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学生物学论文

时间:2023-02-27 11:06:47

导语:在中学生物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生物学论文

第1篇

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往往墨守成规,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所控制,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即使有交流也仅限于短暂的上课时间,这样不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就无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同时,学生即使有疑难问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请教教师,长期积累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二、改进初中学生生物教学的措施

1.加强对生物实验的重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实验的本质

初中学生之所以对生物实验课感兴趣,是因为学生有好奇心理,出于好玩才热衷于生物实验课。在实践中,学生关心的只是实验中看到的实验表象,却不注重探究实验中所包含的本质原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实验课上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实验的本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不仅仅只是看到实验的表面现象。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生物课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主动地探求知识。相反,如果学生对生物课没有足够的兴趣,就不会主动学习,甚至会对教师的讲解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学生就不会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论如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也无济于事。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充分运用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单纯的理论讲解会使学生感到生物枯燥乏味,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增加师生的互动环节。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就可以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时,如正确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成功地操作了实验或考试成绩有所进步时,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3.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理论知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本内容,还要使学生学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切身实践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实践,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切身实践来感受学习生物的乐趣。比如,在学习种子发芽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每日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不同状态,等实验结束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然后和课本上的内容做对比,从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了解到了生物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物知识。

三、结语

第2篇

1海拔对水青树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种子重量反映的是种子的大小和饱满度,重量越大种子越饱满,内含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更加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有研究表明,虎杖(Rey-noutriajaponica)种群和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近缘种的种子重量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Mariko等,1993;Pluess等,2005)。杜燕等(2014)研究发现,不同生活型的植物中,除灌木和匍匐草本的种子重量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其余生活型植物种子重量与海拔之间没有相关性。而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种子的干重与海拔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魏胜利等,2008)。本文研究发现,乔木树种水青树种子的干重随海拔升高呈现先逐渐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其干重与海拔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种子形态大小与种子量均是种子生物学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与种子重量和饱满度密切相关,而种子的大小主要体现在种子的长、宽、厚,并受到遗传和生态因子的制约而形态各异。有研究表明,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种子的长、宽、厚与海拔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魏胜利等,2008),而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种子的长宽比与海拔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海拔越高种子长宽越大,即种子形状变得细长(方芳等,2013)。我们的研究发现,水青树种子的形态特征与海拔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随海拔升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明显不一致。海拔是一个复合环境因子,不同海拔的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生态因子均是影响种子形态分化的主要生态因子,各因子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综合起作用(柴胜丰等,2008);植物种子的重量和海拔的相关性具有区域性和种间差异,并因其生活型而异(杜燕等,2014);位于不同海拔生境的种群所承受的生境选择压力也有一定的差异,最终可能导致种群间的遗传分化(金则新等,2007)。因此,水青树种子的干重和饱满度等生理特征随海拔高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可能是遗传及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另外,植物的生殖投资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Hautier等,2009),而营养生长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Young等,2002;Hautier等,2009),这同样会影响到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从而导致水青树种子的形态特征(长、宽、厚)和生理特征呈现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的趋势。已有的研究表明,许多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和萌发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Mariko等,1993;Pluess等,2005;魏胜利等,2008;王桔红等,2009)。而Leucochrysumalbicans(Gilfedder和Kirkpatrick,1994)和Chenopodiumbonus-henri-cus(Dorne,1981)的种子萌发率却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对帚石楠(Callunavulgaris)和苏格兰欧石楠(Ericacinerea)的研究发现采自最高海拔的种子具有最高的萌发率(Vera,1997),但是种子的大小并不影响它们的萌发。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山草甸植物的研究发现其萌发力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Bu等,2007)。本研究发现,水青树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均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即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与Leucochrysumalbicans(Gilfedder和Kirkpatrick,1994)、Chenopodiumbonus-henricus(Dorne,1981)和青藏高原东部高山草甸植物(Bu等,2007)种子萌发的结果一致,而不同于其他植物的研究结果。这可能是因为高海拔水青树种子的种皮比较厚,胚根突破种皮需要较长的时间,种皮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加厚,多酚类物质增加,减小了种皮的渗透性,增加了胚根突出种皮的阻力(Dorne,1981),因而降低了萌发率和发芽势,减缓了萌发起始时间。实验过程中我们也观察到,采自海拔2200~2300m的种子萌发起始时间明显晚于另两个低海拔高度的,而且2300~2400m区段的水青树种的种皮明显比其他海拔的种子颜色深,在种子萌发前期萌发的种子比较少,在萌发实验结束后的近一个月还能发现有种子间断地萌发的现象,这也印证了前面的观点。综上可以看出,除种子干重外,水青树种子的其他生物学特性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这说明海拔对水青树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具有较大的影响,是导致水青树种子生物学特性地理变异的主要生态因子之一。

