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7:58
导语:在关怀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尊重人,就是要确立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成为引导人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应首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帮助水文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要讲道理,又要帮助人们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的问题等,要教育他们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的根本利益。在人与人关系上,要引导职工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要教育职工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单位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
2.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人的工作,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在于组织和引导职工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也就是为职工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给出一个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信息思路,并提供大量事实来坚定大家的理想信念。这也表明,思想政治工作是为职工服务的工作。因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既不能凌驾于被教育者之上充当先知先觉者,更不能以自己的工作代替职工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应该高看工作对象,对职工充分尊重,始终信任。要做到这一点,一是不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万能的。要承认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有限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我们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立论基础就是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同时认为,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有限的,过分强调精神的作用则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夸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只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二是不要总把职工看成惟一的工作对象。做好教育者本身的工作有时更为重要,也就是不要把自己看高了。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也不应该是单方面自上而下的教育和被教育工作。如果只是做下面的工作,而对上面的问题,比如插手基层敏感问题的现象却不管不问,那么一些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关心、不信任就是自然的了。所以,不仅上面要做下面的工作,同时下面也要做上面的工作,上面更要自觉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一个有机整体,使其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分割和不可偏废的。上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也就显而易见了。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人文关怀,要体现“情”与“理”的交融。
人们一定态度的形成与转变总要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情感是态度结构中最容易“泛化”的因素。“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情到理方至,情阻理难通”。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做到情和理的有机融合与和谐统一。首先,要说职工能懂得话。多用通俗易懂的词语,多作说明性的解惑释疑式的引导,在求新的同时,力求说得清楚明白、鲜活有趣。做到这一点当然有一个钻深悟透、精打磨、反复推敲的过程。其次,要说得入情入理。“入理”不难做到,关键要在深入浅出中的“深入”上下足功夫。这里主要是“入情”问题。这也是人文关怀的点睛之处。我们知道,做思想政治工作是双方感情交流的过程。只有使双方在感情上引起共鸣,才能达到思想沟通的目的。“无情未必真教育,有情方为育人人”。融情于理、以理服人,注意语言的亲和力,说话要将心比心。特别是批评人时要化刚为柔,多克制少发泄,多商量少强制,多宽容少指责,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对于犯错误的同志,要设身处地地想到各种诱因,给予入情入理、充满关怀的批评和点拨,这样他自然会心服口服。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关怀意识;语文教学
生命是万物的基础,没有了生命,一切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生命是及其珍贵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希望,语文教育要联系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他们的特点,从小培养他们的生命关怀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及其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回归教育本质
生命关怀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它是对生命本身的关心以及生命本质的靠近。生命关怀充分地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义,充分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而提升个体生命的质量,服务个体生命的成长,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命关怀的内容包含很多,不仅有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其中还包括生命伦理、价值、意义、人格发展等。
现在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增大,加之家庭、社会和自身诸多原因的影响,使得许多中小学生在心理上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加上许多中小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校园暴力与校园软暴力的问题,致使许多中小学生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低下,遇到一点点小问题就选择走极端,放弃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这些学生根本不懂得生命的可贵,生命关怀意识严重缺乏,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轻生现象迫使我们开始反思: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长久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一直在追求科学化、理性化和标准化,并在教育的过程当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教育的对象是人,要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教育的过程是将知、情、意、信、行统一在一起,而不是只单纯地教授学生知识。教育要回归到生命关怀的本质,培养学生生命关怀的意识,使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二、强化教师自身的生命关怀意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播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首先自己就应该具有生命关怀意识,热爱生命、拥抱阳光、积极向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的学生。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关怀的课程,其内容生动形象、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以及其个体的独立性,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空间去发挥和想象,激发他们的自主思维,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作为个体存在的真实感。
三、重建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仅仅局限在让学生掌握知识上,提高考试成绩成为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轻视了学生生命关怀意识的培养。语文的教育价值仅仅停留在知识传递上,学生的德智体美不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语文教育价值取向,将人文关怀和生命价值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的教学,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其感悟人生的真谛;通过对文本中生命价值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体验,结合自身的情感和体验,使学生对生命和生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感悟,实现自我价值的转变和升华。
