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7:26
导语:在地理段考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坚持高中部以实现我校第二个十年规划为行动目标,进一步推进“四环节”教育教学模式的开展和落实为出发点,注重地理学科建设,搭建好地理学科教师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为核心,加强集体备课,优化教学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地理学科成为学生的优势学科。学习理论、引领方向,创造典型教学案例、促进日常地理教学改革,及时反思交流、认真总结积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现状分析:
学生经过保送班分班考试后,学生分化较大,部分同学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较高,不仅能消化吸收课堂内容,还主动找课外内容加宽加深;但也有部分同学感到学习困难较大;有少部分同学受影响较大,落下了不少课程,基础明显偏弱,学习习惯较差,信心不足。
三、工作目标:
1.团队建设目标
12年级地理组虽然人数不多,但每位教师素质高,学习热情高,研究气氛浓,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打造一支具有严谨、敬业、爱生、负责的教风的教学组团队。
2.教学目标
本学期争取完成二轮复习,三轮复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答题思路、方法,研究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个别辅导。
3.教研目标
做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坚持每周集体备课,轮流主讲,让每一次备课有实效。组织好周测、阶段考试试卷的命题工作。每学期每人上一次公开课。
四、工作措施和方法:
1.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认真研读课标和2018年高考大纲,准确把握高考的动态和发展方向,为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提供正确的方向,力争在区域复习中取的较好成绩。
2.四环节课堂教学:抓好四环节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任课教师要认真分析所教班级的学情,针对各班学生情况,认真设置项目,组织好学生课堂活动,做好教师评价。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讲究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课后认真做好总结、反思,交流,改进教学,及时检验。
3.教学常规工作:备课组坚持每周活动1次,时间是每周一上午,地点在四楼文综教研室。讲求活动实效,认真备好学生,教材,大纲,课标等各项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教师在方向一致、内容统一的前提下,可根据班级实际和个人教学特长,在教学过程中作适当的、灵活的处理,既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又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确保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规范作业要求,提高作业质量。组内要统一、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作业量,并做到分不同层次教学班提出不同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按照科学、人文选择倾向,切实引领好相关学科的学习。全体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并及时进行反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倾听学生对作业的意见和建议,教学组或班级要定期进行作业的检查活动和优秀作业的展评活动,促进学生作业、训练、答题的规范。没有作业的规范控制,就没有真正的自主学习,就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根据年级计划,本学期每周四晚自习为地理限时训练时间,组织好“周测”和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阅卷及试卷讲评工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并且要注意习题的讲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不同试题间的关系,将各类习题和知识板块进行归纳、归类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以方便学生掌握,并有利于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的应用。努力落实好学生试题纠错环节,督促检查学生红笔改成满分卷。精选每周的测验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认真实施分层教学,注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防止两极分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要注意知识的深化,为高三教学作准备。在确保尖子生的情况下,要做好补差工作。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
4.教科研工作:备课组成员间相互认真听课,评课。多交流、多研讨,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通过听评课、专题讲座等,提高每位教师的教研能力。定期开展课堂教学总结与交流,促使教师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关键词】中高职3+2衔接教育 实践与创新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15-02
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迈向多远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完整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我国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中高职衔接教育能否成功,将直接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因而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以及针对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实践与创新研究也就极为重要。下面主要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在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为例,介绍其依托政府与产业资源优势构建二级产业学院,搭建中高职衔接教育平台;依靠产业学院平台构建中高职衔接教育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方法。
一、把握机遇、提高认识,建立合作机制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工作始于2011年,首批对接的专业是服装设计专业,对接的中职学校有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和东莞纺织服装学校。对于首次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的学校来说,要落实好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工作,前期的准备非常关键。根据我国一些先行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院校的反馈情况看,中高职3+2衔接教育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衔接的中职学生报读高职的热情没有预想的那么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接的中高职学校在思想认识、对接理念、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以及宣传配合等方面存在偏差;二是对接的高职院校专业办学不被中职学生认可。针对这些问题,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对接工作之前,专门组织以学院招生办、教务处、服装专业教研室、学院职教研究所等部门人员组成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小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与分工:招生办与教务处具体负责处理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做好与教育主管部门、对接中职学校的协调与沟通,组织制定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方案和政策;服装专业教研室实施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工作,与对接的中职专业协商,共同制定中高职3+2衔接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职教研究所则针对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过程出现的问题,以项目课题的方式进行研究,为实施中高职3+2衔接教育出谋划策。改革小组通过联系已经实施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的相关院校,考察其试点改革的状况,深入对接的中职学校,听取对接意见和建议,组织相关的合作企业,共同研讨人才对接培养模式,并针对中高职3+2衔接所面临的问题,同对接的中职学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讨论。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与协调,最终形成以“3+2衔接试点改革为契机,中高职专业协同发展为目标”的办学合作共识,为深入开展中高职3+2衔接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政校行企合作,搭建中高职3+2衔接教育合作平台
