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30 18:04:59
导语:在行车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城市轨道运营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里程将达到2000公里至2500公里。每年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达到2000~2400人,旺盛的人才需求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就必须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适应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企业用工的要求。
(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变迁的要求
传统高职教育教学计划中,课程内容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与理论教学不能有机对接,不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因此,必须对现有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
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思路
(一)确定专业定位
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专业定位立足于学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生涯发展,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企业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实施以岗位任务为导向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相匹配。按照城轨交通运营领域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的岗位任务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课程,从岗位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三)突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组织课程
围绕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的岗位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岗位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知识、能力与素养。注重职业情境中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
(四)以岗位任务难度为线索由易到难课程安排
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所主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具有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步递增的内在关系,据此将学习领域课程合理排序,学生系统学习后,获得完整的岗位职业能力。
(五)突显以运输组织模式为依据实施教学
以车站行车工作、调度指挥等运输生产任务为载体,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生产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组织特点,设计学习情境,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在真实的体验中强化岗位意识,获得岗位职业能力,内化职业素养。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
(一)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方式创新
为确定人才规格,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深入企业,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规格。
(二)人才培养策略创新
本专业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岗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由不同岗位所需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与岗位的递进关系成正相关。针对该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能级关系的特点,在本专业推行“循岗施教”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三)课程体系创新
1.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创新对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工作》、《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等5门学习领域课程,系统设计与“以岗促教、突出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
2.新课程体系通过“理论+实践、实践+理论”,合理配置,将理论穿插在实践教学中“,边理论边实训、以实训促理论”,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涵盖基本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等多层次,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
(四)教学模式创新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等教学模式。
(五)评价体系创新
1.评价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成立企业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与不同能力水平相适应的评价办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日志、实结、管理制度、实训评价等,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2.评价指标由单维度变为多维度评价方式由单一化变为多样化;评价结果由终结性评价为主变为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
3.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职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要求。
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一)立足一线,适应发展
深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调研,深入研究职业技能标准与工作任务。
(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按照“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教学项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评价评估”组织教学。
(三)策略灵活,适应订单
订单班有很大的随机性,有时在进校就组班,还有的在毕业时组班。
(四)工学结合,上岗对接
1.使用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柴鹏飞主编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
2.授课内容
第四章“其他常用机构”中的第二节“棘轮机构”。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介绍棘轮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类型及应用。
