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教师考核工作

时间:2023-02-27 11:07:32

导语:在小学教师考核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教师考核工作

第1篇

2、在工作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主导,以探究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切实地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开学初,能很快要组织好班委会,选出班级骨干,努力培养班级骨干。能进取配合教师抓好班风学风建设,创立优良的班团体,构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所以一年来,学生违法犯罪率为0,差生率为0,在学校中被评为先进班级。

3、在教学工作中,做到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作业格式工整、规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个别的差生,能悉心辅导,经常面批作业,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漏。例如,自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落班辅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采用多提问,多检查,及时疏导,及时反馈的形式,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端正思想,互相学习,互想促进,构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平时,自我还注意“两手抓”:一方面培养好尖子生,一方面经过尖子生辅导后进生,以先进帮忙后进,以好带差,促进双赢效果。例如,学期初,我制定了帮教计划,开展“伸出你的双手,帮忙你的朋友”的互帮互学主题活动。定期检查,发现有提高的同学,及时表扬,奖励。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掀起学习热潮。

4、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做到谆谆善诱,耐心疏导,耐心教育。例如当时有一个调皮学生,他叫郭华富。他学习成绩差,经常逃学,在班级中是“小霸王”。我采取和他经常谈心的方法,与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知心人,与家长紧密配合,发现有一点儿提高的就及时表扬他,鼓励他,树立起他在班级中的威信。经过教育,他提高很快,之后还成为三好学生。

第2篇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全面小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认真学习新《英语课程标准》,钻研业务,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积极运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

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起来

在英语教学中,所谓“动”,即让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我充分地注意到这些,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1.激发学生在课前环节“动”。

在讲课之前,我努力让学生做一些相应的准备工作。如:做教具,我尽力做到自己手里有什么,学生手里就有什么。这样做促使学生主动看书上到底有什么,做到初步预习,通过画画、制作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新奇感,使学生由被动的“动”到有兴趣的“动”,调动了学生课前准备的积极性,为其课上成为课堂的主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形式、多维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为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我设法让学生一起来“分担”授课任务,让他们课前做充分的准备,让学生进行俩俩对话或由值日生提出话题,各自发表看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利用学生爱动的天性,激发其“动”,如让学生自己策划并表演课文中的内容等,既增加了兴趣,又促使其用脑;既锻炼了反应能力,又愉快地学会了知识,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也使学生们有一种掌握知识后的喜悦。

三、利用生本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重视教材、学校设施,忽视了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容易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要重视利用生本资源,创设英语环境。

1.利用生本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我常常在课堂上用图画、卡片、实物等帮助教学。我经常请学生参与教具的制作,学生的制作色彩鲜艳、想象丰富、充满童真童趣的表现力,比教学卡片、挂图更能贴近学生生活。特别是学生亲手制作的教具在课堂上使用时,更能引专职学生的关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利用生本资源,营造英语氛围

课堂上,在进行话题会话练习时,为学生创设真实、半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购物经验、作息时间、家庭环境、家长职业情况等来做为会话语言背景和内容,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情景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对话。这种表演,能有效弥补实物、图片、动作比较单一、静态等不足,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

四、改革传统测试,运用情景测试

传统测试是用应试教育的模式让学生参加笔试,不重视听力与口语能力的培养。因此本学期我在英语测试中,创设语言实践情景,把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处理信息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排除以往考试心理障碍,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第3篇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工作考勤方面:

第4篇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根本,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导向,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等活动为载体,面向教师,组织实施以“师德教育、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教师,倾斜农村。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着眼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农村教师作为政策的基点,在充分考虑农村教师实际的基础上,兼顾城镇和骨干教师需求,科学设定培训目标,采取适宜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全员培训的均衡发展。

——聚焦课堂,训练技能。以教师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围绕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需各项技能,运用学、练、评、改、考结合的方法,分学科开展训练,学以致用,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重心下移,校际联动。坚持校本研修为主、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为辅。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与实践研究,使教师任职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发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基地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采用“典型引路——成果推广——评价促进”方法。

式和课题牵动方式,加强校际间的合作共赢,变个体优势为资源共享,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发展。

——分类指导,评价跟进。充分考虑各学段、各层次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不同要求,根据各自特点科学实施全员培训。指导工作应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分层分类,及时反馈,及时指导。通过建立“教师自我管理专业发展档案”对教师全员培训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不断调控培训进程,确保全员培训任务的有效完成。

