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普车实训报告

时间:2023-02-27 11:06:41

导语:在普车实训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普车实训报告

第1篇

关键词:金工实习;车工实训;突出实用;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75-02

金工实习是高校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是高校大学生认识和了解制造技术的接口、通道和桥梁。车床是机械制造中重要设备之一,约占金属切削机床总量的20%~35%,所以车削加工在机械加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2]。但近年来,国内大多数高校在车工实训教学方面还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教学方式上,按照指导教师绘制好的实训图样和工艺路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教师在按要求对作品进行检测与评定后,最终给定分数,即可算完成了实训。而这样的教学比较机械,学生得不到系统学习,得不到创新锻炼,更得不到高素质的发展。所以,在此情况下,特对车工实训教学进行研究。作者认为车工实训教学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修订培养计划,增加实训学时

许多高校的金工实习车工实训的学时较少,对于基础制造来说,最多的只有一周,对于数控加工来讲,一般只有一到两周,学生只能了解和认识一些浅薄的车削加工工艺知识,体验一些简单的基本操作技能,而还有许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师无时间传授,学生也没有时间学习,教师只能按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机械简要教学,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设计制造,所以希望各高校应高度重视,把人才培养方案按其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的方向进行修改,增大学生实训时间,为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实用型人才全面推进实践教学方案改革。

二、构建合适的教学内容

高校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摇篮,构建合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教育部课程教学指导组在金工系列课程改革指南中指出:要不断更新实习内容,尽可能创造条件,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习的比例,并引入现代教育技术,逐步代替“作坊式、师傅带徒弟”的落后方法。构建合适社会发展需求的车工实训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认知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能力,因此,本文以贵阳学院金工实习为个案,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色原则以及社会资源,将车工实训内容分为五大模块进行实训,即:安全操作技术、基础制造技术、检验测量技术、数控制造技术和创新制造技术。如图1所示。

1.安全操作技术。安全操作技术是实习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实习教学正常进行的安全保障。在进行实操前,老师应在实习环境下进行安全操作讲解,把车削加工的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范措施的具体内容讲透彻,让每位学生都了解,并要求学生牢记,对车削过程中易发生的安全事故通过现场示教和多媒体图片展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解说,对发生安全事故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对安全的重视,增加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基础制造技术。通过基础制造技术训练,培养学生对普通车床的操作和对简单零件生产过程的动手与认知能力,对加工工艺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了解车床的主要结构和各组成部分的使用性能、工作作用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了解车床的传动原理和主要加工范围,懂得和使用车床的夹具及附件,熟悉基本零件加工的装夹和操作技能的方法;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原理,了解刀具结构和材料,了解各种车刀及成型刀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车削加工工艺基本方法,让学生懂得和理解更多的基础制造技术知识。

3.检验测量技术。通过检验测量技术的训练,让学生了解量具的使用方法,能正确使用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塞规、环规等)检测零件,从而确定零件的合格与否。车削加工的质量主要是指外圆表面、内孔及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车削加工可能会产生多种质量缺陷,每个工件车削完毕都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检验。通过对零件公差的检测,知道未注尺寸公差怎样查找,权限尺寸公差怎样确定,形位公差怎样检测等;通过对表面质量的检测,了解表面质量在零件中的重要作用,会运用比对块对各加工表面粗糙度进行比对判定,了解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运用;从而对零件的合格与否有个正确的判断和认识。

4.数控制造技术。通过数控制造技术训练,使学生能运用基础制造工艺知识与数控制造技术工艺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能正确地熟悉和了解CAD/CAM在工程设计与制造中的运用,了解和掌握好基础的数控车编程,数控车的操作技能和加工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基本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为创新制造技术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5.创新制造技术。通过创新制造技术的培养训练,使学生会运用二维和三维工程制图设计机械零件,对零件进行合理的工艺编程;了解创新的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全面树立学生的成才意识和创业意识,提高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的大脑充分开动起来,在对设备、零件的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创新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而是能够运用各种较为合理的思维方法,进行灵活转换,以其新颖的独创方法和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去实现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

三、实训报告的撰写

实训报告是培养学生对实训作品生产过程的记录,是提高学生对实践过程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所以,本人认为:车工实训报告应以实训作品的切削加工为主,其他教学内容为辅。从实训作品加工开始入手,到零件加工完成,通过实训中的观察、分析、操作、加工、测量、判断,如实地把完成作品的全过程和加工结果用文字加表格的形式记录整理下来。其撰写内容应有:基本情况、加工内容(采用流程图)、加工步骤(加工部位、装夹方法、加工方法、使用刀具、测量量具、加工简图等)、检验报告(检查部位、检查内容、使用量具、检查结果等)、质量缺陷分析(质量缺陷、产生原因、预防措施等)、实训总结等,对上述一系列活动从开始到结束进行阐述,通过实训中的人和事物及有关知识的有机结合,完整表述作品的加工工艺活动情况。

四、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实习教学体系,是实习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与操作结构、框架,是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结果评价而组成的统一整体。它包含了许多教学要素,如:教学方法与方式、教学顺序与过程以及形式等,所以实习教学体系应结合现有的教学设施与教学资源和专业师资的特性以及当前社会的需求和今后社会的发展,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突出实用、科学发展地进行合适构建,构建的层次应清晰、内容精湛、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并按“夯实基础、突出实用、树立特色、增加创新、优化教质”的指导思想贯穿到整个实训教学体系中去。

当前,各高校对培养突出实用人才非常重视,特别是普通本科院校,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1200所国家普通高等院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7],所以,车工实训教学需要从职业教育方向进行规划和改革,更新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和完善实训体制和教学内容,迫切需要进入现代的应用型、实用型教学模式。从而终结人才培养与市场不对接的扭曲格局,让高校的实践教学尽到本来的职责,真正成为学生步入社会的通道和桥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普通高校的金工实习必须要不断地加强教学改革和更新,各实践环节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董丽华.金工实习实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89.