2母树大小对水青树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树木的胸径会逐渐增大。因此胸径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树木年龄的大小。有研究表明,古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种子干重、发芽指数与树龄无显著相关关系,随着树龄增加其种子依旧保持较高的发芽能力(常二梅等,2012);而对黑松(Pinusthunbergii)(韩广轩等,2009)和海岸松(Pinuspinaster)(Alvarez等,2005)的研究发现,母树大小与萌发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对Carexsecalina种子的萌发研究表明,其植株大小并不决定种子的大小,其萌发频率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种群中随着年龄而发生改变(Lembicz等,2011)。本研究表明水青树种子的各生物学特性均随着胸径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径级的水青树植株的干重、饱满度、萌发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不表现为最大,除种子的宽和厚与胸径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他生物学特性与胸径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这表明母树大小对水青树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较小,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徐庆等(2001)研究发现,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种群的生殖期根据其生殖年龄和生殖分配大小可分为生殖起动期、生殖增长期、生殖高峰期和生殖衰退期;其生殖值(平均产种子数、当年生长枝、叶、花或果的年净生长量)和生殖分配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最大值均出现在生殖高峰期,而在生殖衰退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植物当年生枝叶、花果的生长将明显影响到种子的生理特性,从而导致种子的生理特性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我们的研究发现,水青树种子的干重、饱满度、萌发等生理特征指数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胸径30~40cm阶段,在此之后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因此我们推测,水青树的生活史中可能同样具有与四合木相类似的四个生殖期,在胸径30~40cm阶段正处于生殖高峰期,此时其生殖值和生殖分配均有可能达到最大;之后则逐渐进入生殖衰退期,分配给生殖的能量也就相应的减小,从而影响到水青树种子的干重、饱满度和萌发等生理特性。在后续研究中,尚需对水青树植株的生殖值、生殖配置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详细研究,以探讨水青树生殖期的特征及其与种子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中,水青树种子形态特征的最大值均出现在40~50cm径级,与干重、饱满度和萌发特征的最大值所出现的径级并不相吻合,其原因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怀春 甘小洪 张泽鹏 张春晓 宋蔺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3篇

一、关于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节生物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密切的关系。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从教学和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我认为每节课上的问不宜过多、过杂、过难。过多、过杂会显得课堂凌乱、散漫;过难又会使课堂显得沉闷,缺乏生气。为此,我在生物教学中问的时候会先创设情境。例如,在讲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导入的时候,我创设了一个情境,用人的一生经历的变化导入细胞的变化。人有出生、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等现象,那细胞呢?这样就从宏观的生命现象自然过渡到微观——细胞的生命历程。

生物课堂上除了老师提问外,更要关注和鼓励学生提问。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思想和灵魂碰撞的过程,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互动,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座位上听得昏昏欲睡,这肯定是无效的、失败的教学。例如在讲到全能性的时候,课本上只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解释全能性表达的现象,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动物细胞有没有全能性的问题。我在课堂上鼓励他们思考、探讨,并解释为什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而且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

