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0 01:41:36
导语:在急诊护士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岁;学历分布:大专20例,本科及其以上学历16例。纳入护士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学历等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科培训模式展开培训,即对新进院的护士对真空采血、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等16项基础性操作及护理常识进行培训,护士长集中授课、演示,后期无再设培训课程;观察组使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来展开培训,按照护龄设置年级授教,方法内容如下:培训内容。(1)一年级时以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为重要目标,包括内容有用药禁忌、常规输液异常排查、环境卫生消毒、真空采血技能、安全护理注意事项等,同时还需强化护士岗位责任意识,旨在培养出拥有严谨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护理人才。(2)二年级目标逐渐从辅助治疗再深入配合抢救,开始熟悉急诊室环境、设备、急诊程序操作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规范护理档案书写,并慢慢强化团队协作。③再次强化急诊专业技能,能全面专业护理基础知识,并逐渐提高到能协调组织、指挥抢救的重要能力,该阶段还着重培养其沟通技能、应急预案等[1]。教学培训方式,授课老师有一名班主任和一名护士长共同担任,满足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丰富临床经验的要求。培训中护士长先一对一带教,再根据学习进度制定确切的教学目标,接着以目标为基础安排可行的课程,每月定期授课不少于1次,为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可实施不限次数的小课堂、一对一再示范、分小组谈论等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每季度授课后由班主任和带教护士长组织理论与实际双重考试,考试成绩与实际工作质量及态度来一起评定护士是否完成一学年培训目标,合格者,升级再造;不合格者留在本年级再学习。1.3效果评定标准。培训后对两组护士均实施技能客观评价,由培训班主任与1名深资质护士长共同展开评定工作,评定技能包括基本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专业操作技能、临床分析及沟通应变能力等8项内容,统计每项技能掌握良好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例数越多表示对应培训模式应用效果越好。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士8项技能得到良好掌握的情况对比结果,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四项技能良好掌握比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传统急诊科护士培训一般主要针对对象为刚毕业入职人员,教授内容多和操作技能、常规护理理论等基础性技能有关,第一护龄过去后几乎不再设培训课程。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方法不仅重视基础技能、理论的夯实,第二三年时还继续层层深入,设置专业性更强、提升护士综合能力的培训课程,有效地培养出了一批拥有扎实基本操作技能,急诊应变能力强,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的护士队伍[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不同的护理培训方法后,临床分析应变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等能力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有利于急诊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的结论。
作者:吴庆荣 叶芳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急诊护理;护理风险;急诊护理风险防范
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而急诊护理风险性更高。在急救医学和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提高急救护理质最,采取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实属必要。
1常见护理风险
1.1护理行为的特殊性所致的风险:
任何一种护理行为都具有两重性,包括有益性和有害性两个方面。护理人员应预见在治疗的同时潜在的风险,比如输注、服用特殊药物、侵入性操作等,如果这些行为符合要求、方法正确,则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促进作用;如果患者体质异常或药物本身发生毒副作用就可能发生风险,给患者带来危害;1.2低年资护士业务知识缺乏所致的风险: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不丰富,观察病情不及时或及时观察但不能判断结果而导致病人病情加重;使用特殊药物后(例如:镇静催眠类、降血压类、心血管类)没有告知该注意的事项而发生意外;使用特殊药物前不知询问既往史和过敏史而发生意外;对新的药物、新的配伍禁忌不熟悉而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发现错误医嘱或执行错误医嘱而发生意外等等。
1.3护理技术不到位所致的风险:
普通穿刺时面对小血管不能做到一针见血,需要反复几次;抢救失血性休克时不能快速穿刺成功。而需深位置管或静脉切开而导致抢救失败;急诊抢救时由于紧张而使仪器不能熟练使用(例如除颤仪、呼吸机等)而延误抢救;复杂的疾病不知道怎样去保护病人而发生意外(例如颈椎、腰椎病人不知道要卧硬板床、颈椎制动等);不能及时有效地安排抢救步骤等。
1.4护理职业道德所致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有特殊的道德要求:如要对病人一视同仁,工作上要极端负责,一丝不苟,技术上要精益求精,对同事要团结协作等等。
1.5病人的就医行为所致的风险:
护理丁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密切配合与支持。若病人明白自身的病情与护理人员充分合作,护理效果就大大提高;若病人有违规、冒险行为或采取不合作态度,例如:自杀,自残等,护理过程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1.6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所致的风险:
