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组学习计划

时间:2023-02-27 11:07:21

导语:在小组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组学习计划

第1篇

一、小组合作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学生间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效进行组织。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行有效的思考,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有效的发展。要把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

二、学生方面,要合理分组,明确职责、优化组合

1、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们一致同意在编组时采取将不同程度的同学分在一起,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使优生带动潜能生,共同进步。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2、小组内,职责明确:程度较好的同学为组长,专门安排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活动内容、发言顺序等;中等程度的同学,一名帮潜能生解决问题,一名注意收集本组同学的意见等。为了让合作学习迅速而有效,教师要长期培养小组成员的自觉和自主意识,教小组长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观点,即时归纳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等。

3、自主感悟时能让组员做到边自学边思考,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和不会的问题把它勾画出来,通过查阅资料仍弄不懂的向本组成员请教。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并为小组学习献计献策,做到提问主动、讨论积极。

4、小组汇报,尽量多给潜能生机会,安排他先发言,然后是潜能生的辅导者,另一名中等生,最后是组长。在全班汇报时,让组长指定小组里不爱说的学生发言,老师及时表扬激励,比一比哪个小组每个同学参与学习做得好。下一次轮换不同的人代表本组同学汇报发言。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积极交流、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必要的让步,还要学会学习别人、赞赏别人,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评价。

二、教师方面,要作好合作学习的指导,培养方法和技巧

1、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要求人人明确。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和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而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

2、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3、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做到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评价自己时虚心接受,并能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

4、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对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走访,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并加强指导,在了解、指导的同时,要一同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交流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还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第2篇

【关键词】组织文化 计量成本 教师激励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055-02

【Abstract】Because the higher metering cost of teacher’ performance restricts matter inspiring and teacher has an especial fondness for professional nature, school culture plays a greater role in motivation for teacher, which includes equitable rewards, sharing responsibility, forming a frendly 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realization of personal value.

【Key words】Organizational Culture Metering Problem Motivation of Teacher

一、绩效度量成本和教师激励

激励,是一种员工与组织利益分享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员工具有采取行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动力。合理的物质激励必须通过对绩效的有效度量来实现。在员工“努力――绩效――物质报酬”的激励传达机制中,绩效的度量是努力和物质报酬有效联结的中间环节。只有对绩效的有效度量,才能建立起有效的物质激励机制;反之,如果对绩效的度量偏差明显,那么努力和物质报酬的联结就不可能紧密。因此,绩效度量的完全和精确,是物质激励合理的前提条件。

绩效度量是存在成本的。在现代组织中,普遍采用的是“团队生产”[2]的作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产品是多个参与成员合作的结果,但是成员对产品的边际贡献(即绩效)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而是需要付出一定的的投入,包括监督、测算和比较,这就构成了绩效度量成本。教师工作的主要“产品”就是学生以技能为主的素质的提高,这些技能是多种复合知识的融合和积累。因此,学生这种特殊的产品,也是教师“团队生产”的结晶。但是,这种“产品”的生产模式和性质决定了教师比一般的企业员工需要更高的绩效度量成本。

1.学生的素质体现在多个维度

一个产品的价值源自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衡量其价值的维度能与人类相提并论。价值的多维度,决定了度量其价值的复杂性,也决定了需要更多的投入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衡量一个学生素质的维度越多,度量成本也就越高。

2.学生的异质性

人是一个具有高智商和情感的活体,与物体和动物具有本质的区别。有效的教学,必须讲究“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手段,以达到不同的目标。教师作为目标制定者、过程实施者以及监督者,第三者是很难观察教师的努力和贡献,只有学生自己才能真正反馈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学生的异质性,也决定了对教师评价的非一致性。加总、分析这些不同的评价,费时耗力,造成对教师绩效衡量度量的成本加大。

3.以培养学生潜力为主

在企业中,通过衡量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是度量员工绩效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学生素质的提高多少,短期内却难以下定论。因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是一种潜力,而不是能力。这种潜力得到机会的配合和经验的积累才会变成能力。因此,这种素质的提高不是通过学校毕业时的成绩可以完全衡量的。

学生素质的多维度性、异质性和成长以潜力为主,决定了对教师绩效的衡量,既不能通过监督者对教师工作量的衡量,也难以通过学生成绩的衡量或者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衡量,因此教师的绩效衡量具有较高的度量成本。

