘工作已经进行了高速发展的办公自动化时代。
二、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功能与作用
办公自动化,简称 OA,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由各种办公设备和人机信息系统来协助完成各种常规的人的办公业务活动,完成办公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最终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办公自动化的概念,70年代未80年代初已经出现,近20年的发展使得办公自动化的内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现如今办公自动化是一个包含数据、文字、办公事务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网络信息系统在内的综合一体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1.使得内部信息交流更方便、畅通。通过在单位内部建立局域网,使得内部通信、制度信息、文件传阅、会议安排等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和畅通,避免了文秘工作者人为传递时的费时费力。
2.使得信息具有时效性。通过公司内部局域网的信息,使得诸如重要通知通告、文件精神、新闻简讯等重要事项,能够在公司范围内得到广泛而及时地的传播,为文秘工作减轻了压力。
3.工作流程的自动化、规范化。主要体现在对公文的起草、处理、收发文、各种审批、请示、 汇报流程等方面,较以往人为繁杂的程序,通过网络快速的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规范化,不仅规范了各项工作流程,还大大提高了文秘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4.文档管理程序化。可使各类文档能够按权限、时间、分类等性质进行保存、共享和使用,快速的文档查找,使得文秘工作更加细致和严谨。
三、办公自动化给文秘工作带来的影响
办公自动化使传统的抄抄写写式的文秘工作方式受到极大的冲击,迫使文秘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方式与之相适应。
1.信息处理的快捷、简便化。通过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文秘工作者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网络和信息系统,快速的阅读和下载自己所需的文件资料、规章制度、会议安排,及时接收领导通过OA系统审批和传阅的文件,并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修改和处理。
2.各种财务、人事报表和相关数据处理方面。文秘工作者可以直接从公司内部相关信息平台上采集、提取数据,避免了以往人为收集和统计数据时,时间、精力的耗费,以及人为测算数据时的产生的误差。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快速、高效、准确地处理各种统计数据。并且能够按照人的意愿将数据转换成各类图表,使得数据分析更具直观化、准确化。
3.收发文件和档案管理方面,依据企业对文件管理的流程,可以在办公系统中设置文件审批流程,按照办公发文要求,文秘工作者在起草好文件以后,不需要离开办公室就可以直接将文件点发给相关领导进行审批,审核修改后的文件可由领导电子签发,同时系统依据文件性质自动存档,方便今后的管理和查阅,整个收发文过程非常的简便和流畅,也大大的减少和避免了过去手动操作时人为地推诿和拖延,利用网络高效率传递,极大地的提高了办公效率。
4.办理会务工作方面。企业会务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涉及面多,一旦考虑不周全,就会影响整个会议的开展,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电子日程表安排会议,能使繁杂的会务工作变的简单、规范,能使文秘工作者轻易应付大量会议。
四、提高文秘工作水平,实现文秘工作现代化
1.建立规范而详实的文秘工作岗位职责。制定办公自动化条件下科学、规范、详实的岗位职责,能严格规范文秘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实现文秘工作的办公自动化,尤其是像公文处理、档案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工作流程,即使采用了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也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审批和规范处理,最总达到办公自动化与传统文秘工作的真正结合。
2.提高文秘工作者个人的素质和修养。首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断地积累和完善本岗位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文秘工作者不仅要掌握计算机、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尤其要熟悉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熟练使用( Word、Excel 、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其次,注重文秘所需相关知识的积累,公文写作知识、文秘专业素质、社会科学等知识的学习,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注重个人修养。言行举止、穿衣打扮都要与自己的气质和身份向符合,从细节体现文秘工作者的工作态度。
3.从思想上识到办公自动化实现的必要性和长远性。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从容高效地处理业务工作,使文秘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工作的改进和创新,真正意义上提高工作效率。
文秘工作的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逐步改进和提高的过程。如果文秘工作者仍然按照传统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不懂得使用现代化办公信息系统,就会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发展。跟不上时展的要求,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建立完善的办公自动化体系,才能使文秘工作呈现快节奏、高效率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顾孝华.《现代秘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年 6 月版
[2]杨洪山.《办公自动化与秘书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年 4 月版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工业技术;技术应用
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于现代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而自动化控制则是借助于自动化设备或者装置来实现操作的,包括机器、仪器以及仪表等装置,从而代替人工操作[1]。信息技术则是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方式,借助于计算机以及通信设备等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在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综合运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使其成为促进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该论文主要是从研究自动化控制和信息技术综合运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其技术发展探索,从而找出其未来发展趋势,为技术的进步提供参考性意见。
1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分析