四、挖掘教材中的生命关怀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生命关怀的文章和作品数不胜数,如《热爱生命》是表现人在面对恶劣坏境时的坚强意志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岳阳楼记》表现了作者在面对人生挫折时的乐观态度、广阔胸襟和豁达的人生境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等作品向我们传达的是生命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也是一种抗争。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教材中这些优秀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凝聚着的作家的生命关怀,懂得生命中的爱与付出、拥有与舍弃,具有悲天悯人的生命情怀,深刻认识和理解生命的可贵。
五、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语文的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和教师,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特殊交流,二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在教学时要避免独白式的讲述,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是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使师生之间平等互助,共同进步。
总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传播生命大道的责任,所以开展生命教育,语文教学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融入其中,尊重个体生命的情感体验,孕育学生博大的生命情怀。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避免青少年在遇到问题和挫折的时候走向极端,发生悲剧。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积极、健康、向上地面对人生和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北生.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J].教育与研究,2004(5):35-36.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人文关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表现为教育方法错位、互动性严重不足以及学生的需求被忽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实现需要增大教育投入,注重教育改革并强调教育效果的反馈。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应在不断的探索中创新,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诸如此类的研究成果已经汗牛充栋。在笔者看来,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定位于通过人文关怀增强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传统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单纯地灌输某些教条和理念,缺乏人文关怀,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即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展开一些深入的探析,以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有所裨益。
一、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表现出程式化、消极化的特点,一些学校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往往出现“教师说教师的,学生玩学生的”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现象表现得相当明显。在笔者看来,这些现象的出现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元素缺失的表现:
(一)教育方法错位
以“填鸭式”的宣讲为主要教育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某些高校中还普遍存在。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根本原因是教师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师生在思想意识层面也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这一教育方法的误区在于,仅仅通过照本宣科的方式讲完教材,不作深入拓展,未能引领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阐发。甚至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无所知,学生出席听讲只是为了满足学校的课程秩序要求,形式主义相当严重。
(二)互动性严重不足
师生互动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通过教育实现被教育者内心的反省,从而进一步改变被教育者的言行,本质上说是一种“攻心之术”。这就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是相当重要的,如果缺乏了师生的沟通,学生在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将无从知晓。遗憾的是,一些高等院校由于教育方法错位,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导致师生之间互动性严重不足。这一现象不仅仅表现在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也出现互动性不足的现象,如学校热衷于组织思想汇报、观摩学习等活动,但是仅有活动而无交流,其具体效果无从知道。
(三)学生的需求被忽略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被教育对象,而是有着思想和情感的鲜活的个体。学生的需求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往教育工作者往往强调因材施教,但这是针对一些文化课程而言的,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的是因人施教——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存在差异,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自己独有的迷茫和困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发现、探索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想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答人生中遇到的难题,并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当然,因人施教的成本是很高的,面对大量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往往无暇顾及学生的个体需求,这是造成当前学生的需求被忽略的重要原因。
二、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价值
(一)什么是人文关怀
我国思想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并积极倡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如有学者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问题严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还有学者认为,“在当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加入人文关怀,真正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有充分展示的空间。”这些学者已经认识到了加强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但是未能更深入地揭示究竟什么是人文关怀。
实践中还存在这样的误区,人文关怀被等同于人文素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这种观点忽略了“人文关怀”的重点不在于“人文”,而在于“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是指给予学生独立自主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需求和观点,教育工作者应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的主体尊严得到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得以激活。
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应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观点的客体,而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尤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成为教育关系中的主体。
2.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求学过程是满足自身需求的一个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满足学生对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需求,这种需求是自发形成的,而不是在强迫和高压下产生的。
3.鼓励学生的表达。学生在教育关系中有权表达,且学生的表达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观点和需求,学生的表达欲望应得到鼓励,而不是压制。
4.拓展学生的空间。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自我,促进自身的成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意味着只是为学生的成长设定各种条条框框,而是创造空间,促进学生成长。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意义