[2]许亚岚,罗雄麟.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复合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7):175-177.

[3]国锐.强化金工实习教学,培养工程实践能力[J].职业,2010,(14):5.

[4]张晓琪.加强实践教学,推动创新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24-26.

[5]王伟祖,郑旭明.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70-72.

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 项目教学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252-01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授予对象基础较差

该课程所授予的对象主要为高职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较薄弱,认知能力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有部分学生长时间封闭自己,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社交困难。甚至有少数学生心理矛盾冲突过强,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敌视,情绪易激动,遇事一触即发,行为易走极端。

1.2 教学内容广泛和教学体系陈旧

目前,三年制高职的《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电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是在传统的工程材料、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工艺学和公差与技术测量五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虽然按照零件的制造过程,从材料的选择――毛坯的成型――零件的切削加工――零件的检测四个过程把教学内容整合为4个部分,但是仍然存在教学内容涉及的面广,内容过于详细,且有些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显陈旧。

1.3 教学方式陈旧

受各种应试考试的制约,很多教师的授课观念较保守,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传授知识,教师只是一味的讲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获取的信息量较少,也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

1.4 实训与理论融合不够

长期以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配套实训就是《金工实训》。而很多学校的金工实训是车工实训、钳工实训和焊工实训的组合。金工实习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动手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机械制造基础不仅仅只包含车、钳、焊,实训课程结束后,学生也不能将理论的知识和实训的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

2 课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施

2.1 课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理念

依托学院与五粮液集团联合共建的“五粮液技术学院”,秉承“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通过校企合作,课程改革以各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设计由浅入深的学习内容;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工学交替等形式组织教学,实施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教学活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使课程兼具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保证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形成“校企共育、工学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机电行业中各种技术岗位群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2 课程体系设置

《金工实习》虽然是实践操作为主的技能实训课,但同时必须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作指导,没有理论教学支撑的《金工实习》必然只能停留在获取一些感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较低层次上;同时没有《金工实习》的实践教学,学生缺少感性认识,理论教学也会变得枯燥无味。因此,课程应整合理论《机械制造基础》与《金工实训》两门课程为一门课,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教学。

2.3 课程项目选取

现行的教材是根据学科知识系统性编写的,项目教学不可能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讲授。因此,在选取项目时要以教材主要的知识点为依据,打破现有教材的“组合”形式,不能拘泥于教材现状。以典型的制造加工项目来覆盖主要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又是通过若干个教学任务来实现。另外,选取项目时要考虑到项目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以及完成项目过程中所涉及技术的先进性。鉴于这些情况,对项目做了以下选择:以减速器中的主要零部件为载体,如轴套、减速器传动轴、齿轮轴、箱体等的加工制造为项目,按照任务分析、制定工作计划、选择机床、选择并安装刀具、选择材料、安装工件、零件的加工制造、零件的质量检测以及教学考核这几个方面来完成每个项目任务。

2.4 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首先确定项目任务,教师先下达任务或图样,学生通过项目工作任务书或审读图样来了解任务要求,获得有关工作目标的技术要求和整体概念。

学生根据项目任务的实际需要,确定工作步骤和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在此过程中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拓展设计思维,还应针对学生不同的构思进行个性化指导,并把自己的方案与学生的方案进行比较、审核与修订,选择出最佳方案。在实施任务计划之前,教师应针对该项目涉及的一些理论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比如:碳钢的种类及性能、车削加工的基础知识、刀具材料类型、刀具几何角度及其对车削加工的影响、机床的性能及其基本操作等。

然后对任务进行实施,以上图1套筒为例,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拟定加工工艺路线:下料、钻中心孔、粗车、钻孔、车、车,并注意每道工序内容严格按照上面尺寸进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工作并独立完成零件的过程,教师只是在学生出现错误是才给予指导和帮助。具体完成以下内容:安装工件毛坯――安装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车端面、倒角、车外圆――车套筒内孔――质量检测――设备保养及现场清扫――完成实训报告单。

最后在检查完各组的成果以后,教师应归纳、点评学生在车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结语

《机械制造基础》项目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按部就班的模式,采用更积极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性。通过项目实践,完成成果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成就感,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汽车行业 职业教育 一体化教学 校企合作德国汽车制造商协会(VDMA)公布的一项报告中说中国汽车产量在2008年就已经超越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汽车生产国。汽车产量的增长,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使得汽车行业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也极大地带动汽车制造、服务、营销、维修、检测等行业,这就使得市场对汽车专业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汽修行业人员素质低下、专业人才短缺等相关问题也迅速凸现出来。因此如何依据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汽车专业人才的职业教育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只有培养出大量汽车专业人才能促进汽车行业的飞跃式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汽车职业教育现状,并结合作者三十年的汽车职业教育经验对汽车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新的改革策略。

1、一体化教学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同时教授给学生。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时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汽车总成配件而定,有些不容易掌握的汽车拆卸会增加学生的畏惧感,因此要选择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进行简单的操作,再逐步开展复杂的拆卸。通过实物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所学技能,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要不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课时将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一组一套工具。实操车间应设置发动机模块、电喷发动机模块、高级电器模块、普通电器模块、底盘普通模块、底盘高级模块、整车模块等,这些模块要实施专人专管,做到管什么设备就进行相关设备的实际操作课程,教师在这样的体制下就可以对自己所管理的实训设备有更详细的了解,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深入浅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实训。