物质激励手段包括工资、奖金、股权激励、延迟报酬等,都是通过对绩效的有效度量,并且给予相对应的报酬,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但是教师绩效度量成本的高昂,决定了绩效度量的非准确性,建立绩效基础上的报酬自然也难以与付出相匹配。这种努力和物质报酬之间松散的联系留下的“空隙”必然会让教师偷懒,这为组织文化发挥对教师的激励作用留下了空间。

在一个人力资源可以自由流动的市场中,教师的职业选择也面临“参与约束”的问题,即教师获得了效用不能低于从其它行业获得的“保留效用”水平。那么,在物质激励效果受限的条件下,是什么吸引了教师投身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天职,得到了普遍的尊重;教师作为学生们的“园丁”,受到普遍的爱戴;正是对其职业的认可,弥补了教师物质激励的不足。学校组织文化倡导尊师重教,这种价值观与教师对职业的认可相吻合。教师对学校组织文化的认可度高,说明他越虔诚,那么配置到虔诚上的时间边际效用高,他也会配置较多的时间来消费这种虔诚。[7]因此,对学校组织文化的这种虔诚消费带来的效用,弥补了物质激励的不足。这也说明了学校组织文化对于教师的激励作用要比一般的组织重要。

二、学校组织文化的特征

学校组织文化和组织文化一样,不同的学者给予不同的定义。但学者一致认同的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就是共享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生成的行为规范、组织传统、习惯等。[6]本文中,学校组织文化是指学校在自己的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总和,其核心是共享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判别是非轻重,是教师和学生行为的价值导向。价值观念的外化就是受其影响的环境、仪式、习惯、和规章制度、行为等。

学校组织文化的培育必须服从于学校的目标。学校专职传播知识、创造知识,学校的组织文化也必须服务于这个目的。因此,学校组织文化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文化,其独特的个性体现在:

1.教育性

学校组织文化的教育性指学校文化中对教育价值的重视。教师以创造、传播知识为荣,学生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傲。教育性是由学校的功能和目标所决定的,是学校组织文化的本质特征。学校物质环境建设、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要体现教育理念、教育思想。

2.客观评价

公平、公正是良好社会风气的基本要求,这在学校中显得异常的重要。学校培养下一代,必须给予正确的观念,这是对未来美好期待的基础。一方面,老师要给予学生公平的学习机会、表现机会;另一方面,学校也对于老师的付出予以公正的评价,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认可以及老师之间的评价。

3.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地方,教师是知识传播和技能培养的主体。尊重知识和尊重教师与学校的目标是内在一致的,也体现了学校组织文化的价值导向。对知识的热爱,对传播知识主体的尊重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氛围学校的必备特征。

三、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在一个强文化中,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和深刻的认同,其独特的特征也愈发彰显。沐浴其中的教师也必然受其影响,改变行为,朝着与价值观相吻合的组织目标行进。学校组织文化对老师付出的激励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公平的机会

斯达西•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表明,激励不仅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也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4]如果教师觉得自己同样的付出,得到的却比别人少,虽然他本人对报酬满意,但是这种收入不公的待遇会降低他的努力水平。在一个倡导公平、公正的学校组织文化中,教师的付出得到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反馈,这有助于教师朝着学校的目标前进

2.增加责任感

在强文化中,教师对于学校期望自己所做的事情十分清楚,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目标保持着高度的统一。也就是说,在强文化中,教师拥有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地思考学校的目标,自觉地完成教学任务。爱德温•洛克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员工明确的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内在推动力。这种内在推动力可以带来更高的绩效,而且如果目标具有挑战性和给予参与者积极的回馈,则绩效会更高。[3]

3.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

在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中,员工都有归属需要,期待建立友好而亲密的人际关系。[5]员工喜欢合作性而非竞争性的环境,渴望理解和关注。在强文化中,核心价值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认同,这种共享的价值观造就了内聚力、忠诚感和组织承诺。每个教师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学校变成协调一致的整体。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中,容易形成互助、友好的人际关系,并且这种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之上,持久而稳固。