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工业发展,社会进步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重要的推动力。分析整个工业发展进程可知,我国的传统制造业自动化水平较低,对于技术的应用和融合不足,在现代化工业进程中发展较为缓慢;在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之下,我国工业也开始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逐步实现了自动化进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尤其是信号制式改进技术,促进了现代化控制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运用。有统计数据表明,工业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现代化的工业设备预测诊断,设备资产管理和操作技术等方面,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动化技术的深广应用。自动化仪表的阐释,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的发展应用水平还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应用[3]。PLC技术是较为常用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之一,通过编订程序的方式实现对于电子系统的控制和操作,让整个工业生产的过程都能够处于自动化控制当中。这一技术的运作流程是,在编程存储器内进行逻辑运算,以此实现对用户进行计数,定时或者计算等方面的操作指令,而操作指令采用的是数字模拟来进行输入和输出的,进而实现现代工业控制操作。另外,还运用到了DCS技术,也可以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采用网络通信技术进行过程全面管控,促进现代化控制技术的升级运用。还应当注意的是,这些技术的运用还需要其他现代化高新技术的配合运用,综合发挥作用才能够确保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有效运用,确保工业自动化控制能够高效、开放运行,实现工业生产的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和分级管理以及灵活配置的功能。例如:工业PC,这是一种分布式的系统基础技术,比原有的PLC,DCS系统更加先进,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具体来说,工业PC能够实现私人定制,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器模式,兼容客户机,服务器机,以通信网络为基础从而实现管控融合的自动化控制操作。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现代化工业水平的提升,实现了工业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使得信息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4]。信息技术对于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现代化社会当中,更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但是,传统工业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在某些方面是自动化技术所不能取代的。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信息化时代,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来促进工业发展,提升工业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传统工业与现代化技术的融合运用。
2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应用研究
2.1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工程机械应用分析
(1)高精度GPS系统的应用。这一系统的技术优势在于高精度,可以精细化到厘米级别,其技术应用基础是GPS差分技术,并与其他多种技术相结合使用,包括全站仪,多传感技术,激光以及超声波等技术,同时,系统中的虚拟仪表又可以帮助实现对于施工工地的信息模拟功能,能够在施工前提供工地的三维图形,机器三维坐标等内容。因此,施工工地应用这一系统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准度,在大型施工现场中的多种机器同时作业过程中成效显著。这也就带来了施工管理方面的提升,促进了施工效率的有效提高[5]。(2)闭路监视系统以及超声波后障碍探测系统应用。这主要应用于大型工程机械中的系统,主要功能是:保证司机的安全高效作业,其工作原理是:随时为司机提供音频和视频信号,与此同时,微机监控和自动报警集中系统这两大系统,对于机器的故障处理方面具有明显效果,主要表现在:缩短维修程序,提高效率。(3)自动化控制的应用。中央微处理机是进行自动化控制的枢纽,其重要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接收司机室中的所有操纵装置的相关指令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是通过电位计以电流的形式来传送给中央微处理机的;另一方面,微处理机将所接收到的信号又进行了转发,转给各自对应的阀,从而利用这些信号来开启阀。微处理机的功能实现依赖的是既定程序的芯片,通过芯片程序的启动可以保证泵能够具有足够的功率。
2.2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电气工程应用
(1)地球数字化技术。地球数字化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的技术类型,表现为电气自动化工程和信息技术两大技术的结合,其功能实现途径是: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将地球所有的数据信息都能够以坐标的形式来呈现,这些信息的精准度非常高,这是基于信息技术来实现海量精准信息的动态多维呈现,最终使得地球通过技术形式转化为电气自动化数字的形式。这些信息在集中之后存储进计算机网络当中,那么,通过信息的调取和系统运行就可以获取任何人的精准地理坐标,从而获取详细的数据信息内容。(2)现场总线技术。这一技术的产生背景是,现场总线和以太网主导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基础应用,在不断地应用处理过程中,促进了电气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产生了现场总线技术。因此,这一系统属于经验积累性的应用,相当于连接了企业基层设施的通信互联,促进了上下沟通实现。
2.3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工业生产控制应用
(1)信息化技术呈现出过程检测仪表和执行器往数字化,智能化和柔性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该技术的发展依托于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通过拟人智能功能向固态传感器以及智能传送器发出信号,促进其精准化操作。智能阀门定位器由于是由微控制器所控制的,而这种控制器的精准度极高,可以实现的功能有:组态控制参数,线性分程控制和等百分比等特性修正,表现出极强的智能化操作特性。(2)有很多控制软件和控制系统都在进一步的完善和强化之中,主要包括:生产执行系统(MEC),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CAD、CAM、CAP等,这些系统和技术的升级都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与其他系统相连同步升级的。
3结语
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对于工业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未来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需要进一步智能化水平,借助大数据和云网络,提升信息控制能力,从而让工业自动化获得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杨,丁宝峰,杜翠女,等.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J].硅谷,2011(3):93-94.
