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7:55
导语:在园艺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院护士岗前培训总结1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慢慢流淌,转眼间在二附院近两周的岗前培训已划上了一个句号。一开始我觉得这种短期的培训可能只是流于形式,但真正上完这几节理论课和操作课,深有感触的一点是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需要学习和改进的知识还有很多,要在二附院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我需要不断努力,积极学习,完善自我。
能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结缘我感到莫大荣幸,也经历了很多坎坷,作为一名在外省学习想回家乡工作的护理人员,我见识了很多与江西本省有一定差距的护理知识和规章制度,陌生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护理操作规程也使我感到一丝害怕,怕自己做不好份内的`事,怕工作上出差错,怕自己的理论操作不符合规范,但二附院的这次岗前培训给了我信心和力量,让我认识了护理部和蔼可亲的老师们,让我初步熟悉了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未来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喝了满满一大碗“鸡汤”——只要自己找准方向肯努力,医院有足够的平台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我们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专科护士,也可以成为某个护理领域的专家,亦可以发展自己的特长,成为下一个“网络红人”、“电脑达人”。我不懂其他人听了是什么感受,但我听完之后很激动,也很庆幸自己能够留在二附院,我会好好努力,希望早日成为xx二附院的一份子。
此次培训主要分为理论和操作两个板块。三天的理论课程我学习了护士规范化培训相关制度、培训计划、《护士条例》相关内容,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护理应急预案及核心制度和职业暴露与防范及院感相关知识等,明确了医院相关制度和法规,同时我们还领略了朱剑老师高超的医疗PPT制作技术,了解到护士护士不仅能在护理工作中展现自己,更能发挥自我特长,多方位成长。我们还听了李伟老师幽默风趣地给我们讲解了消防知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让消防知识和安全意识深深烙在我们的心上。
最为印象深刻的一堂课是方亮老师给我们上的那碗“鸡汤”——梦想不息,奋斗不止,是啊,我们正处于最有激情,最为热血的年纪,既然选择了白衣天使这条圣神的道路,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在这最旺盛的年纪努力奋斗,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成为二附院未来的一份骄傲呢?
岗前培训的结束意味着我们即将步入临床,我想我们跟实习生不一样了,我们通过一年的实习拥有了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对常规护理工作和各科室疾病知识,相关操作有了初步了解,这时候的我们需要更多慎独精神,因为我们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更虚心地去学习,我们比实习期担负了更多的责任,我们是科室的一份子,是医院的一份子,所以我们要严格遵守规培制度,接受科室对我们的管理,认真做好自我本职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学会更好与病人、与家属沟通,缓解护患矛盾,建立护患信任感,学会与科室同事和平相处,互帮互助,营造良好的科室工作环境。在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自学,巩固自我理论知识和操作规范,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
希望在未来两年的规范化培训学习后,我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加油!
医院护士岗前培训总结2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回顾这段时间的培训,是欢笑与汗水的交织。时间虽短,可是在培训过程中的体会、感想却深深影响着我。
通过各位老师对《护理核心制度》、《护士条例》、《感控知识》、《十八项核心制度、十大安全目标及措施》、《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医院信息系统基本介绍》、《护士职业道德修养》以及《护理礼仪》等理论课程的培训,让我们从对护理工作的泛泛认识深入到我们日常工作的系统流程,不仅让我们加强了对各项应急情况的处理措施,也让我们对护理工作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做到了课间有互动、课后有反思、学完有所得。
《密闭式静脉输液》、《无菌技术操作及手卫生》、《吸氧技术》、《皮内注射》、《双人CPR及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生命体征检测》等各项技能操作课程的培训,让我们从操作的不规范、概念的不清晰到大家都能够基本掌握,指导老师手把手教学,大家分组训练以及培训后的操作考核,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课前有教育、操作有指导、课后有总结。各位老师用她们娴熟与优雅的操作手法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操作理念,了解了护士是一个优雅与智慧、果断与坚毅并存的职业。
最后的户外拓展训练,在各位教官老师的严厉指导下,我们了解并掌握了多种应急救护措施;山路拉练以及其它各项体能训练,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身体素质,真正做到了学时严肃认真,闲时放松欢乐,课后收获满满。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养"。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医疗纠纷更是屡见不鲜,护理工作如履薄冰。因为有了医院温暖大家庭的支持,有了各位护理前辈的指导,我有信心做好护理工作,走自己选择的道路,走稳走好并一直走下去,为广大病患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我将不断规划、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自己,去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会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将我的激情和热情撒遍普洱市人民医院这片土地,做一名优秀的普医人!
