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生物高二总结

时间:2022-01-28 17:43:55

导语:在生物高二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物高二总结

第1篇

一、切实抓好师德建设,增强业务能力

组织科组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教风等方面不断提高,为人师表。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认真落实《东莞中学常规教学要求》,仔细研究《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学分制)》,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

组织好科组活动、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积极与市内外生物老师交流。第一学期的第八周组织科组老师到黄山市黄山一中(省一级学校)参观学习,了解教改动态、交流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并听了高二一节《水分代谢》课,对我校生物常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承办了全市的生物优质课初赛工作,学习了我市兄弟学校的课堂教学。了解全国新课改信息,讨论初步决定高一使用人教版教材。

参与编写市高三辅导材料,张子胜老师参与编写《高三综合科》一书和下学期的综合复习练习,刁宏垠参与编写下学期高考生物的练习。

参加全市生物年会,林春来当选为东莞市中学生物教研会副理事长,黄炳炎、周平凡、刁宏垠当选为理事和常务理事。

二、认真落实常规教学工作

1、选好备课组长,组织好每周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认真落实常规教学要求,具体见各个备课组记录。每周至少有一节集体备课时间,要求做到“四统一”: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练习。科组长检查落实。

高三:刁宏垠(生物)、张子胜(综合)

高二:黄炳炎(组员:任彩棉、何惠平、谭慧英)

初二:周平凡(组员:林春来)

选出高二备课组为优秀备课组。

2、搞好个人备课,提倡电子备课,网上交流;全体生物教师积极参与科组网站建设,积极向学生推荐科组网站,提倡网上师生交流。目前科组资源库常用多媒体资源有7、36GB。科组网页得到更新。

选出何惠平的教案为优秀教案。

3、加强常规教学检查,提高课堂教学貭量;计划落实科组公开课,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第一学期的研究课

任彩棉第十周 《新陈代谢与酶》

张子胜第十二周《生殖与发育》

周平凡第十三周《细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谭慧英第十四周《水分代谢》

选出张子胜的公开课为优秀公开课。

第二学期的公开课

任彩棉第六周3、19 《遗传病与优生》

周平凡第六周3、19《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选出任彩棉的公开课为优秀公开课。

5、研究高二、高三的文科周班、理科班、生物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选择性地练习,切实控制作业量,严把资料关。加强考试命题研究,提高高二“八校联考”生物成绩、高三市统一摸底考试成绩。

高三生物班黄柏球同学以783分获东莞市生物高考单科第一名,生物平均分为571、2列全市各生物班第一名,总分700分以上3人,重点人数一般本科人数完成目标,超2人。

三、加大教研、教改力度

1、进一步充实完善科组资源库,完成高二、高三的电子教案、课件系列化工作。积极参加学校教师打字比赛,成绩优良。完善科组网页。

2、完成学年度论文总结,向市教研会提交学科教育教学论文和学生小课题研究。

刁宏垠课例设计《观察植物细胞的饿有丝分裂》市一等奖

周平凡课例设计《WEBQUSET主题探究——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市二等奖

刁宏垠教学论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拓展策略》市二等奖、省二等奖

任彩棉教学论文《创新教育与生物教学》市二等奖、省二等奖

张子胜教学论文《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市二等奖、省一等奖

四、搞好第二课堂活动。

1、按照高二、初二生物课程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

周平凡老师指导学生小论文写作,获奖如下:

初二(4)吴晓翎陈彦《关于眼镜问题的研究》市一等奖

初二(6)李敏怡方韵怡《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市二等奖

初二(7)颜晓茵苏丽华杜旭林《蜻蜓为什么把卵产在绿色的操场上》市三等奖

2、继续做好初二、高二生物竞赛辅导工作。

刁宏垠指导学生在20xx、7参加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

高三(6)刘炯、吴惠玲,高三(8)黄柏球三位获全国二等奖

高三(6)黄兰红、高三(9)朱家乐、高三(10)梁沃威三位获全国三等奖。

任彩棉、何惠平、谭慧英、黄炳炎等老师辅导学生在20xx、4参加的全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20xx、510位同学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结果没有公布

