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1 22:22:55
导语:在大学生宿舍关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大学宿舍;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055-02
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方面,宿舍成员之间都会形成各种交往关系,而宿舍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谐与否将对宿舍成员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人际关系不和谐会对大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困惑与精神压力,排解不当就会产生一系列社会悲剧,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将宿舍视为是“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根据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适用,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可以满足第四个层次的需要,即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让大学生对宿舍产生一种归属感,并赋予宿舍特殊的感情。由于大学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群体所要面临的主要人际关系,因而其具体表现将体现出个体对社会整体的价值标准。近年来,大学生宿舍冲突事件接连发生,其社会影响不禁让我们为之咋舌,引人深思。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开展了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许晓群等学者以江南大学为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他们主要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校的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59.2%的学生认为室友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能够共同分享喜悦与悲伤;有一半的同学曾经嫉妒过室友,而这些同学中,处理这种嫉妒心理的方式也不同,30%的同学会把这种嫉妒隐藏起来,在外在行为上不会表现出来,只是保留在心里,也有不少同学由于对室友的嫉妒而公然顶撞室友或者产生冲突。从以上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各种因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使得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容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各种冲突,致使一些恶劣事件的发生。例如,2013年发生的复旦大学宿舍“投毒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际关系不和谐,又没有得到合理及时的解决,久而久之,这种不和谐关系越发深化,致使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以致出现过激行为而不能自我控制,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二、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对于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其一是主体自身的主观因素;其二是外部的客观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又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个体之间的差异。大学宿舍具有特殊性质,它不像高中时,宿舍成员比较单一,大学宿舍的成员来自祖国各地,本身具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经历,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以及作息时间。有些同学不注意生活细节,由于粗心大意而对其他同学造成了困扰,如若不能互相理解包容,时间久了就会彼此之间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冲突的出现。其次,心理上的不成熟。大学生还处在各种价值观念的形成与认知阶段,这种心理不成熟的情况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他们无法妥善处理自身个性中所带有的自我中心主义、个人主义,以及自卑与自傲、谦虚与嫉妒、猜忌与闭锁等心理特点,从而产生一种对人际关系的片面认知,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继而导致其行为具有明显的冲动性。而且当前大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其个性中的那种独立自我思想根深蒂固,对于大学宿舍这样一种团体生活会有各种不适应的症状,也容易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最后,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的缺乏。有一些同学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独自生活过,他们太依赖父母以至于在处理各种人际问题时往往只凭直觉、情绪和经验,不具备为人处世方面的基本技巧,当面临人际关系问题时,无法采取正确的缓和措施,而是尴尬、僵持、搁置,最后导致关系的激化。其实,很多小问题只要当时处理得当,就可以轻易化解矛盾,而大学生往往就因缺乏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而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现象发生。
三、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在大学,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会对其思想产生影响,外部客观环境包括社会变动、经济发展、竞争加剧以及环境变迁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很多大学生会产生人际交往、就业压力等多方面的困扰,都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例如有些大学生过于紧张、情绪低落、自我封闭以及对前途极度焦虑,这些都是不能自我排解烦恼的后果。而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无疑会加剧这些心理焦虑进一步发展,并且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不恰当的发泄这些心理压力,例如与舍友争吵甚至产生肢体冲突等,使这些心理压力进一步发展为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过激行为。但是,如果在大学宿舍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以有效缓和甚至化解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而心理健康又是和谐人际关系形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而相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又是造成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张冬梅等的调查分析显示,宿舍人际关系可以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与否对幸福感因子中的焦虑感、满足感、抑郁或快乐的心境、控制感、精力有预测作用。所以,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不能离开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度问题的研究。
四、提升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1.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大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规范作用,而建立有效的宿舍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宿舍管理队伍的建设,如充实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其自主服务功能,使其与辅导员队伍和宿管队伍之间形成联动机制,并确保三者之间责任分明、各司其职。同时,要提高辅导员以及宿管人员的道德文化素质,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矛盾并给予及时调解,避免矛盾激化。宿管人员要善于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并懂得如何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要与同学之间拉近距离,对于有困难的同学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其次,由于大学宿舍内悲剧事件的频频发生,学校应建立健全基于宿舍、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的三级人际冲突及危机干预机制,做到对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并及时反馈教育成果。具体来讲,可在每一个宿舍设置一名寝室长,由寝室长负责将不能协调的激烈矛盾向辅导员禀告,如若辅导员劝解无效,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及时对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化解,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悲剧事件的发生。
2.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当前学校对于学生宿舍的整体情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普遍认为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而宿舍只是一个休息的场所而已。正因为这种错误的观念以及对大学宿舍文化建设的忽视,而使得悲剧一再发生,所以,必须重视寝室文化建设工作。目前,有些学校虽然意识到这一点,但真正尽心努力改善的却是微乎其微,故而实质上没有产生多大的效果。例如,有些学校将某一日期定为寝室文化节,同学们会为这个节日做各种准备,而节日过后又都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可见,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必须制度化、规范化,并且要将这种良好的文化气氛保持下去。同时,要开展多样的寝室文化评比活动,设置月度和年度最佳寝室等称号并给予奖励措施,使宿舍成员自觉自愿地为寝室文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每个同学心里都有这样一种意识:“宿舍是我家,我爱我家”,适当的时候可以将这样的意识转变成一种口号或信条,使其在每一位同学心中根深蒂固。