2、注重教师形象和修养,关心学生成长

教师为人师表,在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时不但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该注重自己的形象,加强个人修养。有优秀品质和良好修养的教师能给学生以信任感,而且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个合格老师更要关心学生的成长,要做到上课要提问,因为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由被动变听课变成主动听课。在教学过程要严格执行各种考核,达到优生能得到表彰,差生有人批评的效果。

3、校企合作促进教学

要鼓励学校开办校办企业,同时可以联系校外企业实现实验设备、检测设备、实操设备等的校企共享。办理汽修厂是学校创办企业的一种模式,把汽修厂办在学校中可造成一种修理基地的气氛,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修理厂的工具使用和对维修常识熟悉,而且可以使学生毕业后不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培训就可以直接融入到公司,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4、引进先进仪器,实施专业教学

学校是个教书育人的地方,想培养高科技人才“一支粉笔,一本书”是不行的,修理工也不可能“一把钳子,一个手锤”走天下。培养的学生要满足市场需求,不但要学会传统的维修方法,还要学会运用各种先进检测工具。小到,量具的使用常识,大到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汽车综合分析仪,示波器,尾气检测,学生都应该掌握。

5、引进具有先进技术的整车

汽车是一个整体,在将各部分进行分割教学之后,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整车维修检测教育。而汽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因此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引进多种拥有先进技术的整车。引进具备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箱,GPS、BS、SR、AS巡航控制系统,动力液压转向系统,自动空调,防盗系统等具备现代化新技的整车进行教学。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不拆卸,摆放在实训车间,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通过教师的实地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先进设备的了解。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热情。

参考文献:

[1]詹波代淑娟.职业学校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 中国电力教育. 2010(27).

第4篇

我校首先以汽车维修专业作为试点,现在已经在普车、数车、钳工、焊工、服装、计算机等专业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学。我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在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法等方面均遇到不少问题,以下逐一进行分析。

一、一体化教学与一体化教师之间的矛盾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是既能上好理论课又能带好实训课的双师型教师。技工学校传统教学模式遗留下来的师资问题是:理论课教师不适应实习课教学,实习指导教师不适应理论课教学,可以把他们组合在一起进行一体化教学,使他们能够在一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新教师可以和老教师组合在一起以主副讲的形式进行一体化教学,以老带新;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加强学习,自我提高;还可以采取送教师外出培训、外聘称职老师、聘请专家讲学等多种手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按照技工学校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在2至3年内,原来的理论课教师在操作技能方面要达到高级工的水平,原来的实习指导教师在理论素养方面要能讲请汽车各部件的功用、原理和构造,达到助理讲师的水平,所有汽车专业的教师都应该能够独立胜任一体化教学任务。

二、一体化教学与一体化教室之间的矛盾

一体化教学要求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实训场地围绕工作任务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既教室、实训场地、实训工具设备等设施一体化。我校的基础比较薄弱,设备陈旧、工位严重不足,汽车维修实训场地面积不到800m2,无法展开一体化教学。我校争取政府职教扶持资金、银行贷款、职工借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近600万元建实训楼,新增有效实训场地面积超过3000m2,添置了整车,电控汽油、柴油发动机台架、自动变速器台架、ABS试验台架、汽车电气试验台架、四轮定位仪、汽车举升机、数字诊断仪等一大批实训设备,将桌椅搬到实训车间,在车间布置黑板、四周贴上挂图、安装投影机、安装无线局域网,给一体化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一体化设施的建设基本完成,完全能够满足开展一体化教学的硬件要求。

三、一体化教学与一体化教材之间的矛盾

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框架是“专业模块课题(或项目)任务”,把专业教师分配到各个模块中进行一体化教学,学生轮训完所有的模块就完成了一体化教学,之后是进行国家技能鉴定(等级考试)和校外实习。

一体化教学要求配套与模块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围绕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训相统一的一体化教材。由于各校的模块划分不同,实训的车型、机型和设备不同,因此不可能有放之四海皆适用的一体化教材,我们至今就找不到完全适合我校使用的一体化教材,曾经使用过的一些职业院校编写的教材,模块划分与我校不同,理论过深过多而实训内容不足,而且教材中实训使用的车型、机型和设备与我校不同,这些内容也是废的。组织专业教师研究和开发课题、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方案,进一步编写适合于本校使用的一体化教材是一个好办法。

编写本校模块式一体化教材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准,一些陈旧的内容或深奥的理论知识可以大胆删除。

(二)一体化教材应体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时间分配上,理论与实训的课时比例要达到4:6,有的项目甚至要达到3:7。实训操作项目以实际职业工作任务来制订,与国家标准接轨,强调规范、安全操作。突出训练学生的协作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等。

(三)各个实训项目应以本校的车型、机型和设备或创造条件能够配备的硬件为基础,充分挖掘本校的硬件资源开发实训项目,使学生练熟、练透形成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进一步掌握其他车型和机型的目的。

(四)与各个实训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部分,均应编制习题,在开展实训项目练习的同时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既能够避免由于实训工位不足不得不让学生放羊的现象,又达到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目的。

(五)一体化教材应不断与教学设备同步更新。学校要创造条件加强硬件建设与师资培训并及时更新教材,这样才能使学生满足社会需要,跟上时展步伐。

四、一体化教学与一体化教法之间的矛盾

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合二为一的一种教学模式,现有的一体化教师原来上理论课的不熟悉实训课教学、原来带实训课的师傅不能上理论课,因此教师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在熟悉传统的理论课教法和实训课教法的基础上将二者合而为一,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一体化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一体化教师要做好教学准备。