中高职3+2衔接教育最关键是如何解决“衔接”的问题。而要解决衔接问题首先必须理顺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问题:即3+2衔接最终培养什么样的人?3阶段能培养什么样的人?2阶段培养什么样的人?目前,之所以出现中职学校的学生报读高职的愿望不强,除了社会对接受高职教育的期望值降低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相互模糊、颠混,从而导致高职的办学优势相对中职不明显。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中职针对的就业岗位是服装设计助理、服装设计师岗位,高职针对的就业岗位也是服装设计助理、服装设计师岗位。这样中高职所培养的学生就一样没有区别,高职的优势也就会体现不出来。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学生报读高职的热情会高吗?因此,这是首先必须要理顺的问题。
要使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有层次区别,那么中高职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就不能相互混淆,而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培养范围,各司其职,做好责任范围内的专业内涵建设。当然,要使中高职真正做到“责任明确,各司其职”,最佳的方式是开展教育合作。通过合作来共同制定专业3+2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和共同参与专业3+2人才培养。这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经过总结所获取的经验,为此,学院从中高职衔接教育合作入手,创新提出了以“平台带动、机制驱动、多方联动”的“政校行企”合作理念,并通过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来实施服装设计专业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为了能够搭建中高职衔接教育合作的平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以配合地区产业升级发展为目标,通过广东省服装职教集团进行进行院校整合(注:广东省服装职教集团是由广东省教育厅牵头成立的服装职教联盟,由广东省开设服装专业的中高职院校组成),并依靠政府举办学院的行政资源优势,与沙溪镇政府合作共建沙溪纺织服装产业学院。该学院由沙溪镇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在沙溪服装创意产业园改造一幢1万多平米的大楼作为学院的办学场所;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共同出资进行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学院教学设施先进、专业功能齐全,引进了许多知名的服装品牌企业。由于沙溪纺织服装产业学院位于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山市沙溪镇内,具有良好的产业背景,又靠近沙溪理工学校,同时,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也较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因而能够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的资源,有利于实现中职与高职、企业与学校、课程与岗位、教学与实践的全方位对接,为服装设计专业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搭建了良好合作的平台,也为专业开展3+2衔接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开启了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职教集团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三、以平台带动、政校行企联动,积极开展中高职3+2衔接试点教学改革
沙溪纺织服装产业学院的建立,不仅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设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也使专业依托政校行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展中高职3+2衔接试点教育改革的思路更加清晰。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学院着力打造了三个中心(服装电子商务中心、服装设计研发中心、服装创新创业中心)、三个平台(服装展示平台、服装营销平台、服装技术平台)和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企业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室)。建立了以“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制”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体系。通过沙溪纺织服装产业学院三个中心、三个平台和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的建设,不仅完善了专业办学的基本条件,也聚集了更多的服装企业。企业的参与也使服装设计专业3+2衔接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政校行企合作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不断的创新。
(一)根据职业岗位发展要求,共同制定专业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贯彻落实好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3+2衔接教育改革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只是一个开端,更重要的是制定和实施3+2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其中涉及中职3年以及高职2年的教学设计,中职阶段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水平与能力?高职阶段应该培养什么水平与能力?既要考虑学生能够衔接的情况,还要考虑学生不能衔接的情况;既要考虑学生在中职阶段课程学习以后能够达到从事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又要兼顾进入高职还有较大的知识和能力提升空间。而要满足这样的要求,对接的中高职专业必须联合一同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此,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联合沙溪理工学校与东莞纺织服装学校相关专业的老师,按照专业职业岗位发展要求,结合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研讨,制定了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3+2衔接教育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专业课程进行了系统的调整,按照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开发,通过企业岗位工作项目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逐步建立了涵盖服装基础项目(服装造型、服装色彩、服装材料、服装结构与工艺、计算机软件操作)、服装专题项目(设计专题、结构与工艺专题、营销策划专题)、服装综合项目(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综合项目、大赛综合项目、毕业综合项目)的项目化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二)以项目课程为引导,积极探索“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的课程教学方法
为了配合开展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服装设计专业通过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将企业引进来,并结合教师工作室和学生工作室共同来开展设计项目活动和设计项目培训。通过“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围绕企业工作项目任务组织教学,将企业项目作为教学项目,按照企业员工的管理要求培养锻炼学生。这样不仅让企业设计师参与到课程教学,也让专业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参与企业的真实设计项目,从而实现“工作项目就是教学项目,工作过程就是教学过程”的全项目化情境教学。学生也通过这种“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教学方式,提高了专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通过实战化的训练全面锻炼了职业能力,这样有效解决了专业人才与岗位对接的难题。