医院护士岗前培训总结3
xx年x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县人民医院护理部组织为期1天的新员工岗前培训。此次培训院方就医院规章制度护士执业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护理人员与法、护理文件书写与护理常规操作、预防院感与传染病管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虽然培训时间很短,但是从中学到的知识却是终生受益的,体会如下:
一、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的思想觉悟和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为把我们培养成一名有修养,有素质,有能力,有水平的护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帮助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专业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作为护士一定要脑勤、眼勤、口勤、手勤,要细心,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作为一名护士,我认为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中不仅能够服从领导的安排,接受批评,还应该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工作勤奋,不怕苦和累,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作为一名临床护士,我们与病人接触最密切,我们应该给与病人亲人般的关怀,时刻了解他们的需要,满足他们的需求,为病者分忧。护理工作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岗位,虽然做不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确实非常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工作。
二、通过此次培训使我们的执业素质有了快速的提高。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生命,所以工作时一定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要做到医护配合默契,执行各项操作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双人核对”“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在工作中务求严格,一丝不苟,工作主动,坚守岗位,勤奋工作,随时准备投入到工作的前线。不怕脏,不怕累,自觉克服困难,牺牲个人利益,有崇高的风险精神,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
三、加强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和根本。
如何加强医患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只有把握好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才能建立好的医患关系,把医患关系搞好了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这不仅仅增强医院的信誉,而且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威信,从而真正地达到和实现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应该和患者多沟通,用微笑为病人服务,在于病人沟通时要讲究语言艺术,把握说话分寸,通过得体的护理,让患者感到关爱我深刻的体会到给与病人亲人般的关爱和关心,以及端正的仪表,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给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也使我们单调枯燥的工作有了特别的意义。
四、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何主观、客观上的差错、过失和问题,都可能导致感染,给患者带来重大损失,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影响,引起负面的社会反响。医院感染和医疗安全与护理专业息息相关,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而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几乎所有的护理操作都是围绕患者而进行,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日,加重其经济负担,而且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甚至医疗安全,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造成危害,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历史证明,在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中,护理是主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园艺专业;实训管理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截止2014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已突破100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40%,成为培养各种技能人才的主要方式,而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如何加强实训中心建设与管理,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便成了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任务。
一、认识实践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出真知,理论和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双翼。没有理论,世界走不远;没有实践,世界走不动。职业院校更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社会意识等。
园艺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不论规模还是数量都取得了飞速发展,同时,相应的园艺人才需求也急剧增加,需要一大批的园艺专业人才深入基层,服务社会,提高园艺产业的现代化水平。职业院校同大学的区别在于要培养一线生产与服务的高技能人才,以专为主,学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了解生产过程,累积工作经验,培养技术、技能,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训室的建设及设备配置要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
实训室建设的目的首先要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验和实践的整体环境,有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和创新实践;其次,要有利于教学,便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系统规划和统筹安排,便于各课程实训的沟通和协调。要达到这些目的,就要对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整合和共享资源,便于调动和协调,也可以避免设备的重复配置和实验用品的浪费。
实验室建设可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教学资源和实验技术队伍实体整合与集中,科研资源虚拟整合,根据自身特点明确实验室的定位和建设重点,建设一个资源与管理集中、管理机制明确的实验室。
园艺专业涉及果树、蔬菜、花卉等多个方向,在植物生产和检测等过程中需要一些仪器设备来完成实训任务,而这些实训设备的配置必须要经过科学论证,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确保每种设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都能起到作用。
设备到位后对每一类设备按需要成立教学准备或研究小组,明确责任和任务,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公司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在培训基础上编写实训指导书,挑选部分班级进行试运行教学,最后评估教学试运行效果,当完全符合要求时即可投入教学。
三、实训场所的现场管理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
在工业生产中存在一种管理体系――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员效率保全,通过全员参加的设备保全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这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较多的管理体系,核心是全员参与、预防为主,通过事先预防消除设备故障所造成的损失,做到零故障、零不良、零损失、零灾害,保证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费用消耗的合理化。园艺专业教学可以借鉴该体系,根据园艺专业特点,打造适合于自身的管理理念。
TPM管理体系需要通过5步实现,即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
1S――整理
区分实训室内要与不要的东西,只保留有用的东西,去除不用的东西,主要是清理现场被占有但是无效用的空间,清除零乱的根源,创造一个清晰的实训场所。
2S――整顿
把要用的东西(玻璃器皿、试剂等)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进行管理,减少取用物品时花费的时间。对物品进行分类,不同物品可根据使用频率决定其放置场所、放置方法、标识方法等。