在笔者看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要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意义体现在如下两个层面:
1. 需求释放
目前缺乏创新性和人文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无法受到学生的欢迎,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传授之间无法有效对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学生当然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着较高道德素质的人;从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学校和教师也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是一个有着较高道德素质的人。双方的需求可以在人文关怀下得以释放,使彼此均了解对方的需求,从而进一步采取措施满足对方的需要。
2. 信息传递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属于“攻心之术”,因而教师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把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关怀,则教师难以获知学生的具体想法,而人文关怀元素的加入可以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表达得到鼓励,主体需求得以呈现,学生在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均可以明确地知道,从而有助于教师实现因人施教。可见,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信息传递功能,简单来说,只有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才能更善于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对策: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
在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这一问题上,研究者们各抒己见,常见的解决方案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回应大学生思想实际的要求”,等等。这些对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提升确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笔者看来,还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解决教育成本投入难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元素的加入,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教育成本问题。以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回应学生个体需求等最为重要的人文关怀对策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做到这些,首先面临的就是教育成本的高企。换言之,之所以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人文关怀,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由于教育成本问题没有解决导致的,即学校和教师都没有足够的精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在笔者看来,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如下两个途径进行:第一,适当增加教育投入,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出现的某些教师或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无足重轻的观点是有害的,应予摒弃;第二,实现整体上的人文关怀和个体上的人文关怀相结合。片面要求教育者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体观察,在教育投入上可能会面临成本过高的难题,因而可以采取整体和个体上的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成本上的均衡与适当。
(二)注重教育方法改革
“填鸭式”或照本宣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单纯的灌输某些理念和价值,还应积极进行教育方法的探索、尝试和改革。如下一些教育方法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重要载体:第一,平等沟通,教学相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历程,需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探索。学生不应被看作客体,而是应被视作教育关系中的一个平等主体,即思想政治教育应实现“平视化”,而不是居高临下,以此增进教育过程中的民主氛围和人文关怀;第二,增进互动,促进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不应是一个照本宣科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和了解的过程,师生之间只有加强互动,才能促进了解,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心理活动和主体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因人施教;第三,有的放矢,个体甄别。限于教育成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工作者无法做到事无巨细,大包大揽,但是完全可以通过有的放矢的方法,从学生个体差异的角度,实现个体甑别,将最需要思想政治辅导的学生有效识别,实现对“问题学生”的特别关爱。
(三)强调教育效果反馈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出现“人走茶凉”的现象,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严重不足够,思想政治教育徒有虚表的表现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应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结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是应确立全天候、无休止的教育工作。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效果反馈机制使教育工作者能够掌握教育效果,以改革教育方法,实现进步。笔者建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了课堂教学外,还应增强非课堂教育的比例,尤其应结合当前的互联网工具如微博等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引领学生思想进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关怀。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元素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高校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而这些努力又将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人文关怀的增进而终点,以培养出具有更高道德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翟丽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与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2] 高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
[3] 唐新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 企业 职工
党的十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求人文关怀在良好社会心态养成方面发挥作用,拓展了人文关怀的社会功能。处于变革频繁的企业中的职工,更是亟需人文关怀,以便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人文关怀在当今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大有作为,也必须大有作为。
一、人文关怀对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同一性。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管理,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因素,是适应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始终把“人”作为其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一种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不断提升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是其基本的功能。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以实事求是之心,科学朴实之理,真切感人之语,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度的负责精神和优良的工作作风,科学筹划,精心组织,有效实施,要力争主动,把工作做在前面,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人文关怀是一种立足个体又超越个体的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把人既作为一种物质人、又作为精神人,强调了人的人格的完整、价值的实现、尊严的体现,通过外在影响促进个人内心的和谐。二者都是以人为中心,紧密围绕着“人”而展开,具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不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侧重的是实际的实践,人文关怀重点是一种理念。