3.学习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矿山机电专业高专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等专业基础课。学生情况: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喜欢动手的特点,缺乏计划性和有目的观察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对理论知识学习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解决对策:通过实际操作,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营造工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类型和应用等相关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矿山机电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情感目标:通过课堂交流及实训,培养学生踏实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通过将任务驱动、分组教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学法:听中学,思考质疑,听教师讲授棘轮机构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看中学,探索发现,观看结构图、教学动画、棘轮机构的工作视频,发现其工作规律。动中学,提高升华,动手操作棘轮机构的模型,掌握其结构和工作过程(原理)。练中学,锻炼能力,操作手拉葫芦对绞车进行起吊,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掌握棘轮机构在矿山机电的应用(手拉葫芦)。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绞车拆装实训室。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图片、动画、视频模型等。实训资源:手拉葫芦、绞车及相关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1.回顾旧课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总结回顾,再现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并由此引入新课。
2.引入新课
播放自行车视频、棘轮扳手视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学生观看视频、操作棘轮扳手、思考;引入所学知识,引起学生兴趣,由此引入新课。
3.新课讲授
教师讲述本课内容,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掌握棘轮机构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
4.实际操作
教师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学会使用棘轮机构在矿山机电中的应用(手拉葫芦)。
5.总结与评价
教师分析、总结及评价:对本次操作进行总结、自评、互评;总结所学知识、评价操作规范。
六、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情景模拟对本次课程进行评价,这是本节课的考核标准,有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有情感态度、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手指口述和实训报告。
七、帮助和总结(教学反思)
关键词: 旅游英语专业 井冈山 模拟导游 实践教学 自主学习
外语导游专业综合模拟实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课程之后,掌握了导游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经过一系列实践环节训练的基础上开展的综合性专业实践。通过毕业前的综合模拟实习,达到以下的目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导游工作的性质、特点,明确导游工作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导游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规范导游的能力和技巧;培养、增强学生在导游服务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尽快适应毕业后的旅游行业工作;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业务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学风。
《模拟导游》课程是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是外语导游专业综合模拟实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教学计划,外语学院旅游英语专业B0711班于2008-200年第一学期第十二周到井冈山进行模拟导游实训。此次实训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作为导游带团的一般程序;训练学生作为导游所必需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外带团时的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1.模拟导游实训前的准备
根据实训的任务,要制定相应的具体教学计划。例如针对此次实训,首先要拟订实训计划,我们决定把跟随旅行社实训(即通过观摩、搜集资料向旅行社导游学习)和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模拟导游(即学生自己实训)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展开实训工作。计划拟订后,就着手联系旅行社。本着保证实训质量的原则,反复对比各大旅行社的报价单和行程安排,货比三家,最终选择了一家配备四星级导游且价格适中的旅行社,为随后的实训工作顺利进行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实训出发前,要组织实训动员大会,并邀请院领导出席。动员大会意在使学生明确实训的目的、意义,并提醒学生注意的事项(如天气寒冷要多带衣物,预备感冒药,保持通讯畅通等),同时进行安全教育。大会之后按照景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每个组配备一个小组长,负责实训期间组员的管理。另外根据分组情况,每个学生在家事先查找资料准备一至二个景点的导游词,熟悉相关的景点,做好景点讲解的充分准备。从之后的实训中也可看到实训学生们的材料准备是很充分的,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2.模拟导游实训中的教学组织
2.1实训的组织工作要严密,要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的重要作用。
一次实训要有良好的组织纪律保障,比如在实训地住宿要实行晚点名制度,由班干部核对人员以确保实训学生的人身安全。在每一个景点实训结束后,上车赶赴下一景点由班长和各小组组长一个个核对人数,确定无误后才发车。在实训中要培养实训班级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实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也是他们未来从事导游工作所应具备的素质。这些措施也保证了整个实训过程的顺利有序进行。
2.2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训中的自主性还表现在旅途中的模拟讲解。
实训的工作实际上在旅途中就已经开始了。实训班级在班长的有序组织下,所有的实训成员一个接一个地走上旅游车内的导游台,模拟旅游车内导游的讲解:他们或向“乘客”介绍旅途目的地井冈山的特色;或为“乘客”表演文艺节目,并邀请车内的“乘客”积极参与,与之形成良好的互动,以消除“乘客”的疲劳感和旅程中的乏味和单调。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就已经把理论运用在实践中了,即一次长途旅行,在行车过程中就应该开始着手如何去导游,而不仅仅是到达了景点才开始如何介绍、讲解景点。这也充分反映出了实训学员的专业意识。
旅途中的模拟导游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导游技能,就如一些学生在实训报告中写的那样:“一直以来性格较内向,当着很多人的面唱歌、说话,自己以前从未敢想过,但这次却做到了,真的就如井冈山精神那样,超越了自我、收获了自信。”旅途中的模拟导游另一方面也为实训营造出了良好的气氛,一路上欢歌笑语使大家心情放轻松,消除了对技能考核的紧张情绪。
2.3在具体实景的讲解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每个实训生的讲解之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反馈要实事求是,多肯定其好的方面,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做到让学生心知肚明、欣然领会。在黄洋界景点,学生们的讲解吸引了很多来井冈山旅游的游客驻足观看,他们都很好奇,以为是哪个旅行社的导游,怎么用英文导游呢?围观的游客不仅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其实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收获自信。他们尽情讲解,充分展示自己,人在景中,景在他们的讲解中生辉增色,人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这本身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有的学生圆满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后还主动加压,要求讲解别的景点,而且都是即席讲解、临场发挥。这些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因此在实训中要鼓励引导他们拥有这种“不是你要我实训,而是我自己要实训”的心态。有的学生仔细观摩其他同学的讲解,吸收其优点,避免其不足,因此在自己的讲解过程中落落大方、一板一眼,颇有导游的风范。