一是学期初编写好教学进度计划。这一工作的核心在于教师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设备潜力,开发课题与项目,真正让学生有事可做。

二是上课前制定好教学方案。这一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上课前教师必须把上课需用的教具、设备、工具及教学软件准备好,并编写好教案和课件。

(二)一体化教师要做好一名导演。

一体化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一切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技工学校的生源素质普遍较低,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都很差,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实物、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并穿插运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施教。学生的注意力很难保持超过15分钟的高度集中,长时间的理论讲解或长时间的播放视频效果都不好,板书、实物、投影等交替使用,可以使学生转移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保持兴奋状态,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一体化教师要做好示范操作。

教师的示范操作是实训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一体化教师既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不能只做不讲,或只播放视频而不动手操作。教师在做的同时,要讲清动作要领、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问题在于,一名教师要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最多只能保证前面的8至12名学生看得清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方法有两个:

一是退一步,不要求所有的学生一次性掌握所有操作要领。教师可以先重点教会几名“徒弟”作为助手,在后面的分组实训中这几名助手又作为“师傅”教会其他学生,这些助手有了成就感,能够增强他们的兴趣和信心,往后的学习和训练会更加积极和主动。同学之间的交流比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更为容易也更为随意,他们更愿意请教其他同学或者与其他同学讨论而不好意思请教老师,因为请教老师就意味着自己笨,心理上有低人一等的失败感。这种退一步的做法也从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是进一步,教师辛苦一些,事先用摄像机或数码相机拍下整个操作过程的视频或图片,边操作边讲解,同时辅以视频和图片的投影,让全班同学都可以看清楚每一个操作的细节。

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好。

(四)一体化教师要做好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实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教师下到实训的学生中间,对学生操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这个环节也是教师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教师要重点抓好两件事:

一是教师要当好一名伯乐。技校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大都乐于动手,教师应当善于发现那些接受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并加以重点指导,把他们培养成教师的助手,再通过他们去指导和帮助其他同学,否则一名教师要想带好全班四、五十名甚至六十名学生,就是给你三头六臂你也忙不过来。

二是教师要当好一名师傅。学生个体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性,对一些接受能力与动手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放弃,要督促他们,像师傅一样一对一的手把手地教他们做,并分配更多时间让他们练习。

实践证明,这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可以有效达到全班学习齐头并进的良好效果。

(五)一体化教师要做好课堂管理。

技工学校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汽修专业实习课“放羊”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汽修实训需要的场地大、设备贵,不可能象钳工专业那样保证每生一个工位,这样一部分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的同时另一部分学生就无事可做。如何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一是做好课堂组织工作。这一工作的核心是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以利于形成技能。方法是进行分组训练。分组应根据本校的场地、设备与工量具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应分成4至8组,每组4至10名学生。分组越多,每组人数越少,则学生轮训的周期短,每个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练习机会,对技能的形成有好处,但对场地与设备的要求也越高;分组越少,每组人数越多,则学生轮训的周期长,每个学生获得练习的机会就越少,而且先做完的学生如果无事可做,就容易发生“放羊”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安排先做完的学生再回过头去练习以前做过的项目,因为只有经过多次的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操作要领,最后达到精通的程度,形成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习惯性、职业性的一整套规范动作,从而获得技能。

二是用好“考试”这个法宝。这一工作的核心是通过考试的手段来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好的成绩也是对学习努力的学生的一种成功肯定,会促使他们更努力学习。实践证明,尽管教师采用了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够主动,懒于动手。既然通过“内因”的手段不行,那我们就有必要通过“外因”的手段去推动他们学习。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就有必要打破过去那种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试模式。具体做法是:每一个任务都进行考核,分知识问答、实习操作、实习报告三项,每项均记录成绩,本模块学习结束时全部几十个项目的成绩总和除以考核次数(请假缺考不计次数,而旷课缺考计次数)计算出分数后,再按学生的课堂纪律与出勤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减,最后得出的分数即为学生的实训成绩,如果学生对自己某项成绩不满意,可以随时进行补考,以最好那次成绩记分。这种做法可以促使没有轮到考核(包括理论与实习)的学生主动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与主动观摩别人的实习操作,与其他同学讨论问题的答案与操作技巧;考完的学生则写实习报告,或者对以前的项目成绩不满意的可以回过头去练习然后再补考。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课堂上的“放羊”现象。但是这种做法工作量很大,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和能干的学生来当“考官”,整个过程教师只需做好监控与巡回指导工作就行了,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互相评价与开展竞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六)一体化教师要做好附属工作。

一体化教学管理比常规的课堂管理要困难得多,管理的内容也丰富得多。我们在一体化教学中应引入企业的“6S”活动管理理念,以培养学生形成规范、安全、文明的操作习惯。“6S”活动指的是:整理(Seiri);整顿(Seition);清扫(Seiso);清洁(Seilets);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

五、结束语

一体化教学是适合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国情的一种教学模式,但不是终极的完美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后可能会过渡到更好的类似于德国双元制的模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并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向前发展,一体化教学作为过渡阶段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如此,我们在解决一体化教学各方面矛盾的同时就会推进职业教育的质量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为区域经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5篇

1.教学模式设计

在教学模式设计上采用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围绕一个有实践性的、接近岗位实际的汽车营销工作设计教学过程,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通过自我调节学习,在尽可能高的程度上自行完成确定目标、设计和实施工作过程以及评价工作成果。达到了教、学、做的有机结合。课前主讲教师先把任务学习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问题进入课堂,教师要甘当“指导者”、“辅导者”、“助手”,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学习难题和工作任务,评估和检查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完善工作任务的解决方案。