二、对象和目标

(一)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在职专任教师,包括各级各类中小学、区县教师培训、教研机构、特殊教育机构、校外教育机构等在职在岗中小学教师。

(二)目标

总目标:通过全员培训,使广大教师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基本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整体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稳步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班主任全员达到合格水平。

具体目标:

1.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到2013年底前完成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

2.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100%的中小学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其中,教学技能15%达到优秀;教师师德年终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3.2013年12月31日前,男不满55周岁、女不满50周岁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不少于50

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课程内容、培训方式和考核

(一)培训课程内容及五年学时、学分

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

说明:本周期全体中小学教师完成240学时的培训;所列课程经过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后,每10学时记1学分,共计24学分。

(二)培训方式

以校本研修为主,以集中培训为辅,由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共同完成本周期的培训任务。

1.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包括: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自主学习

教师有计划地通过“自学——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培训方式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师教育融为一体。每个教师都要制定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发展目标”,并依据目标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2)同伴互助

教师以教研团队(教研组或其他学校内部的组织)为单位形成互助学习团队,在学校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每一位参训者的才智,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切磋、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合作式学习,或以校际联动的方式参与其他学校的教研活动,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专业引领

培训机构专兼职研修教师建立专业指导团队,提供专业引领菜单,采取讲座、现场培训(听评课)、现场指导、个性问题解答(电话或网络即时应答)、提供网络资源支持学习等形式进行专业引领,与教师共同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

2.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定位在问题指导上。要坚持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根据教学需要,调研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设置专题辅导,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条件开展远程教育的培训机构,应通过实时远程教学,以视频、音频共享的方式进行远程实时专题辅导和交互研讨。

(三)考核

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实行培训单位培训即时考评加校本培训考查和达标验收制度,实行过程性考查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考核分统一考核和校本考查两种形式,分年度进行。统一考核由各市(州)教师继续教育业务管理部门实施;校本考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实施。考核实行分级制度,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基本合格四个等级,作为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新技能的学习考核按照《xx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另行下发)实施。

四、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省中小学儿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管理部门归口管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县、乡、校应健全各级工作机构,优化网络,精心组织,分级指导,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为活动载体,确保培训质量。

坚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院校主要负责人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中心学校和中小学校长在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制度,采取措施,建立机制,把制度落到实处,保证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

(二)优化业务指导

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分年度制定年度全员培训计划,确定年度培训专题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形式和考核要求,指导各市(州)开展年度专题学习活动,并对各地全员培训情况进行评估。

第5篇

一、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1.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内,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统筹使用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满足农村中小学的需要。对占用学校编制的各类人员,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对离岗满2年的在编教师,按规定办理辞职、辞退手续。坚决清退代课人员。

2.理顺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做好辖区内教师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依法履行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3.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格按照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和标准,加快推进面向社会人员认定教师资格工作,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凡在中小学校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未按规定学制和师范类课程计划培养的学生,均不能作为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非师范类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必须在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教师教育机构修完规定的教师教育课程,经过规范的教育实习与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加强对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违法认定教师资格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取消相关人员的教师资格。

4.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聘任制。把教师聘任制与教师资格制度结合起来,坚持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吸引社会上具备教师资格的优秀人员到中小学任教。改革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方式,切实保障教职工对校长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实行教师告诫制度,对聘期内不能履行聘任合同的教师,应先进行告诫,告诫期满仍不能达到合同要求的可予以解聘。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教育人事争议调解机构,加强对教师聘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5.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学校应建立考核制度,对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工作实绩进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可邀请社区代表、学生及家长参与学校评价和教师考核等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奖惩、聘任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加大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6.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从今年起至20**年,用三年时间使全省中小学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学历者达到70%,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者达到50%,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到一定比例。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到20**年,经培训仍不能达到规定学历且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者,必须调离教师岗位。

7.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教师培训,组织省级培训项目;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本市、县(市、区)教师培训,具体组织实施培训工作。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突出校本培训,到20**年,每位教师应完成共计不低于240学时的在职非学历培训。建立教师培训研修制度,创新培训模式,切实保障教师培训的数量和质量。

8.加大对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开展多种途径的支教活动,组织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巡回讲学、培训教师。试行师范专业学生“顶岗支教实习”制度。