4.价值实现

这一点对教师的激励显得格外重要。组织文化通过判断组织内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现行制度的合理性来降低成员之间的分工摩擦,提高合作的效率,降低组织内部的管理成本。显然,一个与学校目标相一致的组织文化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绩效。因此,学校组织文化利于提高学校的绩效与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是一致的,从而使教师的职业价值得到体现。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外部物质因素的激励不会影响内部本身的动机。但是,有证据表明,当组织采用外部激励作为良好工作绩效的回报时则内部动机可能就会降低。[1]虽然这个观点还存在争议,但至少可以说明,外部激励的作用是有限制的。这个观点强调:在中国目前以物质激励为导向的教师绩效改革中,更应该强化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

四、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建议

1.学校需要教育家来办学

教师对教书育人职业的价值认可和学校组织文化的定位重合,是激励作用发挥的前提。教育家办学,才能保证学校功能的单纯性,从而维护组织文化的特征。目前,学校行政化趋势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模糊了学校的功能,限制了学校组织文化的激励作用。

2.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学校正式的规章制度与学校组织文化虽然二者在功能上有重叠之处,但是不能忽视任何一方独特的作用。只有二者的统一,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激励、约束机制。厚此薄彼,只会导致事倍功半。

3.学校组织文化培养需要长时间的沉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铸就的。

学校组织文化是由一系列的历史故事、仪式和行为方式组成的,内容复杂,交互作用,具有强大的传承能力,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价值观的改变需要设计、碰撞、认可、吸收和历史的沉淀。目前,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存在急功近利的行为,靠打标语、喊口号,这种做法只能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所获。

参考文献

1 R.de Charms.Personal Causation: The Internal Effetive Determinants of Behavior[M].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68

2 A.A.阿尔钦、H.德姆塞茨.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斯蒂芬•P•罗宾斯、大卫•A•德森佐.管理学原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 黄鸣奋.需要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讲计划;小组合作;有效学习

2013年年底,江苏省徐州市首次提出了学讲计划,学讲计划的中心任务是要求学生学进去、再讲出来,其宗旨是先学后教,其突出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力显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不难看出,学讲计划在先前的课改教学模式上更上一个新台阶,为新课改的学生怎么自学、如何合作指明了方向和课改的航向。本文以“中心对称图形”的“平行四边形”为例,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学讲计划下的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学什么,怎么学”――学讲计划的前提

学讲计划,“学”是“讲”的前提,“讲什么”是“怎么讲”的基础。只有知道和明确“讲什么”,才可能“怎么讲”,如果说讲什么是内容,怎么讲是方式、形式,那么形式要以内容为基础,没有内容,形式也是空洞的形式,毫无意义。因此,“讲什么”要为“讲”落到实处。

(1)学什么――目标清晰。学讲计划关键在于“学”和“讲”。很明显,学生学什么是讲什么的前提和基础。“学什么”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布置学习任务和学习预案。学案的设计应体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和考点。

如对于“中心对称图形”的“平行四边形”这一课,学习任务的布置可以通过学案或任务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交流。

(2)怎么学――方式明确。对于教师课前设计的预习学案,最好能明确哪些题是独立思考题,哪些需要小组合作,也就是说,在学案上体现出来怎么学,是自学、对学(两人一组)还是小组合作。如预习学案中的思考题:在小学时,我们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那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平行四边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讨论。

对于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实验、尝试,并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进而引导他们在合作中做、在做中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如O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的中点,用透明纸盖在图形的上方,描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以及对角线AC,用大头针定在O处,将ABCD旋转180°,结果会发现什么?这个环节应该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二、“讲什么,怎么讲”――学讲计划的重心

在学生明确了学什么、怎么学,也经历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后,对所学的知识就会有所了解。在“学”的过程中,一定有学生学不会的,那么,“讲”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对于“讲”的问题,也就是“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讲什么、怎么讲是学讲计划的重心和关键,通过“讲”,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1)讲什么――讲到实处。众所周知,学讲计划关键是让学生学进去,然后再讲出来。教师要通过自学、互学、小组学习等方式,把所要学的知识自主构建,然后再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给同伴、小组其他成员或班级全体学生讲出来,以达到互学互助、相互质疑、共同提高的目的。那么,“学什么,怎么学”是学讲计划的前提和基础。