(三)推行“课程教学评价作业(作品)展示”评价办法,全面提升学生设计创作能力
除了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服装设计专业还全面推行“课程教学评价作业(作品)展示”教学评价方法改革。通过企业项目的引入,使课程教学内容真实化、项目化、实战化,带动专业课程教学朝产品化、实物化、市场化方向转变,教学评价也通过作业(作品)的市场、企业评价进行评定。因而,每门课程结束后,要求按照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程序,举行课程作业既新产品模拟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营销经理同师生一道对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真实的接近企业标准与要求所形成的作品进行评价与验收。另外,每学期专业会集中举办各种形式的课程作业静态展或动态展演;每年会举办服装毕业设计作品展和参加广东省大学生时装周作品展演。专业还以全国服装技能大赛为抓手,鼓励师生参与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做好中高职3+2衔接的服务工作,主动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做好中高职3+2衔接学生的专业教育
要顺利实施中高职3+2衔接教育,除了解决专业衔接、课程衔接、教学衔接等系列问题外,还要做好衔接服务工作,要与对接的学校一同做好从入学到入学教育再到3阶段学习、转段考核、2阶段学习等不同教育阶段的服务工作。尤其学生刚进入中职学习前的专业教育非常重要,要共同开展专业教育主题学习,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基本情况,介绍专业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能够获益什么?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中职3年学习后具备怎样的能力?能从事怎样的岗位?高职2阶段学习后,达到什么能力?能从事怎样的岗位等。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对专业有所了解,对将来专业学习和从事的职业有整体的认识,为顺利开展3+2衔接教育工作打下思想基础。此项工作不能依靠中职或高职单独来完成,而要对接的中高职专业共同来完成。做好专业教育是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服务工作的第一步,这也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的具体做法。
(二)认真研究有关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政策,做好转段考核工作
中高职3+2衔接教育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就是转段考核工作。转段考核工作涉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落实以及专业学生选拔等诸多要素,牵涉到多方的利益,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2阶段学习,事关重大,稍有差错极易转化成矛盾。要做好此项工作,首先要了解熟悉政策,然后要通过细致深入的工作来落实转段考核。为此,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中高职3+2衔接教育政策的研究、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中高职3+2衔接转段考核方案的制定、考核方案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学院招生部门组织专业老师多次深入中职学校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解答学生的问题。如东莞纺织服装学校有部分新疆的学生想参加中高职3+2衔接教育学习,但是按照广东省的政策,非广东省户籍的学生不能参加3+2衔接转段考核。针对这种情况,学院招生办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与省招生办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同意新疆的学生可以参加中高职3+2衔接转段考核,为学生争取到参与转段考核的利益。细致的衔接服务工作赢得了对接学校和学生的认可,化解了对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也使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
身为一名教师,工作一年,对工作有如何的感受?把一年的工作总结好,看有哪些方面进步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2021最新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1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圆满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学科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地理科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发展发生和变化规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
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自然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地理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从而达到学习地理、应用地理的最终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地理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地理中的智慧和灵魂。
所以,领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地理方法,思考问题的地理思想。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探索有效途径。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
地理知识起源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地理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地理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讲难题时,我常常会让学生上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用学生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大家去理解,去判断谁是对的,谁的方法最简单。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乐与表达并与大家辩论。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地理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地理方面的发展。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
高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地理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地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地理学习有推进作用。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要始终成为地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首要策略。
我认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地理,乐于学习地理,才是重要的。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2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六个班的地理课教学。由于中途接手这些班级,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大部分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3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结束了。这一年,本人收获颇丰,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在每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成绩所任教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对学好地理充满信心。
五、主要经验和教训
1、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
既而对规律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其过高过急。