总之,通过对旅行社导游和自己同学模拟导游的仔细观摩以及自己的亲身实践,实训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导游技能,符合相应的规范,达到实训目的。在实训报告中学生们都感触良多,纷纷表示:经过此次实训后,收获颇丰,对导游这个职业甚至旅游行业有更深切的体会,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3.模拟导游实训后的总结
模拟导游实训后还要及时地进行总结。
首先要求学生针对各自的模拟导游实训进行总结,提交实训报告。学生的实训是在已掌握一定专业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实训报告的目的是使实训者对其专业实践进行理性的反思,形成自己的理论,并用它来指导自己未来在专业上的实践活动。因此,实际上是一个遵循“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这也是大学的专业教育目的所在。
其次,教师要根据模拟导游实训期间学生的表现(纪律)、专业业务技能(导游讲解)和实训报告进行考核,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计入学期总成绩,同时评选出优秀实训生。
最后要召开全体实训学生参加的总结大会,总结本次模拟导游实训工作,指出收获和不足之处。“指出收获”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信;“指出不足之处”在于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克服、提高。比如在这次实训中,学生们或多或少都有紧张的情绪,在讲解的时候有的体态不够自然;有的对导游词的作用没有很好地理解,完全依赖导游词,因此讲解时像是在背书,一旦忘词,就方寸大乱,无法继续;有的讲解时条理不够清楚,语言缺乏连贯。另外,实训后的报告应紧紧围绕实训的目的总结实训者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有些学生把实训报告写成了游记,记流水帐,无专业的分析,写作能力尚待提高。因此,在实训总结大会时,要通过对写得较好的实训报告进行讲评来指导学生的专业写作,提高学生对专业实践的分析和反思能力。比如一个学生结合实训对导游带团的一般程序和讲解进行了自己的深入分析:初见时导游的欢迎词――住宿地下榻时房牌的发放――商定用餐时间地点时,导游要注意细节,告之自己的房号、询问房间和购物等注意事项――游览前的准备,出发前提前10分钟点人数,晕车的不宜过饱――分析导游的讲解,讲解效果取决于各种讲法――离站的准备,不应安排较远、交通不便的地点参观――送站服务,致欢送词。该学生的分析很专业,体现了对导游带团程序的了解,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在导游服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总结条理清晰。另一位学生则从导游讲解方面作了总结,并分析了导游的能力知识结构:导游需知识全面,比如地理方面,能给乘客指路、引导旅客购物或返回的路线,能简要说出景点地貌形成原因;生物方面,如植物、昆虫等;建筑方面,要能说出旧址旧居等建筑方式、风格、建材等;导游出口成章,文学方面的准备必不可少;导游还应注意细节,等等。其报告也是以景点为序,但她重在结合景点阐述讲解的技巧。在景点游览中善于观察、发现导游技巧,达到了实训目的。通过实训总结,该实训生从实训中获得的关于导游能力知识结构的分析与体会,对其他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启发,也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好相关的导游职业的职前准备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一次模拟导游实训要经过实训前的精心准备,实训中的严密组织,实训后的反思总结。较为成功的导游技能实训,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更加明确专业学习的方向,因此会在实训之后的学习中更有目的、更进一步地去努力,更自主地去学习。这也是《模拟导游》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旅游英语专业《模拟导游》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导游技能,其课程教学的模式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地探讨和深入。
参考文献:
[1]龚维嘉.导游业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黄明亮.导游业务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李允.课程与教学原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4]生延超.导游理论和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5]王连义.怎样做好导游工作[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摘要:高职英语基础课要结合所服务专业方向和行业背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实施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既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突出应用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英语 特色 实践 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高职英语基础课教学如果继续采用字词句法讲解加做题操练的传统方法,难免事倍功半、出现学生厌学、弃学现象。为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英语教师必须设立一些关乎学生利益的近期目标,将英语学习与其专业学习、职业生涯结合起来。校企合作教学给学生创造了体验职场环境、了解.工作技能要求的机会,也给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提供方便,通过与哈尔滨铁路局等铁路企业,特别是铁路客运部门的多年合作,在对人才培养目标综合分析基础上,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引入职业教育先进理念,结合铁路企业对后备员工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改编公共基础英语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开展实习实践服务活动,探索突冉高职专业特色的英语基础课教学之路。
一、基于工作环境明确课程定位
高职英语在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基础必修课,理论加实践课型,由一学年的英语公共基础课外加一个学期的英语专业基础课组合而成。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上,复合课程体现了英语基础知识与铁路行业知识的有机融合,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宏观感受铁路运输专业领域,再通过铁路运输英语的应用巩固拓展英语知识基础。从过程和结果上,教学过程包含知识、拓展、技能、应用各个方面的具体项目,目标教学及评价体现在学生能力评估上面,联系铁路客运、货运-丁作实际,设计多数学生力所能及的现场应用分解目标,突出教学、实训内容的吸引力和行业话题性,有助于学生摆脱被动应试惰性,乐于参与教学互动并建立学习探究兴趣和创造性运用职业英语的信心。
二、根据学生能力确定教学目标
在努力落实《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英语教师结合不同专业方向和岗位需求分解教学具体目标,提出“人人开口,天天英语”的倡议,以高速铁路建设和国际化发展的行业前景鼓舞学生,激励他们做好语言、素质各方面的准备。高职英语理论、实践教学比例为1:l,课堂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项目任务、分组互动,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分组模拟铁路工作情境安排学习和实践任务,使学生掌握必需、实用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突出岗位应用,侧重铁路通识教育,增强就业适应性: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有客运、货运、行车三个职业方向,其中用到英语最多的是客运方向,包括客运业务、列车作业两类工作任务,有客运员、列车员、值班员等起始岗位,根据其两大主要类别的岗位工作情境、工作过程和技能要求,教师编制详细的《铁路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要求分解表》,在通用英语教学之中有机融人客运‘、列车岗位英语教学目标和内容,后期集中进行铁路运营岗位英语技能训练。日常教学目标落实在各学习团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发掘到由字词到旬段和篇章的、循序渐进的铁路专业英语应用上。