2.教学方法的运用

(1)案例教学法

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采用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中要运用经典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一层一层剖析,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营销理论。在教学中,对学习任务的描述采用的就是案例。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在案例的总结中下结论,而是要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提升。

(2)角色扮演法

汽车营销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因此,当学生学习掌握了理论知识后,就必须进行实践性演练。按照汽车销售流程设置“整车销售”的教学情景。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进行相关车型的资料搜集,然后在营销实训室进行现场模拟销售。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又是销售教学活动中的实施者。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销售技巧,还对学生在销售接待过程中的接打电话、站姿、握手、递交名片等礼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产品展示能力、应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仿真模拟实训后,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小组讨论报告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个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如在案例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对某一案例进行讨论、分析。通过讨论,学生知识点学得更为扎实,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讲授汽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时,不仅要求每一个小组为特定的汽车市场营销问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对市场的状况进行反映或描述,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及调查报告的撰写。还要求学生做一份PPT,进行小组调查工作的汇报。更是培养了学生沟通、协调、分析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

第6篇

关键词:职业素养;职业认知;职业体验;跟岗实习;顶岗实习

通过对多家企业的调查发现,现代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不仅看中他的专业技能,更看中他的工作态度、工作道德、团队意识、工作形象等,可以说职业素养成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肩负着培养技术人才的学校应当整体构建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校数控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按照“三学年四阶段”的模式进行。

1职业认知

我校要把专业认知教育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首要阶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行业的全貌与未来,树立起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认知中开展的主要活动形式有:专业教师的讲解(图片、视频短片等);实训中心设备的参观、展台的参观;工厂的参观;邀请相关行业、企业的老板、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做讲座,引导学生树立从事行业、专业的理想,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

1.1教师给学生做了机械制造专业的具体讲解(图片、视频短片等),引导学生树立从事行业、专业的理想,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

1.2到实训中心参观数控车间、普通车工、工件展台,让学生了解数控专业实习的设备、加工工件及工作环境等,对专业有初步的感性认知。

1.3工厂现场观看产品加工过程与制造的DVD视频,了解工厂工件加工的实际情况。

1.4企业的生产主管及我系优秀的毕业生就有关数控加工的历史、发展状况、人才的需求及数控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学生们对今后从事数控专业方面的工作有了更大的动力。调查发现,对数控专业的了解程度及满意度占95%以上,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得到任课教师及领导肯定和赞赏,说明专业相关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

2职业体验

通过职业体验让学生对专业和职业建立基本认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经验,逐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2.1每周两天的数控加工课程,主要有数控车、数控铣实践实习操作技能课程的学习,采用模块化、任务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企业的标准模拟演练等形式参与,学习效果良好。

2.2举行了工业设计技能大赛,数控车、铣床技能大赛,普通车床、铣床技能大赛,校内、外各种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塑造学生的职业人格并选拔出一批优秀职业能手,鼓励其向“大国工匠”奋斗。

2.3数控加工专业进行了数控车(高级)、CAD绘图员(中级)、普通车、铣床工(中级)的职业能力培训与考核,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4职业技能大比武是学校每年一次全校性的专业性技能比赛,旨在展示教学成果,激励学生的职业意识,塑造学生的职业人格,并选拔出一批“职业能手”。大赛不仅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次大练兵。

3跟岗实习(工学交替)

实行跟岗实习(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即分别在课堂与车间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交替完成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具备职业人的自律、服从、守纪的基本品质,磨炼学生意志,确立质量、规程、秩序等观念和职业素养。

3.1实习就业指导办公室举行全校工学结合实习动员,就有关跟岗实习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能顺利走向工学结合实习岗位。

3.2邀请优秀跟岗实习带队教师及优秀实习个人到班级做有关跟岗实习动员以及有关介绍,让学生能理解跟岗实习背景以及跟岗实习意义等。

3.3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人。通过亲身参与生产,让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中了解什么是企业,了解企业管理、现场管理、企业产品、企业生产工艺流程。

3.4跟岗实习(工学交替)。数控加工专业进行第三阶段的跟岗实习(工学交替)———生产训练,全程3个月,主要从事各种工件(包括主轴、壳体、箱体等)的制作和检测、包装等工作。企业的5S管理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都是非常规范的,这种生活的体验和磨炼,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了学生的适应能力、社交公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表现得到了厂方管理人员及员工的肯定和赞扬,学生感到收获很大。

4顶岗实习

毕业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在校就业实习招生办公室指导下,由系部具体组织实施,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监控和考核。

4.1邀请我校优秀毕业生做就业实习报告会,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现场的学生:中职生要做到一专多能,更早地接触社会,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4.2实习就业指导办公室举行全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有关就业实习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能顺利走向实习岗位。

4.3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懂得更多企业、劳动、就业等相关知识。

4.4学校举行高级蓝领人才会,决定数控加工专业学生的实习岗位。

4.5参与企业岗位操作,了解实习单位的产品及其质量、销售情况,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深化、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习现代职业人的优秀品质。经过三学年四个阶段的锻炼,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还养成了过硬的职业素养,他们与学校发展同步,与企业发展同步,与时展同步,受到了用人企业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胡峥.中职学校职业素养体系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10(10):32-33.