①讲疑点。在开展学讲计划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随意抛出问题互相说几句也就是学和讲了,明显流于形式,学讲没意义。在自主学习和互学中,对于学困生的疑难问题,首先是“讲”的主要内容。如对于上文提到的平行四边形还有哪些性质,有的学生可能不会,那么,学生给别的同学“讲”,让其他同学在接受他的观点时,不断提出质疑、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对于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讲出来也是必要的;再者,对于课之伊始的课前预习交流,“讲”更见其必要性;在课之即将结束时,“讲”出自己的所学、所得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②讲方法。讲学习方法是“讲”的核心。如对于平行四边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的问题,判定出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判定的方法是什么,将观察、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过程讲出来,“利用旋转法而得出”,可以让学生感受知识内容形成的过程,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促进,并给他们以借鉴和点拨。

旋转平行四边形后,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这时平行四边形还有哪些特点的问题,教师讲出来更有意义,因为是这节课的重点:平行四边形ABCD沿着AC的中点O旋转180°后,A和C重合,C与A重合;B与D重合,D与B重合等……方法应点到实处、讲到关键点处。

(2)怎么讲――讲到关键处。

①使用数学语言。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思维的过程,也是讲什么的重中之重。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BC=AD,∠ABC=∠ADC,∠BAD=∠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

OC,OB=OD。

这样讲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数学语言,用数学思维角度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②组内讲。在学讲计划开展的过程中,小组内的学生层次上是有一定有差别的。优生讲出来自己的体会和所得,对学困生来说也是帮助,能给他们以启发;优生自己讲出来,也可以加深印象,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听的效果比“讲”的效果逊色数倍;同时学困生讲出自己的难点和疑点,也利于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和警醒,并可以获得他人的帮助。另外,还可以组间讲、师生一起讲等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贯彻学讲计划,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理使用,互学互讲,互帮互助,互相质疑,共同提高,学讲计划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才会高效,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彰显学生的学习个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徐玲.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0(9).

[2]周振蜀.基于小组合作形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J].

第4篇

关键词:河西走廊藏区 民族中学优秀学生转校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民族中学是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现国家长期团结稳定所采取的特殊教育政策,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及实现国家的稳定团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藏族学生的陆续转校已成为河西走廊藏区民族中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难题,该文以天祝藏族自治县的一所民族中学(设有初中、高中部)与一所普通中学(只设有高中部)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一部分优秀的藏族学生从民族中学转校到普通中学的现象,拟从民族中学学生转校的表象探讨藏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

1 调查环境简介

我们知道,民族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民族教育来实现,而在学校教育中,少数民族学生则成为传承其民族文化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凡是涉及到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改善民族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如何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课程,而很少对民族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学生进行关注,即使有关注,也只是对其心理适应方面进行研究,没有权衡民族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不连贯状态,但现在河西走廊藏区面临的问题是民族中学学生纷纷转入普通中学,导致其生源不足,进而导致其民族文化面临被中断的危机,这样的情况下,仅仅从如何改善民族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如何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课程方面来进行思考是肯定解决不了问题的。

通过调研笔者了解到,天祝县民族中学在课程设置方面是比较注重学生对于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的,但是在缺少藏族学生这个载体的情况下,藏民族文化之中断就不是没有可能了。

2 藏区民族中学学生陆续转校的原因分析

通过大量的访谈和实地调查发现,民族学生转校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民族中学现有的教育质量、升学率满足不了学生及家长的需求。长期以来,由于民族中学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师资水平较低,导致民族中学的教学质量和普通中学相比有了一定差距,因而出于对教育高质量地追求,很多该校学生选择了转校。

3 对策及建议

改善民族中学现状,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1 加强学生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

一个民族其优秀文化传承的根本希望在年轻一代。只有搞好藏族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教育,加强学生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藏族文化的传承才有希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要搞好学生热爱自己传统文化的教育。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就是要让藏族学生对藏族特有的一切优秀文化有积极的情感。这种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做好对学生的民族文化平等教育工作。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然而由于该地区以藏汉合璧家庭为主,长期以来,在藏汉族文化交融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汉族思想观念的影响,那种“在普通学校传授的就是主流文化,而民族中学中传授的就是非主流文化”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某种程度上讲,藏族学生的转校之选就是对其淋漓尽致的表现。做好对学生的民族文化平等教育工作,就是要借用博厄斯等一批人类学家所提倡的“文化相对论”观点,使藏族学生认识到无论是汉族文化还是藏族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使他们认识到传承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努力拓宽民族文化传承的途径。民族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但不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唯一途径,民族文化的传承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增加学校相关课程的设置来传承民族文化仅仅是其中的一条途径。