3.强化宿舍人际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立,使其成为每位“新”同学必须认真修读的一门课程,在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教育资源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培养其坚强、理解和包容的心理品质,加强他们对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使其在发现自身问题以后能主动去寻找解决办法。其次,要开展以人际为主题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并鼓励他们把自身遇到的人际方面的问题讲出来,让大家共同讨论、共同解决。有些同学可能出于自身性格的原因,虽想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却总是迈不出那一步,所以,通过学校组织并提供这样的平台,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最后,要针对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进行不定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情况时要及时告知管理人员,并在专业心理专家的协作下,调解并解决问题。
五、结语
现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宿舍悲剧事件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社会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除了学习方面的要求外,是否也应该对于其在生活、道德、人际关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升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以及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出一点贡献,使大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能成为引领社会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黄俊虎.大学生眼中的宿舍人际关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2]丁剑.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对策
1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和谐关系的主要因素
1.1个体因素
学生个体的差异是产生宿舍关系不和谐的前提,首先是大学生成长经历的缺失。大学生群体中人际交往质量不高往往表现出“嫌弃型”个性特征。一种具有攻击性特征,如好强争胜,自我中心,嫉妒心重,报复心强,不懂得尊重别人等。这种个性会挫伤别人的自尊心,让人没有安全感,造成交往的压抑、紧张,使他人敬而远之;另一种具有退缩性特征,如害羞胆怯,敏感多疑,孤僻狭隘,自我封闭,依赖性强等。与这种人交往会使人感到负担重,气氛沉闷,需谨小慎微对待他们,让人觉得累。因此,改善人际交往,应努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在特定的环境下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性格与习惯。
1.2家庭因素
高校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调查显示,生活习惯差异是引起的宿舍矛盾的主要原因。例如,作息时间不同、问题、宿舍个人卫生问题等都会引起学生之间的冲突。此外,来自城镇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大多骄傲、自负,与人相处时不懂得忍让、宽容。在生活各方面可能会表现的比较挑剔,不懂得尊重他人,也是引起不良宿舍关系的因素之一。同时,来自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家庭的学生大都容易表现出一种自卑、缺乏安全感的特性,他们往往非常在乎别人无意中的言语,总是感觉别人是在针对自己,久而久之,就会回避与人交往,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1.3学校因素
从高校管理层面来说,首先,我国目前高校宿舍的安排很难根据宿舍成员的个性特征、民族习惯及志趣理想等来合理安排宿舍,大部分高校是在新生入学时,以随机组合来为其分配宿舍,有的宿舍成员甚至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院。其次,高校在学生宿舍的管理上仍然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对于像宿舍内部人际关系这样的微观事务则不够重视,思想工作做的不细致,缺乏对学生宿舍尤其是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关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寝室内的人际紧张。
1.4社会因素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各种利益格局瞬息万变,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导致的当前大学生社会思想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并且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日益表现出复杂化的一面。大学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很容易淡化集体主义意识,同时也很容易使自己的个人主义滋生,在与同学交往的时候就会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总想着别人的思想必须要围绕自己转,不愿意听取老师和别的同学的建议,容易产生自私、偏激及势利的个性,这必然会严重地影响到个人与他人的正常人际交往。
2构建和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
2.1大学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
宿舍成员要认识到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要能理解与接受他人的生活方式、思想。如果别人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安排等影响到你的学习,可以适当的、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考虑自我调整。要与舍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学会包容别人,对待他人要宽容,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也不要想着改变别人、控制别人,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的去融入到宿舍这个小集体中。大学生舍友之间有意见分歧是正常的,只要彼此坦诚的把内心的想法或苦恼说出来,积极地进行沟通,就会加深彼此的理解、加深感情。要学会“换位思考”,当你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许你就能理解别人的想法。换位思考对建立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很重要。要善于说谢谢,要学会感恩。因此,大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2.2加强人际交往技巧及心理素质教育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去处理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障碍。将人际交往技巧的学习带进大学生通识教育的课堂,供学生自主选择。学校也可借助第二课堂的宿舍文化活动来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同时,双管齐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鼓励学生适当的接触心理学知识,提高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此外,高校应开设高水平的心理咨询中心,加强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宿舍人际关系的指导,随时为学生解决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
2.3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宿舍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宿舍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的整体功能是育人,具体体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守法观念、道德观念、审美意识和人格修养等方面。学校应努力营造优美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把学生宿舍办成文明、卫生、优雅、舒适的大学生之家。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如“寝室文化大展赛”、各类文娱体育比赛等,既能活跃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沟通和团结协作意识。通过创建“文明宿舍”“、优胜宿舍”等活动,潜移默化地使宿舍的人际关系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4改善寝室管理方式
一个称职的寝室长对于构建高校和谐宿舍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寝室长往往就是这个寝室的“核心人物”,在室友之间发生争端矛盾时进行调节,防止室友之间关系僵化,同时也可以有效制止室友形成小帮派小团体,增强寝室关系和谐。而寝室长向层长负责,层长向楼长负责,楼长向班主任(辅导员)负责的链条管理,既可以规范寝室管理,也可减轻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学校要进一步重视和发挥寝室学生党员和干部的作用,将其纳入党员、干部考核评定体系之中,以加强其权利义务意识。
3结语
高校宿舍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对于健全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交际能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预防和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冲突,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以更好的姿态步入社会,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宁.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46.