三、根据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第一学年的通用英语教学以国家规划统编教材为主完成,循序渐进开展听、说、读、写、译的巩同学习,在每个单元配合铁路专业相关情境的应用实训,通过《铁路英语综合实训》的教学任务书、评价表把主教材通用话题与铁路应用项目两部分内容自然结合起来。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的岗位技能训练以工作过程应用为主,使用《实用铁路交通英语》这样的专业基础课教材,通过铁路运输情境的专项对话和技术资料解读讨论实现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衔接。采用校内(模拟站、车)实训和校外(春运)实习集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岗位工作中用英语“做事"和“做成事”的能力。
通过项目教学~iJIl练,每个单元都采用理论讲练和项目实训结合的形式来完成英语听、说、读写译任务,逐渐增大互动和实践教学比例,师生共同寻找教材话题与未来铁路专业岗位工作的结合点,使社会生活情境与岗位工作情境自然衔接、相互融合。比如学习主教材“greeting and Introduction"的内容可对应进行列车员客运员的涉外礼仪服务训练,从“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可以延伸到风雪雷电天气对铁路行车和旅客乘降的影响,学生就能够想学和学会用英语解释临时停车或列车晚点的原因等情况,并非常关注各种自然现象对铁路交通的影响,及其英语表述。
四、参照教学反馈变换方法手段
针对不同训练内容,根据学生接受和参与的情况,教师会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多种活动以增强教学效果。听、说教学部分,我们主要采用交际法,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师启发引导同学开展学习,注意及时鼓励和纠错,对学习有困难不爱开口的同学,反复播放录音录像带动模仿,或借助团队竞争加强调动,确保活动覆盖面和因材施教;读写译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其他各种适应性的教法――如视听法、翻译法等,全程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预习、学习、竞赛,激励合作互动。
五、根据教学效果改进考核评价
突出专业特色的英语基础课教学,要求教师熟悉所任课专业的工作过程和英语应用,具备“双师"素质,教学中体现构思一设计一实施运作的全过程,只讲授理论知识的高职教师属于起步,让学生理解和能用是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能够引导学生在岗位应用、总结分析、调整后达到“变通善用”才是成功的教学。对学生,采用“形成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特别考核用英语处理岗位工作的能力,考核方案中笔答占总成绩的50%,学习实践过程考核占50%,用来督促出勤、作业、活动参与和课内外实践,包含30分的“角色扮演会话”考核,必须在小组合作、铁路客运服务岗位情境中完成,紧扣英语学习的交际性、应用性,突出知行合一、学做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铁路岗位实习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参与学习竞赛,获得考核加分与能力锻炼。
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英语基础课不再是学生头疼和惧怕的课程,而成为通往专业学习和未来岗位的窗口,英语课堂气氛活跃,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活动非常丰富,各项等级考试和学习竞赛成绩逐年提高;在多次选派学生参加省内外各种大型活动的交通服务,支援南方铁路局春这、暑运服务工作中,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提高和一致好评,树立了高职院校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械基础;兴趣;教学质量;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04-01
1.建设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学生的知识传授者和引导者,特别是对于机械基础这门极其抽象,又具有极强操作性的课程,如果自身的知识和技能都模糊不清,如何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呢?所以提升教师水平是首要任务。
目前的情况通常是理论教师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少社会和企业实践经历,实操能力不强,对机械的应用和使用情况不熟悉,不了解知识如何应用到实践中,造成在教授课程的时候照课本念,泛泛而谈,缺少事例支撑点。这样造成了学生学习知识和实操能力均不能达到应掌握的水平:例如,在轴这章节中,都是枯燥的理论,如果老师都不知道如何结合实例来说明轴的应用,那学生只能从字面肤浅的了解。根据这一方向的缺陷,学校必须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这样的教师队伍,必须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一方面利用寒暑假时间选派校内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加机械操作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积累企业实践经验,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企业技术能手担当骨干教师,让他们对理论教师进行基本实验实训的培训。
2.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师资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升,这个还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机械基础理论性较强,而又与实际联系的紧密,讲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如何将这些的知识很好得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摆脱厌学心理,真正得去掌握和应用知识,才是真正实现了教学的任务。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得到改变,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不能墨守成规,缺少创新。现在职业技术教育都开始着重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的教学模式。这要求教学教师必须有创新的思维,树立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明确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训练技能,发展智力,体现认识、情感、技能、目标的统一,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方式为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具有调整和拓宽知识结构的理念。结束只是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的想法,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教师除了懂得相关的学科知识,还了解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
理念得到了提升,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改进,以往的教学面对的是黑板、挂图、模型,对实物缺乏感性认识,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这就需要激发学生主动思维,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
3.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以讲授链传动作为实例讲解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1、了解链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类型、和应用; 2、学会计算链传动的平均传动比; 3、掌握滚子链的结构和各零件间的配合关系。
本课的特色处理:
3.1链传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采用与带传动比较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与带传动比较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出二者结构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并由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由学生归纳出链传动的工作原理。本环节通过观察-比较-归纳,使学生对链传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形成理论基础,其思维的转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
3.2传动比的计算,变传统老师讲例题学生练习的方式为由学生通过自行车自己找出已知条件,而后进行计算的方式;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答案:①能求出你的自行车的传动比吗? ②假如你在上学的路上每分钟蹬90转,那自行车每分钟能转多少转? ③讨论:在自行车尺寸相同的情况下,传动比越大自行车的转速越大吗?