[2]唐华国.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才智,2011(23):69.
[3]王晓光,王厉,厉励.石油化学工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河南化工,2004(3):1-4.
[4]杨成睿.浅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7):7711-7712.
英文名称:Journal 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064X
国内刊号:61-1435/TE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 the PLC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advanced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and electrical autom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has been actively applied in many areas, and rapid develope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grated design of PLC technology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系统;PLC技术;集成设计
【Keywords】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PLC technology; integrated design
【中图分类号】F407.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100-02
1 引言
在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生产发展中,工业自动化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并且在工业自动化中,电气自动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基于可编程控制器基础之上PLC技术的发展和生产,不仅仅克服了之前控制的许多缺点,还提升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水平,解决了甚多技术上的难题,有着较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该研究中所提到的单片机选择变频器与PLC,方便用户管理,维修相对比较方便。为了较好地发挥PLC自动化控制系统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论文就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PLC技术优化设计的基本论述出发,对基于PLC技术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成设计展开讨论。
2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PLC技术优化设计
2.1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
每一种控制系统所进行的优化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动化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满足被控制对象的基本工艺要求,然而在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不仅要遵循优化设计的原则,还需要依据一定的生产工艺要求[1]。
2.1.1系统安全性的保证
在控制系统进行优化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保证可靠、安全这一条主线,在保证不断提升PLC自动化控制系统质量以及效率的过程中,保证系统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2.1.2 被控制对象基本工艺要求的满足
优化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制对象的基本工艺要求。在PLC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之前,就需要先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关于控制系统的重要应用环境和基本用途,将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搜集。详细地优化设计方案的形成就需要有专业的设计人员并做好准备工作。协同各方面的关系积极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3 生产效率的提升
在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中,生产效率的提升就是其目的,这样的过程还需要在许多工艺的改进和生产路线伴随之下进行。所以在选择PLC容量的过程中,紧密地联系实际,为日后优化改造留有一定余地,并确定合理的容量。
2.1.4 优化设计方案的优化
对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而言,为了使基本的使用功能不受影响,就需要在最大的可能之下优化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为了实现合理而且经济简便的优化设计方案,就需要达到更佳的控制效果并进行更为简单的设计。
2.2 PLC技术
所谓的PLC技术,就是一个关于可编程控制器的简称,自身的计算机技术的一种表现,也是在计算机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全新的技术,而且这样的技术日趋成熟,也为电子自动化生产创造出了一种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自动化控制器,不断地被应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实现电气自动化的控制实现,就需要按照不同用户的需求,依据既定的顺序和命令进行处理,通过相关的软件进行控制。与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比较,PLC控制系统进行连接只需要通过相关的软件,以及较少的接线量,通常情况下其他的线路是不需要实际线路连接的。另外,还可以依据既定的程序,将这种系统所涉及的信息存储、处理以及获取进行。
3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成设计
相较于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而言,其需要通过多种连接线才可以将处理和连接实现,从而消耗较多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还不能够积极地促进高效维护和统一管理,各式各样的障碍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着严重的阻碍。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础之上所发展开来的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在许多的领域被积极地运用,并且自身迅速地发展[2]。
3.1 集成设计之软件设计
在PLC 控制系统的设计上,首先要设计出电源回路(见图1)。选用80 至240VAC 的电源作为PLC 的供电装置。由于适用于PLC 的电源较多,其对电源的适应范围较广,因此在安装电源时要加装电源净化元件,以此来达到抗干扰的目的。抗干扰元件选择1:1 的隔离变压器、电源滤波器等装置。按照控制要求将工艺流程图转化成梯形图,这就是软件设计的主要任务,也是PLC应用最关键的问题,并且软件设计的具体表现就是程序的编写。在控制工程的应用中,优秀的软件设计方便工程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以及系统调试。生产过程控制复杂程度不同,模块化程序以及基本程序的结构分类也不同。
3.2 集成设计之硬件设计
3.2.1 硬件设计之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输出电路设计
在对于输出电路进行设计的时候,做好相关的电路设计准备工作,就需要按照基本的生产工艺要求进行,通过晶体管将输出电路所需要的各式频器的调速和控制以及指示灯输出,需要晶体管作为支撑的,最主要的就是频率过高的PLC控制系统。通过继电器输出,说明其有着过低的频率,不仅设计简单还可以提升系统的负载能力。
3.2.2 硬件设计之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输出电路设计分析
对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输入电源而言,AC85-240V就是通常情况下供电电源的电压,有着比较多的应用和比较广的适用范围。在电源上面安装必要的电源净化原件,更好地减少外界环境对电源的干扰,隔离变压器和电源滤波器就是最主要的。我们所引入的双层隔离技术,就是在隔离变压器的使用过程中引入的,可以通过屏蔽层减少高低频脉冲的干扰。
4 结语
PLC作为一种电子操作系统,专门在工业环境下进行,使用时可以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之下。当有着电磁干扰以及过分恶劣的工作环境的时候,就会有整个系统或者设备失灵的现象发生。所以将PLC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就成为了必要选择。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以及集成设计,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工程,为了实现最优化的设计,就需要在反复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地优化和总结,优化其集成设计。
【参考文献】
1征文范围
1.1CAE当前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1)计算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仿生力学、爆破力学等新进展;(2)新材料与新工艺、生物材料、微纳米、复合材料的CAE应用技术;(3)高性能计算与CAE;(4)智能化CAD/CAE集成;(5)多学科、多尺度CAE仿真技术;(6)可靠性分析与CAE工程稳健设计;(7)非线性有限元进展及应用;(8)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技术.
