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方案

时间:2022-08-14 18:37:59

导语: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方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方案

第1篇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今天,我们在孟子故里xx市隆重举行第十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济宁市启动仪式,本届推普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 “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多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新闻媒体和广大市民为推广普通话,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在此,我代表济宁市委、市政府和济宁市语委对第十八届推普周的隆重启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历届推普周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努力普及民族共同语言,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增强民族认同感等,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性、基础性的意义。济宁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既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交流、提高生产生活效率和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通用语言,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桥梁。普通话如同一张名片,有了这张名片,我们就能与心灵交流,与文明握手。

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语言文字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省语委的指导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坚持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普及普通话、使用规范字。在工作布局上做到“三个纳入”,即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纳入市委、市政府督点。实现了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从无到有,涵盖领域从教育系统拓展到各行各业。工作方式从一般部署转入整体推进、规范管理的轨道。注重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语言文字工作,做到电视有影、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网络有迹。组织了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参与人数达到百万人次。扎实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面向社会,全面动员,严格测试。精心部署推普周活动,做到了一年一个方案、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大活动。稳步推进各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我市已有国家、省级示范校46所、市级示范校100所。XX年,我市高分通过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二类城市复评,省语委正式向我市颁发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二类城市”的证书和奖牌。目前,普通话已成为我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用语、各类窗口行业的服务用语,达到了“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努力学说普通话,积极使用规范字”已成为我市广大市民的文明新风尚。

本届推普周要以党的十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这一主题,积极响应并实施xx总书记提出的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山东省实施办法》。全市语言文字工作战线和各相关行业系统要充分认识语言文字在构筑和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语言文字在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促进“五城同创”,助推济宁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构筑语言文字中国梦。语言文字中国梦就是增强国家语言实力的梦,是提高国民语言能力的梦,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梦,是描绘美丽中国的梦。

今年全市语言文字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和《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提升语言文字服务社会能力。我们要以本届推普周活动为契机,准确把握、全面宣传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引导社会各界正确看待并妥善处理普通话与方言、国家通用语言和民族语言的关系。各级各部门要把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巩固城区推普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的推广力度,注重向社区延伸,向农村渗透,丰富推普内容,创新宣传手段,扩大推普范围,建立推普工作长效机制。各县市区要成立或调整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设立语委办,落实专项经费、配备办公设备。按照《国家语言文字三类城市创建工作济宁市评估标准实施细则》要求和时间安排,制定迎评方案,广泛宣传发动,在当地报刊登载宣传文稿,在电台、电视台播出宣传口号、公益广告,按时完成三类城市创建工作。继续做好面向社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组织公务员和公共服务行业人员普通话培训测试活动。国家公务员要在公务活动中带头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做“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表率。按照省语委安排,做好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山东库建设工程济宁调查点的各项工作。有声数据库建设是落实党的十八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列的重点工作之一。按照全国统一规划、省内统筹安排、地方组织实施、专家负责业务的工作要求,下一步我市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做好我市语言资源调查的组织、协调、配合等相关工作。市语委成员单位要组织本单位职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提高职工语言文字素养和规范化意识。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把推广普通话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把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书育人的目标任务。工商、城建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对城区道路、街区及公共场所宣传牌、指示牌、广告牌、霓虹灯、车载广告等社会用字的监督检查力度。公共服务行业、窗口行业要把说好普通话作为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明确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加强培训和督促检查。各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各地各单位开展“推普周”活动的工作亮点和先进经验,为推动语言文字工作营造强大声势,在全市上下掀起“写规范字,说普通话”的新热潮。

xx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率先启动国家语言文字三类城市创建工作。这次又为开展第十八届推普周活动作出了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我代表济宁市市委、市政府和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向xx市委、市政府,向xx市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相信,以这次隆重热烈的推普周活动为契机,xx市的推广普通话和国家语言文字三类城市创建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促进地方各项事业不断登上新的台阶。

同志们,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民族之根之魂,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要前提,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手段。让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大力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第2篇

荔湾区委、区政府根据经济社会阶段发展情况,适时制定明确目标,积极导航教育持续发展。“十五”期间,荔湾区重点开展了区域教育的固本强基工作,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十一五”期间,荔湾教育以优质均衡内涵发展、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全力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提升了办学水平,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区复评。新的时期,荔湾区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紧抓“三旧”改造机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文化引领教育内涵发展,积极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学校特色不断凸显,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2010、2011连续两年高考总上线率位居广州市第一,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崇文重教 教育优先

荔湾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把教育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来建设,把教育作为文化引领的重要力量来实施,把教育作为关系民生的头等大事来落实。从“十一五”的“科教强区”,到“十二五”的“文化引领”发展战略,荔湾区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路径清晰。2009年,荔湾区委十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2010年,荔湾区委十届八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快荔湾教育现代化建设,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1年,荔湾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再次重申 “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广州市荔湾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荔湾区教育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2020年“教育现代化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在区财政总体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荔湾区始终保持对教育的高投入。近三年的财政预算内支出中,教育专项占预算支出比例平均达到30%。2008年至2010年,荔湾区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86963万元、100585万元、122459万元,占预算内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29.27%、30.45%、30.46%;区财政对教育拨款数分别比上年增长7.17%、17.84%、26.02%,高于同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5.18%、17.09%、9.52%。