人文关怀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人文关怀尊重个人的尊严、需求、价值,要求知、情、意、信、行几个方面的和谐统一。这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停留在知的层面上,忽视思想道德情感的培养,忽视受教者的主体地位,忽视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信念的养成,是一种有力的矫正。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在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关键时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诸如创新能力不足、发展不均衡、机制不完善。这些不足导致的弊病正在蔓延,社会的焦躁情绪、内心的失衡、极端的报复行为影响着社会的和谐。提升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企业职工的心理和谐,从而培养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就要求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加强对企业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其主体地位,维护其根本利益,解决其实际问题,满足其心理需求。
二、人文关怀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把握其合理需求。把人文关怀引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作为主体和目的,把人作为教育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当作教育的结果。在企业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企业职工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两者是平等互动的关系。尤其尊重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它往往被忽视。在多样化的现代社会,企业职工面临着多种选择、激烈竞争,出现了种种新问题,如就业、薪酬、升职、人际交往以及精神压力等,产生了不同层次的需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去关注、去解决。当前,企业可以创新开设“职工信息平台”,让职工通过网络平台表达个人诉求。切实发挥网络优势,逐步引导职工通过信息平台,向公司表达个人诉求,用好信息平台,及时信息,传播正确声音。
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思想认识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他们的生存环境、生活境遇息息相关。因此,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其关心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入职工之间,了解其对于涨薪、升职、工作环境、福利、带薪休假、公平竞争等方面的需求和实际困难,分清性质加以引导和帮助解决。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人才、干部选拔链;加大助困、助学、助残力度,“真困难、真帮助”;全面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组织职工例行查体、开通进京大病医疗绿色通道等,真正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每一名职工。在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的同时,适时抓住时机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人们正确面对实际问题,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在解决思想问题的的时候,关注而不是回避职工的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这就是对人全面的关注,正是人文关怀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教育;人文关怀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情是教育的生命,没有情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因此,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就要求我们加大情感投入,增强教育中的人情味,充分发挥情感在教育中的先导作用,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本文拟研究的人文关怀就是一种充满爱和情感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取向,一切从人自身出发,以人自身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注重从人的精神层面去关怀人,让人的生命自由健康成长,以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作为终极关怀。
一、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1、人文关怀是时代精神的呼唤
1.当前我国经济处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灿烂辉煌的经济成绩背后,日益严重地暴露出与现代社会不相容的人的问题。人们的精神生活、个性特长、道德信仰等被漠视、被践踏,人的主体性逐渐丧失,不少人失去精神与灵魂家园。高等教育也迷失了方向,被当作谋取优越职业的敲门砖,片面注重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求知,掌握技能,以顺应于社会,让功利主义的泥淖模糊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高远目标,遗忘了高等教育自身。
2.高等教育也在沉痛的反思中走出了认识的误区,认识到培养完善人格的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中突出人的本位,实现从“学会学习”到“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主题的转换,也就是要求当代教育必须彰显人文关怀,弘扬人文精神,关注人类的生存命运,教育学生关心自我生存本身,关心他人,关心生存于其中的世界,并在此关心中实现人性的回归与完满。在此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眼光投向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上来,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人文关怀是人类文明的召唤,是人的价值全面自由实现的召唤,是时代精神的召唤!
2、人文关怀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
人文关怀的理念是从当代大学生生活本身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际状况提出的。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在年龄上处于青年期,在生活经历上涉世未深,其心理发展有明显的不稳定性,正处在心理成长期,是一个极其敏感的群体,其内心体验极其细腻微妙。因此,大学生特别渴望心理关怀和人文关怀来缓解或解决他们内心的冲突与矛盾,以慰藉他们心灵的孤独。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按照大学生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体现人文关怀,他们才会觉得得到了尊重,得到了理解,得到了真情,得到了关怀,才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思想交流,接受思想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3、人文关怀是回归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需要
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进行地是与大学生真实生活并无关联的活动,主要是以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参与学生生活为基本线索,强调学生的记忆,学生面对知识点为中心而组织起来的平面化教材和冷面的理性教化,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其中灌输的道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体现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本,就是要回归生活,倡导人文关怀。不符合这一点,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取得实效性。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劝导学生真诚地去做与其现实个人生活毫无关涉的活动,去献身于个人生活世界之外的某个目的。学生个人生活本来并非为了成就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相反,成就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才能取得实效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念,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继承和发扬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是在价值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上,始终惯彻“人文关怀”。
1、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上惯彻“人文关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
2、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改革教育方法体系,实施有效的人文教育方法。
4、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金和.名人格言录[Z].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5.