2、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
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3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应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4、考核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总之,学校给我提供施展才华的平给了我自信,给了我荣誉,我会全力以赴,努力工作,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之中。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4本学期我带的是七年级地理,对他们来说地理是进入中学一来的一门新的课程,真的是个挑战。经过一学期的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认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二、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再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最后,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三、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迎接考试。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5超量工作,肩负重任,任劳任怨。20_年元月至6月,我担任高中三年级三一、三二、三三这三个班的高中地理课,和高三年级地理学科的备课组长,周课时15节。积极备课,上课,辅导,评改试卷,超量工作,任劳任怨。暑假期间,参与复习班的学生招收和报到工作,顶酷暑战高温,百问不厌,出力流汗。下半年,我担任高一年级的高中地理课,教高一一、一二两个特优班和一三、一四两个普通班,提任高一地理组备课组长和地理组教研组长。所教学生多,遇到问题多,每问必答,诲人不倦,每每讲到熄灯时间。积极为本组教学争取时间。本学期末,一周上20节课也不讲报酬,毫无怨言。
敬业奉献,追求独到,技艺精湛。作为高三毕业班的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精深的教学艺术,渊博而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敬业乐教思想品质,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处处时时高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从细致考虑,由小事做起,追求独到,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认真研究教材,认真研究命题的发展趋势,不断总结出答题的技巧和规律。认真了解学生,抓住其困惑。找准学生知识存在的盲点、误区和死角。针对弱势,进行培优和补差。教学中注意对问题的分解,让学生逐步观察、发现、对比、体验成功感悟快乐,积小成而成就大成。教学技艺深得学生和学校领导和同仁好评。
成绩斐然,英才辈出,捷报频传。20_年高招,我教的三个班都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升学任务。其中三一班学生___同学获20_年市文科综合科冠军和登封市文科应届班总分冠军二项殊荣。下半年我教的高一学生陈__等同学分获各次段考地理的第一名。我们地理组也受到了市教育局的通报表扬,并在市质量分析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一、目前园林工程建设的状况
当前,我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并已进入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现在我国全面推进生态园林绿化工程,这是绿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同在。一方面国家各种方针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使得园林行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随着园林建设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的加入,使得各施工企业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10年河南省拥有壹级园林绿化资质的企业已达23家,资质数量连年不断增加,竞争日益加剧,低价中标的方式,虽然获得了工程的承建,但是对施工单位的总收入和利润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立于不败之 地;中标后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成为施工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二、施工成本与园林项目建设
1、园林项目建设的季节性较强。
建设周期短、养护时间长、工程数量相对较小而分散,竣工决算在较长时间内才能完成,本着合理投资的原则,工程施工的资金集中投放在购苗和建筑成品时期,即资金的投放应有紧有松,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施工的成本。
2、工程施工的合作性要求高。
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环节多,施工组织多样,一项工程通常需要建设、设计、施工等多方单位的密切配合。若缺乏合作性,将会造成工程成本的浪费,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质量与进度。因此,如果工程项目管理各方通力合作,有效沟通,树立“全员理财”的观念,通过合理预算、责任到人,将能够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标。
3、工程施工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大。
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因素、自然因素、外部干扰等。因而工程建设的成本管理具有不可比性,这就要求项目管理者因地制宜,根据工程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方法。
三、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员工参与成本管理意识淡漠。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认识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 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管理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职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偌大的管理群体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2、成本管理片面。
从经营过程上看,只注重对施工过程的管理,而忽视了对后期养护成本的管理;从空间范围上看,只注重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成本管理,而忽视对上下游供应商和顾客的成本管理。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不注重长远发展,片面追求战术成本管理,而忽视了战略成本管理。
3、资金管理缺乏预算控制。
工程项目前 期资金宽松时,没有预留储备资金,花钱大手大脚,工程中期盲目促生产赶进度,忽视工、料、机计价与拨款程序,甚至出现超拨款现象,工程后期尾款与质量保证金追讨不力,变更补偿及材料补差工作不及时,整个项目及建设期间资金使用缺乏与工期配套的供求预算,资金使用往往前松后紧,使用成本较高,财务费用上升。 4、缺乏合理的奖惩机制。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费用控制的主动权绝大部分在项目经理手中,但目前成本管理模式中项目经理的责权利没有充分落实,工程项目管理最终实现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与项目经理、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个人经济利益无直接关系,因此项目经理不可能在直接关系成本费用高低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等方面去节约和控制, 责任指标与工作职责不对应。例如,有些施工单位将整个项目材料费节超与材料供应部门人员挂钩,而材料供应部门人员根本管不了现场施工时的材料节超,其结果是受奖和受罚稀里糊涂,受奖别人不服,受罚本人也不服,这也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难点。 成本管理的考核与薪酬相挂钩,考核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关系着能否调动各类人员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积极性。坚持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项目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是降低成本的关键。目前,一些施工企业因为责权利不相对应, 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如果没有事先确定奖惩办法和指标,每一年度或项目完工后“酌情” 进行奖励,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是否拿到奖励、能拿多少奖励,取决于上级领导的看法。特别是一些长期受大锅饭思想影响的施工企业, 赏罚不明更为突出,对于重奖的人往往只是意思一下,对于需要惩罚的人,由于碍于情面批评一下了事,奖惩不到位,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会给今后的成本管理工 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5、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 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有些项目经理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影 响。