3S――清扫
将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确保实训室无垃圾、无污秽状态,目的是为了保持前两个S的成果,保持现场的整洁干净。除了清扫垃圾之外,还要“清扫”问题,对设备中存在的一些故障、安全隐患等要一一点检,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S――清洁
清洁的目的是维持前3个S的循环,整理、整顿、清扫是行为动作,而清洁则是一种状态。清洁的目的首先要维持前3个S的成果,养成持久的清洁习惯,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5S――素养
通过上述5S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慢慢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提高个人修养,并形成一种行为规范、团体意识、精神状态都积极向上的实训文化。
四、组织多种途径的实习实训,适当拓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职园艺专业实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该目的需要大量的实训辅助教学,而单一的实训方式并不能达到教学要求,需要学校和教师发掘各种实训途径致力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园艺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职业能力;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241-03
园艺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园艺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尽管国内高校园艺人才的培养数量日益攀升,但适合基层工作的园艺人才的匮乏却严重阻碍着中国园艺产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内园艺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同时也缺乏进行这些训练所需的教学环境,培养出的学生与产业界的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脱节,难以快速融入现代园艺产业的运作。
因此,迫切需要对园艺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实践性改造,逐步建立实践性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顶岗实习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让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本文对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总结。
一、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成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推行的实践性实践教学体系可以简单地用“一个教学理念、两个培养阶段、三项保障措施和四门实践课程”加以概括。
1.一个教学理念。一个教学理念,指树立实践性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学、专业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全面改革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实践性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实践性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路,进而形成了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岗位实习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以适应现代园艺产业的需求。
2.两个培养阶段。两个培养阶段,指分别设置技能培训阶段和企业实习阶段,把产业化素质培养作为学生全培养期中自始至终关注的主线。在技能培训阶段,一方面独立设置了多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的学分课程;另一方面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观赏园艺作物栽培等十多门传统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改造,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引入实作业。在企业实习阶段,我系建立了跨度为半年的全时制企业实习制度,在园艺企业(公司)中设立实习基地,通过真实的企业氛围和开发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3.三项保障措施。三项保障措施,指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创新和实验室建设创新,保障了实践性教学理念的实施。三项保障措施具体如下:
(1)运用满足实践性需要的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实践性实践教学的需求,我系全面调整了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主干课程中大范围采用双模式教学、全国统编教材和现代教学技术。双模式教学是指主干专业课程拆分为理论课与独立实训课两门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合作、师生互动交流等为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交流报告能力、团队合作与项目管理能力,并且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报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把实践能力引入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和把企业回馈引入教学评价体系。我系把实践性能力和职业素质引入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加大了实践环节在评分中的比重(要求40%以上),形成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的考核体制,并将实结、专题报告、实训产品作为学生的考核指标,在一些课程中引入了团队评分制。我系还将企业反馈和实习生/毕业生调查引入教学评估体系,通过收集企业和学生的反馈来指导教学和课程设置,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以素质培养的理念指导教学实验室建设。我系坚持以素质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室内实验室、露地栽培实训场、设施栽培实训场构成实践性综合实验环境,为实践性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持。近三年来,我系得到了广西区教育厅和区农业厅的大力支持,并投入经费100多万元,先后完善和建立了园艺实验室、园艺标本室、插花实训室、园林工程设计室、园林绘图室、栽培实训场、果树实训场、园林教学花圃、设施实训场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场)。
4.四门实践课程。四门实践课程,指设立了四门特色化的实践性实践课程。针对操作性园艺人才应具备的个人独立操作能力、团队开发能力、系统研发能力和设备应用能力,我系目前开设了四门阶梯状的实践实践学分课程:(1)课内实践教学:培养进行园艺生产所必备的设备熟练操作与应用能力;(2)技能实训课程:培养团队合作性实践项目生产能力;(3)生产实践课程:培养系统性实践项目适应与操作能力;(4)毕业实习实践课程:培养企业实践项目适应能力。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过程中,改革了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加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在三个层次组成的实践教学法体系(详见下表)。
1.操作技能与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形成。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为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学习,加强了实践环节的比重,通过大量的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与教学改革之前相比,减少了大量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针对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设计表达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等。
2.专业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与形成。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立了实践比重大,又有一定理论教学的实践课,通过实践课对园艺技术的大量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初步掌握园艺技术的实践内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完成。