在问的语言上,不仅要科学,而且要注意幽默风趣,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脱分化过程的时候,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们的脸上怎么没有惊讶不解的表情的呢?学生当时感觉很突然,我就顺势引导,在前面刚学过细胞分化的不可逆特征,现在怎么又可以脱分化而可逆啊?到这里学生才恍然大悟,并积极地思考其原因。

二、关于讲

讲是教师的基本功,讲课既要科学,更要艺术。平铺直叙,从头讲到底的课堂,其结果无外乎讲者累,听者更累。生物学科是一门处于科学前沿、具有发展潜力的古老而新兴的学科,如果没有创新的语言,就难免会令学生生厌。所以教师用语要简洁、流畅,切忌啰唆。

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法用最短的时间、最容易记住的方法教给学生知识。例如,在讲到衰老细胞特征的时候,如果死记硬背,就要花很长时间,还不一定能记住。我就把它总结成二、三、四的记忆规律,即两个物质、四个结构、三个功能。再如,在讲到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分布的时候,我通过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记忆,当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是外正内负,这就好像大多数中国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代表阳刚,在八卦中用“+”号表示;女人代表阴柔,在八卦中用“-”号表示。当受到适宜刺激后,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是外正内负,就好像男人喝醉酒了,这时候就不能任凭男人胡来,女人就当家做主了。所以“-”号代表的女人就在外面主持大局,而“+”号代表的男人则只能在家里活动。

在讲的时候切忌不分主次,什么都讲,眉毛胡子一把抓。笔者认为在生物课堂上要尽量少讲,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但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内容一定要精讲。例如我在讲细胞呼吸的时候,在学生阅读、看过课件的基础上,精讲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具体过程,从而凸显课堂的主要知识点。

讲还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自然过渡、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我在讲细胞增殖第一课时的时候,认为细胞周期的概念放在一开始有点突兀,所以我做了这样一个教学设计:先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此时最想了解的不是细胞周期的概念,而是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所以我就顺理成章地给学生观看有丝分裂的整体过程,再让学生研读课本,找出每个时期的特征。然后对着每个时期的细胞图背诵记忆各期的特征,最后在分裂末期的时候让学生猜想细胞下一个阶段可能发生的生命活动。学生情绪高涨,纷纷猜测可能的变化,这时我顺势引导出细胞周期的概念,强调了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这样整堂课结构完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关于练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课堂练习,可以起到巩固知识、检测教学效果、温故而知新的作用。针对目前的会考高考的要求,生物课堂上的练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课后学生是不可能花费时间在生物学科上的,这就要求提高练的质量和效率。如何提高课堂生物练习的效率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1.课堂练习要少而精。生物练习的题目不宜过多,也不宜过难,每节课大概在8~10分钟为宜。

2.进行限时训练。有的老师往往等到所有的学生都完成练习后再去评讲,在一节课上要问好多遍:有没有做好啊?长此以往,养成学生懒散的作业态度。对此,我在每次练习的时候告诉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过时不候。

第4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生物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本身的知识层次.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有些知识是和初中生物有关系的,比如说生物分类、细胞基本结构、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在讲到这部分的时候,老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启发,给其机会,让其进行问题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对比和总结,这对学生知识面拓展和生物学习热情激发都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二、重视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

学生进行生物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为了将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老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应该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学生,在教学的时候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的本质,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能力.学习本身是一种对话方式,不但需要老师的教,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需要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更加积极的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学习生物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转变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过度的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能力提高不甚重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真正的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将生物本身的特点利用进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对学生更好的进行诱导,这样学生会更加愿意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学习生物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

四、将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重视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学习的途径以及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以往的教学方式,没有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新课改对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视,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做到这点,重视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方面的培养和熏陶.在进行探究的时候,应该将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进去,对于那些难度比较小的问题,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和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于那些比较难的问题,在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问题本身的层次性,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还应该对其人文素养进行培养.