四、项目成本管理对策
1、降低投标费用,加强投标报价压价管理。
首先,对建筑市场上的招投标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分清项目的立项和审批证件的真伪, 判断是否具有跟踪价值,去伪存真。切忌听到信息就追,四面出击,做无效花费;其次,以本企业历史数据或同行业报价中标资料为依据, 结合项目类别、投资主体、地区差异等因素分别制定造价最大降低幅度。造价最大降低幅度不应侵蚀直接成本和经严密测算的管理费指标,否则应考虑投标风险问题;再次,结合企业历史资料和当年工作目标编制投标费用年度预算,对其实行可控管理,并专设科目实行明细核算,便于对比分析,考核节余或超支;对投标费用实行与项目总价相关联的总额控制,纳入投标工作考核目标;对投标人员的奖罚要与投标结果和中标项目的利润水平相挂钩,中标项目的利润水平依照项目评估结果确定。
2、提高对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领导干部要充分重视和支持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施工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对于施工作业 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可以通过大幅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诸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建名牌工程,创最佳效益”等,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控制放在首要位置。
项目成本管理不能只注重事后核算,要将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齐重。提高工作人员对项目成本管理的全面认识,不能将项目成本管理简单地理解为节能降耗、减少支出等,要给成本管理以准确的定位。
3、加强项目成本预算动态控制机制。
成本管理要坚持规范化建设,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生搬硬套,要紧密联系生产经营实际和资源 配置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调整、材料涨价、工程量清单的变更等会引起项目成本预算的变化。
其一,企业应及时调整责任成本预算,防止活方案对死预算现象的出现,使责任成本预算成为动态预算;调整责任成本预算时应慎重,要保证责任成本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持施工方案的稳定性。
其二 ,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建立成本管理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及时将责任成本预算与工程进度相结合,定期将成本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协调,并在检查后及时分析,总结成本节超原因,及时调整偏差,控制成本支出, 保证责任成本计划的实现。
其三,要保证各项配套措施到位,在人员配备上要因事设人,定岗定员, 对工程内包队与外包队要公开竞标,择优录用,在材料、设备采购上要坚持比价格、比质量、比信誉采购,对需求量较大的主材、地材要创造条件实行招标采购。 适时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随时监控和反映整个项目以及各工程队的财务状况、成本水平和财务成果,为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及时纠正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偏差”提供依据。
4、适时考核,奖罚到位。
责权利明确以后,为了调动各责任者的积极性,还要与成本分析结合,做到分阶段考核。企业应结合管理特点对工程项目考核的时间设定方法作出规定,按时间分阶段考核,可根据分析期末成本报表内容进行考核,考核时不能局限于报表上的数据,要结合成本分析资料和施工生产及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评价,以对下一阶段工作起到纠偏、鼓励的作用。待工程完全结束后,应及时对责任者进行最终考核,对分阶段考核出现的偏差,多退少补。 5、加强质量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质量成本的综合值达到最低。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 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然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五、结束语
项目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本管理的目标不仅是为了避免超额投资,更是为了资源的有效、持续利用,最终目标是以最合理的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投资者和社会达到双赢的目的,因而施工成本管理对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缪长江,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2009-05
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础。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
一、明确认识学科性质
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加强语文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
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袁微子同志讲:“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
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是:
(1)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2)精心设计训练内容。
(3)训练中重视方法指导,并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分层递进,逐步深入)、训练的反复性(多种形式,反复训练)、训练的广泛性(全体参与,全程参与),使之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进而由学会到会学。
(4)训练要有严格的规范,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5)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精神优势。
三、实行开放性的教学
我省曲靖市小学教学研究会从1984年开始进行“着眼能力、三个‘沟通’、训练为主的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实验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以“整体理论”(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主体教育思想”(学生主体地位)及“和谐教育理论”(确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心理美学效应及和谐教育目标,促进全面发展)为教育思想的三根支柱,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时代育人”为宗旨,着眼于人的教育塑造,着眼于人的能力培养,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 转贴于 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
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三沟通”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
第二个特征是实行“四维课程”。
“四维课程”是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板块构成:
(1)语文的课堂教学。
(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
(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
(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在上述四类课程中既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又发挥着协同作用。由于“四维课程”紧贴现实生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把学习语文放在生活大背景上,这就增加了语文教学的活力,突出了实践环节。要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中训练学生学习语文,以追求整体优效,这是开放性语文教学在课程结构上的重要特征。