1.2CAE专项技术应用探讨
(1)产品结构强度分析、疲劳寿命分析、振动及噪声仿真分析、碰撞仿真;(2)机构动力学、多体动力学与控制仿真技术;(3)跌落以及冲击、多物理场耦合分析;(4)结构轻量化设计与拓扑优化技术;(5)先进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技术.
1.3CAE的平台技术与应用
(1)虚拟产品开发平台;(2)分布式仿真平台技术与协同仿真;(3)产品研发仿真流程和数据管理平台建设;(4)企业级仿真和多学科联合仿真.
1.4CAE技术的行业应用与解决方案
(1)CAE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2)CAE在海洋工程、核工业及特种行业的应用;(3)CAE在汽车制造、铁道机车行业中的应用;(4)CAE在装备制造及通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5)CAE在电子、材料、土木工程、生物科技中的应用;(6)CAE技术在国家重大工程与装备中的应用.
1.5CAE技术的人才培养
(1)社会对仿真分析工程师的需求及要求;(2)高校CAE课程的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3)社会科技中介及培训机构的CAE人才培训项目开发.
2征文要求
(1)围绕主题内容、充实、数据准确、文字通顺,字数在5000字以内,未在正式刊物发表;(2) 会议收录论文,不收取任何费用,仅供业内人士交流参考;(3)文章的格式编写要求请访问.cn或;(4)论文结束页后另附论文全部作者详细信息,包括作者职称、学历、职务及主要专业方向,联系方式,并标明按上述5个专题论文应属的类别;(5)论文请务必在7月10日之前发送到()邮箱里.
3论文评审
组委会将组织专家组对征集的论文进行严格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向论文作者发出录取通知和参会通知,并选出优秀论文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优秀论文将推荐给专业刊物正式发表.
4联系方式
关键词 OPC;DCOM;远程访问;OPC Client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7-0194-02
1 概述
OPC协议是一个工业标准,是由OPC基金会制定的。它规范了过程控制和自动化软件与工业现场设备之间的接口。
OPC包括一整套接口、属性和方法的标准集,提供给用户用于过程控制和工业自动化应用。Microsoft的OLE/COM技术主要用于各种不同的软件部件如何分享数据和交叉使用,OPC能够提供通用的接口用于各种过程控制设备之间的通讯。复杂数据规范OPC技术的实现由两部分组成:OPC服务器和OPC客户应用部分。OPC服务器主要的任务是采集现场设备的状态信息,经过标准的OPC接口发送至OPC客户端作为应用。OPC客户端则通过标准的OPC接口接收相关现场设备状态信息,并进行显示。在不同的工作场合,用户可以挑选使用相应的规范。
2 OPC协议
OPC协议内容包括了数据访问规范、历史数据存取规范、报警和事件规范、数据交换规范、OPC安全性规范、合成数据规范、命令规范、公共I/O规范等。
OPC协议设计系统有以下的好处:
1)应用OPC协议标准的Windows体系接口,硬件制造商只需要为其设备提供一个接口程序,另软件开发商也只需要开发一套通讯接口程序而不需要考虑硬件;
2)各个子系统可以相对独立,同时分布于同一网络的不同节点上。因为OPC规范技术基础是OLE/COM/DCOM,而OLE/DCOM与TCP/IP等网络协议相互支持;
3)用户通过OPC可以从底层的开发中脱离。因为OPC按照面向对象的原则,这样使得客户对软件有透明的认识;
4)扩展了系统的应用范围。通过OPC远程调用,应用程序的分布与系统硬件的分布独立开来,系统硬件配置方便快捷,大大扩展了系统的应用范围;
5)便于系统的日常维护。采用OPC规范,系统的组态方便,大大简化系统复杂性,从而缩短软件开发周期,同时软件运行更加的可靠和稳定,便于系统的升级与维护;
6)实现了系统的开放性。OPC规范了接口函数,客户以统一的方式去访问,从而实现系统的开放性,易于实现与其它系统的接口。
OPC应用领域也很广泛:
OPC是为了提供数据信息源和用户之间连接的一个软件接口标准。数据信息可以来源PC、PLC,DCS,监控系统、条形码读取器等控制设备。不同构成的控制系统,数据源的OPC服务器可以是和OPC应用程序在本地OPC服务器,也可以是在远程OPC服务器。
3 远程访问OPC接口
综合以上技术可以实现远程访问OPC接口,在中控室直接访问装卸船机CMS电脑上的OPC Serve相关数据。该系统主要有3大部分:
1)PLC :收集现场设备数据,并实现控制;
2)CMS :服务器端的通用软件,安装有OPC Client,可以提供远程访问OPC接口;
3)客户机:通过远程访问OPC接口来获取数据,从而掌握设备现状;远程访问OPC接口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1所示:
3.1实现条件
1)为了统一设置DCOM,要访问OPC的电脑的登录用户名与密码必须公开;
2)要实现中控机访问CMS,中控机和CMS必须在同一局域网内,允许处于不同或者相同的工作组;同时由于DCOM通讯技术只支持局域网,故DCOM不能跨越网关和路由器。
3.2具体实现
1)首先注册ABB的OPC ServeABB公司提供一个注册表文件,方便在客户机上注册ABB的OPC Serve。
2) 配置DCOM
(1)打开 开始运行 键入dcomcnfg.exe;
(2)展开左侧目录数“控制台根目录”“组件服务”“计算机”“我的电脑”,点击落在菜单中选择“属性”;
(3)选择“默认属性”,“在此计算机上启用分布式COM”复选框前已打勾,同时设置“默认身份验证级别”为“无”;
(4)选择“COM安全”选项卡,单击“访问权限”中的“编辑默认值”按钮,然后选择“ANONYMOUS LOGON”的权限,确认远程访问的允许下打勾;
(5)重新启动计算机,才能使以上设置生效。
3.3 防火墙的设置
Windows操作系统会自动打开系统防火墙,要使DCOM设置生效,可选择以下方法中的一种:
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关闭防火墙;
开户防火的TCP/IP协议的135端口;
在防火中允许相关的OPC程序的运行。
4 结论