第7篇

关键词: 德国 双元制职业教育 可行性分析

一、欧美主要教育体系比较分析

1.CBT

CBT是目前在美国广泛采用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C是Capability(能力)的缩写,B是Based(基础)的缩写,T是Training(培训)的缩写,意思是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培训,它是以“JOB”(工作)为基础的职业教育。

在美国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了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加多的产品,企业需要大批量的员工,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以“JOB”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运而生,它对学员进行的是针对特定工作岗位短期的专业培训,是一种高效的短期计划的培训,并不为学员长远考虑,也不注重学员社会能力的培养,所以CBT是一些职业能力的集合,目的是使学员具备一种职业资格,即只是职业资格能力的培养。

CBT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CBT通过“充足的指导”和“充足的培训时间”,可使学员达到最后解决任何任务的能力,但是起作用的是“充足的指导”和“充足的培训时间”,人不起主导作用。

(2)受培训人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能动性被忽视。

(3)在学员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出现错误,会归结为培训的错误,而不会归结于学员的错误。

(4)学习不取决于学员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而取决于教学条件。

(5)对具体培训结果有详细的描述,达到某种能力即达到标准。

(6)“老师”(Teacher)开发好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培训材料和教学媒体等,培训师(Trainer)仅负责用上述资料进行教学。

(7)考试比较接近工作岗位,但是并不是在工作岗位上进行考试。

CBT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英国目前采用的NVQs职业教育体系。在英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是由国家教学计划局进行监督和管理,它的培训和考核分为两个部门,分别是培训部门和考核部门,但都是以公司的形式出现,既然是公司,它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商业营运,所以NVQs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商业营运,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在某些方面就会大大降低教育的功能性。此外,NVQs的培训证书不是终身有效,只有3―5年的有效期。

2.BERUF

BERUF是目前在德国广泛采用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它是以“职业”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不仅着眼于学员职业资格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人的社会化(工作中的社会化和社会中的社会化)能力的培养,它是一种长期计划的培训,培训较昂贵。在德国有多种表现形式,双元制系统(DS)就是其中一种最鲜明的表现形式。

双元制系统(DS):“双元制”教育体系仅是德国职业教育中的一种形式,它是在企业和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平行进行的职业教育。

企业侧重学员的实践培训,主要向学员传授职业技能;职业学校侧重学员的理论教学,主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企业实践培训为主,学员每周一般在企业学习为3.5―4天,在学校学习为1―1.5天。

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企业的培训章程(也称培训条例);二是学校的教学计划。在企业和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从学习领域和培训规则上可见,它不仅注重职业职业资格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人的社会能力的培养。

在德国,适龄青年如果想要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首先必须寻找企业,获得具体的职业位置,并同培训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这时适龄青年的身份为企业的学徒。成为企业的学徒后,再寻找对口的职业学校,在职业学校入学就读后,就成为职业学校的学生。这意味着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拥有双重的权利和义务。

由以上比较可见,CBT以工作为出发点,只培训人进行工作,而不重视人的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短期行为,只适合于传统工业;BERUF以职业为出发点,不仅注重职业职业资格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人的社会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较高,是一种长期行为,适合于现代工业,德国“双元制”就是一种很成功的表现形式。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我国实现的可能性分析

1.设备方面

(1)基础配置方面。我国职业教育的学校,尤其以东部发达地区来看基本达到条件,或稍加添加或调整即可。

(2)配套实训室方面。我国各职业学校都基本具备测量室,虽然测量工具数量不够,但是规划调整,满足要求应该很简单。

(3)实训工具方面。我国各职业学校基本具备要求的实训工具,只是在数量上和极个别的工具上还缺少或不配套,可以补足,成本也不会很大。

2.课程方面

作为我国的职业学校,引进德国双元制体系后,学员不仅要完成IHK的课程,最终获得IHK职业资格证书,而且要完成教育部门的所有课程,才能拿到毕业资格证书。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寻找它们二者的共性部分,根据研究分析,在我国进行的IHK证书认证中,只要与技能无关的部分,内容与教育部的课程相同,包括经济、法律、社会等这些方面的课程就是重合了,在课程方面就可以完全按照教育部设置的课程进行;与技能有关的教学,经过学习研究分析,IHK的技能要求全面而且能力要求较高,只要学员努力学习,就能获得IHK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部教学计划中的技能要求完全可以达到。

当然,在课程的衔接方面,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去做,在确定进行合作后,建议成立双元制课程开发小组,由校领导直接负责,同时由教务部门、理论教师、实训教师共同组成,去共同研究课程的衔接部分,同时成立课程实施小组,由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共同组成,一般4―5人为宜,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分配和衔接。

3.师资方面

师资是开展项目最重要的环节。一名合格的考官,必须通过德国IHK的认证,对考官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考官自己必须能完成IHK给学生考试的内容,也就是说,必须同时很好地掌握车铣刨磨钳,同时掌握数控车和数控铣、加工中心的操作,这不仅对学生是一种挑战,而且对负责学生考试的考官,以及负责培训学生的培训师都是一种很大的考验。因此,培训师要能胜任工作,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加强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合作;

(2)加强老师与学校、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

(3)加强老师的继续教育;

(4)加强教学计划的制定。

4.教学组织和管理

双元制分为企业学习和学校学习两部分,而且要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在我国这样的企业很难寻求,在德国很多企业也不具备培训学生的资质和条件,也是将学生送到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企业培训部分的教学,所以在我国就可转变方向。我国职业学校一般都拥有实训中心,只要经过合理的布置和管理,使它具备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功能,这样,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5.学生就业

学生就业前景应该说比较乐观。因为学生毕业后,不但获得教育部门的大专文凭,而且取得IHK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8篇