9.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县(市、区)政府要积极推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教研室、县电教中心等相关教育机构的资源整合,采取“一个机构,多个牌子”的办法,构建“多功能,大服务”的县级教师学习中心。全省各级政府要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经费纳入预算。

三、建立保障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10.建立政府投入为主,政府、学校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教育成本分担和经费保障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并由同级财政部门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农村中小学每年要拿出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

第6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管理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制度改革正逐渐被提上议程,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管理者更致力于打破传统的组织模式,寻求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教授JayForrester教授提出的,最终由PeterM.Senge所完善,并在其所编著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PeterM.Senge提出的五项修炼涵盖了学习型组织的五个基本内容,其中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五方面,他认为该组织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创造思维以及学习能力,是一种有机的扁平的富有生命力的组织结构,每一位员工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共同的愿景,因此PeterM.Senge被誉为90年代新一代的管理大师。由此学习型组织风靡全球,各行各业纷纷向其取经,期望籍此寻求属于自己的生存模式。据统计,时至今日全球排名百强的企业,已经有40%左右的企业开始积极组建学习型组织,我国各大企业也在积极迈出这一步。

人与生俱来具备两个基本权利,即生存权和发展权。而21世纪世界的口号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见培养人才重视人才的迫切性。当代人才接收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的是为了谋求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教育更肩负着基础教育的重任。

人们常常将学校喻为知识的摇篮,可见传统教育普遍认为中小学教育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校内部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现代中小学组织结构主要是以传统的等级森严的科处式管理组织为主,以科目、年级为依据,以提高考试成绩、升学率为目的,忽略中小学生学习能力为代价,教师之间分科而制、倦课倦学、不思进取为结果的组织。如此“氛围”造成了中小学生的各种抵触心理,上课梦游化,逃课普遍化,学生痴呆化,接吻公开化,恋爱闪电化,这些可能是当代学生发泄不满的一种途径。如此“氛围”造就如此“人才”将为时代所不容,因此中小学向学习型组织转变是当代教育的必由之路。

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元素与直接实施者,在建立学习型组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整个教育工作的质量。建立中小学教师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建立一个以为学生服务为共同目标,为达成这个共同愿景,通过组织之间共同学习、交流经验和信息沟通等方式,相互合作、不断创新,形成开放的学习系统,并卓有成效的完成任务。要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型组织只有通过以下五项修炼才能快速实现中小学教师的迅速成长。

一、建立共同愿景

中小学教师属于高智商群体,具有相对独立的自由意识,每一位教师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而建立学习型组织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共同愿景,一个良好的教师团队只有建立共同愿景,大家才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更好的激发每位中小学教师的激情。共同愿景就好比是为明天设计的宏伟蓝图,需要得到每一位教师的肯定,需要每位教师为之共同奋斗,为之付出。而如果不能达到这种默契,教师团队往往很难凝聚,并且很快会分崩离析,各自为政。如何建立共同愿景,根据以往经验,首先,可以通过转换教师角色达到这种默契。中小学教师在学校政策制定过程中往往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通过共同愿景共同规划的方针,将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增加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教师团体之间可以通过开展教学竞赛、教学听课周等实践活动,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教师之间的认同感,使教师之间建立成统一整体,团队意识自然而然就会加强了。最后,学校领导应该大力支持每位中小学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学校领导不应该否定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热情,适时的支持鼓励他们开展自己的学习研究,不但可以增进学校的学习氛围,而且还可以增加领导的凝聚力。

二、学会系统思考

系统是由一些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素组成,而人们往往倾向于关注事物的某一片段,无法把握整体事物。系统思考要求我们清楚认识系统整体运行本质,让我们可以置身系统之中却能把握系统整体,从而提升组织的群体智力,见林见木。中小学教师应该从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我们学校某些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调皮捣蛋,如果就此将这些学生定为差等生是相当不公平的,通过研究发现,实际上这些学生大多聪明伶俐,思维敏捷,部分学生在某个领域还具有自己的专长,经过系统思考,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应归结于中小学生发育过程中叛逆心理的形成。这些学生总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光环,所以如果通过适当的引导这些学生可以进行转变。通过对我们班王某的观察,该生学习成绩一般,但聪明大胆,上课喜欢开小差,喜欢引起其他同学的关注,所以选择该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王某的支持鼓励,例如,要求其成为班委,当其提出新想法时予以充分肯定等,经过一学期努力王某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三、鼓励自我超越