荔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广东省普及小学教育先进单位、普及初等教育先进单位、普及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校舍建设一级区、广东省信息化试点单位、广州市特殊教育先进区等。全区有158个社区被评为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原荔湾区和原芳村区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区的督导验收。近年来荔湾区还被评为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区、广州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先进区、广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区。2008年荔湾区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区复评。2011年4月通过广州市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学校终期督导验收。荔湾区教育工作在区域现代化建设大潮中稳步前进。

文化引领 分层落实

(一)文化引领

荔湾区积极推进以凸显传统文化、西关文化、校本文化为主题的三大文化实践活动,打造充满西关人文情怀的教育大环境。在传统文化实践中,结合我国的传统节日开展专题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在本土文化实践中,渗透西关的粤剧粤曲、西关大屋和骑楼、西关风俗和饮食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在校本文化实践中,突出校庆、艺术节、科技节和体育节等系列活动。为增强学校参与校园文化创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将2007年确定为“荔湾区校园文化年”,2008年为“荔湾区学校体育年”,2009年为“荔湾区教育科学年”。先后举办了“大益杯”茶韵飘香、“三元杯”少儿粤曲大赛等系列活动,开展了校训、校风、校歌、校徽等校园文化标识系统评比活动,组织了“荔湾教育十大文化活动”、“荔湾教育十大文化人物”以及“我心中的荔湾30元素”评选活动。

各学校各尽所能开展教育寻根活动,通过更名、复名等形式,挖掘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发展品牌。区属的百年老校,如真光中学、南海中学、西关培英中学、西关培正小学、文昌小学、芳村小学等,依托自身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不断提升和彰显学校品牌。荔湾的名人学校,如康有为纪念小学、詹天佑小学、何香凝纪念学校、陈嘉庚纪念中学等,凭借名人雕像和纪念馆,传颂着名人的故事,传承着名人的精神和品质。荔湾的学校文化,如一中镌刻着“勤诚勇毅”四字校训的黄蜡石、美华中学以“仁义礼智信美健”命名的七幢大楼、耀华小学“玉石文化”玉石园、乐贤坊小学“崇文乐贤”壁画、环市西小学“竹文化”竹园、康有为纪念小学茶文化、金兰苑小学棋文化等等,无不在浓浓的书卷墨香和人文气息中引领着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特色推进

教育的“三品”工程:2006年荔湾区开始全面启动教育“三品”工程,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创造性地将文化提升到决定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地位,通过“探寻教育科学发展之根”“构筑星级书香校园之魂”“深拓教学质量提升之源”,努力营造适宜教师创业、学生发展的教育大环境,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生命的教育。实施教育“三品”工程,文件上有工作方案、实施意见和评估指标体系,过程中有计划、有总结、有评估、有表彰、有展示,保障上有专项经费作支撑、有科研课题作引领,实施中学校有方向、学科有凝聚力、教师有目标,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提升,学科教学资源得到整合,教师专业技能得到发展,区域教育的软环境得到极大优化。

专项冠名活动:专项冠名活动是通过对学校某项具有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予以专项冠名。被冠名单位利用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负责全区范围内该专项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并承担相应的集体文化活动。经过评选认定,目前已有22所学校21个项目获得专项冠名,如香凝杯书画大赛、嘉庚杯社团活动、张道真杯英语竞赛等。活动内容涉及到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为荔湾区广大中小学生展示特色、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舞台,也促进了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学校特色的不断形成和凸显。

基础教育领域实施特色发展战略:依托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荔湾区基础教育领域实施特色发展战略试点》,立足区域已有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建设,拨专款推进特色建设,努力实现区域教育在内涵发展水平上的均衡。2012年,荔湾区按照每校20万元的经费额度,将投入1000多万元,全力推进区域特色建设,力求以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学生的个性成长,全面提速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

(三)改革深化

建立名师工作站。荔湾区通过建立名师工作站,以品牌延伸的思路,用培养的方式,均衡现有的品牌教师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名师工作站定点联系一到两间学校,负责完成联系学校对口学科一定数量的品牌教师培养工作。荔湾区品牌教师工作站包含教师工作站、班主任工作站和校长工作站。名师工作站的建设,已经成为荔湾区推进教师成长、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推进小班教学试验。开展小班教学试验,提升和均衡学校发展水平。如在相对薄弱的花地中学、二十三中学、二十四中学,荔湾区通过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育教学模式,全力推进小班教学试验,提升了学校办学层次。学生喜爱、教师认可、家长支持、社会认同,是荔湾区小班教学试验呈现的初步效果。