3.3在突出本课重点滚子链的结构和突破难点滚子链的配合特点上,采用的是创造性教学法,以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教师引导的方式;
让每一个学生动手,拆卸一段链条。在拆卸的过程中学生既能非常清楚地掌握了链条的结构,突出了重点;也非常自然地明确了各个零件间配合关系,深刻理会了什么是过盈配合、什么是间隙配合,突破了难点。使得抽象的理论从实践中获得,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3.4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更好的树立职业意识,播放自行车安装调试车间的视频;
3.5布置适宜中专学生的作业,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机械的意识
布置适宜中专学生完成的作业,通过视频、电动车演示,激发学生去生活中寻找答案的兴趣,让学生感到机械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寻找机械的意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意识。
注意教师的培养,改变过去那种"我讲你听"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每次授课时,先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动手操作时间,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这样教师减少了繁琐的简单说教,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海魁,机械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关键词】学情分析;新课导入;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讲授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四部分内容。目前在本门课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厌学、教学内容陈旧、教法单一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做了几点归纳:
1.做好教材分析,把握实际学情
1.1教材教学分析
目前中职学校所用的《机械基础》教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点抽象,可实践性弱 。学习中,要求学生具备相关基础课知识,如:数学计算、物理、机械识图、公差配合、力学知识等。 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内容多,学时少,教具缺。
1.2学生现状分析
中职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文化课弱;作为职业教育的初学者,他们又缺乏机械方面的感性认识。多数学生甚至有“厌学”情绪,尤其是枯燥无味的讲述课程,缺乏学习兴趣、主动型、独立性。
2.重视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上好首堂课,开好每一堂课的头对整个教学过程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机械基础》课教学中,应该通过首堂课和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完成新旧课程的良好衔接。
2.1《机械基础》首堂课
传统的首堂课都是教师在平铺直叙地介绍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这往往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枯燥无味的第一印象。笔者认为,应该在融洽的互动中引入《机械基础》相关知识(一起聊生活中常见的机械传动:机械表,骑自行车,拖拉机启动等等);通过设疑(从众多机械运动到探究原理),调动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2.2灵活多变的新课导入
设疑法——对常见的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向对问题的探索。例如,在讲述《链传动的类型和应用特点》时,可设计为:自行车的链条掉了,还能骑么!不能!为什么?因为没有这条链,没法将动力传到轮子上了……
实景演示——实践证明,学习时,耳(听)、眼(观)、手(动)共同参与,知识的掌握效果最佳。因此课程导入采用实景演示法,学生能对整个学习内容印象深刻。在讲述《齿轮及齿轮系传动》时,带领学生去实训场地,演示汽车手动换挡,为车床调整转速,接着打开变速箱盖,让学生自己练习感受并观察齿轮啮合的变化引起的速度变化,由此引入新课……
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燃起求知欲,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可以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这要求教师应该在课堂导入上做好充分准备,灵活选择导入法,使学生保持新鲜感。
3.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突出重点
3.1整合教学内容,达到资源最优化
中职的教育目标强调的是人才的应用性,在内容讲述时,应注意实用性和创造性,忽略一些原理的推导、公式的计算等研究型问题。着重引导启发学生如何将原理应用在实际的生产中。如皮带轮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力问题,没有必要纠结于力的具体性质介绍,而是应该知道这个摩擦力的影响及如何得到合适的摩擦力。
3.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形成良好互动
教学过程中,切记要打破教师“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本书”讲天下的场面。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设疑——讨论——总结的模式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老师提出问题:公交车门的前门和后门,都用到连杆机构,如何实现开、关门的?为什么家用洗衣机里用带传动,而不用链传动?为什么自行车用链传动,而不用带传动或齿轮传动?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到下一堂课时,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发表看法。以组为单位可以活跃学习气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组内交流的同时也是聆听别人意见的过程,更是开阔自我思维的过程。每组称述完毕后,教师应该在肯定鼓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维拓展,最终把正确的答案解释给同学们。
3.3采用多样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教具,采用情景化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形象,提高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还没有机械基础专用教室,但基本的教具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机构、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及机械零件比较齐全。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尽量每堂课都带着教具进教室,在授课过程中给同学们演示,对照讲解,并且将教具分发到每组,让同学们自己观察,动手演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更形象化,直观化,同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亦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使的同学们的认识更深刻和持久。比如在液压传动章节,仅凭板书、讲解会让学生越听越混,这时,多媒体课件就显得尤其重要。FLASH动画可以很清楚的演示各类阀、泵的工作原理,回路及系统的工作过程,动作的先后顺序及油的流动方向,这使得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学生积极性较高。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借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1实践教学