通过OPC接口,中控机可以实时高效的掌握装、卸船机的工作状态,为技术人员提供了实时的数据库数据。随着OPC协议的成熟及应用的推广,其应用也受到厂商高度的重视,很多公司都在原来产品的基础上添加了对OPC协议的支持。OPC协议统一了数据访问的接口,使控制系统进一步走向开放,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用户能够得到更多的方便。而且OPC协议技术改变了原有的控制系统模式,给工业自动化领域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国内系统生产厂商提出了一个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而且在实时数据库开发中OPC协议的应用,也使得人们开发的实时数据库软件可以更好的符合实际的应用。应用OPC协议,可以高效实时的进行数据采集;在数据存储中,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存储都能保证实时性;在数据库管理中,能够及时对现场事件进行处理。同时通过远程访问OPC接口,使信息和资料更好更快的进行传递。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文章从Z公司企业实际和行业现状出发,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z公司战略营悄的总体思路,并以此为中心思想,对公司品牌建设、战略联盟、海外营销组织、海外营悄梁道、营销计划等提出建议。
近年来,战略营销理论开始传入中国,个别中国企业逐渐接受战略营销理论和理念,并在实践中大胆运用。本文希望从Z公司企业实际和行业现状出发,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Z公司战略营销的总体思路,并以此为中心思想,对公司品牌建设、战略联盟、海外营销组织、海外营销渠道、营销计划等主题进行建议,希望能借此提高Z公司对海外市场战略营销的认识和重视,从而对提高Z公司全球竞争力有所帮助。
一、Z公司背景介绍
Z公司(浙江x x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抢吐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自动化与信息技术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工程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科技企业,是首批“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基地”之一,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国家高新软件园重点骨干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Z公司以Z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为技术依托,利用Z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致力于工业IT技术和产品的开发。Z公司已经拥有了完整的过程自动化产品体系,主要包括WebField JX系列DCS控制系统、WebField ECS系列DCS控制系统、WebField GCS系列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与产品、InPlant企业整体解决方案、PIMS生产信息管理系统、ERP软件及系统集成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炼油、石化、冶金、电力、造纸等流程工业企业,以及智能交通、水处理及教育领域等公共事业部门,已经为超过6000多家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从工厂类自动化到非工厂类自动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二、Z公司的技术和产品
工业自动化行业中,Z公司作为自动化硬件、软件制造商及自动化系统集成商,拥有完整的过程自动化产品体系,并已经为超过6000家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过程行业用户提供了产品与工业自动化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Z公司已经形成三大类五个型一号的产品体系,见表1。过程自动化是Z公司的核心业务,主要产品包括WebField JX系列DCS控制系统,WebField ECS系列DCS控制系统,WebField GCS系列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一与产品,ESP-Suite企业增效解决方案,PIMS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以及ERP软件及系统集成等。凭借完整的产品体系及对流程工业的深刻理解,Z公司提出了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概念—InPlant(Intelligent-Plant )。据美国ARC公司调查,应用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可获得显着的经济效益,产品质量提高19,2%、劳动生产率提高13.5%、产量提高11.5%;,
三、Z公司海外市场战略营销具体举措
Z公司争取在3 —5年内从通过战略营销实现从国内自控行业的第一梯队发展成为全球自控行业的第一梯队,为此需要对公司的品牌建设、战略联盟、组织变革、海外市场营销渠道构建、及营销计划制定等五方面进行相应调整。
1.品牌建设。菲利普·科特勒将品牌所表达的意义分为六层: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使用者,其中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确定了品牌的基础。因此品牌已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起点、要素、细胞和载体,成为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实力的象征,谁拥有为社会所公认的强势品牌,谁就拥有市场,谁就会取得竞争优势。
在高新技术市场环境下,拥有强大的品牌比在传统消费品市场中更为重要。强大的品牌是高新技术产品高质、可靠的象征和标志