3.综合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形成。综合技能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第二学年的校外实训基地生产实习,并到园艺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跟班操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通过第三学年最后一个学期的到园艺企业(公司)进行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之达到毕业后胜任园艺专业管理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在学生的基本技能形成之后进行的,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系规定学生必须参加为期半年的全时制企业(公司)实习。学校在一些知名园艺企业(公司)中设立实习基地,让学生通过参与企业运作和项目研发,体验真实的企业环境和项目开发环境,直接感受产业界的脉搏,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我系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在实习前需与企业、学校分别签署实习(就业)协议书,明确各方责任,按照协议规定开展实习工作。学校采用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必须与实践实习单位的企业导师保持定期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第一线的情况,针对学生个人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并加以实施;学生也必须定期向学校和指导老师反馈自己在企业中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以确保培养计划的顺利进行。
4.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1)新方案中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分设置相同。以综合证估体系取代一次性考试,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取代单一闭卷笔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估体系。(2)成立毕业论文指导考核小组,对学生完成的论文进行考核、答辩、评定。(3)对于学生所掌握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进行口试、笔试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技能测试。第三年到公司实训即根据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实际表现,工作完成情况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测评与考核。
5.企业回馈对教学的指导。每年学生毕业后,我系会与实践实习单位进行联系,要求各位企业导师和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估,目的是收集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明晰学校培养体系的长处与不足,并以此为重要依据对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力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界的需要。
一、课程体系层次分明,注重工作经历和科学研究
英国农业职业教育实行的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农业职业资格证书有两种资格证书体系,一种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这种类型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针对没有进入过综合性大学的年轻人及部分成年人,为提高他们的素质而设置的。这类证书分为不同的等级,完成一个等级的学习,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找相应的工作,如:园艺技术专业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学生获得一个等级的证书才能进行下一等级的学习:
1级(level 1)证书:
学习时间:全日制1年,一周开设3天课;
开设课程:基本的花园技术;基本的乡村技能;基本的植物种植
2级(level 2)证书:
学习时间:全日制1年,一周开设3天课;
开设课程:植物和土壤科学;园艺产业和有机食品;观赏园艺;园艺机械;基本的园林结构;相关工作经历
3级(level 3)证书:
学习时间:全日制1年,一周开设3天课;
开设课程:承担以土地为基础的研究项目;植物和土壤原则;机械操作;观赏植物的认识、选择和使用;园林和花园设计的原理和实践;植物繁本文由收集整理殖;相关工经历
高级证书:
学习时间:全日制2年,一周开设3天课;
开设课程:承担基于土地的研究项目;理解植物和土壤科学的原则;机械操作;观赏植物的分类和使用;植物繁殖的管理;以土地为基础的商业管理;花园设计;相应的工作经历
所有的学生不学习外语、计算机、政治、体育等基础课程,一进校就开始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另一种证书是皇家园艺协会(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颁发的证书:这种证书主要针对想从事与园艺相关工作的成年人及一些想更新知识的园艺师设置的,即满足社会上在职人员的进修及培训的需求。在英国很多成年人自己交学费参与这样学习的人很多,因为他们要想获得与园艺相关的工作,必须要获得相应的证书。获得这种证书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花园中使用的观赏植物的种类,花园的初步设计,果树、蔬菜的种植技术,土壤知识,常见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及怎么培育新品种。实行半工半读,学习时间一年,一周上一次课
开设的课程有:植物分类;植物繁殖;土壤和植物营养;植物保护;花园植物和草坪;果树和蔬菜生产
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课程,只要完成相应等级课程的学习,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既可获得相应的证书。
二、课程教学注重实践
(一)专业基础课程
英国农业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比较简单,强调适用性,很多专业基础课程融合在一起,如把土壤、农业气象、植物融合为一门植物和土壤科学,将遗传与育种融合为育种,分别讲授一学期。
(二)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教学部分一般采用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一门课程由不同的技能组成,每个技能需写一个小的计划,许多小计划组成大的计划,每个小计划由许多问题构成,理论教学非常注重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课程普遍具有趣味性。学生完成计划后即开始实践,实践部分一般采用分组实验,每一个同学负责一个技能的不同部分,协调合作,分工完成。学生每获得一个证书需完成相应技能的学习并熟练操作,一个技能一般要重复3- 5次,甚至更多。老师刚开始指导,到后来只需要监督就可以了。学生学习非常轻松,理论知识所占比重小,主要强调实践操作及动手能力。
(三)课程安排
部分学生是半工半读的,大部分学生每天都要回家,为了方便学生,一般一门课程一周只上一次课,一次课即上半天。早上9:30上课,到了10:30- 11点是早茶时间,学生老师都去喝茶或咖啡,中午1点左右下课,吃中午饭,2点开始上课,4:30放学。一个班只有8- 12个人,学生上课参与性很强,大部分的知识和实践都由学生参与讨论和操作,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由于选修的课程不同,有些学生一周上一天课程,有些学生一周上2- 3天课程,不上课的时间学生基本都到企业工作,大部分学生都是开车回家,基本没有没有学生管理这个机构,每天只有一个老师住在学校里,负责几个留校的学生的吃饭,睡觉和安全。
三、教师实践经验丰富,考核严格
老师一般采用聘任制度,大部分老师是在行业、企业干了5- 10年,已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后,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后才应聘到学校当老师。教师有些是全职的,有些是兼职的,全职老师一部分时间为学生上课,其余时间在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同时带学生参与生产,全职教师既是教师也是技术骨干;兼职老师通常是某些领域的能手或园艺学科的专家,一般上一门课程或课程中的部分内容,一周只上一次课。教师主动学习的能力很强,他们会主动参与社会培训或进修以更新知识和技能,如教园林规划的老师,为了使自己的设计能适应社会需求,经常自费参加各类设计活动。教师每年都要进行考核,采用自评,同行评,学生评,系主任评等方式,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续聘或解聘的依据[3]。
四、实训场是农场
(一)实训场类型
实训场即是农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学生在实训场学习,相当于在企业工作,课程外在实训场工作可以获得相应的工资,实训场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都用于销售,包括学生的实践产品,销售所得用于学生实践教学的开支。
(二)实训场管理
实训场属于学校,学校董事会聘请的一位资深老师或行业专家担任经理,负责实训场管理及人员安排,经理有权从学校或社会公开聘请工作人员负责实训场日常的生产管理、销售及给学生准备实训材料,工作人员接受经理的考核。经理即是老师也是专家,一边上课,一边生产,经理获得老师及经理两份工资。学校负责监督实训场的教学及生产管理,每年对经理考核一次,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是否聘任的依据。
五、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室
实验室即是教室,教室也是实验室,一边上理论课,理论完了做实验,然后分析结果。这样安排即满足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的需要,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如:他们做的种子发芽的实验,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种子,不同的发芽条件,让学生自己选择种子和发芽条件,下次上课的时候学生自己先分析结果,然后老师总结。
六、学生构成多样