中小学教师因为工作任务重复,且工作相对稳定,因此其在工作中很容易造成教师自我满足、对自我能力提升的倦怠以及学习停滞。教师之间存在着我现在所具备的知识足以应付未来工作需要的观点,因此往往造成教师缺乏自我学习能力,产生职业倦怠感。长此以往,教师之间弥漫着“消极倦课”的情绪,对于个别积极向上教师的排挤,也是造成教师缺乏自我学习能力的原因。如何克服这种缺失,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在体制上改革,校长应该鼓励自我超越,终身学习,为个别优秀教师颁发“终身学习奖”、“先进个人奖”等鼓励行为,表彰那些勇于自我超越的教师。同时选拔上应该秉持公正公开的原则,任人唯才,积极消除组织内部不满情绪。其次,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平台,给教师展现自我能力提供机会,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例如,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级比赛,积极开展文艺活动,给有该类才能的教师提供展现机会等。然后,学校应当鼓励教师之间公平竞争,鼓励教师创新,定期开展各类交流活动,消除教师之间的隔膜。最后,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培训学习机会,为每位教师提供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推动团队学习

中小学教师学习型组织中团队的建立,需要有稳定的教师队伍、优秀的团队凝聚力以及团队执行力,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教师团队才能推进团队学习。对于教师队伍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企业的做法,例如部分企业提出的“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等方法,来稳定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合理的薪酬体制,遵循同工同酬的方式,以及认真听取下属意见,开展各类教学活动等来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来规范教师行为,增强教师队伍的执行力。团队作为组织学习的基本单位,团队智慧具有个人所达不到的巨大能量,团队智慧就是为了达到1+1>2的效果。通过团队学习可以使每一位成员潜移默化实现自我突破。

五、改善心智模式

中小学教师因为工作环境相对稳定,工作内容重复,因此具有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致使整个教师团队缺乏活力,缺乏应有的创新力,不利于团队整体的发展。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定势,中小学教师很容易随波逐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熏陶下失去“突破”能力。在学习型组织中,要破除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首先,应该做的是在突破传统的聘用制度上。传统的聘用制度为终身聘用制,中小学教师一旦受聘,那么往往象征着终身在这个单位工作,从而使教师失去了竞争意识。我们推荐采用应聘考核制,即在传统应聘的基础上,增加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考核,对于考核成绩优异的教师进行奖励,对于考核成绩差的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等措施,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在考核方式上突破原有心智模式。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升学率、考试成绩等作为教师的考核标准,这往往是年轻教师所抓不住的,但是年轻教师却具有学习欲望大、学习能力强等优点,是学习型组织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淡化分数考核制,采用一种合理的考核方法进行教师考核。最后,突破原有的以科目班级站队的做法,做到以项目主题分团队。传统的以科目班级站队的做法不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经验交流,也不利于团队共同目标的实现,组员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因此我们推荐采用以主题以项目分队,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各科教师之间交流畅通无阻,工作融为一体,共同学习,一同追求共同的目标。

由于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僵化,心智模式根深蒂固,因此建立中小学教师学习型组织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都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彭玉华.班主任的五项修炼[J].教育科学论坛,2010,(3):57-58

[3]吕淑芳.论教师专业发展:基于五项修炼的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94-96

[4]陈友军,赵岩.农村中小学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5,(3):13-14

第7篇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继续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并实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完善师德考核制度,针对有偿家教等师德失范行为,实行评先评优、职称晋升一票否决。

2.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宣传教育活动,将师德教育渗透到教师培训项目中。继续开展“我的教育故事”评选征集活动。开展市第八批和市第六批师德模范评选活动。开展学陶师陶活动,树立正面典型,凝聚和激发正能量。

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3.深入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记录卡”制度,完善记录卡填写、检查要求,加强骨干教师成长过程性管理,提高骨干教师业务成长内驱力,在提高骨干教师层次的同时,逐步解决骨干教师校际均衡和学科均衡问题。

4.深入开展名师送教活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骨干教师送教工作机制,探索送培工作新模式,根据农村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需求,实行菜单式的送教活动,把骨干教师送教送培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把骨干教师送教送培、指导性支教与名师工作室活动相结合,把骨干教师培养与教师有效性培训相结合。

5.继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依托有关高校和培训中心,对我市教学能手层次以上的卓越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促进其骨干层次迅速提升。组织参加市新一轮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工程;组织申报第四批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三、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6.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认真制定师资培训“十三五”规划,认真实施新一轮万名教师培训计划,完善《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促进教师主动研修,自主发展。进一步做好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工作,利用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管理系统,更新各级各类培训信息库数据。