关键词:网站建设与管理;综合实训;项目开发;职业能力

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是中职类院校为企业培养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热门专业。通过近几年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情况及毕业生自身经验来看,很多中职院校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技能实训方面还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标准。现在很多中小企业都建立了局域网,接入Internet,建立了本企业的网站,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既能组建管理局域网,又能制作和维护网站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网站的建设与管理技能是必须重点培养的一项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训课程的强度和深度,营造等同于或类似于工作过程的实训环境和工作要求,强化训练内容和技能的实用性。

一、“网站建设与管理”综合实训的目标

网站建设与管理综合实训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为企事业单位建设、维护网站的职业能力。综合实训涉及到多门专业课程知识:基本网页制作(Photoshop,Dreamweaver,网站配色与布局,Flash, CSS+DIV制作网页,HTML 技术及客户端JavaScript脚本技术), 动态网页制作(,PHP等技术),数据库技术(如SQL SERVER的管理等),网络操作系统及Web服务器的配置管理等。学生学完这些课程得到的是实际工作中要用到的专业知识中某个方面的零碎的知识,而解决实际问题如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则要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综合运用。综合实训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开发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网站项目的过程中,领悟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独立完成一个网站项目的开发与维护,从而基本掌握网站建设的核心能力,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并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

二、“网站建设与管理”综合实训的内容

1.网站建设与管理综合实训所需专业课程知识。实际工作中开发网站项目,必须掌握静态网页制作技术、基本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利用编程语言实现动态网页技术、Web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技术,这些技术在网站建设中的作用各不相同静态网页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用于制作普通的页面以及用户访问网站的接口界面,数据库技术实现对用户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动态网页技术实现用户与服务器的通信及数据的存取操作,Web服务器实现对网站运行的支持。如何将这些知识有机的融合到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项目中,是综合实训能否取得实效的基础,因此,综合实训的项目最好是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如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等。

2.网站建设与管理综合实训所应完成的技能项目。建设企业网站一般包括网站规划设计、网站前台设计、网站数据库设计、网站后台设计、网站的调试等几个工作过程和模块。以电子商务网站为例,网站建设综合实训应围绕多个项目模块展开。

(1)网站规划设计的实训。学校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如网页设计课程老师会将网页设计相关知识讲得很多,而这些知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何应用,却比较忽视。网站规划实训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承接一个综合网站项目后,对网站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创建网站的目标,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设方案,选择恰当的技术路线。网站规划与设计是后续建设步骤的指导纲领,这一过程实训的结果是网站的构思草图。

(2)网站前台设计的实训。网站的前台设计就是指设计用户访问网站时直接接触到的页面,以电子商务网站为例,包括网站的主页、各栏目的首页、商品展示页面、注册页面及登陆页面等,具体内容涉及网站的排版布局、网站导航系统的实现、网站Logo的设计、图片处理、颜色搭配、注册页面及登陆页面的具体要求等等。这些工作的完成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内容,实训效果既取决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取决于指导老的项目开发经验。网站前台设计的实训有两个重要的环节必须强化,其一是网站Logo的设计及页面图片的处理,这项实训的指导工作应当由熟悉图片处理的教师进行专项指导;其二是基本网页制作,包括网页排版、布局、颜色搭配、文字显示及资源链接的实现等,重点是运用网页制作技术如HTML,JavaScript语言及开发工具如Dream weaver等的综合应用。

(3)网站数据库设计的实训。实训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如何根据一个项目的需要来进行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数据结构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数据库的概念结构(E-R图)的设计,逻辑结构的设计(由E—R图转化成关系)及数据库的物理实现,强化学生在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利用某一DBMS实现后台数据库的设计技能。

(4)网站后台设计的实训。网站后台设计包括网站各种功能实现的后台代码的设计。以电子商务网站为例,后台设计实训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商品信息的管理:如添加、搜索、删除,分类等。②商品的分类管理。③ 普通用户及管理员管理。④各功能模块的通信及后台代码如网站购物车的实现、在线订购、在线付费的实现等。

(5)网站调试的实训。网站调试实训内容涉及两个方面:①配置网站运行的环境,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网站运行环境的配置技术。② 网站测试。网站正试前都要进行测试,保证网站后用户能够正常浏览网页和使用网站提供的服务功能,只有通过了测试的网站才能到Internet上。

三、“网站建设与管理”综合实训的实施过程

为保证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的有效性,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接受全过程的操作训练,通过完成一项完整的项目,可以让学生体验各个环节的主要技能的要求,了解生产或服务的程序,体会生产或服务中环节的连接重点和各个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因此,网站建设综合实训的实施,应当以符合工作实际过程的方式进行。以项目组的形式组织综合实训的开展。企业网站的开发是一个比较大的综合性的软件项目,为了给学生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综合实训课应以项目开发小组的形式组织。对于电子商务网站而言,四名学生为一组比较合适,应当任命项目组长,负责整个项目的规划和进程。具体实施过程是:全体组员参与网站的需求分析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写出需求分析报告,然后,项目组长完成网站的规划,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分工,四人分别实现网站页面效果图设计,网页前台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网站后台的设计。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一个项目小组成员的任务比较单一,而综合实训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展开综合实训,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将全部项目的所有内容都做遍。提高综合实训效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召开经验交流会,让负责不同分工的同学展示自己在开发过程中的经验,技巧及教训。以项目验收的形式考核实训成绩。任何一个项目的开发完成后,最终要接受用户的验收,以此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实训效果,能起到导向、检验诊断、反馈调节等多重作用。验收的标准是实训的计划任务书,验收的方式采取各项目小组配置好网站后,接受实训指导老师及其他学生的访问,根据各种功能的实现情况及页面整体效果给出总体评价。评价过程中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四、总结就业导向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必须把握的准则,职业技能的培养、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应当成为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必须强化的主题思想,因此,专业技能的实训显得尤为重要。网站建设过程需要使用多个专业课程知识, 是一门综合技能课程,从实训内容、实训组织形式等方面强化本课程的综合技能实训,能培养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所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有娥 付建玲 马恩明 《网页设计实用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9篇