中职生的实践热情普遍较高,在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新鲜感。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去实训工厂。
实践感受牛头刨床进刀快、退刀慢;冲压设备的曲柄滑块机构;变速箱的齿轮系的啮合……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便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利于从理论到理论应用的思维转换。
4.2进行现场参观教学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本门课程应该安排2-4课时的参观见习,学生通过企业参观,学习掌握各种运动机构、机械零件及液压系统在生产设备中的应用,这对前期理论学习是一次升华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并为将来去企业实习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4.3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制教具的能力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sewing,so that graduates need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business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production operations,to become the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level skilled workers,is discussed by the author in this article.
关键词: 车工;教学改革;车床
Key words: sewing;teaching reform;lath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4-0223-01
0引言
近几年来,车工专业应付考试的内容的狭窄且与教学大纲和《机械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及《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严重脱离。主要表现在应会考试及一些技能比赛比较重视车削成形面、梯形螺纹、内孔等一些基本的技能,过分的强调了基本功的要求。因此导致一些学校在技能教育方面注重基本的训练而轻淡了其它的技能要求,甚至有的学校取消了基本功外的一些技能教育。因此,笔者提出现行的车工实习教育必须改革,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1车工教育的重点
车工,是指操作车床、进行工件旋转表面切削加工零件的技术人员。在现行的中等职业类车工实习教学大纲中规定:车工实习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初、中级车工操作技能、技巧的课程,它的内容包括了车外圆、平面、台阶和钻中心孔;车外沟槽、平面槽和切断;钻、车、铰圆柱孔和车内沟槽;车成形面;车内、外、三角形螺纹;车矩形、梯形螺纹;车蜗杆和多线螺纹;车偏心工件;复杂零件的装夹和车削及复合作业。掌握一定的先进加工工艺;能熟练地使用、调整车床,正确使用工、夹、量具和刀具,并能熟练地刃磨刀具,独立进行车床的一级保养等。
2车工优秀教学的实现途径探讨
车工优秀教学的实现有很多途径,关键是哪几条最适合现在中国中职院校的教育形式,能够贴切的迎合教育大纲的同时很好的实现车工优秀教学的实现,笔者在这里综述了几种教育改革后教学途径。
2.1 要懂得因材施教要培养掌握现代机械生产技术的21世纪人才,要懂得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按照不同的方法和技能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别,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顺利进行不仅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重视他们的共同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势,而且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全班学生都能掌握好实习操作的技能技巧,都能得到了展。因此我在教学中对于技能掌握较慢的学生,在不影响整体进度的情况下放慢速度,以使他们充分地对操作技术理解和领会。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提高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赶上全班学生实习操作的进度,达到完成教学的目的。例如:常用车刀的刃磨是车工实习课的一个重点,要想刃磨出合格的车刀,就必须在刃磨姿势、刃磨动作和刃磨角度上严格要求,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砂轮的刃磨车刀的角度。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逐一轮流的进行,单个辅导,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随时纠正错误示范指导,在每个同学都练习完毕后总结分析,对于在练习中掌握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并要求继续巩固练习,对于掌握不足的方面改进。对练习中掌握较慢得个别同学进行辅导纠正刃磨姿势、动作并给予一定鼓励。并在练习刃磨刀具的同时结合切削三要素进行分析,对试车的切屑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切削知识,掌握刃磨刀具的技能。
2.2 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课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把本课题该讲的都要讲解清楚,并且要把本课题实习操作的重点,难点都要讲到,然后进行实习课题操作演示,同学们都能按着教师演示动作进行实习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在这当中,同学们没有想到,教师有意识的把操作中的难题留给同学们自己来解决。通过实习操作中同学们动脑想办法解决实习操作中的难题,我很爱启发和教育,从而锻炼了同学们思考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此事全班同学认识到不断提高思考能力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是解决难题的好办法。
3对于车工教学改革的设想
规范是整个实训教学的核心。没有规范,就没有规矩,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整个实训也会变成一盘散沙。因此,整个技能训练的过程,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人都必须重视,必须规范,要做到管理规范,行为规范和技术规范,包括车床、材料、刀具、夹具和量具的使用,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要使得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操作规程、操作要领和操作规范。在车工的实训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我们指导老师人员配齐到位,指导老师必须熟练掌握操作工艺和技术规范,示范动作必须标准熟练和准确无误,另一方面,也必须要求学生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一步一步,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每一个动作符合相应的工艺要求和规范要求。达到中级车工的技能水平。
3.1 高度重视技能教育实习是技工学校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一门主要课程,各个技工学校领导必须重视起来实习这门课程,并且要维持实习的持续连续性和稳定性。学校领导必须要认识到实习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对学生就业的巨大帮助,要在实习课程中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要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我有特色。
3.2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是一种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学生在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学校组织学生到实习单位或工厂进行实践。