关键词: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调查
一、调查背景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与同宿舍同学交流和沟通的心理关系。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宿舍人际关系是否良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情感特征使得新时期下女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也表现出自身的一些特点。本文尝试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结合新时期下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并听取周围同学的亲历亲感,针对本校女生宿舍表现出来的不良人际关系进行调查研究,为学校或者其他学者探寻影响该群体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针对2013年暑期留校女生展开。由于调查在暑期期间展开,大部分女同学已经离校,导致样本数量较少。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己编写的《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在学校女生宿舍门口、学校大门口、博智楼门口等地,针对全日制本科女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每人发放一份问卷,总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100份问卷,整理分析获得有效问卷9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
样本中大一有12人,占12.24%,大二12人,占12.24%,大三32人,占32.65%,大四42人,占42.86%;其中文科生48人,占48.98%,理科生46人,占46.94%,体育、艺术类特长生4人,占4.08%;宿舍人数1-2人有0人,3-6人有88人,占89.80%,7-8人有10人,占10.20%,9人以上宿舍有0人。
四、 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本次调查获得的98份有效问卷进行处理,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出现不良人际关系状况的女大学生宿舍超过了50%,但都停留在争论和冷战不激烈的程度,超过79%的同学认为与室友之间的关系较好。
其中偶尔发生矛盾冲突的有52人,占53.06%,从来没发生过的有46人,占46.94%,经常发生的有0人。发生矛盾冲突中,打架的有2人,占3.8%,吵架的有2人,占3.8%,争论的有26人,占50%,冷战的有22人,占42.3%。与室友的关系状况,很好的有48人,占48.98%,较好的有30人,占30.61%,关系一般的18人,占18.37%,不太好的有2人,占2.04%。
1.年级。调查结果显示,年级在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上呈现显著性差异。大一年级女生对宿舍的归属感较强,对宿舍生活的感性体验值较高,人际交往意愿强烈,懂得互相信任和尊敬,使得宿舍成员间关系很和谐。而大二、大三年级的女生,随着宿舍成员间交往的不断深入和了解,矛盾和冲突就会增多,开始有倾向的选择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容易形成小团体现象,导致真正经常在一起交往的人不是室友,从而呈现的宿舍人际关系不如大一、大四好。作为大四的女同学,都在处理着毕业找工作或者考研的事情,也更加珍惜即将结束的室友之情,所以宿舍人际关系最好。
2.高中所选学科性质。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就读文科、理科和体育艺术类特长生不同学科性质的女大学生,与其宿舍人际关系呈现显著性差异。文科生和体育艺术类特长生相比与理科生在性格、感情的表达、对事物的认识等方面更胜一筹。特别是艺术类女大学生,经常受到艺术的熏陶,性格方面更加开朗热情,善于沟通,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比较理性。体育类特长生往往像男生一样不拘小节,不斤斤计较,与室友交往甚好。有著名期刊指出:运动群体的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显著好于非运动群体,运动群体的女大学生在交谈能力和技巧、主动交友、正确处理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方面好于非运动群体的人。
3.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调查结果显示,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与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呈现显著性差异。曾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女大学生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女大学生相比,由于其长期致力于学生工作,在很多工作中学会了为人处事,顾全大局的品质,而且在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上也更加出色。所以其不仅能处理好自身与室友之间的关系,还对宿舍的人际关系作出贡献,调节和解决宿舍中的不良人际关系。
4.宿舍人数。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所住的宿舍人数的多少与其宿舍人际关系不呈现显著性差异。新时期的女大学生,主要集中于“90后”,她们所接触的事物和所处的环境造就了他们开朗大方、思维活跃、个性十足的品质,也就更容易接受和包容周围的事物,与不同个性的室友也更容易友好相处。而且新时期的父母接受的知识和教育也更前卫和全面,对子女的教育也紧跟时代步伐。
5.家庭的经济状况。调查结果现实,女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与其宿舍人际关系不呈现显著性差异。样本中绝大部分女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处于一般水平和小康水平,处于拮据阶段和富裕阶段的女大学生相对较少。家庭经济状况拮据的女大学生可能因为从小接受教育少及早便退出学生生涯,而富裕的女大学生父母基本上都会送出国深造。这一现象从客观上却给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起到了稳定促进的作用。
6.本地人还是外地人。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来自本地或者外地与其宿舍人际关系不呈显著性差异。随着社会进步,人们通过网络等方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从乡村到城市,市内到市外,国内到国外,经济与文化交流已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从而各城市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也不断缩小,大大的减少了宿舍之间矛盾产生的来源。
7.来自农村还是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来自农村还是城市与其宿舍人际关系不呈现显著性差异。由于国家长久以来大力开展农转城等项目,让农村的孩子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见多识广,不再拘谨害羞,所以在宿舍交往中与城里的孩子也拥有共同的话题。现在的女大学生在交往中也不像早些年那样在意家庭背景,更注重的是大家对情谊的认真态度。
8.是否为独生子女。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其宿舍人际关系不呈现显著性差异。社会上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们都是娇生惯养,我行我素,不懂得包容和理解,难以与人相处。但是事实证明,其绝大多数确是很懂事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拥有不相上下的交际能力,都能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随着我们越来越成熟,我们也会越来越进步。
五、 调查小结
1.我校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相对稳定,争论和冷战不激烈,比较柔和,有超过79%的同学认为与室友之间的关系较好,有超过百分73%的女大学生经常和室友交流,女大学生认为影响宿舍人际关系排前三位的因素有性格、兴趣爱好、作息习惯,所以我校女大学生应该从这三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创造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氛围。
2.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形成与高中所选学科性质、就读年级、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三个因素呈显著相关性。
3.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宿舍人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为本地人、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是否为独生子女没有显著相关性。(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李会.制约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因素的调查分析——以武汉地区6所高校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34-38