英国农业类专业的学生组成比较复杂,有16- 20几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有40- 50岁的中年人。年轻人中,有些是初中生,有些是高中生,他们通过相应考试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中年人中有些是失业者,为了重新获得工作机会,到职业院校学习,以获得相应资格证书;有些是某一行业、企业的能手,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参加园艺技术的学习;有些是残疾人,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到学校学习,国家承担他们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19岁以下的学生学习农业类专业,国家全部承担学费。
七、对我国农业类专业职业教育的建议
(一)政府重视,加大投入
2012年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我国农业要破解发展难题、突破瓶颈约束、参与国际竞争,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广大农村和农业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从业者科技素质低等因素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培养大量高技能,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类高职院校在培养新型农业技能型人才中承担重要责任,因此,政府应重视农业职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加大投入以改进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降低甚至免除农业类学生的学费。
(二)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高职农业类专业的很多基础课程都延续了本科教学的教学内容,以知识理论为主,淡化了技能的培养。如化学、植物生理、遗传学等课程中的某些内容理论性太强,是本科甚至研究生学习研究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应在调研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后,加强种植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筛选及专业基础课教材的研究及编写工作。
农业类专业的部分学生对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不清楚,毕业时面对企业,面对社会比较迷茫,知识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课程体系中必须要有学生到企业实习锻炼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了解行业,了解企业,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便在将来的学习中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三)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将教室与实验室的功能合二为一,建立教学做一体的教室,将课堂搬到生产现场、搬到田间地头,在田间设置课堂,老师布置任务,学生一边做,老师一边指导,学生再独立完成任务,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
(四)建立生产型实训场
政府加大投入,学校积极参与,建立生产型实训场,实训场的管理完全按照公司的运行模式进行,实训场的负责人负责实训场的生产管理及学生的实验实训,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参与生产,实训场提供物质及场地,课后老师作为技术员参与实训场的生产,学生可作为员工,在老师安排的安排下实践,并获得一定的酬劳。
(五)加大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提高教师从业的门槛,教师必须有参与相关企业管理或在相关机构培训学习的经历,具备较高的业务知识及能力,且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教学工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参与学校实训场的生产管理工作。对于新进教师,必须要在行业、企业从事相关工作2- 3年后,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从事教学工作。
【关键词】中职 农业类 园艺专业课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33-02
近年来,中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被一些生产型企业抢先预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中的一个新亮点。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与已掌握的技能很好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适应生产和技术的发展,成为企业需要的攻坚型技术人才。园艺专业作为农业类专业,实践性很强,这就决定了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应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实践生产,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培养学生实践环节的自主创新能力。园艺专业作为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首批江苏省级中职类示范专业、无锡市重点专业,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适合该专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通过教学研究将专业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在教学中探索出了适应中职园艺专业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一、专业课推行现场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对农业类专业课教学而言,所谓现场教学即把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训搬到实习基地的田间地头和实验基地的组培室进行,把教授的理论知识更好地紧密结合实践,生动而具体地让学生领会接受。例如,教授园林树木学乔灌木移栽、苗木扦插与嫁接繁殖育苗技术等内容,纯理论知识和技术要求以“够用”为准,但如果仅仅是简单地在课堂上给学生讲理论做演示,这是远远不够的。实行现场教学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先向学生作扦插和嫁接的必备知识讲解,向学生作乔灌木移栽、扦插与嫁接育苗时需掌握的技巧和方法,并对操作注意事项作出强调,教师示范实际操作而后让学生自行操作完成乔灌木移栽、扦插与嫁接育苗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弄懂得了理论,更掌握了技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学生道德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场教学的质量。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社会、学生家长包括学生对职业教育还存有偏见,就目前看,大多数中职生是经过中考筛选下来的学生,有的道德品行较差,纪律观念、自我约束能力低,而园艺专业课的现场教学多数内容要在园田和实习基地开展,条件相比教室的课堂教学条件更艰苦,有些学生在学习中自由散漫,怕苦、怕累、怕脏,积极性不高。学生到校企合作园艺公司生产实习,有些学生嬉戏打闹,只做旁观者,不能很好进行操作练习,甚至做一些违规表现,这样既达不到实习的目的,又给学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要设法引导学生吃苦耐劳,激发学生爱学习、勤动手、主动探究的动力。
二、综合运用有效教学法,推行产教结合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教学方法得当,教与学配合默契,师生双方轻松自如,结合园艺企业生产创设生产情境,对教与学内容进行有效改革,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熟练掌握。
笔者将项目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综合运用于园艺专业主干课“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教学与生产直接对接,增长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实施中以岗位典型任务流程确定课程实施过程,教学中体现教、学、做、生产统一,满足了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教学与生产结合是以华姿中等专业学校园艺专业为试点,尝试校企股份合作办学,为学校开创了产教结合模式的先河。近年来,华姿中等专业学校参与创办江阴市巧集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实行“学校+公司”的运行方式。学校园艺专业结合教学实践选派实习班级学生参与园艺公司花卉生产技术环节的实践,园艺专业的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生产技术的管理,学生在学习实践期间,勤动手,勤思考协助教师完成了多项生产技术革新,几年来“学校+公司”多层次多类型创办校办生产基地,通过资金、技术、实践的“三参与”有效实现生产经营、科研开发、教育实践的“三合作”,营造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经济开发”三大优势,凸现产教结合的“经济、育人、科技辐射”的三大功能。