3.2 切实突出民族中学的办学特色,增强民族教育发展的后劲

在做好民族学生民族文化传承意识教育的前提下,民族中学一定要对自身做好定位,切实突出民族中学的办学特色,充分利用好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有利契机,利用好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可操作性的途径和方式传承民族文化。

对民族中学的学生应该采取多元的评价体系。调查表明,藏族学生大多数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有一定的兴趣或特长:如在唐卡艺术、传统体育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和优势,这些都应该作为民族中学评价学生体系中的一些参考元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些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传承本民族文化的愿望。学校甚至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为对这些文化感兴趣的同学提供学习的平台与机会。让其充分发挥或展示出来。如果仅仅考核藏族学生们在文化课程学习方面的表现,那这些有特长的学生就有可能不能从现有的课程、教学及评价机制中获得激励并有成功的体验。总之,民族中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及评价机制等方面都应该与普通中学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否则不仅不能对那些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表现十分优秀的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连民族中学本身而言,都将失去其本有的特色。

4 结语

民族传统文化衰退有诸多原因,而教育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当前河西走廊藏区民族中学面临的困境,该文提出了做好民族学生民族文化传承意识教育、切实突出民族中学的办学特色等主要对策以供探讨,希望对改善民族中学现状,促进藏民族文化传承有所助益。

注释

唐卡,也叫唐噶、唐喀,系藏语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语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成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参考文献

[1] 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2] 天祝县志[M].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

[3] 滕星.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与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第5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民主化建设;师生关系;学生参与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主化的管理理念逐渐受到管理者的广泛认可与追捧。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与管理者,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应当始终树立民主化的管理意识,这既是顺应现代民主社会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参与到班级建设活动中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构建民主化班级的首要前提

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社会因素的制约,西南彝族地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以及管理模式等仍局限于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观念之中。特别是针对于思维发展并不成熟的小学生,不少班主任更是偏激地认为,这个阶段自身应该扮好“严厉的教官”这一角色,并自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严格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为他们日后的更好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却殊不知,如此简单、粗暴的班级管理模式不但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与此同时更会导致学生始终无法积极融入班级管理活动之中。试想,如此状态,又何谈班级管理的民主化呢?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小学生在校接触最多、也最频繁的人。因此,我个人认为,要想真正建立起民主化的班级,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抛弃自身管理者的架子,同学生形成真正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对此,我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经常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倾听他们心里的想法。这样一来,借助心理谈话这一活动,既有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能使学生以我为榜样,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班级管理活动之中。如此,构建起民主化的班集体又有何难呢?

二、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是实施班级民主化管理的关键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小,思维发展也并不十分成熟,但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班级民主管理能力。因此,西南彝族地区的小学班主任不但要对小学生的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给予高度的肯定与重视,更要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班级民主化的管理活动之中。这才是实施班级民主化管理的关键之所在。

1.民主选举班干部

班干部既是班主任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更是充分体现一个班级是否实施民主化管理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因此,作为西南彝族地区的小学班主任一定要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将班级管理的更多权利真正“放手”交予学生。

鉴于这种情况,我并不是像其他班主任一样,指定班干部,而是鼓励学生以自我推荐或者民主推荐的方法大致确定班干部的候选人;之后,再让这些候选人在班级全体学生面前发表“竞职演说”;最后通过全体学生匿名投票的形式敲定出最终的班干部人

员。班干部是学生自愿选择并决定的,因此,他们也乐意接受这些“小管理者”的领导与管理,如此一来,便为班级实现全面的民主化管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民主制定班级系列规定

科学的班级规定,既是一个班级发展成为文明班集体的基本保障,更是促使学生以其为指导、促使自身日常行为标准与思想道德素质综合发展的有效推动力量。因此,从这层意义上展开来讲,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规定,并使其真正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便成为摆在每一位小学班主任面前的一道管理难题。

