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4 18:13:31
导语:在公路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市政府: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安监部门关心支持下,紧密结合安监职能和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工作,以狠抓队伍建设强素质、规范执法行为树形象为主线,切实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相关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
1、不断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近年来,我局大力推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对国家历年来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了全面梳理,并按照“合法裁量、公开公正、过罚相当、简便易行”原则,制定出台了《__市安监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涉及法律、法规、规章39部,行政处罚权287项。该自由裁量权实施基准对安监部门有自由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条款都进行了拆解分档,固定了每一档的处罚标准,并上网公开透明运行,对减少执法随意性,防止处罚畸轻畸重,发挥了积极作用。
2、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我局凡是做出重大行政决策,都要经过调研、咨询、讨论环节,必要时,还采取书面征求意见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有关单位、团体和专家的意见;涉及规范性文件制定的,严格按照《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的要求,对规范性文件出台前进行审查,出台后进行备案。作出较大行政处罚的,如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建设、责令停止施工、吊销有关许可证、以及罚款1万元以上的案件一律提交案件审理委员会审议并报备;对实施一般处罚的案件,由案件承办人员负责填写案件处理呈批表,连同有关证据材料报政策法规处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批后实施。
3、编写“监察支队”制度汇编。为做到用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用制度约束行政执法人员,不断提升行政执法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市支队从加强内部管理着手,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和反复讨论修改,编写了《__市安全生产监察支队工作制度汇编》,从队伍管理、执法规范、会议制度、检查执法、服务企业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制定了25项制度,明确了岗位的职责、工作流程、工作纪律、管理规定等。
二、行政处罚实施及案卷抽查情况
1、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实施情况。我们在努力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同时,还加大了局机关的内部行政行为的规范力度,即在案件办理流程上严把 "四关",一是办案人员把好现场调查取证关,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二是处室负责人把好立案关,确保具备法定立案条件;三是政策法规处把好审核关,进一步核实适用法律是否正确、办案程序及执法主体是否合法等;四是分管领导亲把案件审结关,对较大案件提交案件审理委员会审议。2013年,全市安监系统共立案查处行政处罚案件41件,其中,给予警告处罚的案件2件,给予罚款处罚的案件39件,无一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发生,较好地保护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成果。
2、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卷抽查情况。近期,我局组织人员对全市安监系统行政处罚案卷进行了抽查测评,从抽查的情况看,大部分县区的行政执法行为较为规范,违法事实认定清楚,证据充分确凿,适用法律准确,处罚决定合理,特别是“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得到有效转变,处罚程序中的处罚告知、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较大案件的集体决策和行政复议、诉讼等救济权利告知制度基本得到落实。一是适用法律及自由裁量权行使方面。本次抽查的行政处罚案卷全部适用一般程序立案办结,执法主体合法、被查处对象认定准确,援引法律正确,处罚结果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凡涉及有自由裁量权条款,根据违法的事实、性质、手段、后果和改正措施等情节,结合相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相关执法单位能够正确作出从轻、一般、从重的处罚。同时,对有法定不予处罚情节的,也都能严格按法执行。二是现场检查和调查取证方面。现场检查和调查取证是案件处理的基础工作,案卷显示,相关执法单位基本都能做到现场检查记录清楚,调查取证客观、全面,以及不少于两名执法人员亮证执法和依法告知是否申请回避等事项。对检查发现事故隐患的,能依法作出责令立即排除、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等现场处理措施,并能准确记录现场拍照、录像、收集、提取证据和邀请其他人员到场等情况,对于以音像形式形成的材料,能用文字标明摄像、摄影、拍照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装订立卷,较好的满足了法律关于取证工作必须真实、合法、客观的要求。三是行政处罚告知、听证告知和立卷归档等制度落实方面。各执法单位在处罚决定前,能够履行处罚告知义务,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且每起处罚案件都有机关负责人审批。同时,重大的行政处罚案件,能及时提交案审委集体讨论决定,对符合听证条件的案件,及时告知当事人享有听证的权利。但因当事人全部选择放弃听证,所以此次抽查的案卷中没有出现听证通知书,听证笔录和听证报告等法律文书。此外,对需要送达的法律文书均依照法定程序和法定时间送达。案件办结后,能严格执行案卷管理制度,实行一案一卷,卷内材料完整齐全,按时间顺序排列,装订整齐。
三、行政指导工作开展情况
1、制定工作制度,明确阶段任务。上半年,我局制定出台了《__市安监局行政指导工作实施方案》和《__市安监局行政指导工作规则》,对行政指导工作的基本原则、指导事项、实施范围和实施步骤等作了详细规定。明确指出5—6月为动员部署和组织培训阶段,市县两级安监部门要召开动员会议,成立推行行政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工作机构,部署本单位行政指导工作;开展行政指导业务培训 学习活动,通过集中培训探索、研究行政指导工作特点和规律。5—11月为规范完善和深入实践阶段,各级安监部门要进一步探索行政指导方式,研究制定行政指导各类文书格式,逐步形成科学的行政指导体系和机制,并根据工作方案和各项制度要求,认真组织实施行政指导工作。12月为总结迎检阶段,全市安监部门要对行政指导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整改,使行政指导工作成为行政执法工作的有益补充,并做好迎接上级有关部门的考核评价工作。
2、积极召开工作推进会,加强行政指导宣传力度。今年5月份,我局适时组织市局各业务处室召开了安全生产行政指导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各处室要认真执行《__市安监局行政指导工作实施方案》和《__市安监局行政指导工作规则》,按照“事先指导、事中规范、事后巩固”的行政管理目标,积极开展行政指导推进工作,确保在方案规定的序时进度内,圆满完成各项推进工作。同时,会议就行政指导的概念、功能和适用法律的问题向大家作了基本培训,通过培训参会人员充分认识到了行政指导作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必要补充手段,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意义。
3、安全生产行政指导实施情况。根据《__市安监局行政指导工作实施方案》规定要求,从5月份开始,我们对需要实施行政指导的行业领域进行了排查摸底工作,经研究,决定在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行业领域实施安全生产行政指导制度,并根据行业特点,组织人员研究制定了行政提示、行政警示、行政帮扶、行政告诫、行政建议、行政劝勉等法律文书范本。截止目前,我局针对管辖企业共实施行政指导178次,其中,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在赴捷达公司北蔬港高速公路BSG-1标项目进行培训工作时发现他们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规范,针对该情况下发了行政指导通知书,并帮助他们做了调研报告,在整改过程中,由于他们当时的现场施工人员水平有限,宣传教育中心又安排张崇明老师帮助其设计了用电方案,并且三次到工地所在地连云港市帮助现场解决问题,使得该项目部在验收时高水平通过,受到了省验收组的好评。
四、其他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开展责任状签订活动。根据安全生产执法工作重点,从加强依法行政建设领导体制、扎实开展依法行政宣传教育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等方面出发,我局与所辖的清河、清浦、淮阴、楚州、涟水等九个县区安监局签订了《年度依法行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将执法责任层层分解到执法单位和个人,切实明确每个人、每个岗位的执法责任,使安全生产责任和依法行政工作得到了层层落实。