省一等奖李安钰祝彩霞王振军叶瑞施张尚凡黄嘉欣 黎雪芬

省二等奖王申钟监森黄加敏

省三等奖曾堔王广发袁银欢许虎云卢佩芝叶婉玲

周平凡、林春来老师辅导初二学生在20xx、5参加全省初中生生物竞赛

省一等奖余志杰涂安然李健荣何奕邝俊杰区永曦

省二等奖陈卓华蹲隅?颜晓茵张海彬

省三等奖袁镜初谢无奇叶润康

市三等奖梁晓琳叶立仁张潇潇

第2篇

一、创设背景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中注意精选史实,设置一系列的科学家探究实验,不仅可以变换原有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渗透设计实验的思路。比如:在复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之前我首先将各位科学家的设想以及各自所做的实验等等,进行了简单地介绍;又如在复习生长素的发现时,将有关科学家所设计的实验思路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提升到设计实验的原则高度,既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二、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习题。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如果能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进行改题,或以同桌为单位相互变题,可以大幅度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自己去联系所学的知识,真正将单纯的知识点通过自己的内化而成为知识链,进而形成知识网。如以氨基酸、葡萄糖、水为中心,展开知识链接;结合习题讲评的教学,与学生一起重点剖析题干与选项间的联系,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过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与题之间的联系,进而活化学生的思维。

三、主动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生物复习课若要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必须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根据具体的复习内容适时补充一些热点、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从网上主动搜集一些与实际生活接轨、典型、新颖的题目,不仅能让学生愿学,还能训练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

四、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根据生物高考考纲要求和命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重要性。我们更应清楚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缺乏基础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基础知识掌握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复习的效率。生物复习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合,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更重要,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学会主动对各章节内容或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类,自觉发现其中有联系的部分,再合理配以各章节练习和综合练习,这样有助于将死知识学活,将局部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进而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系统地理解基础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同时也能起到训练思维灵活性的作用。从生物复体要求看,无论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或三轮复习,不断地“回归”教材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五、控制练习的数量,强化反思

多年的实践证明,高三选择并使用好一本生物复习用书、一份优秀生物复习辅导报纸,如:考试报的高考生物版、中学生学习报的生物周刊高三版等(内含章节、单元练习、专题复习练习及综合练习)足以应对高考,庞杂的资料也只不过是大同小异,浪费时间而已。切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和扼杀学生复习积极性、兴趣。若使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和练习堆里,会使学生感觉身心疲惫,久而久之会失去复习的动力。因此,控制练习的数量和选择有质量的练习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意的实际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的复习效率问题。有的练习必要时可以重复几次,让学生找找“感觉”。而有的练习可以改头换面,以新形式呈现出来,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合理迁移。同时,对于所做的练习,学生应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推敲,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以牢固和掌握前学知识,获得新知识和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

六、增加错题、典型例题的积累

进入高三后,学生所做的练习数量和次数肯定要比高二多,学生除了利用课堂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外,还应该自觉主动地将每份试卷上的典型错误摘录下来形成自己的错题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周积累3~5个题,那么经过一月、一学期、一学年的积累,再加上自己的经常反思和回顾,在脑海里就会形成较大的积累量。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做有心人,在高考中应该可以厚积薄发、充分发挥、得心应手,取得高分。

第3篇

关键词:高考复习;生物课教学;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180-01

一、复习计划与方法策略制定的依据

根据对近年来《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的学习与分析,以及对各省市生物学高考试题的研讨,把握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遵纲不循本”,即知识点的考查遵循“双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而能力水平的考查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由此可知,《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部分是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计划与方法策略制定最主要的依据。认真分析近年的生物学高考试卷既有助于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揭示生物学高考命题的新走势,有助于我们发现教学和复习过程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地调整复习计划和方法策略。

二、复习计划安排

第一轮:以教材为主,强化基础知识。按照考纲知识框架安排顺序,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复习为主线,以夯实基础为目的,主要是解决知识点问题。复习时应该和老师的步伐保持一致,进行逐章逐节地细致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2月到3月初,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综合,使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命题网络(即知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实际上是在分章复习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新的维度对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为确保任务按时完成,我们可以确定一般每周一个专题的复习进度,大一点的专题可在两周左右完成,对于一轮中遗留的问题,在哪一个专题中,要对这块知识进行突击强化,彻底完善知识网络体系,不留漏洞。另外,3月份新考纲已出台,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同时对照考纲,将复习重点向重点章节、缺陷章节倾斜。