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首先,在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上,我会向班上的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班主任,你希望班上的学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有什么表现?”这一问题,如同打开了学生的小话匣子。有的说:“希望大家上课的时候,要专心致志、认真听讲”;还有的说:“希望大家能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不说脏话、不骂人,严格要求自己的日常行为举止”……这样一来,就使学生能试着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向学生抛出另外一个问题:“可是,如果有人违反了又该怎么办呢?咱们应该制定哪些班级准则呢?”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如此,就将制定班级规定的“大权”真正交到了学生手中。一方面促使学生加深了对于班规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其日后乐意遵守、真正遵守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有利于班级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民主不是静止的东西,而是永无止境的进军。因此,作为西南彝族地区的一名小学班级管理者,我要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班级管理模式,将更多民主化的因素融入班级日常管理的活动之中。这既是适应现代社会民主化发展的趋势,更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切实提高班级民主化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措施;

G633.8

最近几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诸多教师已经发现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推动作用,但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能和新课程的改革相对应,不少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机械的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应用,如此,不仅难以起到预先的教学效果,也不能推进学生的发展。鉴于此,笔者总结了本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不同的分析视角,也就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类让学生通过小组进行搭配而学习的模式。但有的学者却认为,合作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而进行合作,相互影响相互推进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的一类教学模式。笔者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个人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基于学生小组合作的模式基础,推进学生学习共同进步的一类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就是学生,而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而推进学生学习的主体和灵活性,让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就当前高中班级而言,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人数较多,虽然有很多班级也应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因为相应的监督机制并未跟上,很多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时候也没有将充分的时间给予学生,大多是实施几分钟后就进行指导,如此,就难免回到了传统的教学当中,使得小组合作学习难以真正落实。

2.太过于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将师生的位置处理妥当。就高中化学教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模式并不一样,如果没有合理处理师生之间的位置,将会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影响。在新课改中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太过于关注这点,就很容易难以把握妥当课堂教学。比如教师在教授“酯的特征以及应用”时,如果仅仅通过提问酯的特征有哪些?接着就将整个学习活动全部交给学生,就很容易将自身的主导作用淡化。如此,表面上是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的自主性可以充分发挥,但实际上,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学习就显得太过随意和盲目,如此也就难以保障整体的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意识没有得以充分培养

笔者还发现,在化学教学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小组中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层次,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发言较为活跃,而成绩差的学生却大多默不作声,久而久之,小M的发言权就基本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垄断,而成绩差的学生就简单的依赖他们。如此,小组的学习活动,也就大多被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包大揽。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组内的合作意识没有得以充分培养,如此,学生分工不明确,也就不能将自身和其他同学的学习活动协调好,显然,对学生的学习推动作用也将难以保障。

三、相应措施

1.合理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进行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合作小组的组建,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进行相应分组,一般来说,一组四人为最佳组合,如此,当教师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可以认真听课,而到了合作学习的时间时,前面的学生就可以转身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活动。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可以让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同时给每个组的学生都编上成员编号,最好不要随意调换每个小组的成员。

2.合理指导学生的合作技巧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之后,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合作技巧,也难以实现本质的学习。因而,就高中化学教师而言,需要对其合作技巧进行合理指导,从而让学生有序的展开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得他们可以将自身意见流畅的进行表达。其次,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分工的相关指导,因为要想共同完成目标,需要合理分工,如此才能做好相互之间的协作,而小组之间的各项分工可以形成轮流机制,从而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不同分工角色的作用。另外,还要重视对学生组内讨论的指导,从而使得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有着一个较为民主的商讨氛围,让每个人的表达权都得以保证。

3.指导学生将学习目标明确化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要指导他们在自己组内将共同的学习目标明确出来,如此,小组的成员才能更为自主和灵活的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比如说,教师在教授“乙酸的性质”时,就可以让学生先学习其基本性质,然后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在整个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的各个角色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实验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记录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谁做最终的总结?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充分了解了自身的任务以及学习的终极目标。

4.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力量。因而,不论是哪种教学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学生的实施。故而,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十分重要,而教师也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推进学生在这个过程之中的相互交流。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设置适中难度的问题,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因为太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自身的自主学习就可以将其解决,如此就没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解决;而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对其又难以充分理解,如此就使得学习的可行性难以保障。所以,就教师而言,一定要充分把握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候讨论的时机,从而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因而,就化学教师而言,应该重视这些问题,采取合理的策略进行解决,从而从而推进学生学习的主体和灵活性,让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原电池、化学电池、电池到底是何关系?