五、将类比的方法运用进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要点的理解

很多生物知识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没有办法用肉眼进行观察,这是高中生物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直观经验是无法形成的,所以,老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应该将抽象知识转化成比较形象的或者是和学生的生活有关系的知识来进行讲解,这种情况下便有必要将类比的方式运用进去.比如说在讲到物质跨膜运输的时候,进行主动运输讲解时,老师可以将渡河的例子运用进去,船本身是一种载体,河是膜,想要渡河便必须付钱,付的钱便是能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便能够比较直观的理解主动运输的过程,然后在进一步的进行跨膜运输方式的研究,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抽象知识的理解.

六、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5篇

自主学习能力强调“自主”二字,而自主的关键是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包括:通读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等几个环节。通读课文是指学生在教师没有讲新课之前,系统的阅读与新课有关的课文,包括教材课文、课外读物以及网络资料,对要学习的新课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为了充分提高通读课文的效率,我都是事先提出学生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一节课开始我先提出以下几个设问:通过仔细阅读课文请回答“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通过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总结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请你自己绘制出你观察的植物细胞结构”。学生根据这几个简单的设问就能清楚地知道本节课学习需要掌握的重难点是什么,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就能事半功倍,迅速找到知识点所在,既节省了时间,又为自主学习找到了自信心。发现问题即是学生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除了教师设问的几个问题外其他的疑难问题,这一过程对初探新知的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实施起来较有难度,但是它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为关键的一步,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如在学习生物课程前几课时,学生也许发现不了几个问题,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顺势将问题引出,并鼓励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之下也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垫石铺路。解答问题既包括教师提出的问题,又包括学生通过通读课问自己发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等几种方式相互作用解答问题,学生派代表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仔细倾听,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给予纠正或者补充,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的反馈,这样学生才不会迷惑,才会对教师教学方法给予肯定,做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亲密结合,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之路扫清障碍。

二、课中创造自主学习机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的总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在21世纪的今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要想提升整个班级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注重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是青春期的典型时期,其好奇心和表现欲非常强烈和旺盛,迫切想要展示自我。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教师能给自己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从而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扬。教师要做的就是尽量的在课上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得到展示自我的平台,使自己的自主学能力得到飞速提升。如在讲解《植物的生殖》一节内容时,在学生对新课充分预习之后,我采取竞赛抢答模式使学生分为AB两组,“请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被子植物”“请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裸子植物”“请比较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不同之处”“请结合实际说说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相比较,谁的繁殖能力更强,说出理由。”在比赛过程中A、B两组势均力敌,不分伯仲,为一个个有分歧的问题争的面红耳赤,难解难分。在这种高昂的学习气氛影响下,学生对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概念熟记于心,也提升了自己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三、开展实验教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技能

第6篇

1.学生对生物实验缺乏本质的认识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生物课,出于好奇心,学生对生物学习有着很强烈的兴趣,尤其是对生物实验很感兴趣。虽然学生对生物实验比较感兴趣,但是这也是出于好奇,对于没有明显变化的实验则兴趣不大,甚至不想动手操作。而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忽视了实验所包含的生物学基本原理,对实验缺乏本质的认识,因此达不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2.学生对抽象的生物概念缺乏兴趣

生物是初中阶段新增设的学科,刚开始学习时,学生有较大的兴趣并乐意接受新知识。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因此随着抽象生物概念(如染色体、DNA、克隆等)的出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便逐渐降温。学生不能真实地感受到上述物质的存在,对它们缺乏理性的认识,所以便降低了学习欲望,致使学习效率不高。

3.传统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虽然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多年,但受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仍然延续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记忆的模式。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学习成果不佳。

4.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往往墨守成规,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所控制,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即使有交流也仅限于短暂的上课时间,这样不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就无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同时,学生即使有疑难问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请教教师,长期积累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二、改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措施