专业带动产业发展,产业以专业为技术扶持,这一模式是围绕农业智能化,通过培育创业人才、科技开发推广带动产业化发展,把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带入到教学中,更新传统而陈旧的教学模式,在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培养学生成为该专业的技术人才。巧集园艺科技公司在无锡地区乃至全省都有较深远的影响,作为全国职教年会的参观现场,华姿中等专业学校产教结合模式曾在交流会议上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当前,公司正在考虑业务的拓展,计划把该基地建成集生产、培训、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学研基地。
华姿中等专业学校在园艺专业率先实行产教结合发展模式的创新尝试,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操作环节的技能训练,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得到提高,专业课程学习氛围更活跃,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三、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适应新的教学需要
实行产教结合,需要一大批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直接肩负着传、帮、带的责任。华姿中等专业学校十分重视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引进、特聘”等措施,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一是选派园艺专业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或企业顶岗锻炼,加强技能培训,在提高教师实际技能的同时,帮助学校属地村镇开办农民种植类栽培培训班,选派相关学科的教师上门进行花卉苗圃养护与管理、蔬菜种植等知识的辅导,传播现代农业知识。二是有意识地选派一些专业基础好、有事业心和上进心的青年教师担任实训指导教师,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在实训中得到锻炼成长,提高生产实践技能。三是制定优惠政策,把专业技术教师送出去参加各级各类的境内外培训,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开发,坚持教科研结合。目前,农业类专业教师均取得高级工以上专业技能等级,有3位园艺专业的教师参与了省农业高技术科研项目的开发。四是引进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五是聘请校外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更新生产技术和技能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双师型”教师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了保障,为产教结合、生产实训指导储备了较好的师资力量。
四、扶持建设规模实习基地,拓展园艺专业技能实践的口径
专业建设促进技术进步,生产实践环节最重要的是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实践在带动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产业的开发与搞活,园艺专业作为华姿中等专业学校的示范专业典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园艺专业在专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本地区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实习基地除学校参与创办的巧集园艺科技公司外,在江阴市还开辟了邓阳无公害蔬菜种植实习基地,基地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及学生的顶岗实践提供了舞台。同时,也为当地农村、农民树立了农业产业化典型,带动了无锡地区城市“菜篮子工程”蔬菜种植业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措施;园艺专业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12)
中图分类号: G652.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1.063
在大学生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基本保障,而保证实验、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完成与完善的实习基地关系密切。随着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建设设施不断增多,原来有限的校园面积逐渐显得不足,尤其一些保障实践教学的基地,逐渐被缩小,因此造成很多高校校内的教学基地很难满足学生实验、实践教学需要,给专业课的教学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这种形式,这就需要高校想办法加强校内现有基地建设,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科研优势,向外寻求扩展自己的教学基地。尤其针对农业院校的园艺专业,在新的形式下,要认识到教学实习基地有两类型: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好两大基地类型的建设发展,以满足学生的专业教学所需。
1 实习基地建设目标
园艺专业具有与其他学科专业不同的特点,园艺生产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园艺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在短时间难以重复进行的特点。其实习基地应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种植面积、种类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否则完不成学生实习、创新、创业及教师的科研项目。园艺专业种类涉及到花卉、果树、蔬菜等,应该以校内基地为依托,结合社会上一些大型的园艺公司,设立相应的实习基地,根据园艺专业特点,一般需要5个以上的实习单位。
2 实习基地建设主体思路
根据专业发展规模,制定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校友优势、师生优势,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根据学校办学需要和社会教育资源状况,实习基地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开展建设:以模拟实习为主,建立校内实习基地,例如蔬菜大棚、苗圃基地、花卉温室等;立足本校所在省市,建立省内实习基地,例如省内的一些园艺公司、花卉公司等;面向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建立省外实习基地,一般选择知名度高的园艺公司。
实习基地建设要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相关专业的科技、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完成本校园艺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基地单位培养人才和进行科技咨询与开发、文化建设等。一般建设实习基地工作程序为: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向教务处提出拟建实习基地的申请。 经学校审核同意,方可签订协议书(一式三份,教务处、学院、实习单位各一份)。经过建设和学校评估,条件成熟的实习基地,授予“实践基地”资质。
不管校外实习基地或校内实习基地,都应该具备一些基本条件:热爱和关心我国的教育事业,设有相应的接待部门和专门的兼职负责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指导与管理经验,能为实习师生的工作和生活提供适当条件,满足专业教学实习的需要。
3实习基地建设措施
3.1建设要突出专业特点,纳入专业建设的范畴
要与实习单位一起研究建立和健全实习保障体系(教学和生活保障),使接受实习工作成为实习单位的日常工作之一。同时,通过协助实习单位开展培训、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等形式的智力支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专业引领作用,把实习单位建成学校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基地。
3.2学校应加大投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与校外实习基地相比较,校内实习基地占有位置优势,园艺专业实践有其时间随机性的特点,例如定期需要浇水、施肥,校内距离近,学生利用课间课余时间能随时进出基地,因此园艺专业的校内实习基地应该占着重要位置。针对校内基地建设发展,学校应加大投入,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3.3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立足本省,以省内社会行业为重点,加快省内实习基地建设。此外,积极面向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跨省建立省外实习基地。有组织地到国内经济或园艺产业发达地区,如山东、广州、陕西等地区,与相关行业联系,筹建就业型实习基地。
3.4完善基地监督机制,保证实习基地建设水平
学校应该定期对实习基地建设进行监督,例如定期检查、定期评估、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负责人座谈会,倾听实习单位的意见,不断总结和交流实习基地建设的经验,促进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天云. 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07):82-85.
[2] 杨海明,王志跃.新时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03):102-104.
[3] 杨洲.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01):47-51.
[4] 李建楠,刘玉峰,李春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中的困境及对策[J].2009(09):78-81.