如果没有严格进行三查七对,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抽错血、发生配伍禁忌等等;由于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认真、巡视记录不及时导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等。
1.7文件记录不及时所造成的风险:
急诊抢救时往往需要争分夺秒;需要执行很多口头医嘱;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详细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用药需患者或家属签字。如果文件记录不及时、不真实与医疗病历不吻合或漏记多记、随意涂改或字迹不清、代签字等等,一旦病患治疗效果不佳或死亡,都会对护理人员不利。
2如何加强急诊护理的风险防范。
2.1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工作,具有高风险性,护士应加强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调整心态使生理、心理健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具有高度的警觉性,从而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服务好每一位患者,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2.2增强法律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应组织急诊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护士管理方法》举证倒置等法律知识及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要了解,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法律,避免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从而降低急诊护理风险。
2.3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准确无误的执行医嘱,口头医嘱应复述两遍,保留急救时用的空安瓶以便抢救后核对。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具有突发性、艰巨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急抢救仪器的使用及各种常见病的抢救流程,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向医生汇报。
2.4加强护患沟通,建立护患双方的信任。
尊重患者的权利,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各种检查处置,治疗方案的实施都需先征得患者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特殊用药告知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做好入院宣教。对年老患者、婴幼儿应加强巡视,另外要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经常换位思考,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5规范书写急诊护理文件:
急诊护理文件记录应及时、准确、连续、完整、无涂改、记录内容真实、与病历相符,护理人员应意识到,每一份护理文件都是法律文件,应当规范记录,随时准备为“责任举证倒置“提供法律依据。超级秘书网
2.6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工作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把环节质量管理控制好,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如合理排班;注意护士的劳动负荷强度;加强管理;稳定护理人员队伍;重视医疗、医技工作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因为医疗、医技工作与护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把好关;解决护理人员的实际问题;改善劳动条件;稳定急诊护士的心态;提高整体医疗护理水平。
2.7建立风险监控组织
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组成风险监控小组,对科室潜在的风险做出分析评估和预测,特别是危重患者抢救,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
【关键词】护理风险; 急诊护士;护理;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16-02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24小时对外开放,是对病情紧急的患者及时救治、处置的场所,也是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最容易产生矛盾、医疗纠纷和患者投诉的场所。急诊科护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与患者接触的每一过程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形象。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健康意识水平的提高,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科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也相应增多,护理管理应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1急诊科潜在的护理风险
1.1疾病的复杂和严重性:
急诊病人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工作预见性难、容易造成工作忙乱。医护人员态度急躁,解释工作不细致,处理上不及时及记录上不完善及病人家属的焦虑很容易产生对医护人员工作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及病人家属的情绪稳定、护理工作稍有不慎和疏忽就会引起差错和纠纷[2]。
1.2护理人员的因素:
患者在急诊科就医过程中,护理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擅离职守,给患者带来伤害或者造成严重后果。如:①不执行查对制度:给患者造成打错针、加错液;②护士违反操作规程:操作时不戴口罩,不按时给昏迷患者翻身造成皮肤压疮;③护理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不及时巡视病人,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④护理值班人员擅自离岗,造成急救电话不能及时接听、急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死亡;⑤预检分诊护士对患者病情询问不仔细,造成分诊不准确等。
1.3护理技术因素:
护士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操作技能欠熟练。随着新技术、新项目、新仪器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相应增高,同时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急诊科护理队伍年轻化,缺乏临床工作经验,专业理论知识不全面、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从而导致护理工作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4设备设施因素:
急诊科设施设备的配备标志着医院救治水平的高低,但设施设备老化、使用不当、故障,如负压吸引器压力不够、监护仪血压测不出、中心供氧压力低、洗胃机进出水故障及急救物品准备不足等,当遇有危重病人,因之延误抢救时,患者家属极易产生对立情绪,产生护理纠纷。
1.5法律因素: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日益增强。医疗纠纷的日益增多,既严重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及社会稳定,又使医患双方的权益两败俱伤。长期以来护士更多的考虑如何尽快的去解决患者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了潜在患者健康中的法律问题,对一些护理纠纷认识不足,忽略了证据的收集与管理,一旦发生纠纷,举证就相当困难,同样引发举证风险[3]。
1.6管理因素:
急诊科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护理人员编制不齐全,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2风险防范措施
2.1培训护理人员具有高超的应急技能和敏捷的思维: 急诊病人发病急、病情重,有时短时间内病人多,护士抢救病人时观察病人要敏锐、沉着、镇静、机智、果断,要做到急而不乱,忙而不乱,工作有条不絮,操作要做到稳、准、快,尽量为抢救成功争取时间。急诊科工作不仅没有规律,而且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作为一名急诊护士首先要忙而不乱,随机应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5]。
2.2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急诊病人的病种和需求涉及多个专业,因此,要求急诊科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急救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快速的记忆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职业的道德修养等。所以要强化急诊护士的在职培训,应按护士不同年资制定详细的专科培训计划,充分发挥主管护师和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能动作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急救相关理论知识和急救基本技能培训,科室定期组织进行考核。
2.3加强设施设备的管理:
制定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及使用保养档案。科室对急诊各区域的抢救药品和仪器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要求班班清点交接、记录,随用随补,并消毒保养,以减少急救物品的损耗,确保急救过程的使用安全 。
2.4提高急诊护士的法律意识: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懂得在工作中如何应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和自己。护士只有懂得法律,在工作中才能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冲突的发生。
2.5规范管理体系:
积极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规范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和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护理安全检查措施,建立急诊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落实各级检查,是保证安全管理制度贯彻的关键。
急诊科作为医院工作的最前线,面对的都是一些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的病人,其工作任务重、应急性强,是一个高风险科室,而且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风险和责任逐渐增多。护士作为整个护理过程的实施者,是引起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所以护理人员有必要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以确保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林瑛,郭柳珍,曾丽平,陈汝洁,刘远徽.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与管理对策.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2):181-182