1.加强对生物实验的重视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实验的本质。学生之所以对生物实验课感兴趣,是因为学生有好奇心理,出于好玩才热衷于生物实验课。在实践中,学生关心的只是实验中看到的实验表象,却不注重探究实验中所包含的本质原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实验课上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实验的本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不仅仅只是看到实验的表面现象。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生物课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主动地探求知识。相反,如果学生对生物课没有足够的兴趣,就不会主动学习,甚至会对教师的讲解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学生就不会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论如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也无济于事。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充分运用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单纯的理论讲解会使学生感到生物枯燥乏味,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增加师生的互动环节。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就可以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时,如正确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成功地操作了实验或考试成绩有所进步时,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3.让学生走出课堂

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理论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本内容,还要使学生学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切身实践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实践,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切身实践来感受学习生物的乐趣。比如,在学习种子发芽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每日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不同状态,等实验结束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然后和课本上的内容做对比,从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了解到了生物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物知识。

三、总结

第7篇

一、重实践探索,在操作情境中“体悟”学习

数学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从而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体验。这正是“学科本位”转向“关注”学生发展。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三个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知周长。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媒体的直观演示,便于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2)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实物操作,再到画图表征,充分体验周长的意义,并感悟周长的实质。激起学生的思维振荡,放射出欲罢不能的情感元素,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讨论。

《课标》的基本理念部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面对新的问题,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不同的学生也能依靠各自的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对图形周长的感受、体验。

二、沟通联系,在迁移同化中“体悟”学习。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与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完整,牢固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用已有的经验来解释同化新知的过程,也是未知与已有的经验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过程。现在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用1、2两个数字组成尽可能多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这一开放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沟通了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探究“1÷2是什么意思”时,老师巧妙地提供8÷4、4÷2这两个算式。学生借助它们,通过类比思考,发现了1÷2与8÷4等算式的本质联系。这样的教学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挈入点,引导他们着力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在捕捉联系,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历着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认知矛盾趋于平衡,认知结构得以拓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思维,同时也在解决问题学习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引导深究,于反思总结中“体悟”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标。通过反思,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元认知能力。我认为课堂上教师应“导在所当导,放在不得不放处”。上面的教学中,当学生暴露口算除法有多种想法时,教师创造性地提供了一个变式,让学生深究,从而强化对口算方法和转化思维的认识,又孕伏了优化的策略思想。这样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建构。

四、营造氛围,在师生评价中体悟学习。

第8篇

关键词:物理学习兴趣培养

正文:

兴趣指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忙于脱身。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有机结合,是提高物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别是整体基础较差的农村中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以下几点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开场白”

小学升初中是一个角色的转变,初一进入初二是知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他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如何吸引学生,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某些老师认为树立威信最重要,因此在第一节师生见面的开场白上,多数老师都宣布了“铁”的课堂纪律,课堂上的要求,以及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和对将来中考的影响,也许这种方法保证了以后的课堂纪律,但这样必然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学生发展,学生处处小心,担心自己出错或学不好物理影响将来中考,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第一堂课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老师应该是和蔼可亲的,而不是又凶又恶的“老虎”。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第一堂师生见面课的时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起。如作一些简要的自我介绍;简要的纪律说明,强调作业要求等;特别是介绍有关物理的一些趣事,例如筷子放入装有水的碗中看起来是弯折的,这是光的折射;“天狗吃月”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我国的万里长城以及埃及的金字塔的修建是用什么工具来运输此庞大的石头;死海不死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竟是一颗德国的子弹。为什么飞行员能抓住一颗子弹呢,你学了运动的相对性后,你也能像飞行员一样抓住一颗子弹的。军事上上使用的核潜艇,宇宙飞船,过山车等与物理有关的知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可以讲到下课铃响,让学生感到一游未尽。一节课下来,会让学生认识到老师知识渊博,同时对老师产生敬佩心理。自然会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觉得物理非常有趣,一心的想要学物理。“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已成功了一半。