2、全面实施行政执法计划。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指导方针,年初,我局制定了2013年度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计划。该计划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工作思路,明确要求全市杜绝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遏制较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确保年度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控制在考核指标以内;已查明安全隐患的责令整改率、到期复查率为100%;已查实违法行为的查处率为100%;案件复议和诉讼维持率达100%。从执法对象、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频次、执法过错追究等多个环节来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执法计划的制定,为我局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打下了扎实基础。
3、创新行政执法模式。从树意识、提能力入手,推行“说理式阳光执法”模式,通过展开深入透彻的论证说理,从根本上化解当事人的抵触情绪,使当事人心悦诚服,增强安监队伍执法的威慑力,并以执政为民为宗旨,实现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严格、公正、文明、理性”,做到有为、有威、有位。
4、热情高效,快速行政审批。行政审批中心安监窗口本着“以民为本、热情高效、优质服务”工作原则,创新审批模式、采取便民措施,今年以来,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15件,厂(矿)长、经理、企业法人代表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书4109件,安全管理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书7601件,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4507件,按时办结率100%。被市行政审批中心2次评为月度“优胜窗口”, 1次服务明星,1次优胜个人,( 淮)安监许准字〔 20__ 〕第69 号行政许可案卷被市法制办评为“全市十佳优秀行政许可案卷”,受到了企业、社会、上级的好评和称赞。办事群众深切地感受到了安全监管人员的真诚服务,实现了政府职能部门与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与沟通。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以上是我局今年以来在依法行政各项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成 绩,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安监局大力支持、指导下,吸取其他兄弟市的典型经验做法,全面履职、通过不懈努力,争取在依法行政工作中实现新突破。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规范自由裁量权工作重要性认识,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好的单位的做法和典型经验进行宣传,扩大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安监执法的公信力。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全面提升系统监管执法能力和水平的总体要求,转理念、转方式、转作风、找差距、补短板,通过强化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效能,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为建设山清水秀、富足祥和之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通过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县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下降,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主要任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持续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企业双控机制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强化治本攻坚;着力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能力。
三、检查范围
(一)重点检查单位范围。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和《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的意见>的通知》要求,重点检查单位范围为:
1.安全生产风险等级较高的生产经营单位:
(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场或者排土场边坡高度200米以上的露天矿山,建设在大型工矿生产经营单位、大型水源地、重要铁路和公路、水产基地和大型居民区等重要生产生活设施上游的尾矿库和生产运行的尾矿库;
(2)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
(3)烟花爆竹生产、批发单位;
(4)金属冶炼生产经营单位;
(5)涉爆粉尘生产经营单位;
(6)安全生产标准化未达标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落实不到位的生产经营单位。
2.近三年发生过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发生过群发性职业病危害事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3.纳入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对象的生产经营单位;
4.发现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
5.试生产或者复工复产的生产经营单位;
6.其他应当纳入重点检查安排的生产经营单位。
(二)一般检查单位范围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7〕150号)要求,一般检查单位范围为:
1.本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的重点检查单位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
2.对下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抽查所涉及的生产经营单位;
3.其他应当纳入一般检查安排的生产经营单位。
四、基本情况及检查安排
(一)执法人员基本情况
我局目前共有执法股室4个,(矿山安全监督管理股、矿山监察中队、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股、工商贸行业安全监督管理股)执法人员13名。
(二)直接监管执法对象情况
全县共有非煤矿山42家(生产建设系统70个,尾矿库43座),经营性危险化学品企业53家、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2家和4家烟花爆竹长期零售点、工商贸行业19家。(三)重点检查单位数量及频次
全年重点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8家,其中金属非金属矿山13家、烟花爆竹经营企业2家、冶金等工贸企业3家。
企业名单见附件1。
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年内至少进行四次监督检查。
(四)一般检查单位数量及频次。
全年一般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02家,其中金属非金属矿山29家、危险化学品企业53家、烟花爆竹长期零售点4家、冶金等工贸企业16家。
对以上一般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三)重点检查内容
详见附件2。
(四)时间安排。
详见附件3。
五、监督检查有关要求
(一)监督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1.各承担监督检查任务的股室应根据县政府批准的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统筹考虑监督检查工作日数量、专业技术力量、执法检查装备力量等实际情况,以及分管行业(领域)阶段性安全生产特点规律,编制本股室的年度监督检查计划。
2.各承担监督检查任务的股室应当明确每次具体监督检查任务,编制现场检查方案,明确被监督检查单位基本信息、检查内容及检查方式等内容。
(二)现场检查、现场处理和处罚。
(1)监督检查人员应当按照现场检查方案,开展监督检查活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隐患,应当依法做出现场处理决定。
(2)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按照“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3)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需要进行处罚的,应当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三)归档。
监督检查结束后,承办人应当将现场检查方案、现场检查记录、现场处理文书等一并归档;对于立案调查,需要实施行政处罚的,还应当将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执、处罚落实情况等一并归档。
(四)调整、报批程序。
经县政府批准的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因工作需要进行部分调整或者变更的,由相关股室书面提出具体调整或者变更意见,经主管局领导同意,提交政策法规股报请局主要领导批准后施行,并形成正式文件。