根据多国调查显示,z公司品牌仅处在全国知名阶段,尚不具备全球闻名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世界范围内品牌知名度还远远落后于业内的跨国公司。现阶段,z公司的工作重心是产品销售,销售部门是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而负责市场开拓、广告宣传、品牌建设等活动的市场部在公司架构中地位不高且结构不完整、功能不完善,这与当前一些跨国企业纷纷以市场部为中心,其他职能部门围绕市场部开展工作的做法是相反的。z公司必须意识到建设强势品牌是赢得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企业进军全球自控市场第一梯队的必经之路,也是实施战略营销的第一步和有力保障。因此,品牌建设对于Z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具有紧迫的战略意义。
2.战略联盟。在拓展海外市场中,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实力往往比国内对手更为强劲,竞争威胁更大。我国企业目前整体实力较弱,同时在海外市场上普遍处于开拓初期,面临各种障碍,包括目标市场中现有企业的过激反应以及贸易、资金、技术方面的壁垒,如果采用单兵作战的方式自己开拓市场或相互拆台抢夺对方市场,势必导致企业成本增加或者“共损”局面的出现。
相反,如果与同行企业结成同盟共同开拓某个海外市场,实行技术研发、市场渠道、商标与品牌等资源的共享,将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作用,相应降低每一家企业分摊的市场开拓成本.同时面对实力强大的买方,战略联盟会使每家企业的议价能力加强。因此在全球工控市场已被国际知名公司占据大半江山的现实面前,Z公司正确的战略举措应当是树立合作的竞争观,跟国内外知名公司建立战略联盟,通过利用这些公司的国外客户和渠道优势、经营理念优势、品牌优势、成熟的管理体系和人才优势等诸多竞争优势,加速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进程。
3.组织变革。当前,Z公司为开拓海外市场,已经设立海外部,为适应公司战略营销需要,Z公司海外部的组织形式应该进行适当变革,变革的路线将是海外部—国际事业部—全球营销中心。
海外部。Z公司现已按垂直化管理原则,设置专业职能部门—海外部。该部门由部门经理和部门员工组成,专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具体负责海外营销各种服务,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而发展实践中,海外部是刚刚开展海外市场业务的公司必经之路,便于集中管理。
国际事业部。随着海外业务的拓展,Z公司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与当地在自动化控制领域颇有声望的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了分销体系,对各个地区、各个商分别进行渠道管理、价格管理和销售管理的需要十分迫切,但现行的垂直化管理体系已经逐渐不适应Z公司的海外业务拓展进程,Z公司海外市场战略营销客观要求对海外部的组织形式进行变革。Z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经营活动现状是:在对某一国家出口产品的同时,在另一个国家建立商制度,而在第三个国家设立办事处,又在第四个国家开办合营企业,在第五个国家设立子公司。这样Z公司需要按照事业部原则,专门设立一个国际事业部,专门处理公司的国际业务活动。国际事业部由该部的总经理领导,负责制订其目标和预算,并负责目标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业务发展。国际事业部的职能人员包括有市场营销、工程服务、财务计划、合同管理与进出口后勤服务等方面的专家,他们为下属各经营单位制订计划,并提供服务。
经营单位的设置可按下面三个原则中的一种或几种来考虑。它们可以是地理区域性的组织机构,由分别主管不同地区的业务主管对主管国际事业部的总经理负责。这些地区业务主管负责管理承担地区业务的销售人员、商和经销商。经营单位也可以是按产品大类设置组织机构,每个经营单位由一名业务主管负责,主管每个大类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业务主管可以向公司职能部门的地区专家征询有关各不同地区的专门知识。最后,经营单位还可以是一些国际子公司,每个子公司由一名经理主管,各子公司经理向主管国际事业部的总经理负责。 全球营销中心。随着海外事业的发展,Z公司将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公司将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设备生产、人才、资金等资源配置和客户关系管理,并提供后勤供给保障。此时,Z公司的全球营销职能将游离出来,依托单独设立的全球营销中心进行管理,全球营销中心是独立的公司法人。全球营销中心总裁对Z公司最高负责人和执行委员会负责,下属区域经理们受过全球经营方面的训练。经理人员可从其他国家聘任;零部件及其他原材料可以向任何价格最低的地方采购。
4.海外渠道构建未来几年内,为了加快海外市场拓展进程,根据Z公司的战略营销思路,Z公司应通过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构建海外营销网络。
间接出口间接出口是指Z公司利用本国另一商业组织,如借助利用国内各大设计院、各大成套公司、各大进出口公司的项目资源、营销网络和市场经验进入海外市场,在这种方式下,销售方式与国内市场大致相同间接出口是Z公司现阶段可用资源少、自身出口组织不健全、海外市场信息了解不充分情况下,交易成本最低、市场经营风险最小的出口贸易方式。
直接出口直接出口的主要形式是直接接受国外公司的订货及参加国外工程投标,这要求Z公司对海外目标市场了解充分,掌握丰富的市场信息Z公司可以通过在当地建立办事处,甚至创办合资公司,深人市场调研,充分挖掘用户信息,进行直接出口。
Z公司进人海外市场,与国外用户、官方机构直接、正面接触的最简单、最直接、低风险形式是开设国外办事处、代表处,它既可以作为企业商品与服务出口的延伸服务工作,如了解、研究当地市场,办理有关出口事宜,提供售后服务;也可以作为Z公司推进海外市场进人的实质性、前瞻性步骤,使Z公司可以通过了解当地的经营环境、经营条件,积累在当地经营管理企业的经验.为Z公司进一步增加对当地市场的投入做准备。建立办事处还可以作为Z公司学习竞争者、研究竞争者、模仿竞争者、监控竞争者的有效手段。