二,上课之门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书,还要注意育人。而有些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受,忽约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物理课本上编写的一些科学家好学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如法国科学家安培好学的故事:有一次,他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猛一抬头,发现前面有一块黑板,不由喜上心头,马上掏出一支随身携带的粉笔,把脑袋中的问题计算起来,这块黑板向前移动了,安培一边跟着前移,一边计算着。渐渐的黑板移动更快了,这位专心的计算者也跟着跑起来。当他实在跑不动而停下来时,发现这并不是什么黑板,而是马车的后背。他望着车背上的公式渐渐远去,懊丧地叹了一口气“唉!可惜还没有算完。”当然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学“六认真”是必不可少的。除做好常规的教学外,针对整体基础水平差的学生,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方面,上课前尽量了解学生情况,针对性备课,立足于课本,讲解尽量浅显易懂。课堂气氛要活跃,语言要风趣,幽默,提倡轻松愉快教学法。如以故事导学:用“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入平面镜成像;用“阿基米德鉴定黄冠”的故事引入密度的测量实验。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还要讲究艺术,注意随机应变,临变不慌,因势利导。有的老师遇类似情况就过于紧张,方寸大乱,不知如何是好,往往含糊其辞,敷衍搪塞,要么置之不理,消极回避:要么大动肝火,怒斥学生。转嫁危机,这些非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倒使问题复杂化,并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如一位老师在连电路时,连好后灯泡不亮,下面的同学都在嘀咕,而这为老师没有慌,而是说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电压表检验电路的故障,下面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检查是那里出了问题。结果这位老师熟练的找出了毛病,同学们也佩服的笑了。由于老师的冷静而生智及时调整了教学过程,不仅没有影响教学进度,反而在学生头脑中巩固了用电压表检查电路故障这一技能。

第二方面,做好书上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人们拿着鸡蛋的时候都小心谨慎的,但如果将鸡蛋握在手中即使用较大的劲也压不坏。在演示的时,可以叫一位力气较大的同学来完成,让学生觉得实验的真实性。再解释其中的道理是因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原因。再比如说,讲蒸发吸热时,让学生自己在手臂上涂上酒精亲身体验蒸发吸热的感觉,让他们身临其境。再发两支温度计给学生,将其中的一支涂上酒精,待一会后,对比两支温度计的示数,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验证蒸发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第三方面,对于学生实验更应该认真对待,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上串并联电路时学生就很感兴趣。老师在演示的时候,就伸长脖子在观察,如果让他们自己去连接电路,则一定会有很高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讲解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实验。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时,一些老师是先总结了透镜成像的特点,再让学生去做实验,这样学生带着结论去完成实验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上这一内容时可以调整一下,先让学生去完成实验,再和老师一起总结。这样更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用废牙膏皮来完成“核潜艇”浮沉实验。用气球来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实验等。

第四方面,还要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产”。廉姆杰尔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所以对于差生,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我校某班有一位成绩差的学生,但对体育特别爱好,在一次运动会上为班上夺得了多项第一,老师发现后给与他肯定并说如果他把这种勇于拼搏,不怕吃苦的精神放到学习上,那你的成绩一定会提高,一定会迎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结果这位同学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后,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上升,后来考入了某重点体院。教师一句赞扬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颔首的微笑,一个肯定的动作,一次低难度的考试,都可以使差生体会到鼓励,信赖,满意的情感,从而树立起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促使他们逐步转化。

三:课后作业处理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布置作业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或理论知识,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减少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我在我校06级二班试着这样实验了一个月,同时进行了一次检测,从分析看,根据我校情况,不能完全丢掉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还不能完全丢掉课本,相反的在这方面还应加强。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为了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采取分层次布置作业,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作业范围,让学生在不同范围内自由选择,只限最少题量,而不作同一要求,分选做题和必做题。让有精力的学生做更富有个性的作业。要求基础差的同学记住书上的公式,定义等知识点。