年度监督检查计划重点检查单位的数量减少幅度超过计划10%,或者监督检查单位的数量减少幅度超过计划20%,以及重点检查单位的范围作出变更的,应当重新核定相应工作量,并经局主要领导批准后,由政策法规股重新报县政府批准后向市应急局备案。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开展监督检查活动,是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工作条例》,明晰安全监管部门监督检查责任的有效举措。各承担监督检查任务的股室应加强组织领导,提前做好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妥善处理好日常工作事项,不能以人员、装备、时间不足为由影响监督检查计划的实施,维护监督检查计划的严肃性。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将是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发展改革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至关重要。今年我省发展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突出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自主创新,着力推进城乡、区域、陆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和服务提升,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具体要着力做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要按照“稳定优化一产、主攻调整二产、提升扩展三产”的要求,充分运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力求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按照生产性与生活业并重、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并重,突出重点产业、区域、平台、企业和重大项目,不断提升服务业总量和质量的思路,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重点行业发展。组织编制服务业10大重点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突出抓好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产业。二是积极培育服务业集聚区。实施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大力培育30个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尤其要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区域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生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三是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编制实施2010年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积极推进一批规模大、带动性强的服务业项目建设,切实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力争限额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速达到18%左右。四是加快重点服务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重点服务业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服务业品牌建设,力争新增40个省级以上服务业品牌,培育100家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服务业企业。五是积极做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申报和争取工作。
大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升级。要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是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的实施。抓紧制订各个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明确今年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努力把规划实施的重点放在调整优化产品、技术、组织结构上,放在强化集聚、集群发展上,放在通过优化投资增量促进存量的调整提升上。二是大力支持大项目大企业。编制实施2010年重大工业项目计划,推进千亿产业提升项目建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深化第一批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工作,推进第二批示范区试点建设。三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引导中小企业走“精、专、特、新”之路,着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加快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能耗高、污染重、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产能、产品和工艺技术,抑制部分新兴产业的重复建设倾向。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一是要认真研究和选择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类型和优先领域。国家提出了生物科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生物育种、信息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我省实际,要突出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网络、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抓紧研究起草《关于大力培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方案》、《关于加快培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三是研究制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引导我省具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兴办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基地建设。
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要坚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走精品农业的路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以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及时编制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新增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规划。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直接增加农民源自政策支持的收入。积极推进“千万亩标准农田提升工程”,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着力提升单产水平。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积极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推动设施农业、精深加工业等资本密集型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中央资金补助,重点支持农村沼气、沿海防护林、粮食工程、标准海塘、农村安全饮用水等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改善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努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着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二)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等工作,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必须紧抓不放。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要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突出抓好构筑创新平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业投资管理几个重点,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密切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健全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扶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提高自主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能力。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合作,提升创新平台服务功能。二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争取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资金,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抓好一批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支柱产业重大项目,推进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三是推进创业投资发展。有效利用政府引导基金,加强省市联动,通过参股、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股权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运作好浙商产业投资基金,使之成为吸引金融人才和境外资金的重要平台。四是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完善激励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配合做好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工作。