第三个特征是以训练为主。
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取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习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
【摘要】生成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善于把握课堂上的各类生成性资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文章以实际教学为例,从教学案例生成、教学设计生成、学生活动生成三方面初步探讨了地理教师如何在新课程下营造生成性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地理生成性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035-02
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还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所谓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动态、发展和不断生成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性要求教师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利用可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去积极实现非预设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学生在知识的礼堂中不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而教师则要在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中,不断激发学生知识生命的潜能。于是师师、师生、生生、生本之间进行了富有灵性的动态信息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引出问题,引发思考,解决问题,反思行为。
一、教学中案例的动态生成,让生活走进课堂
教学中的案例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可以是区域,也可以是某地理要素。以区域为例,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应该从各地理要素的分析上升到对该区域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直到把握该区域的整体特征。案例式教学的运用得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及创造能力。
笔者在讲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时,就有了一次深刻的感悟。备课时,笔者发现这节课讲的都是概念和规律,没有什么闪光点能提起学生兴趣。在课堂开始5分钟“城市形态”的讲解中,学生确实只是默默地接受着知识,虽然有问必答,但是一点提不起兴趣。书本上举的例子是:团块状城市——成都;分散状城市——重庆;条带状城市——兰州,这些对于生活在广州番禺的学生来说太陌生了。突然,坐在后排的胡同学冒出一句:“老师,番禺是什么形态啊?”笔者愣了一下,脑子里马上浮现出番禺的轮廓图,而这时,班上的其他学生也活跃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番禺的城市形态。
这时,笔者突然好像看到了这节课的曙光,原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自己熟悉的身边事。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说:“我觉得番禺应该是分散状的,既然同学们对自己居住的番禺这么感兴趣,那么下面我们就以番禺市桥为例,来研究一下城市的功能分区。请同学们用几分钟阅读一下书本内容,思考一下,市桥的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分别在哪里?”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方框,在中间写上“大北路”,并用圆圈圈上。结果,学生的眼睛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可见他们的学习兴趣完全被激发了。接着,笔者让学生以自由为原则,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方框中大概标出市桥的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位置,再一起分析这三种功能区布局的特点。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涌跃程度前所未见,所有规律不用多加解悉,都是他们从自己画的市桥分布略图中总结出来的,下了课还纷纷上讲台上指着图研究。
课堂是互动的课堂,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抽象于生活,因此,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应以具体化的生活中的感性材料为载体,与学生储备的生活相呼应起来,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此外,共同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又能更好地促使他们合作学习,并且能帮助他们解释生活,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从而较正确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唯此,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任务。所以,新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生活化,教师应该让生活走进课堂。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尤其应该倡导师生互动式教学,关注课堂动态生成,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变,将原来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师生互动为主的探究学习,使得课堂在师生互动、合作中动态生成。
二、教学设计的动态生成让思维不断调整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考虑最多的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而很少注意生成性目标;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也往往是以教案为依据,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按部就班地操作教案,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学生稍有“出格”表现,就会被立刻拉回到既定的教案上来。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应该随着学生的反应及时作出调整,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例如,笔者在讲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时,第一个班的设计如下:
1.利用图3.4介绍流域和水系,以教师讲为主。
2.要求学生利用地图册,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农业、城市等特征,接着教师进行补充说明。
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以网络结构图的填空形式,让学生先看书自己整理。
4.教师补充整理。
一节课下来,笔者觉得很纳闷,因为在补充讲述美国的基本情况时,浪费了大量时间,导致讲述重点——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时,时间太赶了,到后面有点把知识“灌”给学生的感觉。喧宾夺主,头重脚轻。
到第二个班上课时,笔者作出了如下调整:
1.讲述流域和水系:把图3.4的一些重点内容变成空格,让学生填空。
2.分组探究:阅读地图册P71~73,说出美国以下方面的特征: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地形(东、中、西部的特点);
(3)主要的气候类型;
(4)水文(找出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5)五大湖区和墨西哥湾沿岸主要的矿产资源;
(6)乳畜带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区;
(7)美国的首都、纽约、旧金山及洛杉矶的位置;
(8)底特律、休斯敦、硅谷分别是美国的什么工业中心。
(把问题明确化,学生看地图册目标明确;分组探究,可以省时间。)
3.阅读书本P55~P56,回答下列问题:
(1)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___________的分支;发源地是___________西坡;注入地是在___________市附近注入___________。
(2)流域内的地形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有什么利弊?
(3)流域内是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什么?
(4)田纳西河的水系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有什么利弊?
(5)流域内有什么矿产资源?