海外商和经销商。Z公司在本国自建分销渠道,对产品定价、产品选择、营销方案、市场信息等方面有绝对的控制权和知情权,能够很好的制定和实施营销战略然而在国外自建分销渠道,不但资本需求量较大,而且要充分了解当地市场,还要配有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渠道维护成本也相当高,同时又需尽力规避由立法、惯例、政治因素造成的海外市场进人壁垒,与当地商或经销商结成战略联盟是解决前述难题的有效方法这一战略要求Z公司在海外目标市场寻求具有强大营销能力和在市场定位方面有潜力的合作伙伴作为其在当地的商或经销商,将该合作作为进人新产品市场进行扩张的手段,因此正确的选择海外商和经销商对Z公司开拓海外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营销计划制定。营销计划必须与企业战略营销保持良好的协调性,应将所有的管理职能都融入到营销计划制定过程中,将顾客置于计划的中心地位,并使企业的定位策略能够与目标市场相互协调。
Z公司较为完善的海外营销计划包括定价、促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产品开发和人力资源配置等,将所有的管理职能都融人到营销计划制定过程中,讲求系统化管理,整体配置企业所有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强调协调与统一,不仅仅使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一致,而且也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以实现营销资源整合。
四、结论分析
本文从战略营销角度,结合Z公司企业实际,提出Z公司应该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运用战略营销进行市场开拓,保持企业长久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基本观点总结如下:
1传统营销围绕营销产品、分销、价格、推广展开,也就是着名的4P营销组合。战略营销包括这些策略变量,但在某些重要的战略方面超越了传统营销的范围。战略营销是关于营销的一种新思维和实践方式,具有目标的长期性、营销的战略性、手段的综合性、行动的计划性、结果的深远性和竞争导向性的特征。
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WTO背景下,Z公司进人了新的发展时期,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通过全球营销向海外市场发展实现市场多元化,成为Z公司的现实选择,但由于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Z公司现阶段开拓海外市场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传统的营销理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推进出口的客观需求,国际营销理论和方法上理应进行大胆创新和实践应用。理论研究表明,战略营销正是符合Z公司在WTO框架下适应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求的国际先进营销理论和方法,因此.Z公司在海外市场拓展中,借鉴和实施战略营销就具有突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培养 工程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37-02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建立高校和企业间的制度化联系。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全国各地高校进行了相应的改革,PLC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各个环节都做出相应的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各方面工程能力的提高。
二、PLC课程概述
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PLC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包括继电器接触器控制部分、S7-200PLC控制部分和S7-300/400PLC控制部分,每一部分都与一项工程实践课程相对应。PLC课程所涉及内容是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与相关实践课程内容结合紧密,学好PLC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工程应用为目的。
PLC课程的特点有:PLC课程实践性强,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结合紧密;PLC课程内容紧跟工程实际,新技术、新元件层出不穷;PLC课程与学生毕业设计联系密切,毕业论文题目越来越多;PLC课程与学生就业方向高度相关,是学生将来工作应用的主要技术。
三、工程能力的培养
(一)设计能力的培养
■
图1 PLC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及设计能力的关系图
PLC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及设计能力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以PLC课程为核心,整合相关的实践课程包括电气控制与电器装配工程实践、PLC控制工程实践和工业自动化项目设计等实践课程。PLC课程三部分知识与三个实践课程内容相对应。
PLC控制系统综合应用PLC技术、电机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先进技术,设计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硬件设计能力