针对整体基础差的学生,从以上方面进行加强,多花精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之以行,一定能启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全面完成义务教育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心理学》石油工业出版社魏龙渝第九章154页

2《论语》

第9篇

【论文摘要】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对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来说,它可以揭开大千世界的奥秘,又可以使他们志向高远,憧憬未来,应该是学生们最为钟情的一门课程。然而,有时它竟是学生最为恐惧和头疼的课程,本文重在解决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时出现的问题。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沟通交流,发现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在谈到高中学习时,都反映高中的物理是所学科目中最难的,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感觉较难的原因主要有:初、高中物理教材研究的内容、深度及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要求不同,是学生感觉较难的客观原因;物理学习中没有斗志、毅力,不自信、心理素质差及学生的性别心理不同,是学生感觉难学的主观原因。作为物理教师对此问题如果认识不清,将直接影响学生高中三年的物理学习,也难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通过对学生学习中存在原因的研究,作者总结出解决方案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兴趣、有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教学中若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对概念、定理和重要定律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做不好题,对物理感到头痛,学习情绪低落,成绩自然无法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因此可知,兴趣和很好的动机,能够很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

其次,注重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新课改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加重了,演示实验可以使他们“眼见为实”,学生实验更使他们有自己动手的机会,课外小实验又有趣,学生都比较乐于参与。经过调查,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良好的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可以给学生亲切感,消除对物理学科的畏难情绪。

再次,加强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1)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激发学生兴趣。(2)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以及操作的可重复性,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3)交互性强,有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新课改下以多媒体技术为灵魂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赋予传统教育以新的内涵。

认识到学习兴趣、学科情感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学生就会早日进入物理学习的正轨,主动克服物理学习的困难,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

二、重视与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西方一位颇有名气的学者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美国的《九十年代的挑战》一书中指出:“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或一套课程可供不可见的未来使用,或可供你终身受用。现在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更应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的过程。物理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当前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师教法的探讨轻学生学法的研究的现象,这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素质教育是极为不利的。实践证明:学生学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因此,我们不仅应重视教师教法的探讨,更应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研究。新课改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过程,毕竟,科学过程是科学家们从事科学活动的智力劳动过程。把科学过程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引入物理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能领略前辈大师的研究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得其精髓,有所借鉴。所以,物理课程不应该把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擦去,科学家们曲折顽强而又闪烁着智慧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过程,不能被公式和逻辑的面纱遮盖。离开了引向结果的方法过程,而只追求裸的结果,就等于没有结果。

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们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中学物理学习方法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如:观察、实验、预习、听课、做笔记、思考、作业、考试的方法等;二是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三是学生记忆的方法;四是学生运用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如等效法、联想法、类比法、化归法、外推法等一般科学方法,再如临界问题分析法、动态电路分析法等具体解题方法;五是学生选择合适学法的方法,如学生如何选择合乎自身学习特点的记忆方法、做笔记的方法等。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决非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学生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

教师与学生都要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掌握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必然会喜欢物理并能够顺利适应高中的物理教学。

三、注意性别差异,消除性别差异心理

虽然学生存在性别差异,但是要让他们都明白:每个人的大脑生理结构都是相同的,不存在思维学习上的差异。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女生处于劣势不是绝对的,不应盲目自卑,通过努力,女生也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比如,2007年全国各省的高考状元绝大多数是女生。所以,教师要多通过事例与学生交流、沟通,多给女生以充分的鼓励,树立其自信心,消除过重的心理压力,让其明白“人人是可树之人”,绝不放弃与轻视任何一个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信心学好物理。

以上我们针对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感觉较难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我们认为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因势利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及各个方面的能力,使其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当学生在物理学习上遇到心理障碍时,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尽早克服,使他们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过渡期。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关注教育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成长、思考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想法解决,必将取得师生的和谐发展、共同进步,教育事业的明天也将会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物理教师培训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