[4]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5,(2).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校;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51-02
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任务[1]。具体到对大学生而言,展开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做到以人为本是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创新的着力点。正如在2003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那样:“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2]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做到尊重人与教育人的辩证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用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授理论知识的过程,更是和学生进行思想、感情沟通交流的过程。正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承担使命的特殊性,决定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凸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深切关注。人文关怀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
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我们过分重视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其理论的科学性,对其中蕴涵的人文关怀价值却关注不多,也就是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成是“教条式”的真理,毫不动摇、不折不扣地去教授,满堂灌地让学生去接受。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相关理论的科学性,注重内容的完整性,以及逻辑的连贯性,而对理论本身所蕴涵的应用价值教授较少。
改革后的思政课既担负着传授知识的职能,又肩负着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以及塑造学生价值观念乃至灵魂的任务,这就对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一定要转变过去的思想观念,结合现在的思政课所肩负的使命,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充分利用思政课是高校必修课的优势,使其在发挥其政治作用的同时,挖掘其在培养大学人文精神中的潜能,拓展大学生的视野,扩展其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果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那么思政课教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更好更快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一样,所有教育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我们必须以“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中心,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因为大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进入到社会中,参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从以教师、教科书为本的传统观念,转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上来。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师生平等。我们要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有思想的大学生,他们有着年轻人独特的个性,而不是简单的容器和客体。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倾听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使他们能够从内心接受教师,也就更容易接受教师所讲的思想观点。其次,要信任学生,相信大学生的能力。作为大学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必要把一些理论性问题讲得过细,要鼓励大学生多思考,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锻炼大学生的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应用价值。再次,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从心里接受教师的观点。作为思政课教师,不能太死板,不能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应该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思想,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和目的。
毕业论文致谢一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陆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陆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陆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感谢**老师、**老师、**老师、**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南京晓庄学院**院长、科学教育系**主任、**书记、**老师、**老师等老师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谨向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
感谢我的同学**、**、**、**三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
最后,向我的父亲、母亲、爱人、女儿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毕业论文致谢二
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我的小白老师,这片论文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你的细心指导。而你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快的融入我们这个新的实验室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但愿远赴米国的C平平安安,留守复旦的D,E&F快快乐乐,挥师北上的G顺顺利利,也愿离开我们寝室的H&I开开心心。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毕业论文致谢词三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郑建立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郑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郑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幼教工作的需要,我努力克服工作任务多,家庭负担重,学习条件差等多方面的困难,先后自学了学前教育专科和本科,通过不断学习深造,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做好幼教工作打好基础,为了学习先进经验,我还订阅了幼教杂志,并逐篇阅读,记好笔记,平时也不失时机地向周围老师学习,积极听老师讲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热情服务,在接送孩子时微笑服务,早晚检查幼儿的身体状况和精神情况,并及时与家长联系,及时教育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我认真制定教学方案和计划,认真制作玩教具,大胆创新,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我积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品质,鼓励孩子人人参与教育过程,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坚强的自信,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我能行,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学到知识,增长本领,让幼儿健康愉快的成长,给孩子细心周到的呵护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游戏中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研上,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教学中的游戏与一般的游戏是不同的,一般的游戏没有目的性,而教学中的游戏是实现教学的手段。