实施教育组团发展。教育组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以优质教育资源带动一批地域相近或办学特色相似的中小学、幼儿园组建成一个团体,共同进步,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特色共享、研究互动,共同发展、延伸和扩大现有教育品牌。获得成功的范例之一是西关外国语教育组团。教育组团发展的另一途径,是利用新建配套学校资源,建设现有品牌学校分校,实行集团化组团发展。如真光中学、广雅小学、协和幼儿园进驻岭南湾畔小区,沙面小学进驻柏悦湾小区,西关实验小学进驻芳村花园,四中进驻岭南新世界小区。

对口帮扶,共同发展。通过学校之间的学习、交流、研讨、资源共享等方式,全面提高区域学校的发展能力。如真光中学和东中学、市一中和双桥学校、乐贤坊小学与西小学、西关培正小学与坑口小学、环市西小学与龙溪小学结对子,定期召开学校领导联席会议,开展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两校师生共同成长。

(四)项目落实

教育信息化建设:荔湾区坚持基础建设与推广应用两手齐抓,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荔湾区投入过亿的资金对信息化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不断加强基础环境建设和应用推进,完成了教育宽带专用网的建设,所有学校光纤接入教育专网。教育系统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门户网站系统和教育综合服务应用系统等三大应用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基于三大平台开展了资源库、教研网等应用系统的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已跃上了办公网络化、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在线管理、远程学习的新台阶。同时,荔湾区还以科研推动信息化建设,组织申报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的课题研究和参与实验学校创建工作,努力提高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荔湾区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推广示范区,区内有3 所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推广示范学校,有10所国家级课题“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研究”实验学校,1所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8所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近三年,在中小学多媒体软件制作活动和电脑作品评选活动中,荔湾区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136项、市级奖项328项,累计8次获得省市优秀组织奖。

规范化学校建设: 荔湾作为旧城区,老学校多。部分学校占地面积相对较小。校舍改造任务重、资源配置难度大。为了突破难关,荔湾区委、区政府以极大的魄力狠抓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建设,将其作为实现“执政为民”的民生工程,连续三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政府重点督办事项,全力促进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所有学校都制定“一校一案”,硬件、软件同时抓,扎扎实实地一所一所地建设,一所一所地验收。经过四年的艰苦创建,荔湾区规范化学校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1年4月,顺利通过广州市规范化学校终期督导验收。到2012年2月,全区规范化学校覆盖率为90.32%。

教育民生实事:荔湾区委、区政府始终认为,教育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增长点,更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发展,解决教育领域的重大问题,荔湾区委、区政府将教育纳入民生实事之中,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仅2011年,荔湾区委、区政府就以大手笔,力促7所学校(幼儿园)同时高水平开学,2所公办幼儿园年内具备开学条件,以实际行动、高标准兑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出的“新增义务教育用地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新增3600个义务教育优质学位和3所公立幼儿园”的庄严承诺。

英才辈出 特色彰显

在长期的传承和积淀中,荔湾教育确立了个性鲜明的区域教育特色。

生态德育特色:荔湾区以“培养有文化而非仅仅有知识的学生”作为行动策略,通过实施教育“三品”工程等文化教育活动,实践生态型德育,培养新型人才。一是文化引领,书香飘逸,构筑人才成长的和谐生态环境。二是文化实践,道德内化,创新思想道德建设新模式。荔湾区的生态型德育实践不仅在人才培育方面硕果累累,更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2008年10月广东省创新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荔湾区召开;2010年荔湾区《生态型德育探索与创新》获得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创新一等奖;2011年荔湾区《文化引领育新人,生态德育促成长》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科教结合特色:荔湾区以詹天佑少年科学院为中心,对全区中小学生实施科普教育,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竞赛以及各类“小院士”和“小博士”的评选等。詹天佑少年科学院被评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广州市第四中学被评为全国科学教育基地。近年来,荔湾区学生先后获得科技方面的国际大奖8项、国家级奖项118个、省级奖项143个。在广东省20名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中,广州市占12人,其中8人来自荔湾区。

艺教结合特色:荔湾区成立了何香凝少年艺术中心,积极推进艺教结合工作,成果斐然。荔湾区的粤剧小红豆们在第八届至第十五届的“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蝉联金奖。荔湾文化艺术中心、三元坊小学、西关培正小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中国保护中心”的首批粤剧推广基地。荔湾区三元坊小学和广州市第四中学的民族管弦乐团在广东省历届艺术展演器乐类比赛中屡获一等奖。在广东省第三届学校艺术展演中,荔湾区荣获9个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体教结合特色:荔湾区成立了奥林匹克少年学院,充分挖掘西关体育的资源优势,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实施体教结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荔湾区有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其中广州市第一中学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游泳传统项目学校,西关外国语学校在排球传统项目上获得省运会的“五连冠”;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5所。荔湾区连续八届荣获全国“游泳之乡”的称号(1984年至今),连续五年荣获省“体育突出贡献奖”。荔湾区还先后培养出陈伟强(举重)、梁丽珍(乒乓球)、庾耀东(羽毛球)、缪经纬(蹼泳)等一批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