[2]李会,曹立中.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18(1):31-34
[3]罗巧慧.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研究——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J]. 学理论,2011,(2):41-42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人际关系
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其学习、生活中均能够起到巨大作用,对于其早日适应社会生活提供帮助,所以非常受到学校和学生家长的重视。然而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学生们把课堂之余更多的时间便投入到网络世界之中,沉迷于网络之中,他们在宿舍人际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其与室友们的人际关系。
一、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重要性
大学生的宿舍有很多别称,比如“第一社会”,一个宿舍的内部就是社会的缩影,大学生们需要学习怎样和别人和谐相处;“第二家庭”,朝夕相处的舍友会在你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舍友就是帮助你克服困难的亲人;“第三课堂”,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宿舍这个集体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所以应该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的充实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宿舍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中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宿舍的人际交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动机,分别是消除孤独感,获得安全感,寻找倾诉的对象和宣泄口,最后便是实现自身的价值。大一新生离开家庭来到全新的环境里会产生巨大的孤独感,因此为了克服这种感觉,每个人都会尝试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圈以消除孤独;在大学期间难免会出现心情低落的时候,此时舍友的作用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认真倾听对方的倾诉和宣泄,在舍友的劝解之下很快出现释然的状况;另外,良好的人际很系也是自身修养以及能力的具体体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自己在学习、生活以及步入社会大家庭中的工作中得到很多帮助,走向成功和辉煌。
二、网络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正性影响
互联网具有自由、虚拟和平等性等特征,因此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可以真实地大胆地宣泄不满、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通过和陌生人的交流舒缓心理的压力,心理压力得到释放之后,能够帮助大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从而更好的促进了人际关系的正常进行。互联网的应用让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可以拓展到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因此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在校园里或者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那些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即时通讯软件、微博和微信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交形式,在网络上交流能够跨越空间的距离,再加上网络资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因此可以不用担心在交流时无话可说的局面,在不断的交流和探讨过程中,舍友之间的友情会得到维持和保存,在逐步了解了他人的性格之后,也为在日常的相处时提供支持,使整个宿舍的气氛一直处于比较融洽的氛围中。
在大学宿舍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些许矛盾,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因此面对很多矛盾时不能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化解,随着矛盾逐渐的激化可能会导致比较可怕的后果;近年来新闻媒体曝光的大学宿舍内的打架斗殴事件层出不穷,甚至因为小小的矛盾引发不可收拾的局面,此时如果能够很好的运用网络手段进行协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大学生都是年轻气盛但是大多都比较理性,虽然在争论或者争吵之后能够认识自身的错误,但是碍于面子而做不到当面道歉,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或者微博微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歉意,舍友之间都会取得对方的谅解,这样便捷的方式便在“无形”中化解了矛盾和尴尬。
(二)网络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负性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同样如此。大学生在应用网络能够处理很多的社交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大学生的课程安排比较松散,在刚完成了“魔鬼训练”的高三生活之后,突然的放松给心理造成巨大的落差。由于没有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活明确的规划,因此很容易被网络世界所吸引,网络游戏的巨大吸引力使得大学生与现实生活发生了断层,与现实生活相比,他们更愿意投入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断满足由于孤独和缺乏安全感所带来的不安等,长此以往他们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便逐渐与社会脱节,在面对生活中的矛盾时不懂得如何去化解,网络上的交流终究和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存在着差异,给人的心理体验也有所不同。
如果长期和电脑网络为伍,宿舍之间的友情和人际关系变会逐渐淡化直至萎缩;另外很多同学无法处理好宿舍之间的同学关系,却是一位的在网络之间需求他人的安慰,在虚拟的世界里和现实的世界里对自己的感觉完全不同,这样一来学生会出现心理落差,从而更加的信任和依赖网络的作用,形成了恶性循环。网络信息的特点是信息量庞大、互动性很好,另外就是开放性较强,因此很多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为了满足内心的猎奇心理不断地进行“钻研和探究”,逐渐对网络上瘾。
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正处于渴求理解和交往的阶段,因此在宿舍的人际关系建立中,他们更多的是想保持一种健康和谐的环境氛围,这样也就体现出宿舍的“第二家”的作用,同样也是大学生在身心素质发展过程中最为最为正常的期求,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让他们感觉到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想要做好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首先应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继承和发扬优秀交际文化;其次是引导学生分清网络利弊,适度运用网络交流;再者充分发挥宿舍非正式组织的正面作用;最后深入学生宿舍,增加与学生交流。
三、结束语
网络,虽然在大学宿舍的人际关系培养中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为学生的交往提供便利的条件,但是由于其虚拟性和诱惑力也极易对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只有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清醒的认识网络的优缺点,并能够进行自我约束,这样才能够正确的利用网络工具,分辨出虚拟社交环境和现实生活学习环境的区别,从实际的行动开始,互助互爱,互相帮助,才能够真正建立一个健康和谐分宿舍环境。
【参考文献】
[1]柏雪梅.关于网络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2(10).