如:在教幼儿绘画时,很多孩子喜欢趁老师不注意,在自己的画纸上乱画,为了让孩子把手放好,又不至于太勉强,我就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小手拍拍,小手拍拍,请把小手藏起来”。只要我说“不要让我看到你的小手”。孩子们马上就会自觉地把小手藏好了。又如,我在教幼儿画苹果树时,目的是让幼儿在认识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学画大小、高低、各种颜色的苹果。在这次活动中,我就给孩子讲故事《苹果娃娃找朋友》的故事,苹果娃娃要找不同的朋友,可以是红的、绿的,大的、小的,还可以找出会唱歌的大嘴巴苹果,还可以找会跳舞的苹果。这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给苹果娃娃找起了朋友,有唱歌的、有跳舞的孩子们边画边乐,还不时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呢。在这样的活动中,画画不仅仅是画画,它早已成了孩子们的游戏了。
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安排,从不迟到早退,从没因为自己的事影响上课,有事能不请假的尽量不请假。在今年四月全国抗击非典的工作中,我坚持每天按学校的要求给孩子量体温,给教室消毒。
关键词: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对策
一、高校女教师专业发展困境
从古至今,“男尊女卑”一直影响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性别问题也是长此以往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女教师这一特殊群体,一方面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个人义务,另一方面,女教师作为普通的女性则要关注婚姻和家庭所带来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在教育体系下,科研及学术都以相同标准对待男女教师,迫使高校女教师在面临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的同时,承受学校及家庭,科研及生活等双重压力,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使其成功。
(一)双重身份
定位模糊女教师在学术科研及家庭上承担着双重身份,在不同岗位面临着不同的角色扮演,对于学术方面,女教师与其他男教师一样,首先的身份都是一名教师,全身心投入科研与教学中,这其中与其他男教师考核标准,评价标准都是统一的;而相对于家庭方面,女教师则是充当着贤妻良母的身份,主要的精力则在相夫教子等方面。我国历来的性别文化而言,一直流传下来的是,对于男女之间的评价而言,男人主要看重事业,女人主要看重家庭,这也足以影响着女教师所面临的身份及定位。高校女教师作为现代化女性,并且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在一定程度希望通过自己专业水平能力及自己科研成果,从此摆脱女教师的困境。但是,在面临晋升等问题方面,男性教师明显占据优势。长此以往的不平衡迫使女教师偏向家庭,从而抑制高校女性教师专业发展。
(二)双重压力
目标冲突在学术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目标分为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从物质目标而言,学校赋予的是教学目标及科研目标,不断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发展自我,相对于家庭而言,受“贤妻良母”这个词的影响则家庭目标往往是无私奉献、相夫教子,一心一意为了家庭。另一层次下,精神目标下,学术活动则要求女教师敢于创新、独当一面,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家庭的影响下则要求贤良淑德、贤妻良母的形象。这两者目标上,不论是女教师的天平倾向于哪一边,都是势必对女教师专业发展造成影响。如果女教师以学术为重心,则家庭势必会顾及少,常常会导致家人的误解,对于感情及婚姻造成影响。
二、高校女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产生的原因
(一)女教师自身生理特点
女教师一种身份为女性,女性一生中面临着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等重要时期,女性教师作为女人,一些妇科疾病等影响是伴随着每一个女人,这些问题都将可能引起女性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影响,从而引发一些健康问题。
(二)女教师事业心普遍低于男教师
据了解,一些女教师认为取得科研上成就是男教师的事情,有些女教师则愿意平平淡淡度过自己的教师生涯,对于职称方面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则会将自己一些时间和精力放在家庭,满足于现有的状态,从而导致女教师成就不多,科研成就也较男教师而言相对较少。
(三)社会偏向较明显
社会上广为流传“男主外、女主内”根深蒂固在每个人心中,社会评价偏向于男性教师,无限夸大男教师的地位,然后一旦女教师在科研成果或者学术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就会被社会赋予“女强人”这一称号,让女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社会舆论。
三、高校女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提升自我素质,规划自身专业发展路径
解决高校女教师专业发展,根本上只有从个人自身解决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女教师从自立、自强、自尊等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自我水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男教师相抗衡,才有能力使之学术与生活之间相平衡。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制定自身专业发展的计划及规划,如自身在教学有很浓厚的兴趣,则需要在教学上添加自我风格,将课堂活灵活现。女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阶段也是尤为重要,女教师要根据自我的专业发展阶段制定不同专业规划,以此更长久的发展。
(二)加强家庭分工,改善女教师双重身份
虽然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但是男女平等也是我国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在家庭中,家庭的其他成员应该一起面对家庭,一起解决家庭琐事,将女教师的家庭压力分解开,在女教师教学压力繁重的同时,家庭成员理应给予理解和坚持,多多支持女教师,给予其鼓励,尽量减轻女教师在家庭的责任感,帮助女教师适当做出调整。
(三)缓解女性压力,提供优质和谐校园环境
高校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风格,多关注女教师在学校的情绪变化,通过一些途径和方法充分调动女教师工作激情,缓解女教师心理压力,提供一个和谐校园环境。定期对女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及心理辅导,激励女教师健康快乐的工作。
(四)优化社会环境,推动男女性别社会公平
政府乃至国家应该给予女教师更多的鼓励及关怀,虽然有些传统思想已经无法马上改变,但是优化社会环境是当前对于女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将社会舆论减少,推动男女性别公平化,有助于我国女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亮梅.高校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江西省高校为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44-45.
[2]李雪燕,姜淑梅.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及干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131-133.
[3]黄欢芳.双向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冲突隐忧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6(2):92-99.
[4]谢倩.高校女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压力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6):25-26.
[5]李明勇.高校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69.
[6]潘锦棠.向公共家庭政策要妇女公平就业权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1):74-79.