4.教师略作补充。
5.练习。
从第二个班的教学效果来看,比第一个班好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由于学生是动态的,所以教学设计也要随着学生的课堂反应来作出动态调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有创意地调整,找出适合课文教学的最佳轨迹。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闪光点,并且善于引导,巧于点拨,长于调控,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深入讨论。
三、激活思维,让“小老师”“当家”
本学期第十周,笔者到仲元中学高二地理班听了胡稳辉老师一节别具风格的公开课。胡老师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对等值线的判读进行复习,闪光点在于他让学生分成四小组,分别推荐一人当“小老师”讲述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只见学生上讲台以后,准备都十分充分,每个小组还做了课件,学生讲起课来头头是道,有问有答,而且知识结构完整,例题选择也很典型。而其他同学也积极配合,生生之间不时还会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而老师呢?完全成了“配角”,只有在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才站出来把他们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回校以后,笔者进行了反复思考,这种上课的方式我能用得上吗?终于,笔者还是利用了中段考评卷“契机”,让学生也来“当家作主”一次。首先,把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事先跟他们分好工,每个组都必须对自己负责的题目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答案是怎样得出来的,同组的同学有哪些典型错误,答题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等等。结果学生们的积极性在这节评卷课上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上讲台讲题的“小老师”也有模有样,评卷效果令人鼓舞。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探究的知识,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要善于思考,不断挖掘可探之点,打开学生思维的窗户。事实上,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课堂上只要始终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学生就会在经历、体验与探究活动中,提出新颖的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而这些“问题”和“见解”就是将生动的课程资源,通过师生间深层次地互动,有可能提炼和生成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从而在课堂上产生超越预设目标的“突破性”教学效果。
关键词: 美国中学历史课程 《越南战争》 启示
一、美国中学历史课程设置
美国的义务教育统共13年,幼儿园1年,小学6年一般指1~6年级,初中两年一般指7~8年级,高中四年一般指9~12年级。对于历史学科,不同的阶段对学习目标有不同的要求。1994年美国颁布了《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经过1996年的修订,内容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名为《拓展儿童对历史时空的认识》,在这个阶段的历史教育主要让孩子对历史有个总体的认识。第二个阶段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历史学科美国史国家课程标准:探讨美国的经历》,二是《历史学科世界国家课程标准:探寻通往现代之路》。第二个阶段把历史分为美国史和世界史,并融合了其他社会学科内容,如政治、地理、人文等。随着年级的提升,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5~6年级多为叙述性、描述性要求。7~8年级多为解释性、分析性要求,9~12年级多为论证性和创新性要求。
对处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来讲,在美国式思维下,注重对学生历史技能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把历史问题融于现实,并从多角度思考历史。
二、《越南战争》授课过程
教学目标:①了解并评价至20世纪60年代末的越南战争过程中美国舆论发生的变化。
②使学生了解这个时期美国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①通过阅读在美国总统约翰逊任职期间,越南战场发生的一些具体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概括和总结历史的能力。
②观看越南战场的新闻视频,体验作为美国公民,你如何看待越南战争。
③采访家人等,了解亲身经历越南战争的美国公民对越南战争的看法。
④从当时的流行音乐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美国大众对越南战争的态度。
教学过程:分三个课时。①第一课时——分析事件对舆论的影响。教师提供在越南战争爆发之际,即约翰逊总统任职期间的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1964年8月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北部湾决议;1965年5月26日,澳大利亚军队出发去越南;1967年达托附近的血战;1968年梅莱大屠杀。每个小组分到不同的问题,思考美国人民是否要支持越南战争。
②第二课时——搜集口述历史。学生分享经历越南战争的家人等对其的态度。分析1965~1968年美国人民对越南战争的支持率的转变。
③第三课时——解释舆论。学生自主分析舆论变化及原因。
三、美国历史课堂对中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启示
总体来说,中国历史课堂教学仍采用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模式,虽然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到历史教学应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应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仍达不到效果。笔者对201名商丘市三高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27%的学生认为历史课中的探究性活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66%的学生认为探究性活动不错,但有些不知所措;6%的学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倾向于教师直接讲授。这个调查说明了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探究性学习且喜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是缺乏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美国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启示:
(一)注重情景假设,使学生体验历史并自己得出结论。
在调查过程中,100%的学生喜欢气氛活跃、生动的历史课堂。如何营造活跃和生动的课堂氛围,即如何带领学生融入那个历史氛围之中,情景假设是个好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中国历史课堂中其实也经常出现情景假设,但是由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反而使这种能培养历史分析能力的教学模式功能下降。举例来说,一位教师在讲《1787年宪法》时,在课堂的最后总结了美国和英国政治结构的对比,并提出了一个历史的情景假设:“你如果在当时,有何感想?”引导学生对美国和英国进行比较。再看美国课堂,在《越南战争》这堂课中,美国的历史课堂也运用了情景假设,教师提供历史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如果你是当时的美国公民,你是否会支持越南战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组成小组,根据自己拿到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说明理由。整个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倾听者。情景假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
(二)注重历史联系生活。
在调查中,67%的学生认为历史对现实问题有用,32%的学生认为历史对现实问题没多大用,只有1%的学生认为历史对现实问题没用。由此可见,教师应注意使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既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历史的能力。在美国历史课堂上的第二课时中,教师请学生搜集口述历史,让历史真实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普通高中历史标准》的课程性质中提到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是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所以,在历史课程中,教师应注意把历史与生活紧密联系。
四、结语
通过对美国历史课堂《越南战争》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历史新课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然而,从调查中也能发现,学生的观念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传播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渴望在课堂中有更多的主动权,很多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引导者、倾听者的角色。笔者相信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历史教学会有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稚勇,周仕德,陈德民.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2.