[2]急诊科护理论文:急诊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排队;急诊科;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14-01 排队问题在工业、商业、服务业中广泛存在,本文所叙述的是医疗服务中排队理论的运用。医院同样存在排队问题,比如到达医院门诊的病人通常是随机的,无法预测的,而设立多少诊间却必须事先进行决策,设立较少的诊间无法满足病人需要,而如果设立更多诊间,则可能出现医院成本的极大浪费。此类对立因素的平衡问题,是排队论研究的主要对象。医院的各个部门也都可能存在排队问题,包括临床服务中的门诊、急诊、检验、放射、配药等5,药品或卫材的库存,停车场的车位设立,餐厅的就餐服务等。在管理学向专业化、科学化、数据化发展的今天,医院的管理也同样应该引入管理新概念,科学设置医疗服务系统,达到病人服务和医院发展的双赢。
1 病人排队
在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中,急诊病人是随机而来的,可能是一个一个的,也可能是成批而来,那么,前者是相互独立的,而后者则产生排队等候,等待的病人有下列排列规则:
1.1 先到先护理治疗。对相互独立的病人,病人来到就给予护理治疗,这是就诊病人的一般情形。
1.2 后到先护理治疗。先到达急诊室的病人未处理完,又来病情危重的急诊病人(如服毒洗胃、刀伤等),则后到先护理治疗,针对此种情况则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很强的护理专业知识和高尚的护理道德来制约自己的行为,以达到先后到来的病人护理治疗两不误。
1.3 优先护理治疗。多针对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给予优先护理治疗。
2 护理人员排队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就是一个“急”字,护理工作中应做到争分夺秒,坚守岗位,作好抢救、治疗、观察等护理工作。但是,护士之间的素质不可能十个手指一样齐,也存在不同的差异。那么,急诊科护士长应对本科室的护士在不公开的情况下进行排队。对技术熟练的与生疏的排队,对基础理论扎实与较差的排队,对年轻的与年老的排队,运用排队理论有利于传、帮、带,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态度,更有利于病人得到合理的抢救治疗,也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3 讨论
急诊病人无规律到达和我们如何配置床位,医师,护士,仪器设备之间的平衡,正好构成一个排队系统。只要我们根据收集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排队模型(Queueing Models)就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我国目前有部分医院进行过此方面的研究,1999年,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郭才宁等使用排队理论对超声科的设备管理进行分析,从病人到达的参数分析得出合理设置超声检查仪器的方案,这是排队理论在设备管理中使用的典型实例。
排队理论在医院各项服务中都有广泛的运用前景,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的决策,也是现代管理所要求的。在运用时必须注意运用的几个必要条件,否则将得出错误的结论。在现实中,一般地随机到达规律都服从泊松过程。病人到达医院的过程一般也是泊松过程,因此在有些情况下计算平均到达率时可不进行检验,以减少计算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排队系统的最终数学模型还没有构造出来,因此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使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滕绪莉.柏凤云 关于急诊急救的问题的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6)
[2] 魏红云,陈土珍. 职业因素对急诊护士健康影响的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3,(12):
[3] 高永莉,李明凤,文秀兰;急救护理模式改革实践[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长重视及直接领导下,年是全国卫生系统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年。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完成了年护理计划90%以上,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确保平安医疗的根本保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
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1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如责任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了查对制度:
每周护士长参与总核对1-2次,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并有记录;
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
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过失,坚持填写输液卡。
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认真落实骨科护理惯例及显微外科护理惯例。配备五种操作处置盘。
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及晨间护理。
二、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并根据护士长订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坚持了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要求护士长手册每月5日前交护理部进行考核。并监测实施效果,要求护士长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结,以利于总结经验,开展工作。
内容为:安排本周工作重点,坚持了护士长例会制度:按等级医院要求每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总结上周工作中存在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向各护士长反馈护理质控检查情况,并学习护士长管理相关资料。