3.3 改革现行的应会考试的内容现行的应会考试因其内容上的单独和狭窄性已严重的影响了技能教育的发展。因此改革应会考试的内容势在必行。改革后的应会考试内容可以将基本的技能与维修技能及修理一般的车床故障和试车调整等课题有机的结合的一起,但总的一切都必须紧密围绕《教学大纲》、《机械工人等级考核标准》,以提高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为主。
3.4 加强技能教育课中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口号提出已有很长的时间了,但现在的技工学校真正实行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尤其是实习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很大一部分的学校尚未开展。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开展几节文学课、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对于技工学校来说,在考虑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问题后,加强学生的参与能力、交谈能力、适应能力是首要的。
参考文献:
应用型高校的任务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而当前学院汽车专业学生知识水平较低,技能水平欠缺,和培养目标还有差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课堂教学设计是关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特别是实训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一堂“汽车制动跑偏”的课程为例阐述目前汽车专业教学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重点介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15002
1引言
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效果中一定要突出实用性。汽车综合故障诊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使学生理解掌握透彻,教学必须要有实物依托,不能纯粹的理论教学,也不能先理论再实践,而是需要理实一体化。下面以一堂汽车制动跑偏故障诊断的课为例介绍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设计。
2传统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通常把教学内容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两部分,两者之间泾渭分明。首先,在教室里上理论课,教师讲解汽车制动跑偏现象、汽车制动跑偏故障原因分析、汽车制动跑偏故障诊断维修等,然后上实训课。在实训课上,实训前的准备工作由教师一人完成,然后教师演示一遍检测过程,最后分组让学生轮流操作。这种教学设计很不完善,容易存在如下问题:
2.1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
理论授课时学生根本没有见过制动试验台,没有一个感官认知。讲解仪器的结构,原理等这些学生根本就很难理解掌握,这样造成实训时学生不容易上手操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出现。
2.2实训效果不理想
分组进行操作一般是按学号,几个人一组,一起进行操作,并且学生只是机械模仿教师操作,一窝蜂似的堆在一起,没有很好的小组分工协作。不能使每位同学都能很好的掌握整个检测流程。
2.3不易考核
由于整个的检测过程学生并没有参与,只是操作一下检测仪器,而且不是每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所以考核一般是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来进行评判。这种考核办法非常不完善,实验报告是课下完成的,就不可避免有学生抄袭现象,根本也不会去认真地对检测结果分析从而查找故障原因,这样就起不到检验的目的。
3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课堂搬到生产现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仿真或实际的生产现场实施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能力、教学场所、教学手段上的一体化。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简单组合,而是学生从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是关键。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住重点、难点,掌握现场教学中所用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及维修知识。其次,教师要先充分了解实训现场,详细规划好实训内容,使得教学过程井井有条。最后,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课程小结了解学生了解哪些知识、掌握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尚有欠缺,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增减教学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现就奇瑞A3轿车的制动跑偏故障诊断为例具体介绍六步教学法的应用和各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所应该完成的任务。
故障描述:汽车行车制动时,制动跑偏。
学习任务:学生为客户解决汽车行车制动跑偏的故障,能根据客户描述的现象搜集信息,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借助待修车辆的维修资料,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准备任务相关的工作场所、仪器、工具;确定排除故障的检测内容、检测方法、诊断流程、诊断标准,正确诊断、排除故障。同时,在修复过程中充分考虑安全、环保、经济等因素。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与客户交流、查阅相关维修技术资料等方式获取车辆信息;
(2)能够正确描述和记录汽车制动跑偏的故障现象,进行故障原因分析;
(3)能够正确制定故障诊断工作计划,并与小组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4)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检测设备对故障车辆进行故障诊断;
(5)能够正确记录、分析各种检测结果并做出故障判断;
(6)能够进行故障维修并能对维修结果进行检验;
(7)能够正确填写任务工单;
(8)能够从典型的故障案例中找出汽车制动跑偏故障的共性。
学习内容:分析故障原因,制定诊断计划;进行轮胎异常磨损、同轴车轮制动力不等、制动系统检测、悬架性能、车轮定位的检查;进行修复工作。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估。目前,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中,我认为六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较为合理。
六步教学法以项目为驱动,以能力为本位,以实际操作为指导贯穿于整个典型任务的教学过程。将整个教学划分了六个步骤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阶段。六个环节为闭环系统,环环渗透,如图1所示。
3.1资讯阶段
汽车制动跑偏作为一个常见案例,是汽车4S店售后维修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把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任务的形式,不单单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学习的目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
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故障车辆,并明确工作任务。分发车辆维修资料、维修工单、任务工单,学生再进行资料的搜集。
学生完成本次任务必须掌握以下知识:
①汽车制动跑偏的原因有哪些?