[2]宾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2.
[3]朱汉国,郑林.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李江霞.中美中学课程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课程与教学,2002-8.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要在总体目标下构建具体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做到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课程内容素质教育化。通俗地讲,就是各学科都要研究自己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本文探讨的“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亦即语文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问题,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础。
一、明确认识学科性质
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加强语文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
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袁微子同志讲:“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
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是:
(1)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2)精心设计训练内容。
(3)训练中重视方法指导,并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分层递进,逐步深入)、训练的反复性(多种形式,反复训练)、训练的广泛性(全体参与,全程参与),使之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进而由学会到会学。
(4)训练要有严格的规范,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5)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精神优势。
三、实行开放性的教学
云南省曲靖市小学教学研究会从1984年开始进行“着眼能力、三个‘沟通’、训练为主的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实验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以“整体理论”(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主体教育思想”(学生主体地位)及“和谐教育理论”(确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心理美学效应及和谐教育目标,促进全面发展)为教育思想的三根支柱,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时代育人”为宗旨,着眼于人的教育塑造,着眼于人的能力培养,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三沟通”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
第二个特征是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是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板块构成:
(1)语文的课堂教学。
(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
(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
(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在上述四类课程中既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又发挥着协同作用。由于“四维课程”紧贴现实生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把学习语文放在生活大背景上,这就增加了语文教学的活力,突出了实践环节。要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中训练学生学习语文,以追求整体优效,这是开放性语文教学在课程结构上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目标教学; 教学质量; 能力培养
我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已多年,多年来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成败的关键之一,就是教学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是否体现中学数学教学的总目标,是否以这一总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控制。为此,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使得在内容上,既不盲目拓宽加深,又不随意降低要求。在方法上,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达到《大纲》规定的目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结合常规教学,经过尝试与实践,近几年来,我采用的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制定教学目标 达标教学(包括写教案、制作课件、上课、布置作业等) 目标检测 信息反馈 回授矫正”,并取得良好效果,现作如下总结,供大家探讨。
1 具体做法
1.1 制定教学目标。从教学大纲、教材出发,对教学中的一个个知识点提出要求,对知识的学习层次进行细分,首先确定章目标、单元目标,然后制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1.2 围绕“目标”进行备课。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思想实际及心理状况,课堂上做到易懂知识略讲,重点难点知识详讲。同时准备或者设计好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和易错问题,利于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1.3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能力的培养。因为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把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富有趣味;尽量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克服学生畏难情绪;尽量给学生创造答题的机会及想像空间,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目标”为中心,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我常采用设问式及逆向思维训练法进行教学。如对于基本概念的教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编选一些题目或提出一些问题,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正确地理解概念。
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时,我通过变换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教项的形式,特别是针对学生不重视1和0的现象,列举如x2-2=0, -x2+6=0,5x2-x=0,ax2+bx+c=0(a≠0) 等题,提问学生,这些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与常数项分别是什么?这样,通过变式提问,既能使学生透切理解概念,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注意加强逆向思维训练,提高思维灵活性。①如学习平方根概念时,在学生弄清9的平方根是 ±3后,可提问一个数的平方根是±3,这个数是什么?同样,学习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等概念时,也可以这样提问。②从公式法则的逆运用训练逆向思维。如初一学习了积的乘方法则(ab)n=anbn后,我编制了一组逆向思维的练习题:
(1)(1/4)1000×41000;(2)(-2)1999×(0.5)1999,(3)2n×5n×0.1n。由于这些题富有灵活性、技巧性和启发性,能引导学生灵活地逆向应用所学法则,会使解题出奇制胜。使学生养成逆向思维习惯,能提高解题能力,同时提高了对公式、法则的正确运用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目标自然也就达到了。
1.4 通过练习,检测目标。一节课的内容上完以后,学生所学知识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就要通过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检测,练习题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灵活多样,富有启迪思维,开拓思路,概念性强,有代表性的题目。若是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教师逐回观察,以便发现问题,完成后可先让学生互相检查订正,然后老师结合上黑板解答的同学的练习纠正错误。
课后布置的练习,我在备课时就精心编制,采取A组、B组两个档次进行,A组题为基础题,要求每个学生都做,B组题为综合性较强的题,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做,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吃”得好、“吃”得饱,同时又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及时通过课堂小测验,单元测试对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学生通过测试,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测试情况,及时查缺补漏,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
1.5 信息反馈,回授矫正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测试获得的信息反馈,进行回授,及时补缺补漏。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矫正错误。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评讲矫正。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突破难点,较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