并及时反馈,每月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不时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吸取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组织护士长外出学习、观赏。扩大知识面:月底派三病区护士长参与了国际护理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结束后,向全体护士进行了汇报。
三、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50句。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
2分别于月份、月份组织全体护士参与温岭宾馆、万昌宾馆的礼仪培训。
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3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5%以上,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评选出了最佳护士。
征求病人意见,4每月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一次。对病人提出的要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
合格者给予上岗。5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四、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在职人员进行三基培训。
2与医务科合作。讲授骨科、内、外科知识,以提高专业知识。
3各科室每周晨间提问1-2次。
4三八妇女节”举行了护理技术操作竞赛(无菌操作)并评选出了一等奖(吴蔚蔚)二等奖(李敏丹、唐海萍)三等奖(周莉君)分别给予了奖励。护理部对全院护士分组进行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5病区护士考核:静脉输液、吸氧;急诊室护士考核:心肺复苏、吸氧、洗胃;手术室护士考核:静脉输液、无菌操作。
6加强了危重病人的护理。
7坚持了护理业务查房:每月轮流在三个病区进行了护理业务查房。以达到提高业务素质的目的
8月份至月份对今年进院的9名新护士进行了岗前培训。组织护士长每人讲一课,提高护士长授课能力。
9全院有5名护士参与护理大专自学考试。
五、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了院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2每个科室坚持了每月对病区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培养。每月进行二次空气培养,确保了无菌切口无一例感染的好成绩。
3科室坚持了每月对治疗室、换药室进行紫外线消毒。每周对紫外线灯管用无水酒精进行除尘处理,并记录,每两月对紫外线强度进行监测。
4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各病区、手术室、急诊室均能及时毁形。集中处置,并定期检查督促,对各种消毒液浓度定期测试检查坚持晨间护理一床一中一湿扫。
5各病区治疗室、换药室均能坚持消毒液(1400消毒灵)拖地每日二次。并用消毒液擦拭)
6手术室严格执行了院染管理要求。
7供应室建立了消毒物品监测记录本。
六、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1坚持了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及通过护士的言传身教,让病人熟悉掌握疾病防治,康复及相关的医疗,护理及自我保健等知识。
2月份在三病区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还深入病房与病人谈心。
3全年共收治了住院病人2357个。手术室开展手术2380例。急诊护士为急诊病人提供了全程服务,包括护送病人去拍片,做B超、心电图,陪病人办入院手续,送病人到手术室,三个病区固定了责任护士、巡回护士,使病员得到周到服务。
4全院护理人员撰写护理论文30篇。有3篇参与地区学术交流,有2篇参加《当代护士》第二十一次全国护理学术交流。
七、存在问题:
1个别护士素质不高。
2整体护理尚处于摸索阶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心血管病日益增多,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尤为多见。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者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续的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AMI)典型发作时较易做出诊断。但目前对于不典型表现的AMI较易误诊或漏诊,这就需要分诊护士对此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梗死部位:前间壁、前壁、后壁、下壁、心内膜、下壁并右室。
1.2 以腹痛为主要症状 例1,患者男,64岁。既往身体健康。主因进食后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出汗1天,急诊入院。患者于1周前自感乏力,上腹部隐痛不适,自服“胃必治”后似有缓解。饭后约30 min上腹疼痛加剧,恶心、呕吐出胃内容物,在社区诊所肌注效果不佳,心烦、急躁、满院行走,继而疼痛难忍,大汗淋漓,急诊入院。急查心电图示:Ⅱ、Ⅲ、avF、ST弓背向上抬高>0.2 mV,QRS波均呈qrs型,T波倒置,V7、V8、V9导联呈Qr型、ST段抬高0.1 mV。诊断: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查体:体温37.0 ℃,脉搏14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50/3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40次/min,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心界不大。急给溶栓、抗凝对症治疗,患者治疗中休克不治而亡。
例2,患者女,60岁。家人代诉患者晚饭后约1 h,出现上腹痛伴胸骨后烧灼样痛,恶心、呕吐、大汗。因为患者既往有胃疼病史,未做心电图检查,拟反流性食管炎收入消化内科。入院后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急性下壁AMI转心内科。按AMI治疗,上腹痛及胸骨后痛明显缓解。
例3,男,69岁。因餐后不久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疼痛伴大汗、恶心、呕吐就医,上腹部有压痛和腹肌紧张。因患者有消化性溃疡病史,以消化性溃疡住院。入院后常规心电图检查示前间壁及下壁AMI,即按AMI处理,腹痛缓解。