在人教版老教材与新教材中均多次出现了原电池、化学电池、电池这三组概念,但只对原电池做了较为具体的定义,化学电池和电池只是以一个普通名词的形式出现在了教材中,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很容易将三者混淆,这三种概念究竟有何区别呢?

实际上,原电池只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只是化学电源的雏形,它所揭示的只是一种化学原理,根据其原理制作出来的能用于生产、生活和国防中的电源才能被称之为化学电池。比如教材中描述的铜锌原电池只是揭示了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却不能用于实际生活中,根据其原理设计的锌锰电池被用于实际生活中,才属于化学电池。简单来说,原电池只是一种理论分析模型,而化学电池却是一种实际应用工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习惯性地将锌锰电池、铅蓄电池称为化学电池而非原电池的原因。

比如目前已研制成功并广泛用于心脏起搏器的核电池(又称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如图1所示),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放出载能离子(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并将其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发射极上的放射源发射带电粒子,一部分带电粒子克服电场力穿过绝缘层接收极,使接收极产生与发射极符号相反的电荷,其余带电粒子则被发射极吸收而产生废热,在两极引出导线接上负载,便产生电流。再比如太阳能电池,其是将太阳光子所具有的能量进行俘获进而转化成电能加以应用,显然这些电池不属于化学电池。实际上电池可以分为化学电池和物理电池两大类(如图2所示),在平时教学中绝对不能将任何电池都理解为化学电池。

从工作原理可看出锂离子电池不同于锂电池的地方在于整个放电过程中锂单质并不单独存在,只有锂离子。相比锂电池,锂离子电池另一不同之处在于电极材料上的更新,即具有更好的导电率,更便于锂离子从负极中脱出而嵌入正极材料中。这种材料上的更新使得锂离子电池电阻很小、电流很大,工作起来也十分稳定。因此区分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只许看正极(或负极)材料即可。目前研究较多的均是锂离子电池,负极大多采用LixC6,正极材料有LiCoO2、LiNiO2、LiMn2O4、LiFePO4等。

三、锌锰电池属于干电池吗?

人教版新、老教材在讲述锌锰电池时都指出其属于干电池的范畴。实际上其只能属于“干”电池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干电池。真正干电池的电解质是固体电解质,所谓固体电解质是指在固体状态时就具有比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因此从电解质的角度进行区分可以看出:酸性锌锰电池使用的是糊状NH4Cl电解质,碱性锌锰电池电解质使用的是KOH溶液,均不能属于干电池。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情境 互动 评价

一、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阅读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活动设计和进行实际课堂观察,我尝试总结出当前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普遍遵循的基本程序――五步模式。第一步是热身活动。第二步是讨论完成任务,老师主要担任顾问和监督者。第三步是成果展示。其他学生对展示小组提出问题,这是第四步。最后是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其中,影响活动有效性的问题常常出现在第二及第五步,具体表现在活动情境,学生参与和评价。

1.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情境不充分。课堂学习中,大部分高中学生习惯聆听式学习,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学习任务重,课程紧,因此,课堂节奏快,知识容量大。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创造相对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同时又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以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当活动任务设计不当时,学生就很容易把活动过程当作放松。任务设计不当主要表现为问题太难或太简单,没有层次感,节奏不紧凑等。任务设计不当则容易造成情境不充分,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动力积极参与其中。

2.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生生互动不充分。小组合作学习是几个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完成指定任务的过程,是生生互动的过程。但互动中常常会因为语言水平不一,个性限制,任务要求不明确及情境不当的原因出现以下问题:学生不积极合作,学生参与不均衡,学生合作不够,角色安排不明确。一方面,学生交流受到他们的语言技能和会话技能的限制。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不习惯通过合作学习知识,因为他们个性更倾向于独立学习。此外,因为任务要求或组员任务分配不明确导致学生找不到任务的起点,不能对小组成员做好安排,使学生松散自由。成绩较好或表现力较强的学生通常比其他小组成员输出更多。当小组活动任务设计不恰当,比如过于简单或难以完成,或小组成员彼此不熟悉时,学生容易变得沉闷和紧张。这些问题都会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互动不充分。