硬件设计能力包括系统方案选择、系统原理框图设计、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硬件原理图设计、硬件计算与选型、安装接线图设计、元件实际位置图设计、控制面板设计和控制柜工艺设计等设计项目。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述设计项目进行相关知识贮备。积累了相关知识之后,在实践环节中进行锻炼,可使学生更有信心和能力地完成设计工作。PLC设计不单纯完成控制功能,PLC设计内容更多方面与安全、环保和质量息息相关。PLC硬件电路中安全保护和控制是同等重要的,没有安全保证的电路对于控制来说毫无意义,设计中必须为设备安全和产品安全考虑。节能环保是国家未来发展战略,新型PLC产品在这方面也增加了相关设计。
2.软件设计能力
软件设计能力包括控制系统程序规划、系统程序流程设计、主程序设计、功能子程序设计、中断设计和组态设计等。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必须会应用STEP-7编程软件,在组态设计过程中必须会应用WinCC。上述2项设计能力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让学生们从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过渡到PLC控制系统,从S7-200PLC小系统渐渐地过渡到S7-300/400PLC工业自动化网络大系统。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大背景下,让学生知道将来自己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的不只是单台生产机械,工作中面对的更多是网络化的控制系统,这也是当今工业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动手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包括实验设备操作能力、程序仿真调试能力和控制柜制作能力。
1.实验设备操作能力
PLC课程实验是针对S7-200PLC和S7-300PLC两种PLC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根据实验课题要求进行方案设计与选择,确定好控制方案后进行硬件和软件设计。硬件设计必须在现有实验条件下进行,这就要求学生根据现有条件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验要求。实验台上的PLC、触摸屏、电动机、变频器和传感器等器件,学生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相应器件,不仅限于一个实验台,必要时可对多个实验台上的器件进行选择应用。这样实验接线复杂了,2台或3台步进电机控制程序设计上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增强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编程能力。
2.程序仿真调试能力
PLC控制程序仿真调试方面灵活性更大些,现有的仿真软件可以更好地满足设计要求。S7-200仿真软件专门针对于S7-200PLC,PLCSIM专门针对于S7-300/400PLC控制程序仿真。这两种仿真软件图形界面形象,仿真功能强大,在不需要PLC硬件情况下可完成大部分程序的仿真工作。这样增强了实验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可不局限于实验设备而进行大胆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软件设计能力。
3.控制柜制作能力
控制柜制作工艺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传授,待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在相关实践环节中加入简单的控制柜制作训练。图2是电机正反转控制电气接线图和位置图。只有真正理解原理图、接线图和位置图三者的关系,才能做好电气控制柜的工艺设计,才能制作出适合工程应用的控制柜。
■
(1)接线图 (2)位置图
图2 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和位置图
(三)绘图能力的培养
设计出的各种草图最终要应用专业绘图软件绘制成标准的图纸。应用AutoCAD绘制结构示意图、硬件原理图、元件位置图、安装接线图、控制面板图和控制柜结构图。学生绘图能力关系图如图3所示,完成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工作要学会绘制十多种图。设计中常用Visio绘制结构示意图、系统框图、工艺流程图和程序流程图。WinCC绘制组态界面图,STEP-7绘制程序梯形图,程序仿真图由PLCSIM来完成。学生绘图能力的提高对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是非常有利的,大学毕业生工作之初大多是从最基本的绘图工作开始的。
■
图3 绘图能力关系图
四、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工程问题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也不断增强。工程专业文化精神的渗透是基于工程教育观念的一种实质性转变。本科层次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胜任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本科层次培养的未来工程师应能完全胜任生产一线的各项工作。本文探讨了PLC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结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绘图能力,进而能够达到“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对学生一般性工程能力的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25-27.
[2] 高雪梅,潘丰.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初探[J].贵州社会科学,2011,(11):108-110.
[3] 吴文辉.论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