1.动手能力强,但适应能力差。2.专业知识不牢固,缺乏信息处理和分析判断能力。3.为人诚恳、朴实,但缺乏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4.改革创新能力弱,不善于运用可利用资源。5.缺乏自信心,独立解决突发问题能力差。
二、以《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渗透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1.项目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热情。通过能力本位、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项目化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花卉栽培技术》课程主要划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花卉繁殖技术;花卉应用技术;花卉栽培技术。通过模块划分,让学生知道每个模块学习重点和花卉繁殖技术,主要锻炼学生的繁殖能力,包括扦插、嫁接、压条、播种等能力;花卉栽培技术,主要培养学生花卉栽培技术,包括花卉整地、做畦,修剪、病虫害防治技术;花卉应用技术,主要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包括花坛、花境、花带等能力。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就转变过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从传统教师“灌输式”到现在的学生“索取式”,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感兴趣的点不一样,索取的内容也不相同。通过角色转变,学生能主动学习已证明课改的必要性。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农林花卉基地是我院园林园艺专业校企合作单位之一,是园林园艺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之一。根据农林花卉基地提供其他花卉企业、行业信息,共同确定花卉方面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职业)技能项目和人才培养标准。由于北方花卉生产季节性大,因此春季5.6月份是草花大量生产的季节,学生到企业进行温室大棚的播种、繁殖、苗期管理等,6月中旬左右草花大量上市,用于松原市区的园林绿化装饰。随之而来的盆栽花卉涌入市场,这段时间学生的任务是盆栽花卉的养护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在企业实习,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得到培养。学院要提前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特别是农业类院校,学生每天跟泥土打交道,脏、累是不可避免的,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亲身体会爱岗敬业的重要性。
关键词:花卉栽培 教学改革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83-02
《花卉栽培学》是高职院校园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讲述花卉的分类、花卉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市场需求、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本地自然、资源等实际情况探索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完成培养既有丰富的花卉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又具备基本技能的专业智能型人才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刻理解花卉栽培在人类生活、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获得花卉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1 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指出: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正是基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进行课程改革是必然的,更是必须的。
1.2 园林园艺职业岗位的要求
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教学以岗位要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使学生掌握花卉种植的土壤耕作整理和改良;花卉播种、育苗、栽培管理、收获贮藏、采后处理等。学生通过在校内外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能承担在花卉生产企业从事花卉栽培与养护管理、花卉繁殖的工作,并具备生产指导和管理的职业岗位能力;能承担城市园林建设单位、物业管理公司的园林绿化与管理工作,并具备花卉养护与景观维护指导与管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在激励的行业竞争中的竞争力。
2 课程改革的内容
2.1 教学内容的优化
以陈瑞修、王洪晶主编的教材《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为主讲教材。根据教学实际,理论知识的学习遵循“适用、够用”的原则,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要点详细讲授。花卉学是一门内容多,花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学科,由于学时的限制,每类花卉选取有代表性的2~3种花卉进行理论讲授学习。
教学内容根据生产实际、岗位要求进行选取,同时注意相关课程的衔接,舍去其它课程中的主干教学内容,避免为追求本课程的完整性而造成教学内容上的重复讲授。如“土壤的性状、花卉生理发育、病虫防治”等内容主讲在土壤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植物病虫防治等课程中学习。通过教学内容合理取舍和重组,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2.2 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填鸭式”向“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转变,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学习、自我动手,产生学习兴趣、达到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目在。
2.2.1 启发式教学的引入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对高职学生这是可行的。根据教学中的体会,总结了如下几点:首先,建立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平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沟通,鼓励学生,形成参与教学的氛围;其次,建立项目或学习任务。通过项目或学习任务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引发学生的自我思考,并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激发起学生追因寻原的欲望;最后,通过自主性思考和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此强化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2.2.2 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就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花卉栽培这门综合性、实用性强的学科来说,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是必须的。在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个性及自身能力掌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共同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尽可能将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并能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建议,让学生的想法在教学和生产实训中得以体现。在生产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计划,并把握好每一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我体会到:平易近人,关心学生,与学生共同劳动,更能赢得学生的心。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及时总结,写生产实训报告,并对实训成败进行分析,查找原因,为以后的生产积累经验(如月季的绿枝扦插,请同学们分析成活率高低的原因);同时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学生可对自己的产品进行销售,对实训的投入与产出可进行一定的成本分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
2.2.3 参观学习式教学
花卉种类复杂、繁多,而花卉分类对学生难度大,要想在短时间内认识大量的花卉是很困难的。教学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花卉生产基地进行参观实习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根据所见花卉进行形态特征、识别要点的直观描述,易于学生的识别和记忆。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学生学会自己去了解、观察、思考,增进学习兴趣,并对我国花卉事业发展及自己从事这一职业充满信心。
关键词:高职教育;涉农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流转、农村合作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不断兴起,社会对涉农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1]。如何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中心,满足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实际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未来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方向[2]。这给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农业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则通过真实的任务情境,丰富的学习机会,团队成员的协作共事,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满足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全国高职课程项目化教改虽已实施数年,但据了解涉农专业课程项目化教改,目前研究者较少,有些不够深入。笔者结合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园艺技术、园林工程、设施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涉农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剖析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在教学理念、课程开设、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思路与方法、教学考核方式、效果评价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开发了课程标准,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项目化课程,现简介如下:
一、涉农专业在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简单把课程项目化教学理解为案例教学
虽然突破了传统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弱化了知识点的讲解,采用案例教学法。但是案例过于分散,各案例没有内在联系,没有按项目规划案例,同时,课堂上缺乏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的互动性不足,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既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改革开发的项目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力支撑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践性教学组织的支撑。如果学生缺少体验与操作过程的机会,很难全面系统规范的掌握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而目前涉农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于教学组织的复杂性与实践教学基地不足等条件的限制,使得改革课程开发的项目要么脱离实际,要么难以组织而无法实现[3]。
3、教学计划缺乏弹性,考试形式单一
目前我们在教学计划的编制、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教学计划过于教条,缺乏弹性,是制约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瓶颈。同时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很难使职业能力与其考分匹配,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更无法真实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
4、教师层面的问题
整个课程项目化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师教学方法,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教师是否具备双师素质,决定能否有效指导学生完成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协同操作与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
(1)教师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受长期以来知识传授教育的影响,对项目化教育教学改革认识不透、理解不透。总认为教好知识,上好课,完成书本教学计划,“有了知识,就有能力”。殊不知,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
(2)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问题。目前,教师存在只知道专业学科体系,不知道按课程能力目标重组课程。只会知识讲授,不会行动导向。只了解专业内容,不了解学生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和过程,只怨学生缺乏“专业素养”,不了解新时期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积极面,只看到缺陷。不少教师甚至认为“自己教学水平高,学生水平低”。教师不了解职业岗位要求,不会进行能力需求分析,不熟悉实际项目、举不出课程案例、找不到课程项目。
(3)教师生产实践能力的问题。课程项目化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而目前大多数的教师由于缺乏在企业的实践经历,大都是采用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多数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熟练的操作技能更是谈不上,也不能简单的以一个证书来确定“双师型”教师。
二、涉农专业在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涉农专业在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理念的调整
(1) 客观看待学生。进入高职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自学能力相对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只要方法得当,经过合理的引导、适当的训练,完全可以在技能操作方面形成自己的特长,使其在就业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
(2)转变教师的评价标准。评价教师的标准应与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及他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评价一名教师最主要的标准应该是看学生能从他所引导的教学活动中学到多少有用的技能以及相应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这样的评价标准就不仅仅要求教师精通知识,学会课本+粉笔+课件的灵活运用,更要求教师有一手过硬的技能,即必须同时具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能力。评价标准的变化将促进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促使教师向“双师型”转变。
2、根据行业人才需求调整并确定项目课程体系
对某一职业岗位(群)所对应的人才市场调研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取舍的过程,是专业设置和建设的基础。其开发主体一般是行业、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其开发成果是专业培养目标。
项目课程整体改革方案,必须从行业岗位需求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体系,科学地处理好适用性与针对性的关系、就业竞争能力与发展后劲的关系。如园艺技术专业,我系首先让本专业的专业教师和试验、实训等教辅人员深入园艺园林企业和往届本专业毕业生中开展广泛的调研,搜集行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同时,对本校在校的园艺园林技术专业学生也做一个调查,搜集他们对基础学科和研究性学科理论的接受情况、愿望,弄清他们对动手操作能力掌握程度。然后,由本专业教师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加展开讨论,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项目。并且根据社会需要随时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并设计相关课程项目。以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3、完全打破学科课程体系,进行项目设计
根据专业岗位实际需要和工作需求,完全打破学科课程体系,以工作项目为核心重组专业知识。对部分课程内容进行分解、重组和更新,本着专业理论“必须够用”、专业实践技能扎实的原则,整合出既能适应专业岗位工作实践需求,又较符合本专业实际师资、设备条件的专业项目课程,这样就加强了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完整性、实用性、实践性,尽可能地避免了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并尽可能地使每一项目课程都让学生掌握实际岗位工作的某一项实践技能[4]。如:设施农业技术、园艺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植物生长与环境》是由《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农业生态学》等课程整合而成。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果蔬加工技术》中果汁加工项目与《软饮料加工技术》的果汁加工项目相整合。果酒加工项目与《食品发酵技术》的果酒加工项目相整合。同时园艺技术专业的《果树栽培》嫁接技术最好安排到春季或夏季,而修剪技术最好安排到冬季;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作物栽培》最好按季节实施教学;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肉制品加工技术》中的腌腊制品腊肉、香肠加工应安排到冬季进行等等。为此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灵活运用教学计划,采取季节式、分段式、错位式、特色产品引领式等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培训专业项目课程师资,为项目课程教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专业教师长期在教学岗位上,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我系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和实验、实训管理人员到具有一定规模的园艺园林企业进行轮训,同时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等。让他们真正掌握园艺园林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弄清园艺园林企业各工作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工程技术人员总结的工程经验和工作技巧,达到返校后能胜任专业课程教学工作。
5、改革考核方法
考试分项目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以考促教,以考促学。通过分项目分层次的考核,逐渐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构建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职业平台,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实施效果评价
1、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涉农专业师生对项目化教学的认识有了显著地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更加贴近市场行业需求,教师都能主动开展项目化教学,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效果有了显著地提升。
2、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基本上实现了与涉农企业岗位需求的零对接。我系11级学生在河南新陆春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教学实习半年,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管理、销售的全过程并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3、通过项目化教学活动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能力。
4、涉农专业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季节式、分段式、错位式、特色产品引领式等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特色统筹城乡发展研究》 铁明太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8.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 2012.3.16.
[3]《探索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之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陈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