7.继续做好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选派工作。根据省市师训、干训要求,做好教育领军人物、卓越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校长能力提升、国际合作培训、音体美兼职教师合格培训等项目的教师选派和相关组织工作。

8.创新教师培训模式,认真实施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专项培训,组织参加市小学语文学科网络研修、“师说”全员网络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

9.加强校本研修指导和管理。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加大过程性检查考核,不定期对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进行抽查,促进校本研修质量提升。

10.继续推进学历提升工作。根据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创建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大学历提升工作推进力度,将50周岁以下的在职教师作为学历提升的重点对象,对重点年龄段的教师,通过行政强势推动和宣传引导鼓励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其提升学历层次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我市各学段教师学历提升目标如期完成。

四、规范各类职称评审

11.规范各类职称评审的组织工作和评审程序。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正高级、高级和中职系列中高级职称材料初评上报工作,组织中小学、幼儿园的初、中级职称评审工作,试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导向激励作用。

第8篇

〔中图分类号〕 G45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B)―0021―01

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因而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师德教育为前提,树立良好教风

教风的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加强教风建设,首先要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强化职业意识,丰富职业情感,优化职业行为。要经常帮助教师提高职业认识,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按照德才兼备、师德为先的要求,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常抓不懈。深入推进“师德生规”学教活动,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

突出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一些乡镇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医疗、住房、交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还不高。受各种因素制约,农村教师队伍总体上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必须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去农村从教。要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育教师特殊补贴计划。同时,还要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关心农村教师生活和成长,使优秀教师在农村能够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提高津贴补贴标准。要继续实施城乡对口支教工程。

完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和机制

落实以县为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管理体制。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考核奖惩等管理职能,负责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和交流等工作,并配合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做好跨系统的人事调配等工作。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建立教师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逐步建立县域范围内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优化教师资源,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脱产进修、函授学习、调查研究和校本培训、网络培训等形式,认真组织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机制。要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逐步建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课程改革为核心,任职学校、培训机构和行政部门共同管理,岗位培训与学历提高培训相互结合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机制。要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

积极实施名师工程

加强省、市、县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和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创新型骨干教师,形成骨干教师梯级群体。加强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实行骨干教师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骨干教师激励机制。大力宣传骨干教师的先进事迹,提高骨干教师的知名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第9篇

1.1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近年来,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尤其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制定了很多旨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来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个人素养及专业化技能。但培训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是培训针对性不强。首先,农村课堂几乎很少存在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其次,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环境与城市学校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应与城市教师的培训有所区别。目前,各级教育机构为了提升教师的素质推出了很多培训课程,但并不都适用于农村教师。由于农村教师所在教育环境不同,他们需要一套针对性强的、符合其教育实际状况的培训课程来进行学习。培训的内容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1.2培训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场所通常是县级的进修学校,然而我们发现很多县级进修学校对教师培训的管理十分松散,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教师在培训期间没有一个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对培训教师的奖惩力度都偏弱,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这就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时,教师所在的学校对培训同样重视不够,缺少相应的管理与考核机制。

1.3教师自身原因

首先,农村教师工作量大,尤其是很多偏远山村,一名教师身兼数职,不仅要负责日常教学,还要负责学生安全、校园管理等多项事务,根本无暇进行教师培训。其次,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差,教师培训与个人职业发展、教学质量的关系,乃至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所以,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师培训都存有倦怠及侥幸过关的心理,这些都导致教师培训质量不理想。

2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对策

2.1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以往进行的农村教师培训,大多的培训课程都没有针对农村教师的特殊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角色来设置,应从培训内容、课程设置方面进行相应调整。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实证的方法对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加以研究,设置适合农村教师的培训课程。其次,我们还可以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对培训的内容、课程进行选择和安排,使培训更具实际意义,提升培训效果。

2.2设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进行教师培训时都应制定实施完善的培训制度,使培训有章可循。同时,教师所在的学校也应当加大管理力度,对教师培训进行必要的监管和考核。将教师培训的表现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培训。

2.3坚持以人为本

教师是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整个培训应当以教师为本。由于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因此在培训课程的设立过程中,要注意课程的实践性、培训时间的灵活性。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培训前的教师思想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在教师范围内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确保教师培训的效果。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