第三轮:加强高考的实战训练,同时要注意回归课本,查漏补缺,既要注重高考的重点难点,也不能忽视高考的冷点;研究和领会各地名校模拟试题的新思路与新趋向,在模拟考试中提升应试的经验,增强应试的信心。由于进入高三后往往还要有很多考试安排,时间耽搁。因此可适当对复习时间进行调整。

三、复习学习方法

1.分类整理法。复习过程中,要学会概括知识要点,弄清各知识要点的来龙去脉。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结构化、网络化,才能在解决问题时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识,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能根据网络结构找到其他的途径,尤其对高考试题覆盖面较广的主干知识如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几章应重点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知识的存贮记忆,提取信息时便于搜索,应用时便于产生联系,对全面回答问题有重要帮助。构建知识系统,是按知识属性、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对原有知识进行重组,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

2.典例分析法。对典例的剖析,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等同于一般习题,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深入剖析,体现出典例的价值所在。如从题干信息给予方式、命题视角、命题与生物学理论的切入、潜在的演变方式、应用价值等角度进行分析,并对解题思路进行剖析和拓展。研究近十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吃透高考经典题,对高考经典题要做到“慢学制胜”,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务求“吃透”,使同类问题规律化,零散知识网络化,解题思路清晰化。对高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更要细心加以揣摩、分析,一定要寻找出自己的答案与它的差距。这样做有助于知识间的迁移与灵活运用,有助于能力的全面提升,特别是表达能力的提高。

3.比较复习法。在复习中,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病毒与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他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

4.关注热点。生物课程是基础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密切相关。注重考查知识的实用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今后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复习中适当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关注身边的事物,运用所学知识原理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评价各种现象,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此外总结归纳老师讲课时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在平常的训练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经验,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调整心态,培养素质

第4篇

【关键词】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新课标明确倡导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事实上,这成了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新的教育思想,即使在科学的范围内得到赞同,在实践中也不能立即变为现实。”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已经迫在眉急。教师应从自身出发改变实验教学的过程,以期保障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持续不断地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并利用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一、教师自身教学观念的改变

生物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显著差别在于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教师的说教,而生物实验更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的运用。那教师应该如何扮演自身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自学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使得师生关系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与深化。因而,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观察、分析、试验是其基本研究方法,众多知识都是前人在观察思考及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在教学中可用精练的语言、简明的图表及精彩的故事“探本溯源”,简述知识的获得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研究历程,循着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去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

生物实验也要从传统的教学中转变过来,从课本的验证实验转变成更多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师自身不能以“真理拥护者”自居,以自己或书本的是非为是非,用惟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模具CAD/CAM专门化

3.突出实践技能,实行数控核心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是理论、实际的结合、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理解一门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将两者合(工艺和实习)二为一就是一体化教学或者教学中必须有理论和实际才称之为一体化教学。

我们以核心课程《数控车(铣)编程与操作技术》为例,我们采用的是课题教学法。例如完成一工件的铣削加工:根据课题的实训要求;由教师讲清教学目的;由学生先详细完成做每一步:

(1)根据零件图样要求、毛坯情况,确定工艺方案、夹紧及加工路线;(2)选择机床设备;(3)选择刀具;(4)确定切削用量;(5)确定工件坐标系、对刀点和换刀点;(6)编写程序。

那么,在实施教师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要完成以下七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即加工演示、布置课题、课堂理论讲解、自行设计编程、模拟仿真、现场实践操作、教师评价总结。

但是需要强度的是:在一体化教学中我门注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时候,我们始终做到把理论教学中贯穿实践的内容。

4.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

数控课程特点是直观性强,涉及面广。为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增加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

1)组织现场参观,增加感性认识。

2)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3)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相补充。

4)数控模拟仿真软件的使用。

5.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改变,改变了学生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考试以笔试作为主要形式,以学期末试卷分数为标准,不能完全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在核心课程考试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方式,把“结果”考试变成“过程”考试,在项目训练的过程中来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

成绩考核采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课题作业的完成过程来评估学生学习到了什么专业能力,并测量通用能力的发展水平。