3.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评价机制不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一项比较花费时间的教学活动。英语教师通常会在阅读课时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一半的时间用于信息输入,一半的时间用于课堂活动。有时候则交替进行,形成活动链的形式。教师为了保证课程进度,往往忽略成果评价环节,或只匆匆作简单评价,没有给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指导。此外,除了成果展示的评价,活动过程评价对于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性也十分重要。从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输出,参与度以及出现的问题。然而,教师通常无法对此环节作全面、科学性的评价,以致丧失能提供学生指导的材料。除了教师评价,为了使结果更客观,当前还提倡学生评价。然而,没有经过评价训练或指导的学生往往不能给出全面的评价,有时反而误导同学。以上三个方面都会导致反馈不佳。

二、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问题优化模式

1.网状型活动设计模式加强情境创设。网状型模式就是细化活动任务,教师担任连接这个网的“线”。根据活动理论,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目标设计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然后根据活动内容确定组员人数以及组员任务分工。明确的团队任务安排可以更容易地让学生遵循,小组成员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任务角色。以这种方式,每个小组成员都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活动情境就很容易塑造。而在小组讨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寻找学生的ZPD,为他们提供即时帮助,促进他们提升语言知识以及语言技能。

2.交替式分组模式促进生生互动。相比“混搭”式分组,交替式分组似乎更符合学生实际,即“混搭”+“自由组队”循环模式。教师首先“混搭”这些学生。从边缘参与理论来看,英语较弱的同学作为学徒可以从其他组员处获取信息并观察他们产出的方式。在紧接的下个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将W生按几乎同等水平分组,或设定组别及人数,让学生自愿组队。在这样一个群体中,学生能更轻松,从而更愿意多说,他们也能有同等的机会表达。因此,在计划合作学习活动时,可以尝试用这两种分组交替循环进行。

3.动态评价模式完善评价机制。Larson-Freeman 倡导用动态系统理论对二语发展轨迹作反思性、回测性解释。这种观点也可以用于完善评价当中。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生产过程”和“产品”都是重要的。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开学前对课堂活动评价制定一套较为完整的可做量化处理的评价系统。学生一份主要检测“生产过程”,教师一份主要检测“产品”。然后定期对评价结果做数据处理,根据结果显示的问题及其趋势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

[3]Swain,M.Kinnear,P.&Linda,S.Sociocultural Theory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M].Multicultural Matters,2015.

[4]于书林.教师反馈与同伴反馈-社会文化活动理论视角下的差异与融合[J].现代外语,2013.

[5]余亮,黄荣怀.活动理论视角下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J].远程教育杂志,2014.

第9篇

你们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隆重举行“**希望学校”揭碑仪式,这是我们尊重劳模、宣传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进一步弘杨劳模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我们奋力推进城乡一体、和谐人居的有效载体。我受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同志,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同志、四川省劳动模范**同志的委托,向学校的全体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慰问,向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以及大力宣传劳模精神的新闻界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

同志们,自建国以来,我市先后涌现出来的1000多名劳动模范,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着时展的步伐,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做出了突出贡献,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一代又一代的劳动模范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两次荣获四川省慈善之星的四川省劳动模范**同志,就是他们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多年来,他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用节省的钱帮助贫困学生,先后出资100多万元资助近300名学生。今天,他因病住院不能来看望同学们,但他时刻牵挂着你们。前几天,他还问:“学校的电通了没有?孩子们冷不冷?”我们今天来这里,看到了学校窗明几净,孩子们生动活泼,我们将把这里的一切摄下来,带给他看,让他放心养病。我们也一起祝愿他早日康复。

同志们,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希望学校”揭碑仪,就是要把劳动模范无私奉献崇高精神和优良品质,播种在这片沃土这中,扎根在同学们的心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用劳模精神鼓舞同学们好好学习,不断进取。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更多地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在党的阳光雨露的哺育下,在全社会的关爱这中,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

在新春即将来临之际,我代表市总工会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和同志们表示新春的祝福,祝你们新春快乐,万事如意,合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