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要突出重点,加大攻坚力度,确保任务如期完成。一是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分解节能减排目标,严格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考核。二是支持重点节能减排项目的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积极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大对“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改造和能源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淘汰小火电等落后产能。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一是大力实施《浙江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全面启动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100项重点项目。二是尽早启动《浙江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的制订,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三是认真做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组织实施国家《总体方案》和我省《实施方案》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实施《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2010年度实施计划》。加快推进我省太湖治理“三大清水环境工程”前期工作。
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组织实施《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共同推进我省方案的实施。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进一步研究“十二五”时期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加快研究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积极宣传和大力引导发展低碳经济。
(三)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积极扩投资,促消费,有效化解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风险,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努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一是大力推动社会投资。认真落实国家促进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抓紧出台我省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消除限制民间投资进入的不合理障碍。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投向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力争今年民间投资总额达6000亿元,增长15%以上。二是确保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持续较快增长。编制实施2010年度全省重大建设项目行动计划、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计划、全省重点建设计划、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等重点计划。加快以“七线两枢纽”为重点的铁路项目和一批公路、航道项目建设,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风电、核电等电源项目和电网建设。三是加强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各类国家专项资金,继续抓好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编报衔接工作,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加强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管理,完善项目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提高建设效率,保证建设质量,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稽察制度和监管工作,继续做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相关工作。同时,抓好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及援疆、年度援建计划的实施工作。四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实施2010年上报国家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前期计划和2010年省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前期计划。尽早编制出台 “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不断完善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五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要求,继续推出一批重大对外招商项目,开展一批重大引资活动,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服务业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领域,努力稳定利用外资规模和优化外资结构。努力用好国外优惠贷款,积极引进国际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支持我省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进一步做好与央企的对接工作,扩大合作签约,推动签约项目落地。
努力促进消费持续较快增长。一是全面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二是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完善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公用设施三大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消除居民后顾之忧,努力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三是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加快农村商业便利连锁和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四是认真落实国家扩大居民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五是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度,有效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支持和鼓励普通自住住房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四)努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推动浙江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举措。抓紧完善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加强与国家层面的沟通衔接,努力争取将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
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编制并实施宁波―舟山港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将宁波―舟山港打造成我国重要的大宗散货物流枢纽港,大力发展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构筑大宗散货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抓紧研究提出组织运作模式和推进机制,建设一批港口物流园区、集装箱和大型油品、矿石、粮油、LNG等大宗商品及战略物资储运基地以及若干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促进港口物流业发展上新水平。
有序发展临港工业。一是依托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基础,编制宁波石化、台州医药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着力建设国家级宁波石化产业基地和台州医药化工园区。二是支持开展船舶生产设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人才培训等服务,推动船舶工业整合提升,控制低水平造船,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大型船舶,努力做强特种船舶。扶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水淡化设备等海洋装备业。三是大力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以争取建设舟山国家级海洋旅游发展试验区为契机,重点开发海洋运动休闲、海岛度假体验、海鲜饮食等特色产品,探索开发邮轮、游艇俱乐部等高端产品,引进、培育国际知名酒店连锁管理集团、国际旅游商和旅游资讯集成商,建成我国海洋旅游高端产品先发地。