数控技术教学必须紧跟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步伐,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模式调整,对教学计划、大纲和课程体系结构不断的进行更新,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数控技术人才。的答案作为衡量标准。因此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设计试验,改变对于各种生物现象发现的实验,提出各种独立的见解,不盲从于现在的结论,对课本实验能提出必要的批判与改进。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多元性, 发挥他们创造性思维、进行探究学习。

二、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探究性实验进行分析的能力

1.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方法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知识与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如关注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由此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去解决疑问、最后得出结论等等。

比如在讲到高二必修一《酶》,对于内容的讲解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来重新体验酶的发现历史。在讲解前,可先介绍鸟类胃对食物消化的基本认识,并且介绍两种消化形式,提出问题:鸟类的胃真的没有化学性消化吗?那我们有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学生就开始思考并相互讨论,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教师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指出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观察到了鸽子的觅食行为,而提出了各种假设,并设计了巧妙的喂鹰实验。最后通过设计的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再次回顾实验的整个过程,归纳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在学习光合作用发现时,利用酶所学的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学习,从理论上获得探究性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

2、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探究性思维分析实验步骤的能力

生物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经典的实验虽看似简单,它往往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失败才取得成功的。所以学生实验虽然简单,但是不能单纯地照搬课本指导学生得出实验结果,而是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的每一步骤以及各步骤处理的意义和联系,从中学习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中解离?而且解离的时间又适当?植物细胞之间存在着果胶质,10%的盐酸是为了溶解细胞间的果胶,使细胞分散开,并杀死细胞使细胞保留在各自分裂的状态,有利于在显微镜下观察。解离的时间要适当,否则根尖未充分分离或者根尖过分酥软且破坏染色体。但是解离之后的根尖是酸性的,而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只能被碱性染料(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染色,因而在染色之前要加上一步漂洗,目的是洗去盐酸,既是为防止解离过度也是为了不影响染色。

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出和分离实验时,在告知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自己开展探究性学习,设计实验的各个步骤,并且说明做每一步骤的理由和意义,再在修改的基础上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然后根据个人的实验结果对所做的实验步骤提出优点和不利之处。最后回顾课本的实验步骤,并且分析其中的各个原因。这样,学生既知道实验怎样做才能得出最好的实验结论,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也明白会出现怎样的不同现象。

3、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探究性思维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往往重视实验结果而轻视实验过程,重视实验结论而轻视结果分析,重视实验成功而轻视失败原因,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教师对于学生实验结果不明显或者失败,更应加以指导查找原因。

例如,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有的同学很快就观察到实验的现象,而有的同学虽然也是按照同样的要求进行实验的,但是没有观察到现象,教师应启发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查找原因:取下的表皮是否是死亡的角质层细胞?是否用蔗糖溶液浸泡材料?是否由于各种原因使蔗糖溶液浓度不够?是否视野太亮而未能看清?有的学生虽然质壁分离了却不能复原,是否蔗糖溶液浓度自行加高了?是否质壁分离时间太久造成细胞死亡?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得学生不仅仅掌握实验,也将课本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操作,在运用中将理论上升到实践的高度,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合实际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

1、尽量将课本上的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进行实验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实验一般都是教师先讲解步骤再进行实验,学生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但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可以把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进行教学。

例如,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可设计成“测定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实验,同样可观察到质壁分离,对于质壁分离复原可以在测定细胞液浓度后完成。实验中还可以观察到液泡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深的过程。实验之后还可以进行讨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实验的原理。另外可以让学生在较高浓度质壁分离或者质壁分离时间较长细胞中进行质壁分离复原,从而得出结论:细胞严重失水死亡,渗透作用不能再发生。

2、组建生物活动小组,进行探究性实验,培养兴趣

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实验作为生物科学的基础,需要在实验中不断的进行探究,才能发现问题,并将理论用于实践,从而进一步巩固理论。进行探究活动始于问题,问题源于实践,而探究又离不开实践,问题在实践中解决又在实践中产生,其中就是依靠学生的自己探究在起作用。

在课外指导学生组建生物兴趣小组,充分利用学校空地资源,开辟实验基地,让学生设计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可发现和培养特长生,拓宽他们的课外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为未来生物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