关键词:物流系统;仿真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实践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安排仍需逐步完善,很多实践教学停留在验证、认知阶段,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而《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作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理论学习之后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融会贯通、独立思考,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物流领域的基本知识的机会。

《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可以利用综合实训的模拟系统,利用先进的仿真模拟软件,使学生在综合实训的模拟系统内进行互动式实战性操作,从而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技能、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常见的物流仿真系统

目前,ProModel、Flexsim、Witness等都是市场上常常看到的模拟仿真软件。在实际应用和国内外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采用的物流仿真系统普遍需要具有以下基本功能和特点:强大的建模规划功能、先进可靠的优化仿真、直观便捷的可视化的功能要求,以及能够产生运行数据分析报告。这里简单介绍ProModel和Flexsim,RaLC三种仿真分析软件。

(一)ProModel系统

ProModel是由美国ProModel公司开发的离散事件仿真软件,可以构造多种生产、物流和服务系统模型。它采用图形化用户界面,并向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操作环境,提供二维和3D建模及动态仿真环境场景。用户根据需求,利用键盘或鼠标选择所需的建模元素,就可以建立仿真模型。ProModel仿真软件,主要针对生产制造业的系统仿真,对制造和物流系统的人员、机器、物料、夹具、机器手、输送带等动态建模元素,可以设定元素的速度、加速度、容量、运作顺序、方向等属性。

(二)Flexsim系统

Flexsim是工程师、管理者和决策人对提出的“关于操作、流程、动态系统的方案”进行试验、评估、视觉化的工具,能使决策者轻易地通过计算机建构及监控任何工业及企业的分布式流程,可以从Excel读取资料和输出资料(或任何ODBC数据库),可以从生产线上读取现时资料以作分析功能,Flexsim也允许用户建立自己的模拟对象。Flexsim采用部件(Object)来建模,通过部件的参数设置,可以对几乎所有的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

(三)RaLC物流系统仿真软件

RaLC系列物流系统仿真软件是一款三维动画物流系统仿真快速建模与分析工具软件系统。RaLC系列软件以3D动画为载体,对智能作业人员、搬运设备、货物、控制系统、数据信息等多个物流系统元素进行仿真抽象和设置,快速构建三维动画计算机系统仿真验证模型,采用视窗操作、功能模块直接拖放使用,操作简单、模型建立快速便捷。

本文将以RaLC软件为例,探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

三、课程设计教学

(一)RaLC软件功能

1.软件功能组成:RaLC仿真软件中包含了仓库、配送中心的所有的设备。不仅有普通仓库用到的:货架、叉车、手推车等常用设备;也有先进的自动智能设备:自动码垛机、AGV无人搬运车、自动轨道车、升降机、自动立体仓库、移动货架、旋转货架等百余种与现实物流环境相对应的物流设备模块,只需点击按钮就可以添加设备。使用时只需按要求对其属性做相应调整即可,无需进行复杂编程。

2.建模方式:RaLC仿真软件采用视窗操作方式,物流设备及功能模块可直接点击按钮添加使用。各个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根据在设备上的货品流向方便地通过双击鼠标即可建立连接,在建模过程中可随时根据需要,调整和修改人员动作、物流设备功能与参数、仿真数据驱动。

3.数据分析:RaLC仿真软件包带有仿真数据分析工具,通过解析模型日志,可以得到设备的能力图、作业时间分布图、作业内容分布图等数据图表。以此反映物流配送中心的总体运行情况,为改善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二)课程设计案例的提出

课程设计的案例问题最好是企业的实际问题,但这就存在企业信息或数据资料的获取问题。企业资料的获取是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但如果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往往存在不能找到合适企业、或企业不愿意提供相关数据的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部分省市及大型物流公司都有举办各类物流设计大赛,这一类大赛往往提供了非常详细的企业数据与案例资料,同时兼具问题导向。建议可将该类大赛的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作为规划、设计与仿真的企业案例资料。

(三)课程设计教学步骤

1.给出企业案例信息与数据资料,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案例进行课程设计。

2.组建学生课程设计小组,并选出项目组长,通常小组为3-5人。

3.分小组查找资料及讨论课程设计的总体方案、任务分解方案,及各小组的任务分工情况,将方案上报教师,教师可以加以指导;

4.课程设计环节,建议由学生独立进行,期间遇到的问题由各小组自行探讨解决,以此训练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5.课程设计初始方案研讨。各小组将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在此次研讨会上提交,包括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也将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各组畅所欲言、相互交,寻找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6.各小组进行课程设计方案的修改,解决问题、优化模型。

7.课程设计总结交流会,提交最终的课程设计方案,由每组组长介绍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案,以及收获体会等。再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讲解,并对本次课程设计进行评述与总结。

四、结束语

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建模、运行以及优化方案后,需要学生根据仿真的结果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应包括整个课程设计各个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最后设计方案与初始方案之间的区别,课程设计优化的过程等重点环节。根据模型运行结果对系统参数进行调整,比较调整前后的运行结果有何不同,并写出学习仿真软件和建模的心得体会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沈丽、孙卫华.物流开放性实验教学研究[J].物流技术,2009,28(1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