关键词:地方院校;贫困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45-03
地方院校普遍已经实行了学分制,宿舍成为了贫困女大学生过集体生活、娱乐休息、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宿舍人际关系就是女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她们适应社会前的一个实战演习之地。因此,塑造健康人格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责任和核心任务之一。
一、地方院校贫困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
高等教育的扩招和不断深化改革,大学生逐渐增多,女大学生占据大学校园的半边天,据资料显示,地方院校贫困女大学生数量超过10%,贫困大学生的学业和社会适应问题目前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因贫困而带来的大学生辍学、犯罪和心理异常的案例屡见不鲜,关注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她们宿舍人际交往的信心极为必要。
1.家庭背景、兴趣及价值观差异,导致交往狭隘性。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因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个体贫富差距较大,宿舍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据调查,地方院校大部分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勤俭节约,会不自觉的按照自身的条件将自己归类,倾向于与自己同类的同学交往,自卑与自尊交织,从而导致人际交往信心不足,造成与外界的隔离和对立,可能排斥所属群体或被所属群体排斥,经常生活在群体,产生人际交往狭隘,加剧宿舍人际关系的恶化。
2.虚荣心、攀比心理、自尊心的需求,致使交往反向性。地方院校部分贫困女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对自己的家庭背景忌讳莫深,形成不正确的认识,产生“贫穷就是最大的羞耻”的偏颇认识,穿得差和吃得差都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歧视。为掩盖自己贫困的外表,她们追求高消费,不切实际的与家庭优越的同学盲目攀比,买高档的化妆品和衣服,在宿舍同学过生日或是聚会时装阔气,盲目消费导致家庭负担加重,当满足不了这些高消费时有些人就会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或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得自己所需的资金。
3.认识问题的片面性和自我服务偏差,引发交往矛盾性。地方院校贫困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他人的认知、交往本身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非常特殊的群体,受到父母的关注和期望更高,他们改变自己的身份、处境和地位的愿望更迫切,因此贫困女大学生比他人更希望得到理解与支持,拼命学习,长期处于紧张和应激状态,滋生不顺心、不温暖、不合群的心理,独来独往,时常与宿舍同学不合群。
地方院校贫困女大学生都渴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持有端正纯洁的交往动机,但常常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所以,要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就要从女大学生自身、外部环境两方面共同努力。
二、加强地方院校贫困女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关系的路径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人格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新时代背景下,贫困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引起了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一)提高自身认知构建宿舍和谐人际关系
1.学会体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女大学生处理宿舍人际关系时,要善于洞察他人的优点与长处,主动与他人接触。由于高校女生宿舍处于“大摩没有、小擦不断”,室友之间的磕磕碰碰无法完全避免。首先,贫困女大学生要调整作息时间,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统一起居时间,减小作息差距,共同遵守,减少争执,消除摩擦,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其次,懂得运用宽容技巧,退一步海阔天空,当然宽容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退让,若对方每次都无理纠缠,适当给予必要的反击,这样可以提醒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适可而止,也可以适当幽默刺激一下对方。
2.学会尊重。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的基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也有足够的好奇心。女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秘密和好奇心,对于舍友的隐私,不要想方设法去探求,隐私具有敏感性,任何试图探寻别人隐私的话题都是不受欢迎的,极易引起室友的不悦和反感。贫困女大学生尤为注意的是,未经得舍友同意或舍友不在场,切不可擅自乱翻其衣柜和抽屉。同住一宿舍,有时难免知道舍友的某些隐私,贫困女大学生应当守口如瓶,尊重他人的隐私,保护舍友的隐私。
3.学会运用距离。女大学生应当以平等态度对待同宿舍的每一个舍友,不要厚此薄彼,与部分同学打得火热,疏远不理其他舍友。固定与某一人同进同出,一起上学和放学,容易引起宿舍其他成员的不悦,疏远了其他舍友。这种不恰当的人际距离不利于地方院校贫困女大学生建立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客观地说,女大学生可以建立有深度的近距离友谊,但决不能以牺牲友谊的宽度和广度为代价。
4.消除嫉妒心理。大学是个广阔的舞台,每个学生都是专业的演员。在一定程度上,同宿舍的同学可能会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别人的优点极可能是自己的不足。地方院校贫困女大学生在羡慕别人时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不断提升综合实力,而不是让羡慕变成嫉妒,正视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正确处理和调整好自己与舍友的位置关系。
5.培养积极心态。大学是自由发挥自身才能的大舞台,有人如鱼得水,有人却默默无闻。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合作和沟通,与他人合作和沟通,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在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只有播种真诚,展现自我真实的感谢,才会收获别人对你的欣赏及感谢。
(二)改善外部环境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
1.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增强贫困女大学生的自信心。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宿舍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学校应该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这能增强宿舍成员间的感情和合作意识。学校以宿舍精神为突破口,培养贫困女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守法观念、道德观念、审美意识和人格修养,努力把学生宿舍办成文明、卫生、优雅、舒适的贫困女大学生之家,形成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为她们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宿舍人际关系;方案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宿舍对于大学生是第二个“家”,宿舍同学之间的心理交往状况,决定了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出现宿舍人际关系困扰问题的大学生,常常出现压抑、敏感、焦虑、自我防卫等心理问题,而宿舍关系融洽的大学生,更注重学习和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心态较为乐观。[1]大学生心理咨询实践也表明,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咨询率不断上升,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重点问题。近年来研究结果均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设计方案研究内容较为缺乏,多注重团体干预效果,对团体干预过程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高校宿舍为基本单位,以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为目标,设计一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性方案,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依据
一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冲突的突发期。大学生人际关系冲突往往是生活琐事引起的小矛盾,小矛盾没有及时化解,往往造成后期冲突的突发性。心理咨询案例证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主要集中在军训后期和毕业前期。大学新生军训后是宿舍人际关系突发期,宿舍成员间相互了解不深,容易产生偏见,由于个性不同开始形成小团体,小团体成员之间交往密切,与宿舍其他成员的交往较少,甚至开始排斥其他宿舍成员,加剧了宿舍人际关系冲突。[2]毕业前期也是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的突发期,就业压力造成宿舍成员情绪焦虑,长期积压的人际关系困扰容易爆发,造成宿舍人际关系紧张。针对这种人际关系的突发期,每年度可组织两次宿舍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分别于10月份“新生适应活动月”和5月份“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中开展。