②制动试验台的使用?
③四轮定位仪的使用?
④制动系统、轮胎、悬架的检查要点?
教师在咨询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查找文献资料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并且要提供给学生能够查找到此类资料的网址或书籍由学生自行完成。
3.2计划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协作学习能力。主要任务利用上一个阶段所搜集的信息针对汽车制动跑偏这个任务来制作项目实践操作之前的工作计划草案,选定仪器设备、制定检测与故障排除工作计划。
3.3决策阶段
这个阶段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根据工作计划来制定较为系统最终工作方案。以四人组为例任务可分为四个部分:故障诊断的思路、仪器的操作、检查结果的分析及修理、车间卫生的清扫。这个阶段要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环节,团队互助完成任务。
3.4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动手完成故障排除。实施期间要谨记生产车间的7S管理理念,把安全放在首位。比如:操作制动试验台前必须检查好试验台的状况,做到仪器安全、人员安全,从而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3.5检查阶段
对汽车制动跑偏故障排除结果进行检查,这个阶段分为组间互检和教师检查两个部分组成,此过程也体现了注重过程化的考核和成绩的综合评定。
3.6评估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汇总与展示,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给出完成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随机挑选一个小组展示本次学习的成果。
4总结
六步教学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实行,在精心的设计和倾心的施教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尚未发现的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挖掘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朱桂英.一堂汽车检测课的教学设计[J].科教与产业论坛,2012,(11).
[2]胡娜.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实施的主体要素研究[J].职教通讯,2011,(1):6-10.
中图分类号: G35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这些年的教育教学中,为了使中职学生更好的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措施如下:
1 .中职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应有目的性
教师应结合机械基础课程内容,为学生创造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在机械加工现场参照实物讲解通用机械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有目的性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些实习经验与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紧密相连,奠定通用机械的操作基础。
企业实习内容应针对机械基础教学课程,应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的工作特性、机械传动的原理和应用特点;学生还应跟企业的师傅学习维护和使用机械设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在企业的机械加工和操作实习,机械教学就更加生动,促进学生对机械工作原理的理解。实践课是机械基础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应按照教师的指导,按照实训步骤进行动手操作,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参照机械理论进行解决,这样更能加深对机械工作理论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定轴轮系时,可以带学生去参观普通车床的主轴箱,感受它内部的齿轮传动特点,这样直观、鲜明的教学形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师生互动教学
中职学校的机械基础教师应在专业课上有着丰富的知识,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对于每节课程的设计,教师都应结合企业生产现状,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化解学生对抽象概念和复杂公式的畏难情绪。教师应对学生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以降低课程难度。教师应尽量避免抽象的机械概念和公式,而采用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比喻加深理解,化难为易。教师还应通过课程作业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课堂进行辅导,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成为机械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指导学生从那些角度分析问题,并且应强调对机械结构实物观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查找参考资料,这样就可以拓展解题思路和专业视野。
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与课程重点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开展探究性教学。教师设置思考情境,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讲解棘轮机构时,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骑自行车,脚踩自行车的反转踏板时,自行车却不能倒车的原因。再如,让学生思考蜗杆传动中涡轮转向应如何确定?
4. 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方法
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学校的教学中。特别是机械类课程,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能够改善教学环境,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实现,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机械机构教学内容,客观上应有动态的演示。例如教学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时,最佳的教学就是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在凸轮机构中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进行直观、生动的演示。教师应选取具体案例并接近生活进行讲授,如缝纫机、内燃机、摇头风扇、汽车雨刷、饮水机等案例,促进学生对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应用到机器上的理解。因此,教师应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方法扩大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
3 结论
通过对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的分析,教师应提高实践性教学,将机械理论与机械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参观机械原理室、零件陈列室,进行现场教学,促使学生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教师还应根据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机械基础课的教学教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