1.3 以牙疼为主要症状 例1,患者男,65岁,因阵发性牙痛伴随持续性胸骨后闷痛12 h入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每遇劳累时出现牙痛并伴胸骨后持续性闷痛,上腹饱胀、恶心、呕吐1次。初步诊断“急性胃炎”。常规给予胃复安、氟哌酸,病情好转,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血压120/75 mm Hg,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0次/min,律齐,无杂音,心音低,心界不大。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2 mV,且Ⅲ导联抬高幅度大于Ⅰ导联,附加导联V3R、V4R,其中ST段抬高0.1 mV,心肌酶GOT 105 u/L,CK 1 402 u/L,LDH 219 u/L,a-HBDH 237 u/L诊断: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经治疗临床痊愈出院。
例2,患者男,60岁。既往无牙病史,也无高血压心肺病史。晨起时突发牙痛,伴有低热,先去外院牙科就诊,诊断为牙周炎,给予对症治疗。因牙痛不缓解,当晚来我院急诊内科要求止痛治疗。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正常,考虑到老年患者,做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示:有T波改变,查心肌酶: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8 U/L,L-乳酸脱氢酶(LDH-L)119 U/L,肌酸激酶(CK-N)1 112.3 U/L。前壁AMI确诊入院。
例3,患者女,54岁。牙痛伴低热,在牙科诊所诊断为牙周炎治疗3天无效,第4天突然出现咳喘、憋气、呼吸急促、面色发绀、全身大汗,来我院急诊内科就诊。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史5年。查体:脉搏105次/min,呼吸42次/min,血压100/68 mm Hg。急查心电图示广泛前壁AMI伴多源性室性早搏,确诊冠心病、AMI、心律失常收入院。入院2 h猝死。
1.4 以头疼为主要症状 例1,患者男,53岁,平素身体健康。晨起阵发性右耳及枕部头痛伴胸部憋闷不适2天,2 h前头痛剧烈难忍,右侧胸前憋闷、气促、咽干、大汗急诊入院,查体:T 36.8 ℃,心率98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杂音,心音稍低,心界不大,腹平软,肝脾未及。心电图示:胸导QRS波V1~6呈QS型,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25 mV,T波倒置,V3R、V4R、V5R均为QS波,ST段抬高1.0 mV、T波倒置。血脂增高,心肌酶增高,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及右室梗死。治疗1周后临床痊愈出院。
1.5 以发热为主要症状 例1,患者女,74岁。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最高180/110 mm Hg,平时血压150/90 mm Hg左右。因发热6天入院。患者于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2 ℃,伴头晕、寒战、恶心,无其他伴随症状。血压105/70 mm Hg,胸透示支气管炎。血常规:WBC 17.8×109/L,N 0.90,L 0.10。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静脉点滴抗生素5天,病情无好转收入院。查体:体温38.8 ℃,脉搏11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0/70 mm Hg。精神萎靡,口唇发绀,双肺闻及水泡音,心图电示Ⅱ、Ⅲ、avF导联QRS波呈QS波形,ST段抬高0.1 mV,V1、V2导联呈rs型,V3~V6导联呈QS型,ST段抬高0.3~0.4 mV。心肌酶GOT 75 u/L,LDH 520 u/L,CK 385 u/L,a-HBDH 440 u/L,诊断:急性下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经积极治疗抢救无效死亡。
1.6 以肩臂酸痛为主要症状 例1,患者男,44岁。自诉扛煤气罐后肩臂一直疼痛,不能抬起,在社区医院诊断为劳累性肩周炎并予对症治疗。第2天上午右臂呈持续性疼痛并加剧,来我院急诊外科就诊,仍诊断肩周炎,并予局部封闭治疗,无效。当日下午出现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再次就诊,急诊内科医生会诊后急查心电图显示前间壁AMI。当即给予吸氧、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10 mg,5 min后右肩疼痛明显减轻。遂以AMI收入院。本例既往无任何疾病史,血压、脉搏、呼吸及血常规均正常,查体也未发现异常。入院当天心肌酶谱正常,第3天心肌酶谱:AST 64.3 u/L,LDH-L 315.5 u/L,CK-N 487.1 u/L。经溶栓、扩张冠状动脉、抗凝、支持等治疗,临床治愈出院。
例2,患者男,55岁。既往有肩周炎、原发性高血压史。此次发病自诉落枕,同时左肩酸痛向颈部放射,在本院理疗科按肩周炎治疗,自觉酸痛略有减轻。第2天晚睡眠中突感胸闷,强迫坐位,恐慌,大汗,急诊就诊。心电图检查示心内膜下AMI。入院后按AMI治疗,症状完全消失。
2 讨论
2.1 病史采集不详、查体不细 患者来后分诊护士一定要全面询问查体,尤其是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不能患者说什么就查什么,甚至是不查直接就分流患者去哪个科就诊。
2.2 临床表现不典型 本组均以不典型疼痛发病,在AMI时,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同时,心肌缺血、缺氧时,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刺激交感神经节1~5至大脑中枢,产生的痛觉可向C2~T10支配的任何部位放射,引起下颌牙痛、咽喉痛、颈肩痛等[2]异位疼痛。
2.3 经验及知识的欠缺 分诊护士缺乏对AMI异位疼痛认识。主要对不典型AMI尤其是异位疼痛缺乏足够认识,警惕性不高,因此不能及时想到并做心电图检查。本组对病情缺乏全面客观分析和详细的临床观察,忽略了整体综合分析。
3 护理对策
3.1 分诊护士把好接诊关 心肌梗死在早期病死率最高一旦确诊必须紧急处理。这就需要分诊护士必须素质高,责任心强。对患者的各种反应能敏锐的做出判断。及时给予正确的处理[3]。接诊时对病史要有全面的采集,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及查体的操作。对不明原因的疼痛、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本来血压高或正常突然低血压等主诉要认真对待。