二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多样性。每个年级的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呈现出不同特点,大一新生主要是生活习惯的磨合,大二学生主要是人际竞争的冲突,大三学生主要是因为价值观不同引起的冲突,大四学生主要是人际关系冲突积压而造成的综合问题。不同性别的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也不同,女生多为生活琐事产生人际关系困扰,男生多为人格差异引起的事件而产生人际冲突,女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隐蔽性和潜伏期较长,男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直接性和爆发性较强。家庭贫困生、患有生理疾病的学生、非正常家庭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对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较低,对待人际关系问题敏感多疑,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较弱。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群体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制定的团体辅导方案也有所不同。
三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关冲突系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生活习惯不同和性格不合是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贫富差距的加大,消费观是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要靠打工、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习和生活,生活节俭。而家庭富裕的学生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较高,往往形成高消费观,这容易引起贫困生在宿舍里感到自卑,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产生人际关系冲突。宿舍同学之间存在着诸多人际竞争问题,如:竞选班干、系干、申请入党、奖学金、助学金、申请勤工助学岗位、保送研究生名额、考试竞争等,人际竞争问题加剧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针对宿舍人际关系冲突影响因素的不同,在方案设计前期做好充分的调查,在实施过程中也要仔细观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团体心理辅导以拓展训练、热身游戏、心理剧、绘画、脑力激荡、电影疗法、叙事疗法、分享体验等活动为主,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增强成员的内在的经验感悟,以改变自我认知偏差和外在行为,释放心理焦虑和压力,促进团体协作。本方案根据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突发期,在军训以后和毕业前期,分别以“相亲相爱一家人”和“舍不得别离”为主题开展活动。通过海报宣传,以宿舍为单位自愿报名,心理委员推荐,辅导员推荐三种方式参加。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困扰,帮助宿舍成员探索人际关系的现状,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和解决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纠正自身认知偏差,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该团体活动共进行4次,每周1次,每次团体活动时间为90分钟,具体时间为每周四下午4:00―5:30。活动场地为学院体育场,根据招募情况选择5到10个宿舍,团体领导者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教师和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担任,根据方案设计内容培训辅导员和心理协会成员担任团体的观察员和组织协调员。
三、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加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前期调查和后期评估。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前期,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可采用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评法来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确定团体心理活动的主题。针对活动效果的评估,可采用书面和口头的心得体会,团体成员自评表,心理测评等方法进行评估,及时从辅导活动中取得经验。
第二,加强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针对性。针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的突发期,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群体不同,影响因素不同,设计不同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大学生宿舍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针对个人习惯问题,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针对品格问题,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针对不同性格问题,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针对价值观不同,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针对人际竞争问题,加强学校管理的公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可以融合不同的教育内容,才能增加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多方位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加强团体辅导活动过程中的精神对话。团体辅导活动对团体领导者的要求较高,团体领导者的人格、专业训练、技术方法、伦理道德等方面都需要具有严格的资质。通过精神对话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分享,在分享中反思,在反思中构建,避免团体辅导活动流于形式,异化为各种游戏活动。高质量的精神对话是建立和谐关怀的气氛的必要条件,各个单元活动的开展和深入,都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精神对话,而不是机械性按照预定计划和步骤来实施的训练活动。[3]
第四,加强学生在辅导活动后的反思和调试。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活动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高校教育者还要从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多从自身存在的问题入手,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对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反思能力,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积极和同学沟通交流,对别人多理解和包容,多欣赏别人的优点,真诚的对待他人。
参考文献:
[1]金盛华.今中国人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社会心理医学研究[J].心理学探新,1999(03):47-52.
[2]李会,曹立中.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18(01):31.
[3]裴利华.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08):528.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相关对策
一、“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
“90后”大学生,出生在我国社会转型最激烈的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90后”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区别于其他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如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集体意识淡薄等。“90后”大学生自身成长的特点,使得其宿舍人际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
1.宿舍与宿舍之间差异显著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学生辅导员,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同一年级的不同宿舍之间,学生的人际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多数宿舍的宿舍成员之间关系比较和谐、融洽,经常结伴上课,一起参加集体活动等。同时,在学习上,他们能够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当其中一个成员出现困难时,大家能够主动帮助他,生活上,相互之间更是彼此照顾,彼此依赖。但是,部分宿舍出现宿舍成员之间因为小事争吵不休,甚至有的宿舍,大家相互之间很少交流,人际关系非常淡薄,涉及利益时,相互之间更是“明争暗斗”,使宿舍人际关系非常紧张。
2.不同的年级,人际关系有着不同特点
有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随着年级的变化呈倒U型变化趋势。大一的学生,由于远离家乡、远离家人朋友,来到新的环境后,对同宿舍的朋友依赖性比较强,因此这时的人际交往密切,宿舍的人际关系质量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宿舍成员的缺点慢慢暴露出来,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因此使得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质量下降,人际冲突明显。到了大四,宿舍成员感觉到“分手在即”“以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相见”,面对毕业的来临,宿舍成员之间的依恋感增强,使得人际关系质量出现前所未有的回升。
3.同一宿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有些大学生宿舍是混合寝室,寝室成员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作息时间的不同,导致他们相互之间缺乏交流,情感不密切,有些同学之间甚至很少说话,从而出现人际关系淡漠的现象。
二、影响“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1.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的差异
高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同一个宿舍,有南方的同学,也有北方的同学,不同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使他们在生活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有些同学在宿舍比较随便,未经允许就乱动别人东西,或者有的同学说话很随便,不注意有没有影响到其他同学。这些都会引发宿舍成员之间的摩擦和矛盾。
2.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