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批涉海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港口、航道及锚地等建设,大力发展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公用码头。优化港口集疏运通道,加大疏港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道、油气管道等项目建设和统筹力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网络化综合运输体系。加快梅山保税港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2010年上半年按计划闭关运行。
(五)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要着眼长远,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优化产业、城镇空间布局,努力构筑一批空间开发新平台,加速城市化进程,切实提高集约、集聚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科学规划建设空间开发新平台。要突出抓好规划编制、平台建设、政策支撑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抓紧编制空间开发新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总体规划,选择一批区位基础设施较好、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优势明显、产业和项目支撑能力较强,具有创新、集约、绿色、协调发展潜力的区域,纳入省级层面统筹规划。二是扎实推进新平台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充分保障新平台建设的土地、资金、人才、环境容量等要素需求,并做好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工作。引导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省级政策性投资公司参与新平台建设。借鉴天津滨海科技生态城等建设经验,大力吸引有关国家政府和国际财团参与我省新平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具有产业集聚效应、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空间开发新平台。三是强化政策支撑。按照统分结合,以所在地方为主的原则,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新平台建设的重大问题,形成跨行政区的联合开发机制、投融资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省级新平台的评价、统计机制。加强政企联动,形成开放互动、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一是加大对中心镇的扶持力度。抓紧出台加快中心镇发展提升的相关政策,公布第二批中心镇名单。组织实施公共设施、产业集聚等重点项目,全面提升中心镇城镇功能,增强中心镇集聚集约发展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选择20个人口数量多、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带动能力强的中心镇,通过设定目标体系、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政策文件,深入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加快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三是提高中心镇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完善中心镇社会管理职能。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加快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与中心镇、中心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支持农民饮用水、农村污水处理、村内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二是进一步落实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做好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
深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长三角《指导意见》和《区域规划》,按照“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的新合作机制,着力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10个重点专题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长三角地区开发开放水平,加快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二是加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尽快研究出台2010年改革指导意见。
加快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安排年度重点任务,在各设区市及义乌市全面启动实施11个方面的改革试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积极争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列为国家试点。
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建设用地退出机制。积极推进宅基地换住房、生产生活用房相分离等改革试点。研究制定我省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阶梯式水价和水权交易制度,推进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改革,全面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四减少”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制定出台加快中心镇培育的政策意见,探索开展中心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健全行政效能和行政监督机制。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全省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和三年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努力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开展医保异地结算制度改革试点。分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30个县(市、区)的改革试点,加快探索基本药物生产、定价、招标等七个环节的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23个县的改革试点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嘉兴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新启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项目”、“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和“公共气象服务项目”等10大均等化项目。继续推进联系点工作,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评估监测报告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良好氛围。
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改革。实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工程,启动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试点工程,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牵头组织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大对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意见,扎实推进红色旅游等旅游业发展。加大对中职教育、基层医疗卫生等中央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努力改善职业教育、农村卫生、民政计生等基础服务设施条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课题研究。
突出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出台适合我省农民工特点的参保方式。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扩大社会救助范围。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加强市场监管,严格落实市场价格监督调查巡视制度,深入开展“十小行业”整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切实落实重点项目风险评估制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重点工程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
(八)坚持抓当前与谋长远相结合,认真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进一步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经济形势分析制度,深入研究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宏观性的重大问题,力求分析调研见事早、反应快,判断准、谋划深,建议实、质量高,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代建制、公共资源集中交易场所管理办法等立法工作,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开展信用浙江建设,进一步完善征信平台功能,不断提高征信平台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