3.2 加强分诊护士对不典型AMI疼痛的认识 发生心梗时疼痛是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但有不少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并无胸痛,这种现象多见于以下三类人: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末梢痛觉迟钝,至少有一半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无胸痛。高龄老人由于对痛的感觉不敏感,而且冠状动脉闭塞可能是逐渐发生的,出现心肌梗死时疼痛也不典型。所以,大部分高龄患者无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症状较轻者如果患急性心肌梗死时梗死的范围比较小,出现的症状也比较轻,而且经常服用治疗冠心病的扩血管药,患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渡过心肌梗死的急性期。虽然无痛性心肌梗死无典型的胸痛,但常有如下表现:(1)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微弱;(2)突然心悸、胸闷、脉搏微弱;(3)突然上腹痛,呕吐,体虚、精神萎靡;(4)突然出现气急,不能平睡,并咳出大量泡沫状的痰,痰液呈粉红色。
3.3 加强分诊护士对AMI异位疼痛的培训 分诊护士在遇到患者时,无论是青年或中老年患者,只要出现非典型部位疼痛而无相应体征,而且给予对症治疗后治疗无效时,应首先考虑到AMI的可能,并及时查心电图。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陈卫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内科护理学,2000,9:105.
【关键词】护理责任素质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虽然并不十分准确,但却反映了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护理人员对病人体贴入微的精心护理,细心地观察,并及时地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转危为安,与医生密切配合,运用护理程序加速病人康复的进程,以及不为名利,“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老护士身上随处可见,表现出了老一辈护理工作者高尚的职业道德,由于对人民的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从而受到了社会的尊敬,被誉为“白衣天使”。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当今护理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经形成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应用科学。
一、护理工作的意义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客观上对护理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作为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功能任务,工作内容,活动空间等各方面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护理模式的转变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大变革,将涉及到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等各个方面。
护理人员常说的“医生的嘴,护士的腿”概括了这种特点。在这种模式下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一定的制约,造成将护理工作局限在以疾病为中心,处于从属地位,以协助医生完成医嘱为目的,束缚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因此,要使我国护理学科有一个质的飞跃,必须更新观念,使我们的思想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
在整个卫生保健系统中,护士与其他卫生人员共同承担,保证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及照顾病人和残疾人的健康。从定义上可以看出,护士职能不仅是照顾病人,而是要与其他人员共同为人民的预防保健的大目标而共同协作。因此,现代护士的角色是多方位的。
整体护理是要使护理的水平提高,不但要医他的人、医他的病,而且要医他的心。人是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又是社会中的一员,护士既要关心整体的人,又要注意人所生活和休养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使人能安全、健康地生存于环境之中。护士对病人应作全面了解,在实施疾病治疗的同时,帮助病人及其家属获得有关疾病自我监控和健康促进的知识,使之最大程度达到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二、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是病人聚集的场所,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医院感染工作涉及面广,复杂且繁琐,每一小环节做不到位就有可能酿成不良后果。医院感染是伴随着医院的建立和发展而存在的,同时护理工作也是造成医院感染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护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护理质量的核心则是医院感染控制。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包含着诸多方面的内容。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才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同时也能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所以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应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全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检测效果评价。这些无一不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实际上这些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手段,就是护理工作的基础。