“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很难融入集体生活。当与室友发生矛盾时,双方都不忍让,使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
3.沉迷网络,缺乏人际沟通的技巧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使得现实生活中,很少与他人交流,更不知道怎样与他人交流。大家都把情感寄托在网络上,不断把自己封闭起来,同宿舍成员之间缺少情感的交流,人际关系淡漠。
三、构建“90后”大学生良好宿舍关系对策
1.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宿舍成员之间的矛盾、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性格造成的,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同时练就自己豁达的心胸,学会尊重别人,遇事多包容。学习人际交往、沟通的技巧等,经常与宿舍成员交流、谈心,增强相互间的了解和感情。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2.学校要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宿舍环境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造和谐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以宿舍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宿舍成员之间的交流,为建立和谐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家长要积极引导
大学生很多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的特点都来自家庭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会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所以,家长在关系孩子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一些与他人交往、沟通的技巧,在孩子遇到人际问题时,能够给予正面、正确的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其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宿舍是一个小社会,为大学生真正融入社会,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大学生在宿舍中学到的与人相处的技巧,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等,都会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刘金虎.浅谈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建议对策[J].高等教育,2014(04).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关系;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54-02
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在大学“必修课程”之一,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给予学生亲人的支持、良师的指导,满足人对人那种亲密的渴望,帮助学生更好融入大学工作生活和学习;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对于辅导员及学校领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实时动态,更好地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
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高职院校以宿舍为单位的小群体内高度密切接触的特殊人际关系。由于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生源地差异增大,学生自身生活习惯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在高密度接触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各种冲突,如宿舍室友间作息不一,深夜归宿不注意降低音量;学生不注意卫生问题,衣服袜子等几天甚至发臭了都不清理;某些学生不满宿舍另一学生的外部表现,彼此较劲,小摩擦就起争执等。这样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各自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是在女生宿舍中,最为流行的“窗帘”现象最能说明宿舍人际关系的紧张性和沉重性。如果不注意及时疏导,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升级。
二、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子
1.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家庭教养。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国家独生子女政策深入,入学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都是父母娇养的“宝贝”,父母都从子女的角度出发,为其尽力谋划,保证其生活无忧,使得这些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很少从别人的角度体谅与宽容,进入宿舍生活,就更容易与别人产生矛盾。除了父母娇养方式的差异,还有父母对子女的卫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上的教导差异。如有的家庭对清洁度要求很高,而宿舍生活里出现不符其清洁标准的室友,就容易爆发矛盾;如有的家庭的生活作息规律稳定,而宿舍集体生活无法保证所有人的作息一致,这些也容易爆发矛盾等。
2.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校管理。高职院校的学校管理模式和学生原本高中的学校管理模式有很大不同,大学主张学生自己管理,教师真正起着督导作用;而高中的学校管理大方向保持在“教师管理学生服从”的这一模式。高职院校大学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难免经历困惑转折期,如果在这一困惑转折期,监管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督导作用或是学校管理对学生这一块工作的忽视,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这些大学新人的宿舍动态,将会更容易激化宿舍矛盾。此外,宿舍后勤管理工作不到位,如后勤服务态度差、宿舍生活条件差、宿舍维修跟不上等,很容易使学生将宿舍作为泄愤的地方,这为宿舍关系的不和谐留下隐患。
3.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环境。世界经济一体化,就业竞争压力的凸现,使得学生之间更容易发生利益矛盾,而在高密度的宿舍内部这一矛盾更日益凸现。原来亲密无间的室友一转眼变成就业敌手,情感落差大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而社会不良的价值取向也使得大学生困惑和迷茫,争先机、拉关系、物质化倾向加强,社会诚信危机的蔓延,都会使得宿舍内部之间人与人的理解和信任减少,阻碍了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建立。
4.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身心理。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方式、人格等)影响着其对周围的感知觉,进而影响对周边情况的判断,如果其对周边环境判断为厌恶、烦闷等负性情绪的,就更容易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产生矛盾,特别是宿舍这样的高密度空间。如有的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是偏向听觉先处理信息,其对声音的敏感度高,对于噪声的消极体验感强;如有的大学生理解方式主要是内倾型,更多关注内心,更多从自身角度出发,容易对的处理(经常是少数服从多数)理解出现偏差;如有的大学生因自身记忆对于某件事情倾向反对,但是身处宿舍环境就需要大学生对多元化意见的宽容与接纳,这时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负性情绪体验,容易使得宿舍群体内部产生矛盾;如有的大学生自尊心较高,容易受挫后选择逃避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这会加剧其宿舍人际关系网络,降低其生活支持系统的构建,更容易受挫而不能及时排解心理压力。
5.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增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活动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多是流于形式,学生没能从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大多数学生仍缺乏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在实践中往往感情用事,凭感觉处理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人际冲突,有时甚至使一些完全可以消除的矛盾恶化。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性的学问,其中有丰富的知识和技巧,缺乏社会经验和与室友相处经验的大学生,往往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心理健康支持系统
1.学校管理层面的重视与支持。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宿舍精神层面建设,加大宿舍管理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宿舍管理制度,不仅仅包括宿舍的硬件设施、卫生、纪律等方面,还应重视精神层面的宿舍文化建设,把宿舍的人际关系也列入到宿舍的管理议事日程当中。在宿舍总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宿舍管理,对大学生宿舍行为进行合理调控,加强其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引导。
2.学工系统和心理健康中心工作的落实。学工系统重视学生工作,特别加强学生的宿舍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如“新生宿舍大赛”、“流动红旗月”、“文明宿舍”、“宿舍标兵”等活动来促进宿舍关系的建立,帮助学生更好融入宿舍生活,以自己的宿舍为荣,以自己的室友为亲人,打造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而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一般挂靠学工系统)可以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中更重视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调节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传授,开展丰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参与到宿舍人际关系的讨论中来,增强其合作共处意识,潜移默化地使宿舍的人际关系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此外,还可以做好心理档案登记工作,密切了解学生宿舍动向,更好地把握其心理健康。
3.高职院校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高中生与大学生本质的区别,在于学生已不再是仅仅局限在学习上,更多的是学习人际相处,而宿舍就是个人交际素质提高最好的学习阵地。正确地认识自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不要只看到室友的缺点和不足,也要去发现室友的优点,学会宽以待人、包容别人的缺点,但也不能一味放任和纵容,要能结合宿舍集体力量帮助室友改善。宿舍内部的成员不再局限于高中的同一地方,可能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可能对他人的生活带来影响,这就需要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不讲脏话,作息时间规律,室友休息时不大声说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宿舍整洁,不随便使用室友的东西等。还可以在宿舍关系融入阶段,与室友共同制定宿舍公约,使得大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错必改”。此外,学习必要的人际交往知识,掌握人际交往技巧,重视沟通的重要性,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在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往往不能妥善解决,容易闭目塞听、走极端,因此误会容易产生。通过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可以帮助澄清误会,也可以开阔视野,许多错误的观念和疑惑正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中得以疏导。
参考文献:
[1]魏彤儒.试论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一、完善素质教育工作网络,为素质教育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完善素质教育工作网络。
1.成立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建立起由团委学生处、基础教学部、教务处、宣传统战部、招生就业处等部门具体组织,各系(院)具体实施,党、政、工、团“四位一体、分管共育”的素质教育管理运行网络。
2.形成了以系(院)党支部(总支)为核心,班主任、辅导员为骨干,学生家长、合作企业广泛参与的学校、家庭、企业“三体联动、分管共育”的育人机制。
3.不断优化三全育人氛围,即:行政人员、后勤工作人员等全员参与;学校全过程育人贯穿始终;各种教育载体全方位育人。
(二)搭建起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广阔平台。
1.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从五个模块课程体系的特点出发,组织开展品牌主题活动,构建和完善校内外各种类型的素质教育基地。逐步建立起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身心素质培养活动、以内涵养成为目标的人文素质培养活动、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导向的培养活动和以“绝活”教育为特色的创新创业培养活动五大活动体系。组织开展的这一系列品牌主题活动,延伸了课堂空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成为素质教育的亮点。
2.注重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高校要鼓励和支持优秀学生社团的发展,在完善原有社团管理的基础上,依托各系专业特色,建立科技类社团,由各系具体管理协调并开展活动。逐步完善社团注册登记,激励各社团加强建设开展活动。
(三)探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社团活动组织为抓手,基地和孵化器建设为载体,把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推向深入。设立创新创业专门学分,把“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指导”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全院各专业学生中普遍开设。健全和发展大学生创业社等创业社团,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社团。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阿里巴巴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阿里巴巴物流服务站等,为学生创业提供载体支持。
(四)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地建设,为素质教育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这一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鼓励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优、数量足”的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同时,选聘校外一批名人士、专家、企业经营等作为兼职教师或主讲嘉宾,在校内开设文化素质课程和定期举办素质提升讲座,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师资团队。与此同时,继续深化与校外专业实训基地的合作,加强与革命遗址、文化馆所及社会救助所等社会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大学生素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
(五)优化校园文化和网络育人环境,为素质教育开展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
一是重点加强校园景观建设。绿地、湖边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和利用率较高地方,适当添加一些供师生休息、读书的设施,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设置一些宣传标语,建设一些统一标志性的设施,影响感染学生。二是发挥楼宇的文化培育功能。在各楼内走廊中将高校的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等张贴于墙,让校园文化无处不在。三是积极利用网络、校史馆、校报、电子屏等形式传播文明风尚。深入开展反活动,组织学习《校园反警示教育宣讲资料》,引导广大师生认清害人本质,同作坚决斗争。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建设的预期成效
(一)“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素质教育机制全面落实。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管理体制中,职责到人,任务到岗,措施到位。为此学校应该及时统筹规划,协调配合,全面促进和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团委学生处负责艺术团建设、学生社团建设及寒暑假社会实践“三下乡”等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宣传部运用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和传媒,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全方位营造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等等。
(二)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品牌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开展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以内涵养成为目标、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导向、以“绝活”教育为特色的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职业发展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活动等五大品牌主题活动,拓宽素质教育培养渠道。建设的专业学术、理论研究、身心健康、文化艺术、公益服务、创新创业六大类学生社团,可以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三)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提高了学生素质养成的自觉性。
建立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考评机制,制定考评办法和标准,引进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邀请企业管理专家共同设置评价内容、制定测评标准,通过对学生在课程学习、活动体验、实践锻炼等环节的学习效果和行为表现进行测评,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进行全面评价,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纳入素质学分考核体系。
(四)优化的素质教育平台形成了独特有效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
以塑造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职业发展素质和创新素质五种优秀素质为框架,构建并实施学院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从五个模块课程体系的特点出发,组织开展品牌主题活动,构建和完善校内外各种类型的素质教育基地。编辑具有学院特色的素质教育校本教材,拓宽了素质教育培养渠道,形成了独特的学生素质教育模式。
(五)扎实推进的素质教育项目建设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通过实施素质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进一步增强,就业竞争力逐年提高。
三、大学生素质教育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工作网络方面,成立了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建立起了由团委学生处、基础教学部、教务处等部门具体组织,这些部门还需继续加大协作力度,不断优化育人机制。
第二,课程建设方面,选修课和慕课的科目还要进一步调整,课程标准需要进一步规范,教学内容方面需要进一步筛选,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方面需要进一步创新。
第三,师资和教材方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素质教育教师的实战经验较少,外出培训还要加大力度,企业兼职老师较少,需积极引进校外兼职老师。适合学生特点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教材较少,需要加大开发力度。
第四,在基地经费方面,校内创业基地面积偏少,缺乏科学管理,需加强协调,提高校内基地的利用效率;校外素质教育基地合作育人机制尚应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