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医院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各种新发传染病流行并扩散,非规范使用抗生素而显得日益突出,大量介入性诊断、微创手术及治疗技术的普遍应用,放疗、化疗等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的不断更新换代与广泛应用,伴随我国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病原体的变异,导致医院感染在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人群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三、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崇高的奉献精神。这是我们护理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出发点,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思想基础。众所周知,护理工作是高尚的,但也是很辛苦的,一年365天,一天24h,每时每刻我们都应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辛勤劳动帮助病人解除病痛,使其尽快恢复健康。所有的节假日也毫不例外,这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特点。
(二)熟练的技能。只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愿望而缺乏专业技能,是无法完成护理工作任务的,因为护士从事的工作不只是打针发药、生活护理等简单的劳动,而是包括护理学在内的医学工作,对象是人,这就赋予了护理工作神圣而重要的地位。由于护理要体现在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各种临床工作,尤其是一些治疗性工作,都必须通过护理实现和完成。在日常工作中护士要配合医生做好对病人的各种检查和治疗,同时要按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精神抚慰,可使病人顺利地接受治疗,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做好护理工作需要娴熟的护理技能。
(三)勤快而细致。一个护士进入病房,从观察病情,处理医嘱,打针,发药,乃至病人的生活照顾等各项工作都包含着护理艺术和技术,因为无论做哪项事情都必须轻巧而细致。必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地工作,同时要求护士要有“慎独”的修养,因为多数时间护士是独自进行操作的,因此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决不可马虎从事。
(四)热情和蔼。护理人员的态度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和治疗效果。一般来讲,住院病人往往都会有些思虑,如焦急、忧虑、甚至猜疑、悲观等心理现象,护理人员与其接触时,说话声音的大小、声调表情、态度、动作姿势等都会对其心理状态产生影响,病人希望从护理人员的言行中获得安慰、依赖和希望。护理人员应该重视自己日常工作中的言行态度,这是对病人心理护理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护士穿上工作服,跨进病房,就是进入“角色”,对病人的照顾和关切,都通过一启齿、一举手、一投足而自然表达出来,绝不能带着情绪上班,如果带着情绪甚至往病人身上发泄是非常错误的。
四、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及调节
护士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呵护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急诊护士而言,院前急救工作社会性强,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除了专业技术,对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性质紧张,设计疾病多样复杂,现场急救环境差,干扰因素多,人力物力有限,急救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需要护理队伍的相对稳定。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缘于特定的工作性质和强度,护士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化、躯体化、焦虑、敌对。
居于第一位的当是工作量太大,倒班多、工作量饱和。夜班使人体生物钟紊乱,长期熬夜,缺乏休息和睡眠,造成人体生理机能失调,及易发生疲劳,对人的神经行为影响也是很严重的。
随着护龄的延长,许多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也随之增多,但工作时间越长,越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在指导护生时害怕出现问题而产生心理压力。
面对这种实际存在的状况,医院及护士长应做好护士的宏观调配,合理排班。在工作中尽力以“人本原则”为基础,做好“以人为本”的管理,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同时作为护理人员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及心理耐受力。护士应学会从容面对压力,积极采取放松技巧,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有利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病人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来源,护理人员应该有相当的生存意识,最大限度地争取病人的认可和接受,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的承认。护理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而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在某种程度上说,护理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
参考文献《护理论文写作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